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工作的组织

会计工作的组织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要理解把各种会计核算方法付诸实施需要创造的条件,以便在实践中合理安排会计核算的组织工作;
基本要求:1、了解正确组织会计工作的重要性和应遵循的要求;
2、熟悉会计机构的设置、组织方式和岗位责任制,会计人员的职责、权限和对会计人员的要求,会计法规制度的构成。
教学时数:4学时

第一节 组织会计工作的意义和要求

一、组织会计工作的意义
会计工作组织就是根据会计工作的特点,制定会计法规制度,设置会计机构,配备会计工作人员,以保证合理、有效地进行会计工作。
合理组织会计工作的意义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利于保证会计工作的质量,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
(二)可确保会计工作与其他经济管理工作协调一致
(三)可加强各单位内部的经济责任制

二、组织会计工作应遵循的要求
科学地组织会计工作,应遵循以下几项要求:
(一) 要符合国家对会计工作的统一要求
(二)要根据各单位生产经营特点组织会计工作
(三)既要保证核算工作的质量,又要节约费用,提高工作效率


第二节 会计机构


一、会计机构的设置
各个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原则上都要单独设置专职的会计工作机构。以工业企业为例,一般都在厂一级设置会计科(或将财务工作与会计工作合并在一起,设置一个财会科,科内按业务分设财务组、成本组、材料组、工资组、综合组等。组织健全工作岗位,建立会计工作岗位责任制,即将每一项会计工作都定人定岗,都有专人负责。对会计工作的合理分工,必须体现内部牵制制度的要求,并建立稽核制度,以利于防止或发现工作中的差错或失误。

二、会计工作的组织方式
会计工作-的组织形式应视企业的具体情况不同而有集中核算和非集中核算两种。
集中核算组织形式,就是企业经济业务的明细核算、总分类核算、会计报表编制和各有关项目的考核分析等会计工作,集中由厂级会计部门进行;其他职能部门、车间、仓库的会计组织或会计人员,只负责登记原始记录和填制原始凭证,经初步整理,为厂级会计部门进一步核算提供资料。
非集中核算组织形式,就是把某些业务的凭证整理、明细核算、有关会计报表,特别是适应企业内部单位日常管理需要的内部报表的编制和分析,分散到直接从事该项业务的车间、部门进行,如材料的明细核算申供应部门及其所属的仓库进行;但总分类核算、全厂性会计报表的编制和分析仍由厂级会

计部门集中进行。厂级会计部门还应对企业内部各单位-的会计工作进行业务上的指导和监督。

三、会计工作岗位的设置
我国大中型企业一般设置以下核算组,每个组的职责和要求如下:
1.综合组。负责总账的登记,并与有关的日记账和明细账相核对;进行总账余额的试算平衡,编制资产负债表,并与其他会计报表进行核对;保管会计档案,进行企业财务情况的综合分析,编写财务情况说明书;进行财务预测,制定或参与制定财务计划,参与企业生产经营决策。
2.财务组。负责货币资金的出纳、保管和日记账的登记;审核货币资金的收付凭证;办理企业与供应、购买等单位之间的往结算;监督企业贯彻执行国家现金管理制度、结算制度和信贷制度的情况;分析货币资金收支计划和银行借款计划的执行情况,制定或参与制定货币资金收支和银行借款计划。
3.工资核算组。负责计算职工的各种工资和奖金;办理与职工的工资结算,并进行有关的明细核算,分析工资总额计划的执行情况,控制工资总额支出;参与制定工资总额计划。在由各车间、部门的工资员分散计算和发放工资的组织方式下,还应协助企业劳动工资部门负责指导和监督各车间、部门的工资计算和发放工作。
4.固定资产核算组。负责审核固定资产购建、调拨、内部转移、租赁、清理的凭证;进行固定资产的朋细核算;参与固定资产清查;编制有关固定资产增减变动的报表;分析固定资产和固定金的使用效果;参与制定固定资产重置、更新和修理计划;指导监督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的固定资产核算工作。
5.材料核算组。负责审核材料采购的发票、账单等结算凭证进行材料采购收发结存的明细核算;参与库存材料清查;分析采购资金使用情况、采购成本超支、节约情况和储备资金占用情况,参与制定材料采购成本和材料资金占用;参与制定材料采购资金计划和材料计划成本;指导和监督供应部门、材料仓库和使用材料的车间部门的材料核算情况。
6。成本组。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健全各项原始记录、消耗定额和计量检验制度;改进成本管理的基础工作;负责审核各项费用开支;参与自制半成品和产成品的清查;核算产品成本,编制成本报表;分析成本计划执行情况;控制产品成本和生产资金占用;进行成本预测,制定成本计划,配合成本分口分级管理将成本指标分解、落实到各部门、车间、班组;指导、监督和组织各部门、车间、班组的成本核算和厂内经济核算工作。
7.销售和利润核算组。负责审核产成品收发、销

售和营业收支凭证;参与产成品清查;进行产成品、销售和利润的明细核算;计算应交税金,进行利润分配,编制损益表;分析成品资金占用情况,销售收入、利润及其分配计划的执行情况;参与市场预测,制定或参与制定销售和利润计划。
8.资金组。负责资金的筹集、使用、调度。随时了解、掌握资金市场动态,为企业筹集资金以满足生产经营活动的需要,要不断降低资金成本,提高资金使用的经济效益。还应负责编制财务状况变动表或现金流量表。

四、内部会计管理制度
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具体内容:
1.各单位应当建立内部会计管理体系
2.各单位应当建立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
3.各单位应当建立账务处理程序制度
4.各单位应当建立内部牵制制度
5.各单位应当建立稽核制度
6.各单位应当建立原始记录管理制度
7.各单位应当建立定额管理制度
8.各单位应当建立计量验收制度
9.各单位应当建立财产清查制度
10.各单位应当建立财务收支审批制度
11.实行成本核算的单位应当建立成本核算制度
12.各单位应当建立财务会计分析制度


第三节 会计人员

一、会计人员的职责
根据会计法的规定,会计人员的主要职责,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进行会计核算
(二) 实行会计监督
(三)拟定本单位办理会计事务的具体办法
(四)参与制定经济计划、业务计划,编制预算和财务计划、考核分析其执行情况
(五)办理其他会计事项

二、会计人员的主要权限
1.会计人员有权要求本单位有关部门、人员认真执行国家批准的计划、预算。即督促本单位有关部门严格遵守国家财经纪律和财务会计制度;如果本单位有关部门有违反国家法规的情况,会计人员有权拒绝付款、拒绝报销或拒绝执行,并及时向本单位领导或上级有关部门报告。
2.会计人员有权参与本单位编制计划、制订定额、对外签订经济合同参加有关的生产、经营管理会议和业务会议。即会计人员有权以其特有的专业地位参加企业的各种管理活动,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3.会计人员有权对本单位各部门进行会计监督。即会计人员有权监督、检查本单位有关部门的财务收支、资金使用和财产保管、收发、计量、检验等情况,本单位有关部门要大力协助会计人员的工作。

三、会计人员的任职要求
1. 对从事会计工作人员的任职要求
2. 对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任职要求
3. 对总会计师的任职要求


会计专业职务分别定为:高级会计师、会计师、助理会计师。各级专业职务的基本要求是:
1. 助理会计师
助理会计师应掌握一般的财务会计理论和业务知识,熟悉并执行有关的财经方针、
政策和财务会计法规、制度,能担负一个方面或某个重要岗位的财务会计工作,具有规定学历和专业工作经历。
2. 会计师
会计师应较系统地掌握财务会计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掌握并能贯彻执行有关的
财经方针、政策和财务会计法规、制度,具有一定的财务会计工作经验,能担负一个单位或管理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系统某个方面的财务会计工作,具备规定学历和专业工作经历。
3. 高级会计师
高级会计师应较系统地掌握经济、财务会计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高的政策水
平和丰富的财务会计工作经验,能担负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系统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具有规定学历和工作经历。



四、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
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又可具体为以下几点:
1.会计人员应当热爱本职工作,努力钻研业务,使自己的知识和技能适应所从事工作的要求。
2.会计人员应当熟悉财经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并结合会计工作进行广泛宣传。
3.会计人员应当按照会计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会计工作,保证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合法、真实、准确、及时、完整。
4.会计人员办理会计事务应当实事求是、客观公正。
5.会计人员应当熟悉本单位的生产经营和业务管理情况,运用掌握的会计信息和会计方法,为改善单位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
6.会计人员应当保守本单位的商业秘密,除法律规定和单位领导人同意外,不能私自向外界提供或者泄露单位的会计信息。
7.财政部门、业务主管部门和各单位应当定期检查会计人员遵守职业道德的情况,并作为会计人员晋升、晋级、聘任专业职务、表彰奖励的重要考核依据。
会计人员违反职业道德的,由所在单位进行处罚,情节严重的,由会计证发证机关吊销其会计证。

第四节 会计法规制度

我国会计法规和制度体系由三个层次构成:
第一层次是基本法,即《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它是会计核算工作最高层次的法律规范,是制定其他各层次会计法规的依据,是会计工作的基本法。
第二层次是会计准则,会计准则又分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两个层次。基本准则是进行会计核算工作必须共同遵守的基本要求,体现了会计核算的基本规律。基本准则一般由会计核

算的前提条件、一般原则、会计要素准则和会计报表准则组成,是对会计核算要求所作的原则性规定。它具有覆盖面广、概括性强等特点。具体准则则是根据基本准则的要求,对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作出具体规定的准则。
第三层次是指国家制定的企业会计制度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一、会计法
会计法是会计工作的基本法,是制定其他一切会计法规、制度的法律依据。因此,会计法也被称为是一切会计法规制度的"母法"。

二、企业会计准则
企业会计准则经国务院批准,由主管国家会计工作的财政部依据会计法制定和颁布的,是统一会计核算标准,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准则。 会计准则又分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两个层次。
(一) 基本准则
基本准则进行会计核算工作必须共同遵守的基本要求,体现了会计核
算的基本规律。基本准则一般由会计核算的前提条件、一般原则、会计要素准则和会计报表准则组成,是对会计核算要求所作的原则性规定。它具有覆盖面广、概括性强等特点。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关于会计核算基本前提的规定
2. 关于会计核算一般原则的规定
3. 关于会计要素准则的规定
4. 关于财务报告体系的规定

(二) 具体准则
具体准则是根据基本准则的要求,对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作出具体规定的准则。它的特点是操作性强,可以根据其直接组织该项业务的核算。

三、会计制度和其他会计法规
1. 会计制度
会计制度是指导各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具体要求,是使会计工作科
学、正常秩序进行的根本保证。会计制度主要包括:《企业会计制度》、《外商投资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等。其中具体规定了会计工作的基本规则;会计凭证的填制和审核;会计科目的设置及其核算内容;帐簿组织和记帐方法;会计事务处理方法程序;会计报表的编制方法。
2.有关会计人员的法规:包括《会计人员职权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总会计师条例》,以及有关会计交接工作的规定和会计人员技术职称等规定。
 3.会计工作的法规、制度:包《国营企业会计工作规则》、《会计基
础工作规范》、《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等。

四.会计档案管理
会计档案是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等会计核算专业材料,它是记录和反映经济业务的重要史料和证据。各机关、团体、国有企业、建设单位和事业单位(以下简称各单位),必须加强对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领导,建立和健全会计档案的立卷、归

档、保管、调阅和销毁等管理制度,切实地把会计档案管好。
各种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根据其特点,分为永久、定期二类。定期保管期限分为3年、5年、10年、15年、25年5种。如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保存5年,月份、季度会计报表保存3年,企业的原始凭证、记帐凭证和汇总凭证及总帐、明细帐保存15年,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帐保存25年。各种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从会计年度终了后的第一天算起。


第五节 会计电算化

一、会计电算化及其重要意义
会计电算化是指为提高会计核算和会计业务处理水平,利用电子计算机代替手工而对会计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乃至对外报出会计报表的系列过程。它是一门将电子计算机与会计结合在一起,利用高科技手段为会计工作服务的边缘科学。
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
1. 会计电算化可以加大会计核算的准确性,保证会计核算工作的及时性。
2. 会计电算化可以更为充分地利用会计数据,为管理当局提供多方位会计信息。
3. 会计电算化可以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更好地做好会计核算的管理工作。

二、会计电算化的基本内容
(一)国家对会计电算化的总体要求
1.以电子计算机代替手工记账的单位应当具备的条件
2.会计核算软件的基本功能要符合一定的要求,有较强的标准化处理功能
4. 各级领导都应积极创造条件,实现会计电算化这一重要工作

(二)会计电算化的工作形式
1. 运用计算机进行单项会计业务处理
2. 运用计算机对会计业务进行处理,并能建立销售管理、成本计算等子系统。
3.运用计算机对会计业务的全过程进行综合处理、系统处理。

三、我国会计电算化的现状与未来展望
(一)我国会计电算化的现状

(二)我国会计电算化的未来展望
1.我国的会计管理部门在大力支持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
2.我国的电子计算机硬件、软件又有了长足的发展。
我国会计人员的会计电算化知识水平在不断提高。


思考与练习:
课后思考题与练习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