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333历年真题及答案整理

华师333历年真题及答案整理
华师333历年真题及答案整理

华中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整理

教育学原理

一.名词解释

1.学校教育(2014、2012、2010) p29

答:a.狭义的教育中的一种就是学校教育,学校教育主要指专门组织的教育。它是根据一

定社会的现实和未来的需要,遵循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

引导受教育者主动地学习,积极进行经验的改组和改造,促使他们提高素质、健全人格的

一种活动,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适应一定社会的需要,促进社会的发展,追求和创造

人的合理存在的人。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着主导性的作用。(知识点)

b.狭义的教育中重要的一种就是学校教育,学校教育主要指专门有组织的教育,指教

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对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

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着主导性的作用。

(试题)

2.教育制度(2014) p47

答: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其核心部分是学

校教育制度。

3.体育(2013)p46

答:体育是指授予学生健身知识、技能,发展学生体力、增强学生体质的教育。体力和体

质的发展非常重要,是人的个性全面发展的生理基础。人们进行生产劳动、社会活动、军

事活动和幸福生活都需要强健的体魄作基础。所以,体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4.形成性评价(2013) p69

答:是在教学进程中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的比较经常而及时的测评与反馈。

5.教育目的(2012、2010) p42

答: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总要求,是学校教育所要培养

的人的质量规格。

教育目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存在于人的头脑之中的对受教育者

的期望和要求。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由国家提出的教育总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目标,以及课程与教学等方面对所培养的人的要求。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一是国家或社会所规

定的教育的总目的;二是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三是课程目标;四是教学目标。

6.分组教学(2012、2011) p68

答:是指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把他们分为水平不同的组进行教学。

分组教学的类型主要有能力分组和作业分组。能力分组,是根据学生的能力发展水平

来分组教学的,各组课程相同,学习年限则各不相同。作业分组,是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意

愿来分组教学的,各组学习年限相同,课程则各有不同。

分组教学还可以分为内部分组与外部分组两种形式。内部分组是在传统的按年龄编班

前提下,根据学生能力或学习成绩发展变化情况来分组教学的,外部分组则打破传统的年

龄编班,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的差别来分组教学。

7.教授法(2012、2010) p65

答:讲授法是教师通过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思想理念,并促进他们

的智能与品德发展的方法。讲授法可分讲读、讲述、讲解和讲演四种。

讲授法的基本要求如下:①讲授的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启发性、趣味性;②讲究讲授的策略和方式;③要讲究语言艺术。

8.陶冶(2012、2011) p78

答:是通过创设良好的生活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它包括:人格感化、

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等。运用陶冶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 1 )创设良好的情境。( 2 )

与启发引导相结合。( 3 )引导学生参与情境的创设。

9.学校制度(2011) p48

答: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指的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

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人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学校教育制度

是现代教育制度的核心部分。主要有三种类型:双轨学制、单轨学制、分支型学制。目前,双轨学制在向分支型学制和单轨学制方向发展,综合中学是双轨学制并轨的一种理想形式。

10.课程标准(2011) p52

答:是指在一定课程理论指导下,依据培养自标和课程方案以纲要形式编制的关于教学科

目内容、教学实施建议以及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了某门学科的性质

与地位,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与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编

写课程标准是课程开发的重要步骤。它包括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四个部分。

11.智育(2011) p46

答: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和发展他们智力的教育。它能够帮助学生认识

自然规律、社会规律,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各种

社会工作的实际本领。所以,智育也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简答题

1.现代教育的生态文明(2014) p37

答:教育的生态功能

1 .树立建设生态文明的理念

人类生存在地球的自然怀抱里,是自然的产儿,自然生命的一分子,理应爱护自然母亲,与自然万物保持必要的生态平衡,和谐共生,共同发展。可是,人们为了个人及其群

体的私利和生活改善却一味无止境地向自然索取,力图征服、主宰自然,而不顾自然是否

承受得起,是否对它造成了伤害。为了根本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在学校里和社会上要加强

生态文明的教育与宣传,让学生从小养成爱护自然、爱护生命、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的思想情感,从而逐步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建设生态文明观念。

2 .普及生态文明知识、提高民族素质

对自然开发的无序与过度,运用科技的不当或失误、不懂得珍爱生命和节约资源等等,造成生态灾害与失衡的原因很多,都与人的素质不高相关。因此,我们应当有计划地普及

生态文明知识,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切实懂得:什么是生态?爱护生态与节约资源对人

的长远发展有何意义?什么是污染与生态失衡?它给人类带来哪些严重的危害?并注意指

导与督促他们将这些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去爱鸟,爱花草、树木,保护植被,保护珍稀

动物;去节约水、煤气等资源;不乱丢垃圾,爱护环境的清洁卫生,从小养成良好的保护

生态环境的行为习J 质。

3 .引导建设生态文明的社会活动

生态文明建设关涉社会的移风易俗,所以,学校的生态文明教育不应局限于校内,要

组织学生参加到社区的生态文明建设中去。如组织学生到社会上去进行环境保护的宣传、

访问生态文明建设中涌现的积极分子,总结环卫与节能的好人好事,参与社区清除环境污

染的活动。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加深提高认识,经受熏陶与锻炼,养成生态文明建设的情

趣与信念。

2.德育途径(2014) p77

答:①品德课、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②劳动和其他社会实践

③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

④学校共青团、少先队活动

⑤心理咨询

⑥班主任工作

⑦校园生活

3.教育的文化功能(2013) p38

答:(1)教育对文化的传递

人类社会能从愚昧与野蛮,走向今天的文明与开放,是文化教化的结果。而文化教化的前

提是文化的传递。广义的教育无时无刻不在起着传递文化的作用。学校教育,因其具有明

确的目的、周密的计划、专门的场所、集中的时间、精选的内容与适宜的方法等特点,古

往今来,一直承担着传递文化的重要功能。

(2)教育对文化的选择

教育为了有效地传递文化,还必须充分发挥对文化的选择功能。教育对文化的选择功能体现‘了教育对文化发展的积极引导和自觉规范。教育的文化选择既要符合特定社会政治经

济制度的利益的要求,也要符合人的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当今是多元文化并存的社会,

我国教育应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导向,处理好对传统文化、外来文化与

未来文化的选择问题。

(3)教育对文化的发展文化的生命不仅在于它的保存和积累,更在于它的更新与创造。教育通过把人类已有的精神财富内化为学生个体的精神财富,培养他们对文化的深厚兴趣、

使他们不仅能够适应和参与现实社会的文化活动,而且能够根据未来社会的需要创造更为

美好的文化。高等学校既是优秀人才汇集的地方,又是造就各种有较高素质的文化生产者

的专门场所,在促进社会文化发展过程中始终居于重要地位。随着社会与教育的日益开放化,学校在加强国际文化交流中的作用也日益明显。教育通过广泛的文化交流,不断地吸

收其他民族的文化精华,补充、更新和发展本民族的文化,也是文化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

4.教师的教育素养(2013) p86

答:(1)教育理论素养

主要指教师对教育科学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能恰当地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

基本概念、范畴、原理处理教育教学中的各种问题,能自觉、恰当地运用教育理论总结、

概括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并使之升华,能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设想。(2)教育能力素养主要指保证教师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基本操作能力。这要求教师善于从事各种教育、教学活动,成为教育方面的“临床专家”,能够像医生那样进行“分析”、“诊断”、“假设”和“开处方”,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具体包括以下几

种能力:①课程开发能力;②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③组织管理能力;④引导与创新能力。(3)教育研究素养

主要指教师运用一定的观点方法,探索教育领域的规律和解决间题的能力。无

论是用教育理论指导教育实践,还是在教育工作中不断创新和改革,作为一名工作在教育

的“第一线”的教师,都有资格也有条件进行教育科学研究,尤其是他们从事的教育或教

学研究。教师应富有问题意识,反思能力,善于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创造性地、灵活

地解决各种教育问题。

5.上好一堂课的要求(2012、2011、2010)p68

答:(1)备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备好课,必须做好下述三方面的工作:①认真钻研教材;②

深入了解学生;③合理选择教法。

(2)上课

上课是教学的中心环节,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上好课。教师必须以现代教学理念为指导,遵循教学规律,全面贯彻教学原则,善于科学而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此外,还要注

意下述要求:①明确教学目的。这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②保证教学的科学性与思想性。

这是上好一堂课的基本的质量要求;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是上好一堂课的内在动

力;④解决学生的疑难,促进他们的发展。这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⑤组织好教学活动。

这是上好一堂课的保障;⑥布置好课外作业。总之,一节好课的标准是:目的明确,内容

正确,方法恰当,组织有效,积极性高,表达清晰。

(3)课后的教导工作

课后的教导工作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①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②做好对学生学习的

辅导和帮助工作。

(4)教学评价

学业考评可通过书面考试(开卷与闭卷)、口试、实验操作考试等多种形式来实施。

6.培养集体的方法(2012、2011) p81

答:(1)确定集体的目标

目标是集体的发展方向和动力。培养集体首先要使集体明确奋斗的目标。班主任则应果断

地不容置疑地提出要求作为集体必须实现的目标。目标的提出应当由易到难,实现一个目

标后,立即又提出一个要求更高的目标,以推动集体不断向前发展。

(2)健全组织、培养干部以形成集体核心

培养集体必须注意健全集体的组织与功能,使它能正常开展工作,发挥应有的作用。这里

的关键是要做好班干部的选拔与培养工作。

(3)有计划地开展集体活动

因为只有在为实现集体的共同目标而进行的系列活动中,全班学生才能充分交往、互相了解、建立友谊,才能激发出学生的工作责任感和集体主义精神,为形成集体奠定情感基础。班主任在确定班的奋斗目标后,应制订集体活动计划,有计划地开展各种活动,使每个学

生都能在活动中得到锻炼与提高,引导集体朝气蓬勃地向前发展。

(4)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只有在集体中形成了正确的舆论与良好班风,集体才能识别是非、善恶、美丑,扶正抑邪,发扬集体的优点、抵制不良思想作风的侵蚀,才能使集体具有巨大的教育力量,成为教育

的主体。班主任要善于抓住时机,通过积极的思想斗争,分清是非,以推动正确舆论的形成。

7.教师劳动的特点(2012、2010) p82

答:(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

首先,教师劳动的对象是发展变化中的,主要是未成熟的“人”。

其次,教师的工作任务是多方面的。

再次,教育过程是复杂的。

最后,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是广泛的,不限于学校内部。

(2)教师劳动的示范性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活动这一本质特点,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必然带有严格的示范性(3)教师劳动的创造性

一方面,这种创造性由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决定的。另一方面,教师劳动的创造性,还表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各种突发情况所作出的及时反应、妥善处理的应变能力上,即教育机智。

(4)教师劳动的专业性

教师劳动的专业性突出表现在教师对育人的崇高敬业精神和道德修养上,对教育教学专门

化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和教育活动的自主权上。

8.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2011) p45

答:(1)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教育目的的这个规定,明确了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也指出了我国教育培养出来的人

的社会地位和社会价值。①坚持培养劳动者的观念;②要坚持全面的人才观念;③要坚持

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观念。

(2)坚持全面发展

从分类的角度看,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的发展。生理方面的发展主要指受教育者身体

的发育、机能的成熟和体力、体质的增强;心理方面的发展主要指受教育者的智、德、美

几个方面的发展。从分层的角度看,主要包括三个层面的能力的发展,即发展人处理与自

然关系的能力、与社会关系的能力和与自我关系的能力。

(3)培养独立个性

培养受教育者的独立个性,就是要使受教育者的个性自由发展,增强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形成受教育者的开拓精神、创造才能,提高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培养独立个性,更多地

强调培养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的创新精神和超越精神。

综上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在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独立个性

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

9.教师的素养(2011) p85

答:第一、高尚的师德

(1)热爱教育事业,富有献身精神和人文精神

热爱教育事业,是搞好教育工作的基本前提。教师要富有献身精神,愿意为下一代的成长

贡献自己的毕生精力。另外,教师还应具备基本的人文精神,要关怀学生的生存和发展、

人生价值的实现。

(2)热爱学生,诲人不倦

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教育好学生的重要条件。

(3)热爱集体,团结协作

教师的劳动既具有个体性,又具有集体性。要依靠教师集体,最大效度地发挥集体的教育

力量。

(4)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教师劳动具有示范性,因此教师必须以身作则,严于律己。

第二、宽厚的文化素养

教师要有比较渊博的知识和多方面的才能,应对自己所教学科的知识有科学、正确的把握。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对自己所教专业融会贯通,达到运用自如的境界。同时,教师还应有

比较深厚的文化修养。

第三、专门的教育素养

(1)教育理论素养

主要指教师对教育科学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能恰当地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概念、

范畴、原理处理教育教学中的各种问题,能自觉、恰当地运用教育理论总结、概括自己的

教育教学经验并使之升华,能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设想。

(2)教育能力素养

主要指保证教师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基本操作能力。具体包括以下几种能力:①课程

开发能力;②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③组织管理能力;④引导与创新能力。

(3)教育研究素养

主要指教师运用一定的观点方法,探索教育领域的规律和解决间题的能力。教师应富有问

题意识,反思能力,善于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创造性地、灵活地解决各种教育问题。

第四、健康的心理素质

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会直接影响到教育工作的成败,而且会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因此,教师要有轻松愉快的心境,有昂扬振奋的精神、乐观幽默的情绪以及坚韧不拔

的毅力等。

10.教育的相对独立性(2010) p40

答:教育是一种主体性的实践活动,在能动地反作用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具有主体自身

的价值取向与行为选择,由此实现着教育的社会功能,并表现出自身的相对独立性。教育

的相对独立性是教育在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具有独立于政治、经济等其他社会现象的

特征。指作为社会一个子系统的教育,它对社会的能动作用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性,它

的发展也有其连续性与继承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①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主要通过

所培养的人作用于社会;②教育具有自身的活动特点、规律与原理;③教育具有自身发展

的传统与连续性。教育相对独立性的意义:①教育必须坚持自己独立的品格,不能依附于

政治或经济;②教育要对社会有所批评,充分发挥教育对社会的引导、教化作用;③教育

对社会的适应要有所选择,以促进社会的健康、全面、持久发展。

三.论述题

1.联系中小学实际论述处理直接关系和间接关系(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2014) p60

答:1 .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

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以间接经验学习的活动就是教学。它把人类世世代代积累起来的科

学文化知识加以选择,使之简约化、洁净化、系统化、心理化,组成课程,编成教材,然

后转化为动态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这样,就可以使学生避免重复人类

在认识发展中所经历的错误与曲折,用最短的时间、较高的效率来掌握人类创造的基本知识,成为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人,从而就能在新的起点上,继续参与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

的长征,攀登科学文化的新高峰。即使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也离不开间接经验的学习,改变不了学生知识主要来源于间接经验的事实。

2 .学习间接经验必须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基础

现成的书本知识,一般表现为概念、原理、定律与公式所组成的系统,是一种偏于理性的

知识。这种知识对学生来说,是他人的认识成果、间接的经验,是很抽象的、不容易理解的。学生要把这种书本知识转化为自己理解的知识,就必须以个人以往积累的或现时获得

的感性经验为基础。个人只有依靠已知的东西、已有的经验,才能认识和掌握尚未知晓的

知识。

3 ,防止忽视系统知识传授或直接经验积累的偏向

在处理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关系时,要防止教学史L 曾出现过的两种偏向。一种是在传

统教育观影响下产生的偏向。他们主张书本至上,重视书本知识的传授,习惯于教师讲、

学生听;而不注重引导学生通过一定的实际活动、独立操作去积累经验,探取知识,未能

把书本知识和学生的直接经验很好结合起来,导致注入式教学,造成学生掌握知识上的一

知半解、形式主义。另一种是在实用主义教育观影响下产生的偏向,过于重视学生个人的

经验积累,注重从做中学,强调学生通过自己探索来发现、获得知识,而忽视书本知识的

学习和教师的系统传授,结果使学生往往难以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这二者都违反教

学的规律性,人为地割裂了学生掌握知识过程中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之间的内在联系,严

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2.举例说明启发性原则在教学中的要求(2013) p64

答: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

探究,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学会分析问题,树立求真意识和人文情怀。贯彻启发性原则

的基木要求如下。

(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例如,提出为什么常受日光照射的皮肤颜色比较黑这一问题,就能够引入皮肤这个课题,

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善于提问激疑,引导教学步步深人

例如,在引入细胞的失水和吸水这一内容时,向学生提问生活中那些现象与这个知识点有关,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联系实际的能力。

(3)注重通过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启发学生获取知识

例如,在讲述叶的形态结构,花的结构前,先让学生采集不同形态的叶标本,制作花的解

剖标本。这对学生更具诱惑力,挑战性,有助于学生在实践中探索科学知识。

(4)发扬教学民主

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允许学生向教师提问质疑等。

3.人的发展的特点及其意义(2012)p30

答:从基于哲学人类学和教育人类学的研究,突出强调人的发展的未完成性和能动性这两

个特点。

(一)未完成性

人是未完成的动物,人的未完成性与人的非特定化密切相关。

儿童发展的未完成性、未成熟性,蕴涵着人的发展的不确定性、可选择性、开放性和可塑性,潜在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和发展可能性,预示着人的需教育性和人的可教育性。

能动性

人在发展过程中会表现出人所特有的能动性,这种能动性具体表现在人的能动、自主、自觉、自决和自我塑造等方面。

人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的能动性,是人的生长发展与自然界发展变化及动物生长发展最重要的不同,这也是人的教育与人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以及动物训练等活动之间最根本的区别。它为教育提供了合理的人性假设,为教育活动指明了努力的方向,也为教育活动提供了基本的依据。

4.人的发展的规律性及其教育意义(2012、2010) p30

答:从形式上看,人的发展的规律性主要表现为人的发展的顺序性、不平衡性、阶段性、个别差异性和整体性。

(1)顺序性

在正常情况下,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既不能逾越,也不会逆向发展。就心理而言,儿童的发展总是从无意注意到有意注意,从机械记忆到意义记忆,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从喜怒哀乐等一般情绪发展到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等高级情感。

教育学意义:人的发展的顺序性要求教育要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2)不平衡性

人的发展并不总是按相同的速度直线前进的,不同系统的发展速度、起始时间、达到的成熟水平是不同的;同一机能系统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发展速率。

教育学意义:人的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教育要掌握和利用人的发展的成熟机制,抓住发展的关键期,不失时机地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3)阶段性

人的发展变化既体现出量的积累,又表现出质的飞跃。当某些代表新质要素的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质的飞跃,即表现为发展的阶段性。在个体发展的不同阶段,会表现出不同的年龄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教育学意义:人的发展的阶段性要求教育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提出不同的发展任务,采用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4)个别差异性

尽管正常人的发展要经历一些共同的基本阶段,但个别差异仍然非常明显,每个人的发展优势(方向)、发展的速度、高度(达到的水平)往往是千差万别的。正是由于这些差别,才构成了多姿多彩的人类世界。

教育学意义: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要求教育必须深人了解学生,针对学生不同的发展水平以及不同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进行因材施教,引导学生扬长避短、发展个性,促进学生自由地发展。

(5)整体性

教育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整体的人,他们既具有生物性和社会性,还表现出个体的独特性。不从整体上把握教育对象的特征,就无法教育人。事实上,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是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并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相互作用,使人的发展表现出明显的整体性。

教育学意义:人的发展的整体性要求教育要把学生看做复杂的整体,促进学生在体、智、德、美等方面全面和谐地发展,把学生培养成为完整和完善的人。

中国教育史

一.名词解释

1.学记(2010) p103

答:a.《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

题的论著,被认为是“教育学的雏形”。其作者一般认为是思孟学派。其内容主要包括教

育作用与目的,教育制度与教学管理,教育教学的原则与方法等。教育制度和教学管理主

要包括学制与学年,视学与考试等;教育教学原则方面提出预(预防性原则)、时(及时

施教原则)、逊(循序渐进原则)、摩(学习观摩原则)、长善救失、启发诱导、藏息相

辅原则;教育教学方法方面提出讲解法、问答法、练习法等;《学记》承袭了先秦儒家

的一贯思想,把教育视为政治的最佳手段,实现良好政治的最佳途径是“化民成俗”,即

兴办学校,推行教育。教育对个体发展也起到作用,教育通过对人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使每个人都形成良好的道德和智慧。《学记》十分强调尊师,还提出教师自我提高的规律—“教学相长”。(试题)

b.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被认为是“教育学的雏形”。它是先秦时期儒家教育和教学活动的理论总结,它主

要论述教育的具体实施,偏重于说明教学过程的各种关系。其作者一般认为是思孟学派,

甚至具体到是孟子的学生乐正克。其中的内容主要包括教育作用与目的,教育制度与学校

管理,教育、教学的原则与方法等几大部分。其中主要讲到的教学原则有“预、时、逊、摩”,“长善救失”、“启发诱导”、“藏息相辅”和教学相长。(书)

二.简答题

1.蔡元培的教育方针(2014)p130

答:1912 年初,蔡元培发表了《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一文,提出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五育”并举的教育思想,系统阐述了

“五育”各自的内涵、作用和相互关系,成为制定民国教育方针的理论基础。

军国民教育主张将军事引人到学校和社会教育之中,让学生和民众受到一定的军事教育和

训练,强调学生生活的军事化,特别是体育的军事化等。实利主义教育即是“以人民生计

为普通教育之中坚”,密切教育与国民经济生活的关系,加强职业技能的培训,使教育能

发挥提高国家经济能力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作用。公民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是法国资产

阶级革命所标榜的自由、平等、博爱等,但蔡元培也明确指出,中国传统伦理特别是儒家

伦理的一些基本范畴,其内涵和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也是相通的。世界观教育为蔡元

培所独创并作为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要培养人们立足于现象世界但又超脱现象世界而贴

近实体世界的观念和精神境界。美感教育与世界观教育紧密相联系,要引导人们具有实体

世界的观念,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通过美感教育,利用美感这种超越利害关系、人我之分界

的特性去破除现象世界的意识,从而陶冶、净化人的心灵。蔡元培认为“五育”不可偏废

其一,其中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偏于现象世界之观念,为隶属于政

治之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以追求实体世界之观念为目的,为超越政治之教育。根

据当时流行的德、智、体三育的说法,蔡元培认为五育中,军国民教育为体育,实利主义

教育为智育,公民道德教育为德育,美感教育可以辅助德育,世界观教育将德、智、体三

育合而为一,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2.朱子读书法(2013)p117

答:对于如何读书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见解,他的弟子将其概括为“朱子读

书法”六条。( 1 )循序渐进。包含三个意思:第一,读书应该按一定次序,不要颠倒;

第二,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能力,安排读书计划并切实遵守;第三,读书要扎扎实实

打好基础,不可回固吞枣,急于求成。(2 )熟读精思。读书既要熟读成诵,又要精于思考,精思就是从无疑到有疑再到解疑的过程。

(3 )虚心涵泳。所谓“虚心”,是指读书时要虚怀若谷,静心思虑,仔细体会书中的意思,不要先人为主,牵强附会;所谓“涵泳”,是指读书时要反复咀嚼,细心玩味。(4 )切己体察。读书不能仅仅停留在书本上,口头上,而必须见之于自己的实际行动,要身体

力行。(5 )着紧用力。其一,必须抓紧时间,发愤忘食,反对悠悠然;其二,必须抖擞

精神,勇猛奋发,反对松松垮垮。(6 )居敬持志。这是朱熹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也是

他最重要的读书法。“居敬”就是读书时精神专一,注意力集中;所谓“持志”就是要树

立远大的志向,高尚的目标,并要以顽强的毅力长期坚持。

1、朱子读书法体现了自学辅导教学模式。在这一模式中,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作用更加突出。他认为:“读书是自家读书,为学是自家为学。”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引导、点拨、开化。学习主要靠学生自己的主

观努力,学生应以积极自觉的态度去掌握知识,深造体会,发现为人做事的道理。这种教

学模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自主

地研究和探索的能力,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这种教学模式的意义在我们倡导素

质教育及创新教育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

2、朱熹强调主体的有意识学习,特别突出了非认知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将动机、态度、意志等作为学习成功的重要条件。认为学习是个体积极参与的过程,能够促进个体

心理的全面发展。在学习过程中,应当把培养认知能力和发展非认知心理品质有机结合起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在其六种读书法中就有三种是与非认知因素相关。如“居敬持志”就说明读书必须立志,需持之以恒;“虚心涵泳”则表现了虚心、谦逊的学习态度,

同时也包含有树立客观的态度;“着紧用力”则深刻揭示了读书需勤奋的精神。

3、朱熹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要做到知行结合:“为学之实,固在践履,苟徒知而不行,诚与不学无异;然欲行而未明与理,则其践履者又未知果为何事也。”这就是说,实践必须以

理论知识学习为基础,而理论知识学习又必须以实践为目的。如果知识学了而不付诸实施

就失去了知识本身的价值;如果实践不以理论知识的学习为基础并以理论知识为指导就会

陷入漫无目的的境地。因此朱熹关于知识学习和行为陶炼相结合的观点是符合教育教学规

律的,也是非常科学的。

4、朱熹教学思想中的强调学生主体、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培养思维能力,强调传授知识、发展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相结合,强调教师的积极指导作用等思想,在不同程度上反映

和揭示了教学的本质特点和普遍规律,科学而正确,对当代的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发展

具有十分宝贵的借鉴价值。我们应当将朱熹教学思想的精华与现代教学理论相结合,从而

促进中国现代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三.论述题

1.论述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体系(2013) p148

答:(1)儿童教育和“活教育”实验

陈鹤琴于1919 年任教南京高师,教授教育学、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之后的八年里,投

身教育改革,译介西方新理论、新方法,并通过对长子陈一鸣的追踪研究,探索中国儿童

的心理发展及教育规律,写成《儿童心理之研究》一书。同时,他主持创办了中国第一所

实验幼稚园―南京鼓楼幼稚园,形成了系统的、有民族特色的学前教育思想。20 世纪30

年代末,陈鹤琴提出教师如何“教活书,活教书、教书活”,学生如何“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的思想,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活教育”的主张,1940 年春,陈鹤琴受邀在江西开展“活教育”实验。1941 年1 月创办《活教育》杂志,标志着有全国

影响的“活教育”理论的形成和“活教育”运动的开始。

(2)“活教育”思想体系

“活教育”作为一种理论形态,诞生于40 年代初,并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主要围绕着“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做中教,做

中学,做中求进步”这三大基本观点不断地进行阐述和完善,到40 年代末,形成了一个

结构相当完整,内容丰富的教育理论体系。

“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是“活教育”理论目的论的早期表述。到1948 年,

陈鹤琴重新表述为“做人,做中国人,做世界人”。“活教育”的目的论从一般逐渐走向

具体的过程中,对人的要求也依次递进。陈鹤琴从要求教育对象具有普遍的人类情感和认

识理性出发,逐层赋予他以国家意识、民族观念、现代精神,直到全人类的胸怀。这是一

个包容了民族性、现代性、世界性等丰富内涵的教育目的论体系。

“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是“活教育”课程论最概括的表述。陈鹤琴认

为传统教育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只有大自然、大社会才是知识的真正来源,是活的书,活

的教材。陈鹤琴以大自然、大社会作为活教育的教材。“活教育”的课程论并不排斥书本,但是书本应是现实世界的写照,应能在自然、社会中得到印证,并能反映儿童的生活和身

心发展规律。要让自然、社会、儿童生活和教育内容成为一个联系的整体。

“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是“活教育”的教学方法论,既体现于知识教学的过程中,也体现于儿童道德的培养上。“做”是为了确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做”是身心的积极参与,是获取直接经验的重要方法,也是教学过程的第一步。

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是作为一种普遍的教育理论提出的,但事实上“活教育”在当时

的试验、实验对象也只限于幼稚园至小学六年级的儿童以及幼儿师范学生。因此,“活教育”理论的一些原则和方法对于初等教育,尤其是幼稚教育,以及在知识结果上要求适应

学前儿童认识模式的幼稚示范生来说,更显出其合理性。

2.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2012、2011

答:“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包括三个基本命题。

(1)生活即教育。

首先,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这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从生活的横向展开来说,过什么

生活就是受什么教育;从生活的纵向发展来说,生活伴随人生命的始终,教育也是如此。

其次,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要通过生活来进行,无论教育内容还是教育方法,都

要根据生活需要,与生活一致。

再次,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

(2)社会即学校。

一方面,社会含有学校的意味,或者说以社会为学校,需要拆除学校与社会和自然之间的

高墙。同时,劳苦大众只能在社会这所大学校中受到教育。另一方面,学校含有社会的意味。社会的力量帮助学校进步;而学校的力量也帮助社会进步。

(3)教学做合一。

首先,要“在劳力上劳心”做到“手脑双挥”。

其次,懂得行动是知识的来源。

再次,要求做到“有教先学”和“有学有教”,即:教人者先教己,教人者还要“为教而学”;即知即传。

最后,反对注人式教学法。

这就是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归纳起来,是民主的、大众的、科学的、创造的教育。生活教育理论给我们的启示:

首先,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以生活为中心,为基础,以生活和教育的辩证关系为基本

矛盾展开的。这种教育是要培养一种实际动手能力强,将书本知识和社会生活结合,提高

学生的行动能力。

其次,生活教育理论中强调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之间以“做”为中介达

到教与学合一,师与生合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是固定不变的,而

是随活动的展开而发生转换,这种师生观念、教学观念在今天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再次,生活教育还启示我们,生活中随处存在可以学习的东西,要拓宽我们的课程资源。

教科书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不能只会死读书本上的知识,而不问寻生活中的学习机会。

最后,生活教育理论启发我们要给学生充分的自主空间和活动空间。在教学活动中,尊重

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做学习与生活的主人,探索个性的学习方法。

虽然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特定时代提出的,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发展也不是非常完善,但以上诸点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尤其是针对当今应试教育的局限性,重温生

活教育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3.朱子读书法极其当代意义(2010) p117

答:朱熹对于如何读书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见解,他的弟子将其概括为“朱子读书法”六条。( 1 )循序渐进。包含三个意思:第一,读书应该按一定次序,不要颠倒;第二,应根据

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能力,安排读书计划并切实遵守;第三,读书要扎扎实实打好基础,不

可回固吞枣,急于求成。

2012年真题 一、名词解释(5*6=30) 1、教育制度 2、教学 3、德育方法 4、白板说 5、学习 6、元认知 二、简答题(4*10=40) 1、简述人的发展的含义 2、简述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3、简述“朱子读书法”的主要内容 4、简述影响品德形成的内部因素。 三、论述题(20*4=80) 1、联系教学实践论述教学过程的性质 2、论述孔子的主要教育思想及其意义。 3、论述苏霍姆林斯基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思想及其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 4、论述创造性心理结构和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主要措施。 2014年真题 一、名词解释(5*6=30) 1、课程标准 2、循序渐进原则 3、生计教育 4、实验教育学

5、人格发展 6、品德不良 二、简答题(4*10=40) 1、简述教学评估的种类 2、简述学生学习的特点 3、简述结构主义教育的主要观点 4、简述个人本位论的主要观点 三、论述题(20*4=80) 1、根据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谈谈目前中小学教育实践存在的主要问题,应如何改革。 2、联系实际论述德育过程是教师引导下学生能动的道德活动过程。 3、论述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及其启示。 4、联系实际论述为什么要重视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及如何实施。 2015年真题 一、名词解释(5*6=30) 1、教学组织形式 2、课程方案 3、骑士教育 4、自我效能 5、有意义学习 6、动机 二、简答题(10*4=40) 1、简述文化知识对人的发展价值。 2、简述教师劳动的主要特点。 3、简述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4、教书韩愈论述教师问题的主要观点。 三、论述题 1、教学过程中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什么?在具体学科教学中应怎样联系学生的 生活实际? 2、终身教育理论的观点包含哪些内容?按照终身教育理论,学习教育应该进行哪些方面的 改革? 3、论述书院教育特点及其对当代教育的借鉴。 4、创造性的认知品质包含哪些?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措施有哪些? 2016年真题 一、名词解释(5*6=30) 1、社会本位论 2、“产婆术”教学法 3、最近发展区 4、元认知 5、班级上课制 6、结构主义教育 二、简答题(10*4=40) 1、简述奥苏泊尔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2、简述现代教育的主要特点。 3、简述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 4、简述影响解决问题的主要因素。 三、论述题(20*4=80) 1、教师专业素养包含哪些内容?结合教师专业素养,谈谈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主要途径。 2、联系实际论述教学过程中应该处理的几种关系。 3、论述夸美纽斯的主要教育思想及其意义。

2014华南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 1、设计教学法 克伯屈(进步教育著名得教育家,设计教学法之父),设计教学法(理论基础就是桑代克得联结主义心理学):1,强调有目得得活动就是设计教学法得核心,儿童自动得、自发地有目得学习就是设计教学法得本质;2,取消分科教学,取消现有得教科书,把学校有目得得活动作为所设计得学习单元;3,四个步骤:确定目得—制定计划—实施计划—评估结果、 2、人得全面发展 马克思主义人得全面发展学说:人得全面发展就是指人得劳动能力得全而发展。其次,人得全而发展就是指人得体力与智力得全面发展。马克思从资本主义得劳动分工中分析了工人在生产劳动中体力与智力两个方而得片而发展。最后,人得全而发展就是指人得先天与后天得各种才能、志趣、道德与审美能力得充分发展,即人得个性得自由发展。 人得全面发展必须具备得社会条件:①人得发展就是与社会得发展相一致得,工厂手工业得分工加剧工人片

面发展。②生产力高速发展得大工业社会为人得全面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③实现全面发展得人得根本途径就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在教育学上得重要意:①确立了科学得人得发展观。②指明了人得全面发展得历史必然。③为我国教育目得得制定奠定了理论基础。 3、贝尔·兰喀斯特制(11陕西 14华东 12北师) 4、心理健康(14 华中 13北师 13华南) 5、社会规范学习(12浙江) 社会学习理论就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它着眼于观察学习与自我调节在引发人得行为中得作用,重视人得行为与环境得相互作用,以往得学习理论家一般都忽视了社会变量对人类行为得制约作用。 二、简答题 1、简述德育原则:教育影响一致性与连贯性得内含及要求。 教育影响得一致性与连续性原则就是指进行德育应当有目得、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得教育影响加以组织、整合,使其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地发挥作用,以保障学生得品德能按德育目得得要求发展。

苏州大学 2010年苏州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 一、名词解释 1、人的发展 2、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 3、终身教育 4、元认知 5、骑士教育 6、有教无类 二、简答题 1、教师角色的冲突有哪些?如何解决? 2、比较孟子与荀子人性观及他们对教育的作用的认识。 3、学生认知的差异有哪些表现?为此,教学应注意哪些方面? 4、简述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 三、分析论述题 1、教育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哪些方面?并就此谈谈你对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的认识。 2、试论隋唐科举制与学校教育的关系,并分析其在历史上的影响。 3、论述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并联系实际加以评价。

4、论述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的主要特征、影响及其贡献。

一、名词解释 1、狭义的课程 2、终身教育 3、鸿都门学 4、元认知 5、白板说 6、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 二、简答题 1、教师个体专业性发展的内涵包括哪些方面? 2、简述梁启超“新民"的教育目的观。 3、简述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 4、简述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三、分析论述题 1、结合现实分析全面发展教育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 2、论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思想内涵,并联系实际分析其现实意义。 3、在外国近现代教育史上,你喜欢哪一位教育家,并就此阐释喜欢的原因。 4、联系当前实际,阐述学生品德不良的成因及其教育策略。

一、名词解释 1、教育 2、教学 3、学制 4、太学 5、恩物 6、学习策略 二、简答题 1、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主要区别? 2、学校管理校本化的基本含义和意义。 3、《学记》“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基本含义。 三、论述题 1、孔子“有教无类”思想评述。 2、试述永恒主义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及其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3、试述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意义以及主要途径。 4、举例说明你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的。

华南师范大学考研数学分 析试题汇总 LELE was finally revised on the morning of December 16, 2020

2000年华南师范大学数学分析 一、填空题(3*10=30分) 1.设_______lim _______,lim ,,2,1,4 sin )1(===+-=∞→∞→n n n n n n a a n n a 则 π ; 2.设处连续; 在则为无理数为有理数 ____)(, , ,)(=∈? ??-=x x f R x x x x x x f 3._____;1lim 1 0=+?∞→dx x x n n 4._________;)cos (sin lim 10 =+→x x x x 5.方程)(032为实常数c c x x =+-在区间[0,1]中至多有_________个根; 6._______; __________),1()(1122=>+=++? n n n n I I n n a x dx I 的递推公式,写出为自然数设7.设_;__________)(,)(),(cos sin 0 ==? +du t f dt t f y x u y x 是可微函数,则 8.),(y x f 设在P 0(2,0)处可微,且在P 0处指向P 1(2,2)的方向导数是1,指向原点的方向导数是-3,则在P 0处指向P 2(1,2)的方向导数是_____________; 9.写出函数在x=0处的幂级数展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sin 2=x 10.曲线π20,sin ,cos 33≤≤==t t a y t a x 的弧长s=___________________. 二、(12分)设f(x)在[0,+∞)上连续,)(lim x f x +∞ →存在,证明:f(x)在[0,+∞)上可取 得最大值或最小值. 三、(12分)设函数z=z(x,y),由方程)(222y z yf z y x =++所确定,其中f 是可微函 数,试证:

红色标记的字是不常见的考点(基本上每年都会有,所以才要全面落实,不能投机取巧),黄色覆盖区是难点。其实论述题基本上都算重难点吧。 华南的考题算是保守的。 2016年华南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5分×6个 1、广义教育。教育学代号A 2、教育目的。A 3、教学。 A 4、德育。 A 5、知识。教育心理学代号D 6、学习动机。D 二、简答10分×4个 1、现代教育特点。A 2、科举制的影响。中国教育史代号B 3、班主任的素质。A 4、洛克白板说。外国教育史代C 三、论述题20分×4个 1、教学过程中的几对关系 A 2、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B 3、杜威教育理论影响。C 4、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D

2015华南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 1.广义教育 A 2.教育目的 A 3.德育 A 4.学校管理 A 5.心理发展 D 6.品德不良 D 二、简答 1.简述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A 2.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A 3.简述孔子的教育影响。 B 4.简述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C 三、论述题 1.提高教师素养的主要途径 A 2.中体西用的局限和作用 B 3.基督教教育特点 C 4.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 D

2014华南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 1、设计教学法 C 2、人的全面发展 A 3、贝尔·兰喀斯特制 C 4、心理健康 D 5、社会规范学习 D 6、教育制度 A 二、简答题 1、简述德育的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及要求。 A 2、简述“朱子读书法”的主要内容 B 3、奥苏伯尔关于有意义的学习的实质和条件的主要观点。D 4、简述创造性的心理结构 D 三、论述题 1、试述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原理的基本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对“教育的发展应先于经济的发展”(即“教育先行”)观点进行分析。 A 2、试述教育的特征及其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A 3、试比较杜威与赫尔巴特的教学过程理论。 C 4、试述科举制在我国产生的主要影响。 B 2013华南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

苏州大学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

苏州大学2010年全日制教育硕士教育综合333真题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 1、人的发展 2、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 3、终身教育 4、元认知 5、骑士教育 6、有教无类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教师角色的冲突有哪些?如何解决? 2、比较孟子与荀子人性观及他们对教育的作用的认识。 3、学生认知的差异有哪些表现?为此,教学应注意哪些方面? 4、简述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 三、分析论述题(每题20分,共80分) 1、教育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哪些方面?并就此谈谈你对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的认识。 2、试论隋唐科举制与学校教育的关系,并分析其在历史上的影响。 3、论述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并联系实际加以评价。 4、论述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的主要特征、影响及其贡献。 苏州大学2011年全日制教育硕士教育综合333真题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 1、狭义的课程 2、终身教育 3、鸿都门学 4、元认知 5、白板说 6、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教师个体专业性发展的内涵包括哪些方面 2、简述梁启超“新民”的教育目的观 3、简述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 4、简述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三、分析论述题(每题20分,共80分) 1、结合现实分析全面发展教育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 2、论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思想内涵,并联系实际分析其现实意义 3、在外国近现代教育史上,你喜欢哪一位教育家,并就此阐释喜欢的原因。 4、联系当前实际,阐述学生品德不良的成因及其教育策略 苏州大学2012年教育综合考研试题(回忆版) 一、名词解释: 1.学习策略 2.学制 3.太学 4.恩物 5.教育 6.教学 二、简答题: 1.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不同之处? 2.学校管理校本化基本含义和意义 3.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4. 三、论述题: 1.试述有教无类 2.学习动机的激发措 施 3.永恒主义教育 4.教师专业发展

史上最全333教育综合真题集,2015 考研教育专硕 2014北京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一、名词解释1、教育2、苏湖教法3、进步主义教育4、赫尔巴特的教育目的论5、最近发展区6、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二、简答题1、德育的基本途径2、活动课程的主要特征3、教师专业素养的主要内容4、社会规范学习的心理过程三、论述题1、陶行知生活教育的主要内容2、夸美纽斯关于班级授课制的基本观点3、促进知识迁移的措施4、教育的社会功能北京师范大学2013年333回忆一、名词解析1、京师大学堂2、三舍法3、美国《国家在危机中的报告》4、洛克的白板说5、心理健康6、学习动机二、简答题1、现代教育的主要特

点2、学校教育的主要价值3、个人本位论的教育目的的观点4、教学的任务三、论述题1、蔡元培的基本思想2、根据材料分析杜威的教育思想3、德育原则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4、有意义学习的实质与条件北京师范大学2012年333教育综合真题一、名词解释1.京师同文馆 2.生活教育 3.贝尔兰卡特制 4.知识表征 5.自我提高驱动力 6.恩物二、简答题4道,每题10分 1.教育的政治功能2.教育的基本目的的基本精神 3.课程的多样性 4.启发性教学原则三、论述题4道,每题20分 1.试论孔子思想 2.教育学原理的德育:论述德育过程是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过程。 3.述评韦纳的动机理论 4.材料:教育无目的论:这个思想是谁提出的,请对这个人做简要介绍。这个材料的观点是什么?他的其他理论有什么?北京师范大学2011

年333教育综合真题一、名词解释: 1.鸿都门学 2.中体西用3.最近发展区 4.元认知策略 5.苏格拉底法 6.道尔顿制二、简答: 1.试评“环境决定论” 2.学校教育中怎样培养学生创造力 3.德育的疏导原则 4.教育为什么要“以人为本” 三、分析: 1.蔡元培的“思想自”“兼容并包”原则以及其对北大的改革2.教学原则中的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指在教学中应该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授予学生以科学知识,并结合知识教学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品德和正确的人生观和时间观的教育 3.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的内涵 4.杜威教育思想2014华东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一、名词解释 1.贝尔-兰开斯特制 2.城市学校 3.自我效能感 4.有意义学习 5.现代教育制度 6.德育过程二、简答题 1.《白鹿洞书院揭示》的教育宗旨2.弗吉里奥的教育贡献 3.评述《国防

华南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2016年 (总分:140.00,做题时间:180分钟) 一、名词解释(总题数:6,分数:60.00) 1.广义教育 (分数:10.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教育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指的是,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的活动,不论是有组织的或是无组织的,系统的或是零碎的,都是教育。它包括人们在家庭中、学校里、亲友间、社会上所受到的各种有目的的影响。) 解析: 2.教育目的 (分数:10.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教育目的是指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质量规格的设想或规定。教育目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教育培养什么样人才的总要求。历史上教育思想家对教育目的有不同论述,大致可分社会本位论和个人本位论两类。从社会的需要来认定教育目的,是社会本位论;从个体发展来确定教育目的,是个人本位论。教育目的对一切教育工作都有意义,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方向,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教育目的的实现是教育活动的归宿。) 解析: 3.教学 (分数:10.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教学是指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其特点为通过系统知识、技能的传授与掌握,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教学的基本形式包括:课内、课外、班级、小组、个别化等。教学的基本任务包括:①使学生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技术知识和基本技能;②培养世界观、审美、劳动等观念及相应的行为方式;③使学生身心得到发展。教学不仅在促进个人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而且也是社会历史经验得以再生产的一种主要手段。在我国,教学是以知识的讲授为基础的,通过教学,学生在教师的有计划、有步骤的积极引导下,主动地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体力,陶冶品德、美感,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 解析: 4.德育 (分数:10.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身体力行,以形成他们的品德和自我修养能力的教育活动。简而言之,德育就是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 解析: 5.学习动机 (分数:10.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学习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能直接激起、调节、维持或停止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它常以愿望、兴趣、理想等形式表现。按照不同的标准,学习动机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依据学习动机的来源,可划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两类;奥苏贝尔则将动机分为认知的动机、自我提高的动机、附属的动机这三类;根据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可以分为高尚的与低级的动机或者是正确的与错误的动机;根据学习动机起作用的范围不同,可将学习动机分为一般动机与具体动机或性格动机与情境动机。学习动机不仅具有激发个体产生某种行为、使个体的行为指向某一目标以及使个体的行为维持一段时间的一般作用,而且具有影响学习的方向、进程和效果的独特作用。良好的学习动机不仅使个体的学习行为朝向具体的目标,

2015 华南师范大学333 教育综合真题 一、名词解释 1、广义教育 【参考答案】广义的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一种促进人的素质发展的社会活动, 凡是他人和自我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等素质发展的活动,都是教育。 【答案解析】本题考点: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教育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本题只需叙述教育的广义概念。本题属于识记题目,难度不大,广义教育的概念是教育学原理中最基础的考点,考查次数较多,常以名词解释形式出现。 2、德育 【参考答案】(1).广义的德育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2).狭义的德育专指学校德育。学校德育,一般来说,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教导下,以学习活动、社会实践、日常生活、人际交往为基础,同经过选择的人类文化,特别是一定的道德观念、政治意识、处世准则、行为规范相互作用,经过自己的感受、判断、体验,从而生成道德品质、人生观和社会理想的教育。 【答案解析】本题考点:德育的概念。德育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要分别叙述。本题属于识记题目,比较容易,考查频率高,常以名词解释和简答题的形式出现。另外,德育部分的复习重点及要求:了解德育的概念、德育的任务、德育过程、德育原则和德育方法;掌握我国学校德育的基本内容、德育途径和德育模式。 3、学校管理 【参考答案】学校管理是学校管理者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一定的组织机构和制度,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带领和引导师生员工,充分发挥学校人、财、物、时间、空间和信息等资源的最佳整体功能,卓有成效地实现学校工作目标的组织活动。简言之,学校管理是管理者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和工作方式以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活动。 【答案解析】本题考点:学校管理的概念。学校管理,属于教育管理。本题属于识记题目,难度不大,考查次数频繁,常以名词解释形式出现。本题相关考点还有学校管理的构成要素、学校管理体制以及学校管理的目标与过程、学校管理的内容和要求、学校管理的发展趋势,考生应当熟悉。 4、教育目的

2019苏州大学333教育综合与864语文教学论考研复 习全析(含真题答案) 《2019苏州大学333教育综合考研复习全析(含真题答案)》分为八册,由东吴苏大考研网依托多年丰富的教学与辅导经验,组织官方教学研发团队与苏州大学教育学院的优秀研究生共同合作编写而成。全书内容紧凑权威细致,编排结构科学合理,为参加2019苏州大学考研的考生量身定做的必备专业课资料。2019苏州大学333教育综合考研复习全析(含真题答案)全书编排根据参考书目: 《教育学(王道俊)》 《当代教育心理学(修订版)(陈琦、刘儒德)》 《中国教育史(孙培青)》 《简明中国教育史(王炳照)》 《外国教育史(张斌贤)》 《外国教育史教程(吴式颖)》 《教育心理学(张大均)》 结合往年苏州大学考研真题内容,帮助报考苏州大学考研的同学通过苏大教材章节框架分解、配套的课后习题讲解及相关985、211名校考研真题与解答,帮助考生梳理指定教材的各章节内容,深入理解核心重难点知识,把握考试要求与考题命题特征。 通过研读演练本书,达到把握教材重点知识点、适应多样化的专业课考研命题方式、提高备考针对性、提升复习效率与答题技巧的目的。同时,透过测试演练,

以便查缺补漏,为初试高分奠定坚实基础。 适用院系: 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科教学(思政)(专业学位) 教育学院、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管理硕士(专业学位)、职业技术教育硕士(专业学位) 文学院:学科教学(语文)(专业学位) 社会学院:学科教学(历史)(专业学位) 数学科学学院:学科教学(数学)(专业学位) 物理与光电·能源学部:学科教学(物理)(专业学位) 医学部:学科教学(生物)(专业学位) 外国语学院:学科教学(英语)(专业学位) 材化部:学科教学(化学)(专业学位) 适用科目: 333教育综合 内容详情 本书包括了以下几个部分内容: 一、考试重难点(复习笔记): 通过总结和梳理《教育学》、《当代教育心理学》、《中国教育史》、《简明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教程》、《教育心理学》七本教材各章节复习和考试的重难点,浓缩精华内容,令考生对各章节内容考察情况一目了然,从而明确复习方向,提高复习效率。

华南师范大学 2011 一、名词解释 1、广义教育 2、教学 3、校长负责制 4、智力多因素论 5、经典条件反射 6、教育制度 二、简答题 1、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2、孔子有教无类思想的价值 3、教学过程中有哪些原则? 4、斯巴达教育的特点。 三、论述题 1、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及其意义 2、中体西用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 3、杜威教育思想的影响 4、如何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 2012

一、名词解释 1、学校管理 2、学校教育 3、心理发展 4、人的发展 5、课程 6、学习动机 二、简答题 1、教师劳动的特点 2、简述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3、简述人文主义教育的特征 4、简述科举制度的影响 三、论述题 1、中国古代书院的特点 2、赫尔巴特的道德教育理论 3、学生品德不良的成因分析 4、如何推进“依法治校”的工作 2013 一、名词解释 1、受教育者 2、教学方法

3、道德教育 4、学习策略 5、心理健康 6、教育目的 二、简答题 1、简述现代教育的特点 2、简述长善救失的教学原则 3、简述蔡元培的教育独立思想 4、简述基督教教育特点 三、论述题 1、论述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 2、论述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体系 3、论述《国家在危机中》的改革建议 4、论述人格和行为上的性别差异 2014 一、名词解释 1、设计教学法 2、人的全面发展 3、教育制度 4、贝尔兰卡斯特制 5、心理健康

6、社会规范学习 二、简答题 1、简述德育的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及要求。 2、简述“朱子读书法”的主要内容。 3、奥苏泊尔关于意义学习的实质和条件的主要观点有哪些? 4、简述创造性的心理结构。 三、论述题 1、试述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原则的基本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对“教育的发展应当先行于经济的发展”这一观点进行分析。 2、试述学校教育的特征及其对人的身心发展的作用。 3、试比较杜威和赫尔巴特的教学过程理论。 4、试述科举制在我国产生的主要影响 2015 一、名词解释 1、广义教育 2、德育 3、学校管理 4、教育目的 5、心理发展 6、品德不良 二、简答题

苏州大学2010年全日制教育硕士教育综合333真题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 1、人的发展 2、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 3、终身教育 4、元认知 5、骑士教育 6、有教无类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教师角色的冲突有哪些?如何解决? 2、比较孟子与荀子人性观及他们对教育的作用的认识。 3、学生认知的差异有哪些表现?为此,教学应注意哪些方面? 4、简述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 三、分析论述题(每题20分,共80分) 1、教育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哪些方面?并就此谈谈你对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的认识。 2、试论隋唐科举制与学校教育的关系,并分析其在历史上的影响。 3、论述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并联系实际加以评价。 4、论述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的主要特征、影响及其贡献。 苏州大学2011年全日制教育硕士教育综合333真题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 1、狭义的课程 2、终身教育 3、鸿都门学 4、元认知 5、白板说 6、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教师个体专业性发展的内涵包括哪些方面 2、简述梁启超“新民”的教育目的观 3、简述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 4、简述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三、分析论述题(每题20分,共80分) 1、结合现实分析全面发展教育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 2、论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思想内涵,并联系实际分析其现实意义 3、在外国近现代教育史上,你喜欢哪一位教育家,并就此阐释喜欢的原因。 4、联系当前实际,阐述学生品德不良的成因及其教育策略 苏州大学2012年教育综合考研试题(回忆版) 一、名词解释: 1.学习策略 2.学制 3.太学 4.恩物 5.教育 6.教学 二、简答题: 1.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不同之处? 2.学校管理校本化基本含义和意义 3.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4. 三、论述题: 1.试述有教无类 2.学习动机的激发措施 3.永恒主义教育 4.教师专业发展 苏州大学2013年333教育综合真题回忆版 一、名词解释题 1.教育家 2.双轨制 3.稷下学宫 4.爱弥儿 5.恩物 6.倒摄抑制 7.心智技能 8.皮格马利翁效应 二、简答题 1、简述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基本特征有哪些?(有点模糊) 2、简述德育过程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3、简述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的基本主张有? 4、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特征? 5、简述一下创造(还是创新)型心理结构的特征? 三、论述题 1、根据教育过程的性质,阐述一下你在教育过程中应该注意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2、根据教育对社会的发展作用,论述下孔子“庶,富,教。”的思想。

北京师范大学科学与技术教育(专硕)考研备考-育明考研 一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研究生招生情况(育明考研)2016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招生目录 院系专业 招生人数/推免北京师范大学 教育学部040101教育学原理 18人/11人040102课程与教学论 22人/13人040103教育史 11人/6人040104比较教育学 19人/11人040105学前教育学 13人/9人040106高等教育学 14人/8人040107成人教育学 2人/1人040108职业技术教育学 6人/4人040109特殊教育学 11人/6人0401Z1教师教育 16人/10人0401Z2远程教育 7人/4人045116心理健康教育(专硕) 25人/12人045117科学与技术教育(专硕) 25人/17人045118学前教育(专硕) 25人/12人047101教育经济与管理 30人/17人078401教育技术学 26人/13人081202计算机软件与理论3人/3人 北师考研咨询育明教育杜老师企鹅:八九三二四一二二六 二、北京师范大学科学与技术教育(专硕)考研分析(育明教育)

育明杜老师解析: 1、科学与技术教育(专硕)不设研究方向,公开招考8人,比较受考生欢迎的专业,只招收本科所学专业为理学、工学、农学或者医学学科门类下设专业的考生。 2、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的报录比在10:1(竞争较激烈) 3、初试总分:100分政治+100分英语+150分333教育综合+150分890科学教育概论=500分 复试总分:笔试150分+外语口试50分+面试200分=复试总分400分。 笔试90分为及格分,外语+面试150分为及格分,复试240分为及格分,未达到以上及格线的,不予录取。 录取方式:初试总分+复试总分,分专业从高分往低分依次录取。优先录取第一志愿考生,调剂考生单独排序。 4、初试成绩中公共课拉开的分差较小,专业课拉开的分差非常大。大部分考生的专业课分数都集中在90分之间。想要进入复试就必须在两门专业课中取得较高的分数,专业课要达到110分。专业课的复习备考中“信息”和“方向”比单纯的时间投入和努力程度更重要。 (考研资料、考研真题、考研辅导咨询育明考研杜老师叩叩:八九三二四一二二六)育明教育中国考研辅导第一品牌,育明考研开设的考研辅导课程包括:专业课小班课程·一对一课程·视频班·定向保录班·复试保过班。近年来北师教育学部的录取考生中,近1/3均出自育明教育的相关考研辅导课程。 三、北京师范大学科学与技术教育(专硕)考研分数线(育明教育) 年份政治英语教育综合科学教育概论总分 201545459090315 201650509090315 复试总分:笔试150分+外语口试50分+面试200分=复试总分400分。 笔试90分为及格分,外语+面试150分为及格分,复试240分为及格分,未达到以上及格线

2019华南师范大学考研333教育综合与901课程与教学论(政治)复习全析(含历年真题答案) 《2019华南师范大学考研333教育综合复习全析(含历年真题答案,共九册)》由鸿知华师考研网依托多年丰富的教学与辅导经验,与该专业课优秀研究生合作汇编而成。全书内容紧凑权威细致,编排结构科学合理,为参加2019华南师范大学考研的考生量身定做的必备专业课资料。 《2019华南师范大学考研333教育综合复习全析(含历年真题答案)》全书编排根据: 《教育学(王道俊)》 《当代教育心理学(修订版)(陈琦、刘儒德)》 《中国教育史(孙培青)》 《简明中国教育史(王炳照)》 《外国教育史(张斌贤)》 《外国教育史教程(吴式颖)》 《教育心理学(张大均)》 结合提供的往年华师考研真题内容及答案解析,帮助报考华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的同学通过华师教材章节框架分解、配套的课后习题讲解及相关985、211名校考研真题与解答,帮助考生梳理指定教材的各章节内容,深入理解核心重难点知识,把握考试要求与考题命题特征。 通过研读演练本书,达到把握教材重点知识点、适应多样化的专业课考研命题方式、提高备考针对性、提升复习效率与答题技巧的目的。同时,透过测试演练,

以便查缺补漏,为初试高分奠定坚实基础。 适用院系: 政治与行政学院:学科教学(思政) 公共管理学院:教育管理(专业学位)、职业技术教育(专业学位) 教育科学学院:教育管理(专业学位)、小学教育(专业学位)、学前教育(专业学位)、职业技术教育(专业学位) 教育信息技术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学位)、职业技术教育(专业学位) 文学院:学科教学(语文) 外国语言文化学院:学科教学(英语) 历史文化学院:学科教学(历史) 数学科学学院:学科教学(数学) 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学科教学(物理)、职业技术教育(专业学位) 化学与环境学院:学科教学(化学) 地理科学学院:学科教学(地理) 生命科学学院:学科教学(生物) 旅游管理学院:职业技术教育(专业学位) 国际商学院:职业技术教育(专业学位) 适用科目: 333教育综合 内容详情 本书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内容:

历年华南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试卷与资料 答案 一、考试解读: part 1 学院专业考试概况 ①学院专业分析:含学院基本概况、考研专业课科目:333教育综合的考试情况; ②科目对应专业历年录取统计表:含华南师范大学相关专业的历年录取人数与分数线情况; ③历年考研真题特点:含华南师范大学考研专业课333教育综合各部分的命题规律及出题风格。 part 2 历年题型分析及对应解题技巧: 根据华南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考试科目的考试题型(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材料题等),分析对应各类型题目的具体解题技巧,帮助考生提高针对性,提升答题效率,充分把握关键得分点。 part 3 近年真题分析:

最新真题是华南师范大学考研中最为珍贵的参考资料,针对最新一年的华师考研真题试卷展开深入剖析,帮助考生有的放矢,把握真题所考察的最新动向与考试侧重点,以便做好更具针对性的复习准备工作。 part 4 2019考试展望: 根据上述相关知识点及真题试卷的针对性分析,提高2019考生的备考与应试前瞻性,令考生心中有数,直抵华南师范大学考研的核心要旨。 part 5 华南师范大学考试大纲: ①复习教材罗列(官方指定或重点推荐+拓展书目):不放过任何一个课内、课外知识点。 ②官方指定或重点教材的大纲解读:官方没有考试大纲,高分学长学姐为你详细梳理。 ③拓展书目说明及复习策略:专业课高分,需要的不仅是参透指定教材的基本功,还应加强课外延展与提升。 part 6 专业课高分备考策略: ①考研前期的准备;

②复习备考期间的准备与注意事项; ③考场注意事项。 part 7 章节考点分布表: 罗列华南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的专业课试卷中,近年试卷考点分布的具体情况,方便考生知晓华师考研专业课试卷的侧重点与知识点分布,有助于考生更具针对性地复习、强化,快准狠地把握高分阵地。 二、华南师范大学历年考研真题与答案: 汇编华师考研专业课考试科目的2011-2018年考研真题试卷,并配备 2011-2018年真题答案解析。首先对每一道大题的解答思路进行引导,分析真题的结构、考察方向、考察目的,向考生传授解答过程中宏观的思维方式;其次对真题的答案进行详细解答,方便考生检查自身的掌握情况及不足之处,并借此巩固记忆加深理解,培养应试技巧与解题能力。 2018年华南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答案详解 2017年华南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答案详解 2016年华南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答案详解 2015年华南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答案详解 2014年华南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答案详解 2013年华南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答案详解

2013苏州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回忆版 一、名词解释题 1.教育家 2.双轨制 3.稷下学宫 4.爱弥儿 5.恩物 6.倒摄抑制 7.心智技能 8.皮格马利翁效应 二、简单题 1.简述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基本特征有哪些?(有点模糊) 2.简述德育过程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3.简述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的基本主张有? 4.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特征?(有点模糊) 5.简述一下创造(还是创新)型心理结构的特征?(有点模糊) 三、论述题 1.根据教育过程的性质,阐述一下你在教育过程中应该注意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2.根据教育对社会的发展作用,论述下孔子“庶,富,教。”的思想。

2014苏州大学333 一:名词解释 1.颜氏家训 2.七艺 3.莫雷尔法案 4.教育目的 5. 6.校长负责制 二:简答题 1.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2.永恒主义教育思想 3.建构主义学习观 4.简述道德过程的性质 三:论述题 1.朱熹的道德教育方法 2.蔡元培关于北京大学的改革措施及影响 3.我国新一轮课程标准的变革 4.结合实际谈谈如何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

2015 苏州大学333教育综合所有真题 一,名词解释(5 分*6) 1.班级授课制 2.学制 3.课程 4.中世纪大学 5.教学模式 6.癸卯学制 二,简单(10 分*4) 1 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 2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学观。 3 4 三,论述题 20*4 1 洋务学堂有哪些特点?结合洋务教育的背景谈谈洋务教育对我国教育史的意义 2 卢梭自然主义教育及影响 3 从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分析教育不公平的现象 4 结合实例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1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333教育综合考研试题 一.教育原理 1、课程标准 2、义务教育 3、中小学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4、论述全面发展教育各育之间的关系 二.中外教育史 1、学而优则仕 2、苏格拉底法 3、生活教育 4、《学制令》 5、孔子的德育论及其当代价值 6、评述终身教育思潮 三.教育心理学 1、流体智力 2、先行组织者 3、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4、简述归因理论 2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333教育综合真题回忆版 1试述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2试述教育研究中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特点3试述全纳教育的观念与主要议题4论述要素主义的核心内容及其在当代的意义 3青岛大学2012 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二、名词解释每题1、元认知 2、班级授课制 3、课程标准 4、学制 5、形成性评价 三、简答题1、简述教育的政治功能4分 2、简述世纪之交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6分 3、简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规律6分 4、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6分 5、简述教学过程作为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的特殊性6分 6、我国现行学制的改革趋势4分 四、论述题1、结合实际谈谈在教学中怎样处理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关系。15分 2、概述教师的职业素养结合当前教育现状谈谈你的认识。18分 五、作文本题50分“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已成为许多家长重视早期教育甚至为孩子报各种课外辅导班、想方设法选择名校名师的重要依据你对这种现象怎么看请以“‘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之我见”为题写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文章 4西南大学2012333教育综合真题 一、名词解释狭义的教育苏格拉底法朱子读书法学校管理学习策略 二、问答题 1、简述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2、简述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3、简述学校心里健康教育通过那些主要途径获得 三、论述题 1、评述教育的社会功能 2、班主任的基本任务 3、对夸美纽斯的适应自然原则进行评述 4、评述构建主义的学习理论 5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333教育综合真题 一名词解释 1.教育目的 2.教学 3.京师大学堂 4.苏格拉底方法 5.五育并举 6.德育过程 二简答 1.教学评价的原则 2.董仲舒的三大文教政策 3.洛克的绅士教育思想 4.问题的类型并举例说明三论述 1.结合课程改革 探讨教师专业素养的问题。 2.评述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体系。 3论述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分析优点和局限性。 4.结合韦纳的三个维度 对考试成功和考试失败进行归因分析 要涉及后续行 6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333教育综合试题 一名词解释1学校教育;2教育目的;3分组教学;4讲授法;5陶冶;6技能 二简答题1上好一堂课的要求2培养集体的方法3教师劳动的特点4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 三论述题1、人的发展的特点及其教育学意义2、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3、赞科夫的发展性教学理论4、联系实际论述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2011华南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 一、名词解释(5×6) 1.广义教育 2.教学 3.经典条件反射 4.多元智力理论 5.教育制度 6.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 二、简答题(10×4) 1.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2.孔子有教无类思想的价值 3.教学过程中有哪些原则 4.斯巴达教育的特点

三、论述题(20×4) 1.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及其意义 2.中体西用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 3.杜威教育思想的影响 4.如何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 2012华南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 一、名词解释(5×6) 1.学校管理 2.学校教育 3.心理发展 4.人的发展 5.课程

6.学习动机 二、简答题(10×4) 1.教师劳动的特点 2.简述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3.简述人文主义教育的特征 4.简述科举制度的影响 三、论述题(20×4) 1.中国古代书院的特点 2.赫尔巴特的道德教育理论 3.学生品德不良的成因分析 4.如何推进“依法治校”的工作

2013华南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 一、名词解析(5×6) 1.受教育者 2.道德教育 3.学习策略 4.心理健康 5.教学方法 6.教育目的 二、简答题(10×4) 1.长善救失原则及其要求 2.蔡元培的教育独立思想 3.现代教育的特点 4.基督教教育的特点

三、论述题(20×4) 1.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 2.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体系 3.《国家在危急中》的改革建议 4.人格和行为上的性别差异 2014华南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 一、名词解释(5×6) 1.设计教学法 2.人的全面发展 3.贝尔?兰喀斯特制 4.心理健康 5.社会规范学习

苏州大学2018年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名词解释 1、学习动机 动机是一个人做某件事的动力倾向。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个体的学习活动朝向一左学习目标的一种动力倾向。它与学习活动可以互相激发、互相加强。学习动机一旦形成,就会自始至终,贯穿于某一学习活动的全过程。 2、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指在某一教学思想和教学原理的指导下,用绕某一主题,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形成的相对稳立的规范化教学程序和操作体系。教学模式包括五个因素,这五个因素之间有规律的联系就是教学模式的结构,分别是(1)理论依据:(2)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在教学模式的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3)操作程序或步骤;(4)实现条件;(5)教学评价。 3、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又称强迫教育和免费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其实质是国家依照法律规立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泄年限的强迫教冇的制度。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的特点。目前,世界义务教冇的发展趋势是向两端延长。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左的义务教育年限为九年,这一规定是符合我国国情的。4、发现学习 布鲁纳认为“发现是教育儿童的主要手段”,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的最好方法是发现法。发现法以创设问题情境,提出和明确使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以此激发探究的欲望,提供解决问题的务种假设,引导学生运用分析思维与验证结论,最终使问题得到解决。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提供资料,让学生亲自发现结论或规律。发现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及探索未知事物的兴趣,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内部动机和学习的积极性,但是,发现学习比较浪费时间,不能保证学习的效率。 5、朱子读书法 朱熹酷爱读书,认为“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他的弟子门人将朱熹有关读书的经验和见解整理归纳为六条,称为“朱子读书法”,在教育史上具有重要影响。朱子读书法的内容如下: (1)循序渐进(2)熟读精思。(3)虚心涵泳。(4)切已体察。(5)着紧用力。(6)居敬持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