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写生行

婺源写生行
婺源写生行

婺源写生行

婺源—中国最美的乡村,和谐的生态家园“古树高低屋,斜阳远近山;树梢烟似带,村外水如环。”婺源是一首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抒情诗,据资料表明,婺源是皖赣浙三省的交界处,境内古村落遍布乡野,保存完整,拥有一大片“油菜花海”婺源还有“书乡”“茶乡”之称。带着这样的期待,我们的写生行就此开始了。

第一站—师大出发

三月二十八日早上早早就听到了宿舍外面嘈杂的说话声和轮子快速转动的行李箱的声音,来自外地的我们都很期待这次与婺源的初次见面,我们早早的把东西放在了车里,八点准时出发,我们坐着双层巴士,心里满是欢喜。一路上说说

笑笑,中午便到了

婺源一个叫沱川

的村庄,那里是一

个写生基地,有很

多省的很多学校都

会到这里来写生,

下了车还没来得及欣赏周围的景色就紧忙拿着东西去宿舍收拾,急忙吃过午饭的我们下午便是班级自由活动,这才有了时间和同学们一起去感受不一样的风景。

第二站—婺源沱川乡

那里的天空蔚蓝,蓝

的没有一丝杂质,洁

白的云朵在蓝天的怀

抱里慵懒的移动,温暖的阳光照在我们的脸

上,风姑娘也来欢迎我

们的到来,看,绿茵茵

的草地上有一只小羊在

吃草,正所谓“风吹草

地见牛羊”。清澈见底

的河流跟随自己的心情

自由的流淌,各有各的

特点,还有那遍布田野

的油菜花,美到让人窒

息,我们与婺源的第一

次邂逅是那么的浪漫和美好。当然,出门在外总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中途的小插曲让我感触最深,在我们到那边的两三天以后,由于这边的饭菜问题和气候问题,班里的同学一个个的都病倒了,有的高烧不退,有的上吐下泻,还有肚子疼的,听到这些消息真的很是让人心疼,不过好在发现的早,及时喝药,同学们也都又活蹦乱跳的了。在生病期间,那些没有生病的同学照顾生病的同学,又是打水,又是送药,又是送饭的,还有我们各个班委更是关心我们,一直到各个宿舍关心病情。从这件事情中,我体会到了浓浓的同学情,在外地不比在家里,没有亲人家人的陪伴,但是,这次的写生让我明白了同学就是亲人,就是家人,他们给予的关心和温暖同样的伟大。

第三站—“篁村。飞凤峡”

在身体逐渐好起来之

后,班里组织骑车去玩,

我们看过雨后的篁村,

透着一份宁静。爬了很

久的山来到卧龙谷旁的

瀑布,我们开心的拍照

留念,让我想到了我们每次大大小小的班级聚会,辛苦的班委们总是尽心尽力地为

了满足我们,为我们提供更好的服务,而这些经历也在不经意间成就了我们的青春。

安静的篁村

飞凤峡

第四站—返校离别婺源

日子每天都在重复中度过,对于周围的事物我们总是舍不得,但还是一直在告别,四月五日就是离开的日子,我们承载着对婺源生活的怀念离开了那个江南小村,回到了我们的家,回来以后还是会想起那边惬意的生活,从这次写生经历我慢慢的了解了周围同学们的性格,试着融入这个大家庭,本来人就少的大综合在这一次写生当中也变的更加团结,友爱,我们都在试着走进每个人的世界,向对方敞开心扉,接纳所有人。而我在这个大家庭里改变,成长,陪伴我的由青春,还有你们。而这次过后,我们的青春还在继续,愿我们的青春无悔。

江西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

15级综合绘画班

张宇

写生实践报告总结

写生实践报告总结 导语:在实践完毕之后如何写实践报告?如果你正在为写实践报告而烦恼,不妨参考带来的这份写生实践报告总结,希望各位能从这份实践报告中领略到实践报告怎么写。 实习目的: 有效的描绘和记忆物体形象、色彩,收集、积累创作素材,掌握快速作画的方法,提高敏锐地观察生活、深入地认识生活、艺术地表现生活的能力,为作品设计打下基础。 实习时间:4月4日早上6点。 正文: 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踏上了江西婺源的写生之路。这是一个很难得的机会,通过这次写生的机会可以使我见识到中国最美丽的乡村婺源。 我们整装出发,坐在去婺源的大巴上,大家心里有许多说不出的激动,也许是因为第一次和那么多同学一起坐火车,也许是因为第一次那么多人一起到比较远的地方,也许是第一次去实习,看到那一座座连绵的山,印入眼帘的大片的绿,一层层的梯田,那天然的景像深深地吸引了我们。同学们一路上有说有笑,累了就睡一会,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到达沱川乡已经是晚上7点了,老师安排宿舍后同学们一起去吃晚饭,我们住的地方不大,六个人一间,吃饭是在一个统一的地方,

也都安排好了时间,经过了一天的辛苦颠簸中,同学们纷纷回宿舍休息了。 在理坑我们看到了一百多年前的老建筑,理坑原名理源,位于 婺源县城56公里的沱川乡。建村于北宋末年,地处深山怀抱和碧水 围绕之中,村中有全县最典型的明清官邸风光古朴原始亦具迷人风味。另一个地方就是篁村,里面房屋错综复杂,如果一个在里面乱走很可能会在一条条小巷子中迷失方向,我在这里拿着手机不停的拍照,但还是来不及拍下所有的美景和建筑。在河的两旁有很多各种各样的小商店,里面的种类繁多的纪念品。 接下来几天我们开始了真正的任务,写生。每天早上我们带着 画具去寻找美景,那里的一切都是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如诗如画的低山田园,梯田、河溪、古树、居民、木桥、房屋??江南乡村应有的一切元素我们尽收眼底。婺源的田园风光,可概括地形容为“水绕村庄”,有水的地方就有村子,有村子的地方就可以看见溪流。乡村小道两边飞檐翘角,灰瓦白墙的徽州民居,错落有致地镶嵌在修竹掩映的林间。虽然看到的是美丽的风景,但是如何去表现却成为每个同学都要思考的问题,刚开始大家都有点手生,我也为没有办法更好的表达画面而烦恼,但是之后,每画一幅都会有不同的理解,慢慢的学习,不断的进步,尽管画里还是有许多许多的缺点,但在构图和透视方面都有了较大的进步,有时老师会来检查作业和指导我们,同学们都会把自己好的作品交给老师讲评,每当这个时候,同学们都会很安静的去听,因为每次这样的讲课都能让我们学到很多写生的知识和经验,第二天

徽州木雕图案的装饰风格--婺源宏村写生报告

江汉大学现代艺术学院 采风写生课题研究报告(工业产品造型设计) 班级:2009级工造2班 姓名:** 学号:2009183022** 指导教师:张悦

江汉大学现代艺术学院(工业产品造型设计专业) 采风写生课题研究报告综述 班级:2009级工造2班 姓名:** 学号:2009183022** 采风地点:江西婺源、安徽宏村等 采风时间: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教学周11—12周 指导老师:张悦 (一)、课题研究方向:徽州木雕图案的装饰风格 (二)、资料调查及收集方式: 1、书籍资料收集; 2、网络资料收集; 3、实地考察资料收集; 4、图片资料收集; 5、影像资料收集等方式; (三)、课题研究调查综述: 徽州木雕图案装饰风格 徽州木雕是徽古建筑装饰艺术的重要部分,遍及全城,至今还保留在明、清时的古建筑祠堂、大厅、寺庙、书院和民居中。木雕广泛

地应用门楼、镂窗、门檐、屏风、窗棂、拦柱、家具等,具有平面立体生动等特点。其图案纹样更有很多吉祥的寓意。 徽派木雕的题材广泛,有人物、山水、花鸟、禽兽、虫鱼、云头、回纹、八宝博古、文字锡联以及各种吉祥图案等。以人物为主的题材有名人轶事、文学故事、戏曲唱本、宗教神话、民族风情、民间传说和社会生活等。以山水为题材的主要是徽州名胜,如黄山、白岳、新安江及徽州各县具有代表性的山水风光。以动物、花木、图案为内容的,一般呈连续图样形式,亦能独立成画。徽州木雕在题材的选择上多受传统艺术的影响,也反映出不同层次的审美要求,雅俗共赏,有具象的人物故事、山水,也有抽象的纹样。文人学士较集中的地方,一般选择花鸟山水,或者以某种审美意趣所造就的定型化抽象符号作为雕饰题材。而在富商云集之处,雕刻装饰常巧密繁缛,多取传统中故事性与情节性强的历史人物故事与戏文题材等,雕刻的主题也是以趋利避害为主。而且徽州木雕的绝大部分内容都体现了以仁爱为核心、以忠恕为本,强调“礼”的行为规范,重人性、重人情、重慈爱的美学主张,强调美的伦理性本质,重视审美中的情感体验和道德伦理的结合。徽州木雕所具有以儒家为代表的古典美学思想,是两千年以来中国传统美学的重要内容和本质精神。

考察实习报告4篇

本文目录考察实习报告古建筑测绘考察实习报告----------记“承志堂”之感科学考察实习报告古建筑测绘考察实习报告 艺术专业考察实习报告 本文由推荐给大家参考阅读! 这个学期我们终于有机会外出艺术考察了,我们要到中国最美丽的乡村----江西婺源。快到目的地时,我就被那山里的风景给迷住了,茂盛的树木,婉转的溪流,都让我心旷神怡,那“小桥流水”的意境更让我陶醉。 这一次艺术考察收获丰富,一方面加深了对古建筑的感性认识,积累了传统的建筑知识,地理知识、风水学知识、规划知识、古代环保知识及各种其它人文知识,了解了中国先贤的智慧与能巧;另一方面也积累了许多资料和图片,为艺术创作与进一步的理论研究收集了良好的素材。以下是结合本专业,对那些本人认为较有代表性的人文景观或自然景观作一些描述。 婺源是江西东北部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县,被旅游书籍冠以“中国最美丽的乡村”。与浙江、安徽为邻,有着丰富的人文和自然风光。她是南宋理学家朱熹的故里,也是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的家乡。这里文风鼎盛,古迹遍布,尤以明清古建筑为代表,而自然风光更是如诗如画:田园、小溪、古木、翠竹环绕村落,飞瀑、驿道、路亭、拱桥散布乡野……婺源不仅有江南层峦叠翠的山林,碧绿绸绢般的小河,还有蜿蜒的石板路连着一个个依山傍水的村落,更为突出的是这里的徽派建筑,其风格体现在“粉墙黛瓦”,即雪白的墙身,青黑色的瓦,屋顶是刻着各式图案的飞檐翘角,直指苍穹,在蓝天绿树映衬下分外瞩目。婺源古民居既具有浓郁的徽州特色,又不乏匠心别具的独特格局。婺源的油菜花跟古朴的徽派建筑相结合,是其他油菜花开的地方不能比的。他们相互融合,构成了一副最美,最和谐的图画。行驶在婺源的林间小路上,仿佛就是在山水画中走。 赣中古建筑的每栋建筑都有明显突出徽派风格的风火山墙、高耸的垂脊和起翘,还有家具、木椅的设计风格,都是精雕细刻的经典之作。在婺源沱川古村落间行走,感觉最突出的一点,就是民居布局非常讲究与山、水、林木等自然环境的和谐结合,文化品位很高。背靠郁郁葱葱的山林,一股清澈的山溪曲曲弯弯绕过幢幢明清古宅,穿过小桥和村中心后流向村外,一道道翻水坝形成的小瀑布激起哗哗的水声。在村边遇到一帮正在写生的美术院校师生,他们迷恋于这儿古代人文建筑与自然生态的和谐融合:穿村而过的溪流、村边小山岭上的古道、苍翠的古樟和松林、茶园农田、一排排的青石古溪埠、明清古宅群错落有致,简直就是一个大型生态园林,尤其从山岗上望下去,几乎每个角度都能入画。 实习相关: 在学校,我们大都在室内画着静物。这次写生,增长了我们的见识,让我们走出了课堂,融入了自然,使我们的心灵放飞在山水,老屋,人间。我们懂得了光线与构图的关系,明白了建筑与文化的“血源”。在写生中,我们更深切地体味到:美无处不在,关键是要善于发现。在这里我们看到了美丽的风景,还有感受到了那淳朴的乡村乡情,在考察中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助的那份友谊,老师在我们画画和生活上的帮助,这一切将永远珍藏于心。

艺术类大学生实习报告

艺术类大学生实习报告 艺术类大学生实习报告1 这个学期我们终于有机会外出艺术考察了,我们要到中国最美丽的乡村----江西婺源。快到目的地时,我就被那山里的风景给迷住了,茂盛的树木,婉转的溪流,都让我心旷神怡,那“小桥流水”的意境更让我陶醉。 这一次艺术考察收获丰富,一方面加深了对古建筑的感性认识,积累了传统的建筑知识,地理知识、风水学知识、规划知识、古代环保知识及各种其它人文知识,了解了中国先贤的智慧与能巧;另一方面也积累了许多资料和图片,为艺术创作与进一步的理论研究收集了良好的素材。以下是结合本专业,对那些本人认为较有代表性的人文景观或自然景观作一些描述。 婺源是江西东北部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县,被旅游书籍冠以“中国最美丽的乡村”。与浙江、安徽为邻,有着丰富的人文和自然风光。她是南宋理学家朱熹的故里,也是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的家乡。这里文风鼎盛,古迹遍布,尤以明清古建筑为代表,而自然风光更是如诗如画:田园、小溪、古木、翠竹环绕村落,飞瀑、驿道、路亭、拱桥散布乡野……婺源不仅有江南层峦叠翠的山林,碧绿绸绢般的小河,还有蜿蜒的石板路连着一个个依山傍水的村落,更为突出的是这里的徽派建筑,其风格体现在“粉墙黛瓦”,即雪白的墙身,青黑色的瓦,屋顶是刻着各式图案的飞檐翘角,直指苍穹,在蓝天绿树映衬下分外

瞩目。婺源古民居既具有浓郁的徽州特色,又不乏匠心别具的独特格局。婺源的油菜花跟古朴的徽派建筑相结合,是其他油菜花开的地方不能比的。他们相互融合,构成了一副最美,最和谐的图画。行驶在婺源的林间小路上,仿佛就是在山水画中走。 赣中古建筑的每栋建筑都有明显突出徽派风格的风火山墙、高耸的垂脊和起翘,还有家具、木椅的设计风格,都是精雕细刻的经典之作。在婺源沱川古村落间行走,感觉最突出的一点,就是民居布局非常讲究与山、水、林木等自然环境的和谐结合,文化品位很高。背靠郁郁葱葱的山林,一股清澈的山溪曲曲弯弯绕过幢幢明清古宅,穿过小桥和村中心后流向村外,一道道翻水坝形成的小瀑布激起哗哗的水声。在村边遇到一帮正在写生的美术院校师生,他们迷恋于这儿古代人文建筑与自然生态的和谐融合:穿村而过的溪流、村边小山岭上的古道、苍翠的古樟和松林、茶园农田、一排排的青石古溪埠、明清古宅群错落有致,简直就是一个大型生态园林,尤其从山岗上望下去,几乎每个角度都能入画。 在学校,我们大都在室内画着静物。这次写生,增长了我们的见识,让我们走出了课堂,融入了自然,使我们的心灵放飞在山水,老屋,人间。我们懂得了光线与构图的关系,明白了建筑与文化的“血源”。在写生中,我们更深切地体味到:美无处不在,关键是要善于发现。在这里我们看到了美丽的风景,还有感受到了那淳朴的乡村乡情,在考察中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助的那份友谊,老师在我们画画和生活上的帮助,这一切将永远珍藏于心。

江西婺源写生报告

江西婺源写生报告 O9广告2班蔡婉婉 2010年11月7日,我们09级广告3个班和环艺2个班的学生怀着期盼的心情踏上了去江西婺源写生基地的路程,经过6个小时颠簸,终于顺利到达目的地江西婺源县沱川余地主写生基地。 下车后,根据之前安排好的我们到了各自的宿舍收拾行李。之前有听过前一批到婺源写生的同学说住宿条件什么的很不好,所以在到达之前心里都有点怕怕的,想着会不好到什么程度,不过,当我走近宿舍的时候,我们几个住一起的同学都觉的住宿条件不错,虽然不大的房间里要住上6个人,但是很温暖,再者有“客人”来串串门什么的,虽然挤,但很热闹很温馨。 我们整理好行李之后就午吃下楼去吃饭了,11个人一张大桌子,满屋子的人坐在一起吃饭,真的是很壮观。就像是回到了吃“大锅饭”的年代,而这样的生活,也让我们体会到了不同的生活感受,体味到别样的生活乐趣。但是吃的东西我们都有点不习惯,每样菜几乎都放了辣而且很咸,有点吃不消。吃完饭之后我们就出去溜溜转转,看看婺源的风景,买一些我们喜欢的东西…… 第二天,我们带上速写要去完成任务,现实老师带着我们上了理坑,请了个导游为我们介绍理坑,理坑里面一条长河,这条河是人们用来洗衣服、洗菜用的,河上有两座石桥,桥面都是由大块的石板铺设的,看起来很厚重,据说是三四百年前留下的。那里的房子大部分都有三四百年之久,房屋里面都是用木头建造的,门窗的雕刻很精致很细腻,看了无人不赞叹前人的高超的雕刻技术。我们来到一个有“八字门”的房屋,此门罩写着“天官上卿”四个大字,是当时一个大官得到皇帝的赏赐而建造的。有些房子已经破损或倒塌,但它还是我们眼中一道不可或缺的景点,它毕竟经过了风风雨雨,历尽了人间沧桑,它是历史的见证。 导游领我们观赏了一圈后,就让我们自由观赏。我们还没有忘记我们这次出来的目的,拿着速写本打算画速写了,可是我们都是第一次画速写,都不知道从何入手,在那里磨了很久也没画一张,后来碰到老师教我们画的技巧,还说用美工笔画出的效果会好点,我们就回去买了支美工笔又回去画了。刚开始画还是有难度的,都画坏了好几张纸才画出一张,一看时间居然快到吃晚饭时间,今天的成果就是两张速写。

美术专业写生考察报告

美术专业写生考察报告 美术专业写生考察报告篇一 这个学期我们终于有机会外出艺术考察了,我们要到中国最美丽的乡村——江西婺源。快到目的地时,我就被那山里的风景给迷住了,茂盛的树木,婉转的溪流,都让我心旷神怡,那小桥流水的意境更让我陶醉。 这一次艺术考察收获丰富,一方面加深了对古建筑的感性认识,积累了传统的建筑知识,地理知识、风水学知识、规划知识、古代环保知识及各种其它人文知识,了解了中国先贤的智慧与能巧;另一方面也积累了许多资料和图片,为艺术创作与进一步的理论研究收集了良好的素材。以下是结合本专业,对那些本人认为较有代表性的人文景观或自然景观作一些描述。 婺源是江西东北部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县,被旅游书籍冠以中国最美丽的乡。与浙江、安徽为邻,有着丰富的人文和自然风光。她是南宋理学家朱熹的故里,也是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的家乡。这里文风鼎盛,古迹遍布,尤以明清古建筑为代表,而自然风光更是如诗如画:田园、小溪、古木、翠竹环绕村落,飞瀑、驿道、路亭、拱桥散布乡野婺源不仅有江南层峦叠翠的山林,碧绿绸绢般的小河,还有蜿蜒的石板路连着一个个依山傍水的村落,更为突出的是这里的徽派建筑,其风格体现在粉墙黛瓦,即雪白的墙身,青黑色的瓦,屋顶是刻着各式图案的飞檐翘角,直指苍穹,在蓝天绿树映衬下分外瞩目。婺源古民居既具有浓郁的徽州特色,又不乏匠心别具的独特格局。婺源的油菜花跟古朴的徽派建筑相结合,是其他油菜花开的地方不能比的。他们相互融合,构成了一副最美,最和谐的图画行驶在婺源的林间小路上,仿佛就是在山水画中走。 赣中古建筑的每栋建筑都有明显突出徽派风格的风火山墙、高耸的垂脊和起翘,还有家具、木椅的设计风格,都是精雕细刻的经典之作。在婺源沱川古村落间行走,感觉最突出的一点,就是民居布局非常讲究与山、水、林木等自然环境的和谐结合,文化品位很高。背靠郁郁葱葱的山林,一股清澈的山溪曲曲弯弯绕过幢幢明清古宅,穿过小桥和村中心后流向村外,一道道翻水坝形成的小瀑布激起哗哗的水声。在村

2017年艺术考察报告4篇

2017年艺术考察报告4篇 *目录2017年艺术考察报告江西婺源艺术考察报告大学生的艺术考察报告模板精选书法艺术考察报告范文这个学期我们终于有机会外出艺术考察了,我们要到中国最美丽的乡村----江西婺源。快到目的地时,我就被那山里的风景给迷住了,茂盛的树木,婉转的溪流,都让我心旷神怡,那“小桥流水”的意境更让我陶醉。 这一次艺术考察收获丰富,一方面加深了对古建筑的感性认识,积累了传统的建筑知识,地理知识、风水学知识、规划知识、古代环保知识及各种其它人文知识,了解了中国先贤的智慧与能巧;另一方面也积累了许多资料和图片,为艺术创作与进一步的理论研究收集了良好的素材。以下是结合本专业,对那些本人认为较有代表性的人文景观或自然景观作一些描述。 婺源是江西东北部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县,被旅游书籍冠以“中国最美丽的乡村”。与浙江、安徽为邻,有着丰富的人文和自然风光。她是南宋理学家朱熹的故里,也是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的家乡。这里文风鼎盛,古迹遍布,尤以明清古建筑为代表,而自然风光更是如诗如画:田园、小溪、古木、翠竹环绕村落,飞瀑、驿道、路亭、拱桥散布乡野……婺源不仅有江南层峦叠翠的山林,碧绿绸绢般的小河,还有蜿蜒的石板路连着一个个依山傍水的村落,更为突出的是这里的徽派建筑,其风格体现在“粉墙黛瓦”,即雪白的墙身,青黑色的瓦,屋顶是刻着各式图案的飞檐翘角,

直指苍穹,在蓝天绿树映衬下分外瞩目。婺源古民居既具有浓郁的徽州特色,又不乏匠心别具的独特格局。婺源的油菜花跟古朴的徽派建筑相结合,是其他油菜花开的地方不能比的。他们相互融合,构成了一副最美,最和谐的图画。行驶在婺源的林间小路上,仿佛就是在山水画中走。 赣中古建筑的每栋建筑都有明显突出徽派风格的风火山墙、高耸的垂脊和起翘,还有家具、木椅的设计风格,都是精雕细刻的经典之作。在婺源沱川古村落间行走,感觉最突出的一点,就是民居布局非常讲究与山、水、林木等自然环境的和谐结合,文化品位很高。背靠郁郁葱葱的山林,一股清澈的山溪曲曲弯弯绕过幢幢明清古宅,穿过小桥和村中心后流向村外,一道道翻水坝形成的小瀑布激起哗哗的水声。在村边遇到一帮正在写生的美术院校师生,他们迷恋于这儿古代人文建筑与自然生态的和谐融合:穿村而过的溪流、村边小山岭上的古道、苍翠的古樟和松林、茶园农田、一排排的青石古溪埠、明清古宅群错落有致,简直就是一个大型生态园林,尤其从山岗上望下去,几乎每个角度都能入画。在学校,我们大都在室内画着静物。这次写生,增长了我们的见识,让我们走出了课堂,融入了自然,使我们的心灵放飞在山水,老屋,人间。我们懂得了光线与构图的关系,明白了建筑与文化的“血源”。在写生中,我们更深切地体味到:美无处不在,关键是要善于发现。在这里我们看到了美丽的风景,还有感受到了那淳朴的乡村乡情,在考察中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助的那份友谊,

江西考察与采风实训报告文档

江西考察与采风实训报告文档 Jiangxi investigation and wind gathering training report

江西考察与采风实训报告文档 小泰温馨提示:报告是按照上级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 一般都要向上级写报告,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 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等,以取得上级领导部门的指导。本文档根据申请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 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市校:金华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中国古建 筑工程技术121 学号:XXxxxxxxx118 指导教师:胡波徐秀平 实训时间:XX年4月8日——4月9日,60课时 实训报告 实训项目:艺术考察与采风写生实训 实训设备:相机写生用具 同组组员:骆趣(组长)俞梦雯张思达包吉阳 实训目的:婺源古村落选址,古民居的空间布局,结构 构造,装修特点,附属文物等,婺源历史与可移动文物的现状。

1.介绍婺源古村落古建筑的基本情况,了解婺源古村落 古建筑的基本情况,明确实训流程与任务。 2.检查每日实训成果的进度与质量,观察彩虹桥、延村、思溪村、百柱宗祠、晓起村、汪口村、李坑村、西冲村、长滩村、赵村、龙腾村等各村的环境与建筑特征。 3.每组完成建筑摄影100张、每人每天完成建筑速写或 线描3张、考察日志1篇3张,考察日志1篇。 4.8思口赵村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徽派建筑, 随后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拍摄任务,其中要求我们要拍摄细节以及不同有特色之处。在拍摄过程中给我们指点了许多细小的知识点,用于装饰和排水的“滴水”,马头墙上的徽派墨画,还有被称为“踏跺”的台阶,被用于分每家每户的“墙界石”。接下来写生的时候,老师指点我要采好点取号正确的角度来写生。 4.9西冲村我们找到了一个明朝后期的建筑,名为“竹 友居”。里面的“翘头案”、“和合桌”、“扶手椅”、“八仙桌”等都保存尚好。在其他的大屋里,一把让胡老师爱不释手的明式靠背椅引起了我的兴趣,明式家具,用料比较柔和,没有雕刻,老师说这把椅子也叫“官帽椅”,在它旁边的是一

艺术考察报告标准范本

编号:QC/RE-KA3394 艺术考察报告标准范本 The new situation in operation, especially the emergency, makes the information open and transparent by reporting the details, and then forms a closer cooperative relationship. (工作汇报示范文本)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工作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艺术考察报告标准范本 使用指南:本报告文件适合在为规范管理,让所有人员增强自身的执行力,避免自身发展与集体的工作规划相违背,按固定模式形成日常报告进行上交最终实现及时更新进度,快速掌握所需了解情况的效果。文件可用word任意修改,可根据自己的情况编辑。 这个学期我们终于有机会外出艺术考察了,我们要到中国最美丽的乡村----江西婺源。快到目的地时,我就被那山里的风景给迷住了,茂盛的树木,婉转的溪流,都让我心旷神怡,那“小桥流水”的意境更让我陶醉。 这一次艺术考察收获丰富,一方面加深了对古建筑的感性认识,积累了传统的建筑知识,地理知识、风水学知识、规划知识、古代环保知识及各种其它人文知识,了解了中国先贤的智慧与能巧;另一方面也积累了许多资料和图片,为艺术创作

与进一步的理论研究收集了良好的素材。以下是结合本专业,对那些本人认为较有代表性的人文景观或自然景观作一些描述。 婺源是江西东北部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县,被旅游书籍冠以“中国最美丽的乡村”。与浙江、安徽为邻,有着丰富的人文和自然风光。她是南宋理学家朱熹的故里,也是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的家乡。这里文风鼎盛,古迹遍布,尤以明清古建筑为代表,而自然风光更是如诗如画:田园、小溪、古木、翠竹环绕村落,飞瀑、驿道、路亭、拱桥散布乡野……婺源不仅有江南层峦叠翠的山林,碧绿绸绢般的小河,还有蜿蜒的石板路连着一个个依山傍

绘画写生实习报告

绘画写生实习报告 院系∶园艺园林学院 班级∶园林151 姓名∶焦文明 学号∶20150624119

一.实习时间:2016年5月1日--5月12日; 二.实习地点:辉县万仙山; 三.实习内容:风景速写写生、风景色彩写生; 四.实习过程: 这段实习之旅对我们来说或许是段抹之不掉的记忆吧。带着孤独、落寞、喧闹;带着快乐、灵动、震撼;带着甜蜜、苦涩、酸辛。当一个人漫步在校园的树荫小路上时,总会有一段段图画在眼前闪动,伴着香甜的桂花,让思绪飞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寄给我热爱的太行山人眼前。 那么就让思绪飞扬吧,就让记忆悦动吧,我想念的大榕树,我想念的黄土楼,我想念的大山,我想念的渔港,我想念的石楼民肴,我想念的.......我想念的一切,包括那里的蚊虫和在那里遭受的疼痛。 还记得,当时为了选取一个能够憾动自己的取景点,总是一个人在烈日下经受着耐力的考验,当心灵被触动的那一刻,迅速拿出画笔,把自己看到的美好划给白纸,再让它们把那些美好带给我的亲朋好友们。 我们三个班,共80多人,与2016年4月27日经过一日的奔波后来到了万仙山风景区 开始了为期两周的写生生活! 当车子开上太行山的时候,我们都被它的壮硕的山峰、茂盛的树林、蓝蓝的清澈的天空给迷住了!大自然的力量真的是太神奇太美妙

了! 初到万仙山风景区的时候,我们对这里的一切都感到十分的好奇最喜欢做的事就是抬起头看看远处层峦叠嶂的山和蓝天白云的完美组合。在那里生活了两周,我觉得我感触最大的是山景、水景和人景。山景是每天醒来第一眼就可以看到的,虽然看到的山都是不变的,但是阳光每天照在山上会给人不同的感觉,并且期间有几天是阴雨天气。阴天的山很美很美,云雾笼罩在山间久久的不散去,在山间制造了云彩,如同在仙境一般。同学们看到了,都兴奋的抱起手机相机去照相,留下这美好的回忆。雨天的山湿湿润润的,路上也都是水,撑起一把伞走在路上,听着雨滴打在叶子、石头和土地上的各种不同的声音,别有一番滋味!都市里都是快节奏的生活,只有在这乡间才能慢慢的品尝这些野趣!伴随着春雨我们有了一次为期12天的外出写生课程。 刚下车我们看到的是原始大自然的甜美与朴实,放眼望去那一坐坐连绵的山,那绿色、那天然的成就深深的吸引了我们,我不禁感叹大自然所赋予的神气与美丽,我崇尚自然,更乡回归自然。古朴与落后并存,不得不说这是很适合写生的地方。 到住的地方已经快15点了,2—3人一个房间,显然这么小的房间2;3个人还是可以的。到吃晚饭的时间了同学们一起吃8人一桌,男女搭配。从来没体验过大家一起吃饭,即使这里的饭菜不是那么的可口,但大家一起“抢”着吃的气氛不得不使我们感觉温馨。每天早上一稀饭馒头为主,中餐一土豆、冬瓜、芹菜为主,几乎为素,餐餐

江西婺源写生实习总结

江西婺源写生实习总结 这个学期我们终于有机会外出实习写生了,我们要到中国最美丽的乡村----江西婺源。2016年9月19日早上七点半,我们视觉传达班和动画班乘着大巴出发了,心情无比的兴奋与激动。 快到目的地时,我就被那山里的风景给迷住了,茂盛的树木,婉转的溪流,都让我心旷神怡,那“小桥流水”的意境更让我陶醉。到了一个小镇上客车停了,我们终于到达了,这就是沱川镇,来这里写生的薛生很多,来自各个方向各个学校的,我们安排好了住宿,吃了午饭,就在老师的组织下,到理坑观光了,虽然下点小雨,但是还是没有浇灭同学们的热情,大家都兴致勃勃的跟着去了,沿途中有一条小河,河中德尔鱼儿无忧无虑的游来游去,我们在导游的带领下顺序游览着。 那条河是人们用来洗衣服、洗菜用的,河上有两座石桥,桥面都是由大块的石板铺设的,看起来很厚重,据说哦是三四百年前留下的,有一做桥写有“天心桥”三个大字,说是那里有个官为了感谢皇恩而建造的,那里的房子大部分都有三四百年之久,房屋的特色是:外观都建有“码头墙”。房屋里面都是用木头建造的,门窗的雕刻很精致很细腻,看了无人不赞叹前人的高超的雕刻技术,厅堂里都有一块露天的地方,那里放着一口大水缸,每逢下雨,水就会从瓦上滴

落于缸中,这就是民间流转的“肥水不留外人田”。厅堂都有一张高桌和两条长凳,有的有太师椅和一个小矮桌,共喝茶聊天之用。我们来到一个有“八字门”的房屋,此门罩写着“天官上卿”四个大字,是当时一个大官得到皇帝的赏赐而建造的。有些房子已经破损或倒塌,但它还是我们眼中一道不可或缺的景点,它毕竟经过了风风雨雨,历尽了人间沧桑,它是历史的见证。 导游领我们观赏了一圈后,就让我们自由观赏,我们走进了一家小就吧,店主十分热情地向我们介绍店里的美酒,还邀请我们品尝,那里用竹筒装酒,用竹杯品酒,坐在竹凳上,把酒杯置于竹桌上,有一种神仙般的享受,那里有十几种酒,每种酒的味道和酒精度都不一样,我品尝了四种,感觉很上口,酒精度低,有果香的味道,慢慢品之香醇可口,喝了那“青梅酒”再配上一首舒缓的音乐,让人感觉到初恋般的甜美,也许那酒是为热恋中的男女而酿造的吧! 在我们返回住宿的地方的时候,山间蒸发着雨雾,萦绕于山头上,那里空气很清新。 第二天,我们开始了来这里的目的,各自带上速写本、钢笔,出去写生了,我们就几个人一起去理坑画画了,那里景点十分丰富,让我们无从下笔,到底先画哪处,我们还是先观察了几处后,才在小巷中开始动笔了,今天的任务是五幅速写,上午我和一个同学没有回去吃饭,因为不想错过美

安徽宏村西递写生实习报告范本

文法学院《专业实习考察课程实践环节》报告书

专业实习考察报告 姓名:文超 学号:111111205 班级:艺术112班 指导教师:晶梁明 学院:文法学院

实习目的:通过专业考察,提高同学们对建筑的直观感受能力,对传统建筑的认识与理解。从自然风土人情中悟建筑文化。 一、皖南印象 皖南山区徽州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保存了大量形态相近、特色鲜明的传统建筑及村落。 皖南古村落位于古徽州(今省市,绩溪,婺源)境,西递和宏村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两处古民居,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文化的典型代表——徽州文化的载体,集中体现了工艺精湛的徽派民居特色,村落形态保存完好、风光秀美。村中自古尊儒术、重教化,文风昌盛,集中体现了明清时期达到鼎盛的徽州文化现象,如程朱理学的封建伦理文化、聚族而居的宗法文化、村落建设中的风水文化、贾而好儒的徽商文化,因此历史文化涵深厚。 二、徽派建筑基本概况 1、徽派建筑概况 徽派建筑是中国古建筑最重要的流派之一,是我国古代社会后期成熟的一大建筑流派。主要流行在古徽州地区(今省市、市绩溪县、省婺源县)以及泛徽州

地区(淳安、浮梁)。明中叶以后,随着徽商的崛起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徽派园林和宅居建筑亦同步发展起来并跨出徽州本土,在大江南北各大城镇扎根落户。徽州古民居受徽州文化传统和优美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形成独具一格的徽派建筑风格。粉墙、青瓦、马头墙、砖木石雕以及层楼叠院、高脊飞檐、曲径回廊、亭台楼榭等的和谐组合,构成徽派建筑的基调。“古建三绝”——古民居、古祠堂、古牌坊更是徽州建筑艺术的典。与现在的建筑分类相对应分属居住建筑、公共建筑、标志性或纪念性建筑。它的工艺特征和造型风格主要体现在民居、祠庙、牌坊和园林等建筑实物中。在徽州地区现今尚有大量徽派古建遗存,散落在徽州大大小小的村落中,吸引着海外无数的游客纷至沓来。徽派建筑集徽州山川风景之灵气,融风俗文化之精华,风格独特,结构严谨,雕镂精湛,不论是村镇规划构思,还是平面及空间处理、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都充分体现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尤以“徽州古建三绝”,为中外建筑界所重视和叹服。它在总体布局上,依山就势,构思精巧,自然得体;在平面布局上规模灵活,变幻无穷;在空间结构和利用上,造型丰富,讲究韵律美,以马头墙、小青瓦最有特色;在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上,融石雕、木雕、砖雕为一体,显得富丽堂皇。 2、西递宏村概况 西递、宏村古民居位于中国东部省黟县境的风景区,是南部民居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两座古村落,它们以世外桃源般的田园风光,保存完好的村落形态、工艺精湛的徽派民居和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涵而闻名天下。 西递距黟县县城8公里,始建于北宋皇祏年间(公元1049-1054年)距今有近千年的历史,它四面环山,两条溪从村北、村东经过村落在村南会源桥汇聚,整个村庄呈“船形”。村落以一条纵向的道路和两条沿溪的道路为主要骨架,构成东向为主,向南北伸的村落街巷系统,所有街巷均以黟县青石铺地,古建筑为木结构,砖墙维护,木雕、石雕和砖雕丰富多彩。巷道和建筑的设计布局协调,村落空间变化灵活,建筑色调朴素淡雅,保存有完整的古民居122幢,现有居民1300余户,人口1000余人,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中国明清民居博物馆”。

专业考察实习报告总结范文

专业考察实习报告总结范文 这一次艺术考察收获丰富,一方面加深了对古建筑的感性认识,积累了传统的建筑知识,地理知识、风水学知识、规划知识、古代环保知识及各种其它人文知识,了解了中国先贤的智慧与能巧;另一方面也积累了许多资料和图片,为艺术创作与进一步的理论研究收集了良好的素材。以下是结合本专业,对那些本人认为较有代表性的人文景观或自然景观作一些描述。 婺源是江西东北部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县,被旅游书籍冠以“中国最美丽的乡村”。与浙江、安徽为邻,有着丰富的人文和自然风光。她是南宋理学家朱熹的故里,也是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的家乡。这里文风鼎盛,古迹遍布,尤以明清古建筑为代表,而自然风光更是如诗如画:田园、小溪、古木、翠竹环绕村落,飞瀑、驿道、路亭、拱桥散布乡野……婺源不仅有江南层峦叠翠的山林,碧绿绸绢般的小河,还有蜿蜒的石板路连着一个个依山傍水的村落,更为突出的是这里的徽派建筑,其风格体现在“粉墙黛瓦”,即雪白的墙身,青黑色的瓦,屋顶是刻着各式图案的飞檐翘角,直指苍穹,在蓝天绿树映衬下分外瞩目。婺源古民居既具有浓郁的徽州特色,又不乏匠心别具的独特格局。婺源的油菜花跟古朴的徽派建筑相结合,是其他油菜花开的地方不能比的。他们相互融合,构成了一副最美,最和—谐的图画。行驶在婺源的林间小路上,仿佛就是在山水画中走。 赣中古建筑的每栋建筑都有明显突出徽派风格的风火山墙、高耸

的垂脊和起翘,还有家具、木椅的设计风格,都是精雕细刻的经典之作。在婺源沱川古村落间行走,感觉最突出的一点,就是民居布局非常讲究与山、水、林木等自然环境的和—谐结合,文化品位很高。背靠郁郁葱葱的山林,一股清澈的山溪曲曲弯弯绕过幢幢明清古宅,穿过小桥和村中心后流向村外,一道道翻水坝形成的小瀑布激起哗哗的水声。在村边遇到一帮正在写生的美术院校师生,他们迷恋于这儿古代人文建筑与自然生态的和—谐融合:穿村而过的溪流、村边小山岭上的古道、苍翠的古樟和松林、茶园农田、一排排的青石古溪埠、明清古宅群错落有致,简直就是一个大型生态园林,尤其从山岗上望下去,几乎每个角度都能入画。 在学校,我们大都在室内画着静物。这次写生,增长了我们的见识,让我们走出了课堂,融入了自然,使我们的心灵放飞在山水,老屋,人间。我们懂得了光线与构图的关系,明白了建筑与文化的“血源”。在写生中,我们更深切地体味到:美无处不在,关键是要善于发现。在这里我们看到了美丽的风景,还有感受到了那淳朴的乡村乡情,在考察中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助的那份友谊,老师在我们画画和生活上的帮助,这一切将永远珍藏于心。 学校给了我们这次“江西婺源写生之旅”的机会,让我们来到这么优美的地方写生,拓展了我们的视野,深化了我们对艺术深层次的了解,让我们真切的体会到了自然与人文之美,传统与现代的完美契合,感叹艺术的殿堂原来如此美妙!然而,看着眼前婺源的湖光秀色,真让人陶冶在这巧夺天工的自然风光之中!所谓“前人栽树,后

婺源考察报告

《民间美术考察报告》 姓名:班级: 学号:指导教师: 2 3 4 篇二:江西婺源、景德镇考察报告 江西婺源、景德镇艺术考察报告 考察地点:江西省婺源县、景德镇市 考察时间:2015年4月18日至4月24日 考察过程 婺源县位于赣东北,古徽州六县之一,徽州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素有“书乡”、“茶乡” 之称,是全国著名的文化与生态旅游县,被外界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婺源的文化风俗、 房屋建筑、饮食居住和徽州其他各县大体相同,属徽文化的组成部分。那里完好保留了大量 的明清两代古建筑,它们是中国古代社会后期成熟的一大建筑流派——徽派建筑,堪称典范 之作。明清时代古徽州一带的商人凭借木材、茶叶、盐业等的垄断经营,称雄商界长达二三 百年,统称徽商.当时徽商经营的势力遍及大江南北,聚集了大量的财富和声望。中国人落叶 归根的特性让殷实的徽商们最终都在家乡大兴土木,建民所、立祠堂,光宗耀祖,传宗接代。 经济的繁荣带来了徽派建筑的全面的昌盛。中原望族的迁徙不仅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力也带来 了中原先进的文化和耕读礼俗。中原盛行的儒家礼教文化浓墨重彩地在古徽州生根发芽,枝 繁叶茂。这也是徽派建筑渗透着儒雅之韵的原因之一。聚集巨额财富的徽商几乎无一例外地 将大量的资本投入到光荣之中,投入到自家宅院的建设中,这也在无形中促进了徽派建筑昌 盛的发展。 本次考察主要考察了景德镇、思溪延村、李坑、江湾、晓起、彩虹桥等地。 第一天到达李坑,也是本次考察的住宿地。李坑是一个以李姓聚居为主的古村落,该村 落群山环抱,山清水秀,风光旖旎。村中明清古建遍布、民居宅院沿溪而建,依山而立,粉 墙黛瓦、参差错落;村内街巷溪水贯通、九曲十弯;青石板道纵横交错,石、木、砖各种 桥数十座沟通两岸,构筑了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美丽画卷,是婺源的一颗灿烂的明珠。 在 李坑,自有它自己的一番滋味,就是它最让人贴近生活。仿佛自己融化在了这美丽的古村 中难分难舍,感受着这古朴富有诗意的小村。 小桥、流水、人家 下午行至汪口村,位于婺源东北部,古称永川,因地处双河汇合口。碧水汪汪而得名, 宋大观三年(1110)由徙婺源九代孙朝议大夫俞杲建村,是一个以俞姓为主聚族而居的徽州 古村落。汪口村山环水绕,风景秀丽,得山水之灵气,地灵人杰,是古徽州一方“徽秀钟灵” 之地,历史上这里文风鼎盛,人文蔚起,经科举中进士者有14人,出任七品以上官员73人, 著书立说,以斐然文采名于世者9人著作达27部,还走出了一大批商贾四方徽商富贾和精杏 林,工篆刻、善书画的名士贤达。 汪口小巷 俞氏宗祠,位于婺源县城东北30 公里处的江湾镇汪口村,占地面积一千多平方米。建筑为清代中轴歇山式,气势雄伟, 布局严谨,工艺精湛,风格独特,被古建筑专家誉为“艺术宝库”。 宗祠内凡木质构件均饰以雕琢,有各种图案一百多组。刀法有浅雕、深雕、透雕、圆雕、 细腻纤巧,工艺精湛,风格独特,被古建筑专家誉为“雕刻艺术宝库”。宗祠构造十分宏大

安徽宏村写生实习报告

安徽宏村写生实习报告 2009-05-08 22:35:18 来源:新浪博客作者: 【大中小】点击:10835 - 4月3号下午,我们踏上了去往安徽的列车,对于我来说这是我的一次出省,心中无比的喜悦,我们艺设同学经过了二十多小时的颠簸,4号终于到了宏村,下车后大家脸上都洋溢着微笑 5号导游带领着我们进村游览,我们踏着青石小路,嬉笑着来到了南湖,在它的旁边有一个南湖书院这岑经是,当代著名的科学家李小娟受教的地方,宏村古人在500年前便开始在建筑领域里探索“仿生学”他们按照牛的形象布局整个村落,从而为祖宗带来了兴旺,牛形村落是当时历史的文化遗产,恰似山水长卷,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2000年11月30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文化遗产名录,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村后以青山为屏障,同学在此写生纷纷从自己最广阔的情怀来展现这里的建筑的特别和风景的美,在绘画中融入了自己的感情,也同时锻炼了自己,展示了自己的绘画风格。同学们在村里还与其他院校的同学相互交流,共同探讨,学习气氛很融洽。在这打的几天里,我包揽了很多美景,很多古徽州工艺,亲身感受到了向往已久的古建筑。出此之外我还接触了很多人,见识了很多事物,学会了很多东西,在写生的过程中同学们团结友爱,互相照顾,相互交流,相互督促。在这几天里,同学们了解了许多,也认识了许多事物,为这里的风景,古建筑,街道所迷惑。为这里的人文,历史所感慨。在宏村里画建筑,在适合不过了,搞高的马头墙,曲径通幽的小巷子,还有满目的绿色,再加上完美的徽派建筑.速写一开始不是很顺利,总是停留在那黑瓦上,更像是去表现一种肌理的效果,用线不是太活,到后来就好多了,线比较自然流畅了,原来速写中存在的问题,都得到了解决了。 接着我们又来到了南坪,天人合一藏风得水桃花源,千年承耕读兴商故里地,地处世界文化遗产西递、宏村之间的屏山。唐宋时称长宁里,就是长久安宁的地方,“都”是古代乡镇的自然建制。唐代末年,九都看中这快风水宝地,举族从庐江迁来九都。这里山环水绕,地域开阔,北有状如屏风的屏风山坐靠背,也因此得名屏山村。南边有石山作照山,东有吉阳山、三姑峰与西边的双风山合为左右抱山。吉阳山在北段,是村中吉阳河的发源地。三姑峰三峰并峙,形状大小相差不大,据古传是村中一富户三个女儿入山游玩摘食仙桃所化... 一天的时间熟悉环境,接下来就应该步入正轨了,我们开始写生了!由于我们在学校过惯了安逸的生活,连速写都快不会画了,所以第一天在那里画真的是丢人,就当是练手好了,不过收获还是有的,也算知道了自己来屏山的目的。一开始不敢在很多人的地方画画,就躲在比较偏僻的地方,画了几天总算有些收获,有点长进,对于技法等的掌握也有了一定的提高,有的时候还感觉自己画得不错,不过经常有一些别的学校的同学和好奇的游客在旁边观望一下,当然也免不了评论一下,听到的话也是有好有坏。 通过写生实习,我的速写及色彩都有较大的提高。构图决定了一幅画面给人的第一感觉,很重要,所以首先要有美的构图。其次就是色彩的搭配与表现,那是要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来表现色彩,因为自然界的颜色实在是太多了。 为了提高我们对艺术的审美,色彩的认识和对徽派建筑的了解,我们又到了西递、让我们

艺术考察报告4篇

艺术考察报告4篇 这个学期我们终于有机会外出艺术考察了,我们要到中国最美丽的乡村----江西婺源。快到目的地时,我就被那山里的风景给迷住了,茂盛的树木,婉转的溪流,都让我心旷神怡,那“小桥流水”的意境更让我陶醉。 这一次艺术考察收获丰富,一方面加深了对古建筑的感性认识,积累了传统的建筑知识,地理知识、风水学知识、规划知识、古代环保知识及各种其它人文知识,了解了中国先贤的智慧与能巧;另一方面也积累了许多资料和图片,为艺术创作与进一步的理论研究收集了良好的素材。以下是结合本专业,对那些本人认为较有代表性的人文景观或自然景观作一些描述。 婺源是江西东北部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县,被旅游书籍冠以“中国最美丽的乡村”。与浙江、安徽为邻,有着丰富的人文和自然风光。她是南宋理学家朱熹的故里,也是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的家乡。这里文风鼎盛,古迹遍布,尤以明清古建筑为代表,而自然风光更是如诗如画:田园、小溪、古木、翠竹环绕村落,飞瀑、驿道、路亭、拱桥散布乡野……婺源不仅有江南层峦叠翠的山林,碧绿绸绢般的小河,还有蜿蜒的石板路连着一个个依山傍水的村落,更为突出的是这里的徽派建筑,其风格体现在“粉墙黛瓦”,即雪白的墙身,青黑色的瓦,屋顶是刻着各式图案的飞檐翘角,直指苍

穹,在蓝天绿树映衬下分外瞩目。婺源古民居既具有浓郁的徽州特色,又不乏匠心别具的独特格局。婺源的油菜花跟古朴的徽派建筑相结合,是其他油菜花开的地方不能比的。他们相互融合,构成了一副最美,最和谐的图画。行驶在婺源的林间小路上,仿佛就是在山水画中走。 赣中古建筑的每栋建筑都有明显突出徽派风格的风火山墙、高耸的垂脊和起翘,还有家具、木椅的设计风格,都是精雕细刻的经典之作。在婺源沱川古村落间行走,感觉最突出的一点,就是民居布局非常讲究与山、水、林木等自然环境的和谐结合,文化品位很高。背靠郁郁葱葱的山林,一股清澈的山溪曲曲弯弯绕过幢幢明清古宅,穿过小桥和村中心后流向村外,一道道翻水坝形成的小瀑布激起哗哗的水声。在村边遇到一帮正在写生的美术院校师生,他们迷恋于这儿古代人文建筑与自然生态的和谐融合:穿村而过的溪流、村边小山岭上的古道、苍翠的古樟和松林、茶园农田、一排排的青石古溪埠、明清古宅群错落有致,简直就是一个大型生态园林,尤其从山岗上望下去,几乎每个角度都能入画。 在学校,我们大都在室内画着静物。这次写生,增长了我们的见识,让我们走出了课堂,融入了自然,使我们的心灵放飞在山水,老屋,人间。我们懂得了光线与构图的关系,明白了建筑与文化的“血源”。在写生中,我们更深切地体味到:美无处不在,关键是

美术专业写生考察报告范本

Record the situation and lessons learned, find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form future countermeasures.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 美术专业写生考察报告

编号:FS-DY-20419 美术专业写生考察报告 美术专业写生考察报告篇一 这个学期我们终于有机会外出艺术考察了,我们要到中国最美丽的乡村——江西婺源。快到目的地时,我就被那山里的风景给迷住了,茂盛的树木,婉转的溪流,都让我心旷神怡,那小桥流水的意境更让我陶醉。 这一次艺术考察收获丰富,一方面加深了对古建筑的感性认识,积累了传统的建筑知识,地理知识、风水学知识、规划知识、古代环保知识及各种其它人文知识,了解了中国先贤的智慧与能巧;另一方面也积累了许多资料和图片,为艺术创作与进一步的理论研究收集了良好的素材。以下是结合本专业,对那些本人认为较有代表性的人文景观或自然景观作一些描述。 婺源是江西东北部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县,被旅游书籍冠以中国最美丽的乡。与浙江、安徽为邻,有着丰富的人文和

自然风光。她是南宋理学家朱熹的故里,也是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的家乡。这里文风鼎盛,古迹遍布,尤以明清古建筑为代表,而自然风光更是如诗如画:田园、小溪、古木、翠竹环绕村落,飞瀑、驿道、路亭、拱桥散布乡野婺源不仅有江南层峦叠翠的山林,碧绿绸绢般的小河,还有蜿蜒的石板路连着一个个依山傍水的村落,更为突出的是这里的徽派建筑,其风格体现在粉墙黛瓦,即雪白的墙身,青黑色的瓦,屋顶是刻着各式图案的飞檐翘角,直指苍穹,在蓝天绿树映衬下分外瞩目。婺源古民居既具有浓郁的徽州特色,又不乏匠心别具的独特格局。婺源的油菜花跟古朴的徽派建筑相结合,是其他油菜花开的地方不能比的。他们相互融合,构成了一副最美,最和谐的图画行驶在婺源的林间小路上,仿佛就是在山水画中走。 赣中古建筑的每栋建筑都有明显突出徽派风格的风火山墙、高耸的垂脊和起翘,还有家具、木椅的设计风格,都是精雕细刻的经典之作。在婺源沱川古村落间行走,感觉最突出的一点,就是民居布局非常讲究与山、水、林木等自然环境的和谐结合,文化品位很高。背靠郁郁葱葱的山林,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