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知识网络图

九年级化学知识网络图
九年级化学知识网络图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走进化学世界化学研究的领域:①制造新物质②合成新药物③开发新能源④防止环境污染。物质

变化

性质

化学

一门

实验

基础

科学

化学

验的

本操作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我们周围的空气氮气(N2)

(78%)

性质

用途:作化工原料;作保护气;作冷冻剂;制造低温环境。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不易溶于水。

化学性质:不活泼,一般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稀有气体

(0.94%)

性质:无色无味气体,化学性质不活泼。

用途:作保护气;作电光源;激光技术;冷冻剂;麻醉剂。

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氧气(O2)

(21%)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

化学性质

(比较活

泼,具有

氧化性,

是常用的

氧化剂)

C + O2点燃CO2

2C + O2点燃2CO

S + O2点燃SO2

4P + 5O2点燃2P2O5

3Fe + 2O2点燃Fe3O4

2Mg + O2点燃2MgO

4Al + 3O2点燃2Al2O3

2H2 + O2点燃2H2O

2CO + O2点燃2CO2

CH4 + 2O2点燃CO2 + 2H2O

(白光、放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蓝紫色火焰、放热、有刺激性气味)

(产生白烟、放热、白色固体)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黑色固体)

(耀眼的白光、放热、白色固体)

(耀眼的白光、放热、白色固体)

(淡蓝色或蓝色火焰,干

冷烧杯壁有无水滴,沾石

灰水的烧杯壁是否浑浊)制法

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物理变化)

实验

室制

原理

2H2O22H2O+O2↑

2KClO32KCl + 3O2 ↑

2KMnO4K2MnO4 + MnO2 + O2↑

发生装置:固体+液体反应不需加热或

固体+固体反应需要加热

收集装置

排水法(氧气不易溶于水)

向上排空气法(氧气密度比空气

大)

实验步骤:查、装、定、点、收、离、熄

注意事项:先撤导管,后熄灭酒精灯等7点。

检验: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入瓶中,木条复燃。

验满: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入瓶口,木条复燃。

用途

供给呼吸:动植物呼吸、潜水、登山、医疗、宇航。

支持燃烧:炼钢、气焊、化工生产、宇航。

测定空气中

氧气的含量

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打开止水夹烧杯中的

水进入集气瓶中约占1/5。

气体减少的体积少于1/5原因:①装置的气密性不好②红磷的

量不够③瓶子没冷却就打开止水夹。

MnO2

MnO2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物 质

组成——元素

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地壳中含量居前四位的元素:氧(O )、硅(Si)、铝(Al )、铁(Fe )

表示 元素 符号 写法:一个字母大写,两个字母一大二小。

意义 ①表示一种元素;②表示该元素的一

个原子;③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元素

符号还表示这种物质。

分类: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

构成 分子:用化学式表示(详见第四单元)

原子 (不显电性) 结构

原子核 核外电子(带负电)

质子(带正电)

中子(不带电) 电性关系: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表示方法:元素符号(前面加系数表示原子个数)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种子数

离子

核外电子排布

排布规律:第一层最多排2个电子;第二层最多排8个电子;最外层最多排8个电子。

原子结构示意图:圆圈、弧线、数字的意义

原子结构与

元素化学性

质的关系

①最外层有8个电子,不易得失电子,属于相对

稳定结构。

②最外层电子数<4个,易失电子,形成阳离子。

③最外层电子数≥4个,易得电子,形成阴离子。 定义: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分类

阳离子:原子失去电子,带正电(质子数>电子数)

阴离子:原子得到电子,带负电(质子数<电子数)

表示

(离子符号) ①写法:离子符号右戴帽,先写数字后写号。(离子所带的电荷数与元素化合价的数值相等。

) ②意义:右上角数字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电荷数,离子符号前面数字表示离子个数。

物质

构成

分子

概念: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性质:质量和体积都很小;不断运动;有间隔。 原子

概念: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性质与分子相同。 原子与分子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联系:分子由原子构成;分子、原子都能构成物 质。都既讲种类,又讲个数。

分类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由不同种分子组成的物质)

纯净物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分为金属、非金属和稀有气体。

化合物 由两种或两种

以上元素组成

的纯净物。

氧化物 酸、碱、盐 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

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自然界的水

电解 原理:2H 2O 通电

2H 2↑+ O 2 ↑(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2:1)

正极:氧气 负极:氢气 两电极上有气泡产生,正、负两极的体积比为1:2。 正氧负氢,氧一氢二。

结论 ① 水电解生成了氢气和氧气。

②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③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净化 沉淀:包括静置沉淀和吸附沉淀(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 过滤: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过滤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

吸附:常用吸附剂活性炭,可除去不溶性杂质、可溶性杂质、色素

和臭味。 方法 蒸馏:可将不纯的水变为纯净水,单一操作净化程度最高的方法。 硬水 概念: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① 硬水洗衣服不仅洗不干净也浪费肥皂,

时间长还会变硬。 ② 锅炉用硬水不仅浪费燃料,还可能引起爆炸。

危害 软化方法

生活中:煮沸 实验室:蒸馏

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皂水区分

① 生活中,使用节水笼头,节水马桶,洗菜的水用于浇花等。 ② 农业上,改大水漫灌为喷灌和滴灌。③工业上水的重复利用。

节约用水

防止水体污染

水污染的来源

工业“三废”未经处理任意排放;生活污水的任意

排放;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

水污染的危害:影响工农业、渔业生产,破坏水生生态系统,危害人体健康。

防治措施

工业三废处理达标后再排放;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再排

放;农业上合理使用化肥农药。

化学式

意义

①表示一种物质②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③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④表示物质的分子构成。注: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个数。 读法

与写

化合价

应用

①已知化合价写化学式(一排序、二标价、三约简、四交叉、五检查)。 ②已知化学式标化合价(在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 相对分子质量 爱护水资源

化学式与化合价

定义: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1)单质:①由原子构成的物质用元素符号表示,如金属单质(Fe 、

Al );固态非金属单质(C 、S );稀有气体单质(He 、Ne );②一

般气体用“X n ”表示,如:H 2、O 2。(2)化合物:金前非后,氧

一般在后,先读后写,后读先写,读作某化某或某酸某。

写法: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标出正负号与数字。识记常见元素化合价及酸根化合价。(注:离子所带电荷数与元素化合价数值相同)

①计算相对分子质量;②计算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③计算化合

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④计算化合物中的原子个数比;⑤计算化

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

质量守恒定律

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

物质的质量总和。(只适用于化学变化)

实质

宏观:元素种类变;反应前后总质量不变。

微观:原子种类不变;原子个数不变;原子质量不变。

五不变

两变

微观:分子种类改变。

宏观:物质种类改变。

一个可能变:分子个数可能改变。

概念: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意义

①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②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存在的粒子个数比。

③表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书写原则

①以客观事实为基础。

②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书写步骤

⑴写: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

⑵标:标出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的状态(注:反应物中没有气体,生成

物中有气体要标“↑”,反应物中没有固体,生成物中有固体要标

“↓”。)

⑶配:配平

①奇数配偶法:选择化学方程式两端出现次数最多,

且一端为奇数一端为偶数的原子为突破口,然后把

奇数配成偶数,再依次推断。

②观察法

⑷等:短线改等号。

化学方程式计算

设:设未知量

写:写出化学方程式

标:标出已知量和未知量

列:列出比例式

算:根据比例式求解未知量

答:简答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碳和碳的氧化物

金刚石:很硬,不导电;作玻璃刀、钻头、钻石。

石墨:很软,有滑腻感,具有导电性;作铅笔芯、润滑剂、电极。

木炭用途:吸附食品和工业产品里的色素;作冰箱除味剂。

活性炭用途:防毒面具中吸附毒气;脱色制白糖;水的净化。

碳的化学性质

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书写或绘画)

可燃性(作燃料)

C + O2点燃CO2(氧气不充足)

2C + O2点燃2CO(氧气不充足)

还原性(冶炼金属)

C+ 2CuO 高温2Cu + CO2↑

3C+ 2Fe2O3高温4Fe + 3CO2↑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化学性质

①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灯

火实验)

②与水反应:CO2 + H2O === H2CO3(能使石蕊变红)

碳酸不稳定,易分解:H2CO3 == H2O + CO2↑

③与石灰水(又叫石灰浆、石灰乳)反应:

Ca(OH)2 + CO2 ==== CaCO3↓+ H2O

④与灼热的碳反应:C+CO2高温2CO

实验室制法

①药品: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

②原理: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③发生装置:固体+液体反应不需要加热

④收集装置: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⑤检验: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若澄清石灰水

变浑浊,则证明是二氧化碳气体。

⑥验满: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

则证明已收满。

工业制法——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高温CaO + CO2↑

用途:作制冷剂、人工降雨、形成人工云雾(干冰的用途)

绿色植物光和作用、灭火、化工原料、气体肥料。

产生温室效应(CO2 、臭氧、甲烷、氟氯代烷):危害与防治措施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化学性质

可燃性(需验纯):2CO + O2点燃2CO2 (蓝色火焰、

放热)

还原性

CO+ CuO △Cu + CO2

3CO+ Fe2O3高温2Fe + 3CO2

用途:作燃料、冶炼金属

碳单质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燃料及其利用燃烧与灭火

燃烧的条件

具有可燃物;

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接触;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缺一不可)

灭火的方法

清除或隔绝可燃物;

隔绝空气或氧气;

降温至着火点以下。

常见灭火器

泡沫灭火器:扑灭木材、棉布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干粉灭火器:扑灭一般失火和油、气燃烧引起的失火。

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

仪器等处的失火。

煤属于混合物,主要含碳元素。被称为“工业的粮食”。

煤的综合利用:隔绝空气加强热——干馏(化学变化),使

煤分解成焦炭,煤焦油,煤气(H2、CH4、CO、其他气体)。

石油属于混合物,主要含碳、氢元素。被称为“工业的血液”。

石油的综合利用:根据石油中各成分沸点的不同分离出各种石

油产品——分馏(物理变化)。

天然气是混合物,主要成分甲烷,被称为“最清洁的化石燃料。

甲烷

①甲烷(CH4)是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俗称沼气。

②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

于水。

③化学性质:具有可燃性(点燃前需验纯)

现象:火焰淡蓝色,烧杯内壁有水珠,倒入澄清石灰水

变浑浊。CH4 + 2O2点燃CO2 + 2H2O

乙醇(C2H5OH)俗称酒精,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液体。

具有可燃性:C2H5OH + 3O2点燃2CO2 + 3H2O

用途:作燃料,医疗消毒,化工原料,配酒。

乙醇汽油的优点:节省石油资源,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

化学性质

可燃性:2H2 + O2点燃2H2O (点燃前需验纯)

还原性:H2 + CuO Cu + H2O

制法

原理:Zn + H2SO4 = ZnSO4 + H2↑

发生装置:固体+液体反应不需要加热

收集装置:排水法和向下排空气法

检验:用燃着的木条(产生淡蓝色火焰)

用途:作燃料(最清洁和最理想的燃料)、冶炼金属、充气球。燃料燃烧对

环境的影响

酸雨(SO2、NO2溶于水):腐蚀建筑设施、破坏植被、酸化土壤及水

体、农作物减产。

温室效应:气候变暖、冰川融化、土壤沙漠化,农业减产。

燃烧与

能量

化学反应都伴随能量变化,能量变化表现为热量变化。(放热反应与吸热

反应)

燃料充分燃烧的方法:有足够多的空气;燃料与空气又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

属和金属材

金属材料

合金

定义:在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而得到的具有金属特征的物质。合金属于混合物。

铁合金:生铁(含碳2%—4.3%)、钢(含碳0.03%—2%)

优点:合金的强度和硬度一般比纯金属更高,抗腐蚀性能更好。

纯金属

金属的性质

物理性质:都具有金属光泽,一般都有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熔点较高,硬度和密度比较大,常温下处汞外都是固体。

化学性质

与氧气反应 常温下,铝能与氧气反应:4Al + 3O 2 2Al 2O 3

加热时,铜能与氧气反应:2Cu + O 2 △

2CuO

金在点燃或加热时都不能与氧气反应

与酸反应 (置换反应) Mg+ 2HCl === MgCl 2 + H 2↑;Mg + H 2SO 4 = MgSO 4 + H 2↑

Zn + 2HCl === ZnCl 2 + H 2↑;Zn + H 2SO 4 = ZnSO 4 + H 2

Fe + 2HCl === FeCl 2 + H 2↑;Fe + H 2SO 4 = FeSO 4 + H 2

与盐反应

(置换反应) 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溶液由蓝色变成绿色,铁丝表面有红色物质) Fe + CuSO 4 === FeSO 4 + Cu

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Cu+2AgNO 3 ===2Ag+Cu(NO 3)2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

金属活动顺序

越在前面越活泼,氢前金属置换氢,前金置换后金。

金属的冶炼 (铁的冶炼) 原理:3CO+ Fe 2O 3 高温 2Fe + 3CO 2

现象:红色物质变为黑色,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注意:①实验前先通CO 把装置内空气排干净,然后再加热;反应后先停止加热,待试管冷却后再停止通CO 。②澄清石灰水的作

用是检验生成的CO 2气体。③尾气(CO )要点燃,防止污染空气。

属的保护

铁生锈的条件: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同时接触。主要成分Fe 2O 3·xH 2O 。

防止铁生锈的措施

① 保持铁制品表面清洁干燥; ② 在铁制品表面涂保护膜;

③ 在铁制品表面镀其他金属; ④ 在铁里面融入金属制成合金。 保护金属资源的途

① 防止金属的腐蚀; ② 回收利用金属;

③ 有计划、合理地开采矿物;

④ 寻找金属的代用品。

第九单元 溶 液

1、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特征:均一性、稳定性、混合物。 组成:由溶质和溶液组成。

2、溶质和溶剂的关系:①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气体。②两种液体相互溶解时,通常量少是溶质,量多是溶剂。③如果其中一种是水,一般把水看做溶剂。

3、乳化现象:洗涤剂有乳化功能,能使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洗洁精去油污就是这个道理。

溶液的形成

4、溶解时的吸热与放热现象

① 有的物质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如:NH 4NO 3

有的物质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如:NaOH 、浓H 2SO 4、CaO

③ 有的物质溶于水溶液温度不变。如:NaCl 溶解度 固

溶解度

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 溶剂(通常为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质量。

2、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溶解度的三种情况:①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KNO 3。②少数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如:NaCl 。③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如:Ca(OH)2。 (2)交叉点表示在该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3)注意:①只要提到溶解度,这个点一定在曲线上。②曲线下面的

点表示该物质在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曲线上面的点表示该物质在该温度下的过饱和溶液。 气

体溶

解度

概念:在压强为101KPa 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影响因素:温度与压强;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压强的增大而增

大。 溶质的质量1、概念: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2、表达式: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质质量 溶液质量

×100%

3、溶液的配

仪器:天平、药匙、烧杯、量筒、胶头滴管、玻璃棒。

步骤:计算、称量、溶解、装瓶贴签。 4、应用 ① 溶液的稀释: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② 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参加化学反应的是溶液中的

溶质。

第十单元 酸和碱

1、 定义:能跟酸或碱起作用而示不同颜色的物质。

2、 种类:紫色石蕊溶液和酚酞溶液。

3、 变色规律:石蕊溶液遇酸溶液变红色,遇碱溶液变成蓝色;酚酞溶液遇酸溶液不变色,遇碱溶液变成红色。(石蕊:酸红碱蓝;酚酞:酸无色碱红色) 浓盐酸 (HCl ) 1、 物理性质:无色液体,有刺激性气味,打开瓶盖后冒白雾。 2、 有挥发性:溶液浓度变稀,质量减小。(密封保存)3、用途:除锈、制药。 浓硫酸

(H2SO4)

1、 有吸水性(作干燥剂):溶液浓度变稀,质量增大。(密封保存)

2、 有腐蚀性(脱水性):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或衣服上,应立即用

布擦掉,再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3、 稀释操作:在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里,

并不断搅拌。(酸入水,沿内壁,慢慢倒,不断搅。)

酸的化

性质

常见的

酸 常见的碱

氢氧化钠(NaOH ) 液的 表示方法P H 范围:0—14之间,PH 越小,酸性越强;PH 越大,碱性越强。

关系 PH<7,溶液呈酸性(不一定是酸溶液) PH>7,溶液呈碱性(不一定是碱溶液)

PH=7,溶液呈中性

测定方法是使用PH 试纸: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 试纸,将被测液滴1、 俗名:火碱、烧碱、苛性钠。 2、 物理性质:白色块状固体,易溶于水,并放出大量的热。 3、 有吸水性(作干燥剂):吸收空气中的水分逐渐溶解。 4、 有腐蚀性:如果不慎将碱液沾到皮肤上,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5、用途:用于肥皂、石油、造纸、纺织和印染等工业。

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

组成: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如NaCl 、Na 2CO 3、NaHCO 3、CaCO 3。

粗盐的提纯 步骤:溶解、过滤、蒸发、计算产率。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

棒、漏斗。 各歩玻璃棒的作用:①加速溶解②引流③使

溶液受热均匀,防止液滴飞溅④转移固体。

1、氯化钠(NaCl ):俗称食盐。用途:①作调味品②生活中:腌制食品③医疗:生理盐水④农业:选种⑤工业原料⑥消除公路积雪。

2、碳酸钙

[CaCO 3]

(1) 俗称大理石、石灰石。白色固体,难溶于水。

(2) 化学性质:①与酸反应:CaCO 3 + 2HCl === CaCl 2 + H 2O + CO 2↑

②高温分解:CaCO 3 高温 CaO + CO 2↑

(3)用途:建筑材料、作补钙剂。

3、碳酸钠[Na 2CO 3] (1) 俗称纯碱、苏打。白色固体,易溶于水。 (2) 化学性质:①与酸反应:Na 2CO 3 + 2HCl === 2NaCl + H 2O + CO 2↑ ②与碱反应:Ca(OH)2 + Na 2CO 3 === CaCO 3↓+ 2NaOH (3)用途: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

4、碳酸氢钠

[NaHCO 3]

(1) 俗称小苏打。白色粉末,易溶于水。

(2) 化学性质(与酸反应):NaHCO 3+HCl === NaCl + H 2O + CO 2↑

(3) 用途:作发酵粉、治疗胃酸过多。 化学性质

1、盐+金属 盐+金属,如:Fe + CuSO 4 === FeSO 4 + Cu

2、盐+酸 盐+酸,如:CaCO 3 + 2HCl === CaCl 2 + H 2O + CO 2↑

3、盐+碱 盐+碱,如:2NaOH + CuSO 4 ==== Cu(OH)2↓ + Na 2SO 4

4、盐+盐 盐+盐,如:NaCl + AgNO 3 ==== AgCl ↓ + NaNO 3

复分解反应 概念: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通式:AB+CD AD+CB

发生的条件:生成物中有水、气体或沉淀。

盐的溶

解性

1、 钾、钠、铵盐、硝酸盐都可溶;钾、钠、铵、钡碱可溶;碳酸盐只溶钾、钠、铵。盐酸盐不溶氯化银(AgCl ),硫酸盐不溶硫酸钡(BaSO4)。另外,AgCl 、BaSO 4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

2、 常见的沉淀:CaCO 3 、 BaCO 3 、Mg(OH)2、 、Al(OH)3 ;BaSO 4、AgCl 、Fe(OH)

3、 Cu(OH)2。

CO 32-和HCO 3-的检验:取样加入稀盐酸,若有气泡冒出,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若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化合物中含有CO32-和HCO3-。

氮肥:CO(NH 2)2、NH 4Cl 、NH 4NO 3、(NH 4)2SO 4、NH 4HCO 3;作用:促进农作物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缺氮表现:叶片发黄。

磷肥作用:促进作物的生长,使作物早熟,可增强作物的抗寒、抗旱能力。缺磷表现:生长缓慢,产量降低。

钾肥:KCl 、K 2SO 4;作用:保证各种代谢过程的顺利进行,促进植物生长,增强抗

简易鉴别

类别

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

化学与生活人类重

要的营

养物质

1、功能:是机体生长及修复受损组织的主要原料。

2、性质:①蛋白质被灼烧时,产生具有烧焦羽毛的气味。②蛋白质

变性:在受热、酸、重金属盐、甲醛的作用下,会破坏蛋白质的结

构,使其变质。

3、富含蛋白质的物质:搜肉、鱼类、蛋类、大豆、花生。

糖类

1、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葡萄糖(C

6

H

12

O

6

)、蔗糖(C

12

H

22

O

11

)、淀粉

[(C

6

H

10

O

5

)n]。

2、淀粉遇碘变为蓝色。

3、富含糖类的物质:薯类、大米、玉米、土豆、水果。

油脂:人体主要的储能物质。

维生素

1、功能:调节新陈代谢,预防疾病,维持身体健康。人体内不

能合成。

2、缺乏症:缺维生素A,易患夜盲症;缺维生素B,易患脚气病;

缺维生素C,会引起坏血病;缺维生素D,会得佝偻病。

3、富含维生素物质:水果、蔬菜、动物肝脏。

无机盐:维持机体的酸碱平衡。

水:溶解食物,排泄废物。

化学元

素与人

体健康

1、常量元素:人体中含量超过0.01%的元素。

2、微量元素:人体中含量低于0.01%的元素。

3、缺乏症

a.幼儿及青少年缺钙会得佝偻病和发育不良,老年人缺钙会发

生骨质疏松,容易骨折。

b.缺铁会引起贫血。

c.c.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

d.缺锌会引起发育不良。

e.缺氟易产生龋齿。

有机合成

材料

1、有机化合物: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

2、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的有机物。如:淀粉、蛋白质。

3、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如:棉花、羊毛、天然橡胶。

合成有机高

分子材料

塑料热塑性塑料:如聚乙烯塑料。

热固性塑料:如电木。

合成纤维:如涤纶、锦纶、腈纶。

合成橡胶。

白色污染

指的是塑料袋污染。

危害:破坏土壤,污染地下水,危害海洋生物。

防止白

色污染

的措施

1、减少使用塑料制品;如用布袋代替塑料袋。

2、重复使用塑料制品;如塑料袋、塑料盒。

3、使用一些新型的、可降解的塑料;

4、回收各种废弃塑料。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高中化学知识结构图汇总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网络图第一部分:物质的组成、分类、性质和变化 大纲要求(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含义。了解原子团的定义。 (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4)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第二部分:基本理论(物质结构、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大纲要求 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1)了解元素、核素和同位素的含义。 (2)了解原子构成。了解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4)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了解元素周期表(长式)的结构(周期、族)及其应用。 (5)以第3周期为例,掌握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6)以IA和VIIA族为例,掌握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7)了解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 (8)了解化学键的定义。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形成。 化学反应与能量 (1)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了解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掌握常见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和相关计算。 (2)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3)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热等概念。 (4)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5)了解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 (6)了解焓变与反应热的含义。了解△H=H(反应产物)—H(反应物)表达式的含义。 (7)理解盖斯定律,并能运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焓变的简单计算。 (8)了解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能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了解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 (9)理解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原因,金属腐蚀的危害,防止金属腐蚀的措施。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2)了解催化剂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大作用。 (3)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4)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够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的计算。 (5)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认识并能用相关理论解释其一般规律。 (6)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电解质溶液 (1)了解电解质的概念。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2)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以及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初中化学知识网络图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考点解读地 作 学法指导 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基本特征。中考中占到15分左右 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 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学会灵活运用

* 1、锅炉爆炸、轮胎爆炸是物理变化,可燃性物质导致的爆炸是化学变化,如氢气爆炸,烟花爆炸等。 2、催化剂能加快和减慢反应速率,其质量和化学性质反应前后不变,物理性质,如形状、状态可能改变 3、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为单质,也可能为混合物。如氧气O2和臭氧O3两种单质混合得到混合物,也只由氧(O)元素组成。金刚石C和石墨C的混合物,只由碳(C)元素组成等。只有说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才能说一定是单质。冰水混合物是纯净物,冰是水的固态,还是水。 4、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但不能说原子一定就比分子小。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但是某些物理变化中是可再分(核裂变)的 二、三、六、八、十、十一单元身边的化学物质 四、五、九单元物质的构成和变化 七、十二单元化学能源和社会发展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测氧气含量实验失败原因:红磷量不足,装置漏气,未等到装置冷却就打开弹簧夹 不是所有的燃烧都需氧气参与。如氢气在氯气中能燃烧。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不能说降低物质的着火点,只能说把温度升高到物质的着火点。燃烧需三个条件都具备,灭火只要破坏任一条件。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沉淀有静置沉淀和吸附沉淀。吸附沉淀是指加明矾生成胶体吸附大颗粒固体杂质,获得比静置沉淀更快的沉淀。过滤是在沉淀后,把不溶于水的沉淀和水分离的操作。若单独提到吸附,则是指加活性炭吸附色素和气体。蒸馏后得到的水净化程度最高,为蒸馏水,是纯净物。蒸馏操作可以使硬水软化

最新人教版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 H 2 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 2 :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 2的量减少,CO 2 和H 2 O的量增多 (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二)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零 (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4)砝码用镊子夹取。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先大后小)(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砝码放回砝码盒。 (四)加热器皿--酒精灯 (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不可吹熄。 (2)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体。

九年级化学各单元知识网络图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硬度、熔点、沸点、密度、水溶性)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可燃性、还原性、 氧化性、稳定性、活泼性) 化学变化:蜡烛燃烧; 区别: 化学性质:蜡烛能(可、易、是…的)燃烧。 对蜡烛燃烧的探究(P12—13) 对人体呼出气体和吸入空气的探究(P14—16) ①使用药品要做到“三不”:不能用手接触 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 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②取用药品应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若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按最小量, 即液体1~2ml ;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③用剩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 掉、更不要拿出实验室。 粉末状:(药匙或纸槽)(一斜二放三直立) 块状:(镊子或药匙)(一横二放三慢竖) 大量:倾倒法(倾倒时瓶盖要倒放,标签向手心) 少量:用胶头滴管(注意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 定量:量筒+胶头滴管(注意量筒的使用方法: 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俯视:读数偏大,实际数偏小 仰视:读数偏小,实际数偏大 酒精灯的使用主要事项 能直接加热:试管、燃烧匙、蒸发皿 加热仪器 垫石棉网:烧杯、烧瓶 不能加热:量筒、集气瓶、滴管等 液体:管外干燥;先预热;试管内液体不超过1/3; 试管口向上倾斜45度,试管口不对人; 固体: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5、仪器的洗涤(干净标准: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 不成股流下) 6.仪器连接:右插进左,先湿润,再慢慢转动插进。 变化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性质 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化学实验 1、药品取用的规则 2、固体药品的取用 3、液体药品的取用 4、给物质的加热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初中化学知识网络图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化学研究的对舉是喻质的组成(物质都是由元素组咸的〉绪构 (分手、原子、离子及其内祁结构》 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化学学习的特点是关注 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北 时过程层其现象。 变化规緯 {『矍L洽分絡置撫复分解 k腿别 走 进ft 学世界研究化学曲 重要逢径是 料学挥元, 而其重要手 段杲化学实 验 (摄師题 设计实验方累,确定僵歩骤 进行实验 分析与讨逖 结论 L间题及建议 观務 描述和记 录「交硫 L体验 点燃別: 点燃时: 熄灵后: 人们呼出气建氢憨体的 探究 r认识常用的加限器(名舐实物、示盍魁用遼及其注盍事项〕药品的 眼a规则(三不原则、节约原则、剩余药品处理庫则) 化学买验 基本操作 「块状固体(镶子)固体,粉末状固体(药匙) I定量(托盘天平:精确到61Q 「多量9倾倒(标签*容器口) 耳典少童-用胶头滴管(垂宜i謹空,不能横放或倒萱) L定童T童筒(平穂、平视)(注意规格的遥择〉(0-5L) 「使用方法(火柴点燃,外焰加热〉 「注意事项(使用前、使用时、使用向: 「■K器(试管、芙发皿、烧杯、烧瓶)液低 ⑴乳短赫移动、管口)酬(管口) I注意事项《都要预热、外壁擦干等等) 「方法(水洗、刷论酸就或洗涤剂) I洗犠仪器帯aas?(的玻璃似器不能用拎■水洗、不能用力刷桃 等),玻璃仪融洗滾干净的标准;不聚水滿、不成股流下 酒精烁 物质的加魁 i锅炉爆炸、轮胎爆炸是物理变化,可燃性物质导致的爆炸是化学变化,如氢气爆炸,烟花爆炸等。 2、催化剂能加快和减慢反应速率,其质量和化学性质反应前后不变,物理性质,如形状、状态可能改变 3、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为单质,也可能为混合物。如氧气02和臭氧03两种单质混合得到混 合物,也只由氧(0)元素组成。金刚石C和石墨C的混合物,只由碳(C)元素组成等。只有说由一种兀素组成的纯净物,才能说一定是单质。冰水混合物是纯净物,冰是水的固态,还是水。 4、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但不能说原子一定就比分子小。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但是某些物理变化中是可再分(核裂变)的

初中化学性质知识点总结_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图

初中化学性质知识点总结_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图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之碱的化学性质 碱的化学性质知识,需要同学们掌握下面的内容。 碱的化学性质 碱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 (1)碱能使酸碱指示剂显示不同的颜色。 (2)碱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水 以上对碱的化学性质知识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对此知识点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希望同学们取得优异成绩。 化学会考知识点总结: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 同学们对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知识还熟悉吧,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哦。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 (1)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决定: 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制气体时则用高锰酸钾制O2的发生装置。 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气体时则用制H2的发生装置。 (2)收集方法:气体的密度及溶解性决定: 难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CO只能用排水法 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CO2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 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 通过上面对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知识的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都能考试成功。 化学会考知识点总结: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 下面是对化学中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知识的讲解内容,希望同学们很好的掌握。 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 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可燃物的性质、氧气的浓度、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使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条件: (1)要有足够多的空气 (2)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燃烧,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一切可燃性气体、可燃性液体的蒸气、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物遇火种均有可能发生爆炸。 通过上面对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内容知识的讲解,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会从中学习的更好哦。 化学会考知识点总结:三大化石燃料 关于三大化石燃料的知识内容,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下面的知识。 三大化石燃料 三大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混合物、均为不可再生能源) (1)煤:“工业的粮食”(主要含碳元素); 煤燃烧排放的污染物:SO2、NO2(引起酸雨)、CO、烟尘等 (2)石油:“工业的血液”(主要含碳、氢元素);

初中化学知识网络建构)

九年级化学内容总汇 九年级化学共五单元,单元包括16节和五个单元活动探究。 第一单元:常见的酸和碱 1、生活中的酸和碱。 2、中和反应 3、酸和碱的性质 4、单元探究活动(食醋) 第二单元:海水中化学 5、海洋化学资源 6、海水“晒盐” 7、海水“制碱” 8、单元探究活动(粗盐的纯化) 第三单元:金属 9、常见的金属材料 10、金属的化学性质 11、钢铁的锈蚀与防护 12、单元探究活动(铜的冶炼原理) 第四单元:化学与健康 13、食物中的有机物 14、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15、远离有毒物质 16、单元探究活动(维生素C) 第五单元:化学与社会发展 17、化学与能源开发

18、化学与材料研制 19、化学与农业生产 20、化学与环境保护 21、单元探究活动(无土栽培) 第一单元常见的酸和碱 一、基本点 1、基本概念:指示剂、酸、碱、盐、pH、中和反应、复分解反应、原子团 2、基本理论:指示剂遇酸和碱溶液的变色;pH大小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以及与H+和OH-数量的关系;中和反应的实质;酸和碱的化学性质 3、基本物质:盐酸、硫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氯化钠 4、基本操作:指示剂与酸碱性溶液的反应;酸碱中和滴定;浓硫酸的稀释;酸和碱的性质试验等(会用语言描述实验现象) 5、基本应用:酸碱性溶液对生命活动的意义(溶液pH的变化);中和反应的应用。 6、探究活动:中和反应的实质。 二、知识构建 知识认知:宏观和微观。

三、知识解读: 1、酸碱性物质的检验:酸碱指示剂(颜色变化)、pH试纸(是否>7)。 2、酸碱物质的识别:从组成(化学式)、性质角度。 3、溶液酸碱性强弱程度的测定:pH试纸。 4、能用酸和碱的化学性质解释相关化学现象、应用及确定鉴定酸、碱的化学方法。

高中化学必修一各章知识点网络图

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 必修一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知识网络归纳 一、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 ①依据:状态不同 过滤 ②从液体中分离出不溶的固体物质 ③举例:出去食盐中的泥沙 ①依据:挥发性不同 蒸发 ②从溶液中分离出溶质 ③举例:从NaCl 溶液中分离出NaCl ①依据:溶解度随温度变化 结晶 ②把两种可溶性固体从溶液中分开 ③举例:NaCl 和KNO 3的分离 物理方法 ①依据:沸点不同 蒸馏 ②把两种互溶的液体分开 ③举例:石油分离为汽油、煤油、柴油等。 ①依据:二者互补相容 分液 ②把两种互不相容的液体分开 ③举例:分离四氯化碳和水 ①依据:溶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 萃取 ②把溶质从溶剂中提取到另一种另一种溶剂中 ③举例:用四氯化碳提取碘水中的碘 原则:不增、不减、易分、复原 化学方法 沉淀法:如除去:SO 42-、Ca 2+、Mg 2+、等 方法 气化法:如除去CO 32+等 一、高考中常考的离子检验 ① 从外观观察其颜色、状态 步骤 ②配成溶液,观察溶液颜色、有无沉淀或气体生成 ③用化学试剂检验 ①稀盐酸、BaCl 2溶液 SO 42- ②生成白色沉淀 化学 ③BaCl 2+Na 2SO 4=BaSO 4↓+2NaCl 方法 ①稀HNO 3、AgNO 3溶液 Cl - ②生成不溶于稀HNO 3的白色沉淀 ③ AgNO 3+ NaCl=AgCl↓+NaNO 3

二、物质的量及物质的量浓度 × M ×1000ρ ×溶质摩尔质量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分类》知识网络归纳 一、物质的分类。金属:Na、Mg、Al 单质 非金属:S、O、N 酸性氧化物:SO3、SO2、P2O5等 氧化物碱性氧化物:Na2O、CaO、Fe2O3 氧化物:Al2O3等 纯盐氧化物:CO、NO等 净含氧酸:HNO3、H2SO4等 物按酸根分 无氧酸:HCl 强酸:HNO3、H2SO4、HCl 酸按强弱分 弱酸:H2CO3、HClO、CH3COOH 化一元酸:HCl、HNO3 合按电离出的H+数分二元酸:H2SO4、H2SO3 物多元酸:H3PO4 强碱:NaOH、Ba(OH)2 物按强弱分 质弱碱:NH3·H2O、Fe(OH)3 碱 一元碱:NaOH、 按电离出的HO-数分二元碱:Ba(OH)2 多元碱:Fe(OH)3 正盐:Na2CO3 盐酸式盐:NaHCO3 碱式盐:Cu2(OH)2CO3 溶液:NaCl溶液、稀H2SO4等 混悬浊液:泥水混合物等 合乳浊液:油水混合物 物胶体:Fe(OH)3胶体、淀粉溶液、烟、雾、有色玻璃等

最新整理浙江初中科学_初一初二化学知识点总结教学内容

第四讲知识回顾——化学 第三册第一章生活中的水 1、溶液、悬浊液、乳浊液及其特征 (1)联系:溶液,悬浊液,乳浊液都是混合物。 (2)区别:溶液是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体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悬浊液是不溶性固体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过后会分层,不均一,不稳定。 乳浊液是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而成,会分层,不稳定,不均一。2、溶液的电离 电离:物质涉于水或受热熔化而离解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 溶液的电离 1.书写 电离方程式: 2.电荷守恒 3、溶解度 (1)物质溶解性的大小用溶解度来量度。 (2)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溶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克).完整理解此概念要抓住四要素: ①条件——“在一定温度下”.因为温度不同,溶解度大小不同. ②标准——“在100克溶剂里(一般指水)”.因为一定温度下,物质溶解的 多少与溶剂的量成正比. ③状态——“达到饱和状态”.指溶质溶解达到了最大值. ④单位——“溶解的质量(克)”.溶解度的单位是克,不是度(°)或千克 等. (3)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 ①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同一温度下溶质、溶剂不同,溶解度不同. ②温度:大多数固态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KNO ;有些物质的 3 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如NaCL;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如熟石灰。 (4)溶解性等级:易溶、可溶、微溶、难溶 根据物质在室温(20℃)时的溶解度,将它们在水中的溶解性(S表示溶解度)分成四个等级。 溶解度曲线代表的意义: 曲线上的点:表示某物质在对应温度下的溶解度. ①点 两曲线的交点:表示两物质在交点所示的温度下的溶解度相等. ②线:表示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着温度改变而变化的情 况.

高三生物复习知识结构网络图教案

高三生物知识结构网络图 第一单元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细胞中的化合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增殖、分化、癌变和衰老、生物膜系统和细胞工程) 1.1化学元素与生物体的关系 1.2生物体中化学元素的组成特点 1.3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1.4细胞中的化合物一览表 1.5蛋白质的相关计算 设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个数m, 构成蛋白质的肽链条数为n, 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a, 蛋白质中的肽键个数为x, 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y, 控制蛋白质的基因的最少碱基对数为r, 则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为n m x- =……………………………………①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x ma y18 - =…………………………………………② 或者x a r y18 3 - =…………………………………………③1.6蛋白质的组成层次

1.7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 1.8生物大分子的组成特点及多样性的原因 1.9生物组织中还原性糖、脂肪、蛋白质和DNA的鉴定

1.11细胞膜的物质交换功能 1.12线粒体和叶绿体共同点 1、具有双层膜结构 2、进行能量转换 3、含遗传物质——DNA 4、能独立地控制性状 5、决定细胞质遗传 6、内含核糖体 7、有相对独立的转录翻译系统 8、能自我分裂增殖 1.13真核生物细胞器的比较 1.15理化因素对细胞周期的影响 亲脂小分子 高浓度——→低浓度 不消耗细胞能量(ATP ) 离子、不亲脂小分子 低浓度——→高浓度 需载体蛋白运载 消耗细胞能量(ATP )

注:+ 表示有影响 1.20分化与细胞全能性的关系 1.25生物膜与生物膜系统 分化程度越低全能性越高,分化程度越高全能性越低 分化程度高,全能性也高 分化程度最低(尚未分化),全能性最高 --溶酶体

初中化学各单元知识网络结构图下

初中化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网络结构图 金属和金属材料 纯金属 金属材料(铝、铁铜银等)合金与纯金属相比较优点是: 定义 合金生铁和钢。 常见 铜锌合金 物性:有光泽,质地,导电性,延展性,导热性。金金属与氧气反应: 性质化性:与酸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与盐反应:反应的依据:。 ①可判断金属的化学活动性; 属金属活动顺序②可判断金属能否与酸反应生成氢气; 和(应用)③可判断金属能否与盐溶液反应; 金湿法炼铜原理:CuSO4 + Fe == FeSO4 + Cu 属原料: 材金属原理:(用方程式表示)。料冶炼冶炼铁的冶炼设备: 产品: 铁生锈的条件:铁与空气中的、等物质发生反应化学反应而生锈。 铁锈主要成分是:Fe2O3 金属资防止铁生锈措施:①保持铁制品表面的干燥和洁净;② 源保护

溶液 溶质和溶剂的体积之和,其质量溶质和溶剂质量之和。 。 H2SO4等溶于水。 概念: 影响因素:温度、溶质和溶剂的性质。 溶解度曲线。 概念: 气体溶解度影响因素温度:随温度升高 压强:随压强增大 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式:。 量分数一定溶液步 液体+ 固体(不溶于水) 过滤 混合物分离固体+ 固体(其一可溶) ①液体 + 固体(可溶于水) 结晶②KNO3 + NaCl 分离出NaCl采用蒸发结晶。 ③KNO3 + NaCl 分离出KNO3采用冷却结晶。

常见的酸和碱 酸浓硫酸常用作干燥剂。 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 酸使无色的酚酞试液色。 氢气例:; 属氧化物→盐+ 水 水例:; ⑤酸 + 盐→新盐 + 新酸例:; 氢氧化钠NaOH 物性:白色固体、极易溶于水(放热)、易潮解。 (火碱、烧碱、苛性钠) 用途:化工原料、制肥皂、造纸、纺织、印染; 物性及用途有吸水性可作某些气体干燥剂。 物性:白色固体、微溶于水 氢氧化钙Ca(OH)2 用途:用作建筑材料、检验二氧化碳。 (熟石灰、消石灰) 制法:用生石灰(CaO)与水作用 碱CaO + H2O = Ca(OH)2此反应放出大量热。 碱溶液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色; ①与指示剂作用 碱的化学性碱溶液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 ②碱 + 非金属氧化物→盐 + 水例如: ③碱 + 酸→盐 + 水例如: ④碱 + 盐→新碱 + 新盐如; 2NaOH + CuSO4== Na2SO4 + Cu(OH)2↓ (符合复分解反应条件同时,反应物都溶于水) PH < 7 溶液呈酸性

高中生物知识结构网络图(完整版)

高中生物知识结构网络图 第一单元 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细胞中的化合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增殖、分化、癌变和衰老、生物膜系统和细胞工程) 1.1化学元素与生物体的关系 1.2生物体中化学元素的组成特点 1.3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1.4细胞中的化合物一览表

1.5蛋白质的相关计算 设 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个数m , 构成蛋白质的肽链条数为n , 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a , 蛋白质中的肽键个数为x , 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y , 控制蛋白质的基因的最少碱基对数为r , 则 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为 n m x -= …………………………………① 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x ma y 18-= ………………………………………②

或者 x a r y 183 -= ………………………………………③ 1.6蛋白质的组成层次 1.7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 1.8生物大分子的组成特点及多样性的原因

1.9生物组织中还原性糖、脂肪、蛋白质和DNA的鉴定 1.10选择透过性膜的特点 1.11 水 被选择的离子和小分子 其它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 亲脂小分子 高浓度——→低浓度 不消耗细胞能量(ATP) 离子、不亲脂小分子 低浓度——→高浓度 需载体蛋白运载 消耗细胞能量(ATP)

1.12线粒体和叶绿体共同点 1、具有双层膜结构 2、进行能量转换 3、含遗传物质——DNA 4、能独立地控制性状 5、内含核糖体 6、有相对独立的转录翻译系统 7、能自我分裂增殖 1.13真核生物细胞器的比较 1.14细胞有丝分裂中核内DNA、染色体和染色单体变化规律

初中化学各单元知识框架图(全)

小屯一中化学 复 习 计 划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锅炉爆炸、轮胎爆炸是物理变化,可燃性物质导致的爆炸是化学变化,如氢气爆炸,烟花爆炸等。 2、催化剂能加快和减慢反应速率,其质量和化学性质反应前后不变,物理性质,如形状、状态可能改变 3、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为单质,也可能为混合物。如氧气O2和臭氧O3两种单质混合得到混合物,也只由氧(O)元素组成。金刚石C和石墨C的混合物,只由碳(C)元素组成等。只有说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才能说一定是单质。冰水混合物是纯净物,冰是水的固态,还是水。 4、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但不能说原子一定就比分子小。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但是某些物理变化中是可再分(核裂变)的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测氧气含量实验失败原因:红磷量不足,装置漏气,未等到装置冷却就打开弹簧夹 不是所有的燃烧都需氧气参与。如氢气在氯气中能燃烧。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不能说降低物质的着火点,只能说把温度升高到物质的着火点。燃烧需三个条件都具备,灭火只要破坏任一条件。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沉淀有静置沉淀和吸附沉淀。吸附沉淀是指加明矾生成胶体吸附大颗粒固体杂质,获得比静置沉淀更快的沉淀。过滤是在沉淀后,把不溶于水的沉淀和水分离的操作。若单独提到吸附,则是指加活性炭吸附色素和气体。蒸馏后得到的水净化程度最高,为蒸馏水,是纯净物。蒸馏操作可以使硬水软化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原子团的记忆找诀窍:如碳酸根CO3,就是二氧化碳CO2多1个O。硫酸根SO4,是三氧化硫SO3多1个O。硝酸根NO3,是二氧化氮NO2多1个O。铵根NH4,是氨气NH3多1个O.

20xx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20xx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 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 中子数(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

子核) 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17、原子的结构: 原子、离子的关系: 注:在离子里,核电荷数=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18、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见文末具体总结) 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如:A + B = AB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如:AB = A + B ③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 + BC = AC + B ④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B + CD = AD + CB 19、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的,甚至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 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 20、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在化学变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注:2H2O2 ===

初三化学知识网络图

初三化学知识网络图 1.物质的组成 物质 元素 原子 分子 离子 原子核 核外电子 质子 中子 宏观角度 微观角度 单质 2.阳离子的质子数 3.阴离子的质子数 小结:1.原子中:质子数 =核电荷数 =原子序数 >核外电子数 <核外电子数 4.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2.物质的分类 物质 纯净物 混合物 金属 非金属 单质 化合物 无机 化合物 有机 化合物 含氧酸 无氧酸 酸 碱 盐 氧化物

4.元素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电荷数(质子数)是确定元素种类的标准 核电荷数相同的原子、离子都属于同一种元素。 元素只有种类,没有个数。 非金属单质 气态化合物 酸类、有机物 (H2、O2、N2、Cl2等) (HCl 、NH3、CO2等) (CH4、C2H5OH 等) (1) 分子 分子 H2O 、H2O2 3.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原子、离子 (2) 原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原子有一定的大小和质量 原子处于不停的运动中 原子间有一定的距离 金属单质(铁、铜等) 相对原子质量 = C-12原子的质量×1/12 某原子的实际质量 原子 稀有气体 少数的非金属单质(金刚石、石墨等) 核外电子排布 多电子原子的电子在核外是分层排布的。由里向外,依次为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四、五、六、七层,分别命名为:K 、L 、M 、N 、O 、P 、Q 。

5.化学式 (1)单原子单质的化学式用元素符号表示。氦气(He) (2)金属单质和固态非金属单质也用元素符号表示。 铁(Fe)碳(C)碘(I2)例外 (3)双原子单质在元素符号右下角加2表示。氧气O2 (4) 化学式的意义: a.表示某一种物质, b.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 c.表示该物质的1个分子, d.表示该物质的1个分子的原子组成。 6.化合价 单质分子里元素的化合价为零; 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2018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复习(非常详细)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原子论(道尔顿)和分子学说(阿伏加德罗)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3、1869年,俄国的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物质的种类繁多(达2000多万种),但组成它们的基本成分——元素只有100多种。水、氧气、二氧化碳的一个共同点:都含有氧元素。 4、我国的某些化学工艺像造纸、制火药、烧瓷器,发明很早,对世界文明作出过巨大贡献。 5、用高分子薄膜做的鸟笼:隔水、透气 6、用纳米技术制造出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直径6mm的尼龙绳能吊起2t的汽车) (1nm=10-9m) 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考点要求: 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理解反应现象和本质之间的联系 考点一、物质的变化 1、概念: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 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例: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 2、判断变化依据:是否有其它(新)物质生成。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 3、相互关系:常常伴随发生,有化学变化一定有物理变化,有物理变化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4、化学变化伴随现象:放热、吸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 考点二、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金属活动性等。 它们的区别是:物理性质在静止状态中就能表现出来,而物质的化学性质则要在物质运动状态中才能表现出来 三、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在变化语句中加“能”或“可以”或“易”“会”“难于”等词语,变成了相应的

初三化学第一轮复习知识网络梳理

初三化学第一轮复习知识网络梳理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 (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二)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 (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4)砝码用镊子夹取。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先大后小) (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砝码放回砝码盒。

初中化学知识网络.

专题1 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知识结构梳理 1 、 物质的组成结构 (1) 物质的微观构成 构成物质的三种基本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2)分子、原子、离子的区别与联系 溶液 混合物 浓溶液 稀溶液 溶解度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溶质质量分数 质量守恒定律 可溶性碱 不溶性碱 酸性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 含氧酸盐 无氧酸盐 无氧酸 含氧酸 氧化物 酸 碱 盐 吸热现象 放热现象 氧化反应 还原反应 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置换反应 复分解反应 原子结构简图 元素符号 离子符号 化学方程式 化学式 化合价 物质 分类 变化 元素 原子分子 离子 物质 化合物 纯净物 单质 金属单质 非金属单质 稀有气体 物理变化 化 学 变 化 组成结构 核外电子排布 性质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溶剂 溶质 离子结构简图

(3)原子的结构 ①每个质子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1,约等于一个质子原子的质量。 质子②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 ③决定元素种类。 原子核①每个中子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1,约等于一个氢原子的质量。 原中子②不带电荷。 ③决定同类元素中的不同种原子。 子①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电子 ②核外电子分层排布, 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性质。 原子中: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 + 中子数。 阳离子: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阴离子: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4)物质的宏观组成(物质是由自然界中的一百多种元素组成的) ①、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一类原子的总称。 ②、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元素原子 不同点 概 念 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如: 氢原子(H)和氢离子(H+)都是氢元素。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含 义 元素只分种类,没有大小、数量(个数)的 含义。 原子有种类之分,又有大小、质量和数量(个数) 的含义。 应用 范围 元素在说明物质宏观组成时应用。用来描述某类 物质或某种物质的组成。 原子是微观粒子,在说明物质微观结构时应用。 联系原子是元素的个体,是元素的最小物质单位,是体现元素性质的最小微粒 元素名称氢氦氮氧氟氖氯氩碳硅磷硫 元素符号H He N O F Ne C A C S P S 元素名称钠镁铝钾钙锰铁铜锌钡银汞金铅 元素符号Na Mg Al K Ca Mn Fe Cu Zn Ba Ag Hg Au Pb ④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 品种(宏观):表示一种元素 微粒(微观):①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②表示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⑤元素分类及在自然界存在状态 根据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化学性质,元素可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 元素在地壳中含量(按质量分数的由大到小)依次为:氧、硅、铝、铁、钙 2、化学用语 (1)常见元素化合价 一价氯钠钾氢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氮磷, 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都齐全,铜汞二价最常见,单质零价记心间。 (2)化学式的写法(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①金属、固态非金属、稀有气体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 单质如:Fe、C、He等 书写②气体单质(双原子分子)用A2表示(A表示某种元素)。 如:O2、Cl2 化合物:正价前,负价后,交叉约简,再标数 注意:1,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原子团有:硫酸根SO42-、硝酸根NO3-、碳酸根CO32-铵根NH4+、氢氧根OH-

初中化学知识网络图

精心整理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七、十二单元化学能源和社会发展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测氧气含量实验失败原因:红磷量不足,装置漏气,未等到装置冷却就打开弹簧夹 不是所有的燃烧都需氧气参与。如氢气在氯气中能燃烧。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不能说降低物质的着火点,只能说把温度升高到物质的着火点。燃烧需三个条件都具备,灭火只要破坏任一条件。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沉淀有静置沉淀和吸附沉淀。吸附沉淀是指加明矾生成胶体吸附大颗粒固体杂质,获得比静置沉淀更快的沉淀。过滤是在沉淀后,把不溶于水的沉淀和水分离的操作。若单独提到吸附,则是指加活性炭吸附色素和气体。蒸馏后得到的水净化程度最高,为蒸馏水,是纯净物。蒸馏操作可以使硬水软化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原子团的记忆找诀窍:如碳酸根CO3,就是二氧化碳CO2多1个O。硫酸根SO4,是三氧化硫SO3多1个O。硝酸根NO3,是二氧化氮NO2多1个O。铵根NH4,是氨气NH3多1个O.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1、如点燃 (A+B) 2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二氧化碳气体通到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不用燃着木条熄灭来检验二氧化碳,用澄清石灰水。因为使木条熄灭的还有氮气、稀有气体等,但可以验满。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第九单元溶液 1、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溶质(一种或几种)(固、液、气) 溶剂(一种)(若是液体,一般为水) 均一性:(各处的性质相同,浓度一样) 稳定性:(只要温度、溶剂量不变,就不会析出固体) 4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内因:溶质、溶剂的性质12、气体溶解度:影响因素:温度(温度升高,溶解度降低,反之)压强(压强升高,溶解度增大,反之) 1、定义:溶质质量分数实验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影响实验结果的原因溶质质量分数应用到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与不纯物质的计算类似)“相同温度”下的某种溶质,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要大一些。但必须同温下才可比较。 第十单元酸和碱 盐酸:刺激性气味,挥发性 硫酸:吸水性(作干燥剂),脱水性,溶解放热(稀释“硫入水”) 紫色石蕊:变红 无色酚酞:不变色 ②与金属(活泼金属)反应:酸+活泼金属===盐+H 2↑ ③与金属氧化物(如Fe 2O 3、CuO )反应:H+O==+H 2O ④与碱反应:H+OH===+H 2O (中和反应) ⑤与盐(如碳酸盐)反应:H+CO 3==+H 2O+CO 2↑ 2、组成 3、性质 5溶液 溶解度(S ) 2溶质质量分数 物理 (性质) 酸 (H ++酸根离子) 盐酸 (HCl ) 硫酸 (H 2SO 4) ①使指示剂变化学 (性质)

初中化学 知识点归纳

初中化学推断题常用“题眼”归纳

突破口 1.以物质特征颜色为突破口 ⑴固体颜色:Fe、C、CuO、MnO2、Fe3O4(黑色);Cu、Fe2O3(红色);Cu2(OH)2CO3(绿色);CuSO4·5H2O(蓝色)。 ⑵溶液颜色:CuCl2、CuSO4(蓝色);FeCl2、FeSO4(浅绿色);FeCl3、Fe2(SO4)3(黄色)。 ⑶火焰颜色:S在O2中燃烧(蓝紫色);S、H2在空气中燃烧(淡蓝色);CO、CH4在空气中燃烧(蓝色)。 ⑷沉淀颜色:BaSO4、AgCl、CaCO3、BaCO3(白色);Cu(OH)2(蓝色);Fe(OH)3(红褐色)。 2.以物质特征状态为突破口 常见固体单质有Fe、Cu、C、S;气体单质有H2、N2、O2;无色气体有H2、N2、O2、CO、CO2、CH4、SO2;常温下呈液态的物质有H2O。 3.以物质特征反应条件为突破口 点燃(有O2参加的反应);通电(电解H2O);催化剂(KCIO3分解制O2);高温(CaCO3分解,C、CO还原CuO、Fe2O3);加热(KCIO3、KMnO4、Cu2(OH)2CO3等的分解,H2还原CuO、Fe2O3)。 4.以物质特征现象为突破口 ⑴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是CO2。 ⑵能使黑色CuO变红(或红色Fe2O3变黑)的气体是H2或CO,固体是C。 ⑶能使燃烧着的木条正常燃烧的气体是空气,燃烧得更旺的气体是O2,熄灭的气体是CO2或N2;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是O2。 ⑷能使白色无水CuSO4粉末变蓝的气体是水蒸气。 ⑸在O2中燃烧火星四射的物质是Fe。 ⑹在空气中燃烧生成CO2和H2O的物质是有机物,如CH4、C2H5OH等。 ⑺能溶于盐酸或稀HNO3的白色沉淀有CaCO3、BaCO3;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有AgCl、BaSO4。 5.以元素或物质之最为突破口 ⑴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I。 ⑵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