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电影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策略

浅析中国电影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策略
浅析中国电影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策略

四川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浅析中国电影市场存在的问题

及其应对策略

学生:李佺

学号:05051020303

专业:工商管理

班级:2005.3

指导教师:杨春

四川理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二OO九年六月

摘要

中国电影通过二十多年的改革,逐步走向了电影市场化。电影改革伴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改革同步进行,但中国的电影改革却落后于中国整个改革的步伐。本文通过对中国电影改革的描述,对电影业各个环节的分析,试图找到中国电影业存在的问题,希望对问题的分析找到问题症结所在。同时在提出应对策略时,紧密结合了自己在大学四年中所学的一些专业知识。希望这种站在另一种角度的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能给中国电影的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中国电影,电影改革,产业化,院线制,分账制

ABSTRACT

The Chinese movie had been reformed more than twenty years, and it tended gradually to a market-oriented ones. The reforming about the Chinese movie had been along with the Chinese market economy in the Chinese parallel. However, the Chinese movie reformation had lagged behind the pace of the entire reformation. This article describing the Chinese movie reformation, and analyzing the respective parts of the movie industry. For trying to find problems in the Chinese movie industry. It hopes that the analysis could find the key of problems which would give some good sugges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ovie industry.

Key word: China movie, movie reformation, Industrialization, Cinema System Sharing system

目录

1 前言-------------------------------------------------------------- 1

2 中国电影业的现状-------------------------------------------------- 1

3 中国现代电影业发展历史-------------------------------------------- 3

3.1 80年代时期:计划经济时代背景下的中国电影业------------------ 3

3.1.1 80年代初期初步改革------------------------------------ 3

3.1.2 80年代中期的进一步改革-------------------------------- 4

3.1.3 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初期的改革------------------------- 5

3.2 90年代开始的电影体制全面改革-------------------------------- 5

3.2.1 1993年的“三号文件”---------------------------------- 6

3.2.2 1994年的348号文件------------------------------------ 6

3.2.3 1995年的474号文件------------------------------------ 6

3.3 迈向新世纪的中国电影业-------------------------------------- 6

4 中国电影业构成要素------------------------------------------------ 7

4.1 制作-------------------------------------------------------- 8

4.1.1 搜集资料----------------------------------------------- 8

4.1.2 寻找投资人--------------------------------------------- 8

4.1.3 制作影片----------------------------------------------- 8

4.2 发行------------------------------------------------------- 10

4.2.1 发行渠道---------------------------------------------- 10

4.2.2 发行方式---------------------------------------------- 11

4.3 放映------------------------------------------------------- 11

4.3.1 中国电影院放映业简单回顾------------------------------ 11

4.3.2 电影院发展趋势---------------------------------------- 12

4.4 后电影产品的开发------------------------------------------- 13

5 中国现当代电影(产业)发展存在的症结----------------------------- 14

5.1 市场观念缺乏----------------------------------------------- 14

5.1.1 票价居高不下------------------------------------------ 14

5.1.2 盗版猖獗---------------------------------------------- 15

5.1.3 后电影产品开发滞后------------------------------------ 15

5.1.4 市场观念缺乏下的院线制-------------------------------- 16

5.2 产业化观念缺乏--------------------------------------------- 16

5.2.1 电影从业人员的素质与国际水平要求相差很远-------------- 17

5.2.2 制片单位缺乏专业的市场调查网络------------------------ 17

5.2.3 市场不规范,制作、发行、放映严重错位------------------ 17

5.2.4 投资机制没有形成规模---------------------------------- 18

5.3 电影人才缺乏----------------------------------------------- 18

5.3.1专业技术型人才的缺乏---------------------------------- 18

5.3.2管理型人才的缺乏-------------------------------------- 19

6 对中国电影发展的建议--------------------------------------------- 19

6.1 国家加大对电影及相关产业的扶持----------------------------- 19

6.1.1 完善电影法律、法规的制定,并加大执行力度-------------- 19

6.1.2 建立电影扶持基金-------------------------------------- 20

6.2 注重品牌化建设--------------------------------------------- 21

6.2.1 电影品牌建设------------------------------------------ 21

6.2.2 电影品牌维护------------------------------------------ 22

6.3 电影的分级化改革------------------------------------------- 22

6.3.1 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 22

6.3.2 有利于进一步细分电影市场------------------------------ 23

6.3.3 有利于制片方降低成本---------------------------------- 23

6.4 实施电影产业化--------------------------------------------- 23

6.4.1 纵向一体化-------------------------------------------- 24

6.4.2 横向一体化-------------------------------------------- 24 结束语------------------------------------------------------------- 25 参考文献----------------------------------------------------------- 26 致谢词------------------------------------------------------------- 27

1 前言

中国电影经历一个世纪的漫长发展已经初具规模。但相对来说我国当前电影才算刚刚起步,与国外发达的电影产业相比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与成熟的好莱坞完善的电影业相比,中国的电影业还相当于一个蹒跚学步的小孩。

同时电影这个行业又是一个非常系统性,行业界限又是不很清晰,这就决定了电影的影响因素很多。因此要想产出艺术卓越、利润丰厚的影片出来就不得不把电影的各个影响因素解决处理好。

针对电影各个环节的问题,以及电影发展存在的一些问题撰写本文。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能给中国电影业的发展有所帮助。

2 中国电影业的现状

1895年12月28日第一部电影在法国巴黎首映,这个由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的集艺术与商业于一体的新事物一出现,就决定了它将给世界带来一次全新的变革。

早在1905年的中国,开设在北京的丰泰照相馆拍摄了中国的第一部电影。它就是由京剧艺术大师、“谭派”艺术的创始人谭鑫培主演的京剧片段纪录片《定军山》。据新中国第一部电影史著作《中国电影发展史》记载,《定军山》在北京大观楼戏院和吉祥戏院公映曾引起社会的强烈关注。因为《定军山》的拍摄,所以1905年被定为中国电影元年。

中国电影经过100多年发展,在电影的制片、发行、放映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截至2008年12月,我国国有电影制片单位已达到了8家,民营制片公司(含单片制作公司)近300家。全国拥有国产片、进口片全国发行权的公司2家:中国电影集团、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拥有国产片、进口片发行放映权的电影院线34条(跨省院线25条,省内院线9条),省级电影发行公司30家,农村数字电影院线146条。全国主流市场银幕总数达到4097

块。

同时在票房的收入上也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2008年票房收入达到

43.41亿元,全年电影综合效益达到84.33亿元。票房年均增长达到25%的水平。全年可统计票房收入增幅上升到全球首位。 0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2006年2007年2008年

26.227.8843.41票房(亿元)

图2-1 2006-2008年主流电影市场票房及变化趋势 02000

4000

6000

8000

10000

12000

14000

16000

2006年2007年2008年

988711400141003130390548960

观众人次(万人)放映场次(千场)图2-2 2006-2008年主流电影市场人次和场次及变化趋势

2006年7月开建的总投资近20亿元的“中影国家数字制作基地”也于

2008年7月31日落成并正式运营。据了解,自基地开业以来,先后为二十多个摄制组提供各种制作环节的技术支持和服务,比如《赤壁》、《梅兰芳》等。基地的建立标志着中国电影产业的改革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这一“亚洲之最,世界一流”的基地,未来具有年生产制作80部电影故事片,200部电视电影,500部电视剧的能力。

3 中国现代电影业发展历史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实现了历史性的转变,中共中央提出“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使文艺界面貌焕然一新。在四届文代会上,邓小平重申了社会主义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推陈出新,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方针。

他还提出:“围绕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共同目标,文艺的路子要越走越宽,文艺创作思想、文艺题材和表现手法要日益丰富多彩,敢于创新,要防止和克服单调、刻板、机械划一的公式化概念化倾向”。

随着对“文革”和“文革”前17年的反思,人们思想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解放。文艺的春天的到来,使电影业开始焕发生机。以至于在刚刚解禁后的1979年到1980年这一年时间里,中国电影观影人数达到293亿人次,全民年平均观看电影达28次,创下了电影票房的空前记录。

3.1 80年代时期:计划经济时代背景下的中国电影业

80年代在电影结算方式上,体制上有一定的革新,但这些都只是对电影业进行修补和改良。它始终没有对我国电影所处的历史文化环境和媒介技术环境做出客观准确估计,以致使电影业的总体进程和发展中的电影市场与文化市场的差距越拉越大造成了徘徊不前的局面。

3.1.1 80年代初期初步改革

80年代初期的改革是针对发行系统的基层单位增加利润,制片部门与放映部门的利润倒挂的矛盾日益突出而进行的。

1979年8月,国务院批转文化部、财政部《关于改革电影发行放映管理体制的请示报告》,决定恢复“文革”前的管理办法,并通过调整发行收入分成比例,增加了用于发行放映事业的生产基金,各级电影发行公司的留成中,扣除成本之后的利润中的20%上缴财政,80%留作修复,发展电影发行放映企业的基金。

在执行“二、八”政策的3年里,全国发行放映共留成利润近10亿元,用于生产发展、修建、改造影院放映场所的基金达5亿多元。对因“十年动

乱"而破坏的电影放映业起到了很好的恢复扶持作用。

虽然这一政策对放映业很有利,但相对来说,制片厂的收入却显得过分脆弱而出现利润倒挂。因为按照规定,制片厂所生产的影片都是由“中影”公司按照统一规定的价格90万元购买,这个价格是制片厂拍摄一部影片的唯一收入。(198)号文件的“二、八”政策不惠及制片厂,文件甚至规定“所留利润不得用于电影制片厂的基本建设”。制片厂的利润与发行放映公司收入严重失衡,以至于制片厂与发行放映的矛盾一度尖锐。

为缓解矛盾,文化部在1980年(1588)号中文件规定,“中影”公司根据发行需要所印制的拷贝量按一定单价与制片厂结算。但是这个结算办法实际不过是原来统购办法的一个变种。它是按全国历史平均值规定发行公司所购国产故事片拷贝在90-120个之间时,按拷贝9000元结算,而在此限之外,则按每部影片99万元结算。也就是说,影片卖给“中影”公司的单价高不过108万元,最低不过90万元,比原来的90万元统购价格最多高十多万。

1980年按拷贝结算后,制片厂产量有所增长,利润开始回升,但本质上还是计划经济下的平均主义。

3.1.2 80年代中期的进一步改革

80年代中期文化市场氛围十分活跃,电影市场消费人数严重下滑。录像业开始兴起,歌厅和综合文化娱乐业如雨后春笋,以及电视普及明显的分流了电影观众。致使在1984年到1985年仅仅一年时间里电影观众就减少了52亿人次。

文化部于1980年11月29日拟在北京电影制片厂,上海电影制片厂,长春电影制片厂,峨眉电影制片厂,西安电影制片厂,珠江电影制片厂试行“国家计划指导下,独立核算、国家片税、自负盈亏”办法。并于1984年电影业被规定为企业性质,独立核算、自负盈亏、通过银行贷款自筹资金,实现生产利润,并交纳大小10余个税种。

发行利润上缴 发行利润上缴

图3-3 计划经济时期我国电影企业与国家的关系

1985年国家同意在一些地区对部分影片票价实行浮动。电影价格体制在

经历了35年的一贯体制(始终维持在50年代的0.20-0.35元之间)。

3.1.3 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初期的改革

1986年1月,电影局从文化部划归广播电影电视部领导。但各地电影单

位特别是省,市,县发行公司仍由地方文化部门领导和管理。这种上下扭曲关系,对电影全行业的领导管理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加之电影市场在1986年之后进一步萎缩,全国1/3左右发行行业亏损,“北影”,西影,峨影和“上影”先后负债累累。

1987年广电部制定了新的发行办法,按照规定,放开制片厂和“中影”公司按拷贝结算的上下限制,并提供了代理发行,一次性买断和按比例分成等各种结算方式。虽然1989年又回到了按拷贝结算,但每个拷贝单价从9000元提高到了10500元。

电影发行按拷贝结算后,拷贝量逐渐成为制片方和发行方矛盾冲突的焦

点。而“中影”公司又是唯一发行方,它承担着发行费,影片拷贝素材及洗印费和影片宣传印制的全部费用开支。为减轻“中影”成本的压力,终于在1984年由原来由“中影”公司负担的拷贝费下放到了省级发行公司。

3.2 90年代开始的电影体制全面改革

1992年,中共“十四大”胜利召开。这次会议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电影行业也开始从计划经济体制走向市场经济。为把握时代潮流,广

国家财政部 贯彻文艺方针 国家文艺领导机关 国家拨款、投资 电影作品 制片厂 电影发行 影院、放映队 观众

电部于1993年,1994年,1995年连续拟定并实施了三个重要文件。

3.2.1 1993年的“三号文件”

1993年1月5日发布的《关于当前深化电影行业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及其《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这一被电影界称为“三号文件”的基本精神在于:电影制片、发行、放映等企业必须适应党的十四大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变四十年来计划经济中电影的“统购统销”以及由此形成的制片、发行、放映三者之间经济分配上的不合理。

3.2.2 1994年的348号文件

1994年8月1日,广电部电影局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影行业机制改革的通知》(94年348号)。文件规定:影片发行权拥有单位可以直接向北京等21家省市(11家老、少、边、穷省、区除外)的各级发行、放映单位发行自己的影片。这一指导思想使得电影全行业所有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得到认可,使得市场多主体的形成成为可能。

3.2.3 1995年的474号文件

1995年,广电部发布《关于改革故事片摄制管理工作的规定》,明确除原来国务院批准拥有故事片出品权的制片厂外,无权独立拍片的各省、区、市国有电影制片厂也有拍片权,同时任何社会法人组织只要投资额占到70%以上,即可与制片厂共同署名“联合拍摄”影片。

在“三号文件”中同时还明确了县级电影公司购买农村16mm拷贝的权利。此后474号文件进一步放开农村16mm拷贝经营权。强调任何一级公司和集体、个体的放映单位都可以自由购买,每个16mm拷贝拥有全国放映权。

通过市场化运作,在河南中牟、新密等县,16mm影片发行收入每年都超过100万元。

迄今为止,中国电影改革的发展、深化都是按这三个文件精神来进行,其中“精品战略”,“引进分账大片”,“院线制”等重大措施都是对改革的强化和补充。

3.3 迈向新世纪的中国电影业

2001年12月18日国家广电总局、文化部根据近十年的改革实践,同时

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以广发办字(2001)1591号文,颁发了《关于改革电影发行放映机制的实施细则》。该文件的颁布,为实施院线制提供了理论导向和政策支持。

文件提出:实施以院线为主的发行放映机制,减少发行层次,改变按行政区域计划供片模式,变单一的多层次发行为以院线为主的一级发行,发行公司和制片单位直接向院线供片;有条件的地区要尽快组建两条或两条以上的院线;鼓励有实力的院线跨省经营;保留“中影”集团原进口影片发行公司,再组建一个进口影片股份制发行公司,以引入竞争机制,实行分配与竞价相结合的方式获取进口影片的发行权。规定在2002年6月1日前没有形成院线的地方,将停止供应进口分账影片;鼓励跨区域院线间的合作经营,各省区域性院线和跨省院线都可以平等地同影片著作权人或发行权拥有者交易影片,而不受行政区域市场的限制。

同时2002年推出三大领域的改革举措:制片领域—重新整合组建的几个电影集团开始扬帆起航,集中优势兵力试图创作高水平的中国电影;管理领域—2002年2月1日实施的《电影管理条例》(1996年制定,2001年12月25日修订)。这一部可以说是现行的电影行业基本法,它与文化市场管理条例、音像制品管理条例等法律在内的行政法,以及企业法、经济法、著作权等法律在内的民法,结合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法律体系。这对于形成规范有序的电影市场,遵循公平、公正、透明及实施有力的游戏规则,创造良好的竞争环境,实施依法、高效的管理,保护民族文化产业及其经济发展,都是极为重要的政策依据和法律保障;发行领域—院线制改革具体实施。

到2002年5月31日,全国第一批组建电影院线的工作已顺利完成,23个省、市、自治区建立了30条院线,共计872座影院,1581块银幕,其中11条为跨省院线,19条为省内院线。到7月1日,30条院线中的613家影院实现了计算机售票,597家已通过验收,实现全国联网。

4 中国电影业构成要素

电影对观众来说是一种商品或者一种艺术品。作为一种商品来讲,电影自然就具有商品的属性,它需要生产、交换、分配、消费一般流程。对电影

来讲那就是影片制作、影片发行、影片放映。如果要实现影片的再生产,那就必须得有票房的回笼以及后电影产品系列的开发。从艺术品来讲,电影必须要经过计划、构思、创作、面向市场的过程。

4.1 制作

一部影片是否具有价值(商业价值、思想价值或者两者都具有),关键在于影片制作阶段。影片制作精良,才能使后续的发行、放映得以顺利进行。

因此,影片制作是使整个价值链条实现的基础。

根据约翰·费尔(1975)将电影的生产制作过程分为七个阶段:构思、编导、拍摄、表演、剪辑、特技、制作。这里我们将它概括为三个方面:

4.1.1 搜集资料

在这一阶段,编剧、制片人或导演根据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市场行情、观众需求来构思剧本,提出拍片的想法或者故事情节,而后经过初步论证拿出预案和剧本。剧本的题材可以是历史传说、畅销小说、新闻报道等有出处的或者完全是由编剧凭空创作出来的。例如:2008年热映的《赤壁》出自于历史故事,《画皮》出自于《聊斋志异》,《非诚勿扰》出自于导演对大众心理的把握。但在西方电影中,根据20世纪30年代埃德加·戴尔对1500部电影内容的研究,其中75%为犯罪、性和爱情的主题。

4.1.2 寻找投资人

电影制片人根据预案和剧本向投资人和广告主推销,说服他们为其提供资金,以保证影片的生产顺利完成。如果投资人觉得方案可行愿意投资,制片人就可以运用投资人的资金招集合适的导演和演员,调集影片制作组中的摄影、照明、美工、音响、服饰等人员,组成拍摄班子,由导演负责拍摄过程。

在2008年暑期上映的《十全九美》中,李湘一个人就完成了剧本的构思和资金的入注,而影片的拍摄则是另聘导演。

4.1.3 制作影片

导演将剧本写成分镜头剧本,对其进行再创作。然后将演员、摄影、照明、美工人员等组织起来,把含有简明生动的故事剧本文字在规定的时间和

经费内变成两盘或多盘的电影胶片,以满足投资者对影片的商业价值和艺术价值的追求。

电影作为一种商品在它还没有被观众以电影票的方式接受之前,它只能算是一件在产品、库存品。在影片投资之前,作为制片人,要能准确地把握市场;作为投资人,要准确把握风险;作为导演,要能准确把握它的质量和成本。因此,电影制作必须牢牢把握下列两个方面:

(1)市场

在中国电影界能准确把握市场的不能不提冯小刚,他从剧本的编写,演员的选择上莫不始终如一的抓住市场这一灵丹妙药不放。

在电影的选题、策划阶段,冯小刚就明白影片的受众是普通百姓,他们最希望看什么电影,他们看电影为了什么,他对这些都能抓得很准。为什么投资400万的这样小成本电影《甲方乙方》能有3000万的票房,正在于他满足了一般老百姓的“明星梦”,“大款梦”,“住房梦”,让人们从残酷的现实中暂时的逃离出来。在演员选择上,冯小刚电影从来就有“铁打的葛优,流水的女主角”。选择葛优是因为观众喜欢葛优,换女演员是怕观众会产生审美疲劳。就像一个男士,西装可以只有一套,而领带必须一天一个样,给人的感觉天天都有新花样。

(2)风险

电影作为一种投资,不能没有风险,没有风险就没有利润。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电影制片行业呈现出“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的特点。影片的风险主要有:①题材风险,一部即叫座又叫卖的电影离不开优秀的剧本,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各种方式征集、评选剧本。对一些边缘化、非主流的电影题材在评估上要更加慎重。《无极》的悲惨命运就是一个很好的反面教材;

②拍摄风险,在这期间主要在于涉及人员多,部门广。一部电影往往会在多个外景地进行拍摄,摄制组面临时间紧,任务重,外协人员多以及人员成分复杂,安全问题显得尤为重要。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在拍摄时突发事故,剧组临时搭建的廊桥垮塌,致使38名群众演员受伤,其中7人重伤。导致剧组不得不延期拍摄,同时还支付达400万元的赔偿费用;③成本与质量风险,影片商业上的成功,其中重要一点在于巨额的投入。巨额的投入可以换来一流的剧本,一流的导演,一流的演员,一流的影音效果。2002年上映的《英雄》可谓是“国货精品”,演员阵容上有国际动作巨星李连杰,康

城影帝梁朝伟,柏林影后张曼玉,以及甄子丹、章子怡、陈道明。在配乐上,启用Grawemeryer Award(古典音乐最高荣誉奖得主)奥斯卡最佳配乐大师谭盾,奥斯卡最佳服装得主和田惠美以及首屈一指的香港动作导演程小东的加盟。这一豪华阵容非巨资不能撼动,结果《英雄》国内票房达到2.5亿元。

4.2 发行

在连接生产(制片)和消费(放映)之间,有一个不可缺少的流通领域—电影发行与营销业。它在电影经济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是电影走向市场和观众的决定环节。

中国电影市场的发行与营销活动有多种形式,产销分离、产供销一条龙、自产自销均为允许的合法经营形式。在电影发行体制改革中,首先减少了国产影片发行的“一级批发站”。中影公司放弃了统购统销的权利,同时还为其节约了每年一亿元版权预付款的利息。

90年代以来,中国电影改革的主要方向是解决发行渠道不畅,发行环节过多和发行区域垄断等问题。虽然中影公司被取消了国产片在全国范围的统购统销权,但各个省级电影发行公司在区域上存在行政区域垄断,因此构建电影发行营销的统一市场也就成了搞活电影的关键。

电影产品生产出来后,厂家或代理商直接面向大中城市一级发行中介,这级中介再直接面向影院,这种渠道直接有效。但目前电影市场许多地方影片得经过各级发行公司中转,不利于制片、发行、放映三方合力进行影片上映的宣传推广工作,同时中转层次增加,管理难度进一步加大,容易出现票房收入上的偷、漏、瞒报等现象。因此,制片方同放映方之间比较合理的中介在层次上越少越好,这种连接可以使制片很容易的看清市场。

制片发行放映

图4-1 发行层次

4.2.1 发行渠道

生产者向消费者或消费者向生产者提供的信息传递速度加快,市场反馈真实,市场监控容易操作,建立合理、健全的电影发行体制,可使制片方与发行方愈走愈近。一方面,独立制片公司将发行拉入影片项目投资的前期策划中;另一方面,发行公司开始介入影片的投资运行。

自从2002年“院线制”在全国范围推行实施后,中国发行就呈现出高速发展势头。

4.2.2 发行方式

影片在结算上通常会采用多种结算方式:

(一)卖断版权方式

这是一种一锤子交易,版权卖断后,在该地区的影片发行,制片方一概不用过问,票房高低与制片方无关,全由当地电影公司负责和承担。由于市场的不确定性,采用此种方式进行影片交易,就要求交易双方对影片的市场票房定位必须准确。

制片方为了不承担风险,一般首选采用版权卖断方式。

(二)票房分帐方式

分帐发行指的是版权所有者(制片方)不出售发行权,而是以代理的方式委托发行中介经营。并以事先双方的商议条件,按影片票房收入在制片、发行和放映之间进行分成。

此种方式对电影票房这块蛋糕做大是有帮助的,因为三方的收益大小是由票房高低决定的,票房越高收益越大。

分帐发行是全世界电影人在多年的探索中摸索出的比较科学完善的影片结算方式。也因此,中国便推广了这一方式。

4.3 放映

电影业的第三个环节是影院放映业,其中又特别是城市电影院放映业,2008年城市影院票房收入为38.84亿元,占总票房收入43.41亿元的89.47%。

电影院是整个电影业实现影片价值的最终场所。

4.3.1 中国电影院放映业简单回顾

解放后,中国大陆影院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属事业性质,由国家投资,国家经营,国家负责盈亏,且影院模式多为一院一厅和尽可能大的影厅,以及极其简单的经营项目。在这时候只存在“管理”不存在“经营”。

进入80年代,电影院虽不属于事业性质,但实行企业管理。大量影片的“解禁”而重新上映,电影院放映收入大增。由于这个时期文化娱乐生活方式单一,电视机、录像机等视听设备还没有进入大众家庭。电影院还没有

真正面临竞争,因此,电影院还停留在一院一厅和电影放映这一单一收入的模式。

进入90年代,随着中国社会向市场经济的全面转型,文化娱乐方式丰

富多样。放映业一路下滑,主要原因在于体制的落后,导致内部经营管理不善,影院经营没有进入与市场经济统一步调的整体运行状态,此时中国影院有了改革的醒悟。

4.3.2 电影院发展趋势

(一) 影院多厅化,小厅化

多厅化、小厅化是目前发达国家影院的普遍模式,而在中国影院才开始

改造。到2000年时,全国城市影院约5000家,与中国12亿人口的市场相比直接不成比例。在美国人口两亿多,而全国共有34000块银幕,平均不到一万人占有一块银幕。中国电影院大多建立在五六十年代,由于人口多,同时作电影院又作群众会场,因此电影院的座位一般都建了1000个左右。

而在市场化的今天,影厅过大会直接增加电影院经营成本。例如:影片

放映有100人观看,由于只有大厅没有多余的小厅,影院必须还得支付相当于1000人时的水电费,人员工资等固定成本,导致“营业杠杆系数(DOL )”变大。

F C S C S DOL ---=

(4-2)

其中S 为营业额,C 为变动成本总额,F 为固定成本总额,当S 、C 固定时,F 越大DOL 也就越大。即营业额没有增加时和变动成本减小时,固定成本增加将导致营业风险增大,最终的结果是导致影院年年亏损。

由于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越来越强烈,多厅影院的优势也凸显了出来。此时观众有了更多的选择,影院本身实现了规模经营,节约了成本,充分利用了影片资源。观众少的时候可以开放小厅,相应的降低成本;影片上座率高时,可在多厅影院延长映期,而单厅影院在新片上映时就不得不撤掉旧片。《电影管理条例》规定影院放映国产片的时间不少于2/3,如果是多厅影院,有的影厅放国产片,其他影厅就可以放进口片,互不影响,既符合国家法律,又使观众有机会自由选择看片。

(二) 影院硬件设备高科技化

如今影院经营面临众多竞争对手,其中之一就是家庭影院的普及。要使

观众从家里走进影院,影院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在影音效果上超过家庭影院,要能给观众带来震撼的视觉和听觉的冲击。

目前中国大多数影院都配备有数字立体声,引进了道尔贝立体声还音设备以及道儿贝SR、SR-D、SDDS。有的大型影院还拥有D、4D数字影厅。这对于电影这一纯粹体验式产品来说无不具有革命性。

(三)“1+X”的经营模式

90年代以前中国大部分影院都只有电影放映这一单一业务。八九十年代的电影制片整体利润下滑,导致电影院无片可放,经营状况举步维艰,有的甚至面临破产的危险。

影院自从自主经营后,影院为了改善现状开始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例如出租影厅或者影厅改建,但这些都不是影院的出路。影院的出路就必须是“以副业促进主业(放映业),可以经营一些与电影相关的餐饮、服装等。

上海永华电影城地处上海市繁华的徐家汇港汇广场,2007年3月,永华就开始了一场“票根就等于冰激凌”的促销活动,同时它下属的卖品部推出了质优价廉的各种“套餐”。同年9月7日,永华还同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新娱下属的《东方新娱乐》,《新娱乐在线》开展了广泛的合作。这对电影院的经营可以说是一种新的突破。

(四)影院联盟(院线制)

影院为了更好的挖掘市场,拓宽自身竞争力,几家或者数十家影院可以联合起来走上连锁经营模式(院线制)。

院线制是指由一个发行主体以资本和供片为纽带,与若干影院组合,实行统一品牌、统一排片、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的发行放映机制。

目前院线制经营方式有三种:①由制片商或发行商拥有完全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的直属院线。②由制片商或发行商参股或控股的参股控股院线。③各影院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人事安排自主,而且在经营上具有很大的自主权,与制片商或发行商保持合作关系的加盟院线。

院线制的登场,使电影放映业更加规范化,有序化且更具特色。目前为止,中国有34条院线公司,使影片能更快捷地深入到消费者低层。

4.4 后电影产品的开发

“后电影产品”在影片上映票房收入实现后进一步开发出来的电影相关

产品,比如玩具,DVD,录像带,电影音乐CD,电影主题公园等等。在国外的一些电影产业比较发达的国家,80%的利润来源于“后电影产品”,而只有20%直接来源于电影票房的收入。因此,以电影为“火车头”,带领相关产品和产业的综合开发,以形成强大经济纽带,显示出无限的发展潜力和强劲的发展势头,是电影产业关键的一环。

5 中国现当代电影(产业)发展存在的症结

5.1 市场观念缺乏

中国电影市场长期以来都是走着计划经济的路子,虽然中国经济早已进入了市场经济时代。由于中国电影长期以来作为宣传的工具,行政性质浓厚,整个电影时常都缺乏充分合理地竞争。例如,在90年代以前,只有16个省级国有制片厂才有制片权。市场主体的缺乏,以及缺乏竞争,导致影片胡数量和质量都没有较大的提高。

由于市场观念的缺乏,导致出现以下问题:

5.1.1 票价居高不下

作为影片的制作方,为了尽快的收回成本、降低投资风险,将影片票房定得很高。例如:北京这样一些大城市首映票房一般为60元。而在其他国家:美国纽约晚场电影票价为7美元,相当于一名普通工人月收入的1/214,德国柏林夜场电影票价为135马克,是一名普通市民月收入胡1/154,同类比例,巴黎是1/125,电影大国印度新德里是1/400.

据调查显示,我国的电影市场有小众化、年轻化的趋向,观影人的平均年龄只有19.5岁。按照中国人均生活水平来算,这一年龄段的人的收入在2000元以下,有的甚至无收入来源。如果按收入最高的2000元来算,票价60元相当于月收入的1/33,这与其他国家来比,中国人看一场电影是相当奢侈的。

虽然高票价能及时收回成本,但它是建立在减少观众人数之上的。电影

这一产品有很高的价格弹性,在一定限度内,制定低票价或降价会增加大量的观众,单位票价损失可通过观众增加来补偿,并会增加盈利。在上海被称为“放映业巨人”的光明影院,对影片曾作过实验,票价18元时,票房收入仅1000多元,而票价在2元时,收入却达到了3000多元。

5.1.2 盗版猖獗

中国电影市场长期以来一直缺乏有效的市场监管制度,指使目前中国影

片盗版问题非常严重,以前的有盗版VCD 、盗版DVD ,到现在网上有了盗版视频。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今年1月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止到2006年12月31日,中国网民总人数为1.37亿人,而且还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增长,在“网民经常使用的网络服务功能调查统计”一项中,在线影视收看及下载的人数占到网民总数的36.3%,也就是说,有4587.9万网民通过网络收看或下载影视节目。按200年平均票价21.24元算,假如他们每年只看一部影片,电影票房因网络盗版这一块损失就高达

9.74亿元。而2006年全国总票房才26.2亿元,网络这一块盗版导致损失就达到27.10%。

5.1.3 后电影产品开发滞后

后电影产品作为电影业的利润新增长点,好莱坞将其发挥到了炉火纯青

的地步,而中国这一块却还是一片空白。

在美国后电影产品的开发有多种方式,如旅游开发、日用消费品开发和

玩具产品开发等方式。1999年的《星球大战首部曲》玩具产品就有六大系列,包括机器人、战机、战舰、镭射枪等,共200余款。《泰坦尼克号》光画册就有20多种。

如果按“后电影产品”利润的二八理论来讲,2008年中国票房收入为

43.13亿元,那么“后电影产品”利润应该为172.52亿元(4-2)。但到目前为止,只有《英雄》和《十面埋伏》曾经有一批精致的道具和玩偶问市,可见中国后电影产品的潜力之大。假设“后电影产品”为X : (4-2)

中国目前在影片上的后电影产品挖掘其潜力还不够,其实我们可以借鉴

鸟巢的运营模式,比赛结束后可以开发旅游业。一部影片拍摄结束票房回收

%

80%2013.43 X

中国电影市场现状及问题分析

中国电影市场现状及问题分析摘要近年来,中国电影市场有着蓬勃发展的态势,具体表现在高增长、衍生品以及营销等方面,但是繁荣的背后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值得我们重视。本文主要通过分析中国电影的市场的现状以及出现的问题来进行一些思考。 关键词电影市场现状问题 从1905年拍摄的《定军山》算起,中国电影迄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最初,在尝试、探索时期,中国电影是从市场开始的,这也符合世界电影发展的普遍规律。但是由于现代中国的特殊国情,加上“礼乐”的、“文以载道”的传统,电影的政治、宣传和教育功能,时常被扩大和突出,而它首先应该有的娱乐功能却时常被降低,甚至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被全面否定。直到改革开放后期,电影体制改革深化,电影的产业性质得到确认,也逐渐移步于市场和主流意识领域,有序的中国电影市场态势才开始形成,中国电影也总体性的向常态社会回归。 电影市场是指从事影片版权交易活动以及提供电影放映活动的领域和场所。按照营销环节划分,分为电影发行市场和电影放映市场。 中国电影市场发展概况 20世纪80年代,电影在我国文化服务市场中一度占据着“龙头”地位。1981年全国电影观众人次达到275亿,创造了中国电影史上的最高纪录,;1991年全国电影票房收入达到24亿元、发行收入达到11亿元,均创咋了中国电影市场史上的最高纪录。到了90年代,随着娱乐、电视、网络和旅游市场的崛起和繁荣,电影市场曾受到巨大冲击并且逐渐陷入萎缩的境地。近年来,在我国的电影业管理者、经营者的共同努力下,电影凭借着“大、光、声”的技术效果和艺术感染力获得了新的生机,改善城市影院设施环境也开始激活我国的电影市场。 近几年,中国电影市场蓬勃发展,主要表现在: 一、呈现高速增长态势 (1)我国电影制作机构不断增扩,电影制作权逐渐放开,近年来,电影产业实现了年均35%以上的高速增长。 (2)电影产量不断增加,票房收入总数不断增长

物业管理活动中存在的风险及其防范措施

物业管理活动中存在的风险及其防范措施 摘要: 目前,我国的物业管理行业已经进入了高速发展期。从物业管理的特点来看,物业管理企业与业主和使用者的生活联系得更加紧密,也决定了物业管理企业面临的风险无时不在、无处不在,风险的承担可能导致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无法进行。因此,如何防范和化解风险、降低损失程度,已经成为整个物业管理行业关注的热点问题。 我国从1981 年 3 月在深圳成立第一家物业管理企业,到1994 年建设部颁布《城市新建住宅小区管理办法》,再到2003 年 6 月8 日国务院颁布《物业管理条例》,说明中国物业管理行业正朝规范、健康的方向发展。目前全国物业管理企业有 3 万多家,从业人员达300 万人,初步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物业管理市场。物业管理活动涉及小区和业主利益的方方面面,如治安防范、停车管理、消防管理、技术设备管理等,任何一个过程和环节的管理失误都将直接或间接导致各种经济损失。 一、物业管理活动中可能发生的风险 由于各类小区和大厦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因此物业管理企业可能产生的风险也有所不同,根据管理服务的具体义务内容划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人身、财产安全风险,停车场责任风险,消防事故及隐患风险,物业主体及公共设施设备造成的风险,公共环境不安全因素造成的风险。

1. 人身、财产安全风险。所谓人身、财产安全风险,是指因第三人的行为(包括过失及故意行为),给物业管理服务范围内的业主或使用人造成人身、财产损害而产生的物业管理责任风险。近年来,入室盗窃、抢夺、抢劫和故意伤害、故意杀人等各类案件在小区内频频发生,给物业管理企业的管理带来极大的风险。如2006 年 1 月,深圳福田法院就凤凰卫视前董事局副主席周一男等人于2004 年 5 月26 日在信托花园被害案的民事赔偿案做出一审判决。法院认为,周一男被害案的发生,被告小区的物业管理企业没有尽到诚信物业管理企业应当达到的注意程度,有过错,也应承担相应民事责任。 2 .停车场责任风险。所谓停车场责任风险是指在物业管理的停车场范围内,发生车辆车身受损、车辆丢失等事件给物业管理企业带来的责任风险。例如业主物品被盗,物业管理企业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免责,在什么情况下应承担赔偿责任;对于停车场停车,业主和物业管理企业分别承担哪些安全责任和义务。该类事件和诉讼争议也是长期以来物业管理企业面临的风险。 3 .消防风险。小区和大厦的消防问题是关系到广大业主和使用人生命、财产安全的关键问题。所谓消防风险是指因小区或大厦内消防设施的维修保养不善而引发的风险,如小区发生火灾带来的可能导致重大人身损害或财产损失的风险。2000 年12 月,河南省洛阳市东都商厦发生特大火灾造成

中国电影制片业现状分析报告

《2007年中国电影产业年报》

目录 第一章综述 (1) 第一节电影行业政策法规 (1) 一、2006—2008年颁布的主要政策法规 (1) 二、政策法规分析 (2) 第二节电影产业概述 (6) 一、投融资渠道进一步拓宽,投融资方式日益成熟 (6) 二、电影制片业日益繁荣 (6) 三、电影发行放映发展迅速 (7) 四、重视电影相关产品的开发 (8) 五、电影业借助新媒体获得新的发展契机 (8) 六、加大海外推广的力度 (9) 第二章全国电影市场概况 (10) 一、全国电影市场综合效益 (10) 二、主流市场票房、观众人次和放映场次 (13) 三、主流市场平均票价 (15) 四、部分上映影片情况 (16) 第三章 2007年中国电影制片业综述 (18) 一、2007年中国电影制片业概况 (18) 二、2007年中国电影制片业现状分析 (20) 三、2007年影片生产分类研究 (23) 四、中国电影制片企业概况 (25)

第四章中国电影发行放映业 (29) 第一节中国电影发行业的格局 (29) 一、中国电影发行概况 (29) 二、2007年我国电影发行业 (30) 三、2007年国有公司发行业绩 (31) 四、民营公司 (38) 第二节 2007年中国电影院线发展现状 (40) 第五章中国电影相关产业 (42) 第一节电影频道 (42) 一、CCTV-6 (43) 二、上方电影频道 (43) 三、西部电影频道 (43) 四、长影电影频道 (43) 五、潇湘电影频道 (44) 六、峨眉电影频道 (44) 第二节主要影视制作基地 (45) 一、横店影视基地 (45) 二、影视乐园 (45) 三、西部影视城 (46) 四、飞腾影视基地 (46) 五、涿州影视基地 (46) 六、中视影视基地 (46) 第六章发展中国电影产业的综合建议 (47) 一、加大本土电影的扶持力度 (47) 二、为国产影片提供更多的展示平台 (47)

中国电影产业现状、问题及对策

2015届毕业论文 中国电影产业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院、部:经济与管理学院 学生姓名:圈圈 指导教师:WWW 职称讲师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班级: 完成时间:2015年6月

摘要 经济和科技的日益发展,给人们的物质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变化的同时也使人们对精神方面的消费需求愈发提高。电影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核心组成部分,不仅仅是对文化领域有着重要的影响,更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电影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也需要我们去研究和解决。本论文首先对论文的研究背景,电影产业的重要性进行了一些简要的阐述。其次是在研究全球电影产业的发展现状的基础之上,重点研究电影强国如美,韩,日,法,印等国的电影产业的经验借鉴。通过收集这些国家的电影业发展的数据资料,对其进行综合分析找出影响电影产业发展的具体因素,并对我国电影产业中存在的的问题进行了归纳和分析。在研究了解自身存在的影响发展的问题之后,要着重分析其他电影强国的优势对我国电影产业的经验借鉴,并对此总结出推动电影产业发展的对策。中国应该针对自身优势所在,及时调整关于电影产业的政策措施,提高产业影响力,创造出中国特色的属于自己的电影发展之路。 关键词:中国电影产业,现状,问题,对策

ABSTRACT With the increasing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eople’s material life has undergone significant changes. At the same time, people’s consumption demand in the spiritual aspect has also increased. As a core component of the cultural industry, the film industry has not only affected the cultural field, but also provided a huge impetus to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Under the impac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the film industry also needs to be studied and solved.This paper has first of all briefly illustrated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and the importance of the film industry. Secondly, on the basis of research development status of the global film industry above the film focuses on Experiences powers such as the United States, South Korea, Japan, France, India and other countries of the film industry. By collecting data in these countri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ilm industry, its comprehensive analysis to identify the specific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ilm industry, and the problems that exist in China's film industry were summarized and analyzed.In the study understand the issues affe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ir own existence after the analysis should focus on the advantages of other movies powers Experience of China's film industry, and this summed up the development of measures to promote the film industry. China should make use of its advantages, timely adjust the trade strategies related to the film industry, increase industry competitiveness and create a film development path of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Chinese film industry;situation;problems;Countermeasure

中国电影行业分析报告

中国电影行业分析报告 中国电影行业分析报告 一、中国电影产业环境分析 20xx年全国电影票房达217.69 亿元,同比增长27.51%,中国电影票房进入200 亿量级的发展阶段;电影投融资空前活跃,电影产业进入黄金发展期,从制作到宣传发行再到影院终端,资本驱动的力量不断显现。 上市企业通过资本并购实现资源整合,日渐成为影视资本市场的趋势;而上市公司新片上映前夕,股价出现波动,也是2013 年电影相关资本市场的突出现象。股价与档期内上映影片的市场预期及实际表现形成直接关联,一方面凸显了电影作为特殊的产品,其风险性与市场敏感度更高,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相关影视上市公司仍需要积极与市场互动,促使股民对这些文化创意股票形成全面深入的了解,以改变“一片成败定股价”的尴尬境地。

随着中国电影创作和生产的专业化、职业化程度不断提升,产业内已经出现的一些积极的、结构性的变化,将会促使电影创作和消费格局发生相应变化,促成电影产业整体升级换代。 二、中国电影制片机构市场份额 2013 年,从总票房产出看,中影仍然占据头把交椅,地位从短期内无法撼动。中影2013 年度共有35 部影片上映,产出票房26.78 亿元,参与制作影片中有7 部过亿。光线凭借《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厨戏痞》等“以小博大”的中小成本影片,表现突出,全年共上映影片8 部,共实现票房17.95 亿。华谊兄弟今年共有7 部影片上映,产出票房14.83 亿,风头不如往年强劲。《私人订制》饱受争议,未达到10 亿预期,《大明猩》、《忠烈杨家将》票房惨败。威秀亚洲、文化中国作为《西游·降魔篇》的制作方,单部影片获得12.46 亿元,进入制片机构TOP10。总体上看,2013 年市场份额TOP10 的制片机构名单与2012 年相比有较大的变化,尤其是民营企业市场份额的波动尤为明显,一定程度上说明,中国电影制片企业的发展还不成熟和稳定,与市场发展稳定的好莱坞六大制片公司相比,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三、中国电影投融资分析

中国电影市场分析报告

中国电影市场分析报告 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电影市场经历了从无到有、低速缓慢发展再到近10年爆炸式发展的过程。2014年全球票房达到375亿美元,美国占27%的市场份额,中国占13%,比2012年提升5%,排在第三位的日本比中国电影市场低8%,中国已成为毫无争议的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而从增量来看,2014年全球电影票房增长16亿美元,中国贡献增量的75%,由此可见中国对全球电影票房增量市场起到了主引擎的作用,确实不容小觑,也难怪好莱坞“六大”电影公司均将目光瞄向中国,纷纷在中国内地设立办事处,谋求在中国长远发展,许多大片均在影片中加入“中国元素”,以期吸引更多的中国观众。 一、中国电影市场环境分析 (一)宏观环境分析 1.政治环境:早在2010年,国务院就出台了《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了一系列有利于电影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扶持政策,5年来政府在扶持电影创作、鼓励民间资本进入、财税及融资政策、土地使用、院线建设、提升国产电影国际影响力方面实施了许多有力有效的政策和措施,为电影业高速发展提供了宏观政策保障。2014年又出台了《关于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加快实施《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电影行业作为重点、主流文化产业,首当其冲将受益匪浅。 2.经济环境:2014年以来,我国经济受“三期叠加”影响,经济下行压力大,特别是资金密集型行业如房地产、产能过剩行业如钢铁,均遭遇重大挫折,市场需求疲软,经营效益大幅下滑。2014年我国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 3.6亿元,GOP增速7.3%,创24年来新低;2015年前三季度GDP增速6.9%。然而,电影市场却未受整体经济下行影响,逆势上涨,屡创票房新高。据统计,2014年我国故事影片产量618部,同比减少20部;全国电影总票房296.39亿元,同比增长36.15%,其中国产片票房161.55亿元,占总票房的5 4.51%。2015年前三季度全国电影票房收入就达到330.09亿元,同比增长50.39%,其中国产影片票房收入197.55亿元,同比增长7 5.24%。国产影片市场份额占比59.85%,比去年同期提高了8.5个百分点。2015年“十﹒一”黄金周更是创纪录地达到了18.5亿元的总票房,相较于2014年国庆档的10.71亿元,增长率达70%。电影作为文化产业的支柱产业,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投资回报高,在整体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势必将吸引更多资本进入,继续推动整个产业持续做大做强,并辐射和带动旅游、动漫、游戏、广告、玩具等周边产业持续发展。同时随着中国经济长期的持续增长,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们收入的不断提高,中国电影市场还将在很

中国电影的现状及未来发展

中国电影的现状及未来发展 摘要:随着国内娱乐产业的发展,中国电影文化产业正在不断改进与提高。电影正逐渐渗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家家户户把看电影当成一种放松的最佳途径。我国电影产业正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数量的激增以及技术的迅猛发展让中国电影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获得了不错的成绩。本文针对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现时状况以及未来发展的预计做了一定的分析,并对中国电影的未来发展提出一定的建议。 一、中国电影的发展简史 从1905年中国出现第一部电影《定军山》到如今的2015年,中国电影的百年历程虽然颇为艰辛,但却是极有价值的。第一代电影人的出现,使他们成为了中国电影的拓荒者。黑白默片虽然在表演上依旧留有舞台剧的表演痕迹,拍摄时沿用戏剧舞台的一套办法,摄影机基本固定,电影镜头的景别变化不大,在内容上难免浅陋芜杂,艺术上也较幼稚,具有实验性特征,但其拓荒作用功不可没。三四十年代,中国电影由萌芽阶段逐渐过渡到了起步阶段,迎来了中国电影的第一个“黄金时代”。“第二代电影人”的突出贡献是完成了中国电影从默片到有声片的转变。在艺术上,他们最大的特点是写实主义,同时,注意把“写实”和电影化结合起来,逐渐摆脱舞台的局限,充分发挥电影艺术之长。建国后走上影坛的导演艺术家,人称中国电影导演的“第三代”。他们在遵循现实主义原则表现生活的本质,深入展现矛盾冲突,以及在民族风格、地方特色、艺术意蕴等方面,都进行了十分有益的探索。使中国电影进入了“春华秋实两辉煌”的时代。而紧接着,在夹缝中生存的第四代电影人,虽然总是笼罩着淡淡的哀愁和沉沉的相思,但他们的作品在这一时期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改革开放之后,第五代电影人带着创新的激情走上影坛。他们对新的思想、新的艺术手法,特别敏锐,力图在每一部影片中寻找新的角度。尽管人数不多,却给中国影坛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波。而现在,第六代电影人横空出世,他们带着年轻新潮的思想,力图在电影界闯出一片天。 中国电影这是在这六代电影人的步步努力推动下,才逐渐走向了今日的蓬勃发展。 二、中国电影的现状及问题 目前,中国电影市场出现典型的“大片救市”特征,电影票房收入多集中于少数的几部影片,特别是大片。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电影市场一直比较萧条,直到2002年张艺谋所拍大片《英雄》上市,当年《英雄》票房收入达到了2.5亿元,这在中国电影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让很多人看到中国人拍大片也能赚钱,于是很多人开始投资拍大片。到了2004年,中国电影产业出现了由大片推动的繁荣的发展态势。我认为中国电影大片主要呈现5大特征:题材封闭化(故事情节多与现实生活脱节,经常是自说自话)、故事幼稚化(有些故事情节已经幼稚到侮辱观众智商的地步,特别是一些历史剧,漏洞百出,台词“穿越”)、视觉平面化(很多大片片面追求视觉效果,而“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无法提供给观众任何精神营养)、审美低俗化(主题低俗化,充满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等很多负面的内容;场景也低俗化,很多影片为了追求震撼效果,一再突破观众的审美底线,充斥着暴力、色情的画面)、营销过度化(很多大片炒作过度)。在这里,我要特别谈谈炒作过度的话题。有人曾经说:“如果一个国家的精神文化产品比如电影,像股票一样一味通过炒作就能得到升值的话,便是一个国家电影文化悲哀的开始。”我们现在应该对过度炒作引起足够重视,毕竟电影不是物质产品,它是精神文化产品,如果电影的票房收入与其本身质量没有多大联系的话,这个市场就真的乱套了。我们现在电影市场不健康的表现之一就是很多电影都是“一锤子买卖”,不管三七二十一,把人先“骗”进电影院再说,而鲜有电影能拍得了续集,所以说,我国目前电影产业还没有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 其次,文艺片不能获得国内观众的青睐。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的消息,某某影片获得了某某国际上的大奖,但是在国内上映后票房却不容乐观。观众看完后都反映看不懂,不明白在说什么,转而又投向那些所谓的高成本大制作的电影。对我而言,看电影的目的不仅在于放松

电影市场现状分析

一.当前阶段,我国电影产业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一方面,中式大片在产量和社会效果两方面都呈现出越来越好的发展趋势,重新赢得国内观众的喜爱和信任;另一方面,它在海外市场的拓展也出现持续上升趋势,对于推广我国文化价值体系及提高文化软实力起到积极的作用。中式大片的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受到外国观众的欢迎,使得本土电影再国际市场有了新的开拓,商业价值也不断提高。虽然电影产业呈现出向上发展的特征,但是我们还应当看到影藏在其背后的一些问题,中国电影虽然在国际市场所占的份额较以往有所上升,但是依然在国际贸易中处于逆差的状态,本土影片的海外竞争力依旧偏弱,这种情况与中国贸易大国和文化大国的地位很不相称。从近年来中式大片的成功经验可以看出:本土电影在创作上已经摸索出一条主旋律片、艺术片和商业片三种互相渗透的电影美学道路,尤其是在电影主旋律应当具有观赏性和艺术性方面达成了共识。从在观众中的社会效果看,中式大片已初步形成在通俗故事中蕴藉民族主流或核心价值理念的美学传统,这对中国电影产业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当前电影产业的营销观念主要采取以下策略: 1.产品策略 对于制作好的影片,要充分挖掘影片的“整体概念”,特别是要加强对电影周边产品开发。相关资料表明,欧美电影产业的总收益,20%来自于银幕营销,80%来自于非银幕营销。比如:好莱坞的电影营销采用的是银幕营销和非银幕营销齐头并进、互为支持的连锁式营销的方式,具体表现为银幕营销、电视营销、家庭影院、网络营销和相关商品开发这“五位一体”的营销构架。电影营销不应该只是局限于影片本身,一部电影的商业运作是可以通过一个产业链做营销的。电影产品如果是强势品牌,很容易拉动商家趋之若鹜,例如《星球大战》系列的周边产品的销售收入早已经超过了50亿美元;如《七剑》开发了包括七八千万人民币的网络游戏以及动漫,徐克导演亲自设计的七把剑也被制成了礼品盒等等,同时,在电影品牌之下,特许经营、联合促销、植入性广告等,都将是很有赢利潜力和空间的。 2.渠道和价格策略 在价格的制定过程中,应该分层分步地进行,如可以是对首映权进行拍卖,拍卖独家放映权是一种方式,全面铺开且赠送放大镜用于满地找牙也是一种方式;再如价格,根据渠道策略确定不同的价格策略,可以同步上映,可以逐步拓展市场,可以采取分期的价格策略,可以统一定价。 3.传播策略 对电影来说,本身就是一种大众传播的工具;而电影之所以存在或存在得好不好的支点,完全视它与观众之间的互动关系是否顺畅良好,因而必须将营销传播进行整合运用,如宣传,媒体、海报是宣传,演员与观众见面,动员社会力量进行研讨也是宣传,如路演、如首映仪式和晚会等等,当然,还可以利用短信、网络等手段进行快速传播。因为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盗版异常猖獗,基于电影的生命周期短和快速传播的特点,在上市时就要快速跟进,更多地追求速度和力量,快速制胜。 当前本土电影营销现在仍处于一种以银幕营销为目的,以公关传播为主要手段的营销状态。现在我们的困境是票房营销不尽如人意,非票房营销后劲不足。现阶段的中国电影营销已经走出了单一的票房营销模式,但远远还没有和国际接轨,在跨世纪的新时代,绿色营销、网络营销、关系营销、品牌营销、分众营销、竞合营销、文化营销等新的营销方式应运而生,成为企业营销的新潮流和新趋势。我国电影产业要实现营销方式的变革。应该借鉴一些新的营销理论并结合自身产业的特点开拓更多的营销模式。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我们现在的营销模式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主要表现在把创意作为营销的全部内容,而没有把营销建立在深入细致的市场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电影营销策划不只是一个技巧、一个招数,而是一门科学。再好的点子,只有与整体营销策划相适应才会奏效。”就算运作比较成功的电影,

中国电影的现状及未来的发展

中国电影的现状及未来的发展 摘要:这几年来,中国的电影文化业正在改进和提高,电影正在成为社会文化舆论的中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我国电影产业正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一方面,中式大片在产量和社会效果两方面都越来越好,重新赢得国内观众的信任;另一方面,它在海外市场的拓展也出现持续上升趋势,对于推广我国文化价值体系及其软实力起到积极作用。本文通过对中国电影现状的阐述,分析现今中国电影的优势和危机,然后据此引出对未来发展的思考。 正文: 一.中国电影的现状简介 (一)中国电影的发展 中国电影的百年历程,虽然走得颇为艰辛,但毕竟还是很有价值的。从1905年中国电影的诞生,到第一代电影人的长成;从第二代的东方美学电影,到第三代电影人对民族电影的艰苦探索;从“淡淡的哀愁”和“沉沉的相思”笼罩下的第四代电影人,到横空出世雄心勃勃地扛起家国重担的第五代,再到如今关注个体自我的第六代电影人,他们所做出的努力都经过了时间与人们挑剔的评价,得到了公众的认同。 这几年,大家可以明显感觉到,电影正越来越多,电影市场也越来越“热”。近十年来中国电影频频在各大国际电影节上亮相,让国际电影人和各国观众逐渐从知道中国电影到了解中国电影,再到关注中国电影,到现在喜欢中国电影。这些明显而迅速的变化,说明了目前中国电影市场呈现出了繁荣的景象。从近期几部电影的高票房也可看出电影市场的火热,从创下最高票房纪录12.6亿的《泰囧》到同样突破12亿票房的《西游降魔》,再到这两天票房持续增长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让人不禁惊呼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迅速。来自中国国家新闻

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的数据显示,截至5月12日,今年中国内地电影票房超过81亿元,同比增长39%。这些数据无疑给业界打了一剂强心针,现在国产电影的发展处于上升阶段,大量资本正往里涌。 (二)现今中国电影的危机 首先是电影题材缺乏创意,喜欢翻拍和跟风。近年来,不管是电影还是电视剧,都掀起了一场翻拍狂潮。这其中就形成出了“翻拍成败两重天”的局面。比如成功翻拍的《画皮》,其取材于《聊斋志异》,多次被搬上大屏幕,有分悦版的、温情恐怖版的,题材虽好但是看多了不免感到乏味。除此之外,中国电影还喜欢跟风拍摄,有一个题材的电影大热之后便一窝蜂的出现好多质量上良莠不齐的相同题材的电影,比如去年的小成本电影《失恋33天》引发观影热潮后,今年电影市场上便出现许多类似的爱情题材的小清新的电影,就像最近上映的《分手合约》便是其中之一。 其次是中国电影畸形的商业化。人们说中国电影的现状是商业片庸俗化,艺术片低调话。现今中国电影产业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 导演都开始拍摄商业大片,植入的广告日益泛滥,这引起了许多观众的反感。2002年创下205亿票房的《英雄》拉开了当下国产大片营销产业的序幕。为了争取高票房,越来越多的导演选择用明星来造势,用宏大的场景来吸引观众,而忽略了电影的本身。除了各种叫座不叫好的商业大片之外,影片中越来越多的广告植入也让人诟病。实际上和好莱坞的广告产业相比,中国电影的植入广告无论是数量还是市场份额,都是小巫见大巫。但即使这种“小巫”,观众认为中国电影过度商业化,拼命追求经济效益,置观众于不顾的感受,从而产生逆反心理。但实际上这种混乱无序的状态恰好说明,中国电影看上去很商业化,其实离真正成熟的商业化还差得很远。 最后便是中国的电影渐渐的脱离了中国传统文化。现在的中国电影的一个趋势,就是西化严重,脱离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创作。电影是一门离不开科技更新的艺术,对于西方发达的科技,我们应该借鉴。可是我们应该明确的是,我们引用的是他们的科技,借鉴的是他们的技术和方法,我们的电影故事还应该是我们自己的故事。中国大地上的故事,需要中国电影人们用影像抒写的还很多,又何必非得要中国人穿上西方人的外套像个小丑似的扮演他们的悲欢离合呢?中国电影更多面向的是中国观众,所以应该选择中国人的审美、娱乐取向,而不是一味讨好西

电影市场分析报告

电影市场分析报告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中国电影市场分析报告 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电影市场经历了从无到有、低速缓慢发展再到近10年爆炸式发展的过程。2014年全球票房达到375亿美元,美国占27%的市场份额,中国占13%,比2012年提升5%,排在第三位的日本比中国电影市场低8%,中国已成为毫无争议的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而从增量来看,2014年全球电影票房增长16亿美元,中国贡献增量的75%,由此可见中国对全球电影票房增量市场起到了主引擎的作用,确实不容小觑,也难怪好莱坞“六大”电影公司均将目光瞄向中国,纷纷在中国内地设立办事处,谋求在中国长远发展,许多大片均在影片中加入“中国元素”,以期吸引更多的中国观众。 一、中国电影市场环境分析 (一)宏观环境分析 1.政治环境:早在2010年,国务院就出台了《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了一系列有利于电影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扶持政策,5年来政府在扶持电影创作、鼓励民间资本进入、财税及融资政策、土地使用、院线建设、提升国产电影国际影响力方面实施了许多有力有效的政策和措施,为电影业高速发展提供了宏观政策保障。2014年又出台了《关于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加快实施《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电影行业作为重点、主流文化产业,首当其冲将受益匪浅。 2.经济环境:2014年以来,我国经济受“三期叠加”影响,经济下行压力大,特别是资金密集型行业如房地产、产能过剩行业如钢铁,均遭遇重大挫折,市场需求疲软,经营效益大幅下滑。2014年我国实现国内生产总值亿元,GOP增速%,创24年来新低;2015年前三季度GDP增速%。然而,电影市场却未受整体经济下行影响,逆势上涨,屡创票房新高。据统计,2014年我国故事影片产量618部,同比减少20部;全国电影总票房亿元,同比增长%,其中国产片票房亿元,占总票房的%。2015年前三季度全国电影票房收入就达到亿元,同比增长%,其中国产影片票房收入亿元,同比增长%。国产影片市场份额占比%,比去年同期提高了个百分点。2015年“十﹒一”黄金周更是创纪录地达到了亿元的总票房,相较于2014年国庆档的亿元,增长率达70%。电影作为文化产业的支柱产业,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投资回报高,在整体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势必将吸引更多资本进入,继续推动整个产业持续做大做强,并辐射和带动旅游、动漫、游戏、广告、玩具等周边产业持续发展。同时随着中国经济长期的持续增长,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们收入的不断提高,中国电影市

中国泡腾片市场现状分析报告

深圳中企智业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中国泡腾片市场现状分析 (最新版报告请登陆我司官方网站联系) 公司网址: https://www.360docs.net/doc/ed5080044.html, 1

目录 (最新版报告请登陆我司官方网站联系) (1) 公司网址: https://www.360docs.net/doc/ed5080044.html, (1) 中国泡腾片市场现状分析 (3) 第一节2009-2013中国泡腾片产量分析 (3) 第二节2009-2013中国泡腾片价格分析 (3) 第三节2014-2018年泡腾片市场走势预测 (4) 2

3 中国泡腾片市场现状分析 第一节 2009-2013中国泡腾片产量分析 图表- 1:2009-2014年上半年我国泡腾片产量 中企智业整理 我国2009-2014年上半年泡腾片系列产品产量持续增长,2009年国内各类泡腾片产量为2.44万吨,而到2013年,产量增加到4.72万吨,5年间增加了2.28万吨,复合增长率达17.93%。 第二节 2009-2013中国泡腾片价格分析 图表- 2:主要类别泡腾片市场价格 中企智业整理 以2014年10月市场价格为基准,我国市场中主要类别医用泡腾片价格如上表所示。

4 其中外用抑菌型泡腾片主要包括阴道泡腾片及口腔疾病用泡腾片。 维生素类泡腾片主要指维生素C 泡腾片。 内服药剂型泡腾片主要包括板蓝根泡腾片、左旋肉碱泡腾片等。 第三节 2014-2018年泡腾片市场走势预测 根据近年来我国泡腾片产销情况, 对2014-2018年国内泡腾片产品整体需求预测如下: 图表- 3:2014-2018年我国泡腾片需求量预测 中企智业整理 根据2014年已有销售数据,我国2014年泡腾片总体需求将达到5.68万吨,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我国泡腾片需求量在2018年预计突破10万吨达到11.22万吨。

中国电影市场分析

中国电影市场分析 组长:陈保新组员:陈敏毓陈晓青丁翠兰高银利高园郭鑫胡晓琪胡艳胡志伟刘丹阳 内容概要:中国电影市场在近年来发展极为迅速,票房收入连年攀升。电影市场发展的形势貌似只一片大好,但是仔细看看去不难发现有太多太多的问题。 关键词:电影市场、票房、发展趋势、特点。。。。 1、中国电影市场的构成 2、中国电影市场的现状及问题 3、中国电影市场与国外电影市场的对比 4、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趋势 5、如何促进中国电影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借助于改革开放的历史潮流,中国电影从90年代中期以来生产力有所提高,市场稳步扩展,国产影片的产品竞争力逐渐增强,电影业似乎正面临一个步出困境、再度振兴的契机。同时,国产电影的数量和质量与电影市场要求仍然不相适应,电影市场现状与电影市场潜力之间还存在明显差距,进口影片与国产影片、市场“大片”与普通国产影片的市场份额、票房份额的严重失衡,大城市市场与中小城市和农村电影市场的巨大消费对比,特别是发行业、放映业与制片业利益冲突的激化,则说明中国电影业的发展正处在一个重要而关键的发展和调整时期,甚至可以说是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一、我国电影市场的构成 在国内电影市场发行放映的的影片类型,按来源、制作成本和票房收入基本可分为: A、进口分账大片:每年的进口数量在20部以内,由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和华 夏电影发行公司统一在国内发行,中方根据国内的票房按比例分账; B、进口买断影片:每年的进口数量在30部以内,由国内国营或民营发行公 司买断国内发行权; C、国产(含合拍及港片)商业大片:投资金额在一亿元以上; D、国产(含合拍及港片)中高成本电影:投资金额在2000万到一亿之间; E、国产(含合拍及港片)中低成本电影:投资金额在500万到2000万之间; F、国产小成本电影:投资金额在500下的国产影片。

中国电影行业分析报告

中国电影行业分析报告 一、中国电影产业环境分析 2013年全国电影票房达亿元,同比增长%,中国电影票房进入200 亿量级的发展阶段;电影投融资空前活跃,电影产业进入黄金发展期,从制作到宣传发行再到影院终端,资本驱动的力量不断显现。 上市企业通过资本并购实现资源整合,日渐成为影视资本市场的趋势;而上市公司新片上映前夕,股价出现波动,也是2013 年电影相关资本市场的突出现象。股价与档期内上映影片的市场预期及实际表现形成直接关联,一方面凸显了电影作为特殊的产品,其风险性与市场敏感度更高,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相关影视上市公司仍需要积极与市场互动,促使股民对这些文化创意股票形成全面深入的了解,以改变“一片成败定股价”的尴尬境地。 随着中国电影创作和生产的专业化、职业化程度不断提升,产业内已经出现的一些积极的、结构性的变化,将会促使电影创作和消费格局发生相应变化,促成电影产业整体升级换代。 二、中国电影制片机构市场份额 2013 年,从总票房产出看,中影仍然占据头把交椅,地位从短期内无法撼动。中影2013 年度共有35 部影片上映,产出票房亿元,参与制作影片中有7 部过亿。光线凭借《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厨戏痞》等“以小博大”的中小成本影片,表现突出,全年共上映影片8 部,共实现票房亿。华谊兄弟今年共有7 部影片上映,产出票房亿,风头不如往年强劲。《私人订制》饱受争议,未达到10 亿预期,《大明猩》、《忠烈杨家将》票房惨败。威秀亚洲、文化中国作为《西游·降魔篇》的制作方,单部影片获得亿元,进入制片机构TOP10。总体上看,2013 年市场份额TOP10 的制片机构名单与2012 年相比有较大的变化,尤其是民营企业市场份额的波动尤为明显,一定程度上说明,中国电影制片企业的发展还不成熟和稳定,与市场发展稳定的好莱坞六大制片公司相比,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三、中国电影投融资分析 随着电影产业的蓬勃发展,以及国家对文化产业扶植政策的密集出台,国内外资本开始以组建影视基金的形式,对我国电影、电视剧产业进行投资。从已成立影视基金的LP 群体组成看来,具有影视背景的专业制作公司以及大型文化产业集团是国内影视基金的主要出资人。在提供资金的同时,具有影视专业知识的LP 也可以为影视公司、项目提供更多指导,改善经营,规避项目风险。

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现状及研究分析

【摘要】从中国电影产业发展至今,它已经逐步成为中国的文化产业龙头。它的快速发展,使之在国内外市场不断扩大,对于推广我国文化价值体系及其软实力起到积极作用,还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近年来中国电影的进步,不断地刷新票房记录,增长我国经济。本文将通过收集近年来的相关电影产业数据对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及分析,得出结论:中国电影产业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政策扶持,即便自身仍会存在问题,但依旧会高速增长持续发展。 【关键词】中国电影产业发展数据产业收益 绪论 中国电影产业从上世纪80年代发展至今,迈出了一步又一步的体制改革步伐,度过了无数的改革阶段,在不断地探索和开发过程中,我国的电影制作、发行、推广方式产生了巨大的改变和发展,并且展现了独具一格的中国电影产业。中国电影产业的快速崛起,不仅赢得了多方的高度关注,还大力推动了中国经济的飞速运转,带来的影响不可小觑。然而就在2018年里,中国电影的总票房再次打破了记录,达到了609.76亿,同比增长了9.06%,其中国产电影的总票房占据票房份额的62.15%,到达了378.97亿元,同比增长了25.89%,相比去年提高了8.31个百分点。并且2018年里票房过亿的电影就多达82部,其中国产电影就占据了一半的数量,有44部。一次次的新纪录表明了中国电影产业的经济市场主体地位更加稳固。 第一章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现状 第一节市场规模发展快 我国的电影产业从2003年改革至今,中国电影的市场规模便一直保持着每年30%左右的增长。在2005年,中国电影在度过百年华诞之后,国内的电影产业迎来了发展的“膨胀期”。电影产业在国内经济高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电影产业化改革和市场需求的拉动下,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巨大潜力。 一、电影票房持续增长 从21世纪初年起中国的电影产业的发展态势就呈现持续上涨的趋势,我国的电影市场的票房也开始逐年增长,在2010年,中国电影的票房首次突破百亿大关,然而这样的趋势并没有停止,每年的票房都在持续增长,到了2014年开始,中国票房凭借每年百亿的增长速度,在2018年的时候达到了609.8亿的惊人数目,相比于2017年的票房同比增长9.06%(见表1.1)。从一步一步的突破亿,十亿,百亿,达到现在的609.76亿,中国的电影票房不断地在刷新,使之电影产业走上经济市场的主导地位。

主要风险及防范措施

主要风险及防范措施 (一)技术与环境方面的风险 公司千辛万苦中标,按业主要求进场后,存在以下风险,且会给企业带来很大损失。 一是征地拆迁不落实,许多建设项目仓促上马,大量的征地拆迁未解决,施工准备不充分,不具备开工条件,施工单位陷入夹板之中; 二是施工图纸不到位,原设计与实际不符变更多,图纸不配套,甚至有的项目边施工边设计; 三是人为干扰多,有的建设单位强行要求指定分包方,划走部分工程搞协调平衡,有的强行指定供应商,或指派租赁设备,有的当地政府出于自身利益的原因,搞摊派、拉赞助、乱收费、乱罚款,把建设项目视为当地的致富工程"。动不动以断水、限电、挡道相威协,集体闹事,把施工企业视为唐僧肉。严重影响施工生产进度,延误工期,停窝工损失大,加重了企业经营的风险。除了以上所述风险,还存在以下风险因素: 1.地质地基条件。工程发包人一般应提供相应的地质资料和地基技术要求, 但这些资料有时与实际出入很大,处理异常地质情况或遇到其他障碍物都会增加工作量和延长工期,从而增加施工成本。 2.气象条件。主要表现在异常天气的出现,如台风、暴风雨、雪、洪水、泥石流、坍方等不可抗力的自然现象和其它影响施工的自然条件,都会造成工期的拖延和财产的损失。 3.施工准备。由于业主提供的施工现场存在周边环境等方面自然与人为的障碍或“三通——平等”准备工作不足,导致建筑企业不能做好施工前期的准备工作,给工程施工正常运行带来困难。 4.设计变更或图纸供应不及时。设计变更会影响施工安排,从而带来一系列问题;设计图纸供应不及时,会导致施工进度延误,造成承包

人工期推延和经济损失。 5.技术规范。尤其是技术规范以外的特殊工艺,由于发包人没有明确采用的标准、规范,在工序过程中又没有较好地进行协调和统一,影响以后工程的验收和结算。 6.施工技术协调。工程施工过程出现与自身技术专业能力不相适应的工程技术问题,各专业间又存在不能及时协调的困难等;由于发包人管理工程的技术水平差,对承包人提出需要发包人解决的技术问题,而又没有作出及时答复。 (二)经济方面的风险 1.招投标。根据国家规定,建筑行业实行投招标制。施工企业的任务以竞标的方式获取。当前施工企业僧多粥少,一个招标项目,动辄上百家参与竞争。手续繁杂且中标概率低。投标花销费用大,企业重不堪负。建筑市场的不规范是施工企业投标揽活的最大风险。首先表现在建设单位压级压价,大大超出了施工企业的承受能力,有的工程项目压级压价达到国家定额预设造价的30%多。许多施工企业为了眼前的生存也不得不承接。投资行为的不规范,导致了最低价中标而非最合理价中标的现状。其结果一方面使得施工单位以巨额亏损暗贴建设单位的投资额,另一方面某些施工单位不得不以偷工减料降低成本求生存,必然导致豆腐渣工程。还有一些工程开工不拨动员予付款垫资司空见惯,一批无资金或资金不到位的项目,有的项目施工单位中标后垫资5%--10%的现金保证至工程结束后迟迟不予返还。多数垫资项目属空手套白狼工程,把风险接嫁给施工单位。建设单位挖空心思争着上、抢着上、骗着上、赖着上。到头来很多只能是半拉子工程。造成施工企业亏损严重,资金紧张,信誉受损,陷入进退两难,骑虎难下的尴尬局面。 2.要素市场价格。要素市场包括劳动力市场、材料市场、设备市场等,这些市场价格的变化,特别是价格的上涨,直接影响着工程承包价格。施工材料往往占到整个工程造价70%左右。当各种资源的实际价格

中国电影市场营销分析论文

. 目录 摘要---------------------------------------------------------------2 第一章绪论---------------------------------------------------------2 1.1研究背景------------------------------------------------------2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3 1.2.1研究目的----------------------------------------------------3 1.2.2研究意义----------------------------------------------------3 第二章市场营销经营观念---------------------------------------------4 2.1中国电影市场的现状--------------------------------------------4 2.2市场经营观念的特点--------------------------------------------4 2.3国产电影营销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5 2.3.1对营销环节的重要性重视不够----------------------------------5 2.3.2专业化程度低 -----------------------------------------------6 2.3.3影片营销类型单一、缺乏可持续性------------------------------6 2.3.4收入来源单一------------------------------------------------6第三章顾客价值----------------------------------------------------6 3.1顾客价值------------------------------------------------------6 3.2顾客价值具体体现----------------------------------------------7 3.3提升顾客价值--------------------------------------------------8 第四章电影市场发展的外部环境因素----------------------------------8 4.1社会文化环境--------------------------------------------------8 4.2经济环境------------------------------------------------------9 4.3人口变化趋势--------------------------------------------------9 第五章中国电影营销策略的建议--------------------------------------10 5.1改善影响观念-------------------------------------------------10 5.2变革营销方式-------------------------------------------------10 5.3培养优秀人才-------------------------------------------------11 结论---------------------------------------------------------------12 参考文献-----------------------------------------------------------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