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全面推进教育资源整合,多措并举,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因地制宜,全面推进教育资源整合,多措并举,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因地制宜,全面推进教育资源整合,多措并举,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因地制宜全面推进教育资源整合

多措并举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教育是民族兴旺和国家发展的基石,是人全面发展和亿万家庭代际改善的根本途径。自2002年起,XX市始终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立足地方实际,按照“四个集中”(即高中教育向城市集中、初中教育向城镇集中、小学教育向乡镇集中、小学教学点向中心村集中)的办学方向,加大教育资源整合力度,不断优化学校布局,积极推行规模办学,因地制宜、多措并举,拉开了以农村教育布局调整和寄宿制学校建设为重点的教育资源整合序幕,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立足地方实际,推进布局调整,教育资源整合初具规模

XX市教育资源整合工作始于2002年,根据当时农村教育发展实际和学校布局状况,在广泛、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在城市建办优质高中教育,乡镇建办高标准的一所初中和一至二所小学,使其在办学条件、师资配备和教学质量等方面达到城市学校标准;在人口较集中的地区改建寄宿制学校,形成规模效应,达到进一步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和“四个优先”(即政策优先、议事优先、投入优先、教师待遇优先)的目标。经过8年的努力,通过撤、并、建,全市原有的162所小学调整为106所,20所独立初中调整为9所,4所完全中学撤并、改建为独立初中,高中全部并入城市省、市级示范性高中,共撤并中小学67所(含教学点),占农村中小学总数的35%,建成寄宿制学校21所,教学资源得以整合,学校布局趋于合理,地处偏远、条件简陋的偏远学校学生能够集中到交通便利、设备完善的学校就读,以寄宿教育为特征的农村教育新模式初具规模。

二、坚持教育优先,紧扣“五个结合”,教育均衡发展初现成效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XX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紧扣“五个结合”(即教育事业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与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紧密结合,与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和期盼紧密结合,与教育内涵发展和提高教育质量紧密结合,与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紧密结合),在加大教育投入的同时,加快布局调整,采取有效措施,通过在城市建优质高中教育,乡镇建高标准的初中和小学,在人口较集中的地区改建寄宿制学校,达到了进一步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使教育资源在集中中整合,在整合中优化。

目前,全市农村中学全部建成了教学楼,配备了多媒体教室、语音室、电子阅览室及现代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和生物实验室,所有寄宿制学校全部实行暖气采暖,有条件的农村中小学实行了校车接送,农村中小学地面卫星接收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系统实现了全覆盖,免除了市、县(区)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在校学生的学费,高中阶段入学率达到85%以上,高考专科上线率达到86%,城乡学生享受到了同等的优质教育。

三、坚持“四个集中”,加快布局调整,大力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当前,XX市积极推进以建设寄宿制学校为特征的新一轮教育布局结构调整,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工作进展不平衡,还存在诸多问题和困难。如,认识不到位,教育布局调整进度缓慢;地方学校撤并后教育资源流失、教师分流和安置困难;寄宿制学校饮食、安全管理制度欠缺;低年级寄宿生交通安全、生活管理和亲情培养存在问题等等。因此,XX市教育布局结构调整工作要进一步结合实际,深入探索,不断完善和推行“四个集中”原则,实现教育资源配置的合理和优化,切实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努力促进教育公平。

(一)坚持“四个集中”原则,实现学校合理布局。XX市农村中小学普

遍存在着布局不合理、学校多、规模小、办学条件差、危房多等问题。目前,很多学校生源不足,教育资源利用不充分的问题较为突出。特别是偏远学校生源减少的问题十分突出,有的甚至已经出现了“空壳”现象。在按照“四个集中”原则对中小学进行调整后,一大批规模小、办学条件差的中小学被调整和撤并,使学校布局更为科学合理,覆盖半径和服务功能大大提高,既顺应了群众对优质教育的强烈愿望和要求,又解放了农民对于土地的束缚,减轻了农民负担,促进了农村发展。

(二)坚持“四个集中”原则,实现教育集中投入。通过实施“四个集中”调整,校均规模逐步增大,有利于发挥资XX的集中和规模效益,改变了以往“撒胡椒面”式的教育投入方式,提高了教学仪器、设备等教育资源的使用率,使有限的资源和经费发挥出最大的效益。

(三)坚持“四个集中”原则,推动素质教育发展。农村学校分布面广点多,班额小、班级多,师资力量分散,“三个年级复式教学”的现象普遍存在,不少学生从来没有接受过正规的英、音、体、美、信息技术教育等课程。通过撤并教学点和办学条件差的学校,很好地促进了集约办学,规范办学行为,开设了丰富多彩的选修课和活动课,使学生真正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得到发展,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

(四)坚持“四个集中”原则,实现教师资源集约。随着学校资源向城镇的集中以及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的实施,实现了义务教育教师队伍的动态集约管理,建立起城乡教师定期交流制度,增强了教师的竞争意识,促进了教师分科任课,提高了教学质量,促成了教师在学科、年龄等方面的合理搭配。

(五)坚持“四个集中”原则,强化寄宿学校保障网络。随着寄宿制学校规模的扩大,人数的增多,学生的低龄化,给寄宿制学校管理带来了难度,这样就必须建立完善的寄宿制学校管理实施办法,建立集后勤、医疗、

治安、防疫于一体的保障网络。

(六)坚持“四个集中”原则,培养学生文明习惯。“四个集中”大力推广寄宿制教育,广大农村学生在城镇寄宿教育后,可以借助城镇现代生活方式与理念的熏陶,有助于培养独立的生活能力,养成文明的生活习惯,同时减少学生出入不良场所的机会,抵御社会负面信息影响。同时,实行寄宿制教育,还可以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教育、学习和生活环境,减轻外出务工家长的后顾之忧。

四、强化组织领导,深化布局调整,努力开创基础教育科学发展新局面

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已进入到新的历史阶段,特别是国家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和教育灾后重建等重大项目的实施,为XX市教育布局结构调整带来了加快发展的重大机遇。XX市充分认识到加快教育布局调整对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的重大意义,严格按照“四个集中”的要求,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将教育发展的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将布局调整与促进教育内涵发展相统一,将促进教育公平与均衡协调科学发展相统一,将布局调整与深化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相统一,力争构建具有XXXX特色的基础教育现代化体系。

(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大经费投入,把教育布局结构调整提高到新水平。XX市委、市政府把推动教育布局结构调整、优化整合教育资源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科学制定教育布局调整方案,将教育布局结构调整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城镇化建设相结合。同时,要求县(区)委、政府按照《义务教育法》关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要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XX要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要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的“三个优先”的要求,落实政府责任,确保布局结构调整资XX投入到位,保证校舍、仪器、设施、设备等硬件资源配备达到国

家要求,建设标准化学校;按照“以县(区)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落实县(区)级政府在义务教育经费管理方面的责任,有效整合各种教育专项工程资XX,特别是将布局调整与正在实施的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紧密结合起来,切实提高资XX使用效益。

(二)科学实施规划,确保工程质量,加快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根据中小学校安工程排查结果,XX市中小学目前存在的D级危房近20万平方米,占校舍建筑总面积的42%。其中,农村中小学危房面积达15万平方米,占全市危房面积的75%。近年来,XX市不断加大中小学危房改造力度,通过实施“四个集中”,新建寄宿制学校,撤并村一级学校,使现有的危房将在几年内自然消除,危房改造进程大大加快,彻底消除中小学危房的目标也将顺利实现。

(三)加强队伍建设,创新发展机制,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教师是最重要的教育资源。在教育布局调整工作中,XX市结合“四个集中”的实施,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结构与数量的优化,保证布局调整后学校教师的数量和结构符合国家课程实施的要求,同时加强对教育管理、教学、教学辅助、学生生活服务四支团队建设,主动适应寄宿制学校发展的需要。在此基础上,XX市还构建了四个教师队伍建设新机制:一是建立中小学教师补充新机制,全面实施“特岗计划”,全面推行新任教师公开招聘制度,各地不得再以其他方式和途径自行聘用教师,严格实施教师资格准入制度,严把教师入口关,保证新增教师质量;二是构建教师管理新机制,深入推进教职工全员聘任制,全面落实教师绩效工资制度,努力建立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考核分配机制。三是构建校长管理新机制,大力推行校长聘任制、负责制,建立校长任职资格制度。四是建立以优化结构和竞争择优为导向的教师资源均衡配置机制,统筹城乡资源,建立优秀教师支教制度、城镇教师到农村任教服务和定期交流制度,严禁使用代课教师,努力

培养和造就一支具有先进教育理念、良好职业道德和坚实业务基础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四)深化课程改革,优化资源配置,切实提高布局调整的实效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和关键环节。一是将教育布局调整与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结合起来,严格落实国家课程标准,开齐开全必修课程,积极开设选修课程,形成完善的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体系。二是积极创造条件,配备了“阳光体育运动”、“快乐大课间”活动开展所需要的场地、器材等,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三是加强课程资源建设,充分利用撤并学校的原有教育资源,做到不流失、不遗弃。四是重视加强农村学校课程改革工作,在师资、设施配备、课程开发等方面予以重点支持,确保城乡教育齐头并进。

(五)坚持齐抓共管,形成强大合力,促进XX基础教育又好又快发展。开展新一轮教育布局结构调整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多方面的关心和支持。对此,XX市委、市政府要求各级教育部门进一步加强学校管理,规范办学行为,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体系,引导家庭、农村、社区积极理解、支持、配合布局结构调整,共同推进教育资源优化整合工作;要求各级宣传部门加大教育布局结构调整的宣传力度,面向社会宣传布局结构调整的意义、目的和作用,形成有利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要求公安、消防、交通、卫生防疫、建设等部门都要加大对中小学校周边治安环境的治理;要求文化部门要加强青少年活动场所和文化市场的管理。通过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为XX市进一步开展教育布局调整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整合教育资源促进学校均衡发展

整合教育资源促进学校均衡发展 近年来,随着我县经济等各项事业的发展,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越来越高。2010年伊始,教育部也印发了《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为推动我镇教育事业均衡发展,我们将积极优化配置教育资源,加强我镇中小学布局调整,注重结构的优化和教育质量的提升,现将我镇的一些设想和做法与同志们进行探讨. 一、定教育资源整合思路。 以推进南北片龙头学校建设为重点,以硬件整合为基础,以软件提升为关键,推进我镇教育均衡、公平、内涵、特色发展,全面实施“协调发展战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积极推进布局调整,努力提高办学效益。 我镇现有1所中学,5所完全小学,1所不完全小学,现有在校学生1600人,教职工总数150人。在园幼儿240人。 2000年以来,农村小学学龄人口逐年减少,学龄人口高峰逐步向高中阶段移动。同时,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人民群众享受城市优质教育资源的愿望日益强烈。农村学校出现了规模小,学生人数少,课程开设难的现象;加快学校布局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办学效益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我镇按照县委局党委的安排部署在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我们会同镇、村领导干部深入基层,从办学条件的优劣、师资力量的强弱、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等方面入手,摆事实,讲道理,争取广大群众对中小学布局

结构调整工作的支持。先后撤并了河西小学、东西孙小学、王路小学、罗河小学、北郑小学。学校布局结构渐趋合理,办学效益明显提高.但是现在的留村小学、南文营小学在办学规模、教学设施等方面还不能满足群众需求。如何进一步加大布局调整力度,提升学校办学品质是我们今年的一个重要任务。 三、加强校园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改善办学条件。 坚持抓项目促发展,紧紧围绕布局结构调整和危房改造,实施标准化学校建设。去年大河小学、胡村小学顺利通过标准化学校验收。协调村支两委,克难攻坚多方筹资,张市小学改建工程顺利完工,累计投资90万余元,新建校舍48间,现已投入使用。西里小学投资100万元新建占地9亩的一所较为标准的校舍。于2009年10月20日竣工并交付使用。文营小学投资2万元用于危房、围墙改造。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进一步的改善。今年我镇将…… 四、发展信息技术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 随着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和网络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其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去年10月份胡村小学开通了网站,新建多媒体教室一个。该网站是我镇继张市中学、大河小学之后开通的网站。网站的开通为教师与外界提供了学习交流的平台,为教师们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学习参考素材,多媒体教室的建成更是为师生学习提供了极其有效的手段和丰富的资源。教师的计算机应用水平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推广广大教师运用现代教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汇报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汇报 各位领导、专家: 首先,我代表潭口小全学体师生,对各位领导莅临我校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每个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近几年来,我校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全力强化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加强学校内部管理,丰富学校内涵建设,全面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学生综合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有力地促进学校全面、健康、协调、可持续均衡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下面我就本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情况向各位领导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校是一所村初小,始建于1953年。位于正平镇潭口村,学校辖潭口村、腾岭村两个行政村,服务半径为2千米,服务人口4000余人。学校共设8个教学班,一至五年级共有学生227人,其中留守儿童少年人,无残疾儿童少年。教职工10人,取得教师资格合格证9人,专任教师9人,其中男3人,女6人,平均年龄岁,获得本科学历6人,本科在读1人,中师学历2人,学历合格率100%,高学历达70%。小学高级教师3人,小学一级教师人,小学二级教师人。年轻教师居多,高学历教师多,教师结构合理。

学校占地面积8029㎡,校舍建筑面积1500㎡。生均校园面积㎡,生均校舍面积㎡。其中教学用房㎡,生活用房㎡,运动场所㎡,绿化面积㎡。教学及辅助用房中,教室㎡,科学实验室㎡,图书室㎡,计算机教室㎡,美术教室㎡,音乐教室㎡,音体美器材室㎡,多媒体教室㎡。各功能室设备完好,使用正常。学校图书室共有图书3400册,生均图书15册,能满足师生阅读需要。 近几年在县教育局和中心小学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以及学校不断努力下,学校办学条件逐渐完善,投入金额逐年增加,增添功能室仪器和设备,能基本满足学校教学辅助用房要求,确保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以“学做人、会求知、健身心、育特长”为校训,以“为学生一生负责”为目标,在“坚持教育均衡发展、推动教育公平、争创人民满意学校”为办学理念的指导下,以打造“书香校园、文明校园、平安校园、教学质量优质校园”为工作方向,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在上级部门的关怀下,学校管理日趋成熟,校园环境逐年改善,教学设施不断更新,学校面貌大改观,学校的各项工作蒸蒸日上。如今学校已发展成为一所布局合理,校园文化浓厚,教育教学氛围浓郁的学校。 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所做的工作。 为了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全面贯彻落实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相关文件精神,根据教育局的统一部署和指导,我校利用现有条件积极开展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台账.doc

贾村镇桥镇小学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台账 北海中心校 序号工作任务完成时间1辖区内学校整合调配学校用房,确保教辅用房和办公用房达标 改变学校校舍破旧、校容校貌不佳现状,加强校园绿化、美化、净化,丰 2 富校园文化,确保校园环境达标 3北海路小学、马寨小学、庙街小学生均图书达到15 册以上 健康路小学、李庄小学、马寨小学、北海路小学、三庄小学、下街小学、 4庙街小学数学、科学仪器达到《河南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试行)》 第二种配备方案 健康路小学、李庄小学、马寨小学、北海路小学、三庄小学、下街小学、 5 庙街小学音美器材达到国家二类以上标准 健康路小学、李庄小学、北海路小学、三庄小学、下街小学、庙街小学体 6 育器材按《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配备 配合教育局完成马寨小学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按标准配备计算机, 7 逐步实现“班班通” 8配合街道办事处完成马寨小学操场续建 9配合街道办事处完成原市委党校改建北海回民小学工程建设 10配合街道办事处完成健康路小学操场建设 11配合街道办事处完成健康路小学扩建项目

天坛中心校 序号工作任务完成时间1辖区内学校整合调配学校用房,确保教辅用房和办公用房达标 改变学校校舍破旧、校容校貌不佳现状,加强校园绿化、美化、净化, 2 丰富校园文化,确保校园环境达标 3 潘村小学每个教室必须具备40W荧光灯或同样照度节能灯9+2 支,并配有灯罩,确保普通教室达标 4 天坛路小学生均图书达到1 5 册以上 天坛路小学、潘村小学、宋庄小学数学、科学仪器达到《河南省中小 5 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试行)》第二种配备方案 6天坛路小学、潘村小学、宋庄小学音美器材达到国家二类以上标准 天坛路小学、潘村小学、宋庄小学体育器材按《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 7 件试行基本标准》配备 配合教育局完成潘村小学、宋庄小学完成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8 按标准配备计算机,逐步实现“班班通” 玉泉中心校 序号工作任务完成时间1辖区内学校整合调配学校用房,确保教辅用房和办公用房达标 改变学校校舍破旧、校容校貌不佳现状,加强校园绿化、美化、净化, 2 丰富校园文化,确保校园环境达标 二中、罡头小学、苗店小学数学、科学仪器达到《河南省中小学教育 3 技术装备标准(试行)》第二种配备方案 4二中、罡头小学、苗店小学音美器材达到国家二类以上标 二中、罡头小学、苗店小学体育器材按《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 5 基本标准》配备 配合教育局完成二中、苗店小学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按标准配 6 备计算机,逐步实现“班班通” 7配合镇政府完成二中操场续建 8配合镇政府完成二中改扩建工程建设

2020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汇报材料(供参考)

2020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汇报材料(供参考) 根据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我镇致力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具体实施和创建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XXX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省教育厅《XXX省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暂行办法》,经过全镇干部职工、教师的共同努力,XXX镇已初步达到《XXX省中小学办学条件基本标准》规定的要求。现将我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做一简要汇报: 一、概况 XXX镇位于东阿县城南14.5公里处,濒临黄河,与东平县、平阴县隔河相望。全镇国土面积64.37平方公里,辖54个行政村,总人口3.01万人。辖区内的XXX海拔82.1米,是东阿曹植文化、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XXX梵呗”音乐的发源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曹植墓坐落于XXX西麓。2012年我镇被评为XXX省旅游强乡镇。 近年来,我镇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镇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教育质量不断上升,教师队伍建设有了新的突破,办学水平不断提高,校园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各小学初步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 二、各项指标达标情况 1、办学条件 我镇现有XXX镇中心小学和XXX镇第二中心小学2所完全小学。在校生900人,23个教学班,平均班额39人。小学校园占

地面积70余亩,生均占地面积51.8㎡;小学校园绿化面积18387㎡,生均绿化面积20.4㎡;小学校舍建筑面积9821㎡,生均校舍面积10.9㎡。 2、师资水平 全镇现有教职工93人,专任教师69人,本科教师61人,学历合格率100%,其中一级教师32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 46.37%。全镇小学师生比1:10,无代课教师。 3、资金投入 为改善师生就餐环境,2014年由政府投资70余万元对镇中心小学餐厅进行新建;为美化校园,在2015年由镇政府牵头争取资金40余万元,对镇中心小学校路、教学楼室内外进行建设和粉刷;为给学生创造一个清凉的学习环境,在2015年我镇争取资金10.38万,为学校购置20台空调;投资10万元,为镇中心小学体育运动场进行了硬化,并铺设了塑胶跑道。同时学校按照省级标准投资近100多万元为仪器室、综合实践活动室、心理咨询室、音体美器材室等功能室配备了器材和仪器,满足了教学需求。现在我镇学校均无D级危房,校舍初步均衡。 现在全镇学校布局科学合理,各学校校舍均能满足正常的教学和生活需要,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行政办公用房、生活用房基本配套,体育场地及附属设施基本齐全。 4、教育质量

如何理解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一是“提质量”。在人人都有学上之后,人们对教育公平的关注主要体现在教育质量上。促进均衡发展要把提升质量作为根本,更加注重教育的内涵发展。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改革,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学生从应试教育的重压下解放出来,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 二是“缩差距”。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后,城乡、区域间发展不均衡上升为义务教育的主要矛盾之一。促进均衡发展,就要大力加强对农村和中西部地区义务教育发展的支持。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和教师配置等方面向农村倾斜,尽快形成城乡同标准、一体化发展的格局。加大中央财政支持力度,完善对口支援制度,促进老少边穷地区义务教育发展。很多地方为此进行了积极探索,如成都积极统筹城乡教育发展,大力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广东省开展“千校扶千校”活动,组织发达地区1000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对口帮扶欠发达地区薄弱学校,收到良好效果。 三是“重配置”。合理配置资源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根本措施。陕西吴起县投入5亿多元统一全县建校标准,实现了办学条件均等化;安徽铜陵市鼓励教师跨校兼课、兼职,促进了高水平教师资源共享。要从硬件、软件等各方面促进区域内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取消设置重点校和重点班,统一学校公用经费和生均教育经费标准,加大薄弱学校改造力度。实行区域内教师和校长交流制度,加强薄弱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搭建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 四是“建机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建立长效机制。要打破校际和城乡之间的分割,形成城乡和地区义务教育共同发展机制。认真总结一些地方探索的学区管理、集团化办学、农村九年一贯制、示范性高中和重点高中招生指标定向分配到初中等做法和经验,创新教育管理运行机制。强化督导评估,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和激励机制。 还应注意的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是“削峰填谷”搞平均主义,更不是一个模式办学,千篇一律、千校一面。在大力扶助薄弱学校的同时,要鼓励优质学校继续办出水平、办出特色。

当前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

当今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政策导向(一) 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朱家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颁布近两年来,我国政府以特别的关注和前所未有的投入在推进着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然而,要在接下来的8年时间内完成基本普及学前教育、重点发民农村学前教育的任务,有质量地解决“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是有相当大的难度的.其成败与否取决于多种因素,而有关的政策导向和解决问题的策略等是否正确和到位则是主要因素. 完成《教育规划纲要》规定的任务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在接下来的8年时间内,要在全国范围内完成《教育规划纲要》所规定的各项任务,必须先搞清楚当前我们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才能集中资源和力量来解决这些问题. 《教育规划纲要》规定”到2020年,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具体的指标是一年的毛入园率要达到95%,两年的

毛入园率要达到80%,三年的毛入园率要达到70%,在园幼儿人数将达到4000万.要完成这个“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的任务,重点和难点都在中西部地区,特别是在中西部偏远的、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 在我国,不同地区的教育资源之间的差距在扩大。近些年来,尽管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教育经费投入的增长速度似乎要高于经济发达地区,两者之间的相对差距在减小,但是绝对差距仍在扩大。根据教育部《2010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全国普通小学生均公共财政预算公用经费最高的北京市已达到5836.99元,而最低的贵州省仅为579.26元,前者是后者的10倍多。公告虽然没有提及学前教育的人均经费,但可以想象,差距可能更大。在这种情况下,不同地区在完成“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的任务时会面临完全不同的情况。就这一点而言,国家需要集中资源和力量解决中西部农村地区的“基本普及学前教育”问题。 在我国,同一地区不同儿童享有的教育资源之间的差距也在扩大。以城市为例,由于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大批农民带着他们的子女进入到城入来,开始了他们的新生活。但我国原有的城乡二元体制没有为这些农民工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知识资料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知识 一、什么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什么是基本均衡?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在义务教阶段,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全面提升教师整体素质,缩小学校、城乡、区域间教育发展水平的差距,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仅是一项既定不变的方针,更是一个螺旋式发展逐步推进的过程。教育投入、教育设施、教师资源等办学条件的改善只是“初步均衡”,实现义务教育发展水平和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才是“基本均衡”。 二、如何把握均衡发展的基本内涵? 均衡发展是一种新的教育发展观,是解决我国目前现实教育问题的新举措,是实现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基内涵主要包括三个层面:一是区域之间的均衡发展,目前应当特别关注边远山区学校建设问题;二是区域内部学校之间的均衡发展,目前应当特别关注薄弱学校建设问题;三是群体之间的均衡发展,目前在当物别关注弱势群体的教育问题。其最终目标,就是要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位教师,实现教育公平。 三、国家确定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总体规划,统筹城乡,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步实施。 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的主要内容和标准是什么?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一个门

槛、两项内容、一个参考。 (一)一个门槛(基本办学标准评估)。要求在对一个县(区)进行评估认定前,要对其所辖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是否达到本省基本办学标准进行评佰。达到这一条件的县(区),才有资格接受均衡督导评估认定。 (二)两项内容(均衡督导评估认定的核心内容) 1、对县域义务教育学校际间均衡状况评估(差异化系数)。是以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生均数学仪器设备值、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合数、生均图书册数、师生比、生均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生均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数8项指标来分别计算小学、初中综合差异系数。达到基本均衡评估的标准为:小学综合差异系数不高于0.65,初中综合差异系数不高于0.55。 2、对县级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评估(四个方面)。主要是通过入学机会、保障机制、教师队伍、质量与管理四个方面的17项指标来进行,每个指标赋一定分值,总分为1000分;达到85分以上的县方可视为达到此项评估的要求。考虑到省情不同,要求省级在制定实施办法时,可适当增加对县(区)级政府工作评估指标。 (三)一个参考。指公众对本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的满意度,作为评估、认定一个县是否实现基本均衡的重要参考依据。 五、开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将会起到什么作用?

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思考开题报告.doc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思考 专业:公共事业管理 姓名: 指导教师: 一、研究目的及其意义 目前我国实现城乡教育均衡,维护教育公平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实现科学教育、公平教育、和谐教育的前提和必然选择。我们必须从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来充分认识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科学的教育均衡发展观统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 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是城乡统筹发展观在教育领域中的具体体现,强调从城乡关系的角度来考虑国家的教育发展,改变城乡教育分割和城乡教育分治的做法,把城乡教育纳入统一的教育发展系统中,实现城乡教育双向、共同、均衡的发展。由于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地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地区之间、

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的差距依然存在,在一些地方和某些方面还有扩大的趋势,构建适应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机制成为教育发展过程中亟须解决的紧迫问题。我国正处在城市化发展的加速阶段,伴随着学龄人口的大量减少,有针对性的对现有城乡教育资源进行重新划分与整合,对构建服务型政府及改善我国教育现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本课题目前的学术研究动态和学术前沿综述 1.本课题的研究现状 在新的历史时期,教育面临许多新的发展机遇。2009年11月初,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时间表”和“路线图”。确立的目标是:2010年比全国提早两年实现义务教育区域内初步均衡,2015年比全国提早五年实现义务教育区域内基本均衡,力争到2020年实现全市义务教育高位均衡。为加快“和谐榆次、教育强区”建设步伐,我们深入乡镇和有关基层学校,就“如何统筹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这一课题进行了调研。 2.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与成果 张丽娜认为:“城市优质学校生满为患”的问题虽然得到了积极遏制,但一到招生季节,难免还是会出现“农村和薄弱学校生源不足,门庭冷落”的景象。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三:一是农村地区人口密度小,在国家低生育计生政策作用下,学生绝对数量减少。二是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许多农村人口迁移到城市,还有一些农村人口进城务工,孩子随父母转移到城区。三是农村办学条件、师资力量薄弱,导致家长对“择校”趋之若鹜。

小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汇报

小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领导: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XX县XX镇XX希望小学的全体师生对各位 的莅临指导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热烈的欢迎!下面请允许我为大家作 介绍。 XX县XX镇XX希望小学位于XX镇文化东路3号,创办于2012年,办学至今第五年,是一所基础设施完善,教学设备先进,师资 力量年轻,校风严谨笃实,学生全面发展,教学质量显著的“花园式”现代化学校。学校现占地面积32440㎡,校舍建筑面积 7404.69㎡,绿化面积13795.77㎡,体育场占地面积10876.04㎡,校园规划开阔井然,绿树成荫,环境优美宜人,各项指标均达到义 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要求。(大门) 办学以来,学校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与师生优良品质培养有 机结合,在教育方针的指引下,结合开展争做“四有”好老师和好 学生活动,提出学校的“三风”建设,并深化为“知行合一”的校训,以此引领班级文化建设和良好班风形成,促使学校的各项规章 制度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使之发展为“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无需 时常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多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从而实现全面育人的办学宗旨。(文化长廊) 文化立校、艺术育人是我校转变德育观念,寻求新的突破,探 索出的独具个性、独具特色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模式。学校主 动联系县文化馆,外请名师,内抓管理,开设足球、民族舞、器乐、书法、国画等五个学生社团,扎实开展学生社团活动,丰富学生校 园文化生活,满足学生的多元文化需求,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

时,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初步形成一定特长,不断提高艺 术修养,服务校园,服务社会,展示学生自强不息、积极向上的精 神风貌和学生的艺术特色,推动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持续推进我 校“省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和“云南省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基地”的各项工作,精心打造精神文明校园和书香校园,取得良好的 社会效应。(书画活动室) 发展至今,在“办学目标明确,特色突出,育人环境优美;教 师队伍结构合理,素质好,教育教学质量高;学生学习负担轻,学 习能力强,综合素养全面”三大特色引领下,XX小学取得了良好的 社会效应。近几年,学校除经常接待县内外教育考察团外,还先后 被授予县级文明单位、省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省级防震减 灾示范校、全国青少年载人航天科普活动联系学校、县级常规管理 示范校等荣誉称号,被县人民政府表彰为“教育工作先进集体”, 被云南省教育厅小学语文研究会确定为“小学语文研究基地学校”,同时,学校集体、学生和教师个人分别受到各级各类表彰奖励27项次、254人次和78人次。(校史室) 目前,学校办学范围不断扩大,除接收本片区生源外,还接收 周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及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入学,现有31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582名,教师70名,其中特级教师1名,教师较为年轻,结构合理,高于规定学历的专任教师比例为100%,学生与教职工之 比为22.61:1,达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要求。为帮助年轻教师尽 快适应城区教学及自我发展,学校开展年级结对与个人结对,通过 交流与帮扶,落实学生学习常规与班级建设的管理,促进教师尽快 适应城区教学,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形成良好的教研风气。学校以 教师综合技能大赛为突破口,突出教学中心,强化课堂教学质量和

强化责任多措并举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强化责任多措并举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作者:山西省教育厅 来源:《师资建设》 2013年第8期 山西省教育厅 进入新世纪以来,山西教育工作在全面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积极顺应人民群众接受公平教育、优质 教育的热切期盼,旗帜鲜明地把均衡发展作为新时期的工作重点。在省委、省政府和教育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政府主导,典型引路,牢固确立均衡发展的战略地位 山西省通过制定地方法规、加强政策引导和制度设计,明确把均衡发展作为新时期义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和战略性任务。2009年,在修订山西省实施《义务教育法》办法时,从法律层面明确将均衡发展确定为义务教育的发展方向,在经费投入、条件保证、教师配置、学校管理等方面作了明确规定。2010年省政府下发《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 育均衡发展的意见》,提出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26条工作要求和政策措施。2011年,省委、省政府在制定 《山西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进一步明确了推进均衡发展的时间节点、工作目标和任务。山西省通过制定城乡一体化的办学标准、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实施方案、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办法和 指标体系等,形成了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在推进工作中,注重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先后在朔州市、孝义市、高平市召开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等方面的现场会,推广典型 经验。晋中市通过标准化建设、教师交流、阳光招生、均衡编班及优质高中招生指标分配等政策措施,基本消除了择校、乱收费和大班额现象,实现了义务教育基本均衡。201 1年6月,省政府在晋中市召开现场会,学习推广晋中经验,在全省产生了很大反响,形成了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良好氛围。各市、县认真贯彻省政府部署要求,结合当 地实际出台政策措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明显进展。2012年行风政风评议中,山西省晋中市教育系统成为免 评单位,其它各市排名都明显前移。 二、加大投入,改善条件,不断夯实均衡发展的基础 近几年,山西省通过全面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施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义务一教育标准 化建设工程、农村义务教育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等,使中小学办学条件得到较大改善。特别是从2009.年到2010年, 省委、省政府多方筹资170亿元,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新建、扩建和加固中小学校9729所,建筑面积2200 余万平方米,基本上覆盖到城乡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校,不仅使中小学校舍全部达到安全标准,而且使城乡学校办学 条件的差距明显缩小。“十二五”时期,将“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列为重点工程,把学校标准化建设与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统一规划,统筹实施,要求实施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的项目县所有义务教育学校必须达到标准化要求。2010-2012年,共投入十多亿元,使67个项目县(市、区)的近六千所中小学校达到标准化要求。今年又在35个县(市、区)实施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到年底全省将有102个县完成。同时,多方筹集资金9亿元,加强农村寄宿制学 校生活设施配备,改变了寄宿制学校食堂建设滞后、食宿条件差等问题。到“十二五”末,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将消除薄弱 学校,全部达到标准化要求,实现城乡间、学校间办学条件均衡、办学水平相当,为人民群众提供公平良好的义务教育。 三、完善制度,推动交流,努力促进教师资源均衡配置 山西省把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作为促进均衡发展的关键环节。全省建立了新聘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和城乡教师定 期交流制度,积极引导广大教师到农村学校、薄弱学校任教。省教育厅连续三年为贫困县义务教育学校招聘了大专学 历以上的特岗教师9000余名,使农村教师以民办转正和中师毕业生为主的结构发生明显变化,目前全省所有农村小学 都配备了大专学历以上、年富力强的高素质教师。从201 1年起,省教育厅发文要求各地建立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 师交流制度,促进城乡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初步统计,201 1年全省义务教育学校间校长交流1596人,教师交流17094人。2012年校长交流2076人,教师交流17300人。城镇教师通过多种方式到农村支教,每年都在8000人以上,加上各高等师范院校每年组织数干名优秀毕业生到农村学校顶岗支教,替换出农村教师到高校接受专业化培训, 农村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得到明显提升。 四、深化改革,创新机制,积极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创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知识大全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知识 1、什么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在义务教育阶段,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全面提升教师整体素质,缩小学校、城乡、区域间教育发展水平差距,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 2、为什么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事关教育公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我国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是基础教育的重中之重,是解决了“有学上”之后,逐步解决“上好学”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法》的明确规定。《义务教育法》第六条明确指出“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3、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内涵是什么? 内涵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两个平等一个公平”:一是教育权利平等,即人人都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二是教育过程平等,即提供相对平等的接受教育机会和条件。学生在受教育年限、学习内容、教学条件、师资水平等方面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条件;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受到社会、学校和教师的同等对待,享受符合其能力发展水平和潜力的教育条件。三是教育结果公平,即教育成功机会和教育效果的相对均等。每个学生在接受教育后都应达到一个最基本的标准,都能获得学业上的成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4、“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申报认定工作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教育部于2012年5月印发《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暂行办法》,启动了“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的评估认定工作。河南省政府教育督导团受省政府委托,2013年组织部分省督学和专家对全省第一批符合条件的29个县进行了评估验收。 5、教育部规定“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督导评估认定”的程序有哪些?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的程序,主要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进行,分为县级自评、市级复核、省级评估、国家认定四步。 6、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县一级的责任主体、责任人和责任单位分别是谁? 根据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省教育厅下发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文件规定:“县级政府是本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责任主体,县级政府的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县级发改、财政、建设、规划、国土、人力社保和教育等部门是具体责任单位”。 7、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督导评估的主要内容和标准是什么? 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督导评估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一个门槛、两项内容、一个参考。 (一)一个门槛(基本办学标准评估)。要求在对一个县进行评估认定前,要对其所辖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是否达到本省基本办学标准进行评估。达到这一条件的县,才有资格接受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督导评估认定。 (二)两项内容(均衡督导评估认定的核心内容)。 ①对县域义务教育校际间差距评估。是以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生均图书册数、师生比、生均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生均中级及以上专业技

整合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整合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让更多学生享受公平教育 卧龙学校徐允明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报告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视。我县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在保证受教育者的权利和机会均等,促使区域间、城乡间、学校间教育资源配置均衡做了许多富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在办学条件逐步实现均衡 搭乘全省校舍改造的顺风车,今年我县校舍设施和教育装备基本实现了均衡配置,单从外观和内部设置上很难断定一个学校的优劣。 2、在师资队伍上均衡配置 为促进学校师资均衡,不断充实边远地区的教师队伍,每年新招考教师首先充实基层;同时还抽调县城优秀教师到乡镇支教。 3、教师待遇上实现均衡甚至向乡村倾斜 在教师待遇上逐步向乡镇及边远地区倾斜,先是毕业分配的教师到农村工作没有一年的试用期,后是农村教师享受一定的补贴,即进山费,现在农村教师享受交通补贴,工资待遇上已经远远超过了同等情况在县城工作的教师。 以上可以看出我县在教育均衡发展上作了很多工作,成效是显著的。旧的不均衡已经改变但又出现新的不均衡:一是教学质量的不均衡,校与校之间差距很大;二是班额的不均衡,县城中小学班额过大,而有些乡村中小学面临着无学生可教;三是人力资源的不均衡,有的学校教干教师配备充足,甚至过剩,有的学校教干教师缺乏,且有老龄化趋势。 要解决以上问题,应在以下几方面做工作: 一、营造公平竞争环境,促进城乡学校共同发展 均衡发展不是单纯的平均发展,也不是简单的以强补弱,削高填洼,而是要全面考虑各学校在地理位置、办学环境及条件、师资队伍、管理水平等方面存在的客观差距,对处境困难或相对薄弱的学校要从政策上给予倾斜,从而达到优质资源更优,薄弱学校优质发展的目的。 二、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为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人力支撑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因此,建设一支敬业奉献、为人师表、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 当前,我县中小学教师队伍存在着几个较突出的问题:一是结构性失衡问题。主要表现中小学教师分布失衡,总体上中学教师超编,农村小学缺少年轻、优秀、合格的教师。二是教师流动的失衡问题。主要表现在优秀教师由农村流向城城,由不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由基础差的学校流向基础好的学校,而后一个问题进一步加剧了前一问题的严重性。三是学校内部尚未形成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机制,教师的报酬还不能做到与业绩挂钩,未能实现优劳优酬,而不能胜任工作的人员则很难予以辞退。四是部分学校教师专业水平不高,敬业精神不强。 要解决上述问题,关键是要在用人制度和分配制度两个方面下工夫。具体来说,一是各中小学要按照核定的编制数和教师职务结构比例合理设置各类岗位,明确岗位职责。二是引入竞争机制,全面推行教师聘任制,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聘任机制,形成竞争择优、积极进取的良好氛围。三是严格合同管理,科学实施考核,对于不适合教师工作的人员要坚决清理出教师队伍。四是完善教师交流制度,促进教师队伍合理流动。在城乡之间、薄弱学校和名校之间建立起切实可行的人员流动制度,通过交流,互相学习,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三、建立起一支适合现代教育要求的高素质的校长队伍。和教师相比,校长对学校的改革与发展起着更加重要的作用。教育方针、政策、法律要通过他们去贯彻执行,学校各方面

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文献综述

关于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文献综述 【引言】 在我国,对教育均衡发展的关注还是近二十年的事情,虽然城乡之间、地区之间、阶层之间教育差距加大的现象早已显现,但是教育发展不均衡日益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并日益被人们所关注的是起于上个世纪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转型,城乡差距、地区差距愈来愈严重而出现的。 城乡教育发展不均是各国普遍存在的现实问题,经济社会总体发展水平滞后的发展中国家更是如此。由于历史及现实原因,我国城乡教育发展存在较大差距,影响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目标的实现。如何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是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同时各国政府纷纷颁布各类政策,积极采取措施改变城乡教育差异以及重城市轻农村的倾向,努力实现教育资源的相对合理配置,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和借鉴其他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或地区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经验,对推动我国城乡教育统筹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正文】 一、概念 均衡,最初是物理学中的名词,后被马歇尔引入经济学。均衡发展是指通过合理的配置人类有限的资源,达到市场需求与供给的相对均衡,使经济中各种对立的、变动着的力量相当,形成相对静止、不再变动的状态。于发友在他的《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中认为,“均衡发展首先是一种发展的类型,是在对狭隘的经济发展观批判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新的发展观,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充分体现民主和公平的发展观。”这种发展观是以均衡作为其特征的,那么这种发展就不会是一种单纯的增长、扩展或进步、改善,就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发展,而是完全体现均衡本质、充分兼顾到平衡、协调意蕴的发展。均衡发展是在平衡合理的配置资源基础上的发展,更是全面、健康、和谐、可持续的发展状态。狭隘的经济发展观在我国带来的是区域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教育的非均衡发展正是经济发展不均衡的一种映射。当狭隘的经济发展观日益为多元的人文发展观替代的时候,教育领域的非均衡发展向均衡发展过渡也自然在情理之中。1 原教育部部长助理、基础教育司司长李连宁认为,教育均衡发展包括三个层面:区域之间,有一个地区和城乡之间均衡发展的问题;学校之间,是在一个区域内不同学校之间均衡发展的问题;群体之间,应该关心弱势群体的教育问题。从国家的角度,应该从区域、学校和群体三个层面同时来促进,不是就一个层面,可以根据不同层面的要求采取不同的政策。另外,从促进的对象看,以义务教育为重点,但是要包括整个基础教育的公立的学校教育,也要考虑到高中,高中阶段的发展从一开始就从均衡发展来设计,这是大思路,因为发展完了再去讲均衡, 1于发友. 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05.

我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几点认识

我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几点认识 新洲乡中心学校任筠 新洲乡中心学校校长田先明常说的一句话:“我们学校谁来看,都是这样!学校不是办给人看的,而真正要让孩子们喜欢、老百姓满意。”田先明校长是这样说的,也正是这样做的。 当今社会人们格外关注教育事业的发展,作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更是深感这些年来教育的发展变化。近年来普遍提到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关乎着教育公平、关乎教育质量,关乎千家万户家长和学生的切身利益,于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就成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义务教育发展的根本目标。对此我想谈几点自己浅显的认识与看法: 一是“缩小差距”。我认为均衡教育就是要使不同地区的孩子都能享受到同等的教育资源,教育质量。但是在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后,城乡、区域间发展不均衡仍然是义务教育的主要矛盾之一。要想促进均衡发展,就要大力加强对农村及偏远义务教育学校发展的支持。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和教师配置等方面向农村倾斜,尽快形成城乡同标准、一体化发展的格局。去年我乡就积极向上争取和学校实行开源节流,致使我乡各学校的校舍全部达到标准化,在教育资源上争取了为中心学校每班都配置了交互式电子白板,马家河小学配置了触摸一体机,为全乡七个教学点配置了“教学点数字资源全覆盖”等教学设施,极大的方便了教师的教学也让乡村学校享受到了与城市一样的教学资源、教育环境、教学方法。 二是“提升质量”。在人人都有学上之后,人们对教育公平的关注主要体现在教育质量上,实现教学质量一体化。

促进均衡发展就是要把提升质量作为根本,更加注重教育的内涵发展。我认为抓教学质量,首先要抓教师队伍建设,一是切实加大对教师队伍的培训和交流,特别要缩小不同地区教师的素养,例如我们现在正在进行的支教和跟岗学习活动就是一个体现把城区学校好的教学理念、方法带到乡村来和老师共享,把乡村学校老师的经验带回去交流,这种校际之间的交流、老师之间的沟通是缩小城乡教师水平的很好途径。还比如其他形式的交流走教、送课下乡等等这都是缩小教师教学水平好的途径。政府也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特别是青年教师的自身修养和专业技能的培训。二是多派出去多请进来,使优秀的教学资源能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另外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改革,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学生从应试教育的重压下解放出来,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使学生感受到教育不光是学知识更是在学习的同时能快乐全面的发展。 三是“优化配置”。目前我乡的教育资源来看,中心学校班级学生数多,而教学点学生数少,人数多其中就隐含了大班额问题,既给学校管理带来诸多困难,又存在学校布局不合理的弊端,还因为学生上学放学的安全问题给社会带来许多压力,是相当不科学的。对此,可以政府干预让生源统一调配。这样既解决了学校的压力也让学生有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应该建立和完善偏远学生就读寄宿制,兴建寄宿制学生食宿设施,解决其后顾之忧。 我认为的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就是实现各个方面的均衡,从人人有学上到人人上好学的历史跨越,让学生都享受到同样的优质教育,让老师都能接受相同的专业提升。办真

学前教育均衡发展初探

学前教育均衡发展初探 摘要: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终身教育的启蒙阶段。当前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但由于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差距依然存在,学前教育不均衡问题比较明显。为了推进城乡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为每一位幼儿提供公平的教育机会,要求学前教育必须均衡发展。 关键词:学前教育;均衡发展;方法 一、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学前教育发展不均衡 从数量上看,尽管幼儿园总量大幅提升,但还不能满足群众的实际需求,其中公办园数量偏少,尚不足幼儿园总数的五分之一。从办园布局上看,公办园和部分优质民办园主要集中在市区、城镇等地,农村幼儿园数量较少。从收费上看,公办幼儿园保教费和民办园保教费不一样,入公办园难、入部分民办园贵的问题依然突出。 (二)学前教育发展缺乏经费保障 由于学前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县、乡政府对其经费投入几乎近于零。没有得到一分财政补助,全部自收自支。农村幼儿园收费标准低,但仍有部分农村低收入家庭和外来

务工子女因交不起学费而欠费,使农村幼儿园办园经费较为困难。 (三)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公办教师资源不足,在编在岗的幼儿教师工资待遇与中小学公办教师差别大,幼儿教师队伍不稳定,流动性大,部分幼儿园教师年龄老化,综合素质不高,这些均直接影响了幼儿园保教质量的提高。 (四)违规办园的行为仍然存在 少数幼儿园为了抢夺生源,不严格按教育方针政策和国家标准办学,小学化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幼儿园为了节约办学成本,不按要求编班,班额较大,或未按规定配齐保教人员。此外,无证办园的现象比较严重,存在园舍安全、校车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卫生安全等方面的问题。但是由于社会存在需求,在园幼儿难以分流等客观情况,增加了取缔非法办园工作的难度。 二、采取的措施与方法 (一)强化政府责任,彰显教育均衡性 1.转变观念,逐步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范畴 学前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是幼儿一生发展的基础,它的受益者不仅是幼儿个人、家庭,而最主要的还是国家,它将直接作用于国家未来的生产力和经济增长能力,因此,我们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基本知识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基本知识 (义务教育均衡县创建必学知识) 一、什么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在义务教育阶段,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全面提升教师整体素质,缩小学校、城乡、区域间教育发展水平的差距,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也就是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在办学经费投入、硬件设施、师资调配、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等方面大体处于一个相对均衡的状态,与义务教育的公平性、普及性和基础性相适应。 二、如何把握均衡发展的基本内涵? 均衡发展是一种新的教育发展观,是解决我国目前现实教育问题的新举措,是实现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其内涵主要包括三个层面: ①区域之间的均衡发展; ②区域内部学校之间的均衡发展; ③群体之间的均衡发展,目前应当特别关注弱势群体的教育问题。 其最终目标,就是要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实现教育公平。 三、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的主要内容和标准是什么? (一)一个门槛(一个前提) “一个门槛”(一个前提),就是山东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评估10项指标:生均占地面积、生均绿地面积、生均校舍建筑面积、生均体育场地面积、小学科学初中理科教学仪器配备、音体美器材配备、百名学生计算机台数、生均图书数、学生与教职工之比、高于规定学历的专任教师比例。 备注:以上具体数据详见《山东省普通初级中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试行)》《山东省普通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试行)》两个文件。 (二)两个要素(两项评估) 两个要素(两项评估),就是校际间均衡状况和县级人民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情况评估。 1、校际间均衡状况评估,以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生均图书册数、师生比、生均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生均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数这8项指标,用专门公式,分别计算全县小学、初中差异系数,得出小学、初中校际均衡状况。 验收标准为:差异系数小学≤0.65,初中≤0.55。 2、县级人民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情况督导评估,以量化打分方式进行。评估指标体系分为:入学机会、保障机制、教师队伍、质量与管理4项A级指标,23项B级指标,34个评价要点,总分100分。 验收标准为:评估分数必须达到85分以上。 (三)一个参考(一个重要参考) 一个参考(一个重要参考),就是公众对本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满意度调查结果。 验收标准为:得分必须达到85分以上。 (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四个“一票否决” (1)三个增长近三年中有一年存在不达标情况; (2)教育系统出现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和严重违纪违规事件的县不得申报; (3)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不达标; (4)未完成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任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