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罗欣赏

米罗欣赏

?在欣赏米罗作品《人向鸟投一石子》时,面对作品中抽象的颜色与变形的形状,孩子们凭借着自己的本能与直觉,说道:“我感觉到是一个人在沙滩上走路!”“瞧!我

看到了一张弓!”“我看到了一朵红花”“不,那是一团火呢!”“我看到了一条黑色的

河流。”“我看到了一片小树林。”“我看见了一只兔子的尾巴,白白的。可能是躲

在草丛里呢。”“不对,是它的脑袋呢,它刚要出洞去寻找食物呢。”……作品中变形、夸张的图案,充分调动了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更帮助了幼儿对色彩、线条、形

状产生了美的感受与体验。而有的孩子则对一只大脚板上有只独眼情有独钟,说那

是"妖怪"、"跛脚的人"、"一只眼睛的人",有的则讲起整幅画的印象:"沙滩上有个

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看到一只小鸟叽叽喳喳叫,就投了一颗石子。"有的说:"

我感觉是一个人在变魔术,他把自己的一只眼睛、一只脚变没了,把沙滩变成了一

条直线。"还有的还说:"我闭上眼睛感觉自己在左右、上下、前后摇晃,因为这个

人的身体是歪的。"甚至还有孩子说"一个鬼在沙滩上走,拿着鸡蛋在玩,突然发现

一朵花,他准备摘下来戴在头上┉┉┉"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对其他人的崭新、不同于自己的表述更是雀跃、欢笑,觉得欣赏的作品真是奇妙、有趣。

米罗的《太阳也跳舞》、梵高的《向日葵》、毕加索的《哭泣的女人》等等。这些绘画大师的作品色彩鲜艳、画面清晰、生动活泼,富有童真、童趣,符合孩子的审美情趣,备受孩子青睐。尤其是米罗的作品《太阳也跳舞》(图片附后),他用明亮的色彩、有趣的图形符号向孩子们展现了一副生动的艺术画面,可以引起孩子们的视觉共鸣,让孩子在色彩和造型上得到启迪,从而为孩子开启更为宽广的绘画之路。

论米罗绘画中的点

论米罗绘画中的点\线\面 2011-11-3 内容摘要:西班牙现代美术大师米罗的绘画有着独特的绘画形式,他的画由点、线和不规则的抽象的形组成,生动而富有诗意,有着让人产生愉悦的力量。文章通过解读米罗的绘画,感悟到其绘画中严谨的画面构成和蓬勃的创造力,及欢乐自由的精神,这也给今天的绘画带来了一定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米罗绘画独特形式愉悦精神 西班牙现代美术大师米罗的绘画有着孩童般的快乐感和诗意韵律,有着一种神秘的象征意味,还有着一种星空般的光芒。米罗的绘画由点、线和不规则、抽象、超现实的形组成,也可以把它们看成是面的共同组成。 米罗运用绘画的基本元素——线条、色彩、形象与空间的巧妙组合,谱出了富有节奏感的“视觉音乐”,传达出创作者的内在情感与生命感悟。点,在外在和内在意义上都是绘画最基本的元素,而米罗绘画里的点是最简洁和稳固的形,一个点即造就了一定的主张,它在一定的情景下,通过画面上的并置与经营形成丰富的表现手段。米罗画中的点就是其画中的眼,有着重要的位置,有着巨大的凝聚力和张力。线,是点在移动中留下的轨迹,因而它是运动的,是由破坏点最终的静止状态而产生的。直线既简单又成熟,而曲线是富有弹性和韵律的,米罗画中的线亦曲亦直、自由而灵动,它们带着诗的节律,以波动、变化的形式表现张力和导引整个画面。面,在米罗的画中是一些不规则的、抽象的、超现实的形,它们时而怪诞,时而可爱。在米罗绘画中,这种抽象的结构是特有的一种艺术形式;直线与曲线、由点而引发的各种圆形与不规则形、纯粹的色彩及稳重的灰色、丰富的色彩,都有着有意识的逻辑结构,但又自然而出,令人愉悦。 米罗曾说,“我喜欢超现实主义,是因为超现实主义者不将绘画视为一种目的。事实上,我们不必担忧一幅画是否保持原状,而更多地是应该关注它是否培养了萌芽,播撒了种子,从中生长出其他的东西。”米罗作品中的点就像是快乐的种子、播撒到了人的心中。米罗的绘画削减了物象,将自我融入意象,涌现于其画面上的形象是糅合了梦幻色彩的、下意识的形象,如《投石掷鸟的人》《子夜黄莺的吟唱和晨雨》《自画像》《荷兰室内》《小丑的狂欢》、“星座”系列等。在《小丑的狂欢》中,平衡画面的圆点、扭动的曲线、各式的几何构成,诙谐的、变形的动物,它们在嬉戏、笑闹,群起而舞,节奏单纯有力。各种跳跃的蓝色、

世界著名画家简介

达芬奇(列奥纳多·达·芬奇 Leonardo Di Ser Piero Da Vinci, 1452.4.15---1519.5.2)作为文艺复兴时期卓越的代表人物达芬奇的成就和贡献是多方面的.达芬奇出生在佛罗伦萨附近的一个小镇芬奇镇.他小时侯曾经拜佛罗基奥为师,佛罗基奥首先让他练习画蛋,一画就是几年,然后才开始教他作画.由于达芬奇打下了坚实的素描基础,后来终于成为一代宗师. 代表作品:《蒙娜丽莎》,《岩间圣母》,《最后的晚餐》 凡.高全名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年3月30日出生在荷兰南部尊得特一个牧师家庭。1890年7月27日,星期天。在外出写生时,凡高开枪自杀!但没有打中要害,被人抬回家,他拒绝接受治疗。1890年7月29日凡高逝世。虽为荷兰人但长年生活在法国,是后印象派的重要画家.和他的同胞伦勃朗一样凡高也喜欢为自己画像。代表作品《向阳葵》 丁托列托﹝Tintoretto,1518-1594﹞,16世纪意大利威尼斯画派著名画家。出生在威尼斯,是一个染坊主的儿子.他长期生活在故乡,用画笔装饰城市的庭院和教堂.他曾拜师提香,追求提香般绚烂的色彩和米开朗基罗般结实的形体是他的目标.代表作品:《基督之翟足》;《最后审判》 毕加索全名巴勃罗·鲁伊斯·毕加索(Pablo Picasso,生于1881年10月25日;死于1973年4月8日),西班牙人自幼有非凡的艺术才能.他的父亲是美术教师又曾在美术学院接受过比较严格的绘画训练,具有坚实的造型能力. 他一生中画法和风格几经变化分为这样几个时期: 蓝色时期\玫瑰红时期\ 黑人时期。毕加索也是位多产画家,据统计,他的作品总计近 37000 件,包括:油画 1885 幅,素描 7089 幅,版画 20000 幅,平版画 6121幅。代表作品:《拿烟斗的男孩》《卡门》系列。 高更保罗·高更(Gauguin, (Eugene-Henri-)Paul,1848-1903年)是法国后期印象派三大巨匠之一.另两个是塞尚、梵高。他起步较晚,早期的画追求形式的简化和色彩的装饰效果,但还没有摆脱印象派的手法.他不但对埃及古代绘画很感兴趣,而且向往仍处于原始部落生活的土人们的风习和艺术.被称为原始人产最高典型.英国名作家毛姆,曾以高更传记为题,写了一部小说《月亮与六便士》,以艺术的创造(月亮)与世俗的物质文明(六便士=金钱)为对比,象征书中主角的境遇。代表作品:《塔希提少女》等 列宾伊里亚.叶菲莫维奇.列宾(ИльЯЕфИМОВИЧРеПИН,

幼儿园中班美术欣赏教案星夜

幼儿园中班美术欣赏教案《星夜》 【教材分析】 《星夜》是梵高的一幅代表作,画家用了夸张的手法,通过色彩的对比、流动的线条生动地描绘了星夜蓝色的夜幕下,星月灿烂,彩云翻滚,大树卷曲旋转着向上升,让人感到生命的运动,宇宙的不停运转。整个画面倾泻着画家渴望生活的满腔热血,洋溢着画家激荡而顽强的生命力,是梵高强烈的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同时也带有某种非理性的成分。 【活动目标】 1、欣赏作品,感知画面中笔触、色彩、形象所传达出来的感情和思想,并能用语言进行表述 2、创作“有星星的夜晚”,尝试在绘画中表达自己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图片“星夜”、凡高的自画像。 2、幼儿人手一张画纸和笔 【活动实录】 1、直接导入: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幅画,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2、欣赏作品 A:引导幼儿观察、描述画面

师:小朋友,请仔细看一看,画面上画了什么? 幼1:我看到了龙卷风、房子、星星、月亮、火、树、大海…… 幼2:我看到了洪水涌过来了…… 幼3:我觉得天空在翻滚了…… B:引导幼儿从颜色上欣赏、讨论: 师:这副画用了哪些颜色? 幼:有黑的、灰的、黄的、蓝的…… 师:什么颜色用得多些?这些是灰暗色还是明亮色? 师:它们在一起对比强烈吗?你有什么感觉? 幼:对比强烈,心里有点不开心…… *教师小结:画家用了深蓝色、紫色和黄色,色彩鲜明,对比非常强烈,给人一种不安的感觉。 C:引导幼儿从线条上欣赏、讨论 师:这副作品中画家用了哪些线条? 幼:用了波浪线、螺旋线…… 师:哪些地方用了波浪线?给你什么感觉? 幼:树用了波浪线,好像向上昌一样的。 幼:天空用了波浪线,我觉得云在滚动…… 师:画家在什么地方用了螺旋线? 幼:星星和月亮周围用了螺旋线…… 师:你有什么感觉?星星和月亮被紧紧地包住了,那是

中班美术欣赏 梵高

中班美术欣赏活动:梵高和《星月夜》 一、活动前思考 1、教材分析 在《星月夜》这幅画种,梵高用夸张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充满运动和变化的星空。夜晚的天空又高有远,弯弯的月亮悬挂在右角上,桔黄的月光、星光相互辉映,把深蓝色的夜空点缀得灿烂辉煌。流动的云在风的推动下翻滚着、飘过来,飘过去。前景是一株顶天立地的杉树,墨绿色的枝条努力的伸向天空。远处有青色的群山,山下的城市笼罩在夜色中,流泄出星星点点的灯光。 观赏梵高的这幅画,仿佛进入了一个童话般的世界。它充满了奇特的想象,同时又呈现了无比绚烂的色彩。这是梵高强烈的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同时也带有某种非理性的成分。 2、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画面中笔触、色彩、形象所传达出来的强烈情感。 难点:模仿梵高用短促而快速的用笔来表现画面。 二、过程实录 (一)活动目标 1、欣赏梵高的作品,感受画面中笔触、色彩、形象所传达出来的强烈的情感。 2、创作“有星星的夜晚”或描绘自己对梵高和她作品的感觉,尝试在绘画中表达自己的情感。 (二)活动准备 课件、绘画工具。 (三)活动过程 1、出示梵高的《自画像》,简单介绍画家,并引导幼儿初步讨论自画像的笔触和色彩。 2、出示《星月夜》,引导幼儿重点欣赏。 *引导幼儿观察、描述画面,提问:请你仔细看一看,画面上画了什么? *引导幼儿从颜色上欣赏、讨论:画面上有哪些颜色?这些颜色是鲜艳的还是灰暗的?它们在一起对比强烈吗?你有什么感觉? *教师小结:画家用蓝色、紫色和黄色,色彩鲜明,对比非常强烈,给人一种躁动不安的感觉。 评析:教师引导幼儿从画面的内容和色彩进行观察,一下子就调动了幼儿观察的兴趣,幼儿自由地畅谈着对画面的感觉,对这幅画幼儿一个感性的认识。在这里,幼儿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师幼之间的交谈是平等的。 3、引导幼儿从形象、笔触上欣赏、讨论:画家把星星、月亮、树木画成什么样子?画家是怎样用笔的?你有什么样的感觉?请幼儿学一学这棵树是怎样长的?再用小手来试一试梵高那短促而快速的用笔,感受笔触和线条的运动。 *教师小结:画家用波浪形、螺旋形的线条来画画,星星月亮好像都被漩涡围住了。大树像火苗一样旋转着上升,让人感到万事万物不停的运转。 评析:通过观察、示范、模仿,幼儿直观地了解了梵高作画的手法,这时,幼儿都跃跃欲试,很想拿起画笔象梵高爷爷一样画画。 4、讨论整幅画给人的感觉和印象,并给作品起名字。 5、请幼儿把自己对梵高、对《星月夜》的感觉用绘画表现出来。 *幼儿自由创作“有星星的夜晚” *你看到的星星、月亮是什么样的?你的心情怎样?

米罗的介绍

米罗的介绍 米罗Joan Miró(1893-1983年),他4月20日出生于西班牙巴塞罗那附近的塔拉戈纳的蒙特罗伊格。那里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是产生罗马风格的摇篮,深受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影响,又是最先接受现代艺术的地方,是诞生毕加索和达利的国家。 米罗14岁进巴塞罗那美术学校。22岁的年轻人不满官方学院教学,决定走自己的路。25岁在家乡举办了第一次个人画展,26岁迁居巴黎,从此开始了漫长的艺术生涯。在巴黎,他不仅跟包括毕加索在内的艺术家和诗人们往来密切,而且还与以记者身份旅居巴黎的美国作家海明威相处甚欢。他和海明威经常去同一个拳击馆练习拳击,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生活拮据的海明威,为了帮助困难之中的米罗,曾经凑集了5000法郎买下了米罗的早期重要作品《农场》(1921—1922年)。这是一件高132厘米、宽147厘米的布面油画,现藏于美国华盛顿国立美术馆。画面中的蓝色天空,以及向天空伸展的桉树,占据了画面的上半部,显得非常耀眼。在农场里劳动的人们,以及这里的土地、玉米、房屋、马匹、水桶和蜗牛等,主要集中在画面的下半部,表现了朴素而亲密的场面。米罗对画面整体布局的精心构思,以及对细节描绘的精巧安排,明显受到卢梭绘画的影响。农场中的景色,也体现了米罗对家乡生活的眷念。米罗的早期作品往往都跟乡土有关,他的《蒙特洛伊的乡下风景》(1916年)和《蒙特洛伊的教堂与村庄》(1919年)等,充满了同样深厚的情愫。 早期深受凡高和主体派的影响,作品呈明显的具象,干巴巴的素描、生硬的分面和明亮而乏力的色彩。但是米罗的秉性、直觉,具有根本的反理性主义。他生来就是个无政府主义者,本能地反对一切传统、一切对自然和博物馆的迷信,于是他参加了达达主义艺术运动。米罗的超现实主义绘画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简略的形状、强调笔触的点法、精心安排的背景环境,奇思遐想、幽默趣味和清新的感觉。在米罗的画中,使观众不可抗拒的魔力到底是什么呢?是形吗?在他的画中没有什么形,而只有一些成份,一些形的胚胎,一些类似小孩子在墙上乱涂乱画的原始形状,类似原始人在山崖上刻下的标记。是色吗?米罗的颜色简单到只有几种基本色:蓝、朱、黄、绿,他精打细算地使用它们,可准确之极。米罗作画以漫不经心地笔画在画布上自由弯曲伸展游动,毫不考虑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空间深度的要求,血红色或古蓝色的各式形状,散布在深浅不同的背景上,大小相间着的黑点、黑团、黑块,像爆炸四溅的宇宙流星。这些假装漫不经心乱涂出来的稚拙形状,被脐带缠得乱七八糟的胚胎,似鬼魂、石珊瑚、活动的变形虫、各种乱针线,它们共同构成一个反复无常的滑稽世界,一个多彩多姿的梦幻世界。布雷东说:“米罗可能是我们所有人中最超现实主义的一

米罗的维纳斯

【教学目标】 1、鉴赏艺术作品的能力。 2、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了解正确的审美观和审美方法。 3、随笔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随笔的特点。 2、关键语句的含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导语设计] 请同学们看投影的大屏幕,屏幕上为我们展现的是一尊表现女性人体美的大理石雕像,它就是我们大家非常熟悉的《米洛斯的维纳斯》,又称《米洛斯的阿芙洛蒂忒》、《断臂的维纳斯》。这尊大理石雕像高204厘米,亚力山德罗斯创作于约公元前150年左右,它于1820年被发现于爱琴岛的米洛斯岛,经过一番争夺,被法国人买走,并于1821年5月起珍藏于巴黎的卢浮宫。 从雕像被发现的第一天起,它就被公认为是迄今为止希腊女性雕像中最美的一尊。爱神的身材端庄匀称,肌肤丰腴,面容美丽平静,微微扭转的姿势,使半裸的身体构成了一个十分和谐而优美的螺旋型上升体态,富有音乐的韵律感。整个雕像既有女性的丰腴妩媚、温柔秀美,又有人类母亲的伟大庄严和慈爱,体现了充实的内在生命力和人的精神智慧。 雕像最令人惊奇的是维纳斯的双臂,虽然已经残断,但雕刻得栩栩如生的身躯,仍然给人们浑然完美之感。后世不少雕刻家曾设计各种方案试图复原双臂,却都在原作面前,黯然失色,因为已故千年的艺术家的构思无法完全揣测,艺术家当年的灵感永远无法复制。 本文的作者清冈卓行在观赏了维纳斯的雕像后,产生了一个奇怪的念头——“她为了如此秀丽迷人,必须失去双臂”。作者缘于何种原因有如此怪诞的想法?他借此又想表明一种什么样的艺术创作观点?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研读课文,深入领悟。 [背景简介] [课文学习三步法]: 第一步:学生朗读,圈点、勾画疑难点。 第二步:老师答疑解难。 第三步:强调重点知识: 1、基础知识点: 字音、字形: 出神入化攫住矫揉造作孕育不可思议一览无遗销魂勾魄顺理成章迥然回溯而上擎着精美绝伦驰骋 2、内容分析: ⑴、结构层次: ①、第一部分:欣赏真正的美 ②、第二部分:否定复制方案 ③、第三部分:必须失手才美 维纳斯丧失的部位必须是胳膊,才能放射出变幻无穷的生命光彩。

幼儿园大班美术欣赏:太阳也跳舞(米罗)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幼儿园大班美术欣赏:太阳也跳舞(米罗)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背景: 升入大班后,孩子们更加热衷于美术活动了,他们喜欢把看到的 动画形象画下来,他们喜欢请同伴当模特,为好朋友画像,他们喜欢 用五彩的颜色描绘心中的梦想,他们喜欢……这些都表明,大班的孩 子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构图、造型能力,而且对美术活动充满了浓厚的 兴趣。 《纲要》中指出,幼儿美术教育也是培养幼儿审美能力的启蒙教育,而幼儿审美愉悦又包括感受美、发现美、创造性地表现美。当孩 子们能够饶有兴趣地描绘周围生活的时候,我们有意识地拓宽孩子的 观察视野,把一些中外名家、名师的绘画大作引入我们的课堂,比如,米罗的《太阳也跳舞》、梵高的《向日葵》、毕加索的《哭泣的女人》等等。这些绘画大师的作品色彩鲜艳、画面清晰、生动活泼,富有童真、童趣,符合孩子的审美情趣,备受孩子青睐。尤其是米罗的作品《太阳也跳舞》(图片附后),他用明亮的色彩、有趣的图形符号向 孩子们展现了一副生动的艺术画面,可以引起孩子们的视觉共鸣,让 孩子在色彩和造型上得到启迪,从而为孩子开启更为宽广的绘画之路。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与分析作品,感受米罗作品的童真、童趣,试着模仿 作品中的图形符号 进行绘画创作。 2、在默画、比画的过程中,发现《太阳也跳舞》在造型、用色上 的特点。 3、在欣赏的过程中能手脑并用,乐意表达,乐意创作。 活动准备:

ppt,幼儿绘画工具。 活动过程: 一、默画,初步欣赏作品。 1、快速欣赏绘画作品《太阳也跳舞》,体验名画带给自己的视觉 冲击力。 提问:看到这幅画的第一眼你记住了什么? 2、再次欣赏作品,初步感受作品的形美、色美。 提问:画里都有什么?(色彩、图案、线条) 画里的造型像什么? 3、帮画起名。 提问:你想帮这幅画起个什么名字?为什么? 介绍画家给这幅画的命名。 4、情感体验。 提问:看了这幅画,心里有什么感觉?心情是什么样的? 5、默画,幼儿把自己印象深刻的画面展示在纸上。 二、比画,感受作品在造型、用色上的特点。 1、展示孩子的作品,和画家的画比一比。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有什么不一样? 通过比较,引导幼儿发现《太阳也跳舞》在图案、色彩上的特点,加深幼儿对这幅画的理解。 2、介绍画家,初步理解抽象画的含义。 3、介绍米罗的其他作品,感受米罗作品的童趣。

霍安.米罗-西班牙-油画画家

西班牙油画艺术家 作品集 利病态的魅异,米罗的灵魂无疑是西班牙二杰里最为真挚自山的一位。上个世纪20年代,米罗在巴黎定居后结识了多位志同道合的友人,凭借其杰出的才华,他成为其中重要人物之。受剑1924年布雷东《超现实丰义宣言》的影响,米罗一头栽进了超现实主义,并成为代表性画家。但不能仪以超现实主义来概括米罗的创作。看见他的作品,往往会被它纯朴天真的诙谐所打动。米罗认为,只有摆脱悲观性格,才能发挥幽默,这是一种反应,而非与生俱有的本领。米罗的作品,色感与彩度力道兼备,创作原点几乎是不经渲染与装饰的纯感与原性,结果却能自成鲜亮的“活色”与愉悦的装饰性;造型生动鲜活,随手把没有生命的形象幻化为具有生命动态的原型,仿佛是赋予无机的造型世界以有机生命的造物主。 从许多方面来说,米罗一直和故乡卡塔罗尼亚保持着密切联系;虽然深受法国、西班牙的影响,卡塔罗尼亚的精神却丝毫不被左右。 1893年,4月20日出生于巴塞罗那的库雷德街四号。 霍安·米罗(1893—1983年)是西班牙人,对他来说简直是一种侮辱!他是道道地地的卡塔罗尼亚人。卡塔罗尼亚位于西班牙东北部,拥有足以炫耀的固有语言与文化。米罗于l893年4月20日出生于卡塔罗尼亚的主要都市巴塞罗那,在工匠们的围绕下成长。米罗的父亲是金银工艺师兼钟表匠,而幼年时经常与米罗相处的外公,则是巴塞罗那南方约一百六十公里马罗卡岛帕耳马地方的家具工匠。 1907年,进入巴塞罗那商业学校,同时进入拉柳贾美术学校就读,师事约瑟夫.帕斯科与莫德斯特.乌赫利。

米罗从小体弱多病,并不喜欢读书,惟独对绘画表现出兴趣,因此七岁时父亲送他去学画。虽然留下了几本孩提时代的素描簿,里面却只有一些熟练但不特别显眼的巴塞罗那与帕耳马的素描写生,当中更看不出任何征兆,显示日后成为他的作品所具有的独特创意与新奇性等特征。 米罗十几岁时就下定决心要成为画家,和其他想成为画家的小孩的双亲一样,米罗的父母也非常震惊,主张他应该好好读书,找一份“正当”的工作。1907年,米罗的父亲送他进入巴塞罗那商业学校就读经营与会计。虽然勉强进入学校,米罗却又偷偷地进入毕加索的母校拉柳贾美术学校,跟从约瑟夫。帕斯科与风景画家莫德斯特·乌赫利学习绘画。 1912年,进入弗朗西斯科.加利所经营的私人美术学校就读。 1910年从商业学校毕业,米罗的父亲就为他在巴塞罗那的达尔蒙·伊·欧力杯拉斯制药公司找到管理帐目的工作。但米罗讨厌这项工作,甚至在几个月后还因此得了忧郁症,加上原本体弱多病,米罗的父亲终于放弃要他从商的想法。 1912年,米罗克服了各种疾病,进入巴塞罗那的弗朗西斯科·加利所经营的私人美术学校就读。在当时,加利的思想非常前卫,并不拘泥于现代绘画的特定流派,将每个学生视为独立个体而不只是艺术家来教导。然而,即使米罗的作品深受加利赞赏,米罗的父亲依旧不相信儿子会成为一个成功的画家,坚持他应该从事更安定的工作。米罗对父亲的反抗,使得父亲在他毕业后便终止了经济上的支援。米罗靠着姐姐微薄的资助,和加利学校的同学E·c·李卡特(1893—1960年)在巴塞罗那租了一个小小的工作室,在贫苦的生活中继续追逐艺术梦想。 1918年,在巴塞罗那的达尔蒙画廊举办第一次个展。 1917年,米罗作品被前卫的画廊经营者约瑟夫·达尔蒙看中。达尔蒙是个具有先见之明的人物,于1912年首次举办立体派作品展。达尔蒙提议米罗举办个展,展览在1918年2月开幕,共展出了六十四件画作与许多素描。但是米罗半抽象的风景画及野兽派风格的强烈用色,都是当时巴塞罗那画坛所无法接受的。不仅如此,前来达尔蒙画廊参观的群众中,就有人故意破坏好几幅作品。不用说,展览到最后一幅画也没有卖出去。 在这挫折的打击下,米罗动身前往位于他拉勾纳县的别墅蒙洛奇农场,在那里米罗几乎没有创作,只是一味地沉思,度过了清寂的一年。虽然确定他在那里完成了四幅朴素的风景画,但这批画作和他之前或之后的作品几乎都没有任何共通点。 1921年,在巴黎与查若、马克斯、贾克伯、安德烈、布雷东、享利米乐、海明威等人成为莫逆。于拉.立可努画廊举办在巴黎的第一次个展。 米罗很快就进入了巴黎的艺术圈,与毕加索结识并受到肯定,加上达达主义的领导者特里斯丹·查若的鼓励,米罗开始爱上巴黎,在心中发誓要定居下来。 翌年(1921年)米罗想办法筹了一些钱,在布洛梅街租了一个小小的工作室。之后在这里的六年间,米罗才逐渐崭

米罗简介

米罗简介 胡安·米罗(Joan Miró,1893年4月20日—1983年12月25日),西班牙画家、雕塑家、陶艺家、版画家,超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 米罗1893年出生于西班牙的巴塞罗那,父亲是一位金匠和珠宝商。胡安·米罗14岁时(1970年)进入巴塞罗那的St. Luke艺术学院学习,早年接触过许多前卫艺术家,如文森特·梵高、马蒂斯、巴勃罗·鲁伊斯·毕加索、卢梭等人的作品,也尝试过野兽派、立体派、达达派的表现手法。逐步形成了完全属于自己的艺术风格。当然,这成功还得益于他家乡美丽的自然环境和深厚的文化艺术传统。米罗的艺术是自由而抒情的。他的画中往往没有什么明确具体的形,而只有一些线条、一些形的胚胎、一些类似于儿童涂鸦期的偶得形状。颜色非常简单,红、黄、绿、蓝、黑、白,在画面上被平涂成一个个的色块。看起来,这些画自由、轻快、无拘无束。但是,如果你认为它们是漫不经心一蹴而就的,那你就错了。它们其实是艺术家自由幻想和深思熟虑相结合的结果。正如米罗自己所述,“当我画时,画在我的笔下会开始自述,或者暗示自己,在我工作时,形式变成了一个女人或一只鸟儿的符号……第一个阶段是自由的,潜意识的。”但是,“第二阶段则是小心盘算。”因此,尽管米罗的画天真单纯,仿佛出自儿童之手,但它们绝没有儿童画的稚拙感,它们是缜密思考后的流畅活泼。 他的代表作为1957年到1959年间创作的两项陶壁作品——太阳和月亮之壁。 他的艺术代表了超现实主义的另一种风格,即有机的超现实主义。米罗的作品是令人愉快的,其画面洋溢着自由天真的气息,往往人见人爱。 米罗(Joan Miro, 1893-1983) 米罗于1893年4月20日出生在欧洲的巴塞罗那,他的父亲是一位金匠和珠宝商。从小米罗对大自然的风景非常热爱,尤其是他所长大的地方。画画对于安静及敏感的小米罗来说,似乎是一总习以为常的工作。 14岁时,米罗进入巴塞罗那的St. Luke 艺术学院。1950年代,米罗投入蚀刻和平面印刷的工作,同时也画了许多水彩、粉蜡笔画,及在铜板及纤维板上作画。他的陶瓷雕刻尤为显赫,特别是他的1957-1959年的两项陶壁作品--太阳和月亮之壁。1983年,米罗在12月25日逝世,享年90岁。 米罗是一名超现实主义的画家,因他企图要毁灭理性和逻辑的主宰,把无意识和非逻辑心灵的冲力从中解放出来,且探测不可见领域和视觉世界的奥秘。

艺术活动:米罗的点线世界(欣赏)

艺术活动:米罗的点线世界(欣赏) 活动目标: 1. 欣赏米罗作品,尝试用点、线来组成画面,学做大师无拘无束地作画。 2. 能根据画面大胆想象,边画边用语言表达。 活动准备: 1.米罗作品若干、幼儿作画长卷一幅。 2. 幼儿每人一支记号笔,每组红、黄、蓝、黑、白油画棒若干支。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谈话激趣。 师:你们喜欢和好朋友一起玩游戏吗?今天,来了好多的小点点,它们在这么大的纸上待着觉得好孤单,你们愿意帮助它吗?怎么帮? 二、欣赏米罗作品,引出主题。 师: 1.有一位外国的画家爷爷,叫米罗,你们想知道他是怎么和点点玩游戏的吗? 2.你从这幅画里看到了什么?在颜色上有什么特点呢?(蓝、白、黑、黄、红) 3.米罗爷爷的作品,给你的感觉怎么样?(自由、愉悦、无拘无束、随心所欲) 三、教师讲解示范 1.教师示范。 师:看到米罗爷爷的精美作品,我也想来试试,首先在纸上随意地点上几个小点点,再将点点随意地连成线,涂上颜色看一看,哇,里面藏了好多的东西,你们觉得里面藏着谁?发生了什么好玩的事呢?如果我把纸转一转,你觉得又像什么呢?除了小动物,我们还可以变出什么? 2.个别幼儿参与作画 师:谁愿意上来玩点线的舞蹈呢? 3. 用简单的符号丰富背景。 师:米罗爷爷还喜欢用*、★、☉、月亮等一些简单的图案和线条来装饰背景。 四、幼儿无拘无束地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师:你们想玩点线之舞吗? 作画要求: 1.今天的作品是请小组成员一起合作完成的

2.请用蓝、白、黑、黄、红这五种颜色去装饰 3.除了变出小动物,待会来比比哪组能变出更多更好看的东西来 五、展示作品,相互欣赏。

西班牙著名梦幻绘画家米罗

西班牙著名梦幻绘画家米罗 刚刚步入中年的米罗创作欲强烈,新奇独特的构思常常产生在他举手投足的一瞬间。 霍安·米罗1893年生于西班牙。他的父亲是个金首饰艺人,接受祖业,开了一家首饰店。米罗的母亲出身于细木匠家庭。 晚年,米罗喜欢到自己的作品前踱步。 或许是由于父母两个家庭传统技能、工艺设计的影响,米罗自小就想成为一个艺术家。但他性格内向,腼腆寡言,他的父母并不以为他会有很大出息。在他14岁时,他们把他送进巴塞罗那美术学校学习。然而,少年米罗给学校教员的印象是“罕见的愚莽”。后来他从美术学校退学。出于对家庭的责任,米罗17岁时当上一名商业职员。 职员的职业让他抑郁不乐,加上工作劳累,第二年他患了重病。父亲把他送到蒙特洛伊镇附近的农村疗养,在这里,他可以俯瞰金色的海滩、粗旷的断岩、坚石叠成的农舍、环绕村落的橄榄树和葡萄园。这让米罗领略到荒凉山地的无穷魅力,感受到自然界花木迷人的韵味。这一段的疗养生活,对米罗艺术风格的形成,是一种先期的准备。

米罗夫妇 米罗在工作中 身体复元后,米罗回到巴塞罗那,他的家人同意他进入一所美术学校学习。同期,米罗又选修桑特·鲁克艺术团体开设的课程。该团体早先成员“新艺术”建筑师安托尼·戈蒂在建筑上的杰出创造性,激发了年轻的学生米罗的热情,给予米罗很深远的影响。在这个艺术团体,米罗结识了两位年轻的艺术家乔恩·布拉兹和约瑟夫·劳伦斯·阿替格斯,他和他们终生保持往来。这个时候,米罗开始了绘画创作。 对于一个具有雄心大志的画家来说,巴塞罗那的天地太狭小了。经过艺术变革的巴黎,对米罗产生了强大的诱惑力。1919年他终于离开家乡,首次来到世界艺术之都巴黎。这个时期的巴黎艺术家荟萃,美术馆和博物馆珍品如云。但米罗是一个贫穷而并无盛名的青年画家,他的画在异国无法卖出,在巴黎他几乎天天挨饿。但首次的巴黎之行给他的最大收获是认识了许多艺术界朋友,特别是来自他祖国的画家毕加索。毕加索买下了他的一张自画像,这幅自画像一直被珍藏着。经过毕加索的介绍,米罗结识了云集在这里的许多艺术家。

米罗简介

米罗简介 米罗(1893-1983年),他4月20日出生于西班牙巴塞罗那附近的塔拉戈纳的蒙特罗伊格。那里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是产生罗马风格的摇篮,深受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影响,又是最先接受现代艺术的地方,是诞生毕加索和达利的国家。 米罗的超现实主义绘画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简略的形状、强调笔触的点法、精心安排的背景环境,奇思遐想、幽默趣味和清新的感觉。在米罗的画中,使观众不可抗拒的魔力到底是什么呢?是形吗?在他的画中没有什么形,而只有一些成份,一些形状的胚胎,一些类似小孩子在墙上乱涂乱画的原始形状,类似原始人在山崖上刻下的标记。是色吗?米罗的颜色简单到只有几种基本色:蓝、朱、黄、绿,他精打细算地使用它们,可准确之极。米罗作画以漫不经心地笔画在画布上自由弯曲伸展游动,毫不考虑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空间深度的要求,血红色或古蓝色的各式形状,散布在深浅不同的背景上,大小相间的黑点、黑团、黑块,像爆炸四溅的宇宙流星。这些假装漫不经心乱涂出来的稚拙形状,被脐带缠得乱七八糟的胚胎,似鬼魂、石珊瑚、活动的变形虫、各种乱针线,它们共同构成一个反复无常的滑稽世界,一个多彩多姿的梦幻世界。 布雷东说:“米罗可能是我们所有人中最超现实主义的一个。”当我们看厌了画室作品、美学示范、华丽词藻之后,在米罗的画中找到了清新的水源,它平静地清洗我们的一切陈规俗套。他是位拒不承前,也不想超越任何人,更不想启迪后人的画家,他只是以史前人类或儿童的方式去作首次的发明;他不讲我们时代使用的任何语言,而是我们时代人梦想和思念的伊甸园;他简单之极、天真之极,他在现代艺术中占有一席不是最高的,然而却是无人争夺的地位;这就是他全部的人格和艺术的魅力所在。他是二十世纪绘画大师,超现实主义绘画的伟大天才之一。 他艺术的卓越之处,并不在于他的肖像画或绘画结构,而是他的作品有幻想的幽默——这是其中一个要素。另一个卓越之处就是,米罗的空想世界非常生动。他的有机物和野兽,甚至他那无生命的物体,都有一种热情的活力,使我们觉得比我们日常所见更为真实。 米罗是非常多产的,画风始终如一而又多样变化。以至想要一般性地追述一下都十分困难。早期作品受塞尚、梵高和毕加索及野兽派画家的影响,作品或带有极为精雅的色彩和线条的运动,或具有立体主义的作风。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他在他的新天地中,探索了非常困难的一些方面,从《哈里昆的狂欢》的复杂性,到《犬吠月》和《人投鸟一石子》这类作品非常有魅力的单纯性。1928年,他访问了荷兰,受到荷兰少有的几个大师的影响。他

米罗教案

《与米罗游戏》教学设计 作者:李建霞时间:2012-04-06 15:23:14 《与米罗游戏》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以米罗的抽象绘画及浮雕的制作作为学习的主要内容,突出造型与表现来展开教学活动,通过对米罗的艺术创作的作品融入孩子的游戏、活动中,让学生积极的进行各种尝试组合、创新表现,教材借助米罗的平面到立体艺术抽象作品欣赏,以及培养学生实践制作的能力。 学情分析 初二年级的学生对游戏是最热衷,但是如何将这个活动融入我们的美术课堂是十分的重要的。而且农村学生憨厚、朴实,视野狭窄,审美观较差,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相对较弱,但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基于对孩子的种种特点,我考虑了从浅到深的教学内容和游戏活动来安排,帮助学生来学习美术大师的精髓。 课程类型 本课是以“造型?表现”为主,结合作品欣赏及分析的综合课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A.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米罗抽象画艺术的特点,提高欣赏作品的能力 B.理解浮雕的概念和特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达到学以致用 能力目标 能富有创意利用材料将平面作品转化成浮雕作品。 情感目标 以学生兴趣和感受为主,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手段 视觉、言语、情感、绘画和游戏等手段 本课教学重难点 重点:超现实主义艺术的特点。(以米罗的绘画特点为重点) 难点:运用橡皮泥、纸质、木质等材料创作雕塑作品(以橡皮泥为实例)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 1.熟悉课本内容 2.查找有关米罗的资料和米罗的作品。 教学设计思路

以米罗的三幅作品引入,以便于学生更清晰明确的理解米罗与米罗的作品特点,再以米罗的作品《小丑的狂欢》为详细实例,分析米罗作品的线条与造型特点,配合练习图例以及浮雕教具和现场示范为主结合学生活动作为教材主体内容,使学生更直观的学习由绘画作品到浮雕作品的转换,从而完成本课教学。 教学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示范作品、卡纸、橡皮泥、铅笔、橡皮、色彩笔等 学具:画纸或卡纸、橡皮泥、铅笔、橡皮等 教学过程 授新: 1 、引入: 出示三幅米罗作品:《雕塑与绘画》、《加泰隆风景》、《乐迪幼儿园》 学生根据画面特点猜猜它们出自谁人之手? 米罗(1893年4月20日---1983年12月25日)西班牙画家、雕塑家、陶艺家、版画家,是超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米罗的作品富有童趣和幽默感、造型简洁、色彩鲜艳、对比强烈、形式自由的特点)

印象_米罗

《印象●米罗》教学设计 课题脚本:浙美版六年级十一册《外国传世名作》 教学构思:《美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有条件的学校应积极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充分利用网络,获得最新的美术教育资源,开发新的教学内容,探索新的教学法……”。正是基于这点,我们学校最近两年来开展了以网络美术为特色的教学活动。本课也是作为浙教版教材对于电脑绘画内容缺失的一种尝试性补充。本课让学生利用网络认识想现代绘画大师米罗,在研究讨论大师作品的同时,尝试让学生体验大师的绘画习惯与作品特点。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米罗的画,了解米罗艺术的形式与独特性。 2、能大胆地说出米罗作品的感受。 3、创造性地应用米罗绘画的抽象符号,创作一幅带有米罗风格的以欢呼奥运为题材的电脑绘画作品。 领域:欣赏评述设计应用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激发探究欲望 1、出示学生在墙壁上的随手涂鸦作品和米罗作品《晒太阳的女人》,让学生猜猜这是谁画的? 2、学生自由回答。(小朋友、读幼儿园的小朋友等等,让学生自己说)

《晒太阳的女人》 3、教师总结:同学们好眼力,前边的画的确是一位小朋友画的,但后边一张,是一位世界绘画大师的的作品。他喜欢用这样简单的符号和稚拙的手笔来画画,我们今天一起来认识一下他。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巨大的反差中,对米罗的画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同时让他们知道,自己随便涂鸦的作品,也是有意义的,拉近与绘画大师间的心理距离。 4、课件出示大师名字:米罗,课件出示米罗名字,你想了解米罗的那些内容?学生自己提问:米罗是哪个国家的人,现在几岁了?米罗最有名的画叫什么名字?米罗的画都有些什么特点?等等。 5、师总结:平时我们遇到问题可以问老师问同学问爸爸妈妈,一台能上网的电脑,就是一个超级老师,今天我们就问问他吧。怎么问?百度一下,就OK 了。带着我们刚才的问题去找,徐老师有个建议,你在搜索的时候,在前边再加个定义,“画家米罗”,可能能让你节约很多时间,更快找到你想要的内容。 6、学生上网找关于米罗的知识,并把找到的内容筛选,用QQ 发送至班级QQ群。 7、教师简单点评并总结。 设计意图: 用百度搜索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提高了学习效率。比教师单纯提供的表述性语句更具丰富性,也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对比认知,深入画家内心世界

中班艺术活动:米罗作品赏析

中班艺术活动:米罗作品赏析 活动目标: 1、欣赏米罗作品超现实主义的风格,体会米罗作品变形夸张手法,提高幼儿审美情趣。 2、大胆讲述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培养幼儿对自己或他人创作作品的评价愿望和能力。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米罗和他的作品》 2、幼儿绘画创作用具,笑脸娃娃四十个。 活动预设过程: 一、介绍画家 (米罗肖像)这是一个大画家,他的名字叫米罗,他是西班牙人,他的画棒极了,全世界的人都很喜欢他的画,因为看到他的画会让人联想到很多,而且米罗老爷爷的画特别像我们小朋友的画,下面我们来欣赏一幅米罗老爷爷的画。 二、赏析作品、大胆表达对作品的感受。 1、引导幼儿观察画中的主体形态、线条、色彩。 (1)、在这幅画中你看到了什么? (2)、你觉得这幅画上哪儿的线条挺特别的?特别在哪儿?这样的线条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3)、这幅画上哪儿的颜色(是什么颜色?)很特别?你猜

猜大画家米罗为什么要这样画?这块颜色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2、请你用这幅画上看到的来编成一个有趣的故事,并起上名字? 三、用对比的方法体验作品的夸张和变形 1、师:小朋友编的故事真有趣!那请你们摸摸自己的脸和身体,画上的人和我们这些真人有什么不一样? (米罗把人画的这么简单和滑稽,这是一种夸张和变形的手法。) 2、在画上还有哪些东西也画家也对他进行了变形和夸张? 3、你觉得这些夸张和变形后的人和物,给你什么样的感觉?(有趣、顽皮、幽默) 四、赏析的创作活动 1、师:下面请你们也来做做大画家,请结合纸上的线或色来画一幅夸张、变形的人、动物、植物都可以。 2、教师观察,适时介入指点。(先画好的幼儿可自由观赏课件中米罗的其他作品,感受米罗作品的风格。)如: 五、开放性幼儿评价阶段 (将幼儿的绘画作品进行展示,幼儿自由观赏作品。) 1、师:你们每人手中有两个笑脸娃娃,在你观赏这些绘画作品的时候,可以把它贴在你觉得最喜欢的两张画上。(这样尊重了每位幼儿对作品评价的权利和愿望。) 2、师生共同赏析和评价几幅得到笑脸娃娃较多的作品——

世界著名画家介绍

巴勃罗·鲁伊斯·毕加索西班牙画家、雕塑家。法国共产党党员。是现代艺术的创始人,西方现代派绘画的主要代表。他是西班牙人,自幼有非凡的艺术才能,他的父亲是个美术教师,又曾在美术学院接受过比较严格的绘画训练,具有坚实的造型能力。 《格尔尼卡》毕加索虽然热衷于前卫艺术创新,然而却并不放弃对现实的表现,他说:“我不是一个超现实主义者,我从来没有脱离过现实。我总是待在现实的真实情况之中。”这或许也是他选择画《格尔尼卡》的一个重要原因吧。然而他此画的对于现实的表现,却与传统现实主义的表现方法截然不同。他画中那种丰富的象征性,在普通现实主义的作品中是很难找到的。毕加索自己曾解释此画图像的象征含义,称公牛象征残暴,代表的是凶残的德国和法西斯,受伤的马象征受难的西班牙,闪亮的灯火象征着光明与希望……当然,画中也有许多现实情景的描绘。画的左边,一个妇女怀抱死去的婴儿仰天哭号,她的下方是一个手握鲜花与断剑张臂倒地的士兵。画的右边,一个从楼上跳下来的人高举双手仰天尖叫,在他后面,是熊熊的火焰。离他不远处,那个俯身奔逃的女子是那样地仓惶,以致她的后腿似乎跟不上而远远落在了身后。这一切,都是可怕的空炸中受难者的真实写照。零乱的肢体从各个角度诉说着当时德国法西斯人性的残忍画中的诸多图像反映了画家对于传统绘画因素的吸收。那个怀抱死去孩子的母亲图像,似乎是源自哀悼基督的圣母像传统;手持油灯的女人,使人联想起自由女神像的造型;那个高举双手仰天惊呼的形象,与戈雅画中爱国者就义的身姿不无相似之处;而那个张臂倒地的士兵形象,则似乎与意大利文艺复兴早期某些战争画中的形象,有着姻亲关系。由此可以看出,毕加索不仅是一位富于叛逆精神的大胆创新者,同时也是一位尊崇和精通传统的艺术家。乍看起来,这幅画在形象的组织及构图的安排上显得十分随意,我们甚至会觉得它有些杂乱。这似乎与轰炸时居民四散奔逃、惊恐万状的混乱气氛相一致。然而,当我们细察此画,却发现在这长条形的画面空间里,所有形体与图像的安排,都是经过了精细的构思与推敲,而有着严整统一的秩序。虽然诸多形象皆富于动感,可是它们的组构形式却明显流露出某种古典意味。我们看见,在画面正中央,不同的亮色图像互相交叠,构成了一个等腰三角形;三角形的中轴,恰好将整幅长条形画面均分为两个正方形。而画面左右两端的图像又是那样地相互平衡。可以说,这种所谓金字塔式的构图,与达芬奇(最后的晚餐)的构图,有着某种相似的特质。另外,全画从左至右可分为四段:第一段突出显示了公牛的形象;第二段强调受伤挣扎的马,其上方那盏耀眼的电灯看起来好似一只惊恐、孤独的眼睛;第三段,最显眼的是那个举着灯火从窗子里伸出头来的“自由女神”;而在第四段,那个双臂伸向天空的惊恐的男子形象,一下于就把我们的视线吸引,其绝望的姿态使人过目难忘。毕加索以这种精心组织的构图,将一个个充满动感与刺激的夸张变形的形象,表现得统一有序,既刻画出丰富多变的细节,又突出与强调了重点,显示出深厚的艺术功力。在这里,毕加索仍然采用了剪贴画的艺术语言。不过,画中那种剪贴的视觉效果,并不是以真正的剪贴手段来达到的,而是通过手绘的方式表现出来。那一块叠着另一块的“剪贴”图形,仅限于黑、白、灰三色,从而有效地突出了画面的紧张与恐怖气氛。这幅画中给人印象深刻的“点灯眼”、和“比目牛”成为日后毕加索的代表形象。

世界名画赏析及介绍

世界名画赏析及介绍 蒙娜丽莎达.芬奇油画1503-1506年77×53厘米现藏巴黎卢浮宫? 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成功地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妇女形象。据记载,? 蒙娜丽莎原是佛罗伦萨一位皮货商的妻子,当时年仅24岁。画面中的蒙娜丽莎呈现着微妙的笑容,眉宇间透出内心的欢愉。画家以高超的绘画技巧,表现了这位女性脸上掠过的微笑,特别是微翘的嘴角,舒展的笑肌,使蒙娜丽莎的笑容平静安祥而又意味深长。这正是古代意大利中产阶级有教养的妇女特有的矜持的美好表现,不少美术史家称它为"神秘的微笑"。?

晚钟? 米勒1850年×66厘米巴黎卢浮宫藏? 看到这对在田间默默祈祷的农民夫妇,? 我们仿佛也听到了远方依稀可见的教堂传来的钟声:这“钟声”好象越来越大,传得越来越远……也许是这对伫立在农田里剪影一般的农夫与地平线交叉的形式使人联想到了庄严、神圣的“十字架”,从而,拉近了农夫、教堂与观赏者的距离并强化了教堂钟楼的“音响”感应;也许是由于日暮余辉的笼罩、屏息静思的农夫和静穆沉寂的大地的反衬;也许是由于画家刻意把人物、景物恰如其分地虚化,不但人物、景物、教堂以及教堂里传出的“钟声”可以融为一体,好象观赏者为画中人、画中景、教堂及教堂钟楼里传出的钟声也融成了一体……? 这浓郁强烈的宗教情感,这凝重圣洁的宗教气氛,这庄严、肃穆、令人敬畏的宿命色彩和安贫乐道的基督徒形象,这深沉、悠远、悲壮的诗意境界,这直指人心的精神魔力;如果不是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没有在宗教境界修炼到一定程度,没有深厚的文学艺术修养,没有巨大的精神投入和高超出众的绘画技艺,是很难创作出这样的杰作的。? 这外在粗陋、朴实,甚至木纳、痴呆,而内心纯净虔诚、温顺善良的农民形象,不仅体现了米勒对农民的深深理解和深厚的感情,也体现了19世纪后半叶艺术家强烈的民主意识

米罗的超现实主义绘画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

米罗的超现实主义绘画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简略的形状、强调笔触的点法、精心安排的背景环境,奇思遐想、幽默趣味和清新的感觉。在米罗的画中,使观众不可抗拒的魔力到底是什么呢?是形吗?在他的画中没有什么形,而只有一些成份,一些形的胚胎,一些类似小孩子在墙上乱涂乱画的原始形状,类似原始人在山崖上刻下的标记。是色吗?米罗的颜色简单到只有几种基本色:蓝、朱、黄、绿,他精打细算地使用它们,可准确之极。米罗作画以漫不经心地笔画在画布上自由弯曲伸展游动,毫不考虑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空间深度的要求,血红色或古蓝色的各式形状,散布在深浅不同的背景上,大小相间着的黑点、黑团、黑块,像爆炸四溅的宇宙流星。这些假装漫不经心乱涂出来的稚拙形状,被脐带缠得乱七八糟的胚胎,似鬼魂、石珊瑚、活动的变形虫、各种乱针线,它们共同构成一个反复无常的滑稽世界,一个多彩多姿的梦幻世界。布雷东说:“米罗可能是我们所有人中最超现实主义的一个。” 没有什么特别的象征意义,画家充分地描绘了一种辉煌的梦幻形象。 米罗-加泰隆风景[1] 《加泰隆风景》中的幻想,虽然神秘但很生动。在画中,黄色和橙黄的两块平面,相交于一条曲线。猎人和猎物都画成几何的线条和形状。一些不可思议的物体散置在大地上,有些可以辨认,有些好像暗示海上的生物或显微镜下的生物。

米罗作品-《哈里昆的狂欢》[2] 米罗作品-《哈里昆的狂欢》,是第一幅超现实主义的图画:在一个奇特的空间逆转感。室内举行着狂热的集会,只有人类是悲哀的,那人带有颇为风雅的胡子,叼着长杆的烟斗,忧伤地凝视着观者。围绕着他的是各种各样的野兽、小动物、有机物,全都十分快活。没有什么特别的象征意义,画家充分地描绘了一种辉煌的梦幻形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