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动症干预策略

多动症干预策略
多动症干预策略

多动症患者以学龄儿童最为常见,有的甚至可延续至成年。国内有关统计资料表明,

多动症儿童发病率为3%左右,男女之比为:1。在低端学校,多动症候学生所占比重较该数

据还要大些。多动症有三型、四型等分类。由于1型多动症学生在多动症学生中占的比例大,有的患者到青少年和成人后可能逐步强化形成人格障碍、反社会行为、冲动任性、人际关系不良等;加之这些学生既会导致自身的发展不良,更会对其他同学的发展带来严重

的消极影响,为此,研究和解决1型多动症学生的问题,很有必要。有关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儿童多动症,以心理干预为主、药物干预为辅的综合干预,效果明显优于单一药物治疗,为此,一般认为,综合运用心理、教育、中医疗法,能够取得较好效果。药物治疗,一般是针

对严重影响学习或对社会和他人的安全造成威胁的患者才使用,而对于大部分有所异常者,只需要行为及心理干预即可。所谓心理干预,是指在心理理论的指导下,干预者对个体与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和行为施加策略性影响,使之发生向预期目标变化的活动过程。心理干预对于解决1型多动症学生问题的成效,受制于各种因素和条件,而其中尤其值得关

注的是心理干预策略问题。

1型多动症学生心理干预策略

调查资料显示,在多动症患者的不良家庭教育方式中,严格管教者占%,放任不管者占%,过分溺爱者占%。国外有关学者也认为,不同的不良家教方式,给孩子造成的消极后果是不一样的:暴力式的管教,会使患儿症状发展,并增加新的症状,如口吃、挤眉、眨眼。

而对患儿漠不关心、放任自流和过于溺爱等,常可能促使症状出现, 或使已有的症状加重。因此,我们必须策略性地对1 型多动症学生进行心理干预。

在对1型多动症学生进行心理干预时,家长和老师首先应就下述几点达成共识:第一,

应该通过一定的科学检测手段、由有关专业人士来检测判定是否为多动症,决不可凭自己的经验而主观臆断。应注意将多动症与顽皮区分开来,既不能给学生乱扣上多动症的帽子,同时也不可对有症状的学生掉以轻心。第二,1型多动症是一种病态,对处于病态的学生予以歧视和打骂都是不应该的,这不仅于事无补,而且还会加重孩子的精神创伤并进而加重

症状。第三,即便是药物治疗可免, 专门的教育和针对性强化训练也必须加强。第四,必

须多方面(患儿、家长、教师、其他社会成员)全方位密切配合, 运用切实有效的心理干

预策略,才能争取到最好的效果。对1型多动症学生的心理干预策略主要有:

(一)诊断策略

对1型多动症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心理干预,诊断是基础。诊断策略,首先要求运用科学检测手段进行正确诊断,判定是否为多动症患者;其次,依据前述1型多动症学生具体的临床上的主要表现, 由专业人员进行测量和判定是否为1型多动症学生:第三,依据诊断

结果视多动症的具体类型及其程度确定下一步策略。诊断需要根据国际诊断标准来进行,可采用美国康奈尔儿童多动症自行打分诊断量表。该量表列出了多动症的具体症状表现,包括:1、活动过多、一刻不停;2、兴奋活动、容易冲动;3、惹恼其他儿童;4、做事不能有始有终;5、坐立不安;6、注意不易集中、容易分散;7、必须立即满足要求、容易灰心丧气;8、经常易哭;9、情绪变化快速激烈;10、勃然大怒或意料不到的行为。该量表还给出了按以上每一项的实际表现程度分别填写的分数值, 以及判定是否为多动症的总分标准。

(二)目标适当性策略

目标适当性策略,是指对1 型多动症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心理干预的目标确定要适当,既不能有过高要求,又不能放弃要求。在实施时,首先,家长应该了解1型多动症学生的特点,不能像对待正常孩子那样严格要求,而只需要求他们的多动行为能控制在一个不太过分

的范围内即可。要分小步骤,确定出一步一步的易于达到的小目标。如将经常出现的错别字分类整理,集中时间各个击破,这既可以解决实际问题,又可以不断增强其自信心,易于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三)认知及其渗透策略

认知及其渗透策略,要求干预者针对1 型多动症学生注意力不易集中的特点,充分利用其无意注意来配合有意学习或渗透相关的学习材料,从而改善其学习状况和行为习惯。

实施该策略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加强集中注意力的培养和训练。应逐步培养其集中注意力静坐的习惯。具体操作办法有:第一,从看图书或

听故事做起,逐渐延长其集中注意力的时间; 第二,把他们安排在教室的第一排座位上,以便在上课时能随时得到老师的监督和指导,当他们注意力分散时,老师即可通过眼

神暗示、语言提醒,让他们集中注意力;第三,当其在集中注意力方面有所进步时,应及时表扬、鼓励,以利于强化;第四,深入了解并引导其兴趣和爱好,围绕其兴趣与爱好培养起集中注意的行为习惯并最终实现迁移。

2、要充分利用其无意注意来渗透相关的学习材料。首先需要增强学习材料对于学生兴趣与无意注意的引发力度;其次,可视学习材料性质选择采用课内或课外的系统、专题和散点等具体的渗透方式方法。

3、要将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结合起来,使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所用并向有意注意转化,从而改善其学习状况和行为习惯。

(四)家庭、学校和社会综合干预策略

家庭、学校和社会综合干预策略,要求干预者应争取1型多动症学生本人、家长、教师和社会多方面的合作,耐心地反复地进行教育和帮助,培养1型多动症学生的自尊心和

自信心,消除他们所存在的紧张心理,帮助他们提高自控能力。

1、家庭干预策略,是指把家庭作为干预对象而实施干预,旨在通过改变家庭成员之间的交互作用来促成学生个体变化的方式方法。家庭对学生心理品质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对此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为此,干预者要对家长进行心理知识宣传,要让家长意识到家庭系统对形成学生健康心理的重要性,让家长积极、有意识地参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协同学校一起对学生心理进行干预。

2、学校主导性干预策略,是将学校的干预作为对学生心理干预的主导性力量,鼓励或促使1 型多动症学生在学校中,自觉、不自觉地投入到师—生、生—生等不同的良性互动系统中,以使其发生向预期目标变化的方式方法。如采取团体心理干预策略,引导其他学

生如何尊重1型多动症学生等,以此为1型多动症学生的心理与行为改善提供良好的环境

条件;再如由干预者与1 型多动症学生一起开展诸如“数青蛙”、“找不同”、“走迷宫”等有益于改善多动症症状的游戏活动进行心理与行为的干预等,这些都可取得良好效果。

3、社会干预策略,即把作为社会之一员的1型多动症学生置于社会群体中,使其在与社会良性互动中发生向预期目标变化的方式方法。学生是一个社会人,他在社会中处于不同地位,担当不同角色,参与不同活动,接受多层面、多种性质的复杂影响。一般年龄越小越易成知交; 大部分中学生依恋以前的同学;到了高中阶段, 心理逐渐封闭,择友更加慎重,许多学生的知交均为以前的同学。在当今,网络漫游已经成为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由于网络的准无限性,使得学生能够参与或融入一些网络虚拟世界。1型多动症学生也不另外,要使他们在与社会良性互动中发生向预期目标的变化,就需要采取社会干预策略,将

家庭、学校、社会各个系统结合起来,进行系统、综合的干预。实施社会干预策略,要求有关各方均要重视教育工作,要学习了解有关儿童多动症的知识,耐心教育,抓紧辅导,不要责备、怪罪、歧视、打骂孩子。

(五)行为的塑造与修改策略

行为的塑造与修改策略,是对1型多动症学生进行心理与行为干预的最为常用、最基本的一种策略。它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配合其它策略使用。良好行为的塑造,是对1 型多动症学生进行心理与行为干预的出发点和归宿。所谓行为塑造策略,是指通过对1型多动症学生持续地逐一强化更为接近目标行为的行为,最终使目标行为得以形成的方式方法。其操作程序为:确定目标行为—选择靶行为—确定起点—设计步骤—选准有效的强化物。在进行行为塑造时,需要注意的是:

1、加强对1型多动症学生集中注意力的专门训练。

2、通过正常渠道释放其过剩精力。家长和老师可组织__他们多参加多种体育活动,如跑步、打球、爬山、跳远、跳绳、游泳等,使他们过多的精力能释放出来。但是,在安排他们进行活动时,应注意安全,避免危险。

3、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可先从培养有规律的生活习惯作起,使其按时饮食起居,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不应迁就他们的兴趣而让他们看电影、电视至深夜,以致影响睡眠。

4、加强行为修改。

一般而言,异常的行为及其习惯, 都是个体在生活环境中或由于精神的创伤而习得,自然也可以通过学习加以纠正或消除。所谓行为修改, 就是利用学习原理来纠正1型多动症学生的不适宜行为。在行为塑造与修改策略的实施中,强化方法的运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行为修改常用的强化方法有三种,即正强化、负强化、形成新的行为。当1型多动症学生出现适宜行为时,就及时给予奖励,以巩固积极行为, 并鼓励他们继续改进,这就

是正强化;而当不适宜行为出现时, 就要加以漠视或暂时剥夺他们的一些权利,以促使这些行为逐渐消失, 这是负强化。比如教师把1型多动症学生在课堂上做小动作的次数记下来,倘使减少了,就加以表扬,并且每天给家长带一份报告去,家长也根据报告给予奖励。而奖励的办法可视具体情况来确定,如准许在晚上看一小时的电视;或假日去动物园;或

奖励给玩具等。所谓形成新的行为,则是明确要求1型多动症学生按照一定的明确标准来塑造一种新的行为。

总之,对于1型多动症学生,应及早发现,科学地进行心理干预,并设法改善生活环境,如此,有些病人可不用药物治疗,随着年龄的增长, 到青春期,活动过多的症状会逐渐减少,即使还有一些注意涣散和情绪不稳,也不至于会影响到他们对生活和学习的适应。

儿童多动症的教育干预措施

各国专家经过长时期的摸索确认:多动症儿童的教育不同于正常儿童的教育,它属于特殊教育。教育的重点是教会他们必要的社会生活技能,让他们尽快适应环境,提高适应

能力。教育干预(包括家庭干预和学校干预)是多动症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为患儿的父母提供培训管理。因为父母对患儿的态度会直接影响症状的改善。2003年,刘津、王玉凤首次在国内对30例多动患儿家长进行了为期10周的父母培训开放性临床试验,结果其患儿的动冲动症状总数显着下降,多动冲动症状病例数下降57%。由此可知,对父母的培训管理目前显得极为重要。作者在对资料的整理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思考对教育干预提出以下几方面的建议:

(一)家庭干预

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和有规律的生活习惯能够给患儿创设舒适的环境,以达到放松的状态。

1.改变教养方式,协调家庭关系黄文广和苏林雁等发现父母的打骂会增强和巩固患儿原有的对抗行为,孩子的问题越来越多,父母的教育成效便会越来越差。因此,父母的教养方和协调家庭关系的能力,是治疗儿童多动症的前提。饶合兰和许燕山等对183名儿童多动

症患者的家庭采用解释患儿的病情、废弃打骂歧视等不良教育方式,采用对不良行为的批评、对正确行为的表扬等方法进行干预,患者症状明显好转。

2.家庭奖励制度

建立家庭奖励制度和处罚规定,对多动症儿童的进步要予以表扬肯定鼓励,可以使良好的行为得到巩固,对不服从管理的要给予适当批评或处罚,如扣去已得的奖品或暂停某种娱乐。在适当的时机,家长可根据患儿的情况,签订协议:采用代币法引导和约束患儿完成预期行为,这种措施可以帮助父母打破恶性循环。通过协议的执行,可以帮助孩子学会预期自己行为的后果,从而控制冲动的行为。

(二)学校干预

学校教育的前提是家长能将发病的孩子及时送进特殊学校,因为在特殊学校里有专业的教师给予教育训练引导,集中在一起的患儿可以互相感受集体的气氛,利用集体的鼓励和赞许干预治疗。在学校教育中,行为强化是占主导地位的干预方法,对于多动症患儿,教师可以使用以下几种干预方法:

1.强化消退训练

在教育实施的过程中,使用强化原理和消退训练来辅助是极其重要的。赵新喜等曾对32例多动症患儿采用强化与消退技术进行干预,显着地减轻了患儿的多动症状。其中29例%)获显着疗效。对于多动症儿童安静、守纪律的行为要及时给予鼓励强化;对经常发脾气、尖叫等不满行为及时予以制止,应用消退训练。将“消退”和“强化”结合,即对不满意行为不予理睬,满意行为给予鼓励强化,使消退训练更能取得最佳效果。

2.程序训练

减少患儿过多活动和不良行为,安排一定的程序训练,如使患儿学会在恰当的时间和地点安静地坐着,可用“刺激辨别训练!”进行积极强化训练:即在某一特定时间打开一个非常显眼的绿灯,宣布“同学们,灯亮了,大家坐好不要说话!”组织患儿们就坐,时间开始应短暂(约15s),对坚持者给予表扬和糖果,强化那些安静者,立即警告违犯者“不行,灯亮着!”并带其到隔离室呆一会(通常2~5min)。程序训练几周后绿灯就变成(教室里)安静坐着的强有力的控制信号,经过循序渐进的训练,可有效地控制患儿多动行为。

3.感觉统合训练

多动症患儿的一个具体表现就是精力过于旺盛,动作多,停不下来,因此,对于这类活动过多的患儿要进行感觉统合训练:通过滑板、滑梯、球和绳等体育器材和有趣的体育游戏活动进行形体协调训练。如滑板是由患儿俯卧在滑板上,从滑梯上自然下滑,在下滑同时可以伸手去拿放置在旁边的小球。主要促进前庭神经和脑干体系的活跃化,强化刺激儿童前庭器官,抑制过度敏感的讯息。这些训练一方面给多动症儿童过多精力提供释放的出

路,另一方面,通过这些有目的活动,可锻炼患儿动作协调能力,促进大脑统合功能的完善,使儿童对外界刺激做出适宜的反应,增强其自我控制行为的能力。研究表明,感觉统合训练通过体育器材结合游戏的形式让患儿参与,每疗程为20次,隔日1次,每次10小时。一般经过13个月的训练,有85%的患儿可以取得明显的效果。近年来,对多动症儿童的大量干预表明,单一学科、单一干预治疗对多动症儿童的矫正效果都不理想,单纯的治疗效果欠佳。郑磊研究,综合治疗儿童多动症获得良好的效果,有效率可达100%。

六味地黄丸治疗儿童多动症36例临床观察

六味地黄丸治疗儿童多动症36例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3-1-24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27期供稿作者:王小惠 导读] 该病儿童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以精神不集中、过分活动、任性冲动、学习困难为主要临床特征。小惠(晋中市中医院儿科030600)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又称儿童多动症,是儿童时期较常见的一种行为障碍综合征,近年来其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该病儿童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以精神不集中、过分活动、任性冲动、学习困难为主要临床特征。患病率很高而又缺乏治愈的方法,严重危害儿童的身心健康,在国内外均受到很大的重视。现代医学认为本病为脑功能障碍,中医认为是心脾两虚、肝肾阴亏的阴阳失调所致。而临床上以肾阴不足,肝阳偏旺型为多见,笔者近几年来应用六味地黄丸治疗儿童多动症3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自2004年1月-2007年10月,66例病例均为本院儿科门诊患儿,按1:1比例随机分为2组,剔除病例除外,共观察治疗组36例,对照组30例。其中治疗组男孩30例,女孩6例,男女之比为5:1。对照组男孩25例,女孩5例,男女之比为5:1;年龄分组:治疗组6-8岁儿童8例,8-10岁儿童19例,10-12岁儿童7例,12岁以上2例。对照组6-8岁儿童6例,8-10岁儿童17例,10-12岁儿童6例,12岁以上1例;病程:治疗组发病6-12月5例,1-2年14例,2-3年9例,3-4年5例,4年以上3例,其中病程最短者发病7个月,病程最长者发病9年。对照组发病6-12月4例,1-2年13例,2-3年7例,3-4年4例,4年以上2例,其中病程最短者发病8个月,病程最长者发病4年。顺产者治疗组10例,对照组9例,剖腹产治疗组26例,对照组21例。两组间性别、年龄、病程、病情轻重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临床表现 治疗组与对照组主要临床表现:注意力涣散者分别为33例、28例;多动者(上课小动作不停,日常活动过多,坐立不安)分别为32例、26例;易受激惹、情绪冲动者分别为32例、25例;任性、乱发脾气者分别为30例、25例;学习成绩差者分别为24例、21例;精细及协调动作(指指试验、翻手试验、实体认知试验)笨拙不协调者分别为30例、26例。 1.3 诊断标准 参照《实用儿科学》[1]和《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 1.4 纳入标准 1.4.1 符合儿童注意缺陷多动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年龄在18岁以下。 1.4.2 中医诊断标准:1.注意力涣散,上课是思想不集中,坐立不安,喜做小动作,活动过度。 2.情绪不稳,冲动任性,动作笨拙,学习成绩一般低于同龄同学,但智力一般正常。 3.多见于学龄儿童,男性多于女性。 1.5 排除标准 排除神经发育迟滞,儿童精神病,品行障碍或器质性精神障碍和其他神经系统疾病。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口服六味地黄丸丸剂,药物组成:熟地、山药、山茱萸、丹皮、泽泻、茯苓。用法:将丸剂炖服,6-8岁,每次1/2丸,每日2次;8-12岁,每次2/3丸,每日2次;12岁以上,每次1丸,每日2次。 对照组口服利他林,起始剂量均从5mg/次,日二次,于早饭及午饭前服用,以后根据

自闭症儿童家庭干预方法2

大家好,我是黑龙江沃桑教育David。 今天继续跟大家分享:一些家庭干预行之有效的方法。延续上一个主题“举高高的互动方法”,可以进行眼神交流。那么今天跟大家分享——拥抱。 拥抱这个方法,在上个世纪,美国曾经有一个拥抱疗法,当时BBC还做了专访。很多博士的信徒跟了他十几年,来用这一个单一的方法来干预儿童。但是,用了这么长时间,可能很多人都听不到这个方法了,那么大家觉得这个方法也没有什么用处。 但是在家庭干预当中,我接触了自闭症儿童这么多年,拥抱疗法其实不是一个能够解决自闭儿童核心症状的疗法。但是拥抱时身体的接触,对孩子在触觉、感知觉和安全感的构建上,它起到了一定作用。 包括我们看过很多书籍,有很多人也说到了,在美国曾经有一本很著名的书籍当中写到一个孩子,他用了ABA也用了拥抱疗法,还用到了很多其他方法,其实这是综合性疗法,愈后非常好,这个过程来讲,当他用完拥抱疗法之后,他发现他的孩子更安静了、更机敏了。但是因为用的综合疗法,拥抱疗法认为是自己功效,ABA也认为是自己的功效。 其实现在用第三者的眼光来看,拥抱疗法确实在心理疗愈上和孩子安全感构建上起到了一定作用,它也支持了ABA和其他方法一个应用,因为ABA比较冷漠执行命令,在这里我要说一下,我们人的皮肤几乎都是裸露的,但是动物的皮肤几乎都是皮毛来覆盖的。那么我们的皮肤为什么会这样?我们需要抚摸、需要拥抱,动物是不需要的,所以说所有人都特别喜欢拥抱之后那种传递的爱、传递的安全、传递的情感。 这在我们心理上起到了一个现在大家都公认的疗效,孩子也是一样的。在家里自闭症儿童往往你抓不住他,他根本不想让你拥抱,抓着他就跑掉了,这个时候不要故意去抓住他,你见到面之后,你可以先称赞他、表扬他,然后说:“过来爸爸抱抱,过来妈妈抱抱,亲爱的宝贝。”尤其在他做了一件很完善、很完整的、正确的事情的时候,爸爸、妈妈可以给予他一个有力量的或者他能够适应的拥抱,而不是像拥抱疗法一样!

如何对儿童多动进行有效干预

如何对儿童多动进行干预 儿童多动症也称儿童注意力缺陷,主要表现为儿童注意力存在缺陷,注意力分散,注意力持续时间短暂、范围狭窄、极易分散,学习困难,成绩难以提高等。对于儿童多动症的发病因素迄今未明,但目前一致认为有遗传、脑损伤、家庭、社会等因素。故干预手段也呈现多样化趋势。 1、心理疏导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每个孩子都有每个孩子不同的心理特点,同样患有多动症,不同孩子因气质不同,具体表现和适应的具体治疗方法也不同。对于性格内向的孩子,暗示疗法,催眠疗法可能是比较有效。而对于自尊心比较强的孩子,支持疗法,认知疗法就比较适合。对于明显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孩子,就需要接受专业的认知行为训练。 2、心理减压 多动症儿童常伴有焦虑、焦躁情绪,这给多动症的诊疗带来了困难。运用生物反馈技术可以帮助尽快掌握放松技术,逐步有效地转移缓解焦躁心境,消除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让孩子学会一种可以终身受益的自我调节的技巧。 身心平衡减压放松训练结合了“心天悟践疗法”的身心合一平衡发展的治疗理念。通过美妙的音乐,悠远而充满联想的图象,以及心、脑电子监测系统的有机配合,帮助孩子学会身心快速一致性技术,通过帮助人们缓解、预防压力、稳定情绪、调节心态平衡而达到“身与心的平衡”。 专家根据孩子的综合情况,开具个性化运动处方。通过运动治疗让孩子身体的兴奋性来带动心理上的积极兴奋情绪,通过生理上的调节达到心理治疗的目的。 3、心理训练 统合功能训练是提高注意力,治疗多动症的切实可行的方法。统合功能训练可以帮助孩子提高自身的“基础”能力,只有当孩子本体感觉能力提高,孩子才能全部心思用到学习上。如果本体感觉发育不全,孩子就会总为自己的坐姿分心,屁股下边好像是坐了一只猫,身体七拧八歪,学习肯定分心。学习过程有70%是依靠人的视、听觉。而“本体”感觉功能能使人的学习更轻松。做广播体操时,在初学阶段,会有意识的去记忆,很快人就可以不用脑子记忆,而主动将一套广播体操熟练而准确的完成。这是靠什么完

儿童多动症的中医治疗(精)

儿童多动症的中医治疗 【关键词】儿童多动症;中医治疗儿童多动症,现代医学归属于脑功能轻微障碍综合征,是临床上多见于儿童时期(学龄期左右)的一种心因性病症,主要表现为:多动不宁,注意力不集中,多语秽言,多数表现为行为障碍(及性格缺陷)。中医无此病名,临床上属“烦躁”、“健忘”、“抽搐”等范畴,临床上主要分:肝肾阴虚、心脾两虚、阴虚阳亢、痰热内扰四大主症。采用滋阴补肾、养心健脾、滋阴抑阳、清热化痰、安神定志等法治疗[2]。 1 鉴别诊断本病主要与儿童秽语抽动综合征相鉴别,小儿秽语抽动综合征,多以运动性抽搐与不自主发声为主要特征。以抽搐不自主伴乏眼及面部肌肉抽动为首发症状,继之症状加重,范围扩大,临床上多见清嗓声、干咳、无节律乱叫等症,实证多见于临床。儿童多动症虚实并见,进行常规教导,可抑制症状发生。 2 辨证施治 2.1 肝肾阴虚伴有两颧潮红、咽干、口渴、五心烦热、两目干涩、牙齿松动,用六味地黄丸加减:熟地10 g,生白芍15 g,山茱萸10 g,茯神10 g,枸杞10 g,丹皮10 g,五味子10 g,远志10 g,生牡蛎30 g,炙甘草5 g,大枣10 g,鳖甲30 g。 2.2 心脾两虚伴有面色白光白,食欲减退,唇甲不华,发色不泽,舌红少苔,脉细数,纳少便溏,药用补中益气汤加减:人参10 g,白术15 g,茯神10 g,远志10 g,山茱萸10 g,白芍2 g,生龙骨30 g,生牡蛎30 g,大枣15 g,天麻10 g,神曲20 g。 2.3 阴虚阳亢伴有颜面潮红,五心烦热,午后为盛,口苦咽干,心烦不宁,肢震颤,脉细数。天麻钩藤汤加减:天麻10 g,石决明45 g,牛膝10 g,杜仲10 g,桑寄生20 g,黄芩20 g,山茱萸15 g,山栀15 g,白芍15 g,当归20 g,龙眼肉20 g,大枣15 g,远志10 g。百事通 2.4 痰热内扰伴有头目昏眩,嗜睡,呕恶心烦,时呕痰涎,食少不寐,苔白腻,脉濡滑。药用黄连温胆汤加减:黄连10 g,半夏5 g,陈皮10 g,甘草10 g,茯神10 g,杜仲10 g,竹茹10 g,大枣10 g,龙齿30 g,菖蒲5 g,远志10 g。 3 煎服法上药水煎服,日3次,每次50 ml,15天为1个疗程,3个疗程无效停药。生龙骨、生牡蛎、鳖甲先煎30 min,后下诸药。 4 小结小儿时期其脏腑未壮,精气未充,经脉未盛,气血不足,多处于神经怯弱的状态。脏腑形态结构及功能均由未成熟,渐向成熟发展,呈现出生机旺盛,迅速发展的现象。即“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且小儿禀赋不足,护养不当,病后失调,亦可导致心肾肝脾功能障碍。心藏神,心失所养则情绪多变,注意力不集中;肾藏精,肾精不足则脑失所养目不聪;肝主筋,肝阳上亢则多动不安;脾藏志,脾失所统,则兴趣多变,思绪不宁,所以本病是由多脏器功能紊乱,多种致病因素协同作用于脏腑引起的一个临床症候群。我科经过多年临床总结,认为本病以肾阴不足、肝阳偏旺、心脾两虚、痰热内扰为多见。治疗重在调理肝肾,健脾养心,豁痰化湿,治疗中,药物疗法与心理疗法并举,多与学校、家长密切配合,沟通,导以心理疗法,执行有规律的生活制度,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减轻患儿精神压力,结合患儿兴趣爱好,药物治疗与行为指导相结合,多数患儿6个月可愈。百事通

自闭症干预方法8种

孩子如果出现了自闭症的话,那么家长们看在眼里都会很伤心。不管怎样不能眼睁睁看在孩子从此就把自己困在自己的世界中。所以想要让孩子能够变回正常人的话,就要花更多的精力去照顾他们。下面一起看看,自闭症干预方法8种是什么? 自闭症干预方法8种是什么 作为父母,当孩子被确诊为自闭症患者后,首先必须要勇于接受现实,并且要懂得自闭症儿童跟其他孩子一样,他们的一些特征只是生活中的一个方面。也许他们会用一个特别的方式去看待和理解我们的世界,但这并不能代表孩子的全部。 1、一般来讲缺乏交流和关爱往往是自闭症儿童的病源所在。父母应该换一个角度看问题,积极地去引导孩子,帮助孩子走出自己的世界、走出孤独,做一个懂得孩子心理需要的父母。要积极地创造机会与孩子沟通,每天保证有固定的时间单独跟孩子交流,可选择在饭后、睡前与孩子交谈。 2、有针对性地选择亲子游戏,以唤醒孩子对交往的渴望。比如说一些语言训练游戏、感官感知训练游戏、观察力训练游戏等等。对于儿童来说,游戏无疑是他们最主要的活动方式。合理利用适合孩子的游戏就可以促进其能力的提高,训练各种水平,从而帮助孩子摆脱孤独,打开心扉! 3、目标时间的训练。围绕目标、泛化项目,所有项目为目标服务,即强化了项目,又能提高孩子的能力不足。目标任务分解练习:如果目标难度过大,将目标分解在若干小目标,从最简单的练习,激

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每个项目与项目之间,用鼓励、诱导的方式衔接起来,不给孩子自由发挥的时间。 自闭症症状 自闭症,也称孤独症,是广泛性发育障碍的代表性疾病。主要特征是漠视情感、拒绝交流、语言发育迟滞、行为重复刻板以及活动兴趣范围的显著局限性,一般起病于36个月以内,主要表现为三大类核心症状,即:社会交往障碍、交流障碍、兴趣狭窄和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 其实引起孩子出现自闭症的原因是很多,如果家里有家暴问题的话,那么也是导致孩子患上自闭症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家庭氛围是很重要,好的家庭氛围能够让孩子快乐成长,相反就会让孩子感觉到十分压抑,从而有自闭倾向。

幼儿多动症成因分析及教育对策探讨

班级: 姓名: 指导教师: 二○一四年月

摘要 如今,多动症在幼儿群体中屡见不鲜。没有任何目的性的多动、缺乏自我控制力、很难保持注意力等表现,都为多动症幼儿及其家人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很多人对于幼儿多动症的不了解更是让这些幼儿的病症陷入了恶性循环之中。本文通过对于幼儿多动症成因的分析,找到使其康复的方法,并且结合自己对于该领域知识的研究与实践经验,提出从幼儿教育的角度来帮助多动症幼儿逐渐康复的对策。 关键词:幼儿;多动症;康复;对策

幼儿多动症成因分析及教育对策探讨 引言 我曾经认为,多动症是一种十分罕见的病症。然而,通过近一段时间的实践活动,我了解到,原来多动症就发生在我们身边,而且在幼儿群体中屡见不鲜。在我实习的班级中,就有这样一个孩子:他叫丁丁,是个三岁多的小男孩。一直以为他只是比一般的小孩爱动爱闹,可是,观察了一段时间我发现,虽然他喜欢跑喜欢闹,可几乎都是独自进行的。而且,他不愿意和其他孩子交流。即使有孩子主动找他一起玩儿,他也会自己跑掉,甚至推开对方,与其发生冲突。后来,通过查阅资料以及与其他老师的沟通交流,我了解到,这是幼儿多动症的表现,而且在幼儿中较为普遍。 一、幼儿多动症的定义 多动症是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的俗称,指患病幼儿与同龄幼儿相比,以明显注意集中困难、注意持续时间短暂、活动过度或冲动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综合征。并且,这种综合征常伴随其他心理行为异常,如学习困难、焦虑、忧郁、社会适应能力差、反社会心理、语言障碍等。多动症是在幼儿及儿童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障碍,其患病率一般为3%-5%,男女比例为4-9:1。 多动症的症状可以分为两大类,即原发性症状与继发性症状。原发性症状主要包括:注意困难、活动过多、行为冲动、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等,继发性症状则主要包括:学习困难、言行和行动放肆,具有侵犯性、自信心下降、品行障碍等。[1] 二、幼儿多动症的成因分析 (一)性格特质 幼儿多动症的形成,孩子自身的性格特质是最主要的内在诱因之一。一些与生俱来的性格特质,使得这部分孩子从一开始便存在着比其他孩子要高的多动症风险。 如文章一开始提到的丁丁,通过与其家长的交谈我了解到,这个孩子天生的性格就比较内向和敏感,自己想到什么或是心中有了什么情绪,都不容易表露出来。在学校受到老师的批评,或是被小伙伴们欺负,他都不会向周围的人表达,只是面无表情,自己委屈。从小开始,他就不太喜欢和周围同龄的孩子玩儿,即使别人主动找他玩儿,他也会拒绝或躲开。而且,通过我对他长时间的观察,我也发现,丁丁的观察能力很强,身

多动症的干预

多动症的干预 多动性障碍的保健措施包括认知行为治疗、教育干预、家长咨询和药物治疗。 1. 认知行为治疗目前认为认知行为治疗是控制多动、冲动、攻击性行为的有效方法。减低刺激和自我指导技术是最常用的方法,如帮助病儿学会在学习或做需保持注意力集中的事情时尽量减少环境中视觉、听觉等方面的无关刺激,又如让病儿学会类似“一慢、二看、三行动”的自我提醒方法。 2. 教育干预教育对多动性障碍病儿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无论对合并或没有合并学习 障碍的儿童都应该给予个体化的特殊教育。例如给予有针对性的小班教学、个别辅导、社交能力的训练。当然也可参加专门针对多动性障碍病儿的团体辅导。 3. 家庭咨询家庭对于多动性障碍的全面了解是治疗的关键。确诊之后,专业人员应给予家长有关疾病的特点、药物治疗以及预后、行为矫正、情感支持等问题全面的咨询,有条件的情况下可成立家长互助组织进行团体辅导。 4.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多动性障碍长期以来存有争议,争议的中心问题是治疗的有效性和药物的副作用。目前的观点是(1)经过数十年的临床运用,可以认为哌甲酯

是一种比较安全同时非常有效的治疗药物;(2)药物治疗应该建立在严格诊断的基础上使用,并且应该同时运用包括教育干预、行为矫正和家庭咨询等其他手段,注意监测药物的副作用。目前药物治疗主要有: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如哌甲酯(利他林)、苯异妥因(匹莫林)和右旋苯丙胺;抗抑郁剂、α-受体拮抗剂如可乐定等。哌甲酯最为常用,一般剂量为5mg~40mg/天(0.3mg~1.0mg/kg/天),从小剂量开始,早餐后顿服,剂量大或下午效果差时可改为早饭、午饭后顿服,对大约60%~80%的多动性障碍儿童有效,常见副反应为食欲减退、失眠等。目前已有哌甲酯的缓释剂型,每日用药一次,临床依从性较好。注意有癫痫者禁用此类药物。 《多动症的干预》

治疗多动症可以吃什么药

治疗多动症可以吃什么药 多动症是常见儿童疾病之一,如果不能正确认识多动症,很有可能会给患儿造成较为严重的精神创伤,所以除了药物治疗之外,心理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而且随年龄增长,多动症也会有所改善,治疗并不困难。 使用镇静药治疗多动症有效果吗? 因为多动症儿童的中枢神经系统,神经细胞之间信息传递功能降低,导致儿童自控能力下降而出现的综合症状。有些家长给这样的孩子吃些镇静药,以为这样做会有益于症状的改善,其实不然。因为镇静药物对大脑皮层有广泛的抑制作用,同时更加抑制了多动症孩子的自制力,会使症状更加严重。另外,镇静药也会抑制呼吸中枢,使呼吸频率减慢,呼吸暂停时间变长,影响儿童吸收氧气量,也不利于脑发育。 药物是治疗多动症的首选方式 对于多动症患儿,目前采取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行为治疗和社会心理治疗等,其中药物治疗是首选。很多家长对给孩子服药有抵触情绪。实际上,现在使用非中枢神经兴奋剂,如择思达,药效更为平缓、稳定、持久,服药后孩子的多动、冲动行为可以得到快速缓解,上课也能集中注意力,学习成绩也能得到提高。 其次就是行为矫正方面的治疗,尤其是应该提倡“赏识性教育”。儿童发育行为专家邹小兵强调,温和的赏识性教育比简单粗暴的打骂教育要好得多。对于经常有多动行为的儿童,教师可以在讲课中给予悄悄的提醒,而不是大声的呵斥,对于行为有改善的学生要给予积极的表扬和奖励。在家庭中,父母要多为孩子安排动静交错的活动,比如打球、下棋等活动相结合,让精力充沛的孩子发挥其活力,并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逐渐提高安静活动的时间要求。 多动症的药物治疗介绍 早期、正规地治疗ADHD是关键。大量的科学研究证实,药物治疗和行为治疗是两大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为国际上所认可。在药物治疗上,不少家长担心副作用而抵制,目前治疗多动症的首选药物wk-2003型健儿贴,健儿贴不打针不吃药治疗儿童多动症、抽动症。

自闭症儿童家庭干预方法3

大家好,我是黑龙江沃桑教育的David。 今天再一次跟大家分享自闭症家长在家里跟孩子进行互动干预的主题——抓痒痒,也有人叫做胳肢。 大家一听,这不很简单么?不就是抓他的痒痒肉吗?对的,是这样的。但我们跟孩子互动的过程当中,最好不要倚硬地板,硬地板也可以,但别撞到他。自闭症儿童有几种可能:一种是你怎么抓痒他都没有反应;一种是他觉得疼、很痛苦,他会发脾气;还有你碰不了他,你没等碰他就跑掉了;还有一种可能,他时而发脾气时而开心,你怎么抓痒痒都不乐,但是过了一会你再抓他就乐了,这都会有。 所以,自闭症孩子的这种特殊性跟我们是完全不一样的,你要去了解他。家长要这样做,你抓他痒痒的时候,最好是在上午或者是下午,最好不要在晚上,晚上会让他很兴奋,本来自闭症儿童睡觉就是一个很难的事情,那么也就是6:00以后,你就不要再跟他做这种让他非常兴奋的事情了。 抓痒痒有很多种,痒的位置大家都知道,但是我要跟大家说说轻重缓急,其实有几个地方都是比较敏感的,我们的脚心、大腿内侧、腋下、肚皮、肋骨。为什么没让你胳肢他的脖子下方?我觉得自闭症的孩子尽量不要碰这个位置,因为他们可能觉得你要攻击他,或者他保护性比较强,比较恐惧,我怕有的时候会伤到他,他扭转的时候,可能会伤到他的喉咙和脖子,家长有的时候可能抓不住他。 那么最好的方法就是可以一点点尝试,试他哪个地方更敏感,一般是大腿内侧和足心最敏感,然后是肚皮、肋骨、腋下,你一点点试探,但是要像他做游戏一样。 在我整个的家庭干预方法当中,第一,要有温柔的语言。第二,要他知道你干什么,你说:“亲爱的,来呀,我要抓抓你哦。”跟他互动的过程,你先下手的时候不要太重,有的家长可能一下掐疼他了,抓痒的过程当中是一点点的试探,一点点的去抓,最开始的时候你可以像抚触一样去触摸他的皮肤,他觉得很舒服的时候,他就会很安静,然后慢慢的你抓他。 这个游戏是很有意思的,因为自闭症的孩子他有一个特点,你会发现你抓了一个月之后,他也不会抓你,他要不然就跑,要不然就会告饶,或者是让你再抓,但是他从来不会过来抓你、来攻击你,他跟你没有互动。当你跟他玩了很多次了,也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多动症)教学提纲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 (多动症)

什么是多动症 多动症的规范叫法为多动性障碍,在ICD-10(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分类标准)中,将其归于“通常起病于童年与少年期的行为与情绪障碍”。临床上将这种障碍又称为“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简称ADHD)。在临床上有两种分类:注意力缺陷障碍(ADD)和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 注意力缺陷障碍(ADD)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易集中或集中困难,主动注意不足,被动注意亢奋,但不伴有多动症状。(主动注意:又称有意注意,是指自觉地、有目的地使注意指向一定的对象,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必要时还需要做出一定的意志努力。被动注意:又称无意注意,是指没有自觉目的和不加任何努力而不自主的、自然的注意。它是个体对外界刺激的简单的、原始的反应。被动注意的产生决定于外界刺激的强度,强度越大,越容易引起被动注意。)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不但有注意力不易集中或集中困难,还伴有多动症状。 ICD-10认同“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这一诊断术语,只是认为它的囊括性不够,未能在ICD中采用这个术语。而将此症包含在以下四种类型中: 活动与注意失调 多动性品行障碍 其它多动性障碍 多动性障碍,未特定 结合ICD-10与临床通用叫法,现对多动综合征的专业称谓多为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多动综合征)的研究史 根据文献记载,对多动症的研究最早可追述到十九世纪中叶。下面是多动症的研究历史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认识与发现。 1845年,德国医生Hoffman(霍夫曼)首先观察到很多得过脑炎的儿童会有躁动不安行为和不安静的表现,并将这类症状描述为“多动”,最先把儿童的活动过度作为病态描述并命名为“多动症”。 1902年,医生Still正式发表了《儿童异常心理状态》的文章,首先对儿童活动过度作了更为充分的描述,认为多动症与智力迟缓或脑损伤不同,是独立存在的疾病。这些儿童的智力是正常的,他们所表现的多动不安、注意障碍、情绪不稳、冲动任性和攻击破坏等异常行为,不能完全以父母对儿童缺乏教养来解释,主要是由于在行为控制意志方面存在缺陷,即使有脑损伤存在,那也是极其轻微的。 1922年,霍曼等学者发现儿童患了脑炎以后可出现多动等行为障碍,故认为多动症状是由于脑炎后遗症所致。霍曼等的发现呼应了1845年霍夫曼的发现,此阶段的学者们大都把注意焦点集中在多动症的脑损伤上。 1931年,Winncoff对该症作了详尽的描述,并指出该症不是儿童期活动旺盛所致,也不是舞蹈病样异常活动,他首次提出“儿童多动症”或“活动过度综合症”的病名,在医学上被接纳为诊断名称。 1937年,Bradley指出这种活动过度是儿童期行为异常的一种特殊形式,他曾用口服苯丙胺取得治疗良效。(苯丙胺即安非他明、安非他尼:促进突触前NE和DA释放,阻断再摄取。增加神经键中NE、DA的浓度。)

多动症儿童的教育策略

多动症儿童的教育策略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以情引情,以动制动 ——多动症儿童的教育策略初探 刘马贵 如果自己任教的班里有这样一个学生,他自控能力非常差,行为冲动,做事杂乱、有始无终,在课堂上大嚷大叫并来回走动,出言不逊;课余打骂同学甚至打家长,屡教不改,那他一定是个不受欢迎的人,没有人会喜欢与他交往。医学上把这种有着正常或接近正常智能的、注意力易分散、不分场合地过度活动、情绪冲动并伴有认知障碍和学习障碍的孩子称为多动症儿童。 这样的学生是令人头疼的,他的表现总的说是自控能力差,采用教育、训斥、打骂的方法往往得不到理想的效果。是否这样的学生就无药可救了呢?古代医学强调“望”、“闻”、“问”、“切”,看来得先了解这种学生的表现再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方法。 一、多动症儿童的表现 1活动过多 不论在任何场合,多动症儿童都处于不停活动的状态中,手脚不停。小岳是刚上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上课时,他常在课室里无目的地乱跑、敲桌子、找同学玩或大呼小叫;平时说一些令人恼怒的脏话和挖苦他人;有时胆大妄为,不顾危险地爬窗爬树、从高处跳下。虽然小岳曾由于在街道上横冲直撞而摔破前额及后脑勺,曾因在家玩火而灼伤大腿,但他仍目中无人地在汽车疾驰的马路上穿行,仍玩自制的燃烧弹。 2动任性 多动症儿童在玩得高兴时会情不自禁地大喊大叫;不顺心时容易激怒、好发脾气,喜怒无常。因此同学害怕他、讨厌他,他便产生反抗心理,发生伤人或自伤行为。若小岳心情好时可与同学们玩得很开心;心情不好时双眼圆瞪、拳头紧握、恶言相向。他曾多次把同学从楼梯处推下或往同学的身上、头上吐口水,甚至对家长与老师拳打脚踢、手撕牙咬。没有同学愿意帮助他,连家长也准备放弃对他的教育。 3注意力障碍

儿童多动症的早期干预措施_叶微

1013《求医问药》下半月刊Seek Medical And Ask The Medicine2012 年第 10 卷第 11 期 ?妇幼保健? 1 引言 儿童多动症属于一种常见的行为障碍综合症,在医学上称为“轻微脑损伤”、 “轻微脑功能失调(MBD)”、 “注意缺陷障碍”、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等,主要表现特征为:活动明显增多且大多数儿童动作不协调;注意力不集中,持续时间短;自我情绪控制能力较差,好冲动;部分儿童智力偏低有认知障碍;行为异常有逆反心理。由于诊断标准及手段的不同导致对儿童多动症发病率的统计也有很大的差异。据调查资料显示,我国儿童多动症的发病率低于10%,且男孩明显高于女孩。此病会使同龄儿童间造成玩耍与交流的障碍,尤其令人感到遗憾的是,儿童多动症的早期症状并没有引起家长的重视,甚至没有意识到此病的危害性,直到症状十分明显时却发现已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期,以至病情危害终身。因此,儿童多动症应广泛引起家长的重视,并早期发现与治疗。 2 儿童多动症的病因 到目前为止,儿童多动症的病因在医学上仍未得出明确结论,经研究发现该病系源于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不是某单一病因,因此研究者从生理和心理两方面作了详细探讨。 2.1 生理原因 导致儿童多动症的可能性因素有很多种,如遗传、营养不均衡、不良生活饮食习惯、小儿铅中毒所造成的大脑发育滞后和脑组织器质性损害等,其中遗传因素、小儿铅中毒及脑组织损伤最常见。 1.遗传因素 据研究资料显示,我国多动症儿童的父母幼时顽劣多动的比率约为36.5%,注意力不集中的约为27.2%,国外研究学者发现大约42%的多动症儿童父母、同胞和亲属中也曾患有多动症,此结论可说明儿童多动症具有家族遗传性。 2.铅中毒 铅流入血液中可侵坏大脑神经组织,阻碍营养物质和氧气的供应,影响小儿大脑的正常兴奋和抑制调节功能,从而导致儿童行为异常和智力发育障碍,会产生儿童多动、注意力不集中的临床表现。 3.脑组织损伤 虽然脑组织损伤在儿童多动症中并没有确切的依据,但有学者认为轻微脑功能失调也是儿童多动症的诱因,而且这种失调可能与脑损害有相关因素。在现实生活中,造成脑损伤的可能性有很多:母亲孕期受到风疹等病毒的感染;脑部严重的撞击;服用过多不利于胎儿脑组织的药物;产钳助产所致的脑损伤;窒息儿、早产儿;幼年时所患的脑炎、脑膜炎、颅脑外伤以及其他原因造成的脑损伤等,以上情况都有可能诱发儿童多动症。 2.2 心理原因 据调查结果显示,65%以上的多动症儿童家教过严,其活动受到父母的横加干涉,过多的批评指责甚至体罚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使儿童缺乏安全感,情感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以致引发儿童多动症。然而,儿童长期的多动行为又会引发家长的粗暴式教育,从而形成负面行为互动。 3 儿童多动症的早期干预措施 3.1 药物治疗 对于多动症儿童制定一个合适的药物治疗方案至关重要,随着治疗多动症药物的发展,在原有治疗多动症药物速释剂(利他林和右苯丙胺速释剂)和缓释剂(盐酸哌甲酯控释片,商品名为专注达)的基础上又新研制出了哌甲酯缓释剂Equasym(它有30%的中速释放和70%延长释放的哌甲酯)和一种新的非中枢精神兴奋剂阿托西汀。缓释剂与速释剂具有相似的疗效和副作用,尤其最大的优点是不需要在学校服用,可以提高依从性和减少服用缓释剂带来的病耻感。这些药物会产生一些不良反应,如食欲减退、口干、腹痛、头晕、头痛、心跳加快、失眠等;过量时可引起震颤、嗜睡、动作不协调、谵妄等。因此用药时应特别注意先从小剂量开始,早餐后顿服,节假日停药,根据疗效和不良反应调整药物剂量。在治疗初期,可以要求患儿及其父母每月复诊1次来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一旦用药剂量和疗效趋于稳定,可每3个月复诊1次。研究发现不同制剂药物的起效时间不一样,因此我们要根据症状特点和24h内的症状波动情况选择速释剂或者是缓释剂,并遵循如下选药原则: (1)建议选择长效制剂;(2)初期使用长效制剂未达到明显疗效时,可换为阿托西汀,但若出现药物滥用或合并抽动症、焦虑症等情况时最好选用阿托西汀;(3)短效中枢精神兴奋剂虽然有显著的效果,但如果存在病耻感或者多次服用会带来不便的话,则最好选择长效制剂;(4)如果短效哌甲酯没有明显疗效且副作用又较多时应考虑尝试右苯丙胺或阿托西汀。 3.2 心理治疗 据临床观察,心理治疗尤其是家庭行为训练和教室行为干预有明显效果,另外从多动症的各种治疗方式研究中发现,在改善患儿注意力方面,单独药物治疗要比单纯强化行为治疗更有效。然而,对于患儿和家长的某些逆反行为来说,联合治疗更胜于任何一种单一治疗。 对多动症儿童进行的行为治疗一般选在社区和学校实施,患儿由家长陪同参加心理医师的医治。治疗措施主要是加强对多动症的认识,向家长传授有效使用奖励和制止的技巧,通过改善生理和社会环境来调节患儿的日常生活行为。如果多动症儿童的病情或行为已经使日常生活和学习受到影响时,则患儿可以在学校里接受干预治疗。最简单的干预措施就是将患儿的座位安排在老师附近,避免患儿上课时注意力分散,或学校指派固定教师与患儿共同学习每天的功课。医生、父母和老师三方共同协作以实现期许的目标,由老师进行评分,由父母向医生汇报结果,这种做法有益于判断治疗的效果。 3.3 饮食疗法 应少食含铅、铝、酪氨酸、甲基水杨酸、辛辣(如糕点、油条、西红柿、桔子、胡椒等)的食物,多食含锌、铁(如肝脏、瘦肉、禽血、蛋类、豆类、花生等)丰富的食物。 总之,儿童多动症要广泛引起父母的早期关注,积极与医生配合实施医治。提高预后,减少多动症给患儿带来的损失。 参考文献 [1]王志强.《儿童多动症的治疗现状》.《中国全科医学》.2008年09期[2]邬德利.《儿童多动症的病因及其诊治》.《科技资讯》.2008年29期[3]程英.《家庭教育方式与儿童多动症的关系》.《中国医药导报》.2009年35期 [4]何侃.《多动症儿童学龄期心理问题的预防与干预》.《现代预防医学》.2010年24期 儿童多动症的早期干预措施 叶 微 (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 山东 德州 253000) 【摘要】 儿童多动症是影响儿童正常心理发育的一种心理疾病。本文从心理和生理两方面分析了儿童多动症的病因,并通过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饮食治疗对儿童多动症的干预措施进行了阐述和研究。 【关键词】 儿童多动症;病因;干预措施 【中图分类号】R72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2523(2012)11-1013-01

多动症儿童的教育个案分析[1]

多动症个案分析 一、研究对象: 王财财,今年10岁,曾经在幼儿园间断性地就读两年,因为上课坐不住,经常大喊大叫影响其他学生,被多家幼儿园婉拒。到医院诊断确诊为多动症,曾用药物进行治疗过半年的时间,取得较好的效果,后来因家庭经济原因停药。去年9月份到我校就读。他认字能力强,记忆力好,但对数字有抗拒心理,三个数以上就数不清。能认识较多的汉字,掌握的词汇也比较多,但不理解字词意思,不能正确说一个句子。在行为方面,存在较大问题。刚到班级的时候,把教室里的桌子推到一边。上课时,他在教室跑来跑去,还不时去拿同学的书本、文具等,经常是整节课因为他的存在而无法进行。当他不开心的时候,他时常会大喊大叫,大声骂人。 二、问题原因: 在他进入学校后,我们对他的情况进行了了解,分析造成他不良行为的主要原因有家庭原因和学校原因。 1、家庭原因 平时父母上班,无暇教育孩子,孩子自小跟奶奶一起。从小被奶奶宠爱着,如果他的行为太过分了,他奶奶就会告诉他的爸爸,他爸爸的教育方法就是打和骂,他妈妈如果在家,就随口骂两句。家里人见他发脾气的时候,就会骂他,或吓唬他,编造一些东西吓得他不敢吵。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他的自控能力受到了更大的限制,导致他在学校经常骂人,虽然他不知道骂的意思,但还是经常说一些莫名其妙的话,说一些古怪的事。同学都不跟他一起玩,他就更是到处跑,不断发脾气。 2、学校原因 王财财刚来到学校时,对学校纪律非常不适应,上课的时候,同学们都坐在自己座位上,他就拉这个扯那个,或者去拿别人的书,又去玩教室的扫把,拿凳子拖着走,老师制止他,他就躺地上,一边打滚,一边喊:救命啊,救命!很多学生都来看热闹,经过一段时间观察,他的这种行为不但没改变,还变本加厉了,很多老师一上课就头疼,不知道怎么对付他,对他产生一种惹不起躲得了的意识。因此只要他能在教室不怎么捣蛋就算了,随便他怎么走。但即使这样,他还是不愿意,经常在上课的时候,跑到讲台上,要求老师陪他做什么事,遭到拒绝就在讲台上打滚,闹得一节课不得安宁。 三、多动症导致的问题行为 1、伤人 由于他难以控制自己的行为,经常不经过别人同意就去拿同学的东西,学生都不愿意给他拿,要跟他

多动症孩子的行为矫正

多动症是一种以注意集中困难、行为冲动和活动过度为主要症状的精神病综合症。这种病的发病年龄多在2~18 岁,男孩比女孩多。 患有多动症的儿童的表现会随着年龄、所年环境和周围人的态度的不同而有差别,一般表现为: 1 . 活动过度大多数多动症患者从小就表现得兴奋多动,不能静坐。进入学校以后,由于受到各种限制,多动症状表现得更加明显,在课堂上不能安静听课,他们摇椅转身,离开座位到处走动,叫喊或讲话,挑逗别人,影响课堂秩序。放学后到处乱跑,喜欢翻东西,经常在大人谈话时插嘴和干扰大人活动,不爱惜图书和玩具。 2 . 注意集中困难多动症患儿很难将注意力集中到某种事物上,特别是在课堂上不能专心听讲,注意涣散,容易受环境的干扰而分心,在课堂上东张西望、心不在焉或凝视发呆。对老师布置的作业记不住,做作业时粗心大意,边做边玩,随意涂改,作业拖拉,很难按时完成。 3 . 任性冲动,情绪不稳由于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患儿往往会因为一点小事就产生过分的情绪反应,容易激怒或情绪冲动,脾气暴躁,因此,往往会因微小的刺激而发生危险的举动和破坏行为,常与同学争吵或打架,或者无故在教室中乱喊乱叫等。 对有上述表现的孩子,家长应该引起注意,请教专家加以诊断和治疗。对已患有多动症的孩子,父母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方法去帮助孩子: 1 .药物治疗只有当多动症较为严重地影响孩子的学习,干扰家庭及学校秩序时,才需要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必须遵医嘱。常用的药物有苯丙胺、哌醋甲酯和匹莫林。 2 .环境治疗通过改变父母、教师及社会对患者的态度来改善环境,达到治疗效果。这包括以下几点: (1 )明确疾病性质,正确加以对待。父母应认识到多动症是一种疾病,应设法了解病因,积极寻求治疗,而不应采取粗暴、歧视、冷淡、责骂、惩罚等措施,这样做不仅会加重病症,而且会加重患儿的自卑、忧虑、孤僻或反抗心理。 (2 )逐步矫正多动行为。应逐步减少孩子的多动行为,而不应订立过高的目标,马上要求他们变成安静的乖孩子。过分的要求只会导致彼此间的关系紧张。 (3 )让孩子参加丰富多彩的文体、社会活动,使他们能有机会渲泄过剩的精力。

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的测评方法

MO/TS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症测评方法 很多家长遇到过这样的难题,孩子明明看着聪明,但上课总是注意力不集中,静不下来,学习成绩差,当您在责怪孩子调皮、不爱学习的时候,有没有想到孩子可能得了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症(Attention 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注意力缺陷多动症是一种儿童多见病,是儿童常见的行为障碍,约60%的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症伴有不同程度的学习障碍和行为问题。 如果孩子出现这些症状,应尽快诊断,及早治疗。因此,准确的诊断孩子是否患有多动症,了解病情是轻微还是严重,以便找到最佳时机给孩子进行治疗对家长们来说至关重要。那怎么判断孩子是不是得了注意力缺陷多动症呢?仅靠家长的经验和感觉很难得到客观科学的判断,必须通过专业、系统、科学的标准进行量化评测。MO/TS 儿童多动症测评系统就是专门针对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的全自动测评系统。 一、主要功能 ●对儿童孤独症/多动症进行测试评定。 ●儿童孤独症测试分析 ●儿童孤独感测试分析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测试分析 ●功能性缺陷程度测试分析 二、主要测评范围 ●孤独症测试:适用于18岁以下的儿童。 ●孤独感测试:适用于小学3-6年级。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测试:适用于0-18岁的儿童。 ●功能性缺陷程度测试:适用于18岁以下的儿童。 三、主要性能特点 ●在CABS、CLS、ADHD、Weiss中,测试时每个题目必须有独立的测试界面;测试能在电脑上独立完成;测试结果分析由电脑独立完成(不用手工作业)。 ●CABS报告单应可编辑,同时必须显示:1、14种行为表现的得分 及反应强度;2、14种行为表现的反应强度;3、参考结论。 ●CLS报告单应可编辑,同时必须显示:1、各项目的得分;2、16个基本项目的总分;3、16个基本项目的总分所属范围;4、参考结论; 5、备注栏。 ●ADHD报告单应可编辑,同时必须显示:1、每个项目的测试结 果;2、参考结论;3、备注栏。 ●Weiss报告单应可编辑,同时必须显示:1、各因子分;各因子平均分;2、总分;平均分;3、参考结论;4、医生建议。 四、专业性及成熟性 ●具备专业技术支撑:中华预防医学会儿童保健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儿童卫生保健疾病防治指导中心主任、世界卫生组织儿童卫生合作中心主任:戴耀华教授等为美欧医疗儿童多动症测评系统的技术顾问。 ●产品性能成熟稳定:上市时间在10年以上。 ●使用客户众多:全国已有上千家机构客户。 五、系统主要特点

多动症儿童的教育个案分析

多动症个案分析 一、研究对象: 王财财,今年10岁,曾经在幼儿园间断性地就读两年,因为上课坐不住,经常大喊大叫影响其她学生,被多家幼儿园婉拒。到医院诊断确诊为多动症,曾用药物进行治疗过半年得时间,取得较好得效果,后来因家庭经济原因停药。去年9月份到我校就读。她认字能力强,记忆力好,但对数字有抗拒心理,三个数以上就数不清。能认识较多得汉字,掌握得词汇也比较多,但不理解字词意思,不能正确说一个句子。在行为方面,存在较大问题。刚到班级得时候,把教室里得桌子推到一边。上课时,她在教室跑来跑去,还不时去拿同学得书本、文具等,经常就是整节课因为她得存在而无法进行。当她不开心得时候,她时常会大喊大叫,大声骂人。 二、问题原因: 在她进入学校后,我们对她得情况进行了了解,分析造成她不良行为得主要原因有家庭原因与学校原因。 1、家庭原因 平时父母上班,无暇教育孩子,孩子自小跟奶奶一起。从小被奶奶宠爱着,如果她得行为太过分了,她奶奶就会告诉她得爸爸,她爸爸得教育方法就就是打与骂,她妈妈如果在家,就随口骂两句。家里人见她发脾气得时候,就会骂她,或吓唬她,编造一些东西吓得她不敢吵。在这样得家庭环境下,她得自控能力受到了更大得限制,导致她在学校经常骂人,虽然她不知道骂得意思,但还就是经常说一些莫名其妙得话,说一些古怪得事。同学都不跟她一起玩,她就更就是到处跑,不断发脾气。 2、学校原因 王财财刚来到学校时,对学校纪律非常不适应,上课得时候,同学们都坐在自己座位上,她就拉这个扯那个,或者去拿别人得书,又去玩教室得扫把,拿凳子拖着走,老师制止她,她就躺地上,一边打滚,一边喊:救命啊,救命!很多学生都来瞧热闹,经过一段时间观察,她得这种行为不但没改变,还变本加厉了,很多老师一上课就头疼,不知道怎么对付她,对她产生一种惹不起躲得了得意识。因此只要她能在教室不怎么捣蛋就算了,随便她怎么走。但即使这样,她还就是不愿意,经常在上课得时候,跑到讲台上,要求老师陪她做什么事,遭到拒绝就在讲台上打滚,闹得一节课不得安宁。 三、多动症导致得问题行为 1、伤人 由于她难以控制自己得行为,经常不经过别人同意就去拿同学得东西,学生都不愿意给她拿,要跟她

多动症治疗的有效方法

多动症治疗的有效方法 多动症治疗的有效方法:中药 【组成】当归身15克柏子仁10克茯苓10克浮小麦20克生龙骨10克黄连3克甘草1.5克。 【用法】间断服药。先取3剂,煎汤分服。停5~10天,继服3剂。2~3个月为1疗程。 【治法】养心安神,益脾缓中。 【主治】心脾不足型儿童多动症。症见形体消瘦,面色无华,心神不定,多动不安,注意力分散,情绪不稳,语言冒失,兴趣多变,做事有头无尾,脉缓而涩。 【出处】中药方剂大全。 多动症治疗的有效方法:食疗 甘麦大枣核桃煲猪心 用浮小麦60克,甘草3克,大枣10枚(去核),核桃肉30克, 猪心1个(洗净、剖开留心内血),同4味药物一齐放锅内,加清水 员汤,调味后,饮汤吃肉。 黑豆珍珠煲乌龟 黑豆50克(炒),珍珠母50克(打碎,用纱布包好),乌龟宰后去内脏,切块,沸水烫过,用黑豆、珍珠母放锅内加适量沸水烫汤, 调味后,饮汤吃肉。 大枣百合炖猪脑

大枣6枚(去核),猪脑2个(去红筋衣膜,洗净),同大枣、百合放入炖盅中,加适量水,隔水炖熟,调味后饮汤吃肉。(责任编辑: 赖宝玲) 药蛋羊肝羹 鹌鹑蛋4只,羊肝(或牛肝)100克,水发银耳50克,玉米粉10克。羊肝切小块,银耳切成小粒,共放锅中,加适量清水,汤沸时 用玉米粉加鹑蛋(去壳)拌匀,勾芡,以油、盐调味,食用。 多动症治疗的有效方法:针对痰热内扰型 主症:心烦意乱、多动不安、注意力不集中、哭笑无常、脾气暴躁、打人骂人、五心烦热、急躁、失眠等。 辨证分析:小儿素体较弱,阴常不足,易于生热,若后天调护不当,或久食肥甘厚味食品,易于引起以上诸证。 治法:清热化痰。可以采用多动宁胶囊治疗。多动宁胶囊远志辛苦,微温,宁心安神,祛痰开窍。石菖蒲辛温,开窍安神,化湿和胃。龙骨甘涩平,镇惊安神,与远志、石菖蒲相伍,更显祛痰开窍,宁心安神之功,疗效尤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