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学生理解词义的几种方法

指导学生理解词义的几种方法

指导学生理解词义的几种方法

学习能力直接影响学习活动的效率,在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培养其学习的能力,是我们每一个教师责无旁贷的义务。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了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前提下的方法指导,现以词的教学为例,谈几点我的做法: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词义是一个重点,同时也是难点,为了帮助学生突破这一难点,我将理解饲义归纳为以下四种方法。

1、查字典法。在学骚习音序和部首查字法之后,让学生充分利用字典,及时查阅不理解的词,这样既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又巩固了查字典的方法,同时还使学生清楚了词与句的关系。因为在学生查字典理解词时,往往一个词在字典中有多种解释,这时就告诉学生,理解词语要放到特定的句子中去,要放到语言环境中体会词语的意思。例如:《翠鸟》一文中的一句“翠鸟长着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灵活”一词在字典中有两种含义①敏捷、不呆板。②善于随机应便。引导学生理解,“灵活”在这一句中是对“眼睛”的描写,那么只能选第①种解释。使用这种方法关键是要让学生结合句子理解词义。

2、拆拼法。所谓“拆讲法”,就是将一个词中的几个词素先分别解释,然后再将每个词素的含义结合起来,组成这个词的意思。这一方法适用于词素含义较简单的词。

如“深情”?一词,?“深”是深厚的意思。“情”是感情。将词义合并起来就是“深厚的感情”。这个词义的解释就完成了。

3、找词眼法。有些词从表面上看深奥难懂,学生会出现不安和急燥的情绪,这时老师引导学生分析一下,就会发现这些词中有的词素是我们常见的,因此我们只需借助字典找出那些既不易理解又是这个词里比较重要的词素的含义就行了。如“和蔼”一词的重点在“蔼”字上,它就是这个词的词眼,它在字典中的解释是“和气、态度好”,因此,“和蔼”的含义就是“和气,态度好”。经过反复练习,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找近、反义词法。对于一些较简单的,容易找出近、反义词的词语来说,可引导学生用找近、反义词的方法来理解。?如“钢强”?就是“坚强、顽强”的意思,“冷淡”就是“不热情”的意思。

词是文的基础,只有正确理解词语的含义,才能为阅读及作文打好坚实的基矗而学生掌握了解词的方法就好象得到了一把打开词语宝库的金钥匙,对他们扩大阅读量,积累词语作好了充分的准备。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篇章词汇理解题简析-文档资料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篇章词汇理解题简析 一、题型分析 篇章词汇理解题即选词填空题是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阅读题的必考题型,此类题型所占分值不高,限定时间太短,对学生的英语词汇量、词汇的使用能力和英语语法的综合运用能力要求较高,要想在规定时间内全部做对题目难度很大。 二、学生的困难 非英语专业学生在做此类题目时遇到的问题主要是:(1)词汇量不够,15个供选生词很大一部分不熟悉甚至不认识;(2)英语语法底子差,不能在选词前对填此处进行初步的词性和成分的判断;(3)对词汇的使用水平很有限,虽然认识该单词的基本意思,但是不会熟练使用该词,不了解该词使用的固定搭配和使用场合。 三、解题技巧 针对学生的不足,笔者总结出解答此类题目的一套便捷方法,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利用自己现有的词汇和语法能力来做对题目,提高做题的效率。 选词的分类(从考查的频率看):(1)动词;(2)名词;(3)形容词;(4)副词;(5)量词;(6)代词。 做题步骤: 步骤一:对15个供选词汇进行分类、标记和归类。15个供选词一般可分为上边提及的六种类型,然后分别做上不同的标记,同类的标记相同,以便快速定位答案。 1.动词(参考标记为动词原形V-verb,过去分词在ed下画线,现在分词在ing下画双线。) 动词分为谓语动词和非谓语动词。

谓语动词是该句的主动词,它体现了时态,一般只要看空格处前后有无主动词,有没有体现该句时态的动词,如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等,若没有,就可以判断此处为谓语动词,那就环顾上下文确定下时态和句意,接着在供选词内寻找即可。例如2009年1月的四级真题:While enriching their imagination,books ?摇55?摇their outlook,develop a fact-findingattitude and train them…这里就是缺少一个谓语动词,再根据上下文发觉时态是一般现在时,因为这个谓语动词的并列动词(develop,train)都是一般现在时,所以时态肯定是一般现在时。这个谓语动词还是及物动词,因为其后跟直接宾语。 非谓语动词不同于句子的谓语动词,它不能独立作谓语,可以担任句子中得任何成分,包括不定式、动名词和分词(现在分词和过去分词)。非谓语动词虽然是最复杂也是最难的一类题目,但是它的应试技巧其实很简单。不定式在此类题型中通常作动词宾语,这就取决于动词的用法,动名词也常作动词宾语,道理是相同的,不过动名词还常作为介词的宾语。不定式作为后置定语时通常表示将来的动作,动名词定语一般前置,表示名词的功能。分词是重点考点,分词作定语时,现在分词表示主动和动作正在进行,过去分词表示被动和完成。分词做状语时,分词的形式取决于动词与主句主语的关系,主动的关系就是现在分词,被动的关系就是过去分词;分词作定语时,分词的形式完全取决于分词与所限定名词之间的关系,主动关系分词就是现在分词,被动关系分词就是过去分词。 2.名词(参考标记为n-noun) 这类题型的考查方法很简单,一般该空格前是冠词+形容词或者是形容词性的物主代词。名词没有时态,但是有单复数,因此,做此类题目是要注意该名词的单复数,这样也可以缩小范围,提高做题的效率。 3.形容词(标记为a-adj) 这类题型的考查方法也很简单,一般该空格后是名词,前面有时也有冠词。注意形容词没有时态和单复数,但是它有比较级和最高级,所以在做这里题目是要注意形容词的级别。此外现在分词、过去分词都可作形容词,要注意区分;动名词也可作形容词,但多表示名词的功能。

词义选择、引申与褒贬

2012商务英语1班 自主实践商务英语翻译竞赛——————词义选择、引申与褒贬 12010401003厉雪 12010401004付思宇

目录 第一部分内容简介 (1) 第二部分翻译技巧归纳及译例分析 (2) 一、词义的选择 (2) 二、词义的引申 (4) 三、词义的褒贬 (8) 第三部分小结 (10) 第四部分句子翻译 (11) 第五部分短篇翻译 (13) 一、原文及译文 (13) 二、解析 (14) 第六部分参考文献 (16)

第一部分内容简介 词语是翻译活动的基本单位,无论是句子、段落还是语篇,都是由单词构成的,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在弄清原句结构后,就要善于运用选择和确定原句中关键词词义的技巧,以使所译语句自然流畅,符合译文习惯说法。翻译一定要把语言和环境、语言和表达、语言和情感结合起来,注意词义的选择、引申和褒贬这三方面的问题。 词义选择要求我们能够在繁多的词义中选出最符合语境的词义,选择词义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根据词性确定词义2.根据场合与上下文确定词义 3.根据词的搭配关系确定词义。 词义引申就是根据上下文的内在联系,通过句中词或词组乃至整句的字面意义由表及里,进行恰如其分的引申,运用一些符合汉语习惯的表现法,选用确切的汉语词句,将原文内容的实质准确地表达出来。词义引申可以归为四大类:分别是逻辑引申、语用引申、修辞性引申和概念范围的调整。其中逻辑引申又可以分为具象化引申和抽象化引申。 英语中存在大量具有浓烈感情色彩的词汇,翻译时需要我们根据具体语境做出相应的表达,这就是词的褒贬作用。.有些词本身就有明确的褒义或贬义,汉译时做相应的表达; 某些英语词语汇集褒义和贬义于一身,汉译时要根据原句的上下文和语境来确定这些词汇的褒贬意义;有些词义是中立的,本身不表示褒义或者贬义,但在一定的上下文中可能有褒贬的意味. 下面我们将就每一项进行详尽的解释。

(新)教给学生多种理解词语的方法

教给学生多种理解词语的方法 上传: 陈小娟更新时间:2014-12-31 12:50:10 教给学生多种理解词语的方法 审视当前的词语教学,尤其是中高年级的词语教学,是许多老师在课堂尽力回避或“滑”过的一个环节。常见的词语教学模式是,老师带领学生认读之后,让他们谈对词语的初步理解,然后就进入课文内容的分析。词语的意义、意味、意蕴,都没有得到应有的开掘,这样的词语教学,呆滞而缺乏生命活力。为此,新课标提出“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的要求。许多专家也呼吁:在实际情景中理解词义,淡化脱离语言环境的解释词义。在实际教学中,应该融句段、字音、体验、情景、课文内容于一体,让词语理解成为学生言语表现的鲜活元素,让词语教学涌动智慧和灵性。 那么,如何让词语教学变得生动而高效呢?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因词而异,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感悟,可让词语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得教给学生多种理解词语的方法,学生掌握了多种理解词语的方法后,遇到词语理解就能很好地结合多种方法,再挑选出最适合自己的理解方法去体会和感悟了。我们研究的学习方法的多样化,在这里就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下面是我参与课题实验以来对阅读教学中理解词语教学这一块的实践和研究。 一、教给学生多种理解词语的方法。 1、看图理解法: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发展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于一些离他们生活经验较远的词语,一般可借助画图来理解。如,《坐井观天》中的“井沿”,《葡萄沟》中的“梯田”等,均可在教学时几笔勾勒出具体的形象帮助理解。 2、比较辨析理解法: 教学中常常遇到字形、词义较为接近的词语,一般可借助字形辨析来理解词语。如,《纸船和风筝》一文中,在第七自然段先后出现了“漂流”“飘荡”两个词语,教师可手拿两张词卡,提示学生仔细观察两个“piāo”字的字形,想一想哪张词卡应该贴在空中的风筝旁,哪一张又该贴在水中的纸船旁?借助部首比较,可轻松地突破难点。 3、生活体验法: 所谓生活体验法,是指字词教学要和学生的生活世界、经验世界接通,让学生在联想中调动起自己的生活体验,唤起相似记忆,以身体之,以心验之,使一

常用词论文:常用词词义扩大与缩小的认知语义研究

常用词论文:常用词词义扩大与缩小的认知语义研究 【中文摘要】词义扩大与缩小的研究由来已久。王力、符淮青、苏新春和苏宝荣等语言学家都对这个问题进行过论述。张志毅、张庆云对《现代汉语词典》、郭锡良等编的《古代汉语》上、中册中关于词义演变12种类型进行定量分析,其统计数据表明词义缩小比扩大 常见。这是目前关于汉语词义扩大与缩小关系的最直观、最理性的描述。对具有代表性的词语进行定量分析,并进行深入的描写与阐释, 成为研究词义演变现象的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常用词是词汇系统的核心部分,我国学者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就对现代汉语中的常用字、常用词进行过研究。新中国建立以后,常用词的研究更加细致、科学,取得了很大的成绩。20世纪八九十年代,常用词的研究有了更大的成绩。近年来新兴的认知语言学提出认知心理因素可以说明常用词词义变化的内在机制和可能性。本文在定量研究的基础上,运用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如范畴理论、转喻隐喻理论重新审视词义的扩大与缩小,认为常用词词义的扩大与缩小都是一个范畴化的过程,进而形成 语义范畴。隐喻机制从宏观角度构建了常用词词义扩大与缩小的语义范畴,而转喻机制则通过突显原则引发单个词例的扩大或缩小。常用词词义扩大和缩小之间存在扩大占优势的不对称性;而待定项的存在使这种不对称性只能是一种倾向,我们可以从认知角度寻找研究的突破口,对二者之间的比例关系进行更深入的考察。 【英文摘要】The research on widening and narrowing of word

meaning has a long history. Wang Li, Fu Huaiqing, Su Xinchun and Su Baorong and other linguists have been discussed on this question. Zhang Zhiyi, Zhang Qingyun on《Modern Chinese Dictionary》, Guo Xiliang’s《Ancient Chinese》quantitative analysis the 12 type of semantic evolution, the statistical data show that the narrowing of word meaning is more common than the widening of word meaning. This is the most intuitive and rational description about the relationship of widening and narrowing of Chinese word meaning. quantitative analysis on word of representative and in-depth descrip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meaning become a new research direction of the semantic evolution https://www.360docs.net/doc/ef12062041.html,mon words are the core of word vocabulary system, scholars in our country has studied the common words since twenties and thirties in the 20th century. After New China was founded, more detailed and science studies of common words, and we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The study of common words got more results in the nineties of 20th century.In recent years, the emerging cognitive point out cognitive psychology can explain the internal mechanism and possibility of common words meaning change. From the subjective view, based on the quantitative study, using the theory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 such as category theory, theory of metaphor and

学生练习篇章词汇理解(选词填空)

篇章词汇理解配套练习 Passage 1 Most people would agree that, although our age exceeds all previous ages in knowledge, there has been no corresponding increase in wisdom. But agreement (47) as soon as we attempt to define “wisdom” and consider means of promoting it. There are several factors that (48) to wisdom. Of these I should put first a sense of proportion: the capacity to take (49) of all the important factors in a problem and to (50) to each its due weight. This has become more difficult than it used to be owing to the extent and (51) of the special knowledge required of various kinds of technicians. Suppose, for example, that you are (52) in research in scientific medicine. The work is difficult and is likely to (53) the whole of your mind. You have no time to consider the effect which your discoveries or inventions may have outside the field of medicine. You succeed (let us say) as modern medicine has succeeded, in enormously lowering the infant death-rate, not only in Europe and America, but also in Asia and Africa. This has the entirely unintended result of making the food supply (54) and lowering the standard of life in the parts of the world that have the greatest populations. To take an even more (55) example, which is in everybody's mind at the present time; you study the makeup of the atom from a disinterested(无利害关系的) desire for knowledge, and by chance place in the hands of a powerful mad man the means of destroying the human race. Therefore ,with every increase of knowledge and skill, wisdom becomes more necessary, for every such increase augments(增强) our capacity for realizing our purposes, and therefore augments our (56) for evil ,if our purposes are unwise. A) halts B) discount C) dramatic D) contribute E) ceases F) account G) attack H) attach I) inadequate J) capacity K) engaged L) absorb M) distribute N) complex O) complexity Passage 2 A book like this is never the work of a single author or even a small group of authors; rather there are many people and institutions whose (47) need to be acknowledged. In the first place, we wish to thank the many scholars and sales managers who have (48) so diligently over the last 20 years to move the study of sales management out of the dark ages and into the (49) of marketing thought. We would also like to (50) the special contributions of the Marketing Science Institute, which supported much of the recent research, and especially Steve Greyser, and Diane Schmalensee for their willingness to (51) MSI's energies and resources to the study of sales management before it became a fashionable topic. Scholars -- even those in marketing -- are sometimes not very customer-oriented, (52) when it comes to writing textbooks. We have made much effort to avoid such a heresy. (53), we offer special thanks to the more than 60 professors who (54) to our questionnaire about their attitudes toward the precious edition of this book. The information they (55) was very helpful in our effort to make the third edition a more useful book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 We also thank our many students over the years for their comments and suggestions. The book is better because of their insights. We hope we haven't forgotten anyone, and we apologize to those whose suggestions we failed to include. Needless to say, we assume full (56) for any errors or omissions in this book. A) consequently B) apply C) responded D) provided E) responsibility F) justified G) finally H) labored I) mainstream J) patience K) acknowledge L) particularly M) commit N) efforts O) dispose Passage 3 What does a young child's ability not to eat a marshmallow have to do with success in life? Quite a lot, as it turns out. The 4-year-old child who is able to hold out in order to receive a second treat is (47) more self-control that will serve him or her well as an adult. This ability to control one's (48) is just one part of what is called Emotional intelligence. The children who (49) it will grow up to be better (50) and more successful. Those kids who don't have it are less likely to succeed when it comes to meeting (51) and dealing with life frustrations. In the past, our concept of intelligence was mainly limited to the kinds of skills that enable one to do well in school. But Emotional Intelligence (52) what it means to be smart by focusing on how the mind (53) feelings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阅读篇章词汇题型应试策略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阅读篇章词汇题型应试策略 一、大学英语改革后四级阅读理解题型的变化 为了适应现代语言的发展,更好地考察现代大学生的英语综合水平,国家考试委员会在2006年对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形式作出了改革,全面实施了新题型,其中以阅读部分的变化最为突出。在新题型中阅读理解部分的比例由之前的40%调整为35%,题型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之前的一种变为了三种,增加了快速阅读和篇章词汇理解及短句问答题。整个阅读理解分为两个部分:快速阅读理解占10%,要求考生在15分钟内完成一篇1200字左右的文章;仔细阅读理解时间25分钟,占25%,含两个小部分(Section A一篇长度在200250词的篇章词汇理解或短句问答;Section B篇章阅读理解包括2篇文章10道多项选择题)。 二、篇章词汇理解题型的特点 作为近几年出现在阅读理解中的新题型篇章词汇理解,实际上是介于阅读理解和完形填空之间的一种新题型,而篇章词汇理解的英语名称为Blanked Cloze,属于较高层次的完形填空。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涉及的该题目是一篇长度在200250词的文章,文中为考生留出了10处空白,文章后面提供了15个备选单词,要求考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10处空白的填补。 由于完形填空本身就是综合性的测试,而篇章词汇理解作为较高层次的完形填空,无疑是一种综合性的测试,因此,该试题的测试特点便是对考生从理解文章的宏观结构,把握文章语篇、语段整体特征诸如连贯性、一致性、逻辑关系等,以及对每一个单词在语篇中具体应用的一种综合考查方式。所以和以往的阅读理解部分仅有的多项选择相比,现在测试的难度有所增加,对学生的要求也有所提高。 三、学生对篇章词汇理解的作答情况 对于篇章词汇理解这类新型的阅读理解学生的作答情况如何呢?首先我们来看一组数据,目前四级考试总分为710,阅读理解占35%,而考试题型较之前增加了快速阅读、篇章词汇和仔细阅读。换句话说,就是四级阅读难度有所增加,四、六级考试委员会一项内部阅卷统计也印证了这一点:阅读部分标准得分平均不到150(阅读总分249分)。虽然阅读理解部分包括了快速阅读、传统的多项选择及篇章词汇几个部分,但是从近年来在四级考试学生现场的答题状况,以及平时的教学交流中,学生均反映在这几种阅读理解中,难度最大、最畏惧的就是篇章词汇理解,所以有的学生选择放弃,有的草草填补几个空白。总的来说,目前学生对这种新型阅读理解题型的作答状况不太理想。 四、应试策略 针对这类篇章词汇理解题型,考生还是可以通过掌握一些应试策略在考试中有效地、迅速地进行应对的,主要包括如下几点。 1.通读全文,边读边选。前面我们已经谈到了这类题既有阅读的测试特点,又有完形填空的测试特点,既要考查学生对文章宏观地把握、理解,又要考查学生对每一个四级中要求掌握的词汇在具体应用层面的掌握情况,所以在做题时首先需要通读全文,对这一篇200250词的文章有一个宏观方面的了解,就像阅读理解一样。同时,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应用一些阅读或完形填空中的解题技巧,例如猜测下文的内容,再加上平时培养的语感,一边读,一边顺手就把能填入的词汇填入。例如,2007 年6 月23 日的四级试题中,Today,we take pain % %%48%% %.凭借对第一段的理解、自己的猜测,以及语感,学生可以判断这里也许是短语take seriously,这样迅速扫一眼15个选项中是否有seriously,然后完成该空白的解答。 采用这种边读边选的目的在于节省时间,因为整个仔细阅读的时间是25分钟,除了该题

古汉语词义引申的方式优选稿

古汉语词义引申的方式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一)连锁式引申: 1、要:金文作 、,《说文》:“要,身中也。” ①昔楚灵王好细要。(《墨子·经说》) ②是王之地一经两海,要绝天下也。(《战国策·秦策》) ③吴人要而击之,获邓廖。(《左传·襄公三年》) ④虽曰不要君,吾不信也。(《论语·宪问》 ⑤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孟子·公孙丑》) ⑥地不知寒人要暖,莫把人衣做地衣。(白居易《红线毯》) “要”的意义可以用下表描述: ①腰(人体的中间..部分) ②中间(事物的中间..部分) ③拦截(迫使他人中途.. 停止前进) ④要挟(迫使他人改变意 向,满足自己的欲望) ⑤求得(请求他人满足自己的欲望) ⑥需要(期待某种欲望得到满足) 2、防:《说文》:“防,堤(堤)也。” ①以防止水。(《周礼·地官·稻人》 ②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语·周语》) ③吾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左传·襄公三十一 年》) ④义礼义防民。(盐铁论·本议) 祖俗而施教,察失而立防。(《后汉书·桓谭传》) ⑤君子行有防表。 “防”的意义线索可以用下图表示:

①堤坝(堵水所用的建筑)②堵水、防止水患(堤坝的作用是堵水)③禁止、防备、防止(由堵水泛指堵塞禁阻等意思)④约束(对人的行为进行约束) ⑤规范、标准(有约束而形成的行为规范) 以上两例和“朝”的词义引申脉络一样,由本义过渡到直接引申义,再过渡到间接引申义,中间是一环扣一环的关系,就像链条一样。我们把这种引申脉络称作连锁式引申(也叫做链条式引申)。 (二)辐射式引申: 1、节:《说文》:“节,竹约也。” ①竹则笋苞抽节。(左思《吴都赋》) ②其于木也,为坚多节。(《周易·说卦》) 风断蒲草节,霜埋翠竹根。(杜甫《建都十二郎》) ③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庄子·养生主》) ④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列子·汤问》) ⑤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起舞。(蒲松龄《促织》⑥时穷节乃 见。(文天祥《正气歌》) ⑦长幼之节,不可废也。(《论语·微子》 ⑧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荀子·天论》 ⑨(苏武)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毛尽落。(《汉书·苏建传》) “节”的引申线索可以图示如下: ②木节、草节(用于草木)

小学语文理解词语的18种方法

小学语文理解词语的18种方法 一、近义词解释法: 用找词语的近义词或同义词进行解释的方法。如: 增添:增加 陌生:生疏。 恬静:安静、宁静 矜持:庄重、严肃、拘谨、拘束 慷慨:大方。 遨游:漫游,游历。 纯熟:(很)熟练。 眷恋:(深切地)留恋。 渺小:(非常)微小。 二、反义词解释法: 用找词语的反义词,在前面加“不”(或“没有”)进行解释的方法。如: 紧张:不镇定。 懦弱:不勇敢。 缓慢:不快速。 崎岖:不平坦。 陌生:不熟悉。 慷慨:不吝啬。 朦胧:不清楚。 隐藏:不暴露。 三、归类解释法: 对一些比较简单但又不好解释的词语采用把词语进行归类的方法进行解释的方法。如:苹果——一种水果 机枪——一种现代兵器 芬芳:一种香气。玫瑰——一种花朵 火车——一种交通工具 喜鹊:一种飞鸟。 四、比喻解释法: 将词语和一些常见的、具体的事物联系起来用比喻句式进行解释的方法。如:红色:像鲜血一样的颜色 绿色:像树叶一样的颜色 血洗:像用血洗了一样,形容残酷的杀人。 人声鼎沸:人声嘈杂喧闹,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 车水马龙:车子象流水,马好象游龙。形容来往车马连续不断,非常热闹。

五、功能解释法: 对词语的使用功能进行解释的方法。“形容……”是常见形式,如:马虎:形容做事不认真。 人山人海:形容人非常多。 斩钉截铁:形容说话态度坚决果断。 震耳欲聋:形容声音非常的大(都快把耳朵震聋了)。 水泄不通:形容十分拥挤或围得非常严密。泄,排出。 六、扩词解释法: 将词语所组成的字进行逐个扩词(组词)而对词语进行解释的方法。如:恳求:诚恳地请求。 疾驰:飞快地奔跑。 教导:教育指导。 幽香:清幽的香味。 幽静:幽雅寂静。 圣洁:神圣而纯洁。 诚实守信:为人诚实、遵守信用。 德高望重:品德高尚,名望重(大)。 轻捷:轻快敏捷。 七、串字解释法: 有些词的词义,就是这个词中各个语素(字)的意思的总和。例如:肆虐:肆,任意地干;虐,残暴。肆虐:任意地干残暴的事情。 肃立:肃,恭敬地,庄严地;立,站着。肃立:恭敬、庄严地站着。 不毛之地:毛,草木;之,的;地,地方。不毛之地:不长草木的地方。 致敬:致以敬意(表达敬意)。 遥望:遥,远处;望:看。遥望:向远处看。 暴毙荒野:暴,突然;毙,死;荒野,荒郊野外。暴毙荒野:突然死在荒郊野外。 八、以旧带新法: 有些词是以几个旧字组合而成的,可通过对旧字的理解带出新词的含义。如: 无价之宝:无价,没有价钱。之,的。宝,宝贝。合起来意思是:用多少钱也买不到的宝贝,指极为稀有的珍贵东西。 九、重新组合法: 对互文词进行重新组合理解的方法。如: 心满意足:心意满足。 翻山越岭:翻越山岭。 风平浪静:风浪平静。

词义七种类型

利奇的词义的七种类型 (一)概念意义 conceptual meaning也可以称为denotative mean—jng(外延意义)或cognitive meaning(认知意义)。概念意义是语言交际中所表达的最基本的意义;没有这种概念意义,就无法进行语言交际。这种概念意义是其余六种意义所代替不了的。 概念意义的特点: A.概念意义是在语言交际(包括口头的和书面的交际)中所表达出来词语的基本意义,这种意义被收录在词典里,不和客观世界中的事物和现象发生直接的联系。对概念意义的理解不会因人而异。 B.概念意义可以分解成若干个“语义成分”。例如: 妇女[+人] [+女性] [+成年] C.概念意义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或概括,客观事物变化、发展了,概念意义也会变。 如“小姐”原指“大户人家年轻未婚女子”,现有一义位专指“性工作者。 D.一个多义词可以在不同的上下文中表达完成不同的概念意义。如“打”这个词有几个常用的概念意义:“挖掘(打井)”、“制作(打家具)”、“编织(打毛衣)”等。我们通常靠上下文确定一个多义词在句子中的意义。 (二)内涵意义 “内涵意义”是附加在“概念意义”上的意义。社会、阶层、集团或个人都可以给一个词附加上内涵意义。如在封建社会里,妇女受到压迫和岐视,“女人”取得了一些附加的内涵的意义:“脆弱的”“爱哭”“爱动感情的’’等。 也取得一些好的内涵意义:“温柔的”“有同情心的”“勤劳的”等。 “内涵意义”的特点: A.内涵意义是附加在“概念意义”上的意义,它可以因人而异,因年龄、社会、国家或

时代而异。如“家”的内涵可以因人而异。它的概念意义是“家庭”。对大多数人来说,“家” 被附上“温暖”、“温馨”、“舒适”等内涵意义。可是,对某些不喜欢自己的家庭的人来说,“家庭”可能带有“冷冰冰的”、“令人烦恼的”等内涵意义。 B.在不同的语言中,某些词的内涵意义可以是相同的。例如,英语的fox和汉语的“狐狸”都带有“狡猾”的内涵意义;lamb和“羔羊”都带有“温顺”的内涵意义;mother和“母亲” 都带有“抚爱、亲切、体贴”等内涵意义。词的内涵意义常常和客观事物的本性和特点有联系。因此,用来反映或概括客观事物的、属于不同语言的词可以带有相同的内涵意义。 C.由于内涵意义可以因人、因不同年龄等等而异,对一个词所附加的内涵意义可以逐渐地、无限地增加。不过,内容意义是很不稳定的;在某些词中,旧的内涵意义消失了,却增加了一些新的内涵意义。例如,:traditional,它的概念意义是“传统的,传说的”。 过去,带有“祖先传下来的,按照世代相传的方式的”等内涵意义(这是褒义);现在这个词逐渐取得了“因袭的”、“陈旧的”、“跟不上时代的”等新的内涵意义(这是贬义)。 (三)风格意义 由于使用场合的不同,语言的实际运用可以分为几个不同的“层次”,由于使用场合(层次)的不同,词语在交际中会表达出不同的“风格意义”来。 按照风格的不同特点,风格意义可以分为下列几种: A.较为持久的风格; a)表示个性的风格(如某甲、乙的个人特殊风格); b)方言(地区语言或某一社会阶层的语言); c)不同历史时期的语言(如18世纪的语言)。 B.语段(篇章)风格: a)不同的交际手段(口头语或书面语); b)不同的交际方式(独白、对话等)。

大学英语四级篇章词汇理解

大学英语四级篇章词汇理解 二、篇章词汇理解 1. 篇章词汇理解题型的特点 作为近几年出现在阅读理解中的新题型———篇章词汇理解,实际上是介于阅读理解和完形填空之间的一种新题型,而篇章词汇理解的英语名称为“Blanked Cloze”,属于较高层次的“完形填空”。四级考试中涉及的文章长度大约在200-250词之间,题材多为社会生活、文化、教育、等方面。该题主要测试考生对篇章语境中词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要求考生阅读一篇删去若干个(一般为10个词)词语的短文,然后从所给的选项(一般为15个)中选择适当的词语填充,使原文复原。另外,篇章选词填空不考虚词,只考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空中所缺词的词性分配情况一般为:3个左右名词,3个左右动词,3个左右形容词,一个左右副词。而备选答案的15个词中,一般有4~5个名词,4~5个动词,4~5个形容词,2个左右的副词。简言之,这个题型最主要的还是集中考查了考生的英语基本功,比如说词性的辨别,常用搭配的掌握,以及上下文的衔接等等。 由于完形填空本身就是综合性的测试,而篇章词汇理解作为较高层次的“完形填空”,无疑是一种综合性的测试,因此,该试题的测试特点便是对考生从理解文章的宏观结构,把握文章语篇、语段整体特征诸如连贯性、一致性、逻辑关系等,以及对每一个单词在语篇中具体应用的一种综合考查方式。所以和以往的阅读理解部分仅有的多项选择相比,现在测试的难度有所增加,对学生的要求也有所提高。 2. 学生对篇章词汇理解的作答情况 对于篇章词汇理解这类新型的阅读理解学生的作答情况如何呢?首先我们来看一组数据,目前四级考试总分为710,阅读理解占35%,而考试题型较之前增加了快速阅读、篇章词汇和仔细阅读。换句话说,就是四级阅读难度有所增加,四、六级考试委员会一项内部阅卷统计也印证了这一点:阅读部分标准得分平均不到150(阅读总分249分)。虽然阅读理解部分包括了快速阅读、传统的多项选择及篇章词汇几个部分,但是从近年来在四级考试学生现场的答题状况,以及平时的教学交流中,学生均反映在这几种阅读理解中,难度最大、最畏惧的就是篇章词汇理解,所以有的学生选择放弃,有的草草填补几个空白。总的来说,目前学生对这种新型阅读理解题型的作答状况不太理想。 3. 应试策略 如上所叙,篇章词汇阅读主要测试考生在语篇、段落层次上对词汇的运用,考生要时刻牢记不能孤立地看待每一个空格,要注意联系上下文进行综合分析。考生可以按照以下几步巧做篇章词汇阅读。 1)快速阅读选项,进行词性分类。 2)分析空格所在句子结构,判断所填词的词性和形式。 3)根据空格所在句含义及上下文,推测所填词含义和色彩。 4)将筛选出的选项带入空格,联系上下文确定答案。 5)复读原文,谨慎调整。 专项训练 Reading Comprehension(Reading in Depth)(25 minutes) Directions: In this section, there is a passage with ten blanks. You are required to select one word for each blank from a list of choices given in a word bank following the passage. Read the passage through carefully

最新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题型

历年来英语四级考试格式 考试答题的顺序 1.作文分数106.5分 2.快速阅读71分 3.听力部分248.5分 4.是一篇篇章词汇理解和两篇传统的阅读理解,177.5分 5.是完形填空(极大可能考这个)71分 6.翻译,汉译英并且需译部分只是一般的短句翻译。35.5分 CET-4考试内容 一、试卷构成和成绩报道 就所测试的语言能力而言,试点阶段的四级考试由以下四个部分构成:1)听力理解;2)阅读理解;3)完型填空或改错;4)写作和翻译。 听力理解部分分值比例为35%;其中听力对话15%,听力短文20%。听力对话部分包括短对话和长对话的听力理解;听力短文部分包括选择题型的短文理解和复合式听写。 阅读理解部分分值比例为35%;其中仔细阅读部分(Reading in Depth)25%,快速阅读部分(Skimming and Scanning)10%。仔细阅读部分分为:a)选择题型的篇章阅读理解;b)篇章层次的词汇理解(Banked Cloze)或短句问答(Short Answer Questions)。快速阅读理解部分测试的是浏览阅读和查读能力。 完型填空或改错部分分值比例为10%。完型填空部分采用多项选择题型,改错部分的要求是辨认错误并改正。

写作和翻译部分分值比例为20%;其中写作部分(Writing)15%,翻译部分(Translation)5%。写作的体裁包括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等;翻译部分测试的是句子、短语或常用表达层次上的中译英能力。 具体比例搭配如下: 作文15%(有14分、12分、8分、6分、2分和0分四个档次,用时30分钟) 快速阅读10%(7个判断题每个1%,3个填空题也是1%,单词拼写错误不给分,用时15分钟) 听力35%(短对话8个,每个1%,长对话8个,每个1%,短文10个,每个1%,填词7个,每个0.5%,3个句子分别为2%,2%,2.5%。用时35分钟) 篇章阅读20%+词汇阅读5%(传统阅读10个,一个2%,选词阅读10%,一个0.5%。用时25分钟) 完型填空10%(20个小题,一题0.5%。用时15分钟) 翻译5%(一题1%。用时5分钟) 快速阅读的答题方式不一定 写作:30分钟, 107分(15%) 快速阅读 15分钟,70分(10%)

小学阅读 理解词语和句子含义

阅读方法指导 从书面获得信息的过程叫阅读。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如果你的阅读仅从体会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情感出发,那么这样的阅读,将是一种浅层次的阅读。如果你能在阅读时既探究作者的思想感情,又有意识地把自己的感情融入文章,你就能与文章对话,与作者沟通,因为你的阅读不仅是读文字,而是一种思想碰撞。阅读既能扩大知识面、活跃思维。陶冶情操,又能增强听说读写的能力。 词句的阅读 1.理解词义的方法 理解词义的方法很多,其中最基本的有以下两种: (1)借助字典和词典,联系上下文,弄清词语的意思。如:齐国人怎么这么没出息,干这种事?出息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 中有四个义项:○1指发展前途或志气;○2长进;○3培养 使有出息;○4收益。根据具体语言环境这里的出息选第一 个意思. 结合句子或上下文,在语境中理解词义。 理解词义不能脱离语言环境,孤立的就词解词,应结合句子或联系上下文揣摩词义。如:科技人员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实验、攻关,经过两百多次的失败,世界上第一座大型高原制氧站建立了!” 句子的“废寝忘食”,从字面意思可理解为做事勤奋专心。但这样理解还远远不够,我们还应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这词语。“废寝忘食”

在文中指科技人员夜以继日地为攻克世界级难题勤奋工作。 2.理解句子含义的方法。 所谓句子含义,指的是有些句子除了能够表达出字面所具有的意思之外,还在字里行间表达出更深刻的意思。 理解句子含义,主要包括: ○1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这句话所要说明和揭示的道理; ○3它与全文思想内容的关系; 这句话对表现中心思想的作用等。 理解句子含义,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结合时代背景。如:1905年,清政府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修筑从北京到张家口的铁路。消息一传出来,全国都轰动了, 大家说这一回咱们可争了一口气。为什么一个中国工程师在 自己国土上修铁路会引起这么大的反响呢?联系当时的时 代背景,就很容易理解了,当时中国饱受外国人的欺压,这 一次清政府敢于任命自己国家的工程师,而詹天佑敢于接受 这项艰巨的任务这就是为中国人争了一口气,所以全国都轰 动了。 (2)抓关键词语,理解句子含义。 有些句子抓住了关键词语,弄清这些词语的意思,句子的含义也就理解了。所谓词不离句,句不离词就是这个意思。如:老师暗示大家先不管他,开始上课。理解时我们抓住“暗示““暂时”

句法与词义相结合的中文代词消解

句法与词义相结合的中文代词消解1 宋巍 秦兵 郎君 刘挺 (哈尔滨工业大学信息检索研究室,哈尔滨 150001) E-mail: {wsong, bqin, bill_lang, tliu}@https://www.360docs.net/doc/ef12062041.html, 摘要: 句法知识对代词消解有着很大的支持。近年来依存句法由于其利于描述语言中词与词之间的关系、突出核心词的特点日益得到重视。本文提出了一种中文第三人称代词消解方法,直接利用依存句法分析器的结果,构建有效的句法角色特征和名词短语的支配词之间的词义相似相关性特征,采用支持向量机作为分类器,在ACE2005语料上的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代词消解;依存句法;句法角色; 词义相似;支持向量机 Combining Syntax and Word Sense for Chinese Pronoun Resolution Wei Song Bing Qin Jun Lang Ting Liu (Information Retrieval Laboratory,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arbin 150001) E-mail: { wsong, bqin, bill_lang, tliu}@https://www.360docs.net/doc/ef12062041.html, Abstract: Syntactic knowledge is important for pronoun resolution. In recent years, research on dependency parsing becomes active, because dependency grammar benefits to represent the relation between terms. We propose a dependency parsing based method for Chinese pronoun resolution, design effective syntactic role features and word sense similarity and word relevance features in related to the dependent words. Support V ector Machine is used as the classifier. The experimental result on the ACE 2005 training data shows that our approach gives a good performance and is effective for Chinese pronoun resolution. Key words:pronoun resolution; dependency parsing; syntactic role; word sense similarity; Support V ector Machine 1引言 指代是指当前的指示语与上文出现的短语(先行语)存在语义关联,指代消解的过程即是对当前指示语确定先行语的过程。指代消解是自然语言理解与处理领域的核心问题之一,在信息抽取、机器翻译等应用中,都发挥重要作用[1]。 早期的指代消解算法基于语言学知识,以Hobbs算法[2]和中心理论[3]为代表。近年来,研究者们尝试使用机器学习方法来解决。基于机器学习的指代消解方法一般可以分为两类:有指导方法和无指导方法。前者的主要思想是将指代消解问题视为二元分类问题,首先利用标注有指代关 1本文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0675034)、863项目(2008AA01Z144)和微软基金(共指消解技术研究)资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