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制史多选题(1)

中国法制史多选题(1)
中国法制史多选题(1)

二.多项选择题

1.古代法字有多种含义,其中包括()。BC

A 刑B公正、不偏不倚C限制、强制D律

2.夏朝的监狱叫()。ABC

A圜土B夏台C均台D囹圄

3.“昏、墨、贼,杀”中的罪名是()。ABC

A昏B墨C贼D杀

4.据东汉郑玄记述,夏刑除墨外,还有()。ABCD

A大辟B膑C宫D劓

5.夏朝的法律规范包括()。AB

A禹刑B甘誓C汤刑D汤诰

6.夏朝的法律规范的内容来源于()。ABC

A原始社会的礼B原始社会的战争命令C原始社会的苗族习惯法D原始社会的图腾崇拜

7.以下说法正确的有()。BCD

A夏朝的王位继承实行禅让制B夏朝全国共分为九个地区C夏朝中央有职事官六卿

D圜土和夏台都是夏朝监狱的名称

8.夏朝法律制度包括()。ABCD

A夏有乱政,而作禹刑B威侮五行,怠弃三正C昏、墨、贼,杀D吕命穆王,训夏赎刑

9.在我国古代作为法律名称适用的的术语有()。ABCD

A刑B命C诏D典

10.夏朝的法律具有以下特点,即()。ABCD

A夏朝法律体现少数奴隶主贵族的意志,不再代表全体社会成员B夏朝法律非常残酷

C夏朝法律维护奴隶主与平民之间的不平等D夏朝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11.下列属于商朝法律思想的是(CD)

A.天命、天讨

B.天讨、天罚

C.天罚、神判

D.天命、神判

12.夏朝时有两兄弟,长子即兄长,看老夫体弱多病,在病榻上已经奄奄一息,强行霸占其所有财产而

未经父亲同意,并且弃其父于其弟,自己不赡养在外挥霍家产。其弟告至夏王,夏王命其兄分与其弟一半财产,并赡养其父。兄表明遵从,背地却并未分其弟一分钱。后夏王命人查明,问可判该兄长何罪?(BC)

A.昏

B.不孝

C.弗用命

D.墨

13.下列各项法律形式都属于商朝的有(A)

A.秘密刑法、王命

B.命令、誓

C.习惯法、王命

D.秘密刑法、誓

14.商末期,纣王如欲加罪于姬发既周文王,可定其什么罪?(BC)

A.不吉不迪

B. 颠越不恭

C. 暂遇奸宄

D. 舍弃啬事

15.如在商朝末期都城安阳殷墟发生了纠纷,那么民众可向谁申诉?(ABCD)

A.商王

B.司寇

C.正、史

D.士、蒙士

16.下列关于夏朝法律思想说法正确的有(ABCD)

A.其法律制度已源于原始习惯的习惯法为主

B.其法律思想带有浓厚的原始宗教迷信色彩

C.夏朝的法律思想充满了浓厚的神权法性质

D.这种法律思想的产生与社会世俗中的阶级相对应

17.下列关于夏朝法律形式的说法正确的是(ACD)

A.礼和刑构成了夏朝习惯法的基本内容

B.完全继承了原始社会遗留下来的习俗和惯例

C.命令是夏朝的重要法律形式

D.命令有“誓”和“命”两种表现形式

18.有关商朝的法律思想说法正确的是(ABC)

A.“天命”和“天罚”是商朝法律思想的基本内容

B.发展了占卜巫术相结合的“神判”

C.商王作为上帝神灵在人间的代表的神圣地位

D.与夏朝相比有了极大的改变

19.下列有关夏商司法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BD)

A.夏商两代的司法机关基本大同小异

B.“天罚”和“神判”是夏商时期审判制度的基本特点

C.都以不成文的习惯法作为主要的法律形式

D.都是一种行政,司法,军事不分的混合体

20.下面是中国法制文明起源的特点有(ABCD)

A.“礼”源于祭祀

B.“刑”起于兵

C.礼刑结合

D.宗族本位

21.以下哪些是春秋时期井田制遭到破坏的表现?(ABC)

A.井田不治

B.私田发展

C.赋税变革

D.铁农具出现

22.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表现在哪些方面?(ABCDEF)

A.诸侯争霸

B.王室土地减少

C.周王室逐渐丧失共主地位

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 F.礼崩乐坏

23.秦王嬴政统一天下后制定了哪些行政法律制度?(AB)

A.三公九卿制

B.郡县制

C.行政监督制

D.选举制度

24.秦朝的经济立法包括(ABC)

A.农业

B.畜牧业

C.官营手工业

D.商业

25.秦朝法律形式中,由皇帝发布的命令称为(AC)

A.制

B. 律

C. 诏

D. 式

26.下列哪些属于秦朝的主要罪名。(ABCD)

A.非法婚姻罪

B.杀人罪

C.逃避赋税罪

D. 诽谤谣言罪

27.下列哪些属于秦朝的诉讼形式(CD)

A.公诉

B.自诉

C.官纠

D.民举

28.春秋时期新兴地主阶级的法律思想主要有(ABCD)

A.事断于法

B.重刑轻罪

C.刑无等级

D.发布与众

29.商鞅在秦国主持变法的过程中,法家的一些基本主张皆清楚地表现出来,主要有(ABCD)

A.强调“以法治国”

B.“轻罪重刑”

C.不赦不宥

D.鼓励告奸,实行连坐

30.商鞅制定的“连坐法”,主要有(ABCD)

A.亲属连坐

B邻伍连坐

C.军伍连坐

D.职务连坐

31.下列中国古代法律制度,哪些只直接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而形成的?(ACD)

A:汉代的《春秋》决狱

B:明代的“九卿会审”

C:《魏律》规定的“八议”制度

D:《晋律》和《北齐律》确定的“准五服以制罪”制度

32.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法制思想和法律制度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ABC)

A.“礼法结合”为中国古代法制的基本特征

B.夏商时代的法律制度明显受到神权观念的影响

C.西周的“以德配天、明德慎罚”思想到汉代中期以后被儒家发挥成为“德主刑辅、礼刑并用”的策略

D.清末修律使中华法系“依伦理而轻重其刑”的特点没有受到冲击

33.关于中国法律制度发展和演进,下列哪些表述是正确的?(ACD)

A.商鞅“改法为律”扩充了法律内容,强调了法律规范的普遍性

B.汉武帝顺应历史发展废除肉刑进行刑制改革,为建立封建刑罚制度奠定了重要基础

C.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更广泛、更直接地把儒家的伦理规范上升为法律规范,使礼、法更大程度上实现融合

D.清末变法修律基本上是仿效外国资本主义的法律形式,固守中国的封建法制传统

34.汉《九章律》是在《法经》六篇的基础上增加了《户律》、(B)和(D)

A.《具律》

B.《兴律》

C.《杂律》

D.《厩律》

35.汉律六十篇的构成中,不包括(CD)

A.九章律

B.越宫律

C.碑文律

D.左官律

36.汉代的法律形式是(BD)。

A.敕、令

B.律、令

C.程、式

D.科、比

37.以下属于《法经》篇目的是(ACD)

A《囚法》

B《户法》

C《盗法》

D《具法》

38.为维护封建尊卑,主奴关系,秦律将诉讼分为(AC)

A非公室告

B自告

C公室告

D官告

39.秦代的徒刑中有(ABD)

A司寇

B鬼薪

C迁

D侯

40.秦代危害中央集权的犯罪包括(ABCD)

A谋反罪

B诽谤妖言罪

C以古非今与挟书罪

D违抗军令罪

41.秦朝法律中对轻微罪的适用的强制缴纳一定财产是(ACD)

A赀刑 B徒刑 C赀甲、赀盾 D赀徭

42.春秋时期,晋国制定法律的活动有( ABCD )

A.赵宣子制定《常法》

B.范宣子制定刑书

C.赵鞅、荀寅“铸刑鼎”

D.邓析作“竹刑”

43.秦朝时期,法家们提出的法制思想包括(ABD)

A.事断于法 B.重刑轻罪 C.义利并重 D.刑无等级

44.下列刑罚哪些属于秦朝的耻辱刑?(BD)

A.城旦(舂)

B.髡刑

C.弃市

D.耐刑

45.下列哪些属于秦朝时期的刑罚原则?(ACD)

A.区分有无犯罪的意识

B.区分公罪与私罪

C.区分故意与过失罪

D.实行连坐

46.汉武帝时,有甲、乙二人争言相斗,乙以佩刀刺甲,甲之子丙慌忙以杖击乙,却误伤甲。有人认为

丙“殴父也,当枭首。”董仲舒引用《春秋》事例,主张“论心定罪”,认为丙“非律所谓殴父,不当坐”。关于此案的下列哪种评论是正确的? ABD

A.“论心定罪”是儒家思想在刑事司法领域的运用

B.以《春秋》经义决狱的主张是旨在建立一种司法原则

C.“论心定罪”仅为一家之言,历史上不曾被采用

D.“论心定罪”有可能导致官吏审判案件的随意性

47.汉律六十篇包括:ABCD

A 《九章律》B.《傍章律》C.《越宫律》D.《朝律》

48.关于董仲舒的思想,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BC)

A提倡礼法结合

B提倡德主刑辅

C提出独尊儒术

D提出准五服以制罪

49.下列属于汉朝立法成果的是(AB)

A.九章律

B.朝律

C.新律

D.开皇律

50.关于汉代法律和法制,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BCD)

A.汉朝汉文帝对肉刑进行了废除

B.汉朝刑法中代表性的有亲亲得相首匿原则

C.汉朝有思想言论罪

D.汉朝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51.关于汉代进一步确立皇权的政策,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C)

A.消弱相权,建立内朝

B.中央三省制的形成

C.提出“天人感应“之说

D.形成三省六部制度

52.属于汉代立法变化的是(BD)

A.颁布《开皇律》和《大业律》

B.加强对盗贼的镇压,为其专门立法

C.草创简单成文法

D.制定以《九章律》为核心,以《旁章律》为补充的律法

5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法制的指导思想包括 (ABC)

A、“拨乱之政,以刑为先”

B、纳礼入律

C、礼律进一步结合

D、“事皆决于法”

5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形成的三省制度包括 (ACD)

A、中书省

B、内史省

C、尚书省

D、门下省

55.维护士族统治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治法律的中心任务,除反映在刑法方面外,还表现在其他方

面,如(ACD)等。

A、实行九品官人法

B、占田制

56.下列属于西周婚姻成立的条件的有(ABC )

A、六礼

B、一夫一妻

C、同姓不婚

D、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57.抽象的精神原则是中国古代的礼的含义之一,可归纳为“亲亲”和“尊尊”。以下对此说法正确的

是(ABD)

A、“亲亲父为首”

B、“尊尊君为首”

C、“亲亲”,即要求在家族范围内,按自己身份行事,不能以上凌下,以亲压疏

D、“尊尊”,即要在社会范围内,尊敬一切应该尊敬的人,君臣、上下、贵贱都应恪守名分

58.公元前359年,法家着名代表人物商鞅在秦国实施变法改革,史称“商鞅变法”。从法律变革角度

看,商鞅变法主要包括以下哪些方面(ABCD )

A、改法为律,扩充法律内容

B、用法律手段剥夺旧贵族的特权

C、运用法律手段推行“富国强兵”是变法的终极目的

D、全面贯彻法家“以法治国”和“明法重刑”的主张

59.汉律儒家化的表现在于(ABC )

A、上请

B、恤刑

C、亲亲得相首匿

D、诬告反坐原则

60.唐律中的五刑包括( ABC )

A、笞

B、杖

C、徒 D墨

61.以下不是唐朝的中央司法机关的机构有(BD)

A、大理寺

B、都察院

C、刑部

D、审刑

62.宋代民事法律更加发展,以下论述符合宋代法律规定的有(AD)

A、契约种类多样化,有买卖契约、租赁契约、租佃契约、典卖契约、借贷契约等

B、在婚姻关系的解除上,继续按照唐代“七出”、“三不去”制度办理,严格禁止妇女改嫁

C、在继承制度上,继续执行嫡长子继承制,即财产继承,由嫡长子主持分配。剥夺女子的继承权

D、宋代调整民事纠纷的契约制度更为发达,对因买卖关系发生的债但更强调双方的“合意”性,严禁一方强迫另一方定立契约,对这种违背当事人意愿的契约法律不予保护

6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法制的指导思想包括 (ABC)

A、“拨乱之政,以刑为先”

B、纳礼入律

C、礼律进一步结合

D、“事皆决于法”

6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形成的三省制度包括 (ACD)

A、中书省

B、内史省

C、尚书省

D、门下省

65.维护士族统治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治法律的中心任务,除反映在刑法方面外,还表现在其他方

面,如(ACD)等。

A、实行九品官人法

B、占田制

66.下列属于西周婚姻成立的条件的有(ABC )

A、六礼

B、一夫一妻

C、同姓不婚

D、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67.抽象的精神原则是中国古代的礼的含义之一,可归纳为“亲亲”和“尊尊”。以下对此说法正确的

是(ABD)

A、“亲亲父为首”

B、“尊尊君为首”

C、“亲亲”,即要求在家族范围内,按自己身份行事,不能以上凌下,以亲压疏

D、“尊尊”,即要在社会范围内,尊敬一切应该尊敬的人,君臣、上下、贵贱都应恪守名分

68.公元前359年,法家着名代表人物商鞅在秦国实施变法改革,史称“商鞅变法”。从法律变革角度

看,商鞅变法主要包括以下哪些方面(ABCD )

A、改法为律,扩充法律内容

B、用法律手段剥夺旧贵族的特权

C、运用法律手段推行“富国强兵”是变法的终极目的

D、全面贯彻法家“以法治国”和“明法重刑”的主张

69.汉律儒家化的表现在于(ABC )

A、上请

B、恤刑

C、亲亲得相首匿

D、诬告反坐原则

70.唐律中的五刑包括( ABC )

A、笞

B、杖

C、徒 D墨

71.以下不是唐朝的中央司法机关的机构有(BD)

A、大理寺

B、都察院

C、刑部

D、审刑

72.宋代民事法律更加发展,以下论述符合宋代法律规定的有(AD)

A、契约种类多样化,有买卖契约、租赁契约、租佃契约、典卖契约、借贷契约等

B、在婚姻关系的解除上,继续按照唐代“七出”、“三不去”制度办理,严格禁止妇女改嫁

C、在继承制度上,继续执行嫡长子继承制,即财产继承,由嫡长子主持分配。剥夺女子的继承权

D、宋代调整民事纠纷的契约制度更为发达,对因买卖关系发生的债但更强调双方的“合意”性,严禁一方强迫另一方定立契约,对这种违背当事人意愿的契约法律不予保护

73.有关《魏律》,正确的说法有(AC)

A.由汉律的九篇增加为十八篇 B.“准五服以制罪”入律 C.改革刑罚,使刑罚制度进一步规范化 D.将《九章律》中的“具律”改为“法例”置入律首

74.下列中国古代法律制度,哪些是直接受儒家思想影响而形成的?(ACD)

A.汉代的《春秋》决狱

B.明代的“九卿会审”

C.《魏律》规定的“八议”制度

D.《晋律》和《北齐律》确立的“准五服以制罪”制度

75.下列属于“八议”的内容有(ABCD)

A.“议亲”

B.“议贤”

C.“议功”

D.“议勤”

76.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立法活动频繁。下列有关法典内容发展变化的表述,正确的是(ABD)

A.《魏律》首次正式规定了“八议”制度

B.西魏、北齐分别下诏宣布废除宫刑,宫刑才从法律上正式废除

C.《北魏律》首次规定“重罪十条”《晋律》与《北齐律》相继确立了“准五服以制罪”的制度

77.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关系的变化,法律内容也有所发展,主要表现在礼法结合进

一步发展。具体表现是(ABCD)

A.“八议”如律

B.“官当”制度确立

C.“重罪十条”的产生

D.“准五服以制罪”的确立

78.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关系的变化,法律内容也有所发展,主要表现在礼法结合的

进一步发展。具体表现是(ABCD)

A.”八议”入律

B.“官当制度”确立

C.“重罪十条”的产生

D.“准五服制罪”的确立

79.关于“准五服以制罪”原则,叙述正确的是(ABCD)

A.首先在《晋律》中确立

B.五服是指斩哀,齐哀,大功,小功,缌麻五等丧服

C.是亲属相犯时确定刑罚轻重的依据

D.依五服制罪成为封建法律制度的重要内容,影响广泛,直到清明

80.关于中国古代诉讼、审判制度的说法,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 西周时期“听讼”为审理民事案件,“断狱”为审理刑事案件

B. 唐代县以下乡官、里正对犯罪案件具有纠举责任,对轻微犯罪与民事案件具有调解处理的权

C. 明代的大审是一种会审制度,每三年举行一次

D. 清末改大理寺为大理院,为全国最高审判机关

答案:ABD

81.唐朝的中央司法机关有()

A. 大理寺

B. 刑部

C. 御史台

D. 都察院

答案:ABC

82.关于《永徽律疏》,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

A.《永徽律疏》又称《唐律疏议》,是唐太宗在位时制定的

B.《永徽律疏》首次确立了“十恶”即“重罪十条”制度

C.《永徽律疏》对主要的法律原则和制度做了精确的解释,而且尽可能以儒家经典为根据

D.《永徽律疏》是对《贞观律》的解释,在中国立法史上的地位不如《贞观律》

答案:ABD

83.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唐高宗李治的妹夫房遗爱谋反案发犯“十恶”罪。依《永徽律疏》的规定,

对房遗爱应作何处置?

A. 可适用“八议”免于死刑

B. 应被判处死刑

C. 可以赦免

D. 不适用自首

答案:BD

84.下列有关我国唐宋时期法制的表述哪些是正确的?

A. 《永徽律疏》不仅是中华法系的代表性法典,也是中国封建法制的最高成就

B. 《宋刑统》不仅是一部具有统括性和综合性的法典,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刊印颁行的法典

C. 自首、类推、化外人、区分公罪与私罪等原则都是唐律中重要的刑罚原则

D. 唐代和宋代在中央司法机构的设置上是一致的,即在皇帝以下设置大理寺、刑部、御史台三大司法机构,分掌中央司法审判职权

答案:ABCD

85.《唐律疏议》又称《永徽律疏》,是唐高宗永徽年间完成的一部极为重要的法典。下列关于《唐律疏

议》的表述哪些是正确的?

A. 《唐律疏议》是由张斐、杜预完成的法律注释

B. 《唐律疏议》引用儒家经典作为律文的理论依据

C. 《唐律疏议》奠定了中华法系的传统

D. 《唐律疏议》对唐代的《武德律》等法典有很深的影响

答案:BC

86.唐代的“六赃罪”仅限于身份犯的有()

A.坐赃罪B.受所监临赃C.不枉法赃D.枉法赃

答案:BCD。

87.关于唐代的自首原则,叙述正确的是()

A. 严格区分自首与自新的界限

B. 规定谋反等重罪或造成严重危害后果无法挽回的犯罪不适合自首

C. 自首者可以免罪,但赃物必须按法律规定如数偿还

D. 轻罪已发,能首重罪免其轻罪

答案:ABCD

88.唐律对类推的处理原则是()

A. 应出人罪者,则举重以明轻

B. 应出人罪者,则举重以明重

C. 应入人罪者,则举重以明轻

D. 应入人罪者,则举重以明重

答案:AD

89.“十恶”中危害国家安全的是()

A. 内乱

B. 谋反

C. 谋叛

D. 恶逆

答案:BC

90.中国古代社会的死刑复奏制度是指奏请皇帝批准执行死刑判决的制度。关于这一制度,下列哪些选

项是正确的?

A.北魏太武帝时正式确立了死刑复奏制度

B.唐朝的死刑案件在地方实行“三复奏”,在京师实行“五复奏”

C.明清时期的朝审制度取代了死刑复奏制度

D.死刑复奏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既加强了皇帝对司法、审判的控制,又体现了皇帝对民众的体恤

答案:ABD

91.关于历史上法学家法律解释、法学着作的效力,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中国西晋及唐朝,律学家、官员对法律的解释经皇帝批准颁行以后,具有法律效力

B.古代罗马帝国时代,经皇帝授权的法学家的解释具有法律效力

C.美国有许多着名的法学家同时为杰出法官,他们的法学作品具有立法的意义

D.在现代德国,法学教授的着述是法官适用民事法律时的重要参考材料

答案:ABD

92.《疑狱集》载:“张举,吴人也。为句章令。有妻杀夫,因放火烧舍,乃诈称火烧夫死。夫家疑之,

诣官诉妻,妻拒而不认。举乃取猪二口,一杀之,一活之,乃积薪烧之,察杀者口中无灰,活者口中有灰。因验夫口中,果无灰,以此鞠之,妻乃伏罪。”下列关于这一事例的哪些表述是不成立

的?

A.作为县令的张举重视证据,一般用猪来作为证据

B.张举之所以采取“积薪烧猪”的方法来查验证据,乃因当时的法律没有规定刑讯的程序

C.该案杀人者未受刑而伏罪,因其符合当时法律规定禁止使用刑讯的一般条件

D.张举在这个案件中对事实的判断体现了当时法律所规定的“据状断之”的要求

答案:ABC

93.下列关于宋朝编敕的说法中正确的有哪些?

A.经过编撰的敕才具有反复适用的普遍约束力

B.编敕起始于宋太宗

C.宋仁宗时设有“编敕所”

D.宋神宗时,敕优于律适用

答案:AD

94.下列关于宋“折杖法”的说法中哪些是正确的?

A.“折杖法”不适用于死刑

B.“折杖法”不适用谋反、谋大逆罪

C.“折杖法”适用于笞、杖、徒、流罪

D.流罪“折杖”后,不远流

答案:ABCD

95.下列哪些是宋太祖在位期间发生的?

A.颁布《宋刑统》、开始编敕B.推行“折杖法”

C.开始使用刺配刑D.开始使用凌迟刑

答案:ABC

96.下列判断正确的有:

A .宋代允许在室女享受部分财产继承权

B .承认遗腹子与亲生子享有同样的继承权

C .凡“夫亡而妻在”,立继从妻,称“命继”

D .凡“夫妻俱亡”,立继从其尊长亲属,称为“立继”

答案:AB

97.宋代刑罚的变化体现在哪些方面?

A、始定折丈法

B、盛行刺配刑

C、凌迟成为法定死刑之一

D、广泛适用充军刑

答案:ABC

98.宋朝立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A、制定会典B、以格代律C、编敕D、以敕代律

答案:CD

99.随着宋代中央专制主义集权体制不断加强,其刑罚制度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这就是刑罚日趋加重,

尤其是对那些严重危害封建统治的犯罪行为。这些刑罚制度和刑罚罪名主要有?

A. 折杖法

B. 刺配法

C. 重法地法

D. 凌迟法

答案;BCD

100.宋代买卖契约分为?

A. 绝卖

B. 活卖

C. 租卖

D. 赊卖

答案:ABD

101.关于宋代的继承法律制度,叙述正确的有?

A. 遗产实行兄弟均分制

B. 允许在室女,享受部分继承财产权

C. 承认遗腹子与亲生子享有同样的继承权

D. 继子与绝户之女均享有继承权,只有在室女的(未嫁女),在室女享有1/3的财产继承权,继子享有1/3,另外的1/3收为官府所有

答案:ABC

102.宋承唐律,在婚姻制度上又有了进一步发展,其中有关禁婚规定更加完备。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哪些方面?

A. 年龄的限制

B. 亲属关系的限制

C. 任官的限制

D. 服制的限制

答案:ABCD

103.下列有关我国唐宋时期法制的表述哪些是正确的?(ABCD)

A.《永徽律疏》不仅是中华法系的代表性法典,也是中国封建法制的最高成就

B.《宋刑统》不仅是一部具有统括性和综合性的法典,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刊印颁行的法典

C.自首、类推、化外人、区分公罪与私罪等原则都是唐律中重要的刑罚原则

D.唐代和宋代在中央司法机构的设置上是一致的,即在皇帝以下设置大理寺、刑部、御史台三大司法机构,分掌中央司法审判职权

104.中国南宋规定户绝指家无男子承继。按照南宋的继承制度,若出现户绝,立继承人的方式有哪些?

(AD)

A.“立继”

B.“祖继”

C.“嗣继”

D.“命继”

105.13. 关于宋朝的继承制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D )。

A.宋朝不允许在室女享有财产继承权

B.遗腹子与亲生子享有不同的继承权

C.绝户立继承人时“夫亡妻在”,立继从妻,称“立继”

D.绝户立继承人时,凡“夫妻俱在”,立继从其尊长亲属,称为“命继”

106..宋代契约的种类有( ACD )。

A.买卖契约B.加工契约C.租赁契约D.借贷契约

107.宋朝除《宋刑统》外,其他法律形式还有(ABCD )

A 敕

B 令

C 格

D 式

108.16.宋朝刑罚制度有哪些?(ABCD)

A.折杖法

B.刺配之法

C..凌迟

D. 管置

109.构成宋代中枢行政管理体制的“二府”指的是?(AB)

A.中书门下

B.枢密院

C.尚书省

D.门下省

110.宋朝中央司法机构有(BCD)

A.终审机关

B.审判机关

C.复核机关

D.监察机关

111.元朝在法律制度上公开确认各民族的不平等地位,将全国人民分为四等,分别是()

A.蒙古人、色国人B.色国人、契丹人

C.汉人、南人D.女真人、南人

D.大审

【参考答案】:A,C

112.明朝的“三法司”指的是。()

A.刑部B.大理寺C.都察院D.审刑院

【参考答案】:A,B,C

113.元朝实行民族压迫和歧视政策,把境内居民从高到低分为以下哪儿等。()

A.蒙古B.汉人、契丹人及女真人C.南人D.色目人

【参考答案】:A,B,C,D

114.下列关于明清时期法律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有

A. 明太祖时为加强对中央司法机关的控制设立了审刑院

B.《明大诰》中凌迟正式成为法定死刑的一种

C.《大明会典》基本仿照《唐六典》,仍属行政法典,起着调整国家行政法律关系的作用。

D. 清代秋审、朝审皆渊源于明时的朝审

正确答案:C,D

115.关于明清时期的司法制度,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明清时期各中央司法机构的职能与隋唐时期相反,刑部负责审判,大理寺负责复核

B.明朝的廷杖之制是根据皇帝意志而形成的法外用刑惯例

C.明清会审制度是慎刑思想的反映,但是导致多方干预司法,使实际执法与法律制度日益脱节

D.“申明亭”为明代法定的基层调解机构,对维护社会秩序有一定积极作用

答案:ABCD

116.明朝的立法思想可以概括为哪些?

A.专任法治

B.明刑弼教

C.教刑并重

D.重典治国

答案: BCD

117.元代科举包括的级别是(ACD )

A.乡试 B.差遣 C.会试 D.殿试 E.致仕

1.以都察院为全国最高监察机关的朝代有()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答案】C、D.

118.下列中国古代法律制度,哪些是直接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而形成的

A.汉代的《春秋》决狱

B.明代的“九卿会审”

C.《魏律》规定的“八议”制度

D.《晋律》和《北齐律》确立的“准五服制罪”制度

答案及解析:ACD

119.明代例由()组成。

A.条例B.判例C.单行成例D.断例

答案:BC

120.关于《明大诰》,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明大诰》是朱元璋在位时,为防止“法外遗奸”而制定的

B.《明大诰》强调“重典治吏”,其中多数条文是专为惩治贪官污吏而定

C.《明大诰》对《大明律》中原有的罪名,一般都加重了处罚

D.《明大诰》在当时家喻户晓,是中国法制史上空前普及的法规

答案:ABCD

121.明代文官考课的制度包括()。

A.致仕 B.考满法C.京察D.考察法

答案:BCD

122.关于明清时期的司法制度,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明清时期各中央司法机构的职能与隋唐时期相反,刑部负责审判,大理寺负责复核

B.明朝的廷杖之制是根据皇帝意志而形成的法外用刑惯例

C.明清会审制度是慎刑思想的反映,但是导致多方干预司法,使实际执法与法律制度日益脱节

D.“申明亭”为明代法定的基层调解机构,对维护社会秩序有一定积极作用

答案:ABCD

123.下列对明代地方司法机关划分不正确的有:( )。

A.省、府(直隶州)、县三级

B.府、直隶州、县三级

C.省、府、直隶州、县四级

D.省、州、县三级

【正确答案】 BCD

124.明代九卿会审的九卿有:( )。

A.通政使 B.六部尚书

C.大理寺卿 D.都察院左都御使

【正确答案】 ABCD

125.明初“刑乱国用重典”的内容包括()】

126.A.“重典治史” B.镇压“犯上作乱” C.德主刑辅 D.治乱世用重典 E.推行法治

【正确答案】ABD

127.元朝中央司法机关的变化包括() ABD

A. 设大宗正府

B. 设都察院

C. 设法部

D. 设刑部

E. 设御史台

128.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BD

A.《元典章》是当时中央政府编撰的 B.明律相对于唐律"重其所重、轻其所轻" C."重其所重"是对于"典礼及风俗教化"等犯罪 D.明代充军不以充军为本罪

129.在明朝法律上,厂卫机构具有以下哪些司法特权() ABD

A.侦察缉捕权 B.讯问权 C.判决权 D.法外施刑权

130.下列哪些发生在明宪宗时期() BC

A.朝审制度开始 B.大审制度开始 C.设立西厂 D.设立内行厂

131.元代中央司法机构主要有( )。ACD

132. A.大宗正府B.大理寺C.刑部 D.宣政院 E.理藩院

133.元代的主要立法成果有( )。BCE

134. A.编敕B.大元通制 C.至正条格

135. D.庆元条法事类 E.风宪宏纲

136.清代的例可分为()等名目

A条例 B则例 C 事例 D成例

答案ABCD

137.关于清代地方司法制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地方司法分州县、府、省按察司、总督(及巡抚)四级

B州或县为第一审级,有权决定笞杖刑,徒刑以上案件上报

C在各州县及乡设立“申明亭”

D总督(及巡抚)为第四审级,有权批复徒刑案件,复核军流案件

答案ABD

138.明清时期的“三法司”是指()

A刑部 B大理寺 C御史台 D都察院

答案ABD

139.关于明清时期的司法制度,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明清时期各中央司法机构的职能与隋唐时期相反,刑部负责审判,大理寺负责复核

B.明朝的廷杖之制是根据皇帝意志而形成的法外用刑惯例

C.明清会审制度是慎刑思想的反映,但是导致多方干预司法,使实际执法与法律制度日益脱节

D.“申明亭”为明代法定的基层调解机构,对维护社会秩序有一定积极作用

答案:ABCD

140.清朝制定了适用于少数民族地区的法律有哪些?

A. 《钦定回疆则例》

B. 《苗例》

C. 《蒙古律例》

D. 《西宁青海番夷成例》

答案ABCD

141.《大清现行刑律》与《大清律例》不同之处有哪些?

A. 改变了律例合编体例

B. 删改了若干“因时事推移”己不适施用的条款

C. 确立了分主刑和从刑的近代刑法体系

D. 取消了吏、户、礼、兵、刑、工六律总目

答案:BD

142.清代的官员犯罪,分为()

A. 公罪

B. 私罪

C. 擅权罪

D. 背职罪

答案:AB

143.清朝的司法机关分为()

A普通司法机关体系 B专门审理旗人案件的机关 C专门审理满人案件的机关D审理其他少数民族案件的机关

答案ACD

144.下列哪些不是清朝的官职()

A胥吏 B县官 C巡抚 D幕友

答案AD

145.中国古代社会的死刑复奏制度是指奏请皇帝批准执行死刑判决的制度。关于这一制度,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北魏太武帝时正式确立了死刑复奏制度

B.唐朝的死刑案件在地方实行“三复奏”,在京师实行“五复奏”

C.明清时期的朝审制度取代了死刑复奏制度

D.死刑复奏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既加强了皇帝对司法、审判的控制,又体现了皇帝对民众的体恤

答案:ABD

146.关于明清时期的司法制度,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明清时期各中央司法机构的职能与隋唐时期相反,刑部负责审判,大理寺负责复核

B.明朝的廷杖之制是根据皇帝意志而形成的法外用刑惯例

C.明清会审制度是慎刑思想的反映,但是导致多方干预司法,使实际执法与法律制度日益脱节

D.“申明亭”为明代法定的基层调解机构,对维护社会秩序有一定积极作用

答案:ABCD

147.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法制思想和法律制度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A.“礼法结合”为中国古代法制的基本特征

B.夏商时代的法律制度明显受到神权观念的影响

C.西周的“以德配天、明德慎罚”思想到汉代中期以后被儒家发挥成为“德主刑辅、礼刑并用”的策略

D.清末修律使中华法系“依伦理而轻重其刑”的特点没有受到冲击

答案:ABC

148.清朝“预备立宪”的主要成果有

149.A. 资政院院章B. 钦定宪法大纲C. 十九信条D.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答案:ABC

150.《大清律例》经过了近一百年的多次修订而成的中国历史上最后一部封建法典,主要经过哪几位皇帝的修订完善

151.A. 顺治B. 康熙C. 雍正D. 乾隆

答案:BD

152.清末“预备立宪”过程中,清政府曾经牌五大丞出洋考察各国宪政。在考察各国宪政之后,向清政府提出实现立宪的三大“好处”是()

A.皇位永固

B.外患渐轻

C.内乱可弥

D.实行民主

答案:ABC

153.关于清末变法修律,叙述正确的有()

A. 自始至终贯穿着“仿效外国资本主义法律形式,固守中国封建法制传统”的方针

B. 修订的法律表现出封建专制主义传统与西方资本主义法学最新成果的奇怪混合

C. 形成了近代法律体系的雏形

D. 放映了资产阶级的要求和愿望,具有一定的民主形式

答案:ABC

154.清末大规模变法修律活动的历史意义包括()

A. 清末变法修律直接导致了中华法系的解体

B. 清末变法修律为中国法律的近代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C. 清末变法修律活动在客观上促进了西方近、现代法律思想、法律观念的引进和传播

D. 清末变法修律打破了“诸法合体”的法律编撰体例

答案:ABCD

155.2004年试卷一第86题:下列有关清末制定的刑事法典的表述何者为正确?

A.清末刑法典修订的成果是《大清体例》和《大清新刑律》

B.《大清新刑律》结构分总则和分则两篇,后附《暂行章程》

C.《大清新刑律》完成前的过渡性法典为《大清现行刑律》

D.《大清律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近代意义上的专门刑法典

答案:BC

156.清末变法修律过程中制定的刑法典有()

A.《大清律例》 B.《大清新刑律》 C.《大清现行刑律》 D.《暂行新刑律》答案:BC

157.清末变法修律过程中制定的诉讼法律主要有()

A.《暂行诉讼律》

B.《刑事、民事诉讼法草案》

C.《刑事诉讼律草案》 D.《民事诉讼律草案》

答案:BCD

158.《大清新刑律》中规定的刑法有()

A.流刑

B.有期徒刑

C.无期徒刑

D.罚金刑

答案:BCD

159.《大清新刑律》的特点有()

A.是一部诸法合体的法典

B.采用西方刑法典的结构

C.确立新的刑罚制度及西方刑法原则

D.抛弃了以往的传统旧律

答案:BCD

160.清末变法修律过程中制定的商事法律主要有()

A.《大清商事法律》

B.《破产律草案》

C.《改定大清商事律草案》

D.《钦定大清商律》

答案:ABCD

161.大清变法修律过程中,先后颁布实行了三部法院组织法,它们是()

A.《大理院审判编制法》

B.《各级审判厅试办章程》

C.《法院编制法》

D.《刑事、民事诉讼法草案》

答案:ABC

162.关于中国古代诉讼、审判制度的说法,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西周时期“听讼”为审理民事案件,“断狱”为审理刑事案件

B.唐代县以下乡官、里正对犯罪案件具有纠举责任,对轻微犯罪与民事案件具有调解处理的权力

C.明代的大审是一种会审制度,每三年举行一次

D.清末改大理寺为大理院,为全国最高审判机关

答案:ABD

163.关于明清时期的司法制度,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明清时期各中央司法机构的职能与隋唐时期相反,刑部负责审判,大理寺负责复核

B.明朝的廷杖之制是根据皇帝意志而形成的法外用刑惯例

C.明清会审制度是慎刑思想的反映,但是导致多方干预司法,使实际执法与法律制度日益脱节

D.“申明亭”为明代法定的基层调解机构,对维护社会秩序有一定积极作用

答案:ABCD

164.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法制思想和法律制度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A.“礼法结合”为中国古代法制的基本特征

B.夏商时代的法律制度明显受到神权观念的影响

C.西周的“以德配天、明德慎罚”思想到汉代中期以后被儒家发挥成为“德主刑辅、礼刑并用”的策略

D.清末修律使中华法系“依伦理而轻重其刑”的特点没有受到冲击

答案:ABC

165.司法制度是一国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有关各国司法制度的表述哪些是正确的?

A.19世纪后期司法改革后,英国取消了普通法和衡平法两大法院系统的区别,统一了法院组织体系

B.“马布里诉麦迪逊”案对美国违宪审查制度的确立具有重要意义

C.日本明治宪法颁行后,按法国和德国的模式建立了普通法院和行政法院系统

D.中国清末的司法制度改革与废除领事裁判权有直接关系

答案:ABCD

166.清末外国在华领事裁判权制度中设有一种特殊的审判机构,即“会审公廨”。下列关于这一机构的表述哪些是不正确的?

A.会审公廨是1864年清廷与欧洲列强协议建立的

B.在会审公廨中,凡涉及外国人案件,必须有领事官员参加会审

C.在会审公廨中,凡中国人与外国人间诉讼案,由本国领事裁判或陪审

D.会审公廨设在租界内

答案:BCD

167.清末“预备立宪”过程中,清政府曾经派五大臣出洋考察各国宪政。在考察各国宪政之后,向清政府提出实行立宪的三大“好处”是()。

A. 皇位永固

B. 外患渐轻

C. 内乱可弥

D. 打败日本

【答案】A B C

168.清末中国司法权受践踏的表现是()。

A. 观审

B. 会审

C. 领事裁判权

D. 会审公廨

【答案】A C D

169.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制定的宪法有:( )

A.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 “天坛宪草”

C. 1923年《中华民国宪法》

D. “五五宪草”

参考答案:B,C

170.下列哪些内容为“预备立宪”活动国最为重要的内容:()

A. 谘议局的设立

B. 资政院的设立

C. 《钦定宪法大纲》的颁布

D. 《十九信条》的颁布

参考答案:A,B,C,D

171.以下关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意义,说法正确的是:()

A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文件

B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资产阶级民主自由原则

C在全国人民面前树立起“民主”“共和”的形象

D它所反映的资产阶级的愿望和意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民主要求

参考答案:A,B,C,D

17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包括:( )

A确立资产阶级的共和政体

B规定国民在国家中的地位

C确认了保护私有财产的原则

D体现了资产阶级宪法中一般民主自由原则

参考答案:A,B,C,D

173.南京国民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宪法》,其结构由l4章组成,其中包括:()

A. 国民大会、总统

B. 考试、监察

C. 行政、立法、司法

D. 中央与地方之权限、地方制度

参考答案:A,B,C,D

174.下列关于《中华民国宪法》(1947)的说法错误的是()

A. 《中华民国宪法》(1947)的基本精神与《临时约法》一脉相承。

B. 《中华名国宪法》(1947)实行总统制。

C. 《中华民国宪法》(1947)体现了孙中山先生的“民有”、“民治”、“民享”的思想。

D. 《中华民国宪法》(1947)反映了政协通过的“宪法修改原则”

参考答案:A,B,C,D

175.比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以下简称临时约法)和《中华民国约法》(以下简称袁记约法)的不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临时约法》采用了责任内阁制,《袁记约法》采用的是总统制

B. 《临时约法》中的立法机关是参议院,《袁记约法》中的立法机关是立法院

C. 《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文件,《袁记约法》是中国近代史上首部正式颁行的宪法

D. 《临时约法》体现了真正的民主原则,《袁记约法》企图用漂亮的词藻和虚伪的民主形式来掩盖军阀专制的本质。

参考答案:A,B,

176.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社会改革方面的法令有哪些

A. 禁烟令

B. 禁赌令

C. 权利平等令

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

一、填充题:(每空0.5分,30空,共15分) 1、周朝总结商朝灭亡的教训,提出了“__以配天,明德慎__”的思想。 2、西周时,司法官员贪赃枉法之类的犯罪,称为“五过之疵”,主要指“惟官、惟反、_______、_______、惟来”等五种行为。 3、周代有所谓“三赦”之法,即赦幼弱、赦老耄、_______。又有“三宥”之法,即宥不识、_______、宥遗忘。 4、中国古代的继承制度,在财产权利方面基本上是诸子平均分配遗产,出嫁女一般没有继承权。在政治特权及宗法权利的继承方面实行的是_______。 5、在秦代,一些判案成例也有法律效力,称之为_______。 6、汉景帝时曾规定,老幼、孕妇、师、侏儒等“当鞫系者,_______之”。意即不戴刑具、不加桎梏。 7、自汉代开始,受阴阳五行说的影响,国家正式确定了按照季节执行赏罚的制度,此即“_______、_______”。 8、曹魏时,受《周礼》“八辟”的影响,在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八议”制度,八议分别是议亲、议故、议贤、_______、议功、议贵、_______、议宾。 9、南北朝时,法律首创以_______或_______抵当徒刑的制度,称为“官当”。 10、《唐律》由十二篇组成,即名例、卫禁、职制、_______、厩库、擅兴、盗贼、_______、诈伪、杂律、捕亡、断狱。

11、唐律首次将六种非法攫取公私财物的行为归纳到一起,称为“_______”。即强盗、窃盗、枉法(赃)、不枉法(赃)、受所监临、坐赃。 12、_______是我国古代第一部雕版印行的法典。 13、_______是世界史上的第一部法医学著作,其作者是南宋人宋慈。 14、清代,每年秋天在北京由九卿、詹事、科道、内阁大学士、军机大臣进行两次大的会审,其中对当年各省上报的死刑案件及往年的死刑监候案件进行的会审称为;对京师刑部狱中在押死囚进行的会审称为_______。 15、清代,每年夏天要进行一次集中审录轻罪囚犯的会审活动,旨在“断薄囚、出轻系”,称为_______。 16、明清时代省级专职司法官员是_______,它是由宋元时代的各路专职司法官员_______演变而来的。 17、北洋政府时期,颁布了我国第一部正式宪法文本——《中华民国宪法》。这是贿选总统_______当政时颁布的,人称_______。 18、中国近代第一部民法典草案产生于_______时期,第一部正式民法典颁布于_______时期。 19、中国法律近代化完成的标志是******南京政府时期体系的形成。 二、判断正误并作出更正或简单说明理由:(每题2分,15题,共30分) 1、《周礼》是周朝的礼仪教材,后人把周代的所有礼仪习惯称为“周礼”。 2、“神判”的意思是神的裁判,“天罚”的意思是天的惩罚。

中国法制史试题

中国法制史期末复习题 一、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划“√”,错误的划“×”) 1、春秋时期晋国范宣子铸刑书于鼎,这是历史上第二次公布成文法。() 2、“质剂”是适用于买卖关系的一种契约形式。() 3、按唐律规定,官吏犯“公罪”者从重处罚。() 4、汉文景刑制改革,彻底废除了墨、劓、刖、宫四种肉刑,。() 5、“折杖法”颁布于隋朝。() 6、汤刑是商朝法律的总称。() 7、秦汉时的髡、耐等刑罚属于耻辱刑,多作为劳役刑的附加刑使用。() 8、曹魏时“八议”正式入律。() 9、按秦朝法律规定,子盗父母等引起的诉讼不属于“公事告”。() 10、明朝中央司法机关有刑部、大理寺和御史台。() 11、在夏朝,“墨”是罪名,也是刑名。() 12、汉代的法律形式有律、令、格、式四种。() 13、“非眚”是指过失犯罪,要从轻处罚。() 14、郑国执政子产将刑书铸在金属鼎上,公之于众,史称“铸刑鼎”。() 15、秦朝的中央司法官称大司寇。() 16、唐律对“化外人”犯罪实行属地主义原则。() 17、《宋刑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刊版印行的法典。() 18、“厂卫”虽然只是明朝的特务组织,却拥有监督司法审判的大权。() 19、秋审是一种会审制度,也是一种死刑特别复核制度。() 20、“德主刑辅”是西周立法的指导思想。() 21、赀刑是秦朝的独立刑种。() 22、明朝的刑部是全国最高审判机关()。 23、“傅别”是适用于租赁关系的一种契约形式。() 24、“谋反”是“重罪十条”中的一种罪名。() 25、《晋律》成为唐律的蓝本。() 26、《唐六典》是唐代最重要的刑法典。() 27、汉朝以身高作为判断刑事责任年龄的标准。() 28、宣政院是元朝中央设立的管理少数民族事务的机关。() 29、禹刑是夏朝的刑法典。() 30、“通行饮食”是汉代的一种罪名。() 31、“眚”是指故意犯罪,要从重处罚。() 32、《吕刑》是周穆王时吕候所作。() 33、《晋律》是由律学家张斐、杜预编纂的,所以又称“张杜律”。() 34、汉朝的中央司法官称大理。() 35、唐律对“化外人”犯罪实行属地主义原则。() 36、“折杖法”是明太祖创设的。() 37、“公罪”是指官吏“缘公事致罪而无私曲者”() 38、理藩院是清朝设立的管辖少数民族事务的中央机构。()

中国法制史重点知识

中国法制史复习重点 一、夏商法制 (一)夏 1、夏代法律内容:统称为禹刑,泛指夏代所有的法律。 2、奴隶制五刑制度:是通行于中国古代奴隶社会的一种刑罚体系,即墨、劓、刖、宫、大辟五种。其中,前四种为肉刑,即身体刑,大辟为死刑,即生命刑。这种刑罚体系野蛮而又残酷,一直到南北朝时方为封建制五刑所取代。 3、司法制度: (1)夏代中央最高司法官称为“大理”,地方法官称“士”,基层则称“蒙士”。他们分掌夏代中央、地方乃至基层的司法审判工作。 (2)夏代监狱称之为“圜土”,中央监狱称为“夏台”。 4、夏代的法律规范:昏、墨、贼、杀。(也许有案例) (二)商 1、“商有乱政,而作汤刑”:《汤刑》是商代奴隶制法的泛称。《汤刑》是商代的立法思想。 2、商代婚姻继承制度: (1)明确确定一夫一妻制; (2)继承制度:商时为“兄终弟及,父死子继”的继承制度,且“弟及为主,子继为辅”,亦即兄殛弟继,无弟子继,弟死兄子继。直至商王武丁时始立太子制,即商代末年确立嫡长子继承制。 3、司法机构: (1)商代中央最高审判机关为“司寇”,位列六卿;下设正、史等审判官,地方与基层司法审判官则称“士”与“蒙士”。 (2)商代监狱承夏制仍称为“圜土”,另设有专门关押要犯之狱,称为“囹圄”。 二、西周法制 1、法律思想:承夏商“天讨”、“天罚”神权法思想,提出“以德配天”、“明德慎刑”的政治法律主张。在法律形式上主张“礼”、“刑”并用,在这里,德等同于礼。并同时体现民之所欲,天必从之的思想,这是“民本”思想的雏形。其礼的核心是尊尊、亲亲。 2、宗法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中存在的一种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庭组织与国家制度相结合,以保证血缘贵族世袭统治的政治形式。宗法制度是西周时期基本政治制度。 3、法律形式: (1)周公制礼——尊尊、亲亲。西周时期的“礼”是法律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国家强制性。 (2)“吕刑”、“九刑” 4、刑罚:仍以墨、劓、刖、宫、大辟五刑为主,并形成以“圜土之制”、“嘉石之制”为名的徒刑拘役等刑罚,以及赎刑、流刑等制,作为五刑的补充,这是封建制刑罚的萌芽。 5、刑法原则 (1)三赦之法:老幼犯罪减免刑罚; (2)三宥之法:区分故意与过失、惯犯与偶犯; 6、刑事正策——“刑罚世轻世重” 《尚书?吕刑》:“轻重诸罚有权。刑罚世轻世重”。“权”是权衡、度量。主张“刑罚世轻世重”就是说要根据时势的变化,根据国家的具体政治情况、社会环境等因素来决定用刑的宽

中国法制史授课纲要第一讲夏朝商朝的法律制度fashuo.doc

第一讲:(一)导论(二)夏朝的法律制度(三)商朝的法律制度(一)导论对象论中国法制史是研究中国法律制度发生、发展及其规律性的专门学科。中国法制史的研究范围相当广泛:在时间跨度上为4000多年,既有古代法制又有近现代法制;在内容上既包括各个历史时期的立法,又包括各个历史时期的司法。2、目的论批判地吸收和借鉴我国历代法制中一切有益的东西,为建设有中国特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制提供历史依据。通过对比学习,提高对社会主义法制的认识,增强自觉守法的意识。加深对法学理论的理解,为学习部门法课程提供必要的知识背景和理论常识。3、方法论(1)具体的方法要掌握中国法制史发展的四个历史阶段;要掌握每个历史阶段下不同类型法律制度的特点;要掌握法律制度本身的因革演变关系;要在掌握一定部门法知识的基础上,理

解中国通史;要学会使用工具书。(2)抽象的方法辩证唯物主义方法历史的方法主观主义与历史研究4、阶段论(1)划分的依据:中国社会的演变过程为依据(2)阶段划分:中国法制史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A.奴隶制发展时期B.封建社会发展时期C.半封建半殖民地发展时期D.社会主义发展时期思考题:试述中国法制史的研究对象。2、试述为什么要学习中国法制史。(二)夏朝的法律制度夏朝的建立和奴隶制国家的产生公元前21世纪,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建立,大禹的儿子启是这个国家的开创者。从启开始,我国便正式进入阶级社会,其标志是建立了奴隶主阶级专政的国家。2、夏朝的法律制度(1)这个法律起源于夏朝(2)夏朝的法律制度禹刑:“夏有乱政,而作禹刑”,是夏朝刑事法律规范的总称,为追念其先祖而命名为“禹刑”。

最新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

好资料学习-----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 在每小题每小题(本大题共30小题,1分,共30分)一、单项选择题请将正确选项前列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 1.中国古代法制的雏形形成于 A.夏 B.商 C.周 D.秦 2、夏朝中央监狱的名称是() A、圜土 B、夏台 C、畿 内 D、社 ( ) 3.商朝已较通行的古老的五刑是 A.孥戮、劓殄、炮烙、剖心、人殉 B.断手、刖、劓、宫、大辟 C.墨、劓、刖、宫、大辟 D.醢、脯、劓、墨、大辟 、西周时期,法官在审讯中要察言观色,注意当事人的表情,这种4 审讯方法被称为() B、五听 C、五行 D、九刑A、 五刑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较系统的、并为以后历代法典滥觞的封建法典5 是()《宪令》 D、《大府之宪》、A、竹刑 B《法经》 C、《兴律》6.汉《九章律》是在《法经》六篇的基础上增加了《户律》、( ) 和《杂律》 D.《厩律》A.《具律》 B.《盗律》 C. 、凌迟刑作为法定刑始于()7 D、明、宋 B、清 C、唐A 、在汉朝,由秦的“课”发展而来的针对某类事的一个方面制定的8 )

单行法规称为(、比、科 D、令A、律 B C 9、三国时期的法制指导思想是() A、“拨乱之政,以刑为先” B、“拨乱之政,以礼为先” 更多精品文档. 学习-----好资料 C、“拨乱之政,以德为先” D、“拨乱之政,以律为先”( ) 《刑名》篇分为《刑名》与《法例》10.将《新律》之两篇的律典是 A.《九章律》 B. D. C.《北魏律》《北齐律》《晋律》 ( ) 11.隋朝的律有《开皇律》和 A.《大律》 B.《泰始律》 C. D.《武德律》《大业律》 ( ) 12.唐律中大致相当于现今刑法总则篇的是 A.《名例》 B.《刑名》 C.《法例》 D.《具律》 13.封建五刑和“十恶”最早规定于().《开皇 DA.《北齐律》 B.《晋律》 C.《唐律疏议》律》 )14.唐律规定,殴打或谋杀祖父母、父母的行为构成( 大不敬A.不孝 B.恶逆 C. D.不义 )15.充军作为正式刑名,始自( .清朝.宋朝 B.明朗 C D.元朝A )16.明代中央的审判机关是( .刑部 B.都察院 C D.御史台A.大理寺

最新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整理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中国法最早的一个主要形式是战争中的(军法)。 2、西周中期,穆王命吕侯制作了(《吕刑》)。 3、春秋时期,楚国的最高司法官称为廷理。 4、战国时期,商鞅“改法为律”。 5、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中大量的记载秦法律令的竹简是在1975年发现的。 6、汉代规定:“天子诏所增损,不在律上者为令”。 7、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逐渐形成了三省制,作为中央中枢机构。 8、唐朝给授农民土地的法律称为均田法。 9、金太祖建国之初,在法制上主要采用女真习惯法,而无成文法。 10、元朝设置行中书省,作为地方最高行政机构。 11、明朝简化税制“一条鞭法”是中国赋役制度史上的重大变革。 12、清朝将“六科”并入都察院,合称“科道”,使监察机构一体化。 13、《资政新篇》是洪仁玕提出的带有一定资本主义色彩的太平天国后期纲领性文件。 14、1906年,清政府制度了《大理院审判编制法》,就大理院和京师审判组织加以规定。 15、《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改《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的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 16、北洋政府奉行特别法应先于普通法原则。 17、南京国民政府立法在形式上实行三级立法体制。 18、1934年1月对《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进行了必要的修改,最主要的是增加了“同中农巩固地联合”的内容。 19、抗日民主政权保障人权条例规定,除_公安司法机关以外,任何机关团体不得进行逮捕、审问、死刑。 20、解放战争后期,人民审判机构的体制不断完善,审判机构一律改称人民法院。 二、单项选择题 1、夏朝中央监狱的名称是(B )A、圜土 B、夏台 C、畿内 D、社 2、西周时期,法官在审讯中要察言观色,注意当事人的表情,这种审讯方法被称为(B ) A、五刑 B、五听 C、五行 D、九刑 3、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较系统的、并为以后历代法典滥觞的封建法典是(B ) A、竹刑 B、《法经》 C、《宪令》 D、《大府之宪》 4、秦统一天下后,继续推行法家思想,对秦始皇政权和法制活动影响极大并成为其指导思想的是( C ) A、商鞅的思想 B、李斯的思想 C、韩非的思想 D、李悝的思想 5、为了限制士族对清议的操纵,南朝法律中设有( B ) A、重罪十条 B、清议禁锢之科 C、八议 D、准五服以制罪 6、唐律中的“谋危社稷”是指( B ) A、谋大逆 B、谋反 C、恶逆 D、谋叛 7、凌迟刑作为法定刑始于( A )A、宋 B、清 C、唐 D、明 8、元朝由地方官吏自行编制的一部法律汇编是(C ) A、《大元通制》 B、《泰和律》 C、《元典章》 D、《至正条格》 9、明朝统治者为加重对官吏贪赃受贿罪的处刑,在明律中特设“受赃”一卷于( B ) A、《名例律》 B、《吏律》 C、《礼律》 D、《刑律》 10、清代以“四格”为标准考核官吏,其中品德操行方面的内容称为(A)A、守 11、清末设立的咨议局,依其章程规定,其性质是( B ) A、地方立法议会 B、各省采取舆论之所 C、督抚的咨询机构 D、地方行政管理机构 12、南京临时政府依据“天赋人权”理论,制颁一系列法令,其中意义最为深远的是(B ) A、禁止买卖人口令 B、权利平等令 C、禁烟法令 D、禁赌法令 13、《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组织法》规定,行使统一解释法令及变更判例之权的是( B ) A、立法院 B、司法院 C、最高法院 D、行政院 14、中国宪政运动史上劳动人民制定的第一部宪法性文件是( B ) A、《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B、《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C、《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 D、《抗日救国十纲大纲领》 15、人民代表会议制度确立于( C ) A、工农民主政权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 D、建国后 三、多项选择题 1、春秋时期,郑国和晋国公布成文法后,反对者有(CE )A、邓析 B、子产 C、孔子 D、赵鞅 E、叔向 2、唐朝的法律形式主要有四种即( ABCE )A、律 B、令 C、格 D、比 E、式 3、元代不动产买卖必须具备的要件是(ABCD)A、经官给据 B、先问亲邻 C、印契税契 D、过割赋税 4、《资政新篇》在社会改革方面提出的措施有( ABCDE ) A、革除迷信 B、禁吸鸦片 C、禁止溺杀子女 D、兴建医院 E、禁骄奢之习 5、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社会改革方面的法令有(ABE ) A、禁烟令 B、禁赌令 C、权利平等令 D、慎重农事令 E、改革称呼旧制法令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2分) 1、禹刑:传说为夏朝法律的总称。大抵是启及其后继者根据氏族晚期习俗陆续积累的习惯法,具体内容无

中国法制史(含答案)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 《中国法制史》期末考试 复习大纲 一、本复习大纲适用于本学期期末考试。 二、本次期末考试全部为客观题,包括三种:判断题、单项选择题、 不定项选择题。 三、《中国法制史》是法学的一门基础学科,知识点比较多,这次期 末考试,范围是课件前五讲的内容,也就是说包括从“中国古代法律起源”到“晚清法制改革”共五讲的内容,第六讲“民国法制与革命根据地法制”不作为考试的范围。 四、从考试内容上讲,我们的课件讲义已是《中国法制史》基本内容 的浓缩,因而要求全面学习和掌握。这次复习和考试也主要以课件讲义和指定教材为依据。就本次期末考试而言,以教材每一章后“同步测练”中的知识点为重点,大家可以自己梳理复习。 《中国法制史》期末考试练习题 (请和本学期公布的大纲核对,答案供参考) 一、判断题: 1、西周在王位继承上实行父死子继。× 2、西周适用于买卖关系的契约,称为傅别。× 3、“刑不上大夫”意味着大夫犯罪一律不使用刑罚。× 4、西周“五听”之法的出现,表明了司法制度的发展和进步。√ 5、我国奴隶制社会一直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6、汉武帝时张汤制定的关于宫庭警卫的法律是《朝律》。× 7、中国古代官员退休叫致仕,汉代规定的官员致仕年龄为七十岁。 8、《晋律》的注由张斐、杜预所作,与律文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9、“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的法制指导思想是在《开皇律》中提出来的。× 10、科举取士制度创立于唐朝。√ 11、隋朝曾在大理寺设律博士,负责研究法律和协助审判工作。× 12、唐朝的《永徽律疏》是中华法系的代表性法典。√ 13、依《唐律》规定,犯十恶大罪者,一律处以凌迟极刑。× 14、宋代编敕的广泛使用,反映了君主专制的强化。√ 15、宋代的监察官拥有风闻弹奏之权。√ 16、《大明律》共七篇460条。× 17、明代充军刑中“永远”是指本人毕生充军,死后刑罚执行完毕。× 18、明代规定,化外人犯罪,一律按明律审理处断。√ 19、清代为防范臣下结党而创设了奸党罪。√ 20、清朝建立之后,长期实行限制对外贸易的禁海法令,严重桎梏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21、清朝宣布修订法律后,西方列强放弃了治外法权。× 22、清末司法改革时,改大理寺为大理院,作为全国最高审判机关。√ 二、单项选择题: 1、据《左传?昭公六年》记载:“周有乱政,而作( B )”。 A、禹刑 B、九刑 C、汤刑 2、西周将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区分为( A )。 A、非眚与眚 B、非终与惟终 C、误与故 3、奴隶制时期近似于后世拘役的刑罚是( B )。 A、圜土之制 B、嘉石之制 C、赎刑 4、《法经》中列在篇首的是( C )。 A、《具法》 B、《杂法》 C、《盗法》 5、秦代把杀伤、盗窃等危害封建统治的犯罪称为( B )。 A、公罪 B、公室告 C、非公室告 6、秦汉时期中央司法机构的长官称作( C )。 A、大理 B、大理寺卿 C、廷尉 7、汉代官吏违反法令私自到诸侯国任职者,构成( C )。 A、阿党罪 B、出界罪 C、左官罪 8、春秋决狱的主要原则是(C )。 A、区分公罪与私罪 B、同居相隐 C、原心定罪 9、中国古代把具法改为刑名并置于律文之首的法典是( B )。 A、汉律 B、曹魏新律 C、北齐律 10、《北齐律》共( C )。 A、十八篇 B、二十篇 C、十二篇 11、八议中有“议宾”一项,“宾”指( C )。 A、皇帝的亲戚 B、皇帝的客人 C、前朝国君的后代 12、唐朝编订的( C ),成为后世《宋刑统》的体例渊源。

中国法制史电大历年试题及答案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7—2008学年度中国法制史 2008年1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史书上记载:“吕命穆王,训夏( )。” A,禹刑 B.汤刑 C.九刑 D.赎刑 2.秦朝的中央司法审判机关的长官叫( )。 A.大理寺 B.廷行事 C.廷尉 D.宗正府 3,在我国法制史上,正式把“重罪十条”纳入法典的是( )。 A.魏律 B.北齐律 C.开皇律 D.唐六典 4.首次规定封建五刑制度的法典是( )。 A.开皇律 B.大业律 C.唐律疏议 D.唐六典 5.中华法系的典型代表是( )。 A.《开皇律》 B.唐律 C.《宋刑统》 D.《大清律例》 6.我国第一部刊版印行的封建法典是( )。 A.《九章律》 B.《北齐律》 C.《唐律疏义》 D.《宋刑统 7.清朝主管审判的中央司法机关是( )。 A.刑部 B.大理寺 C.都察院 D.清吏司 8.太平天阔的结婚证书叫( )。 A.合挥 B.聘书 C.婚约 D.合约 9.武昌起义后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共四章( )条。 A.21 B.20 C. 22 D.24 10.我国第一部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劳动人民制定,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纲领是( )。 A、《中华民国临时约》 B.《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C.《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D.《中国土地法大纲》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商朝的监狱叫做( )。 A.图固 B.圜土 C.均台 D.牖里 2.四周的婚姻制度有( )。 A.六礼 B.七去 C.三不去 D.五听 3.春秋时期,郑国和晋国公布成文法,受到( )的批评。 A.孔丘 B.商鞅 C.魏文候 D.叔向 4.秦朝的法律思想有( ), A.法令由一统 B.事皆决于法 C.以刑杀为威 D.严刑峻法

中央电大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

中央电大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 2001—2002学年度第一学期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15分) 1.西周土地王有的主要标志是“溥天之下莫非王土”。2.公元前501年“郑驷颛杀邓析,而用其竹刑”。 3.秦国在孝公时,商鞅以《 法经 》为蓝本,改法为律。4.秦朝民间起诉,有公室告和 非公室告 之分。 5.汉律规定为起义农民通情报、当向导、供给饮食,便构成 通行饮食 罪。6.南北朝时,东魏以格代科,制定一部法典,叫《 麟趾格 》。 7.隋炀帝时的《大业律》共 18 篇。8.《宋刑统》在每篇之下设“门”,共213门。 9.元朝建立后,便下令禁止使用 金律,并着手制定新律。10.清朝人关后制定的第一部完备的成文法典是《大清律集解附例》。 11. 《大清新刑律》公布于 1911 年。 12.《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1853 年颁布的。 13.北洋政府时期曹锟的“贿选宪法”,正式名称叫《 中华民国宪法 》。14.目内民主政权时期,“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规定在《井冈山土地法》。 15.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在政权组织方面具体化的表现是实行“ 三三制”原则。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择1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提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赎刑作为一个制度始于( )。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春秋 2.春秋时期楚国的最高司法官叫( )。 A. 司寇 B. 廷理 C. 廷尉 D.大理 3.中国古代中央司法机关设律博士始于( )。 A.曹魏 B. 晋 C.南朝陈 D. 北魏 4.典卖与买卖的严格区别在于典卖是( )。 A. 活卖 B. 断卖 C.绝卖 D.永卖 5.将《钦定律诰》附于律后的是( )。 A. 吴元年律 B. 洪武六年律 C. 洪武二十二年律 D.洪武三十三年律 6.清末政府1908年宣布立宪预备期为( )。 A. 五年 B. 无期限 C. 九年 D.三年 7.《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确立了( )。 A. 责任内阁制 B. 总统制 C.立宪制 D.帝制 8.《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劳动法》的颁布时间是( )。 A. 1928年7月 B. 1930年3月C.1930年5月 D.1931年11月 9.太平天国初期的纲领性文件是( )。 A. 资政新篇 B.太平刑律 C. 十款天条 D. 天朝田亩制度 10.解放战争时期,民主政权的土地立法主要有( )。 A.《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 B.《土地暂行法》 C.《中国土地法大纲》 D.《陕甘宁边区土地条例》 三、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2个至5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1.西周的刑法原则主要有(A B C D E)。 A. 区分故意与过失 B.区分偶犯与惯犯 C. 罪疑从赦 D.耄悼之年有罪不加刑 E.慎测浅深之量以别之2.汉《九章律》是在《法经》基础上增加了(A B D)。 A. 兴律 B.厩律 C.盗律 D. 户律 E. 囚律 3.参与《晋律》编纂者主要有(A B C E)。 A. 贾充 B.羊祜 C. 杜预 D.房玄龄 E. 裴楷 4.“十恶”罪中危害国家安全的是(B C)。 A. 内乱 B.谋反C. 谋叛 D. 恶逆E.不道 5.清代经秋审或朝审的案件拟定四种意见是(A B C D)。 A. 情实 B.缓决 C.可矜 D. 留养承祀 E.复奏 6.《临时约法》规定南京临时政府行使行政权的机关是(B C D)。 A. 参议院 B. 临时大总统 C.副总统 D. 国务员 E.法院 7.“袁记约法”规定大总统的大权包括(A B C D E)。 A. 行政 B. 立法 C.司法 D. 军事 E. 财政 8.南京国民政府法律规定男女结婚年龄为(B E)。 A. 男17 B. 男18 C. 男20 D. 女15 E. 女16 9.抗日民主政权的婚姻法反对(A B C D E)。 A. 包办强迫 B.买卖婚姻 C. 禁止童养媳 D.禁止重婚 E. 禁止纳妾 10.《资政新篇》提出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主张有(A B C D E)。 A. 发展近代经济 B. 修铁路 C. 建公路 D.造轮船 E.开矿山 四、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16分) 1.宫刑:割掉男性生殖器破坏女性生殖机能的刑罚2.六礼:西周时期结婚的六道程序(1分),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3分) 3.禁榷制度:指中国封建社会国家对某些重要商品实行专卖的制度。(4分) (4分) 4.都察院:明朝改唐宋以来的御史台为都察院为最高监察机关。 五、简答题(每题7分,共28分) 1.简述邓析作竹刑。春秋的‘期郑国人邓析作(2分),因将法律条文写在竹简上故称竹刑(3分)。便于携带使用。(2分) 2.简述宋朝的“重法地”法。宋朝为镇压农民起义,规定京城附近为“重法地”(2分),在重法地内凡属犯劫盗罪者,本人处死,没其家产,妻子编置千里之外。(5分) 3.简述清末立法指导思想。反映在两道上谕里。(1分)第一道上谕是光绪28年要求修订法律大臣“参照各国法律”“务期中外通行”(2分)。第二道是宣统二年又提出“旧律义关伦常诸条,不可率行变更”(2分)。反映了立法既要考虑保护帝国主义侵略者的利益,又要考虑保护封建地主买办阶级的利益。(2分) 4.简述“十恶”。由“重罪十条”发展而来,(1分)最早规定在《开皇律》里,(1分)将“十恶”罪名全列出来(5分) 六、论述题(共21分) 1.试述唐朝几部主要唐律制定的情况。(11分) 唐朝先后颁布五部唐律,唐初高祖时期根据《开皇律》制定《武德律》,共12篇500条。(2分)太宗贞观年间在《武德律》基础上制定《贞观律》,这部法典比旧律在刑罚方面又减轻很多,从而为唐律奠定了基本面貌。(2分)高宗永徽年间又进行修订颁布,是为《永徽律》,永徽四年又颁布解释律文的《永徽律疏》,与律文具有同样的法律效力。(3分)玄宗开元年间修订颁布了《开元律》。上述唐律均十二篇五百条。(2分)宣宗大中年间制定《大中刑律统类》,体例发生变化,共121门。(2分) 2.试述抗日民主政权《施政纲领》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相比较有哪些特点。抗日民主政权施政纲领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制定的历史背景不同。(1分)前者在政治上实行抗日民主统一战线原则,边区人民包括地主、资本家,只要拥护抗日,不反共,皆可参加政府工作。(3分)经济上调解各阶级之间的利益,协调各种经济成分发展的原则,不立即消灭封建地主经济。(3分)在民主与法制方面,作出了更系统、更成熟的规定,如保障人权,建立逮捕与审判制度等。(3分)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 2003—2004学年度第一学期

2014中国法制史第一讲

2014中国法制史第一讲 -法典创造期- 一、法史的概念 法制史:顾名思义,法律与制度的历史。 法史学的课题:研究过往、历史演变对法的持续影响,是法史学的课题。 法史学的方法:法史学运用历史学的方法。 法史学的意义:人的过往(个人经历、社会、社会参与)造成人的一部份,并具有持续性与可变性。 法史学研究的对象:法律规范、法律制度、法律思想、法律意识、法律实践 法史学虽说是从历史角度来观察法的规范,与现实彼此间尚有关联。 法史学家想了解过往的法秩序如何形成,固然必须解脱其所处时代的观念及法概念的限制,但也必须利用当身时代的经验去理解材料(史学素材,也是法学素材)。因此法史学重视的是经验,将过去的经验以今日的角度进行分析理解,作为现代法学工作者的借镜。 Holmes:法律的生命不是逻辑,而是经验。 王夫之读资治通鉴:设身于古之时势,为己所躬逢;研虑于古之谋为,为己之所身任。 二、如何理解中国法制史? 中国有律学传统,但近代的“法制史”是清末民初中西合并的产物。日本首先开设了法制史的课程。 1903年,清颁行《大学堂章程》,规定在法政科法学门中开设“中国历代刑律考”和“中国古今历代法制考”课程,1906年,京师法律学堂开设“中国法制史”课程。 (一)断代分述的传统 断代史讲授的方式是便于有基础历史知识者理解。缺点是法律脉络容易被朝代的更替所遮掩,因此历来能够流畅、完整通讲主题的通常是大家。 (二)体现了儒家主导的法思想(礼法合一,或曰以礼为尊) 礼制:礼,源于祭祀。 禮本来是一种盛玉的器皿,即表示一个盛有双玉,奉事神和人的器皿。奉神之 事,即祭祀。当这种器皿广泛用于原始社会的祭祀活动后,它就成了奉神祈福专用和祭神敬祖仪式的代名词。 随着社会的发展礼的含义越来越广。因祭祀时需有分工,部落首领的地位与权威也就因此得到确认。 《说文解字》:“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 刑起于兵:兵刑合一。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法律最早称为刑,战争则称为兵。刑与兵的关系也就是法律与战争的关系。 《汉书·刑法志》:“大刑用甲兵,其次用斧钺;中刑用刀锯,其次用钻轸(钻凿);

中国法制史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夏朝的法制观是 A.奉"天"罚罪 B.威侮五行 C.禹刑 D."昏、墨、贼、杀" 2.商朝思想政治范畴的罪名是 A.腹非罪 B."乱政"、"疑众" C."好党" D.妄言罪 3.赎刑作为一个制度始于 A.夏 B.商 C.西周 D.春秋 4.春秋时期,首次公布成文法典的国家是 A.郑 B.晋 C.齐 D.楚 5.战国时期,提出"刑无等级"法治主张的是 A.韩非 B.商秧 C.李俚 D.吴起 6.秦时主张在全国实行郡县制的是 A.李斯 B.韩非 C.商鞅 D.李俚 7.《盐铁论》称之为"论心定罪"的司法审判方式指 A.文字狱 B.春秋决狱 C.秋审 D.三司推事 8.中国古代社会中第一部儒家化的法典是 A.《九章律》 B.《傍章》 C.《泰始律》 D.《唐律疏议》 9.科举制首创于 A.隋 B.唐 C.元 D.清 10.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官史选任采取 A.任子 B.察举 C.九品中正制 D.征召 11.中国古代经济立法最活跃的时期是 A.秦 B.唐 C.宋 D.元 12.封建五刑和"十恶"最早规定于 A.《北齐律》 B.《晋律》 C.《唐律疏议》 D.《开皇律》 13.汉朝提出一套唯心主义"君权神授"理论的思想家是 A.董仲舒 B.班固 C.蔡邕 D.叔孙通 14.唐律规定,殴打或谋杀祖父母、父母的行为构成 A.不孝 B.恶逆 C.大不敬 D.不义 15.首创以程朱理学为程式的经义取士制度的朝代是 A.唐 B.宋 C.元 D.清 16.元朝地方官吏编制的一部法律汇编是 A.《元典章》 B.《大元通制》 C.《经世大典》 D.《至元新格》 17.元朝中央最高行政机关是 A.理藩院 B.宣政院 C.大宗正府 D.中书省 18.充军作为正式刑名,始自 A.宋朝 B.明朝 C.清朝 D.元朝 19.明代中央的审判机关是 A.大理寺 B.都察院 C.刑部 D.御史台 20.首创市舶制度的朝代是

中国法制史考试知识点(已整理)

夏商 中国法律起源的特点(简答): 1.浓厚的宗法氏族血缘色彩。 2.以家长制的集权统治为基本统治方式。 3.法律与道德相互结合,界限不清。4.刑事法规相对发达,而民事法规相对落后。 选择: 禹刑:所谓“禹刑”,是夏代法律的总称或代称。泛指夏代的法律和刑罚。汤刑:是商代法律的总称,泛指商王朝的所有法律、法规和制度。 圜土:中国奴隶制时代的监狱大多称为“圜土”。 西周 “明德镇罚”的立法指导思想的内容:“明德慎罚”的主张要求统治者首先要用“德教”的办法来治理国家,也就是通过道德教化的手段使天下人民臣服,在制定法律、实施刑罚时应当宽缓、谨慎,而不应一味地用严刑重罚来迫使臣民服从。西周各代统治者把道德教化与刑罚镇压结合起来,形成了西周时期“礼”、“刑”结合的法制特色。“明德慎罚”的具体要求可以归纳为“实施德教,用刑宽缓”。其中“实施德教”是前提,是第一位的。“德教”的具体要求,周初统治者逐渐扩展为内容广博的“礼治”,即要求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都按既有的“‘礼”的秩序去生活,从而达到一种和谐安定的境界,使天下长治久安。至于“用刑宽缓”则集中体现在西周的各项刑罚适用原则的规定中。礼与刑的关系(论述或简答): (1)西周的礼刑一般关系。西周时期,“刑”是同“礼”相对应的一个范畴,多指刑法和刑罚。“礼”与“刑”是西周法律体系的不可分割的两个组成部分,共同构成了当时完整的法律体系。其中,“礼”是一种积极的规范,即正面地、积极地规范人们,要求人们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而“刑”则处于消极被动状态,对于一切违背礼的行为进行处 罚。凡是礼所禁止的,亦为刑所不容, 二者相辅相成,即所谓“礼之所去,刑 之所取”,“出礼入于刑”。 (2)“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礼 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是中国古代法 律中一项重要原则,作为一项法律原 则,所强调的是平民百姓与贵族官僚之 间的不平等,强调官僚贵族的法律特 权。所谓“礼不下庶人”,说的是庶人 以下“违于事而不备物”,即忙于生产 劳动,又不具备贵族的身份和礼所要求 的物质条件,因而不可能按各级贵族的 各种礼仪行事,这些礼也不是为他们设 立的。但这绝不意味着庶人可以不受礼 的约束,因为礼所强调的是等级差别, 天子有天子的礼,诸侯有诸侯的礼,不 能僭越,任何越礼的行为都要受到惩 罚,对庶人更是如此。 所谓“刑不上大夫”,原指大夫以 上贵族犯罪,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获得某 些宽有,在适用刑罚时享有某些特权, 之所以如此,主要是为了在广大被统治 者面前保持贵族作为一个整体的尊严。 但这些礼遇绝不等于大夫以上贵族可 以不受刑罚制裁。在实际生活中,官僚 贵族犯重罪同样要加以惩罚,特别是对 那些“犯上作乱”的贵族,更是严加惩 处。史籍上关于官僚贵族因犯罪被杀、 被刑的记载不胜枚举。 “五过”制度: “五罚不服,正于五过。五过之疵,惟 官、惟反、惟内、惟货、惟来”,即凡 属司法官罚不当罪、询私枉法者,均分 别按“五过”之罪加以处罚。 “惟官”,指秉承上司旨意,官官相护; “惟反”,指利用职权私报仇嫌; “惟内”,指内亲用事,为亲徇私; “惟货”,指贪赃受财,敲诈勒索; “惟来”,指接受请托,枉法徇私。凡 以此五者出入人罪,均按“其罚为钧” 的方法处置,即按枉法受刑者所受到的 具体刑罚,处罚司法官,用以保证法律 的公正性。 婚姻原则: 西周时期,婚姻的缔结有三大原则。 一夫一妻制是西周婚姻制度的基本要 求、“同姓不婚”、“父母之命,媒妁之 言”。 “六礼”: 西周“婚礼六礼” (1)纳彩,即男家请媒人向女方送礼 品提亲; (2)问名,即在女方答应议婚后,由 男方请媒人问女子名字、生辰等,并卜 于宗庙以定吉凶; (3)纳吉,卜得吉兆后,男家携礼物 至女家订婚,确定缔结婚姻; (4)纳征,又称“纳币”,即男方派人 送聘礼至女家,正式缔结婚姻; (5)请期,即男家携礼物女方择定婚 期; (6)亲迎,即婚期之日男方迎娶女子 至家,至此,婚礼始告完成,婚姻也最 终成立。 “七出三不去”: 七出:西周时期,女子有下述七种情形 之一,丈夫即可有正当理由合法休妻。 “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 妒,去;有恶疾,去;口多言,去;盗 窃,去。” 不顺父母,去;因为“逆德”。 无子,去;因为绝嗣不孝。 淫,去;因为乱族。 妒,去;因为乱家。 有恶疾,去;因为“不可共粢盛”,既 因女方的疾病而不能共同生活。 口多言,去;因为离间亲属。 盗窃,去。因为反义。 三不去:以下三种情况,不能休妻“有 所娶无所归,不去;与更三年丧,不去; 前贫贱后富贵,不去。” “有所娶无所归”是指女子出嫁时有娘 家可依,但体弃时已无本家亲人可靠, 一若此时休妻则会置女子于无家可归 之境,故不能休妻。 “与更三年丧”是指女子入夫家后与丈 夫一起为公婆守过三年之孝,如此已尽

中国法制史多选题

二.多项选择题 1.古代法字有多种含义,其中包括()。BC A 刑B公正、不偏不倚C限制、强制D律 2.夏朝的监狱叫()。ABC A圜土B夏台C均台D囹圄 3.“昏、墨、贼,杀”中的罪名是()。ABC A昏B墨C贼D杀 4.据东汉玄记述,夏刑除墨外,还有()。ABCD A大辟B膑C宫D劓 5.夏朝的法律规包括()。AB A禹刑B甘誓C汤刑D汤诰 6.夏朝的法律规的容来源于()。ABC A原始社会的礼B原始社会的战争命令C原始社会的苗族习惯法D原始社会的图腾崇拜 7.以下说确的有()。BCD A夏朝的王位继承实行禅让制B夏朝全国共分为九个地区C夏朝中央有职事官六卿 D圜土和夏台都是夏朝监狱的名称 8.夏朝法律制度包括()。ABCD A夏有乱政,而作禹刑B威侮五行,怠弃三正C昏、墨、贼,杀D吕命穆王,训夏赎刑 9.在我国古代作为法律名称适用的的术语有()。ABCD A刑B命C诏D典 10.夏朝的法律具有以下特点,即()。ABCD A夏朝法律体现少数奴隶主贵族的意志,不再代表全体社会成员B夏朝法律非常残酷 C夏朝法律维护奴隶主与平民之间的不平等D夏朝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11.下列属于商朝法律思想的是(CD) A.天命、天讨 B.天讨、天罚 C.天罚、神判 D.天命、神判 12.夏朝时有两兄弟,长子即兄长,看老夫体弱多病,在病榻上已经奄奄一息,强行霸占其所有财产而未 经父亲同意,并且弃其父于其弟,自己不赡养在外挥霍家产。其弟告至夏王,夏王命其兄分与其弟一半财产,并赡养其父。兄表明遵从,背地却并未分其弟一分钱。后夏王命人查明,问可判该兄长何罪? (BC) A.昏 B.不孝 C.弗用命 D.墨 13.下列各项法律形式都属于商朝的有(A) A.秘密刑法、王命 B.命令、誓 C.习惯法、王命 D.秘密刑法、誓 14.商末期,纣王如欲加罪于姬发既周文王,可定其什么罪?(BC) A.不吉不迪 B. 颠越不恭

中国法制史习题

中国法制史习题 前言 一、问答题 1.中国法制史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2.中国法制史的基本发展线索及基本特点是什么? 二、论述题 1.学习中国法制史的意义是什么? 第一章中国法律的起源和夏商法制 一、选择题 1.讨伐有扈氏时发布战争动员令《甘誓》的是( )。 A.周武王B.秦始皇C.黄帝D.夏启 2.夏朝的法制观是( )。 A.奉"天"罚罪 B.威侮五行 C.禹刑 D."昏、墨、贼、杀" 3.“昏、贼、贼,杀”是夏朝法律内容,其中“杀人不忌为( )”。 A.昏B.杀C.墨D.贼 4.中国古代以羞辱、恐吓为特征的象征性惩罚称为() A.象刑B.赎刑C.鞭刑D.流刑 5.商朝的王位继承制先后实行了( )。 A.禅让制B.父死子继B、兄终弟及 D.嫡长继承制E.遗嘱继承制 二、问答题 1.简述中国法的起源。 2.什么是《禹刑》、《汤刑》? 3.夏商时期的刑法原则主要有哪些? 4.什么是奴隶制五刑? 三、论述题 1.试述夏商法制中的神权法思想。 第二章西周的法制 一选择题 1.《吕刑》的制定者是( )。 A.李悝B.商鞅C.邓析D.吕侯 2.汉代学者认为西周已经对民、刑诉讼作了一定区分。根据这种见解,西周时,民事诉讼称为( )。

A.质剂 B.傅别 C.狱 D.讼 3.西周时期全面负责中央司法事务的是()。 A.司寇B.小司寇C。大司寇D。士师 4.赎刑作为一个制度始于(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 5.西周的主要立法有( )。 A.《工律》B.《誓命》 C.《吕刑》D.《九刑》E.《九章律》 二、问答题 1.什么是宗法制?其内容和影响是什么? 2.西周礼与刑的关系是什么? 3.西周刑法的主要原则有哪些? 4.什么是"五听"? 三、论述题 1.试述西周的法制指导思想。 2.什么是"礼"?西周礼的实质是什么? 第三章春秋战国的法制 一、选择题 1.我国古代首次公布的成文法是在( )。 A、竹简上 B、鼎上 C、纸上D.帛上 2.《竹刑》是郑国大夫( )私自编撰的。 A.子产 B.邓析 C.赵鞅 D.赵盾 3.春秋时期,郑国公布成文法,提出反对的是( )。 A.孔丘B.商鞅C.魏文侯D.叔向 4.春秋时期楚国的最高司法官叫( )。 A.司寇 B.廷理 C.廷尉D.大理 5.春秋时期,首次公布成文法典的国家是( )。 A.郑 B.晋 C.齐 D.楚 6.战国时期,提出"刑无等级"法治主张的是( )。 A.韩非 B.商鞅 C.李俚 D.吴起 7.《法经》共( )。 A.三篇B.七篇C.六篇D.九篇 二、问答题 1.春秋时期法家法制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法经》的篇目及内容是什么?它在中国法制史上的地位如何? 3.试述商鞅在秦国的法制改革。 三、论述题 1. 春秋时期公布成文法的意义是什么?

中国法制史期末复习重点

第一章中国法律的起源和夏商法律制度 早期五刑:墨、劓、膑、宫、大辟。 刑起于兵,兵刑同制。 夏商的神权法思想是法律的思想基础。 王命包括誓(约束)、诰(告诫)、命(君主的命令)等多种形式。 夏有乱政、而作禹刑(禹刑可能是夏朝法律规范的总称)、五刑是其主要内容。 汤刑一般指商朝法律的总称。 夏商五刑:墨、劓、髌、宫、大辟。 大辟即死刑,宫刑即男子去其势、女子幽闭的刑罚,髌是断足或者砍去膝盖骨,劓即割掉鼻子,墨刑在面部或额上刺刻特殊标注之后,再染以墨的刑罚。 刑罚原则:刑不株连、疑罪从轻、不杀无辜、过失从轻 中央司法官,商称司寇。 神判和天罚是夏商司法审判的特点。 夏朝监狱为圜土、夏朝末年称之为夏台、商朝监狱有羑里。 简述原始氏族战争对我国法律起源造成的影响:阶级分化,原来的氏族社会行为规范,后来便成为了法律。氏族首领的职权演变为统治者,建立了权力机关和法律机构。原始社会末期也确立了不少刑罚罪名及处置方法。有法官和审判的存在。频繁的氏族部落战争促进了民族的融合,早就了法律。部落军事首领掌握着军事权利,这就必然对原有的氏族部落首领的继承制造成破坏。 简述中国法律起源的特点:①刑起于兵,兵刑同制。中国法律起源于氏族部落同族之间以及同外族的战争。②原始风俗转变为法律。③血缘纽带关系影响之深。④维护部落首领的政治权利的集中和强化。 简述夏商立法思想以及立法活动的情况:夏商以“恭行天罚”、“天讨”的神拳发思想作为法律的思想基础。立法活动:①王命(誓、诰、命)②禹刑③汤刑④官刑 简述夏商法律制度的基本情况:法律内容出于秘密法状态。已经出现比较完备的刑事法律体系。产生了我国早期的经济法规,反应国家管理和调节社会生产各方面的程度。军权至上,神权法思想渗透至深。 第二章西周法律制度 西周的立法指导思想有:天罚思想、明德慎罚(缓和阶级矛盾,对周初的社会发展进步提供了有益的环境)、礼治思想(维护等级猪肚、预防犯罪、防民) 《吕刑》西周中期的重要刑书,主要内容是规定刑罚的种类及适用刑罚的原则。适用刑罚的总原则为明德慎罚。赎刑是其核心内容,可以用钱财代替或抵消其刑罚。 西周礼制的基本原则是亲亲和尊尊。 西周刑罚区分故意过过失、惯犯与偶犯的原则。(眚、非眚,非终、惟终) 西周刑罚遵循世轻世重的原则。用刑灵活,因时而异。 我国西周时期的法律制度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礼与刑的关系:奴隶主阶级专政的两种手段:①出礼入刑,②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西周礼的本质特征) 西周契约制度:大宗买卖用长劵,称为质;小宗买卖用断券,称为剂。“傅别”也是一种书面契约,在借贷活动中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