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城市社区管理的内容

简述城市社区管理的内容
简述城市社区管理的内容

简述城市社区管理的内容

社区是具有某种互动关系的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在一定领域内相互关联的人群形成的共同体及其活动区域。是社会有机体最基本的内容,是宏观社会的缩影。社区是人们生活的主要空间载体,承担着管理功能、服务功能、保障功能、教育功能和安全稳定功能。

城市社区管理是指在市及市辖区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以街道为主导、居委会为协同,以社区组织和社区成员为依托,通过行政与法律、经济与教育、功德与情感等手段,合理调配和利用社区资源,发展社区事业,提高社区成员的生存质量,促进社区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过程。

一、城市社区管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社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这是指由社区内司法、警察、安全、消防等部门组成的社区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及由社区居民组成的从事治安保卫工作的自治性组织,为创造安全有序的良好社会环境,而对社区内的社会公共秩序、户口、特殊行业(如旅馆业、旧货业等)、道路交通、消防及法制和安全教育进行的管理。

2、社区环境卫生管理。这是由街道环卫所及各房管所、园林所及社区内各单位组成的市政管理委员会以及群众自治性组织和全体社区成员,为谋求适合居民身心健康的和谐环境,而对生活垃圾、污水、粪便处理工作,道路清扫工作,植树种草等绿化工作,以及环保宣传工作等等进行的管理。

3、社区卫生保健。这主要是指由街道卫生科、计划生育委员会及地段医院和社区内企事业单位的卫生保健部门,组织发动社区成员,为保证社区居民的身心健康,而对卫生防疫、计划生育、老年人保健、妇幼保健和少年儿童保健,以及心理咨询、社区康复等工作进行的管理。

4、社区精神文明建设。这主要是指由社区自治性组织和各专业性团体,以及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发动全体社区成员,积极开展创建文明小区、文明里弄、文明楼和文明家庭等活动,进一步完善调解、帮困、服务网络。同时,做好教育、科学、文化、艺术、体育及传媒的发展规划,以生态环境物质文明为基础,加强理想、道德、法制教育,提倡科学的生活方式,形成文明的社区社会风尚。

二、如何有效发挥社区在城市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伴随我国经济新常态和社会发展新形势,城镇化进程推进了社区人口的增加,也不可避免加剧了社会矛盾和利益冲突。因此,科学把握社区治理规律,推进社区治理创新,对于维护社区居民的合法权益、促进基层社会秩序稳定和推进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发挥社区在城市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要从以下几点着手:

1、加强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发挥政府在社区治理中的主导作用。

(1)加强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党的十八大报告制定了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部署,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必须要不断创新思路,建立健全长效机制。首先,以强化党的领导为根本保证,建立健全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领导责任制和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等具体制度,合理分配社区党组织的工作力量。其次,以凝聚组织和党员力量为基础保证,发挥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不断传递“正能量”,使党员和群众紧密团结在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周围。最后,以服务党员群众为根本目标,建立服务群众工作站点,开展零距离服务,做到精准服务。同时,注重从严治党,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

(2)发挥政府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主导作用。社区治理需要多元主体良性互动,以达到优势互补、合作共治的格局,而政府是社区治理的主导者,在基层治理中承担主导作用。

首先,政府职能部门要站在城市经济协调发展的高度,科学设计长远规划和建设目标,健全政策法规,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其次,加快职能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社区综合治理服务功能,培养居民社区意识,支持和配合社区自治组织开展社区服务,改进并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最后,协调社区党组织、居民委员会、社区自治组织等各类组织,整合各方资源,树立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建立党政齐抓共管、多部门配合、全社会参与的协调联动机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区。

2、依法建立社区公共事务准入制度,增强社区自治功能。

(1)依法建立社区公共事务准入制度。依法建立社区公共事务准入制度,能够清晰界定政府与社区居委会的职责,理顺社区工作关系,减轻社区负担。首先,准入事项必须经过依法核准,明确准入审批范围及对应的法律、法规条目来源,严格社区公共事务审批程序,推进社区治理法治化。其次,所申请准入的事项必须以服务便民为宗旨,以简化行政手续为原则。再次,对于确需进入社区居委会的事项要经过统一审核同意,并纳入准入名录向社会公开。对未纳入准入目录的,社区有权拒绝承担。最后,准入单位必须做好准入事项的经费和人员保障工作。对于长期性工作或在社区设置机构的,由准入单位负责安排办公经费或给予补贴,有必要配备工作人员的,要落实人员支出;临时性工作的,由准入单位根据工作量下拨工作经费,由社区组织人员承办。

(2)充分发挥社区居委会作用,增强社区自治功能。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要在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实行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首先,明确政府各部门与社区之间的关系,探索社区管理和运行机制,简政放权,开展社区居委会的“减负”工作。其次,强化社区民主自治,提升社区建设水平。把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实践贯穿于

社区建设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健全民主监督机制,实现民主监督规范化和常态化。最后,构建社区建设考核指标体系,积极探索基层管理体制改革的新路子,推动社区自治进程,顺应城市管理执法改革新需求。

3、加强社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提升自治管理服务水平。

(1)充分发挥社会工作者等专业人才的作用。社区治理,归根到底是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核心在于坚持以人为本。因此,关键要打造一支强有力的、高素质的、真正服务居民群众的人才队伍。首先,培养社会工作人才的社会性、服务性和专业性意识,提高为民服务的水平。其次,完善社会工作人才的继续教育制度,定期开展专业培训,构建分层级的人才队伍梯队建设,保证人才队伍建设的可延续性。最后,分类管理社会工作人才,健全专业人才考核制度和薪酬保障机制,激发其工作积极性及奉献精神,推进社会工作者的职业化和专业化。

(2)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完善社区协商机制。培育社区社会组织,首先,要积极整合社会资源,拓宽社区资金和社会力量多元投入渠道,加大财力支持。其次,引导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和协调工作,推进社区服务可持续性发展,最终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解、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完善社区协商机制,首先要完善和创新社区协商规则。借助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进行创新设计,用制度保障协商民主在实践中的良好运转。其次,构建社区协商体系,包括协商主体、协商内容、协商程序、协商效力、监督问责等制度化方式。最后,探索基层党建创新、群众路线和社区协商三者之间有机融合的制度化协商方式,把党的领导作用变成组织引导群众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的过程,变成了解民情、集中民智、改善民生的治理过程。

4、推动制定社区居民公约,完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1)推动制定社区居民公约,促进居民自治管理。首先,社区居民公约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总揽,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因

地制宜结合本社区实情制定,要体现鲜明特色性、自治性和可行性。其次,要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由社区居委会提议,经社区居民投票表决通过,内容尽量涉及居民物质和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形式尽量简化,保证朗朗上口。最后,要张贴到各居民小区,并发放至居民家中,倡导居民自觉遵守公约。对于违反公约条目的,对涉事方采取相应处罚措施,维护公约的约束力。

(2)完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打造方便快捷的生活圈。首先,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购置及管理应有严格的流程制度,要以社区居民生活快捷便利为中心,保证公共服务设施的功效性。其次,分层级、有重点地采取购买、置换、改建或者租用等形式配置公共服务设施,争取覆盖社区生活各方面。有效扩大公共设施服务辐射半径,打造居民便捷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圈,使居民不出社区就能享受到社区生活圈所带来的生活便利。最后,制定相应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备标准,做好前期规划及对外公开招标工程,避免重复建设,提高社区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优化整合资源。

5、探索多元现代社区公共服务模式,提供惠民便民公共服务。

《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要积极推进社区信息化建设。整合社区现有信息网络资源,探索公共服务新模式,实现数据一次收集、资源多方共享。首先,社区居委会应借助“互联网+”和国家大数据战略,在“智慧社区”建设基础上推行网格化管理。配备专职网格管理员及服务人员,建立统一的社区政务管理服务平台,搭建管理职能和服务资源为一体的信息资源基础数据库,推行精准型管理方式。其次,将社区内所有服务设施及服务网点编制成城市管理服务的纸质和电子图册。利用微信、微博等宣传及推广。对于无法实现信息化手段的社区或居民,居委会应设置流动服务站点,配置专职的社区工作者或服务志愿者。最后,要充分发挥社区工作者的才智,改善现有服务方法,积极创新社区公共服务

新模式。

当前,发挥社区在城市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是深化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的必然选择,更是确保“十三五”顺利开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需求。

探讨社区居民慢性病防治现状及对策

探讨社区居民慢性病防治现状及对策 发表时间:2015-08-24T14:53:02.853Z 来源:《卫生部公告》2015年第4期供稿作者:宋卫云 [导读] 六合区新篁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常见的慢性疾病包括有: 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以及慢性支气管炎等。 宋卫云 六合区新篁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江苏南京 211500 【摘要】目的对社区居民慢性病防治现状以及相应的对策进行分析探讨。方法笔者查阅了大量资料,选取在2009 年1 月-2011 年12 月间某社区的806 名居民作为研究对象,一个作为对照组,另一个作为观察组,对社区的疾病防治现状进行调查,而后根据调查结果对观察组社区展开关于慢性疾病防治干预措施,而对照组则不采取任何措施,1 年后对比分析两组居民对防治慢性疾病的知晓情况。结果观察组居民对慢性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正确信念持有率、正确行为形成率均较对照组高( P <0.05) 。结论建立社区居民慢性疾病防治体 系,加强宣传教育和管理力度,能够有效改善慢性疾病防治效果,值得关注。 【关键词】社区居民; 慢性疾病; 防治; 对策 目前在我国慢性疾病已经成为一种多发病和常见病,为造成人口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对我国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常见的慢性疾病包括有: 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以及慢性支气管炎等,危险性较大,因此应做好相应的防治措施,特别是对于社区居民而言,应加大防治力度,改善居民生活质量。本次研究中出于对社区居民慢性病防治现状以及相应的对策进行分析探讨的目的,对我市社区居民展开了分组管理,并对比分析了不同组别居民的慢性疾病防治情况,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中资料来源于笔者查阅资料选取的某个社区的居民,抽取其中的 806 例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中有男 198 例,女205 例,年龄 23 - 76 岁,平均( 47. 8 ± 13.6) 岁; 观察组中有男 199 例,女 204 例,年龄 21 - 78 岁,平均( 48.2 ± 13. 8 ) 岁。以上统计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 P >0. 05) ,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对以上统计的研究对象所在社区展开慢性疾病防治现状调查,而后依据调查结果对观察组居民展开相应的综合防治干预措施,而对照组则不采取任何改进措施,1 年后对比分析两组居民对慢性疾病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 1.3调查方法: ①个别访谈: 通过随机抽查的方式同社区居民进行个别访谈,了解其对慢性疾病防治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对该社区防治措施存在的意见、建议,并对社区居民涉及的主要慢性疾病以及相应的危险因素进行收集,调查居民对社区慢性疾病防治服务的满意度; ②小组讨论: 同社区领导、卫生服务中心的负责人、社区内单位等组成讨论小组,对本社区目前的防治情况进行调查,对该社区的基本情况、社区资源、政策环境以及卫生服务条件等相关信息进行收集,并对相应的干预手段进行探讨。根据调查结果对观察组居民展开相应的防治干预措施,并在 1 年后同对照组居民的慢性疾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进行对比。 1.4观察指标: 在实施干预措施 1 年后,统计两组居民对慢性疾病的相关知识、防治手段、危险因素、治疗措施与效果等知识的知晓情况,对慢性疾病的观念以及行为正确率。 1.5数据处理: 研究中所得到的相关数据采用 SPSS14. 0 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针对计数资料和组间对比分别进行t 检验和 Χ2检验,在P <0.05时,视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统计得知,观察组居民对慢性疾病知识知晓率、观念正确率、行为正确率均较对照组高( P <0. 05) 。见表 1。 表 1 两组居民对慢性疾病防治知识的知、信、行情况统计[n(%)] 3讨论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观察组社区居民慢性疾病患病率为 8.68% ,涉及的疾病有: 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以及肿瘤等,其中以高血压和冠心病的发生率最高。并且该社区居民普遍存在如高糖、高脂、高蛋白、高盐饮食等不良习惯,并且存在吸烟、饮酒以及不正确应用药物等恶劣行为,缺乏体育锻炼。该社区对慢性疾病的管理不到位,管理覆盖率较低,居民的健康档案缺乏真实性,且多数为死档,未对居民实施跟踪调查,无法实现及时对居民的健康动向进行了解。针对以上现状,采取了以下干预策略: ①建立组织机构、开展社区动员。完善慢性疾病管理体系,加强管理力度。②以社区为中心实施全方位的综合干预。并将 社区卫生服务站作为重点干预场所,实现三级预防,定期展开知识讲座,强化卫生服务人员和社区居民的防治知识; 通过合理的宣传手段对健康饮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适当的体育锻炼对预防疾病的重要性进行普及。③制定相应的管理规范和制度,并严格按照规范展开疾病防治工作。 参考文献 1 王良锋,王英,张顺,等.上海市静安区居民主要慢性病流行现状及其危险因素[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8,12( 5) : 32-33. 2 史平,梁国文,崔宁,等.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及行为危险因素干预效果监测[J].首都公共卫生,2008,15( 4) : 76 -77. 3 章珠云.松阳县赤寿社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状况调查[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9,11( 2) : 5 4 -55.

关于社区管理的调查报告

关于城市社区管理的调查报告 一、本次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社区是社会的基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社区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社区服务受到空前关注。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进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旧的一些社会组织、治理体制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社区问题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而城市社区是一种非简单地等同于行政区划的概念,它超脱了行政辖区的范围。 如今的社会里,越来越多的用到社区这个概念,也越来越涉及到了城市社区民主治理的问题,为了深入了解我国社区的状况及社区的治理模式。通过对城市社区管理的调查,有助于了解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促进城市社区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二、调查活动简介 (一)调查时间:2014年9月1日至10月15日 (二)调查地点:榆林市一些社区 (三)调查对象:社区居民和社区基层管理人员 (四)调查方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走访法、文献调研 (五)调查内容:当前居委会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 本次调查是通过实地走访榆林部分社区并对社区居委会成员、社区居民进行随机调查,发送问卷和询问其基层管理方面的一些工作,发现我市社区在不断发展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调查城市社区现状和主要问题如下: 1、社区工作职能错位,社会管理精力不足。社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与政府职能转变密切相关。随着政府工作重心下移,政府各职能部门都在社区设立机构,将原本由本部门承担的工作转嫁给社区。“社区是个筐,啥都往里装”是

目前社区承载量的真实写照。社区成为地方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工作的承受层,操作面和落实层,疲于应付、不堪重负,影响了管理社区、服务居民、开发就业等重要职能的发挥。而地方政府和部门没有做到“权随责走,费随事转”,大量义务劳动挤占了社区工作人员的时间和精力,增加了社区经济上的负担。 2、社区服务功能缺位,社会管理工作不细。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城市居民对社区服务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依赖度越来越高。就榆林地区情况看,相当数量的社区服务规模、内容、档次不能适应社区居民的需求。主要问题在于:一方面对社区服务认识上存在误区,把社区服务完全“市场化”,将社区服务看做发展街道福利的财源经济;另一方面,形同小“政府”的社区存在着“衣食住行无力管,升级达标使劲抓”的缺位、越位现象。 3、社区队伍素质偏低,社会管理能力不强。社区工作者队伍虽然已经得到不断充实和加强,但从调查的所有社区干部看,初高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一半以上。素质机构不够合理,居委“老大妈”式的人员占相当比例;有的社区工作者缺乏社区社会工作知识和自治能力;社区工作人员工资待遇仍然偏低,难以吸引专业人才的加盟。这些因素的存在,影响着社区工作者的队伍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调查结果分析 产生问题原因的分析: (一)客观原因。随着城市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一方面企业深化改革,转换经营机制,企业的离退职工、下岗职工越来越多,同时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流动人口增加。政府把更多的职能回归社区,越来越多的社会事务下沉到社会基层部门,考验着社区居委会的承接能力。 (二)对社区居委会认识模糊。由于实际工作中,政府职能部门各级干部对社区居委会的性质、职能、作用认识模糊,而对居民来说,居委会承担着大量的政府和行政性事务,很容易让他们混淆居委会角色地位,因此许多居民都不了解居委会的工作。 (三)社区居委会和政府部门关系理论与现实的错位。现实中在政府与居委

管理创新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条件)

管理创新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保定学院 任蒴 蔡志荣 摘 要:管理与创新是企业发展中永远不变的中心,企业要持续发展,就必须加强管理,而创新则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如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的发展规模正在不断壮大,为了巩固进步,我们必须进行管理创新。创新是企业应具备的一种智能,它贯穿于整个企业的管理环节中。本文主要阐述了可持续发展与企业创新管理的关系,并且分析了企业管理创新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实际作用与影响。关键词:企业 可持续 发展 管理创新 策略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1)06(b)-083-02 所谓企业的管理创新,就是要让企业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环境,及时融入新的社会环境,同时促进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目前,企业的竞争力主要依靠知识力量,而在企业的发展历程中,已经逐渐认识到自身的效益和社会责任应结合起来,这里所说的社会责任,就是要让企业落实可持续发展。其实,这是一个管理的过程,因此,管理过程就是知识创新过程,管理就是创新。要大力推进企业管理创新,提高现代企业管理水平,为企业抢占市场竞争优势,促进企业可持续的发展提供条件和基础。 1 企业实施管理创新的条件 1.1 创新意识是基础 创新管理的主体是实施创新的基础,从创新主体的角度来说,创新意识主要集中反映在企业的长期发展对策制定上,它能及时判断出企业未来的发展大计和发展趋势,在现实存在的矛盾中找出主要矛盾,并认识到创新的前瞻性。其次,创新意识还反映在主体的文化意识、管理能力上。只有有创新的主体才能有创新意识,他就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化基础和素质水平,当然,这与主体的价值观也有密切的关系。 1.2 创新氛围是前提 创新主体要发挥创新意识,并发挥创新能力,必须要处在一个良好的氛围之中。只有在既定的氛围之下,人才会有新的思想,有新的观点,落后的气氛只会对人产生不良影响,让人的思想僵化、思路堵塞。例如,一些国外企业实行提案给奖制、提建议有奖制,鼓励员工多创新,提出新建议,这就形成了一个良好的氛围,各种创新活动便在此时展开。 1.3 创新能力是推动力 创新能力的高度决定了创新管理是否可以顺利实施。因此,创新主体的创新能力就是管理创新的推动力。实际上,创新主体不但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群体,所以,创新能力与人的能力有着很大关系,而群体的创新主体,这与群体中员工的智能结构、员工的关系程度以及结构等密切相关。 1.4 创新目标是结果 要创新,不能没有目标,这里的目标就是创新发展的目标。管理创新目标是人们在实施创新活动中,希望该活动能达到了一种预期状态。管理创新目标与管理创新活动是一致的。具体实施的方式就是寻找一个更好与控制、激励员工方法有关的目标。实践证明,没有创新目标是不行的,是无法实施创新管理的,因而创新目标就成为创新的必备条件。 2 企业可持续发展与企业管理创新 2.1 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创新 现代企业要获得更好的效益,就必须实施创新,效益不仅要在体制上有保证,而且必须不断创新。只有敢于创新、敢于落实创新管理的企业,才能保证企业效益的持续增长,最后实现可持续发展。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企业不再以生产数量作为主要竞争力,而是要实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经营创新,只有创新,企业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找到自己的路,赢得竞争优势,让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企业可持续发展重点应重视发展。不管是企业的生产规模还是市场规模,都存在着一个增长的有限性。我们不能只看量的变化,关键是注重质的变化。企业的发展不是指规模的变大,而是要发展得更好。企业迫不及待地实现可持续发展,就是为了适应社会竞争,希望在现代社会中得到生存空间、发展空间。 2.2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企业管理创新 我们从社会经济发展的本质来看,人类现在面临的资源矛盾已经越来越尖锐,我们现在要做的不仅是保证资源的合理配置,还要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并充分利用稀缺资源,满足企业管理的需要,为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企业管理创新就是要科学的运用企业内部和外部资源,不断实现创新和发展。企业管理创新不是独立的,它贯穿于企业发展的始终,通过对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职能的创新,推动企业开展互利的资源配置。企业管理创新是企业实施技术创新以及其他创新的基础,如果企业没有实施管理创新,其他创新就很难达到成效。针对企业可持续发现需要管理创新的这个现实。 我们应从下面几个点来理解这个问题: (1)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实现资源的整合,并积极发挥管理的创新精神,整合企业的有效资源,合理利用开发社会资源,也是企业创新的关键,因此,企业管理的创新就是以节省资源、科学分配资源基础。而今,企业的发展越来越快,不少隐藏的矛盾和资源都未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特别是在资源的配置上,很难实现资源共享,以至一些发展资源流失和浪费,这对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产生了不好的影响。因此,企业管理者必须优化资源配置,就需要提高科技力量、降低生产成本,让企业资源能发挥最大的作用,并依靠管理者进行一系列的管理创新活动,这对实现企业可持续发有着重大意义。 (2)为了让企业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对企业进行内部管理的调整也是一种创新。任何组织都必须与周围不断变化的物质和能量进行交换,并且取得发展条件,适应外部环境,而外部环境也会自然地影响到组织内部。与此同时,企业内部的环境也在不断变化,管理者必须根据外部环境的具体变化来调整内部环境的变化,让整个创新管理活动能有序的进行,并实现管理的目标。 (3)企业顺应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也是实现管理创新的过程。在改革开发以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而今,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社会 83 Management 经管空间 《中国商贸》 CHINA BUSINESS&TRADE

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写作提纲 本文第一部分是分析我国现阶段城市社区的管理现状,具体有那些管理手段和措施。一是采取比较传统的管理方法,二是社区类型单一,三是社区组织能力错位,四是社区管理中居民的互动性差,与管理者交流少等。然后逐一分析这些管理现状的具体表现形式,将它们细化开来讲解。 第二部分就是针对这些社区的管理现状提出在社区管理中存在了那些问题。一是思想观念的陈旧,二是社区组织力量比较薄弱,三是社区管理者的权力小、建制散,四是社区居民的参与性差,五是民众的权力意识淡薄,对管理权力缺乏监督和制约等。然后分别论述各种问题的表现形式和产生的后果等内容。 第三部分就是对社区管理中出现的这些问题提出应对或者改善的对策。一是更新观念,用新的思想来武装社区干部,二是调整建制、下放权力,三是加强居委会自身的建设,提高其社区的服务理念和水平,四是加强居民之间以及居民与社区管理者之间的互动性,为社区管理献计献策,更好地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理念,五是加强社区的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使各项制度都能很好地贯彻执行下去。 最后是结论,说明提高管理水平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出更好地加强社区管理是关系到居民的切身利益,同时提倡全民互动,参与到社区的管理中来,为社区管理和社会全面发展出力献策。

论文摘要 城市社区是国家结构最基础层面的社会单元,是城市的细胞,社会的基础。加强城市社区管理,搞好社区工作,是提高城市居民文化素质、生活素质,维护城市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环节。城市社区管理的目标,是创建安定团结,环境整洁,方便生活,服务四化的文明社区。而社区是由居住在一定区域内的具有归属感的人群结成多种社会关系的社会群体,从事多种社会活动所形成的社会区域生活共同体。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展城市社区建设,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加入WTO后,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使得城市社区管理过程中逐渐暴露出了如社区管理的行政化趋向问题,社区管理民主性问题,社区管理体制等方面的问题。本文将就以上问题及其对策进行思考。 关键词:社区居民行政管理问题

《城市社区管理》 试题库及答案

《城市社区管理》模拟试题库 考试时间:90分钟 站点: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 一、正误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正确”在括号内打“√”,“错误”在括号内打“×”)1、社区是社会的一部分,也是社会的一个缩影,还是我们了解社会的一个窗口。 所以,社区与社会没有什么区别。(×) 2、城市社区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它的形成要比农村社区晚得 多。(√) 3、街道办事处与社区居民委员会之间是一种指导与被指导、协助的关系,不是一 种直接的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4、社区党组织的领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方面。 (√) 5、199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把“推进社区建设”的职能赋予了民政部门。 (√) 6、社区服务是一种福利服务,应该是无偿的。(×) 7、青岛社区管理模式的特征是以社区服务为龙头。(√) 8、现阶段我国社区的自治应该是单一化模式。(×) 9、天津是我国最早开展社区教育的城市。(√) 10、社区居民的社区意识越强,对社区的发展越有利。(√) 二、单项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 1、社区是由具有共同利益和的人群所组成。共同目标 2、社区组织主要是指社区的党组织、____________和社区中介组织。社区居民 自治组织

3. 目前社区内主要的管理机构包括街道委员会、____________、业主委员会和 中介组织等。居民委员会 4、业主大会的常设执行机构是。业主委员会 5、社区教育的管理模式主要有:街道(居委会)辖区型、__________ 、资源 自助型三种。学校辐射型 6、是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服务模式。全科医疗 7、《城市街道办事处组织条例》于年12月31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1954 8、国外城市社区管理模式三种主要类型:政府主导型模式、__________ 和混合 型模式。社区自治模式 9、_________实行的是混合社区模式。日本 10、狭义的社区文化是指社区内除了以外的其他社区文化的总 和。物质文化 三、不定向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第1-5题为单选题。第6-10题为多选题,请注意:多选、少选和错选均无分) 1、“社区”概念是由德国社会学家( D )在1887年最早提出的。 A.马克思 B.法林顿 C.韦伯 D.滕尼斯 2、下列选项中,属于社区环境管理要素的是( D )。 A. 马路的宽窄 B. 气候条件 C. 讲座 D. 电力 3、( A )是社区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A. 社区管理主体 B. 社区治安管理 C. 社区发展 D. 社区民主政治建设 4、按照有关法规规定,我国城乡基层的居民委员会每届任期为( B )。 A.2年 B.3年 C.4年 D.5年 5、1869年,( A )成立了第一个以济贫为主要功能的社区服务组织:慈 善组织会社。 A. 英国伦敦 B. 法国巴黎 C. 中国北京 D. 美国纽约 6、下列属于社区自治组织的有(ABD ) A. 城市居民委员会 B. 业主委员会 C. 街道 D. 志愿者协会 7、根据参与主体意愿的强烈程度,社区民主政治参与可分为( BC )。

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分校(站、点):电大 学生姓名:杨洁 学号:11 指导教师:林育明 完稿日期:2012.9.25 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写作提纲 一、绪论 城市社区是国家最基础的社会单元,是城市的细胞,社会的基础。加强与搞好社区的工作,可以提高城市居民文化素质、生活素质、同时也维护城市社会的稳定、发展的重要环节。 二、本论 (一)、当前我国城市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 1、社区管理体制存在着较浓的行政色彩 2、社区的组织结构设置不科学 3、社区组织职能错位

4、社区管理制度不规范 (二)、加快城市社区管理体制的改革 1、构建社区自治组织的体系 2、大力发展社区非营利组织与志愿组织. 3、创新与社会需求相适应政府管理方式 4、建立健全社区组织法律法规体系 三、结论 在现实中,街道办事处就是政府的派出机构,而居民委员会也非真正意义上的“社区自治组织”。显然,政府同这两者的关系并非合作关系,而是实质上的上下级关系。如果承认地方政府同基层社会在现实中存在的利益分野,社区利益就只能寻求其它的表达渠道。 城市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内容摘要】城市社区是国家结构最基础层面的社会单元,是城市的细胞,社会的基础。加强城市社区管理,搞好社区工作,是提高城市居民文化素质、生活素质,维护城市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环节。城市社区管理的目标,是创建安定团结,环境整洁,方便生活,服务四化的文明社区。社区管理真的被作为社会发展的一种内在力量而受到普遍重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不仅英、美等发达国家,而且许多发展中国家也相继予以重视。我国从1983年八次全国民政工作会议以后才开始兴起。近二十年来,虽然城市社区建设与管理已取得很大成绩,然而,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社会管理方式政企不分、政社不分与自上而下的行政推动是我国传统社会管理的主要方式,并形成了所谓的“单位办社会”的格局,即职工及其家属的生老病死、衣食住行等各种生活问题都需要依靠所在单位解决。尽管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入和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近年来全国各地城市先后对社区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从社区管理的现状和客观需要来看,还存在着不少矛盾和问题。

企业管理创新的五大要点内容

企业管理创新的五大要点内容 企业管理创新的要点:战略谋划是管理创新灵魂 企业管理创新的要点:管理多重性,人才是关键 2、引进竞争机制,建立经营者人才市场,使企业家这种生产要素,过市场机制合理配置。 4、调整组织结构的目标,通过破除传统的自上而下垂直多层的 结构,减少管理层次,压缩职能机构,增加管理幅度,建立一种紧 缩的横向组织,加快信息传递和反馈的速度,以提高管理效率。 5、通过建立临时性组织来摆脱原有组织形式束缚,实现灵活性 与多样性的统一,以增强企业适应内外环境变化的能力。 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知识量的仅仅是获得知识和信息,更重要的是它高度重视建立职业化的企业家队伍后,使企业管理成为企业家们 衷心共有的目标、价值观和经营使命。 企业管理创新的要点:控制好成本是管理创新的关键 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即重视培养人,提高员工的知识和技能素质;重视激励人,运用物质手段和精神手段相结合的方式,激 发人的积性和创造性;重视使用人,给员工提供发展的机会和创新的 舞台,使个人的才华能够得到充分施展。 企业管理创新的要点:思路与制度创新促进管理创新 企业曾推广和创造了许多成功的管理方式、方法,其中不少仍然需要我们坚持。但新时期和新阶段,管理的内涵和实质发生了变化,必须与时俱进,勇于创新。 1、转变观念是实施有效管理的前提。一要从靠工作量、增加投 资来完成生产任务,切实转变到以效益为中心,以效益求发展上来;

二是从事后算帐,转变到事前预测和加强过程控制上来;三是资金筹 措上,要从眼睛向上转变到多渠道、多方式筹措;四是在资产管理上,要从强调帐面资产管理转到实物资产管理上来,“座失”和“流失”同样可怕。 2、集中财权是实施有效管理的重要手段。集中财权才能使企业 资金不出现紊乱和失控现象,使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要实行资 金统一管理,做到收入进“一个门”,支出走“一个口”,审批要“一支笔”,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控制资金外流,确保收入及时 回收,使生产经营处于良性循环状态。 3、加强投资管理是实施有效管理的重要内容。加强投资项目的 前期管理,保证投资方向的正确性和投资收益。建立切实可行的激 励和约束机制,谁投资、谁负责、谁收益、谁承担风险,责、权、 利统一,确保投资行为在合理、合法、有序的轨道进行。 4、加强资产管理是实施有效管理的重要途径。一是对固定资产 实行有偿使用,对闲置不用、利用率低、淘汰报废的设备进行调剂,或者按程序进行拍卖、租赁,盘活存量资产。运动是资产最本质的 特征,资产在运动中扩大规模、体现价值、实现利润,“座失”同 样是“流失”。二是建立资产经营责任制,确保资产保值增值。三 是严格控制购置新的资产,不断优化资产结构,不断提高资产的利 用率。 5、加强数据管理是实施有效管理的基本保证。企业进行精细管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加强数据管理。数据管理很重要,是企业的 信息资源、决策的依据。要建立数字化企业,就必须把数据管理纳 入企业管理的轨道。 管理创新是解决企业内部资源如何组合,使之尽可能多地产出的问题,也就是建立起面向市场的内部组织框架,形成产品开发活力、行为激励体系及高效运作的机制。通过思路与制度创新使企业成为 富有活力的、能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经济 细胞,为推进企业管理创新提供良好的基础,增加推动力。

创新管理学习心得

创新管理培训讲课 我们作为基层公司管理干部,每每在工作中碰到许多管理方面、人际关系等方面的一些困惑时,人需要不断的继续学习,思想落后跟不上社会的发展,对企业的管理更是不适应的。我们不学习将被时代淘汰,被这个社会淘汰,今天我们主要就是来谈谈如何做好创新管理工作 通过培训我们要明白创新,也叫创造。创造是个体根据一定目的和任务,运用一切已知的条件,产生出新颖、有价值的成果(精神的、社会的、物质的)的认知和行为活动。 创新的最主要特点是新颖性和具有价值。 1、新颖性。新颖性包括三个层次:(1)世界新颖性或绝对新颖性(2)局部新颖性(3)主观新颖性,即只是对创造者个人来说是前所未有的。 2、具有价值。这个特点与新颖性密切相关,世界新颖性的价值层次最高,局部新颖性次之,主观新颖性更次之。 创新管理对我们来说触动比较大,也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头一次理解了木桶原理,就是说一个木桶的容量大小取决于最小最的那块木板,运用到企业管理中,作为领导和管理者应该把职工的一切能力均衡的共同提高,否则,将减小凝聚力及承

担风险的能力。公司发展将变得缓慢或停止不前甚至倒退,也就是说员工的思维模式,决定企业的成败。一个好的企业按惯性发展运行,只能是循规蹈矩,所以要搞好企业必须得创新,学习就是创造一种新的生活和思维方式。企业也应打破论资排辈,新人才能以能力脱颖而出。企业发展应靠组织,靠团队精神。只有多付出,才能超越自我,敢于承担责任,一句话:出了问题我负责。 通过培训课,我们要对管理有充分的认识,管理必须以人为本,管理就是把自己的思想搬到别人的脑子里的人,作为管理者在企业管理中,应该充分利用你的下属,因材施人,抓大放小,给下属一个好的平台、能力和价值,有符合要求的人才是企业生存的基础和根本。明白了用人之道,有德有才大用之,有德无才善用之,无德有才慎用之,无德无才弃用之。 再者作为一个管理者必须要有好的心态,一个人当他改变对事物的看法时,事物和其他人物对他来说就会发生变换,如果一个人把他的思想指向光明就会很吃惊的发现,他的生活在变得光明,一个人所能够得到的,正是他们自己思想的直接结果,有个奋发向上的思想之后,一个人才能够兴起、征服,才能有所成就。如果他不能奋起他的思想,他就永远只能衰弱而哀愁,也就是说心态决定命运。一个人情绪的恶劣会破坏他自己身体的健康,一个经理的恶劣情绪却会破坏企业的健康,做为一名公司的管理者,我们要知道问题的重要性,因此我们会在工作中积极消除负面情绪,使之不干扰决策。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应该勇于应对挫

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1)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 行政管理专科毕业论文 题目我市金江苑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 题与对策研究 学校江苏电大金坛学院 班级2010秋行政管理专科 姓名李耀东 学号1032001452171 2012 年 4 月

我市金江苑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李耀东 摘要:现代城市履行社区管理职能是其重要功能,而社区管理职能主要是由居委会承担和完成的。但是,社区居委会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在履行管理职能时有较多问题。不仅仅是硬件的匮乏、软件的缺失,更重要的还在于职责与现实的背离性等,都使之产生难以摆脱的困惑。而要解决其根本问题,应从社区管理制度保障、社区管理工作方式转变、促进社区居委会工作职能提高等方面予以改善。本文运用调查研究、文献资料分析法等方法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及历史背景,针对各个不同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的对策。 关键字:社区管理问题原因对策 一、社区管理的重要性及现状 我市的社区建设始于2001年,目前共有城镇社区147 农村社区160,随着动迁安置工作的展开我市的社区规模将越来越大,虽然我市在城市社区建设的各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随着社区建设的深入,城市社区管理中的问题也凸现出来, 社区管理是从传统体制下的街道行政管理过渡转化而来,它顺应变化了的新的情况,能比较有效地解决社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能有效地协调社区内各方面的力量,发动大家通过自治互助、共同参与的方式,来满足社区广大居民的需求。社区管理在协调力量、组织居民、教育居民、满足居民需求等方面的作用明显,具有传统管理体制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它的存在对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社区的发展、实现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社区是城市的基础单位,是党和政府在新时期各项工作开展的重要载体,没

《管理学》习题与答案——第21章 管理的创新职能

第二十一章管理的创新职能 一、教学要点 1、创新与维持的关系及其作用。 2、技术创新的内涵。 3、制度创新的内涵。 4、创新过程的基本内容。 5、如何组织创新活动? 6、关键名词:创新、维持、目标创新、技术创新、要素创新、要素组合创新、产品创新、制度创新、组织创新、环境创新、 二、习题 (一)填充题 1、维持和创新是管理的本质内容,有效的管理在于_________与_________的组合。 2、从创新的规模以及创新对系统的影响程度来考察,可将其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 3、从创新与环境的关系来分析,可将其分为_________与_________。 4、从创新发生的时期来看,可将其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 5、从创新的组织程度上看,可分为_________与_________。 6、鉴于创新的重要性和创新结果的_________,有效的管理要求有组织地进行创新。 7、由于一定的技术都是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和利用这些载体的方法来体现的,因此企业的技术创新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 8、成功的创新要经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几个阶段的努力。 9、要素组合方法创新包括_________和_________的时空组织两个方面。 10、要素创新包括_________与_________两方面。 11、_________是决定企业其他制度的根本性制度,它规定着企业最重要的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对企业的权利、利益和责任。 (二)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管理的“维持职能”的是_________。 A. 组织 B. 创新 C. 控制 D. 领导 2、创新与维持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 A. 维持是创新基础上的发展 B. 创新是维持的逻辑延续 C. 维持是为了实现创新的成果 D. 创新则是为更高层次的维持提供依托和框架 3、产品创新_________。 A. 是企业技术创新的核心内容 B. 它受制于技术创新的其他方面 C. 影响其他技术创新效果的发挥 D. 往往要求企业利用新的机器设备和新的工艺方法 4、经营制度确定了_________。 A. 谁是经营者,谁来组织企业生产资料的占有权、使用权和处置权的行使 B. 谁来确定企业的生产方向、生产内容、生产形式 C. 谁来保证企业生产资料的完整性及其增值 D. 谁来向企业生产资料的所有者负责以及负何种责任 5、产权制度、经营制度、管理制度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 A. 一般来说,一定的经营制度决定相应的产权制度 B. 在产权制度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具体的经营方式可以不断进行调整

慢性病患病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慢性病患病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成都市高新区某社区常住居民慢性病患病现状,并分析影响因素,为制定慢性病社区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制结构式问卷对成都市某社区随机选取的1 227名居民进行入户调查,并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慢性病患病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被调查的1 227名居民慢性病的患病率为%;慢性病按病种顺位,位列前4位的依次为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冠心病%);影响该社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的因素为年龄、体重指数、缺乏锻炼、口味偏咸。结论成都市某社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率较高,应加强社区居民的慢性病健康管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和人群生活方式的变化,人群疾病谱和死亡谱也发生了变化,慢性病已严重危害人群健康,影响人群生活质量[1]。了解社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已经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课题。于2011-02/03对成都市高新区某社区居民18岁及以上居民慢性病患病状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问卷调查,以期为该社区制定慢性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调查对象调查对象为该社区18岁及以上(成年人)常住人口。常住人口指最近1年内在该社区居住时间累计达到半年及以上的居民。 抽样方法该研究在成都市某社区随机抽取了12个居民院落,分别对抽中的居民院落中的所有楼栋进行统一编号,以每个院落单数楼栋,单数门牌号作为调查家庭。5万人口以上的社区抽取1 000户家庭[2],该社区人口数在5万以上,因此该调查总共抽取了1 053个家庭,对抽中的这1 053个家庭中所有18岁及以上常住人口进行面对面访谈式调查。共计调查1 227人。 调查方法与内容该研究采用的问卷参照社区卫生诊断技术手册(试用)中成熟的社区诊断调查问卷,入户对居民进行面对面访谈式调查,调查内容包括:①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经济状况等;②慢性病患病情况:以医院医生的明确诊断为依据判断居民是否患有慢性病,慢性病种类包括被调查者所患的所有慢性病;③健康相关行为,包括吸烟、饮酒、饮食习惯、体育锻炼、主动获取保健知识等情况。

创新过程的基本要素

创新过程的基本要素 新世纪伊始,我国跨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崭新发展阶段。为确保新世纪新阶段奋斗目标的实现,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向全党和全国各条战线提出了“四新”要求,这就是“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实现“四新”的过程,就是在各条战线展开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全面创新的过程。为了提高人们创新的主动性和有效性,有必要对创新过程的基本要素作出分析。 创新过程是一个探索性很强和风险很高的控制过程。要高效率地完成一个控制过程,需要具备三个基本要素,这就是推动过程发展的持续动力、明确而可行的控制目标和灵活有效的控制方法。与之相对应,创新过程的三个基本要素是创新动机、创新敏感和创新方法。创新动机驱动人们主动寻找创新目标,创新敏感使人们能够较快地捕捉到正确的创新目标,创新方法使人们能够高效地实现创新目标,三者有机统一才能构成一个成功的创造过程。下面逐一对创新过程的三个基本要素展开分析: 创新动机 动机是人们一切活动的最原初的主观动力,没有创新的欲望,就没有创新的行动。动机不是主观自生的,它产生于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客观需要。从人类的发展史来看,客观世界不会自动满足人的需要,为了改变客观世界使之适合人的需要,人们开始了持续不断的创新过程。创新一方面满足人们既有的需要,另一方面又创造出新的需要,如此循环往复,创造之流便永不枯竭。没有创新,人们至今还会处在穴居野处、茹毛饮血的野蛮时代。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发展史来看,帝国主义的欺凌和剥削阶级的压迫,使中国人民有着强烈的救亡图存、争取解放和幸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愿望,是中国共产党人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愿望,创造性地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在两大理论创新成果即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革命和建设道路,才取得了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没有创新,中国人民至今还会在黑暗与痛苦中挣扎。历史发展到今天,创新的接力棒传到我们手中,我们不应当让历史在我们手中中断,我们只有以创造性的贡献继续推动历史的车轮,才称得上是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的一代,才无愧于前人和后人。我们应当清醒地意识到,我们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世界并不太平,在国家安全和民族生存方面不能高枕无忧;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在改革和发展中还有一系列严重问题迫切需要解决。形势逼人,不进则退,不进则亡。我们中国共产党人要在新形势下继续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好小康社会并进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继续高举创新旗帜,实现在理论、制度、科技、管理等各个领域的全面创新。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也就必须要有强烈的创新动机并以此来推动创新实践,以自己在本岗位的创造性贡献来体现和落实共产党人的宗旨与“三个代表”的要求。 综上所述,要培养强烈的创新动机需要树立高度的历史责任感、社会责任感和政治责任感,除此之外,还要走出一些认识误区、克服一些心理障碍。有相当多的人不是不想创新,

国内外社区现状及比较分析

国内外社区现状及比较分析 社区的概念是1887年由法国的著名社会学家斐迪南?滕尼斯提出的。滕尼斯认为社区是由共同价值取向的同质人口组成的关系密切、守望相助、疾病相抚、富有同情味的社会团体。人们加入这种团体不是有目的的选择,而是自然形成的结果。是以共同利益和共同目的,以及亲戚、邻里、朋友等血缘或地缘为纽带;是家庭、经济、教育、文化、卫生、福利、娱乐及社会保障等主体构成的一个整体。 结合我们国家历史和现实情况看,社区是与整个社会密切相连的、以一定地域为基础的关系密切的社会群体。在这样的社会群体里,人们具有共同的生活空间、共同的权利义务、共同的文化特质,利益相连、感情相依、守望相助、危困相抚。 一、国外社区现状及主要特点 社区发展(community development)在西方国家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特别是在英美等国,社区发展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社区工作已成为城市行政管理工作中重要的一部分,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社区主要形成了“自治模式”、“行政模式”和“混合模式”三种模式。 (一)“自治模式”。 “自治模式”的主要特点是:政府行为与社区行为相对分离,社区内的具体事务完全实行自主自治,与政府部门并没有直接的联系。政府对社区的干预主要以间接的方式进行,其主要职能是通过制定各种法律法规去规范社区内不同集团、组织、家庭和个人的行为,协调社区内各种利益关系并为社区成员的民主参与提供制度保障。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美国和北欧国家的社区。 1.美国的社区。 美国的市是州政府的分治区,市政体制采用的是“议行合一”或“议行分设”的地方自治制度。美国的社区是政治 制度下一个最小的单位,它是一个高度民主自治的机构。社区自治组织不仅享有社区发展规划与目标、社区公共事务、社区文化活动等方面的决策权与管理权,还享有对政府的社区行政管理以及专业机构的社区服务管理的建议权、监督权。社区委员会(又称社区董事会)成员由居民民主选举产生,具有一定的任期,他们大都是志愿者,利用业余时间义务为社区服务。社区公共卫生和公共环境等物业方面的管理,由社区委员会聘用的专业社区管理公司负责。

我国企业管理创新主要内容

我国企业治理创新的紧迫性及其创新内容 摘要:企业治理创新是企业依照生产经营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展的条件,对传统的企业治理模式和治理方法进行的改革、改进和改造。随着我国经济的进展,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国际化程度的提高,企业要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进展,就必须不断提高现代化的治理水平,增强治理创新的能力。企业创新要紧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 正文: 一、当前我国企业治理面临的新形势 自人类进入九十年代之后,开始步入知识信息化时代,世界科学、技术、经济的进展与融合,使改革创新成为当今时代的主旋律。随着国内外市场供求状况的变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治理信息化步伐的加快,尤其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治理开始经历新的变革。其进展趋势能够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治理对象知识化。企业治理的对象不再是传统的财、物,而重点在人,有知识的人。由于知识具有较高的生产率和制造性,因而关于知识的开发和治理成为企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2)经营治理信息化。企业生产中越来越依靠信息的生产、存储、

处理、共享等,企业决策逐步信息化; (3)企业的生产方式一体化。在治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出现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清洁生产和绿色制造、适时生产和精细生产以及通过网络协调设计与生产的并行工程等等,它们把信息技术革命和治理进步融为一体; (4)企业的营销方式简捷化。由过去的“生产商--分销商--零售商--顾客”的行销模式,正在改变为“生产商--分销商--顾客”的模式; (5)企业的组织结构柔性化。公司组织结构从“橄榄型”向“哑铃型”变化。随着经营和销售方式的改变,企业通过社会化协作和契约关系,使企业的中间治理组织设置变得简单,侧重向两头进展;传统的监控型治理转向授权型治理,最终转向以潜能开发、人力资本的价值增值为主体;金字塔式的权力型组织结构转向扁平化组织结构、团队式的治理运作模式; (6)企业兼并、联合在更大规模和更高层次上展开。效益好的企业兼并效益差的企业;市场扩张快的企业兼并市场扩张慢的企业;大公司之间通过自主谈判,在反垄断规制条件下实现合并和业务互补,从而增加竞争优势; (7)企业由追求利润最大化转向追求整体价值最大化。传统的物力、财力竞争转向企业对市场瓜分能力的竞争,不仅要实现生产质量的“零缺陷”和服务质量的“零抱怨”,做到质量、服务一体化;还要通

常见慢性病的健康管理

常见慢性病的健康管理 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社会医学与健康教育系王培玉,刘爱萍 概述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性病”,不是特指某种疾病,而是对一组起病时间长,缺乏明确的病因证据,一旦发病即病情迁延不愈的非传染性疾病的概括性总称。慢病是在多个遗传基因轻度异常的基础上,加上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及饮食习惯、长期紧张疲劳、忽视自我保健和心理应变平衡逐渐积累并而发生的疾病,其中生活习惯是其主要原因,即使有慢性病(如高血压)的遗传背景,发病与否大部分决定于生活习惯的负荷。在我国,随着人口的老龄化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所引起的人们生活方式与习惯的变化,慢性病已成为影响人民健康和死亡的首要原因。慢性疾病与生活方式的关系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它们都与不健康饮食、体力活动减少、吸烟、饮酒、长期精神紧张、心理压力大等几种危险因素有关。因此,慢性病的健康管理主要从这些危险因素的干预开始。本文中主要介绍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几种常见慢性病的健康管理。 高血压 高血压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其并发症脑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等疾患具有高度的致死率和致残率,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由高血压而引起的心脑血管在我国的疾病负担和死因顺位中均占首位。因此,高血压防治是当前我国慢性病、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综合防治的重要课题和中心环节。由于高血压患病率高、血压控制的方法确切而有效、预防带来的益处巨大以及一般民众对高血压预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因此,通过健康教育与健康管理,使民众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预防高血压的发生或控制延缓其并发症,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健康管理和综合防治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高血压的病因高血压从病因上分为两种:一种是由其他疾病引起的、有明确的起因,称之为继发性高血压,如:肾实质性高血压、肾血管性高血压、内分泌性高血压、血管性高血压、药物诱发性高血压等。另一种是没有明确特定的原因、由于遗传或/和环境因素(生活习惯)等综合原因所致的高血压,称之为原发性高血压,占高血压患者的95%左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