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创新思维培养论文

数学创新思维培养论文
数学创新思维培养论文

数学创新思维的培养

摘要:学生的成长环境及个性的先天形成原因,造就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很大。教师在教学时必须及时了解并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别,积极评价他们的创新,从而建立了平等、和谐、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肯定了他们的创新、激发了创造兴趣,增强了创新精神,也就对数学的学习增添了信心。

关键词:数学;创新思维;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4-114-01

随着素质教育大潮的涌起,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当今教育的重中之重。佩斯太洛奇也曾指出:“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发展思维就是要有所创造,有创新,要有新思想、新观念、新设计、新意图、新作法。以往的“填鸭”、“一问一答”的教学方式已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了,也不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为了改变这种状况,适应时代的要求,遵循儿童的发展规律,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为目的,就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作法,谈谈我的认识。

一、注重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首先要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着力开动学生的大脑,拓展学生的思路,使学生对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见解,对解决问题时有不同的解题方法,也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学生的思维活动总是从提出“问题”开始,又在解

数学创新思维的培养

数学创新思维的培养 发表时间:2011-10-28T09:44:29.740Z 来源:《学习方法报●语数教研周刊》2011年第4期供稿作者:陆胜钦[导读] 学习数学就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广西平南县大新镇第二初级中学陆胜钦 学习数学就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科技大会上也指出: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所谓的“创新”就是再创造.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提高全民族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正成为教育界日益关心的话题.数学教材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生己有的生活经验,数学学科自身的特点,结合生活实例,关注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来编写的,新的课程中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而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创造力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形成,须在教学过程中一点一滴地培养那么,如何根据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结合现行中学数学教材精心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呢?我就数学创新思维培养谈一谈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优化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要充分展现知识的形成背景、生长过程,实现教材的知识结构,学生的认识结构和课堂的教学结构和谐统一,因为,每一结构都有一个基本的框架过程.教材的知识结构是:准备题——例题——练习题;学生的认知结构是:感知——理解——运用;课堂的教学结构是:引入——展开——结束.以上二种关系如何呢?教材的知识结构是学习和形成学生的认识结构的必要前提,而课堂的教学结构则是促进教材的知识结构向学生的认知结构转化的中介和动力.因此,在这三种结构相互作用过程中,教学结构的优劣直接决定了教材的知识结构向学生的认知结构的转化效率.设计和实施优化教学结构是协调三种结构关系的关键和主要机制,也是优化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和归宿.例如:在教学生计算“1至100个自然数的和”时; 1.提出问题:计算“1+2+3+……+98+99+100”我们知道“1+2=3”“6+3=9”一个个加下去能得到结果.但这种方法太烦琐,能否找到更好的方法? 2.引导同学们从整体着眼,灵活运用知识,提示学生仔细观察,不按顺序计算,计算第一个数与最后一个数的和;第二个数与倒数第二个数的和,同学们发现它们都为101,同学们会观察到第三个数与倒数第三个数的和也是101.如设 S=1+2+3+……+98+99+100 ① S也可记为:S=100+99+98+……3+2+1 ② 上面①十②得2S=(1+100)+(2+99)+(3+98)+……+(99+2)+(100+1) =(101+101+……+101)(100个) =101×100 所以S=(101×100)/2=101×50=5050 这样计算比我们按顺序做100次加法要方便的多.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后,组织讨论交流,不但可以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可以引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灵活了算法,启迪了思维,提高了心算、速算、口算能力,巩固了同学们的知识,锻炼了他们对知识的迁移和创造能力,提高了他们的自学品质.这样同学们对计算“1+2+3+……+1000=?”就不会感到困难了吧? 3.概括引导学生做题的思路.这样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加工、处理和再创造,使数学教学真正成为思维活动的教学,让学生学到活动教学的精神、思维和方法. 在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数学教学务必从单纯传授数学知识的传统做法:问题、讲听、讲练式的教学中解放出来,把数学教学过程设计成有利于全员多种感官自主参与学习,自行获取知识的过程,方能培养出具有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点燃创造思维的火花 初中生好奇心理强、怀疑心理浓、求知心理高、表现心理厚,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不失时机地抓住学生的这些心理特征,刻意激发创新兴趣,培养创新动机,增强创新意识.好奇心理是促进创新性设想的强大动力,可以说科学是从“好奇心”发展起来的,教学中要注意爱护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善于从平常司空见惯的事物发现不平常的因素.美籍华人李政道说:“好奇心很重要,好奇才能提问.”而提出问题正是创造的前奏.例如,苹果从树上掉到地下,人们对这件事始终熟视无睹,但却引起了牛顿的好奇心,提出了为什么会掉到地上而不是飞到天上,进而研究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好奇心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它能使我们发现别人没发现的东西,从而提出问题,最终解决问题.因此好奇心是一种创造的动力.教师的责任之一就是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教学中充分激发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提高教学效果是十分有益的,而且使学生的好奇心理得到进一步强化.如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强新奇感(用多媒体演示太空星球的运动引入“圆锥曲线”,用几何画板演示圆锥曲线的生成过程);运用实际生活中的现象增加趣味性(用高斯计算前100个自然数的和的故事引入等差数列);运用与直觉相矛盾的现象激出好奇(用6根火柴能组成4个三角形吗?学生受思维定势的影响,仅局限于在一个平面内,无论如何是摆不出来的,这时他们就会产生疑问:6根火柴真能组成4个三角形吗,从学生的眼神里可以看到他们强烈的探求欲望,这时只须轻轻一点:可以竖起来试试,从而把学生的思维推向空间,很快获得成功,通过这样的事例,能有效地打破只在一个平面上思维的思路,激发出学习立体几何的欲望.) 三、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思维境界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与学生的求知心理之间创造一种矛盾,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过程,这个过程也就是矛盾--探究--深思--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创造这种矛盾是为了制造悬念,使学生的注意、记忆、思维凝聚在一块,积极地主动地思考问题'发现新的规律.教师要全身心地为每一堂课精心设计闷题,引学生进入思维境界.学生是一个个充满探究欲望和生命活力的个体,它们有信心也有能力解决符合他们现有认知水平和知识基础的新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主人”的地位,为学生精心设置问题情景,切实的让学生经历数学的发现过程,促使学生把新知识、新方法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数学课堂教学,不仅要重视结论的证明和应用,夏要重视探索发现的过程,要让学生沿着教师精心设计的一条“再发现”的道路去探索和发现事物变化的起因和内在联系,用归纳类比等推理方法,从中找出规律,形咸概念,然后再设法论证或解题.即数学上的概念、规律、解题都是前人创新的,在教学中要再现其创新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数学创新思维训练心得

数学创新思维训练心得 郭寮小学钟金平 一、重视教材中的逻辑训练。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手段,而教材便是最好的训练内容。教师根据教材精心设计好训练,让学生参与操作、自学、讨论、质疑问难、发现规律、得出结论等过程,体验思维的整个过程,学习研究事物和发现规律的方法,并从中获得规律、结论后体验快乐。这样,学生以后的创新才不会沦为一句空话。如教材中公式、性质、定律的推导,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简便运算等等。 二、让学生养成乐于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的良好习惯。 学生的创新思维往往在议论、争辩中产生的。学生敢想、敢说、敢争论,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创新的欲望和激情;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充分暴露自已的思维过程,通过与老师和学生间的多向交流,矫正错误,发展学生的个性思维和创造。 教学中留有一定时间让学生议论、发表意见和质疑问难,通过学生向老师、同学提问题、老师向学生提问题等形式,创设一种民主、宽松的教学气氛。 例如,教学圆的周长,复习完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后,师问:1、圆的周长是指什么?2、你能想出计算圆的周长的方法吗?让学生想出几种简单的方法,如用绳子先绕圆周长一周,再用尺子量或把圆滚动一周后,用尺子量。然后让学生想一想这是不是最妤的方法。接着教师激励学生一起研究发现计算圆的周长的方法:出示三个大小不一的圆,让学生观察、思考后讨论:圆的周长和什么有关系?再通过实验演示得出数据,从中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什么规律?在新课结束后让学生对本节内容向老师发问,全体释疑。

三、训练学生在思维受阻时,及时变换思考角度。 思维受阻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是经常发生的情况,如果不及时“疏通”,问题便得不到解决,不仅可以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严重影响学生思维的发展。教学中结合例题、练习引导,启发学生变换角度进行思考,如: 一件工作,甲独做12天完成,乙独做18天完成。两人合作2 天后,乙有事抽调到别处,一段时间后乙又回来与甲合作了3天完成,乙抽调出多少天? 学生对此题的问题较难理解,出现思维阻塞。教师可引导学生变换一个角度来想:这件工作是由甲、乙分合做和甲独做完成的,求乙抽调出几天,即是甲独做的时间,因此,要求乙抽调出几天就变成求甲独做几天,便可先求出甲乙共合作了这项工作的几分之几,然后求出甲独做的工作量,再除以甲的工作效率,即可求出乙抽调出几天。 四、创设情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 创新思维的培养有赖于发散和求异的思维训练,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的引导、训练又有赖于教师经常性地进行这方面的教学活动。 例如,对分数、小数应用题数量关系训练时,可进行联想训练。 ①单位“1”的量是一令纸的数量; ② ③剩下的是这令纸的(; ④用去的比剩下的多这令纸的;

数学(心得)之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

数学论文之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 (一)引导学生喜欢数学,使学生有创新的情感 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知之者不如好知者”,两千多年后,爱因斯坦也提出了几乎与孔子相同的看法:“我认为,对一切来说,只有爱好才是最好的老师。”我们的研究表明,认知方式和情感体验是紧密结合的。“知识和情感”的结合是良好课堂教学的一个特征。因此,教师要注意把认知投入和感情投入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数学思考中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以积极的情感体验促使学生不断创新。从某种意义上说,让学生喜欢学习、学会学习,比学习结果更为重要。在一年级“动手做”实践课中,让学生动手折一折、剪一剪,看看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变成了什么图形。当学生把一个三角形折成完全一样的两个三角形后,老师进行了一个变魔术的活动,让学生猜一猜这两个一样的小三角形可以变成什么图形,学生迫不及待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说可以拼成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当学生把几个图形都折一折、剪一剪后,老师组织学生用这些图形拼成一个新的、美丽的图形。几分钟后,学生的作品呈现在我们眼前,有房子、树、太阳、人……听了学生的介绍,我们纷纷感叹学生的智慧。要知道,这是小学一年级学生的作品啊!他们在这节数学课中,不仅认识了几何图形,更重要的是他们体会到数学的美,体会到学习数学的无穷乐趣,建立了学习数学的兴趣。这样一个学习过程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这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前提。 (二)创设平等民主的氛围、鼓励创新和想象的气氛,使学生有创新的欲望 民主的师生关系,和谐的课堂气氛是保证创新成功的重要条件。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宽松、和谐、自主的环境中学习,才能思路开阔,思维敏捷,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从而迸发出创新的火花。为了培养创新意识,就必须确立一种以学习和学生为教学中心的观念,变“师生关系”为“朋友关系”,把讲台搬到学生中去,变老师“教”为学生“问”,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特别是和老师不同的见解,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并敢于创新。

关于数学创新思维的培养

关于数学创新思维的培养 —、优化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要充分展现知识的成背景、生长过程,实现教材知识结构,学生的认结构和课堂的教学结构和谐统一因为,每一结构都一个基本的框架过程.教材的识结构是:准备题——题——练习题;学生的知结构是:感知——理解—运用;课堂的教学结构是:引入—展开——结束.以上二种系如何呢?教材的识结构是学习和形成学生的认识结的必要前提,而课堂的教学构则是促进教材的知识结构学生的认知结构转化的中介和力.因此,在这三种结构相互用过程中,教学结构的优劣接决定了教材的知识结构向学生认知结构的转化效率.计和实施优化教学构是协调三种结构关的关键和主要机制,也优化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和归宿例如:在教学生计算“1至100个自然数的和时; 1.提出问:计算“1+2+3+……+98+99+100”我们知道1+2=3”“6+3=9”一个个加下去能得到结.但这种方法太烦琐,能否找到更的方法? 2.引导同学们从整体着眼灵活运用知识,提示学仔细观察,不按顺序计算,计第一个数与最后一个数的和;第个数与倒数第二个数的和,同学发现它们都为101,同学们会观察到第三数与倒数第三个数的和也是101. 如设S=1+2+3+……+98+99+100① S也可记为:S=100+99+98+……3+2+1② 上面十②得2S=(1+100)+(2+99+(3+98)+……+(99+2)+(100+1)

=(101+101+……+101)(100个) =101×100 所以S=(101×100)/2=101×50=5050 这样计算比我们按序做100次加法要方的多.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考后,组织讨论交流,不可以解决问题,更重的是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灵活了算法,启了思维,提高了心算、速算、算能力,巩固了同学们的知识,炼了他们对知识的迁移和造能力,提高了他们的学品质.这样同学们对计算“12+3+……+1000=?”就会感到困难了吧?3概括引导学生做题的思路.这样通对教学内容的加工、处理和再创,使数学教学真正成为思维活动教学,让学生学到活动学的精神、思维和方法. 在课堂教学实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数学教学务必单纯传授数学知识的传统做法:题、讲听、讲练式的教学中解放出,把数学教学过程设计成有利全员多种感官自主参与学习自行获取知识的过程,能培养出具有创造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二、培养学生的奇心,点燃创造思维的火花 初中生好奇心强、怀疑心理浓、求知理高、表现心理厚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不失时机抓住学生的这些心理特征,意激发创新兴趣,培创新动机,增强创新意识.好奇心是促进创新性设想的大动力,可以说科学是从“好心”发展起来的,教学中要注意护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于从平常司空见惯的事物发不平常的因素.美籍华人政道说:“好奇心很重要,奇才能提问.”而提出问题正是造的前奏.例如,苹从

小学数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如何培养小学数学的创新意识 哈市太星小学校李继梅 紧张而忙碌的教学工作即将告一段落,对我校科研课题的子课题的研究也更加深入了,我在教学实践和理论学的基础上对创新型教学法的认识和理解又了进一步的了解。现将本学期科工作进行研阶段性总结如下: 一、营造自立学习氛围,提供创新的机会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快乐等与知觉联系起来的温和、愉悦、宽松的情绪,对认知具有组织作用。创设一种宽松、和谐、自主的教学环境,可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从而进发创新的火花。要创设这样的环境,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爱"学生,教学时要采用和蔼可亲的语言,如"谁来帮帮他"、"讲得好、说得不错、棒极了"等语言来调动情感,建立师生互敬互爱的主谐气氛;其次,要激发学生创新的动机,引导学生去猜想,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机会、多一些活动的空间、多一些错想的表现;让学生自由地想、大胆地说、积极地问,即使学生在课堂上出现了错误和不守纪律,也不要一棍子打死,要注意宽容引导。如在教学圆柱的侧面积计算时,我首先让学生尝试操作:"同学们动动手,将手中圆柱的侧面相办法展开,看看成了个什么图形?"我随之下去巡视,发现大部分同学都按照书上的方法沿着圆柱的一条直线展开,得到了一个平行四边形。对这几个同学,我在全班大声地表扬他们不迷信书本,敢于自己创新的精神,同时鼓励全班同学积极开拓、大胆创新。话音刚落,一位同学又站了起来说:"老师,我展开的怎么是一个正方形呢?"我随势提问:"这位同学的问题提得好,那什么样的圆柱体的侧面展开才能得到正方形呢?"这时,学生的思维已非常活泼,积极讨论、纷纷举手,把学习活动推向了又一个高潮。最后,殊途同归:圆柱的侧面积都等都等于底面周

小学数学论文集

谈小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区金珠小学李珣 创新精神是每一个健康的人都具有的一种心理能力,它主要由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所构成。其中,创新意识是前提,创新思维是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他们作为独立个体,能够善于发现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思想、新方法,掌握其中蕴含的规律,并具备相应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就需要我们最大限度的为他们的主动发展创造相对宽松的教育条件。 一、消除位差效应,营造创新环境 心理学研究和实践证明:自由宽松安全的气氛可以使人的智慧得到最充分的发挥。创设民主、宽松、友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心理放松的情况下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能促进学生积极思维、驰骋想象、敢于标新立异。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让学生互相合作,更重要的是应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放下传统的师道尊严,消除位差效应,为学生提供一个无压力、相互平等的和谐氛围,才能使学生敢想、敢说、敢做,使每个学生在互相交流中充分发挥自我的能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行为,教师要做到以下三点: 首先是激发与保护。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所有潜藏的积极因素,并加以热心的关爱和保护,包括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探索精神和创造性的品质。比如,在执教二年级上册的“观察物体”时,在每小组的学生中安排一个神秘的学习小伙伴(用布蒙上的米老鼠玩具),使学生一进教室就感到新鲜,从而产生好奇心,集中精力进入学习。 其次是引导与培养。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教学《年、月、日》一课时,可以设计几个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观察手中的年历卡,你能回答下面几个问题吗?a、一年有多少个月? b、哪几个月是31天,哪几个月是30天? c、二月有多少天?一年有多少天? d、你还发现了什么?……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究的环境,让学生主动思考、探索,使教育水到渠成。 再次是尊重和扶持。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承认人的兴趣和性格的多样性,进行分层次的教学模式,对基础不同的学生创设不同的情境,不同的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教师的引领下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师生共同建立和谐、热烈的教学气氛,让每个孩子都拥有同等参与学习和提高技能的机会。如:在三年级上册教学中,学生学习了用乘法解决问题后,教师创设了下面的生活问题情境:“六一”儿童节到了,班长带了30元活动费到超市里采购商品,准备举办庆祝会。超市里每千克香蕉3元,糖果每千克5元,彩纸3元一张,瓜子每千克2元,气球每个0.1元,彩带每条0.5元。问题一:如果班长买2千克香蕉、5张彩纸、1千克瓜子、20个气球、8条彩带,班长带的钱够吗?还剩几元钱?问题二:在不超过30元的条件下,你认为怎样买比

如何培养孩子的数学创新思维读后心得

《如何培养孩子的数学创新思维》读后心得 福州仓山小学黄雪燕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这本书是林凡红的《如何培养孩子的数学创新思维》在对课题的深入探索和研究后,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数学教学要真正出成效,首先,我们要改变教育观念。要把触角深入到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渗透创新思想。教育观念的改变带来的是教育方法和手段的改变。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蕴含着无穷的创造因素,那么,我们该如何利用数学的学科优势实施创造教育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 2012年10月,我所在的数学教研组申请了小课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有效方法的行动研究》。为了更好的进行小课题研究,我拜读了著名的旅美教学学家黄全愈先生的《素质教美国》、《培养智慧的孩子——天赋教育在美国》等书。还拜读了我国教育专家林凡红老师的《如何培养孩子的数学创新思维》……。受到了不少启发。一年来与全体教研组成员一起努力。通过探索培养学生数学创造性思维的规律和方法,有了自己的心得体会。 数学不仅仅是我们传统意上认为的是计算和应用公式。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信息的高速流通。人们可以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越来越多的教师已经意识到:数学的实质是一种思维方式,学数学并不一定是目的,而是通过学数学来培养自己的能力。同时,通过学数学来理解世界、理解世间与之有关的各种现象。学习数学的目的是掌握一种思维方式,是一种解释世间许多现象的工具,是训练思维能力的手段。同时现代教育理论认为:主体性、能动性是人的本质属性,因而十分强调学生主动性、能动性和创新性的发挥。 在对课题的深入探索和研究后,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数学教学要真正出成效,首先,我们要改变教育观念。要把触角深入到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渗透创新思想。教育观念的改变带来的是教育方法和手段的改变。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蕴含着无穷的创造因素,那么,我们该如何利用数学的学科优势实施创造教育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 一、构建创新思维培养的目标体系。 创新思维培养是以培养创新性人才为目标的教育,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依据

中学数学论文浅谈创新思维与中学数学教育

浅谈创新思维与中学数学教育 郭松 内容摘要:创新思维是整个创新活动的智能结构的关键,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创新教育与学习必须着力培养这种可贵的思维品质。作为中学数学教师,我们有义务创造一个充满活力的课堂,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情境中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获得数学思想和方法。 关键词:数学教育创新思维中学数学教学素质教育 一、创新思维 目前关于创新思维的定义比较多。大体可分为一下三种;1、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和内、外在有机的联系,具有新颖的广义模式的一种可以物化的高级思想、心理活动。2、创新思维是指以新颖、独特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通过这种思维不仅能揭露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内部联系,而且在此基础上产生新颖、独创、具有明显社会意义的思维成果。3、创新思维是指具有新颖性,能解决某一特定需要(目的)的思维过程及其功能。以上三种阐述,反映的创新思维的本质都是一样的。创新思维是人类创造力的核心和思维的最高级形式,是人类思维活动中最积极、最活跃和最富有成果的一种思维形式。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离不开知识的增长与发展,而知识的增长与发展又是创新思维的结果。所以,创新思维比之上述思维的其它形式,更能体现人的主观能动性。 创新思维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一般认为人们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切对创新成果起作用的思维活动,均可视为广义的创新思维。而狭义的创新思维则是指人们在创新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创新成果的思维活动,诸如灵感、直觉、顿悟等非逻辑思维形式。 关于创新思维的含义,已有许多不同表述,如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逻辑学会秘书长张家龙认为:创新思维是人们自觉地、能动地综合运用性和开拓性成果的一种思维。在创新思维中,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是交织在一起的。逻辑思维可以发现新真理,这已为无数的科学实例所证明。在创新思维过程中,人们还应用非逻辑思维,灵感就是一种非逻辑思维。创新思维人人皆能具有,只是需要开发。南京金陵思维研究所、“逻大”创新思维研究所特约研究员所长黄浩森则认为:创造力的产生要靠思维能力、想象力和观察力,集中在一起就形成创造性思维,即人的智力 创新思维,对学生来说,主要是指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以独特的、新颖性和集中性而另辟

浅谈小学生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 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作为我们的教育一样也要创新,其着力点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那么小学数学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 一、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激活学生的创新灵感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创造力量最能发挥条件的是民主”。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也深刻认识到只有创建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真正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学生才敢于大胆发言、积极思考,甚至与教师辩论,学生才能积极思考、丰富想象、敢于表达、急于标新立异,学生的思维才能产生创新的火花;只有在这种学习氛围中,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得以保护、延续和发展。如何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呢? 首先,给学生建立一个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处在无拘无束、心情舒畅、精神振奋的状态之中进行学习。只有在这种气氛中,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得以涌现,并获得有效发展。 其次,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言行、动作、表情传递给学生亲切、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使学生感到老师可亲可爱。 再次,教师要尊重学生人格,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功,使每个学生树立学习信心。例如,当学生在发问、质疑时,教师要用信任的目光注视他,以示教师对他提出的问题很重视;若学生提出的问题与教学内容相差很远或提不到要害之处。此时教师要鼓励敢于提问题,而后再给予点拨和引导,从而保护每个学生的独创精神.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见解,教师也要充分的肯定,特别是对学困生更应该加倍关注.要让他们感受成功,并树立自信。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真正激起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二、重视发散思维训练,培养创新意识。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发散的求异思维,发散求异的目的在于创新。求异思维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创造性的特征。求异思维是指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去想别人没想不到,去找别人没有找到的方法和窍门。寻求新颖、独特,与众不同解题方法,可使学生的创造潜能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要鼓励学生去大胆尝试,勇于求异,激发学生创新欲望。教学实践告诉我们重视发散思维的训练,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是十分必要的。一题多解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好形式。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一题多解的练习,能够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纵横联系,达到相互沟通,深化知识,灵活和变通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目的,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求异思维能力、钻研、探索、精神,找到解决某一类问题的简捷思路和最佳方法,培养开拓创新的意志。 三、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创新能力 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即要重视直观教具的使用,还要尽可能的让学生参加实践操作活动。仅教师的演示,没有学生的亲自操作,学生获得的知识还是比较肤浅的,只有让每个学生都参加实践操作,运用多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才可能使所有学生获得比较充分的感知,才便于储存和提取信息。教学中,教师要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可以得到培养,实践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可见亲自参与、亲自实践是何等重要,课堂教学本身就是学生生命整体的体验和发展的过程,在学习活动中,如果有多种感官的参与,可提高大脑的兴奋性,促进建立暂时联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实践操作,让学生手、口、脑等各种感官参与学习,在活动中发展探索能力。例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教师让学生动手操作,有的学生将牙膏盒的面剪下来比较;有的学生在纸上描出长方体的

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的心得体会_

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的心得体会_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创新,创新既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又是实施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初中数学教学正处于学生学习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如何培养初中数学创新能力,开辟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对初中生的全面健康发展非常重要。数学教学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包括数学观念、数学意识、数学思维、数学能力及基本的数学逻辑。而素质教育的核心也就在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如何把数学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注重学生应用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每一位数学教师必须思考的课题。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强调数学来自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生活中的数学教学本质是培养学生的应用与创新能力。下面谈谈自己在数学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 一、联系生活现实,创设情境,理论联系实际进行教学,培养学生应用能力 在七年级下期,学生都将转入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学习,在头天晚上备课时,我正愁眉不展的思考如何上明天的新课,忽然我想起了自己在小时候遇到的“警察与小偷”的故事:“有一位便衣警察根据线报明察暗访到一间小屋后,细听到屋内的小偷正在分赃:每人分300元,就多出200元;每人分400元,又还差300元…这位警察叔叔眼睛一转,就算出了有几位小偷,多少赃款。”当我把这道数学题一出给同学们,众说不一,却很少有同学能短时内算出正确答案。于是我便很自然地引入我要讲的新课内容,给同学们分析、讲解、计算、求解。同学们这节课听得特别认真,特别入神,知识也掌握得特别牢固。由于提出的问题源于生活现实,就缩短了教材内容与现实的差距,使学生兴趣陡增,让学生感到数学无处不在,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运用教学技巧,设置悬念,培养学生的思考力 在教学中,可以巧设悬念创设教学情境,悬念是一种学习心理的强刺激,使学生产生“欲罢不能”的期待情境,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和引发求知动机。 案例1:讲授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时,教师先在黑板上写出两个式子:85的平方-84的平方,54的平方-46的平方,并让学生在10秒内计算出结果。学生暂时是不可能完成计算任务的。然后放映一段有关的智力抢答录像,抢答中,主持人语言刚落,就立刻有一个学生抢答说是169和800,其速度之快,简直是不假思索。目睹这么快的速度算出结果,就会给学生造成一种悬念,为什么他能计算得这么快呢?莫非是天才?这时可板书下列形式让学生思考:85+84= 54+46= 85的平方-84的平方=(85+84)(85-84)=169 85-84= 54-46= 54的平方-46的平方=(54+46)(54-46)=800 学生通过观察思考,看出了两个数的平方差恰好等于这两个数之和乘以这两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发表时间:2019-08-21T11:09:50.83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10月总第315期作者:黎志雄[导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创新意识是决定一个国家、民族创新能力最直接的精神力量。 甘肃省积石山县小关学区大茨滩小学731799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创新意识是决定一个国家、民族创新能力最直接的精神力量。在今天,创新能力实际就是国家、民族发展能力的代名词,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解决自身生存、发展问题能力大小的最客观和最重要的标志。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怎样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个人看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创新意识 一、创新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或方式方法,在课堂教学中起着导航作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情境式的教学模式对于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不同的情境来讲授知识能够激发和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由情境可以启发学生对解题思路的独特的想法与思路,这一过程既是形成数学构思的过程,也是展开合理解题思路的思维过程。在情境教学模式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展开创新思维,并积极主动地发表对解题思路的见解,从积极参与教学的实践中,学生的创新思维也就培养起来了。此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还要注意数学语言的使用要与课程内容以及学生的理解能力相适应,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情境教学模式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教学“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准备各种圆柱形的实验品,如圆柱的玻璃器皿、圆柱木块等,分发给学生要求其动手量出长、宽、高等所需数据,并通过实践来求得体积。通过实验启发学生自己总结出计算圆柱体的体积公式,并引导学生是否可以用切割、计算体积差等方式求得体积。 二、培养数学学习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抓住小学生活泼好动、稳定性差的特点,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在兴趣的驱使下,小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课程,才能展开更多的创造性思维。数学教学本身具有理论性强的特点,理论的讲解枯燥乏味,难以吸引小学生的兴趣,也有很多小学生对数学课程有着厌学情绪,这时教师就要注意采用新鲜多样的方式来吸引小学生的兴趣。如:利用多媒体、幻灯片等形式,以形象生动的方式展现数学的乐趣,提高学生在学习数学上的兴趣。数学课上教师还要注重将数学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拉近数学与小学生之间的距离,激发他们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兴趣,从而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例如,在学习“认识左右、上下、前后”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座位编号的方式,利用学生的座位编号并进行确认练习,学生在相互认识的互动中对左右、前后、上下形成认识,这样能够有效地提高他们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在合作交流中培养创新意识 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开展学生之间的交互式合作能够形成学生之间思想的交流,对其创新意识培养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在交互式的合作中学生通过交流可以对所讨论的问题产生不同角度的认识和思考,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其创新意识。通过交互式的合作,在学生之间能够对问题进行广泛讨论,也能找到更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带领学生走曲径小路,观赏美景时就可以假设问题:对于曲折的小路,如何计算出它的长度?并号召学生展开讨论,学生有的说用尺子,有的说用步测……通过学生之间交互式的合作讨论的方式,能够对学生的思维产生启发,这对创新思维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创新型的思维方式对于创新意识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在创新思维的引导下,小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势必会增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可以通过一些有效的训练方法来实现,例如逆向思维的训练,有时会对数学问题的解答产生更为简便高效的作用;联想思维的训练,能够帮助学生从多角度来思考问题,对全面思考问题具有很好的效果,联想能够拓展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是创新意识培养的基础。 四、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创新意识 小学数学课程中要更多地加入实践课,让学生在实践中形成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在实践中创造并感知,从而激发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养成。实践能够在小学生的头脑中形成更为稳定的知识,因为从具体形象的事中才能强化人们对知识内容的感知和记忆。如:“100以内数的认识”这一章节的教学,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通过数一些玩具木棒、数花生等方式来加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强化知识内容。实践活动的方式还包括课下练习内容,安排练习题时可以设计一些具有乐趣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探索活动加强对知识的感知和认识,小学生在自己的实践探索过程中不但会加强知识的认识,还会形成自己动手的成就感,也会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总之,创新意识对个人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要从小学阶段就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应从教学模式的创新、数学兴趣的培养、合作交流学习及实践活动的参与等方面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其今后的人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为国家的人才培养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孙敬全孙柳燕《创新意识》.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年1月。 [2]周延波《创新思维能力》.科学出版社,2004年。 [3]魏长青《执行能力》.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1年。

小学数学小学生创新意识培养

小学数学小学生创新意识培养 一、创新情境数学教学模式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情境式的教学模式对于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具有积极的 促进作用。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不同的情境来讲授知识能够激发和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的思维,由情境可认启发学生对解题思路的独特的想法与思路,这一过程既是形成数学构思的过程,也是展开合理解题思路的思维过程。在情境教学模式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展开创新思维,并积极主动地发表对解题思路的见解,从积极参与教学的实践中,学生的创新思维也就培养起来了。此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还要注意数学语言的使用要与课程内容以及学生的理解能力相适应,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情境教学模式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教学“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准备各种圆柱形的实验品,如圆柱的玻璃器皿、圆柱木块等,分发给学生要求其动手量出长、宽、高等所需数据,并通过实践来求得体积。通过实验启发学生自己总结出计算圆柱体的体积公式,并引导学生是否可以用切割、计算体积差等方式求得体积。 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稳定性差的特点,在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在兴趣的驱使下,小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课程,才能在兴趣的驱使下展开更多的创造性思维。数学教学本身具有理论性强的特点,理论的讲解枯燥乏味,难以吸引小学生的兴趣,也有很多小学生对数学课程有着厌学情绪,这时教师就要注意采用新鲜多样的方式来吸引小学生的兴趣。例如,利用多媒体、幻灯片等形式,以形象生动的方式展现数学的乐趣,提高学生在学习数学上的兴趣。数学课上教师还要注重将数学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拉近数学与小学生之间的距离,激发他们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兴趣,从而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例如,在学习“认识左右、上下、前后”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座位编号的方式,利用学生的座位编号并进行确认练习,学生在相互认识的互动中对左右、前后、上下形成认识,这样能够有效提高他们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通过交互合作的方式来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开展学生之间的交互式合作能够形成学生之间思想的交流,对其创新意识培养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在交互式的合作中学生通过交流可以对所讨论

2017年中学数学教育论文评选参评论文--魏巧玲

浅谈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者:魏巧玲单位:宁国市三津中学 论文关键词:数学教学学生创新能力 科学教育理念告诉我们,我们的课堂不再是传授知识的课堂,而是学生自主探索知识、自主学习研究问题的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的生本课堂。规律、结论、经验、技巧不再是 教师教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去探索去获得,那么就需要在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创新 能力,怎样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做一些浅显的体会。 江总书记曾说:"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运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因此,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新世纪教师的职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 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 本人在具体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注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该文就“学生创新精神 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几点做法和体会表述如下: 一、数学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 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 (一)克服对创新认识上的偏差。 一提到创新教育,往往想到的是脱离教材的活动,如小制作、小发明等等,或者是借 助问题,让学生任意去想去说,说得离奇,便是创新,走入了另一个极端。其实,每一个 合乎情理的新发现,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等等都是创新。一个人对于某一问题的解决是否 有创新性,不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是否别人提过,而关键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对于这 个人来说是否新颖。学生也可以创新,也必须有创新的能力。教师完全能够通过挖掘教材,高效地驾驭教材,把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知识、新问题引入课堂,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再去主动探究。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方法,了解更多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氛围、竞争合作的班风,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 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首先,要

小学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车站中心小学陆中杰 【摘要】:“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所谓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识活动过程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新办法、新思路。因此,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呢?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培养途径 所谓的创新思维,就是与众不同的创造性思维,一般是指对同一个事物的不同思维活动。创新思维有其独特的特点,如求异性和逆向性,具备创新思维,要求能够从不同角度、突破性的打破常规思考问题的方式。创新思维不是与生俱来的,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和锻炼而培养。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所应当具备的创新思维,并不是科学史上惊天动地的创造和发明,而是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点滴表现所积累起来的思维方式。针对同一个知识点,不去死记硬背和生搬硬套就可以视为创新;针对同一个问题,能够从以往的思维定势中解放出来,找到另一种解题的方法也可以视为创新。作为教师,需要发现小学生身上存在的闪光点,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能力。 一、教师改变教学观念,使学生得到教师的心理支持

在新课改中,提倡以学生为主体,将课堂还给学生。一方面,教师应当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利用课堂和课外的时间,通过有效的途径来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第一,教师要改变以往以教材为中心的思维方式,将课堂范围进行拓宽,在课堂中引入各种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和行为,引发学生的思考,带着问题进入课堂,使学生在读中有思、行中有思。第二,教师应当从传统的课堂主体中走出来,把课堂还给学生,而教师扮演的应当是引导者和指导者的角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探究的大方向,与学生一同探寻问题的答案,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式的学习,使学生的手脑得到充分利用。第三,对学生的评价标准和方式进行转变。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多采用激励性的语言。另一方面,使学生获得教师的心理支持。小学生刚刚离开家长,来到学校,教师就成为了他们最信任的人,他们需要得到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因此,教师对学生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和态度。教师一个微笑的表情,一个点头的动作,认真倾听学生的态度,都会对小学生的心理产生影响,鼓励和刺激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迸发,教师的支持就是学生进行探索和创新的动力。因此,作为教师,要能够给予学生信任,对学生的不同意见认真的倾听,对学生的成功由衷的鼓励和分享,并且分担学生的困难,使学生体会到来自教师的心理支持,小学生没有成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的心理支持就是他们形成完善人格的基础,也是培养他们创新潜质的思想基础。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

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 摘要:本文结合初中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阐述了有关初中数学教学创新的一些观点。 关键词:数学教学;创新;学习兴趣随着现代化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必须面对的新课题。知识经济时代呼唤创新性人才,综合国力的竞争需要创新性人才,民族进步需要创新性人才。初中教育应该充分发挥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势,不断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培养优良的思维品质,塑造符合时代需求的合格人才。为了迎接挑战,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构建二十一世纪初中数学教学的新体系。新世纪的教育工作者,必须跳出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与时俱进,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创新人才。以往的数学课只注重量的积累,而忽视了质的变化,没有新意。老师讲解多,学生思考少;一问一答多,研讨交流少;操练记忆多,鼓励创新少;强求一致多,发展个性少;照本宣科多,智力活动少;显性内容多,隐性内容少;应付任务多,精神乐趣少,只注重系统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好奇心,创新意识的培养。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是一门科学,它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决定了它的学习规律,应该是重视基础,在实践初中习,在应用中内化。长期以来,数学教学基本远离生活,数学与实际、其他学科的联系未能得到充分的重视,这样造成数学教学与生活相脱离,教学内容的枯燥,使学生对数学学习失去了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应多给学生日常数学知识,巧妙地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来进行数学教学,让学生学习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知识,增强真实感,把学生带入一个丰富多彩的应用数学的世界,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充分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要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我有关,与实际生活有关,数学是有用的,我要用数学,我能用数学。这对于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巩固所学知识、激发学生探求问题的欲望等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在简要介绍前人的故事基础上,再结合所将要上章节的内容,结合实际地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在章节结束学习总结时,问学生能用本章的内容能解决身边那些实际的问题。这不仅提高了学生在学习时的注意力,而且将极大增强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望。 其次,教师要提高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新课程标准中,已将计算机的应用引入教材,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将进入课堂,这就要求教师掌握计算机工具。在网络上获取教学中所需的信息资料。改变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把抽象知识的转达化为形象的画面刺激学生的感言,增强记忆。把比较难懂的数学知识,通过计算机的模拟演示,变得直观,形象,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从而熟悉知识的形成过程。 2探索新的课堂组织形式 目前由于大部分学校仍然采用班级授课制的形式,虽然它有利于以教师为中心的讲解,但不利于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要想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积极探索班级、小组、个人多种学习方式相结合的组织形式,加大小组研讨的学习方式,削弱大课堂讲解的学习方式,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活动空间和广泛交流思想的机会引导学生独立探索,相互研究,大胆发表创新见解。这里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