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精神分裂症

第七章 精神分裂症
第七章 精神分裂症

第七章精神分裂症

主要内容

?定义

?流行病学研究

?临床症状与诊断

?主要类型

?病因

?治疗

一、定义

?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病。多起病于青壮年,常缓慢起病,具有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障碍,及精神活动不协调。一般无意识和智能障碍,自然病程多迁延。

二、流行病学研究

?目前,全世界约有4500万(我国有780万人,发病率为千分之一至千分之五)。?男女患病比例: 1:1.60

?16-35岁患病较多,男性的平均发病年龄比女性早4年

?精神分裂症的入院率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菜花开,痴子忙?±。

John Nash

三、临床症状与诊断

(一)临床症状

思维障碍:思维松弛、破裂,思维被播散,被控制感,被洞悉感,病理性象征性思维,被害妄想,关系妄想等妄想;

明显的情感淡漠、不协调、倒错;

明显的意志减退或缺乏;

其他常见症状:反复出现的言语性幻听,紧张综合征以及怪异行为等

自知力障碍,社会功能严重受损,或无法进行有效交谈

?阳性症状:幻觉、妄想,急性阶段(生发性症状)

?阴性症状:缺乏动机、快感缺乏、意志缺失、思维贫乏、情感淡漠(缺损性症状)

(二)精神分裂症的诊断

1、诊断标准:DSM-IV

?在症状认识上,CCMD\DSM基本一致

?在病程上的差异:DSM-IV要求至少6个月。CCMD-3则要求至少持续1个月(若有精神分裂症症状,但未满一个月则诊断为分裂样精神病)

2、精神分裂症的量表评定

?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

?阳性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 PANESS)

?偏执型

?紧张型

?青春型

?残留型

?未分化型

1、偏执型(paranoid schizophrenia)

?a又称妄想型

?幻觉:幻听、幻视

?妄想:关系、被害、影响、嫉妒、钟情、夸大

?其他思维障碍:联想障碍、逻辑障碍

?自知力障碍

?偏执型患者外显症状并不易觉察,工作、智力等都可能很正常;其?°被害妄想?±是一步步发展严重的

2、紧张型(catatonic schizophrenia)

?紧张性木僵:情感淡漠,言语动作减少,出现刻板言语动作,模仿言语动作或违拗症,严重时会呈现蜡样屈曲

?紧张性兴奋:兴奋激动,行动暴烈

?自知力障碍

3、青春型(hebephrenic schizophrenia)——又称紊乱型

?幻觉

?妄想:生动、零乱和片断的;无逻辑性

?作态:学猫狗叫,歌唱,嗲声嗲气

?自知力障碍:行为显著异常(接近俗语“疯”),女孩打扮,穿着,说话等均有体现;预后不理想,发病越早越不乐观

4、残留型

指过去至少有一次发病,目前仍存在有个别的症状,如妄想、情感平淡、社会性退缩、人格改变等,症状保持相对稳定,近一年来无明显好转或恶化。

5、未分化型

症状不符合以上任何一种类型,或是同时存在有多种类型的部分症状。

案例1

?某男,22岁,言行怪异、出现幻觉妄想1年。患者自小少语寡言,交往少,脾气暴躁,1年前因父亲病故和失恋,开始失眠、呆滞、郁郁不乐,说:“我活不了几天了,我有罪";听到火车鸣响就害怕,见到鸡鸣狗叫也恐慌,见到公安人员就称“我有罪",回家后就问家人:“公安局的人和你们谈过话吗?为什么我想的事别人都知道?"不时侧耳倾听“地球的隆隆响声”,看见小汽车就恐惧地问他人:“那是不是来逮捕我的?"患者记忆智能无障碍,只是孤独离群,生活懒散,时而恐惧、激越,时而自语自笑、凝神倾听。一次,突然对电风扇下跪,说听到电风扇里有一男声责骂他是“叛徒和内奸"。认为自己脑子想的事被别人知道,“监视器就是邻居家的录音机和自己的手表"。问患者为什么时哭时笑?患者回答:“我脑子被一死者控制,我哭笑不受自己支配。"

案例2

?患者18岁时出现行为紊乱,胡言乱语,经治疗后缓解,此后三次住精神病院治疗。第三次住院出院后,到当地某佛寺出家为僧。出家10个月后,又出现行为异常,寺庙掌门通知家属将其送至医院。入院后不言不语,行为呆滞,表情紧张,拒绝进食。整日卧床,保持着一个姿势不动,对医生的提问据不回答。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有所改善,白天仍整日不动,但晚上会起床自行吃饭,走动,如厕。

入院2个月后,基本缓解。

案例3

?李某,女,20岁,1周前患者因同学不小心弄脏了她的衣服而与同学发生口角,当晚未眠,第二天即出现说话多,大部分是自言自语,说话内容很乱,别人都听不懂。上课时突然不明原因哭泣,一会儿又哈哈大笑。或者旁若无人地走出教室。

老师和同学都感到她精神异常,即送入医院。入院后患者表现非常兴奋,在病房内到处乱跑,行为轻浮,不知羞耻,有时光着身子来回走动。生活自理困难,个人卫生很差。

五、病因

1.生物学原因

(1)遗传:双生子的研究(G o t t e s m a n等,1987)

研究者在长达26年的时间里对55对双胞胎进行观察,以检验这些双生子中出现相似症状的情况。

?结果发现:50%的同卵双生子和9%的异卵双生子出现精神分裂症的一致表现,比率为4:1。

(2)大脑功能

?多种技术共同发现:在完成认知作业时,精神分裂症患者前额叶的活动减少

2.心理-社会因素

(1)家庭环境、父母教养方式

(2)生活事件

(3)社会、经济因素

3.个性因素

六、治疗

?药物治疗

?心理治疗

思考题

1、什么是精神分裂症?

2、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3、在 DSM中,精神分裂症的类型有哪些?每种类型的特点是什么?

精神分裂症的常见表现及基本概念

精神分裂症概述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病因未完全阐明的精神疾病。临床表现为知觉、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障碍及精神活动的不协调。患者一般意识清楚,智能基本正常,但部分病人在疾病过程中可出现认知功能损害。本病多在青壮年起病,病程多迁延,缓慢进展,如不积极治疗可逐渐加重或恶化,有发展为衰退的可能。部分病人可保持痊愈或基本痊愈状态。具体表现为:①活泼好动的青少年,逐渐变得孤僻离群、生活懒散,对外部事物不感兴趣,注意力涣散,不专心听课、学习成绩下降,或是常发呆发愣,或蒙头睡觉,衣衫不整,污秽不堪,或对镜发笑,自言自语。②精神萎靡,自诉头痛头昏,失眠心烦。谈话时往往前言不搭后语,有头无尾,支离破碎,或欲言不止,或百问不答,或喜欢使用自己创造的新词、新字、使人费解。③整日叫喊不停,独自对空说话,甚至语不成句,情绪与言语内容常不相协调,如说有人要伤害他,但面部表现却很高兴;或为了一点点小事而勃然大怒。④想入非非,遐想终日。妄想内容多离奇古怪、荒诞无稽,如无中生有地认为饭菜内有人放了毒药,或认为别人咳嗽、吐痰、搔头等都是要对他采取行动的某种“特别信号”;有的认为自己被别人爱上了,常与对方纠缠不休;有的感到自己的思想、行为、身体受到电波、仪器的控制等等。 精神病已是二十一世纪的社会公害之一,专家指出,认识精神分裂症症状可以为早期治疗赢得最佳时机。最新的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的预后关键在于是否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首次发作的6个月以内是最佳的治疗时期,这时精神分裂症的神经生物学损害最少。首次发病者,早期得到及时治疗在病后的6个月到1-2年可望完全恢复。延误首次治疗的时间将导致治疗的效果下降。但是如果不坚持服药治疗,85%的患者在5年内复发。 那么,怎么才能在早期识别精神分裂症呢?一般来说,以下几方面有助于辨别。①性格改变

193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对照研究

193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对照研究 发表时间:2010-04-30T01:08:32.03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09年18期供稿作者:郭朝霞 [导读] 精神分裂症在精神疾病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在住院精神病患者中所占比例更高,其攻击行为的发生率较高 郭朝霞 (新安县精神病医院 471800) 【中图分类号】R74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09)18-0075-02 【摘要】目的探索有攻击行为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特征及相关问题。方法 193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按有无攻击行为分为有攻击行为的研究组76例,无攻击行为的对照组117例。两组分别从性别、文化程度、家族史、发病年龄、精神症状、诊断类型、脑电图和病前性格对照分析。结果两组在性别、发病年龄、文化程度、诊断分型、脑电图和病前性格方面差异明显。结论有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和无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有许多不同之处,应多加关注。 【关键词】攻击行为精神分裂症首发 【Abstract】 Objective :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related questions in first episode schizophrenic patients with aggressive behaviors Methods:193 first episode schizophrenic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whether they had aggressive behavior. There are 76 schizophrenic patients with aggressive behavior (control group) and 117 schizophrenic patients with non aggressive behavior (control group).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ably analyzed in sex、education level、family history、the age of falling ill、psychiatric symptoms、diagnosis type、personality before illness and EEG (Electroencephalogram). Results: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ex、education level、family history、the age of falling ill、psychiatric symptoms、diagnosis type、personality before illness and EEG . Conclusion:There are lots of differences between schizophrenic patients with aggressive behaviors and patients with non aggressive behaviors. More attentions should be paid to. 【Key words】aggressive behavior schizophrenia. 精神分裂症的攻击行为危害严重,难以预料,且发病率较高,攻击行为直接威胁着其他人的人身安全,对社会、家庭造成许多麻烦。近年来受到精神科临床普遍关注[1,2,3]。本文通过193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进行调查,并对照分析,旨在探讨其临床特征和相关问题。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3年元月至2003年12月,对前来本院住院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共193例,按有无攻击行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有攻击行为者76例为研究组,无攻击行为者117例为对照组,入组病人诊断符合CCMD-3。首发标准为首次发病、未经系统治疗。攻击行为是从病史及临床表现观察到的。男102例,女91例,年龄12~54岁,平均25.35±8.43岁。 1.2资料分析有攻击行为者76例,占39.38%,男48例,女28例,年龄12~46岁,平均2 2.63±5.68岁,对照组117例,男54例,女63例,年龄13~54岁,平均26.12±6.30岁,两组年龄经统计学处理,t = 3.96,P <0.05,有显著差异。 1.3研究方法使用自拟临床资料调查表,项目包括首发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家族史、临床症状、脑电图检查、病前性格和诊断分型,对两组病人对照分析。其结果采用一般统计学处理,并用卡方检验。 2 结果 2.1 研究组,男48例,女28例;对照组男54例,女63例,两组性别卡方处理 =6.50,P<0.05,存在显著差异。有攻击行为者男性多。 2.2 文化程度本调查以高中文化程度为分界,高中文化程度以上者共68例,研究组高中以上文化程度12例,占15.79%;对照组高中以上者56例,占47.86%,两组文化程度方面经卡方处理 =19.06,P<0.05,差异明显。文化程度低者攻击行为多,文化程度高者攻击行为少。 2.3 家族史两系三代有类似病史者为家族史阳性,共52例,研究组18例,占2 3.68%;对照组34例,占29.06%,两组卡方处理=0.67,P >0.05,无差异。 2.4 精神症状阳性精神症状主要指幻觉、妄想和兴奋状态,共121例,研究组有阳性精神症状者73例,占96.05%,对照组48例,占41.03,卡方处理 =59.65,P<0.05,存在显著差异。有阳性症状者攻击行为多。 2.5 病前性格孤僻、少语、怕羞、敏感等为本研究的内向性格共86例,研究组23例,占30.26%,对照组66例,占56.41%,卡方处理 =12.68,P<0.05,差异显著。病前性格内向者攻击行为少。 2.6 脑电图异常本调查中的脑电图异常多为θ节律轻度异常,共49例,研究组28例,占36.84%,对照组19例,占16.24,两组卡方检验 =10.62,P<0.05,差异显著。有攻击行为者脑电图异常显著,高于对照组。 2.7 诊断分型研究组76例中偏执型36例,占42.36%,青春型19例,占26.17%,对照组偏执型38例,占32.48%,青春型1例,占0.85%,两组卡方处理值分别为:4.32和294.76,存在显著差异,有攻击行为者青春型和偏执型多。 3 讨论 3.1 精神分裂症在精神疾病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在住院精神病患者中所占比例更高,其攻击行为的发生率较高,精神分裂症的攻击行为直接威胁着医护人员和其他患者的安全,因此,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3.2 攻击行为[4] 是指伤害或试图伤害另一个体的心理、躯体状态或破坏其他目标的行为。国内有关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的研究也有不少报道[5],但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的研究不多。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病因尚未阐明的精神病,多起病于青壮年,常有特殊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异常,发病率高,尤其是攻击行为对社会、家庭、医院带来许多麻烦和危害,本调查显示,青春型主要表现为兴奋话多,思维行为紊乱,知、情、意互不协调,本型攻击行为多缺乏目的性,随时随地都有发生的可能。偏执型攻击行为目标明确,常是受幻觉及妄想的支配,本调查也显示以阳性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者攻击行为多。这些都与既往报道[2,3]相符。 3.3 性别和年龄方面本研究显示发病年龄早者,攻击行为发生率高,在有、无攻击行为方面,两组年龄有显著差异,这可能是年龄越少其自控能力较差有关,性别方面男性攻击行为较女性多,女性发生率低,这与中国的传统教育和男女在身体素质上的差异有关。

第七章 行为疗法

第七章行为治疗的理论和方法 第一节行为治疗的基本理论 第二节 从理论基础来看,行为治疗的基本理论源于行为主义的学习原理,主要以经典条件作用原理、操作条件作用原理和模仿学习原理为基点。 一、经典条件作用原理 经典条件作用(classical conditioning)学说的建立最早可追溯到俄国生理学家谢切诺夫(I. M. Sechenov)。他在1863年出版了《脑的反射》一书,认为一切有意识和无意识的活动就其发生机制来说都是反射。巴甫洛夫(I. P. Pavlov)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更为深入的研究。他在实验室中研究狗的消化过程时,无意中发现狗不仅仅是在食物出现时才分泌唾液,当与食物出现相关的其他刺激物单独出现时狗也会有相同的反应。巴甫洛夫对此进行了进一步的实验研究。他在给狗喂食的同时,对狗进行一个节拍器的声音刺激(中性刺激,也称无关刺激)。这样结合多次以后,狗只要听到节拍器的声音(但没有食物),就会有唾液流出(反射行为)。巴甫洛夫将这种后天习得的对一个中性刺激的反射行为就称为条件反射,这个中性刺激就是条件刺激。巴甫洛夫进一步又发现,几乎任何的先天性反应(如眨眼等)都可以与任何刺激(如颜色、声音等)建立起一种条件反射(conditioning reflex,简称CR);反过来讲,条件反射的建立必须依赖于一种无条件反射(unconditioning reflex,简称UR),否则无法形成。如没有食物结合的单纯的节拍器声音是绝对不会使狗产生唾液分泌反应的。若条件刺激多次出现,但没有无条件刺激的强化,这个条件反射就会削弱或消退。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华生(J. B. Watson),则明确的将条件反射的研究纳入了心理学范畴。华生行为主义又称为“刺激—反应心理学”,即S—R 心理学。华生认为,行为是有机体应付环境的全部活动,刺激是指引起有机体行为的外部和内部的变化,而反应则是指构成行为最基本成分的肌肉收缩和腺体分泌。从S—R这个立场出发,华生(1924)认为人的行为除少数简单的反射外,完全是由外界环境塑造的。他甚至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给我一打健全的婴儿和我可用以培养他们的特殊世界,我就可以保证随机选出任何一个,不问他的才

精神分裂症分类及诊断规范标准

精神分裂症分类及诊断标准 F20精神分裂症 F20.0偏执型精神分裂症 F20.1青春型精神分裂症 F20.2紧张型精神分裂症 F20.3未分化型精神分裂症 F20.4精神分裂症后抑郁 F20.5残留型精神分裂症 F20.6单纯型精神分裂症 F20.8其它精神分裂症 F20.9精神分裂症,未特定 可采用第五位编码指明症状 F20.x0持续性 xF20.1发作性,伴有进行性损害 F20.x2发作性,伴有稳定性损害 F20.x3弛张发作性 F20.x4不完全性缓解 F20.x5完全性缓解 F20.x8其它 F20.x9观察期尚不足一年。 精神分裂症 虽然无法分辨出严格地标示病理性质的症状,但出于实践的目的,有必要将上述症状分成一些对诊断有特殊意义的、并常常同时出现的症状群,例: (a)思维鸣响,思维插入或思维被撤走以及思维广播;

(b)明确涉及躯体或四肢运动,或特殊思维、行动或感觉的被影响、被控制或被动妄想;妄想性知觉; (c)对病人的行为进行跟踪性评论,或彼此对病人加以讨论的幻听,或来源于身体某一部分的其它类型的听幻觉; (d)与文化不相称且根本不可能的其它类型的持续性妄想,如具有某种宗教或政治身份,或超人的力量和能力(例如能控制天气,或与另一世界的外来者进行交流); (e)伴有转瞬即逝的或未充分形成的无明显情感内容的妄想、或伴有持久的超价观念,或连续数周或数月每日均出现的任何感官 的幻觉; (f)思维断裂或无关的插入语,导致言语不连贯,或不中肯或词语新作; (g)紧张性行为,如兴奋、摆姿势,或蜡样屈曲、违拗、缄默及木僵; (h)“阴性”症状,如显著的情感淡漠、言语贫乏、情感反应迟钝或不协调,常导致社会退缩及社会功能的下降,但必须澄清这 些症状并非由抑郁症或神经阻滞剂治疗所致; (i)个人行为的某些方面发生显著而持久的总体性质的改变,表现为丧失兴趣、缺乏目的、懒散、自我专注及社会退缩。 诊断要点: 诊断精神分裂症通常要求在一个月或以上时期的大部分时间确实存在属于上述(a)到(d)中至少一个(如不甚明确需两个或多个症状)或(e)到(h)中来自至少两组症状群中的十分明确的症状。符合此症状要求但病程不足一个月的状况(无论是否经过治疗)应首先诊断为急性精神分裂症样精神病性障碍(F23.2),如症状持续更长的时间再重新归类为精神分裂症。 回顾疾病过程可发现在精神病性症状出现之前数周或数月,有一

首发精神分裂症综合治疗临床研究 朱文明

首发精神分裂症综合治疗临床研究朱文明 摘要】本篇文章的研究目的是探究临床上利培酮片与利培酮联合心理社会康复 治疗方法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对患者有什么样的影响。本文使用对比试验的方法,将观察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的患者采用利培酮联合心理社会 康复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则采用传统的采用利培酮片进行治疗。将两组患 者治疗后的恢复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临床上应用利培酮片与利培酮联合心理 社会康复治疗方法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对患者有什么样的影响,并根据实验的结论,发现治疗过程中影响患者恢复的种种问题,根据实际情况将治疗的方法和模 式不断地改进,从而给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服务。 【关键词】首发精神分裂症;维思通;综合治疗;副作用 【中图分类号】R74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0-0078-02 1.实验内容 本篇文章的研究目的是探究临床上采用利培酮联合心理社会康复治疗方法对 患者进行治疗是否更有利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恢复。治疗过程中发现不同的 治疗方式对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有着不同的影响的时候,将根据实验的实 际情况不断地改进治疗方式,从而给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治 疗服务。 2.实验对象 本实验选取近期入院的50名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实验数据来源,本次 试验的患者都同意接受跟踪调查,并且配合医生治疗。实验研究的患者的年龄段 在24岁到5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7.2岁,将观察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方法分为两组,分别是实验组和对照组,一共50名患者,其中25名患者 采用传统的利培酮片作为主要药物进行治疗作为实验的对照组。另外的25名患 者采用的是利培酮联合心理社会康复治疗方法进行治疗,作为实验的实验组组。 两组患者之间的性别、年龄、病程,以及治疗之前的PANSS评分等差异均无统计 学意义(P>0.05),实验结果具有可比性。 3.实验方法 本研究拟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实验研究。 3.1 变量界定 因变量:不同的治疗方式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的影响;自变量:采用 何种治疗方式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前置变量:患者自身的身体素质。 3.2 实验数据的收集 对照组的患者在治疗的初期注射利培酮初始的时候每天1mg,连续注射三天,在第四天的时候增加到2mg。一星期后加至3mg,在患者的病情稳定后,主治医 生应该要根据患者个体的情况调整剂量,以个体最适宜剂量维持治疗为原则,如 果实验过程中患者出现了不良反应,医生可以对患者加用普萘洛尔等药物进行补 救治疗。利培酮联合心理社会康复治疗方法进行治疗的实验组除了与利培酮组一 样给药外,加以精神卫生健康教育、社会技能训练、职业功能康复训练和心理治 疗等综合干预治疗,这些综合性的治疗方式每月进行一次,持续六个月。所有入 组患者在治疗第1、3、6个月末以PANSS评定疗效;副反应量表 (TESS)评定其副 反应;并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价其生活质 量和社会功能。

精神分裂症症状

精神分裂症在近些年来越来多多见了,这是一种持续、通常慢性的重大精神疾病,是精神病里最严重的一种,是以基本个性,思维、情感、行为的分裂,精神活动与环境的不协调为主要特征的一类最常见的精神病,多青壮年发病,进而影响行为及情感。给患者造成很多严重的危害,只是在早期极易被大家所忽视,给大家的心理造成很多的负担,为了能帮助大家早日认识和发现精神分裂症的产生,专家特为大家详细介绍精神分裂症的症状表现。相信能帮助大家: 1、情绪改变:小“刺激”也会引起大“反应”。如有一些患者出现情感倒错,如听到不幸的消息反而哈哈大笑,得知高兴消息后却唉声叹气等。 2、动作行为异常:这是异常精神活动的外在表现,较易识别。如具有被害妄想的患者往往对妄想对象突然发生攻击行为。情绪高涨的狂躁症患者可有过分装饰,精神病的症状或“慷慨相助”或管闲事。情绪低落的抑郁症患者则呆立或默不作声。具有幻听的患者常侧耳倾听,或作出相应的行为反应,如对空叫骂等。 3、多疑:这类人对治疗精神病周围人的一言一行都特别敏感。如听到有人讲话,就怀疑在议论自己,甚至有人咳嗽也疑为是针对自己的。这种多疑和正常人的多疑不同的是,虽经事实证实,疑点被否定,但患者仍坚信不移,无法说服。这种病态思维被称之为妄想。 4、幻觉:幻想自己是超级巨人;表现为极其自大,目空一切,横行霸道,与自身的现实情况完全不符。 5、行为障碍:常有激烈的伤人毁物与破坏一切特别是美好事物的冲动,具有爆发性与严重性。 6、妄想:妄想制造出一个超级巨人;表现为对研制机器人、对人类的精神控制技术等极度热衷。 7、思维障碍:逻辑缺陷,常有前言不搭后语、所答非所问等常人难以理解的表述极度的以自我为中心,其他人都被认为是利用的对象;偏执、顽固。 8、情感障碍:残忍、冷漠、虚伪、恶毒、嫉妒等等,对人对事与常人的反应完全不同,但会伪装。没有爱的能力,只有占有欲。 由此可见一旦换上了精神分裂是非常严重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医院精神科董泉淼教授建议大家如果患上以上相关的症状那么建议您及时到正规专业的医院来进行就诊。 生物离子穴位渗透系统作用机理 首先:是利用生物智能全数字神经定位仪查出致病灶,并对病灶部位神经等各系统进行精确计算以及锁定,运用生物离子穴位渗透系统技术进行生物植入病灶穴位顶部,当生物离子导入病灶穴位后,能马上作用于受损的丘脑、大脑神经,迅速调节丘脑、大脑异常功能紊乱,激活衰竭细胞活性,保障大脑供氧以及新陈代谢频率,全面补充大脑细胞缺失的的胶原蛋白营养,更新脑部血液循环,消除精神压力,使得不正常以及受损的脑部神经系统的功能从根部得到修正治疗。 其次:需同时进行的血液磁化植入技术,它是依据生物物理学、生物磁学、生物光学、生物化学的原理,将磁、光、氧有机结合形成磁共振作用,以血液为媒介调节机体代谢实现对机

精神分裂症的性别差异

精神分裂症的性别差异 郭春梅司天梅舒良 早在上个世纪初Kraepelin就指出,早发性痴呆的首次入院年龄女性比男性大。之后陆续有研究重复了这个结果。但真正系统严格的对精神分裂症的起病、临床表现、治疗、病程及预后等进行研究还是近十几年的事〔1〕。大量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的起病年龄及起病年龄分布、临床症状、认知功能、治疗反应及预后等方面均存在性别差异。 一、起病年龄及起病年龄的分布 精神分裂症大多慢性起病,具体的起病时间不易判断,所以多数研究将首次入院年龄作为衡量起病年龄的标准。Angermeyer和Kuhn于1988年回顾了50多篇相关研究报告,来自不同国家、不同设计的流行病学调查得到的首次入院年龄男女差异为1~10年不等,但均为男性比女性早〔1〕。Hafner等人为排除精神分裂症首次入院年龄受求医行为影响的可能,利用自编的精神分裂症回顾性评估问卷(IRAOS),调查了首发患者早期病情发展的标志性事件出现的年龄,发现:首次出现疾病征象、开始发作阴性或阳性症状及首次发作高峰(定义为阳性症状最严重时)等标志性事件发生的平均年龄男性都比女性早3~4年。可见,精神分裂症起病年龄的性别差异是疾病本身的特点,存在生物学原因。 虽然女性比男性平均起病年龄晚,但女性的起病年龄分布并不是简单的较男性向后推移,而是呈现不同的分布模式。Castle等人在伦敦某地区精神疾病登记病例中,采用精神病操作性诊断目录(OCCPI)作为诊断标准,抽取非情感性精神病患者477名,对其发病年龄分布进行研究,发现男性发病呈双峰分布(中数分别为24.4岁、36.6和61.5岁)。对总人口年龄分布、婚姻状况及病前工作适应情况等影响起病年龄的因素进行控制后,性别差异仍然存在。这与之前的几个研究结果相似,与以往不同之处在于该研究纳入了一些晚发性精神分裂症患者。Hafner等人在研究中将年龄每五年作为一个阶段考究发病率时,发现男性在15-25岁发病率迅速增加,之后随年龄逐渐下降至一个低的水平,而女性存在两个发病高峰,每一个在15-30岁出现,经过一段下降后于45-50岁(绝经期前后)又出现一个较小的发病高峰。因此,虽然男性起病年龄更早,但总的年龄范围内,男女的累积发病率无明显差别。不过,并非所有情况下这种性别差异都存在,Albus在家族性患者中未发现起病年龄的性别差异,且家族性患者的起病年龄较散发病例的起病年龄早。 对造成起病年龄及起病年龄分布模式性别差异的原因进行探索时,人们自然而然想到了女性激素,尤其是雌激素的作用。上世纪八十年代,See-man等多个学者提出了雌激素假说,认为雌激素对精神分裂症具有保护作用,可推迟女性的起病时间,并减轻临床症状。但随着更年期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下降,致使一部分潜在的女性患者此时发病。之后大量的研究验证了这个假说。如临床流行病学资料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雌激素水平低于健康对照者,月经周期中血浆雌激素水平的变化与精神分裂症症状量表评分负相关。而雌激素联合治疗比单用抗精神病药物能更好地改善症状。不过,家庭性患者无起病年龄差异的事实提示,雌激素的保护作用可被遗传方面的致病因素消弱。 二、临床症状 许多关于精神分裂症症状及亚型的性别差异的研究得到类似的结论,即女性患者发生阳性症状和情感症状的几率较大,而男性患者则更多出现阴性症状和隐匿起病。Carpenter等曾经将具备6项阴性症状中的两项定义为“缺损型精神分裂症”。Roy等人根据此定义于2001年对有关症状和性别关系的文献作了荟萃分析,得到男性与缺损型精神分裂症相关的结论。然而也有研究未发现症状的性别差异。Hafner等人比较了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男性和女性在疾病不同阶段的诊断、分型、症状群及单独症状,未发现二者在临床诊断、症状评分及症状表面上存在明显不同。唯一的差异是女性患者在症状前驱期比男性更容易表现出焦虑,Hafner认为这更可能是女性的特点而疾病的特点。

阿立哌唑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临床观察

阿立哌唑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09-10-09T15:03:36.79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第24期供稿作者:伍光辉刘顺发覃艳惠[导读] 探讨阿立哌唑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广西龙泉山医院 545005) 【中图分类号】R9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09)24-0075-02 【摘要】目的探讨阿立哌唑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以阿立哌唑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60例,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疗程8周。结果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有效率91.7%,显效率65.0%,不良反应少。结论阿立哌唑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确切,比较适合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首选用药。【关键词】阿立哌唑精神分裂症 阿立哌唑(商品名:博思清)是新一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已有多篇报道认为对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均有良好疗效,且患者依从性及耐受性好。为了解阿立哌唑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我们进行了开放性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为2008年5月至2008年12月在我院精神科住院患者,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1];初次发病,未曾服用任何抗精神病药;年龄16~60岁;病程≤5年;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60分;血、尿常规,肝功能,心电图,脑电图及X线胸透等均正常;排除神经系统及其他精神病、明显的躯体疾病、酒或药物滥用、妊娠、哺乳妇女及药物过敏者。入组对象全部取得知情同意。共入组60例,男40例,女20例;年龄16~60岁,平均(32.6±12.8)岁;病程1个月~60月,平均(24.7±13.9)月;偏执型36例,其他型24例。 1.2 方法 阿立哌唑初始剂量为5mg/d,此后根据患者反应调整,最大剂量30mg/d,平均(22.5±7.5)mg/d。疗程8周。如有需要可酌情合并使用苯二氮卓类药物及抗胆碱能药。采用PANSS评定疗效,于治疗前及治疗第2、4、8周各评定1次;同时用副反应量表(TESS)不良反应。在治疗前及治疗后测定血常规,肝功能,心电图等。疗效评定按PANSS减分率评定,≥75%为痊愈,50%~74%为显著进步,25~49%为进步,<25%为无效。 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疗效治疗8周后痊愈14例,显著进步25例,进步16例,无效5例,显效率65.0%,有效率91.7%。 2.2 PANSS评分变化可见,治疗第2周时PANSS总分和阳性症状分均有明显下降,至第4周时PANSS总分及3个分量表评分均有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性(均P<0.01)。 2.3 安全性及依从性 所有患者均完成了8周的治疗。有22例现入睡困难,2例出现锥体外系反应,但较轻。其他不良反应有便秘、头昏、嗑睡各4例,直立性低血压2例,坐立不安2例,心电图异常2例。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轻度升高4例,在46U/L~79U/L之间,但无相关症状和体征,继续治疗又有好转。 2.4 合并用药情况 22例患者因失眠或焦虑合并使用了苯二氮卓类药物如阿普唑仑、地西泮等。2例因锥体外系反应合用了苯海索。2例因坐立不安合并普萘洛尔。 3 讨论 阿立哌唑是一种喹啉类衍生物,具有部分激动多巴胺(D2)和5-羟色胺1A(5-HT1A)受体的活性,被誉为“多巴胺-5-羟色胺系统稳定剂”,国内外文献认为其对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和认知功能[2,3]。本研究结果提示,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肯定,显效率为65.0% ,有效率为91.7%,与potkin[4]报道基本相符。本研究结果还发现,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时阳性症状最先改善,阳性症状评分在治疗2周末已显著下降,而阴性症状和一般精神病理症状在治疗4周末才显著改善。 本研究结果发现,阿立哌唑不良反应少,且症状轻微,安全性好,与国内外文献报道一致[4,5]。这可能是阿立哌唑主要对突触前D2受体和5-HT1A受体有部分激动作用,同时对5-HT2A受体起拮抗作用,它可根据内环境中相关神经递质水平的变化来调节它的激动和拮抗作用,从而达到系统平衡状态,这种独特的作用机制可能是其低毒副作用的基础。对心血管不良反应较少,对血常规和肾功能也无影响。 总之,阿立哌唑是多巴胺系统稳定剂,对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及认知功能都有明显的疗效,且安全性好,比较适合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首选用药。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62~75. [2] Kane TM,Carson WH,Saha AR,et 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aripiprazole and haloperidol versus placebo in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and schizoaffective disorder[J].J Clin Psychiatry,2002,63(9):763-771. [3] 吴仁容,李乐华.新型抗精神病药:阿立哌唑[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2004,31:177-179. [4] Potkin SG, Saha AR, Kujawa MJ ,et al..Aripiprazole,an antipsychotic with a novel mechanism of action with psychizophrenia and schizoaffective disorder[J]. Arch Gen psycheiatry,2003,60(7):681-690. [5] 俞东山.老年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治疗[J].临床精神病学杂志,2004,14(5):304-306.

ICD-10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

ICD-10中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 1、症状标准:具备下述(1)-(4)中的任何一组(如不甚明确常需两个或多个症状)或(5)-(9)至少两组症状群中的十分明确的症状。 1)思维鸣响、思维插入、思维被撤走及思维广播。 2)明确涉及躯体或四肢运动,或特殊思维、行动或感觉的被影响、被控制或被动妄想、妄 想性知觉。 3)对患者的行为进行跟踪性评论,或彼此对患者加以讨论的幻听,或来源于身体某一部分 的其他类型的幻听。 4)与文化不相称且根本不可能的其他类型的持续性妄想,如具有某种宗教或政治身份,或 超人的力量和能力。 5)伴转瞬即逝或未充分形成的无明显情感内容的妄想,或伴有持久的超价观念,或连续数 周或数月每日均出现的任何感官的幻觉。 6)思潮断裂或无关的插入语,导致言语不连贯,或不中肯或语词新作。 7)紧张性行为,如兴奋、摆姿势,或蜡样屈曲、违拗、缄默及木僵。 8)阴性症状,如显著情感淡漠、言语贫乏、情感迟钝或不协调,常导致社会退缩及社会功 能下降,但需澄清这些症状并非由抑郁症或神经阻滞剂治疗所致。 9)个人行为的某些方面发生显著而持久的总体性质的改变,表现为丧失兴趣、缺乏目的、 懒散、自我专注及社会退缩。 2、病程标准:特征性症状在至少1个月或以上时期的大部分时间内肯定存在以上1~4症状至少1个,或5~10至少2组症状群中的十分明确的症状。 3、排除标准:有三条。 (1)存在广泛情感症状(抑郁、躁狂)时,就不应作出精神分裂症的诊断,除非明确分裂症的症状早于情感症状出现。(排除心境障碍) (2)分裂症的症状和情感症状一起出现,程度均衡,应诊断分裂情感性障碍。 (3)严重脑病、癫痫、药物中毒或药物戒断状态应排除。 4、鉴别诊断:(举例) 1)神经衰弱:病人的自知力是完全存在的,病人自己完全了解自己病情的变化和处境,甚 至还对自己的病情做出过重的评价,情感反应强烈,积极要求治疗。 2)强迫性神经症: 患者能认识到强迫症状源于自身,严重干扰了自己的日常生活、学习和 工作。为此感到十分苦恼,并企图加以排除和对抗,迫切要求治疗 3)抑郁症: 病人的情绪是发自内心的,并非受幻觉和妄想的影响,常伴有自卑、自责等, 内心体验深刻,思维常是迟钝的,整个精神活动是协调的,可以伴有幻觉和妄想,但经过治疗,很快可以消失的。 4)躁狂症: 情感反应活跃、甚至高涨、生动、有感染力,情感表现无论悲喜哀乐均与思维 内容相一致与周围环境的接触、与周围人接触主动、洞察反应敏捷,动作增加,思维奔逸。 5)偏执型精神分裂症 : 妄想常较荒谬、离奇、泛化,常伴有幻觉,此外,情感反应不协 调,起病年龄较早。无精神衰退是与精神分裂症最大的不同。 6)反应性精神病: 在持久的精神刺激下,也可以出现以妄想为主要表现的偏执状态。主动 讲述自己的不幸遭遇,以求得到周围人的支持和同情,病态体验在逻辑推理上接近正常人,并且情感反应鲜明强烈。此外,病人接受心理治疗的态度是主动的,精神症状随着精神刺激的解除可逐渐减轻、消失。 注:其它诊断标准参考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临床描述与诊断要点)

利培酮与氯氮平治疗首发性精神分裂症对照观察

利培酮与氯氮平治疗首发性精神分裂症对照观察 发表时间:2010-04-29T00:04:08.40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09年第34期供稿作者:高彩虹[导读] 探索新药利培酮与传统抗精神病药物氯氮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对比,从而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高彩虹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精神病防治院黑龙江牡丹江 157021) 【中图分类号】R74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09)34-0028-02【摘要】目的探索新药利培酮与传统抗精神病药物氯氮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对比,从而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随机对4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分别用利培酮和氯氮平对照治疗。同时运用三种量表BPRS及其因子测定(《简明精神病测定量表》)、PANSS (《阴性症状和阳性症状评定量表》)及TESS(《不良反应量表》)来观察利培酮对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结果利培酮与氯氮平相比,前者特点是见效快、用量少、不良反应少,对以阴性症状为主的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更好。【关键词】利培酮氯氮平精神分裂症疗效对照组 利培酮是较强的5-HT2A相对弱的D2受体拮抗剂[1],是80年代末由比利时杨森研制的一种新型抗精神病药,我院于2003年开始应用此药。我们对40例首发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分别用利培酮和氯氮平对照治疗,以观察利培酮对首发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1.1 40例均符合CCMD—Ⅲ诊断为首发性精神分裂症的患者。 1.1.2 从未服用过抗精神病药,BPRS大于40.无严重躯体疾病。 1.1.3 年龄 18-40岁。性别:女18例,男22例。 1.2 研究方法 1.2.1 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年龄性别均相仿。 1.2.2 给药方式利培酮组采用利培酮1mg片剂,开始剂量为1mg/d,两周增至2-6mg/d,从开始治疗至结束时间为8周,氯氮平组,采用25mg的氯氮平片剂。开始剂量为50mg/d.两周增至200-250mg/d,开始治疗至治疗结束时间为8周。 1.3 疗效评定方法 1.3.1 以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及其各因子测定)和PANSS(阴性症状和阳性症状评定量表)评价精神症状变化,以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副反应[2],以BPRS前后的分值变化评定疗效。即BPRS减分率评定疗效,大于80%为临床痊愈;60%-79%为显著好转;30%-50%为好转;小于30%为无效。 1.3.2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心电图肝功等分别在治疗前后测定。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用药8周后疗效 2.2 由BPRS测定在第1周和第2周利培酮组因子1.2减幅度显著优于氯氮平组,SANS评定利培酮组明显低于氯氮平组。SAPS无明显差异。由此提示了利培酮对改善以阴性症状为主的首发性精神分裂症疗效显著。在显效时间上,利培酮组为13-19天,氯氮平组为14-21天。 不良副反应: 利培酮组:困倦5例;头晕,乏力2例;僵直1例,实验室检查心、肝等功能检查未发现异常。 氯氮平组:流涎4例;抽搐1例;粒细胞减少1例;心率减慢1例。 3 讨论 本文通过利培酮与氯氮平对首发性精神分裂症治疗的对照分析,体现出利培酮作为新一代的抗精神病药与传统的抗精神病药氯氮平比其特点为见效快用量小,依从性好,不良反应小。特别对以阴性症状为主的首发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更好,而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对抗精神病药物的效应及锥体外系反应比病程长并已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患者更敏感。因此,建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应用氯氮平治疗之前,不妨先给以剂量低,安全性较好的利培酮治疗。 参考文献: [1]沈渔邨主编.精神病学第五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854. [2]张明园主编.精神科量表评定手册.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81-89.94-111.197-211.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主要表现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主要表现 现在的社会发展迅速,很多人由于接受不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事项所以精神承受能力就会到来极限,这样也就容易导致了精神分裂症的发生,对于精神分裂症这种疾病,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就了解到这种疾病的症状表现,在患上这种疾病的时候才能够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从而帮助自己降低这种疾病所带来的危害,但是很多人都不了解这种疾病的具体症状,所以我们今天就专门请广州协佳的专家张可斌为我们讲解一下。 1、类神经衰弱状态。头痛、失眠、多梦易醒、做事丢三落四、注意力不集中、遗精、月经紊乱、倦怠乏力虽有诸多不适但无痛苦体验且又不主动就医。 2、情绪反常无故发笑。对亲人疏远,冷淡,甚至敌对。对一切事物表现冷淡,漠不关心,整天闷坐,胡思乱想;不理发,不刮脸,衣服已穿得很脏而病人自己还认为很干净。病人的情感反常,一件无关紧要的小事,可以使他突然暴怒,他对于一件很大的事,却无动于衷。 3、意志减退。工作马虎不负责任,甚至旷工;学习成绩下降,逃学;或生活变得懒散,没有进取心、得过且过,常日高三竿而拥被不起。 4、性格格改变。向来温和沉静,突然变得蛮不讲理,为一点微不足道小事就发脾气或疑心重重,认为周围都跟过不去;见到有讲话就怀疑议论自己,甚至别咳嗽也疑为是针对自己。 5、思维破裂。思维破裂是指病人思考问题时没有中心,第一个念头和第二个念头之间缺乏任何联系,讲话时前言不搭后语,颠三倒四,有头无尾,没有条理。有时突然言语中断。有的病人讲话没有中心,别人听不懂他要说明什么问题(写文章也同样没有中心,别人看不懂)。有的病人整日叫喊不停,有的独自对空说话…… 6、幻觉妄想。幻觉中心以幻听为多,病人听到空中或房上有人对他讲话,或听到一些人议论他。病人的行为常常受到幻党的影响,甚至服从幻觉的命令做出一些危险的行动来,例如当他听见“声音”在命令他“打碎玻璃窗,逃出去”,他就可以不加思索,不顾危险地去执行。 我们不要认为精神分裂症离我们很远,其实这种疾病很有可能就在我们的身边,所以掌握一些相关的症状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有朋友在生活中出现神经衰弱的症状,伴随着情绪的反复无常,性格的改变,那么就要警惕自己是否患上了这种疾病,一定要尽快到医院进行检查治疗,避免这种疾病带来的危害。

阿立哌唑治疗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

阿立哌唑治疗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治疗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对我院收治的44例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20 w的阿立哌唑开放性治疗试验。治疗前与治疗后第4 w、8 w、12 w、20 w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对疾病严重程度进行评价,采用锥体外系副反应量表(RESES)与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价药物不良反应,同时采用月经调查问卷对患者月经情况进行调查,1次/4 w,测量患者治疗前后的体重变化。结果治疗20 w后PANSS总分值治疗前相比下降十分明显,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同时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也有明显下降(P<0.05);有35例患者PANSS减分率≥76%;治疗前后,患者RESES 评分差异不明显;患者治疗后体重测量较治疗前有所增加,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行经时间、月经量、月经周期与用药前相比变化不明显;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现象。结论给予阿立哌唑25~30 mg/d时,可以使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且发生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具有较小的危险性;对患者月经、体重影响不显著,对女性患者来说,是一种新型而理想的抗精神病药物。 标签:阿立哌唑;女性精神分裂症;不良反应 阿立哌唑属于新型的精神类药物,其对精神分裂患者的阴性及阳性症状具有很好的改善作用,和其他抗精神病药物相比,阿立哌唑导致的不良反应较少[1]。文章对我院2011年5月~2012年6月收治44例的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给予阿立哌唑口服治疗,取得较为满意效果,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我院2011年5月~2012年6月收治44例的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18~46岁,平均(28.5±6.1)岁,病程7个月~3年,平均(1.8±0.79)年;所有患者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临床诊断标准,PANSS总分≥60分;入院前3 w内均未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排除滥用药物、严重躯体疾病以及脑器质性疾病患者[2]。 1.2方法首次给予阿立哌唑剂量为10 mg/d,分作2次口服;次日增加到20 mg/d,仍作2次口服,并维持此剂量连续进行4 w观察。依据患者药物耐受情况与临床症状进行药量调整,必要时可将剂量调整至25 mg/d,疗程为20 w。治疗过程中如果产生不良反应,应及时停药并处理。 1.3观察指标研究前对患者进行量表一致性测试,Kappa=0.8(P<0.01)。在治疗的0、4、8、12、20 w评定PANSS、TESS、RESES,同时检查患者肝功能、尿常规、血常规及心电图,并在研究开始与结束时询问患者月经与体重情况[3]。20 w后利用PANSS减分率评估总体疗效,痊愈:减分率≥75%,进步显著:50%~74%,好转:30%~50%,无效:减分率0.05)。除此之外,其他不良反应主要有失眠3例,心动过速5例,震颤6例,静坐不能11例。

最新第七章-神经症患者的护理试题及答案

精品文档 第七章神经症患者的护理 1.关于神经症的的流行病学情况,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国外报道在3流右 B.国内1982年流调资料报告为2.2% B.男性高于女性D.以20-30岁年龄段患病率最高 E.不属于高发疾病 2.关于神经症的病因,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 A.精神因素是主要的 B.内在的素质因素是主要的 C.已发现有可疑的器质性改变 D.神经症具有遗传性 E.外在的精神应激因素与内在的素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3.神经症的神经质理论由下述哪位学者提出 A.弗洛伊德 B.克雷丕林 C. A.Beck D.森田正马 E.罗杰斯 4神经症性疼痛,以什么部位最为常见 A 头颈部 B 腰背部 C 胸部 D 四肢 E 上腹部 5在神经症的症状中,不包括 A 情绪症状 B 感觉过敏 C 妄想 D 躯体不适症状 E 精神易兴奋 6以苯二氮卓类药物治疗焦虑症时,下述哪项说法不对 A 一般从小剂量开始 B 达最佳有效治疗量后维持6-8周后逐渐停药 C 停药过程不应少于2周,以防症状反跳 D 根据临床特点选用适当的药物 E.合并使用B -受体阻滞剂时,应考虑有无哮喘史等禁忌情况 7治疗强迫症时,氯米帕明的每日治疗量一般为 A 100-200 毫克,分2次服用 B 150-250 毫克,分2 次服用 C 200-400 毫克,分2次服用 D 150-300 毫克,分2 次服用 E 300-500 毫克,分2次服用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恐惧症患者的恐惧对象包括自己内心的某些思想或观念 B 对身体畸形(虽然根据不足)的疑虑或先占观念也属于疑病障碍 C 所有强迫症患者的自知力存在,故其求治要求都十分迫切 D 行为疗法是治疗恐惧症的首选方法,且疗效持久 E 在神经症的等级诊断中神经衰弱应优先考虑 9关于神经症的药物治疗,以下哪项说法不当 A 控制靶症状起效较快,可促进心理治疗的效果与患者的遵医行为 B 抗焦虑药、抗抑郁药以及促大脑代谢药等可用于神经症的治疗 C 不要将药物的副作用预先向患者说明,以免对患者造成不良的暗示 D 根据具体的临床表现和药物的作用特点,可联合使用不同种类的药物 E 早期与心理治疗合用,有助于缓解症状,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信心 10神经症,旧称 A 神经官能症 B 神经质 C 歇斯底里 D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E 神经病 11以下哪种疾病可出现意识障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