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浆造纸过程自动测量与控制

制浆造纸过程自动测量与控制
制浆造纸过程自动测量与控制

1、自动化:自动化是指用传输机等机器代替人的体力劳动,即机械化;是一门研究用机器装置对生产过程和其他过程进行自动控制和信息处理,以延伸和扩展人的器官功能的综合科学技术。

2、自动控制理论发展三阶段经典控制理论阶段、现代控制理论阶段、智能控制理论阶段。

3、简单控制系统的特点:①自动控制系统是按照偏差信号e的大小进行控制的。②自动控制系统由封闭回路组成。③简单控制系统是负反馈的。

4、控制系统品质指标,三个特性:①由衰减比决定系统的稳定性;②由最大偏差、超调量和残余偏差决定系统的准确性;③由过渡过程时间决定系统的快速性。稳定性排第一重要。

5、一阶对象典型数学模型里Tp表示时间常数,Kp表示静态放大系数或者对象放大系数。二阶过程的数学模型里Tp表示振荡周期,Kp表示放大系数,阻尼因子或者衰减系数。一阶对象是飞升曲线,二阶对象是S形曲线。

6、时间常数T物理意义:对象在阶跃输入作用下,被控变量一直保持初始的变化速度,达到新的稳定态值所需要的时间。

7、T的大小对控制系统的影响:对控制通道而言,希望T尽量小,使被控变量变化比较快捷,控制过程比较灵敏。但T过小时,稳定性有所下降;而T太大时,控制过程又太缓慢,所以,需根据实际情况考虑适中的T值。对扰动通道而言,希望T越大越好,这相当于对扰动信号进行滤波。这时阶跃扰动对系统的扰动作用变得比较缓和,因此这种对象过程也比较容易控制。化工厂压力对象T值适中,温度对象T值较大,流量对象T值较小,液位对象T 值适中。

8、纯滞后to是传递滞后,就是传输带什么的物料传递所产生的滞后;容量滞后tn又称为过渡滞后,是被控变量变化有快慢所产生的滞后。

9、传递函数定义:传递函数表示在线性的对象中,当初始条件为零时,对象输出函数和输入函数的拉式变换之比。

10、过程辨识的定义:过程辨识是在观测过程(系统)中得到的含有噪声输入输出数据的基础上,从一组给定的数学模型类中确定一个在某种准则下与所测过程(系统)等价的过程(系统)模型的一种建模方法。

11、过程辨识三大要素:①能测出的带有噪声的过程输入输出数据,②有已知的过程数学模型类集;③按等价规则确定过程的数学模型中参数。

12、控制器:控制器是自动调节系统的中枢,由比较和调节规律两部分组成。作用①接收由变送器送来的表示生产过程被调变量变化的信号z,并比较设定的被调参数给定值信号x与信号z的差值,称为偏差信号e=x-z;②偏差信号e经过控制器调节规律的运算后,发出控制信号P。控制器的调节规律有比例调节(P),表示迅速、积分调节(I),表示无余差、微分调节(D),表示克服滞后。常用控制器有P、PI、PID三种。

13、PLC:为可编程控制器,是一种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系统,采用了可编程的存储器,用来在其内部存数之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及算术运算等操作指令,并通过数字式和模拟式的输入/输出控制各种生产过程。

14、可编程控制器的领域即运用范围:①开关量逻辑控制②过程控制③运动控制④数据处理

⑤分布式控制。

15、变送器的理想输入输出特性:理想变送器的输入输出特性曲线是有y min和y max分别为变送器的测量范围的下限和上限值,z min和z max分别为与测量范围想对应的输出信号的下限和上限值。理想的变送器具有比例特性。

16、变送器量程调整的原因:量程调整(即满度调整)的目的是使变送器输出信号的上限值z max(即统一标准信号的上限值)与测量范围的上限值y max相对应。量程调整通常是改变反馈系数β来改变,β大量程大,β小量程小。

17、变送器的零点调整和零点迁移目的:都是使变送器输出信号的下限值zmin(即统一标准信号的下限值)与测量范围下限值ymin相对应。

18、调节阀按工作信号能源不同分为:气动、电动、液动调节阀三类。

19、调节阀的流量特性:是指流体流过阀门的相对流量与阀门的相对开度之间的关系;理想流量特性就是假定调节阀前后的压差式不变的,这时调节阀的流量特性称为理想流量特性;工作流量特性是实际中影响因素很多如节流面积改变的同时还发生阀前后的压力变化,这样的流量特性就是工作流量特性。常用的调节阀理想流量特性有快开特性、直线特性、等百分比特性和抛物线特性。

20、调节阀流量系数C的定义:又称流通能力,表明调节阀在规定条件下能通过流体介质的最大流量。当调节阀全开时,阀两端的压差△p为100kPa,流体ρ为1g/cm3时,每小时流经调节阀的流体流量数(以m3/h计)定义为调节阀的流量系数C。

21、调节阀口径的选择:选择阀门要考虑的因素有流体特性、孔径、材质、工艺条件等。调节阀的口径尺寸通常用公称直径Dg和阀座直径dg来表示。这两个数值的选择取决于正确计算的控制阀流量系数C值。计算选择步骤如下:①确定常用流量q,②确定发前后压力差(压降)△p,③计算阀门流量系数C值,④确定阀门口径。

22、气开气关:所谓气开式气动调节阀是指在有信号压力输入时阀门开,信号压力增大阀门开度增大,无信号压力时阀门关;反之,在有信号压力时阀门关,无信号压力时阀门开,称为器官是气动调节阀。①控制加热炉燃料油进料系统(气开式)②压缩机出口压力控制系统,其控制阀装在放空管线上时(气关式)③汽包给水控制阀(气关式)④聚合放热反应器进料的流量控制阀(气开式)。

23、正反作用方式的确定:先确定调节阀气开气关,气开为﹢,气关为-,然后控制回路构成负反馈系统。【(控制器±)*(调节阀±)*(对象±)=-】

24、被控变量和仪表功能的字母代号:C电导率(浓度)、D密度、F流量、I电流、K时间或时间程序、L物位、M水分或湿度、P压力或真空、S速度或频率、T温度。

25、控制器的参数整定:实质就是用控制器的特性去校正对象的特性,使控制系统达到最佳控制质量。可分为理论计算和工程整定两类。

26、串级控制系统:所谓串级控制系统就是由两台控制器串联在一起,控制一个调节阀的控制系统。串级控制系统解决跨度大的问题。

27、串级控制系统的优点:①改善对象动态特性,提高系统工作效率。②对二次干扰具有较强的克服能力。③对负荷变化有一定的自适应能力。

28、比值控制系统定义:凡是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料量自动地保持一定比例的控制系统,就成为比值控制系统。

29、比值控制系统的类型(结构形式)及适用的场合①单闭环比值控制系统对于要求总物料量一定的场合是不合适的,因此当负荷变化较大时不宜选用。应用广泛②双闭环比值控制系统常用在主流量干扰频繁,工艺上不允许负荷有较大波动的场合。适用不太广泛③变比值控制系统也称串级—比值控制性。

30、前馈控制系统:就是当干扰产生时,可以直接根据检测到的干扰大小和方向,按一定规律去进行控制,使得在干扰发生后而被控量还未变化之前,就产生控制作用,将偏差彻底消除的系统就是前馈控制系统。

31、前馈-反馈控制系统区别:前馈控制是按干扰作用的大小和方向进行控制的,比反馈控制要及时,但前馈控制也是有局限性的。①前馈控制是开环控制,不存在像反馈控制那样对被控量的反馈,即对补偿结果没有检验手段。因而,当前馈控制作用并没有最后消除偏差时,系统无法得知这一信息而作进一步校正。②一种前馈作用只能克服一个干扰,由于实际工业对象存在多个干扰,为了补偿它们对被控量的影响,势必设计多个前馈通道,增加投资和维

护工作量。③前馈控制使用的是视对象特性而定的“专用”控制器,由于被控对象特性的辨识不可能准确,且对象特性也要受负荷和工况等因素的影响产生漂移,必将导致前馈控制作用的变化而影响控制质量,所以,单纯的前馈控制很少使用。为了克服前馈控制的局限性,一般将前馈控制和反馈控制结合起来,构成前馈-反馈控制系统。【反馈:没偏差,没控制。前馈:不允许偏差。】

32、表压和真空度的计算:当绝对压力大于大气压力时:p表=p绝-p大;当绝对压力小于大气压力时:p真=p大-p绝。

33、压力仪表在安装中应注意的主要问题:①所选择的测压点要有代表性,应能正确反映被测压力的真是大小。②导压管应保证传递压力的精确性和快速性。③取压口到压力仪表之间应装有切断阀(或三通阀),以备检修压力仪表时使用。④被测压力波动频繁。剧烈时(如泵、压缩机的出口压力),则应装缓冲器或阻尼装置(如用阻尼阀或扩大管加阻尼小孔)。⑤压力仪表的连接处应加装密封垫片,以防泄漏。⑥在测量蒸汽压力时,应加装冷凝装置,以防止高温蒸汽与测压元件直接接触,要根据被测介质的不同性质采取相应的防高温、防冻、防腐、防堵等措施。⑦压力仪表应安装在易观查或检修的地方,并力求避免高温和振荡的影响。⑧当被测压力较小,而压力仪表与取压口又不在同一高度时,对由此高度而引起的测量误差应按△p=±Hρg进行修正。⑨压差变送器的安装可参见液位和流量的测量与控制章节。

34、压差式液位仪表使用应注意问题:①零点迁移问题:无零点迁移是当正负压室压力相等,当H=Hmin=0时输出零点压力为4mADC,当H=Hmax时输出最大值20mADC。(正迁移:变送器安装位置比Hmin=0低。负迁移)。

35、不同结构形式用在不同的场合适应的情况:①单平法兰:用于测量介质粘度大,易结晶、沉淀或聚合引起堵塞的场合。②插入式法兰:测量介质有大量沉淀或结晶析出,致使容器壁上有较厚的结晶或沉淀时,宜采用单插入式法兰。若上部容器壁和下面一样,也有较厚的结晶时,常采用双插入式法兰。③双法兰:被测介质腐蚀性较强而负压式又无法选用合适的隔离液时,可用双法兰式变送器。

36、差压式流量仪表工作原理:充满管道的流体,当它流经管道内节流件时,流束将在节流件处形成局部收缩。因而流速增加,静压力降低,于是在节流件前后便产生了压差,流体流量愈大,产生的压差愈大,因而可依据压差来衡量流量的大小。这种测量方法是以流动连续性方程(质量守恒定律)和伯努利方程(能量守恒定律)为基础的,压差大小不仅与流量还与其它许多因素有关,如节流装置型式、流体的物理性质(密度、粘度等)以及雷诺数等。孔板<喷嘴<文丘里管。

37、电磁流量仪表测量原理:电磁流量计测量原理是基于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根据电磁感应定律,在非磁性管道中,利用测量导电流体平均速度而显示流量的流量计。(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当一导体在磁场中运动切割磁力线时,在导体的两端即产生感生电势,与此相仿.在磁感应强度为B的均匀磁场中,垂直于磁场方向放一个内径为D的不导磁管道,当导电液体在管道中以流速u流动时,导电流体就切割磁力线.如果在管道截面上垂直于磁场的直径两端安装一对电极,则可以证明,只要管道内流速分布为轴对称分布,两电极之间也特产生感生电动势,体积流量qv与感应电动势e和测量管内径D成线性关系,与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成反比,与其它物理参数无关.这就是电磁流量计的测量原理。)

38、安装电磁流量仪表时注意的问题:①电磁流量仪表无论是垂直安装还是水平安装,都要保证测量管内充满被测液体,否则产生较大的测量误差;②在测量导电性液体流量时,要保证被测介质有足够的电导率,不能测量油类及气体的流量;③在安装时要远离一切磁源,周围不能有强烈振动;④变松部分要设置单独接地点可靠接地,和二次仪表必须使用电源中的同一相线;⑤根据被测介质性质的不同,电磁流量仪表的工作磁场可以采用直流激磁、交流激磁、矩形波激磁、双频激磁等方式,在选用时要注意;⑥还要注意日常维护和定期清洗等。

39、热电偶温度仪表测温原理:热电偶温度计是一种感温元件 , 把温度信号转换成热电动势信号 , 通过电气仪表转换成被测介质的温度。

热电偶测温的基本原理是两种不同成份的均质导体组成闭合回路,当两端温度不同时,回路中就会产生电势,这种现象称为热电效应(或者塞贝克效应)。两种不同成份的均质导体为热电极,温度较高的一端为工作端,温度较低的一端为自由端,自由端通常处于某个恒定的温度下。(根据热电动势与温度的函数关系,制成热电偶分度表;分度表是自由端温度在0°C时的条件下得到的,不同的热电偶具有不同的分度表。)在热电偶回路中接入第三种金属材料时,只要该材料两个接点的温度相同,热电偶所产生的热电势将保持不变,即不受第三种金属接入回路中的影响。因此,在热电偶测温时,可接入测量仪表,测得热电动势后,即可知道被测介质的温度。

40、热电偶产生的热电势Et,与热电偶的冷端温度有关。一般情况下,热电偶的冷端温度并不固定,而是随室温变化,这样就使Et也随室温变化,从而带来测量误差。因此,要求对热电偶的冷端温度进行补偿,以减小热电偶冷端温度变化所引起的信号测量误差。

(采用补偿导线后,把热电偶的冷端从温度较高和不稳定的地方,延伸到温度较低和比较稳定的操作室内,但冷端温度还不是o℃。而工业上常用的各种热电偶的温度—热电势关系曲线是在冷端温度保持为o℃的情况下得到的,与它配套使用的仪表也是根据这一关系曲线进行刻度的,由于操作室的温度往往高于o℃,而且是不恒定的,这时,热电偶所产生的热电势必然偏小,且测量值也随冷端温度变化而变化,这样测量结果就会产生误差。因此,在应用热电偶测温时,又有将冷端温度保持为o℃,或者进行一定的修正才能得到准确的测量结果。这样做,就称为热电偶的冷端温度补偿。)

冷端温度补偿的方法有以下几种:①校正法②冰浴法③补偿电桥法

(1)冷端温度保持为o℃的方法

(2)冷端温度修正方法

(3)校正仪表零点法;

(4)补偿电桥法;

(5)补偿热电偶法。

41、热电阻温度仪表:①铂电阻通常用于-200—850℃②铜电阻在-50—150℃温度范围③半导体热敏电阻电阻值碎温度升高而降低,在-50—300℃温度范围。

42、热电阻测温为什么要三线制接法:由于将热电阻引入桥路的连接导线电阻值会随环境温度而变化,因此若把热电阻的连接导线接在同一个桥臂内,则当环境温度发生变化时,连接电阻发生变化使测温产生误差。为此工业上采用三线制接法,由电阻体引出的三根导线,与热电阻两端相连的两根导线分别接入桥路的两个相邻桥臂上,而第三根导线与桥路电源的负极相连。这样,环境温度变化引起的连接导线电阻R1的变化由于相互抵消而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大大减小。

43、一体化温度变送器安装注意事项:一体化温度变送器的校验原理是:利用毫伏信号发生器模拟热电偶产生对应于不同温度值的毫伏信号作为变送器的输入信号;利用精密的电阻箱产生对应于不同温度值的电阻信号作为变送器的输入信号,通过调整响应的电位器,从而实现变送器的零点、量程的调整和精度的校验。一体式温度变送器调校注意事项:1、接线时要注意极性,并且在通电预热15分钟后开始调校。2、调校中以缓慢的速度输入信号,以保证不产生过冲现象。3、在调整电位器时不要用力过猛,防止拧坏。4、调校前,要准备好校验记录单,并查热电偶在各校验点的温度/毫伏对照表或热电阻温度/电阻对照表,将需要的数据查出并填入已经准备好的数据记录表中。

44、电极电位法测量溶液离子浓度的原理:电极法测量溶液的浓度是基于溶液的电化学性质,而电极电位和原电池的概念又是浓度测量的基础。选择两种电极,其中一个电极电位是

已知的且恒定,称为参比电极;另一个电极对溶液中被测离子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其电极电位随被测溶液离子浓度的变化而变化,称为工作电极或测量电极。测得两电极间的电位差就能得知被测离子浓度。这就是电极法测量溶液浓度的基本原理。①电极电位:奈恩斯特方程式:E=E0+(RT/nF)ln[A]②参比电极③测量电极

45、静刀式浓度变送器的工作原理:在纸浆管道上设置一个固定物体作为感测元件,当纸浆流动时,速度为V0的纸浆在碰到固定物体时,前缘部分的纸浆速度讲降为零,而管道内其余的纸浆则继续以V0速度流动。由于纸浆特殊的纤维结构,这些继续以V0速度流动着的纸浆将带动前缘速度为零的纤维沿物体表面流动,并且使得这部分纤维流速由零逐渐增大。这种流线型是伴随着纤维对物体表面及其纤维层之间的摩擦而发生的。当纤维离开固定物体时,他们混入到总的纸浆流中,且速度恢复为V0.因此纸浆纤维对检测元件表面产生摩擦力,该摩擦力的大小取决于纸浆浓度,纸浆浓度越高,摩擦力越大。因此可以通过测量该摩擦力的大小来间接测量浓度。

46、静刀与动刀的比较优势:静刀是被动测量,浆不流动信号为零,而实际浓度并非为零,静刀检测的是摩擦力。动刀是主动测量,浆不流动仍然有浓度信号,而动刀检测到的是剪切力。静刀有弯刀元件,弯刀的作用是将纸浆浓度转换成与之成比例的摩擦力F,并传送给刀-电转换器的杠杆系统。可以解决两个问题:①靠刀片形状的合理设计来解决的。②通过弯刀两侧浆层和水层面积的变化来自动补偿纸浆流速过高对测量结果带来的影响。常见的浓度传感器有一下几种:外旋式浓度传感器、内旋式浓度传感器、静刀式浓度传感器、动刀式浓度传感器。

47、旋转式纸浆浓度变送器测量原理:旋转式浓度变送器是依据纸浆对感测元件产生的摩擦力或纸浆浓度有一定关系进行测量的。内旋转式纸浆浓度变送器的测量基于剪应力原理。当粘性流体沿固体表面流动时,靠近固体表面的边界层内的流体速度将迅速减小,紧贴固体表面处流速为零,因此,边界层内流速梯度(即剪切速率)很大。当一层无线薄的流体层的梁表面或流体与固体表面有速度差时,由于流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两表面之间必然存在剪应力t,在一定的面积上,剪应力将合成为集中力,显然,为了启动流体运动,必须施加一初始剪应力,当达到一种塑流应力后,其剪应力与剪切速率呈线性关系,当敏感元件在纸浆中作旋转运动时,液固两表面之间的剪应力将在敏感元件上形成阻尼力矩。由于敏感元件转速恒定、可认为敏感元件各处的剪切速率为定值,因此敏感元件上的阻尼力矩与表观粘度成比例。研究表明,纸浆是水中悬浮纸纤维等固体物质的两相流体,表观粘度主要跟随纸浆中纤维百分比率(即浓度)变化,且在较大范围内有线性关系。当敏感元件与纸浆恒速相对运动时,测量敏感元件上的阻尼力矩,即能测量纸浆的表观粘度,也就间接测量纸浆浓度。

48、低浓纸浆浓度的测量与控制原理:对于 1.0%一下的低浓纸浆,一般采用直降的光学特性与浓度有关的原理进行测量。

49、偏振光式低浓纸浆纸浆浓度测量仪测量原理:利用纸浆纤维具有消偏振特征可以制作偏振光式浓度变送器。是光源1发出的光通过垂直偏振片2后,成为平行于入射面的偏振光束,并透过纸浆纤维流经的玻璃管。由于纸浆纤维的消偏振特性,使透过纸浆悬浮液的部分偏振光发生偏转而成非偏振光,这种消偏振的强度是随浆料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的。透过纸浆后的光束再通过平行偏振片5。由于垂直偏振光不能通过平行偏振片,只有消偏振后的那部分光透过平行偏振片,因此透过平行偏振片的光强度便与纸浆纤维浓度有关,它通过透镜3聚焦后的光电池4上产生光电流,从而测知纤维浓度大小。

50、在纸浆流量一定时,打浆机的传动负荷即打浆消耗的电机功率,决定着打浆程度或纸浆温升的大小,因此也可直接采用电机负荷作为打浆度的指标。

51、红外线水分仪:运用广泛,是根据水分对红外线有特性吸收的原理制成的。当红外线通过被测介质时,介质吸收了相应于其特征频率的红外线能量。因此,透过介质的红外线能量

就要减少,负荷朗伯贝尔定律E=E0e^ucl

52、红外线水分仪的测量原理和参比技术:水分子对红外线吸收是由于其结构中的羟基(OH)的伸缩振动和H-OH的变角振动而产生的。其吸收波长随水分相互间或水分子和其他分子间所形成的氢键结合程度而变化,纸张中水分在红外线波段有四条吸收带,分别在1.18微米,1.4微米,1.94微米和2.92微米处。日前,世界上使用的红外线水分仪都选用1.94微米作为测虽波长。因为在这个波段中可用普通光学玻璃作为仪表中的光学元件,检测用的硫化铅光敏元件的探测峰值较接近这个波段范围,探测灵敏度较高,同时水分子对1.94微米波段的吸收峰较大,而被测纸张中的纤维对1.8—2.0微米波段无吸收峰,减小了纤维对测量的影响。

53、纸张定量的测量:纸张定量是指每平方米纸张的质量。通常选用β射线作为放射源。在国外广泛采用氪-85作为放射源,在我国这个比较少,多采用钷-147放射源。

54、纸张灰分测量仪:纸张灰分表示纸张中填料量和纸张的印刷性能。用X-射线测量。

55、纸张水分定量控制

定量和水分是纸张重要质量指标,通常同一卷产品不仅要求其整卷长度内定量、水分稳定一致,还要求全幅宽度内定量、水分一致,因此,纸张的定量、水分控制由纸机方向(MD)和横幅方向(CD)两种控制策略组成。纸张水分和定量的检测原理大体接近,经常被集成在一起进行实时扫描在线检测,其多数安装在纸机压光与卷取之间。定量水分扫描器的来回扫描运动在纸张上留下锯齿状运动轨迹,从而得到纸张MD和CD定量和水分检测数据。尽管纸张定量和水分控制存在一些耦合作用,但是各指标调节策略仍有较大区别。

①MD定量控制:在纸机速度一定的情况下,MD定量主要由离开成型部湿纸页的绝干定量决定,在网部留着率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而影响纸页绝干定量的只有进入抄造系统的绝干浆量,而此则由设在高位箱下的定量控制阀开度(低速纸机)或上浆泵转速(高速纸机)来控制,具体的调节幅度由检测到的MD定量经过控制器计算后发出指令,从而实现MD定量的控制。

②MD水分控制:控制纸张MD水分的主要手段是调节干燥部烘缸蒸汽用量,在指定的干燥硬件条件下,蒸汽温度越高、蒸汽消耗量越大,则成纸水分越低,反之亦然。将扫描检测到的MD水分值与蒸汽进入量的调节阀联系起来,则可以实现纸张MD水分的自动控制。

③CD定量控制:造成纸张CD定量不均的原因可能是由网前箱个别布浆器流通不畅或成型网个别位置脱水不好等原因造成的。虽然通过抬高或压低网前箱相应位置唇板开度可以实现纸张CD定量调节,但是频繁地调节唇板开度不仅不利于生产稳定与人身及设备安全,还有可能因操作不当引起重大生产质量事故,所以该方法仅用于没有稀释水可调的低速纸机。

高速纸机或高档纸机通常采用稀释水网前箱进行CD定量调节。该设备根据检测到的CD定量分布,调节相应位置的稀释水阀门开度,把定量偏高位置的稀释水阀门开大,将浆料冲稀些,把定量低的位置对应稀释水阀门适当关小,使其喷出浆料浓度相应提高,从而实现CD定量趋于一致。

④CD水分控制:CD水分调节主要由干燥部雾状喷水和压榨部蒸汽喷吹来实现。在干燥部后段专门设置裸缸,纸幅在没有干网包裹的情况下绕过该缸,在该缸下方设置一系列开度可调的雾状喷淋装置,根据CD水分检测结果增大或减小对应位置喷出的水量,即可实现对CD 水分的调节。

纸页进入压榨后通过压榨脱水,从而提高了进入干燥部的纸幅干度,影响其脱水效果不仅有压榨结构与压力、毛毯结构等,还包括由于纸页温度变化引起的脱水速率的变化,因此,在压榨前对湿纸页进行蒸汽喷吹可以提高脱水效果,改变不同位置蒸汽的喷吹量就可以调节纸张CD水分。

《自动检测技术及仪表控制系统》期末试卷

《自动检测技术及仪表控制系统》 A卷闭卷 一、填空:(每空1分) 1.显示仪表能够监测到被测量的能力称分辨力。 2.热电偶是用组成而成。当两个结点处于,回路中便产生。 4、节流式流量计的测量原理是以定律和定律为基础的。5.把两块的光栅叠在一起,让他们的刻线之间有,这时光栅上会出现若干条明暗相间带状条纹案,称为。 6、热导式气体分析器是利用混合气体中不同的原理进行分析的。 7、仪表系统模型一般分为、、。 8、集散控制系统的核心思想是、。 9、LonWorks 与其它现场总线相连接而构成的典型现场总线中,其中符合LonWorks 自身规范的现场总线仪表单元通过连接到LonWorks总线网络上,而其他现场总线通过连接到LonWorks总线网络上。 二、选择题:(每题2分) 1、用万用表交流电压档(频率上限仅为5KHZ)测量频率高达500KHZ、10V左右的高频电压,发现示值还不到2V,该误差属于。用该表直流电压档测量5号干电池电压,发现每次示值均为1.8V,该误差属于。 A、系统误差 B、粗大误差 C、随机误差 D、动态误差 2、用仪表对三个电压进行测量,分别测得1000V、100V、10V,发现三个电压均存在1V的误差,那么,我们认为10V电压的测量结果较好。在以上这个例子中,有这个结论的依据是。 A、绝对误差 B、示值相对误差 C、满度相对误差 D、精度等级 3、正常人的体温为37℃,则此时的华氏温度约为,热力学温度约为。 A、32F,100K B、98.6F,236.15K C、98.6F,310.15K D、37F,236.15K 4、节流装置中有一种由两个圆弧曲面构成的入口收缩部分和与之相接的圆筒形喉部组成,这种节流件是。 A、孔板 B、喷嘴 C、文丘里管 5、浮子流量计的安装方式:。 A、水平,自上而下 B、垂直,自下而上 C、水平,自上而下 D、垂直,自上而下 6、光栅传感器是利用莫尔条纹来达到。

控制测量技术要求内容

图根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4.5 控制测量 4.5.1 控制测量的基本要求 充分利用济南市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系统(JNCORS 系统)和已有的各等 级平面和高程控制点,采用 GPS 静态定位、网络 RTK 技术、图根导线(网)等 方式进行地籍图根控制测量。 4.5.2 地籍控制测量 4.5.2.1 图根点布设要求 图根点在基本控制点或 JNCORS 系统的基础上加密,以直接满足城镇土地调 查的需要、便于利用为原则,点位一般布设在道路、街巷的交叉口及其它利于 采集界址点和碎部点的地方。图根点的密度应满足《城镇地籍调查规程》的要 求,一般地区 8-10 个点/每幅图,复杂地区不低于 15 个点/每幅图,建筑物密 集地区应适当加密,还应保证图根点相对于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超过 5cm 。 4.5.2.2 图根点标志 图根点设临时标志,当测区内基本控制点密度较疏时,应适当埋设固定标 石。埋石确有困难时,可在沥青或水泥地面上打(嵌)入刻有十字的钢桩代替 标石,在四周凿刻深度为 1cm 、边长为 15cm×15cm 的方框,涂以红漆,内写点 号。每幅 1:500 图内埋石(钢桩)点数量不得少于 4 点。 4.5.2.3 图根点编号 图根点编号共 5 位。第一位为标段的英文字母代码,13 标段为 M,点号均自 0001 开始编排,如 A0001、A0002,C0003、D0008 等。 4.5.2.4 采用 JNCORS 系统进行图根测量 采用 JNCORS 系统进行图根控制测量时,应使用三脚架模式,不得采用单杆 模式。每点均应独立测量两次,每次不少于 15 个历元,两次测量的平面坐标之 差不应大于 2cm ,高程之差不应大于 3cm ,取两次测量的中数作为最后成果。 4.5.2.5 静态 GPS 测量 采用静态 GPS 方式加密控制点时,标志选设、观测和数据处理等应严格按 照相关规范要求进行。 4.5.2.6 图根导线测量 图根导线测量 依据各等级基本平面控制点,可分为两级进行布设,布设形 式为附(闭)合导线或结点网。

检测技术在自动控制中的作用

论文题目:检测技术在自动控制领域的作用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自动检测技术的概念,自动检测技术中的传感器,自动检测技术的应用,以及自动检测技术在自动控制领域的作用 关键字:自动检测技术自动控制自动检测系统传感器 绪论 自动检测技术是自动化科学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科学,是在仪器仪表的使用、研制、生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技术。检测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图形显示技术是反应信息社会的四项要素,由检测控制技术构成的自动化系统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自动化是用各种技术工具与方法完成检测、分析、判断和控制工作的。因此检测是其中必不可少的过程。自动控制系统的控制精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检测系统的精度。 一、自动检测技术 自动检测技术是自动化科学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科学,是在仪器仪表的使用、研制、生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技术。自动检测就是在测量和检验过程中完全不需要或仅需要很少的人工干预而自动进行并完成的。实现自动检测可以提高自动化水平和程度,减少人为干扰因素和人为差错,可以提高生产过程或设备的可靠性及运行效率。凡是需要进行性能测试或者故障诊断的系统、设备、部件,均可以采用自动检测技术,它适用于电系统也适用于非电系统。 1、自动检测的任务: 自动检测的任务主要有两种,一是将被测参数直接测量并显示出来,以告诉人们或其他系统有关被测对象的变化情况,即通常而言的自动检测或自动测试;二是用作自动控制系统的前端系统,以便根据参数的变化情况做出相应的控制决策,实施自动控制。 2、自动检测技术主要的研究内容: 自动检测技术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测量原理、测量方法、测量系统、及数据处理。3、自动检测系统 随着各种高新技术在检测领域中的应用,自动检测系统不断被赋予新的内容和组织形式,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控制器 控制器是自动检测系统的核心,它由计算机构成。其功能是管理检测周期,控制数据流向,接收检测结果,进行数据处理,检查读数是否在误差范围内,进行故障诊断,并将检测结果送到显示器或打印机。控制器是在检测程序的作用下,对检测周期内的每一步骤进行控制,从而完成上述功能的。

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目录 0修改记录 1目的 2范围 3 职责 4 工作程序 5 支持性文件

1 目的 通过对公司能源消耗、能源利用效率具有重大影响的运行和活动的关键特性和项目进行可靠准确的监测和监控,以确保: 1.1能源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的实现,并定量掌握其实现程度; 1.2对照能源基准和标杆,对能源管理绩效进行评价; 1.3对能源消耗、能源利用率有重大影响的关键特性的变化进行监视测量和评价; 1.4 进行法律、法规的符合性及其他要求遵循的评价。 2 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范围内的能源管理的监测、测量。 3 职责 3.1 设备处和各使用部门负责对公司有关用能设备进行监测和数据测量,并保存能源绩效监测数据。 3.2设备处负责组织对公司体系运行控制,能源目标、指标完成,能源管理绩效,法律、法规的符合程度等情况进行评价。 4 工作程序 4.1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的监测与测量 4.1.1目标、指标检查、验证的内容包括: 1.各相关部门达到目标、指标的具体措施的执行、落实情况; 2.目标指标量化参数的达标情况。 4.1.2如发现偏离或与目标、指标不符合时,必须加以分析提出纠正措施,并对纠正措施的实施进行跟踪记录,直至偏离及不符合消失。

4.1.3设备处对能源管理方案的实施,定期进行评价;评价时,应测试能耗状况,评价能源管理方案实施后的节能效果和经济效益,并保存评价结果记录。 4.2设备处制定能源管理基准,管理代表者进行能源管理基准的评审,具体按《能源基准与能源绩效参数设定程序》执行。 4.3 能耗、能效相关的运行控制的监测与测量 4.3.1 设备处和其他相关单位不定期地按照能源管理各项制度和岗位操作规程等进行监督检查,每年全面检查评价一次;对能源采购、转换、分配、传输、使用与回收过程,包括燃料的装卸、贮存、运输过程,输配电线路,供耗能工质如供水、供热的贮罐、管道等每年全面检查评价一次。 4.3.2设备处每6个月对能源事故进行统计,对能源利用状况进行检查。 4.3.3相关单位对检查中出现的不符合,提出纠正措施,并对纠正措施的实施进行跟踪记录。 4.3.4各分厂负责对能源计量器具进行维护、保养和校准。 4.3.5可行时设备处组织相关部门对设备的经济运行状态测试,配变压器的能效测试。对重点耗能设备的技术性能、运行状况、能源使用情况,与基准或标杆进行对比,识别出持续改进的机会,具体执行《季度经济活动分析工作管理办法》的规定。 4.4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遵循的评价 4.4.1 设备处对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的遵循情况随时进行监督检查,并每年全面检查评价一次。 4.4.2监测、测量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的遵循内容时,要针对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的条文标准及要求,逐一检查,其监测和测量的结果要有记录,具体执行《统计制度》的规定。

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45450

某县城第二次土地调查(城镇部分) 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项目编号 批准单位:申报单位 审批意见:总工程师: 编写人: 审批人: 日期:

目录 1 任务概况 (3) 2 测区概况 (4) 3已有资料分析与利用 (4) 4 作业依据 (5) 5 作业的主要仪器设备 (5) 6 控制测量 (6) 7 ……………………………………………………..错误!未定义书签。

某县第二次土地调查(城镇部分) 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1 任务概况 第二次土地调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开展第二次土地调查,全面查清我国土地利用现状主,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和改善土地调控、严格土地“闸门”需要;是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需要;是充分挖掘土地利用潜力,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推动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需要,是加强各级政府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国土资源管理水平的需要。城镇地籍调查是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重要部分,是城市发展、规划、管理的基础,是国土资源管理的重要手段。 受某县国土资源局委托,曲靖地源勘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承担了某县某县城第二次土地调查(城镇部分)的任务,该任务具体工作内容如下: 1. 某县城四等GPS平面控制网,同步建立GPS拟合高程控制网,控制面积16.7平方公里; 2. 图根控制测量; 3.对测区16.7平方公里进行权属调查 4. 1:500标准分幅地籍图测绘; 5.宗地图编绘; 6. 面积量算,统计汇总; 7. 地籍数据库建设; 8. 有关技术设计,工作报告,技术报告,数据库建设报告编写 项目工期要求:全部工作在6月30日前完成。

智能型温度测量控制系统

河北农业大学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题目智能型温度测量控制系统-开题报告 学生姓名学号 所在院(系)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通信工程2010140 指导教师 2014年02月23日

题目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设计 一、选题的目的及研究意义 温度的测量及控制对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节约能源、生产安全、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工业对象中主要的被控参数之一。在单片机温度测量系统中的关键是测量温度、控制温度和保持温度。在日常生活中,也可广泛实用于地热、空调器、电加热器等各种家庭室温测量及工业设备温度测量场合。随着微机测量和控制技术的迅速发展与广泛应用,以单片机为核心的温度采集与控制系统的研发与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生产生活中对温度的控制水平。近年来,温度的检测在理论上发展比较成熟,但在实际测量和控制中,如何保证快速实时地对温度进行采样,确保数据的正确传输,并能对所测温度场进行较精确的控制,仍然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这次毕业设计选题的目的主要是让生活在信息时代的我们,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当中,掌握系统总体设计的流程,方案的论证,选择,实施与完善。通过对温度控制通信系统的设计、制作、了解信息采集测试、控制的全过程,提高在电子工程设计和实际操作方面的综合能力,初步培养在完成工程项目中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要求。培养研发能力,通过对电子电路的设计,初步掌握在给定条件和要求的情况下,如何达到以最经济实用的方法、巧妙合理地去设计工程系统中的某一部分电路,并将其连接到系统中去。提高查阅资料、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技能。 当今社会温度的测量与控制系统在生产与生活的各个领域中扮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大到工业冶炼,物质分离,环境检测,电力机房,冷冻库,粮仓,医疗卫生等方面,小到家庭冰箱,空调,电饭煲,太阳能热水器等方面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温度控制系统的广泛应用也使得这方面研究意义非常的重要。 二、综述与本课题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研究方法及应用领域等 国外对温度控制技术研究较早,始于20世纪70年代。先是采用模拟式的组合仪表,采集现场信息并进行指示、记录和控制。80年代末出现了分布式控制系统。目前正开发和研制计算机数据采集控制系统的多因子综合控制系统。现在世界各国的温度测控技术发展很快,一些国家在实现自动化的基础上正向着完全自动化、无人化的方向发展。我国对于温度测控技术的研究较晚,始于20世纪80年代。我国工程技术人员在吸收发达国家温度测控技术的基础上,才掌握了温度室内微机控制技术,该技术仅限于对温度的单项环境因子的控制。我国温度测控设施计算机应用,在总体上正从消化吸收、简单应用阶段向实用化、综合性应用阶段过渡和发展。在技术上,以单片机控制的单参数单回路系统居多,尚无真正意义上的多参数综合控制系统,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我国温度测量控制现状还远远没有达到工厂化的程度,生产实际中仍然有许多问题困扰着我们,存在着装备配套能力差,产业化程度低,环境控制水平落后,软硬件资源不能共享和可靠性差等缺点。在今后的温控系统的研究中会趋于智能化,集成化,系统的各项性能指标更准确,更加稳定可靠。应用领域非常的广泛,①冷冻库,粮仓,储罐,电信机房,电力机房,电缆线槽等测温和控制领域。 ②轴瓦,缸体,纺机,空调等狭小空间工业设备测温和控制。③汽车空调,冰箱,冷柜以及中低温干燥箱等。④太阳能供热,制冷管道热量计量,中央空调分户热能计量等。温度是一种最基本的环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QGB/QC8.2-2011-R1) 一、目的 对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进行监视和测量,以验证过程实现所策划结果的能力,并确保产品的符合性。 二、适用范围 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过程的监视和测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合同管理过程 2.设计和开发过程 3.采购和外包过程 4.生产过程 5.服务过程 6.管理过程 7.资源管理过程 三、职责范围 1.总师办应准确把握用户的需求,密切与用户的沟通,及时提供满 足用户要求的产品和服务。 2.总师办和工程技术部负责设计出高水平、有竞争力的产品,并对 设计造成的问题和缺陷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价,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取得的成果和效益。 3.计划供应部应确保供方评价、定点采购和满足产品的要求,供应 是否及时,统计进货检验合格率和性价比,对外包产品的进行控

制。 4.工程技术部应确保持续、稳定地提供合格产品,按相关工艺要求 进行生产,生产环境的良好率。 5.售后部应及时、准确地获取、分析和利用用户满意信息,进行持 续改进,增强用户满意。 6.各部门应确保管理的高效率和有效性。 7.设备动力室应做好设备的维护,经理/人力资源部应测量公司各岗 位人力资源的配备、各类人员能力的考核和培训。 四、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1.合同管理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1.1.项目: a)合同履行率 b)用户检验合格率 1.2.方法 a)按期履行合同数/应履行合同总数*100% b)用户一次检验合格数/用户检验总数*100% 1.3.频次 每半年检查一次以上各个项目的情况。 1.4.判定准则 是否满足策划的预期目标要求。 2.设计和开发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2.1.项目:

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1.工程名称及任务。 2.测区概况简述。 3.已有资料的来源及分析、利用论证。 4.坐标系统的选择及处理方法的论证,起始数据的配置和处理。 5.水平控制网布设方案阐述,其中包括: (1)首级网的等级和布网方式,以及本次控制网在精度和密度方面对日后布设加密网的保证。 (2)控制网(点)精度估算的简要过程及结果。 (3)从经济上、技术上、精度上对两个以上布网方案进行对比论证,从中确定一个最优方案。 (4)填写精度统计表。 6.技术依据及作业方法。内容主要包括: (1)工程执行的规范及施测细则。 (2)觇标及标石图并注明规格,材料及埋设方法(绘出示意图)。 (3)仪器的选择及检验项目要求。 (4)观测方法及各项限差(参阅规范或教材,不能杜撰)。 (5)概算内容和平差方法。 7.工作量综合计算及工作进程计划表(自行估计)。 8.需用的主要仪器设备(包括名称、型号和标称精度)、材料及经费预算。 9.工程项目完成后应提交的资料清单。

目录 一.测区情况 1.1测区位置及面积 1.2地理状况 二.作业依据 三.测区已有资料及利用 3.1平面控制资料 3.2高程控制资料 3.3其他资料 四.平面控制测量 4.1E级GPS测量 4.2三级导线测量 五.高程控制测量 5.1四等水准测量 5.2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 六.一级导线、水准测量和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平差计算6.1观测数据的检查 6.2平差计算 七.提交成果资料 7.1技术总结 7.2控制点成果表的制作 7.3控制网图的制作要求

八.图根控制测量 8.1图根导线 8.2图根高程测量 8.3平差计算 8.4提交资料 九.附图、附表、附件 本次实习的目的是了解控制测量作业的全过程,通过对长沙县水渡河及其周边地区实现控制测量,巩固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将理论及实践有机结合,提高理论水平及外业操作能力。 一.测区情况 1.1测区位置及面积 东经113°,北纬28°向涉及周围13km左右。 施测范围呈不规则形状,范围面积约14km2。 1.2地理状况 测区位于长沙县水渡河区,交通便利。东至水渡河大桥、筒灰村、望新村、孙家坡、长沙人民政府一线,南到开元路、国防科大,西沿洪山路一线,北止水渡河。 测区为经济开发区,农田。构成了以经济开发去为主的城市建筑物,以星沙大道、开元路、洪山路、潇湘西路、湘龙路及附属街坊的建筑区,西北边的成片 农田,该区地势平坦,便于开展成片测绘作业,测区东南部建筑密度较大,对于开展成片测绘作业有一定的影响。

温度测量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制作实验报告(汇编)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 课程设计报告 ( 2010 – 2011年度第一学期) 名称: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题目:温度测量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制作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成绩: 日期:2010年11月17日

目录 一、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3) 二、课程设计名称及设计要求 (3) 三、总体设计思想 (3) 四、系统框图及简要说明 (4) 五、单元电路设计(原理、芯片、参数计算等) (4) 六、总体电路 (5) 七、仿真结果 (8) 八、实测结果分析 (9) 九、心得体会 (9) 附录I:元器件清单 (11) 附录II:multisim仿真图 (11) 附录III:参考文献 (11)

一、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一)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目的 课程设计作为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课程内容,基本掌握电子系统设计和调试的方法,增加集成电路应用知识,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按照本专业培养方案要求,在学完专业基础课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后,应进行课程设计,其目的是使学生更好地巩固和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学会设计小型电子系统的方法,独立完成系统设计及调试,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学生电路分析和设计能力。通过实践教学引导学生在理论指导下有所创新,为专业课的学习和日后工程实践奠定基础。 (二)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要求 1.教学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选题设计,掌握数字系统设计方法;完成系统的组装及调试工作;在课程设计中要注重培养工程质量意识,按要求写出课程设计报告。 教师应事先准备好课程设计任务书、指导学生查阅有关资料,安排适当的时间进行答疑,帮助学生解决课程设计过程中的问题。 2.能力培养要求 (1)通过查阅手册和有关文献资料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实际电路方案的分析比较、设计计算、元件选取、安装调试等环节,掌握简单实用电路的分析方法和工程设计方法。 (3)掌握常用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学会简单的实验调试,提高动手能力。 (4)综合应用课程中学到的理论知识去独立完成一个设计任务。 (5)培养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课程设计名称及设计要求 (一)课程设计名称 设计题目:温度测量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制作 (二)课程设计要求 1、设计任务 要求设计制作一个可以测量温度的测量控制系统,测量温度范围:室温0~50℃,测量精度±1℃。 2、技术指标及要求: (1)当温度在室温0℃~50℃之间变化时,系统输出端1相应在0~5V之间变化。 (2)当输出端1电压大于3V时,输出端2为低电平;当输出端1小于2V时,输出端2为高电平。 输出端1电压小于3V并大于2V时,输出端2保持不变。 三、总体设计思想 使用温度传感器完成系统设计中将实现温度信号转化为电压信号这一要求,该器件具有良好的线性和互换性,测量精度高,并具有消除电源波动的特性。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它的这些特性,实现从温度到电流的转化;但是,又考虑到温度传感器应用在电路中后,相当于电流源的作用,产生的是电流信号,所以,应用一个接地电阻使电流信号在传输过程中转化为电压信号。接下来应该是对产生电压信号的传输与调整,这里要用到电压跟随器、加减运算电路,这些电路的实现都离不开集成运放对信号进行运算以及电位器对电压调节,所以选用了集成运放LM324和电位器;最后为实现技术指标(当输出端1电压大于3V时,输出端2为低电平;当输出端1小于2V时,输出端2为高电平。输出端1电压小于3V并大于2V时,输出端2保持不变。)中的要求,选用了555定时器LM555CM。 通过以上分析,电路的总体设计思想就明确了,即我们使用温度传感器AD590将温度转化成电压信号,然后通过一系列的集成运放电路,使表示温度的电压放大,从而线性地落在0~5V这个区间里。最后通过一个555设计的电路实现当输出电压在2与3V这两点上实现输出高低电平的变化。

测量过程控制程序

第一部分:测量过程控制程序 1、目的 对测量过程进行控制,防止出现不合格品,保证测量产品满足规范和合同的要求。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对测量过程和测量产品的质量控制。 3、职责 测量大队负责测量过程控制。 4、工作程序 4.1 测量过程框图 4.1.1 院计经办下达《地质、测量、试验任务委托单》(HBK-QR-7.3-02),大队长任命项目测量负责人,确定参加生产人员和仪器设备。测量负责人应了解工程概况,测量任务,提交成果时间等。 4.1.2 出院或大队组织实地查勘,项目测量负责人参加,了解测区情况,收集测区平面和高程控制点成果,收集有关地形图,与地方商谈进场事项。 4.1.3 根据查勘情况,按照规程、规范和任务委托单山分管主任工程师和项目测量负责人按《勘测试验大纲编制办法》(HBK-QS-C7.5/1-2003)编写《测量技术设计书》。其内容包括:

(1)测量任务来源和基本要求; (2)测区基本情况; (3)测量内、外业工作内容,技术要求,主要施测方法。 《测量技术设计书》或《测量技术要求》由分管主任工程师组织编写,大队长审查。对于小型测量项目,包括控制测量、地形测量、纵横断面测量、地质勘察测量等,测量范围小于20标准km,其《测量技术设计书》简化为《测量技术要求》。只规定采用的测量规范,平面与高程系统,测量方法、测量范围、测图比例尺、断面间距等。 在外业进场前对分队或作业组讲解《测量技术设计书》,进行事先指导。 4.1.4《测量技术设计书》若需修改,由分管主任工程师编写补充技术规定,大队长审批; 4.1.5 外业进场前,分队或作业组必须认真检查仪器,检查设备器材的配置情况。 4.2 测量外业 4.2.1 进场分队或作业组必须严格按照《测量技术设计书》或《测量技术要求》和规程、规范要求执行,不得随意降低精度要求。 4.2.2 测量过程中,观测记录手簿200%检查,电子手簿100%检查,平差计算输入数据100%检查,横断面成果计算分队级100%校核,桩号100%互检,大队检查员100%审查。 大队检查员在现场巡视检查,对测量过程出现的问题进行纠正。 4.3 测量成果验证

自动检测技术及仪表控制系统课后习题及复习资料 (2)

=+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有效度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平均故障修复时间 1基本知识引论 1、测量范围、测量上、下限及量程 测量范围:仪器按照规定的精度进行测量的被测变量的范围 测量下限:测量范围的最小值 测量上限:测量范围的最大值 量程:量程=测量上限值—测量下限值 1.2.3灵敏度:被测参数改变时,经过足够时间仪表指示值达到稳定状态后,仪表输出变化量与引起此变化的输入变化量之比 灵敏度Y U ?= ? 1。2.4误差 绝对误差:?max δ 绝对误差 = 示值-约定真值 相对误差:δ 相对误差(%)= 绝对误差/约定真值 引用误差:max δ 引用误差(%)= 绝对误差/量程 最大引用误差: 最大引用误差(%) = 最大绝对误差/量程 允许误差: 最大引用误差≤允许误差 1.2。5精确度 仪表的精确度通常是用允许的最大引用误差去掉百分号后的数字来衡量。精确度划分为若干等级,简称精度等级,精度等级的数字越小,精度越高 1。2。8可靠度: 衡量仪表能够正常工作并发挥其同能的程度 课后习题 1.1检测及仪表在控制系统中起什么作用,两者关系如何? 检测单元完成对各种参数过程的测量,并实现必要的数据处理;仪表单元则是实现各种控制作用的手段和条件,它将检测得到的数据进行运算处理,并通过相应的单元实现对被控变量的调节。 关系:二者紧密相关,相辅相成,是控制系统的重要基础 1。2 典型检测仪表控制系统的结构是怎样的,各单元主要起什么作用? 被控——检测单元—-变送单元——显示单元——操作人员 对象——执行单元-—调节单元—

作用:被控对象:是控制系统的核心 检测单元:是控制系统实现控制调节作用的及基础,它完成对所有被控变量的直接测量,也可实现某些参数的间接测量。 变送单元:完成对被测变量信号的转换和传输,其转换结果须符合国际标准的信号制式。变:将各种参数转变成相应的统一标准信号;送:以供显示或下一步调整控制用。 显示单元:将控制过程中的参数变化被控对象的过渡过程显示和记录下来,供操作人员及时了解控制系统的变化情况。分为模拟式,数字式,图形式。 调节单元:将来自变送器的测量信号与给定信号相比较,并对由此产生的偏差进行比例积分微分处理后,输出调节信号控制执行器的动作,以实现对不同被测或被控参数的自动调节。执行单元:是控制系统实施控制策略的执行机构,它负责将调节器的控制输出信号按执行结构的需要产生相应的信号,以驱动执行机构实现被控变量的调节作用。 1。4 什么是仪表的测量范围,上下限和量程?彼此有什么关系? 测量范围:是该仪表按规定的精度进行测量的被测变量的范围. 上下限:测量范围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量程:用来表示仪表测量范围的大小。 关系:量程=测量上限值—测量下限值 1。6什么是仪表的灵敏度和分辨率?两者存在什么关系? 灵敏度是仪表对被测参数变化的灵敏程度。 分辨率是仪表输出能响应和分辨的最小输入量,又称仪表灵敏限. 关系:分辨率是灵敏度的一种反应,一般说仪器的灵敏度高,则分辨率同样也高。 4温度检测 4.1 测温方法及温标 4.1.1测温原理及方法 原理:通过温度敏感元件与被测对象的热交换,测量相关的物理量,即可确定被测对象的温度。 方法:接触式测温:传热和对流需要较好的热接触由于测量环境特点,对温度敏感元件的结构和性能要求高 非接触式测温:热辐射特点:测温响应快,对被测对象干扰小,可测量高温、运动的被测对象。 4.1。2 温标 9 tF=32+tC 5 表4-1 ℃ t()=T-273.15 k 国际温标由定义固定点、内插标准仪器和内插公式三部分组成。 4.2接触式测温 4.2.1 热电偶测温 1.特点:测温范围宽,性能稳定,有足够的的测量精度,结构简单,动态效应好,输出为电信号,可远传,便于集中监测和自动控制。 2.原理:基于热电效应,即将两种不同的导体或半导体练成闭合回路,当两个接点处

施工组织设计测量控制程序

一、编制依据 1、田湾核电站排水口工程投标文件 2、田湾核电站技术规格书 3、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93(基线布设) 4、水运工程测量规范JTJ 203—94(施工测量) 5、核电发《JCAL—M—0002—JHGI》号文 二、技术设计(执行《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93) 经过对现场的勘察、工程情况和业主提供的控制点的坐标和高程,确定基线布设采用闭合导线方法,基点为导线点。高程点以02#点高程H=8.2930m(黄海高程系)为施工高程控制点。 本工程使用测量仪器:距离测量为日本索佳SET5B全站仪,角度测量为苏州产J2经纬仪,高程测量为苏州产DSZ3水准仪和钟光DS3—DZ水准仪。 首先根据具体情况对业主提供的6个控制点 02# A=2946.0192/B=6069.0183 H=8.2930 04# A=3119.0377/B=5855.0228 H=8.3157 HX04#A=3070.3862/B=6044.9025 010# A=3393.4176/B=5322.0251 011#A=3540.5771/B=5443.4149 012# A=3576.5792/B=5580.4284进行了平面位置校核和高程校核。 实测三角形04—010—012: 测回法测∠010—04—012=31o47′25.28″(6个测回),理论值∠010

—04—012=31o47′27.54″。 全站仪测距D04—010=599.496m,理论值D04—010=599.476m。 D04—012=533.633m,理论值D04—012=533.633m。 符合规范要求。详见附件。 012:A=3576.5792 B=5580.4284 010:A=3393.4176 B=5322.0251 04:A=3119.0377 B=5855.0228 图一 复核02—04点的高程:采用三等水准测量的方法进行。实测高差0.0235m,理论值0.0227m。符合规范要求。详见附件。 平面控制网布设如图: A=2738.1647 1 B=6136.4934 010:A=3393.4176 B=5322.0251 B=5649.612 基1 A=2738.1647 采用一级闭合导线,观测、计算和平差见附件。B=6150.0393 高程控制网布设:因业主提供的02#点(H=8.2930m,黄海高程)位

控制测量技术要求

4.5 控制测量 4.5.1 控制测量的基本要求 充分利用济南市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系统(JNCORS系统)和已有的各等级平面和高程控制点,采用GPS静态定位、网络RTK技术、图根导线(网)等方式进行地籍图根控制测量。 4.5.2 地籍控制测量 4.5.2.1 图根点布设要求 图根点在基本控制点或JNCORS系统的基础上加密,以直接满足城镇土地调查的需要、便于利用为原则,点位一般布设在道路、街巷的交叉口及其它利于采集界址点和碎部点的地方。图根点的密度应满足《城镇地籍调查规程》的要求,一般地区8-10个点/每幅图,复杂地区不低于15个点/每幅图,建筑物密集地区应适当加密,还应保证图根点相对于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超过5cm。 4.5.2.2 图根点标志 图根点设临时标志,当测区内基本控制点密度较疏时,应适当埋设固定标石。埋石确有困难时,可在沥青或水泥地面上打(嵌)入刻有十字的钢桩代替标石,在四周凿刻深度为1cm、边长为15cm×15cm的方框,涂以红漆,内写点号。每幅1:500图内埋石(钢桩)点数量不得少于4点。 4.5.2.3 图根点编号 图根点编号共5位。第一位为标段的英文字母代码,13标段为M,点号均自0001开始编排,如 A0001、A0002,C0003、D0008等。 4.5.2.4 采用JNCORS系统进行图根测量 采用JNCORS系统进行图根控制测量时,应使用三脚架模式,不得采用单杆模式。每点均应独立测量两次,每次不少于15个历元,两次测量的平面坐标之差不应大于2cm,高程之差不应大于3cm,取两次测量的中数作为最后成果。 4.5.2.5 静态GPS测量 采用静态GPS方式加密控制点时,标志选设、观测和数据处理等应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要求进行。 4.5.2.6 图根导线测量 图根导线测量依据各等级基本平面控制点,可分为两级进行布设,布设形式为附(闭)合导线或结点网。 图根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测量控制系统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测量控制系统设计

目录 1引言 (2) 1.1问题的提出…………………………………………………………… (2) 1.1.1什么是温度控制…………………………………………………………… (2) 1.2设计目的…………………………………………………………… (2) 2设计方案 (3) 2.1硬件设计方案…………………………………………………………… (3) 2.2软件设计方案…………………………………………………………… (3) 3硬件设计 (5) 3.1主控制部分AT89S51的设计方案 (5) 3.2温度采集模块…………………………………………………………… (7) 3.3显示模块…………………………………………………………… (7) 4软件设计 (9) 4.1温度采集…………………………………………………………… (9) 4.2键盘输入…………………………………………………………… (10) 4.3 LCD显

示…………………………………………………………… (11) 5总结 (12) 6参考文献 (15) 附录1设计原理图 (14) 附录2设计程序 (15)

1引言 1.1问题的提出 温度是工业生产中主要的被控参数之一,与之相关的各种温度控制系统广泛应用于冶金、化工、机械、食品等领域。温度控制是工业生产过程中经常遇到的过程控制,有些工艺过程对其温度的控制效果直接影响着产品的质量,因而设计一种较为理想的温度控制系统是非常有价值的。 1.1.1什么是温度控制 温度控制系统由温控器和热电偶组成,热电偶检测温度并转换成电信号传给温控器,温控器根据所设定的温度发出控制信号,温度高于设定温度上限停止加热系统或开启降温系统,低于设定温度下线停止降温系统或开启加热系统。 1.2设计目的 本设计以AT89C51单片机为核心的温度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温度信号由温度芯片DS18B20采集,并以数字信号的方式传送给单片机。由键盘输入预设温度,比较实际环境温度与预设温度再由单片机做出相应的处理已以达到温度控制的目的。

监视及测量控制程序文件

CYJ/CX16-2004 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修订状态:0 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1 目的 对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中具有重要影响的运行与活动的关键特性进行监视和测量,用以确定和评价所策划的目标、指标的实现程度及适用法规的遵循情况,实现持续改进。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范围内所有与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活动有关的各个过程。 3 术语 3.1 监测:对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产生影响或具有影响的关键特性进行定量分析的过程。 3.2 监控:对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产生影响或具有影响的关键特性进行定性分析的过程。 3.3 监督:对运行控制情况进行检查和督促的过程。 4 职责 4.1 公司安全科 4.1.1 负责本程序的编制、修改、监督实施和归口管理; 4.1.2 组织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绩效情况进行监视和测量,并对整体结果在年终进行汇总、分析、评价。 4.2 工程项目党支部 组织对环境绩效进行监测,并对整体结果在年终进行汇总、分析、评价。 4.3 质监科

组织对质量管理的综合绩效进行监测、监控、监督,并对其结果进行汇总及评价。 4.4 体系管理办公室 负责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并按《内部审核控制程序》组织每年度的内部体系审核,提出持续改进的措施及建议,提交管理评审。 4.5 工会 负责对公司员工劳动保护情况(职业病防治工作及女职工、未成年工的使用等)进行监督检查,提出改进措施及建议。 4.6 各科室/分公司/项目部 实施本单位、本项目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过程的监视和测量活动。 4.7 财务科 负责对工程质量、环境保护、职业健康安全费用的投入、统计,并在年度进行汇总。 5工作程序 工作流程 5.1 监视与测量的内容 各科室/分公司/项目部应对管理体系的各个过程进行监视,对有量化要求时应进行监测,并保持测量相关的数据。当只能通过定性分析对过程进行监视时,应进行监

简析控制测量技术

简析控制测量技术 发表时间:2014-12-05T14:09:08.747Z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14年第11期供稿作者:黄春雷 [导读] 观测进行时的控制测量:首先要捕获GPS 信号的定位,然后才能开始追踪、测量,最终得到要观测点的位置和相关数据。黄春雷(沈阳市勘察测绘研究院辽宁省沈阳市 110004)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测量仪器设备迅速发展,新仪器不断出现。GPS 测量技术是一种全球覆盖式、精度更高、功能更强大、实时定位的新型控制测量技术。仔细研究好GPS 测量技术的基本工作要素,才能保证GPS 测量技术发挥正常、精确的定位功能。 关键词:控制测量 GPS 技术 CORS 系统 引言:传统测量技术向数字化技术测量技术的完美转变,测量成为获取和更新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最真实,最可靠,最可信,最准确的手段。测控技术与仪器包含测量技术、控制技术和实现这些技术的仪器仪表及系统,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是研究信息的获取、处理、存储、传输以及对相关要素进行控制的理论与技术,涉及电子学、光学、精密机械、计算机、信息与控制技术等多个学科基础及高新技术。 一、控制测量方案及数据处理要想让GPS 测量技术发挥其用,就要进行周密的控制测量方案设计,并且注意对数据的精确控制测量与处理。 1、以下面例子分析控制测量方案:按照D 级GPS 网的规格进行线性锁形式设计观测区域的第一级控制网的平面,采用南方9600 单频GPS 进行信号的接收,基线边构成结构稳固的多边形,以便于检测和控制观测网络。对控制网的平面和测区的高度的联合观测点至少要设立3 个。 2、观测进行时的控制测量:首先要捕获GPS 信号的定位,然后才能开始追踪、测量,最终得到要观测点的位置和相关数据。因为GPS 接收器与天线相融合,故只要将接收器的点位调整正确后就可以对信号进行观测。GPS 接收器捕获到卫星的定位信息之后,观测人员必须在完全熟悉GPS 接收器的操作要领之后,才允许对定位数据采取相关的查询和键入,一般情况下对于任何更改设参的行为是严厉禁止的。 3、控制测量的工作要点:观测操作人员确认连接正常后才能够打开接收器的电源;接收器各项信息无异常后再键入观测点的信息和时段长度;同步地观测卫星定位信息的变化并且做好控制;在一个时段范围内不可以关闭重启观测系统、关上系统的数据记录等功能或者擅自修改观测方位数据;在观测全程实时记录气象因素,随着时段长度相应合理增加记录次数;观测的高度在开始和结束时都要进行测量并记录;为了保护观测数据完整准确地保存不可以让系统出现硬盘的内存不足、仪器断电的情况或者处于长期低电压工作的状态;为了保护观测系统的安全要根据气象信息采取防止雷击的措施、恶劣天气来临时停止观测并拆掉天线。最后,观测工作审核全部合格后,按照规定迁走观测站点。 4、控制测量的数据记录。测量手册,是观测人员在接收器的工作全程之中实时记录的有关测量的数据。只有对测量手册进行全面、及时、真实地记录,才可以有效地完成控制测量任务。 5、控制测量的数据处理。以基线完成后的数据处理为例,需要注意的有:对观测值的误差,平差分析中假设观测值只有偶然误差,载波相位的定位精度达到对于L1 波段的定位信息误差仅仅是2mm。 如果偶然误差为1cm,则说明观测系统有误差;基线向量环闭合差的处理,对于根据时段标准不同而得到的同步环和异步环,环闭合差不能超过对应观测等级的精度标准限制;基线向量的计算,要将通过基准点和观测点计算后得到的GPS 点的位置信息换算为国家标准下的坐标以便于指导实际的应用,或者可以联合GPS 网络与大地网络的观测信息一起处理计算,得到需要的坐标值;基线向量的计算处理操作之后,要进行数据的审核,检查得到数据是否在控制测量规范的允许范围之内,数据是否与实际切合。审核内容有:例如,剔除的观测数据与所需的观测数据的个数之比不超过10%;在不同时段进行观测,得到具有多个观测数据的边的成果符合标准;同步环的闭合差应为零,但应该考虑系统处理数据的误差,一般情况下允许在合理范围内有微小差值。 二、CORS 系统实测精度分析1、数据统计与精度分析方法试验内符合精度的计算,采用每一测点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该点的最或然值,将试验观测值与平均值求差。统计所有差值的分布情况,并对差值在不同区间的概率进行统计,同时分别计算北、东、高方向的内符合精度。测试外符合精度的计算公式相同,唯一区别就是计算采用测点的真实坐标作为基准。 2、内符合精度内符合精度测试选取开阔地段,将仪器架设在固定位置处不动,采用连续采集物理点方法,进行长时间不间断数据采集,共采集坐标数据30000 个,时间跨度从中午十二点持续到晚上八点,共计八个小时.测试过程中,卫星状况良好,卫星数目始终保持在7 颗以上。利用公式计算测试结果在三个方向上的精度X 方向0.0076 米,Y 方向为0.0056 米,H 方向为0.0130 米。 三、精度检测1、CORS 内部网精度检验为检验系统的稳定性以及信号覆盖情况,在设计覆盖范围外20km 左右,选取了8 个国家等级(高于C 级)点,又在设计范围内选取了均匀分布的100 个级GPS 点,还在建筑物密集地区选取约100 个5mm 精度以上的控制点作为检验点。为保证检测精度,外业观测时采用架设固定三角架进行对中观测的作业方式。距离小于五十千米的流动点进行检测,结果是都能快速精确定位,单个基点的初始化时间在30~60 s。在对检验定位精度过程中,出现的最大误差为平面点位置4 cm,最小误差为2cm;高程的最大误差在5—6 cm。除此之外,在设计范围内又均匀分布的原控制点进行准确的测量,在20 千米以内的水平精度控制在10-15mm,高程最大误差控制在20-30mm;在20-40 千米之间的水平精度控制在20-40mm,高程最大误差控制在40-50mm;在40-50 千米之间的水平精度控制在40-50mm,高程最大误差控制在50-60mm。满足一般测量定位的要求。为检验定位的稳定性,在每个检测点都记录了连续观测时间不少于180S 的定位数据2、观测时间对精度的影响观测时间的长短也是影响最终测量成果的一个主要方面,观测时间是从虚拟参考站(VRS)的形成(即仪器取得固定解的过程)到数据保存到仪器中的时间长。此间的前30S 接收数据的每一个历元之间差别较大,在厘米级上变化;60 S 后逐渐处于稳定,180S 后几乎不变。 为了找到合适的观测时间长度,分别进行了5,10,15,30 以及60个历元的观测精度统计,从统计结果可知,要达到厘米级的测量精度,观测15 个历元即可(95%置信度),但要想获得更可靠的成果,则需要至少观测60 个历元。 结语:GPS 测量技术在控制测量中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测量前要建立良好的观测站点,测量中要规范操作GPS 观测系统,并科学、精确地处理成果数据,那么控制测量工作水平将大大提高,控制测量效果也将显著增强。而CORS 系统布设和运行的精度确认后,内外网的精度基本上不存在差别,对于流动基点能进行准确的定位,在地形的测量和土地调查数据的更新上有着广泛的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