高中物理-核裂变练习

高中物理-核裂变练习
高中物理-核裂变练习

高中物理-核裂变练习

我夯基 我达标

1.原子反应堆是实现可控制的重核裂变链式反应的一种装置,它主要由四部分组成( ) A.原子燃料、减速剂、冷却系统和控制调节系统 B.原子燃料、减速剂、发热系统和传热系统 C.原子燃料、减速剂、碰撞系统和传热系统

D.原子燃料、中子源、原子能聚存系统和输送系统

思路解析: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核反应堆的构成分四部分:原子燃料、减速剂、冷却系统和控制调节系统. 答案:A

2.已知在铀235裂变成钡和氪的过程中,质量亏损Δm=0.215 3 u ,则反应中平均每个核子释放的能量为多少? 思路解析:铀核裂变为不同的产物时,每个核子释放的能量不同,一般来说平均每个核子释放的能量约为1 MeV.由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可求得铀核裂变时放出的能量:

ΔE=Δmc 2

=0.215 3×931.5 MeV=201 MeV

铀核中含有235个核子,所以平均每个核子释放的能量为235

201

MeV=0.86 MeV. 答案:0.86 MeV 3.

U 23592

受中子轰击时会发生裂变,产生Ba 14156和Kr 92

36,同时放出200

MeV 的能量.现要建设发电功率是5×105

kW 的核电站,由铀235作为原子锅炉的燃料.假设核裂变释放的能量全部被

用来发电,那么一天需纯铀235的质量为多大?(阿伏加德罗常数为6.02×1023

个/mol )

思路解析:铀235释放的能量等于一天发电的电能,计算出发电功率为5×105

kW 的发电站一天发出的电能,也就是一天所需要的235释放的核能,进而求得铀235的质量.先根据发电

功率计算出每天应发电能的总量为:E=24×3.6×103×P=4.32×1013

J,

要得到这么多能量需要裂变的铀原子数目为:n=19

813106.11021032.4-????=1.35×1024

个, 则对应的质量为m=23

2410

02.61035.1??=?M N n ×235×10-3

kg=0.527 kg. 答案:0.527 kg

4.裂变反应是目前核能利用中常用的反应,以原子核

U 235

92

为燃料的反应堆中,U 23592俘获一

个慢中子后发生裂变反应可以有多种方式,其中一种方式可表示为:

n Sr Xe n U 109438

13954

10

235

92

3+

+

+

235.043 9 1.008 7 138.917 8 93.915 4

反应方程下方的数字是中子及有关原子核静止时的质量(以原子核质量u 为单位),已

知1 u 的质量对应的能量为9.3×102

MeV,求放出的能量. 思路解析:裂变前后的质量亏损是:

Δm=(235.043 9+1.008 7-138.917 8-3×1.008 7) u,

由质量方程E=mc 2有ΔE=Δmc 2

,

即放出的能量ΔE=Δm×9.3×102 MeV=1.8×102

MeV.

答案:1.8×102

MeV

5.在原子反应堆中抽动液态金属或在医疗器械中抽动血液等导电液体时,由于不允许传动的机械部分与这些液体相接触,常使用一种电磁泵,如图19-6-5所示为这种电磁泵的结构.导管放在磁场中,当电流通过导电液体时,这种液体即被驱动.如果导管中截面面积为ωh ,磁场的宽度为L,磁感应强度为B,液体穿过磁场区域的电流为I,求驱动力造成的压强差为多少?

图19-6-5

思路解析:电磁泵的原理是,当电流流过液体时,液体即成为载流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安培力作用,力的方向由左手定则判定,所以液体将沿v 的方向流动.液体导电后可视为导体,从电磁泵原理图中可抽象出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模型.以载流导体为对象,根据安培力公式,载流导体受到的安培力(即液体受力)为F=BIh,由压强公式得p=S

F

,由题知S=ωh,由上面的几个关系得p=ω

BI

.

答案:p=

ω

BI

6.在所有能源中,核能具有能量密度大,地区适应性强的优势,在核电站中,核反应堆释放的核能被转化为电能.核反应堆的工作原理是利用中子轰击重核发生裂变反应,释放出大量核能.

(1)核反应方程式

aX Kr Ba n U ++→+92

36141561023592

是反应堆中发生的许多核反应中的一

种,n 1

0为中子,X 为待求粒子,a 为X 的个数,则X 为______________,a=____________.以m U 、m Ba 、m Kr 分别表示

U 235

92

、Ba 14156、Kr 92

36核的质量,m n 、m p 分别表示中子、质子的质量,c 为光在

真空中传播的速度,则在上述核反应过程中放出的核能ΔE=_____________.

(2)有一座发电能力为P=1.00×106

kW 的核电站,核能转化为电能的效率μ=40%.假定反应堆中发生的裂变反应全是本题(1)中的核反应,已知每次核反应过程放出的核能ΔE=2.78×10-11

J,核的质量m U =390×10-27

kg,求每年(1年=3.15×107

s )消耗的U 235

92

的质

量.

思路解析:(1)由反应方程可知:X 为n 1

0,a 为3,释放的能量为ΔE=(m U -m Ba -m Kr -2m n )c 2

.

(2)因电站发电效率为40%,故电站消耗235

U 的功率为P′=%

4010%406=P =2.5×106

kW, 电站每年消耗

235

U 的能量为W=Pt=2.5×109×3.15×107=7.875×1016

J

每年消耗的235

U 的质量为M=1127

1610

78.21039010785.7--????=?U m E W kg=1 105 kg. 答案:(1)n 1

0 3 (m U -m Ba -m Kr -2m n )c 2

(2)1 105 kg

7.一静止的

U 232

92核转变为Th 22890核时放出一个α粒子,已知

232U 、228

Th 和α粒子的原子量分别为M 0、M 1、M 2,求放出的α粒子的初动能.

思路解析:首先根据质量关系,可计算出核反应过程中释放出的核能,设232U 、228

Th 和He 核

的质量分别为m 0、m 1、m 2.则核反应放出的能量为ΔE=(m 0-m 1-m 2)c 2,忽略电子的质量,一个232

U 原子的质量应为

N

M 0

=m 0(N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同理N M 1=m 1,N

M 2

=m 2,即ΔE=N c M M M 2210)(--;因为反应前后总动量守恒,设反应后

228

Th 与He 核的动量分别为p 1、p 2,则p 1-p 2=0.设

228

Th 与He 核的动能为E k1、E k2,则

E k1=12

12m p ,E k2=2

2

2

2m p ,

故α粒子的初动能为2

1121122

2)(2M M m m m E m m p +=

+?=(M 0-M 1-M 2)c 2

. 答案:

2

11M M M +(M 0-M 1-M 2)c 2

我综合 我发展

8.某些放射性化学元素在一定条件下发生衰变,产生一个新核以及一个质量较小的粒子,同

时放出能量,当一个镭(226Ra)发生衰变时,产生了一个α粒子以及一个氡(222

Rn)的核,过程如下:

Rn He Ra 222

864222688

+→

若已知衰变时释放的能量(即He 4

2粒子与

Rn 222

86

核的动能之和)为4.87 MeV,求α粒

子的动能.

思路解析:设镭衰变前是静止的,系统动量为零,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 αv α=m Rn v Rn (其中v α和v Rn 是α粒子与氡核的速度).将上式转变为

2

)(2)(22Rn Rn v m v m =αα即222

2Rn

Rn Rn v m m v m m =ααα,也即m αE kα=m Rn E kRn (其中E kα和E kRn 是α粒子、氡核的动能).

同时,由题意知E kα+E kRn =4.87 MeV,所以可得E kα=Rn

Rn m m m +?α87

.4MeV=4.78 MeV.

答案:4.78 MeV

9.1999年10月日本的一家核电站发生了核泄露事件,对附近的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危害.核泄露直接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其产生的射线具有非常大的危害性,能够使动植物体内的细胞发生癌变,致使生物死亡.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核电站的发电原理是通过核裂变产生巨大的能量,完成下面铀核裂变可能的一个反应方程

Kr Ba n U 92

36141561023592

+→++____________,并计算 1 kg 铀核裂变放出的能量是

____________kJ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235

U 、141

Ba 、92

Kr 和中子的质量分别为235.049 3

u,140.913 9 u,91.897 3 u,1.008 7 u,1 u=1.66×10-27

kg ). 思路解析:3n 1

0;一个铀原子核裂变放出的核能

ΔE=Δmc 2

=(235.049 3 u-140.913 9 u-91.897 3 u-2×1.008 7 u)c 2

=3.3×10-11

J. 1 kg 铀核裂变放出能量E=ΔE·U M 1·N A =3.3×10-11×235

.01×6.02×1023 J=8.5×1013

J=8.5×1010 kJ 答案:3n 1

0 8.5×1010

10.在原子反应堆中,用石墨(碳)作减速剂使快中子变成慢中子,已知碳核的质量是中子质

量的12倍.假设中子与碳核的碰撞是弹性的(即碰撞中不损失动能),而且碰撞前碳核是静止的,试求:

(1)设碰撞前中子的动能为E 0,经过一次碰撞后,中子的动能损失;

(2)至少经过多少次碰撞,中子的动能才能小于10-6

E 0(lg13=1.114,lg11=1.041)? 思路解析:(1)设中子的质量为m,速度为v 0,碳核的质量为m′,碰撞前、后的速度分别为v 1、v,mv 0=mv 1+m′v ①

22

120'2

12121v m mv mv += ② 由①②解得v 1=013

11

v -.

碰撞一次,中子的动能损失ΔE=02

120169

482121E mv mv =-.

(2)中子与碳核第一次碰撞后剩余的动能E 1=022

1)1311(21E mv =

同理,经第二次碰撞后,中子剩余的动能为E 2=0222

2)13

11(21E mv ?=

……

第n 次碰撞后,中子剩余的动能为E n =

022

)13

11(21E mv n n ==10-6E 0 两边取对数得2n(lg11-lg13)=-6,2n(1.041-1.114)=-6,

解得n=41.4

因此至少要碰撞42次,中子的动能才能小于10-6

E 0. 答案:(1)

0169

48

E (2)42次 11.一个铀235核俘获一个速度为1.00×104

m/s 的中子后,裂变为两个新核,同时放出两个

中子.其中一个中子的速度为8.69×106

m/s,方向与原中子的方向相同;另一个中子的速度

为8.68×106

m/s,方向与原中子的方向相反,两个新核中有一个是Sr 95

38.今让这两个新核垂

直进入同一匀强磁场.它们在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之比多大?周期之比多大? 思路解析:在核裂变过程中遵循动量守恒定律.由题意可知被俘获的中子的动量与裂变时释放出的两个中子的总动量相等,故两个新核的总动量为零,也即两个新核的动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由于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可知新核在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R=

qB

mv

. 由于两个新核的动量大小相等,进入的是同一匀强磁场,故mv 、B 均相同,得它们的半径之比

等于它们电荷量的反比.由题意可写出裂变方程:n X Sr n U A Z 1

0953810235

92

2++→+

由质量数守恒可解得新核X 的质量数A=235+1-95-2×1=139.

由电荷数守恒可得新核X 的电荷数Z=92-38=54.

故两个新核在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之比为:R 1∶R 2=54∶38=27∶19. 新核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T=

v

R

π2 把半径R 代入得:T=

qB

m

π2 可见,两个新核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之比与它们的质量成正比,与它们的电荷量成反比,即

139

13538541399521=?=T T . 答案:两新核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之比为27∶19,周期之比为135∶139.

12.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曾发生核泄漏,使居住在附近的人都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在核泄漏后,该地区存在着各种不同的放射性射线.假设其中有一种是由铀核

U 23892

衰变成

Th 23490

,并释放一种粒子产生的.

(1)写出

U 23892

衰变为钍Th 23490的方程式;

(2)已知铀核质量为3.853 131×10-25

kg,钍核质量为3.786 567×10-25

kg,α粒子质量为6.646 72×10-27

kg,求衰变释放的能量. 思路解析:(1)核反应方程为

U 238

92→He Th 4

223490+.

(2)ΔE=Δmc 2

=(m U -m Tb -m α)c 2

代入数据解得ΔE=8.7×10-13

J. 答案:(1)

U 238

92

→He Th 4223490+ (2)8.7×10-13

J

高中物理基础知识总结24原子原子核

氢原子的能级图 n E /eV ∞ 0 1 -13.6 2 -3.4 3 4 -0.8 5 E 1 E 2 E 3 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24 原子、原子核 整个知识体系,可归结为:两模型(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波尔原子模型);六子(电子、质子、中子、正电子、α粒子、γ光子);四变(衰变、人工转变、裂变、聚变);两方程(核反应方程、质能方程)。 4条守恒定律(电荷数守恒、质量数守恒、能量守恒、动量守恒)贯串全章。 1.汤姆生模型(枣糕模型) 汤姆生发现电子,使人们认识到原子有复杂结构。从而打开原子的大门. 2.卢瑟福的核式结构模型(行星式模型)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装置,现象,从而总结出核式结构学说 α粒子散射实验是用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现象:结果是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基本上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的偏转.这说明原子的正电荷和质量一定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上。 卢瑟福由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运动。 由α粒子散射实验的实验数据还可以估算出原子核大小的数量级是10-15m 。 而核式结构又与经典的电磁理论发生矛盾:①原子是否稳定,②其发出的光谱是否连续 3.玻尔模型(引入量子理论,量子化就是不连续性,整数n 叫量子数)玻尔补充三条假设 ⑴定态--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称为定态),电子虽然绕核运转,但不会向外辐射能量。 (本假设是针对原子稳定性提出的) ⑵跃迁--原子从一种定态跃迁到另一种定态,要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其能量由两定态的能量差决定)(本假设针对线状谱提出) (终初E E h -=ν) 辐射(吸收)光子的能量为hf =E 初-E 末 氢原子跃迁的光谱线问题[一群氢原子可能辐射的光谱线条数为()2 12-==n n C N n ]。 [ (大量)处于n 激发态原子跃迁到基态时的所有辐射方式] ⑶能量和轨道量子化----定态不连续,能量和轨道也不连续;(即原子的不同能量 状态跟电子沿不同的圆形轨道绕核运动相对应,原子的定态是不连续的,因此电子的可能轨道分布也是不连续的) (针对原子核式模型提出,是能级假设的补充) 氢原子的激发态和基态的能量(最小)与核外电子轨道半径间的关系是: 【说明】氢原子跃迁 ① 轨道量子化r n =n 2r 1(n =1,2.3…) r 1=0.53×10-10m 能量量子化:21n E E n = E 1=-13.6eV ②

高中物理 19.6核裂变详解

高中物理| 19.6核裂变详解 核反应:在核物理学中,原子核在其他粒子的轰击下产生新原子核的过程,称为核反应。 研究表明 原子核的质量虽然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增大,但是二者之间并不成正比关系。其核子的平均质量与原子序数有如图的关系:核子的平均质量是:原子核的质量/核子数。 01 裂变 物理学中把重核分裂成质量较小的核,释放核能的反应叫做裂变。把轻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核,释放出核能的反应叫做聚变。 铀核裂变的产物是多种多样的,有时裂变为氙(Xe)和锶(Sr),有时裂变为钡(Ba)和氪(Kr)或者锑(Sb)和铌(Nb),同时放出2~3个中子。铀核还可能分裂成三部分或四部分,不过这种情形比较少见。 铀核裂变的许多可能的核反应中的一个是: 铀核的裂变1939年12月,德国物理学家哈恩和他的助手斯特拉斯曼发现,用中子轰击铀核时,铀核发生了裂变。铀核裂变的产物是多种多样的,一种典型的反映是裂变为钡和氪,同时放出三个中子,其核反应方程是:

裂变中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在上述裂变中,裂变后的总质量小于裂变前的总质量,质量亏损:释放出的能为: 在这个反应中释放的能量可以计算如下: 反应中释放的能量:△E= △mc2=141MeV.说明:如果1克铀全部裂变,它放出的能量就相当于2500吨优质煤完全燃烧时放出的化学能。 铀核裂变时,同时释放出2~3个中子,如果这些中子再引起其他U235核裂变,就可使裂变反应不断地进行下去,这种反应叫做链式反应。 1链式反应 用中子轰击铀核时,铀核发生了裂变,释放出的中子又引起了其他铀核的裂变,也就是链式反应。 由裂变重核裂变产生的中子使反应一代接一代继续下去的过程,叫做核裂变的链式反应。

高中物理必背知识点原子和原子核公式

高中物理必背知识点原子和原子核公式 原子和原子核公式总结 1.粒子散射试验结果a)大多数的粒子不发生偏转;(b)少数 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c)极少数粒子出现大角度的 偏转(甚至反弹回来) 2.原子核的大小:10-15~10-14m,原子的半径约10-10m(原子的核式结构) 3.光子的发射与吸收:原子发生定态跃迁时,要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h=E初-E末{能级跃迁} 4.原子核的组成:质子和中子(统称为核子), {A=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Z=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见第三册P63〕} 5.天然放射现象:射线(粒子是氦原子核)、射线(高速运动的电子流)、射线(波长极短的电磁波)、衰变与衰变、半衰期(有半数以上的原子核发生了衰变所用的时间)。射线是伴随射线和射线产生的〔见第三册P64〕 6.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E=mc2{E:能量(J),m:质量(Kg),c:光在真空中的速度} 7.核能的计算E=mc2{当m的单位用kg时,E的单位为J;当m用原子质量单位u时,算出的E单位为uc2;1uc2=931.5MeV}〔见第三册P72〕。 注:

(1)常见的核反应方程(重核裂变、轻核聚变等核反应方程)要求掌握; (2)熟记常见粒子的质量数和电荷数; (3)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依据实验事实,是正确书写核反应方程的关键; (4)其它相关内容:氢原子的能级结构〔见第三册P49〕/氢原子的电子云〔见第三册P53〕/放射性同位数及其应用、放射性污染和防护〔见第三册P69〕/重核裂变、链式反应、链式反应的条件、核反应堆〔见第三册P73〕/轻核聚变、可控热核反应〔见第三册P77〕/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 考生只要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抓住重点、难点、易错点,各个击破,夯实基础,规范答题,一定会稳中求进,取得优异的成绩。为大家整理了高中物理必背知识点:原子和原子核公式

高中物理: 核裂变练习

高中物理:核裂变练习 夯基达标 1.关于重核的裂变,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核裂变释放的能量等于它俘获中子时得到的能量 B.中子从铀块中通过时,一定发生链式反应 C.重核裂变释放出大量能量,产生明显的质量亏损,所以核子数要减小 D.由于重核的核子平均质量大于中等质量核的核子平均质量,所以重核裂变为中等质量的核时,要发生质量亏损,放出核能 思路解析:根据重核发生裂变的条件和裂变放能的原理分析可知,裂变时因铀核俘获中子发生核反应,是核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过程.因而释放的能量远大于其俘获中子时吸收的能量.链式反应是有条件的,即铀块的体积必须大于其临界体积.如果体积小,中子从铀块中穿过时,碰不到原子核,则链式反应就不会发生.在裂变反应中核子数是不会减小的,如 U 23592 裂变为Sr 9038和Xe 136 54的核反应,其核反应方程为 n 10Xe Sr n U 1013654903810235 92 ++→+, 其中各粒子质量分别为 m U =235.043 9u,m n =1.008 67 u, m Sr =89.907 7 u,m Xe =135.907 2 u, 质量亏损为 Δm =(m U +m n )-(m Sr +m Xe +10m n )=0.151 0 u 可见铀裂变的质量亏损是远小于一个核子的质量的,核子数是不会减少的,因此选项A 、B 、C 均错.重核裂变为中等质量的原子核时,由于平均质量减小,必然发生质量亏损,从而释放出核能. 综上所述,选项D 正确. 答案:D 2.利用重核裂变释放核能时选用铀235核,主要原因是( ) A.它裂变放出核能比其他重核裂变多 B.它可能分裂成三部分或四部分 C.它能自动裂变,与体积无关 D.它比较容易发生链式反应 思路解析:铀235俘获任何能量的中子都会发生裂变反应,吸收低能量的中子裂变的几率更大,D 项正确. 答案:D 3.在核反应中,控制铀235核裂变反应速度的方法是( ) A.使用浓缩铀 B.改变铀块的临界体积 C.通过自动控制装置改变镉棒插入的深度,以改变中子数 D.利用石墨与中子的碰撞,来改变中子的速度 思路解析:控制核反应堆中核反应的速度是靠调节中子数来实现的. 答案:C 4.下列核反应中,表示核裂变的是( ) A. He Th U 4 22349023592 +→ B. n 3Kr Ba n U 1089361445610235 92++→+

高中物理原子与原子核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原子与原子核知识点总结(必修三) 载自:搜高考网.soogk. 原子、原子核这一章虽然不是重点,但是高考选择题也会涉及到,其实只要记住模型和方程式,就不会在做题上出错,下面的一些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玻尔把量子说引入到核式结构模型之中,建立了以下三个假说为主要内容的玻尔理论.认识原子核的结构是从发现天然放射现象开始的,发现质子的核反应是认识原子核结构的突破点.裂变和聚变是获取核能的两个重要途径.裂变和聚变过程中释放的能量符合爱因斯坦质能方程。 整个知识体系,可归结为:两模型(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波尔原子模型);六子(电子、质子、中子、正电子、粒子、光子);四变(衰变、人工转变、裂变、聚变);两方程(核反应方程、质能方程)。 4条守恒定律(电荷数守恒、质量数守恒、能量守恒、动量守恒)贯串全章。 1.汤姆生模型(枣糕模型) 汤姆生发现电子,使人们认识到原子有复杂结构。从而打开原子的大门. 2.卢瑟福的核式结构模型(行星式模型)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装置,现象,从而总结出核式结构学说 α粒子散射实验是用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现象:结果是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基本上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的偏转.这说明原子的正电荷和质量一定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上。

卢瑟福由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运动。 由α粒子散射实验的实验数据还可以估算出原子核大小的数量级是10-15m。 而核式结构又与经典的电磁理论发生矛盾:①原子是否稳定,②其发出的光谱是否连续 3.玻尔模型(引入量子理论,量子化就是不连续性,整数n叫量子数)玻尔补充三条假设 ⑴定态--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称为定态),电子虽然绕核运转,但不会向外辐射能量。 (本假设是针对原子稳定性提出的) ⑵跃迁--原子从一种定态跃迁到另一种定态,要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其能量由两定态的能量差决定)(本假设针对线状谱提出) ( ) 辐射(吸收)光子的能量为hf=E初-E末 氢原子跃迁的光谱线问题[一群氢原子可能辐射的光谱线条数为 ]。

高中物理之核裂变知识点

高中物理之核裂变知识点 核反应:在核物理学中,原子核在其他粒子的轰击下产生新原子核的过程,称为核反应。 研究表明 原子核的质量虽然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增大,但是二者之间并不成正比关系。其核子的平均质量与原子序数有如图的关系:核子的平均质量是:原子核的质量/核子数。 裂变 物理学中把重核分裂成质量较小的核,释放核能的反应叫做裂变。把轻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核,释放出核能的反应叫做聚变。

铀核裂变的产物是多种多样的,有时裂变为氙(Xe)和锶(Sr),有时裂变为钡(Ba)和氪(Kr)或者锑(Sb)和铌(Nb),同时放出2~3个中子。铀核还可能分裂成三部分或四部分,不过这种情形比较少见。 铀核裂变的许多可能的核反应中的一个是: 铀核的裂变1939年12月,德国物理学家哈恩和他的助手斯特拉斯曼发现,用中子轰击铀核时,铀核发生了裂变。铀核裂变的产物是多种多样的,一种典型的反映是裂变为钡和氪,同时放出三个中子,其核反应方程是: 裂变中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在上述裂变中,裂变后的总质量小于裂变前的总质量,质量亏损:释放出的能为:

在这个反应中释放的能量可以计算如下: 反应中释放的能量:△E= △mc2=141MeV.说明:如果1克铀全部裂变,它放出的能量就相当于2500吨优质煤完全燃烧时放出的化学能。 铀核裂变时,同时释放出2~3个中子,如果这些中子再引起其他U235核裂变,就可使裂变反应不断地进行下去,这种反应叫做链式反应。

链式反应 用中子轰击铀核时,铀核发生了裂变,释放出的中子又引起了其他铀核的裂变,也就是链式反应。 由裂变重核裂变产生的中子使反应一代接一代继续下去的过程,叫做核裂变的链式反应。 使裂变物资能够发生链式反应的最小体积叫做它的临界体积,相应的质量叫做临界质量。 原子弹 “小玩意儿”钚装药重6.1千克,TNT当量2.2万吨,试验中产生了上千万度的高温和数百亿个大气压,致使一座30米高的铁塔被熔化为气体,并在地面上形成一个巨大的弹坑。在半径为400米的范围内,沙石被熔化成了黄绿色的玻璃状

高中物理《原子核》知识梳理

《原子核》知识梳理 【原子核的组成】 1.1919年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原子核发现质子即氢原子核。 2.卢瑟福预想到原子内存在质量跟质子相等的不带电的中性粒子,即中子。查德威克经过研究,证明:用天α射线轰击铍时,会产生一种看不见的贯穿能力很强(10-20厘米的铅板)的不带电粒子,用其轰击石蜡时,竟能从石蜡中打出质子,此贯穿能力极强的射线即为设想中的中子。 3.质子和中子统称核子,原子核的电荷数等于其质子数,原子核的质量数等于其质子数与中子数的和。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原子属于同一种元素;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不同的中子数的原子互称同位素。 【放射性元素的衰变】 1.天然放射现象 人类认识原子核有复杂结构和它的变化规律,是从天然放射现象开始的。 1896年贝克勒耳发现放射性,在他的建议下,玛丽·居里和皮埃尔·居里经过研究发现了新元素钋和镭。 用磁场来研究放射线的性质: α射线带正电,偏转较小,α粒子就是氦原子核,贯穿本领很小,电离作用很强,使底片感光作用很强 β射线带负电,偏转较大,是高速电子流,贯穿本领很强(几毫米的铝板),电离作用较弱; γ射线中电中性的,无偏转,是波长极短的电磁波,贯穿本领最强(几厘米的铅板),电离作用很小。 2.原子核由于放出某种粒子而转变为新核的变化叫做原子核的衰变。在衰变中电荷数和质量数都是守恒的(注意:质量并不守恒。)。 3.半衰期: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需要的时间。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快慢是由核内部本身的因素决定,与原子所处的物理状态或化学状态无关,它是对大量原子的统计规律。 【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 1.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 利用它的射线(贯穿本领、电离作用、物理和化学效应) 做示踪原子。 2.放射性同位素的防护:过量的射线对人体组织有破坏作用,这些破坏往往是对细胞核的破坏,因此,在使用放射性同位素时,必须注意人身安全,同时要放射性物质对空气、水源等的破坏。

2019-2020学年高中物理 第四章 原子核 4.2 核衰变与核反应方程教案 粤教版选修3-5.doc

2019-2020学年高中物理 第四章 原子核 4.2 核衰变与核反应方程 教案 粤教版选修3-5 三点剖析 二、核反应方程 利用高能粒子轰击原子核,会发生核反应而产生新的原子.无论是核衰变还是核反应,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都守恒. 对α衰变和β衰变的实质的正确理解 (1)原子核放出α粒子或β粒子后,就变成了新的原子核,我们把这种变化称为原子核的衰变.α粒子、β粒子及γ粒子都是从原子核里发射出来的,但不能认为原子核是由这些粒子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2)α衰变的实质是原子核中的2个质子和2个中子结合在一起发射出来的,α衰变的方 程He Y X A Z A Z 424 2+?→?--、实质He n H 4 21011 22?→?+. (3)β衰变的实质是原子核内的一个中子变成一个质子和电子,放出高速电子流,β衰变 的方程e Y X A Z A Z 0 11-++?→?、实质.0 11 11 0++?→? -e H n (4)在发生α、β衰变的过程中,由于新核处于不稳定状态,它要通过辐射光子而达到稳 定的状态,因此γ射线总是伴随α、β衰变而产生. 三、半衰期 (1)半衰期表示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快慢,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叫做这种元素的半衰期.公式N=21 2 1 )2 1 (,) 2 1(00T t T t m m N =. 式中N 0、m 0表示衰变前的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数和质量,N 、m 表示衰变后尚未发生衰变的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数和质量,t 表示衰变的时间,2 1T 表示半衰期. (2)不同的放射性元素,半衰期不同,甚至相差十分悬殊;衰变速度越快的元素,其半衰

高中物理-核裂变课后训练

高中物理-核裂变课后训练 基础巩固 1.铀核裂变时,对于产生链式反应的重要因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铀块的质量是重要因素与体积无关 B.为了使裂变的链式反应容易发生,最好直接利用裂变时产生的中子 C.若铀235的体积超过它的临界体积,裂变的链式反应就能够发生 D.能否发生链式反应与铀块的质量无关 2.关于原子反应堆,下面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 A.铀棒是核燃料,裂变时释放核能 B.镉棒的作用是控制反应的速率 C.石墨的作用是吸收中子 D.冷却剂的作用是控制反应堆的温度和输出内能 3.(天津)一个235 92 U原子核在中子的轰击下发生一种可能的裂变反应,其裂变方程为 235 92U+1 n→X+94 38 Sr+1 2n,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X原子核中含有86个中子 B.X原子核中含有141个核子 C.因为裂变时释放能量,根据E=mc2,所以裂变后的总质量数增加 D.因为裂变时释放能量,出现质量亏损,所以生成物的总质量数减少 4.1个铀235核吸收1个中子发生核反应时,大约放出196 MeV的能量,则1 g纯铀 235完全发生核反应放出的能量为(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 A.N A×196 MeV B.235 N A×196 MeV C.235×196 MeV D.N 235 A×196 MeV 5.关于重核的裂变,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核裂变释放的能量等于它俘获中子时得到的能量 B.中子从铀块中穿过时,一定发生链式反应 C.重核裂变释放出大量能量,产生明显的质量亏损,所以核子数要减小 D.由于重核的核子平均质量大于中等质量核的核子平均质量,所以重核裂变为中等质量的核时,要发生质量亏损,放出核能 6.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示范项目CAP1400核电站,于2013年在山东荣成石岛湾开工建设。核电站与火电站相比较,其优势在于( ) A.核燃料释放出的能量远大于相等质量的煤放出的能量 B.就可采储量来说,地球上核燃料资源远多于煤炭 C.核电站造成的污染远小于相等发电能力的火电站 D.核电站比火电站更容易建造 能力提升 7.我国秦山核电站第三期工程中有两个60万千瓦的发电机组,发电站的核能来源于235 92 U的裂变,现有四种说法: ①235 92 U原子核中有92个质子,143个中子; ②235 92U的一种可能裂变是变成两个中等质量的原子核,反应方程式为235 92 U+ 1 0n→139 54 Xe+951 380 Sr+2n; ③235 92 U是天然放射性元素,常温下它的半衰期约为45亿年,升高温度半衰期缩短; ④一个235 92 U裂变能放出200 MeV的能量,合3.2×10-11 J。 以上说法中完全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高中物理原子与原子核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原子与原子核知识点总结 1.汤姆生模型(枣糕模型) ()发现电子,使人们认识到原子有复杂结构。从而打开人们认识原子的大门. 2.核式结构模型:()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总结出核式结构学说。由α粒子散射实验的实验数据还可以估算出()大小的数量级是()。 核式结构与经典的电磁理论发生矛盾:①原子是否稳定,②其发出的光谱是否连续 3.玻尔模型(引入量子理论,量子化就是不连续性,整数n叫量子数)玻尔补充三条假设 ⑴定态--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称为定态),电子虽然绕核运转,但不会向外辐射能量。 ⑵跃迁--原子从一种定态跃迁到另一种定态,要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其能量由两定态的能量差决定),辐射(吸收)光子的能量为() 氢原子跃迁的光谱线问题[一群氢原子从n激发态原子跃迁到基态时可能辐射的光谱线条数为()。 ⑶能量和轨道量子化----定态不连续,能量和轨道也不连续; 氢原子的激发态和基态的能量(最小)与核外电子轨道半径间的关系是:() 【说明】氢原子跃迁 ① 轨道量子化r n=n2r1(n=1,2.3…)r1=0.53×10-10m

能量量子化:E1=-13.6eV ② ③氢原子跃迁时应明确: 一个氢原子直接跃迁向高(低)能级跃迁,吸收(放出)光子 ( 某一频率光子 ) 一群氢原子各种可能跃迁向低(高)能级跃迁放出(吸收)光子 (一系列频率光子) ④氢原子吸收光子时——要么全部吸收光子能量,要么不吸收光子 A光子能量大于电子跃迁到无穷远处(电离)需要的能量时,该光子可被吸收。(即:光子和原子作用而使原子电离) B光子能量小于电子跃迁到无穷远处(电离)需要的能量时,则只有能量等于两个能级差的光子才能被吸收。 ⑤氢原子吸收外来电子能量时——可以部分吸收外来碰撞电子的能量因此,能量大于某两个能级差的电子均可被氢原子吸收,从而使氢原子跃迁。 ⑶玻尔理论的局限性。由于引进了量子理论(轨道量子化和能量量子化),玻尔理论成功地解释了氢光谱的规律。

高中物理的核心素养

对高中物理的核心素养的思考 路尔清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以学科知识结构为核心的传统课程标准体系逐渐向以个人终身发展、终身学习为主体的核心素养模型转化,核心素养成为新课程改革深化的新目标,学生在高中学习阶段,学校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物理的核心素养是什么?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与物理教学是什么样的关系?物理教学中如何转移到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最重要的目标?这就是我今天与各位老师交流的内容。 一、高中物理的核心素养。什么是高中物理的核心素养?我认为是学生在接受高中物理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学习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科学基础知识、关键能力、科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表现,是学生通过物理学习集中体现的带有物理特征的品质。 正因为这样,按学生素养发展的自然顺序,有三个层次: 1、物理的核心知识:指核心概念、核心规律、重要物理实验、重要的思维方法 2、物理的核心能力:指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的能力,利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实验能力。 3、物理科学品质:学生对科学兴趣、态度、情感、价值观,具备的科学精神、合作意识。 在这三个层次中,核心能力、科学品质才是物理教学最本质

的追求,是核心素养中最具活性的部分,因为它们是学生进入社会以后适应环境、不断发展的内在动力,但是它们的形成必须以核心知识形成过程为载体,以核心知识的掌握为基础。 二、核心素养与物理教学。我校的教育理念“尊重每一个人,发展每一个人”。为什么要尊重每一个人?发展每一个人?这不仅是从伦理层面而说的,更是从生命的层面而讲的:每一个生命,不仅是现实的存在,更是历史的存在。因为每一个生命秉承了百万年发展的结晶,传递远古的信息,荷载人类在发展过程中获得的本能,它精美无比,神奇无双,我们要深深敬畏它,尊重它,作为一教育工作者,我们还要提升它,发展它;这不仅是从现实的角度来讲,更是从未来发展的角度来讲:在当下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每一个学生;还要为未来学生进入社会以后能够获得尊重、获得自主发展做好准备。物理教学就是要让学生掌握物理的核心知识,形成核心能力,拥有科学的兴趣、态度,合作意识,为学生进入社会后自主发展、更好的发展做准备。 三、培养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策略。 1、让学生重演物理知识的发生过程。波利亚说:“在教一个科学的分支(或一个理论.一个概念)时,我们应该让孩子重蹈人类思想发展中的那些最关键的步子,当然我们不应该让他们重蹈过去的无数个错误,而仅仅是重蹈关键性步

高中物理-核聚变、核裂变练习

高中物理-核聚变、核裂变练习 基础夯实 一、选择题(1~3题为单选题,4、5题为多选题) 1.(江苏徐州市高二下学期期末)一典型的铀核裂变方程是23592U+X→14456Ba+8936Kr+310n,关于该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X是质子 B.该反应是核聚变反应 C.23592U的比结合能小于14456Ba的比结合能 D.释放出的中子对于链式反应的发生没有作用 解析:该反应是裂变反应,X是中子,释放的中子引起链式反应,故A、B、D错误;23592 U的比结合能小于14456Ba的比结合能,C正确。 2.2010年3月31日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实现首次质子束对撞成功。科学家希望以接近光速飞行的质子在发生撞击之后,能模拟宇宙大爆炸的能量,并产生新的粒子,帮助人类理解暗物质、反物质、以及其他超对称现象,从根本上加深了解宇宙本质,揭示宇宙形成之谜。欧洲科研机构宣布他们已经制造出9个反氢原子。请推测反氢原子的结构是( B ) A.由1个带正电荷的质子和1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B.由1个带负电荷的反质子和1个带正电荷的正电子构成 C.由1个带负电荷的反质子和1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D.由1个不带电荷的中子和1个带正电荷的正电子构成 解析:根据反粒子定义,“反粒子”与“正粒子”具有相同的质量,但带有等量的异性电荷。因此“反氢原子”应该具有与氢原子相同的质量,相反的电荷符号且等量的电荷量。所以反氢原子是由1-1H核和01e构成的。 3.2002年,美国《科学》杂志评出的《2001年世界十大科技突破》中,有一次是加拿大萨德伯里中微子观测站的结果,该站揭示了中微子失踪的部分中微子在运动过程中转化为一个μ子和一个τ子。在上述研究中有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B ) ①若发现μ子和中微子的运动方向一致,则τ子的运动方向与中微子的运动方向一定相反 ②若发现μ子和中微子的运动方向一致,则τ子的运动方向与中微子的运动方向可能一致 ③若发现μ子和中微子的运动方向相反,则τ子的运动方向与中微子的运动方向一定一致 ④若发现μ子和中微子的运动方向相反,则τ子的运动方向与中微子的运动方向可能

高中物理之核聚变知识点

高中物理之核聚变知识点 核聚变 物理学中把重核分裂成质量较小的核,释放核能的反应叫做裂变。把轻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核,释放出核能的反应叫做聚变。 轻核的聚变(热核反应) 某些轻核能够结合在一起,生成一个较大的原子核,这种核反应叫做聚变。 轻核的聚变:

根据所给数据,计算下面核反应放出的能量: 发生聚变的条件: 使原子核间的距离达到10的负15次方m. 实现的方法有: 1、用加速器加速原子核; 2、把原子核加热到很高的温度;108~109K 聚变反应又叫热核反应

核聚变的利用——氢弹 可控热核反应——核聚变的利用 可控热核反应将为人类提供巨大的能源,和平利用聚变产生的核量是 非常吸引人的重大课题,我国的可控核聚变装置“中国环流器1号”已取得不少研究成果。 1.热核反应和裂变反应相比较,具有许多优越性。 ①轻核聚变产能效率高。 ②地球上聚变燃料的储量丰富。 ③轻聚变更为安全、清洁。 2.现在的技术还不能控制热核反应。 ①热核反应的的点火温度很高; ②如何约束聚变所需的燃料;

③反应装置中的气体密度要很低,相当于常温常压下气体密度的几万分之一; 3.实现核聚变的两种方案。 ①磁约束(环流器的结构) ②惯性约束(惯性约束) 习题演练 1. (2011年绍兴一中检测)我国最新一代核聚变装置“EAST”在安徽合肥首次放电、显示了EAST装置具有良好的整体性能,使等离子体约束时间达1000 s,温度超过1亿度,标志着我国磁约束核聚变研究进入国际先进水平.合肥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建成此类全超导非圆截面核聚变实验装置并能实际运行的地方.核聚变的主要原料是氘,在海水中含量极其丰富.已知氘核的质量为m1,中子的质量为m2,He的质量为m3,质子的质量为m4,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个氘核聚变成一个He所产生的另一个粒子是质子B.两个氘核聚变成一个He所产生的另一个粒子是中子C.两个氘核聚变成一个He所释放的核能为(2m1-m3-m4)c2 D.与受控核聚变比较,现行的核反应堆产生的废物具有放射性 2. 重核裂变和轻核聚变是人们获得核能的两个途径,下列说

高中物理-核裂变练习

高中物理-核裂变练习 我夯基 我达标 1.原子反应堆是实现可控制的重核裂变链式反应的一种装置,它主要由四部分组成( ) A.原子燃料、减速剂、冷却系统和控制调节系统 B.原子燃料、减速剂、发热系统和传热系统 C.原子燃料、减速剂、碰撞系统和传热系统 D.原子燃料、中子源、原子能聚存系统和输送系统 思路解析: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核反应堆的构成分四部分:原子燃料、减速剂、冷却系统和控制调节系统. 答案:A 2.已知在铀235裂变成钡和氪的过程中,质量亏损Δm=0.215 3 u,则反应中平均每个核子释放的能量为多少? 思路解析:铀核裂变为不同的产物时,每个核子释放的能量不同,一般来说平均每个核子释放的能量约为1 MeV.由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可求得铀核裂变时放出的能量: ΔE=Δmc 2 =0.215 3×931.5 MeV=201 MeV 铀核中含有235个核子,所以平均每个核子释放的能量为235 201 MeV=0.86 MeV. 答案:0.86 MeV 3. U 23592 受中子轰击时会发生裂变,产生Ba 14156和Kr 92 36,同时放出200 MeV 的能量.现要建设发电功率是5×105 kW 的核电站,由铀235作为原子锅炉的燃料.假设核裂变释放的能量全 部被用来发电,那么一天需纯铀235的质量为多大?(阿伏加德罗常数为6.02×1023 个/mol ) 思路解析:铀235释放的能量等于一天发电的电能,计算出发电功率为5×105 kW 的发电站一天发出的电能,也就是一天所需要的235释放的核能,进而求得铀235的质量.先根据发 电功率计算出每天应发电能的总量为:E=24×3.6×103×P=4.32×1013 J, 要得到这么多能量需要裂变的铀原子数目为:n=19 813106.11021032.4-????=1.35×1024 个, 则对应的质量为m=23 2410 02.61035.1??=?M N n ×235×10-3 kg=0.527 kg. 答案:0.527 kg 4.裂变反应是目前核能利用中常用的反应,以原子核 U 235 92 为燃料的反应堆中,U 23592俘获一 个慢中子后发生裂变反应可以有多种方式,其中一种方式可表示为: n Sr Xe n U 109438 13954 10 235 92 3+ + → + 235.043 9 1.008 7 138.917 8 93.915 4 反应方程下方的数字是中子及有关原子核静止时的质量(以原子核质量u 为单位),已 知1 u 的质量对应的能量为9.3×102 MeV ,求放出的能量. 思路解析:裂变前后的质量亏损是: Δm=(235.043 9+1.008 7-138.917 8-3×1.008 7) u, 由质量方程E=mc 2有ΔE=Δmc 2 ,

高中物理原子与原子核知识点总结选修3-5

高中物理原子与原子核知识点总结(选修3-5) 原子、原子核这一章虽然不是重点,但是高考选择题也会涉及到,其实只要记住模型和方程式,就不会在做题上出错,下面的一些总结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一波粒二象性 1光电效应的研究思路 (1)两条线索: h为普朗克常数 h=6.63×J·S ν为光子频率 2.三个关系 (1)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E k=hν-W0。 (2)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 k可以利用光电管实验的方法测得,即E k=eU c,其中U c是遏止电压。 (3)光电效应方程中的W0为逸出功,它与极限频率νc的关系是W0=hνc。 3波粒二象性 波动性和粒子性的对立与统一 (1)大量光子易显示出波动性,而少量光子易显示出粒子性。 (2)波长长(频率低)的光波动性强,而波长短(频率高)的光粒子性强。 (3)光子说并未否定波动说,E=hν=hc λ 中,ν(频率)和λ就是波的概念。 光速C=λν (4)波和粒子在宏观世界是不能统一的,而在微观世界却是统一的。 3.物质波 (1)定义:任何运动着的物体都有一种波与之对应,这种波叫做物质波,也

叫德布罗意波。 (2)物质波的波长:λ=h p =h mv ,h 是普朗克常量。 二 原子结构与原子核 (1)卢瑟福的核式结构模型 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玻尔把量子说引入到核式结构模型之中,建立了以下三个假说为主要容的玻尔理论.认识原子核的结构是从发现天然放射现象开始的,发现质子的核反应是认识原子核结构的突破点.裂变和聚变是获取核能的两个重要途径.裂变和聚变过程中释放的能量符合爱因斯坦质能方程。 整个知识体系,可归结为:两模型(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波尔原子模型);六子(电子、质子、中子、正电子、 粒子、 光子);四变(衰变、人工转变、裂变、聚变);两方程(核反应方程、质能方程)。 4条守恒定律(电荷数守恒、质量数守恒、能量守恒、动量守恒)贯串全章。 1.(1)电子的发现: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通过对阴极射线的研究发现了电子。电子的发现证明了原子是可再分的。 (2)汤姆原子模型:原子里面带正电荷的物质均匀分布在整个原子球体中,而带负电的电子镶嵌在球。 2.卢瑟福的核式结构模型(行星式模型)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装置,现象,从而总结出核式结构学说

高中物理-核裂变练习 (2)

高中物理-核裂变练习 基础夯实 一、选择题(1~4题为单选题,5、6题为多选题) 1.235 92U 吸收一个慢中子后,分裂成136 54Xe 和90 38Sr ,还放出( C ) A .1个α粒子 B .3个中子 C .10个中子 D .10个质子 解析:设放出的粒子的质量数为x ,电荷数为y ,核反应过程满足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由题意可知 ?????235+1=136+90+x 92=54+38+y 则?????x =10y =0 由此判定该核反应放出的一定是中子,且个数是10,C 选项正确。 2.中国承诺到2020年碳排放量下降40%~45%。为了实现负责任大国的承诺,我国将新建核电站项目。目前关于核电站获取核能的基本核反应方程可能是( A ) A .235 92U +10n ―→9038Sr +136 54Xe +101 0n B .2411Na ―→2412Mg + 0-1e C .14 7N +42He ―→17 8O +11H D .238 92U ―→234 90Th +42He 解析:重核的裂变是指质量数较大的原子核分裂成两个中等质量的原子核,A 是裂变反应,A 正确;B 为β衰变,C 是发现质子的反应,D 是α衰变。 3.1938年哈恩用中子轰击铀核,发现产物中有原子核钡(Ba)、氪(Kr)、中子和一些γ射线。下列关于这个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 .这个实验的核反应方程是235 92U +10n ―→144 56Ba +8936Kr +10n B .这是一个核裂变过程,反应后粒子质量之和大于反应前粒子质量之和 C .这个反应中释放出的能量不可以用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来计算 D .实验中产生的γ射线穿透能力极强 解析:根据质量数守恒、电荷数守恒,铀核裂变的核反应方程应为:235 92U +10n ―→144 56Ba +8936Kr +310n ,选项A 不正确;铀核裂变过程中产生γ射线,放出能量,发生质量亏损,释放的能量根据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计算,选项B 、C 不正确;核反应中产生的γ射线,穿透能力极强,是能量极高的光子,选项D 正确。 4.在核反应中,控制铀235核裂变反应速度的方法是( C ) A .使用浓缩铀 B .改变铀块的临界体积

高中物理原子与原子核问题(含答案)

原子和原子核问题 一、氢原子光谱与能级跃迁 1.氢原子光谱 (1) 光谱:用光栅或棱镜可以把各种颜色的光按波长展开,获得光的波长(频率)和强度分布的记录,即光谱. (2)光谱分类(3)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巴耳末系是氢光谱在可见光区的谱线,其波长公式 1 λ=R ( 1 22- 1 n2) (n=3,4,5,…,R是里德伯常量,R=1.10×107 m-1). 光谱分析:利用每种原子都有自己的特征谱线,可以用来鉴别物质和确定物质的组成成分,它的优点是灵敏度高,样本中一种元素的含量达到10-10 g时就可以被检测到,这种方法称为光谱分析。(4)在发现和鉴别化学元素上有着重大的意义. 2.氢原子的能级结构、能级公式 (1) 玻尔理论 ①定态: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在这些能量状态中原子是稳定的,电子虽然绕核运动,但并不向外辐射能量. ②跃迁:电子从能量较高的定态轨道跃迁到能量较低的定态轨道时,会放出能量为hν的光子,这个光子的能量由前后两个能级的能量差决定,即hν=E m-E n.(h是普朗克常量,h=6.63×10-34 J·s) ③轨道:原子的不同能量状态跟电子在不同的圆周轨道绕核运动相对应.原子的定态是不连续的,因此电子的可能轨道也是不连续的.(2)几个概念

①能级:在玻尔理论中,原子的能量是量子化的,这些量子化的能量值,叫做能级. ②基态:原子能量最低的状态. ③激发态:在原子能量状态中除基态之外的其他的状态. ④量子数:原子的状态是不连续的,用于表示原子状态的正整数. (3) 氢原子的能级公式:E n=1 n2E1(n=1,2,3,…),其中E1为基态能 量,其数值为E1=-13.6 eV. (4) 氢原子的半径公式:r n=n2r1(n=1,2,3,…),其中r1为基态半径, 又称玻尔半径,其数值为r1=0.53×10-10 m.. 3.氢原子的能级图 【例题】 1 当用具有1.87eV能量的光子照射n=3激发态的氢原子时,氢原 子()

高中物理选修3-5核裂变

课时训练19核裂变 一、非标准 1.原子反应堆是实现可控制的重核裂变链式反应的一种装置,它主要由哪四部分组成() A.原子燃料、减速剂、冷却系统和控制调节系统 B.原子燃料、减速剂、发热系统和传热系统 C.原子燃料、减速剂、碰撞系统和传热系统 D.原子燃料、中子源、原子能存聚系统和输送系统 答案:A 解析: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核反应堆的构成分四部分:原子燃料、减速剂、冷却系统和控制调节系统。 2.裂变反应中释放出的能量来自于() A.核子消失转化为能量 B.原子中电子与原子核的电势能减小 C.入射的中子消失转化为能量 D.原子核的比结合能变大,释放出能量 答案:D 解析:发生核反应过程中,核子数保持守恒,中子未消失,故A错误;能量来自于原子核内部,因重核分裂为中等质量的核时,比结合能增加而释放出能量,D正确。 3.(2013·重庆高考)铀是常用的一种核燃料,若它的原子核发生了如下的裂变反应: n→a+b+n 则a+b可能是() A XeKr BBaKr CBaSr DXeSr 答案:D 解析:根据电荷数守恒和质量数守恒可知,D符合要求。 4.一个U原子核在中子的轰击下发生一种可能的裂变反应,其裂变方程为U+n→Sr+n,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X原子核中含有86个中子 B.X原子核中含有141个核子 C.因为裂变时释放能量,根据E=mc2,所以裂变后的总质量数增加 D.因为裂变时释放能量,出现质量亏损,所以生成物的总质量数减少 答案:A 解析:X原子核中的核子数为(235+1)-(94+2)=140,B项错误。中子数为140-(92-38)=86,A项正确。裂变时释放能量,出现质量亏损,但是其总质量数是不变的,所以C、D项错误。 5.(多选)下列关于重核裂变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核裂变反应是一个吸能反应 B.核裂变反应是一个放能反应 C.核裂变反应的过程质量亏损 D.核裂变反应的过程质量增加 答案:BC 6.(多选)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示范项目CAP1400核电站,将于2013年在山东荣成石岛湾开工建设。核电站与火电站相比较,其优势在于() A.核燃料释放出的能量远大于相等质量的煤放出的能量 B.就可采储量来说,地球上核燃料资源远多于煤炭 C.核电站造成的污染远小于相等发电能力的火电站 D.核电站比火电站更容易建造 答案:ABC

高中物理 19.7核聚变详解

高中物理| 19.7核聚变详解 核聚变 物理学中把重核分裂成质量较小的核,释放核能的反应叫做裂变。把轻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核,释放出核能的反应叫做聚变。 1 轻核的聚变(热核反应) 某些轻核能够结合在一起,生成一个较大的原子核,这种核反应叫做聚变。 轻核的聚变: 根据所给数据,计算下面核反应放出的能量:

发生聚变的条件: 使原子核间的距离达到10的负15次方m.实现的方法有: 1、用加速器加速原子核; 2、把原子核加热到很高的温度;108~109K 聚变反应又叫热核反应 核聚变的利用——氢弹 2可控热核反应——核聚变的利用

可控热核反应将为人类提供巨大的能源,和平利用聚变产生的核量是 非常吸引人的重大课题,我国的可控核聚变装置“中国环流器1号”已取得不少研究成果。 1.热核反应和裂变反应相比较,具有许多优越性。 ①轻核聚变产能效率高。 ②地球上聚变燃料的储量丰富。 ③轻聚变更为安全、清洁。 2.现在的技术还不能控制热核反应。 ①热核反应的的点火温度很高; ②如何约束聚变所需的燃料; ③反应装置中的气体密度要很低,相当于常温常压下气体密度的几万分之一; 3.实现核聚变的两种方案。 ①磁约束(环流器的结构) ②惯性约束(惯性约束) 习题演练 1. (2011年绍兴一中检测)我国最新一代核聚变装置“EAST”在安徽合肥首次放电、显示了EAST装置具有良好的整体性能,使等离子体约束时间达1000 s,温度超过1亿度,标志着我国磁约束核聚变研究进入国际先进水平.合肥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建成此类全超导非圆截面核聚变实验装置并能实际运行的地方.核聚变的主要原料是氘,在海水中含量极其丰富.已知氘核的质量为m1,中子的质量为m2,He的质量为m3,质子的质量为m4,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个氘核聚变成一个He所产生的另一个粒子是质子 B.两个氘核聚变成一个He所产生的另一个粒子是中子 C.两个氘核聚变成一个He所释放的核能为(2m1-m3-m4)c2 D.与受控核聚变比较,现行的核反应堆产生的废物具有放射性 2. 重核裂变和轻核聚变是人们获得核能的两个途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裂变过程质量增加,聚变过程质量亏损 B.裂变过程质量亏损,聚变过程质量增加 C.裂变过程和聚变过程都有质量增加 D.裂变过程和聚变过程都有质量亏损

高中物理-核裂变练习 (2)

高中物理-核裂变练习 基础夯实 一、选择题(1~4题为单选题,5、6题为多选题) 1.235 92U 吸收一个慢中子后,分裂成136 54Xe 和9038Sr,还放出( C ) A .1个α粒子 B .3个中子 C .10个中子 D .10个质子 解析:设放出的粒子的质量数为x ,电荷数为y ,核反应过程满足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由题意可知 ?????235+1=136+90+x 92=54+38+y 则?????x =10y =0 由此判定该核反应放出的一定是中子,且个数是10,C 选项正确。 2.中国承诺到2020年碳排放量下降40%~45%。为了实现负责任大国的承诺,我国将新建核电站项目。目前关于核电站获取核能的基本核反应方程可能是( A ) A .235 92U +10n ―→9038Sr +136 54Xe +1010n B .2411Na ―→2412Mg + 0-1e C .14 7N +42He ―→17 8O +11H D .238 92U ―→234 90Th +42He 解析:重核的裂变是指质量数较大的原子核分裂成两个中等质量的原子核,A 是裂变反应,A 正确;B 为β衰变,C 是发现质子的反应,D 是α衰变。 3.1938年哈恩用中子轰击铀核,发现产物中有原子核钡(Ba)、氪(Kr)、中子和一些γ射线。下列关于这个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 .这个实验的核反应方程是235 92U +10n ―→144 56Ba +8936Kr +10n B .这是一个核裂变过程,反应后粒子质量之和大于反应前粒子质量之和 C .这个反应中释放出的能量不可以用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来计算 D .实验中产生的γ射线穿透能力极强 解析:根据质量数守恒、电荷数守恒,铀核裂变的核反应方程应为:235 92U +10n ―→144 56Ba +89 36Kr +31 0n,选项A 不正确;铀核裂变过程中产生γ射线,放出能量,发生质量亏损,释放的能量根据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计算,选项B 、C 不正确;核反应中产生的γ射线,穿透能力极强,是能量极高的光子,选项D 正确。 4.在核反应中,控制铀235核裂变反应速度的方法是( C ) A .使用浓缩铀 B .改变铀块的临界体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