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计委价格司关于基因工程乙肝疫苗(重组酵母)价格的通知

国家计委价格司关于基因工程乙肝疫苗(重组酵母)价格的通知

国家计委价格司关于基因工程乙肝疫苗(重组酵母)价格的通

【法规类别】卫生防疫检疫

【发文字号】计司价格函[2000]52号

【发布部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含原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原国家计划委员会) 【发布日期】2000.06.06

【实施日期】2000.06.20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部门规范性文件

国家计委价格司关于基因工程乙肝疫苗(重组酵母)价格的通知

(计司价格函[2000]52号2000年6

1 / 1

基因重组与基因工程

第十四章基因重组与基因工程 一、选择题 1.细菌的F因子是通过哪种方式进行基因转移的 A.接合作用 B.转化 C.转导 D.转染 E.转座 2. 下列关于限制性内切核酸酶作用特性正确的是 A.在对称序列处切开单链DNA B.DNA两链的切点一定不在同一位点 C.酶切部位一定位于识别序列处 D.酶辨认的碱基一般为8~12个 E.酶切后产生的DNA片段多半具有粘性互补末端 3.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识别的顺序通常是 A.基因的操纵序列 B.启动子序列 C.S-D序列 D.回文结构 E.长末端重复序列 4. 可识别并切割特异DNA序列的酶称为 A.限制性核酸外切酶 B.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C.核酶 D.核酸酶 E.反转录酶 5. 下列DNA序列属于回文结构的是 A.ATGCCG B.GGCCGG C.CTAGGG D.GAATTC E.TCTGAC TACGGC CCGGCC GATCCC CTTAAG AGACTG 6. cDNA文库包括该种生物 A.某些蛋白质的结构基因 B.所有蛋白质的结构基因 C.所有结构基因 D.结构基因与不表达的调控区 E.内含子和调控区 7. 下列哪种工具酶的出现在基因工程中具有最重要的意义: A.逆转录酶 B.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C.末端转移酶 D.DNA聚合酶 E.DNA连接酶 8. 常用质粒载体的特点是 A.为线性双链DNA分子 B.为环形单链DNA分子 C.具有自我复制能力 D.含有同一限制性内切酶的多个切点 E.缺乏表达外源基因的能力 9. 基因工程的操作程序可简单地概括为 A.载体和目的基因的分离 B.分、切、接、转、筛、表达 C.将重组体导入宿主细胞,筛出阳性细胞株 D.将载体和目的基因连接成重组体 E.限制性内切酶的应用

(整理)基因重组与基因工程

基因重组与基因工程 一、选择题 1.F因子从一个细胞转移至另一个细胞的基因转移过程称为:A.转化 B.转导 C.转染 D.转座 E.接合 2.通过自动获取或人为地供给外源DNA使受体细胞获得新的遗传表型,称为:A.转化 B.转导 C.转染 D.转座 E.接合 3.溶原菌是指: A.整合了噬菌体基因组的细菌 B.整合了质粒基因组的细菌 C.含有独立噬菌体基因组的细菌 D.含有独立质粒基因组的细菌 E.含有独立噬菌体和质粒基因组的细菌 4.由插入序列和转座子介导的基因移位或重排称为: A.转化 B.转导

C.转染 D.转座 E.接合 5.由整合酶催化、在两个DNA序列的特异位点间发生的整合称为:A.位点特异的重组 B.同源重组 C.基本重组 D.随机重组 E.人工重组 6.发生在同源序列间的重组称为: A.位点特异的重组 B.非位点特异的重组 C.基本重组 D.随机重组 E.人工重组 7.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DNA后产生: A.5'磷酸基和3'羟基基团的末端 B.3'磷酸基和5'羟基基团的末端 C.5'磷酸基和3'磷酸基团韵末端 D.5'羟基和3'羟基基团的末端 E.以上都不是 8.可识别并切割特异DNA序列的称: A.限制性核酸外切酶 B.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C.非限制性核酸外切酶 D.非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E.DNA酶 9.限制酶的识别顺序通常是: A.聚腺苷酸 B.聚胞苷酸 C.RNA聚合酶附着点 D.回文对称序列 E.甲基化“帽”结构 10.限制酶: A.从噬菌体中提取而得 B.可将单链DNA任意切开 C.可将双链DNA任意切开 D.可将双链DNA特异切开 E.不受DNA甲基化影响. 11.限制酶的作用特性不包括: A.在对称序列处切开DNA B.同时切开双链DNA C.DNA两链的切点常在同一位点 D.酶切后的DNA片段多具有粘性互补末端 E.酶辨认的碱基一般为4—6个 12.限制酶的特点不包括: A.只识别一种核苷酸序列 B.其识别不受DNA来源的限制

重组乙肝疫苗接种告知书(酿酒酵母)

重组乙肝疫苗接种告知书(酿酒酵母)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通过血液、体液和母婴传播。急性肝炎临床症状有疲倦、厌食、恶心、呕吐、皮肤巩膜黄染等。大多数的急性乙肝感染可完全康复,但部分人特别是婴幼儿可成为慢性乙肝携带者,随后可能发展成为慢性肝病、肝硬化或肝癌。我国是乙肝高发国,目前有1. 2亿人携带慢性乙肝病毒,慢性乙肝患者约3000万人。乙肝病毒在体内不断复制使得肝脏发生炎性病变,肝细胞受损,而且还可能恶变成肝硬化和肝癌,威胁生命。在我国,71%的肝癌是由乙型肝炎发展而来的。 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最有效的手段。本疫苗由重组酿酒酵母表达的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经纯化,加入佐剂吸附后制成,抗原含量为10ug/0. 5ml。 【接种对象】可以在出生后任何年龄段使用,推荐用于处于乙肝病毒感染风险较高的人群,如从事医疗工作的医护人员及接触血液的实验人员。 【接种程序】全程接种3针,接种时间分别为0、l、6月,即第一针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第二针在第一针接种后1个月接种;第三针在第一针接种后6个月接种。 【接种反应】常见局部不良反应有注射部位疼痛、红斑和肿胀,大多轻微,一般在兔疫接种2天后消失。常见和偶见的全身不良反应有发热、头晕、头痛、食欲下降、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肌痛、疲劳、皮疹和瘙痒等。 【接种禁忌】对酵母或疫苗任一成分过敏者禁用,患严重发热性疾病、急慢性严重疾病患者禁用。 注意:接种时请带上儿童预防接种证和本告知书。 备注:《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规定,疫苗分为第一类、第二类疫苗,第一类疫苗由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接种,第二类疫苗是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疫苗,本疫苗属于第二类疫苗。 酿酒酵母乙肝疫苗接种回执(第针) 儿童姓名:出生日期:年月日户籍:常住□流动□ 接种当日儿童体温:℃上次接种疫苗后有无异常反应:□有□无 有无禁忌症:□有□无 阅读上述说明后如自愿接种本疫苗(替代一类疫苗)并按照该疫苗程序接种,请签名确认;如暂不接种,也请签名确认备档,表明您已明确上述疾病的危害。 □同意接种 家长(监护人)签名 年月日 □不同意接种 家长(监护人)签名 共接种3针,具体接种程序见上“接种程序”一栏自费 年月日

最新基因重组与基因工程

基因重组与基因工程

基因重组与基因工程 一、选择题 1.F因子从一个细胞转移至另一个细胞的基因转移过程称为: A.转化 B.转导 C.转染 D.转座 E.接合 2.通过自动获取或人为地供给外源DNA使受体细胞获得新的遗传表型,称为:A.转化 B.转导 C.转染 D.转座 E.接合 3.溶原菌是指:

A.整合了噬菌体基因组的细菌 B.整合了质粒基因组的细菌 C.含有独立噬菌体基因组的细菌 D.含有独立质粒基因组的细菌 E.含有独立噬菌体和质粒基因组的细菌 4.由插入序列和转座子介导的基因移位或重排称为: A.转化 B.转导 C.转染 D.转座 E.接合 5.由整合酶催化、在两个DNA序列的特异位点间发生的整合称为:A.位点特异的重组 B.同源重组 C.基本重组 D.随机重组

E.人工重组 6.发生在同源序列间的重组称为:A.位点特异的重组 B.非位点特异的重组 C.基本重组 D.随机重组 E.人工重组 7.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DNA后产生: A.5'磷酸基和3'羟基基团的末端 B.3'磷酸基和5'羟基基团的末端 C.5'磷酸基和3'磷酸基团韵末端 D.5'羟基和3'羟基基团的末端 E.以上都不是 8.可识别并切割特异DNA序列的称: A.限制性核酸外切酶 B.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C.非限制性核酸外切酶 D.非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E.DNA酶 9.限制酶的识别顺序通常是:A.聚腺苷酸 B.聚胞苷酸 C.RNA聚合酶附着点 D.回文对称序列 E.甲基化“帽”结构 10.限制酶: A.从噬菌体中提取而得B.可将单链DNA任意切开 C.可将双链DNA任意切开 D.可将双链DNA特异切开 E.不受DNA甲基化影响.11.限制酶的作用特性不包括:

酵母基因工程

酵母基因工程 一酵母基因工程的发展现状 1.酿酒酵母自身的改造 (1)将葡萄糖淀粉酶基因导入酿酒酵母 (2)将外源的蛋白水解酶基因导入酿酒酵母 (3)将β—葡聚糖酶基因导入酵母 (4)将ATP硫酸化酶和腺苷酰硫酸激酶基因在酿酒酵母体内表达 (5)将人血清清蛋白(HAS)的基因转化到酿酒酵母 2酵母表达异源蛋白 (1)表达水平 (2)表达质量 2酵母基因工程的发展趋势 (1)解决酵母基因工程中还存在的缺陷 (2)在人类基因组计划中的应用研究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3)利用酵母基因工程筛选更多新药 (4)改造酿酒酵母自身,降低生产酒精的成本 (5)酵母的生理承受极限研究引起人们的关注 3发展历程 1.1974年rlarck—walker和Miklos发现在大多数酿酒酵母中存在质粒。 2.1978年Hmnen将来自一株酿酒酵母的leu 2基因导入另一株酿酒酵母,弥补 了后者的Leu2缺陷,标志着酵母表达系统的建立。 3.1981年Hinnen等用酵母基因表达系统表达了人干扰素。 4.我国也在1983年首次用酵母菌表达了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基因。 5.1996年在全世界科学家的通力合作下,完成了第一个真核生物——酿酒酵母 全基因组的测序。 二.酵母基因工程的优点 1.安全无毒,不致病; 2.有较清楚的遗传背景,容易进行遗传操作; 3.容易进行载体DNA的导入。DNA转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优化,多数酵母菌可 以取得较高的转化率; 4.培养条件简单,容易进行高密度发酵; 5. 能将外源基因表达产物分泌到培养基中; 6.有类似高等真核生物的蛋白质翻译后的修饰功能 三.酵母表达系统 (1)酵母表达载体 ①载体的基本构架:大肠杆菌和酵母菌的“穿梭”质粒。 原核部分:大肠杆菌中复制的起点序列(ori)和抗生素抗性基因序列。 酵母部分: 1酵母菌中维持复制的元件:2μ质粒复制起点;自主复制序列(ARS); 整合型载体的整合介导区。 2营养缺陷型基因序列、抗生素抗性基因序列 3基因启动子和终止子序列 4信号肽序列

基因重组和基因工程

第十七章基因重组和基因工程 一、单项选择题 1.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DNA后产生 A. 5′磷酸基和3′羟基基团的末端 B. 5′磷酸基和3′磷酸基团的末端 C. 5′羟基和3′羟基基团的末端 D. 3′磷酸基和5′羟基基团的末端 E. 以上都不是 2. 可识别并切割特异DNA序列的酶是 A. 非限制性核酸外切酶 B.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C. 限制性核酸外切酶 D. 非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E. DNA酶 3. 有关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以下哪个描述是错误的? A. 识别和切割位点通常是4~8个bp长度 B. 大多数酶的识别序列具有回文结构 C. 在识别位点切割磷酸二酯键 D. 只能识别和切割原核生物DNA分子 E. 只能切割含识别序列的双链DNA分子 4. 在重组DNA技术中催化形成重组DNA分子的酶是 A. 解链酶 B. DNA聚合酶 C. DNA连接酶 D. 内切酶 E. 拓扑酶 5. 对基因工程载体的描述,下列哪个不正确? A. 可以转入宿主细胞 B. 有限制酶的识别位点 C. 可与目的基因相连 D. 是环状DNA分子 E. 有筛选标志 6. 克隆所依赖的DNA载体的最基本性质是 A. 卡那霉素抗性 B. 青霉素抗性 C. 自我复制能力 D. 自我表达能力 E. 自我转录能力 7. 重组DNA技术中常用的质粒DNA是 A. 病毒基因组DNA的一部分 B. 细菌染色体外的独立遗传单位 C. 细菌染色体DNA的一部分 D. 真核细胞染色体外的独立遗传单位 E. 真核细胞染色体DNA的一部分 8. 下列哪种物质一般不用作基因工程的载体? A. 质粒 B. 噬菌体

C. 哺乳动物的病毒 D. 逆转录病毒DNA E. 大肠杆菌基因组 9. 关于pBR322质粒描述错误的是 A.有一些限制酶的酶切位点B.含有1个ori. C.含有来自大肠杆菌的lacZ基因片段D.含个氨卞青霉素抗性基因E.含四环素抗性基因。 10. 以mRNA为模板催化cDNA合成需要下列酶 A. RNA聚合酶 B. DNA聚合酶 C. Klenow片段 D. 逆转录酶 E. DNA酶 11. 催化聚合酶链反应需要下列酶 A. RNA聚合酶 B. DNA聚合酶 C. Taq DNA聚合酶 D. 逆转录酶 E.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12. 关于PCR的描述下列哪项不正确? A. 是一种酶促反应 B. 引物决定了扩增的特异性 C. 扩增产物量大 D.扩增的对象是DNA序列 E.扩增的对象是RNA序列 13. 在基因工程中,DNA重组体是指 A. 不同来源的两段DNA单链的复性 B. 目的基因与载体的连接物 C. 不同来源的DNA分子的连接物 D. 原核DNA与真核DNA的连接物 E. 两个不同的结构基因形成的连接物 14. 基因工程操作中转导是指 A. 把重组质粒导入宿主细胞 B. 把DNA重组体导入真核细胞 C. 把DNA重组体导入原核细胞 D. 把外源DNA导入宿主细胞 E. 以噬菌体或病毒为载体构建的重组DNA导入宿主细胞 15. 重组DNA的筛选与鉴定不包括哪一方法 A. 限制酶酶切图谱鉴定 B. PCR扩增鉴定 C. 显微注射 D. 蓝白筛选 E.抗药筛选

基因工程方法生产乙肝疫苗

重组乙肝疫苗的研制生产过程、理化性质、生物学活性、临床应用 国际上先后研制出了第一代血源性乙肝疫苗和第二代基因工程乙肝疫苗。第一代乙肝疫苗主要运用乙肝病毒携带者血清中提取纯化出的的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先后经过减毒处理和添加佐剂后注入人体预防接种。但是由于对血源性疫苗安全性存在顾虑,人们进一步着手开发第二代乙肝疫苗,也就是基因重组疫苗。 第一步是分离目的基因,获得目的DNA片段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直接从细胞基因组中分离,二是人工合成。 第二步是将DNA片段和载体在体外连接重组,成为重组DNA分子,多采用连接酶的方法连接。 第三步是基因克隆,即将重组体DNA分子,引进合适的宿主细胞(大肠杆菌、酵母)中增殖。根据所用载体的不同,可选用转化(以质粒作载体时,重组体DNA分子以此种方式进入感受态的宿主细胞,以获得转化子菌落)、转染(λ噬菌体作载体时,构成的重组体DNA分子,以此种方式进入宿主细胞,可转染得到噬菌斑)、转导(λ噬菌体DNA与外源DNA组成的重组体DNA分子,与噬菌体蛋白组装成具有感染力的噬菌体颗粒,即人工包装的噬菌体颗粒,引入宿主细胞)的方法,往宿主细胞引入重组体DNA分子。 第四步是目的基因克隆的筛选与鉴定,即从大量携带重组体DNA分子的细胞中分离出带目的基因的细胞。因为不是所有的细胞都能获得重组体DNA分子,为了获得摄取了重组体DNA分子细胞,需经筛选,才能将其与未摄取重组体DNA分子的细胞区别开来,并作进一步鉴定。筛选含有重组体DNA分子细胞的方法,一般都是以载体DNA 及目的基因的遗传标记及分子特征为依据,并结合受体细胞的基因表型而建立起来的。由于许多质粒都具有抗生素等药物的抗性标记,因此,在含有一定浓度抗生素的选择培养基上,可以很容易地把摄取了重组体DNA分子,因同时也获得了抗生素抗性的细胞辨认出来。但药物筛选只是一个方面,依据它只能判断质粒载体是否进入了受体细胞,还不能确定受体细胞是否摄取了含有目的基因的重组体DNA分子。 对于重组体DNA分子的鉴别,通常是在抽提出重组质粒DNA后,用凝胶电泳法或电镜观察其分子大小,用限制酶酶解,观察其酶切图谱进行。还可采用菌落原位杂交法来进行鉴定,即将菌落从最初生长的平板上转移到硝酸纤维素滤膜上,用碱裂解滤膜上的菌落,使DNA分子游离,变性,并固定在滤膜上,随即用同位素标记的与目的基因互补的DNA或RNA探针杂交,最后通过滤膜的放射自显影鉴定菌落,并从最初生长的平皿上挑选出放射自显影呈阳性的菌落。 第五步是基因表达,这是指宿主细胞在大量繁殖过程中外源DNA在宿主细胞中的转录和翻译,表达生成的产物(蛋白质),最好在细胞内不被分解,而分泌到细胞外面。表达产物若为较小的多肽,或是对细菌蛋白酶极为敏感的蛋白质,形成后,通常即被迅速降解。为了保证外源基因表达产物能分泌到细胞外而不被降解,通常可以把外源基因插入在载体的某些结构基因中间,在这种情况下,表达产物是融合蛋白质,融合蛋白质可以抵抗内源蛋白酶的降解,又可以在细胞信号肽的引导下分泌到细胞外。

基因工程乙肝疫苗的制备

基因工程乙肝疫苗的制备 【摘要】基因工程乙肝疫苗是通过构建含有乙肝表面抗原的重组质粒转染酵母细胞,制备乙肝病毒表面的有效蛋白。本文主要介绍基因工程疫苗--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制备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以及乙肝疫苗的纯度分析方法。 【关键词】乙肝疫苗重组质粒工艺流程 1.基因工程乙肝疫苗产生背景 疫苗是人类目前可以彻底消灭某一疾病的唯一武器,接种疫苗被认为是最有效、最经济的疾病预防手段。《发展中国家消灭乙型肝炎免疫接种计划实施指南》中指出:“世界上四分之三的人口生活在中或高乙肝流行区,因此,唯一的策略就是有效地减少乙肝的流行,最终消灭乙肝······” 世界卫生组织肝炎专家及计划免疫全球咨询组认为:控制全球乙型肝炎及减少死亡的策略是开展大规模的婴儿及学龄前儿童的乙肝疫苗接种。 我国卫生部制定的目标是从92年开始在全国逐步推行乙型肝炎(HB)计划免疫。92年全国共生产血源疫苗1500万人份,尚不能满足新生儿接种需要,如考虑其他人群,缺口更大。为了实现HB计划目标,进一步为控制全球HB做出贡献,我们必须大规模提高HB 疫苗的产量和进一步提高质量。 血源HB疫苗原料为无症状带毒者的HBsAg阳性血浆。血源价格昂贵,供应量有限,采集困难。因此血源疫苗的产量和成本受到原料的限制。利用基因工程重组微生物细胞表达HBsAg生产HB疫苗的技术,原料易得,价廉,适宜进行大规模生产,有可能大幅度降低成本。 2.使用重组酵母的原因和重组酵母构建 2.1使用重组酵母的原因 使用重组酵母进行乙肝疫苗的大规模生产,有如下几点原因: (1).酵母对培养基的要求低,价廉易得。 (2).酵母细胞生长快,故生产率高。 (3).动物细胞生长慢,容易染菌,对操作要求严。 (4).酵母系统容易放大,动物细胞系统放大难。 2.2重组酵母构建 HBV只有3200bp,为双链的DNA,是一个相当小的病毒。其基因组共有四个ORF,编码以下一些蛋白:Core蛋白和pre-core蛋白,Pol蛋白,X蛋白,以及S蛋白(L、M、S)。故重组酵母可用以下方法: (1).根据已经测定的编码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决定簇基因序列,用化学合成法直接合成目的基因或者通过鸟枪法克隆目的基因。用识别相同黏性末端的限制性内切酶将外源DNA和质

基因工程和基因重组

第十四章基因重组与基因工程 内容提要: 细菌的基因转移包括接合作用、转化作用、转导作用等。当细胞与细胞或细菌通过菌毛相互接触时,质粒DNA从一个细胞转移至另一个细胞,这种类型的DNA转移称为接合作用。通过自动获取或人为的供给外源DNA,使细胞或培养的受体细胞获得新的遗传表型,这就是转化作用。由病毒携带将宿主DNA片段从一个细胞转移至另一细胞的现象或机制,称为转导作用。在接合、转化、转导或转座过程中,不同DNA分子间发生的共价连接即为重组。 重组DNA技术是在人们对自然界基因转移和重组的认识基础上创立的新技术。为研究基因的结构与功能,从构建的基因组DNA文库或cDNA文库分离、扩增某一感兴趣的基因就是基因克隆或分子克隆,又称重组DNA技术。一个完整的基因克隆过程应包括:1.分,即目的基因的获取及基因载体的选择。目的基因指科学家感兴趣的外源基因,其来源有几种途径:化学合成、PCR技术、基因组文库或cDNA文库中获得。载体是目的基因的携带者,常用的载体有质粒、噬菌体等。2.切,即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应用。限制性内切酶是识别DNA的特异序列,并在识别位点或其周围切割双链DNA的一类内切酶,是实现重组DNA技术的重要的工具酶。3.接,即将目的基因与载体连接形成重组体(或重组DNA)。4.转,即将重组体导入宿主菌(或细胞),根据采用的载体性质不同,将重组体导入宿主菌的方法有转化、转染及感染。5.筛,即重组体的筛选与鉴定,将重组体导入宿主菌后,通过适当形式的培养板生长即可获得一定的抗药菌落。利用原位杂交,和Southern印迹或免疫学方法对抗药菌落进行筛选,获得含目的基因的转化子菌落,再经扩增、分离重组DNA获得基因克隆。重组DNA 技术在疾病基因的发现,表达有药用价值的蛋白质,DNA诊断及疾病的预防等方面具有广泛应用价值,并促进了当代分子医学的诞生和发展。 一、选择题 【A型题】 1.下列DNA序列属于回文结构的是() A.ATGCCG TACGGC B.GAA TTC CTTAAG C.GGCCGG CCGGCC D.TCTGAC AGACTG E.CTAGGG GA TCCC 2.DNA经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切割后,断端易于首尾相接,自行成环。这是因为存在着() A.钝性末端B.平端C.粘性末端D.5’端E.3’端 3.限制性内切核酸酶的通常识别序列是() A.粘性末端B.聚腺苷酸 C.回文对称序列D.RNA聚合酶附着点E.甲基化“帽”结构 4.pBR322是()

酵母基因工程综述

酵母基因工程综述 姓名:张衡学号:060509215 班级:生工092 酵母菌是一类群体庞大的单细胞真核微生物,种类繁多,至少包括80个属,600多种,1000多菌株。它有完整的亚细胞结构和严谨的基因表达调控机制,它既能通过有丝分裂进行无性繁殖,也可以通过减数分裂实现有性繁殖。酵母菌作为单细胞真核生物,既具有细菌生长迅速、操作简单的特点,又具有真核细胞对翻译后蛋白的加工及修饰的能力,它是表达外源基因的理想宿主。因此利用酵母基因工程成功的生产了人类、动物、植物或微生物来源的异源蛋白,在医药生物技术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酵母基因工程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 酵母既具有原核生物生长快、遗传操作简单的特点,又有哺乳类细胞的翻译后加工和修饰功能,如二硫键的正确形成、糖基化作用等,用来生产来源于真核生物的生物活性蛋白有很多优点。目前在酵母基因工程中发展和应用的较多的酵母有酿酒酵母、乳酸克鲁维酵母、巴斯德毕赤酵母等,其应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改造酵母本身用以提高发酵性能;二是利用酵母作为宿主表达异源蛋白。1、酿酒酵母自身的改造:a、将葡萄糖淀粉酶基因导入酿酒酵母;b、将外源的蛋白水解酶基因导入酿酒酵母;c、将β—葡聚糖酶基因导入酵母; d、将ATP硫酸化酶和腺苷酰硫酸激酶基因在酿酒酵母体内表达; e、将人血清清蛋白(HAS)的基因转化到酿酒酵母。2、酵母表达异源蛋白:a、表达水平;b、表达质量。 对于酵母基因工程,在构建各种表达载体、建立新的表达系统方面取得了一系列进展。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酵母基因工程的研究将逐步转移到完善现有的表达系统、解决存在的缺陷、扩大应用领域等方面。对酵母自身的改造集中体现在如何通过转基因技术使酿酒酵母能利用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等可再生物质来生产廉价的酒精,缓解能源紧张。1、解决酵母基因工程中还存在的缺陷;2、在人类基因组计划中的应用研究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3、利用酵母基因工程筛选更多的新药;4、改造酿酒酵母自身,降低生产酒精的成本;5、酵母的生理承受极限研究将引起人们的关注。 二、酵母表达系统 酵母菌作为单细胞真核生物,既具有细菌生长迅速、操作简单的特点,又具有真核细胞对翻译后蛋白的加工及修饰的能力,所以是表达外源基因的理想宿主。1、酵母表达载体:a、载体的基本构架典型的酵母表达载体均为大肠杆菌和酵母菌的"穿梭"质粒。它是由来自酵母的部分基因序列和细菌的部分基因序列所组成。其原核部分主要包括可以再大肠杆菌中复制的起点序列(ori)和特定的抗生素抗性基因序列。2、载体的复制形式酵母表达系统的载体主要分为附加型载体和整合型载体两种。附加型载体在酵母宿主中的拷贝数量大,但是在传代过程中易丢失,影响重组菌的稳定性和表达量:整合型载体导入酵母宿主细胞后与酵母细胞染色体基因组DNA整合,稳定性高,但是基因的拷贝数量低。2、宿主能够发展成基因表达系统的宿主应该具备一定的条件:a、安全无毒,不致病;b、遗传背景清楚,容易进行遗传操作;c、构建的载体DNA容易进入,转化频率较高;d、发酵周期短,培养条件简单,容易进行高密度发酵;e、蛋白质分泌能力好。3、酵母的DNA转化:a、原生质体法;b、离子溶液法;c、一步法;d、PEG1000法;e、电穿孔法和粒子轰击法。4酵母分泌外源蛋白的糖基化不同酵母细胞对分泌蛋白的糖基化方式和程度不同,加到分泌蛋白上的碳水化合物

成人接种重组(酿酒酵母)乙肝疫苗和重组(汉逊酵母)乙肝疫苗后效果观察

2012年4月第2卷第8期·临床研究·成人接种重组(酿酒酵母)乙肝疫苗和 重组(汉逊酵母)乙肝疫苗后效果观察 孙迎春 朱丽君 张?智 高冬梅 董桂华 沈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科,辽宁沈阳 110031 [摘要] 目的观察重组(酿酒酵母)乙肝疫苗和重组(汉逊酵母)乙肝疫苗在成人中的免疫效果。 方法对HBsAg、抗HBs、抗HBc三项指标全部为阴性、且未接种过乙肝疫苗的162名16岁以上人群,按照0、1、6的免疫程序接种10μg重组(酿酒酵母)乙肝疫苗和重组(汉逊酵母)乙肝疫苗,于全程免疫1个月后采血,测定血清中抗HBs水平。 结果 接种重组(酿酒酵母)乙肝疫苗的99人,抗HBs阳转率为94.95%,几何平均浓度为331.08 mIU/mL;接种重组(汉逊酵母)乙肝疫苗的63人,抗HBs阳转率为98.41%,几何平均浓度为270.79 mIU/mL。两组间抗HBs阳转率和几何平均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种两种疫苗均未观察到明显的不良反应。 结论 重组(酿酒酵母)乙肝疫苗和重组(汉逊酵母)乙肝疫苗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 [关键词]重组(酿酒酵母)乙肝疫苗;重组(汉逊酵母)乙肝疫苗;免疫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R512.6+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08-169-02 Evaluation on Immunization Effectivity of Recombinant Hepatitis B Vaccine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and Recombinant Hepatitis B Vaccine (Hansenula Polymorpha) in adults SUN?Yingchun ZHU?Lijun ZHANG?Zhi GAO?Dongmei DONG?Guihua Department of Gynaecology and Obstetrics, Shenyang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Shenyang 110031,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and compare the immunization effectivity of recombinant hepatitis B vaccine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and recombinant hepatitis B vaccine (Hansenula Polymorpha) in adults. Methods Randomly selected 162 healthy subjects aged over 16 years old. They have no a history of hepatitis B vaccine immunization and their HBsAg, antiHBs and antiHBc were all negative. They were vaccinated with 10μg of recombinant hepatitis B vaccine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and recombinant hepatitis B vaccine (Hansenula Polymorpha) at 0, 1, 6 months. After a month in completing the 3rd vaccination, their serum samples were collected and antiHBs was detected. Results 99 people were slected to vaccinate recombinant hepatitis B vaccine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The positive seroconversion rate of antiHBs was 94.95%. The geometric mean concentration of antiHBs was 331.08 mIU/mL; 63 people were slected to vaccinate recombinant hepatitis B vaccine (Hansenula Polymorpha). The positive seroconversion rate of anti-HBs was 98.41%. The GMC of anti-HBs was 270.79 mIU/mL. Th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of differences were not found in the positive seroconversion rates and the GMCs between two groups (P>0.05). All the vaccines did not show any severe adverse effect. Conclusion Both recombinant hepatitis B vaccine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and recombinant hepatitis B vaccine (Hansenula Polymorpha) are very effective and safe to adults. [Key words] Recombinant hepatitis B vaccine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Recombinant hepatitis B vaccine (hansenula polymorpha); Immune effect 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和控制乙肝最有效的手段,目前使用较多的乙肝疫苗为重组(酿酒酵母)乙肝疫苗。重组(汉逊酵母)乙肝疫苗于2004年在中国上市,经过多年的观察研究,两种疫苗在儿童中使用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已得到了肯定[1-3]。为比较重组(酿酒酵母)乙肝疫苗和重组(汉逊酵母)乙肝疫苗在成人中的免疫效果,笔者选择了162名健康成年人进行了观察,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沈阳市沈北新区未接种过乙肝疫苗,经筛检HBsAg、抗HBs、抗HBc三项指标全部为阴性,无乙肝病史,无乙肝疫苗接种禁忌证的162人为研究对象,年龄16~58。随机分为两组:接种重组(酿酒酵母)乙肝疫苗组99例,重组(汉逊酵母)乙肝疫苗组63例。 1.2?乙肝疫苗来源 重组(酿酒酵母)乙肝疫苗为深圳康泰生物制品股份有 CHINA MEDICINE AND PHARMACY 169

重组乙肝疫苗的研制生产过程、理化性质、生物学活性、临床应用

时间: 地点: 主讲:胡永珍 参加人员: 内容:重组乙肝疫苗的研制生产过程、理化性质、生物学活性、临床应用 国际上先后研制出了第一代血源性乙肝疫苗和第二代基因工程乙肝疫苗。第一代乙肝疫苗主要运用乙肝病毒携带者血清中提取纯化出的的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先后经过减毒处理和添加佐剂后注入人体预防接种。但是由于对血源性疫苗安全性存在顾虑,人们进一步着手开发第二代乙肝疫苗,也就是基因重组疫苗。第一步是分离目的基因,获得目的DNA片段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直接从细胞基因组中分离,二是人工合成。第二步是将DNA片段和载体在体外连接重组,成为重组DNA分子,多采用连接酶的方法连接。第三步是基因克隆,即将重组体DNA分子,引进合适的宿主细胞(大肠杆菌、酵母)中增殖。根据所用载体的不同,可选用转化(以质粒作载体时,重组体DNA分子以此种方式进入感受态的宿主细胞,以获得转化子菌落)、转染(λ噬菌体作载体时,构成的重组体DNA分子,以此种方式进入宿主细胞,可转染得到噬菌斑)、转导(λ噬菌体DNA与外源DNA组成的重组体DNA分子,与噬菌体蛋白组装成具有感染力的噬菌体颗粒,即人工包装的噬菌体颗粒,引入宿主细胞)的方法,往宿主细胞引入重组体DNA分子。第四步是目的基因克隆的筛选与鉴定,即从大量携带重组体DNA分子的细胞中分离出带目的基因的细胞。因为不是所有的细胞都能获得重组体DNA分子,为了获得摄取了重组体DNA分子细胞,需经筛选,才能将其与未摄取重组体DNA分子的细胞区别开来,并作进一步鉴定。筛选含有重组体DNA分子细胞的方法,一般都是以载体DNA及目的基因的遗传标记及分子特征为依据,并结合受体细胞的基因表型而建立起来的。由于许多质粒都具有抗生素等药物的抗性标记,因此,在含有一定浓度抗生素的选择培养基上,可以很容易地把摄取了重组体DNA分子,因同时也获得了抗生素抗性的细胞辨认出来。但药物筛选只是一个方面,依据它只能判断质粒载体是否进入了受体细胞,还不能确定受体细胞是否摄取了含有目的基因的重组体DNA分子。 对于重组体DNA分子的鉴别,通常是在抽提出重组质粒DNA后,用凝胶电泳法或电镜观察其分子大小,用限制酶酶解,观察其酶切图谱进行。还可采用菌落原位杂交法来进行鉴定,即将菌落从最初生长的平板上转移到硝酸纤维素滤膜上,用碱裂解滤膜上的菌落,使DNA分子游离,变性,并固定在滤膜上,随即用同位素标记的与目的基因互补的DNA或RNA探针杂交,最后通过滤膜的放射自显影鉴定菌落,并从最初生长的平皿上挑选出放射自显影呈阳性的菌落。第五步是基因表达,这是指宿主细胞在大量繁殖过程中外源DNA在宿主细胞中的转录和翻译,表达生成的产物(蛋白质),最好在细胞内不被分解,而分泌到细胞外面。表达产物若为较小的多肽,或是对细菌蛋白酶极为敏感的蛋白质,形成后,通常即被迅速降解。为了保证外源基因表达产物能分泌到细胞外而不被降解,通常可以把外源基因插入在载体的某些结构基因中间,在这种情况下,表达产物是融合蛋白质,融合蛋白质可以抵抗内源蛋白酶的降解,又可以在细胞信号肽的引导下分泌到细胞外。最后,利用发酵工程培养重组与乙肝疫苗的工程菌理化性质从热稳定性方面说酵母源乙型肝炎疫苗37℃保存1周不改变其免疫原性乙肝疫苗,主要成分是45个氨基酸的多肽,通过化学合成的方式制备,使用直接注射的方法打入静脉。这45个氨基酸分别编码了三个抗原表位(所谓表位,是一串大于9个氨基酸的多肽,是能够刺激免疫系统发生反应的最小多肽片段):,HBscFv等电点理论值为8.5 1,实验值为7.3~8.1(就是抗体)综上所述,用基因工程法生产乙肝疫苗要先后将过获取目的基因、构建重组质粒、构建基因工程菌、培养工

重组乙型肝炎疫苗(乙肝疫苗)

重组乙型肝炎疫苗(乙肝疫苗) 【预防的疾病】 乙肝疫苗可以预防乙型病毒性肝炎。 【种类】 乙肝疫苗有重组乙肝疫苗(酿酒酵母)、重组乙肝疫苗(汉逊酵母)和重组乙肝疫苗(CHO细胞)3种。 【接种对象】 主要为新生儿。 【免疫程序】 共接种3剂次,其中第1剂在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第2剂在1月龄时接种,第3剂在6月龄时接种。 【禁忌】 (1)已知对该疫苗的任何成分,包括辅料以及甲醛过敏者; (2)患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疾病、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和发热者; (3)患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者。 【注意事项】

(1)接种疫苗之前,应如实向预防接种医生告知儿童身体健康状况。若有感冒、发热等症状,待恢复健康后进行补种;(2)接种疫苗后,须在预防接种单位留观至少30分钟。若儿童出现轻度发热等一般反应,通常不需任何处理。若高烧不退或伴有其他并发症者,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1. 疾病概况 乙肝是由乙肝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病。传染源为乙肝病人和乙肝病毒携带者。主要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传播。人群对乙肝病毒普遍易感,感染结局与感染乙肝病毒时的年龄有关,年龄越小,转为慢性乙肝的可能越大。约80%~90%的围生期感染者、30%的<6岁儿童感染者可转为慢性乙肝,成人感染乙肝病毒后转为慢性乙肝的比例<10%。有15%~25%的慢性乙肝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而导致死亡。 2. 主要症状 乙肝发病比较隐匿,临床上常表现为低热、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厌油、腹胀、肝区疼痛,可出现巩膜黄、尿黄如茶水样等黄疸症状、轻度发热等。重症者可能发展为肝硬化和原发性干细胞癌,甚至导致死亡。 3. 治疗原则 乙肝治疗主要包括抗病毒、免疫调节、抗炎和抗氧化、抗纤维化和对症治疗,其中抗病毒治疗是关键。只要有适应证,且条件允许,就应到专科医院和专科门诊进行规范化的治疗。乙肝病毒携带者需定期随访。 4. 预防措施 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的最有效措施。目前对新生儿实行免费接种乙肝疫苗,在0、1、6月龄各接种1剂。

基因重组与基因工程《生物化学》复习提要

基因重组与基因工程 第一节 DNA的重组 自然界不同物种和个体之间的基因转移和重组是经常发生的,它是基因变异和物种演变、进化的基础。 一、同源重组 同源重组:发生在同源序列间的重组称之,又称基本重组。以E.coli的同源重组为例,了解同源重组机制的Holliday模型(1964年) 结果可产生片段重组体和拼接重组体两种重组体。 二、细菌的基因转移与重组 (一)接合作用 概念:当细胞与细胞、或细菌通过菌毛相互接触时,质粒DNA就可以从一个细胞(细菌)转移至另一细胞(细菌),此类型的DNA转移,称之。 只有某些较大的质粒,才能通过接合作用从一个细胞移至另一细胞。质粒双链DNA中的一条链就会切割、产生单链缺口,切口单链DNA通过鞭毛连接桥向另一细胞转移,随后在两细胞内分别以单链DNA为模板合成互补链。 (二)转化作用 1、概念:通过自动获取或人为地供给外源DNA,使细胞或培养的受体 细胞获得新的遗传表型,这就是转化作用。即由外来DNA引起生物类型的改变过程。 2、本质:外来DNA重组(整合)到宿主细胞内表达新的蛋白质,(经过 复制、转录、翻译)——→经过转化,遗传类型改变。 但是,由于较大的外源DNA不易透过细胞膜,因此自然界发生的转化作用效率并不高,染色体整合几率则更低。 (三)转导作用 概念:当病毒从被感染的(供体)细胞释放出来,再次感染另一(受体)细胞时,发生在供体细胞与受体细胞之间的DNA转移及基因重组即为转导作用。

常见:噬菌体感染宿主时伴随基因转移;噬菌体感染宿主有两种结局:1)溶菌生长途径——噬菌体DNA在宿主菌内迅速增殖,产生新的病毒颗粒,溶解细菌,释放新生噬菌体; 2)溶源菌生长途径——噬菌体DNA整合进宿主染色体,随宿主DNA 复制而被动复制。 三、位点特异的重组 位点特异的重组:由整合酶催化、在两个DNA序列的特异位点间发生的整合。 (一)λ噬菌体DNA的整合 (二)细菌的特异位点重组 沙门氏菌H片段倒位决定鞭毛相转变 (三)免疫球蛋白基因的重排 四、转座重组 概念:大多数基因在基因组内的位置是固定的,有些基因可以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位置,这种由插入序列和转座子介导的基因移位或重排,称为转座。 (一)插入序列转座——两种形式 1、保守性转座:是插入序列从原位迁至新位; 2、复制性转座:是插入序列复制后,其中的一个复制本迁移至新位,另一个仍保留在原位。 (二)转座子转座 概念:转座子就是可从一个染色体位点转移至另一位点的分散的重复序列。 第二节重组DNA技术 一、重组DNA技术(或称基因工程)相关概念: 1、DNA克隆(分子克隆):应用酶学的方法,在体外将各种来源的遗传物质 (同源的或异源的、原核的或真核的、天然的或人工的DNA)与载体DNA 接合成一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DNA分子——复制子(replicon),继而通过

第二章 基因重组与基因工程

中南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心 教案 授课科目: 医学分子生物学 授课内容:基因重组与基因工程 授课对象:医学五年制 授课时数:4学时 授课教师: 授课地点:湘雅医学院新教学区 授课时间: 授课教材:医学分子生物学(21世纪高等院校教材), 胡维新主编,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年2月,第一 版; 生物化学,周爱儒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第 6版 基因重组与基因工程 Genetic Recombination and Genetic Engineering 一、目的要求: 掌握: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概念和特点;常用克隆载体的结构特点;目的基因 的获取方法;克隆载体的选择;外源基因与载体的连接;重组DNA导入 受体菌;重组体的筛选。 熟悉:DNA聚合酶I、Klenow片段、连接酶等常用的工具酶;克隆基因的表达。了解:同源重组;重组DNA技术与医学的关系。 二、讲授重点: 重组DNA技术基本原理及操作步骤 三、讲授难点: α-互补筛选 四、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

五、教具:多媒体课件 六、讲授内容: 第一节DNA的重组DNA Recombination 同源重组 发生在同源序列间的重组称为同源重组(homologous recombination),又称基本重组。是最基本的DNA重组方式,通过链的断裂和再连接,在两个DNA分子同源序列间进行单链或双链片段的交换。 第二节重组DNA技术 一、重组DNA技术相关概念 (一)DNA克隆 1.克隆(clone) :来自同一始祖的相同副本或拷贝的集合。 2.获取同一拷贝的过程称为克隆化(cloning),即无性繁殖。 3.DNA克隆:应用酶学的方法,在体外将各种来源的遗传物质(同源的或异源的、原核的或真核的、天然的或人工的DNA)与载体DNA接合成一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DNA分子——复制子(replicon),继而通过转化或转染宿主细胞,筛选出含有目的基因的转化子细胞,再进行扩增提取获得大量同一DNA分子,也称基因克隆或重组DNA (recombinant DNA) 。 4.基因工程(genetic engineering) ——实现基因克隆所用的方法及相关的工作称基因工程,又称重组DNA工艺学。 (二)工具酶 1.限制性核酸内切酶(restriction enzyme)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是基因克隆中最重要的工具酶,主要从原核细胞中提取。它是一种核酸内切酶,能从双链DNA内部特异位点识别并且裂解磷酸二酯键。2.DNA聚合酶Ⅰ 有聚合酶活性, 3ˊ→5ˊ核酸外切酶活性, 5ˊ→3ˊ核酸外切酶活性。3.DNA聚合酶Ⅰ大片段 DNA聚合酶Ⅰ大片段(large fragment of DNA polymerase I)为DNA聚合酶I 用枯草杆菌蛋白酶(subtilisin)裂解后产生的大片段,这个片段也称为Klenow片段(Klenow fragment)。 有5ˊ→3ˊ聚合酶活性, 3ˊ→5ˊ核酸外切酶活性, 无5ˊ→3ˊ核酸外切酶活性 4.逆转录酶 是一种RNA依赖的DNA聚合酶,即以RNA为模板合成DNA,合成时需要四种脱氧核苷酸及3ˊ-OH引物,合成方向为5ˊ→3ˊ延伸,无3ˊ→5ˊ外切酶活性。广泛用于以mRNA为模板合成cDNA,构建cDNA文库。 5.T4DNA连接酶 T4 DNA连接酶催化双链DNA一端3ˊ-OH与另一双链DNA的5ˊ端磷酸根形成3ˊ→5ˊ磷酸二酯键,使具有相同粘性末端或平端的DNA两端连接起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