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文化课程论文—文化与教育

英美文化课程论文—文化与教育
英美文化课程论文—文化与教育

《英美文化》期末论文

论文题目:文化与教育

—中国文化与教育结合的必然

姓名:

学号:

专业:机械工程

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任课老师:XXX

提交日期:2015年6月

一、文化的基本内涵

文化的内涵是极其丰富和复杂的,任何一种文化都包括科学、艺术、宗教、道德、法律、学术、思想、风俗、习惯、制度等。学术界对文化的构成有多种分类。一是: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或者分为观念与实体、外显与内隐。二是:物质、精神和制度,或者分为物质、观念和关系。物质文化是指人们在从事以物质生活资料为目的的实践活动过程中所创造的文化,是征服自然界所创造的文化成果;关系文化是指人类在创造过程中所接触和构成的各种社会和关系:生产关系、贸易关系、民族关系等;观念文化是指长期形成的社会文化心理、历史文化传统、民族文化性格、哲学思想等。三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心态文化。

文化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领域,在社会系统中占有十分重要地位。文化是什么?这是哲学文化的根本问题。“研究文化的本质,首先需要对象的范围。在人类活动的三大领域(经济、政治、文化)中,“文化是与自然和先天相对应的概念,它使人类在改造自然、社会和自我的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教育自身是文化活动,它是人类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教育传递文化与构成文化本体的双重属性,决定了它在社会文化中的特殊重要的地位。教育文化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关系。教育以文化的传统和发展为己任;文化则通过教育得意传承和创新,从外人推动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由此可见,文化是教育之根,研究文化及发展是把握教育及其与文化的关系的关键所在。”

二、文化与教育相结合是自然选择

文化与教育之间的关系在原始教育阶段便是天然的,教育与文化都是源自于生活需要,由服务于生活的;在学校教育阶段之前,受教育者在家庭教育中无形与有形地接受着文化的熏陶,在学习教育阶段,由教师进行文化选择,学习教育活动中所承载的文化内容;在当今时代的发展中,文化仍继续发挥着对教育的影响力,教育又满足着当下人们对丰富多彩的文化内容的需求。不管是从文化的角度还是从教育的角度,文化与教育的结合是必然的。

1.文化对教育的影响力。文化是人类社会历程的一面镜子,它映射出人类文明的萌芽、成长与发展。不管是历史、文学作品等宏观文化还是诸如文化心理、文化因素、思维方式等围观文化都渗透在教育之中,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教育教

学。以宏观文化中的文学作品为例。神话故事是先人劳动与智慧的结晶,是原始人类情感的产物。同时在这些文化元素中折射出早期人类对于生命的珍惜与渴望,对于未知死亡的恐惧,对于他们无法理解的“神秘力量”的崇拜,同时也促使着他们对知识与教育的渴求。在这一方面,文化对于教育具有促进作用。

文化,对于一个民族而言,是民族生命力的根基与源泉[1]。文化,对于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的教育也是如此,文化是教育的立足点与出发点,应该发挥文化对于教育应有的影响力。钱穆先生认为:文化教育与人才教育这两大针对时弊提出的口号是互为表里的,主要都是为了用中国民族传统文化来熏陶那些真切爱国,并愿为国家与中华民族奉献的人才o]。在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时,不妨将中国优秀的文化知识寓于课堂教学之中。

2.教育具有文化使命。教育这一词语最早源于拉丁语“educar”,是“使发挥”、“使显现”的意思,强调的是把人所固有的或潜在的品质自内而外地引发出来,使其成为现实的发展状态[3]。徐学莹老师从文化的视角分析了教育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她指出:教育,从文化学的角度来看,它是人类一种特殊的文化活动。教育过程是文化过程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育也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文化现象H3。教育同时也是整个社会文化的一部分。教育与文化是相互作用的:教育不仅受文化的制约,也对文化具有反作用力,教育对文化的继承、发扬、发展与创新等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不管是物质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还是精神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都离不开人的社会活动——教育。对于文化遗产的传承秉承着“古为今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等原则,因此对文化的传承过程也就变成了对文化的更新与发展的过程。同时教育对于文化具有保护力,例如,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申请加入世界文化遗产目录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还需要文化自身在教育的作用下突破固有藩篱,不断进行适应时代发展、社会进步的调整、创新与拓展,这也是教育对文化的保护作用的结果。

文化是一个民族精神的核心体现。一种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标志,而且是一个民族思维方式、价值观的凝聚体。同时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在对外文化交流与跨文化交流中,教育不仅要承担起文化的载体一语言之间的交流,而且要承担起文化内涵之间了解与认知的任务,还要承担对外来文化“吸其精华,去除糟粕”的重任。只有教育发挥好文化使命,才更加有利于本民族文化的对外传播,增强民族影响力,也有利于吸收外来文化优秀之处,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三、教育与文化关系的特点

对于教育与文化的关系,黄济与王策三两位学者提出:教育与社会文化是相互包含、相互作用,并且互为目的与手段的交融关系卟]。教育从文化学的视角来看,的确是一种文化现象,教育活动中离不开文化,它是以教授文化知识为目

的的。同时,文化的传播、创新与发展离不开教育教学及其培养出来的文化人才。文化与教育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两者之间具有双重性特点的关系。

1.制约性与自觉能动性。教育教学活动从文化学的角度来说是社会文化活动的一部分。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是为文化服务的,也是受制于文化的。良好的文化环境、文化氛围等有助于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受教育者在良好的文化环境中受到熏陶感染,有助于良好品格、行为的形成及发展。孟母之所以三迁是为了给孟子提供很好的文化环境接受更好地教育。同时,整个教学活动中的教授者、倾听者对于文化是具有主观性的。随着教育活动的开展,寓于教育中的文化在教育者的主观传授中,受教育者能动性的输入、消化、吸收或创新反馈之后,文化得以传承、保护、创新与发展,而这一切又依赖于教育。

2.历时无限性与共时有限性。现将语言学中共时比较与历时比较的方法用于探讨教育与文化之间的关系。从历时的角度来看,教育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具有无限性。在历史的进程中,文化与教育在不断的发展变化。文化环境会发生变更,教育便需要在众多的文化模式中选择适应时代潮流及符合当时人们价值观的文化模式,并且努力创建一种新的文化环境。毫无疑问,学校教育便是进行文化选择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途径。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活动,对于文化的传承、创新与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育对于文化应该具有选择性,教育应该对文化的变迁具有调式性、适应性。两者之间显然存在着应然的、相辅相成的、密不可分的关系。

从共时角度上分析,教育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具有有限性。教育在不断演进的过程中受当时有限文化环境、文化氛围或某一特定的政治因素的影响,为当时的社会文化环境服务,教育成为了“为文化而教育”。文化为教育内容、教学对象提供更加广泛、更加真实的教学基础,这种基础有时又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同时,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不可能穷尽所有的文化,有些文化或已消失,或已被时代淘汰,教育对文化的能动作用是有限的。

3.直接性与间接性。文化与教育之间有直接性与间接性的双重关系。文化与教育直接性的关系体现在:优秀的传统文化或时下流行的积极文化因素会成为教育教学的资料,不管是出版在教科书上还是学生期刊杂志上,都会对教育活动产生直接性的影响,推动教育者将文化呈现在受教育者面前。同时,受教育者在受到文化的影响之后,会对所学文化内容进行适时反馈,将文化更加广泛地传播出去,直接性地增强文化的影响力与感染力。

文化与教育间接性的关系体现在:有时文化环境对于教育的影响是循序渐进的,并非一蹴而就,文化会通过自身的感染力及特定的文化场域来影响更多的受教育者,使受教育者在耳濡目染之中感受到文化的力量。同时,受教育者通过在教育活动对文化内容的学习,其中会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文化人才,这样教育通过

培养出的文化人才间接地推动着文化的推陈出新。

4.和谐一致性与消极冲突性。教育与文化之间存在着和谐一致性与消极冲突性的双重关系。当教育与文化和谐一致时,有助于文化与教育共同发展,互助共赢。例如,在文化感染力及教育号召力的共同作用下,展开了对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行动,并且积极进行着申请加入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文化遗产目录的活动。申遗的成功既扩大了文化的影响力,也营造了一种更有助于教育的文化环境。

当教育与文化之间存在消极冲突性关系时,两者便会出现相互限制、相互制约的现象。如果在教学过程中不从正确的视角看待西方文化,不能恰当地处理西方文化与中华文化之间的关系,会直接影响到本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例如,若在教育中不正确地认识中西方文化,出现严重认知偏差,一味强调或夸大西方文化的影响,会严重影响本民族或本国文化的发展繁荣。在中国,曾经出现国人每天花大量时间学习英语,却不认真学习国语的现象,几乎每个学生拥有一本《英汉词典》,却很少有人拥有一本《新华词典》。对外语的重视程度逐步加深,甚至在不少学生心中,外语的地位已然高过本国语言。甚至有一些学校竟然在高考时,只考数学和外语,不考语文。这样不仅不利于中华悠久文化的演迸,也阻碍着中华教育事业的进步。

5.外显性与内隐性。文化从承载形式上看有有形的、物质的、外显的文化形式,例如:中国长城、秦岭兵马俑、敦煌莫高窟等物质文化;也有无形的、非物质的、内隐的文化形式,例如:京剧、昆曲、剪纸、中国古筝意识、中国篆刻、中国书法、风俗节El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活动的效果外显性的一面是教师计划完成情况、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学习成绩、升学率等,内隐性的一面是教学活动在思想上、精神上、心灵上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感受与影响。不管是外显的文化符号还是内隐的文化内容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可以呈现为有形的教学内容:宫殿庙宇、服饰、劳动工具等,也可以理解为内隐的教学内容:礼仪制度、风俗习惯、思维方式等。不难看出,特定的文化元素在教学活动中既可以表现为外显形式,也可以体现为内隐形式。这种外显性与内隐性双重关系的结合推动者教育与文化的共同发展演进。

四、教育中的文化

如何使教育中有文化?如何践行文化育人?我曾经说要努力提高“两个自觉”,即提高大学文化自觉和提高素质教育自觉。也经常说要有“三个提高”,即提高学校的文化品位、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同时要从教育教学过程中挖掘文化,从专业学科教学中发展文化,推进教学文化建设。

一是提高大学文化自觉。提高大学文化自觉,首要的是提高学校的文化品位,

要从办学理念上下工夫。学校是传承文化、创新知识、开启智慧的重要阵地。一个大学的办学理念始终要围绕提高学校的文化品位,在文化上下工夫。教育学中的很多理论都说明了大学文化氛围的重要性。让学校教职员工学习、工作、生活在一个格调高雅、严谨有序而又富有人文气息的环境中,是我们对大学的基本想象。高品位校园文化的形成取决于领导者的办学思想,学校的学科文化,教师的人格、学识,学生的学风等多个方面,需要师生员工共同努力。提高学校的文化品位很重要的还在于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

二是提高素质教育自觉。文化素质教育经过十五六年的实践,今天回过头来认识,不仅切中时弊、顺应潮流,而且还应加上4个字——“涉及根本”。当年素质教育的开展,之所以很快得到大家的认同,原因在于它以文化素质教育为基础,以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授与熏陶为内核,引起了学生和教师的极大兴趣。在许多高校,优秀传统文化报告几乎场场爆满,从而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关注,也引起了许多学者的思索。文化素质教育之所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引起轰动,同时又久盛不衰,其关键就在于“文化”二字上。“涉及根本”就是涉及大学的根本目标、根本任务,即如何培养人;涉及大学如何传承文化、实践文化、创造文化。文化素质教育就是大学在特定历史阶段,在育人中传承文化、弘扬文化的重要探索与实践。171前有一种倾向,想以“知识教育”来代替“文化素质教育”,实际上是贬低了文化素质教育的价值和意义,这是不正确的,也是不可取的。以文化素质教育作为突破口和切人点的素质教育的精髓在“文化”二字上,它的魅力也在“文化”二字上,特点也在“文化”二字上。大学校园所具有的独特的品位与格调也正是源于文化,源于高雅、厚重的文化。素质教育就是融文化,特别是优秀的传统文化于教育之中,是以优秀的文化培育、塑造人才的教育。因而,要深化对素质教育的认识,提高素质教育的自觉。

三是从教育教学过程中挖掘和发展文化。教育教学所传承的文化内容反映着教育的内涵、层次和水平。教育教学所传承的文化内容,大观到世界文明和一个国家的文化,中观到一个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思想,小观到一门课程的教学文化、一节课的课堂文化。显然,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文化对于提高学校的品位、提高教育的层次和水平非常重要。

第一,从专业学科教学中挖掘文化。文化教育不仅仅在人文社会科学中,同样也存在于科学学科的教育教学中。对理科学生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对文科学生加强科学素质的培养,促进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是素质教育多年来一直倡导的。近年来,从专业学科教学中挖掘文化内涵Et益受到重视。很多学者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如数学大师邱成桐热衷于研究和传播数学文化,他的“数学文化”报告很精彩。很多学者都认为,开展素质教育,要加强专业教学中的文化教育。很多大学开展了物理文化、数学文化等方面的教学,有些还被列为国家级精

品课程。

第二,改革教育教学方法,推进教学文化建设。我曾经说过,“我国教育教学方法不先进、甚至落后,为世人所诟病”。其实,我国长期以来不断抓教学方法改革,但为什么没有取得整体性的、突破性的进展?我认为,这种不先进、甚至落后的教育教学方法背后就是教学文化的因素。我国长期以来改变不了满堂灌和说教式的教育教学方法,背后就是因为没有正确的办学思想和教育教学观念,也就是教学文化不先进。科技进步了,但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手段并没有使教学方法先进、使教学文化先进,满堂播放幻灯片,并没有启发学生和留时间给学生思考。而世界名牌大学大多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会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2009年以来,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开展了本科教育学情调查,调查报告总体结论是,在与美国顶尖研究型大学相比,5大可比指标中,有1个指标高于美国同类大学的水平,有3个指标总体上持平,有1个指标差距较大。这个差距较大的指标是师生互动指标。它表现为我国本科学生较少的提问、被提问和口头报告,较少参与讨论,简单的接受多,缺乏积极主动的思考;教师注重知识的传递和灌输,缺少对学生高级思维模式,如分析、综合、判断和运用能力的培养。这与我们一向对学生注重整齐划一、喜欢听话、缺少个性培养的文化传统有关。

从国外回来的留学生谈感受时说,我们的课堂总是坐得整整齐齐的,课堂气氛严肃。授课教师越权威越好,介绍自己时总是喜欢有一大堆高高的头衔。老师总站在讲台上,讲课的内容比较艰深高难,给人师道尊严、不容置辩的感觉强烈。同学们不太愿意提问题,一方面是没有这方面的要求和课堂传统,同学们也没有积极思考,提不出问题;另一方面是同学们怕自己提的问题肤浅,怕出错,怕被笑话。相比较美国的课堂,教授上课形式比较活泼,不拘一格,很多教授经常拿自己和同事开玩笑,课堂气氛活跃、幽默。所授内容不那么严谨系统,总是有很多的讨论,总是让同学提问。同学们经常插话,所提问题范围广泛,有的问题不着边际,有的问题很是幼稚,但其中会有很多好问题。遇到有好问题的时候,教师就能借题发挥,深入阐发。这时不仅能展示教师的功力和水平,也能激发同学兴趣,引导同学走向究的深入。我想这是两种不同课堂文化的生动体现。这其中蕴含着不同的教育思想观念。教育思想观念的不同导致教学方法的不同。所以,我总说要把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作为教学方法改革的关键和先导,同时又把教学方法改革的过程作为转变教育思想观念的过程,推进教学文化建设。

结语

文化是一个民族精神的聚合体,它又是一所隐身的无形学校,它渗透在人类的社会活动中,文化充满了无穷的力量。文化具有元素力、潜移力、吸引力、影响力、竞争力、创造力、生产力、思维力、永恒力等。当然也不可忽视文化的教

育力,可以在风俗习惯、社交礼仪等隐性文化中对受教育者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也可以使受教育者在饱览充满文化元素的名胜古迹中直观感受文化的力量。文化学相关学者在关于“文化基因”方面,提出一切系统的发育都受系统基因的控制,宇宙万物的进化过程中受“宇宙基因”的控制,一定社会基因也会相应地控制人类社会的发展,文化系统也是如此,民族的传统思维模式和文化心理结构是一个民族文化系统的发展演变的基因所在。因此,在教育教学活动之中,教师应该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归属感与自豪感。教育在文化视角下作为一种文化活动,又不单单是受制于文化,它可以在教学活动的开展中选择所要教授的文化,并且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互动的教育活动中选择文化传播的方式,可以在有形与无形的教育形式下传播文化、增强文化的影响力。因此,教育对于文化又有着自觉能动性。在看待教育与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时,应该不难发现两者关系的双重性,两者皆有自己的发展进程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孙杰远,徐莉.人类学视野下的教育自觉[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0).

[2] 钱穆.文化与教育[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1).

[3] 徐雪莹.文化力教育新编[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 高占祥.文化力[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9).

[5] 黄济,王策三.现代教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6] 郭湛.文化:人为的程序和为人的取向[J].新华文摘,2005(19):32-33.

[7] 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384.

英美文化概论论文

英美文化概论论文 In the past few weeks, we spent 10 lessons on essentials of British & American cultures study. In this course, we learn in brief about the history and government system etc. During the Learning process, what impresses me most is the cowboys.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story of America, the cowboy is a national icon, a romantic, rugged metaphor for America’s frontier past, Westward expansion and creation myths. Sensationalizedby Hollywood and by real-life bad boys, the heroic, hard-working, hard-riding, free-thinking cowboy is inseparable from American history itself. America’s first cowboys came from Mexico. Beginning in the 1500s, vaqueros—the Spanish term for “cowboy”—were hired by ranchersto drive and tend to livestockbetween Mexico and what is now New Mexico and Texas. During the early 1800s, and leading up to Texas’s independence from Mexico in 1836, the number of English speaking settlers in the area increased. These American settlers took their cues from the vaquero culture, borrowing clothing styles and vocabulary and learning how to drive their cattle in the same way. The vaquero influence persisted throughout the 1800s. Cowboys came from a variety of backgrounds, and included European immigrants, African Americans, Native Americans and Midwestern and Southern settlers.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 one out of three American cowboys in the south was Mexican. As America built railroads further and further west, fostering industry, transportation and white settlements in former Indian territories, the cowboy played a crucial part in the nation’s expansion. In the early 1800s, Texas cattleman had herded cows via the Shawnee Trail to cattle markets in St. Louis and Kansas City. During the 1860s and following the Civil War, they began herding via the Chisholm and Western Trails towards the new railroads in Kansas, where livestock was then loaded into freight cars and transported to markets around the country. In less than two decades cowboys herded more than six million cows and steers to the railroads. Most cowboys were young—the average age was 24—and hard-working men in need of quick cash, although the pay was low. The work was exhausting and lonely. Cowboys also helped establish towns, spending their money in the “cowtown” settlements across the wes t during their time off. Townspeople frowned oncowboys as lawless troublemakers who brought nothing but violence and immorality, and some even banned them from town. Ranching, or the raising of cattle or other livestock on range land, also expanded during the late nineteenth century. The forced removal of Native Americans and the clearing of the American frontier resulted in the near extinction of the region’s many buffalo and bison. This land, now dominated by white homesteaders, was used for ranching. Public lands on the Great Plains constituted “open range,” where any white settler could buy and raise cattle for grazing. The inven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barbed wire in the 1870s revolutionized the concept of privately owned land in the Midwest, fencing off homesteads suitable for farming and ranching—but also limiting the work to be done by cowboys. With the rise of private landholdings in the late 1800s, the cattle driving industry had lost its cachet. Private landowners and “free grazers”—vaqueros and cowboys alike—locked horns over what was appropriate use for land whose ownership was also in question. By the 1890s, the wide open ranges and cattle trails were gone and privatized, and the days of the long cattle drives to

对英语专业导论课的认识

对英语专业导论课的认识 B13140404 余艳艳 英语专业导论课渐入尾声,在此略谈我的心得感想。英语专业导论课包括英美文化概论、英美文学选读、英语阅读与写作、语言学概论、英汉互译五个方面,向外院学子介绍英语语言的魅力,为外院学子指明未来的方向,开阔了英专学生对英语乃至世界的眼界。下面我分别介绍这五个方面: 一.英美文化概论 谈到英美文化,注重精神、崇尚个人、歌颂自然等一系列思想的个人主义是英美的主要思潮,其中积极的倡导者——文学巨匠爱默生认为:人是世界的主导,人可以通过自身的直觉和经验来独立认识世界。他的文学作品中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也使“个人主义”这一特色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发展并正式成为一种文学传统。他的传世之作《论自然》的诞生,系统地从人和自然的发展关系中确立了“个人主义”的思想观念,把人类的地位上升到了另一个高度;他认为世界万物都是为人类服务的,人类通过对自然和上帝的认识来不断深化自己,超越自己。人类的潜力是无穷的,所以,“相信你自己”这句爱默生的名言也成为了日后广为流传的座右铭。而作为爱默生的学生、忠实的追随者和合作者以及个人主义的另外一个重要的代表作家,梭罗则是在爱默生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个人主义的传统。无疑,他在作品中想表达的内容都是围绕着人的精神这一重要的主题,不同于以往作家们,他在一定程度上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上帝的存在价值是体现在人的身上。 二.英美文学选读 英国文学发展包括上古时期、新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维多利亚时期以及现代时期。英国文学史中,上古时期大概是始于公园450年,止于1066年,即诺曼底征服的那一年,主要分为宗教诗和世俗诗,圣经和贝奥武夫是流传至今的典型,兴盛的是盎格鲁萨克森文明,诗歌神韵结合了粗犷豪勇的气象和悲情哀婉的风格。文艺复新时期,是中世纪的结束和现代社会的开始,是从十五世纪到十七世纪,人文主义是其精神所在,那个时期涌现的作家有莎士比亚,培根,马洛,斯宾塞,约翰弥尔顿。新古典主义时期是从1660年的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到798年的浪漫主义时期为止,前期英国动荡不安,后期国力发展,英国的十八世纪,是启蒙主义时代,提倡秩序,理性,法制,这一时期的文学巨匠有约翰班杨,丹尼尔笛福,斯威夫特,亨利菲尔丁谢立丹,托马斯格雷。浪漫主义时期是从华兹华斯和柯勒律治的《抒情歌谣集》开始到1832年司各特的死截止,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时期。主要强调人权,主要作家有布莱克,华兹华斯,骚塞,柯勒律治,拜伦,雪莱,济慈,简奥斯汀。维多利亚时期,是英国工业革命的高潮时期,维多利亚女王统治时期,1836到1901,是英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国家相对繁荣稳定,国权逐步向中产阶级转移,道德和常理成为时代主题,主要作家有狄更斯,勃朗特姐妹,丁尼生布朗宁,乔治艾略特,哈代。现代时期,由于资产阶级垄断,矛盾激化,加上一战和二战的损失,日不落帝国国力下降,哲学思想涌现。流派繁多,代表人物,萧伯纳,叶芝,艾略特,劳伦斯,乔伊斯等。 三.英语阅读与写作 阅读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的一种重要形式,它和写作一样属于书面能力。阅读要求的是理解和领悟能力,写作要求的是运用和表达能力。读扎实的语言基本功是学生学习

英美文化差异论文

南昌工程学院 英美影视文化 《刮痧》的观后感 电影《刮痧》主要讲发生在美国的华裔,因为中外对抚养孩子的差异。其中最突出的是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对教育孩子的不同见解。文化的差异不但存在与中外,可以说是每个国家都有其独特的文化。不同的政体也会对文化起到一定的影响,还有一方面是接受不同文化教育。 回望电影的故事情节简介:5岁的华裔孩子丹尼斯闹肚子发烧,在家的爷爷因为看不懂药品上的英文说明,便用中国民间流传的刮痧疗法给丹尼斯治病,而这就成了丹尼斯一次意外事故后父亲许大同虐待孩子的证据。庭上,以解剖学为基础的西医理论无法解释通过口耳相传的经验中医学,许大同最后终于失去冷静和理智,法官当庭宣布剥夺许大同的监护权,不准他与儿子见面。父亲因此事决定回国,为了让老人临行再见一面孙子,许大同从儿童监护所偷出儿子丹尼斯到机场送别,因此受到警方通缉,父子分离,夫妻分居,朋友决裂,工作丢失,接连不断的灾难恶梦。 看似简单的问题为什么会变得如此复杂,可能不同的人站在立场上想吧!我先对我们中国教育方法说一下,中国有就老话:“严父出孝子,慈母多败儿”的道理,这是我国古时流传下来的真谛,可以这么说,严是爱溺是害,往往严格的家庭子女都有出息且孝敬父母的多,而溺爱的子女多没出息而且容易在社会上惹事端,大多也不会孝敬父

母。 “棍棒底下出孝子”这只是一个比方,寓意为父母要严格管教孩子,教他正确的做人观,让他懂得分辨是非好坏。我认为慈母严父是对这句话最好的解释,而并非真的要用棍棒来教子,毕竟暴力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而所谓的“不打不成器”是指在某些无能为力的情况下采取的一种极端措施,毕竟有些时候只有让人受到巨大的困难后才会吸取教训,并不是说毫无观念的打孩子。 虽然现在一些教育家说不提倡棍棒教育,但我个人认为,所谓的棍棒教育并不是说像一天三餐饭一样,老是打孩子,应以说服教育为主,多和孩子讲道理,以理服人。不过在孩子犯了重大错误的时候,应该给于一定的惩戒,让孩子记住,同样的错误不可再犯因为小孩的记性好。但对于所犯的错误却是忘性大,但事后也要和他讲道理,让他知道错在哪里了。 越不孝顺的子女父母越是从小就宠爱有加,孝顺的孩子从孩提时代父母就对其较为严厉。为什么会这样呢?从现在心理学角度来看,父母宠爱孩子,会让孩子误以为自己就是家中的老大,父母不仅要对他们言听计从,还要柔顺地巴结、恭维和讨好他们。这样久而久之从襁褓到成人,历经十几个风霜雪雨,这种习惯、思维和观念就会逐渐在子女的心中定型。长大乃至成家立业后他们会照样对父母颐指气使,不仅从未树立起孝敬回馈父母之心,而且掠夺搜刮父母之心更盛。 为何如此,皆因随着年龄日增,欲望的胃口也会越来越大,自己

周颖健 2012212033 《英美文化》期末论文

昆明理工大学 《英美文化》课程期末论文 (2012级) 论文题目:Science and Society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British Foreign Policy 专业:民商法学 学院:法学院 姓名:周颖健 学号: 2012212033 指导老师:梁庆峰 填写日期: 2013年6月20日

Abstract We often say that foreign policy is a country in dealing with international affairs ,foreign relations and in diplomatic activities should follow the basic principles and action guidelines. Especially in today?s world,the growing trend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he quick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he increase the transnational activities brings not only opportunities but also challenges for developing nations to rejuvenate their economy. So,as a sovereign state must interact with other countries and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Through assessment and investigation of reality, countries to make a series of foreign policies and want to achieve maximize the benefits in the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s. Look back at British diplomatic history, we can clearly see the modern Britain's foreign policy has through a process of changes,whether it is actively join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 increase of military force , or gradually changing the Anglo-American “special relationship” to the “natural relationship”,these policies all have their own unique reasons.This paper is based on modern British foreign policy, and then analysis the influence factors . Key words: British foreign policy;change,influence factors

英美文化概论

《英美文化概论》教学大纲 一、教学对象: 本大纲的教学对象是全校学生。只要对跨文化交际感兴趣,喜欢英美文化,想扩充人文知识的同学都可以选修。 二、总学时与学分: 本课程总学时为24学时,每周2学时,共十二周, 1.5 学分。 三、教学目的和要求 1、教学目的: 同英语国家的人们用英语进行有效的交流是学习英语的重要目的之 一。然而有效的交流不仅仅是一个语言技巧问题,还涉及到许多文化因素。 本课程的主旨是希望通过常见的英美文化的介绍,使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 中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因文化差异而产生的误解,阅读时能更好地理解作 者的意图和篇章的内涵,欣赏外国影视作品时有更深的领悟能力。 2、教学要求: 本课程是一门以欣赏和领悟为主的课程,对学生不做具体的要求。针对不同的文化分类,教师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欣赏和理解不同的文化内容。在物质文化的介绍中,主要通过教师介绍和视频播放,让学生有身临其文化之中的感受。社会文化和意识文化通过先讲解,再进行案例分析,让学生学会在不同的交际场合,如何处理问题。 四、教学内容及安排

五、课程特色 本课程通过精心设计的文化案例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般地感受他国文化,体验真实的跨文化交际感受。通过图片和视频等视觉工具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文化差异,拓宽国际视野、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最终达到教学的目的。 六、考核方式 形成性考核:出勤10%+课堂表现10%。 期末考核:对某段视频和案例进行分析,找出其包含的文化现象或寻找其文化失误之处,占80%。 七、参考教材 《跨文化交际概论》胡文仲 1999.11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跨文化交际面面观》胡文仲主编 1999.11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跨文化非语言交际》毕继万 1999.9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中英(英语国家)文化习俗比较》杜学增 2003.11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机械系统设计讨论课

机械系统设计讨论课汇报 班级:机设08-1 组内成员:庞沙沙何宏雷宋盈盈指导老师:汪飞雪 完成时间:2011年10月26日

目录 一、平行辊矫直机原理 (3) 二、平行辊矫直机结构参数计算 (3) 三、平行辊矫直机力能参数计算 (5) 四、平行辊矫直机工艺参数计算 (8) 五、讨论感想 (9) 六、参考文献 (9) 七、组内分工 (9)

一、平行辊矫直机原理 平行辊矫直机属于连续性反复弯曲的矫直设备,这种矫直机克服了脚力矫直机断续工作的缺点,是矫直效率成倍提高,使矫直工序得以进入连续生产线。 金属材料在较大弹塑性弯曲条件下,不管其原始弯曲程度有多大区别在弹复后所残留的弯曲程度差别会显著减小,甚至会趋于一致。随着压弯程度的减小其弹复后的残留弯曲必然会一致趋近于零值而达到矫直目的。因此平行辊矫直机必须具备两个基本特征,第一是具有相当数量交错配置的矫直辊以实现多次反复弯曲;第二十压弯量可以调整,能实现矫直所需要的压弯方案。 二、平行辊矫直机结构参数计算 1、辊系与辊数 (1)辊系 首先需要选定辊系,为了兼顾扩大适用范围及缩小空桥区的两个目 的,曾提出双交错变辊矫直辊系,如图3-8所示,辊系中,2、,3、,4及,5各辊为液压恒压支承或在形成连续梁受力时自动卸载变为零压支承。其恒压是只能对工件头尾有矫直作用的压力。于是这种辊系,第一,可矫直中等断面的工件,相当于辊距为p=21t 的矫直机;第二,可矫中等断面的工件,使,2、,3、,4及,5各辊处于浮动状态,其压力只能矫直头尾,而对其他各辊只有较小的增压作用;第三,可矫大型断面的工件,上述恒压辊在变成零压辊之后辊距增大到p=3t +2 t 61t ,也达到了变距的效果。这样“变辊距”要比其他办 法有三个优点,其一为容易调整;其二为机架刚性好;其三为空桥区很短。

英美文化论文

论文题目: Choose a topic from the followings and write an essay about it. (Total score: 100) https://www.360docs.net/doc/ed13554427.html,pare “American and British Modern Education”: Analyze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from their history, system and emphasis. 2.Elaborate “America n’s role in the two World Wars”: when, how, why did US enter the war, and its role. 3.Elaborate “American Dream” in the perspective of USA?s early settlement, civil war, civil right movements or modern values. 论文模板: American’s role in the two World Wars(标题,3号字体,全 文字体均用Times New Roman) --a comparision….(副标题,可有可无,小三号) Abstract: This essay aims at redressing some of the imbalanced coverage given to this area of history thus far. A chronological study, it examines the role, importance and, to some exte nt, impact of a wide range of women?s organisations in the local context. Some were local branches of national organisations, others were specifically concerned with local issues. The local focus allows a challenge to be made to much current thought as to the strength of a“women?s movement” in the years between the suffrage movement and the emergence of a more radical form of feminism in the 1970s. The strength of feminist issues and campaigning is studied in three periods – the inter-war period, the Second World War and its immediate aftermath, and the 1950s and 1960s. (4号字,不超过300字,两端对齐) Keywords: WW; American; (不超过4个关键词,4号字)

英语专业考研方向

英语专业考研方向 英语专业考研方向 总的来说,目前英语专业方向有以下几种: 1.翻译理论及实践(适合于从事翻译和笔译工作); 2.英语语言文学(从事教师工作和语言研究工作); 3.文学方向(一般包括英国文学和美国文学研究); 4.比较文学(致力于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认识、比较); 5.西方文论(理论性较强); 6.跨文化交际(高级复合型新兴专业); 7.口译方向(比较火,但开设这一专业方向的学校不多,上海外国语大学较热门); 8.英语教学研究(毕业后从事英语教学)。 当然,并不是每一个院校都会开设以上几种专业方向。所以,在报考学校之前,考生除了要考虑自己的理想和兴趣外,还要综合考 虑自己的能力、实力和知识结构,这就需要考生更加关注自己所青 睐的院校,必要时可咨询老师,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和方向。 一、如何择校? 二、选什么方向? 英语专业考研总体分为学术硕士和专业硕士两类。学术硕士总体分为翻译理论及实践、英语语言文学、文学、比较文学、西方文论、跨文化交际、口译方向、英语教学研究几个方向。这其中有的培养 口笔译人才,有的`适合教师和语言研究工作,有的致力于英美文学 研究,有的理论性较强,也会存在冷热之分。各个方向报考人数多

少不一,竞争的激烈程度也不尽相同。当然,并不是每一个院校都会以上专业方向兼备。一般各个方向都有自己的招生计划,会根据生源情况适当调整。这便要求考生关注自己计划选择的院校,必要时需要咨询老师,因此,考生除了要考虑自己的志趣和理想外,还要结合自己的学力和知识结构,量体裁衣。英语本专业的专业硕士就是翻译硕士,包括英语笔译和英语口译两个大方向。有的院校会再细化一下。 不论报考学术型硕士还是专业型硕士,只要适合的就是最好的。建议大家结合自身兴趣、优势和发展计划选择好要走的方向,再加上文都教育为您精心编排的课程和制定的周密的复习计划,必定能够事半功倍! 商务英语方向考研分为国际商务交际研究,商务英语语言研究和商务英语教学研究。 国际商务交际研究初试考试科目是: ①101政治理论(含法律硕士) ②212俄语或213法语或214德语或215日语 ③601英语水平考试 ④801英语写作与翻译复试考试科目是:977|综合考试(涉及语言学、英汉互译、写作)978|英美文学(同等学力加试)979|英美概况(同等学力加试) 商务英语语言研究初试考试科目是: ①101政治理论(含法律硕士) ②212俄语或213法语或214德语或215日语 ③601英语水平考试 ④801英语写作与翻译复试考试科目是:977|综合考试(涉及语言学、英汉互译、写作)978|英美文学(同等学力加试)979|英美概况(同等学力加试)

机械系统设计试题及答案

内蒙古民族大学2013-2014学年二学期 试卷答案(考查) 课程名称:机械系统设计考试时间:110分钟年级:11级 专业:机制、农机 一、简答题(6小题,共60分) 1、什么是专家系统?专家系统的作用是什么?简述现代虚拟样机仿真分析的目的与意义。答:一个或一组能在某特定领域内,以人类专家水平去解决该领域中困难问题的计算机程序。 专家系统的作用:减少设计人员的负担;适用于常规方法和分析程序无能为力的地方;快速;防止设计人员出错及保留系统的知识和经验的领域。 虚拟样机仿真分析的目的与意义:化设计;缩短周期、降低成本;提高性安全性;提高产品开发效率及产品设计质量。 2、试从人机工程学观点分析汽车驾驶室的布置设计。 答:人机工程学是运用生理学、心理学和其他有关学科知识,使人和机器相互适应,创造舒适和安全的环境条件从而提高工效的学科。 驾驶座椅的设计,根据不同的体格可以调整高度和前后位置。而且坐姿操作可减少疲劳。显示装置的设计,如速度里程表、油表等的设计充分利用人体工程及人的视觉习惯,便于观察,警醒作用。操纵装置设计,方向的大小以人施力最适宜的尺寸,而且活动灵活,长期驾驶不易疲劳。档位杆的设计充分考虑人手生理学特点,手握舒适,不产生滑动,施力方便。脚操纵的刹车,离合,油门等,与坐姿操作相适应。踏板采用矩形或椭圆性。转向按钮与方向盘一体便于操作。照明灯及前后镜子的设计也充分考虑人的视觉规律。 汽车驾驶室的设计,充分运用人体工程学的原理,使人在最舒适最不易疲劳的最易观察的角度安全驾驶。 3、机械工作状态能量信息论;机械工作过程能量损失论;机械工作过程节能效益论。 曲柄压力机动力机容量的选择,根据压力机负载而确定的有效能+系统广义储能+系统损耗能的综合,在乘以安全系数,便是动力机容量。 4、典型闭环控制系统有哪些基本环节组成?各有什么作用? 答:给定环节、测量环节、比较环节、校正及放大环节和执行环节。 给定环节是给出与反馈信号同样形式和因次的控制信号。 测量环节用于测量被控变量,并将被控变量转换为便于传送和便于处理的另一物理量的环节。 比较环节是将来自给定环节的输入信号与测量环节发出的有关被控变量的反馈信号进行比较的环节。 校正及放大环节将偏差信号做必要的校正,并进行放大以便推动执行环节。 执行环节接受放大的控制信号,驱动被控对象按照预期的规律运行的环节。

英美文化期末论文:英美间的文化差异英文版精编版

英美文化期末论文:英美间的文化差异英文版 精编版 MQS system office room 【MQS16H-TTMS2A-MQSS8Q8-MQSH16898】

The Difference between England and A m e r i c a Abstract: the paper is to show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merican and English in several aspects, such as geographical location, cultural environment and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the language. Key words: Culture Environment,Education,food,Table Manner Introduction The paper deals with th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England and is a complex, including knowledge and belief, art, morals, law, custom, and members of the society who acquired as any other capabilities and habits. 1. Culture Environment Britain is a traditional European country with long historical tradition continuity, and there had been a hierarchy in British society for a long time. And in UK there always has been a monarchy. So, the British likes to remember past times and old acquaintances, tends to be conservative, and behaves like a gentleman. All these need culture accumulation, and these character and qualities can’t be made if the country is without a long history. However, the . is precisely without a very profound historical accumulation and is a young country. So, the Americans dare to innovate and stress emphasis on personal value. On the other hand,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re are not a lot of constrains. They feel free to make bold addition, there is a great difference in the population composition of the two countries. The United States is a nation of immigrants, people comes from all countries and regions in the world. So, the culture of the United States shows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People in American can accept and absorb all the culture factors all over the world. . attitude toward foreign cultures is an open. However, comparing to the United States, the structure of

英语专业考研方向与就业方向

英语专业考研方向与就业方向(2009-04-30 11:33:37) 标签:杂谈 金融危机下的大学生就业 2008年10月15日,无法抵制全球金融海啸的冲击 中国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也会制约就业。此外,国有企业政策性破产也会加剧就业压力。经济专家预计,中国的下岗或失业人员将大量涌现。 由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正在演变成全面的经济危机甚至有可能会导致世界局势危机。所有企业、金融机构、学校甚至我们自己的命运都会不同程度受到这次危机的影响,我们已经习惯的观念、思维、经验、能力、职业追求和生活理想,都可能在这场危机中发生巨大变化。 因此如何认清当前的经济形势和及时做出正确的对策就成为我们大学生必须面对的话题。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在这场经济危机面前显得尤为严峻,那么作为我们大学生而言,我们该如何应对这场潮水般涌来的经济危机?你将如何规划自己的工作?你如何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饭碗? 一些新情况值得关注。 一是用人需求向重点大学集中、向研究生集中,一些地方院校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度增大; 二是高校毕业生“重心”下移受阻,由于下岗失业人员、中学毕业生、农民工等的抢占,一些低端岗位被占领; 三是研究生就业率出现下降的趋势;

四是近年来待就业毕业生有增加的趋势; 五是社会的有效需求赶不上高校毕业生的快速增长,以及东部一些中心城市限制人口政策的出台。 这里我有四个字送给大家:“有勇有谋”。“勇”,不是匹夫之勇,而是勇气、信心和信念,“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这说明了信念的重要。大学生毕业之后,初入社会,缺乏经验,容易受挫折,这时坚强的勇气和信念是不可缺少的。“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一代伟人毛泽东正是少年立志,自信而为,坚持付出,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作为我们大学生,也应该相信自己的能力,面对压力,积极应对,抓住机遇,发展自己。 英语专业研究生11大研究方向及就业解析 与其他不少考研热门专业一样,英语专业研究生招生的研究方向设置非常细,不同学校的方向设置类别不一,名称也各异。 比如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下设有语言方向、文学方向、教学法方向、翻译学方向、口译学方向、英语国家文化方向、跨文化交际方向7个方向。而同样是外语类专业院校,北京外国语大学该专业设置的研究方向明显不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该专业设置的8个研究方向更与前两所学校无一相同。 在这种情况下,不少备考英语专业的同学对“如何选择研究方向”这样的问题一头雾水,也就不足为怪了。所以,跨考网的老师为大家就英语专业的研究方向做一个归纳和总结。 就英语专业考研而言,外国语言文学下设置的二级学科很多,包括英语语言文学、俄语语言文学、法语语言文学、德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印度语言文学、阿拉伯语语言文学、欧洲语言文学、亚非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翻译学11个学科。其中,涉及英语专业的二级学科主要有3个:英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翻译学。一般院校的英语专业多设置英语语言文学和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两个专业,所以,英语专业考研的专业设置其实比较简单,一般就是两大专业。不过,这两个专业被不同学校细化研究方向以后,就变得复杂了。如前面说到的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下设有7个方向,这7个方向进一步细分,小的研究方向达37个之多。 英语专业的研究方向虽名目众多,却也并非杂乱无章,其设置仍是遵循一定规律的。粗略分析,这些研究方向可分为传统研究方向和新兴研究方向两大类。 传统研究方向 传统研究方向,顾名思义,指的是设置多年的老牌研究方向,这些研究方向一般学校都有开设。

《机械系统设计》电子教案

第一章绪论 重点:机械,机械系统的相关概念及学科中的位置。 难点:学习机械系统设计课程的重要性。 讲授提示与方法:回顾机械工程的发展历程,注重机械系统的整体性,提高学生对机械系统设计的认知程度。 1.1机械系统设计在机械工程科学中的地位及作用 一、机械工程科学 1.机械工程科学的定义: 机械工程科学是研究机械产品(或系统)的性能、设计和制造的基础理论与技术的科学。 2.机械工程科学的组成: P1图1.1 (1)机械学:机械设计过程(核心部分); (2)机械制造:机械制造过程(基础部分)。 3.机械学所包含的内容: P3图1.5 二、机械、机械系统、系统 1.机械:关于机械的定义,目前尚无严格的定论,一般可归纳为: (1)须由两个以上的零、部件组成; (2)这些零、部件的运动部件,应按设计要求作确定的运动; (3)将外来的能源转变为有用的机械功。 【举例】机械产品:汽车、拖拉机、机床、钟表…… 2.系统:是指具有特定功能的、相互间具有一定联系的许多要素构成的一个整 体。即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要素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特定功能的整体都是 系统。 3.机械系统:由若干个零、部件及装置组成的,彼此间有机联系,并能完成特 定功能的系统,称之为机械系统。 4.系统应具有下述特性: (1)目的性:完成特定的功能 (2)相关性与整体性: 1)相关性:各构成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2)整体性:评价一个系统的好与坏要看该系统的整体功能 (3)环境的适应性:系统对外部环境变化和干扰有良好适应性 三、机械系统的组成: P4图1.6 1.动力系统:为系统提供能源(动力源) 2.执行系统:是系统的执行输出部分 3.传动系统:把运动和动力由动源传递给执行系统的中间环节 4.操纵、控制系统:使前三者协调动作和运行 5.支承系统:支承和联系各机件 6.润滑、冷却与密封系统:

英美文化差异论文 英文版

1)A,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In the eyes of the Chinese people, "summer sorching", "hot summer," summer always linked with intense heat. In Shakespeare a sonnet yet such lines, 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 's day? / Thou art more lovely and more temperate. (can I take with you? / summer than you ah, than summer came cute and photos.) The poet's compared to summer, lovely and always. "Summer" to the Chinese and British lenovo can be so different. Reason is that in different geographical position, China is located in the Asian continent, belong to a continental climate and four distinct seasons, summer most obvious characteristics is scorching, hot challenging. Britain is located in the north temperate, belong to sea climate, beautiful summer mild, pleasant. And of course many example of this, for example, in the Chinese "dongfeng" to make people think of the warm sunny, the west wind that have seed the bitter taste. And in the west the opposite. Reason is the same, the two are in different geographical position, bring feel different. 2)Second, production In English and aquaculture, ship the words very much, such as fish in the air (climb a tree to look for fish), an odd fish (weirdo), miss the boat (miss), etc. This kind of words in Chinese is much less. Reason is that British around water, aquatic fishing industry and ring navigation in its economic occupies an important place in the life, so many such words. And in China only coastal areas have fishermen netting fishing, so this relatively few words. To express "with the physical negative things" of the verbs in Chinese language has many, such as "carry, the Netherlands, pick, bear, carry, back, carry, negative, carry, ku" and so on, each word has certain negative luck with the corresponding things (such as soil, water, pick bear, the box), is really a very close. In English, but only a carry to "refers to the-action. The Chinese will this verb fine add distinguish, probably because in the long run, China agricultural society, manual work much more special reason. Chinese, we will encounter "like the same said work", "QiZhuangRuNiu" word, in English, to express the same meaning, will say work like a horse, as strong as a horse, flog a willing horse. Why the Chinese use the "bull" and English with horse? The answer is Chinese have always use cows to plow fields, the early English but with the Malay farming. Cows and hors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were divided into two countries do good helper, earned the people with the words can be as above usag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