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的证明习题(含答案)

青春的证明习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

1.下列对“止于至善”理解正确的是

①“止于至善”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格调,有我们的“至善”追求

②“止于至善”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

③“止于至善”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

④“止于至善”要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止于至善,根据所学,“止于至善”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格调,有我们的“至善”追求,观点①正确;“止于至善”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观点②正确;观点③正确;“止于至善”要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观点④正确;观点①②③④正确,所以选D。

2.有位哲学家说过:“要留心,即使当你独自一人时,也不要说坏话或做坏事,而要学得在你自己面前比在别人面前更知耻。”现实生活中要做到“行己有耻”,就要

①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②有知耻之心,提高辨别“耻”的能力

③树立底线意识,只要不违反法律就行

④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增强自控力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行己有耻”的认识,根据所学,做到“行己有耻”需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需要有知耻之心,提高辨别“耻”的能力;需要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需要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增强自控力等,所以排除③,正确答案选B。

【点睛】

. 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要求学生认识到,要做到“行己有耻”需要从道德和法律两个方面约束自己的行为,

3.陕西咸阳54岁环卫工李剑只有初中文化,却酷爱写作。他白天工作,晚上抽空写作,用100天创作出一万余字的散文诗集。我们应该学习李剑

①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②为兴趣付出坚持不懈的行动

③自强不息的乐观精神

④团结友爱的优秀品质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

从材料中的“54岁环卫工李剑只有初中文化,却酷爱写作”说明他有着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白天工作,晚上抽空写作,用100天创作出一万余字的散文诗集”说明他能为兴趣付出坚持不懈的行动,有着自强不息的乐观精神。①②③说法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团结友爱,④与题干不符。故选A。

2018年9月28日,习近平在抚顺市向雷锋墓敬献花篮并参观雷锋纪念馆时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更多的时代楷模。我们要见贤思齐,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

4.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更多的时代楷模。这些时代楷模

①传承着“中国精神”和“中国价值”

②昭示着做人、做事的基本态度

③没有缺点和不足,具有完美的人生

④激发我们对人生道路和人生理想的思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见贤思齐,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我们青少年应该

①结束学业,投身社会实践

②服务社会,参加公益活动

③传承美德,学会艰苦奋斗

④刻苦钻研,努力学习知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4. B

5. D

【解析】

4.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止于至善”的认识,根据所学,追求“止于至善”要求我们向榜样学习,题文中的时代楷模传承着“中国精神”和“中国价值”,昭示着做人、做事的基本态度,激发我们对人生道路和人生理想的思考等,①②④观点正确,③观点错误,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所以正确答案选B。5.此问旨在考查学生对怎样向榜样学习的认识,根据所学,向榜样学习,就要努力学习,刻苦钻研,传统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积极承担责任服务社会等,①结束学业的观点没有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观点错误,②③④观点正确,所以正确答案选D。

6.青春就像一首歌,只有品格才会识谱哼唱;人生就像一本书,只有规则才会写就辉煌。对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能做

B.树立法律意识,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

C.磨砺坚强的意志,增强自控能力

D.青春可以肆意放纵

【答案】D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对青春的正确认识。“品格”体现的是我们要有坚强的意识、要有自尊心、自信心,要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和自控能力等,C观点正确;“规则”是指道德、纪律和规章制度等,我们要提高道德水平,增强法律意识,依法规范自身行为,而不能肆意放纵,A、B观点正确,D观点错误,因为本题是从错误角度考查,所以选择D答案。7.“世界上最名贵的衣服,不是珍珠衫,不是羽衣霓裳,惭愧知耻才是最美的服装。”

. 这句话说明

A.注重外表的人都能够知耻

B.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

C.尊重他人才能使人优雅

D.知耻与注重外表的对立的

【答案】B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知耻的重要性。根据课本知识,分析题文中的这句话可以知道,羞耻之心是我们塑造美好心灵的衣服,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所以B说法正确;注重外表与能够知耻并无多大关联,二者也不是对立的,AD说法错误;材料中并没有体现出尊重他人的内容,C与题意不符;所以本题选择B。

8.孔子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自省”就是通过自我意识来省察自己言行的过程,其目的正如朱熹所说:“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些告诉我们,自省有利于

①检视自己的不足

②发扬自己的长处

③端正自己的行为

④保持健康的心理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自省的正确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运用能力。题文中的观点表明自省有利于我们检视自己的不足,端正自己的行为,促进自己不断进步和不断发展,所以①③的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②④在题文中没有体现,与题不符;故选B。

9.下列关于“止于至善”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

②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

③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

④ 要求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格调和“至善”追求。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对“止于至善”的理解,主要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教材知识,“止于至善”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每个人都可以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止于至善”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格调,有我们的“至善”追求。所以①②③④均符合题意,本题选择D。

10.古人云:“人不可以无耻”“其心愧耻,若挞于市”。意思是说,真正学会做人,要从知耻开始。因为有了羞耻心,人才会( )。

①看看自己的人格

②不允许别人侵犯自己的尊严

③不做有损人格的事情

④不做损害国家和民族尊严的事情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知耻与自尊的正确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运用能力。处于青春期的我们,应该做到“行己有耻”。“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有羞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我们要看重自己的人格,不做有损人格的事情,不允许别人侵犯自己的尊严,不做损害国家和民族尊严的事情。所以①②③④均符合题意,本题选择D。

11.生活中,有些同学喜欢拿别人的生理发育特点开玩笑,说三道四,叫这个“胖猪”,叫那个“长颈鹿”,说那个“满天星”。对此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是不可取的,是对同学的不尊重B.容易激化同学之间的矛盾

C.这样开玩笑生活才有乐趣可言D.会给对方造成心理负担甚至伤害

【答案】C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尊重他人的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运用能力。依据教材知识,尊重他人是文明礼仪的重要原则,尊重他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尊重他人也就是尊重自己。题文中,给别人起外号是不尊重别人的表现,是不道德的,会对他人造成伤害,容易激

. 化同学之间的矛盾,不利于同学之间的交往。所以A、B、D是对材料的正确认识,与题意不符,故应排除;把给别人起外号当做生活乐趣,是缺乏道德的表现,是对材料的错误认识,C符合题意,本题选择C。

12.人们常说:“人在做,天在看。”天有三重:道德之天、法律之天、百姓之天。人要有敬畏之心,心中有天。得道德之天可以润,得法律之天可以安,得百姓之天可以乐。要做到“有敬畏之心,心中有天”,就应该

①坚守法律底线,提升法治意识

②提高道德修养,弘扬传统美德

③坚持以人为本,维护人民利益

④摒弃封建迷信,坚持健康发展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行己有耻”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运用能力。题文中“有敬畏之心,心中有天”体现了“行己有耻”,做到“行己有耻”要求我们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地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坚持以人为本,维护人民利益等,①②③观点正确,④观点虽然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所以正确答案选C。13.以下关于青春的名言中,与其他几句要说明的道理不同的是

A.“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B.“题诗寄汝非无意,莫负青春取自惭”

C.“人生难得是青春,要学汤铭日日新”

D.“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答案】D

【解析】

【详解】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青春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ABC表明要珍惜青春,不辜负青春,D意思是在大白天里放声高歌,畅饮美酒,趁着这春光的陪伴,我正好回到我的故乡,与ABC观点不符合,此题属于反向选择题,所以正确答案选D。

14.在2018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前夕,北京东城某校班主任联系出版社共同组织了一次活动。在活动现场,同学们和少儿读物的作者积极互动,就其作品向作者发问,也踊跃回答作者的问题,表现得非常自信。当作者问“你们都想长大吗”时,有同学说:

“我想长大,因为可以更有力量,可以去做更多的事情,进行更多的尝试。”同学们参加活动的表现让班主任老师感到很欣慰,因为他看到自己的学生

①有成长的渴望,对未来充满憧憬

②对儿童文学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有批判的勇气

③充满自信的热情

④拥有自强的态度

A.①③B.②③C.③④D.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自信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运用能力。题文中同学们在回答问题时充满自信,是拥有自信态度的表现;对未来充满渴望,表明同学们有成长的渴望,对未来充满憧憬,①③观点正确,②④在题文中没有体现,不符合题意,所以正确答案选A。

15.青春的我们应该树立底线意识,做到“行己有耻”。下列名言符合“行己有耻”要求的是

A.“人无耻,无以立”

B.“有其言,无其行,君子耻之”

C.“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D.“修己而不责人”

【答案】A

【解析】

【详解】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行己有耻”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根据所学,“行己有耻”是指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A体现了知耻对个人立身处世的重要性;B表明说到不能做到,是可耻的,体现了诚信的重要性;C表明我们要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追求“止于至善”;D表明我们要努力修养自身的品德,对别人不求全责备,所以BCD不符合题意,正确答案选A。

16.“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青春需要我们()

①不在乎小事,犯了小错也没关系

②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

③真诚面对自我,闻过而终礼,知耻而后勇

④检视自己的不足,积极调整自己,规范自己的行为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

青春期我们成长的不仅仅是身体,还有思想和精神。思想上要在行己有耻,止于至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树立羞耻之心,自我省察,规范自己的行为,有所为,有所不为。②③④说法正确,符合题意。①说法错误,要防微杜渐,注意细节,犯了小错要及时改正。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行己有耻,止于至善。行己有耻是指一个人行事,凡是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止于至善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解答本题关键是把握好题干与题肢的关系,排除错误说法,完成解答。

17.“行己有耻”需要我们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下列增强自控力的合理建议是()

①每天坚持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②认真记录一些自己平时不关注的事情

③尝试不做某些事情,纠正自己的行为

④拒绝一切娱乐活动,专注提高学习成绩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

行己有耻需要我们磨砺坚强意志,增强自控力,要做自己不感兴趣但有意义的事,要善于管理自己,尝试不做某些事情,以纠正自己的不良习惯,要持之以恒,每天坚持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①②③说法正确,符合题意。④说法错误,拒绝一切娱乐活动的说法过于绝对。故选:A。

18.因为脑瘫引发腿部肌肉萎缩,梁博文从小就无法像正常人那样顺畅行走。小学时,康复训练成为他的重中之重,训练的苦痛并没有让他退却,而是越来越坚强。如今,他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