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缺陷防治实施方案

出生缺陷防治实施方案
出生缺陷防治实施方案

出生缺陷防治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健康中国行动组织实施和考核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9〕32号)、国家卫生健康委《全国出生缺陷综合防治方案》(国卫办妇幼发〔2018〕19号)和国家卫生、财政等5部委《关于加强生育全程基本医疗保健服务的若干意见》(国卫妇幼发〔2016〕53号)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略)缺陷防治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新时期卫生健康工作方针,围绕“健康中国”战略和“健康安徽2030”规划纲要,积极实施“妇幼健康促进行动”,全面推进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工作;为孕期妇女提供健康安全、优质有效的产前筛查服务,稳步提高产前筛查率,加快推进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网络体系建设,有效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提高全市出生人口素质,巩固脱贫攻坚成效,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项目目标

(一)总体目标。加强出生缺陷防治工作,促进我市产前筛查工作稳步推进,确保筛查率在2020年、2021年、2022年分别达到50%、60%、70%。到2030年,全市产前筛查率达到80%以上,达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目标要求。

(二)年度目标。全市所有县区开展产前筛查工作,2020年全市产前筛查率达到50%以上,孕妇咨询随访率达到80%以上。

三、项目内容

(一)开展产前筛查技术咨询。

(二)为孕中期的孕妇进行“孕中期唐氏综合征血清学三联筛查”(包括:21-三体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和开放性神经管缺陷)。

(三)开展优生优育健康知识宣教指导(包括孕期保健、生育健康和出生缺陷防治相关知识等)。

四、经费筹措

实施出生缺陷防治项目,开展产前筛查的经费按照参检孕妇每人每孕次补助130元计算和筹集。项目经费由市、县区政府筹措,省级财政对我市国家级和省级贫困县给予部分补助。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实施出生缺陷防治项目,充分认识开展产前筛查的重要意义,履行推进项目工作的主体责任,牵头对政策和职能进行梳理,明确责任分工,落实项目经费,定期开展项目评估和总结,全面组织产前筛查工作,强化协同推进,把

项目实施落到实处。

(二)加大宣传力度。各地要创新宣传方式,拓展宣传平台。利用健康公众号等网络媒体广泛宣传产前筛查服务的政策与内容,提高群众的认知度和认可度,引导孕期妇女主动接受检查;利用出生缺陷宣传周等各类活动,大力倡导优生优育和健康生活理念,营造“全民健康就是全民小康”的良好氛围。

(三)规范项目实施。各地要因地制宜制定合理的项目工作流程,不断健全筛查服务网络;定期开展业务技术培训,组织临床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人员成立专业技术队伍,确保筛查质量;建立咨询、筛查及随访相关管理制度,确保项目数据真实准确。

(四)强化监督管理。各级政府要将推进出生缺陷防治项目、开展产前筛查和提高产前筛查率纳入“健康安徽”年度考核指标体系,强化工作质量,根据实际情况定期报告工作进展。市卫生健康委将适时组织项目督导,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弄虚作假、违法违纪行为将严厉查处。

(非正式文本,仅供参考。若下载后打开异常,可用记事本打开)

出生缺陷防治的重要性

The importance of Birth defects prevention 出生缺陷防治的重要性 2011级生物制药班张丽摘要: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道,出生缺陷是导致婴儿死亡率和儿童发病率升高的主要原因,不但引起死亡,而且大部分存活下来的出生缺陷儿伴有各种残疾,给病人本人、父母和家庭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和精神痛苦,社会各方经济负担沉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 速发展和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出生缺陷已凸现成为我国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我国每年约新发先天残疾儿童80万?120万,约占每年出生人口数的4%?6%。出生缺陷将逐 渐成为导致儿童死亡、患病、伤残及影响生命质量的重要原因之一,将对我国医疗保健服务体系提出重大挑战。我国政府相继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政策性文件,为预防控制出生缺陷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目前国内在预防控制出生缺陷方面,存在研究滞后、缺 乏立足国情的疾病基础数据和干预的科学评价结果等问题,不利于我国出生缺陷干预工程的系统化和科学化建设。本次研究正是着眼于填补这一空白,为我国预防出生缺陷系统工程服务,为提高我国出生人口素质服务。研究目的本研究从社会的角度,测算我国几种 主要出生缺陷的疾病负担,对相应的出生缺陷预防干预措施进行经济学评价,为有效控制出生缺陷和减少残疾,为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和政策建议。 一?何谓出生缺陷 出生缺陷(birth defects),也叫先天异常,先天畸形。它包含两个方面: 1.是指婴儿出生前,在妈妈肚子里发育紊乱引起的形态、结构、功能、代谢、精神、行为 等方面的异常。形态结构异常表现为先天畸形,如无脑儿、脊柱裂、兔唇、四肢异常等;生理功能和代谢缺陷常常导致先天性智力低下,以及聋哑、致盲等异常。 2.是指婴儿出生后表现为肉眼可看见,或者辅助技术诊断的器质性、功能性的异常,如先天性心脏病、白血病、青光眼等。但不包括出生时损伤造成的异常。 出生缺陷可导致胎儿死亡、婴儿死亡和残疾,它不仅影响人的一生,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因此,做好出生缺陷预防。对家庭和社会都非常重要。 经调查研究,告诉你几个惊人的数字; 中国每年诞生2000万左右的新生儿 其中约有4% 6%为出生缺陷,数量高达80万,120万 全世界每年诞生500多万出生缺陷儿 二?出生缺陷发生的原因 出生缺陷发生的原因比较复杂,主要有两个方面: 1.是遗传因素,是指由于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畸变导致的出生缺陷,可分成单基因缺陷、染色体异常、多基因缺陷。 2.是环境因素,包括营养、疾病、感染、用药和接触有害物质等。如胚胎时期(怀孕的前3个月)受各种感染或接触放射线、化学物质、药物,以及怀孕期间母亲生病,或长时间在高 温高热环境工作等。 据资料报道,单纯由遗传因素造成的出生缺陷仅占10%?25%也就是说,在多数情况 下,缺陷儿的发生是环境因素引发的,或者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出生缺陷的原因很复杂,初步统计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

2017年防保站防保站工作计划

2017年防保站防保站工作计划 2017年我们将继续深入的学习各级党组织召开的会议精神,开展好两学一做,坚持贯彻落实“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工作方针,以加强服务质量,加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加强专业技术队伍建设,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为目标,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积极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结合我辖区情况制定如下工作计划: 一、认真贯彻《传染病防治法》、《网络直报制度》,健全疫情管理、传染病报告、登记制度,提高疫情报告的及时性、正确性、完整性。及时发现公共卫生应急事件、报告上级部门,及时上报各种报表并记录,报告率及时率100﹪。 二、预防接种工作 1、严格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要求做好免疫规划工作,及时掌握辖 区人口变动及接种情况,按规定建立各类登记。新生儿30天建卡率达98%以上、对0—6岁儿童建卡建证,每个适龄儿童完成全程免疫规划22剂次,接种覆盖率达90﹪以上,并及时做好登记入册、上报工作。加大摸底力度,责任到人,严明奖惩。认真统计各种报表,认真登记传表、卡证,避免出现失误差错。 2、进一步完善儿童预防接种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及时做好儿童接种信息的录入工作,录入率达到100%。 3、加强预防接种疫苗管理,疫苗领发记录完整做好疫苗出入库登记,建立冷链管理制度。按要求做好二类疫苗的接种工作。 4、做好查验预防接种工作,配合当地学校、幼儿园做好学生入学、入托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并做好补证、查漏补种及数据上报工作。 5、做好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监测工作,使报告及时率达100%,提高业务素质,杜绝接种事故发生。 三、妇幼保健工作 采取有力措施,严禁发生可避免孕产妇死亡,降低儿童死亡,加强高危孕妇的管理,强化孕产妇死亡的报告制度,进一步做好孕产妇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尽量为减少新生儿神经管畸形出生缺陷的发生做好预防工作。积极开展适龄儿童的体检工作,加强疾病筛查,做好防治指导工作,更好地为广大妇女和

中国出生缺陷人群监测方案

中国出生缺陷人群监测方案 一、背景 出生缺陷是指胚胎或胎儿发育过程中结构或功能发生的异常。 我国是出生缺陷高发,估计每年有30~40万例体表先天畸形婴儿出生,加上生后数年才表现出来的缺陷或遗传病,先天残疾儿童超过90万,约占年出生人口的5.6%。出生缺陷严重影响我国人口素质,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已引起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中华人民国母婴保健法》和《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都对出生缺陷的预防和控制提出了明确要求。 了解一个或地区的出生缺陷发生水平通常采用出生缺陷监测。我国出生缺陷监测从1986年起,一直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监测方法,监测对象为住院分娩的围产儿。出生缺陷医院监测初步摸清了全国主要出生缺陷的发生状况及其变化趋势,但由于各地住院分娩率差异较大,所获得的监测结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以人群为基础的出生缺陷监测,可以比较全面地了解某地区出生缺陷的发生状况。2003年,天津市城区、省北宁市、省建瓯市、省巩义市、省罗田县,实施了出生缺陷人群监测试点项目。中美合作预防神经管畸形国际项目亦在32个区县建立了人群出生缺陷监测系统,积累了丰富经验。2006年,原卫生部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司决定,在现有工作基础上在全国30个省(区、市)选择64个区县开展人群出生缺陷监测。2012年,进一步调整、优化了监测表卡和报告流程,形成了本实施方案。 二、目的 1. 逐步获得准确、可靠并能反映监测地区实际状况的主要出生缺陷基本信息。 2. 动态观察主要出生缺陷发生情况。 3. 为制定出生缺陷的预防措施及评价干预效果提供依据。 4. 为政府部门制定预防出生缺陷的卫生决策提供依据。 三、监测点的确定 在全国妇幼卫生监测点中,按以下原则选取部分区县。 1. 城市以区为单位,农村以县为单位,原则上每省(区、市)城市和农村各选1个;监测区县总人口一般应在40~50万之间。 2. 监测区县政府及卫生行政部门重视和支持监测工作,有配套经费及组织和人员保障。卫生行政部门、医疗保健机构和其他部门、机构积极性高,具有良好的协作关系和协作机制。 3.监测区县妇幼保健网络完善、运作正常,儿童及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住院分娩率达

妇幼的卫生工作计划

妇幼的卫生工作计划范文 第一篇:县妇幼卫生 一、指导思想 2013年全县妇幼卫生工作继续贯彻落实妇幼卫生工作方针,坚持保健与临床相结合,充分履行保健公共卫生职能,加强基层督导,狠抓降消项目工作存在的不足,拓展母婴保健技术服务,巩固爱婴医院成果,加强托幼机构管理,启动妇女健康行动,积极开展二级优秀保健院创建,全面完成妇幼卫生目标任务。 二、主要生命指标 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25/十万以内; 婴儿死亡率控制在13‰以内; 全县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控制在15‰以内; 全县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控制在1‰以内; 三、主要服务指标孕产妇系统管理率: 1、农村达85%以上,城镇达95%以上; 2、儿童系统管理率达60%; 3、产妇住院分娩率达95%以上;高危孕产妇筛查率达100%;高危孕产妇管理率100%; 4、剖宫产率县级医疗保健机构控制在40%以内,乡镇控制在25%以内; 5、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hiv检测率达95%,其中hiv早孕

检测率达80%; 6、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全县铺开,筛查率达90%; 7、妇女病普查率60%,普治率90%; 8、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率达到100%。 四、主要工作措施 加强领导,加强基层督导,强化乡村保健网络职责。 一是妇幼保健工作是大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公益性,将妇幼卫生工作纳入重要 工作内容,明确责任,任务落实到人,实行目标管理、量化管理。二是进一步加强完善保健网络建设。每个级镇要稳定1-2人专职从事妇幼保健工作,待遇不得少于同级同类专业人员水平,不得下达经济任务,对个别确属人口少、服务范围小的乡镇,要向卫生局写出报告,经批准后保健人员可适当的兼职,但要以保健工作为主;村村要有村级保健人员抓保健工作,消灭空白村。三是卫生院要按季度对村卫生室进行考核,并作为兑现村卫生室补助的依据,四是全县统一实行村级报表制度。县保健院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出村级报表表样,由乡镇参照以规范村报表。五是县保健院要固定督导人员,实行责任制管理。对20个乡镇实行联片包院责任制方式管理,督导面达100%,督导行政村占10%以上,重点乡缜每季度不少于4次,一般乡镇一年不少于2次,大型督导一年不少于4次。六是强化督导反馈质量。县保健院

完整版医院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工作实施方案

广东省湛江农垦第二医院 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工作实施方案 为全面加强出生缺陷综合防治,提高我院出生人口素 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和《广东省出生缺陷防控项目管理方案(2018-2020 年)》,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指导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整合医院资源,全面 推进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工作,降低出生缺陷发生,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二、工作目标 1.实行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孕前医学检查、叶酸增补等 基本公共服务; 2.社区孕产妇叶酸服用率达90%以上,依从性达50%以 ,知晓率达80%以上; 3.社区孕产妇健康教育普及率达到80%以上,产前唐氏 筛查率达到80%,孕中期产前超声筛查率达到80%以上; 4.医院新生儿代谢性疾病筛查率达到90%以上,听力筛查达到90%以上; 5. 重型地贫胎儿在产前干预率达到80%以上,21- 三体、18- 三体综合征在产前干预率达到70%以上,六大结构畸形在

产前干预达到70%以。 、成立医院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xx 成员:xx 、xx、xx 工作职责 1.负责医院出生缺陷防治工作实施方案的制定、具体工 作的监督检查和考核评估等工作; 2.负责组织开展出生缺陷防治专项知识技能培训工作。 四、成立医院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工作专家技术指导小组 组长:xx 成员:xx、xx、xx 工作职责 1.建立社区育龄妇女名册,加强新婚、备孕、怀孕妇女 的管理,督促及时接受婚前医学检查、孕前优生检查、叶酸增补、产前筛查等服务; 2.负责组织开展出生缺陷防治宣传教育工作; 3.负责指导做好科室无菌操作、标本规范采集、试剂妥 善保存管理,实验室规范管理等工作; 4.指导落实三级防治措施。 五、具体要求 一)加强宣传教育。组织开展出生缺陷防治宣传教育,普及出生缺陷预防科学知识,增强全民预防出生缺陷的意

出生缺陷监测研究现状_毛萌

?专家论坛? 收稿日期:2009-04-01。作者简介:毛 萌,女,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实用儿科临床杂志》编委,研究方向为儿童消化与营养。 出生缺陷监测研究现状 毛 萌,朱 军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儿科,成都610041) Curren t Research Sta tus on B i rth D efects Surve ill ance MAO M eng,ZHU Jun (Depart ment of Pediatrics,W est China Second Hos p ital,Sichuan University,Chengdu 610041,Sichuan Province,China ) 摘要:详细叙述了国内外出生缺陷发生及出生缺陷监测的现状,重点介绍了重大出生缺陷发生率及出生缺陷监测近几年的研 究重点,并对出生缺陷监测研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提出了解决的思路和方案。未来将着力于出生缺陷监测研究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为出生缺陷的防治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9,24(11):801-803 关键词:出生缺陷;监测;流行病学;信息中图分类号:R7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515X (2009)11-0801-03 出生缺陷是导致婴儿和儿童死亡的首位原因,2006年美国发布的“全球出生缺陷报告”中估计全球每年新增加出生缺陷人数超过800万 [1] ,90%发生在中低收入国家。每年有330多万5岁以下的儿童死于出生缺陷,有320万儿童终生残疾。据估计,我国每年有100万~120万新增的出生缺陷病例,这些出生缺陷不仅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而且影响成年后长期的生存质量,严重影响我国人口、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出生缺陷的预防工作已迫在眉睫。其中,出生缺陷监测在出生缺陷综合防治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1 出生缺陷的发生现状 出生缺陷或先天异常是指胚胎或胎儿在发育过程中所发生的结构或功能的异常。而通常说的先天畸形专指以形态结构异常为主要特征的出生缺陷,占出生缺陷的 60%~70%,是最为重要的一类出生缺陷。先天畸形可 伴遗传物质的异常,涉及生殖细胞遗传物质的改变,可传给后代,但并不是所有的先天畸形均是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所致。故先天畸形和遗传病的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临床实践中,有必要明确这些概念的差别,以利于疾病的咨询、诊治及研究。 通常可采用发生率来反映发生频率。全世界出生缺陷发生率最高的国家是苏旦,为820/万,最低为法国,为 3917/万 [1] 。2006年美国研究报告 [1] ,推算我国的发生率 为511/万(不包括由于单纯环境遗传因素所致的出生缺陷),与我国研究推算的出生缺陷发生率为4%~6%基本一致。根据发生率大小,通常可以将先天畸形分为4类:常见畸形:发生率>10/万;较常见畸形:发生率 1/万~10/万;罕见畸形:发生率0.1/万~1.0/万;极罕见 畸形:发生率<0.1/万。通常认为常见畸形和较常见畸形约为活产儿中的200/万~300/万 [2] ,其中出生时脑部 畸形的发生率约为100/万,心脏为80/万,肾脏为40/万,肢体20/万,其他畸形为60/万。2006年美国研究报告 [1] ,推算全世界在2001年最主要的严重出生缺陷为: (1)先天性心脏病(104/万);(2)神经管缺陷(32.39/ 万);(3)Hb 病(30.79/万);(4)唐氏综合征(21.72/万); (5)葡萄糖262磷酸脱氢酶缺乏症(G6PD )(17.70/万)。 上述5种大约占遗传或部分遗传因素导致出生缺陷的 25%。对于罕见畸形或小畸形的发生数量文献报道有 限,也不准确 [2] ,为7%~41%,可能与病例定义、确认和 信息采集不一致或存在一定困难有关。值得注意的是,死胎中先天性畸形发生率非常高,占死胎中的15%~ 20% [2] 。 根据我国出生缺陷医院监测的最新资料,2007年全国出生缺陷前5位的出生缺陷发生率分别为:(1)先天性心脏病(25.1/万);(2)多指(趾)(16.3/万);(3)总唇裂 (13.1/万);(4)神经管缺陷(7.2/万);(5)先天性脑积水(6.8/万)。其中神经管缺陷发生率从1996年的13.6/万 下降至2007年的7.2/万,一直呈现下降趋势,下降幅度居所有出生缺陷的首位。而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率出现大幅度的上升,由1996年的6.2/万上升至2007年的25.1/万,上升幅度最大。从主要先天畸形的顺位变化来看,我国主要先天畸形的种类逐渐向发达国家接近,可控性且有明确干预措施的畸形发生率呈下降趋势,而与诊断能力有关的畸形如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率则呈上升趋势。 我国目前所能获得的全国出生缺陷发生状况的数据主要来源我国于1986年开始建立的全国出生缺陷医院监测系统。该系统主要是在全国部分县级或以上具有接生能力的医院中开展,监测对象为孕28周至出生7d 内的围生儿。因此,在获取更多出生缺陷发生数据方面以及监测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难以准确掌握唐氏综合征、先天性心脏病、苯丙酮尿症、先天性听力障碍等部分严重出生缺陷的发生率,尽管有文献报道我国唐氏综合征发生率 [3] ,但一直缺乏全国范围基于人群的发

最新2020年妇幼保健工作计划范文精选

【篇一】 20XX年的妇幼保健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动力,全面落实上级有关妇幼卫生保健工作要求,切实履行妇幼卫生的公共职能,保障母婴健康,降低孕产妇和婴儿的死亡率,控制和减少出生缺陷,全面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根据有关文件精神和县保幼健站妇幼工作计划,结合本院工作实际,特制定如下计划: 一、总体目标与具体工作指标 (一)总体目标 降低全镇孕产妇死亡,消灭新生儿破伤风;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控制在5和6以下。 (二)具体工作指标 ⑴早孕建卡率达90% ⑵孕产妇系统管理覆盖率达80% ⑶高危孕妇管理率达100% ⑷住院分娩率达100% ⑸7岁以下儿童管理覆盖率达80% ⑹高危儿童筛查率达90%,高危儿童专案管理率达80% ⑺孕前传染病检查率达90% ⑻产前筛查率达80% ⑼妇科病检查率达65% 二、采取有力措施,严禁发生可避免孕产妇死亡,降低儿童死亡 (一)加强高危孕妇的管理 在孕产妇系统管理过程中,凡是筛查出的高危孕妇,要及时跟踪、随访,转诊,按规定及时向二三级医院转诊。 (二)建立便捷、通畅的危重孕产妇抢救绿色通道 加强高危孕产妇救治工作,保障孕产妇安全。充分发挥镇卫生院高危孕产妇抢救基地的作用,在11年基础上,要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各项抢救制度和措施,如遇有孕产妇危重情况,随时可取得联系,做好抢救准备。 (三)加强产科管理工作,强化孕产妇死亡的报告制度。 加强孕产妇的系统管理工作,坚持孕产妇死亡的报告制度,规范和加强孕产妇死亡评审制度和死亡报告制度,发挥围产期协会的作用,定期开展孕产妇保健知识宣传活动。 三、针对妇女儿童主要健康问题实施干预措施 (一)全面启动适龄妇女妇科病检查,重点规范技术操作,严格质量控制,确保受益人群的健康利益。 (二)加大社会宣传力度,提倡自然分娩;推广适宜技术;严格剖宫

最新版出生缺陷医院监测表卡项目数-2018版

围产儿数季报表 20 年 季 备注: 填 表 人: 职称: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 医院审表人: 职称: 审表日期: 年 月 日 省级审表人: 职称: 审表日期: 年 月 日 填报说明:1.本卡由出生缺陷监测医院填报。统计范围为在出生缺陷监测医院内住院分娩的围产儿。 2.本表为季报,报送方式为妇幼卫生监测系统网络直报和纸质报表并行,但纸质报表只报送至省 级妇幼保健机构。县区级妇幼保健机构每年5月28日网络直报本年第1季度报表,8月28日直报本年第2季度报表,11月28日直报本年第3季度报表,下年1月31日前直报本年度第4季度报表。 表 号:卫计统61-2表 制定机关:国家卫生计生委 批准机关:国家统计局 批准文号:国统制[2015]166号 有效期至:2020年12月

表 号:卫计统61-1表 制定机关:国家卫生计生委 批准机关:国家统计局 批准文号:国统制[2015]166号 有效期至:2020年12月 医疗机构出生缺陷儿登记卡 省(自治区、直辖市) 区县 医院(保健院、所),医院编码□□□□□□□□□□ 填 表 人: 职称: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 医院审表人: 职称: 审表日期: 年 月 日 省级审表人: 职称: 审表日期: 年 月 日 填报说明:1.本卡由出生缺陷监测医院填报。统计范围为在出生缺陷监测医院内住院分娩且被确诊为出生 缺陷的患儿。 2.本卡为季报,报送方式为妇幼卫生监测系统网络直报和纸质报表并行。区县级监测机构每年5月28日网络直报本年第1季度登记卡,8月28日直报本年第2季度登记卡,11月28日直报本年第3季度登记卡,下年1月31日前直报本年度第4季度登记卡。 出生缺陷 医院监测

出生缺陷监测实施方案

XX医院 出生缺陷监测实施方案 一、目的 获得我院出生缺陷的准确、可靠的资料,动态观察出生缺陷发生的消长情况,及时发现影响出生缺陷的可以因素,提高我院的产前诊断水平,为病因研究和干谒计划提供线索。 二、适用范围 对院内出生缺陷监测工作的管理和控制。 三、具体方案 1、监测对象范围和时限 (1)监测对象:在我院分娩的怀孕开始到产后7天的所有出生缺陷儿(包括活产、死胎、死产和计划生育引产)。 (2)监测时限:当年1月-12月。 2、监测内容和指标 (1)监测内容:我院分娩的围产儿的有关资料(包括围产儿死亡情况);24类出生缺陷的时间、地区和人群分布及 临床畸胎学资料;出生缺陷的可以危险因素。 (2)监测指标:24类出生缺陷的畸形率;24类出生缺陷的性别、母龄别和城乡畸形率;产前检出率等;诊断依据; 缺陷儿的转归等。 3、畸形的诊断和早期矫治 由医务科组织产科、新生儿科、妇科、儿科、病理科、功能科

及围保室、质控科、统计室的相关人员组成院出生缺陷监测小组,按照《24类出生缺陷的定义、临床特征及诊断标准》对每一例畸形儿进行确诊,以保证监测质量,避免误诊、漏诊。并对可以矫治的畸形进行早期矫治。 4、资料的收集及运作程序 (1)产房出生时发现→做好原始登记(注明院内外产检次数),死胎建议尸检→报告护士长(每日的交班中汇报), 护士长核查→报告产科监测负责人登记填卡→特殊情况 报告科主任,24小时内进行科内和科间会诊,以明确诊 断。 (2)新生儿科发现→报告新生儿科出生缺陷监测负责人,并做好原始登记、填卡→出生缺陷监测负责人审核出生缺 陷患儿登记卡(详细询问病史),在每月出生缺陷讨论会 上,与各科沟通,进一步明确诊断,查漏、补漏。 (3)妇科发现→报告妇科出生缺陷监测负责人,并做好原始登记→出生缺陷监测负责人审核出生缺陷患儿登记卡 (详细询问病史),在每月出生缺陷讨论会上,与各科沟 通,进一步明确诊断,查漏、补漏,最后将结果报给产 科监测负责人。 (4)产前发现(包括产前诊断中心、B超检查发现)先做好登记→报产科主管医生→报产科监测负责人追踪、登记, 可与儿科联系出生后的纠正治疗→出生后的反馈,有缺

妇幼卫生工作计划

妇幼卫生工作计划 妇幼卫生工作计划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妇幼卫生工作计划各县(市、区)妇幼保健院: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一法两纲”,根据省、市卫生行政部门工作要求,我市妇幼卫生工作以实施三个重大公共卫生妇幼项目,维护母婴健康、防治出生缺陷为重点,积极推动妇幼保健工作科学发展,提高全市妇女儿童健康水平,特制定年妇幼卫生工作计划: 一、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做好重大公共卫生妇幼项目的管理与督导 1、按照国家项目管理方案和《运城市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要求,妇幼保健机构要协助卫生局做好项目管理与督导。开展项目宣传,强化人员培训,加强监督指导,做好信息收集汇总,组织开展经验交流研讨会,及时推广先进经验,解决存在问题,确保项目健康运行。 2、以孕产妇全程系统保健和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平产免费为重点,要按照细化后“服务包”项目认真执行;孕产妇系统保健覆盖率要达90%以上,住院分娩率达99%以上,高危孕产妇管理率达100%,确保孕产妇系统管理工作落到实处,把党和政府对孕产妇的关怀落到实处。 3、落实《运城市0-36个月儿童保健项目实施方案》,

对全市0-3岁儿童实行基本保健免费服务,0-3岁儿童保健覆盖率要达80%,体弱儿专案管理率达90%以上。各县(市、区)妇幼保健院要加强对承担儿童保健任务机构的监管与督导。市直将于6月—8月份对相关机构进行评估验收。 4、各县市妇幼保健院要协助卫生行政部门认真做好农村妇女孕早期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的监测与督导工作,要通过加强“311”管理进一步提高育龄妇女叶酸服用率和依从率。 5、稷山县和河津市要认真做好“农村妇女宫颈癌检查”工作,按时完成农村妇女宫颈癌普查任务。 二、继续实施“母婴安全大行动” 完善助产机构分级管理制度,加强基层助产机构基础设施、技术操作规范等方面的监督管理,全市助产机构规范率达90%,未经许可的医疗机构不能开展助产服务,全面提高服务水平,降低孕产妇死亡。加强项目培训,组织专家驻县蹲点,建立孕产妇急救“绿色通道”和危急症抢救中心,做好孕产妇死亡评审工作,加强孕产妇、围产儿、新生儿死亡评审,完成助产机构评估和复审工作。巩固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成果,进一步提高基层妇幼卫生服务能力,确保母婴安全。 三、母婴保健执法工作 1、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做好《母婴保健法》执法工作,

2020年预防出生缺陷日主题宣传活动方案

2020年预防出生缺陷日主题宣传活动方案 9月12日是预防出生缺陷日。为贯彻落实健康中国行动 (2020-2030年),加强出生缺陷防治宣传教育,引导全社会更加关注和支持出生缺陷防治和妇幼健康促进工作,我委定于2020年9月12日在全国开展预防出生缺陷日主题宣传活动,并联合中国出生缺陷干预救助基金会、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在西安市共同举办现场主题宣传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今年的活动主题是:“出生缺陷早预防,健康中国我行动”,旨在引导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聚焦出生缺陷防治,广泛开展宣传倡导和健康教育,强化个人是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从我做起、积极行动,营造全社会各尽其责、共建共享健康妇幼的良好氛围,推进健康中国行动和妇幼健康促进专项行动落实。 (一)各地要创新形式载体,强化参与互动,结合婚育人群年轻人居多、对新媒体易接受等特点,充分发挥新媒体、全媒体的独特优势,创新开展线上线下宣传教育,引导群众主动接受婚前孕前检查、产前筛查与诊断、新生儿疾病筛查等服务,确保活动实效。 (二)我委组织编写了出生缺陷防治核心信息及相关宣传教育材料(可从国家卫生健康委网站“妇幼健康司”栏目下载),拟定了相关宣传标语口号(见附件),方便各地参考使用。各地可根据实际制作群众

喜闻乐见、图文并茂、易于传播的宣传教育材料及文创产品,配合宣传活动的开展。 (三)各地要将本次活动作为推进健康中国行动落实的重要举措和有效载体,进一步贯彻大卫生、大健康理念和预防为主方针,广泛开展丰富多彩、针对性强的宣传教育活动,普及优生健康知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指导群众科学孕育健康新生命,为出生缺陷防治工作营造良好氛围。 请各省(区、市)及 ___于9月30日前将主题宣传活动总结及编制的出生缺陷防治宣传教育材料报送我委妇幼司。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2020年出生缺陷监测调查报告

出生缺陷监测调查报告 人口出生缺陷问题不仅关系到缺陷儿本人,也关系到缺陷儿的家庭,更关系到整个的人口素质和社会的和谐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对所处的生活环境更加关注,特别是对人口出生缺陷问题更加重视。xx年宁洱县被列为省级监测县,自项目启动后我院指定专人负责,认真开展“监测”工作,具体监测情况如下: (一)我县xx年1月1日至xx年9月30日监测期间内,共发现出生缺陷5人,缺陷总发生率为1.5‰。我县目前监测到的出生缺陷有5余种,分别是:马蹄内翻足2例、尿道下裂1例、两性畸形1例、腭裂1例;女婴1例、男婴3例;德化镇2例、宁洱镇2例、勐先镇1例。 (二)我县人口出生缺陷的几个特点:一是出生缺陷率虽不高,但监测到的人口出生缺陷状况 ___;二是出生缺陷地区分布差异较大,农村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城区;三是出生缺陷顺位变化不大;四是出生缺陷发生率男婴高于女婴。 导致出生缺陷的原因很多,除50%是遗传因素外,有15%是环境因素,另有35%是营养、疾病、感染、用药和接触有害物质等。大多数出生缺陷是遗传和外界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目前,影响我县人口出生缺陷的主要因素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环境因素。主要指育龄妇女在孕前、孕期受环境污染的影响而造成的出生缺陷。其中包括物理因素(如噪声、射线、电脑、电波等污染)、化学因素(铅、汞、镉等重金属和各类石油化工毒物、农药污染,对胎儿有致畸危险的药物如抗生素的不当使用等)、家庭环境因素(吸烟与酗酒、家庭装修所致污染、习惯差或饮食结构不合理等),造成自然流产、死胎以及多种缺陷。 二是遗传因素。许多常见的遗传病都可传给后代,通婚圈子小、近亲结婚使出生缺陷的发生率提高。还有某些传染病及性病,如乙型肝炎、疱疹毒及支原体感染、梅毒、淋病等,病毒的遗传物质进入母体细胞后也可传染给胎儿,造成胎儿流产或畸形。 三是社会因素。一方面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一些人非法进行胎儿 ___,想方设法生育男孩,而不愿接受婚前医学检查和产前诊断以防缺陷儿出生。另一方面是育龄妇女缺乏优生优育相关知识以及预防出生缺陷的措施。如孕产妇年龄过高或过低容易引发出生缺陷,很多高龄或低龄孕产妇缺乏预防措施。 四是行政因素。政府干预力度不够,往往重视控制人口数量,而对出生缺陷问题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有关出生缺陷干预的工作网络不健全、工作措施不得力,工作经费短缺、工作队伍人员缺乏、

中国出生缺陷人群监测方案

中国出生缺陷人群 监测方案

中国出生缺陷人群监测方案 一、背景 出生缺陷是指胚胎或胎儿发育过程中结构或功能发生的异常。 中国是出生缺陷高发国家,估计每年有30~40万例体表先天畸形婴儿出生,加上生后数年才表现出来的缺陷或遗传病,先天残疾儿童超过90万,约占年出生人口的5.6%。出生缺陷严重影响中国人口素质,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已引起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和《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20年)》、《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0年)》都对出生缺陷的预防和控制提出了明确要求。 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出生缺陷发生水平一般采用出生缺陷监测。中国出生缺陷监测从1986年起,一直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监测方法,监测对象为住院分娩的围产儿。出生缺陷医院监测初步摸清了全国主要出生缺陷的发生状况及其变化趋势,但由于各地住院分娩率差异较大,所获得的监测结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以人群为基础的出生缺陷监测,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某地区出生缺陷的发生状况。,天津市城区、辽宁省北宁市、福建省建瓯市、河南省巩义市、湖北省罗田县,实施了出生缺陷人群监测试点项目。中美合作预防神经管畸形国际项目亦在32个区县建立了人群出生缺陷监测系统,积累了丰富经验。,原卫生部妇幼保健

与社区卫生司决定,在现有工作基础上在全国30个省(区、市)选择64个区县开展人群出生缺陷监测。,进一步调整、优化了监测表卡和报告流程,形成了本实施方案。 二、目的 1. 逐步获得准确、可靠并能反映监测地区实际状况的主要出生缺陷基本信息。 2. 动态观察主要出生缺陷发生情况。 3. 为制定出生缺陷的预防措施及评价干预效果提供依据。 4. 为政府部门制定预防出生缺陷的卫生决策提供依据。 三、监测点的确定 在全国妇幼卫生监测点中,按以下原则选取部分区县。 1. 城市以区为单位,农村以县为单位,原则上每省(区、市)城市和农村各选1个;监测区县总人口一般应在40~50万之间。 2. 监测区县政府及卫生行政部门重视和支持监测工作,有配套经费及组织和人员保障。卫生行政部门、医疗保健机构和其它部门、机构积极性高,具有良好的协作关系和协作机制。 3.监测区县妇幼保健网络完善、运作正常,儿童及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住院分娩率达80%以上。 4.监测区县已经或准备开展孕前保健、孕期保健、孕期产前筛查、新生儿筛查、听力筛查等工作。

出生缺陷干预培训资料全

出生缺陷一级预防知识培训材料 一、“出生缺陷”的概念 出生缺陷是指婴儿出生前已经存在或出生后数年可以发现的结构或功能异常。发生原因包括遗传、环境或二者共同作用。 二、目前,我国监测到的前5位出生缺陷是: 先天性心脏病、多指(趾)、唇腭裂、神经管畸形和脑积水。 三、出生缺陷三级预防 为减少出生缺陷发生,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出生缺陷“三级预防”策略: 1、“一级预防”是孕前及孕早期阶段综合干预,通过健康教育、选择最佳生育年龄、遗传咨询、孕前保健、孕期合理营养、避免接触放射线和有毒有害物质、预防感染、谨慎用药、戒烟、戒酒等,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 2、“二级预防”是通过孕前筛查和产前诊断识别胎儿的严重先天缺陷,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减少出生缺陷儿的出生; 3“三级预防”是对新生儿疾病的早期筛查,早期诊断,及时治疗,避免或减轻致残,提高患儿生活质量。如唇裂患儿,幼时无法吸允,喂养困难,一岁后语言功能发生障碍,对这些孩子要尽早手术修复,治疗效果极佳,越早治疗越好。 四、预防出生缺陷健康促进:

是指帮助引导待孕和已孕夫妇树立科学的优生理念、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建立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过程。具体是引导远离高危环境,避免接触放射线和铅、汞、苯、农药等有毒有害物质,合理营养,预防感染。谨慎用药、戒烟、戒酒、戒毒,远离宠物,适量运动等,确保怀孕前后妇女和胎儿健康,减少出生缺陷风险因素。。 五、预防出生缺陷宣传倡导的主要容有: 婚姻法、遗传知识、孕前检查、产前筛查、产前诊断、选择最佳生育年龄、孕早期保健,包括合理营养、避免接触放射线和有毒有害物质、预防感染、谨慎用药、戒烟、戒酒、避免接触高温环境和适当补充营养素等。通过宣传倡导,营造有利于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社会氛围,提高全民预防意识,形成健康行为,为减少出生缺陷发生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六、开展预防出生缺陷活动的目的: 宣传预防出生缺陷的重要性,动员全社会关注和支持预防出生缺陷工作:大力普及预防出生缺陷和优生优育科学知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使公众了解和认识出生缺陷的危害,掌握生育健康孩子基本科学知识,减少出生缺陷发生风险,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七、出生缺陷高危人群: 是指存在出生缺陷高风险的人群,主要包括:夫妇双方或家系成员患有某些遗传性病症或先天性畸形者、曾生育过遗传病患儿的夫妇、不明原因智力低下或先天

2021妇幼保健工作计划(新选版)

2021妇幼保健工作计划(新选 版) 2020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work plan ( 工作计划 ) 汇报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职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适用于工作计划/工作汇报/新年计划/全文可改

2021妇幼保健工作计划(新选版) 【第一篇】2018妇幼保健工作计划 一加强围产期保健工作。 1.按照《母婴保健法》要求依法执业,按时年度检验。从事母婴保健专项技术人员持证上岗。早孕建卡率大于等于95%,产前健康管理率大于等于95%。产后访视率大于等于95%。 2.规范开展咨询检测服务,检测率为100%。做好hiv母婴阻断转介服务。梅毒及儿童的规范管理诊断正确,诊疗规范,随访到位。发现梅毒、hiv阳性及时上报。认真填写个案,做好转诊治疗。 3.为育龄妇女提供妇女病普查和宫颈癌乳房检查,检查率达80%以上,加强宣教,妇女两癌防治知识知晓率大于等于80%。检查项目规范人员,耗材安排符合要求。对检验结果阳性或可疑的妇女进行治疗与随访,治疗与随访率大于等于95%。

4.认真执行农村孕产妇分娩补助。认真执行国家公卫免费项目的落实。加强母婴阳光工程的落实。 5.做好叶酸的宣传发放与录入工作,执行叶酸药品管理制度。补服叶酸知晓率大于90%。做好叶酸的随访,并做好记录。辖区服务人群随访大于等于2次,随访率大于90%。 6.做产前筛查工作,产前筛查大于等于90%。对孕妇产前筛查高危人群随访,符合产前诊断条件的孕妇,产前诊断率大于等于95%,做好高危孕产妇管理,管理率达100%。 7.提高计划生育服务。依法执业,持证上岗,规范操作。 8.严格执行“两禁”,严禁非医疗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及选择性别终止妊娠的行为。 9.例会及信息管理。按时参加例会,数据准确及时做好统计报表工作,按时召开例会并进行学习,培训,指导工作。 【第二篇】2018妇幼保健工作计划 (一)协助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和妇幼保健机构对辖区内的妇幼保健工作进行行业管理,加强对妇幼保健工作的业务指导。

出生缺陷防治项目实施计划方案

义岗卫生院出生缺陷防治项目实施方案 一、项目目标 (一)年度目标 1、育龄妇女预防出生缺陷相关知识知晓率达到80%以上。 2、受孕妇女叶酸服用率达到50%。 (二)年度支持性目标 1、村级管理人员相关培训率达到80%。 2、村级保健机构相关服务人员培训率达到90%。 3、育龄妇女健康教育覆盖率达到90%。 4、常驻受孕妇女叶酸发放率达到95%。 5、常驻受孕妇女叶酸服用随访率达到90% 。 二、项目容 主要包括人员培训、叶酸的组织分发、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信息管理和监督评估等。 (一)人员培训:通过村级妇幼工作人员的培训,强化对出生缺陷防治的综合管理能力,提高服务水平,保证项目实施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 1、培训容 (1)项目的目的、意义和职责,项目实施及经费管理,项目监督及协调等;

(2)出生缺陷基本知识及防治措施,出生缺陷诊断,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核心信息,叶酸的防治作用等; (3)叶酸的管理和使用,目标人群的随访,相关信息的收集和上报等。 培训对象:乡卫生院相关人员。 4、培训方式:举办培训班,乡级培训采用例会方式进行,培训要求覆盖乡妇联等行政管理人员的80%,覆盖到乡卫生院、村医等医务人员的90% 。 (二)叶酸的组织分发: 1、叶酸发放对象、服用时间及剂量。 (1)发放对象:本地户口及非本地户口的待孕妇女。 (2)服用时间:怀孕前三个月至怀孕后三个月。如待孕妇女服用叶酸3个月未怀孕,应继续服用叶酸,保证孕前三个月到怀孕后三个月叶酸服用。 (3)服用剂量:一般待孕妇女 0.4mg/天;曾生育过神经管缺陷、服用抗癫痫药等高危待孕妇女4mg/天。 2、待孕妇女叶酸的发放、登记和随访: (1)发放量:孕前3个月到孕早期3个月,共180天的服用量。 (2)发放登记: 1)一般待孕妇女叶酸的发放由村医或保健员负责。发放程序为:由村医或保健员收集待孕妇女信息,通知待孕妇女领取小

出生缺陷防控干预工作汇报材料

出生缺陷防控干预工作汇报材料 (2014.9.23) 尊敬的各位领导,大家好: 出生缺陷早期干预是预防残疾发生的重要方面,近年来,我市为全面落实《两纲》目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率,减少先天性残障,先后开展了出生缺陷监测与出生缺陷三级预 防工作,现将我市出生缺陷发生现状和主要工作做法向各位领导和 专家汇报如下: 一、出生缺陷发生现状 我市从1996年起先后抽取市中心医院等十家市、县级医疗保健 机构为监测点开展出生缺陷医院监测工作,监测结果显示,2000年 -2013年我市的出生缺陷发生率整体呈下降趋势,由2000年的 301.6/万下降至2013年的114.27/万,下降了62.11%。 从城乡差别来看,出生缺陷发生率整体呈现出农村高于城市的态势,但随着农村经济水平提高,农村出生缺陷发生率逐年下降,与 城市的差距逐步缩小。 二、工作做法 (一)做好一级预防,防患于未然。 (二)筑牢二级预防屏障,减少缺陷儿出生。 加强了产前筛查能力建设,设立了筛查实验室。一是从2004年起,开展中孕期唐氏、神经管畸形母血清学筛查工作;2010年开始 应用目前国内先进的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检测技术进行产前筛查。二 是建立了遗传试验室,积极开展染色体核型分析,截止目前已完成 外周血染色体检查4500余例,发现各种异常核型438例,5例国际 首报,异常占比9.73%。三是规范了产前筛查服务流程,实现市县 联动,加强高危跟踪管理,及时对筛查出的高危孕妇进行产前诊断,

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形成了以市妇幼保健院为龙头,各个县区妇 幼保健院为枢纽,各级助产机构为基本筛查点的产前筛查网络系统。 (三)做好三级预防,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减少新生儿残障的发生。 从项目开展到2014年6月底,我市遗传代谢性疾病共筛查225766例,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率已达99.17%,位于全省前列,达 到了国家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水平。截至目前确诊甲状腺功能减低症 患儿104例,高TSH血症22例,均给予救助、随访;确诊苯丙酮尿 症患儿51例、四氢生物蝶呤缺乏症患儿2例,均按要求给予救助、 随访;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复筛阳性患儿65例,给予发放宣 教手册;肾上腺皮质增生症阳性患儿16例,交治疗组。经救助过的 患儿,除1例因重症肺炎死亡外,通过连续几年监测,其余患儿体 格和智力均在正常范围。救助政策的实施维持了患儿智力发育的正常。听力筛查于2012年启动,截止2014年6月底,共为97546名 儿童进行了听力筛查,听力筛查率已达94.45%,截止目前复筛阳性 患儿89人,均转往省听力筛查诊断中心诊治,听力筛查确诊8例, 均积极申请市残联人工耳蜗救助项目。 2006年我市建立了小儿外科,对小儿先天性唇腭裂、气管食管瘘、先天性膈疝、肥厚性幽门狭窄、十二指肠闭锁、肠旋转不良、 先天性巨结肠、肛门闭锁(先天性无肛门)、尿道下裂、脊膜膨出、多指(趾)等的手术治疗,以及生长发育过程出现的缺陷进行矫治。累计实施缺陷矫治手术400余例。 2014年4月1日国家卫生计生委与中国残联共同实施的贫困地 区新生儿疾病筛查项目在我市五个县共14个乡镇开始运行。截止6 月底,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661例,听力筛查668例,无确诊病例。项目遵循“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逐步推开、规范管理、保障质量”的原则,旨在提高目标人群对新生儿疾病筛查的知晓率和接受度, 尽早发现项目县贫困地区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病苯丙酮尿症(PKU)、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H)和新生儿听力障碍患儿,对确诊为 苯丙酮尿症的儿童纳入新农合重大疾病医疗保障给予康复救助,对

妇幼保健工作计划

妇幼保健工作计划 为做好我村妇幼保健服务,提高妇女健康水平,根据卫生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结合我村实际,制定本方案。 孕产妇保健:为孕产妇建立保健手册,开展至少5次孕期保健服务和2次产后访视。进行一般体格检查及孕期营养、心理等健康指导,了解产后恢复情况并对产后常见问题进行指导一、原则 按照“突出重点、分类指导,注重实效、分步实施”的原则实施。二、主要内容 在全村范围内孕产妇进行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产褥期保健和产后42天健康检查,并对高危孕产妇进行规范管理和定期随访。 三、目标 ㈠总目标。 提高我村妇幼健康水平。 ㈡工作指标。 到2011年,全市早孕建册率、产前检查率、产后访视率均达到95%以上。四、服务对象 辖区内所有孕产妇。 五、实施机构及职责

(一)村卫生室 1.建立登记册,负责本村孕产妇的信息管理,并及时上报当地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协助当地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做好孕产妇保健管理工作。 3.做好妇儿保健方面的健康教育工作。 六、服务内容 ㈠孕12周前由孕妇居住地的医疗保健机构为其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进行1次孕早期随访。 1.孕妇健康状况评估:询问病史、家族史等,观察体态、精神等,并进行一般体检、妇科检查和血常规检查,有条件的单位建议进行血型、尿常规、肝功能、***分泌物、梅毒血清学试验、HIV抗体检测等实验室检查。 2.开展孕早期个人卫生、心理和营养保健指导,特别要强调避免致畸因素和疾病对胚胎的不良影响,同时进行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的宣传告知。 3.根据检查结果填写第一次产前随访服务记录表,对具有妊娠危险因素和可能有妊娠禁忌症及严重并发症的孕妇,及时转诊到上级医疗保健机构,并在2周内随访转诊结果。 ㈡孕16~20周、21~24周各进行1次产前随访,对孕妇的健康状况和胎儿的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