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肠癌现状复习进程

中国大肠癌现状复习进程
中国大肠癌现状复习进程

中国大肠癌现状

精品文档

rosaly1 2013-6-21 14:15

中国大肠癌现状 `

对于癌症患者而言,闯过最初的5年,在医学上就算是临床治疗成功,可以说,这是值得纪念的重生日。

数据显示,目前全球结直肠癌新病例接近120万,死亡63万,分别比2000年增加27%和28%,平均年增3.9%和4%。在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位于恶性肿瘤的第3位和第4位,并且中国的结直肠癌每年发病递增速度为世界平均数的两倍。

我国肠癌的高发区主要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及港澳台地区,苏浙沪三地是最高发区。如上海市区男性中的发病率为48/10万,在女性中则为45/10万,这一发病率已接近西方发达国家。

灰树花D阻分联合术后化疗能减副提疗效

大肠癌的化学药物治疗:大肠癌根治术后,仍有约50%病例复发和转移,主要是手术前未能发现隐匿转移灶或术中未能将病灶完全切除。因此在剖腹手术前,先进行肿瘤肠腔内化疗或直肠癌术前灌肠给药,可阻止癌细胞扩散,杀伤和消灭癌细胞。术后继续化疗,有可能提高根治术后的5年生存率。

由于肠癌的特殊性,其化疗的副作用往往很大。大量的研究表明,D阻分在抑制肿瘤生长的同时不会引起白细胞的降低,而且会减轻化疗引起的疼痛、头发脱落、恶心和其他副作用。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中国结直肠癌住院病例临床病理特点及变化趋势_18家医院31246例初步分析

中国结直肠癌住院病例临床病理特点及变化趋势 ——18家医院31246例初步分析 中国抗癌学会结直肠癌专业委员会 摘要:中国结直肠癌发病率持续上升,但由于缺乏完善的肿瘤登记制度,目前暂无有代表性的数据说明中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特点及变化趋势。本研究旨在了解其发病年龄、性别和部位分布变化趋势,为我国结直肠癌的防治决策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全国18家省级大医院1980年1月至2008年5月收治的结直肠癌病例的临床病理资料和手术相关数据,建立数据库。分析发病年龄、性别及发病部位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以及年龄与结直肠癌发病部位的关系。结果:结直肠癌发病年龄呈现明显的老龄化趋势(P<0.001),2005-2008年组的发病中位年龄较1980-1984年组推迟8岁;从1985-1989年组起各个时间段的直肠癌病例的构成比随时间推移呈明显下降趋势、而结肠癌患者所占比例明显上升,近端结肠癌与远端结肠癌所占比例呈平行上升趋势(P<0.01);本研究并未观察到发病部位明显的右移趋势。不同年代病例的性别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组男女比例为1.29:1,但从1995年开始男性比例呈现上升趋势,到2008年男女比例达到1.44:1。结论:本研究发现从1980年代起,我国直肠癌患者所占比例呈明显下降趋势、而结肠癌患者所占比例明显上升,因此全结肠镜筛查优于乙状结肠镜。同时,我国结直肠癌发病年龄呈现明显的老龄化趋势;但是与西方国家不同的是,直至2000年代,45岁以下组所占比例仍高达19.53%;而且,年轻患者(30-44岁)诊断时进展期比例高于老年患者。因此,在选择筛查人群时年轻患者也应该列为是筛查的对象之一。最后,由于本研究不是基于人群的肿瘤登记,因此无法统计发病率,也不能代表中国的结直肠癌最直接的发病情况。但本研究纳入了全国10省直辖市、自治区,18家大医院的病例,具有相对好的代表性。因此,对中国结直肠癌发病和防治的历史和现状及干预措施的制定有参考意义。 关键词:中国;结直肠肿瘤;流行病学;登记;年龄;性别;部位;病理;变化趋势 Trends in Characteristics of Colorectal Cancer in China ——Preliminary Analyses on 31246 Cases from 18 Hospitals The Committee of Colorectal Cancer, CACA Abstract: Background and Aim The prevalence of colorectal cancer has been rising in China. However, due to the absence of tumor registration, there is still no reliable data showing characteristics of incidence and trends of colorectal cancer in the Chinese population. This research aims to figure out the sex, age and tumor site in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cancer and offer a reference for decision-making about control of colorectal cancer in China. Methods Clinico-pathological data and related surgical information about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cancer who were admitted in 18 central hospitals from January of 1980 to May of 2008 were collected and a database was established to analyze the trends in sex, age and tumor site, as well a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Results The age for onset of colorectal cancer increased (P<0.001) in 2005-2008. The median age of onset was 8 years higher than that in 1980-1984. Since 1985, the proportion of rectal cancer has dropped significantly over time, whilst the proportion of colon cancer has risen significantly. Proximal and distal colon cases increased

《中国早期结直肠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意见(2019,上海)》要点

《中国早期结直肠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意见 (2019,上海)》要点 一、前言 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在全球居于恶性肿瘤第3位,死亡率高居第2位,是占全球发病和死亡首位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近来随着我国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的西化,结直肠癌发病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已成为我国消化系统发病率第2位、患病率第1位的恶性肿瘤。 目前我国结直肠癌5年生存率远低于美国及日韩,85%以上的结直肠癌发现即已属晚期,即使经过手术、放化疗、靶向治疗等综合治疗,患者的 5年生存率仍明显低于40%;相反,早期结直肠癌治疗后5年生存率可超过95%,甚至可以完全治愈。现阶段我国早期结直肠癌的诊断率低于10%,明显落后于日本(1991年早期诊断率已达到20%)和韩国(2009年已超过20%)。因此,为改变我国结直肠癌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低早期诊断率的现状,早期结直肠癌筛查措施亟待在国内推广。 二、相关概念 1.人群筛查:也称自然人群筛查或无症状人群筛查,是采用标准化设计的筛查方案,进行以人群为基础的筛查。

2.伺机筛查:也称机会性筛查或个体筛查,是一种基于临床,针对就诊者或体检个体的筛查。 三、筛查目标 筛查的长期目标:降低人群结直肠癌死亡率和发病率。 筛查的中期目标:提高早期癌在结直肠癌总体中所占的比例,降低筛查间期结直肠癌的发病率。 筛查的短期目标:提高人群筛查率,提高早期结直肠癌及重要癌前病变检出率,提高结肠镜检查质量。 四、筛查模式和对象 筛查模式:人群筛查与伺机筛查有机结合。 推荐筛查对象: (1)人群筛查:50~75岁人群,无论是否存在报警症状。 (2)伺机筛查:无症状一般个体,参照人群筛查年龄范围,可酌情放宽;有症状特别是有结直肠肿瘤报警症状的个体,不作年龄限制。 五、结直肠癌风险评估 推荐选用结直肠癌筛查评分/问卷进行结直肠癌风险评估,提高筛查参与率,浓缩高危人群,指导筛查方法选择。 六、筛查方法 各种筛查方法的特点见表1。 推荐的筛查方法:(1)免疫化学法粪便隐血试验(FIT):推荐筛查周期为每年1次;(2)粪便DNA检测,建议筛查周期为

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最新版)

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最新版) 我国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保持上升趋势。2018年中国癌症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死亡率在全部恶性肿瘤中分别位居第3及第5位,新发病例37.6万,死亡病例19.1万。其中,城市远高于农村,且结肠癌的发病率上升显著。多数病人在确诊时已属于中晚期。 通过筛查可以预防和早期诊断结直肠癌。根据广州、上海、天津、北京对全市50岁以上及高危人群的结直肠癌筛查,结果显示结直肠癌发病率持续升高,通过筛查提高了早期诊断率,降低了死亡率。主要方法包括根据年龄、家族史、粪便潜血检查等筛选出高风险人群,继而进行内镜筛查。 结直肠癌诊疗过程可能涉及手术、化疗、放疗、影像学评估、病理学评估、内镜等诊疗手段。研究表明,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MDT)模式可改善结直肠癌诊疗水平。为进一步规范我国结直肠癌诊疗行为,提高医疗机构结直肠癌诊疗水平,改善结直肠癌病人预后,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定本规范。 1 诊断 1.1 临床表现早期结直肠癌病人可无明显症状,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可出现下列症状:(1)排便习惯改变。(2)大便性状改变(变

细、血便、黏液便等)。(3)腹痛或腹部不适。(4)腹部肿块。(5)肠梗阻相关症状。(6)全身症状:如贫血、消瘦、乏力、低热等。 1.2 疾病史和家族史结直肠癌发病可能与以下疾病相关:溃疡性结肠炎、结直肠息肉、结直肠腺瘤、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血吸虫病等,应详细询问病人相关病史。 遗传性结直肠癌发病率约占结直肠癌总体发病率的6%,应详细询问病人相关家族史:林奇综合征(Lynch syndrome)、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等。 1.3 体格检查(1)一般状况评价、全身浅表淋巴结特别是腹股沟及锁骨上淋巴结的情况。(2)腹部视诊和触诊,检查有无肠型、肠蠕动波,腹部是否可触及肿块;腹部叩诊及听诊检查了解有无移动性浊音及肠鸣音异常。(3)直肠指检:对疑似结直肠癌者必须常规作直肠指检。了解直肠肿瘤大小、形状、质地、占肠壁周径的范围、基底部活动度、肿瘤下缘距肛缘的距离、肿瘤向肠外浸润状况、与周围器官的关系、有无盆底种植等,同时观察有无指套血染。(4)三合诊:对于女性直肠癌病人,怀疑肿瘤侵犯阴道壁者,推荐行三合诊,了解肿块与阴道后壁关系。 1.4 实验室检查(1)血常规:了解有无贫血。(2)尿常规:观察有无血尿,结合泌尿系影像学检查了解肿瘤是否侵犯泌尿系统。(3)大便常规:注意有无红细胞、白细胞。(4)粪便隐血试验:针对消化道少量出血的诊断有重要价值。(5)生化、电解质及肝肾功能等。(6)结直肠癌病人在诊断、治疗前、评价疗效、随访时必须检测

中国体检人群结直肠癌早期筛查项目

中国体检人群结直肠癌早期筛查项目——定量FIT技术结直肠癌筛查多中心应用研究课题一、项目组织结构及首批应用研究中心 (一)顾问: 白书忠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理事长 沈祖尧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兼多个海外院校院士(二)专家指导委员会 指导专家: 张苏展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肿瘤中心 代敏全国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 曾强解放军总医院健康管理研究院 季国忠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李景南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盛剑秋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总医院 胡乃中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孙明军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李东冰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以上排名不分先后) (三)项目组成员 课题组组长兼首席专家: 宋震亚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课题组副组长: 范竹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吴伟晴深圳市人民医院张群江苏省人民医院冷松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罗毅解放军杭州杭州疗养院(以上排名不分先后) 课题组秘书: 毛玲娜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曹勤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课题组专家成员: 李红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赵丽中天津市人民医院金树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吴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新桥医院魏文志中国人民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靳海峰中国人民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贾丽梅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冯志杰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付君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杨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张国新江苏省人民医院许春舫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蒋廷波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孙治平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温孝如江西省人民医院黄红卫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姜宏宇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体检中心李洪军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王承芳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王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付静辽河油田总医院李继驰辽河油田总医院唐世琪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李云霞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王淑贤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赵素清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 蔡善荣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肿瘤中心黄彦钦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肿瘤中心符力广东省人民医院王燕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以上排名不分先后)

2020版:中国结直肠癌早诊早治专家共识(完整版)

2020版:中国结直肠癌早诊早治专家共识(完整版) 结直肠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呈逐年攀升趋势,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是改善结直肠癌患者预后、减轻人群疾病负担的关键所在。但目前我国结直肠癌患者早期诊断及治疗率偏低,积极推动规范的结直肠癌早诊早治是进一步改善我国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关键。 一、结直肠癌的流行病学趋势 结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新发病例数在全世界男性、女性中分别排名第3位及第2位,死亡病例数在全世界男性、女性中分别排名第4位及第3位[1]。发达国家结直肠癌发病率明显高于发展中国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尤其是膳食结构的改变,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日渐增高,已跃居城市恶性肿瘤发病率第2位(33.17/10万),死亡率第4位(15.98/10万),农村地区恶性肿瘤发病率(19.71/10万)和死亡率(9.68/10万)第5位[2]。结直肠癌在我国东部地区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33.88/10万和15.65/10万、中部地区为24.79/10万和12.54/10万、西部地区则为24.78/10万和12.21/10万[3]。 随着诊疗技术的发展,结直肠癌的5年生存率不断提高。美国结直肠癌5年生存率已达到64%左右;欧洲如德国、法国和英国等国家结直肠癌5年生存率也超过60%。近年来中国的结直肠癌总体5年生存率也有了很大提高,结肠癌5年生存率已经达到57.6%,直肠癌5年生存率为56.9%,

但仍低于欧洲和美国,也低于亚洲的日本和韩国[4],原因是我国结直肠癌早期诊断率总体偏低。美国结直肠癌诊断病例中Ⅰ~Ⅱ期占39%,Ⅲ期和Ⅳ期分别占32%和24%[5]。虽然我国37家三甲医院统计数据显示结直肠癌患者Ⅰ期占13.9%,Ⅱ期占26.7%,Ⅲ期和Ⅳ期结直肠癌分别占34.6%和23.7%[6]。我国由于各个地区和医院诊治水平参差不齐,总体早期结直肠癌患者占比约20%~30%,大部分患者诊断时已是中晚期。目前Ⅰ/Ⅱ期患者5年生存率可以达到90%、Ⅲ期患者71%,而Ⅳ患者则降至14%[5]。我国结直肠癌早期诊断率偏低,已经很大程度影响了我国结直肠癌患者的治疗和生存。 二、结直肠癌的筛查和早期诊断 1.结直肠癌筛查的可选方法: 结直肠癌的筛查应根据各地区的结直肠癌疾病负担、医疗资源及个人危险因素选择适当的筛查方式[7]。目前的筛查方法列举如下。 基于粪便检测的方法包括粪便免疫化学测试(FIT)和多靶点粪便检测。FIT相比愈创木脂化学法粪隐血试验(gFOBT)具有更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且不受饮食和消化道出血的影响,检测结果也更为准确。FIT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结直肠癌早期筛查技术,推荐筛查周期为1年1次。不再推荐化学法粪隐血试验用于结直肠癌早期筛查。多靶点粪便检测是利用粪便DNA检测技术检测粪便中肠道肿瘤脱落细胞的特异性标志物,并与FIT 相结合的检测方法。该方法提高了结直肠癌进展期腺瘤的筛检敏感性和特异性,但检测费用较高,推荐应用于无症状人群结直肠肿瘤早诊筛查,筛

《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17版)》

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17年版) 2017-12-18 xinxinyel...转自全看的见 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17版)》专家组名单 总顾问:孙燕 顾问:郑树,万德森 组长:顾晋,汪建平 外科组 组长:顾晋,汪建平,张苏展,蔡三军 组员:于跃明,王锡山,兰平,许剑民,邱辉忠,宋纯,柳建忠,张忠涛,徐忠法,贾宝庆,梁小波,傅传刚,裴海平,潘志忠,燕锦 (按姓氏笔画为序) 内科组 组长:沈琳,徐瑞华,李进 组员:巴一,邓艳红,白春梅,白莉,刘云鹏,陶敏,徐建明,袁瑛 (按姓氏笔画为序) 放疗组 组长:李晔雄,章真 组员:王仁本,朱莉,李永恒,金晶,高远红,蔡勇 (按姓氏笔画为序) 病理组 组长:梁智勇 组员:李挺,邱志强,金木兰,笪冀平,盛伟琪,薛卫成 (按姓氏笔画为序) 影像组 组长:孙应实

组员:王屹,周智洋 (按姓氏笔画为序) 秘书组 组长:彭亦凡,王晰程 组员:刘骞,周炜洵,张江鹄,练磊,张晓燕 (按姓氏笔画为序) 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17年版) 一、概述 我国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保持上升趋势。2015 中国癌症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死亡率在全部恶性肿瘤中均位居第5 位,其中新发病例37.6 万,死亡病例19.1 万。其中,城市地区远高于农村,且结肠癌的发病率上升显著。多数病人发现时已属于中晚期。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结直肠癌诊疗行为,提高医疗机构结直肠癌诊疗水平,改善结直肠癌病人预后,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定本规范。 二、诊断技术与应用 (一)临床表现 早期结直肠癌可无明显症状,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可出现下列症状: 1.排便习惯改变; 2.大便性状改变(变细、血便、黏液便等); 3.腹痛或腹部不适; 4.腹部肿块; 5.肠梗阻相关症状; 6.贫血及全身症状:如消瘦、乏力、低热等。 (二)疾病史和家族史 1.结直肠癌发病可能与以下疾病相关:溃疡性结肠炎、结直肠息肉、克罗恩病(Crohn Disease)、血吸虫病等,应详细询问病人相关病史。 2.遗传性结直肠癌发病率约占总体结直肠癌发病率的6%左右,应详细询问病人相关家族史:林奇综合征(Lynch Syndrome)、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FAP)、黑斑息肉综合征(Peutz-Jeghers Syndrome)等。

2019年结直肠癌治疗进展盘点

2019年结直肠癌治疗进展盘点 一年到头了,总是要对过去的这一年做些总结、盘点,那么,在过去的2019年,结直肠癌领域的治疗有哪些值得我们记住的治疗进展呢?尤其是那些已经或即将改变我们临床实践的进展。 1早期疾病篇:I~III期结直肠癌治疗的进展 1.1 手术相关进展 (1)TaTME手术惹争议 TaTME(Trans-anal 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手术一经问世即争议不断,作为一种新型的手术方式,近些年在创新乏力的现代结直肠外科手术领域受到了热捧,但对该种新型手术方式的争议也是很多的,其中一个就是早期打开肿瘤所在肠腔带来的肿瘤学不可预测的负性影响,2019年挪威在全国层面暂停TaTME手术而一石激起千层浪,更是将这种争议推到高潮。 2019年11月12日,《英国外科杂志》在线报道了挪威的一个全国性登记研究资料1,引起轩然大波。该研究记录所有接受TaTME患者的数据,并与挪威结直肠癌注册中心(NCCR)和挪威胃肠外科注册中心(NoRGast)的国家队列进行比较。研究显示2014年10月至2018年10月间,有157例直肠癌患者接受了TaTME手术。局部复发率为12/157例(7.6%);8例局部复发为多灶性或广泛性。预计TaTME的局部复发率在2.4年时为11.6%(95%CI:6.6~19.9),而在NCCR为2.4%(95%

CI:1.4~4.3)(P<0.001)。调整后的危险比为6.71,远远高于常规TME 手术。TaTME队列的吻合口漏(8.4%)和永久造口率(24.8%)也高于常规手术。鉴于该技术推广的困难性(七家医院中有三家在进行了总计五次手术后放弃了TaTME)以及目前已经显示出来的显著的肿瘤局部复发趋势,挪威在全国范围内暂停了TaTME。 比较重要的是挪威的这项研究分析了既往业界公认的可能会影响疗效的常见因素:学习曲线、CRM(环周切缘)阳性率、术前新辅助化疗。该研究发现尽管TaTME的CRM阳性率(12.7%)高于其他研究,但仍有2/3的局部复发是发生在CRM阴性的R0切除之后,提示除了CRM以外,其他机制可能也导致了肿瘤的高局部复发率。学习曲线也存在类似现象,肿瘤的局部复发在TaTME手术量大的各中心之间发生均衡分布,且在治疗系列中更晚的时间发生,均表明学习曲线的重要性不如某些人预期那样。文章认为必须缩短用于治疗肿瘤新术式的学习曲线,而且学习曲线不能再作为新手术疗效不佳的合理借口。 文章推测可能的增加肿瘤复发的额外机制是TaTME手术在直肠腔内荷包线闭合之前的肿瘤暴露问题,以及缝合线必须绝对密封直肠以防止气体或被肿瘤细胞污染的液体泄漏的问题。有意思的是,在挪威TaTME研究中术前新辅助治疗的比例显著低于常规TME队列(21%∶45%~70%),而12例肿瘤复发的患者中,仅1例接受了新辅助治疗,文章认为新辅助治疗可防止肿瘤细胞种植,从而降低复发风险。 总之,挪威的这项研究认为,即使是经验丰富的大肠外科医生,也都开展过TaTME手术,但结果均不成功。问题的真正所在似乎不是学习曲线现

结直肠癌流行病学

结直肠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道,结直肠癌是男性第三位和女性第二位常见的恶性肿瘤。2012年全球男性结直肠癌新发病例为746000例,占所有恶性肿瘤10%;女性结直肠癌新发病例为614000例,占所有恶性肿瘤9.2%。在世界范围内,不同地区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差异都非常大,这一差异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具有显著的相关性。根据WHO的2012年数据,发病率最高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结直肠癌的发病率是发病率最低的西非国家的10倍左右;死亡率最高的西非国家结直肠癌的死亡率是中东欧国家的6倍左右。 大肠癌作为中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是目前最受关注的恶性肿瘤之一。在2012年诊断的全球1361000例结直肠癌中,中国结直肠癌的新发病例数达到253000例,占全球结直肠癌新发病例的18.6%。作为全球结直肠癌每年新发病例最多的国家,开展积极的肿瘤防治对策,对降低中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制定具有本国特色的防治特色时,既需要结合本国的结直肠癌流行病学特征,同时又需要积极应用欧美发达国家在结直肠癌筛查普查中的既得经验,节省摸索时间和费用,因此对全世界、全亚洲、西方发达国家和本国的结直肠癌流行病学研究,能够帮助政府制定流行病学筛查普查策略、预算相关人力物力的投入,并开展相关的流行病学及临床基础研究。 可惜的是,目前整个中国在结直肠癌领域仍然缺乏足够完善的流行病学数据库及数据系统,对全国结直肠癌的流行病学特征难以获得可信赖的分析结果,而难以获得在全国具有普遍适用性的相关政策或筛查普查方案。而在东南沿海发达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地,以地区为主的流行病学数据相对较完备,其分析结果具有局部地区适用性,由于结直肠癌被认为是一种生活方式疾病,对其分析结论对周边或其他具有类似生活方式的地区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将简单分析中国结直肠癌在亚洲及世界中的发病率变化情况,并重点依托上海市的流行病学数据及与美国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对结直肠癌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总结分析。上海作为中国的发达地区,近30年来生活方式越来越西方化,对上海,特别是上海市区人群(覆盖约619.5万市区居民)近30年来流行病学特征的分析,对其他经济逐步发展、生活方式逐步西方化的地区制定流行病学策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大肠癌的发病率的变迁

早期结直肠癌的诊断治疗现状

早期结直肠癌的诊断治疗现状 发表时间:2015-08-20T15:06:03.317Z 来源:《卫生部公告》2015年2期作者:郑智明 [导读] 厦门市消防支队卫生队福建 361012 副癌综合症是指肿瘤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改变病人的生理状况,这种恶性肿瘤的远处作用,统称为PCS。 (厦门市消防支队卫生队福建 361012) 早期结直肠癌是指病灶局限于结直肠粘膜及粘膜下层者。由于病变处于早期阶段,易被病人和医师忽视,病人不会主动就诊,目前筛选方法缺乏灵敏度和特异性,致使难于做出早期诊断。随着当代科技的进展,有可能使更多的肿瘤在发生浸润前(原位癌)被检出,近年来,我国的医务工作者在早期结肠癌的诊断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使早期结直肠癌的检出率逐年增多,五年生存率高达90%以上。因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病人的预后影响重大。 1、早期结直肠癌的诊断 1.1 对高危因素及副癌综合症(paracarcinoma syndrome PCS)的认识结直肠癌的高危因素包括遗传、饮食习惯、血微量元素硒降低、Crohn病、饮酒与吸烟、慢性或出血性溃疡性结肠炎、日本血吸虫(肠粘膜虫卵沉积)。副癌综合症是指肿瘤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改变病人的生理状况,这种恶性肿瘤的远处作用,统称为PCS。 1.2 相关的临床检查如大便潜血试验、脱落细胞学检查、基因诊断(如ras基因、p53基因)、癌胚基因产物(ECA)、放射免疫扫描(RII)、细胞刺激因子(如血管内皮因子VEGF)、组织代谢物的测定(如尿中羟胺)。其中大便潜血试验、脱落细胞学检查临床应用最广,其余检查有待广泛地推广应用于临床。 1.3 内镜检查内镜在早期结直肠癌的检出率极高、优势大,既可以直视下观察并可活检。目前临床应用较多的是纤维结肠镜及电子结肠镜。近来更有配置超声探头的纤维内镜、胶囊弹道镜应用于临床,这极大地提高早期结直肠癌的检出率,为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法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1.3.1 早期结直肠癌的普通内镜特点Ⅰ型隆起型多见于乙状结肠,内镜下可见表面发红,大多伴有出血,有时表面附有白苔,体积大的肿瘤表面不整。糜烂或呈分叶状。此型肿瘤多为局灶型癌,很少侵犯粘膜下,Ⅰs型较Ⅰp型粘膜下浸润机会高(1-2)。 1.3.2 应用扩大电子结肠镜诊断早期结直肠癌扩大电子结肠镜除具有普通结肠镜的功能外,还可清楚地观察腺管开口的形态。Kudo等根据大量的实际观察将形态分为5型,Ⅰ型为正常腺管开口;Ⅱ型为增生性病变;Ⅲ型分Ⅲs型及Ⅲl型,Ⅲs型及Ⅴ型多为恶性病变,Ⅲs型小型腺管开口。Ⅲl型多为腺瘤;Ⅳ多为腺瘤或绒毛状腺瘤;Ⅴ型多为恶性肿瘤(3-4)。 1.3.3 超声大肠镜的应用在大肠镜的前端配有超声探头的纤维内镜为超声大肠镜。应用超声大肠镜可以观察结直肠及其周围组织的横断面,能清晰地显示肿瘤侵犯的层次,同时还可以判断有无淋巴结转移。进行TNM分期。 1.4 病理学诊断病理学诊断为肿瘤的最终诊断,但一般都是根据临床表现、手术所见、肉眼观察和光镜下特征综合作出。现时病理检查方法的进展,如免疫组化法、流式细胞分析(FCM)、自动图像分析、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s)测定、体外基因扩增(PCR)技术的应用,对早期结直肠癌的检出率更高更准确。 2、早期结直肠癌的治疗 2.1 内镜治疗内镜治疗适用于粘膜及粘膜下浅层的癌。内镜下早期癌切除方法包括息肉切除术、热活检术粘膜切除(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及分块粘膜切除术(piece meal polypectomy,PEMR)。对Ⅰp、Ⅰsp型首选息肉切除术,Ⅰs型先行息肉切除或EMR,大的Ⅰs型肿瘤行PEMR或肠切除术。Ⅱ型肿瘤首先行EMR,如病理报告病变粘膜及粘膜下浅层,则结束治疗,内镜随诊。LST型肿瘤主要在粘膜层,适宜行EMR(14)。 2.2 腹腔镜结肠癌切除术这是应用于那些不宜内镜下的切除的早期结肠癌患者。如有适应症,在掌握好熟练的腹腔镜手术技巧时,提倡采用。而对于早期结直肠癌患者则主张常规开腹手术。 2.3 开腹结直肠切除术主要是用于大的内镜切除有困难的Ⅰs型肿瘤,Ⅱ型肿瘤EMR后病理报告达粘膜下深层,LST表面构造消失,结节肥大、溃疡提示粘膜下浸润可能性大者及家族性遗传性息肉(FAP),一旦诊断应立即考虑应用开腹手术切除病变。开腹结直肠切除手术方式大致归纳以下三类。 2.3.1 结直肠癌全切除、永久性回肠造口术其优点是根除了全部有危险的粘膜。但其缺点是需行盆腔解剖和会阴部解剖,手术创伤大,有盆腔感染,神经损伤和伤口愈合不良等并发症,故目前仅限用于直肠下端发生癌变的病例。 2.3.2 结肠全切除、回直肠吻合术或结直肠全切除术、盲升结肠直肠吻合术这二个手术可归为一类,主要适用于:(1)直肠内无肿瘤者,可选作结肠全切除、回直肠吻合术、为防止癌肿的发生和便于术后复查、随访、直肠保留段在8-10cm为宜。(2)结直肠次全切除、盲升结肠直肠吻合术正是弥补结肠全切除、回直肠吻合的这一困惑,保留回盲瓣,从而显著改善肠道功能,而直肠保留段可缩短至7-8cm,同时盲升结肠段长亦有6-7cm,这样术后以乙状结构镜检即能达到复查的要求。 2.3.3 结肠全切除、直肠次全切除、直肠粘膜剥除、回肠袋肛管吻合术(IPAA)此术后功能尚佳,缺点是手术创伤大和难度大,需解剖盆腔,神经损伤,有发生吻合口漏、盆腔感染等并发症的危险。近期需作辅助性回肠造口,二期关闭造口,故需经历二次手术。因此,这一术式应主要应用于直肠内肿瘤密集者,结肠癌变者,以及作结肠全切除,回直肠吻合术或结直肠次全切除、盲升结肠直肠吻合术后,保留段直肠内肿瘤再发频繁,无法经内镜予以彻底清除者。此外,对不能或不原终生定期复查、随访监测者亦可首选这一术式。参考文献 1 Kudo S, Kashida H,Tamura S, et al. The problem of "flat" colonic adenoma. Gastrointestinal Endo Clin Nor Amer, 1997; 7(1):87 2 Teari T Miwa H, lmai Y,et al. Analysis of the depressed area of Small flat and depresstd-type colorectal tumors as a mar of malignant protential . Gastrointestinal Endo,1997;45(5):412 3 Kudo S,Tamura S,Nakajima T,et al.Diagnosis of colorectal tumorous lesion by magnifying endoscopy. Gastrointestinal

2020《中国结直肠癌早诊早治专家共识》

2020《中国结直肠癌早诊早治专家共识》 结直肠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呈逐年攀升趋势,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是改善结直肠癌患者预后、减轻人群疾病负担的关键所在。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早诊早治学组就结直肠癌的早期筛查及诊断方案、早期结直肠肿瘤的内镜下/外科处理以及辅助治疗与补救措施等达成一些专家共识,最终形成《中国结直肠癌早诊早治专家共识》。 推荐筛查方法 A.免疫化学法粪便隐血检测,推荐筛查周期为1年1次; B.多靶点粪便检测,推荐筛查周期为1年1次 或3年1次; C.肠镜检查推荐可至回盲部的规范化全结肠镜检查。 普通人群筛查方案推荐 A.筛查对象为40~74岁一般人群。 B.推荐方案:推荐每5~10年1次结肠镜检查;如筛查对象拒绝直接接受结肠镜检查,采用问卷风险评估(表1)和FIT进行初筛,对初筛阳性者(高危人群或FIT阳性)行结肠镜检查。若筛查对象依从性差,对初筛阳性者或拒绝初筛患者可行多靶点粪便DNA检测,阳性者建议结肠镜检查。 C.对于伺机性筛查推荐规范化全结肠镜检查。

高危人群筛查方案推荐 A.若筛查对象的2个一级亲属确诊结直肠癌或进展性腺瘤(或1个一级亲属确诊年龄<60岁),建议从40岁开始或比家族中最早确诊结直肠癌的年龄提前10年开始,每5年进行1次结肠镜检查。 B.对于腺瘤性息肉综合征患者或致病突变携带者,建议应每年进行1次全结肠镜检查。 C.对于Lynch综合征家系中携带致病突变者,建议自20~25岁开始接受结肠镜检查,每2年1次,直到40岁,然后每年接受1次结肠镜检查。 早期肿瘤内镜诊断推荐

A.建议高质量的结肠镜检查,推荐“分次给药”进行肠道准备,并由受过系统训练的有经验的内镜医师行规范、详细的结肠镜检查,保证检查时间及肿瘤检出率。 B.早期结直肠癌的内镜分型建议可参照巴黎分型标准。如有条件,建议结合电子染色内镜或放大内镜对可疑病变进一步观察。 C.对平坦型病变的内镜下处理,建议整块切除(EMR/ESD)病灶后送检。 早期结直肠肿瘤的外科处理推荐 对于术前评估提示超出内镜切除适应证范围的早期肿瘤以及内镜切除术后评估需要追加外科手术的患者,建议结合肿瘤生长位置、大小、患者手术耐受度以及患方意愿等综合考虑决定具体的手术方式以及切除范围。 结直肠癌术后复发早期检测推荐 对于经治疗后无肿瘤残留的结直肠癌患者推荐规范随访,随访内容包括:病史、体格检查、肿瘤指标、影像学检查以及肠镜检查。

一文看懂中国的结直肠癌筛查

一文看懂中国的结直肠癌筛查! 导读:中国特色的结直肠癌筛查必须寻找一套适合于我国国情的技术方案。 文: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许剑民教授 2016年6月21日,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USPSTF)于顶级医学杂志《JAMA》发表了业内期盼已久的结直肠癌筛查最新推荐指南。 历时8年,新版筛查建议更新了哪些内容?我国的医生该关注哪些变化? 《医学界肿瘤频道》邀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结直肠癌中心主任许剑民教授进行解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结直肠癌中心主任:许剑民教授1.历时8年才更新的新版筛查建议,有何变化? 2016年USPSTF更新的建议推荐7种不同的筛查手段(2008年仅3种)。分别为以愈创木脂为试剂的粪便隐血实验(gFOBT)、粪便隐血免疫化学检测(FIT)、粪便隐血免疫化学-DNA 检测(FIT-DNA)、结肠镜检查、CT结肠成像、乙状结肠镜检查和乙状结肠镜检查联合FIT。USPSTF 关注的重点已从筛查特异性转移到筛查的重要性及普及方面。 因为结直肠癌的筛查肯定是获益的,而在美国,结直肠癌的

筛查没有得到普及。2.新增的粪便检测方案如何实施?效果如何? 新增加了FIT和FIT-DNA 两种粪便检测方案。 FIT 通过检测粪便中完整的血红蛋白,比gFOBT敏感性高,根据cut off值是否固定,可以分为定性和定量方法。 然而,不同种类的FIT其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存在很大差异,已报道的变化范围分别为73%~88%和91%~95%。FIT-DNA 通过检测粪便中细胞DNA的改变,研究显示其检测结直肠癌敏感性大于FIT,而特异性比FIT低。 但是粪便相关检测方法的高的假阳性率导致了不必要的进 一步检查、检查相关并发症和检查费用,且没有相关数据指导阴性检查后再次检查的时间间隔,很可能导致过度随访。 3.不盲目,看中国特色的结直肠癌筛查方案怎么选? 中国特色的结直肠癌筛查必须寻找一套适合于我国国情的 技术方案。 大肠癌筛查从总体技术布局上可分为两类: 第一类:直接筛查法。 即直接对所有对象诊断性筛查,一般采用结肠镜或乙状结肠镜。 直接用结肠镜筛查检出率相对低,费用高昂,但其敏感性高,较少漏诊,多用在发达国家。 第二类:二步筛查法。

2019年结直肠癌治疗进展盘点

2019年结直肠癌治疗进展盘点 —年到头了 ,总是要对过去的这一年做些总结、盘点,那么,在过去的2019 年,结直肠癌领域的治疗有哪些值得我们记住的治疗进展呢?尤其是那些已经或即将改变我 们临床实践的进展。 1早期疾病篇:ITII期结直肠癌治疗的迸展 1.1手术相关进展 (1 ) TaTME手术惹争议 TaTME ( TranS-anal 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 )手术一经问世即争议不断,作为一种新型的手术方式,近些年在创新乏力的现代结直肠外科手术领域受到了热捧,但对该种新型手术方式的争议也是很多的,其中一个就是早期打开肿瘤所在肠腔带来的肿瘤学不可预测的负性影响,2019 W 威在全国层面暂停TaTME手术而一石激起千层浪,更是将这种争议推到高潮。 2019年门月12日,《英国外科杂志》在线报道了挪威的一个全国性登记研究资料1 ,引起轩然大波。该硏究记录所有接受TaTME患者的数据,并与挪威结直肠癌注册中心(NCCR )和挪威胃肠外科注册中心 (NORGaSt)的国家队列进行比较。研究显示2014年10月至2018年10月间有157例直肠癌患者接受了TaTME手术。局部复发率为12/157 例(7.6% ); 8例局部复发为多灶性或广泛性。预计TaTME的局部复发率在 2.4年时为11.6% ( 95%CI : 6.6~19.9 )z而在NCCR 为2.4% ( 95% CI : 1.4~4.3 )(P<0.001

\调整后的危险比为6.71 ,远远高于常规TME 手术。TaTME队列的吻合口漏(8.4% )和永久造口率(24.8% )也高于常规手术。鉴于该技术推广的困难性(七家医院中有三家在进行了总计五次手术后放弃了TaTME )以及目前已经显示出来的显著的肿瘤局部复发趋势,挪威在全国范围内暂停了TaTME o 比较重要的是挪威的这项硏究分析了既往业界公认的可能会影响疗效的常见因素:学习曲线、CRM (坏周切缘)阳性率、术前新辅助化疗。该硏究发现尽管TaTME的CRM阳性率(12.7% )高于其他研究,但仍有2/3 的局部复发是发生在CRM阴性的RO切除之后,提示除了CRM以夕卜,其他机制可能也导致了肿瘤的高局部复发率。学习曲线也存在类似现象,肿瘤的局部复发在TaTME手术量大的各中心之间发生均衡分布,且在治疗系列中更晚的时间发生,均表明学习曲线的重要性不如某些人预期那样。 文章认为必须缩短用于治疗肿瘤新术式的学习曲线,而且学习曲线不能再作为新手术疗效不佳的合理借口。 文章推测可能的增加肿瘤复发的额外机制是TaTME手术在直肠腔内荷包线闭合之前的肿瘤暴露问题,以及缝合线必须绝对密封直肠以防止气体或被肿瘤细胞污染的液体泄漏的问题。有意思的是,在挪威TaTME硏究中术前新辅助治疗的比例显著低于常规TME队列(21% : 45%?70% ),而12例肿瘤复发的患者中,仅1例接受了新辅助治疗,文章认为新辅助治疗可防止肿瘤细胞种植,从而降低复发风险。 总之,挪威的这项硏究认为,即使是经验丰富的大肠外科医生,也都开展过TaTME 手术,但结果均不成功。问题的真正所在似乎不是学习曲线现象,而可能是手术方式(而不是培训)本身。 TaTME目前在国内外科界也是很热门的话题,尽管笔者本人及所在中心尚未开展,

中国结直肠癌筛查策略

中国结直肠癌筛查策略 CSCO教育文集2014-09-16 发表评论分享 作者:浙江大学肿瘤研究所张苏展 大部分结直肠癌具有缓慢的自然病程和明确的癌前病变而适宜于开展早诊早治筛查。早诊早治筛查通过发现结直肠癌前期病变和早期癌,能提高早诊率和结直肠癌生存率,有效降低结直肠肠癌发病率,最终使结直肠癌死亡率明显下降。我国72个肿瘤登记地区2009年结直肠癌平均发病率29.44/10万,死亡率14.3/10万,其中上海市、广州市、沈阳市和嘉善县发病率居前,分别达58.98/10万,47.46/10万,43.65/10万和41.61/10万。全国几乎所有肿瘤登记地区的结直肠癌发病率均在上升。以浙江省为例,全省肿瘤登记地区结直肠癌发病率从2000年的23.70/10万上升到2009年的34.75/10万,年增长率达3.76%。大肠癌发病明显呈现出城市高于农村,高收入地区高于低收入地区,男性高于女性,老年人高发的特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及经济条件的持续改善,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大肠癌发病人数必将会进一步增长,这不仅将危害更多人的生命,而且将对我国的医疗和社会保障资源带来更大的负担。因此,加强我国的大肠癌防治势在必行。 美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逐步推广大肠癌筛查,而正是在80年代后期,美国大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呈现出了下降的趋势。最新调查的数据显示,2002~2010年间,美国50~75岁间适龄人群的大肠癌筛查率从52.3%上升到65.4%。与此同时,观察到的大肠癌标化发病率从2003年的52.3/10万下降到2007年的45.5/10万,平均年下降3.4%;死亡率从19.0%下降到16.7%,平均年下降3%。双率下降的程度在各个州和地区明显呈现出了随筛查率上升越多而下降越多的趋势。如Rhode Island筛查率达到74.7%,其发病率年下降达6.3%。 支持大肠癌筛查的证据主要来自早期的美国名尼苏达州、丹麦菲英岛、英国诺丁汉三大人群大肠癌筛查试验。三大试验均证实了大便潜血检测法结合结肠镜检查可降低大肠癌死亡率和发病率。进入新世纪以来,越来越多国家发起了地区性或全国性的大肠癌筛查,但只有少数报道了降低死亡率或发病率的证据。2010年英国一项研究报道了单独使用乙状结肠镜开展大肠癌筛查同样可降低大肠癌死亡率。2011年美国国立癌症中心(NCI)的专家经过数学模型研究认为,开展大肠癌筛查在全美大肠癌死亡率和发病率下降中的贡献均达50%以上,人群生活习惯的改善对大肠癌死亡率和发病率下降也有较大的贡献。而治疗的进展仅对大肠癌的死亡率下降有11%的贡献。

中医治疗结直肠癌

在课前的话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以及工业化的高速进展,全球结直肠癌发病率与病死率都呈直线上升趋势,无论就是在全球,还就是在我国,其发病率都逐年递增。本课件围绕结直肠癌的中医治疗,阐述了中医对结直肠癌的各种分型的治疗方法,为临床医生在治疗结直肠癌方面提供了有力帮助。 一、中医药治疗结直肠癌概述 (一)中医药在结直肠癌上的应用情况 中医药治疗结直肠癌,在临床上一般应用于三种情况: 首先,作为综合治疗的一部分,与手术、化疗、放疗同时使用,可减轻手术放化疗的不良反应,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其次,不能做手术,或不能做放化疗的病人,中医治疗就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最后,晚期的病人,生活质量很差,不能耐受放化疗,中医作为主要的治疗手段,对于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减轻症状,起到了主要的作用。康复期的病人,即手术后的病人,长期吃中药,可减轻肿瘤的复发,延长生存期。 (二)中医药治疗结直肠癌的特点 中医药治疗癌症既注重攻邪消瘤,更重视患者整体状况的改善,治病以人为本,强调“治病留人” ,临床实践中常出现“带瘤生存”的状况。中医药治疗结直肠癌有很多的特点及优点。 1、中医疗效较慢但较持久,适合病情比较稳定的患者。 2、中医药的不良反应小,适合老年病人,或比较重的病人。 3、手术后的康复期使用中医药,可减少并发症,促进胃肠功能恢复,预防及治疗肠粘连。 4、放化疗期间使用中医药,可起到减毒增效作用。 5、中医药用于肿瘤的康复治疗,可减少复发转移,它就是肠癌治疗的重点之一。 6、中医药用于晚期不能手术及放化疗患者的姑息治疗,可改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三)结直肠癌的中医病机特点 中医认为结直肠癌的主要的病机特点就是正气虚,《内经》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也就就是说,结直肠癌的发生与发展,主要就是由正气虚引起的。

中国大肠癌现状以及治疗

中国大肠癌现状以及治疗 大肠癌(CRC)是全世界第三大常见的恶性肿瘤,仅在欧洲,2002年就有超过37万人发生该病,占全部癌症的12%,死亡人数大约为20万人。在中国,大肠癌目前虽然还位列第五号肿瘤,但增长的速度却非常快,尤其是在一些大城市。这与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发生改变密切相关。例如上世纪90年代与70年代比,上海市男性结肠癌增加104%,女性增加99%,平均每年增加4%左右,其它大城市也基本如此。 大肠癌在中国是第五大常见的恶性肿瘤 从全世界范围看,中国是大肠癌的低发区,目前在中国是第五常见的恶性肿瘤,但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尤其是结肠癌发病率增长速度迅猛,在大城市增幅更快。以上海市为例,1993年至1994年与1972年至1974年比较,男性结肠癌增加104%,女性结肠癌增加99%,每年增长4%左右;在北京地区,1982年至1997年15年间,结肠、直肠癌男性标化发病率分别上升53.30%、23.8%,女性分别上升16.9%、15.3%。1999年,中国男女结肠癌发病率分别为16.2/10万及14.5/10万。直肠癌的上升幅度较小,男性增加11%,女性增加7%。总之,上世纪90年代与70年代相比,大肠癌的发病率在城市上升31.95%,在农村上升8.51%。 在中国,大肠癌死亡率变化较大。在我国试点地区的调查显示,男性大肠癌死亡率居全部恶性肿瘤第五位(上海市为第四位);北京市女性为第二位,上海市女性为第三位,天津市与武汉市的女性为第四位,哈尔滨市的女性为第五位。农村试点地区的大肠癌死亡率大多居于第五位。 大肠癌是可以预防的 中国大肠癌的情况是城市高于农村,大城市高于小城市,男性比女性增加的还快。所以,它是一个跟我们饮食习惯非常相关的肿瘤,是可以预防的。 危险度增多是过多的脂肪摄入,过多的热量摄入。另外,和吸烟、低纤维素饮食也有关系。大肠癌有一种家族性的多发息肉病,这种息肉病的人非常容易得大肠癌。预防大肠癌就要改善我们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不要太富了就整天吃肉,我们要保持我们民族饮食习惯的特点,多吃米,多吃蔬菜,多吃一点水果,不要无节制地吃。 大肠癌早期是没有症状的,最主要就是饮食习惯要改变。到了晚期当然就是梗阻。所以要靠每年一度的健康检查来普查,不要觉得年纪轻就得不了癌症。 Tazaki博士强调说,大肠癌是可以预防的,有家族性息肉病的人应该及早到医院早期诊断和治疗,必要的时候可以把息肉取下来。 大肠癌强调综合治疗 在疾病早期,单纯手术可治愈,但由于大肠癌早期症状通常不明显,多数病例确诊都相当晚,因此大肠癌患者多数被诊断为晚期。大约25%的患者首诊时就已经出现转移,这意味着癌症已经扩散到身体的其它部位。另外,40%至50%新诊断的患者将最终发生转移,这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