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文献综述

房地产文献综述
房地产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前言

地产企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支柱产业。到2012年为止,全国已经注册登记的各类房地产企业达976333家,房地产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呈现白热化。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国家宏观调控的加强,一些不规范的房地产企业面临着被淘汰的风险。伴随着我国房地产企业的不断发展与壮大,其企业内部控制在房地产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而现行的房地产经营活动在外部不仅仅受到国家利用经济杠杆进行宏观调控等政治形势日新月异变化的影响,而且还要受到经济结构变化的制约,给企业生存与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在内部还要受到企业战略定位、内部管理、内部控制等方面的制约。

基于房地产企业内部控制是以不断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实现企业价值最大为目标。在企业内部,必须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并在此基础之上,通过企业内部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管理机构及其员工之间的相互配合、协调、考核、监督等,进一步加强现代房地产企业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不断完善房地产企业的内部治理结构以及信息披露制度,确保房地产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同时实现投资者经济效益及企业价值最大化。

因此,在借鉴国内外一些比较成熟的内部控制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和房地产企业内部控制的特殊性,对我国房地产企业现存内控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科学的对策和建议是有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

正文

1.国外关于房地产内部控制问题的研究

二十年代以来,一些西方国家的公司随着随着经营业务的增多和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一切管理工作都集中由公司的领导机构直接管理已变得越来越困难了。目前西方大中型的公司多已实行分权即分级的管理体制,将整个公司划分为若干个事业部,在公司的集中领导之下将日常业务的决策权下放给各分部的经理人员。财务部便是其中一个对公司运行起关键作用的部门。而国外许多文献都是指出房地产行业一直以来是一个高风险的资金密集型企业,因此许多房地产企业都通过房地产记分卡对项目进行财务评价从某些方面看来即相当于进行财务内部控制。此外,JeanC.Bedard(2009)认为财务内部控制是根据企业金融账

户作为管理监督的主要目标,考虑到决策成本的合法性、合理性和符合经济利益的原则,良好的平衡企业在企业法人单位,在确定会计组织支出中的位置,为企业提供专业的商业服务,会计人员只是一定数量的资金可供作为支出义务的金额,而没有决策的权利。实体的财务内部控制结构的宗旨有提供可靠的财务决算和会计记录,维护本单位的资产,促进操作的运行效果和效率和促进遵守管理的政策方针和程序[1]。Mahlon.Apgar(2008)认为房地产管理要有一个严谨的态度有三个原因:(1)房地产是复杂;(2)房地产往往是直觉;(3)房地产是种情绪。

2.国内关于房地产内部控制问题的研究

我国房地产企业相对于一般企业有着投资大,项目周期长和社会影响较大等特点,在实际工作中,更容易出现舞弊行为,往往直接导致房地产项目的质量、安全和工期问题,造成不良社会影响。因此,如何加强我国房地产企业内部控制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田依鑫(2009)从房地产企业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不够、内部控制不够健全不够合理以及房地产企业经营的特殊性影响内部控制的顺利实施这三个方面总结了当前我国房地产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完善房地产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措施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完善房地产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构筑严密的企业内控体系以及加强房地产企业的信息沟通。

张国新(2010)认识到内部控制环境弱化、内控制度行为主体素质不能完全满足需要、企业的监督机制不健全、风险意识差、内部压力不足的现状。加强房地产企业内部控制,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是企业自身的需求,也是企业面对市场风险与挑战的需要。认真总结和探索新方法、新思路,从根本上确保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对于完善房地产公司的治理结构和信息披露制度,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并保证资本市场有效运行,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霁辉,阳秋林(2010)认为我国房地产企业存在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企业高层管理者缺乏内部控制理念、缺乏可操作性的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的问题。完善房地产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措施应该做好以下工作,优化公司治理结构、企业高层管理者提高认识更新思想、完善企业内部控制流程、加强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监督、以人为本重视企业文化建设。

王真(2011)认识到我国房地产企业内部控制尚处在较低级的阶段,管理松弛,控制弱化,内部控制基础薄弱,企业文化的缺失。房地产企业受外部环境影

响较大,有效的内部控制能够抵御风险,加强内部控制制度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要求。

姜东亮(2010)突出了完善成本控制对构建房地产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作用。成本控制已逐渐成为房地产企业竞争的核心,而高效的成本控制必须建立在健全的内部控制基础上方可实现。现代成本控制可分为“粗放型”和“集约型”两种。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就是现代成本控制。

结论

随着房地产行业经营环境的发展与变化,房地产企业由“暴利时代”过渡到“均利时代”相应地,房地产企业的生产经营方式必须由以前的“粗放式”经营向“精细化”管理转变。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并保证其有效的运行,不仅是政府监督部门的要求,更是房地产企业在新形势下,求生存、谋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本文的分析、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房地产业的利润水平已由“暴利”开始向价值回归。房地产业作为对国民经济和民生和谐有重要影响的行业,其势必会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严格监督。严苛的外部环境对房地产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来防风险、要效率、促效益,是房地产企业的根本出路。

(2)虽然内部控制问题已经是我国大部分房地产企业的通病,但是每个企业又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所以要想建立一套通用的内部控制体系是不现实的。只有根据各企业内控问题的现实状况因地制宜地构建适合其公司特点及利于未来发展的内控体系,才是根治内控问题的根本。

(3)从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五方面,对保利公司的内部控制现状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找到了保利公司在当今大多数房地产企业普遍都存内控问题下,仍然能够保持蒸蒸日上的势头的原因所在,得出良好的内部控制既是现代化管理的需要也是企业经营的需要的结论。当然,由于时间及水平的限制本文在理论研究及实际案例分析中难免有不足之处,尤其是针对房产业现存内控问题提出的对策和建议还比较薄弱,另外在某些方面还需分析得更深入,例如业务控制应包括项目决策控制、岗位分工与授权批准、工程合同控制、竣工决算控制等方面还不能从深层次上挖掘问题的成因,直接引用了一个较成功的案例,未能自己构建一套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尽管存在一些缺陷但本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一些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内部控制现状,一些建议

对其它企业特别是房地产开发企业加强内部控制有借鉴和参考作用。笔者将会继续研究学习,以弥补在本论文中的缺憾。

商业模式变革文献综述

商业模式变文献综述 1.商业模式的概念 彼得德鲁克说:“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商业模式的重要作用已得到各界的高度认可与重视。众多企业在有效利用商业模式的情况下,获得了巨大的收益。但对于商业模式的研究还是不够系统、完善。一般定义:为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把能使企业运行的内外各要素整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高效率的具有独特核心竞争力的运行系统,并通过最优实现形式满足客户需求、实现客户价值,同时使系统达成持续赢利目标的整体解决方案。对于商业模式的真正含义,理论界没有形成统一的权威解释。笔者将对商业模式的四个角度对其概念进行综述。 经济(盈利)角度:经济类的定义仅仅将商业模式描述为企业的经济模式,其本质内涵为企业获取利润的逻辑。与此相关的变量包括收入来源、定价方法、成本结构、最优产量等。许多研究者都从这个角度对商业模式进行了概念界定和本质阐述。Stewart 等 ( 2000 ) 认为,商业模式是企业能够获得并且保持其收益流的逻辑陈述。Rappa ( 2000 ) 则认为商业模式的最根本内涵是企业为了自我维持,也就是赚取利润而经营商业的方法,从而清楚地说明企业如何在价值链 ( 价值系统) 上进行定位,从而获取利润。Hawkins ( 2001) 把商业模式看作是企业与其产品/ 服务之间的商务关系,一种构造各种成本和收入流的方式,通过创造收入来使企业得以生存。Af uah 等 ( 2001 ) 把商业模式定义为企业获取并使用资源,为顾客创造比竞争对手更多的价值以赚取利润的方法。商业模式详细说明了企业目前的利润获取方式、未来的长期获利规划,以及能够持续优于竞争对手和获得竞争优势的途径。 运营角度:运营类定义把商业模式描述为企业的运营结构,重点在于说明企业通过何种内部流程和基本构造设计来创造价值。与此相关的变量包括产品/ 服务的交付方式、管理流程、资源流、知识管理和后勤流等。也有许多研究者从这个角度对商业模式进行了概念界定和本质阐述。Timmers 将商业模式定义为表示产品、服务和信息流的架构,内容包含对不同商业参与主体(business actors) 及其作用、潜在利益和获利来源的描述。Mahadevan 认为,商业模式是企业与商业伙伴及买方之间价值流(value stream) 、收入流(revenuestream) 和物流(logistic stream) 的特定组合。Applegate 把商业模式说成是对复杂商业现实的简化。通过这种简化,商业模式可用来分析商业活动的结构、结构元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商业活动响应现实世界的方式。Amit 等把商业模式看作是一种利用商业机会创造价值的交易内容、结构和治理架构。他们描述了由公司、供应商、候补者和客户组成的网络运作方式。 战略角度:战略类定义把商业模式描述为对不同企业战略方向的总体考察,涉及市场主张、组织行为、增长机会、竞争优势和可持续性等。与此相关的变量包括利益相关者识别、价值创造、差异化、愿景、价值、网络和联盟等。目前来看,国外对商业模式的定义大部分属于这个范畴。KMLab 顾问公司(2000) 将商业模式定义为关于企业如何在市场上创造价值的描述,内容包括企业的产品、服务、形象与配销的特定组合,还包括用以完成工作的人员与作业基础建设的基本组织。Linder 等(2000) 认为商业模式是组织或者商业系统创造价值的逻

房地产营销文献综述

房地产营销策略的研究的文献综述 一、引言 房地产行业在中国经历了几个阶段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随着行业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为更好实现销售,房地产企业不断改进项目的营销策略,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房地产营销模式。但与此同时,大城市房地产开发竞争日益激烈,营销难度日益加大;随着房屋和土地价格的不断攀升,其开发成本日益提高;随着开发规模日益加大,其可供应土地日益减少。目前大型房地产企业为扩大公司规模,提高项目利润水平,其开发足迹已逐渐向大城市周边的转移。但由于城市房地产开发水平尚处于初级阶段,其市场竞争环境和客户购买行为特征、客户需求等因素与大城市存在明显的不同点。因此,大型房地产企业难以以大城市的房产营销策略促进楼盘的营销。面对房地产的营销,我们在憧憬美好未来的同时,也有很多问题要问。到底房地产的市场特点是什么?什么是房地产市场营销?它的发展历程是怎么样的?制定怎样的营销模式才更适合的发展?等等这些问题,我们都将以理论和其他论述去解决。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房地产的概念 房地产是指土地、建筑物及固着在土地、建筑物上不可分离的部分及其附带的各种权益。房地产由于其自己的特点即位置的固定性和不可移动性,在经济学上又被称为不动产。可以有三种存在形态:即土地、建筑物、房地合一。在房地产拍卖中,其拍卖标的也可以有三种存在形态,即土地(或土地使用权)、建筑物和房地合一状态下的物质实体及其权益。2、营销的意义 美国西北大学凯洛格管理学院国际营销学S.C.庄臣荣誉教授菲利普·科特勒(Philip Kotler)在《市场营销原理》中这样说:“市场营销是创造顾客价值和关系。”在一项关于世界一流的市场营销者的调查表明,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将顾客放在市场营销的中线。今天的市场营销完全围绕创造顾客价值和建立盈利性顾客关系展开。它始于理解消费者的需要和欲望,觉得组织能够最好的服务市场目标,制定有说服力的价值主张并借此吸引、维持和发展目标顾客。如果组织能很好的做到这些,就可以得到以市场份额、利润和顾客权益等形式表现的回报。 他还认为市场营销应该围绕五个主要的价值主题,分别是: (1)获得来自顾客的价值回报,要首先为顾客创造价值。今天的市场营销必须善于创造顾客价值和管理客户关系。杰出的市场营销公司理解市场和顾客的需要,设计创造价值的营销战略,制定整合市场的营销计划来传递顾客价值和顾客愉悦,建立牢固的客户关系。作为回报,它从顾客那里收获以销售、利润和顾客忠诚为表现形式的价值。 (2)建立和管理创造价值的优势品牌。拥有强势品牌权益的、准确定位的品牌为建

商业模式、共生体与商业生态:案例与理论

商业模式、共生体与商业生态:案例与理论 魏炜朱武祥林桂平 摘要:商业模式是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结构。以往研究主要关注只包括核心利益相关者、微观视角的商业模式或包括所有宽泛利益相关者、宏观视角的商业生态。本文在商业模式和商业生态之间建立起中观视角的新概念——共生体,为同个商业生态中不同商业模式的企业建立起同一个坐标系,使不同商业模式的企业之间进行比较成为可能;也为企业创新、重构商业模式提供更为广阔但又不过于宽泛的利益相关者视角。为更好阐述理论,本文采取DG公司的商业模式重构过程作为共生体概念导入、逻辑解释和理论体系建构的单案例研究样本。关键词:商业模式共生体商业生态利益相关者 Abstract: The essence of a business model defines a transaction structure that involves stakeholders. In this article, we examine the transaction structure, including transaction relationship, forms and so on, among these stakeholders, and introduce a new concept of “symbiont”, the aggregation of the business model of the focal firm as well as the business models of its stakeholders. By proposing this innovative concept, we bridge the gap between macro (Business Ecosystem) and micro (Business Model) views and therefore broaden our thinking of business model. The concept of “symbionts” in business model that we create provides a share coordinate system for different business models in the same business ecosystem, making it possible to compare different business models directly. What’s more, it allows us to analyze a focal firm's business model in a micro viewpoint, which may suggests how to restructure or reform the focal firm in a surgical way based on the anatomic picture of the company. We focus on the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of an old-lined agriculture firm in China to better explain our theory. Key Words:Business Model, Symbionts, Business Ecosystem, Stakeholders 一、问题的提出 传统管理学科,研究对象为企业组织及其内部各部门、人员等之间的关系和业务活动、管理活动。视角从微观到宏观分别为人员、组织和产业。评价标准则为运营的业绩指标——如何更好地发挥既定资源禀赋的最大能力。 商业模式研究对象为焦点企业(商业模式研究的对象)及其利益相关者,考察他们之间的交易关系、交易方式等组成的交易结构总和。视角进一步拓展,微观至焦点企业内部利益相关者(处于企业内部、具备独立投入产出、独立利益诉求、独立权利配置,如物流、信息平台、支付平台等),宏观至整个商业生态,包括焦点企业的外部利益相关者,如企业的供应商、合作伙伴、客户、竞争对手,甚至焦点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相关者,如供应商的供应商、客户的客户、竞争对手的合作伙伴等等。评价标准则是价值的创造、传递效率。观察价值如何在利益相关者之间创造和传递,焦点企业从中获得多大的价值等。 这种视角的拓展,具备三方面意义:第一,从商业生态等宏观结构定位焦点企业的价值

房地产营销策略研究综述-2015-12-15

新疆农业大学 专业文献综述 题目 姓名: XXX 学院: 管理学院 专业: 土地资源管理 班级: 土地资源管理XX班 学号: XXX 成绩: 指导教师: XX 职称: XXX 2015年12月15日 新疆农业大学教务处制

房地产营销策略研究综述 作者:XX 指导教师:XXX 摘要:房地产营销策略的有效应用成为房地产企业在竞争中制胜的关键。然而从现实的房地产业营销策略的应用来看,主要存在市场调查不充分,缺乏市场细分,且营销策略的控制与实施不到位,缺乏策略创新等问题,由此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房地产业的盲目扩张。在新形势下,房地产市场营销也将越来越注重专业化、差异化、创新化的新思路和新理念,国内有关房地产营销策略优化分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低中档的刚需住宅,而有关商业地产的研究文献较少,而针对商业地产的研究对房地产市场发展有重要的意义,需要深入的探究。本文阐明了房地产营销策略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概括了国内外房地产营销相关理论,指出了国内房地产研究的不足和商业地产对房地产市场发展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房地产业;房地产营销策略;优化分析 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 研究背景 中国房地产业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起步发展,市场机制和政府监管机制在不断地完善,主要体现是,价格理性与产业危机的处理两个方面。近几年更是房地产行业的极速发展阶段,房地产业更是日益成为我国一些二三线城市的行业性支柱产业。根据我国国家统计局的投入产出模型进行计算,中国房地产投资每100亿元一般可以带动其他各部门的产出约286亿元,而其中房地产业自身的产出可达到10.98亿元。 房地产企业需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科学管理水平,其中重点关注营销策略的创新性改进,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市场竞争力。而国家陆续出台了相关的宏观调整政策。在2015年2月28日,央行2015年来首次降息并决定,自2015年3月1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5.35%;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5%。近期又推出了公积金新政,进一步降低公积金贷款申请门槛。在2015年3月25日,国土部住建部楼市新政落地2015年3月25日,国土资源部、住建部联合下

商业模式与战略转型的文献综述 ——国内外文献对比研究

商业模式与战略转型的文献综述 【摘要】动态复杂的外部环境下,企业的需不断调整自身以适应市场的发展趋势,商业模和战略的动态变化成为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而在商业模式与战略转型方面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如何,这是本文的关注重点。本文从商业模式与战略转型纷繁复杂的研究框架中选取了现阶段更受关注的四点——管理者认知在战略中的作用、商业模式转型、战略转型的驱动因素以及多元化经营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作为论述重点,对国内外的研究做出梳理 【关键词】管理者认知商业模式战略转型多元化 一.管理者认知在战略中的作用 尚航标、李卫宁和蓝海林(2013)给管理认知做出了如下定义:管理认知是企业战略决策者在进行战略决策时所用到的一种知识结构。管理认知通过提供信息搜寻功能、信息解释功能和行动逻辑功能来影响企业战略决策,进而影响企业绩效并决定企业是否具有竞争优势。 在过去的20年中,管理者和组织认知(MOC,managerial and organizational cognition)在战略管理研究中获得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发展(Walsh,1995;Huff,2005;杨迤等,2007;Kaplan,2011)。SuchetaNadkarni and Pamelas.Barr(2008)将管理认知划分为注意焦点(attention focus)和环境—战略因果逻辑(environment-strategy casual logics)。其中注意焦点是指高层管理者对他们所处的外部环境的主观认知程度,这些认知受一个(或多个)领域的观念的支配,而忽视其他领域。Daft and Weick (1984)认为关于环境与战略之间因果关系有两种不同的逻辑方式,一种是环境驱动模式(environment-driven)所代表的确定逻辑(deterministic logics),一种是解释驱动模式(interpretation-driven)所代表的前摄逻辑(proactive logics)。在环境驱动模式中,高管认为环境决定战略,因为高管所感知的环境是确定的、剧烈的、可测量以及有决定因素的,他们先了解那个环境的需要继而提出反应战略。在解释驱动模型中,高管根据战略来确定环境,因为高管所面对的环境是更不确定和更难分析的。武亚军(2013)将MOC的研究领域归纳为三个:一是行为决策理论研究,它关注认知偏见、简化原则等在战略决策中的应用及调整;二是认知地图和认知结构研究,它主要关注管理者的认知方法;三是认知结构与战略管理过程的联系,包括战略形成和实施过程。武亚军运用认知地图和扎根方法对华为公司领导人任正非进行分析,发现了“战略框架式思考”和“悖论整合”两个典型认知模式,在中国转型发展的复杂动态环境下,任正非的这种思维模式具有有价值、稀缺、难模仿、难替代等特征,是华为可持续竞争优势的一种重要来源。 管理者认知在企业战略形成、推进及转型等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在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中达成了一致。Tushman & Romanelli (1985)指出,高管的变革与继任是克服转型障碍的重要机制。Tushman等(1985)的研究发现公司绩效的下滑并不能直接推动战略转型的实施,而是否存在新任管理者是关键的调节因素。Loasby(2002)认为,企业成长阶段演进及相应的组织变革,都与企业管理者对未来变革和成长机会的认知变化发生直接关系。Yokota & Mitsuhashi(2008)的研究发现,新任管理者是否可以推动战略转型的实施取决于其是否可以改变战略决策的过程;高管的变更与继任并不是触发战略转型的充分条件,只有当高管变更后管理者价值观和利益偏好发生改变时,战略转型才会实施。在国内,薛有志等也认为管理者的认知过程是形成战略的组织因素中必不可少的动态要素;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将优化高管团队构成和改善经营者战略思维作为提升企业战略决策能力的关键;尚航标黄培伦(2010)在对万和集团的案例研究中提出了有限理性视角下企业管理者认知对企业竞争优势

房地产营销(文献综述)

关于《房地产营销策略与案例分析》的文献 综述 摘要: 房地产作为一个地区甚至一个国家的支柱性产业,一直受到国家、政府以及消费者的广泛关注,而房地产销售中占重要地位的市场营销策略,在帮助开发商确定投资方向,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和解决房地产开发及今后发展方向及房地产销售有关问题的决策和技巧等方面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近几年来,随着房地产行业快速的发展,行业的竞争、资源的整合、国家各种政策法规相继的出台,使房地产行业逐渐成熟。特别是国家新政限购令的出台,让房地产开发商必须度势审时、占领先机,以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本文主要以成都地区的二十一世纪不动产为例,来说明当前新环境下房地产企业基本的营销策略,并找出其中不足的地方及改进措施。 关键词:房地产营销策略成都限购令 一、前言: 房价的上涨在全国都是普遍的,成都地区作为西部最大的城市,房价一直居高不下,持续上涨,老百姓对降低房价的呼声越来越高。在我看来,房价的降低是必然的趋势,政府的政策(如限购令)的出台,对抑制房价的上涨有一定的作用,但作用不大,房价在未来的几年内,仍将保持持续上涨的趋势。开发商与民众的矛盾越来越激化,近期相关的冲突不断升级,影响到了社会的稳定发展,导致政府出台

法律法规进行干预,必将抑制房价的上涨,使房价趋于一个合理的位置。 高房价体现出的问题是房地产市场的不规范,近两年,疯涨的房价,成为越来越热门的话题,而国家政府对于房地产方面的法律法规缺失,也是导致房价上涨的一大因素,但这毕竟是暂时的,中国经济要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必然要一个规范的房地产市场,因为房地产是一个地区甚至一个国家的支柱性产业,对经济的贡献是占相当大一部分的,房地产市场的规范发展,对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才能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房地产的概念 根据百度文库所述房地产是指土地、建筑物及固着在土地、建筑物上不可分离的部分及其附带的各种权益。房地产由于其自己的特点即位置的固定性和不可移动性,在经济学上又被称为不动产。可以有三种存在形态:即土地、建筑物、房地合一。在房地产拍卖中,其拍卖标的也可以有三种存在形态,即土地(或土地使用权)、建筑物和房地合一状态下的物质实体及其权益。 2、营销的意义 美国西北大学凯洛格管理学院国际营销学S.C.庄臣荣誉教授菲利普·科特勒(Philip Kotler)在《市场营销原理》中这样说:“市场营销是创造顾客价值和关系。”在一项关于世界一流的市场营销者的调查表明,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将顾客放在市场营销的中线。

中国电子商务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文献综述

中国电子商务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综述 电子商务是指是在全球各地广泛的商业贸易活动中,在开放的网络 环境下,买卖双方不谋面地进行各种商贸活动,实现消费者的网上购物、商户之间的网上交易和在线电子支付以及各种商务活动、交易活动、金 融活动和相关的综合服务活动的一种商业运营模式,以电子技术为手段,以商务为核心,把传统的销售、购物渠道移到互联网上来,打破国家与 地区的壁垒,使生产企业达到全球化,网络化,无形化,个性化的基于 因特网的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其特征是商务活动在因特网上以数字化电 子方式完成。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电子商务是当下中国最具有活力和竞争力的产业之一。时代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使电子商务越来越成为我们的一种购物方式、营销方 式和生活习惯,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也改变着整个世界。随着京东和阿 里巴巴的境外挂牌上市,电子商务越来越成为每个国人和各大公司关注 的焦点。 1999 年是中国电子商务元年,从这一年电子商务步入实质性的 商业阶段至今发展壮大已有将近15 年。那么,当下中国电子商务发 展现状如何,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有哪些,以及未来发展的趋势怎样等 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可以合理改进这种商 业模式,趋利避害,为社会谋福利,并不断赋予其新的含义,也可以

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电子商务市场的规范及其长远发展产生积 极作用。在这篇综述中,将参考各方意见,阐述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 以及存在的问题,并试图探讨一些解决方案。 二、文献综述 许多学者与媒体、网络、机构等对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问题 进行过深入调查研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电子商务发展环境不断完善,发展规模持续扩大 网络购物市场的快速发展和中国移动互联网的成熟,带动了中国移 动网购步入快速的上升通道。《2014 年 Q1中国移动网购市场调研报告》表明: 2014 Q1 中国网购总体市场规模达 6478.5 亿,环比增长 11.7%,呈现快速发展势头。网购用户规模方面,截止 2014Q1中国网 购用户数量已经超过 3.1 亿人。正如西安交大的李琪教授在《改革创新 全面发展中国电子商务》所描述的:”这确实就形成了一个新型的行业。可以这样说,没有哪一个行业,它的数量增长有这么快。” 中国电子 商务产业已成为我国经济的一大重要增长点,电子商务发展动力持续增强。 2、电子商务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不断加大,加速形成经济竞争 新态势 电子商务在我国工业、农业、商贸流通、交通运输、金融、旅游 和城乡消费等各个领域的应用不断得到拓展,正在形成与实体经济深 入融合的发展态势。对外经贸大学教授、商务部和工信部专家王健在

赢利模式文献综述

硕士研究生文献综述报告 一、引言 一个企业能否寻找到一套优秀、成熟的赢利模式,往往是这个企业能否走向成功的关键所在。因此,赢利模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现代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在短缺经济时代和市场经济初期经历了要素驱动、能力驱动之后,到了充分竞争的经济全球化时代,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便要由赢利模式来决定。实际上,当今成功企业的战略,其根本已经不再是公司本身,甚至不再是整个行业,而是企业的整个价值创造系统,也就是企业的赢利模式。 二、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国外对于商业模式的研究以2003年为界限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2003之前的这个阶段称其为开创性阶段;之后的阶段为综合性阶段。在开创性阶段,人们普遍以概念研究为重点,采用归纳逻辑思维方法从大量案例研究中总结规律,归纳出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分类方法、变革路径、评估方法。在综合性阶段,人们对于概念的研究普遍采用“博采众长”的方法,对前人的研究成果按照主客观要求进行整合,得出自己的概念定义;对赢利模式的构成、表述、演化、评估多数采取演绎的逻辑思维方式进行研究,在人们比较普遍接受的研究成果基础上针对特定领域或特定现象得出特定的结论。本文的阶段划分当然不是绝对的,只是为了研究的方便给出的一个大概的描述。 1、代表性学者著作简介 表1:企业设计要素

资料来源:亚德里安J斯莱沃斯基等著,凌晓东等译,发现利润区【M】.北京:中心出版社,2003.13.页 表2 :赢利模式构成要素代表性观点[10,11] 3、赢利模式的分类研究综述 分类研究是赢利模式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大多数文献中关于赢利模式分类的描述是非结构性的,这使得很难准确识别和区分具体的商业模式,也很难评价每个商业模式所需要的资源和基础设施。并且,这些赢利模式分类研究一般都没有提供一个框架使得

房地产营销策划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 告题目:贵阳“铜古岁月”总部基地营销策划方案课题类型:设计■实验研究□论文□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指导教师:开题时间:2014年3月1日 2014年3月1日一、本课题的研究意义、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文献综述)1.研究意义房地产营销策划是指运用整合营销概念,从观念、设计、区位、环境、房型、价格、品牌、包装、推广上对开发建设项目进行整合,合理确定房地产目标市场的实际需求,在深入了解潜在消费者深层次及未来需求的基础上,为开发项目规划出合理的建设取向完全符合消费者的要求,并通过消费者的满意使开发商获得利益的过程。据统计,2010年1-3月,全国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6594亿元,同比增长35.1%,高于同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9.6个百分点,占同期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29.2%。全国房地产业的日趋繁荣逐渐成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主要力

量,也逐渐成为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因素。大力发展房地产业,对于解决旧城改造,改善人民的居住水平,乃至城市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房地产营销业的兴起和发展,为加速房地产的循环创造了条件。从当初的“一无所有”到现在的“无处不在”,可以说,营销观念的树立以及各种营销方式的使用,是房地产业蓬勃发展的一个见证。房地产营销与房产开发有着密切的关系。房地产业的蓬勃发展使营销业空前兴旺,同时由于现代市场营销理论在房地产销售中的应用,使房地产业的发展又上了一个新台阶。随着房地产开发微利时代的趋近,房地产业的理性化发展与市场的不断成熟,对房地产营销策划的深入,竞争激烈的房地产营销时代已经到来。2.研究现状(1)房地产营销策划的现状房地产营销策划逐渐得到业界的广泛关注与相当程度的认可,尽管普遍认为房地产营销方式已经从单一化趋同全面化,营销服务已经从表面趋向追求内涵,营销推广已经从杂乱无章趋向规范有序,但纵观现今楼市营销策划很多地方仍然值得深思。许多营销商、开发商对营销的认识仍留于肤浅,甚至有的由于理解的偏颇导致在实际运作中使营销策划走入误区。如何理性认识营销的内核,促进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是摆在中国房地产营销界面前的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随着国家不断出台各种宏观调控政策,我国房地产市场已经由卖方市场

电子商务前沿【文献综述】

湖北工程学院 2017—2018学年度第1学期期末考核答卷 考核课程: 电子商务前沿讲座 考核类型:考查 考核形式:开卷(文献综述) 学生所在院系:经济与管理学院电子商务专业 班 级: 0153005441 试 卷 A 大学生网络营销能力秀始于2009年,是高校竞赛式网络营销教学实践平台,锻炼和培养大学生的网络营销核心能力,每个学期各举办一期,到2016年下半年已进行16期,超过7000个大中专院校的20万师生参加过网络营销能力秀。能力秀——网络营销开始的地方。 移动电子商务商业模式及模式创新文献综述 前言 研究背景:我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截到 2015年 12月底,我国网民 规模已达到 6.88 亿,全国的互联网普及率已达到 50.3%。其中,手机用户规模达到了 6.20亿,并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而且 2016 年,全国的网上购物、网络团购等类似业务再创新高。据统计数据显示,在2016年6 月底,我国网民达7.10亿,其中手机网民达6.56亿,在这种环境下,以互联网、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电子商务企业的蓬勃发展,而传统零售企业的经营发展受到了电子商务的重创,生意惨淡,面对这样的局势,就要求线上线下相结合,发展移动电子商务,以求实体经济和网络经济平衡发展。 研究目的:通过搜集大量文献和其他网络资源,研究不同学者对电子商务的商业模 式的概念理解、商业模式的创新,最后对现有商业模式存在的部分问题提出一些建议,希望能引起更多的学者关注这一问题,并为研究商业模式的学者提供参考价值。

研究意义:理论意义:第一,推动移动电子商务事业理性发展。一个企业的商业模式好坏影响着移动电子商务顺利进展。本文所研究的商业模式将给移动电子商务产业带来更好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理性全面的发展空间。 第二,本文借助移动网络技术,探索了移动电子商务的商业模式,将商业模式的各个组成部分细分,促使研究的理论方法更加全面。 第三,有利于进行学术交流。对移动电商的商业模式进行相关理论的探索,可以促进学者之间学术交流,同时也为今后从事这一领域研究学者提供参考。 实践意义:第一,在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研究移动电子商务商业模式,使其更好地发展,给 用户提供服务带来便利,企业明确自身的责任,维护自身的利益。促进企业与企业间合作,达成利益共享。 第二,促进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分析移动电商的商业模式,对促进社会经济产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电子商务活动的进展是为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电子商务商业模式是电子商务发展方向及成败的重要指标,现阶段我国对商业模式的探索还处于初级阶段,本文对移动电子商务商业模式的研究,有利于传统企业选择正确的商业模式,推动移动电子商务在新时代的发展。 一、商业模式、特点及评价 (一)核心概念 1.商业模式概念 刘丽侠[1]商业模式是一个企业生存的模式,能够为企业创造利益的模式,它最基本的核心内容就是创造与实现价值。它也是由一系列生产、销售、运营等经济实体之间的商业活动,能够为用户提供服务,创造企业的价值,以及建立良好的协作网络关系,节约大量的成本,创造属于自己本企业的模式。宋娜[2]商业模式的基本含义就是指企业价值创造的基本逻辑,即企业在一定的价值链或价值网络中如何向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并获取利润。李沂濛[3]商业模式是一个企业的大方向的布局,从一个产品被生产出来,到交付运营部门进行包装和宣传,包括管理部门在内部各部门间的协调,直到产品走向市场,最终收回资金流,是一个具有详细规划和规定的运作流程,企业关注的不仅仅是盈利,而是如何保持持续盈利,即站在客户的角度在满足客户的要求同时,为自己创造商誉等无形资本,让企业可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虽然研究的角度不同,但他们都肯定了顾客价值,顾客要求,企业的所有活动、所有目标的实现都以客户创造价值展开,商业模式是一种体系,它能给企业带来很好的生存和发展途径,它能够使企业保持持续盈利的活力。 2.移动电子商务商业模式概念 移动电子商务的商业模式是指在移动网络技术的研究背景下,进行商务活动的参与主体之间开展商业活动,并能使其企业创造价值,最终获得利润。移动电子商务商业模式是在智能终端上开展商业活动,需要移动运营商的移动网络支持,平台提供商搭建一个平台供内容服务商将服务呈现给用户,在整个流程进展中,双方互赢互利共同创造企业的价值。在整个商务过程中,商业模式贯穿每一个环节,是由企业的内部资源,盈利模式,外部协作模式,支付模式,商家信用等级等部分组成,借助移动网络技术和物联

商业模式创新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安防行业商业模式创新研究——以电子商务为依托 学院:_动力与机械学院___学号:__2009301470073___ 姓名:_张凯歌______ 一、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1选题背景 安防行业是一个新兴的行业,也是一个有一定特殊性的行业。它包括了视频监控、门禁、防盗报警设备等安全防护产品的生产与经营,以及与之相关的安全防护工程、安全防护系统维护等服务提供。安防行业本质上属于工业品领域,其服务对象一般为政府公共部门、工厂、企业、商场、社区等组织,因而在需求、购买、交易等各个环节都有自己的特殊性。但是这并不妨碍电子商务在安防行业的应用,恰恰相反,安防行业实施电子商务拥有良好的基础条件,与电子商务的联姻也是必然趋势。相对于其他IT行业应用而言,安防又是一个相对传统的行业。安防电子商务起步较晚,加之安防产品隶属于电子类工业品范畴,受到了产品安装、维护、售后等一系列因素的限制,发展速度与规模无法和服装、化妆品这些大众商品相比,但即便如此,安防电子商务在信息化大潮的推进下,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仅淘宝一个平台,安防产品的销售额也在数亿左右。2007年世界金融危机以来,全球安防市场需求出现萎缩,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通过电子商务开拓中东、南美等新兴市场。数据显示,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过程中,未应用电子商务的企业陷入困境的比例高达84.2%,而运用电子商务的企业仅为16.8%。由此可见,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电子商务对一个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2研究意义 从本质上而言,安防行业实施电子商务是对其原有商业模式的一种改进和创新,其过程符合商业模式创新理论所提出的一般规律,本文旨在借助商业模式创新的相关理论分析安防行业实施电子商务的过程,以促进这一过程的成功实施。 电子商务顺应了时代的发展趋势,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吸引力。安防行业作为一个快速成长的朝阳产业,不可避免地要与电子商务发生联系。 随着安防市场的不断发展,竞争规则日臻完善,一些新兴企业的不断进入,行业竞争日益加剧,产品的利润也随之变薄,市场渐渐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过度。在这样的背景下,产品营销和品牌推广的传统模式的转变就成为安防企业所要面临的尖锐问题,为了能够接触更多的产品用户和潜在消费者,增加产品影响力,增加产品利润,安防企业必须由传统的分销渠道向立体化营销转变,而无论

房地产可行性研究文献综述

房地产可行性研究文献综述

一、前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步伐的加快,城市人口的增加以及国民经济的飞速增长带动了我国房地产行业的蓬勃发展,房地产项目投资的高收益也使其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投资工具。然而,随着我国房地产价格经历的前所未有的膨胀,部分城市房价的非理性疯长,带来了诸多社会问题,也引发了国家一轮又一轮的宏观调控,尤其是2010年“新国十条”、“国五条”的出台,对房地产市场影响越来越大[3]。同时,作为一种高风险与高收益并存的投资,房地产行业还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尤其在投资可行性分析研究方面还比较落后。目前,在我国房地产市场中呈现的地区房产投资“过热”,空置房总量攀升,“烂尾”工程等问题,大多源于房地产开发企业在投资决策前没有重视可行性研究,或是可行性研究流于形式。目前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出现了很多问题,这与房地产开发企业在投资决策前没有重视可行性研究有关[4]。 2012年4月1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3月份70个大中城市的房价数据,房地产投资、土地供应量进一步收窄,商品房成交量却逐步回暖。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与2012年3月相比,70个大城市中新房价格下降的城市是46个,持平的城市是16个,上涨的城市8个,环比

价格上涨的城市中涨幅都没有超过0.2%。从同比来看,与2011年同月相比,70个大中城市中,价格下降的城市38个,比2月份增加了11个,这是自2011年9月个别城市再次出现价格同比下降以来,下降城市个数最多的月份。从环比数据看,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连续6个月下降。东南沿海城市如杭州、宁波、温州、金华、青岛等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降幅也进一步扩大,3月份比2月份分别扩大0.5个、0.5个、0.6个和0.4个百分点[5]。 综上所述,由于房地产业发展过快,投资过热,致使大量商品房空置,资金严重积压,同时也极易造成经济虚假增长,形成房地产泡沫,给国民经济带来不可估量的风险。与此同时,地产过剩造成的经济、政策环境变化也在一定程度上使房地产业发展受到了限制,自然也直接影响了房地产企业的良性发展。由此可见,房地产开发投资总会伴随着风险与收益[6]。因此,为了保证房地产的持续稳定发展,为了保证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为了保证国民生活消费的需要,作为房地产开发企业,应该完善对房地产开发前期的可行性研究及投资风险的管理,采取相应的措施指导房地产的理性投资,旨在更好地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促进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电子商务文献综述

沈阳化工大学科亚学院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论电子商务对实体店铺的影响文献综述 姓名:班级:工商管理1002 指导教师: 摘要: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信息服务业已成为21世纪的主导产业。在全球信息化的影响下,电子商务不断改进和完善,使传统商务的地位受到了冲击。如何顺应商业发展的潮流,在稳住自己传统强项的情况下,发展自己的电子商务销售渠道,是传统商务的当务之急。传统商务模式在电子商务的冲击下,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作者主要查阅了中国电商行业网、维普资讯网、中国知网、中国文献网、中国零售网和图书馆等资料进行查询,共搜索多篇论文资料,主要的文献有《KT网络公司营销策略研究》、《浅谈电子商务环境下营销渠道的选择与协调》和《中国电子商务发展“冲击”传统零售业》等。 正文 一.引言 在当今商业模式日趋多元化的时代,电子商务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传统零售商,但也为消费者带来了更为便捷的消费方式。笔者个人认为,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必然。电子商务的发展增加了交易机会,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交易效率,简化了交易流程,改变了交易模式,带动了经济变革。电子商务的出现,必定将为市场经济带来一场信的商业革命。传统企业在信息化时代需要了解电子商务,应用电子商务,并思考如何开展电子商务,从而适应市场竞争和企业发展的需要。 二.业内人士及专家学者对电子商务对实体店影响的看法 在《KT网络公司营销策略研究》(2009)中,作者陈浪提到,网络营销是适应网络技术发展与信息网络时代变革的新型营销方式:它改变了传统的营销理念、营销策略、营销手段和方式,将成为21世纪企业营销的主流。网络营销在给企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使企业面临巨大的挑战。中小企业在我国的社会经济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但在某些方面又属于弱势群体,尤其需要给以更多的关注。 在《浅谈电子商务环境下营销渠道的选择与协调》(2010)中,作者邓红梅提到,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由于渠道之间的价格竞争,在原有传统零售渠道基础上,制造商通过增开网上直销渠道,这会将威胁传统零售商在定价、市场份额和利润等即得利益。而双渠道市场在一定条件就能改进制造商与零售商的收益。

我国跨境电商发展研究的文献综述

我国跨境电商发展研究的文献综 述 我国跨境电商发展研究的文献综述 摘要:近年来,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迅速,其作为一 种新型跨境贸易模式在我国刚刚兴起,并将成为我国外贸贸 易的发展趋势。本文通过对目前不同学者关于跨境电商发展研究的分析,并对现有文献进行整理和总结,拟结合实际情况,对我国跨境电商进行更深的研究,分析了我国跨境电商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跨境电商;对外贸易;跨境物流;电商平台 随着敦煌网、兰亭集势的成立,我国跨境电子商务也已 经开始起步,但在2008年美国爆发金融危机后,我国的跨境电子商务才真正发展起来。而国际市场需求萎缩,影响着我国的对外贸易,贸易额增速放缓,低于2008年以前的26% 的增速。在这种背景

下,小额跨境电子商务由于小批量、多层次、短周期而开始兴起,逐渐取代传统的外贸模式。 一、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在跨境电商定义方面,学者们 意见大体相同,普遍的一 种定义认为跨境电商是指不同国别或地区间的交易双方通 以网络化、电子化的新型贸易方式 关于我国目前跨境电商模式,刘娟(2012)认为小额跨境外贸电子商务的门槛并不高,通过国际性的电子商务信息平台可在线完成跨境小额外贸交易,如eBay中国、阿里巴巴、 “全球速卖通”、敦煌网、环球资源网等。 任志新和李婉香(2014)认为跨境网络零售规模增长迅速,跨境零售电商发展势头迅猛,零售出口产业逐步显现市场多元化的成效。并指出跨境电商实现了单个企业之间或单个企业与单个消费者之间的交易,促进外贸企业向小单、多生产模式转型。 来有为和王开前(2014)认为跨境网络零售模式可分为电商企业建立独立的外贸网站和电商企业入驻第三方外贸交易服务平台两大类。 张卉(2015)利用SWO分析,从国内电商平台的规模角度,指出我国跨境电商的经营主体主要有三种:自建电商平台的出口企业、为出口企业提供交易服务的电商平台、利用第三方跨境电商平台发展电子商务出口的企业。 总体来说,我国跨境电商发展面临着较好的机遇,但与

房地产市场营销文献综述

房地产市场营销文献综述 在1997年的亚洲经济危机后,全球经济出现了疲软的状态,中国经济也面临着通货紧缩的压力。为推动经济进一步增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以扩大内需,并将房地产行业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增长点,这些政策刺激了房地产行业的发展。从1998年实行房改政策以来,我国的房地产开发投资始终保持20%左右的增长,房地产业保持了购销两旺的局面。经过几年的高速发展,房地产行业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领头羊。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房地产业迅速发展取得的巨大成绩有目共睹。但是,随着房地产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房地产商们正面临着激烈而残酷的竞争,房地产营销策划日益成为众多欲争夺更多市场份额的房地产企业的“新宠”。房地产营销策划虽经过几年的探索,开发商、营销商己开始用理性的眼光看待营销策划的价值,但许多人还未从根本上认识房地产营销策划的合理内核,因而在房地产开发实践中未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营销策划的作用。因此,在新的行业特征和市场环境下,研究如何在详细的房地产市场调查和准确的市场定位的基础上,通过准确有效的房地产营销策划,成功的将房地产这一特殊商品成功的推向市场,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理论研究价值。 自从我国住房产业进入商品化时代以来,目前个人购房比例已经占到95%以上。国内各区域性的房地产市场的激烈竞争已经日趋白热化。中国的房地产业已经进入品牌时代。房地产策划已经深入到这个行业的各个方面,楼盘用地需要策划,规划设计需要策划,房产营销、新项目开盘,甚至物业管理等等都需要高层次的策划。策划,在当今房地产开发和经营管理中已经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在我国计划经济时代,房地产未成为商品流通,房地产行业相对滞后于发达国家。房地产成为商品,大规模的流通还是近几年的事。在一些发达地区房地产供不应求的市场环境下,有人认为房地产营销策划是多余的。其实,房地产市场局部地区的发育及市场购买力的差异以及房地产商对市场盲目的估计常常造成房地产供需关系的失衡。这种市场经济下供需关系的失衡,必将导致房地产营销环节上的种种矛盾和房地产经营企业的激烈竞争。 在我国房地产市场放开的最初几年,由于房地产投机者们盲目的炒作,造成了我国房地产业蓬勃发展的一种假象。其实离开了房地产营销策划,注定了房地产项目开发的盲目性,使许多房地产发展商错误地估计了消费者的购买力和盲目乐观地估计了市场容量。 当前,现代营销策划理论开始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房地产实践中,房地产营销策划作为企业了解消费者、沟通消费者和掌握消费者的核心手段,已成为决定房地产企业在未来发展中形成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这在客观上要求房地产企业及时转变观念,深入研究分析市场,把握市场特性,根据市场状况及其发展变化

商业模式参考文献

【关键词】商业模式;要素;结构;功能;演进 中国图书全文数据库 ?[1] (美)亚德里安·J.斯莱沃斯基等著,凌晓东等译.发现利润区[M]. 中信出版社, 2000 外文题录数据库 ?[1] RAPPA M.The Utility Business Model and the Fu-ture of Computing Services. . 2004 ?[2] SAHLMAN W A,STEVENSON H H,ROBERTSM J,et al.The Enterpreneurial Venture. . 1999 ?[3] CHRISTENSEN C M.The Past and Future ofCompetitive Advantage. . 2001 ?[4] MEYER A D,,TSUI A S,HININGS C R.Configu-rational Approaches to Organizational Analysis. 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 1993 ?[5] MAGRETTA J.Why the Business Model Matters. Harvard Business . 2002 ?[6] Ireland RD,Hitt MA,Camp SM,et al.Integrating entrepreneurship and strategic management actions to create firm wealth. . 2001 ?[7] Lewin AY,Volberda HW.Prolegomena on coevolution: a framework for research on strategy and new organizational forms. Organization Science . 1999 ?[8] Amit R,Zott C.Value creation in E-business.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 2001 ?[9] Miles R E,Snow C https://www.360docs.net/doc/ed12936969.html,anizations: New Concepts for New Forms.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 1986 ?[10] Timmers,Paul.Business Models for Electronic Market. Electronic Markets . 1998 【引证文献】说明:引用本文的文献。本文研究工作的继续、应用、发展或评价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1] 李杰. 中国钢铁流通企业商业模式的研究[D]. 武汉理工大学2011 ?[2] 王鑫鑫. 软件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研究[D]. 华中科技大学2011 【二级参考文献】说明:本文参考文献的参考文献。进一步反映本文研究工作的背景和依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1] 杨瑞龙,杨其静. 专用性、专有性与企业制度[J]. 经济研究. 2001(03) ?[2] 林润辉,李维安. 网络组织──更具环境适应能力的新型组织模式[J]. 南开管理评论. 2000(03) ?[3] 王丰,汪勇,陶宽. 网络组织:21世纪的新型组织结构模式[J]. 当代财经. 2000(05) ?[4] 罗仲伟. “粉碎层级金字塔”——谈网络组织的特性[J]. 经济管理. 2000(05) ?[5] 黄泰岩,牛飞亮. 西方企业网络理论述评[J]. 经济学动态. 1999(04) ?[6] 贾根良. 网络组织:超越市场与企业两分法[J].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1998(04) ?[7] 李新春. 企业战略网络的生成发展与市场转型[J]. 经济研究. 1998(04) 中国图书全文数据库 ?[1] 翁君奕著.商务模式创新[M]. 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4 ?[2] 罗珉著.组织管理学[M].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3 ?[3]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编.自然辩证法原理[M].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