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货运交通发展形势及对策研究

上海市货运交通发展形势及对策研究
上海市货运交通发展形势及对策研究

上海市货运交通发展形势及对策研究

程小云段征宇刘翀贾凤娇

【摘要】货运系统是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基本条件。在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战略引领下,现代物流业成为上海的支柱产业,货运总量持续快速增长,给上海市货运系统带来了巨大的交通压力。论文在分析上海货物运输结构,未来货运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通过调整货运集散点位置和集约化通道运输结构等措施,实现货物运输交通量的减量化。

【关键词】货运交通 货运集散点 集疏运体系

1.引言

上海在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战略引领下,经济规模和城市功能不断提升,经济总量持续快速增长。上海港2010年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906.9万个标准箱,首次超越新加坡,跃居世界第一。而2010年,上海浦东和虹桥机场共完成货邮吞吐量370万吨,同比增长24.10%,其中浦东机场继续稳坐全球第三位。但是当我们看到这令人骄傲的成绩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城市货运交通对城市交通的不利影响,而这种干扰也使得城市货运交通在运输效率与成本之间未达到最优状态,从而影响了上海市整体货运水平。

城市货运系统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是城市经济、社会活动得以进行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它包括货运车辆行驶线路网络及其层次等级、中转换装枢纽、货运配送站点及停靠设施布局、通行管制和其他交通管理措施等,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随着上海经济飞速增长的形势,上海港和机场的货运量会继续攀升,上海市现有货运系统是否能承受未来货运量的增长?城市内部及过境货运交通对城市交通的影响如何最小化?都是未来上海面临的严峻问题。

本文从研究上海市货物运输集配架构的特点出发,主要探讨了如何将上海与航空运输、集装箱拆拼箱相关的货物运输通过调整集疏枢纽位置和集约化通道运输结构,来实现货物运输交通量的减量化,从而提高城市货运效率,在满足货运需求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小城市货运对社会环境的不利影响。

2.上海市货运交通发展背景

2.1机遇

2.1.1 建设“四大中心”的目标和政策的提出

2009年4月29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其中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建成航运资源高度集聚、航运服务功能健全、航运市场环境优良、现代物流服务高效,具有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航运中心;基本形成以上海为中心、以江浙为两翼,以长江流域为腹地,与国内其他港口合理分工、紧密协作的国际航运枢纽港;基本形成规模

化、集约化、快捷高效、结构优化的现代化港口集疏运体系,以及国际航空枢纽港,实现多种运输方式一体化发展;基本形成服务优质、功能完备的现代航运服务体系,营造便捷、高效、安全、法治的口岸环境和现代国际航运服务环境,增强国际航运资源整合能力,提高综合竞争力和服务能力。

2.1.2 “三港三区”的提出

2009年4月国务院明确了上海建设“自由港”的目标——以中国第一个保税港区洋山港为核心,建设符合国际惯例的自由港,到“十二五”期间再把洋山港的政策推广到上海“三港三区”及周边临港新城等航运服务集聚区。其中“三区”包括外高桥保税区(含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洋山保税区的行政事务。而“三区”内又分别拥有高桥港、浦东国际机场空港、洋山港。这些政策的实施,将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增强上海口岸的贸易动能。

图1 上海“三港三区”

2.2挑战

2.2.1 货物运输结构不合理

根据上海市第四次综合交通调查[2]的结果,2009年上海港集疏运体系中,公路、水路和铁路运输方式各自完成的货运量的比例为59.7:40.0:0.3. 从图1上海市货物运输结构变化可知,水路货运分担率快速增长,铁路货运分担率呈快速下降趋势。由于公路运输比例很大,导致了城市道路交通的恶化。虽然有所下降,但由于基数较大,仍占据较大比例。

图2上海市货物运输结构变化(1995/2004/2009)

2.2.2 港口集疏运体系结构不合理

从图2可知,上海港集装箱集疏运结构有所优化,公‐水中转比重有所下降,水‐水中转比重则显著提高;然而铁路中转比重由0.4%下降到0.3%。由此可见集装箱集疏运严重依赖公路运输,尤其是依靠高等级道路。长江口附近港区公路集疏运矛盾较为突出。

图3上海市集装箱集疏运结构变化(2004/2009)

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虽然与上海港的箱源腹地主要在长三角地区有一定关系,但更与铁路、水路存在的各种制约因素有关。铁路方面,目前存在设施运能不足、与港口没有紧密衔接等问题。而从水路来看,主要是由于长江和沿海的适航条件的不同,内河船舶不能直达洋山港区,需在外高桥换“穿梭巴士”倒驳,影响了航运的时效性和经济性。

3.上海货运交通设施的布局

3.1货运枢纽

3.1.1 公路货运站

2009年上海共有公路集装箱货运站60个,年作业量911.2万TEU.分别分布于宝山区、浦东新区、杨浦区、闵行区、奉贤区、南汇区,其中浦东新区是公路集装箱货运堆场最多、占地面积最大、作业量最大的区域,分布有27个集装箱货运站,年作业量593.28万TEU,占登记堆场总作业量65.1%,宝山区27个集装箱货运站年集装箱作业量80.86万TEU,占30.8%.

3.1.2 铁路货运枢纽

目前,上海拥有铁路专用货运站16个,包括北郊、杨浦、何家湾、杨行、张庙、桃浦、上海西、闵行、叶榭、金卫西、松江、黄渡、封浜、漕泾、海湾、芦潮港等。

图4上海铁路货运站分布情况

3.2物流园区

上海的四大物流园区如下图所示。

图5上海的物流园区示意图

(1)浦东空港物流园区——国际中转、国际分拨配送、国际采购、国际转口贸易

(2)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国际贸易、保税仓储和集拼分拆、国际中转

(3)洋山深水港物流园区——国际中转、配送、采购、转口贸易和出口加工

(4)西北(江桥)物流园区——以现代物流为支撑,集展示、货运采购、储存、加工、配送、转运、商贸、信息功能

3.3主要货运通道

3.3.1 港口公路集疏运通道

集装箱集疏运主要分为江苏、浙江、浦西、浦东和外高桥港或洋山港5个方向,其中往洋山港区的主要货运通道中东海大桥和A2公路南段是必经之路;而往其它港区的主要货运通道大部分都要经过外环隧道或郊环A30。

图6 2009年集卡交通量分布图

根据第四次交通调查的结果,2009年集卡日均产生交通量229万当量车公路,集疏运主要依靠高等级公路。其中,外环线占21%,郊环线占19%。全市75%集卡到发量集中在长江口附近港区,公路集疏运矛盾最为突出。从图6可直观地看出外环隧道目前已经成为受影响最严重路段,郊环A30公路次之,东海大桥也存在这样的趋势。

3.3.2 铁路货运通道

目前上海地区办理集装箱海铁联运业务的铁路车站主要有杨浦港站和芦潮港中心站。从到港集装箱铁路集疏运路线来看,外高桥港的海铁联运箱主要从码头通过公路短驳到杨浦港站装车,再经铁路支线接入京沪、沪昆两大铁路干线运往内地省市。洋山港的海铁联运箱由集装箱卡车从港口经东海大桥驳运,到达芦潮港中心站完成装车,再通过浦东铁路进入国家铁路网。

3.3.3 水路货运通道

上海境内现共有内河航道197条,航道总里程2100公里,绝大多数航道处于自然状态,等级偏低,结构不合理。高等级内河航道与长三角内河航道网对接程度不高,也未与外高桥港和洋山港连通,航道条件制约着内河对上海港集装箱的中转能力。内河集装箱码头布局分散,规模较小,设施落后,至今尚未有一个集装箱专业码头。

4.上海市未来货运交通发展形势及问题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目前上海市货运交通的主要矛盾集中在公路集疏,其中外环隧道为受影响最严重路段,郊环A30公路次之,东海大桥货运交通压力也较大。这些路段是否将成为未来上海市货运交通发展的瓶颈路段,是制约上海市未来货运发展的关键问题。因此本

章将在分析预测未来货运量的基础上,结合相关的货运交通量预测模型计算未来年这些路段的货运交通量。

4.1未来货运发展形势

本研究采用区域经济学分区理论,根据基年交通调查所获得的社会经济、交通运输资料和交通生成情况,再分析该地区的社会经济、交通运输现状的基础上,预测其社会经济发展趋势,进而分析规划年(2015/2020/2030)运输量变化趋势。

4.1.1 航空货运预测与分析

目前对于现有改扩建机场货运吞吐量预测方法有时间序列法、趋势外推法和计量经济法。以已有大量的航空需求历史数据作为预测的基础,本研究在分析未来年机场吞吐量时,利用统计数据,采用上述三种方法分别进行预测,取平均值。预测结果如表1所示。

表1上海浦东和虹桥机场货邮及行李吞吐量预测结果(万t)

预测年份 2015 2020 2030

预测结果 497 586 700

4.1.2 港口货运预测与分析

港口集装箱运量的变化不仅仅取决于腹地经济的规模,而且取决于腹地经济的发展阶段与产业结构。本研究采用计量经济学方法中的多因素动态生成系数法[3],建立集装箱运输量与国民经济宏观经济指标之间的回归模型,对长三角腹地及通过公路运输进出上海港的外贸集装箱总量进行预测,具体计算方法:

各地区集装箱生成量(重箱)=外贸进出口总额*适箱率*适箱货箱量生成系数*装箱率 由于外高桥港区和洋山港区的地理位置不同,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集装箱生成量中近洋航线和远洋航线将对上海市的道路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本研究对 2015年、2020年和2030年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集装箱生成量中的近洋和远洋分别进行预测。

预测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2 江浙沪地区在预测年近洋和远洋从上海港出口的箱量(万TEU)

年份 浙江 上海 江苏

2015 近洋 268 284 220 远洋 158 409 262

2020 近洋 312 390 268 远洋 196 585 747

2030 近洋 387 596 343 远洋 272 933 1114

4.2上海市货运交通面临的问题

根据上文中对上海市未来货运量需求预测的结果,结合航空、港口自身的货运组织特点,

分别采用相应的货运交通量预测模型,计算未来年上海市货运交通量,重点分析上述敏感道路的交通量。

4.2.1 航空货运交通量预测

航空货运组织形式主要有传统航空货运、快递和邮件运输三种,每种方式的参与者,货运流程和适用范围各不相同。航空货运的装货形式主要有两种,客货混装飞机和只装载货物不搭乘旅客的全货运飞机。浦东机场目前“客带货”和“货带货”的比例为2:8。

经过对基本模型的调整改进,及根据调查数据对模型的标定,可以得到用于直接预测货运交通量的预测模型,预测值如下表:

表3浦东机场货运交通量预测结果

年限 2010 2015 2020 2030

高峰小时货运交通量(pcu) 1175 2491 3727 6837 根据预测结果(见表3),可知到2020年和2030年,浦东机场高峰小时货运交通量分别为3727pcu/h和6837pcu/h,约占3.1个车道和5.7个车道。可见,目前的货运通道条件基本可以满足2020年货运车辆的增长需求。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货运量的不断增加,到2030年航空货运交通量将超过目前货运通道的承受能力,不但给城市道路交通带来极大的影响,也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

4.2.2 港口货运交通量预测

本研究将上海港分为洋山港(以下使用“洋山港”)及外高桥港等非洋山港区(以下使用“非洋山港”)。通过疏港通道分析(见3.3节),本研究确定北部过江隧道及东海大桥可能成为未来年货运交通的“瓶颈”道路,即洋山港货运车辆均需通过东海大桥,而非洋山港港口货运车辆需使用北部过江隧道进行疏港交通组织的货源地为上海浦西、浙江及江苏部分。经计算,需通过北部过江通道的上海浦西、浙江、江苏货物约占非洋山港总出口货物的80%.

根据洋山港整箱和拼箱集装箱未来年的出口量,可得未来年东海大桥整箱和拼箱引发单向平均小时交通量及单向占用车道数如表4.

表4东海大桥未来年单向高峰小时交通量及单向占用车道预测

年份 出口港区

单向高峰小时交通量(pcu/h) 单向占用车道

整箱 拼箱 总量

2015

洋山港 6063 0 6063 5.1

2020 8962 0 8962 7.5

2030 12351 0 12351 10.3

同理计算可得未来年北部过江隧道整箱和拼箱引发单向平均小时交通量及单向占用车道数如表5。

表5北部过江通道未来年单向高峰小时交通量及单向占用车道预测

年份 出口港区

单向高峰小时交通量(pcu/h) 单向占用车

道数

整箱 拼箱 总量

2015

非洋山港 3096 7197 10293 8.6

2020 4693 10911 15605 13.0

2030 6387 14849 21236 17.7

由于东海大桥为双向六车道,通过计算可知,至2015年,东海大桥将难以洋山港货运车辆的货运需求,成为洋山港与上海市连接道路上的瓶颈,可以提前采取措施对货运车流量进行控制,或兴建东海二桥作为洋山港第二条重要的疏港通道。

通过上述计算,至2015年,货运车辆需占据北部过江通道车道数约为8.6个,外环隧道为双向8车道,郊环隧道计划设计标准不低于长江隧桥(双向6车道),预期单向车道数量约为8条。显然,2015年后北部过江通道将面临很大的货运交通压力,亟需改善。

5.对策及建议

经过预测分析,外环隧道、郊环及东海大桥都将成为未来上海市货运发展的瓶颈,即使这些道路在预测年内按既定规划进行改扩建或新建也不能完全解决未来年面临的巨大的货运交通压力。城市货运系统是一个综合了道路、水路、铁路、管道和各种场站、码头、场内配套设施,以及相应的交通管理措施等庞大的系统。城市交通面临的巨大的货运交通压力仅通过增加通道容量是无法根除的,最终结果只能导致“水涨船高”,永远无法满足快速增长的货运需求。因此,本部分在分析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从城市货运整体出发,对制约上海货运发展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供决策者参考。

5.1国外经验分析

5.1.1 日本成田机场

成田机场货运量自从1978年成田机场开始营运以来,其航空货运业务一直迅猛增长。自从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以来,机场航空货运设施一直处于过饱和状态,卡车进入货物区时造成的交通阻塞状况也十分严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机场采取了一系列的改善措施: (1)改扩建机场货运设施——增加货物运输可靠性

扩建了普通进口货物仓库;为卡车装卸平台建造了屋顶,方便天气不好时货物装卸;新建了轿车停车场;还在货运区附近新建了一个卡车等候区,以缓解阻塞压力。

(2)建立成田国际物流联盟——提高运输效率

千叶政府申请开辟一块机场特区作为体制改革的试点,特区有更加宽松的政策环境,允许建立和运营独资的私营企业。

(3)修建原木物流园区——减少货运交通量

为了减少进出成田机场的货车流量,机场当局在东京和成田机场之间修建了“原木物流园区”,使得进出成田机场的货车数量从最初的4000辆/日下降至300辆/日。

5.1.2 国外港口集疏运体系

北美与西欧的大部分沿海港口,由于货源离海岸线较远,缺乏水路运输条件,考虑到公路运输成本较高,逐步形成了以铁路转运为主的集装箱集疏运系统。例如,加拿大的港口,有20%以上的集装箱与海铁联运相关;德国汉堡港位于易北河口,是典型的河口港(与上海十分相似),铁路承担的集装箱集疏运比例较高,地位十分重要。在汉堡港吞吐的集装箱货物中,有25%借助于铁路线运达目的地,其中运距超过150公里的货物高达70%以上。

5.2对上海市货运交通的建议

5.2.1 集装箱拆拼箱节点布局建议

根据4.2节可知,2020年东海大桥的服务能力已不能满足货运车辆的增长需求,未来规划中需采取相应措施。货运车辆对城市交通影响的主要原因是各个方向的货源分别通过相应货运通道运往外高桥港区或洋山港区,再进行拼箱业务,使得大量货运车辆穿过上海。这种批次多、批量小的货物运输结构不仅增加了货运通道的交通压力,同时也增加了运输费用。此外,上海城市格局从原来的单中心变为双中心,使得原本负荷很重的外环交通量向A30转移,增加了郊环的交通量。

如果借鉴日本成田的经验在上海外围地区分别针对不同方向的货源建立物流园区,“化零为整”——先整合再运往各港区,经计算[4]可减少80%的拼箱货运交通量,有效减少散货货车对市内道路造成的压力。

因此,通过在上海市外围地区建立物流园区对拼箱货运车辆进行整合,可明显减少货运车辆对城市交通的影响。所以建议在沪宁方向、沪杭方向分别设置一个货运集散点,主要针对集装箱拼箱业务,以减少货运车辆对外环和郊环的压力。

5.2.2 港口集疏运体系建议

多种因素综合作用造成上海港与我国绝大多数港口一样,公路集装箱集疏运占据了集装箱集疏运系统中绝对主力的地位。

从未来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上看,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集疏运体系的建设强调要大力发展水水中转,继续提高海铁联运,集疏运体系重心由公路逐渐向水路和铁路方式转移。

(1)突破水路运输的各种制约因素

为保障长三角地区内河航道、港口码头、运输船舶规划与建设协调发展,集装箱运输系统还需从设施、政策、资金、信息化、技术水平方案等方面进行完善。如内河航道等级相衔接;改扩建的进度相一致;码头等级和吞吐能力相匹配;船队运量结果要优化;航运服务和港航EDI系统要完善;港航管理部门要加强协调、联动。

(2)提高铁路设施运能、加强与港口的紧密衔接

为发挥海铁联运应用的作用,彻底解决“港”“站”分离问题,实现铁路与港区的“无缝衔接”。此外,规范铁路运输的组织管理,提高铁路自身的配箱速度,充分发挥铁路运输的运量大、运价低、准点率高等优势,是外贸集装箱由港口向腹地延伸运输的优化方式。

(3)加强上海与六市(杭州、湖州、无锡、苏州、常州和嘉兴)的内河集装箱码头能力的匹配程度,提高内河节点集装箱码头的装卸设备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

6.结论

随着上海"四个中心"的建设步伐不断加快,经济总量持续快速增长,货运量也飞速攀升。现有的城市货运系统已远远无法满足未来的货运交通量需求。这既影响了城市交通也降低了货运效率与经济性。在解决上述矛盾时,应着眼于优化城市货运系统的整体性能,针对上海市批次多、批量小的货物运输结构,从改善城市货运结构、合理布置货运集散点入手,全面提升上海市货运交通系统的效率。

【参考文献】

[1]上海市典型货运集散点特征及对策研究.上海: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2]上海市第四次交通调查报告,上海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研究所,2010.4

[3]肖红.外贸集装箱运输的拆拼箱行为对城市道路的交通影响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2006

[4]贾凤娇,段征宇,程小云.上海港口货运量预测及集装箱拼箱作业节点建议[J].交通与运输(学术版).2011.01

【作者简介】

程小云,女,博士研究生,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上海交通委员会

关于进一步加强黄标车和老旧车辆环保治理的实施方案 (上海市交通委员会)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印发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3〕37号)、市政府印发的《上海市清洁空气行动计划(2013-2017)》,加快推进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根据国家关于加快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辆(排放为国Ⅰ或国Ⅱ标准的汽油车)的工作要求,现就进一步加强黄标车和老旧车辆环保治理提出实施方案如下: 一、总体原则 (一)综合施策,强化机动车环保管控措施。以逐步全面淘汰本市黄标车和老旧车辆为目标,以加强环保约束和严格执法为主要手段,通过强化高污染车限行、提高车辆年检年审标准、提升环保检测手段,加大环保联合执法检查的力度及频度,推进机动车环保治理。 (二)聚焦重点,通过差别化财政补贴引导提前淘汰。重点聚焦黄标车和注册时间10年以上的老旧车辆,维持黄标车提前淘汰补贴政策,将老旧车辆一并纳入提前淘汰补贴范围,鼓励报废更新。 二、工作目标 根据国家有关要求,2014年年底前,基本淘汰本市在册黄标车和部分老旧车辆,全年力争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辆16万辆;2015-2017年间,争取再淘汰老旧车辆30万辆。

三、具体措施 (一)实施更严格的黄标车及老旧车辆限行政策 1.扩大黄标车限行区域范围。根据《上海市人民政府批转市环保局等四部门制订的<关于在S20外环高速范围内对无国家绿色环保检验合格标志车辆实施限制通行措施的规定>的通知》(沪府发〔2013〕77号)要求,在2014年7月1日起严格实施S20外环高速范围内全天禁止无国家绿色环保检验合格标志的车辆行驶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限行范围。从2015年4月1日起,G1501上海绕城高速范围内全天禁止无国家绿色环保检验合格标志的车辆行驶。对在本市行驶的外省市黄标车,按同等原则实施限行措施,并加大宣传和执法检查力度。 2.实施国Ⅰ标准汽油车限行政策。在2015年4月1日起实施G1501上海绕城高速范围内黄标车限行的同时,S20外环高速范围内全天禁止国Ⅰ标准汽油车通行。对在本市行驶的外省市国Ⅰ标准汽油车,按同等原则实施限行措施。 (二)强化机动车环保年审要求 1.分步实施简易工况法。根据市环保局《关于贯彻落实<上海市机动车环保检验机构发展规划>的实施方案》(沪环保防〔2013〕304号),从2014年7月1日起,本市运营车辆全面实行简易工况法进行尾气排放检测。从2015年1月1日起,本市非运营黄标车和注册日期已满10年的老旧车辆全面实行简易工况法进行尾气排放检测。经检测不达标的车辆,不得发放国家环

未来交通运输的发展方向--智能运输系统.

未来交通运输的发展方向--智能运输系统 导读: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整个社会对交通运输的需求日益增加。虽然世界各国政府已经或是正在大量投入财力于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但交通状况恶化及其伴生的安全事故、空气污染等一系列问题越来越困扰着有关的政府当局。交通运输对经济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整个社会对交通运输的需求日益增加。虽然世界各国政府已经或是正在大量投入财力于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但交通状况恶化及其伴生的安全事故、空气污染等一系列问题越来越困扰着有关的政府当局。交通运输对发展的制约作用不同程度地普遍存在于每个国家/地区,如何解决大城市周围地区交通拥挤和堵塞现象几乎成了最为棘手的难题之一。 交通量的持续增长是造成这种状况的最根本原因,而传统的解决途径主要有两个:一是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但资金、土地等稀缺资源的有限性又是不可回避的问题,道路基础设施是不可能无限扩展的;另一个就是限制交通流量,主要是通过法律和行政的手段实现。这又分两个方面:一是控制车辆出行,如按车牌单、双号分别行驶,或是鼓励和发展公共交通,减少私家车的使用,美国等西方国家早在很多年前已在一些交通繁忙路段实施鼓励两人以上的车辆优先行驶的规定;再就是控制汽车保有量,以高额的税、费甚至控制上牌等来限制汽车数量的发展。这些方法短期可以奏效,但有失公平、合理。如何更有效地使用现有交通运输网络就是人们试图寻找更好地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人们希望通过增加技术含量的方法提高现有道路的利用率,提高道路交通的安全程度和道路使用的舒适性,智能运输系统因此应运而生。 所谓智能运输系统,就是集信息处理、通讯、控制、以及高科技的电子技术等最新的科研成果,应用于交通运输网络中。它与传统的交通管理系统一个最显著的区别是,将服务对象的重点由以往的管理者转向道路使用者,即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向道路用户提供必要的信息和便捷的服务,以减少交通堵塞,从而达到提高道路通过能力的目的。另外,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智能运输系统将道路管理者、用户、交通工具及设施有机地结合起来并纳于系统之中,提高了交通运输网络这个大系统的运行效率。 我国在智能运输系统方面的开发和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进行了一些有成效的基础性工作。? 在系统的实际开发和应用方面,我国已有了不少实际成果,在局部地区形成了智能运输系统的雏形,或实现了智能运输系统的部分功能。其中最主要的是电子收费系统,全国已有不少省份或城市开始采用或试行这种先进的管理方式。如广东省的佛山市,从1996年开始在该市周围的23个收费站点推行电子收费系统,提高了道路的通过能力,降低了空气污染。同样,在一些高等级公路上也出现了类似的收费系统;结合交通工程在新建的高速公路旁一般都埋设了光纤等信号传输线路,有些还安装了车辆探测装置和可变式信息显示装置,便于其后的交通控制、管理和服务。此外,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产品的同时,我国也开始与外国的厂商建立合资企业,生产智能运输系统的产品。 很显然,对于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尚处于发展阶段的人口大国的中国来讲,修建更多道路的潜力有限,且道路网络的扩展会

关于上海城市综合交通发展的分析

关于上海城市综合交通发展的分析 在上世纪末,上海制订的都市经济进展的总目标是:到2000年,初步形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的框架,为崛起成为国际经济中心都市奠定基础。到2010年差不多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初步确立国际经济中心都市的地位。目前,前一个目标差不多差不多达到,上海作为远东乃至亚洲重要经贸中心之一的地位差不多确立。这其中离不开上海都市对内对外综合运输的庞大奉献。为了能够在2010年左右借助于世博会和奥运会的契机,实现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的目标,上海乃至长三角的综合交通还需要有进一步大力进展。 回忆上海都市综合交通的进展历程,我们会发觉过程的艰巨和成果的喜人。上海是一个人口和产业专门密集的特大都市,中心区90多平方公里之内平均每平方公里超过4万人,人均道路面积只有2平方米,只有国内同类都市的1/2到1/3,国外同类都市的1/5到十几分之一,市域交通的捉襟见肘。都市道路拥堵状况严峻困扰了都市进一步进展。今后人口尽管能够有所疏解,但第三产业将有专门大的进展,人多路少的差不多情形可不能改变,这是考虑上海都市交通问题的一个差不多动身点。 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九十年代以来,上海都市交通的建设进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要紧表现在两个方面:1.市域交通水平稳步提高。轨道交通建设步伐加快,上海已建成地铁和高架线路65公里,初步形成十字加西半环的网络骨架。日客流量达65万人次。为其逐步成为公交出行的重要方式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市区道路总长度5204公里。中心城已建成“三横三纵”道路骨架和“申”字形高架网络;地面公共交通连续进展,服务供应水平日益提高,线网覆盖面扩大,布局进一步完善;现有公交运营线路近千条,公交汽、电车18000辆,日客运量724万乘次;出租车已达4.29万辆,日客运量212万乘次;市域轮渡现有客渡19条,车渡5条,日客运量为54万人次;渡江车辆为450万辆次,随着大桥、隧道等越江交通的增加,正在实行结构调整;陆岛交通要紧为通往本市崇明和长兴、横沙等岛屿的长江轮渡和跨海通浙江舟山诸岛的海渡,日乘客运输量为2万人次,过江车辆为750万辆次;都市公共交通总体服务水平达1057万乘次/日。 2.先进技术普遍推广应用。交通行业普遍建立企业治理信息系统或局域网,一些跨区域经营单位已拥有广域网;上海航运市场交易、关检和EDI单证处理已初步实现与国际接轨;陆上运输网上服务中心已开通,物流信息平台和电子商务系统正在筹建,公路集装箱运输和IC卡治理系统、长途客运联网售票系统、驾驶员计时培训系统等均已投入应用;“上海交通信息网”已开通,“一卡通”已在地铁和公交线路上使用;公交车辆装备升级换代,绿色能源已投入使用,上海正在建设LPG和CNG汽车加气站,出租车2万余辆已改用LPG燃料,公交车300余辆已改装CNG燃料。 为了与上海社会经济发战略目标相对应,依照上海都市布局、土地使用与交通规划紧密结合的原则,上海市提出都市综合交通规划建设目标:建立与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适应的先进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增设大型关键交通设施和交通干线,完善交通系统,

上海城市交通发展的回顾和展望

上海城市交通发展的回顾和展望 上海市城市交通管理局龚汇汇 一、前言 城市交通是城市的命脉,是城市发展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在上海建设现代化大都市的进程中,始终发挥着基础和先导的作用。它不仅是衡量城市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邓小平同志发表南方重要谈话以来,上海以建设“一个龙头,三个中心”为目标,抓住机遇,不断增强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上海交通步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历史旧欠基本还清,客货运输稳步增长,服务供应水平不断提高,为交通行业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迈入新世纪的上海城市交通,将紧紧围绕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的战略目标,以中国加入WTO为契机,着眼于服从、服务于上海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增强,支持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和亚太国际航空枢纽的建设,坚持“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满足市民出行和现代物流的需要。城市交通要实施超常规发展,并融入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之中,增强对内、对外的辐射和集聚能力,全面提高上海交通行业的能级水平和综合能力,建立“人便于行、货畅其流、环境协和”的枢纽性现代化立体交通体系和综合物流系统。 二、交通发展回顾 九十年代以来,上海城市交通的建设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1.对外交通设施能级增强 上海港吞吐量已突破2亿吨,成为世界第三国际大港,集装箱吞吐量超过560万箱,跃升为世界第6位,为形成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奠定了基础。 上海已组成以浦东机场为主,虹桥机场为辅的“一主一辅、一市两场”格局的国际航空港,年旅客吞吐量1768 万人次,货邮量88万吨,争取成为亚太地区国际航空枢纽港。 上海站作为全国十大铁路枢纽之一,沪杭铁路复线全线修通,上海南站(临时站)已开通使用,列车日平行通过能力提高到180对。铁路承担着本市最大份额的省际旅客流通量。 全市公路总长度4253公里,郊区建成了一批快速道路和连接长江三角洲城市的沪宁、沪杭高速公路,加速公路网络的形成,打通了上海通往内陆的快速陆上运输通道,扩展了集装箱公路运输的腹地。 全市对外交通货物运输总量达2.8亿吨,货运营业车辆12万余辆,48.3万车吨。长途客运营业车辆3万余辆,近30万客位,旅客发送量达1200多万人次。 上海内河正在组构高等级航道网络,与江、浙两省和京杭大运河相连,内河港口吞吐量8800万吨,年货运量1.39亿吨。

公共交通事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_0.doc

公共交通事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政协**区委员会关于全区公共交通事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为落实公交优先发展战略,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提升群众幸福指数,按照建设“幸福**”和《政协**区委员会2013年工作要点》的部署安排,区政协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对全区公共交通事业发展情况进行了集中调研。通过现场查看、听取汇报、座谈讨论等形式广泛征求意见,积极为我区公共交通事业发展建言献策。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区公共交通事业发展基本情况 目前,我区共有公交线路27条,公交车辆288台,分属四家客运公司运营。其中,公交**分公司,长运**分公司,唯达**客运分公司为市属公司,淄博万杰客运公司为股份制民营公司。公交**分公司经营公交线路20条,公交车辆170台;长运**分公司经营公交线路7条,公交车辆52台;唯达**客运分公司经营公交线路2条,公交车辆4台;淄博万杰客运公司经营公交线路10条,公交车辆62台。1路、13路、25路、32路等公交线路由多家客运公司共同经营。近年来,通过全区上下共同努力,我区公交事业取得了较快发展。 1、整合公共交通资源,公交线路集约化改造效果初显。长期以来,我区公交车辆大多采取业户挂靠经营方式,由私营车辆挂靠公交运营公司从事公交运营,导致运营车辆旧,车型不统一,班次不合理,运营能力不足。鉴于上述营运方式的诸多缺陷,在广泛调研,多方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交通主管部门对部分公交线路进行了集约化改造。

截止目前,我区共有1路直达、11路、50路、98路、113路、161路、300路等7条公交线路完成了集约化改造,改造后,车容车貌和服务质量都有了大幅提升,群众出行变得更加便捷。 2、公交站场建设实现突破,公交行业规模不断扩大。20xx年10月20日,列入交通部客运站建设计划和淄博市“十一五”交通规划的**客运站竣工交付使用。该工程采取环形孤岛模式,分为上中下三层,集出行、购物、休闲、娱乐等多种功能于一体。该客运站的投入使用,实现了公交、长途的“零距离换乘”,解决了火车站广场交通拥挤、环境卫生脏乱差的状况,有效地提升了城市文明形象,增强了中心城区服务功能。目前,该客运站已运营近两年,运营秩序良好。随着城市居民对公共交通需求的不断增加,及时延伸调整公交线路6条;更新公交车110 台;城区公交车万人拥有率达到5标台以上;更新添置天然气公交车47台;770台出租车进行了双燃料改造。 3、公交运输能力稳步提高,行业文明程度进一步提升。近年来我区公共交通运输能力稳步提高,客运总量、车辆装备稳步增长,服务络不断扩大,公交运力不足、群众出行不便的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目前,中心城区公共交通站点覆盖率大于70%,城区公交车平均运营速度20公里/小时,公交准点率达到95%以上,公交车辆出行分担率达到20%。共建设完成景观式候车亭5处。公交络实现了全通达、全覆盖,11路、50路、113路、117路、118路等线路覆盖城区主要地区。离休干部、伤残军警、盲人、65岁以上老人、学生等特殊群体享受到11路公交车的免费或优惠乘车待遇。开展了“创建文明行

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关于公布

2010年度上海市文明示范工程、 上海市文明示范工地、上海市文明工地(场站) 表彰名单 一、2010年度上海市文明示范工程名单 1、上海东方体育中心上海东方体育中心工程建设指挥部 2、轨道交通13号线一期轨道交通十三号线发展有限公司 3、上海中心大厦上海中心大厦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4、 上海国际航运服务中心 (含海运大厦) 上海国际航运服务中心开发有限公 司 5、外高桥港区六期工程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6、崇明至启东长江公路 通道(上海段) 上海长江桥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二、2010年度上海市文明示范工地名单 1、浦东供电分公司生产调 度楼上海市第二建筑有限公司 上海海龙良策工程顾问有限公司上海市电力公司市东供电公司 2、静安豪景苑(常德路95 号街坊B地块住宅工程 7-8号楼) 上海市第一建筑有限公司 3、上海区域管制中心生产 附属用房工程 上海市第一建筑有限公司 —1 —

4、绿地望海CBD(A区)商品 房建设项目 上海域邦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5、上海爱达工具制造有限 公司旧厂房改建上海新长征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上海新马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众兴建设监理 6、上海外贸仓储浦东储运 公司新建仓储.物流中 心、堆场上海市第二建筑有限公司上海浦惠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7、瑞虹新城第三期4号地 块发展项目1-3、5、6号 楼及地库中建三局建设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现代工程咨询公司 8、风荷丽景尚城二期3、4、 5、12#楼及配套项目 龙元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9、海光大厦华东电网调度中 心 上海市第二建筑有限公司 10、朱家角新镇D18地块水上 宾馆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11、曹家渡旧区改造地块(江 南宴花园1号楼) 中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12、杨浦区30、33街坊(东 块)商品住宅江苏省苏中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新光工程咨询 13、1#工业研发大楼(除桩 基) 江苏省苏中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4、宝山顾村镇新选址一号基 地配套商品房B4-2 地块上海市第四建筑有限公司上海海龙工程技术 —2 —

关于未来交通发展方向的思考

9 商品与质量2012年06期 关于未来交通发展方向的思考 中国矿业大学力建学院 毕春帅?王亚东 21世纪,中国的交通面临了最大困境有四个方面:地面拥挤、石油依赖、环境破坏、安全(面对自然因素和认为破坏,目前的交通体系非常脆弱)。科技的高速发展,是我们相关领域的科学工作者,在以上四个方面中,任何一个单独的方面,都会有或多或少的解决途径,更不会使人们想到“交通危机”这一耸人听闻的词汇,然而当把四个方面的问题放到一起时,我们便会发现,它们正在瓦解和动摇着我们的交通体系。如果不尽快及时地解决这些问题,必将导致中国,乃至世界交通和生产力的崩溃。 一、当前交通模式的弊端 当前人们出行的交通模式主要三种——公路、航空、铁路,它们都有地面拥挤、石油依赖、环境破坏和灾难等问题。随着人口增长和出行的增加,每种运输方式的使用都将增加,但是从前瞻性的考虑出发,这些交通方式满足我们对出行的速度、安全、舒适的要求又能维持多久呢? 1.公路 公路的吸引力仅在于汽车的灵活机动,便于个人支配调度。任何公共交通工具都比不上汽车方便,私家车可以由个人驾驶和控制,拥有车可以享受喝多乐趣。然而,享受私家车方便的同时,日益增长的交通堵塞,可以使一个家住郊区,工作在市区的人,在上班的路上便耗费几个消失的时间,再加上油价的不断增长,环境污染的不断严重等诸多问题,汽车所能给人们带来的便捷很快便会结束。 2.航空 今天,只有航空这一交通方式能够满足人们对速度的不断追求,目前航空已经成长为长距离旅行的中坚力量。但是,我们不能忘了,它已经过度拥挤,而且不可能再扩大容量。跟几十年前的飞机相比,我们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这些并不意味着飞机的问题已经解决。商用飞机几乎没有什么科技再改进的潜力了,而我们不知道如何才能既不用汽油,又能开飞机,也不知道如何避免发动机和空气的震动噪音。 3.铁路 铁路交通几乎是我国每个角落里所有运输能力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问题是他实现了高效率,大运量的交通运输方式。然而,让人们所不能接受的,便是铁路很慢,这完全不能跟上当前人们日益增快的步伐。虽然近几年来,我国高速铁路已经将速度提高到350km/h,但地球表面稠密的大气,使其发展高于400km/h的速度成了一个无法实现的致命问题。 公路、航空和铁路都没有我们想要的东西,更不能成为我们想要的最佳交通方式。不幸的是,技术的可能性不能克服这三种交通运输方式固有的全部缺陷。所以,现在的我们需要跳出这三种交通模式的框架,去寻找能够真正快速、清洁、方便、安全的交通模式,而且最重要的是,需要通过技术上创新,建立全新的交通模式,突破资源环境的限制。 二、地下真空管道高速交通的特点1.飞机一样的速度 目前,最快的运输模式便是飞机,飞机巡航速度大约为800km/h 900km/h,一天之内能让乘客抵达地球上的任何地方。飞机是目前人类能够方便实现长距离旅行的最佳方式。 地下真空管道高速交通体系能够实现和飞机一样的高速度运行,更有技术先进的国家如美国,已经能够实现了1000km/h的速度。它不用像飞机一样花很多时间在跑道上,也不需要爬升到巡航高度,或者遇到机场繁忙时在上空盘旋等待。 其次,当地下真空管道高速交通的整套系统建成后,旅客从家里出来,几分钟就能达到入口,就像目前地铁的售票、检票、上车过程一样,整个流程连贯、迅速,根本不会让宝贵时间浪费在那些多余的等待上。 2.公交一样的高频率 等车是一个痛苦的过程,这一点每一个出行的人都深有体会。所以,为实现人们心目中最佳的交通模式,地下真空管道高速 交通系统必须最大程度上减少人们等待的时间。在解决这一问题是,我们可以采用类似于公交的发车系统,根据人流的多少、高峰时段等因素,建立合理的模型,计算出能够最大羡慕满足人们需求的发车频率。即使是长途旅行,也向自己出门去菜市场买菜一样方便。 3.火车一样的舒适 旅途中的生活质量跟时间一样重要。欧洲、日本的高速铁路是现代大众交通模式中最平稳、最安静和最文明的,下一代的交通体系必须具有比更高速铁路更显著的优点,让每一名乘客拥有最宽敞的个人空间,以飞机上的头等舱为标准。同样,有足够的空间放置行李。 4.像地铁一样廉价 在“美国地铁”[5]的技术研讨会上,相关的专家梦就将地下真空管道高速交通作为实现“美国地铁”的最佳途径重点对象加以考虑。既然是作为“地铁”,那么,地下真空管道高速交通就必须能够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去,如果是像飞机那样的高额消费,是绝对不可能办到的。所以,该种交通模式,需要采用先进的技术将系统的运营成本降到最低,力求技术所产生的经济效益能够传递到每一个乘客的身上。当然,系统还必须能够挣到足够的钱来满足自身的运行。 5.形成全面的网络覆盖 如果说能够成为人们心目中最佳的交通模式,还有一点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该种交通方式能满足人们到达任何地方,最大限度的减少人们步行的时间。这点,地下真空管道高速交通可以参考北京地铁的覆盖网络加以描述。从出发点到目的地的过程当中,乘客只需要在进站的时候够一次票,然后无论是多么远的距离或者复杂的换乘过程,都可以在站内完成,一旦出站,便是到达目的地了。 三、我国真空管道高速交通的现状 2004年12月18日,由沈志云院士、钟山院士联合发起[6],在西南交通大学召开了“真空管道高速交通”院士学术报告会,钱清泉、宋文骢、乐嘉陵、张涵信、葛昌纯等院士到会,何祚庥院士在不能到蓉参会的情况向大会递交了书面意见。这次大会标志着真空管道运输系统的科学性、现实性、发展前景和重大意义等得到中国科学界的确认,是中国在真空管道高速磁悬浮交通领域迈出的重要一步,也为我国磁悬浮交通发展指明了方向。 据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两院院士沈志云课题组成员张耀平介绍,课题组正在研制时速600~1000公里的真空高速列车并着手试验,这种技术预计10年后实现运营。真空磁悬浮列车只是列车在真空环境下运行,而车厢内并非真空的,所以乘客乘坐这种列车不会有眩晕等异样的感觉。 从造价上来看,目前普通铁路造价每公里1.5亿元,其隧道断面大概在6 m到8 m ,而真空磁悬浮管道断面只有4 m到5 m,可省去很多钢材费用,所以费用比普通铁路更便宜。 参考文献: [1]沈志云. 高速磁浮列车对轨道的动力作用及其与轮轨高速铁路的比较[ J] .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 1,1(1):1-6. [2]沈志云. 京沪高速铁路技术方案的探讨[ J] .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1, 1(2):10-13. [3]沈志云. 对磁悬浮高速列车认识的两个错误观点[ J] .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2004, 4( 1 ):1-2. [4]沈志云. 关于我国发展真空高速交通系统的思考 [J] .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5,40(2):134-136. [5]Brad Swartzwelter. 比飞机还快:美国长期运输问题解决方案[J]. 张耀平. 2005,第一版:21-26. [6]张耀平,戴瑞.奥斯特. 新时代从这里起步:关于真空管道运输的初期对话[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1-50. 摘 要:本文立足于对当代交通系统中最常用的三大交通模式的弊端分析,为了解决目前交通发展过程中中所面临的种种问题,对未来交通的发展方向做了深刻的思考。认为在地表稠密的大气中,很难运行经济速度超过400km/h的高速交通,所以要实现更高的速度,完成自古以来交通科技工作者孜孜以求的梦想,最好的途径便是采用地下真空管道。 关键词:交通发展方向;真空高速交通

未来30年上海人口发展对交通发展的影响与预测

未来30年上海人口发展对交通发展的影响与预测 2019-12-09 作者:刘玉博,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城市交通是城市发展的基础,是保障城市安全运行和创造优良人居环境的先决条件。上海未来要建设成为创新之城、人文之城和生态之城,卓越的全球城市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离不开良好的交通体系。人口的总量、结构和分布对交通发展的影响巨大,分析上海人口的发展对交通发展的影响对于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交通发展战略能够提供有力的支撑和参考。 一、上海人口总量发展对交通发展的影响 (一)上海常住人口规模扩大,通勤人口呈现都市圈通勤特征。上海的常住人口在1990-2010间增加了1000万人,是人口规模的高速增长期,2010年之后趋缓甚于停滞状态,近年有缓慢上升态势。其中外来人口是上海市人口规模扩大的主要动力,1990-2010年期间年均净流入人口为30.2万人;伴随人口规模调控政策,2011-2017年的净流入人口规模下降,年均为10.4万人。外来常住人口的比重由1990年的3.8%增加到2018年的40.3%,同期户籍人口的比重则由96.2%下降到59.7%。随着人口规模的扩大,通勤人口的规模也保持持续扩大趋势,呈现都市圈通勤特征。“长三角通勤族”逐渐发展为不可忽视的一个群体,2018年每日来沪工作的长三角通勤数量

达到5万人左右。随着世界第六大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的发展和互联互通的加速推进,这一规模仍将继续增大。 (二)未来30年上海市人口规模预测 基于未来一段时期总和生育率有可能会提高,以及净迁入人口规模会随人口调控政策的调整而发生变化,暂将上海市的人口规模预测设计为低中高三个方案。 低增长方案:持续到2050年,总和生育率保持为0.73的水平;每年净迁入人口为20万。中增长方案:总和生育率在2020年之前保持在0.73,2021-2035年提高到0.95,2036-2050年增加到1.20;年均净迁入人口2020年之前为20万,2021-2050年为35万。高增长方案:总和生育率与中增长方案相同,净迁入人口在2021年之后提高至50万。 由此得到未来直到2050年的人口规模变动趋势。低方案下,总人口在2035年达到峰值2640万后将持续下降,2050年为2540万人;中方案下,总人口持续上升,2035年达到3000万,2050年达到3200万;高方案下,2035年人口达到3200万,2050年达到3700万。 (三)人口总量变动引起交通需求总量上涨 人口总量的增加引起交通需求总量的上涨。上海市常住人口的出行率逐年增高,2018年达到2.35次,相对于2010年左右东京都市圈2.45次、巴黎都市圈3.87次、纽约都市圈4.00次的人均出行次数来说还是处于低水平,

上海市交通发展白皮书

上海市交通发展白皮书 (公示稿) 二〇一三年八月1 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背景 (3) 一、发展现状 (3) 二、发展形势 (5) 第二章目标和战略 (7) 一、目标 (7) 二、战略 (8) 第三章交通与城市 (10) 一、控制城市发展规模 (10) 二、强化交通对城乡空间布局的引导和支撑 (10) 三、加强交通规划与城乡规划的统筹协调 (11) 第四章对外交通 (13) 一、建成国际航运枢纽港 (13) 二、建成国际航空枢纽港 (14) 三、加快铁路建设 (15) 四、完善公路网络 (15) 五、完善对外综合交通枢纽布局和衔接 (15) 第五章公共交通 (17) 一、强化轨道交通的骨干作用 (17) 二、提升公共汽(电)车服务水平 (18) 三、促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 (19) 四、拓展水上客运服务功能 (19) 五、推进城市客运枢纽建设 (20) 六、完善公共交通票价票制 (20) 第六章小客车 (21) 一、完善小客车拥有管理 (21) 二、加强小客车使用调控 (22) 第七章步行和自行车 ....................... ... ... (23) 一、提升步行交通品质 (23) 二、改善自行车出行环境 (24) 三、引导电动自行车合理使用 (25) 第八章城市道路货运 (26) 一、完善货运设施建设 (26) 二、提高货物运输组织效率 (27) 三、规范车辆使用管理 (27) 第九章停车 (28) 一、加强停车规划调控和设施建设 (28) 二、完善停车管理措施 (29)

第十章道路设施和运行 (30) 一、持续推进道路设施建设 (30) 二、优化道路交通组织 (31) 第十一章交通信息化 (33) 一、推进交通行业信息化建设 (33) 二、加强交通辅助决策支持 (34) 三、加强交通综合信息服务 (35) 第十二章交通安全 (37) 一、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 (37) 二、加强轨道交通安全管理 (39) 三、加强对外交通安全管理 (39) 四、健全交通应急反应和救援体系 (40) 第十三章交通环境 (41) 一、加强交通排放管理 (41) 二、优化交通能源结构 (42) 三、严格交通噪声管理 (43) 四、推动资源循环利用 (43) 第十四章交通文明 (44) 一、积极培养市民交通文明意识 (44) 二、加快推进交通行业文化建设 (45) 第十五章综合保障 (47) 一、加强交通法治建设 (47) 二、完善交通管理体制 (48) 三、完善交通资金投入 (48) 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科技创新 (48)

公共交通事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公共交通事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为落实公交优先发展战略,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提升群众幸福指数,按照建设“幸福xx”和《政协xx区委员会2020年工作要点》的部署安排,区政协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对全区公共交通事业发展情况进行了集中调研。通过现场查看、听取汇报、座谈讨论等形式广泛征求意见,积极为我区公共交通事业发展建言献策。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区公共交通事业发展基本情况 目前,我区共有公交线路27条,公交车辆288台,分属四家客运公司运营。其中,公交xx分公司,长运xx分公司,唯达xx客运分公司为市属公司,淄博万杰客运公司为股份制民营公司。公交xx分公司经营公交线路20条,公交车辆170台;长运xx分公司经营公交线路7条,公交车辆52台;唯达xx客运分公司经营公交线路2条,公交车辆4台;淄博万杰客运公司经营公交线路10条,公交车辆62台。1路、13路、25路、32路等公交线路由多家客运公司共同经营。近年来,通过全区上下共同努力,我区公交事业取得了较快发展。 1、整合公共交通资源,公交线路集约化改造效果初显。长期以来,我区公交车辆大多采取业户挂靠经营方式,由私营车辆挂靠公交运营公司从事公交运营,导致运营车辆旧,车型不统一,班次不合理,运营能力不足。鉴于上述营运方式的诸多缺陷,在广泛调研,多方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交通主管部门对部分公交线路进行了集约化改造。截止目前,我区共有1路直达、11路、50路、98路、113路、161路、300路等7条公交线路完成了集约化改造,改造后,车容车貌和服务质量都有了大幅提升,群众出行变得更加便捷。 2、公交站场建设实现突破,公交行业规模不断扩大。2010年10月20日,列入交通部客运站建设计划和淄博市“十一五”交通规划的xx客运站竣工交付使用。该工程采取环形孤岛模式,分为上中下三层,集出行、购物、休闲、娱乐等多种功能于一体。该客运站的投入使用,实现了公交、长途的“零距离换乘”,解决了火车站广场交通拥挤、环境卫生脏乱差的状况,有效地提升了城市文明形象,增强了中

上海轨道交通发展史

早在1958年上海就开始地铁建设前期准备,当时苏联专家断言上海是软土地层含水量多,不宜建设隧道工程。但中方专家并未放弃,1963年在浦东塘桥采用结构法钢筋混凝土管片衬内试挖了直径4.2米的隧道,用于验证粉沙性土质和淤混质粘土质中建设隧道的可行性。1964年在衡山公园附近又开挖了代号为“60工程”的地铁试验工程。正当专家们欲进一步试验时,文革开始了,上海地铁建设前期准备工作被迫停止。 1979年上海地铁建设再次启动,在漕溪公园的地底下,又尝试了第二条试验隧道的掘进,投资达四千多万人民币,上下行总长1290米。细心的乘客可以发觉这段线路采用结构法修筑地下连续水泥墙(方形隧道),与此后采用的盾构掘进(圆形隧道)有明显不同。这段线路现在作为轨道交通1号线的正式路线使用。 1989年5月,中德双方正式签署了4.6亿马克的地铁专款贷款协议书,1990年3月7日国务院正式同意,上海地铁工程新龙华站(今上海南站)至新客站(今上海火车站)开工兴建。上海地铁1号线于1993年1月9日进行试通车,计划第一列车从新龙华开往徐家汇,列车由内燃机车调车至新龙华车站。由於是历史上的首次,缺乏经验导致上行线供电触网无法送电,最后只能将列车调车回梅龙车辆段。第二天即1993年1月10日,上海地铁历史上第一列列车在新龙华至徐家汇区间进行车辆试运行。(地铁建成后一般需要经过三个阶段:试通车,不载客运行;试运营,载客运行;正式运营,通过国家正式验收)。经过地铁工程建设者不懈的努力,上海地铁1号线终于在1995年4月10日,全线上海火车站-锦江乐园站建成通车。锦江乐园车站是在试通车后加出来的,原来这一段线路是试车线。由于居住在附近康健新村、梅龙地区的市民在出入市区时感觉非常方便(到徐家汇只有10分钟),并且当时乘车方便、车票便宜(只有1元钱),故一下就吸引了大量的市民移居到梅龙地区,最后才决定正式建造锦江乐园车站并建设成大楼跨越式车站,大楼上部用于商业用房。 【建设发展大事纪】 1990年1月19日,经国务院同意正式开工建设。 1993年4月,1号线南段线路(徐家汇—锦江乐园)开始观光试运行。 1995年4月,1号线主线(上海火车站—锦江乐园)试运营。 1995年12月,1号线南延伸段(锦江乐园—莘庄)试运营。 1999年9月,2号线(中山公园—张江)试通车。 2000年6月,2号线(中山公园—张江)试运营。 2000年12月,3号线(上海南站—江湾镇)试运营。 2003年11月,5号线(莘庄—闵行开发区)试运营。

大数据在交通行业中的未来发展趋势.docx

大数据在交通行业中的未来发展趋势 近些年,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大数据已经应用于各行各业中,由于云计 算的出现又一次推动了大数据的发展,现如今,我国已经将大数据应用于交通行业,借助大数据使交通更加智能化,也有利于更好的管理交通秩序,实现高效运作。 1.大数据的概述 随着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海量的信息,由此大数据一词走进了我们的生活,目前普遍对大数据的理解是 4 个 V(海量 Volume,多样 Variety,价值 Value,速度 Velocity):第一,数据体量巨大,从 TB 级别跃升到 PB 级至 EB级。第二,数据类型繁多,包括文字、视频、图片、地理位置信息、传感器数据等。 第三,价值密度低,应用价值高,以视频为例,连续不间断监控过程中可能有用的数据仅仅有一两秒。第四,Velocity 处理速度快, 1 秒定律。 2.大数据在交通行业现状 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的更新,各种传感器、软件,应用而生,为数 据的采集提供了可靠的物理保障,使得交通行业积累了大量的数据信息,大型存储设备的出现也为海量数据存储提供了可能,云计算的出现使数据的计算更加高效,交通行业的数据特征基本符合大数据4V 特点。 信息采集 目前,我国交通行业信息采集主要是通过人工与自动和半自动化设备记录。 人工方面主要是人工填写的各种报表,由于人工在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导致错,所以信息的可靠度不高,并且人工采集的信息量具有一定限制;自动与半自动设备方面信息的来源主要有基于互联网的公众出行服务数据,如大运输联网、网上售票、城市公交刷卡、公众在线交通路线查询、网购物流数据、银行数据、生活消费数据等;基于行业运营企业生产监管数据,如货运源头称重数据,货运、危险

2025年上海将变成这样,最新18大规划出炉!每一条都跟你有关

2025年上海将变成这样,最新18大规划出炉!每一条都跟 你有关 一个城市的整体规划对于城市交通、经济、格局都会产生长远影响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未来几年,她的城市规划又将如何变化?轨道交通9条新轨道交通线路2017年至2025年,上海规划再建设9条轨道交通线路据了解,此次公示的9条线路并非都是地铁还包括进出上海的城际铁路中运量轨道线路等多种模式在内预计2020年底,上海轨道交通总里程有望超过800公里 2025年,上海将拥有包括地铁、市域铁路机场快线、磁浮线等形式的29条轨交线路再次确保上海国内轨交第一城的地位! 9条轨交新线分别是:19号线 20号线21号线22号线23号线 24号线25号线嘉闵线机场快线 嘉闵高架二期建成通车嘉闵高架路,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一纵三横”中的“一纵”总长约35公里,南起S32申嘉湖高速,北至S6沪翔高速一期工程向南延伸至G60沪昆高速向北延伸至G2京沪高速经过2年多建设,嘉闵高架北段一期已于2015年12月18日建成通车目前嘉闵高架北段二期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工程像搭“乐高”积木一样地进

行全预制拼装计划于2016年建成通车后,将与S6高架相连“地下延安高架”横穿申城6区“北横通道”,上海中心城区“三横三纵”重要组成部分沿线穿越长宁、普陀、静安、闸北、虹口、杨浦6个区全长19公里,线路比较长北横通道将根据各路段条件成熟情况分段施工,全线完工时间未定其中中环北虹路立交至虹口港段为立体扩容形式 沿线设北虹路、泸定路、江苏路、恒丰路河南北路五对出入口匝道和中环北虹立交、南北高架天目路立交两座全互通立交北横通道东段,将设沪上首条路中式公交专用道浦东机场将建高铁站据最新公布的《沪通铁路二期相关设施专项规划》 沪通铁路二期选址浦东机场,在此增设线通过“浦东铁路”祝桥站之间的连接形成“组合站” 未来浦东—虹桥机场连接线、地铁2号线、磁悬浮线地铁21号线(高桥—金桥张江—迪士尼—祝桥)4条轨道交通线路将于浦东国际机场浦东铁路实现近距离换乘浦东机场将真正成为世界级综合交通枢纽大场机场搬迁大场板块位于上海市区北郊、宝山区西南部东与闸北区彭浦镇、宝山区庙行镇和大场飞机场相邻远离外环而贴近中环,距离市中心非常近有现成的轨交7号线存在,有上海大学但大场机场梗阻在整个地区的中心阻断闸北和宝山大场之间的横向道路一旦机场搬迁,阻断消失就可以有大量的优质土地供应未来宝山

上海市智能化交通系统战略规划

报告 -一 第一阶段:战略规划启动(一) 上海市ITS战略规划工作纲要与进程 2000年11月

目录 一、简介 (4) 二、本计划工程目标 (7) 三、工程范围 (8) 四、工作纲要 (9) 阶段一:工程启动与准备 (10) 阶段二:对主要负责单位现状进行了解咨询及其需求评估 (13) 阶段三:初步ITS 概念计划的设计 (16) 阶段四:开发ITS实际应用项目 (19) 阶段五:发展ITS开发计划 (23) 阶段六:开发和完成ITS培训课程 (25) 阶段七:高优先权的ITS工程的功能性设计 (27) 阶段八:文件和报告 (28)

若对本报告有任何问题或需进一步了解,请与本规划办公室联系: 地址:上海市北京西路1318号321室 邮编:200040 联系人:周蔚吾(Weiwu-Zhou)上海市ITS战略规划组组长 加拿大IBI集团公司专家 电话:6207-7154传真:6207-7155 传呼:1259-2003137(自动)Email: weiwu_zhou@https://www.360docs.net/doc/ed16916786.html, 上海市ITS战略规划领导小组与机构组成

一、简介 上海作为东方的大都市,历经改革开放18年来的建设发展,已经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也为上海进一步发展积聚了能量,为上海迎接新世纪,崛起成为国际经济中心城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面对充满机遇而又富有挑战的新世纪,上海已经确定了迈向21世纪的长远发展战略目标:到2010年,上海基本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浦东新区基本建成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外向型、多功能、现代化的新区,崛起成为新的国际经济中心城市。 上海地处长江三角洲前缘,东濒东海,南临杭州湾,西接江苏、浙江两省,北界长江入海口,正当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部,交通便利,腹地广阔,地理位置优越,是一个良好的江海港口。1999年末,上海全市年末总人口(户籍人口)为1313.12万人,占我国总人口的1%。全市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071人,其中市区每平方公里2872人。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474万人,比上年净增10万人。 在上海长江口附近有三座岛屿,其中一座崇明岛是中国的第三大岛。目前这些岛屿还没有被充分开发,也许现在正是促使它们迈向城市化的最好时机。上海正预期用全长各约14公里的两座桥或两条隧道,或者桥和隧道结合并用的方式, 把三座岛屿与南北大陆连接起来。由于局部区域河深只有15米,因此建隧道或者桥和隧道结合并用的方式也许是一个更好的选择,还不会影响航船通行。 上海都市化中心占有近10%的面积, 拥有大量的高层办公和住宅楼群。目前上海大约有600,000机动车,包括大量柴油机车,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严重的燃料热能污染和烟雾污染。尽管自行车和公共交通运输系统是主要的交通工具,但私有车的增长速度依然很快, 加上超过十万辆的出租汽车的日夜运作,对市中心地区主要道路的交通阻塞产生严重影响。 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进入90年代以来,上海集中了大量资金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1978--1999年,上海城市基础设施累计投资2900多亿元,其中,1991--1999年投资2650亿元,平均每年增长35.9%。由于对城市基础设施实施高强度投入、大规模推进和高质量建设,极大地改善了上海的投资环境,迅速地改变着上海的城市面貌。

公共交通事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公共交通事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Research Report on the development of public transport 汇报人:JinTai College

公共交通事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前言:调研报告是以研究为目的,根据社会或工作的需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调研计划,即将被动的适应变为有计划的、积极主动的写作实践,从明确的追求出发,经常深入到社会第一线,不断了解新情况、新问题,有意识地探索和研究,写出有价值的调研报告。本文档根据调研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为落实公交优先发展战略,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提升群众幸福指数,按照建设“幸福xx”和《政协xx区委员会XX 年工作要点》的部署安排,区政协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对全区公共交通事业发展情况进行了集中调研。通过现场查看、听取汇报、座谈讨论等形式广泛征求意见,积极为我区公共交通事业发展建言献策。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区公共交通事业发展基本情况 目前,我区共有公交线路27条,公交车辆288台,分属四家客运公司运营。其中,公交xx分公司,长运xx分公司,唯达xx客运分公司为市属公司,淄博万杰客运公司为股份制民营公司。公交xx分公司经营公交线路20条,公交车辆170台;长运xx分公司经营公交线路7条,公交车辆52台;唯达xx客运分公司经营公交线路2条,公交车辆4台;淄博万杰客运公司经营公交线路10条,公交车辆62台。1路、13路、25

路、32路等公交线路由多家客运公司共同经营。近年来,通 过全区上下共同努力,我区公交事业取得了较快发展。 1、整合公共交通资源,公交线路集约化改造效果初显。 长期以来,我区公交车辆大多采取业户挂靠经营方式,由私营车辆挂靠公交运营公司从事公交运营,导致运营车辆旧,车型不统一,班次不合理,运营能力不足。鉴于上述营运方式的诸多缺陷,在广泛调研,多方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交通主管部门对部分公交线路进行了集约化改造。截止目前,我区共有1路直达、11路、50路、98路、113路、161路、300路等7条公交线路完成了集约化改造,改造后,车容车貌和服务质量都有了大幅提升,群众出行变得更加便捷。 2、公交站场建设实现突破,公交行业规模不断扩大。XX 年10月20日,列入交通部客运站建设计划和淄博市“xx”交通规划的xx客运站竣工交付使用。该工程采取环形孤岛模式,分为上中下三层,集出行、购物、休闲、娱乐等多种功能于一体。该客运站的投入使用,实现了公交、长途的“零距离换乘”,解决了火车站广场交通拥挤、环境卫生脏乱差的状况,有效地提升了城市文明形象,增强了中心城区服务功能。目前,该客运站已运营近两年,运营秩序良好。随着城市居民对公共交通需求的不断增加,及时延伸调整公交线路6条;更新公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