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备课教案

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备课教案
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备课教案

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

摘要:

新社会课程标准对社会课教学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更加强调社会课教学实践活动中学生的参与性、体验性和探究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只有在日常的教学中更加注重对学生人主素养的培养,才能使社会课堂教学焕发出生机勃勃的活力,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教学实践设计意图

正文:

新的社会课程标准对社会课教学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更加强调社会课教学实践活动中学生的参与性、体验性和探究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只有在日常的教学中更加注重对学生人主素养的培养,才能使社会课堂教学焕发出生机勃勃的活力,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下文是本人在日常的教学实践过程中针对初二旧教材“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一节的教学如何体现新教学理念整理出来的一个个案。一.教材分析:

本节讲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被迫进行战略

大转移的经过和意义,重点分析了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要讲清长征中战斗的激烈,红军生活的艰辛和红军不怕艰难困苦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的教育。长征中的战役学生普遍比较熟悉,不用过多讲述,讲清经过的重要线路和地点即可。教师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以形象生动的探究性课堂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国工农红军

长征的经过及南方八省的游击战争。

2.掌握遵义会议的有关知识,深刻领会其伟大的历史

意义。

3.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遵义会议和长征胜利的伟大意义。2.教学难点:遵义会议和长征胜利的影响。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授课过程设计意图

老师:同学们,在上课前,请大家欣赏一首歌曲《长征》主题曲《十里送红军》,(播放)并请同学们阅读书本p122第一段,思考归纳: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

学生:由于王明夺取党中央领导权和“左”倾冒险主义

的危害,使第五次反围剿失利,长征开始。

教师:1934年10月,红一方面军(即中央红军)8万多人从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开始长征。(多媒体显示)请看一段录像《长征》(播放录像)

学生:(观看录像)

老师:长征过程中是什么事件在极其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学生:是遵义会议。

老师: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

攸关的转折点?请同学分组讨论后回答。

学生:(讨论并回答)遵义会议纠正了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改组了中央

领导机构,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张闻天负总责,撤消“左”倾路线领导人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遵义会议后,又成立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

三人军事指挥小组,负责的指挥红军的军事行动。因而,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党中央的统治,确

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是中国共产党

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教师:请同学们比较“八七”会议和“遵义会议。

学生:(比较)

教师:比较了这两次重要的会议后,我们再看看遵义会议前后红军的军事行为及结果有什么不同?

学生:前:犯了退却中的逃跑主义的错误,结果: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后:进行了灵活机动的运动战,克服了重重困难,取得了长征的胜利。

教师:从哪些事实来说明长征取得了胜利?

师生:(共同完成)

[1][2][3]下一页

1935年6月,红一与红四方面军在懋功会师

1935年10月,红一与陕北红军在吴起镇会师

四次会师1936年7月,红二、六军团与红四方面军在甘

孜会师

1936年10月,红四、红二与红一方面军在会宁会师

教师:(幻灯片呈现上述内容)

教师:红军长征在克服了重重困难后,终于取得了胜利。请同学讲讲在长征过程中红军战士的感人事迹。

学生:(讲故事)

教师:是呀,“苦不苦,想想红军两万五;累不累,学

学革命老前辈”。红军战士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取得

了长征的胜利。请同学们结合书本来说一说红军长征胜

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学生:红军长征的胜利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长征保存

了党和红军的基本来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长

征是宣言书”,宣告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是不

可战胜的力量;“长征是宣传队”,它宣传了中国共产

党的革命理论和政策;“长征是播种机”它到处播下了

革命的火种。

:教师:(多媒体显示上述内容)问:课文中有哪些句子是你不能理解的?

学生:为什么说:“长征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本力量”?教师:(多媒体显示)“我们红军像经过了一场暴风雨的大树一样,虽然失去了一些枝叶,但保存了树身和树根”——周恩来

学生:为什么说“长征是播种机”?

教师:(多媒体显示)“万里遍撒革命种,到时定收千斤粮”——毛泽东

教师:红军主力长征后,留下的红军游击队进行了艰苦

卓绝的斗争,支援了主力红军的战略大转移。

教师:这一节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内容?请同学们归纳。学生:(归纳)学习了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理解了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和红军

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

教师:学习了本课书后的内容后,请说说在新的历史时期,长征精神应该是什么?

学生:(讨论)不怕困难。发扬革命的英雄主义精神。将人民的利益,国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教师:在今天抗击非典的这场战斗中,我们应该怎么做?教师:(播放歌曲)请同学们再次欣赏歌曲《长征》主题曲《十里送红军》

创设情景,设置悬念,以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

生探究兴趣。

运用读书指导法,是为遵循发展个性,回归主体的教育

理念,以强化学生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我

成功。同时,通过教师的启发诱导,使学生对知识的发

展过程,做到心中有数,教给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

[3]下一页

使学生了解基本的知识,对长征有初步的认识。

播放录像,使课堂生动活泼,引起学生思维共鸣,创设

具有探索因素的问题情景,激发和鼓励学生进行探索性

的智力活动。

通过分组讨论,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读、议、悟,以发

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适应研究性学习的要求,从而

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上课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心态

的开放,主体性的突现,个性的张扬和创造性的释放。

通过对比归纳,教师对信息反馈及时鼓励,或纠偏或弥补,指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处理

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的认知得以提高,从而升华

教学。

教师运用承上启下的提问,有利于前后知识的衔接,便

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

把难点化整为零,同时有意设置阶梯,迁移知识,层层

设问,以问助讲、以问促讲,通过阶梯步步登高,使难

点的突破水到渠成。

突出重点,解决学生在学习中的难点,充分运用多媒体,

给学生提供完整的知识体系。

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的生活态度,以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分析、演绎等

思维能力。

利用多媒体,提高教学时间的利用效率,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教学重点,突破教训难点,拓展思维,开发智力。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加速学生感知和理解的进程,同

时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领域。

培养学生用辨证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和举一反三

的思考能力。

用归纳的句子,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教师点拨启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参与本框内容的重温

和梳理工作。通过归纳总结,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系统化,明确重点及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同时,学生小结是为了

更直接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利于培养他们的综合能

力及勇于思考,善于思考的学习方法及技巧。

立足教材,结合实际,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引进社会生活中的热点,是学生立足教才,面向社会实际,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

创设情景,促使学生思维活动进一步发展,实现对知识

的深化与情感的升华,起到课断思不断,言尽意无穷的作用。

[3]

遵义会议观后感1000字

遵义会议观后感1000字 遵义会议观后感1000字 引导语:电影《遵义会议》由苏区大撤退、湘江血战、遵义曙光、强渡大渡河等几部分组成,真实还原了红军长征的伟大革命进程,再现了遵义会议的光辉历史,充分体现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超凡脱俗的军事才能和政治魄力,生动表现了红军战士勇往直前百折不挠的英雄气概,深刻诠释了伟大的遵义会议精神和长征精神。 遵义会议观后感一 根据正宣通[2016]22号《关于观看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影《遵义会议》的通知》精神,我镇组织10名党员于2016年10月13日晚19:00在正安星空凤凰影城观看近95分钟的《遵义会议》影片。 该片是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献礼影片,讲述了1935年1月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的遵义会议。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真实记录了革命先辈们在重大紧要关头的信仰追求和坚定意志,准确塑造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代革命家的光辉形象,深刻诠释出伟大的遵义会议精神

和长征精神。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悠关的转折点,挽救了党、挽救了人们、挽救了革命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遵义会议”结束了博古和李德“左倾”教导主义在党内的统治,使党领导的民主革命战争转危为安,“遵义会议”大大加快我国革命胜利发展的进程等这些革命历史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遵义会议》影片对宣传遵义,提升遵义形象产生了积极的效果。 镇党委书记张文波强调,全镇党员干部要利用业余时间收看电影《遵义会议》,全镇党员干部更要把观看电影《遵义会议》作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一项重要学习内容。 遵义会议观后感二 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由中宣部重点支持,贵州省委宣传部、陕西省委宣传部、遵义市委、市政府联合摄制了长征题材的电影《遵义会议》。 该剧编剧、总导演系被誉为“全军第一才子”的刘星,其不仅是我国著名编剧,亦是著名军旅作家。主要演员中,佟瑞欣扮演毛泽东、张京生扮演朱德、姚中华扮演贺子珍、马晓伟扮演蒋介石、于紫菲扮演宋美龄。

【精品】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教案及测评试卷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红一方面军长征开始和三路主力红军胜利会师的时间;掌握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和主要内容。 2.理解红军被迫战略转移的原因;概述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遵义会议前后红军所面临的不同革命形势,把握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2.通过让学生概述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并结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增强学生的读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发展的艰难历程,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的感情。 2.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认识“长征精神”的深刻内涵。 3.体会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革命危机关头力挽狂澜的伟大魄力,感受伟大的人格力量。 【教学重点】 遵义会议,中央红军长征。 【教学难点】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这激动人心的战斗就发生在红军长征途中,我们的红军历尽千山万水,经过千辛万苦,就要到达陕北,毛泽东主席心潮澎湃,豪情万丈地写下了《长征》这首壮丽的诗篇。中国工农红军为了北上抗日,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于1934年10月从江西瑞金出发,一路跋山涉水,翻过五岭,突破乌江,四渡赤水,越过蒙山,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击溃了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1935年10月,红军主力终于胜利到达陕北,完成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自主学习梳理知识 一、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1.红军和根据地的发展,使国民党统治集团大为震惊。从1930年底开始,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连续进行了四次大规模的军事“围剿”,结果都被红军粉碎。1933年秋,蒋介石调集50万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由于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在军事指挥上“左”的错误,没能打破敌人的“围剿”,反而陷入极其危险的境地。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 2.1934年10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八万多人突围西进,开始长征。敌人调集兵力对红军实行围追堵截,企图一举消灭红军。毛泽东果断建议红军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这一建议得到了中央多数同志的支持。于是,红军强渡乌江,攻克贵州北部重镇遵义。 3.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4.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二、过雪山草地 遵义会议后,毛泽东指挥红军,四渡赤水,佯攻贵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然后挥师北进,渡过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红军继续北上,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过大雪山,走过茫茫草地,突破敌人重兵把守的天险腊子口,进入甘肃。

弘扬长征精神主题班会教案

弘扬长征精神主题班会教案 一、活动目的: 让每个少先队员了解长征胜利的悲壮历史,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换来的;让少先队员通过学习革命先烈的动人事迹,发扬长征精神,勤奋学习、自强不息,从小树立起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远大理想。 二、出旗 中队长: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整整两年的时间中,中国工农红军离开原来的根据地,进行了震惊世界的25000里的战略大转移。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创造的英雄壮举,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长征以世所罕见的艰难困苦铸造了举世闻名的长征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象征。那么,发扬光大长征精神,立志成才,报效祖国,就成为我们义不容 辞的责任。 三、长征组歌(1)、《突破封锁线》路迢迢,秋风凉。敌重重,军情忙。红军夜渡于都河,跨过五岭抢湘江。三十昼夜飞行军,突破四道封锁墙。不怕流血不怕苦,前仆后继杀虎狼。全军想念毛主席,迷雾途中盼太阳。(2)、《大会师》红旗飘,军号响。战马吼,歌声亮。铁流两万五千里,红军威名天下扬。各路劲旅大会师,日寇胆破蒋魂丧。军也乐来民也乐,万水千山齐歌唱。歌唱领袖毛主席,歌唱伟大的共产党。歌唱领袖毛主席,歌唱伟大的共产党。由主持人教唱,然后,全班合唱,雄壮的歌声,仿佛把我们带到了那个硝烟弥漫的年代。 四、毛泽东长征诗词朗诵比赛 同学1:忆秦娥《娄山关》 同学2:七律《长征》

同学3:清平乐《六盘山》 同学4:沁园春《雪》 五、班主任总结: 长征,是对理想信念的考验;长征的胜利,是理想信念的胜利。 坚定理想信念,今天依然需要。 没有光大,再伟大的精神血脉也难以传承;没有传承,再丰厚的 精神财富也难有价值。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受 到了多方面的更为严峻的考验。学习和弘扬红军战士对崇高理想矢 志不渝、对党和人民无比忠诚、对革命事业锲而不舍的坚定信念, 做到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持理想信念不动摇、革命意志不涣散、奋斗精神不懈怠,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 豪感,满怀信心地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这是我们对长 征精神最现实的纪念。同学们,让我们以伟大的长征精神来激励自己,在这个崭新的时代,奋发努力吧! 【活动宗旨】: 伟大的长征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全班学生中广泛深入地开展“纪念长征胜利七十周年弘扬伟大长征精神”主题 教育活动,就是要对全班学生进行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 教育、行为规范教育。要教育和引导他们继承和弘扬红军长征精神,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 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活动准备】 (1)搜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认识中国革命的历程。 (2)观看《开天辟地》等影片,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背景。 (3)利用有关资料,在地图上标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 【活动过程】

遵义会议的观后感600字

遵义会议的观后感600字 电影《遵义会议》以艺术的形式,真实还原了红军长征的伟大革命进程,再现了遵义会议的历史全貌,塑造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形象,表现出红军战士勇往直前、百折不挠的英雄气概,生动诠释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和遵义会议精神。下面是本人为大家整理的电影观后感,欢迎阅读! 遵义会议的观后感600字【一】时光荏苒,犹如白驹过隙,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已有8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也有60余载,然而,无论岁月如何飞逝,伟人永远不会与世长辞,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将永远活在千千万中国人民的心中,而无数为革命牺牲的红军战士也同样活灵活现的存在于中国人民的精神世界里。 他们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光辉形象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使他们时刻提醒自己如今的国泰民安是多么的来之不易,使他们抱有奋发图强、勇登世界高峰,成为世界强国的坚定信念。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为纪念这一伟大的日子,贵州省几家单位特联合摄制了以遵义会议前后时期为背景的大型影片《遵义会议》,在上映当天,我司由党支部书记率领数名职工集中观看了该影片。

该影片讲述的是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开始长征,然而,在长征初期红军在突围过程中损失惨重,为了摆脱敌军的堵击,毛泽东同志建议中央红军放弃去湘西同红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转而向敌军力量相对薄弱的贵州挺进,1935年1月,红军攻克黔北重镇遵义,在这里举行了具有深远意义的“遵义会议”,会议肯定了毛泽东同志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是中国共产党发展道路的一大里程碑。 该影片展现出那一时期面临的重重困难和领导者当机立断的果敢作风,以及革命先烈不畏艰难的精神信念,遵义会议对于一名遵义人来说更是意义非凡,使我们时刻铭记历史忆苦思甜,坚定不移追逐信仰。遵义会址对于我们来说也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每一次路经会址时,都仿佛看到了那段峥嵘岁月,看到了流血牺牲,看到了慷慨激扬,看到了甘于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革命者在危机关头的勇往直前。 遵义会议无疑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在极其危险的时刻,挽救了党和红军。观影时间仅两个小时,但影片中会议上毛泽东、周恩来等同志的精彩论述和飞越大渡河时红军战士牺牲的壮烈场景以及穿插在整个影片中的生活在战争年代的男女红军战士凄美的爱情故事,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说课稿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说课稿 说教材 本课是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的17课。主要讲述红军长征的历史原因、艰苦经过和历史意义。红军长征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进程中有着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特殊地位,因此,本课教材无论在本单元还是整个中国近现史乃至今天,都有着重大深远的历史地位和意义,它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转折点,所留下的长征精神更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通过本课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进取、艰苦奋斗、团结合作、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 说学情 长征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应该是不陌生的,他们在语文课上学过了《金色的鱼钩》、《草地的晚餐》等作品。而且经过初中一年的历史学习,学生已经具有阅读教科书的能力,能复述教科书中一些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具备了一定的自学、小组合作探究等能力,能简要回答比较浅显的问题。因此,教师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给学生提供形象生动的教学素材,引导他们对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作一个完整的学习。 现在的学生大多生活优越,娇生惯养,红军长征的苦难能给他们以震撼的感觉,相信也能同时帮他们树立艰苦奋斗的精神。 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能归纳得出红军被迫长征的原因; 2.通过红军长征过程的学习,说出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 的伟大历史意义; 3.在地图上简单描绘出红军长征经过的路线和经过的重 要地点,并能说出在红军长征中发生的重要事件。 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媒体课件对红军长征原因、经过、意义等知识点的演示,使学生学会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从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将课外知识与课内知识有机结合的学习方法和思维习惯; 2.在小组讨论中合作学习,感悟历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红军意志力的卓越、志向的远大和永不放弃的精神,从而达到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长征精神,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说教学重难点 1.重点:中央红军的长征;遵义会议。 2.难点:遵义会议的意义。 说学习方法 1.小组合作探究展示。2.搜集材料和展讲 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激发兴趣

红军长征主题班会方案

“学长征精神,做红色传人”主题班会方案 冶金小学四年五班 班会目的: 通过班会活动,让学生了解红军长征精神的内涵,由此树立正确的荣辱观,继承和弘扬优良传统,不怕困难,迎难而上,塑造乐观、耐劳、顽强、自强不息的健康心理,让红军长征精神在他们身上闪烁. 班会准备: 国庆长假期间,布置任务,搜集有关长征的故事、诗词、诗歌等,了解红军长征的过程。班会过程: 一、导入: 播放《十送红军》歌曲。 刚才同学们听到的这首歌曲是哪部电视剧的主题曲呢? (生答:《长征》) 对了,今年是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的一年。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一部史无前例、雄伟壮丽的史诗,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创造的英雄壮举,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二、了解长征前因后果。 长征,上一个世纪不灭的传说。这个传说,在我们的记忆中是清晰而又模糊的,因为太多感人的东西在里面,又因为我们无法亲身感受那种刻骨铭心的伟大,下面,让我们从有关长征的故事中来了解《长征》。 三、《长征知识知多少》知识问答 80年前的今天,工农红军历尽万般艰难,完成了史无前例的两万五千里长征;80年后的今天,对当年的这段光辉的历程,你了解多少呢? 下面进入《长征知识知多少》知识问答环节。 (小黑板显示题目,让学生自由回答。) 四、颂读《长征颂》,感受长征精神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同学们,雪山巍巍,草地茫茫,漫漫长征路,无比艰辛却又无比辉煌,硝烟虽已过去,脚印虽已模糊,但是,创造这段历史的英雄和他们所留下的永恒的长征精神却将永放光芒。 下面,让我们一起在《长征颂》中感受英雄以及英雄的精神。 (师生齐颂《长征颂》) 五、讨论长征精神 1.长征是世界战争史上的伟大壮举,是以弱胜强、挑战极限的奇迹。中央红军在720多个日日夜夜中,历经两万五千里,进行了300多次战斗,血战湘江、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十万红军指战员前赴后继,汇成一股势不可当的铁流。是什么支持着他们?(是精神,是信念。)下面让我们来听一听一位老红军战士在两万五千里长征中所经历的故事。 听了故事后,你了解了红军战士具有什么样的精神呢?(教师引导学生说说) 2.朗诵毛主席诗词。 从长征期间毛主席所写的诗词中,我们可以了解到长征的精神:惜时、拼搏、进取、乐观、坚韧、团结、自信……)

遵义会议会址观后感感

遵义会议会址观后感感 《遵义会议》电影的推出,激起了整个民族的红色之旅的浪潮。下面是本人为大家整理的会址观后感,欢迎阅读! 遵义会议会址观后感感【一】为了弘扬长征精神,缅怀当年红军艰苦奋斗的革命历史。在党支部筹划下,我也跟随老党员们于6月16日踏上“长征路”。 我们重走长征路的重要一站就是遵义会址,从以前的书本上,我知道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它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和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在党生死攸关的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红军革命,是红军在极端危险的境地得以保存下来,胜利地完成了长征,开创了抗日战争的新局面。它证明了中国共产党完全具有独立自主解决自己内部复杂问题的能力,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我们在会址里重新在党旗下宣誓,这让我们再一次牢记作为一名党员应该而且必须坚守自己的誓言,履行自己的职责。随后我们跟随解说员,先后参观了遵义会议会址,遵义会议纪念馆,毛泽东朱德等人的旧居,毛泽东遗物展等。在此过程中,了解到当年红军长征的艰辛,攻占遵义的卓绝,

参观革命老前辈曾经居住过的地方后,感叹他们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进行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最后我们登上红军山,即遵义红军革命烈士陵园,瞻仰革命先烈。 那段民不聊生,水深火热的革命历史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可它带给我们的无论伤痛还是那种无畏的革命精神永远不会消逝。我们原本应该谨记那段屈辱并终生为和平而奋斗不止,然而,这几十年来,世界从未停息过战争,难道我们不应该反思吗?我们时时刻刻都在呼喊着铸剑为犁,要谨记历史,发扬长征精神,弘扬民族精神,可是我们的行为上为何又与之背道而驰呢?名不副实啊,中国人病了,地球人都病了,而且病的不浅。那些呼喊,那些精神,早已被我们冠上的“所谓”二字,早已成为了龙门阵的一部分。 90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事实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不愧为伟大、光荣、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愧为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的核心力量。 胡锦涛在今年的“七一讲话”中说道“要牢记历史使命,永远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更加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教学设计 (4)

英雄的史诗永恒的信念 ——红军长征 一、教学目标 通过老红军口述历史的视频史料、党史中重大历史事件的图表史料、数字长征等文字史料的使用和解析,引导学生形成对历史正确、客观的认识,提高评判历史的能力,渗透史料实证的意识; 通过绘制长征路线图和党成长史时间轴的分析,建立时空观念,加深对历史的准确理解; 通过视频材料感受长征之艰难,体会长征之精神,树立人生之信念;将历史与现实结合,从国家层面落实到学生个人,浸润家国情怀。 二、学情分析 1、从已有知识能力分析:八年级的学生,通过小学阶段的学习和生活中的了解,对长征故事的许多片段有所了解,但知识构建非常零散,缺乏系统性和历史角度的分析,需要老师通过历史教学完成。通过七年级一年的历史系统学习,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历史学习方法。 2、从心理认知特点分析:八 年级的学生有极强的探究事物的 欲望,在教学中可以设置问题, 启发思考;同时辩证思维开始萌 芽与发展,但仍带有很大的片面

性及表面性,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正确引导。 3、从成长环境分析:现在的孩子生长在社会和平、国家富强的新时期,家庭物质生活富足,对理想、信念缺乏切身体验,引发学生对于长征精神的情感共鸣和理解红军的革命信念是一个心理认知的难点。 三、重难点 重点:感悟长征精神 长征给我们留下最宝贵的财富就是长征精神。历史的一大功能就是以史为鉴、指导现实,如何让初中生切实感受长征精神并且指导中学生的行为,就是本课的现实意义。因此将感悟长征精神作为重点既符合课标要求,又明确本课主题。 难点:信念源自什么 信念是我设计本课的一个核心精神,理解了信念就能更深刻的理解长征精神。而初中生对信念的认知浮于表面,没有切身的体会,因此将信念源自什么设为难点是学情的要求。希望通过对难点的突破,帮助青少年逐步构建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四、教法学法 教法:情境创设、启发质疑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分成五个大的部分:课前自主学习、导入、感知长征、感受长征、感悟长征,体现了思维层次从基本了解到深入理解再到自

缅怀先烈主题班会教案

缅怀先烈主题班会教案 缅怀先烈主题班会教案(一) 活动目标: 1、缅怀革命先烈,追忆他们所体现的精神。利用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培育和弘扬中国传统革命精神教育,让学生在革命精神的激励下,努力学习,严格要求自己,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2、学生把缅怀革命先烈的热情化作勤奋学习的动力,将来为祖国的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本周的班会主题是:缅怀先烈,发扬优良传统, 争做合格的小学生学生。再过几天,4月5日,就是我国传统的节日:清明节了。你知道清明节扫墓的来历吗?说到清明节扫墓,我们也一定回想起那些用生命和鲜血换来我们今天幸福生活的革命先烈们。 二、主体: 1、清明节习俗 课件《清明》古诗的动画。 讲介子推的故事。介绍清明节的习俗(如扫墓、放风筝等)。 清明节是传统的纪念祖先的节日,其主要形式是祭祖扫墓。这一习俗相沿已久,据史书记载,秦汉时,墓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古人有描写清明扫墓的诗,唐代杜牧的名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些诗句都十分真切地反映了当时清明扫墓时的情景和氛围。什么要在清明扫墓呢?这大概是因为冬去春来,草木萌生。 人们想到了先人的坟茔,在祭扫时,给坟墓铲除杂草,添加新土,供上祭品,燃香奠酒,烧些纸钱,或在树枝上挂些纸条,举行简单的祭祀仪式,以表示对死者的怀念。 2、祭扫烈士墓 自古以来,清明扫墓不光是纪念自己的祖先,对历史上为人民立过功,做过好事的人物,人民都会纪念他。清明节祭扫烈士墓和革命先烈纪念碑,已成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形式。 一般活动程序是:全体肃立在纪念碑前演讲;全体向烈士宣誓;向革命英雄纪念碑敬献花圈;奏乐默哀三鞠躬;瞻仰烈士墓;参观事迹展,缅怀革命烈士的丰功伟绩。 注意的礼仪事项:烈士陵园庄严肃穆神圣,是革命英雄长眠的地方。革命烈士为了我们的今天所付出的巨大牺牲,我们到烈士陵园举行祭扫活动,首先穿着整洁,要佩戴着鲜艳的红领巾;活动中态度要庄严肃穆,不能在烈士陵园中嘻嘻哈哈,打打闹闹;要怀着崇敬的心情参加活动,认真观看了解

看遵义会议观后感

看《遵义会议》观后感 《遵义会议》不只强调场面恢弘与视觉的冲击,还刻画了红军战士在动荡岁月甘洒热血、英勇无畏的光辉形象。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电影观后感,欢迎阅读! 看《遵义会议》观后感【一】作为一部有血有肉的战争史诗巨制,《遵义会议》不只强调场面恢弘与视觉的冲击,还刻画了红军战士在动荡岁月甘洒热血、英勇无畏的光辉形象。被捕的陈树湘从担架上起身,一手扶着树干,一手把自己腹部伤口的肠子硬生生扯了出来!血洒疆场,那种场面的震惊、震憾,只有亲临影院,才能体会之深! 与以往故事片不同,《遵义会议》用详实的镜头描写了毛泽东被排挤、被冷落时的无奈和痛苦。红军战士失去了指挥,就如同失去了灵魂。在与敌人一次次的奋战中,一个个倒下,鲜血染红了湘江。战士们怒目圆睁,仿佛在问苍天:“为什么会这样?!” 当红军后卫部队竭力抵抗之际,不懂军事的中革军委成员博古一筹莫展,共产国际代表李德也束手无策,只会不断骂人。几十架敌机轮番投弹,江面上的浮桥不时被炸断,江上漂浮着红军战士的尸体;还没被炸断的桥面上,拥挤着扛着机器设备的红军队伍,不时有人跌入江中,四周阻击阵地上枪炮声不绝于耳……

红军踏上了漫漫长征路,然而,谁也不曾想到一走就是二万五千里,其中种种艰难险阻后人已不得而知,唯一知道的、能做的是,坚定信念,奋发图强! 是的!兴国安邦应成为我们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革命先烈用信仰与意志为前提、以正确的方针为指引,用流血与牺牲为代价,以弃小我、保大众的决心换来了如今的太平盛世,这其中的艰辛与辛酸不言而喻,而,作为新一代的我们怎能放下振新中华的梦想! 看《遵义会议》观后感【二】电影《遵义会议》真实还原了红军长征的伟大革命进程,再现了遵义会议的光辉历史,充分体现了毛泽东的军事才能和政治魄力。赵滨饰演的方云霄在影片中是一名营长,战场上犹如野兽,浑身是胆的耿直军人在革命立场上从未动摇。 据悉,剧中毛泽东曾给予这个小战士思想上的指引,“只有活着才能继续为国家民族做出贡献”。赵滨用小人物的视觉刻画历史全景,也一直是电影所要弘扬毛泽东思想的“润物细无声”。 《遵义会议》作为一部刻画历史、弘扬爱国精神的影片,军人出身的导演于兰为了再现当年的残酷与艰辛,严格按照历史资料来打造故事、还原场景,力求将历史片段的恢弘气势充分呈现于大银幕上。 看《遵义会议》观后感【三】要用100分钟左右的电影

遵义会议的伟大意义和深刻启示.

遵义会议的伟大意义和深刻启示 遵义会议是指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会议。它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和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使红军在极端危险的境地得以保存下来,胜利地完成长征,开创了抗日战争的新局面。它证明中国共产党完全具有独立自主解决自己内部复杂问题的能力,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6] 1935年1月在贵州遵义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对于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来说,是一次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会议。在这次会议之前的1934年10月,由于“左”倾教条主义、冒险主义的错误,中央苏区红军未能打破国民党军队的第五次“围剿”,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并实现北上抗日的目的。在战略转移时,“左”倾领导人又犯了退却中的逃跑主义错误。遵义会议前夕,中央红军和中央机关人员由长征开始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多人,前有重兵堵截,后有大军围追,陷入被动挨打、濒于全军覆没的危机。 在这个极其危险的历史关头召开的遵义会议,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革命,对红军长征的胜利产生了决定性的作用。 第一,遵义会议首先着重解决了当时最为急迫的军事路线问题,使红军由被动转为主动,成为长征走向胜利的关键一步。遵义会议前的“左”倾错误的表现是多方面的,既有政治上的盲动主义、军事上的冒险主义,又有组织上的宗派主义、思想上的教条主义。由于当时处于战争环境,军事路线的错误直接关系到党和红军的生死存亡,而且这些错误已为中央大多数领导同志所认识,也为广大红军指战员所不满,纠正的条件已经成熟。遵义会议从当时的实际情况出发,集中力量纠正军事路线的错误。会议明确指出,由于“左”倾领导人在军事指挥上犯了一系列严重错误,造成了红军反“围剿”战争的失败和在退出苏区后继续遭到严重损失。遵义会议后,红军恢复

弘扬长征精神,传承红色文化

弘扬长征精神,传承红色文化。 ----------101班主题班会教案 2016年是长征胜利80周年,101班开展了有关弘扬长征精神主题班会活动。 一、活动目的: 让每个少先队员了解长征胜利的悲壮历史,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换来的;让少先队员通过学习革命先烈的动人事迹,发扬长征精神,勤奋学习、自强不息,从小树立起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远大理想。 二、出旗 中队长:1934年10月到936年10月,整整两年的时间中,中国工农红军离开原来的根据地,进行了震惊世界的25000里的战略大转移。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创造的英雄壮举,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长征以世所罕见的艰难困苦铸造了举世闻名的长征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象征。那么,发扬光大长征精神,立志成才,报效祖国,就成为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三、长征组歌(1)、《突破封锁线》路迢迢,秋风凉。敌重重,军情忙。红军夜渡于都河,跨过五岭抢湘江。三十昼夜飞行军,突破四道封锁墙。不怕流血不怕苦,前仆后继杀虎狼。全军想念毛主席,迷雾途中盼太阳。(2)、《大会师》红旗飘,军号响。战马吼,歌声亮。铁流两万五千里,红军威名天下扬。各路劲旅大会师,日寇胆破蒋魂丧。军也乐来民也乐,万水千山齐歌唱。歌唱领袖毛主席,歌唱伟大的共产党。歌唱领袖毛主席,歌唱伟大的共产党。由主持人教唱,然后,全班合唱,雄壮的歌声,仿佛把我们带到了那个硝烟弥漫的年代。 四、毛泽东长征诗词朗诵比赛 同学1:忆秦娥《娄山关》 同学2:七律《长征》 同学3:清平乐《六盘山》 同学4:沁园春《雪》

五、班主任总结: 长征,是对理想信念的考验;长征的胜利,是理想信念的胜利。坚定理想信念,今天依然需要。 没有光大,再伟大的精神血脉也难以传承;没有传承,再丰厚的精神财富也难有价值。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受到了多方面的更为严峻的考验。学习和弘扬红军战士对崇高理想矢志不渝、对党和人民无比忠诚、对革命事业锲而不舍的坚定信念,做到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持理想信念不动摇、革命意志不涣散、奋斗精神不懈怠,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满怀信心地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这是我们对长征精神最现实的纪念。同学们,让我们以伟大的长征精神来激励自己,在这个崭新的时代,奋发努力吧!

遵义会议观后感

遵义会议观后感 遵义会议观后感 长征精神永放光芒 湘江边上一排排战士倒下了,又一排迅速补上来,战火烧焦了山脉,战士的鲜血染红了江水;金沙江畔电闪雷鸣,滂沱大雨,战士冒雨渡江,气盖山河;大渡河上,二十二名勇士勇往直前,为抢夺泸定桥献出年轻的生命;将军岭上陈师长断肠取义,令人动容…… 电影《遵义会议》告诉我们,中国革命取得胜利是多么不易,革命前辈不怕牺牲、不畏艰难的精神是多么令人钦佩!老一辈革命家为了中国这个“大家庭”,舍弃小家,多么令人感动!当毛主席拿着鸡蛋糕送给贺子珍时,贺子珍说毛毛还没吃过,我的心为之一痛,战争让多少个家庭支离破碎,作为普通的父亲、母亲,她能不思念自己的孩子?他能不担心孩子的安危?在当时的局势下,是什么让他们在家国之间果断取舍,是什么让他们在困难面前绝不低头,是牢不可破的革命信念、是心怀红军安危的大家情怀、是探索革命道路的崇高理想。 看完影片后,我热泪盈眶,共产党人坚强、勇敢的形象更加清晰,我看到了一个个不怕牺牲、锲而不舍的共产党人;我看到了一个个机智勇敢、不畏艰难的共产党人;我看到了一个个拥护正义、实事求是的共产党人。 英勇的革命先烈们,你们的鲜血没有白流,湘江会记住你们、大渡河会记住你们,全国人民会永远记住你们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伟大梦想的道路上,我们共产党人会继续发扬革命前辈的优良作风,发扬时代精神,勇于担当,不怕困难,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的今天,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医务工作者,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中,我们要发扬长征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好本职工作,想患者所想,急患者所急,带动更多的群众服务好更多的患者,尽己所能帮助别人,做一名忠诚、有觉悟、有担当的共产党人。 遵义会议观后感 在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医院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以“长征精神,永放光芒”为主题的活动,其中观看电影“遵义会议”是让我触动最大的。 宏大的战争场面,再现了当年共产党人为了理想与信念坚强无谓,不怕牺牲的精神。面对党的路线错误,以毛泽东为中心的党的领导人敢于纠正、敢于担当的责任及在大局面前心系党、心系人民的大爱与无私。这一幕幕让我感动,更让我久久不能平静,面对昨天前辈们的牺牲和奋斗,面对伟大的“长征”精神,我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教案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教学设计 课题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单元五学科历史年级八 学习 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红军长征的原因和遵义会议的内容; 2、了解红军长征路线及过程中的艰难险阻; 3、分析理解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媒体提供充分视频、图片资料,提高学生学习认知兴趣,培养通过史料分析历史的能力,同时通过小组讨论等形式培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红军长征过程中的艰难险阻,培养学习敢于吃苦、勇于战斗的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 重点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遵义会议,长征精神 难点遵义会议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教师多媒体投放视频《七律·长征》, 视频播放的毛主席这首七律,概括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的艰难,赞扬了红军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那么,中 国工农红军为什么要长征?他们在途中遭遇了哪些艰 难险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7课《中国工农红 军长征》去感受红军长征的伟大征程! 观看视频, 进入新课 情境导入,激发 兴趣 讲授新课 教学目标一:传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1、红军长征的原因 教师过渡:由于红军和根据地的发展,使国民党统治 集团大为震惊。从1930年底,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革 命根据地进行了四次大规模的军事“围剿”,结果均 学生阅读 教材,迅速 做出回答: 由于 博古、李德 在军事上培养自主学习能

被红军粉碎。 教师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81页,概括出第五次反“围剿”为什么失败,导致的结果是什么? 2、红军长征初期的状况如何?请大家阅读教材82页第一节并结合《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后回答。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明确:渡过湘江后,红军损失惨重,出发时的8万人剩余不到3万,去湘西还是去贵州,毛泽东与博古等人产生分歧。最后,毛泽东的建议获得大多数人的支持,红军强渡乌江,攻克遵义。 博古毛泽东 2、遵义会议 教师播放遵义会议相关视频,并要求学生阅读教材 82--83页第一节,完成表格关于遵义会议时间、内容、意义等信息的“左”的 错误,导致 第五次反 “围剿”失 败,中共中 央和中央 红军被迫 进行战略 转移,开始 长征。 学生阅读 教材和地 图后回答 学生观看 视频并阅 读教材,迅 速概括提 取历史信 息并完成 表格 力 读图概括能力培 养 培养概括归纳能 力 培养即时记忆能 力

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主要讲述了近代各国战争以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内容。本课内容是中国共产党在北伐战争后国共第一次合作破灭导致的被迫长征以及决定中国共产党生死的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 【学情分析】 在之前课程的基础上,学生对于本课的相关内容有良好的掌握和理解,学生更希望能够系统而全面的掌握整个过程和定义。为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可以把握重点内容来进行教学。【教学目标】 1、掌握红军长征的原因,过程,结果,意义以及各部分的时间。 2、掌握遵义会议的时间,地点,内容和意义。 3、能够理解长征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红军长征的原因和意义,遵义会议的内容及意义 难点:红军长征的过程 【教学方法】 表格教学法 【教学设计】 导入: 我们都知道,伟大的毛主席不仅仅是一个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军事家,同时也是一个优秀的诗人,我们在语文里学到过“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大家还有印象吗?这里有另一首毛主席作的诗,我们请一位同学来朗读一下: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这首诗讲的是什么?对,是红军长征的过程,那么红军长征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下。 授课: 一、红军长征 1、红军长征原因:我们从很多影视剧中都能看到红军长征是非常艰险的,也可以了解到红军长征的时候死了许多人,那同学们知道为什么红军要放着好好的根据地不住,而去进行长

征吗?之前要求同学们预习,有谁能回答一下(提问)? 好的,同学们讲了很多长征的原因,都很有道理,那么真实的历史是什么呢?我们来看看: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发展非常地迅速,国民党因此十分震惊,从1930年开始,国民党就对革命根据地发动了多次“围剿”,我们来看一下围剿的情况: 次数国民党兵力红军兵力红军歼敌数结局 第一次10万4万 1.5万国民党失败 第二次20万3万3万多国民党失败 第三次30万3万3万多国民党失败 第四次40万7万3个师国民党失败 这四次“围剿”都是红军赢得了胜利,于是,蒋介石非常愤怒,就在1933年10月,调集50万军队进行了第五次“围剿”。原本这次红军也可以胜利突破国民党包围, (1)但是这时候,出现了两个人,他们推行了什么主张,导致这次反“围剿”失败?(提问) 对,博古和李德推行了“左”倾错误主张,导致了反“围剿”的失败,红军因此伤亡惨重,于1934年10月,中共中央被迫放弃根据地,实施战略转移,开始长征。(原因) 2、红军长征过程及结果:请同学们阅读P61页到P63页,并阅读图2-74的红军长征路线图(8分钟),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红军长征先后经过了哪些省份?(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甘肃,陕西,宁夏) (2)在长征路线图上找到瑞金、遵义、吴起镇和会宁四个地方,并说说这红军在这四个地方的时间点,并完成以下的表格 地点时间事件人物 瑞金1934年10月开始长征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遵义1935年1月遵义会议中共中央 吴起镇1935年10月与陕北红军会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会宁1936年10月与中央红军会师红二和红四方面军 这个表格很明确地表现了当初红军长征过程的几个重要情况,我们也可以从上面的表中看出,从瑞金中央根据地出发长征的是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不是陕北红军,陕北红军和红二红四方面军是在北方驻扎,后来和中央红军会和的,需要清楚。 (3)我们都说两万五千里长征,这两万五千里走了两年,同学们结合所学知识和长征路线图以及《七律长征的诗》,说说这两年里面,红军经过了哪些自然环境,从地形,气候上来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最新教案设计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红军长征的路线及长征过程中发生的重大事件,了解遵义会议的召开及其伟大意义;探究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和取得胜利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以长征路线为线索,加深对长征过程的了解;利用文学影视作品的感染力,让学生感知历史,形成历史概念,认识时代特征。通过分析遵义会议的作用及影响,形成对历史史实的正确理解与判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先烈们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勇于献身、追求崇高理想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加深对长征精神的认识和理解。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崇高感情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遵义会议 教学难点:长征的意义和长征精神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图片——《地球上的红飘带》)这是坐落在甘肃会宁的长征纪念雕塑,雕塑的名称是《地球上的红飘带》。在红军长征的漫漫征途中,矗立着一个又一个这样的纪念碑。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沿着当年红军的足迹,回顾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瞻仰革命的丰碑,感受伟大的长征精神!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1.教师讲解:由于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的错误指挥,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陷入极其危险的境地。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 2.多媒体链接:多媒体链接歌曲——《突破封锁线》 3.教师讲解: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敌人调集兵力对红军实行围追堵截。红军拼死冲杀,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但8万多人只剩下3万多人。 4.出示材料:正是在这危急关头,毛主席挽救了红军。他力主放弃合二、六军团的企图,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争取主动,打了几个胜仗,使部队得以稍事休整。他的主张得到大部分同志的赞同,于是,部队在十二月占领湖南西南边境之通道城后,立即向贵州前进,一举攻克了黎平。当时,如果不是毛主席坚决主张改变方针,所剩三万多红军的前途只有毁灭。 ——刘伯承

遵义会议纪录片观后感

遵义会议纪录片观后感 遵义会议这段历史,是我们不能忘记的里程碑,我们要通过这部影片来重温那段难忘的岁月,铭记革命志士的光荣与坚韧,将这种精神延续下去。 篇一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94分钟的《遵义会议》真实还原了红军长征的伟大革命进程,再现了遵义会议的光辉历史。重温那段动人心魄、令人荡气回肠的红色历史,感悟并珍惜当今和平与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是我们新一代党员的必修课。 电影中红军战士们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光辉形象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使我们时刻提醒自己如今的国泰民安是多么的来之不易;领导者当机立断的果敢作风,以及革命先烈不畏艰难的精神信念,使我们时刻铭记历史忆苦思甜,坚定不移追逐信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仍然需要学习借鉴革命年代战争的经验来续写中国新篇章。近年来,无论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三严三实”、“两学一做”还是近期西安市开展的“大学习、大教育、大排查,察民情、解民忧、助民富”主题实践活动,我们都要借鉴前辈的光荣事迹来总结自己做人、干事的行为作风:一是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不能照抄搬,搞教条主义;

二是要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问题,走中国式的革命道路;三是在复杂的局面下,首先抓住最重要的问题,解决最突出的矛盾;四是要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正确开展党内思想斗争,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五是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要坚定革命的必胜信念,保持和发扬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这都是遵义会议给我们留下的最根本的经验。 遵义会议这段历史,是我们不能忘记的里程碑,我们要通过这部影片来重温那段难忘的岁月,铭记革命志士的光荣与坚韧,将这种精神延续下去。 篇二电影《遵义会议》选取了长征途中影响最为深远的“遵义会议”这一重大题材,反映了红军长征的艰苦卓绝,反映了毛泽东所代表的正确的军事路线方针在遵义会议之后发挥作用,指挥红军取得节节胜利,最终到达陕北延安,与西北红军会师。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 电影《遵义会议》由曾创作过《开国大典》、《八月一日》等电影的刘星担任总导演和编剧,制作过《开罗宣言》的于紫菲担任制片人,演员佟瑞欣、马晓伟等主演。 在最重要的“遵义会议”这场戏上,从零散的片段中可以看出,这场表现全片主题,也是整个故事发展,几条情节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教学设计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红军长征的路线及长征过程中发生的重大事件; 2、了解遵义会议的召开及其伟大意义; 3、探究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和取得胜利的原因。 (二)能力目标: 1、以长征路线为线索,加深对长征艰苦过程的了解; 2、利用文学影视作品的感染力,让学生感知历史,形成历史概念,认识时代特征; 3、通过分析遵义会议的作用及影响,形成对历史事实的正确理解与判断; 4、通过对历史资料的分析,引导学生探究红军长征及取得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体会先烈们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勇于献身、追求崇高理想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2、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崇高感情。 三、教材分析: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教学内容围绕从长征的开始直到长征的胜利这一主题展开。本课有三部分内容:“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过雪山草地”和“红军胜利会师”,这三块内容紧密联系,展现了红军从被迫长征到取得长征伟大胜利历时两年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需要授课的内容较多,但是教材过程又过于简单,所以,在课上有必要提供一些资料来充实本课。 四、教学重点: 1、遵义会议; 2、长征经过和长征精神。 教学难点: 1、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 2、感悟长征精神。 五、教学方法: 1、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情境,激发兴趣,启动思维。 2、制作多媒体课件。通过使用图,多媒体课件可以设计动态的长征路线,让学生自己去“重返长征路”,找到中央红军经过的省份,越过的山脉、江河,真正体会红军经历万水千山,行程二万五千里,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长征。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还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 4、充分挖掘课内外课程资源。如结合语文课学过的《强渡大渡河》等课文,选择运用相关音像资料配合教学。 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出示雕塑作品《地球上的红飘带》。这是坐落在甘肃会宁的长征纪念雕塑,雕塑的名称是《地球上的红飘带》。在红军长征的漫漫征途中,矗立着一个又一个这样的纪念碑。现在就让我们沿着当年红军的足迹,回顾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瞻仰革命的丰碑,感受伟大的长征精神。(同时依次出示图片,了解长征经过,体会长征精神) (二)新课探究 第一篇章:长征的原因(探索长征之源) 出示三则材料:通过材料一起回忆上节课所讲过的内容(红色政权的建立及革命根据地的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