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古韵调查报告

徽州古韵调查报告
徽州古韵调查报告

徽州古韵——西递、宏村调查报告

摘要:“黟县小桃源,烟霞百里间。地多灵草木,人尚古衣冠。”这是流传至

今的赞誉皖南乡村的诗篇,诗中描绘出一种山水风物幽美,民风人情淳厚的独特意境。在皖南,西递和宏村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两个古民居村落,它们的山、水和田园风光相得益彰,恍如世外桃源,民居形态保存完好,文化内涵丰富。

关键词:西递,宏村,皖南,古村落,徽州文化

一、调查概况

1、调查目的

黄山是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近年来,黄山脚下的徽州也吸引了无数关注的目光,加之对徽州历史文化研究的逐渐深入,“徽学”已成为了继“敦煌学”和“藏学”之后的又一显学。

徽州在古时便已号称“东南邹鲁”,它保存着的文化艺术传统深远博厚,令人赞叹,明代剧作家汤显祖曾留下两句诗:“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时间的风虽然很轻,但拂过历史的水面时总会留下些许波纹。也许陈迹有些会被新的风所掠起的新的波纹取代,但有些会保存下去。今天的徽州,其中的各个县都保留着相当多的古迹。比如,屯溪拥有建于明清时期,仿南宋建筑风格的“老街”;歙县不仅拥有著名的“歙砚”、“徽墨”。徽州不仅沉淀着历史,更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南宋的理学家朱熹,清朝的参与编撰《四库全书》的戴震,还有近代的教育家陶行知,与齐白石并称为“南黄北齐”的国画大师黄宾虹?.但徽州真正出名的当算隶属于黟县的西递和宏村。于是我们展开调查,了解西递和宏村的基本状况。

2、调查方式和内容

本次调查采用实地走访和查阅资料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针对西递和宏村地区的风土文化,人文历史展开调查,了解其基本面貌和主要特点。

(图1)老街

(图2)徽墨(图3)徽砚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西递

西递位于黄山山脉南麓,距安徽黟县县城约8 公里。据说因村边有水西流,又位于徽州府之西,曾设“铺递所”,故名西递。西递四面环山两条溪流从村北、村东经过村落在村南会源桥汇聚,景色优美怡人,素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称。清代曹文埴笔下曾这样写道:“青山云外深,白屋烟中出。双溪左右环,群木高下密。曲径如弯弓,连墙若比栉。自入桃源来,墟落此第一。”西递村始建于北宋皇祐年间,现今保存完好的明清年代的民居120 余幢,祠堂3 幢,整个村落平面呈船形,以一条纵向的街道和两条沿溪的道路为主要骨架,构成东向为主、向南北延伸的村落街巷系统。

作为徽派建筑的典型代表西递充分体现了其主要特征。立于村头的胡文光牌坊是西递的标志性建筑,村内建筑为木结构、砖墙维护,民居的基本形式为天井庭院形布置,即由房屋和围墙组成封闭的空间,院内以南向厅堂为主,东西两厢为辅,中间为天井,平面组成为凹字形。房屋除大门外,只开少数小窗,采光主要靠天井。民居外观造型颇具特色,除一般中国古代建筑的低层、坡顶形式外,着重采用了马头山墙的建筑造型,将房屋两端的山墙升高超过屋面及屋脊,并以水平线条状的山墙檐收顶。这原是为了防火,故俗称“封火墙”。整个村落布局严谨,结构精巧,空间变化有致,建筑色调朴素淡雅,远望层楼叠院、高脊飞檐,俨然一幅水墨长卷,体现了皖南人在人居环境营造方面的杰出才能和成就,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价值,为子孙后辈留下了一笔丰富的观赏与研究的宝贵财富。

西递村民以宗族血缘关系为纽带,胡姓聚族而居,宗祠就是联系一个家族的重要根本,祭祀、修谱、婚庆、家族议事等活动皆在此进行,通过这些活动把整个家族牢固地团结在一起。“追远溯本,莫重于祠”、“无祠则无宗,无宗则无祖”是明清时期古徽州流传最广的民间谚语。敬爱堂是西递现存最大的胡氏祠堂,整个建筑宏伟肃穆。祠堂门楼飞檐翘角,中设祭祀大厅,上下庭间开设大型天井,左右分设东西两庑,配以高昂的大理石柱;后为楼阁建筑,楼下作为先人父母的享堂,楼上供奉列祖列宗神位。敬爱堂原是明经胡氏14 代世祖仕亨公的住宅,他的三个儿子将其扩建,并在祀厅正中立下巨匾“敬爱堂”,表示兄弟之间要互敬互爱,也启示后人须敬老爱幼,族人要互敬互爱。在敬爱堂里门上枋悬挂一个“孝”字,据说是南宋理学家朱熹的墨迹。这个“孝”字将字、

义、形、情巧妙地融为一体,上半部右边横、竖、撇笔画连接,如同一个半身人形,呈弓身抬头、双手作揖敬奉之状,左边却像是猿的脸形意喻不孝不敬之人,如同尚未进化的猴子,以此来警示后人。

西递保存下来的老楹联很多。大多商贾豪宅或是普通民居,门楣上均有楹联,内容推崇忠、孝、礼、义。如:“传家有道唯存厚,出世无奇坦率真”、“友天下士,读古人书”、“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等等,这给居室环境增添了几分儒雅,也使西递透溢出一股浓郁的书卷气。

(图4)西递(图5)西递

宏村

宏村位于黄山山脉的西南麓,距安徽黟县县城约11 公里,始建于南宋绍熙年间。宏村最早称为“弘村”,清乾隆年间更名为宏村。村外山水秀美、杨柳依依,村内建筑雅致、清水潺潺,处处是景、步步入画,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一体,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

宏村整个村落显卧牛形布局,现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约有140 幢,建筑主要为住宅和私家园林,也有书院和祠堂等公共设施。虽然历经数百年社会动荡,风雨的剥蚀侵袭,一些建筑已毁,但仍从整体上保留下明清村落的基本面貌和特征。

徽商注重投资教育,南湖书院就是他们尊儒重教的最好见证。南湖书院高大雄伟、宽敞明亮,坐北朝南、视野开阔,前临碧水、后连楼舍,粉墙黛瓦与碧水蓝天交相辉映。书院由志道堂、文昌阁、启蒙阁、会文阁、望湖楼、祗园六部分组成。徽商把村中地理位置最优越、环境最优美的地方用来建造学校,足见他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明清两代,西递、宏村读书做官者高达296 名。值得一提的,清光绪年间,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在京参加会试的举子“公车上书”,反对签订丧权辱国的中日“马关条约”,当时在上书上签名的安徽举子有8 名,而来自西递、宏村的举子就占了4 名。

宏村中规模最为宏大、建筑最为精美、设施最为齐全的建筑当属承志堂,它是徽派建筑的代表作。承志堂建于清咸丰五年(1855),是清末大盐商汪定贵的宅邸,建筑面积3000 余平方米,总占地面积约2100 平方米,共有9 个天井,大小厅房60 间,136根木柱,大小门窗60 个。承志堂虽经百余年时光的消磨,但至今仍显富丽堂皇,其中的木雕工艺更是层次丰富、精美绝伦。徽州木雕作品绘画性很强,作品从正面观赏最佳,往往依据画面的结构,逐渐递增加深层次。雕刻内容有动物、花卉树木,也有取自戏剧、民俗、小说、神话等故事的题材。

承志堂中的木雕“唐肃宗宴官图”和“百子闹元宵图”堪称精品之作,前

厅横梁上雕刻的“唐肃宗宴官图”,展现的是众官员在赴宴之前所进行的各种娱乐活动,弹琴、下棋、观书、作画等姿态尽收其中,就连烧水、掏耳朵这样的细小之处也刻画得惟妙惟肖。此幅木雕人物之众,层次之多,令人啧啧称赞。在中门“福”字的上方,就是“百子闹元宵图”,上面雕刻着100 个小男孩过元宵闹花灯时的情景,有划旱船的、舞龙灯的,一片喜气洋洋的气氛,场面壮观、形态逼真、构图流畅。据说当年汪定贵造房时,仅用于木雕表层的饰金,即费去黄金百余两,整座承志堂竟花费白银60 万两。

中国古代崇尚学而优则仕,士农工商,商人排在最后,社会地位不高。相传,汪定贵在发家之后曾捐了个“五品同知”的官衔,于是便增设了一道具有官家威仪的中门,中门又称“仪门”,原为官署特有,达官贵人光临时,方才大开中门以迎客,而一般来客,只能从中门两侧的边门入内。边门上方都别出心裁地雕了一个“商”字形图案,说来有趣,汪定贵虽然腰缠万贯,也捐了官衔,但商人在古时地位低下,始终让他心里愤懑难平,于是想出此策,意思是说从边门出入的人,不管你是做什么的,都要从“商”字脚下过,此举或许是一种精神胜利法的心理吧。

此外,乐叙堂、叙仁堂等也是宏村比较典型的建筑,这些粉墙黛瓦的古民居群,构成一个完美的建筑艺术整体,无不彰显出徽州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图6)宏村(图7)宏村

(图8)宏村

三、总结与思考

西递和宏村最有讲究的便是屋舍。屋舍正门常常砌有门楼或门罩,一面都有砖雕装饰,其中的选材丰富多样,通常来源于民间传说或戏曲故事。这些只是普通的装饰,常常做避邪用;而各家主人的品位和志向,往往体现在对窗的要求和对内部侧扇门的设计上。譬如,商贾之家往往雕的是“鸳鸯戏水”、“喜鹊登梅”,或是“一蝠(福)”、“双龙”、“八宝”之类,博一个好口彩;书香门第却喜欢雕“寒梅冰裂图”、“步蟾”、“挹芳”等,暗示主人的高官显位来自十年寒窗苦读,也提醒后世子孙莫忘刻苦用功。西递“西园”墙上的“松石”、“梅竹”两幅漏窗堪称石雕工艺之最:“松石”是两株奇松斜出于怪石上;“梅竹”是傲梅点缀于劲松间。“岁寒三友”自是主人的隐喻。“文革”时期,漏窗抹上了泥,拉起了“毛主席万岁”的横幅,才没有成为那个红色浪潮下的又一个牺牲品。

步入深深的庭院,一抬头,见到的是用来采光的天井。高高的马头墙在白壁上投下明亮的影子,庭院里的盆栽也生长得很茁壮。整个庭院宽敞而不空荡,静谧但不死寂。置身于此,你才会真正拥有“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的感受。这信步踏入的庭院,或许当年是一位辖得一方天地的官宦之宅,也可能是一位富甲一方的商贾之第,如今却成为观光之地,真可谓“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堂百姓家”。

堂内的陈设就带有一定的文化品位因素。主人根据自己的身份志趣给住宅起堂名。如,虽为商人却以洁身自好的哲学处事的“瑞玉庭”,身为官宦承受皇恩的“膺福堂”,如此这般,不胜枚举。堂内或悬挂祖容,或悬挂中堂国画。茶几上多为东瓶西镜,中间置一口自鸣钟,取意“钟声瓶镜”,即“终生平静”,这也反映了主人的处世心态。

民居中另一景观便是楹联。这些楹联正是徽派文化的核心所在。“便宜多自吃亏来,快乐每从辛苦得”体现了商人多劳多付出才有回报的信条;“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裕后有良图唯俭与勤,传家无别法非耕即读”,这又体现了中国古代“耕读传家”的思想。“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又与《儒林外史》中的“读书好耕田好学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有异曲同工之妙。

走出村庄,深感

村庄历史悠久,人们

的习俗也处处显露出

古风古韵。2000 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经

过评议,将西递和宏

村列为世界文化遗

产。这片古老的村落,

历经数百年的风雨,

数百年的飘摇,被湮

没过,被瞩目过。如

今,她依旧在皖南,

在黄山脚下,矗立着,

沉默着,等待着。

安徽宏村木雕调查报告

目录第一部分:背景说明 第二部分:调查基本情况 一、调查地点 二、调查时间 三、调查目的 四、调查对象 第三部分:调查内容 第四部分:小结

一、调查背景 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安徽宏村这片神奇的土地进行写生实习。 建筑与艺术的完美结合是安徽宏村这个古老的村庄吸引游客的独特之处,来到宏村的这五天时间,我们尽情的享受大自然和前人给我们带来的这种艺术的气息。在这黑瓦白墙、小桥流水之间,随处可见支着画架、凝神挥笔的学生。我们小组带着老师布置的任务及心中对宏村建筑木雕艺术独有的惊叹,对木雕展开专项调查。 二、调查基本情况 (一)调查地点:安徽宏村 宏村镇位于黄山南麓,黟县县城东北,地处黟县、黄山区、休宁上区县界处,离县城11公里,往东可达太平湖、九华山风景区,北上铜陵、合肥,往南 可达屯溪、杭州、景德镇等地。交通十分便利。宏村早在唐宋期间就曾繁荣一时,南宋绍兴年间,汪姓聚族于此建村。历代沿更曾名:怀仁乡、贤仁里、十都、弘村,乾隆年间,更名宏村,距今860余年历史 (二)调查目的 1、提高我们对建筑木雕艺术的欣赏能力,增加对传统木雕技艺的认识与理解。 2、从自然风土人情中领悟木雕艺术文化内涵;从民俗民风中感知“场所精神”与历史文脉延续的重要性;提高风景写生能力。 (三)调查时间 2013年11月11号——2013年11月15号 (四)调查对象 民间故宫的“承志堂”,又名“众家厅”的乐叙堂,寓意丰富的树人堂,雕刻精湛的桃源居,有保存完整全省仅存的古代书院——南湖书院等重要文物、历史设施。 三、调查内容

(一)调查对象概述 1、承志堂 承志堂位于宏村上水圳中段,建于清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是清末大盐商汪定贵住宅。整栋建筑为木结构,内部砖、石、木雕装饰富丽堂皇,总占地面积约21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余平方米,是一幢保存完整的大型民居建筑。全宅有9个天井,大小房间60间,一百三十六根木柱,大小门窗六十个。它是黟县境内保护最完美的古居之一。 图01 承志堂的门厅(图01)是整个空间最具特色的,木雕设计美轮美奂。在中门“福”字上方,镶有一幅木雕“百子闹元宵”图,图上雕刻着100个小男孩过元宵闹花灯时的情景,有划旱船的、舞龙灯的,一片喜气洋洋的气氛,形态各异,惟妙惟肖,这正是古代“多子多福”传统观念的生动写照,“百子闹元宵”图两边的“商”字斗拱上则分别雕有四出《三国演义》的戏文,斗拱的上方雕有“南、北”财神,“南、北”财神的上方是阁楼护板,在此,汪定贵设计了“渔、樵、耕、读”四根木雕立柱,分别代表了古代的四种职业。

古玩、艺术品市场广告语、宣传语

古玩、艺术品市场广告语、宣传语 广告语,古玩、艺术品市场广告语、宣传语 1、足行百步,品赏千年。 2、中华之福,古玩之城。 3、中规中矩中福,古色古香古玩。 4、中福迎雅士,古玩侯知音。 5、中福古玩共享,华夏珍宝同赏。 6、中福古玩城,文物新天堂。 7、中藏古今,福满天下。 8、悠悠中福行,款款古玩情。 9、艺术品的盛宴,徽文化的请柬。 10、一街一世界,一步一精彩。 11、一街藏天下,步步览古今。 12、一街藏古今,一步览天下。 13、一城艺术品,满目徽州韵。 14、一步一品一天下,知古知今知收藏。 15、相约文化潇湘,共享收藏盛宴。 16、相约天下收藏,共享文化盛宴。 17、相约魅力徽州,共享艺术盛宴。 18、玩物尚志,中福博览。 19、玩古·藏今·阅天下。 20、天下艺术经典,徽州文化盛宴。 21、天下收藏聚奇珍,炎黄文化博古今。 22、天天艺术展示会,日日徽州文化节。 23、搜古玩,赏史韵——尽在中福古玩城。 24、四月长沙,宝惊天下。 25、收藏新时代,一步一精彩。 26、盛世藏古玩,淘宝来湖南。

27、盛世藏宝、中福有宝、历代珍宝、慧眼识宝。 28、盛世博物馆、财富聚宝盆。 29、身在福中不知福,只缘未到中福城。 30、赏天下珍宝,品中原文化。 31、赏不完的中福,淘不尽的古玩。 32、千年古玩事,一朝中福城。 33、品传统精华,览艺术天下。 34、浓缩徽州精华,品味传世经典。 35、满目古香古韵,一城千年风雅。 36、精品文化看徽州,魅力艺术汇歙县。 37、京都琉璃厂,海上中福城。 38、家藏古玩养神韵,欲觅珍品中福城。 39、荟萃艺术奇珍,博览文化徽州。 40、汇艺术精品,揽徽州古今。 41、徽州誉千古,艺术名四方。 42、徽州艺术之都,江南淘宝天堂。 43、徽州艺术大观园,魅力黄山新名片。 44、徽韵耀天下,艺品醉万家。 45、徽行天下,艺览中华。 46、徽文化世界,艺术品海洋。 47、徽文化博览馆,艺术品大观园。 48、徽商发源地,艺术博览园。 49、海上有个聚宝盆,就在中福古玩城。 50、古歙旅游新名片,徽州艺术大观园。 51、古玩迷恋同行人,古宝醉爱中福城。 52、古玩魅力无限,中福盛情有约。 53、古玩魅力无限,湖南精彩有约。 54、古色古香古玩意中心中意中福城。 55、感受中福魅力,领略古玩神奇。

徽州民俗

徽州民俗 【徽州风水】旧时地域性信仰风尚的统称。明清时期的徽州,崇尚宗法,讲究礼仪,迷信宅基和坟茔周围的风向水流,能招致住者或墓主一家的祸福,于是引起风水说和堪舆学的盛行。名门富户竞相寻觅"龙脉真穴",一块寻常之土,一旦被定为吉地,立刻便价达白银千两,并且仅限于卖给本宗子孙。清初户科给事中歙人赵吉士为求真穴落葬父母,广求郡内外堪舆家20余人勘测,终于觅得一块宝地,其穴"风水合局不必言,合抱大木罗列于前,""用秤土法,择土之重者用事,尽开金井,土如紫粉,光润异常,登山者咸贺得地"。又歙县潭渡黄允中请地师四处搜剔,方遇真穴,鸠工启土,则色若五云,光如脂玉。在堪舆家看来,土的颜色和光润度是否真穴的重要标准之一。"吉地本自天成",但还要辅以人力的保护,如果"龙穴沙木一处受伤,则体破气散,焉能发福?"所以坟茔禁步(大体上是穿心4丈)内要添土拔草,并在四周种树护坟。 【百子会】齐云山道教活动习俗。旧时祁门县城百姓赴齐云山进香和游山,自发组织"百子会"。会名有"祁城"、"长生"、"风玄"等,俗称"祁城百子"、"长生百子"、"风玄百子"。百子会由一二百人组成,设若干个"香头"(进香的头领),

每个香头管辖十一二个人,香头的任务是收缴会费、经管帐目和联系进得游客的吃住事宜。农历九月十六日为进香日,香客手持灯笼和纸扎的香亭,绕县城一圈,然后步行上齐云山。在山上先观看各道院道士打醮、进香,后逛华街及领略齐云风光,夜宿长生楼,次日下山返城,会事结束。 【打棍求雨】求雨习俗。流行于旌德县隐龙村。相传某年大旱,两个牧童在村南梅王尖放牛,因草木枯死,牛无草吃,两人便各砍了一根柏树棍,敲打地面以消愁。随首棍打地面的劈啪声,梅王尖山顶飘起了乌云,牧童见状,敲打得更加起劲。乌云越聚越多,不一会下起了大雨,解除了旱灾。以后凡遇天旱,隐龙村便打柏棍求雨,渐渐演变成一套有动作、有节奏、有造型的打法,并伴以锣鼓伴奏,气氛热烈。全套打法分八拍,第一拍原在左转半个圈,与对打人面对面,将棍子往地面一跺,同时高喝"嘿!"第二拍至第八拍是每拍两脚同时跳一次,一人跳进,一人跳退,棍子互打一下。每拍一个姿势,八拍完毕,又从头开始,如此反复。排列长队相互跳打,称"长龙戏水";围成一个圈互打,称"单珠引龙",图案变化多样。求雨成功,隐龙村民就把求雨棍留着做耖梃,以示风调雨顺。

安徽文化调查报告

学科:学号:姓名:

安徽地域文化课程报告 安徽,简称皖,位于东经114°53′~119°30′、北纬29°22′~34°40′,东西宽约450公里,南北长约570公里,总面积约13.96万平方公里,现有常住人口5950.1万人,地处华东腹地,属于中部省份。 安徽建省,较为公认的说法是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析江南省分置江苏、安徽两省而成;至于省名的得来,乃是取所辖府州中安庆、徽州两府的首字而成。安庆和徽州,在当时分别是省域内江北和江南的两大首府,一为桐城文派发祥地,一为“贾而好儒”的徽商故里,人文蔚盛,科举取士在全国均名列前茅。康熙建省,采取的是跨江(淮)而治的办法,既反映出在政治上防范因划江(淮)而治、易滋生分裂割据弊端的雄才大略,也含有经济上调剂南北、贫富相济的意图。但这样一来,势必在文化上形成省内不同地区间较大的差异性和较为复杂的多样性。从总体上看,安徽虽然建省较迟,但在这块古老而又神奇的土地上所形成的历史文化底蕴,则十分厚重,而又丰韵灵秀。 安徽省域,正处在横贯全球四大文明古国的北纬30°线上下,分属暖温带向亚热带过渡的两个气候带,四季分明,季风明显,雨量适中,气候宜人。省域内地貌多样,多山多水,山河壮丽,物产丰饶。 “皖”字的本义,有如白玉般完美无瑕的意思;“徽”字的本义,也是美好善良,同时还含有团结的意蕴。无论皖文化、徽文化,还是下面要讲到的各种亚文化,都是发生发展在今天安徽省域这片土地上的,都属于安徽文化的大范畴。 山是文化的承载体,除上述两大山脉外,位于池州的佛教名山九华山,以及休宁道教名山齐云山、潜山古南岳天柱山、宣城敬亭山、和县与马鞍山隔江相望的东西梁山(天门山)、滁州琅琊山、含山褒禅山、蚌埠涂山、宿松小孤山、岳西司空山、枞阳浮山、巢湖姥山、淮南八公山、淮北相山……,这些大大小小的名山胜迹,都留下无数文人雅士的亭台楼榭、诗词题咏,真可谓“一山一世界”,为安徽保留了许多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山水相依,安徽省域内水资源丰富,在中国东部五大水系中,安徽就占有三条:淮河、长江、新安江,其中淮河中游段横贯安徽北部,流经省境430公里;长江下游段横贯安徽中南部,流经省境416公里,号称“八百里皖江”;新安江与长江以黄山为分水岭,发源于休宁县六股尖,流经省境242.3公里。此外,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位于安徽中部合肥市,是安徽最大的内湖,水域面积750多平方公里,流域内水系发达,号称“三百六十汊”;南北人工水路通道大运河及其支脉隋唐通济渠在我省宿州、淮北也都有遗存。 在安徽,由于淮河、长江两条大河自西向东横贯省境,把全省自然区分为淮北、江淮之间、江南三大地理板块。淮北平原地势坦荡,为黄

安徽地域文化

安徽地域文化 LEKIBM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5AB- LEKIBMK08- LEKIBM2C】

《安徽地域文化》课程报告 康熙六年(1667 年)正式撤销江南省,将其分为安徽、江苏二省徽是因江北有安庆,江南有徽州,取二地之首字而称安徽。 皖西茶文化: 《茶经》就有“庐州六安(茶)”之称;明代科学家徐光启在其着《农政全书》里称“六安州之片茶,为茶之极品”;“六安瓜片”在清朝被列为“贡品”,慈禧太后曾月奉十四两;大文学家曹雪芹旷世之作《红楼梦》竟有80 多处提及,特别是“妙玉品茶(六安瓜片)”一段,读来令人荡气回肠。可见其影响之大,同时也说明六安瓜片的历史之悠久。百余年来,六安瓜片以其特有的氤氲醇香,向世界展示着中国茶叶古老而又现代的东方魅力;以其独有的浓郁厚味,成为中国茶叶给世界最特别的国礼。 安徽六安地处北纬 31 度,是我国最北的茶区,昼夜温差大,茶叶生长期长,光合作用充分,茶多酚、氨基酸等营养物质的含量高。六安瓜片属特种绿茶,采摘期仅限为谷雨前后的十余天,是世界上唯一无芽无梗的绿茶,完全由单片生叶制作而成。六安瓜片的加工工艺极为复杂,反复长达一周,尤其讲究烘焙火工的拿捏,老一分则苦,嫩一分则涩。在茶叶的外形塑造上,更是极尽雕琢之能事,以至冲泡出来如同翠绿的瓜子片,并以此得名。 皖西皋陶文化: 皖西文化源远流长,特色鲜明。皋陶文化的文明之光从这里播向华夏,传向世界。“成长于江汉,扎根于江淮”的楚文化在这里高度成熟。从春秋战国到西汉中期,这里一直是道家、农家和儒家学派研究和教育活跃的地区。

皋陶文化的内容主要是:兴“五教”。五教即“父义、母慈、兄友、吉礼即祭祀之礼,凶礼乃丧礼,宾礼系部落与部落联盟之间、部落与部落之间以及与联盟之外的友好部落之间的聘享之礼,军礼为组织氏族、约束大众成军之礼,嘉礼为“饮食、男女”之礼。创“五刑”。五刑即“甲兵、斧钺、刀锯、钻笮、鞭扑”。 甲兵,即对外来侵犯和内部叛乱的讨伐;斧钺,系军内之刑,属军法; 刀锯,系死刑和重肉刑;钻笮,是轻肉刑;鞭扑,是对轻罪所施薄刑。皋陶在习惯法的基础上整合为“五刑”,无疑是一大进步,创我国刑法之始。立“九德”。九德即宽而栗(秉性宽弘而有原则)、柔而立(性情温良而能立事)、愿而恭(质朴而能尊贤)、乱而敬(有才而能敬事)、扰而毅(谦和而有主见)、直而温(正直而不傲慢)、简而廉(具大略而能务实)、刚而塞(果敢而不鲁莽)、强而义(刚强而不任性违理)。皋陶制订的“九德”,内涵包括人的秉赋、气质、品德、才干等许多方面,是目前所知的我国历史上最早考察、选拔公职人员的标准。亲“九族”。九族即部落联盟核心的亲属部落。部落联盟是一个松散组织,联盟的权威没有可靠力量作后盾是维持不下去的,所以亲“九族”亦是当时历史条件下一项重要的政治策略。 皋陶生活的年代是我国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的最后阶段,正处于文明时代的门槛。皋陶对联盟制度和文化方面的改革作出了重大的贡献。那时,部落林立,号称“万国”,信仰、习俗不一。他倡导并施强部落、部族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和融合,促

宿州风俗文化报告

宿州风俗文化报告

宿州风俗文化报告 学校: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宿州分校学号:1434001465046 姓名:王珏 班级:14秋工商专科

宿州方言属于北方方言-中原官话的宿州-徐州片区,天津话也源于宿州方言。赛珍珠在作品里面称呼宿县为“南徐州”,是因为按照宿县方言的读音,宿州和徐州几乎一样,所以宿县人都自称宿县为南徐州(1911年民国开始,使用了1100多年的宿州才改称宿县,所以1920年代的成年人应该会自称宿州,也就是南徐州)。宿州方言中,宿州人大多将“宿州”称为“虚县”(宿县)。 宿州的风俗一概同北方,主食以面食为主,午饭吃馒头、饼。只有夹沟一带的少数丘陵中产大米,名为“香稻米”,曾经是贡米。米制品通常只有端午节的粽子。春节期间几乎只吃面食。元宵节做杂面油灯,置于门前、鸡圈等处辟邪。 腊月二十九至大年三十早上贴春联,忙活做饭炒菜,全家团圆的正餐是午餐,一般是12点整放鞭炮开饭,晚上至初一通常以饺子为主,初一早上一大早要带第一锅饺子上坟祭祖且这顿饺子必须是素馅的不沾荤且饺子汤里要放入各种粮食,以喻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点心有油炸丸子、焦叶子(面片,当地叫“猫耳朵儿”)、蚂蚱腿(细小不长的形似蚂蚱的拐弯的腿一样的面制品,加糖和姜末),这些点心都要在腊月二十九之前做好。年夜饭不是正餐(通常是吃饺子(这个风俗似乎其他地方未见),现在晚餐也是正餐,通常准备各种菜品,比较丰盛,当然饺子是必不可少的。大年初一挨家拜年,以及进城逛街赶集,初二接姑、姨等亲戚。 文化遗产 2010年,安徽省宿州市的“淮北梆子戏”,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戏剧项目类别。 自然资源 宿州市自然资源丰富,名特产品众多。境内平原广袤、沃野千里,气候适宜,生物繁茂。平原面积8897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91%,耕地997.79万亩,占地总面积的67.97%。区内盛产小麦、玉米、大豆、山芋、棉花、花生、蔬菜以及苹果、梨、桃、葡萄、湖桑等。粮食总产量306万吨,棉花总产量8万吨,油料产量40.5万吨,水果产量86.5万吨。境内拥有120万亩全国最大的连片水果产区,面积和产量均占全省70%以上。拥有80万亩的花生种植基地和沿国道、省道纵向分布的40万亩大棚蔬菜种植带。地下矿产资源丰富,煤储量约为60亿吨,是两淮煤田的重要组成部分;黄口油田石油预测储量达20亿吨以上;宿南煤层气已探明储量达3000亿立方米;大理石储量4000万立方,居全省之首,花色品种达20个以上。灵璧奇石为中国“四大奇石”之一。砀山酥梨为果中精品,为海内外顾客所青睐。符离集烧鸡,色佳味美,为《中国名菜谱》中的一品名肴。夹沟

高中作文-徽行

徽行 '徽州,一个古老的地方。古徽州的古韵浓郁得难以想象!在古老的徽州,有山,有水,有别具特色的建筑;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象。 而当我怀着一种难以名状的心情去踏访古徽州的一个地方。那是被称作”中国最美丽的乡村”的江西婺源。一路上都兴致勃勃,急于看到那被称为“最”的婺源。 古老的徽州在这儿留下过雕刻的足迹,倒是很像中国画,画面的意境朦胧,了了的几笔却勾勒出十分清晰的轮廓。古老的徽州和中国画一样,透出股“墨色” 车行于盘山公路上,一弯又一弯.看着沿途独特的风景,稀疏的在山腰开始出现一点点的徽色.我想:近了,我心中最美的乡村,我心中的婺源就要到了! 到了婺源已是晚上8点了,人是很疲惫的,精神却依然饱满! 匆匆用过很有特色的晚餐,又匆忙的来到宾馆;站在窗前,下面的路灯依旧在亮,天却披上了阴霾.六月里的小雨就这样下着;看着行色匆匆的一辆辆的游车,忽地感觉到了丝丝寒意! 走在古老的乡村,才猛然认识到我只是一名在别的城市中的游客! 走入彩虹桥景区,天依然泛着雨;但,风雨中,彩虹廊桥,更美!第一次见到这个彩虹桥觉得慎是普通!当我踏入廊桥,悠悠走过,百年的历史,一种沧桑与历史的变迁感不禁而生.天空虽泛着雨,却更加衬托出廊桥的美丽.没有多么华丽的外表,没有那种普通水乡得意境,也没有精吊细刻,;但它建于此,用于此,赏于此,愈加开始发掘廊桥的美。不为别的,只是为了别处见不到的,长得不可思议地出现在水乡的桥.廊桥的美,并不在于其本身有多少的不同之处,而是在于它的美与四周的环境所构成的画面;体现了廊桥的大气,雄伟,也体现了徽派的特色!徽风,徽韵,于西北的那种大气之美十分巧妙的结合在了一起.这坐风雨廊桥只有在今天,天空泛雨的季节里才会显得比平时更美! 风雨停停歇歇,好似也有走累的时候! 向上走,沿着山路,是彩云寺,寺中有信仰的佛! 这座寺很特别,佛与徽建筑巧妙的结合;我是鲜有见过徽庙的!头一次,我在一个我爱的梦度里遇见了佛!我和佛的情缘就是这么巧!我和佛之间似是总有一种割舍不断的情结!而我总是立场不大坚定的人,嘴上一遍遍的说着:我不信教!依山而建的徽寺,面积不大,却充满了佛的气息.我似乎听到佛和我的对话;不由得跪下,虔诚地跪拜心中的佛! 彩虹桥让我留恋,让我难返!可时间紧迫,匆匆来,又匆匆去! 来到李坑,天依旧下着小雨,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思。也许是和我同姓的缘故,几百年前是一家的,总是有种特别的感觉! 本以为李坑是一个山峦叠嶂的地方,一进门,什么也看不处,只是一个年代不太久远看上去很古老的文昌阁.走过此地,路漫漫,每一片土地上都有我踏过的足迹!走在新铺的古老的路,,走到了大樟树前,我的眼前才豁然开朗,世外桃源的地方总是那么隐蔽!越往里走,越是徽韵,越是徽式的小桥流水人家.我是到过乌镇,周庄一带的,而李坑给我的则是另一种风情!天空中的雨,已不再是累赘,而成了种点缀了! 走在李坑,我感受到了古镇的气氛.徽式的建筑,白得泛青的老墙,飞檐灰瓦,悠悠的马头墙,天井的四水归堂;我是愈来愈发地开始喜欢上李坑了! 自然与民风的完美结合,怎能不叫人心动? 古老的徽屋,古老的茶楼,古老的酒家;在泛着雨的六月,这一切,才会显的那么和谐,趋于完美! 李坑的古色,徽派集中的分布,让人忆起古老的故事!让我的思绪回到了古老的过去! 在这里,你会懂得欣赏,慢慢的品位着徽韵.古老的徽文化在这里,更能得到完美的体现.西递和宏村与李坑则是不同的徽风,而我是倾向于李坑的!我只是觉得这里的徽风更浓,

家乡地域文化习俗调查报告

家乡地域文化习俗 调查报告

家乡地域文化习俗调查报告 姓名:吴晓琳 学号:33 专业:现代文员 徽州民俗-祭祀文化: 在远古时期,徽州地区交通不便,生活水平极为低下,徽州原住土著山越人对各种自然现象和身边所发生的种种事物缺少正确的认识,大自然对先民来说,是幻化无常,神秘莫测的,使她们想到周围世界扑朔迷离,认为到处充满鬼神,而且能左右环境,这使先民们逐步产生了万物有灵观念,头脑中充满了对鬼怪瘟疫的极端恐惧。因此,人们要战胜妖魔鬼怪,只好借助神的威力与妖魔疫鬼进行斗争,乞求神灵的庇护和保佑。 基于人们对万物有灵的观念,从而产生了一种驱鬼逐疫、迎神纳吉为目的的原始祭祀活动一一傩。在人们想象中,傩神能给人们驱鬼逐疫,能给人们赐福消灾,傩神成了人们寻求幸福的信心和精神寄托,成了人们顶礼膜拜的偶像。 祁门傩舞《山越人》,就是徽州先民冲开混沌的世界,博击于天地之间,追求光明、生存而举行的祭祀,展现出古代先民的雄浑气度,表示了人们祈求消灾免难、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平安带福的良好愿望。

在恍惚、沉重的打击乐声中,远古蠕蠕而动的先民在挣扎、抗争、企盼,整个表演情绪沉重,稍激奋,动作表现得缓慢而拙实。随着一声巨响,恰如天崩地裂,人群沸腾,欢呼声大作,手握双斧的傩神蜂拥而上,狂呼乱叫,这时,舞蹈动作顿挫有力,整个演出呈现出激昂、高涨的场面。 在傩舞的服饰上,力求简炼彪悍,女演员以兽皮裹身,男演员赤身裸体,上身饰以藤叶、下身以兽皮遮挡.以表现出先民的荒蛮、野性与力量,给人以古拙粗犷、狞厉诡谲,有一种力量的冲击效果。 祁门傩舞面具,古老朴拙,工艺讲究、造型粗犷、线条有力、夸张、色彩鲜明、对比强烈,千姿百态、各具神韵,耐人寻味。傩神的面具是神的象征载体,是沟通人、鬼、神世界之间工具,是人、鬼、神的灵魂。一个面具是一个神、一个鬼、一位令人尊敬的历史人物,众多的面具构成了一个神秘而庞杂的鬼神世界。透过弥漫着宗教色彩的傩面具,我们能够窥视徽州山越人的文化风貌、民风民俗。 徽州民俗——徽州宅居: 旧时徽州城乡住宅多为砖木结构的楼房。明代以楼上宽敞为特征。清代以后,多为一明(厅堂)两暗(左右卧室)的三间屋和一明四暗的四合屋。一屋多进。大门饰以山水人物石雕砖刻。门

浅谈安徽区域文化

浅谈安徽区域文化 安徽,简称皖,位于东经114°53′—119°30′、北纬29°22′—34°40′,东西宽约450公里,南北长约570公里,总面积约13.96万平方公里,现有常住人口5950.1万人,地处华东腹地,属于中部省份。 安徽建省,较为公认的说法是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析江南省分臵江苏、安徽两省而成;至于省名的得来,乃是取所辖府州中安庆、徽州两府的首字而成。安庆和徽州,在当时分别是省域内江北和江南的两大首府,一为桐城文派发祥地,一为“贾而好儒”的徽商故里,人文蔚盛,科举取士在全国均名列前茅。康熙建省,采取的是跨江(淮)而治的办法,既反映出在政治上防范因划江(淮)而治、易滋生分裂割据弊端的雄才大略,也含有经济上调剂南北、贫富相济的意图。但这样一来,势必在文化上形成省内不同地区间较大的差异性和较为复杂的多样性。从总体上看,安徽虽然建省较迟,但在这块古老而又神奇的土地上所形成的历史文化底蕴,则十分厚重,而又丰韵灵秀。 一、安徽文化产生的地理环境和人文背景 安徽省域,正处在横贯全球四大文明古国的北纬30°线上下,分属暖温带向亚热带过渡的两个气候带,四季分明,季风明显,雨量适中,气候宜人。省域内地貌多样,多山多水,山河壮

丽,物产丰饶。 在远古时期,长江以北的绝大多数省域,属于淮阳古陆地质板块,江南的省域,则属于江南古陆地质板块,这两大古陆板块,都是在前震旦纪的造山运动中形成的。在皖西,大别山脉以“此山大别于他山也”的与众不同的南北走向,巍然峙立,成为江淮分水岭和暖温、亚热两个气候带分界的标识。山脉东南麓的薛家岗文化,自新石器时代以来就是一支自成体系的原始土著文化,在其活动范围内春秋时出现过皖国、皖城、皖山、皖河等,形成独具特色的古皖文化,是整个安徽文化体系中一支较早的亚文化,这也是安徽简称为“皖”的由来。 在皖南,有着“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美誉的天下第一奇山黄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遗产。山下的古徽州,一府六邑,即是徽文化的发源地,青山绿水,阡陌纵横,白墙黛瓦,书声朗朗,“虽十户之家,不废诵读”。文化的传承及其对于世道人心风俗礼仪的浸润,于此可见一斑。徽文化被称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化石”,对这份文化遗产所做的研究——徽学,已经成为与藏学、敦煌学并立的中国地方学“三大显学”之一。 “皖”字的本义,有如白玉般完美无瑕的意思;“徽”字的本义,也是美好善良,同时还含有团结的意蕴。无论皖文化、徽文化,还是下面要讲到的各种亚文化,都是发生发展在今天安徽省域这片土地上的,都属于安徽文化的大范畴。

安徽文化习俗调查报告

安徽文化习俗调查报告 安徽文化习俗调查报告 调查调研安徽文化习俗调查报告调查报告习俗文化安徽 家乡安徽凤阳婚嫁习俗变迁的调查报告;民风民俗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首先,我先详细叙述在我老姨和姨夫结婚时的婚嫁习俗;相亲那时婚嫁基本还是听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且要;看门头如若相亲时男女双方看对方都很满意,媒人便和;定亲通过媒人交换庚帖,即生辰八字,也叫择日选择结婚日期,也称看日子、看喜期下聘又称过礼、下礼, 民风民俗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或规范。风俗的多样性,是以习惯上,人们往往将由自然条件的不同而造成的行为规范差异,称之为风而将由社会文化的差异所造成的行为规则之不同,称之为俗。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正恰当地反映了风俗因地而异的特点。我国56个民族的风俗习惯也各不相同,而且即使是同一地区的不同地方风俗虽然大致相同,但也会有细微的差别。在此我以我的家乡安徽凤阳婚嫁习俗的变迁为题采访了我的老姨和姨夫,他们于1997年结婚,是以传统方式结的婚,对过去婚嫁习俗有很好的了解,在他们生活的这么多年里,又数次帮别人做媒,对当下的婚嫁习俗以及变迁也有很好的了解。通过采访可以了解到我的家乡凤阳婚嫁习俗的变迁。 首先,我先详细叙述在我老姨和姨夫结婚时的婚嫁习俗。

相亲那时婚嫁基本还是听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且要门当户对,程序繁琐。凤阳县内各地婚嫁风俗大同小异。一般都是男女双方先央请媒人各 二,称四大红媒。由媒人介绍,男女双方见面,称为相亲 看门头如若相亲时男女双方看对方都很满意,媒人便和男方家商量一个好的日子,由媒人带着女方以及女方的七大姑八大婆到男方家吃一顿饭,商量订婚的日子,俗称看门头。饭后,男方要带着女方上街,给女方买两套新衣服,男方家也可给女方几百元见面礼,以图喜庆。然后由媒人定一个好日子定亲,即订婚。 定亲通过媒人交换庚帖,即生辰八字,也叫合口八。媒人将书写的男方生辰八字送与女方以合属相,男方红帖面书敬请金诺 四字,如无相克,女方即回恭允玉音绿帖,表示正式婚约已成。庚贴由男家保存,至此,男女两家的婚姻关系正式确立,这就是俗称的结发夫妻。当时订婚,男方需要准备四样吃的礼物,有几十斤猪肉,两箱酒,两条鱼,六包糕点赠送女方,还有缝纫机,脚踏车,手表,录音机,照相机作为订婚礼,俗称三转一响一嘎叽。正式婚姻关系确立后,人情之事,相互往来,家长第一次见到未来的婿、媳,都赠送见面礼,皆以钱为主。订婚后,每逢节日,男方都要带几件礼物,如研究鸡鸭鱼肉等到女方家,同时男方也要把女方接待自己家过节,过节时男方要给女方买几套新衣服,也要给女方红包。 择日选择结婚日期,也称看日子、看喜期。到结婚的年龄,男方初步择好迎娶的日期,因禁忌较多,托媒人征求女家意见,经协商后,大约在初步定的日期前一个月,请媒人定下结婚日子。日期一般都选择

“寻找最美安徽”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总结

“寻找最美安徽”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总结 寻找最美安徽,传承徽州文化。8月5日晚,安庆师范学院教育学院5位广播电视学及2位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同学分别从全国各地赶到他们此次徽之韵——“寻找最美安徽”暑期实践活动的第一站——徽州文化古城歙县,开始他们为期3天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当晚,他们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制定了实践活动期间乘车路线、拍摄内容要求、队员各自分工等一系列的缜密计划。8月6日早上6点,他们就扛起摄像机、举起单反相机正式开始了用镜头记录徽州古韵,用镜头寻找最美安徽的实践活动。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400多年前,戏曲家、诗人汤显祖在一首诗中这样表达对徽州的向往。8月6日上午,教育学院暑期实践活动徽之韵团队来到歙县著名的风景区——棠越牌坊群和鲍家花园,受到风景区总经办曹主任等的热情接待,并亲自带我们参观了牌坊群、徽式花园、徽式建筑、文房四宝。棠樾村内井然有序地屹立着七座牌坊,拔地而起,古朴典雅,逶迤成群,自然地构成牌坊群。无论从前还是从后看,都以“忠、孝、节、义”为顺序,每一座牌坊都有一个情感交织的动人故事,是皖南牌坊中最有名的一处。和棠樾牌坊群同为国家4a级风景区的鲍家花园以徽商私家园林为背景,以徽派盆景为主题,同时荟萃国内外各流派盆景精华,与牌房群景区融为一体,相得益彰,构成一幅完整的徵商故

里。斗山街,系文化历史名城一级保护区,因侧靠斗山得名。徽之韵团队队员站在高处观望斗山街的村落,只见层层跌落的马头墙,层层叠叠,跌宕起伏,错落有致,景象蔚为壮观。读书写字怎么能少了文房四宝,现如今的歙砚、歙笔、宣纸、徽墨仍旧散发着往日的光辉,被文人墨客推崇。从唐后主李煜深爱的徽墨,到温婉细腻的歙砚;从韧而能润的宣纸,到写意山水的毛笔。无可否认徽州将它们的辉煌愈加彰显,至今仍然是不少文人墨客的追求,徽之韵团队队员亲自经历了磨墨、写毛笔字、制歙砚的过程,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瑰宝的魅力。徽之韵的队员们没有错失任何一个他们眼里最精彩的镜头,顶着38度的高温,仍然坚持用手中的设备记录下他们眼中的魅力徽州,魅力歙县。 他年一携手,摇艇入新安。 “梦游金华渡,东连五百滩…….他年一携手,摇艇入新安。”几千年前,唐代诗人李白游玩江南,来到新安江畔,也就是今天的屯溪附近,作诗一首,流传千古。人们这样赞叹屯溪的美:屯溪美,屯溪美,一半是街,一半是水。8月6日晚,徽之韵团队走进灯火璀璨的国家历史文化名街——屯溪老街,屯溪老街北依四季葱茏的华山,南伴终年如蓝的新安江,老街的建筑群均是白粉墻,小青瓦,建筑内雕梁画栋,徽派建筑砖、石、木三雕特色展现得淋滩尽致,俨然一幅“活动的清明上河图。”老街店铺密集紧凑。商品古色古香,茶楼酒肆、书场墨庄,匾额旗招、朱阁重檐。马头墙鳞次栉比,石板路意境幽古,店铺楼参差错落,老字号流光溢彩,屯溪老街保持着她特有的活力。

电大安徽地域文化课程报告-徽州文化浅谈

《安徽地域文化》 ------课程报告 学号 姓名 班级 关于对徽州民俗及泗州戏的浅谈 居住民俗是民俗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徽州民居可以从村落、住房和房屋装 饰三个层次来反映其民俗文化。 徽州地区的村落,兴建之初就重视村头组景,在进村口的地方,通常利用不同的山势、岗峦、溪流、,配置以牌楼、亭榭、宝塔、桥梁,形成优美的风水园林景观,人称之为“水口”。许多民居,还精于雕镂装饰,通过宅门的门罩、窗楣、柱础等予以体现,其精美的雕琢,从工艺、构造到图案,均呈现出独特的艺术色彩。 徽州人对中国古代诗歌、园林、绘画艺术的追求和理解,推进了徽州“水口园林”的发展。徽州村落的景观很特别,最宏丽的建筑首推宗祠。宗祠是全宗族或宗族某一分支成员共同拥有的建筑,又是敬奉祖先牌位的地方,具有宗教般的神圣意义,所以普遍建得比更高大、更华美、更气派,使人身临其境时自然而然产生出一种神圣崇高、肃穆敬畏之情。由于中国位居北半球,为了采光和防御冬季寒冷的偏北风,住房屋多向南而建;为了耕作和取水,房屋多建在河之北岸,且北有靠山,即建在南向的缓坡阶地上。缓坡阶地上的村落排布呈现阶梯状,从山坡往下看,民居错落有致,构成良好的俯视景观,同时也构成理想的生态景观。 徽州民居围墙一般很高。男人大都在外经商,此墙便起着防盗、对女性禁锢的作用。徽州民居都设有天井,它们起着通风透光的功用。天井的设计也有一层深意,

经商之人,总怕财源处流,就造天井,使屋前脊的雨水不致流向屋外,而顺枧纳入天井之中,名之曰:“四水到堂。”意为“财不外流”。在正厅,一般都有供桌,供桌上往往摆着这两样东西:一面镜子,两方笔筒状的瓶子,谐音为平、静,近代出现了自鸣钟以后,则将它放在中间。三者合起来,终生平 静也。中堂两侧是对联,“世事让三分天宽地阔,心田存一点子种孙 耕。”“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快乐每从辛苦得,便宜多自吃亏来。”这些对联道出了徽州的人生态度。 中国古代村落,从形成之初就注重选择一种良好的“人居环境”,这种人居环境除了通常的良田美宅外,还与周围地势山林等物质构成要素有关。 徽州民居的装饰也极有特色。一个古村落,一条古街道,一栋古民居,代表着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向人们述说着曾经发生在它身上的历史和所反映的文化。如徽派古建筑,就以它精美的新安雕刻、淡雅的青瓦白墙、变化丰富的马头山墙和大量的楼阁牌坊为特色。徽州大门上建有门罩或门楼。门罩在离大门门框上部少许地方用水磨砖做成向外突出的线角及装饰,顶上覆以瓦檐,复杂的则在下部用水磨砖做成垂花门形式,两旁各置一垂莲柱,中间施横枋两层联系。门栋、门罩、柱础、梁架、窗户、栏杆等部位都有雕刻,这些雕刻虽民间艺人所作,但却是令人惊叹的艺术品。民居的雕刻图案取材广泛,凝聚着徽州人的精神信仰和理想追求。 泗州戏是安徽省四大汉族戏曲剧种之一,原名拉魂腔,流行于安徽淮河两岸,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它与山东的柳琴戏、江苏的淮海戏同是由"拉魂腔"发展而来,彼此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血缘关系。泗州戏是与徽剧、黄梅戏、庐剧并列的安徽四大优秀剧种之一,她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和丰富的文化底蕴,以优美的唱腔,动听的旋律,唱响淮河两岸,大江南北。 泗州戏的形成说法不一,许多人认为它发源于苏北海州一带,原是当地农民以“猎户腔”和“太平歌”等民间曲调即兴演唱的小戏,后传入泗州并吸收当地民间

关于《徽州文化》课程及徽州文化的一些感悟

关于《徽州文化》课程及徽州文化的一些感悟 这个学期学习了《徽州文化》这门课程,算是第一次正式地了解了徽州文化。以前听到“徽州文化”这个概念,脑子里首先蹦出来的观念总是“安徽文化”,其实不然,现在对徽州文化的概念总算有了一个正确的理解。 所辖的六县(歙县、黟县、休徽州文化即徽文化,是徽州府 (府治在今歙县县城徽城镇) 、绩溪、祁门)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而不等同于安徽宁、婺源 (今属江西) 文化。徽州文化是一个极具特色的区域文化,很多文化学者都在研究这极具特色的文化。他们研究的方向有很多,比如徽州的商业文化、学习文化、建筑、美食等领域。不管在哪个领域,文化本身都异彩纷呈,灿烂丰富。 在《徽州文化》的课上,首先印象最深的还是关于徽州文化宗族方面的内容。徽州宗族对于研究徽州文化和历史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徽州宗族历史悠久,姓氏众多。除了徽州本土的姓氏之外,更有其他宗族迁往此地,对于徽州的发展更是锦上添花。对此呢,就会想到自己的姓氏起源,以前上过民俗相关的课程,也对自己的姓氏起源做过分析。孙姓的堂号是“映雪堂”,出自西晋孙康囊萤映雪夜读的典故,而孙姓后人以此为励,把“映雪”作为堂号,旨在激励子孙发奋读书,立志成材。记得某年的清明节,我们孙姓的人都聚在一起,说是“晒谱”,就是把宗谱拿出来见见太阳,并且大家围在一起吃饭。我有幸参加了那个活动,才知道我们这一脉的祖先。 徽州宗族对徽州历史发展起了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各行各业均有所成就,对徽州经济的发展乃至社会经济的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里不得不提到徽商。 徽商资本雄厚、活动范围广、经营项目多,是当时最大的最有影响的商帮之一。他们的商业活动遍布全国,主要经营盐、米、丝、茶等。徽商的商业活动不是单独进行的,他们往往以宗族为核心,以此对外发展。 此外还有不得不提的徽菜,它是中国汉族八大菜系之一。一道道美食背后有都严格的讲究: 一是就地取材,以鲜制胜;二是善用火候,火功独到:根据不同的原料分别采用大火、中火、小火烹调;三是善于烧炖,浓淡相宜;四是注重天然,以食养身。徽菜继承了祖国医食同源的传统,讲究食补,这是徽菜的一大特色。比如“黄山炖鸽”、“红烧果子狸”、“徽州圆子”等色香味俱全的美食。 由此,我也想到我家乡的美食,虽然没有徽菜这么有名,但也为大众喜爱。当涂大肉面是马鞍山小吃中的新品牌,起源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因205国道途经当涂段,故很多面馆都叫“205面馆”,打出广告“正宗当涂大肉面”。我曾经吃过很多次,很多品种。大肉都是肥而不腻的,也有大片瘦肉的,总之面条劲道,面汤香醇,当属佳品。 以上是我自己大致的理解,还有我觉得教学方法很好,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让学生自己展示自己所知道的徽州文化。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老师漏掉的部分,而且在其他方面也让更多的学生了解了徽州文化。比如徽州的古建筑,徽州菜系,徽州民居等等。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对自己所熟知所了解所感兴趣的徽州文化做了一个总结,加深了印象,又能让这些文化为更多的人所了解,对于文化的小区域传播有一定的作用。 徽州文化是文化丛中的一朵奇葩,它是传统文化的代表。现在一提起徽州文

艺术品市场广告语、宣传语

艺术品市场广告语、宣传语 广告语,艺术品市场广告语、宣传语 徽州艺术品市场坐落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歙县城西七里头,位与国家级4A 景区徽州古城与牌坊群之间,与歙县新汽车站相邻,距黄山市中心仅20分钟路程,是黄山市市政府所在地屯溪通往歙县、绩溪、宣城等地的咽喉。为黄山市经济观摩会重要观摩点之一。 徽州文化艺术品浓缩着博大精深的地域历史文化,是徽文化的核心元素和象征符号。名城歙县悠久的历史蕴藏着丰富的文化遗产。民间艺人人才济济,但是,由于没有推动文化旅游升级的艺术品市场,许多上好的工艺品难找销路。而作为游客又难买到寓意徽州文化深刻内涵的文化工艺品。 歙县徽州艺术品市场广告语、宣传语:1、相约魅力徽州,共享艺术盛宴。 2、天下艺术经典,徽州文化盛宴。 3、“徽”映华夏,“艺”立天下。 4、荟萃艺术奇珍,博览文化徽州。 5、汇艺术精品,揽徽州古今。 6、古歙旅游新名片,徽州艺术大观园。 7、徽文化世界,艺术品海洋。 8、天天艺术展示会,日日徽州文化节。 9、徽文化博览馆,艺术品大观园。 10、徽州艺术之都,江南淘宝天堂。 11、徽州艺术大观园,魅力黄山新名片。 12、一城艺术品,满目徽州韵。 13、品传统精华,览艺术天下。 14、徽韵耀天下,艺品醉万家。 15、徽商发源地,艺术博览园。 16、浓缩徽州精华,品味传世经典。 17、徜徉艺术世界,感悟徽州精髓。

18、从这里把古徽州带回家。 19、徽行天下,艺览中华。 20、传承徽州古韵,缔造中华精品。 21、步步荡徽韵,店店展艺采。 22、徽州誉千古,艺术名四方。 23、“徽”不去的记忆,“品”不完的工艺。 24、艺术品的盛宴,徽文化的请柬。 25、精品文化看徽州,魅力艺术汇歙县。 徽州艺术品市场以徽派建筑为主占地面积40亩,建筑面积3万余平方米,商铺200多间。市场主要分为歙砚、古玩、徽州三雕、新安书画四个区域,在融入了名人艺术馆、徽州土特产品及旅游工艺品展示厅的前题下并配套了美食、住宿等功能区。是目前黄山市面积最大、内涵最丰富的艺术品市场,是徽派建筑与古徽州文化的大观园。 为把旅游市场的这一需求与集中保护展示民间艺术瑰宝结合起来,与民间艺人的才艺展示结合起来,让古徽州的民间文化遗产照亮世界,也让传统民间艺术中源远流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扬光大,成为文化旅游舞台上的流动景观,更好地推动歙县原始生态文化旅游向前发展,歙县新安古郡投资置业有限公司,创新思路,多方筹资兴建徽州艺术品市场。

徽州文化

徽州文化,即徽文化,是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指古徽州一府六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而不等同与安徽文化。徽州,今安徽黄山市、绩溪县及江西婺源县。徽州文化是一个极具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其内容广博、深邃,有整体系列性等特点,深切透露了东方社会与文化之谜,全息包容了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民间经济、社会、生活与文化的基本内容,被誉为是后期中国封建社会的典型标本。学术界对其的研究,至少经历了大半个世纪,被誉为是并列与敦煌学和藏学的什么是徽州文化? 徽州所辖区域从北宋宣和三年(1121年)至清宣统三年(1911年)的790年间除元至正十七年(1357年)到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的十年内称兴安府外,其余时期因朝代更迭而称徽州(宋)、徽州路(元)、徽州府(明、清),但“徽州”之名却前后沿用长达780年之久。 民国元年(1912年)废府留县,“徽州”一名遂废,直到1949年5月设立徽州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简称徽州专区),但因管辖范围发生变动(徽州六县之一的婺源划属江西),其含义已与历史上的“徽州”也即“古徽州”有所出入。 一府六县是地域概念,即旧徽州府所属歙县、黟县、婺源、休宁、祁门、绩溪六县。在将近780年的时间里,这六个县一直稳定地隶属于古徽州,这在中国历史上是较为罕见的。而“徽州文化”就是指由古徽州六县的土地所承载的、由六县历代先贤和人民群众共同缔造的文化,徽州文化既有物质上的,比如徽派建筑、徽菜等等,也有精神上的,比如新安理学、徽剧等等。 徽州文化包括哪些内容? 徽州文化的主要内容有:徽州土地制度、徽商、徽州宗族、徽州历史名人、徽州教育、徽州科技、新安理学、新安医学、徽派朴学、徽州戏曲、新安画派、徽派篆刻、徽派版画、徽州工艺、徽州刻、徽州文献、徽州文书、徽派建筑、徽州村落、徽州民俗、徽州方言、徽菜、徽州宗教、徽州地理、徽州动植物资源等。涉及徽州经济、社会、教育、学术、文学、艺术、工艺、建筑、医学等诸学科,凡与徽州社会历史发展有关的内容,都屈徽州文化范畴,通常我们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来加以概括。 徽州文化的现存及其原因和价值 康熙六年(1667年)正式撤销江南省分为安徽、江苏二省。安徽是因江北有安庆,江南有徽州,取二地之首字而称安徽。徽州,公元前222年就有歙县、黟县两个大县,明清时更为昌盛。徽州文化,以其广博深邃的内涵正越来越受到社会科学界的青睐,同时也引起了经济界的关注。近年来,文化节召开了多次全国徽学研讨会以及国际徽学研讨会,各地、各国专家学者踊跃参加研讨,表现了高度的热情。一位老徽学研究者对说:"我三十年前就加入了徽州籍了。一些教授专家,几乎一生精力倾注于徽学。一种地方文化能够引起国内外的如此重视,足以见其存在的重要和价值。研究徽州文化,对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徽州文化的内涵 谈徽州文化,我们必要先了解一下徽州。徽州,作为一个地域的名称,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前身经历了从"三天子都" "蛮夷"之地属吴、越、楚秦置黟歙,新都郡,新安郡,歙州的漫长历程。宋徽宗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改歙州为徽州。在此后的866年中,徽州的名称一直延用,直至1987年国务院批准成立地级黄山市时止。现在我们讲的徽州地域包括:黄山市的歙县、黟县、休宁县、祁门县、屯溪区、徽州区和黄山风景区;宣城地区的绩溪县和江西婺源县等。尽管千百年来,朝代的不断变更,名称的不断变化,但徽州的地域相对稳定,这就为徽州文化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徽州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徽州人在文化领域里建树、创造了许多流派,这些流派几乎涉及当时文化的各个领域,并且都以自己的特色在全国产生极大影响。主要内容有: 1、新安理学。这是程朱理学的正宗流派,奠基人程颢、程颐及理学集大成者朱熹,祖藉均系徽州篁墩。它从南宋前期到清乾隆年间,在徽州维系了600多年,对徽州社会经济文化都有很大的影响,新安理学核心是伦理常纲,同时也倡导"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的重学思想,"天理为义,人欲为利","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理不计其功"的思想和"修内政","攘夷狄"的节义思想; 2、徽州朴学。也就是徽派考据学。其主要代表人物是婺源县的江永和屯溪的戴震。它作为乾嘉学派中的皖派,直接继承了汉古经学,把经学研究从纯考据的藩篱中解救了出来; 3、新安画派:开先河的为元代的程政,明朝开始形成新安画派风格。明末清初,江韬(渐江)、查士标、孙逸、汪元瑞"海阳四家"异风突起,有力地冲击了王时敏、王鉴、王翠、王原祁"四王"画派在中国画坛的统治地位。他们主张师法自然,寄情笔墨,大胆创新,给明末清初画坛带来新的生气。近代的黄宾虹,主张"先师古人,再师造化,而以自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