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英语教育政策及其作用

中国的英语教育政策及其作用
中国的英语教育政策及其作用

中国的英语教育政策及其作用

The Policy of English Education

and Its Effect in China

黄宗植

Huang Zongzhi

摘要:中国政府制定并采取了一系列英语教育政策,使英语教育在中国各个教育阶段占据重要地位。中国英语教育政策符合国情,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欲全面提高中国的英语教育水平,英语教育政策今后有待于改进和完善,师资水平有待于提高,教学有待于改革。Abstract: A series of English education policy has been established and put into effect, which make sure that English education occupies an important place on all the education levels in China. Chinese English education policies are in conformity with its national conditions and have been proved to be workable in practice. In order to make an all-round development in Chinese English education, the improvement of English education policy, the progress of teaching skills and refom of teaching methods are necessary.

在中国中小学和大学进行普遍而大规模地进行英语教育是近30年的事情。外语课在中国各个阶段教育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而英语在各级各类学校的外语课中占绝对优势地位。目前,中国中小学绝大多数学生外语学的是英语。以吉林省为例,小学共有82.7万多人学习外语,全部是英语;初中学习外语学生数为90.6万多人,其中学习英语的学生数为90.3万多人。It was as recently as 30 years ago a general and large-scaled English education had its begaining in Chinese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and universities. Courses of foreign languages occupy a very important place on all levels of education in China. Recently the overwhelming majority of Chinese students in schools and universities are studying English. Take Jilin province as an example, a total of more than 827 thousant premary students are studying English and no one is studying other foreign language and in junior high schools 903 thousant students out of a total of more than 906 thousant are studying English.

30年来,英语课教学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教学质量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民众的英语普及程度有一定的提高。这主要缘于中国政府采取一系列强有力的英语教育政策,确保了英语教育的地位。中国政府采取的政策,符合中国国情,经过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当然,中国的英语教育当前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中国政府继续完善有关政策,保持英语教育地位;加强教师培训,推进教学改革,以不断提高英语教育质量。

For the past 30 years a significant progress has been witnessed in English teaching, the quality of which has been increased and quite an improvement of English popularization has been made among the common people. All this success has come from the series of forceful English education policies adopted by Chinese government, which ensure the important place occupied by English education. These policies are in comformity with Chinese conditions and efficient proved by practice. Certainly the English education in China has still many problems to be solved. Chinese government should go on in improving relevant policies, maintaining the important place of English education, strenthening the training of teaching staff and pushing forward the teaching reform to constantly improve English teaching quality.

政府推行的政策,确保了英语教育的地位

I. The place of English education is ensured by the policies adopted by the Chinese government. 中国政府十分重视各个教育阶段中的英语教育,在课程设置、课时安排和考试安排等方面都

保障了英语教育的核心地位。

Chinese government pays great attention on English education on all levels and ensures a central place in Curriculum, class time, examinations, etc.

基础教育中的地位

a. The place of basic education

中国从上个世纪90年代起小学开始设置英语课,1992年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规定,有条件的小学可以增设英语。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将英语课正式纳入小学课程,并规定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起始年级一般为3年级。

China started to set English classes in primary schools in 1990s. In 1992 State Education Commission issued the Curriculum Regulation for whole-day primary junior high schools of nine-year compulsory education, according to which qualified premary schools can have English courses as an addition to other courses. In 2001 the Education Ministry issued the Experimental Plan on curriculum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which formally put the English courses into the curriculum of primary schools and stipulated that from the 3rd grade the students should take English courses.

目前,北京、上海等少数省、市从小学1年级起设置英语课。按国家教育部颁布的课程设置方案,英语课从小学3年级起到初中毕业达到的总课时比例达6-8%。英语课的总课时,仅次于同样从小学三年级起设置的科学(初中阶段含生物、物理和化学)课程的课时比例(7-9%)。在初中升高中考试中,英语课占有较重的份量。以吉林省为例,2009年考试满分600分,其中语文、数学和英语各占120分。近几年来,中国进行高考科目改革,有些省份采取了不同的高考科目设置方案。很多省都采取“3+X”设置方案,“3”指的是语文、数学和英语(外语),“X”在有些省指的是一科即理科综合或文科综合,在有些省指的是多科。可见,不管“X”怎么变英语的核心地位是不变的

Recently in some provinces or cities such as Beijing, Shanghai, from the very 1st grade in the primary schools students begain to take English classes. According to the curriculum issued by the State Education Ministry, the time of English classes from the 3rd grade in primary schools to the last year of junior high schools should be 6-8% of that for all the classes. The total time of English classes is only less than that of Science(including biology, physics and chemics for junior high level), which is started from the 3rd grade and the time proportion between English and all the classes should be 7-9%. English weighs heavily in the entrance examinations for senior high schools. Take Jilin as an example, the full marks for Chinese, mathematics and English were 120, 120 and 120 with the total marks as 600. For the past few years in China reforms have been made in subjects of entrance examination for higher education and in some provinces there are different subjects. Many provinces adopted the program of 3+x, 3 for Chinese, Mathematics and English( foreign language) and x for one subject, that is, General Science or General art or integrated sciences or arts in some provinces. So no matter how the x changes the core position of English remains there.

2.高等教育中的地位

b. The place in higher education

中国教育部为客观、准确地测量大学生的实际英语能力,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服务,设置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College English Test Band 4 and Band 6)。虽然教育部从来没有要求将英语四、六级证书与学生的学位挂钩,但我国绝大多数高校都把学生的英语成绩和学位联系在一起,大学本科要获得学士学位要求学生英语水平必须达到大学英语四级水平、研究生的

硕士学位则必须达到大学英语六级水平,如果达不到,无论学生的其他科目成绩如何优秀都不能拿到相应的学位。英语水平的高低成为衡量学生学业最重要的标准,于是大学生们把大学宝贵时光的一半甚至更多都用在了英语的学习上,而不同程度地忽视了专业课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英语水平是中国大学排名的一项重要指标现在国内大学的排名有一项重要的指标就是其英语四、六级考试的通过率,这就造成了各学校之间盲目的攀比。

In order to objectively and accurately test the college students’ actual ability of using English and serve the English teaching in universities, the Education ministry of China established College English Test Band 4 and Band 6. Though never has the Education ministry reqired there is a link between the certificates of such exams and the academic degree, the most of the universities in China do the opposite and demand that their students’ English using ability reach the lev el of Band 4 before they receive the bachelor’s degree and band 6 before the master’s degree. If it is failed, the degrees will be unavailable for them regardless of the excellent marks of other subjects. Since the level of English using is set to be the m ost important mark in judging students’ academic performance, they spend half or more of their valuable time on campus in learning English and ignore more or less the study of their Professional courses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heir comprehensive quality. English level has also been set as one of the key indicators important for the ranking of Chinese universities. An important one is the passing rate of Band 4 and Band 6, which causes a blind competition among them.

3.社会中的地位

c. The position in the seciety

英语水平与学生就业息息相关。许多用人单位,不管员工在工作中是否能用到英语,在招聘的时候都把英语放到第一位,达不到四级或六级水平,无论其专业知识如何的优秀,其业务水平多么高,一律不予录用,英语,变成了一个人求职所必备的敲门砖。英语水平是职称评定的前提,高等学校教师和科研机构的专业人员晋升职称必须通过英语考试。从国家劳动人事部到各地的劳动人事厅(局),每年都有固定的诸多资格考试,如工程师、经济师、会计师、建筑设计师的资格考试,而这些考试中英语(外语)考试是不可缺少的。

近些年来,有一些专家、学者对政府推行的英语教育政策提出了质疑,将英语教育的核心地位称为霸权地位。他们甚至主张要改革各类升学考试中带有强制性的英语考试制度和方法。The English proficiency has a close link to the employment of students. Many employers regard English a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at the recruitment regardless of its actual use in the jobs. For those with exellent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working ability but a poor English level below Band 4 or Band 6, the employers always refuse to accept them. So it is really an open sesame in the job market. The English proficiency has become the precondition of academic title ranking and the teachers in universities and the reserchers in scientific institutes must pass the English exams before they aquire another higher academic title. There are many regular qualification tests such as, for engineer, economists, accortants and architecture arranged by both the State Labor and Personnel Ministry and the local Labor and Personnel Departments( Bureau). Among those exams English(foreign languge) is an integral part. For the past years, some professionals and scholars have challenged the English education policies issued and implemented by the governments and regarded its central role as hegemony. They even advocate reforms of the obligatory English examination systems and acts in various entrance examinations.

二、政府推行英语教育政策符合中国国情

II. The English education policies by Chinese government are in conformity with the conditions of China

中国政府之所以重视英语教育,推行有关政策确立英语教育的地位,与中国的英语教育历史短,民众的英语水平低和学校的英语教学存在较多弊端有关。

The reason why Chinese government pays a great attention on English education and puts forward the relevant policies to establish its position has a close relation to the short English education history in China, the poor English level of common people and the many shortcomings of English teaching in Schools.

英语教育历史短

a. the short history of English education

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一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初中国各级各类学校的外语课语种一边倒,几乎清一色是俄语。以后,开设英语课的学校和学习英语学生的比例逐步提高,直至以开设英语为主。因此,在中国大规模地开展正规的英语教育教学的历史不足30年。由于历史短,英语师资水平低,英语教学还没有成型的教学方法,还没有找到符合中国实际且效率比较高的英语教学的路子。

For special historical reasons, from the very foundation of New China in 1949 to the early 1980s it is Russian that occupied the central position in the classes of foreign language in amost all schools and on all levels. Later the number of schools with English courses has been increasing until English took the central position, so in China the large-scaled regular English education is no longer than 30 years. Because of the short history, the poor teaching staff and unsystemic teaching methord, there is still no a efficient English teaching theory suited to the conditions of China

长期封闭,民众英语水平低

b. Long time’s isolation and the low-level English proficiency of common Chinese people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直至1978年前,中国处于封闭状态,很少与西方国家来往。讲英语的外国人来中国的寥寥无几,普通民众根本没有机会接触外国人;中国人尤其是普通民众根本没有出国机会,没有出国留学、进行商务、观光的机会;因而中国人没有听英语、使用英语的机会,也就没有学习英语的需要。

China was isolated from the outside world from the foundation of new China in 1949 to 1978. In this period there was little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is nation and the western countries and few foreigners came to China. Common Chinese people had no chance to meet those from other countries and let alone went abroad for study, business or sightseeing. So there was no necessity to learn English for there is no chance to hear or use it.

1978年以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向世界逐渐敞开了国门。外国人到中国来的越来越多,中国人到外国留学、进行商务、观光的也越来越多。据中国教育部统计,1978年至2008年,去外国留学的达139.15万人,2008年达17.98万人。据中国公安部统计,每年出入境人数由1978年的566万人次增加到2006年的3.18亿人次。随着与外国交往的增加,客观上学习英语的需求增加,中国民众的英语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尽管如此,出国人数及其比例相对于发达国家还是很低;不用说中国的普通民众就是高级知识分子的英语水平还是低水平的。中国的博士、教授中,真正能够与外国人用英语交流的还是占极少数。

After 1978 China has implemented the policy of reform and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and her gate has been opened wider and wider. More and more foreigners come to China and the number of Chinese people going abroad is increasing. According to the statistics from China Education Ministry there were 1.3915 million people going abroad for study from 1978 to 2008 and 1.798 million in 2008. According to the statistics from China Public Security the annual number of people crossing the Chinese borders has increased from 5.66 million in 1978 to 318

million in 2006. Objectively with the rising of dealings with other countries the need for learning English is inceasing and the English using ability is improving as well. In spite of this, the number and scale of going abroad are still lower than that of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Even those top intellectuals have a low English proficiency, let alone those Chinese common people. Among all the Chinese doctors and professors very few can have a proper communication with foreigners in English.

英语教学有弊端

c. The shortcomings in English teaching

中国的英语教学存在较多弊端,学生从小接受的英语教育都是先从单词抓起,然后是语法、阅读,忽视最重要的口语训练。中国学生中高考的压力比较大,许多学生为了应付英语考试,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费在听教师讲,背诵和书面练习中,而实际的英语应用能力却提高得很少。通过十几年的努力学习,大部分学生学到的却是哑巴英语。中国的学生在托福、GRE 等考试中大多能轻而易举地取得优异的成绩,可中国的学生出国之后却发现自己根本无法用英文进行交流。许多通过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学生却不能用简单的英文表达自己的思想。中国学生的英语语言环境相对来说也是比较差的。英文媒体少之又少,到英语国家短期旅行或短期语言进修的机会与发达国家的学生相比也很少。

.

There are quite a few shortcomings in the English teaching in China. From the very begaining of learning English Students are required to learn the words by heart, the grammar and reading with a ignorance of speaking training. The entrance examination for higher education puts quite heavy pressure on the backs of Chinese students. In order to pass the exams many of them spend large amount of time and energy in listening to the teachers’ explaination, memerizing and writing practice but with little improvement of their actual English using ability. With a dozen of years’ hard working, most of the students only learned a mute English. Most of Chinese stu dents can easily get high marks in TOEFL or GRE, but they found it hard for them to communicate in English after going abroad. Many students having passed Band 4 or Band 6 can not express themselves in simple English. The language environment of learning English for Chinese students is relatively poor. The media in English are very few in number and compared with those from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there are also few chances for Chinese students to go to the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 for a short time’s tra velling or language training

三、改进今后政策,提高英语教育水平

III. The policies in future need to be improved and the English education level should be increased

继续改进和完善有关政策,保持英语教育地位

a. Further improve relevant policies and keep the central position of English education

目前,中国的英语教育水平还是处在低水平,不能适应进一步改革开放的需求。中国英语教育政策,虽然有一些问题,但实践证明是符合中国实际的,是行之有效的。因此,中国政府需要坚持和完善现行的英语教育政策,继续保持英语教育的核心地位。在中小学要保持英语课时的比例,有条件的大城市学校逐步将小学开设英语的年级下移至小学一年级。要继续保持英语在各种升学考试和资格考试中的地位和分值,充分利用好考试这一政策导向手段,促使人们重视英语教育和提高英语水平。

Recently the English education level i n China is still low, which can’t meet the requirement of a futher reform and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The Chinese English education policies, though having some problems, are in conformity with the actual conditions in China and workable

through the test of practice. So Chinese government should stick to and further improve the current English education policies and maintain the central position of English education. In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the class time proportion between English and that of all the courses should remain unchanged. For some qualified schools in some big cities the English classes can begain from the first grade of primary school. The position and required marks of English should be maintained in various entrance exams and qualification tests. We should make full use of examination as a method of policy orientation to lead people’s attention to English education and English proficiency.

当然,外语教育向英语一边倒,即在学校中开设英语和学生学习英语的比例过大的状况也需要用政策引导并加以改变。要用对中高考中考小语种(英语以外的外语语种)的考生加分、允许大学小语种专业单独招生、不允许大学招生时对小语种考生歧视等政策,鼓励学生选择小语种,逐步增加学生外语学小语种的比例,使其具有应有的地位,使中小学外语课语种多元化。

English enjoys too much of the limelight in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today, that is, the proportions of schools with English courses and students who learn English are too high. Correcting such a phenomenon also relies on policies as an orientation with some adjustment. We can make a lot of policies, such as, in examinations for senior high school or universities the candidates with a minority language (non-English) as their exam subjet should be given bonus points, the minority language majors of universities should be given the right to act on their own to enroll students and the discrimination against the minority language candidates is not allowed. With these policies the students can be encouraged to choose minority languages and the proportion of such students against those learning English can rise constantly. Finally we can see an appropriate position of minority languages in a more diversified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加强英语教师培训

b. Strenthen the training of teachers

提高民众的英语水平,首先要提高学校的英语教学水平,而提高学校英语水平的关键在于教师。目前,中国中小学及大学特别是农村中小学的英语教师水平还不能满足教学特别是教学改革的需要。因此,中国政府必须下大力气,加大投入,加强英语教师的培训。对大学、高中、初中和小学英语教师的培训,要由国家、省、市、县分级负责。培训的重点,要放在树立英语教学的新理念,熟悉教学方法,以及提高教师本身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上。要积极创造条件,派教师到英语国家长短期进修,到国内大学和发达地区中小学进行培训。

In order to rise the English profIciency of common people, the priority is to improve the English teaching in schools, which requires a lot of skilled teachers. Recently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teachers in universities and in primary or secondary schools especially in the rural areas is not up to the requirement of teaching reform. So Chinese government must work hard and put in more energy and money to strenthen the teachers’ training. The respo nsibility for such a work should be taken by the state, provinces, municiplities and counties respectively. The priority of training should goes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a new English teaching philosophy, familiarity with teaching method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eacher’s English proficiency. We should creat more chances to send teachers to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 or uniersities or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some developed areas for a long or short-term training

推进英语教学改革

c. Push forward the English teaching reform

语言的作用是为了交际,英语教学的目的在于教会英语的使用,而不是讲授大量的语言知识。英语是一门技能课,不是讲解课。技能课靠苦练,开口讲,动手写。中国英语教学要尽快地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真正将教学重点放在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上,要将原来的以阅读理解为主转变到以听、说为主,全面提高综合应用能力上来。在大学要鼓励开展双语教学工作,有条件的高等学校要积极聘请国外学者和专家来华从事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工作,鼓励和支持留学回国人员用英语讲授专业课程,提高大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和能力。

The function of languages is to communicate and the aim of English teaching is to enable people to use rather than to pass on much language knowledge to them. English course is not one of explaination but training, which requires much hard practice, such as speaking and writing. Chinese English teaching should shake off the shackle of examination-oriented education and restore its priority to improving the actual ability of students. To do so we need to put attention more on listening and speaking than on reading comprehension and improving the actual using ability. To improve students’ specialized English ability English Bilingual teaching should be encouraged in universities and if it is permitted, some foreign scholars or specialists and returning international students can be invited and couraged to do so for the specialized courses 英语不同于其他基础学科,它是一门实践课,其语言技能是需要通过学生个人的实践才能培养和提高的。中国传统英语教学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的培养。乏味的填鸭式教学,成千上万个单词,繁杂的语法规则无不让学生望而生畏,更无兴趣可言。应改革英语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英语学习成为学生的需要和享受。中小学英语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性,让学生主动地多说、多写和多练。

Different from other basic subjects English is a practical course and language skills are developed and improved through personal practice. Chinese traditional English teaching has ignored developing students’ interest of learning languages. Boring cramming method of teaching, thousants of words, complicated grammar discourage students instead of interest them. Refoming English teaching, arousing students’ learning interest can make English learning a need or an enjoyment. We should put the priority on students, fully fire their subjective initiative and enthusiasm to participate and make them speak, write and practice more.

注:由于在中国学和说外语的人中绝大多数人学和说的是英语,因此,本文有时会用英语教育代替外语教育。

英语教育经历了哪四个阶段

英语教育经历了哪四个阶段 中国英语教育已近30年的发展历程,面对不断涌现的纷繁复杂的教育理念和宣传口号,家长往往也觉得“乱花渐欲迷人眼”,有一些无从适从。近日,少儿英语教育专家、纳斯达克国际少儿英语老师将英语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系统梳理,期望对广大家长有所帮助。 英语教育的第一个时期:教育目标——能考试,"哑巴英语" 这个时期,大概是改革开放开始,大多数中国人在工作和生活中不需要使用英语,但是重要的考试里都有英语这一项。为了应付各种考试,中国人抄单词、背语法,练时态……殚精竭虑,把英语当成了高深的学问去研究。正如龚亚夫老师所说的,大家都在研究可乐是加S 还是不加S,为什么?就是为了能够考试。其实这种现象也发生在新概念的作者亚历山大的身上,曾经有一位同学在大会上就问他,亚历山大老师我想问一下同位语从句和定语从句的区别是什么?亚历山大的老师非常不解的说学这个并不能帮助你英语水平的提高。问到最后他干脆说我也不知道同位语从句和定语从句的区别。所以那个时代学英语我们称之为能考试的哑巴英语,的确也成为了很多人现在一提起来的心中的痛。 第二个时期教育目标——能张口。 大约在上世纪90年代,街上的老外越来越多,大家对英语学习的期望有所提高:希望能跟老外说上几句。这个时期中国人遇到外国人,一般会问三个问题:"What’s your name? Where are you from? What do you do?"不知道以为中国满大街都是便衣警察呢。这个时期的英语课本中加入了很多情景对话:在课堂上,老师假设一种情境,在简单情景下,进行模式化条件反射式的对话。"How are you ?fine ,thank you. And you?I am fine too"。据说在机场里面只要说"Fine ,thank you.And you?"的都是中国留学生。 第三个阶段,教育目标是能够掌握英语思维。 随着中国加入WTO,很多的外企进入到中国,中国人不仅仅要求能够"how are you"打招呼,点个菜了。更多的是我们要跟老外在国际空间的深度的沟通与交流,甚至对抗与竞争。这个时候要求的英文就需要不仅仅是中英互译,它需要用英语思考、加工、提取信息。这时候我们说要英语思维。英语思维那时候是非常畅销的,但是一个留学生就说了,"随便从美国大街上拉个流浪汉,估计英语思维都比你强。"对吧。因为他本身没有通过中英互译的过程,所以英语思维仍然不是我们英语教育追求的最终点。我们英语教育到底要实现什么?怎么样的人才,什么样的精英才能够在国际职场当中拔得头筹,赢得先机。 第四个时期,就是学科英语教育的时期。 它培养的是学生能够获得基于学科知识及思维运用的领导力。当今国际化的要求已不是英语流利,对某种单一技能的诉求,国际化素养是指在国际的活动空间内具有很强的深层交流、交往、沟通和抗衡的能力,领导世界潮流发展的创造性能力。这是对人的综合能力的需求。正如陶西平主席阐述的国际化人才的三条标准,第一条全球化视野,第二条通晓国际化的规则,第三条具有国际领域交往和交流的能力。这样国际化人才的要求需要什么样的教育模式呢? Sally女士继而对"学科英语教育"进行了概括,以英语为教学的语言,以语文、数学、科学等学科为教学内容,在浸入式的环境中培养学生获得语言应用能力,掌握综合知识的技能,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与思维模式,养成团队合作、项目管理等能力的教育模式,是培养国际化人才的一个有效的途径。她认为,今天的英语教育,或者今天的学科英语已经不再是英语本身、语言本身,工具性本身,更多的是我们对一个人的关注,对人全面发展的关注。

中国英语教育的地区差异现状及解决方案

中国英语教育的地区差异现状及解决方案

【摘要】In recent years, the disparity among different regions among China has been an oft-discussed problem by economists and socialists. Based on empirical founding and multi-theory analysis this dissertation focuses on Chinese regional English education development in the methods and by the indexes planned from the developmental economics for the problem of disparity of economy and society among different regions 中国是世界上地区差异特征最显著的国家之一。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较为发达,西部偏远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而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有直接联系。在那些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省份,由于缺乏教育资金的投入而导致教育资源严重不足。具体表现为:教学设施陈旧而简陋,教师资源匮乏。落后的条件严重制约了这些地区的外语(英语)教育,个别地区外语(英语)教育甚至为空白状态。外语(英语)教育的失衡不仅表现在地区(省与省)之间的差异,即使在省内也存在着城镇与乡村的差别,甚至在城市 关键词;English Education, 英语教育,差异,困境

现代英语教学理念之反思教学理念集锦简短

现代英语教学理念之反思教学理念集锦简短作为一门国际化的语言,在当今世界上,英语是最重要的交流工具之一,在各个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世界上把英语当做母语的国家最多,第二语言是英语的人数也最众。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英语教学,也有越来越多的学习者体会到了英语的独特魅力。而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如何用最现代的教学理念来指导当代的英语教学,是值得每名教师深刻反思的。 反思一:更新教育理念,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众所周知,英语教学需要辅助工具。从最初的一支粉笔到后来的图片卡片,再到现在的电子词典、电脑,英语的教学手段实现了质的蜕变。电脑的普及使得每个学生的知识发生了巨大变化。原来学生的知识往往于课堂、教师、书本,而现在电脑将学生和世界信息知识库连接了起来。学生通过互联网可以了解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和体育等各个方面的最新信息。教师通过课前制作好的教学课件可以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恰当使用多媒体能够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这体现在两个方面:教师课前设计、制作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多媒体课件,将自己的教学目标贯穿于其中;而学生在观看多媒体课件的过程中,能够产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兴趣、从而产生主动学习的渴望。这有助于启迪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调动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主体作用,从而使学生树立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反思二:在英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意识 培养跨文化意识,是外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英语教学中,应树立文化意识,应在传授语言的同时同步传授文化知识。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可以在传授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时同步进行。对于英语的初学者来说,了解西方人的一些禁忌是非常重要的。对于中国人来说,见面的招呼语经常是“你吃饭了吗?”但在英美等国家,这会被认为是窥探对方的隐私。同时,对方的身高、体重、年龄、收入等信息也都是禁忌的话题。中国人和朋友吃饭的时候,通常是请客吃饭的人为所有的宾客买单。但在国外,则常常是自己只为自己付账。如:freeze这个词的基本含义是“结冰”。而若在美国,听到别人说freeze,则表示“站住,不许动”!在汉语中,老鼠主要表现为胆小怕事,目光短浅。而在英语中,老鼠却代表可爱。在中国称中年以上的人为“老”,是尊敬的表示,可在西方,“老”却意味着衰朽。西方国家的风俗习惯、思维方式等都与汉语不尽相同,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还要向学生介绍文化背景知识。在英语教学中,要适当地对这些不同文化的差异进行总结归纳。 反思三: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浅谈我国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发展和变化

浅谈我国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发展和变化 当今世纪正处在大发展和大调整的变革时期,英语已成为国际交往和科技、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经历了曲折的改革历程,最终确定了适合我国国情的英语教育体系。这为我国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英语教学目的的变化历程 新中国成立至21世纪英语教学目的的变化。自元代起我国就出现了英语教学的影子,但是英语教学的系统化、体系化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才实现的。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共颁布了12个教学大纲和2个课程标准,历次的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对英语教学目的都有不同的要求。在50年代的教学大纲中,外语教学目的是单纯的培养阅读能力;60年代大纲的一大进步是提出了对学生听说读写译能力的培养;70年代的大纲在强调听说读写译的能力的基础上增加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80年代的大纲删除了翻译能力的训练,注重培养学生的口头、书面运用能力以及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90年代首次提出了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90年代末随着对所学语言国家的了解,大纲上都明确提出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2000年的两个大纲提到了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把外语教学和学生的终生发展联系起来,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精神。2011年修订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中提到: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这样的英语课程总目标,既体现了英语学习的工具性,也体现了其人文性。 二、改革开放以来英语课程的变化 1.课程教学更加灵活自由 课程教学灵活性与自由性的问题是指结合具体情况对语言教学进行适当的取舍

中国英语教育制度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中国英语教育制度 篇一:中国与美国教育制度的差异 中国与美国教育制度的差异 对于中国学生来说,成功之路必须要通过一条独木桥,这就是高考。对很多中国学生而言,可能会因为一分只之差,而幸运的跨进一流学府的大门,也可能会因为一分之差,而被残酷地淘汰。对于中国的高等学府而言,你是否是个有理想、有抱负、有责任心的学生,都不重要,只要你的高考成绩符合大学的招生要求,这种单纯的量化标准把很多优秀的学生挡在大学门外。 美国也有高考,有sat考试和act考试。跟中国高考不同的是,学生可以考很多次,考试的成绩只是大学招生官员审核你入学资格的一部分。在美国,每年有半数以上的”高考状元”(sat满分2400分)与常春藤名校无缘,而哈佛大学去年录取的新生sat成绩最低的不到1800分。哈佛大学招生委员会给申请人的信这样写道,”学业表现包括高中成绩、sati和satii或act分数,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然而,其他因素诸如个人特长、参与社区的活动、课外活动也很重

要。招生委员会会很细致的阅读推荐信和学生作文。我们寻找的是各方面都很优秀的学生…”由此可见,美国名校更看重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不仅仅是学习成绩,更不是某一次的考试成绩。这样美国学生在选择大学时,所享受到的是更公平的机会。正因为如此,和中国的教育相比,美国的教育更注重育人,而不是单纯追求考试成绩。 也许很多人还记得当年复旦附中的汤玫捷被哈佛大学 提前录取的事,汤玫捷在复旦附中的成绩只能算是中下,但却被世界第一的高等学府哈佛录取,让很多人大跌眼镜。之所以很多人对此无法理解,是因为他们还是在用中国式的思维去误判美国的教育体制。 中国与美国教育制度的差异首先体现在以下几点: 1.中国与美国教育的差异首先在于两国初等教育的教 学目标不同: 中国初等教育将开发孩子的智力,孩子好处高分看成首 要目标;而在美国,初等教育的目的只有一个:培养孩子的创 造力. 2.对待成绩的态度不同 对中国孩子来说,一份不好的成绩单会使他收到来自各 方压力.然而在美国,每个学生年终的成绩单都时间私人的 物品.家长方面也不会给孩子施加过多的压力.分数在大人 心中比能力要差得远.而中国大部分学生的目的是"那高分".

英国教育制度简介

英国教育制度简介 英国教育一直吸引很多的海外留学生,英国的历史文化深厚、学术氛围严谨,这些优点都成为留学生向往英国教育的理由。为了能够接受到正规的英国教育,首先应该对英国教育制度有大致的了解,这样才能为英国留学选择适合的学校,更好的为英国留学做好准备。 由于历史和传统原因,大不列颠岛上的英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地区的教育制度与英国教育制度略有不同。在英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地区,学生完成普通中等教育后,经过2年 A-Level(中学高级水平课程)学习和考试,进入本科阶段学习,本科学制为3年,授予学士学位;在苏格兰地区,学生完成普通中等教育后,经过1年学习,获得苏格兰高级课程证书后进入本科阶段学习,本科学制为4年,授予学士学位。但在所有地区的英国教育中,英国的硕士学制通常都为1年,博士学制为3年。 英国教育的高等教育学历学位的层级按地区分为两个体系。英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高等教育学历体系第6级为普通学士学位、荣誉学士学位及相当水平的学历学位资格;第7级为硕士学位及相当水平的学历学位资格;第8级为博士学位及相当水平的学历学位资格。 而在英国教育体系里,尤其是苏格兰学分和学历体系第9级为普通学士学位及相当水平的学历学位资格,第10级为荣誉学士学位及相当水平的学历学位资格,第11和12级分别为硕士和博士学位及相当水平的学历学位资格。 英国教育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英国高等教育机构依据皇家特许或法规设立并自主办学。英国高等教育机构的学位授予权,须经皇家特许、议会法案或者枢密院予以批准。目前,已有150余所院校获准授予各种不同类型的学位。 大致了解英国教育制度后,选学校对于我们来说也就变得相对容易些。英国政府对此也出版了官方认可的大学名单,在英国拥有的150多所大学中,选择接受英国教育的留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课程和学习。

中国英语教育现状:困境与出路(克拉根福讲稿)

中国英语教育现状:困境与出路(克拉根福讲稿) 2005年9月 目录: 1.中国英语教育的规模与社会需求 2.中国英语教育的困境 2.1 周期长,效果差 2.2 地区发展差距悬殊 2.3 大学、中小学英语教育严重脱节 2.4 师资力量严重缺乏,师资水平亟待提高 2.5 应试教学主导英语教育 3.中国英语教育认识上的误区 3.1 外语学习越早越好吗?——关于外语学习中的“关键期假设”(The 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 3.2 外语学习周期越长越好吗?——“水箱阀门原理假设”(Water tank valve principle hypothesis) 4.结论:怎样走出困境 1.中国英语教育的规模与社会需求 众所周知,中国的教育事业,伴随着中国的经济增长,在近20年中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其中高等教育的发展尤为显著。自1999年以来,中国高等学校已连续7年扩大招生,到2005年,中国普通高校本、专科在校人数已经达到16,250,000人,是1999年在校生人数的4倍(表1)。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截止到2004年,中国全国普通初中以上各级、各类学校在校学生人数已达到114,788,000人,其中高等学校的在校学生为13,335,000人(表2)。

表 由于所有学校都不同程度地开设了外语课,其中90%为英语课,所以中国在校英语学习者的人数就有100,000,000多;如果再加上学习英语课程的小学生和成人,以及在各类社会培训机构中学习英语的人,其总人数估计将大大超过 200,000,000人。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拥有将英语作为外语的学习人口的国家。 一般来说,社会对大学毕业生这一层次的外语人才需求可分为两类:对专门外语人才的需求和对一般外语人才的需求。由于历史的原因,针对这两种社会需求,中国的大学英语教育被分为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由于近几年一些涉外单位和企业对人才英语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许多用人单位从英语专业毕业生中招聘员工。人才市场的这一趋向更促使中国的许多原来没有英语专业大学纷纷开办英语专业,招生规模也连年扩大。根据教育部最近的调查结果显示,英语专业2003年招收本科生87808人,2004年招收102388人,排在所有专业中第一位。2004

中国传统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传承-精选教育文档

xx传统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传承 一传承xx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在中国的悠久历史中,传统文化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前辈先人智慧的体现和思维的结晶,在世界文明史上也一直处在领先地位。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世界观、思想观、价值观,一方面以一种具体的实物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比如说唐三彩、兵马俑;另一方面以一种抽象思维的传承,如唐诗、宋词、元曲等。这些传统文化一方面需要我们不断继承发扬,另一方面也需要我们不断开拓创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传统文化其实离我们并不远,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和制约着每个人的言谈举止,也为我们开启新的文明提供了历史依据和现实基础,我们时时刻刻都生活在传统文化中,也在新文明的熏陶下不断地前进和蜕变。因此,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是非常有必要和迫在眉睫的事情。 二英语教学的现状 目前学生们对英语的学习,大多数是因为升学或找工作的需要。因此,英语教学中难免会带有功利性。现在全国初高中学校非常重视学生对英语的学习,而在大学里,是否考过英语四六级成了学生能否拿到毕业证的一个决定性条件。因此,学生们对于英语的学习也投入了相当大的热情。而作为中国本国的传统文化,学生们对其却知之甚少,也没有多大的热情与动机去学习。 学校教育同样如此,相对于开展英语教育的一腔热情来讲,对于传统文化的教育则显得异常缺失。 三xx传统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传承 1.对待英语教育和传统文化的态度要端正 首先应该端正对待英语教育和传统文化的态度。在学习英语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怀有崇敬和敬佩之情,要有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情和意愿。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能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给予很多指引,学生在了解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要学会主动去学习探究中国的传统文化,要树立

建立教育惩戒制度刻不容缓

建立教育惩戒制度刻不容缓 不久前,安徽怀远县的一位教师因为被学生往身上贴乌龟受辱而跟学生发生扭打,最后该教师被县教育局以体罚学生为由开除,后经行政复议,改为降级。此事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有为教育主管部门严格执法叫好的;有为老师受辱还要受罚而叫屈的;更有抨击安徽怀远教育局任性用权的。一些专家学者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不过我以为,这些看法大多隔靴搔痒,没有道出该事件的实质。怀远教师“被乌龟”,先后被开除、被降级的事件,其实反映了中国教育界面临的一个重大困局:我们缺乏一套系统的学校教育惩戒制度。虽然各学校都有所谓校规校纪,但是却没有相应执行性强的法律法规依据。当学生违反校规校纪甚至轻度违法的时候,除了说服教育,没有其他在法律上授权的惩罚措施。而当前现实问题是,随着社会文化多元和“小皇帝”式儿童的泛滥,学校里挑战管理秩序的学生越来越多,越来越任性。当学校和教师被法律唯一许可的“说服教育”措施经常性无效之后,学校和教师要么忍气吞声,放任不管;要么叫来家长将学校和教师本该履行的教育义务一推了之;要么违法对学生进行嘲讽羞辱(是情绪一种发泄)、停课甚至体罚。造成学校尤其是非重点学校学生教育和管理方面的许多乱象。而教育主管部门除了三令五申要求学校和教师依法从教外,对于制造混乱、破坏纪律的学生以及经常无理取闹的家长却束手无策。在怀远事件中,教育局为平息家长愤怒,只好将教师开除了事,这其实不单是权力任性,更多的是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在制度缺失下的无奈。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人大、最高法院和教育部,在依法办教育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一系列近二十项法律、法规和条例,这些法律、法规、条例对依法治教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对于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纠正几千年片面的师道尊严的传统,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也完全符合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民主和法治的精神。 但是,上述法律更多的是规范和约束政府、学校和教师的教育行为,保护学生尤其是未成年人的法律地位,保护其正当权利不受侵害。而对于学生在校期间对抗教育、挑战教育秩序的行为,没有明确的规定。这基本相当于,在社会管理领域,只有保护自由、人权和平等的法律,却没有处罚犯罪等侵害他人人权和自由行为的法律,没有《刑法》和《刑事诉讼法》。这种法治,似乎不能算是完善的法治。 只靠说服教育就能解决学校所有的违纪违法问题,这显然是一种完全背离客观实际的假设。有句很流行的话说:“只有不会教育的老师,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这种观点极为荒谬且贻害无穷。所有的学生都能教育好,是一种乌托邦的空想,不能用于指导教育实际。这基本相当于只靠说服就能有效管理和保护国家,不需要国家机器,不需要最高法院、军队和警察,不需要法律制度。而教师与学生的平等,也只是法定权利的平等,人格的平等,并非责任和义务不分,受教者与施教者在权限上不分。而现实却是教师与学生相比,教师作为教育者在法律地位上处于弱势。师生关系是一种特殊的契约关系,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服务而不是一般性的服务关系。相对于其他服务行业,教育机构和教育者需要特殊的法律保护。可以肯定的是,教师和学校作为特殊的社会服务者,必须有法律

关于初中英语教育的创新理念和方法的探讨-5页文档资料

关于初中英语教育的创新理念和方法的探讨 1 初中英语教育的创新理念 1.1语法教学方面的创新 在语法教学方面,需要采取不同的教学理念,这样才能实现语法教学的创新。其一,语言结构上,尽量用图表进行表达,这样可以明确语法结构;其二,在真实的语境中,尽量练习语法项目;其三,坚持从分步呈现、分步练习到综合运用,达到层次清晰、循序渐进的目的;其四,让学生亲自进行观察和实践,总结语言规律。作为初中英语教师,我们首先要重视语言的意义、情景和实际运用,防止死抠语法和生搬硬套的不良教学方法,充分把握语法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其次,把握语法教学的度,但是不能延伸过多,以免学生陷入英语学习的误区,而要紧紧围绕话题,创设与语法内容相似的语境,促使学生参与实践,并从中掌握所学的语法项目。 1.2转变学英语为考试的观念 作为初中英语教师,我们需要以身作则,不能向学生灌输英语,更不能为了应付考试而采取其他不良手段。实践证明,如果学生能够做到“学以致用”,一般都能轻松而高效地学好英语;在初中英语课堂上,如果能够改变教师与学生应付考试的陈旧观念,就一定能走出英语的学习困境。因此,要想真正改变英语学习的理念,就必须制造一个良好的英语课堂环境,同时要采用生动活泼的方法,这样才能实现创新教育,从而让学生用心去体会英语。 2 初中英语教育的创新的原则 2.1语言的实践性原则

在初中英语语言的学习过程中,语言的输入要优于语言的输出能力,在整个初中英语的学习过程中,英语的读和听是输入,英语的写和说是输出部分,所以说,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注重体现听读第一步,说写第二步的相关规律和准则,英语的听说读写的过程是英语教育工作者运用多种感官进行综合性的作用,对信息进行主动的吸收以及传递的活动或者过程。站在信息论的角度来说,为了英语的交际所进行的听说读写是整个听话者或者是说话者之间进行信息输入和输出的交流过程。同时初中学生在进行英语知识学习的时候应当要进行大量的听和读方面的联系,要通过相关的规则、情境在实践的过程中对知识进行吸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说得出好的英语,写好英语。 2.2将学生作为主体的原则 在初中英语的创新性教育的过程中,要突出学生自身的主体性地位,要真正发挥好教师的指导性作用,英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积极营造出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得学生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敢于说出英语,积极参与到英语的互动中来,其次,教师不仅要对知识进行传授,同时还应当教给学生相应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探索出相关的学习方法,教师要通过记录、分析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了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引导学生建立起真正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才能逐步培养起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良好能力。 3 初中英语教育的创新方法 3.1单词记忆法 对于英语学习中的这些难记的单词很一些有特点的单词,我们可以在

中国外语教育史

中国外语教育发展史 “中国外语教育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有其独特地位。中国第一所学校是外语学校, 1862 年办的京师同文馆。中国共产党早在其成立前办了一所外语学校, 1920 年的上海外国语学社, 学生有刘少奇、任弼时、肖劲光、柯庆施、曹靖华?.等。外语教育是我国和世界各国交往的桥梁工作。”其历史可上溯到元朝。 元朝(1280~1368) 是我国以蒙古贵族为统治核心的封建王朝。元朝政府将其统治下的人民分成四等: 一等是蒙古人; 二等是色目人(包括回回、哈剌鲁、钦察、斡罗思) ; 三等是汉人(包括契丹、女真、高丽等族,) ; 四等是南人(也就是南宋遗民) 。元代将中央学校分为三类:一为“国子学”, 主要教授儒家学说, 创立于元世祖至元九年(公元1269 年) 。二为“蒙古国子学”, 创立于元世祖至元十一年(公元1271) 。规定蒙古学生70 人, 色目学生20 人, 汉族学生60 人, 共为150 人。以学习蒙文译为《通鉴节要》为主, 兼学算学。学成考核, 精通者量授官职。三为“回回国子学”, 创立于元世祖到元二十六年(1289 年) , 学生人数定为50 人。限公卿大夫及富民子弟入学。所学的不是蒙古文, 而是亦思替非文(即波斯文) , 以培养官衙译史人才为目的。学科授以回回文文字为主, 专以培养诸官衙译史人才为目的“亦思替非为波斯古代都城之名, 亦思替非文字者, 波斯文字也。回回国子学者, 教习波斯文字者也。元时所谓回回文字,实波斯文字。”(陈垣《元西域人华化考》) 元代以后, 明代教习外语的学校主要是“四夷馆”。据《明史》卷七十四《志》第五十载: “自永乐五年(公元1407 年) , 外国朝贡, 特设蒙古、女直(女真———笔者注下同) 、西番(西藏) 、西天(印度) 、回回、百夷(傣族) 、高唱(维吾尔) 、缅甸八馆, 置译字生、通事, 通译语言文字”。但此时八馆是以翻译语言文字为主, 因而还不是真正的外语学校, 而是翻译机构, 如翻译局。直到明代宣德元年(1426 年) 才“兼选官民子弟, 委官教肄, 学士稽考课程”。明代永乐年间, 由于郑和、侯显相继出洋和出访后交往的增多, 外语教学受到重视。清初改名为四译馆,乾隆十三年(1748 年) 合并八馆为西域、百夷二馆。 明代之后, 清政府开办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所俄语学校———俄罗斯文馆。关于俄罗斯文馆建立和发展有许多种说法, 其中记载较详而可信的是《康熙四十七年三月, 设立俄罗斯学之上谕奏事档》。1689 年在中俄尼布楚条约谈到时, 曾出现过葡萄牙人徐日升和法国人张诚担任翻译, 这两人暗地里和俄国使团戈洛文“里通外国”, 受贿徇私, 出卖机密, 损及中国的根本利益。这只是一例, 清政府从17 至18 世纪初主要用西欧各国传教士和在中国的俄国商人、学生、战俘担任中俄之间翻译工作, 这种有损中国利益的事不断发生。康熙考虑到中俄交往之事日增, 应培养自己的俄语翻译, 可防止外国人从中捣鬼。康熙四十七年(1708 年) 三月初八日, 于是在南苑召见大学士马齐, 令其“询问蒙古旗内有愿习俄罗斯文者, 具奏”。十二日, 马齐回奏已得7 人, 康熙认为“甚少”, 令马齐“再于八旗蒙古、汉军内”征集。至二十一日, 征得“愿习俄罗斯文语之监生、闲散子弟等六十八名”。当日, 马齐即赴畅春园面奏。康熙下旨: “均令习之”。并命马齐立即着手选择教师和校址, 确定管理体制。经中俄双方协商, 俄方派俄商人瓦西里担任教习,并选定在俄国商团所在地俄罗斯馆(俄国东正教驻北京传教士团驻地———北京东直门以北胡家圈胡同) 内于康熙提出要办俄罗斯学馆后的

谈中国英语教育问题

谈中国的英语教育问题 英语,想必大部分的人从小就开始学习了吧,但是大部分的人学了这么多年英语,光是凭学校的教育而觉得自己英语水平很棒的会有几个呢,大部分人的口语还很初级,语言是用来说的,不会说那学这门语言还有多少价值呢?这里我简单剖析一下中国英语教育的现状及问题。 英语是当今世界上主要的国际通用语言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广泛使用的语言。世界上差不多每五个人就有一个人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懂英语。若加上世界各国中小学生学习英语的人数,懂英语的人就更多了。英语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数十个国家的官方语言,这些国家独占了全世界70%以上的财富。英语的普及程度致使中国注意到了学好英语的重要性,要想和世界接轨就必须要学好英语。于是中国的英语教育也广泛的发展起来。 英语教育市场的规模,就像中国很多其他事情一样,数字都大得惊人。 首先,一个普遍认可的估计值是,中国目前英语学习者总数有3亿之多,只比美国总人口数少1亿。这其中即包括教授英语的私立学校,也包括公立学校。还有一点需要特别关注的是,提供英语教学、辅导或是(SAT、托福、GRE、GMAT)考前培训的私立学校规模十分庞大,增速极其迅猛,使今年的市场规模达到了45亿美元,这个增长速度已超过了中国GDP。眼下在中国,大约有50,000所私立英语学校,其中大多数是小型或地方性的、区域性的学校。在竞争激烈的英语外语教育和应试教育领域中,占主导地位的是三家全国性机构:在纽约证交所上市的中国新东方公司、瑞典私人企业英孚教育、培生集团旗下的华尔街英语。这块阵地是英语外语教学的高端市场,它的消费者需要支付高昂的学费,参加由训练有素的英语母语教师执教的班级课程,并使用专业水平的教材。假如你觉得这个行业“看上去很美”,请一定要三思。 中国英语教育的着实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英语已成了中国学校普遍开设且学程最长的科目,成了人们发展的敲门砖;以致除了两亿多学生之外还有难以数计的成人、乃至幼儿在学英语。与此同时,大量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找不到工作,90%翻译岗位又找不到合用人才。有心人已经看到,今日中国英语教育不仅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还损伤汉语,消磨中华民族的自尊自信。 我拿两个例子来反映这个问题: 第一个是美国人对中国英语教育的一些看法,我引用了一段对话: 美国人问:“中国那么多人,花那么多时间来学英语,连考古汉语博士生都要英语六级过关,究竟你们要求学生掌握多少个英语单词呢?” “大学毕业的学生,起码要掌握五千到六千个英语词汇,才能考四级过关吧。” “还不到一万个英语词汇?” 几位美国小学老师大吃一惊。“从小学就开始学英语,学到大学毕业,十几年,学生竟然还掌握不了一万个英语词汇?我们小学二年级的学生都不止一万的词汇量了吧?虽说在中国没有美国那样的英语环境,但是,毕竟学了十几年啊!每年记一千个单词,十二年也记得一万两千了吧?怎么才五六千?这效率也太低了吧?”“效率那么低的英语教育,为什么还要学生学那么长时间?像我们美国,高中四年,学生学外语也不过一两年,学三四年的都很少。把时间节约下来,多学点别的,不好吗?” 还有一个例子是关于小学里英语水平的测试:

建立中国的教育惩戒制度刻不容缓

建立中国的教育惩戒制度刻不容缓(希望网友广泛讨论,推动依法治教) 不久前,安徽怀远县的一位教师因为被学生往身上贴乌龟受辱而跟学生发生扭打,最后该教师被县教育局以体罚学生为由开除,后经行政复议,改为降级。此事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有为教育主管部门严格执法叫好的;有为老师受辱还要受罚而叫屈的;更有抨击安徽怀远教育局任性用权的。一些专家学者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不过我以为,这些看法大多隔靴搔痒,没有道出该事件的实质。 怀远教师“被乌龟”,先后被开除、被降级的事件,其实反映了中国教育界面临的一个重大困局:我们缺乏一套系统的学校教育惩戒制度。虽然各学校都有所谓校规校纪,但是却没有相应执行性强的法律法规依据。当学生违反校规校纪甚至轻度违法的时候,除了说服教育,没有其他在法律上授权的惩罚措施。而当前现实问题是,随着社会文化多元和“小皇帝”式儿童的泛滥,学校里挑战管理秩序的学生越来越多,越来越任性。当学校和教师被法律唯一许可的“说服教育”措施经常性无效之后,学校和教师要么忍气吞声,放任不管;要么叫来家长将学校和教师本该履行的教育义务一推了之;要么违法对学生进行嘲讽羞辱(是情绪一种发泄)、停课甚至体罚。造成学校尤其是非重点学校学生教育和管理方面的许多乱象。而教育主管部门除了三令五申要求学校和教师依法从教外,对于制造混乱、破坏纪律的学生以及经常无理取闹的家长却束手无策。在怀远事件中,教育局为平息家长愤怒,只好将教师开除了事,这其实不单是权力任性,更多的是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在制度缺失下的无奈。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人大、最高法院和教育部,在依法办教育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一系列近二十项法律、法规和条例,这些法律、法规、条例对依法治教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对于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纠正几千年片面的师道尊严的传统,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也完全符合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民主和法治的精神。 但是,上述法律更多的是规范和约束政府、学校和教师的教育行为,保护学生尤其是未成年人的法律地位,保护其正当权利不受侵害。而对于学生在校期间对抗教育、挑战教育秩序的行为,没有明确的规定。这基本相当于,在社会管理领域,只有保护自由、人权和平等的法律,却没有处罚犯罪等侵害他人人权和自由行为的法律,没有《刑法》和《刑事诉讼法》。这种法治,似乎不能算是完善的法治。 只靠说服教育就能解决学校所有的违纪违法问题,这显然是一种完全背离客观实际的假设。有句很流行的话说:“只有不会教育的老师,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这种观点极为荒谬且贻害无穷。所有的学生都能教育好,是一种乌托邦的空想,不能用于指导教育实际。这基本相当于只靠说服就能有效管理和保护国家,不需要国家机器,不需要最高法院、军队和警察,不需要法律制度。而教师与学生的平等,也只是法定权利的平等,人格的平等,并非责任和义务不分,受教者与施教者在权限上不分。而现实却是教师与学生相比,教师作为教育者在法律地位上处于弱势。师生关系是一种特殊的契约关系,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服务而不是一般性的服务关系。相对于其他服务行业,教育机构和教育者需要特殊的法律保护。可以肯定的是,教师和学校作为特殊的社会服务者,必须有法律授权的对学生的特别惩罚权力。当然,这个权力也必须受到法律法规严格的制约,不能滥用。 学校教育必须有相应的惩戒制度。这也是世界各国的普遍做法。美国有21个州立法允许学校体罚,判例法允许教师“以合理适度地物理处罚儿童”。几乎所有的美国学校都有禁闭室,学校有权将违纪学生停课、关禁闭(after school detention)、周六返校禁闭(Saturdaydetention)、开除直至送少年惩戒学校。英国《2006年教育与督学法》规定,教师有惩罚不规矩学生的法定权利。包括:罚写作文,周末禁闭,校长惩戒,停学。体罚包括允许打手心每双手不超过三次,允许鞭打男生的臀部不超过六下等。韩国有《大韩民国教

国内外研究综述(英文)

Research status on teachers’adaptation to the new junior middle school biology textbooks Jingxin He Guangzhou University colleye of life science,Panyu,Guangdong,China 916822016@https://www.360docs.net/doc/ed1813885.html, Jingxin He Keywords: Biology teachers, New textbooks, Adaptation. Abstract. This article briefly introduced research survey of biology teachers’ adaptation for the new textbooks at internal and abroad.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research on teachers’adaptation to the new junior middle school biology textbooks has grea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初中生物教师对新教材的适应性研究现状 何静欣 广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番禺广东,中国 916822016@https://www.360docs.net/doc/ed1813885.html, 何静欣 关键词:生物教师; 新教材; 适应性 中文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国内外在生物教师对教材的适应性研究概况。研究结果说明深入开展初中生物教师对新教材的适应性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1国内研究概况 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初中生物教材或多或少也随之发生改变,这样,新教材就会成为研究对象,与新教材相关的问题研究也会受到研究者的重视。在国内,初中生物教师对新教材的适应性研究主要涉及三个方面,分别是生物教材的研究、生物教师与教材的研究、初中各学科教师关于适应性问题的研究。 1.1 关于生物教材的研究 在生物教材的研究中,大部分是对教材的理念、目标、内容和特点等的研究:姜先荣[1]

对英语教学理念的反思.doc

对英语教学理念的反思 面对新教材,首先思想观念要转变,有了新的观念才能接受新事物。如果观念没有更新,新教材、新课程都只能是空谈,无非是“穿新鞋,走老路”,新课程的实施简单地被视为换一个大纲、换一套教材、调整一些课程内容。对生动活泼的课程内容进行肢解,使其成为不胜其烦的“知识点”的堆砌,把“Reading”当成讲解知识点的例子。教师的教育思想是在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形成的,很多人崇尚“苦读”、“勤教”,不以人为本,“应试第一,分数至上”,把学生基本上看成是挣分的机器,对学生“乐学”的潜能几乎没有开发,英语教学过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这种教学观念与新课程的要求极不相适应。因此,为了适应新课程,要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做到:1、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观。教学活动以学生在课堂上做事为主,教师的作用是负责组织、引导、帮助和监控,引导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让学生经历获取知识的过程,关注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促进其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建立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课堂模式,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课堂环境。追求学习结果转向追求学习过程,真正把学生当成获取知识发展自我的主人。“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切实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主体观。2、建立“以能力为中心”的教育质量观。传统教学是由老师单向灌输知识,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教师注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接受现成的知识和

结论。这种“守成性”教育严重影响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了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更好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高素质人才,要求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不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过程,教师所讲授的知识应该成为培养学生英语能力的“火种”。也就是说,课堂教学是一个在老师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自主发现、不断创新和培养实践能力的过程,让学生由“学会”转变到“会学”。学习语言离不开创造性思维,教学语言离不开反思研究。我们只有不断反思,才能有所创新。在反思中继承和吸纳传统教学中的宝贵经验,摒弃传统教学中陈旧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等不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东西,如“填鸭灌输、题海训练”等。通过英语教学反思,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地认识自己、发展并完善自己、提高自己,培养出更多的符合时代要求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合格的新型人才,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国外教育惩戒制度介绍

国外教育惩戒制度介绍 国外教育惩戒制度介绍 美国有23个州规定了学校可以对学生实施体罚但法律还对体罚规定了许多明确的细则:1?学年开始时家长和学校签订一份声明表明是否同意对学生实施体罚。2.必须在其他教育方法都无效的情况下才可以实施体罚。3?不许当着其他学生的面体罚某个学生。4.体罚时必须有证人在场以确保体罚依法进行。5.刚刚与受罚的学生发生冲突的老师不得实施体罚。6?体罚必须考虑学生的性别、年龄以及身体状况。7.体罚时必须打孩子身上肉比较多的部位比如屁股。 在英国一些地方教育当局规定了学校及教师体罚学生的 8点要 求:1.用鞭子或皮带时必须是经过认可的标准。 2.必须备有惩罚记录簿列明体罚的原因及处理过程经过校长签署核准许可后才可施行并接受监督。 3.实习教师、代课教师、临时聘用教师等均不得施行体罚至少具有3年以上教师资格者才能施行体罚。 4.对年龄在8 岁以下的儿童禁止体罚。 5.绝对禁止在班上或众人面前施行体罚。 6. 施行打手心的体罚每双手不得超过3下。 7.对女学生只限于打手心而且只能由女教师来执行如果鞭打男生臀部不得超过6下。 8.

对患有生理或心理缺陷的学生必须事先获得医护人员许可才 能施行体罚。 日本正重新考虑容许学校施行体罚以管教不遵守纪律的学生 保障教师安全。在学生欺凌校园暴力课堂纪律失控以及学生对教师的人身攻击面前很多日本教师束手无策。这份临时报告呼吁对欺凌弱小的学生实施停课并建议对体罚的概念进行重新审视 使教师获得维持秩序的更大空间。一部分教师认为现今教师无法对学生采取严厉措施。因为如果教师遭到家长的指控无法从学校和教育委员会获得保护一些学生在利用教师的这个弱点。如果政府采纳了报告的建议这对教师来说是很鼓舞人心的。 韩国在20__年6月公布了《学校生活规定预示案》对教师如何体罚学生作了如下规定:1.实施体罚之前要向学生讲清理由。2.实施体罚前对学生的身体、精神状态进行检查必要时可延期进行体罚。 3?学生可提出以校内义务劳动来代替体罚。4.体罚必须在校 监和生活指导教师在场的情况下进行。韩国还对体罚的实施作了详细的规定对小学、初中生用直径1厘米、长度不超过50厘米 的木棍。对高中生木棍直径可在1.5厘米左右长度不超过60厘米。男生只能打臀部女生只能打大腿部。实施体罚时初中生和高中生不超过 10下小学生不超过5下程度以不在学生身体上留下伤痕为准。

建国以来中国外语教育的发展与沿革

建国以来中国外语教育的发展与沿革 我国的外语教育在国家领导者与社会各界的关注与共同努力下,蓬勃发展,从一个侧面见证了中国外语教育政策改革与发展的成绩。近年来,外语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许多的高素质的外语专门人才。 外语教育专业建设改革 目前,我国在普通高校中开设的外语专业语种达50多个,设有英语专业点近1000个,日语专业点385个,德语、法语专业点各70 个,西班牙语专业点14个。此外,非通用语种专业发展也呈现良好势头,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高校共开设包括阿拉伯语、波斯语、菲律宾语、柬埔寨语、老挝语、越南语、泰语在内等20余种非通用语专业。在本科外语教育大踏步发展的同时,外国语言文学专业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点逐年增加,外语办学层次也有很大程度的提升。从1981年国务院批准首批包括5个英语语言文学博士点和28个硕士点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至今,我国英国语言文学硕士点已达到200多个,外国语言文学的博士点超过40个。建国六十年来,我国外语教育已形成较为科学合理的、多层次与多角度发展的体制与结构,在师资水平、教学大纲、教材质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测试方法以及师资培养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一、建国以来中国外语教育发展史回顾 1.建国初期(1949?1965年) 建国初期是我国外语教育新格局逐渐形成的关键时期,虽然后期受到政治运动的干扰,但取得的成绩不容忽视。在这一时期内,我国外语教育的格局基本确立,并且培养了国家急需的外语人才,为后期的发展夯实了基础。 首先,俄语教育在政策倾向下得到大力发展。新中国成立后,“一边倒”“向苏联学习”的国策促进了俄语教育的迅速发展,国内相继建立起包括北京俄专、上海俄专、哈尔滨外专、沈阳俄专、西南俄专、西北俄专、新疆迪化俄专在内的7所俄文专科学校。至1951年,开设俄语专业的高等学校有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34所。俄语仍然是东北地区中学开设的主要科目。 此外,英语教育和其他语种也陆续得到国家的重视与支持。1957年,教育部决定,初中除开设俄语外,必须注意扩大和改进英语教学。这一决策促进了英语教育的发展,至1956年底,高等学校英语专业点已增至23个。此外,全国有5所高校开设了法语专业;4所设立了德语专业;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学院等少数院校还设立了西班牙语、波兰语、阿拉伯语等14个外语专业。教育部于1963年7月发布了《关于开办外国语学校的通知》,决定在几个大城市开办外国语学校。次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了国务院外办、高教部、教育部等五个单位联合上报的《外语教育七年规划纲要》,决定新建一批外国语学院,扩建一批外国语学院;除确定英语为第一外语外,对其他语种的发展也给予了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