柞蚕黑蛾新品种选育及杂交组合筛选

柞蚕黑蛾新品种选育及杂交组合筛选
柞蚕黑蛾新品种选育及杂交组合筛选

多抗系列大白菜新品种

多抗系列大白菜新品种 Ting Bao was revised on January 6, 20021

多抗系列大白菜新品种 多抗14号大白菜:多抗14号大白菜,高抗病毒、霜霉等多种病害,70-75天成熟,合包形,品质佳,耐寒力强,白帮,叶片厚,株高40厘米,株幅61厘米,叶球高33厘米,球径上部、中部和下部分别是17cm,16cm和15cm,单株毛重,净重,亩产净菜9000kg。 1、播种期:郑州地区,8月12---8月15日播种。 2、栽培方式:高畦直播,行距60cm,株距50cm,每亩2300株。 3、管理:重施底肥,分期追肥、浇水,促生长。 多抗15号大白菜:多抗15号大白菜,高抗病毒、霜霉等多种病害,浅叠抱,叶球呈牛心形,抗寒力强,株高38cm,株幅63cm,叶球高38cm,球径上部18cm,中部,下部,单株毛重,净重,每亩产净菜8000kg.。 1、播种期:郑州地区,7月25日---8月20日前视情况择日播种。

2、栽培方式:高畦直播,行距50cm,株距50cm,每亩2600株。 3、管理:重施底肥,分期追肥、浇水,促生长。 多抗19号大白菜:多抗19号大白菜,高抗病毒、霜霉等多种病害,60天成熟,净菜率高(83%)抗寒力强,拧抱,白帮,叶色黄绿,株高36cm,株幅51cm,叶球高30cm,球径上部、中部和下部分别是16cm,,14cm,单株毛重3kg,净重,每亩产净菜8000kg。 1、播种期:郑州地区,8月18日---22日播种,也可在7月25日后择日播种。 2、栽培方式:高畦直播,行距50cm,株距40cm,每亩3300株。 3、管理::重施底肥,分期追肥、浇水,促生长。 多抗20号大白菜:多抗20号大白菜,高抗病毒、霜霉等多种病害,65天成熟,抗寒力强,合抱形,品质好,商品性好,株高43cm,株幅60cm,叶球高39cm,球径上部、中部和下部分别为,,13cmj,单株毛重,净重,亩产净菜9000kg.。 1、播种期:郑州地区,7月25日----8月20日择日播种。

白菜新品种实验报告

白菜新品种试验报告 摘要:为了鉴定夏季大白菜新品种的耐抽薹性、丰产稳产性、适应性、抗逆性、品质及其它重要的品种特性,筛选适合夏季种植的高产、优质、成熟期适当的大白菜新品种,客观地评价参试品种的利用价值、特性,为新品种在关岭县的进一步示范、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白菜品比试验产量品质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参试品种:金童娃娃菜、津宝1号、亚春高山娃娃菜、黔达16号白菜、老农改良3号白菜、菜心36号、四九菜心、江门奶白,共8个新品种。 1.2 试验方法 试验材料于2012年5月20日播种,6月12日移栽,四行定植于沙营乡前进村,土壤为沙壤土,前茬作物为玉米,试验地总面积为360㎡。每亩施用农家肥5000kg,氮磷钾复合肥40-50kg作为基肥,厢面宽1.4m,沟距60cm,株距35cm,行距45cm,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三次重复,小区面积15m2,常规栽培管理。后期对不同白菜品种进行植物学性状、主要品质性状和产量性状等进行综合评判。 2 结果与分析 2.1 结果记录

表1 参试白菜品种产量记录 品种名称总面积 (㎡) 小区产量(㎏∕15㎡) 小区平均 产量(㎏) 折合亩 产(㎏) ⅠⅡⅢ 金童娃娃菜45 78.077.579.078.173475.81 津宝1号45 82.080.581.581.333616.62 亚春高山娃娃菜45 80.079.079.579.503535.10 黔达16号白菜45 83.581.082.582.333661.09 老农改良3号白菜45 84.085.582.584.003735.20 菜心36号45 28.027.528.528.001245.07 四九菜心45 24.027.528.026.501178.37 江门奶白45 31.529.530.030.331348.82 表2 主要农艺性状记录 品种名称叶球形状叶球颜色采收期均重 (㎏) 生育期 (天) 金童娃娃菜尖头型外叶深绿,内叶黄色7月6日0.7 47 津宝1号卵圆形叶绿白帮7月8日 2.0 49 亚春高山娃娃菜尖头型外叶绿,内叶黄7月6日0.8 47 黔达16号白菜直筒型叶绿白帮7月5日 2.0 46 老农改良3号白菜直筒形叶绿白帮7月6日 1.5 47 菜心36号舒心型叶绿色7月21日0.04 32 四九菜心舒心型叶黄绿色6月20日0.04 31 江门奶白舒心型叶绿色,帮奶白色6月15日0.3 26 2.2 主要性状比较 2.2.1 丰产性 由表1可以看出,大白菜系列中,老农改良3号白菜产量最高,亩产3735.20kg,娃娃菜系列中,亚春高山娃娃菜产量最高,亩产达3535.10kg,菜心36号的产量略高,亩产达到1245.07kg。

大白菜早熟新品种

大白菜早熟新品种——“金早50”山东省莱州市瓜菜研究所培育成功一代交配大白菜早熟新品种——金早50。该品种为早熟品种,生育期50天左右。外叶浅绿,球叶叠抱,呈卵圆型,心叶黄绿色,白帮,结球快,而且紧实,净菜率80%以上,品质极佳。其耐热性好,适应性强,高抗病。 “早心白”是河北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原蔬菜花卉研究所)培育的抗病、优质、早熟的大白菜杂交一代新品种。生长期58d,株高45cm,叶长40cm,宽25cm。外叶绿,成熟时似莲花状。叶球合抱。心叶白绿。鲜嫩。纤维少,适口性好。叶球重2kg。净菜率75%,一般产量5000~6000kg/hm^2。高抗病毒病、软腐病,耐热,是我国北方秋早熟大白菜种植的理想品种。 “秋早55”根据大白菜周年需求的发展趋势,为了满足北方国庆节前后市场对大白菜的需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蔬菜科学研究所大白菜育种室开展了极早熟大白菜新品种的研制。育成了早熟、丰产、抗病一代杂种大白菜秋早55。2006年2月通过国家新品种审定。 1 特征特性:秋早55为秋早熟大白菜一代杂交种。生育期55天,熟性早,植株平展,叶色翠绿,叶柄白色,叶缘波折中密,生长势强,外叶7~8片,最大叶片长37cm。矮桩头球形,株高30.4cm,株幅65.0cm。叶球叠抱,倒卵圆形,结球极为紧实。球叶乳白,球高16.7cm,球宽15.2cm,球形指数1.1,单球重2.1kg左右,净菜率76.0kg以上,球叶数28片左右。田间鉴定抗病毒病、霜霉病和软腐病,兼抗黑斑病;软叶率和含糖量高,粗纤维少,品质极佳;一般亩可产净菜6000kg左右。适于秋季早熟栽培,也可作为秋延后栽培。 2 栽培技术要点:2.1 播期按照当地正常秋白菜播种期播种,由于秋早55具有播期范围大的特点,可以上市时期计算合适的播种期,延后10~30天播种,均可正常结球。在陕西关中东部地区的适宜播期为8月8日至9月5日,西部地区为8月5~30日,榆林和延安地区7月20日至8月10日左右,陕南地区8月8日至9月20日。遇到高温干旱天气正常播期可推后2~3天。育苗移栽时按各地适宜播期提早20天左右。:2.2 播种量及留苗密度一般采用直播,点(穴)播,每穴播4~5粒种子,亩播量30~50g;条播,亩播量150g;在茬口不能及时腾出时,也可采用育苗移栽,亩播量15g左右。正常菜田每亩留苗3300株,远郊新菜区及肥力差的田块可增加到4000株/亩:2. 3 栽培方式一般采用小高垄单行栽培,垄高20cm,底宽30cm,垄距50cm,远郊地区可实行平畦双行栽培。育苗移栽一般在3~4叶期进行,要求小苗带土坨定植。株行距50cm×30~40cm。:2. 4 肥水管理由于秋早55属于边生长边充心的生长类型,要求肥水连续增量供应,因此要重施基肥,一般结合整地每亩施优质腐熟有机肥4000kg。定植缓苗后结合灌水每亩施尿素5~6kg或碳酸氢氨8kg,进入莲座期后,亩追施尿素15kg。结球前期再结合灌水,亩追施硫酸铵或尿素15~20kg,有条件的地方在包心前期可同时追施人粪尿1次,亩施700~800kg。注意气温较高时,不宜追施人粪尿,防止加剧软腐病的发生。浇水的原则是前多后少,小水勤灌,见干见湿,切忌大水漫灌。定植后及时灌水,第一水不能过大过多,并注意浇水后及时中耕松土,加速缓苗。生长前期气温高、干旱,应适当多浇水,一般10天左右浇水一次。成球后减少或停止浇水,浇灌应选择在清晨或傍晚进行为宜。:2. 5 间管理与病虫害防治出苗后及时间开堆堆苗,分次间苗,保证苗全苗壮,苗期和结球前期要预防蚜虫、菜青虫、小菜蛾等危害,可用扑虱蚜、一遍净、灭虫丁、杜邦安打等药剂进行防治。平畦栽培时,生长后期要预防软腐病和“夹皮烂”发生,一般随水施用农用链霉素或新植霉素等抗生素类农药预防,出现病株后要及时拔除,并撒粉消毒石灰粉等进行防治,特别是感病株在上水口位置时,要将全部根系挖除,防止传播。:2. 6 采收当田间80%植株叶球紧实时,就可根据市场需求进行收获。若要进行冬贮,可通过延迟播期的方式进行生产,但播种时间的选择上,应保证在播种后必须有50天适宜生长时间。

辽宁省凤城市传统柞蚕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辽宁省凤城市传统柞蚕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刘磊 (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辽宁凤城118100) 〔摘要〕在深入调研凤城市柞蚕产业状况的基础上,总结了凤城市发展柞蚕生产的优势,阐明了影响柞蚕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而提出了巩固提升传统柞蚕业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凤城市;柞蚕业;发展现状;建议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1-3389(2017)03-04-03 1 凤城市柞蚕生产概况 中国作为世界上柞蚕业资源的第一大国,2000多年来,其茧、丝产量一直居世界第一位。柞蚕茧产量占世界90%,中国同时是世界柞蚕业科技成果的集中发源地,一直保持着柞蚕业实用技术的国际领先地位,几乎全部的柞蚕业实用技术均出自中国。在柞蚕品种改良与种质资源研究、柞蚕放养方法的技术革新、柞蚕病虫害防控、柞蚕场建设与利用、柞蚕业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等方面始终引领着世界柞蚕产业的发展方向[1]。其他几个柞蚕生产国包括印度、朝鲜、格鲁吉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目前所使用柞蚕品种及实用技术相当于中国20世纪50~60年代的水平。几个欧洲国家,仅有少量的柞蚕生产,利用的柞蚕种都是20世纪60~70年代从中国引进的传统品种,至今也没有柞蚕实用技术研究的相关报道。柞蚕业在我的家乡已有300多年的发展历史,目前已成为家乡农村一项重要的增收致富渠道。丹东市现有柞蚕场200万亩,其中凤城市有柞蚕场150万亩,年放养柞蚕1.7万

把,产茧1万吨左右,产量占全国18℅、全省20℅。凤城蚕业直接产值3.5亿元左右,相当于凤城市当年农林牧渔业直接总产值的10﹪左右,蚕业社会总产值达10亿元左右。经测算凤城市每年有8万多人依靠柞蚕业生活,占凤城市总人口的14﹪。蚕农仅70天时间就人均收入2万元以上,日均纯收入300元左右。全市100%的镇区、93%的村及88%的居民组都放养柞蚕,有广泛的群众养蚕基础和很强的技术优势,全国柞蚕研究的中心“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座落在凤城,为发展凤城市柞蚕业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 2 凤城市发展柞蚕业的优势 2.1柞林资源丰富 凤城市现有土地面积806万亩,林地面积616万亩,有林面积580万亩,其中柞林450万亩,有150万亩柞林开发为柞蚕场,其中40多万亩是群众靠养蚕收入自发建造的人工柞林,占柞蚕场面积的27﹪。 2.2自然条件适宜 凤城市隶属于丹东市,位于丹东市的西北端,东邻宽甸满族自治县,南靠东港市,东南与振安区交界,西与岫岩满族自治县接壤,西北与辽阳县相连,北与本溪满族自治县相邻。地处东经123°32′至124°32′,北纬40°02′至41°06′之间。全市下辖17个镇,3个乡,面积约5700平方公里,总人口约60万人。沈丹铁路、沈大高速公路过境,交通便捷。 凤城市处于中温带亚湿润区内,属季风气候,冬冷夏热,四季分明。

不同大白菜品种种植比较试验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ed3551272.html, 不同大白菜品种种植比较试验 作者:彭荣锋姚冬美霍红艳梁勇生 来源:《广西农学报》2012年第03期 摘要:为选择南方地区春作大白菜露地生产的优良品种,对5个春作大白菜品种进行对比试验,比对其生物学性状、产量和抗病性等指标。试验表明,5个参试大白菜品种中,综合性状表现较好的品种有“白蓝”和中白60,表现为生育期短,产量较高,综合抗病性较好;早熟5号和春夏王在本次试验中表现不佳,产量较低,综合抗病性不强,结球紧实度稍差;京春白的产量最高,但是其生育期最长,“白蓝”的综合抗病性最好,抗病毒病、霜霉病和软腐病。 关键词:大白菜;品种;比较;春季 中图分类号:S6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374(2012)03-0034-03 近年来,随着农民种植水平的提高,南方地区春作大白菜露地生产,因其生产周期短、成熟于蔬菜淡季、商品售价高而倍受菜农青睐,但是由于南方春季气候多变,播种期短,容易造成春季大白菜生产产量低,病虫害多,商品性差等情况。为选择南方地区春作大白菜露地生产的优良品种,对春作大白菜品种进行对比试验,通过对比几个春作大白菜品种的生物学性状、产量和抗病性等指标,为南方地区春作大白菜露地生产的品种选择提供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参试的5个大白菜品种分别为:“白蓝”(日本不二种苗株式会社);早熟5号(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春夏王(农友种业公司);京春白(北京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中白60(中国农业科学院)。 1.2 试验时间和地点 试验于2011年3月至5月在南宁市蔬菜研究所蔬菜基地进行,试验期间日平均气温介于14.5~19.0℃之间,降雨量较往年偏少。 1.3 试验方法 试验于2011年3月2日播种,种子点播于60穴营养盘中,每穴点3粒种子,然后覆盖一层薄营养土,最后用水淋透,放置于温室大棚内育苗,2011年3月22日移栽定植于露地大田。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共15个小区,小区长8m,宽1m(畦面宽60cm,沟宽40cm),每个小区面积8m2,行株距40cm×45cm,每小区双行定植34株,栽培管理按常

关于三种大白菜的选育报告

关于三种大白菜的选育报告 一、早熟大白菜新品种xx4 号的选育 浙白4号是以自交不亲和系S 97—419和PB657配制而成的秋早熟大白菜一代杂种。生育期55?60d(天),开展度58 cm,株高38 cm,粗筒形,叶片无毛,外叶深绿色,帮纯白色。叶球高桩半叠抱,球高30 cm,球径17cm,球形 指数1.7,球顶叶淡绿色,球体洁白,单球质量 1.5 kg,软叶率38%,净菜率68%。高抗霜霉病、病毒病及黑腐病,生长速度快,生长势强,耐热性较好, 结球率高,成熟期耐病性强,延续采收期可达15—20 d(天),每667 m2净菜产量4 300 kg左右,适于早秋栽培。 1 、选育过程 浙白4号亲本之一$97—419是1993年从汴早群体中通过连续6代自交分离选育得到的弱自交不亲和系,生育期约55 d(天),株型紧凑,叶球短粗筒形,球顶花心,叶色深绿,叶面较皱,无毛,叶柄白色,生长和包心速度快,高抗霜霉病和病毒病,综合抗病性强,较耐高温干燥,品质和冬性中等。另一亲本PB657是1997年从早熟5号群体中经连续6代自交选育获得的强自交不亲和系,生育期约55 d(天),叶球矮桩半叠抱,株型小而紧凑,叶色淡绿,叶面少皱而光滑,无茸毛,叶柄宽、色白,生长和包心速度快,高抗炭疽病,综合抗病性较好,较耐高温潮湿,品质上乘,冬性中等。 2、选育结果 2.1 品种比较试验2004?2006年秋在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试验农场进行品种比较试验。2004年小区面积15 m2, 2005、2006年30 m2,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均以早熟5号为对照。浙白4号3 a(年)平均单球质量为1.64 kg,比对照增加34.4% ;每667 m2净菜产量4 885 kg,比对照增产41.2%. 2.2特征特性浙白4号为秋早熟大白菜一代杂种,生育期55?60 d(天);开展度58 cm,株高38 cm,粗筒形,叶片无毛,外叶深绿色,帮纯白色,叶球高桩半叠抱,球高30 cm,球径17cm,球形指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