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四年级(四舍五入)教学方法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四舍五入)教学方法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四舍五入)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用四舍五入法写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目标:学生掌握四舍五入法,并能运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万或亿后面的尾数,用近似数表示。.体会近似数的意义及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正确地进行四舍五入,并用近似数表示。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谈话导入。

1、呈现信息:

(1)、据了解,杨梅作为仙居的特色产业,种植面积已达11万亩,年产量约45000吨,销售收入约256000000元,成为名副其实的绿色富农产业。

(2)、我们班有同学61人,我们学校约有学生3600人。

(3)、我国现有人口约13亿。

(4)、目前,世界上约有2万多种高等植物濒临灭绝。

2、请同学朗读以上数据内容,读了以上数据内容你发现了什么?

3、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再引导学生对数据进行分类。(说明在生活中经常要用到近似数)

4、说一说生活中碰到的近似数。

二、教学新知

1、师:我们学过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把下面各数省略千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们的近似数。

4926≈50009375≈9000

省略千位后面的尾数求它的近似数,根据哪一位上的数进行四舍五入?(看百位上的数,然后用"四舍五入"法)

师:比万大的数,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来求它的近似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另一个内容。

(板书课题:求近似数)

2、出示例题6把下面各数万位后面的尾数省略,求出它们的近似数

1823002497300

(1)、根据省略千位后面的尾数求它的近似数,想一想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怎么求它的近似数。

(2)、分小组讨论,然后试做。(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看那一位)

(3).小组汇报结果:

182300≈18万千位是2,舍(不管后面的数字是几)

2497300≈250万千位是7,比5大,入(向前一位进一)

3、练习:把下面各数万位后面的尾数省略,求出它们的近似数。

63599≈6万709327≈71万637000人≈64万人

4、教师质疑:把一个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和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它的近似数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讨论交流,引导归纳)

A、相同点:都是计数单位发生变化(从以"一"作单位变成以"万"作单位)

B、不同点:整万数的改写,改写前后数的大小不变,用等号连接;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值),数的大小发生了变化,用约等号连接。

5、出示例题7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下面各数亿后面的尾数。

847000000460000000

(1)、根据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它的近似数,想一想如何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

(2)、学生尝试解答。

(3)、反馈,学生归纳方法:

6、试一试。

395400≈()万2380000000≈()亿

三、巩固练习

1、学生独立完成1——4题(完成后反馈)

2、.写出横线上面的数,然后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出近似数。

(1)北京西郊大钟寺的一口古钟上有三十万零八十四个字。

(2)一个劳动模范退休后,用十多年的时间为国家栽树三十万七千五百棵指名板演,集体反馈并说说省略的方法。

3、重点指导练一练第6题

4、思考题:填空

19□785≈20万20□968≈20万

问:□内可以填入哪些数字?

近似数比实际数大还是小?

四、课堂总结

1、这节课我们都学了哪些知识?

2、把一个数省略“万”或用“亿”后面的尾数特别要注意些什么?

3、改写与省略有什么不同?

适合三年级小学生读的经典寓言故事

适合三年级小学生读的经典寓言故事 (*) 药商竞富: 有三个从外地来的商人都在同一个集市上卖药材。第一位药材商专门从产地购进货真质优的上等药材,根据进价定售价,差价不大,从不谋取暴利。按理说,这种诚实商人应该先富起来,可他的生意萧条,铺面冷清,只有少数知根底的人来买他的药,只能勉强维持生计。 第二位药材商对质优质劣的药材都收购进来,售价随顾客的意愿而定,出价高就给优等品,出价低就给劣等货。因为选择余地较大,利润有大有小,所以生意总的说来还比较好,综合效益还比较可观。于是,两年以后,这位药商成了一名殷实的小财主。 第三位药材商则专门去大量收购价廉质劣的药材,然后略作加工,再换上精美的包装,俨然是一种精品的派头,可售价并不比另两家高多少,有时顾客还价或者添加一点的要求往往也能得到满足。因为“一个便宜三个爱”,外观也挺有档次,经营也灵活,所以许多人都争先恐后地来买药,生意总是特别兴隆,从不愁销路。不到两年,这位商人大发起来,成了远近闻名的一个大富翁。 这个故事说明不同的经营之道有不同的结果。第一位药商可贵,第二位药商可叹,第三位药商则可耻。不仅在市场,而且在其他方面都应当一要诚

实、二要灵活、三要不断改进。 (*) 黎丘老丈: 魏国都城大梁以北的黎丘乡,经常有爱装扮成乡人子侄兄弟的鬼怪出没。有一天,家住黎丘农村的一位老人在集市上喝了酒,醉醺醺地往家走,在半路上碰到了装做自己儿子模样的黎丘鬼怪。那鬼怪一边假惺惺地搀扶老人,一边左推右晃,让老人一路上受够了罪。老人回到家里以后,不脱鞋、合着衣,倒在床上就睡着了。 第二天,老人酒醒之后,想起自己醉酒回家时在路上吃的苦头,把儿子狠狠训斥了一顿。他气愤地对儿子说:“我是你的父亲,你有孝敬我的义务。可是昨天你在路上让我吃尽了苦头。我问你,这究竟是因为我平日对你不够慈爱,还是因为你生了别的什么坏心?” 老人的儿子一听这话,像是在晴天里听见一声霹雳。这到底是哪来的事呢?老人的儿子感到十分委屈。他伤心地落着泪、磕着头,对父亲叹息地说:“这真是作孽呵!我哪能对您做这种不仁不义的事呢?昨天您出门不久,我就到东乡找人收债去了。您从集市走回家的那一阵子,我还在东乡办事。您如果不相信,可以到东乡去问一问。” 老人知道自己的儿子素来诚实、孝顺,因此相信了他的话。可是那个长得很像自己儿子的人到底是谁呢?老人想着想着,一转念记起了黎丘鬼怪。他恍然大悟地说:“对了,一定是人们常说的那个鬼怪作的孽!”说到这

人教版小学语文《走进寓言故事》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走进寓言故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寓言故事,领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2.在阅读中学会阅读方法,潜移默化地接受阅读方法的训练。 4.感受寓言故事的乐趣,激发阅读寓言的兴趣。 【重点难点】领悟寓言的表现手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流程】 课前交流: 1、孩子们喜欢猜谜语吗?(喜欢)下面请你们静静欣赏这几幅图片,看谁能猜出图画上的故事。(生说)同学们看这些故事都是我们熟悉的“寓言故事”。 2、谁来说说什么是寓言故事?(生说)板书:小故事大道理。 3、让我们记住这些小故事(齐读),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寓言故事。(上课) 一、聚焦课内,引出学法 1、这是我们学过的一则寓言故事《坐井观天》,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思考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天的大小) 他们是怎么争论的?你们能从文中找出来读一读吗?(自由读),谁愿意来读一读?他们读的好吗?还要注意读出他们的语气呀,我们一起来一遍,老师来当旁白,男生:青蛙,女生:小鸟。读完故事,你们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生说)

2、孩子们,你们看,我们读着读着就把故事的道理读出来了,你们真是聪明的孩子,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所以读是学习的一种好方法,像本文一样抓住他们的对话,多读几遍(读对话)。读通了,读好了,自然就知道了文章的内容,(知内容)明白了文章的道理。这就是学习的好方法,老师把这几把学习寓言的金钥匙送给大家,(读)下面你们就拿着这几把钥匙走进今天的寓言吧。 3、出示读书提示:师读1.2. 4、教室里渐渐没有了同学们读书的声音,看来同学们已经读完了。 三、再读寓言故事,明道理 (一)1、下面让我们来看看第一则寓言故事《蚊子和狮子》。 2、请同学们再次读故事,出示读书要求,完成学习单,概括故事内容。 3、谁来读一读你画的对话,生读(出示提示语) (1)生读句子,体会从蚊子的话中你读出了什么?(骄傲,得意,悲哀)(2)配乐读对话,(得意,骄傲的蚊子说:俗话说乐极生悲呀) 4、读完故事,你读懂了什么?明道理(你从哪里知道的,你真会读书,这也是学习寓言的一种方法,抓住文章的中心段)板书。 5、读到这里,我不由得想起一句话,出示名言:生读 (二)让我们再来读读第二则寓言故事,你从中又明白了什么道理呢? 1、读书提示:默读 2、出书学习单,读文中的句子,说说体会 3、配乐朗读 4、明道理

小学三年级数学求近似数四舍五入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求近似数四舍五入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近似数的概念. 2.使学生初步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3.能正确运用四舍五入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难点 归纳求万以内近似数的方法.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出示卡片,进行口算练习. 604=57-20=364=3006= 729=3070=234=25+8= 二、探究新知. 1.导入新课. (1)教师引导:请同学们拿出直尺测量一下教科书封面的长度是多少厘米? 学生测后:20厘米多一些,接近21厘米.

教师明确:如果我们不需要非常准确的结果,可以认为教科书的长大约是20厘米. (2)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会经常遇到上面的情况.例如:今天早晨老师买早点,花去了2.1元,我们可以说花去了2元左右;又如:小明家路学校495米,我们可以说小明家距学校大约500米.在这里,我们就把2元钱、500米叫做2.1元和495米的近似数.(板书) (3)近似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运用是非常广泛的,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过近似数?(学生自由回答) 引导学生回答:我们伟大祖国的陆地面积是多少平方千米?(大约960万平方千米) 哪位同学知道我国的人口约为多少亿?(十二亿) 2.教师:以上一些数据,都是一些近似数.那么,究竟怎样来一个数的近似数呢? (1)出示例9:同学们浇树,浇了206棵松树,浇了284棵杨树,求这两个数的近似数.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总结说明:因206与200相差6,而206与300相差94,所以206最接近200,也就是说,206的近似数是200.板书:206200

浅析小学寓言故事的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课本中寓言故事的教学 詹宇 摘要: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寓言故事总是充满了无限的智慧、总是那么的引人入胜,它能够很好的引导小学生懂得一些常识性的东西明白一些道理学会一些做人的道理。通过对寓言故事的教学让学生领略寓言故事简洁、朴实却能表达深刻道理的寓言魅力从而提高学生文字表达能力、丰富学生文学底蕴。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人格情操的形成起到潜移默化的功效。由于寓言的表现形式的独特和教育意义的深刻。因此,寓言故事的教学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对于小学寓言故事的教学应该注意把握好故事的内容,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加以分析理解,体会其中的道理了解寓言的特点,并扩展延伸开来增加文化的积累从而借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寓言故事的教学希望对即将踏上教师岗位的我们对于寓言故事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寓言故事;寓言故事的教学;体会道理;扩张延伸 寓言,顾名思义,就是含有寓意的言语,是一种用借助形象来说明道理的文学体裁。寓言具有双重结构:表面看是一个故事,即“寓体”,而故事里隐含着作者的见解和思想,即“寓意”。寓体往往结构简单,语言精练,形象鲜明,常用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具有荒诞色彩的人物或者拟人化的动物,而故事的寓意却饱含着生活经验,闪烁着智慧光芒,充满哲理情趣。寓言,可以说是漫画的文字版。在寓言王国里,狐狸和狼、小鹿和老虎不再是一种动物,它们是人格化了的“人”,就是人的言行举止也大多显得怪诞奇异,这些都能使学生难以忘怀。小学语文教材中精选了不少文质兼美的寓言故事,那么,小学的语文的寓言故事教学应该怎样把握,小学寓言故事教学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首先如果我们作为一名教师来说应该首先了解小学语文课本中寓言故事的特点、全面掌握教材内容,我们作为一名教师应该首先自身要把握研习通透要上的课文,这样才能更好的组织好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 小学语文教材中,寓言作为一种区别于散文、诗歌的特殊文学体裁而被广泛采用,优秀的寓言故事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在教学中需要学生去推理、去想象、去感悟言外之意。寓言教学还能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人格情操的形成起到潜移默化的功效,因此,重视小学生寓言教学,更好地发挥寓言教学的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寓言的具体含义和特点 寓言是一种隐含着讽喻意义的简短故事,其讽喻的意义便是寓言给人的教训,其主题思想多是借小喻大、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此喻彼。因为寓言把教训寄

寓言故事中的对比

《寓言故事中的“对比”》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陶罐和铁罐》《蚂蚁与屎壳郎》《芦苇与橡树》等 【教学理念】以“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借助求同思维,互文印证,在教学内容、教学时空、教学方法全面开放的基础上,使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相互渗透,有机整合。 【教学目标】1.互文阅读《蚂蚁与屎壳郎》《芦苇与橡树》,了解内容,粗知寓意;2.领悟寓言“对比”的表现手法,尝试仿编寓言故事;3.感受阅读寓言故事的乐趣,激发阅读寓言故事的兴趣。 【重点难点】领悟寓言“对比”的表现手法,尝试仿编寓言故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流程】 课前交流: 猜谜游戏:同学们,课前,咱们先来玩一个猜谜的游戏,好吗?老师说寓言故事中的关键词,你们说寓言故事的名字。(课件出示:河,船舷,宝剑,刻舟求剑;农夫,庄稼,兔子,守株待兔;狼,洞,羊圈,亡羊补牢。)看来,大家对学过的寓言故事印象都很深刻!(板书:寓言故事) 一、聚焦课内,引“对比” 1.回顾课文 (出示课件:陶罐和铁罐的图片)这两个人物,大家一定不会陌生吧?是的,他们就是咱们三年级上册学过的一则寓言——《陶罐和铁罐》中的主人公。哪位同学愿意来说一说这则寓言带给我们的启示? (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这就是这则寓言的寓意,同学名说得很准确。 2.揭示课题 同学们有没有仔细想过,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来推进故事情节展开,揭示寓言的寓意的? 预设一:(学生能说出——对比,板书:对比)教师引导:是的,那寓言中都有哪些对比呢?归纳并板书:人物性格特点结局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一起去探寻藏在寓言故事中的关于阅读与写作的密码,这个密码就是对比。(出示课件,补齐板书:中的) 预设二:(学生不能说出对比) 教师引导:老师提示一下大家,同样是国王御厨中的两个罐子,一个陶罐,一个铁罐,一个易碎,一个坚硬,这就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对比,板书对比。是的,那寓言中除了人物、特点(板书:人物)的对比,还有哪些对比呢?归纳并板书:性格表现结局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教学反思精编版

2020年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教学反思精编版

《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教学反思 在教学《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时,我力图做到以下两点: 一、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数学,并最终服务于生活。因此,教学中,我提供富有生活气息的四个城市小学生人数的统计表,让学生初步感受这些信息,引入准确数,接着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67人大约是几十人,四个城市小学生人数大约是多少万人,并谈谈理由。从学生用"接近"一词来表述理由可以看出:学生不仅体验到了这些数的近似数,而且明白了为什么。在此基础上引入"近似数"和"≈",顺理成章,学生非常容易接受。 二、注重知识的拓展性 在教学中,我利用练习课的时间,特别提出了:是否求近似数就一定要用“四舍五入”法?学生们非常时而交头接耳,时而议论纷纷。于是,我例举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进一法 在实际问题中,有时把一个数的尾数省略后,不管尾数最高位上的数是几,都要向它的前一位进1。例如,把400千克粮食装进麻袋,如果每条麻袋只能装75千克,至少需要几条麻袋?因为400÷

75=5(条)......25(千克),就是说,400千克粮食装5条麻袋还余25千克,这25千克还需要用一条麻袋来装,所以一共需要6条麻袋,即 400÷75=5.33……≈6(条) 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叫做进一法。 2.去尾法 在实际问题中,有时把一个数的尾数省略后,不管尾数最高位上的数是几,都不需要向它的前一位进1。例如,把200张纸订成每本12张的本子,可以订成多少本?因为200÷12=16.66……,就是说,200张纸订成16本还余8张纸。根据题里的要求,12张纸才能订成一本,余下的8张纸不能订成有12张纸的本子,所以一共只能订成16本,即 200÷12=16.66……≈16(本) 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叫做去尾法。

(完整word版)中国古代寓言故事阅读指导教案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前冯小学刘秀平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寓言故事,领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2 、初步掌握阅读寓言的基本方法,并运用方法理解寓言 3 、感受寓言故事的乐趣,激发阅读寓言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带领学生走进寓言故事,通过阅读了解、感受寓言故事的丰富多彩增强学生朗读寓言的兴趣。 教学准备 1、仔细阅读《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2、认真做好读书笔记。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来给大家上一节阅读指导课。大家欢迎吗?好,我们来打擂台,进行看图猜成语的挑战。 1、大屏幕出示成语图片,学生猜。 2、这些都是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你还知道哪些成语是出自 寓言故事? 3、你知道什么是寓言吗?寓言有什么特点? 二、探究寓言的阅读方法 1、你知道怎么阅读寓言故事吗?出示四个步骤:

了解情节,分析角色,领悟道理,学以致用。 2、让学生用上面的四步阅读法,自主进行《杯弓蛇影》的阅读。 3、小组讨论,交流。 4、班内交流四步学习的情况。 5、进行拓展阅读填空练习。 6、你心中的寓言是什么样的? 学生交流后,师总结。寓言就是那雨后的彩虹,色彩斑斓,绚丽夺目;寓言就是那和煦的春风,吹开了万紫千红,吹皱了一池春水,吹得大地一派生机盎然。 7、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请大家用上读书卡片,记录下自己阅读的点点滴滴,在自己的记忆中增添最瑰丽的一笔。 8、美好期待,好的寓言故事不仅存在于过去,更是你头脑中的灵光乍现,精彩无限。请你积累下日常生活中的点滴感悟,写下最优美的寓言故事,与我们共勉吧。 三、作业及拓展作业 作业:请大家课后阅读《先秦寓言故事》,按今天讲的方法读一读。 拓展作业:我们可以尝试自己写寓言故事啊。

四年级上册四舍五入练习数学试卷姓名

四年级上册四舍五入练习数学试卷姓名_______________ 1、四舍五入到十位,看()位,大于或等于5要往前进(),并且()位后面要改为0,小于5直接在()位后面改为0. 2、四舍五入到万位,看()位,大于或等于5要往前进(),并且()位后面要改为0,小于5直接在()位后面改为0. 四舍五入到亿位,看()位,大于或等于5要往前进(),并且()位后面要改为0, 3、小于5直接在()位后面改为0. 总结:四舍五入到某一位,要看这一位的后一位,如果大于或等于5要往前进(),并且该位的后面要改为0,小于()直接在该为位后面改为0. 一、写出与下列各数相邻的整百万数,并在最接近的整百万数上打“√”6500120 7860700 9300045 1078 2010 6000000 7000000 8000000 9000000 1000000 0 11000000 6500120 7860700 9300045 1078201 二、判断 1.用“四舍五入”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时,只有被省略的尾数的最高位上的数比4小时,才能把尾数舍去(即“四舍”),尾数的最高位上的数比5大时,去掉尾数后,要向它的前一位进1 (即“五入”)。……………………. ( ) 2.用“四舍五入”法把885672省略到十万位是89万…………… ( ) 3.966300省略万后面的尾数,它的近似数是10万……………() 三、按要求写数 1.写出相邻的整千数,并圈出最接近的数 4700 6703 5 写出相邻的整万数,并圈出最接近的数 17200 10702

写出相邻的整百万数,并圈出最接近的数 4598002 1345098 写出相邻的整千万数,并圈出最接近的数 70000342 54442340 写出相邻的整亿数,并圈出最接近的数 190876480 20337840 四.用四舍五入法 四舍五入到万位四舍五入到十万位四舍五入到千万位2603560011 100527920 15947356 44536920 三、选择 1、8500000000用亿作单位写作() A、8亿 B、85亿 C、9 亿D、80亿 2、14836000用四舍五入到万位后约等于() A、1484 B、15万 C、1484 万D、1483万 四、填空 1、8□578≈80000,□里可以填的数 有()。 2、4□45601≈5000000,□里可以填的数有 ()。 3、□2679010≈20000000,□里可以填的数 有()。 4、用四舍五入法把8□7598四舍五入到十万约是800000,□里最大填(), 若约等于900000,□里最小可以填()。 5、一个数,用四舍五入法到万位得到3万,这个数最大是(),最小是

《中国寓言故事》汇报交流课说课讲解

《中国寓言故事》汇 报交流课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汇报交流课 教学目标: 1.交流读书体会,从寓言故事中明白各种道理。 2.总结读寓言故事的方法。 3.让学生感受到读书的快乐,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激趣谈话导入 我国著名儿童文学家严文井说:“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东西。”最近我们在读《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书籍的海洋,赏析探讨《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读课题 回顾:什么叫寓言?(板书:小故事大道理)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常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寓”:“寄托”的意思,言:讲道理,“寓言”:用假托的故事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 二、看前言介绍中国古代寓言 谁能简单介绍中国古代寓言?(引导学生看前言) 小结:想不到,短短的前言里竟然藏着这么多知识!以后同学们看书,首先要看前言,这样你就能快速了解书的内容! 三、了解封面和目录

我们平时看书,除了看前言,还要留意书的封面、目录,这样也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书的内容。【封面目录】 1.出示图书封面(幻灯片),这本书的封面除了告诉我们书名《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之外,还告诉我们什么呢?(编者,出版社。) 2.看目录, 今天老师也请来了一些题目,(幻灯片)你有什么发现? 四、故事内容我知道 我最喜欢的故事是《________________》,这个故事主要讲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事讽刺了__ __。故事告诫了我们不要 _ 。故事启示了我们应该。 师生交流:每组派代表展示,其他补充。 考考你:(看图猜成语……根据寓意说成语……) 小结:读书就要像这样,把文章读成一幅画,或者把文章读成一句话。 五、人物(动物)角色分析 过渡:通过交流,我们知道,寓言,总是借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它对我们的学习、生活有很大帮助。故事中出现的人物和动物,相信也给你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同桌交流: 1.选择自己喜欢(讨厌)的人物或动物分析其形象。 2.每人只选一处,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2020最新小学三年级寓言故事大全

【篇一】小学三年级寓言故事大全 叶公好钱: 叶公喜欢画龙。他住的地方,墙壁上,柱子上,到处都画着龙。真龙得知后,好奇地飞到叶公家里,叶公吓得魂飞魄散,没命地奔逃。 龙拦住他,和气地对他说:“先生,别怕。你这么喜欢龙,我们是来和你交朋友的。” 叶公见龙真的没有伤害他的意思,这才放下心来。从此以后,叶公和龙成了好朋友。龙经常来叶公家看叶公画画;叶公有真龙做模特,他画的龙也就越来越逼真。后来,这些龙点上眼睛后,居然都从墙上飞了下来,腾云驾雾,在空中飞舞。 “叶公把龙画活了!”这个消息很快传了开去,响尾蛇、黔驴、驽马纷纷登门拜访。 响尾蛇拿出一块金子说:“先生,你的龙虽然画的不错,但尾巴没有什么特色。如果你能把我的尾巴画上去,那么,不但龙的尾巴可以摇出美妙的响声,而且,你还可以得到这块金子。” 龙的身上长出一条蛇尾巴,这该有多么荒唐?可是,那块金子的诱惑力实在太大了。叶公收下了金子,按响尾蛇的要求,把龙尾改成了蛇尾。 黔驴把一颗宝石放到叶公面前说:“叶大师,你的龙画的好是好,可惜龙头不好看。那一对角枝枝叉叉,显得有些野蛮;那一张血盆大口尖牙利齿,叫人望而生畏。你如果按我的模样改画龙头,一定可以创造出一个温文尔雅的学者型的龙的形象来!”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馊点子啊!叶公刚要拒绝,一抬头,看见那颗硕大的宝石,马上改变了主意。他当着黔驴的面把龙头改成了驴头。而那颗宝石,则装进了自己的腰包。 驽马带来的是一幅价值连城的古画。它偏着头把叶公画的龙看了又看,提出了一条建议:“老兄,你的画无与伦比,的缺陷是龙爪太丑,看见这尖利的爪子,就使人联想到凶狠霸道的秃鹰。尊贵的龙怎么能和秃鹰同流合污呢?希望你把我的四蹄画到龙的腿上。这幅画嘛,自然应该由你这位杰出的绘画大师来收藏啰!” 叶公实在太想得到这幅古画了。于是,他满足了驽马的要求,把龙爪改成了马蹄。 【篇二】小学三年级寓言故事大全

寓言故事类课文教学现状及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ef10312243.html, 寓言故事类课文教学现状及对策 作者:孙静 来源:《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2019年第09期 寓言是一种古老的文学形式。《庄子》中有《寓言》篇,“寓言”二字即始见于此。外国寓言作品中著名的有古希腊的《伊索寓言》和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还有古印度的寓言。 那么何为寓言呢?在传统的文论中,认为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所谓“寓”,即“寄托”之义也,寓言就是寄托着深刻含义的一种简短的故事。谭达先在《中国民间寓言研究》中指出:“寓言的篇幅一般比较短小,叙述和描写时,很少用繁冗松散之笔;语言非常准确、精练、生动,在一篇故事中有的语言还具有特殊的幽默感、风趣性和寓意性。” 关于寓言是否是一种有益于儿童阅读接受的文学样式,古今中外不少学者都有过关注和探讨。不管怎样,寓言已经走进了教材。但是,当寓言进入教材的时候,情况也并不容乐观。 现状一:教师的文体意识薄弱 部分教师在教学时无视文本作为寓言的特殊性,教学过程中一味抓字词、抓朗读,美美地读、深情地体会等,模模糊糊一大片。如下为一位教师执教《狼和小羊》的片段。 师:谁能读出大灰狼凶恶的语气? (生朗读) 师:这只大灰狼凶恶吗? 生:(齐)不凶恶。 师:那谁再来试试看,要把“恶狠狠”“扑去”等词语强调出来! (生再读。师不满意,一直训练到下课。) 作为体会人物形象手段之一的朗读,不是不可以用,但是不能作为主打,甚至是唯一。在这节课上,教师主要以“优美的朗读”作为主要的教学手段——这就是说,教师默认这篇文章“值得教”的是朗诵,它的文本价值在于其优美的语言文字。但是,寓言是在故事中穿插道理的一般文学形式,寓言的教学价值是在呈现其文体的一般特点。现在不少教师对语言文字有一种误解,认为优美的文字才是语言文字的价值。但事实上,独特的叙事结构也是一个文本的价值。一个故事,在流传过程中,具体的语言几乎时时发生着变化,但为什么这个故事仍然是这个故事,它不会消失?因为这类文本的价值,一定在于它的叙事结构上。很可惜,大家往往忽略了这些,文体的意识极其淡薄。

上海沪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四舍五入法、平方千米

四舍五入法、平方千米 ?“四舍五入法”凑整整 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据,上海市人口达到16737700,请你写出与它最接近的整万数、整十万数、整百万数。 归纳总结:如果被省略的尾数的最高位上的数是4或者比4小,就把尾数都去掉(即“四舍”),如果尾数的最高位上的数是5或者比5大,去掉尾数后,要向它的前一位进1(即“五入”)。总结这种凑整的方法叫“四舍五入法”。 四舍五入法

步骤:分 找看 分级找到指定的数位看它的下一位 ?面积单位 平方千米:边长为1km的正方形的面积为1平方千米,写作2 1km,读作1平方千米或1平方公里。 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2 1km=2 m 2 1m=2 dm 2 1dm=2 cm 1.会利用数射线写出与已知数相邻的整万数、整十万数、整百万数;会找出与一个数最接近的整万数、整十万数、整百万数 2.初步学会根据实际需要把一个数用四舍五入法省略尾数,写出它的近似数; 3.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千米,建立1平方千米的量感,知道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4.通过单位间的换算,初步学会根据实际需要,选用适当的面积单位. 1.3□549最接近30000,□中可以填哪些数? 2.□73201最接近800000,□中可以填哪些数? 3.用四舍五入法把8□7694凑成整十万数约是800000,□中最大填();若凑成900000,

□中可以填()。 4.填空: 15平方千米=()平方米90000000平方米=()平方千米 17平方米=()平方分米38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4200平方分米=()平方厘米29平方米=()平方厘米5.填入合适的面积单位(cm2,dm2,m2,km2) 邮票约9 ()兵乓球台约410()教室约63()软盘约1()排球场约162()上海野生动物园约2()6.实际应用 (1)一张写字台的台面长是13分米,宽是6分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合多少平方厘米? (2)一条人行道长20米,宽4米.面积是多少平方米?用面积是25平方分米的水泥砖铺地,需要这样的水泥砖几块? 例题1:小亚请小巧用四舍五入法进行凑整,你能帮帮小巧吗?

小学二年级寓言故事作文范文6篇

小学二年级寓言故事作文范文6篇 寓言故事是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它的结构简短,多 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寓言的故事情节设置的好坏关系到寓言的未来。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二年级寓言故事作文范文(六篇)》,希望帮助到您。 一天,老虎和狮子这两个好朋友在一起散步,正巧碰上了一只白白胖胖的小羊羔,他俩互不相让,一块扑了上去,抓住了那只小羊羔。 但狮子和老虎都想吃到这百年一遇的大餐,老虎说:狮子老弟,长者先,这道理你应该明白吧!说着便张开血盆大口向小羊羔扑去。 狮子也不甘示弱,手一横,挡在老虎的大嘴前,笑了笑说:老虎哥哥,你难道不知道 你那个道理out了吗?现在流行爱护森林的花朵吗?所以嘛,这肥嫩的羊肉是不是该让给弟 弟我呢?狮子还没等老虎回答,就扑了上去。 老虎懒的和狮子争辩,索性和狮子打了起来。经过一场激烈的搏斗,狮子和老虎都受 了重伤。狮子的尾巴被老虎咬了下来,血止不住的往外流。老虎也好不到哪去,一只耳朵 被狮子咬了下来。他们没力气了只好躺在地上,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 饥肠辘辘的狐狸早就躲在远处坐山观虎斗了。他看见狮子和老虎为了一只小羊羔争得 两半俱伤时,便高高兴兴地跑过去,叼起小羊羔,转身就走。老虎和狮子无可奈何,只好 眼巴巴地望着狐狸的背影,后悔极了。 很久很久以前,小河边住着一只老母鸡。这只老母鸡生了很多小鸡,其中有一只叫做 亮亮。 亮亮生性孤僻,不喜欢和别人玩耍,只喜欢和自己玩。有一天,他跑到了离鸡群很远 的地方,叫猫林。 猫林里的猫好久都没吃东西了,他们能吃到一只毛毛虫就满足了。更何况我们这只没见过世面的小鸡――亮亮。亮亮来到这个陌生的地方感到很好奇。他东瞧瞧、西看看,就 连脚下的小草也要研究一番。亮亮不知道身后有一个庞然大物正渐渐地向他靠近。 这个庞然大物就是大花猫猛猛。他已经两个月没有吃饱饭了。让他遇上亮亮是他的福 气呀!猛猛先躲在旁边窥伺,等时机到了,猛猛就张开血盆大口准备把亮亮吃掉。 不知怎么的,老母鸡有一个不详的预感,她急忙狗大妈沿着亮亮的脚印,来到了猫林。

改写寓言故事

篇一:类型改编小能手改写(寓言故事) 文題 / 類型:改編小能手/改寫(寓言/故事)寫作指導:活動一:(10分鐘) 重點:掌握「刻意扭曲法」 指導步驟: 1. 教師說一個新版本的故事。(教師可自行創作或講述其他改編的故事,也可利用附件一《第二次龜兔賽跑》為例) 2. 教師提問: 2.1這個故事和原來的「龜兔賽跑」有甚麼不同嗎? (引導學生從時、地、人、事﹕原因、經過、結果、思考) 2.2它的寓意有沒有改變呢?2.3如果還有第三次或第四次比賽,你們會讓哪一方取勝,為甚麼? (也可以提示人物、時間、地點等的改變) 1. 教師引入: 今天,我們將把一些熟悉的寓言故事改編,看看誰最有創意! 活動二:﹙發展活動﹚(15分鐘) 重點:透過改編寓言故事,掌握「刻意扭曲法」 指導步驟: 1. 聆聽寓言故事一 ﹙原版本寓言示例《狐假虎威》唯讀光盤﹚: 1.1聆聽原版本寓言示例——《狐假虎威》,著學生留意: ? 老虎為甚麼不吃掉狐狸? ? 這故事有甚麼寓意? 1.2教師向學生提問寓言故事內容。 2. 教師於學生寫作前提示: 2.1轉變角色,例如互換﹙狐狸成為了受害者﹚、增減人物等。 2.2盡量改寫結局﹙例如狐狸不能逃脫)。 2.3可改變故事發生的地點/環境。 2.4可改變故事的發生時間。 2.5盡量改寫故事所說明的教訓或道理。 3. 角色扮演: 3.1著學生分組(三至四人)嘗試改編《狐假虎威》結局,並邀請2至3 組學生演出故事。 3.2教師可運用「新點子檢視表」,評核各組同學的故事改動情況,以 顯示同學的創造力。﹙附件三:新點子檢視表﹚ 4. 教師小結: 改變故事部分或全部元素,皆可成為另一個新故事,且往往令人耳目一新,意想不到。 5. 教師可以《新狐假虎威》作示列,讓學生分析改變了哪些部分。(唯讀光盤) 活動三:﹙全班活動﹚(45分鐘) 重點:運用「刻意扭曲法」、「六何」策略改寫寓言故事 指導步驟: 1. 請學生選一個自己喜歡的寓言故事去改寫,創作一篇新寓言故事。(限 時35分鐘)﹙附件四:「改編小能手」工作紙) 2. 教師於學生寫作前,提示學生: 2.1轉變角色,例如互換、增減人物等。 2.2盡量改寫結局。 2.3可改變故事發生的地點/環境。 2.4可改變故事的發生時間。 2.5盡量改寫故事所說明的教訓或道理。 3. 學生須簡略寫出原來故事大概內容或名稱。 創作分享會﹙10分鐘﹚(可在寫作後指導課舉行) 4.1 請數位學生讀出他們的作品。4.2 教師就學生所創作的新寓言,指出文章具創意的地方。其他建議﹕ 1. 若學生能力較佳,已充分掌握「刻意扭曲」方法,學生完成「活動二」已是一篇完整的

三年级数学:近似数和“四舍五入”法

三年级数学:近似数和“四舍五入”法1.使学生初步学会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2.会写、会用。 教学重点: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难点:归纳求万以内近似数得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调查汇报有关数据。 1.学生汇报调查情况。 2.根据学生的调查情况引入新课: (1)教师根据学生的调查情况进行板书。 (2)通过实例向学生说明什么是近似数。 二、自主探索,领悟新知 1.教师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出示一组与学生或生活相关的数据、让学生直接说出它们大约是几百。 (1)教师出示数据。

(2)学生汇报说明自己的想法,教师板书: 208 200 987 1000 927 900 892 900 517 500 671 700 439 400 152 400 2.在出示几个百位上的数字相同,十位数上的数字是4、5、6的三位数,让学生讨论他们大约是几百?并说明理由。 (1)学生讨论汇报。 (2)教师根据学生汇报点拨引导。 在肯定学生的判断方法后提出问题,这种方法的确能够判断一个数比较接近哪个整百数,即它的近似数,但是这种求法太麻烦,因为看到这个数,就要进行口算,有的数并不是一眼就能看出来,启发学生根据板书看一看有没有更方便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3)学生再`次讨论,教师巡视。 (4)汇报交流,总结方法。

(5)教师小结,提炼方法。 3.学习准确数和近似数的表示方法。 教师利用板书进行引导,教学约等号的写法和读法,完善板书。 4.反馈练习,巩固方法。 做第20页的做一做 三、总结交流,提炼方法 (1)学生先在小组中讨论分析求万以内数的近似数的方法,然后汇报。 (2)教师总结。 (3)学生看书。 四、巩固练习,强化知识 做练习五的第1题。 五、课堂作业 (1)当5 606000时,内取得数字可以是()。

小学课堂寓言教学的问题及对策

小学课堂寓言教学的问题及对策 引言 寓言教学在中外已经有着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中国早在战国时期的庄子就已经写了很多优秀的寓言故事,寓言一词即源于《庄子·寓言》“寓言十九,藉外论之”。欧洲的《伊索寓言》、印度的五卷书等也是非常优秀的寓言教学教材。寓言作为一种文体有着独特的魅力,然而当下的小学语文寓言教学多数都没有挖掘到寓言的真谛,禁锢学生的思维从而给寓言故事揭示的哲理做死的规定不容许学生有新的想法、课堂与实际生活相脱离、教师没有一颗童心课堂枯燥等都有碍于寓言教学目的的实现。 一、小学课堂寓言教学的概况以及价值 (一)简说小学课堂寓言教学 “寓言”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寓言》“寓言十九,藉外论之”。后人解释 为“寄寓之言”,寓言是借一定的比喻来寄托要表达的意思。寓言包含着丰富的哲理,寓言这种文体浅显易懂却能传达出丰富的信息。 小学语文教材中不同版本中都包含了大量的寓言,小学苏教版语文教材中六个年级共有23篇寓言故事,《狼和小羊》、《会摇尾巴的狼》、《守株待兔》、《狐狸和乌鸦》、《揠苗助长》、《刻舟求剑》、《掩耳盗铃》、《南郭先生》、《渔夫和蛇》、《狐假虎威》、《伊索寓言》等选篇 寓言教学是一种能够使学生获得知识、提高和开拓思维能力、培养审美感和良好的道德情操的教学活动,借助于简单而生动的故事情节和浅显的文字,效果十分显著。寓言教学的有效开展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发展,符合新课改《语文课程标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以及提高学生认知水平的要求。 (二)小学课堂寓言教学须适应学生的年龄特征 小学课堂寓言教学应适应学生的心理和智力发展特征。小学生心理和智力发展水平均处于很低的阶段,受自身认识能力的限制对很多事物的认识具有独特的童趣性和幼稚性等特点,但是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儿童的心理和智力发展水平又具有巨大的不平衡性,高年级儿童较低年级儿童对事物的认识更客观和更深刻,小学生在高年级阶段心理和智力发展速度较低年级学生更迅猛。 这要求教师一定要了解儿童的心理发展特征,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低年级教学中要有童心,珍爱童趣,不能以成人的眼光去品论寓言;高年级教学中要让学生有独特的见解,不能抹杀学生的创意

小学人教四年级数学用“四舍五入法”试商

用“四舍五入法”试商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上册数教科书p76例3。 让学生经历除数是接近整十数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初步掌握用“四舍五入”法试商的方法,会用这种试商法进行有关的笔算。 养成良好的习惯,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用“四舍五入”法试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定向导学 (一)准备 1、说出与下面各数接近的整十数。 31 52 63 89 21 78 19 2、笔算下面各题。 指名选一题,说说笔算过程。 (二)学习目标: 1、掌握用“四舍五入”法试商的方法 2、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二、自主学习 (一)自学指导(1): 内容:76页例3(1)题,

方法:边看书,边完成下面的填空。 思考: 1、把除数21看做()来试商,为什么? 2、商写在()位的上面。为什么? (二)自学指导(2): 内容:76页例3(2)题, 方法:边看书,边完成下面的填空。 思考: 1、把除数62看做()来试商,为什么? 2、第一次试商(),这个商(),就要改为()。 3、商写在()位的上面。为什么? 三、合作交流 1、把除数看做与它接近的()试商,也就是用()法试商。 2、在试商中,可能第一次试商不合适,就要及时()。 四、质疑探究 1、怎样试商 整理笔算除法的过程,肯定了把除数看作整十数来试商的重要性。 2、试商中应注意的问题。 五、小结检测a、先说说下面各题的除数可以看做几十来试商,再进行计算。 93÷31 208÷52 278÷82

71)332 83)188 42)284 b、计算。69÷23 235÷72 185÷31 272÷63 c、找朋友 154÷22 7 312÷52 248÷31 8 345÷69 d、小结: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强调:笔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时,除数个位上是1、2、3、4,可以把尾数舍去,把它看作整十数来试商。除数个位上是6、7、8、9的两位数,试商时,用“五入”法把除数个位上的数舍去,看作整十数试商。初商是不是合适,要用它和除数相乘的积与被除数比较进行检验才能确定 计算:73÷13 406÷32 827÷26 71)66242)378 23)584 板书设计: 用“四舍五入法”试商 1、把除数用 “四舍五入法”看成接近整十数来试商。 2、如果有余数,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适合一年级小学生看的寓言故事

适合一年级小学生看的寓言故事 狼和大象: 有一只狼住在一个窝棚里,它从来也不修理,也不打扫,所以这 个窝棚又破又脏,一碰就倒。 一天,一只大象从狼的住处旁边经过,它的大耳朵呼扇呼扇地碰 了窝棚一下,窝棚就倾斜了。 “真对不起,朋友!”大象对狼抱歉地说,“我不是有意的。我 马上就把它修好。” 大象真有本事,它拿起锤子、钉子就动起手来。不一会儿就修好了,窝棚比以前结实多了。“哦!”狼心中暗想,“看来它是怕我呀!先是向我道歉,然后就动手给我修窝棚。我何不趁此机会让它再给我 盖一座新房子呢!” “站住!”狼大声吆喝道,“你这算怎么回事?你以为我是好欺 负的?你把我的窝棚撞坏了,马马虎虎用钉子钉几下就想完事,没那 么便宜,你得给我盖一座新房子!不然我要好好教训你一顿。” 听完这番话,大象一声没吭,它不费吹灰之力,用鼻子把狼卷起来,一下子扔进了臭水坑里,然后一抬脚把房子踢了个粉碎。“这就 是你的新房子!”大象说完就头也不回地走了。 “哎!我怎么一点也不明白。”狼倒在臭水坑里,四脚朝天,翻 着眼珠。 “你这个蠢货!”这个切让乌鸦看在眼里,它对狼说,“把别人 对你的尊敬当成软弱可欺,就该受到惩罚。” 【篇二】适合一年级小学生看的寓言故事 鸽与秋果:

从前,有一对鸽子,同住在一个巢中,相依为命地过着快乐的生活。 在一个金色的秋收季节,树上的果子都熟透了。它俩共同采集了 满满的一巢。过了一段时间,果子风干了,逐步缩少到只剩半巢了。 雄鸽子气愤地斥责雌鸽子说:“别吃了!当初采集果子的时候是 多么辛勤劳苦,现在你独自大吃,只剩下一半了!” 雌鸽觉得受了委屈,就分辩说:“我根本没有独自大吃,是果子 自己减少了。” 雄鸽不信,又气又恨地说:“不是你独自大吃,那果子为什么会 自己变少呢?”说完,便用嘴把雌鸽啄死了。 又过了些日子,天降大雨,干果子得到雨水的滋润,膨胀起来, 又同原来一样,装了满满的'一巢。 雄鸽这才恍然大悟。它悔恨地责怪自己:“果子一点儿也没少, 是我错误地把它杀死了。”它情不自禁地哭叫自己命苦,并呼唤雌鸽,“我亲爱的,你到哪里去了啊!” 不可只见到表面现象,就主观武断地出口伤人,要透过表面现象,深入了解事物内在的发展变化,掌握其规律和特点,这样才不会犯错误。 【篇三】适合一年级小学生看的寓言故事 驴子的坏主意: 从前,有各商人在镇上买了很多盐。他把盐装进袋子里,然后装 载于驴背上。“走吧!回家吧!”商人拉动缰绳,不过驴子却觉得盐 袋太重了,便心不甘情不愿地走着。城镇与村子间隔着一条河。在渡 河时,驴子东倒西歪地跌到河里。盐袋里的盐被水溶掉,全流走了。“啊!盐全部流失了。唉!可恶!多么笨的驴子呀!”商人发着牢骚。不过驴子却高兴得不得了,因为行李减轻了。“这是个好办法,嗯!

论文浅谈寓言教学方法

浅谈寓言教学方法 临武五完小史琳菲 【摘要】寓言是通过简短的故事内容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形象鲜 明,手法夸张,把对孩子的教育与批评蕴含于有趣的故事中,深受儿童的喜爱。寓言故事的学习对于他们的成长是非常有帮助的。为更好的服务于教学,结合 自己的教学实践,我浅谈了小学语文课中寓言的教学方法,和教师们分享。【关键词】寓言;目标;形象;寓意 寓言大多通过一些动物、植物或无生物等奇怪的东西说着人的话,做着人 的事,来阐述深刻的道理。它的内容简短,题材广泛,形象鲜明,手法夸张,把对孩子的教育与批评蕴含于有趣的故事中,这种方式容易被学生接受,适合 小学生阅读。因此,在小学的语文课本中,适当地选编了一些寓言故事,如《拔 苗助长》,《守株待兔》,《亡羊补牢》等。由于这种体裁更具哲理性、讽喻性,它为我们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提供了最好的契机,所以教师应当结合学生 的身心特点和知识水平采用恰当的方式教授给学生寓言故事的形象和寓意。以 下是个人在寓言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初浅的认识,拿出来和大家共享。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寓言教学课堂导入环节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可以猜谜,猜成语导入。比如我在讲《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时,我就是先出示几张寓言图片,让生猜寓言成语导入的,学生兴趣被激发了。有一部分寓言课文有插图,是作者精心绘制而成,可以利用它导入新课,提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通过讲述有趣的故事导入。寓言课文旨在说理,而结合故事说道理就是这种文章的常用方法,因而,以深含哲理的故事作导语,就极能唤起学生的理性思维,有利于学生对寓言课文观点的理解。教者动情,学习者方能动容,寓言教学中,我也会从语文课本中精选与寓言课文内容有关的名篇佳句,让学生受到感染,贴切自然地引出所要学的寓言,能收到多种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二、紧扣目标教学 寓言内容虽通俗易懂,但要扣住一些“关键词”,要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如在教学《亡羊补牢》时,我紧扣“亡”字,首先让生自学,了解“亡”是什么

群文阅读——走进寓言故事教案

群文阅读——走进寓言故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多文本阅读,在阅读比较的过程中,举一反三,强化对寓言故事的结构形式的掌握,从而学会抓故事主角、事情发展变化快速阅读寓言的方法。 2、在阅读中学会阅读方法,潜移默化地接受阅读方法的训练。 3、感受寓言故事的乐趣,激发阅读寓言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明白寓言故事所要表达的道理,找到几篇故事中的共同点; 2.从故事中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明白怎么做。 三、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从人物的言行中感受寓意 师:课件出示寓言故事的关键词,学生猜。并一一出示相应的图片,引导总结。 师:记得这些故事中的主人公都做了什么事吗?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傻) (二)进入新课 1.师:我们来读读《汉人煮箦》,看看这个人又干了一件什么事?(出示寓言《汉人煮箦》)

2.学生自由读故事,思考:从中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 3.师生共同完成阅读单。 小结:是啊,我们了解这个人物的行为之后,知道他傻在哪儿,故事的道理就知道了,还能从中受到启发,这就是寓言故事的寓意。 4.寓言的含义。 (二)阅读方法提示: 1、寓言是故事,是故事就有……(故事主角、故事变化),讲故事的目的是……(道理)。 2、请同学们速度稍快的默读这三篇寓言故事,看看它们分别写了什么人的什么事? 指名回答。 (四)小组合作,完成阅读单: 阅读记录表 寓言主角怎么想怎么做结果 《丑妇效颦》丑妇觉得西施皱 眉美也学着皱眉显得更 丑,被别人 讨厌 《猴子与骆驼》

《邯郸学步》 寓意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汇报。 (五)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的几篇故事是关于做事方面的,那除了这些,我们还学过关于哪些方面的故事? 如:学习方面的《闻鸡起舞》、《悬梁刺股》 做方面的《孔融让梨》 (六)总结 (七)作业设计 课后多阅读寓言故事,从中联系实际进行交流。 (八)板书设计 群文阅读 走进寓言故事 《丑妇效颦》 《骆驼与猴子》不知变通 《邯郸学步》适得其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