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中的德育教育

体育中的德育教育
体育中的德育教育

体育中的德育教育

朱绪刚

关键词:体育、德育、良好的健康心理

摘要:

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曾经说过:“体者,载知识之体而寓道德之舍也”。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体育和德育之间的关系,在今天看来,体育仍以其丰富的活动性、社会性不断地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教育,并起着重要的影响。

周恩来总理曾经提出:在校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要求。分析了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出了高效体育教学中实施阳光体育理念的发展模式及策略。在以“让学生自主学习”的办学思路指导下,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也成为学校体育课的重要任务之一。

长期以来,学校体育教师为了完成体育教学任务,通常只重视学生身体方面的发展,往往忽视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因而导致学生在体育学习中产生胆怯、害怕和不愿练习等等不良心理表现,若处理不当,易出现心理障碍。

这样,作为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方面要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入手,帮助学生形成勇敢顽强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注重良好心里品质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必须同体育教学的特点、内容和形式紧密结合起来,学校的各项体育活动,特别是体育课同样存在着许多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良机。

遵照邓小平同志对教育战线提出的“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要求,我们要从学校教育塑造人的任务和适应未来的需要去考虑学校体育的任务,即体育教育除了向学生传授体育的知识、技术以及增强他们的体质外,还要把道德品质教育、终身体育思想教育、美育教育贯穿始终,把育人放在首位。

马克思认为体育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材所不可缺少的。这就是说,体育同学校的其他教育一样,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学校教育中把德育教育放在重要位置是非常必要的。学校的各项体育活动,特别是体育课同样存在着许多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良机,我们应当利用一切有利的时机,及时地、有目的地、恰当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除了突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三个方面以外,加具体并强调了心理健康练“身”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理和良好的思想品德。因此,我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把握当代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和思想品德状况,创造性地探索体育课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策略和技巧。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寓德育于体育之中。

一、运用体育课课堂常规,加强文明意识培养

课堂常规教育是体育教学的要求,建立和贯彻体育课堂常规教育的过程也是向学生进行文明礼貌、组织纪律、思想作风的教育过程。体育规范是体育活动特别是体育比赛的条件,会受到规范的约束。在规则裁判或舆论的作用下,学生的作用意识会逐渐增强,学生将逐渐学会在规范的约束中进行体育活动。

我在教学中从队列和体操队形抓起,队列和队形不仅是对学生身体姿势和空间知觉的基本训练,同时也是一项严格的集体活动。它要求学生在共同的口令下完成协调的动作,从而培养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和朝气蓬勃的集体主义精神,发展反应灵敏、动作准确和协调一致的应变能力。青少年天性活泼好动,因此,他们往往会在体育课这种特定的环境中不自觉的将平时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充分的表露出来。对在队列队形教学中,教师统一指挥,注意观察每一位学生,表现不好的同学进行批评教育,指出他们在练习中要刻苦认真,遵守纪律,使他们养成动作快速、准确、协调一致的作用,培养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和良好的集体主义精神。在其他项目中也可以通过实例,让他们意识到文明作为习惯的重要性。比如,体育课的着装要整洁、不留长指甲、不随地吐痰、保持场地、器材清洁卫生、提倡文明用语,助人为乐等。

在采用集体教学项目教学中,例如球类训练,团体操训练,让学生意识到在集体项目中,不顾集体利益,不与其他队员配合,一味过分“表现自己”,都会给集体带来伤害,将受到集体舆论的批评和指责。由此可见教师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思想教育,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和集体主义精神,使学生个体行为与集体荣誉相联系。使他们认识到荣誉来自集体的共同奋斗和团结协作,来自个人对集体的奉献和刻苦训练而作出不懈努力。

二、倡导身心全面发展,增强健康意识教育

体育锻炼主要是培养体质,增进健康。学校体育与健康结合,是要让学生懂得健康的意义,学会保健的方法,形成对体育的兴趣爱好,促进学生身心同步健康发展,也培养学生具有社会需要的生存能力、竞争意识和本领。以前的体育正是由于缺乏了应有的健康教育才造成了培养出来的学生有许多不爱体育、不会运动、不懂得保健的体育盲和健康盲。但是现在这一状况已经成为历史,体育与健康教育正在一步步迈向学生的心灵。

我们培养的学生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具有时代感知和积极进取,勇于竞争的精神。而这时素质的形成与发展,在体育教学中都有较大活动空间,因为竞争是体育突出的特点,各项体育运动都具有竞争性和对抗性,尤其是比赛时,它往往使参加者承受高强度的心理负荷和生理负荷。并且还必须在这种强负荷中去争取。同时,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正确的身体姿势会影响学生的生长发育,加强教育和训练。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让学生知道体育和美是紧密相关的,在强化训练中,逐步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姿态。

教师要采取不同的组织形式和措施,要求学生按计划完成规定的量和强度,在这个过程中必须付出较大体力和进行积极的思维。在练习中会产生许多心理反

应,在此情况下需要坚强意志克服一系列的心理反应,这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不畏艰难、不怕困苦、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

三、培养高度的责任感,加强安全意识教育:

体育教学常常以对抗性练习和教学比赛的形式出现,通过比赛既能了解和掌握学生的体能状况、身体素质、以及技术水平、战术意识等要素,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坚毅果断、自信、积极向上的品质,以及胜不骄、败不妥、服从裁判、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等优良作风。因此,运动竞争是技术、战术、智力的竞争,是身体素质的竞争,也是意志品质和心理素质的竞争。竞争的实质是挑战自我,不断更新观念,不断前进的过程。随着人类的进步,体育事业的发展,体育文化正在形成。

在强烈的运动竞争中经常有意外伤害事故发生,这往往会妨碍正常的体育教学工作,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也会给受伤者造成很大的痛苦和损失。所以在激烈的竞争和训练中要把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应当引起每个体育老师的重视。

四、现代体育教学法的特点:

现代的教学法重要体现人文的关怀,新课程提倡“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师生在相互信赖前提下授业解惑。探究性教学法,合作性教学法,自主性教学法是现代体育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法。它让学生学习过程中有情感投入,有目标追求,能知道学习任务,并积极地寻找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收效十分明显。它可以使学生在和谐、平等、友爱的运动环境中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在合作与竞争中学会尊重和关心他人;在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中影响学生的心灵和品质;在体验成功与乐趣中得到情感的愉悦。这样,情感、意志方面的学习目标由隐性变为显性,达到课程标准心里健康目标的要求。

1、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必要性

传统的体育教育一般只强调增强学生的体质因素,忽视了心里因素的培养。现在的学生有自尊心,自我意识强烈,情感体验丰富,渴望得到教师的关心,理解。希望在一个和谐的氛围中健全自己的人格。这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通过相互接触,对规则的诠释的过程中,彰显着人格的魅力。思想决定行动,体育课上通过学生的行动可以洞察学生的品行。另外,一个人的心里品质也决定行为的结果,良好的心理品质可以提高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通过某一任务完成的全过程,让学生在体验成功的过程中增强自信心、自豪感。为自己的成功人生铺垫基石。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捕捉德育的渗透点,把体育精神发扬光大,使学生形成不怕困难、勇往直前、乐观开朗的面对生活的性格。感受到生活的充实与幸福,成为幸福生活的创造者,进而成为和谐社会的建设者。达到体育教学教书育人的目的。

2、教师的个人形象中的教育时机

(1)教师的仪表。教师上课就必然要在学生面前“亮相”。学生要从教师形象体察到教师的气质,对事业的热情和信心,从而决定向你学习的程度。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既要有一般教师在庄重严肃的风度,又要体现出职业的特点——健康而有朝气。通过教师的仪表来感染学生并增强学生对仪表美及其重要作用的正确认识。

(2)教师的语言。教师用语要文明、简练,有较强的逻辑性。幽默是可取的,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奋性和学习兴趣,但切忌低级趣味。通过教师的语言来影响和感染学生,使他们养成文明用语的习惯。

(3)教师的态度。尊重学生本身就是对学生的一种教育,对那些能力较差,组织纪律性较差或不重视体育锻炼的学生要耐心帮助,绝不用讥讽的语言来刺激他们,更不侮辱谩骂学生,与此同时还要教育其他学生关心和尊重他们,对体育骨干、运动能力较强的学生则从严要求,对待学生培养学生的对人对事的正确观念。

3、课的准备

(1)课前场地的选择布置要井井有条,做到既美观又便于组织教学。比如冬天学生穿得厚重,行动不灵活,尤其是要选择好场地。要选择场地平整,安全的地方进行授课,避免因为场地原因造成意外伤害。让学生感受到学会保护自己的意识。运动量的安排要考虑学生的穿衣服情况,气候情况等。使学生快乐而不感到疲惫。器械的选择要符合季节年龄,恰到好处。教师每节课都是有备而来,情绪热情饱满,这样的工作方法和良好的工作态度潜移默化感染着学生。

(2)在分组活动教学中,教师要提倡让兄弟组先行通过,切忌抢行或互相穿插;对本组人员调配中互相谦让的组长及时表扬,树立榜样;充分发挥体育骨干的示范作用、组织作用;课堂游戏和比赛,学生积极参与,乐此不疲,当然学生的思想品质这时也会真实的展示出来,此时的教师应善于观察分析,及时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地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互相尊重、团结友善的文明行为。发扬团队协作、互相帮助的优秀品格。

(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高雅的谈吐举止始终是学生竭力效仿和尊崇的榜样。这就是教师个人魅力的作用。教师用语要文明简练、幽默诙谐,切忌低级庸俗。教师通过自己的语言来影响和感染学生,使学生养成文明用语良好习惯。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关心要让学生真实的感受到,用实际行动关注特殊的群体。比如哪些学习能力差,组织纪律差,身体素质差,接受动作慢,对体育重视程度不够的学生等等,都要倍加呵护。要创造给他们表现的机会,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我是集体中的一员”! 获得鼓励、欣赏和认可是所有人的尤其是儿童的一种需要!如果带着期望的、呵护他的自尊和自信的态度去批评是可以得到学生认可的,对他们的进步不仅要给予充分的肯定,还要设法要求得到其他同伴的认可。使他们从中感受到集体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增强了其克服弱点战胜困难的信心,这就是教育的智慧和艺术。老师的行为不知不觉便成为塑造学生灵魂的一种巨大的力量。

(4)只要教师用心,总会捕捉到合适的途径和方法去净化孩子们的身心,使他们变得思想更加健康,品质更加高尚。自身个性得到了张扬,在感悟与体验中催化情感,激发内部因素,潜移默化地受到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使思想道德教育融合、渗透于体育教学的每一个角落。充分发挥着体育学科德育教育主渠道的作用。

五、实施阳光体育首先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身心健康是一个人成长、成才的物质基础。没有健康的体魄,即使品德再好,学问再大,也难以报效祖国、服务人民,更谈不上有自己的幸福生活。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培养的人才是否合格。调查发现,近几年青少年的身体素质连续下降,城市肥胖和近视率居高不下,在这个关键时期,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适时地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亿万青少年阳光体育活动,这表明青少年身体健康已经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高等学校更应确立体育教学“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更新体育观念,提高体育教育思想认识水平,调整教学结构,改进人才培养模式,更新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体育管理理念先进与否,直接关系到学校体育改革实践的方向与成败。因此,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是做好学校体育工作的前提和保证。

六、加强体育设施建设和体育经费投入,保障阳光体育运动广泛开展

1、体育建筑、场地、设施使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

大力加强学校体育设施的建设,提高学校体育教师和体育教学水平;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进一步从体育经费投入、条件建设、师资配备、课程指导、督导检查等各个方面加大学校体育工作力度,为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和有关体育场地、设施的维护提供经费保障;各级体育行政部门要把加强学校体育作为全民健身运动的工作重点,积极促进教育与体育的结合;学校在实施过程中必须注意联合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力量共同发挥作用,共同挖掘社区和学校的资源潜力,加大健康促进的物质保障,为学生营造健康、安全、优美的学校物质环境和良好的社会环境。尤其是农村和偏远山区的贫困地区,政府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更应该加大资金、师资、条件设施等的投入力度,使这些地区的学生尽可能接受到良好的教育。

2、多部门通力合作。形成联动机制

在学校体育工作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针对阳光体育运动,学校体育教学部门应与校团委、学生会等部门进行通力合作,形成联动机制,齐心协力开展各类活动,并使阳光体育的发展形成长效机制。在举办校运会期间,各部门协调配合,提前一个多月进行排练,特别是集体项目如太极拳、健美操、广播体操等,使运动场上到处显现着生龙活虎,勃勃生机。在运动会中设置协作互动、趣味性较强的个人与团队项目,充分调动各院系及每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给每个学生提供登台亮相、展现自我、锻炼心身的机会,促使学生身心全面提高与发展。通过趣味性运动会等形式多样的体育竞赛活动,促使更多的学生走向操场、走到阳光下,进行健身活动,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强化学生健身意识,使学生养成每天锻炼一

小时的健身习惯,培养学生毅力,减缓学生学习压力,激发学生体育运动热情,感悟体育对人生的价值。使“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理念真正落到实处,使学校体育工作真正成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有效途径,成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突破口。

3、深化体育俱乐部改革,发扬阳光体育精神

目前,体育课时一般为每周三——四个学时,仅仅依靠体育课的常规开设不能适应“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号召,所以组建多项目的体育俱乐部,提供多种活动场所,满足不同学生对不同体育项目的要求就迫在眉睫。我们要制定完善的管理体系和课外体育活动的俱乐部评价制度,激发学生的锻炼热情,达到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目的,使阳光体育运动在高校可以持续健康地开展。

首先,俱乐部改革要坚持大学生体育锻炼应以健康快乐为目的,追求锻炼的实效性。从学生个人的实际出发,追求身心愉快、增强体质,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和才能,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使其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其次,组织方法要灵活,活动时间要方便学生,以学生为中心,活动内容要丰富多彩,可以根据每个人情况和要求进行选择,使每个人都要得到适宜的锻炼。

七、全社会都要支持学校体育工作,推进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深入开展

每一个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都离不开来自学校、社会、家庭和学生群体的关注、支持和帮助。为确保使学生“想练就练,随处可练”,学校和社会体育场馆设施应当应免费或优惠向周边学校和学生开放,学校的体育场在节假日也要向学生开放,充分发挥各项体育资源对促进学生健康和推进全民健身运动的积极作用。新闻媒体要宣传健康、科学的现代生活方式,普及体育健康知识,加强宣传教育,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将事业合格师资的社区体育指导员,社区要建立民间体育文化专栏,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也要开办民间体育文化栏目,建立地方民问体育网,形成上下联动,城乡互动,人人其参与的民间体育文化网络,普及民间体育文化知识,提高人民群众的民间体育技能

(一)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应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知识和技能,要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充分利用体育活动的特点,育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

在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中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要结合三、体育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增强学生的体质体育的特点,通过讲述课,特别是通过身体锻炼和体育比赛等实体育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或“伴奏”下,以身体练习为主进行的基本手段,对身心健康知识、技能、技巧以及品行进行培育的一上课开始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1、体育的开始客观地说,它为保证学生在教学实践中全面同其他课,如;语文、数学等室内上课,教师走进教室说:“上学习体育知识、技术,提高能力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课”,同学们会自发地站起来说:“老师好!”而体育课多数是在作为体育老师,怎样才能使学生的体质真正增强,特别是体室外,要学生说声:“老师好!”就没有必要了我的做法是;在学育设备较差的学校,老师上课的难度就更大

了,而少年儿童正处生站好队,教师在喊:“踏步走”的同时,教学生说:“练好身体,在长身体的时期,他们的生长发育水平和体质的强弱,不仅受到建设祖国,保卫祖国”。这样做,学生精神振奋,同时激发了学遗传的影响,而且后天培育的作用十分重要。生兴趣,起到了激性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学生热爱中国共我在体育教学中,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设备和场地,通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学生知道,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使自过讲授和培养学生正确的身体姿态。小学生的骨骼、肌肉发育己体魄健壮是每位小公民的神圣义务。尚不完善,必须在教学中关心他们坐、立、行的姿态和做动作时

2、在教学活动中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体育教学和的正确姿势,并有针对性地进行锻炼和培育,同时对已经形成的体育活动不同于其他学科。其他学科的教学是在教室集中的教身体畸形的学生进行个别矫治;每个小学生都会跑、跳、投等基学,老师讲,学生听,或者做。而体育教学,多数是分组,分散,比本动作,要使小学生走、跑、跳、投等动作姿势正确,走得轻松,跑赛等形式的教学。在体育教学活动中,老师应多观察,有针对性得快,跳得高,投得远等,教师必须向学生传授基本技术。我的地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如;可组织学生做游戏,竞赛等活做法是:边讲解,边示范,训练中加强个别指导,充分发挥“小老动教学,这时最容易发现学生的行为,便于观察学生的种种表师”的作用。反复训练,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技能,学生的运动现。此时,老师应个别地向学生进行热爱集体,关心同伴,团结能力也增强了,提高了学生的运动水平,发挥了运动才能。合作的集体主义教育;同时还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和进取精体质是人类生命活动和劳动工作的基础,

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兴趣、爱好,满足他们对体育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指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在选择练习方法时,要尽量选择可以增加教材的趣味性、科学性和实用性的教学方法,变“呆板”的教材为“生动”的教材,变“枯燥”的教学为“有趣”的教学。在体育课应注意加强对心理健康的教育,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健康的影响,掌握心理保健方法,能够在需要时恰当地对自己的细腻状态进行调整。

3、转变教育观念,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应该转变教育观念,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完整的人,是富裕创造性和主动性的个体。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①参与练习的全体性:教学过程中应该使每一个学生都有练习的机会;②练习内容的选择性:教师应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其自身特点的练习内容,并提出相应的教学要求;③练习过程的差异性:尊重学生在身心发展过程中客观存在的差异性,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待不同的学生;④练习过程的自主性: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目标意识,使学生学会自学自练,学会合作。

4、建立信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融洽和谐,师生之间互相信任,可以激励学生练习的勇气和信心,提高学习的兴趣。建立民主、信任的师生关系,可以消除学生紧张、对立心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善于把握时机地对学生进行表扬和提出批评,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完成教学任务。

5、锻炼自我,健康竞争心理。在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之后,就要注意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竞争心理。为了能在竞争中取胜,人们采用各种方法,归结起来无非是两种:一种是积极的竞争心态,即通过自己的努力来使自己处于优势,在竞争中取胜;另一种是消极的竞争心态,即用破坏和贬低对方来取胜,这就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竞争中正面教育学生遵守竞争规则,正大光明,实实在在地全力以赴地去提高自己,用实力去战胜对方,采取积极的竞争心理。因此,在平时的体育训练和竞赛中,可让学生选与自己水平相仿的同伴作对手展开竞争,也可以自我设计训练计划,并对自己不断提高要求,来增强自己的竞争实力。

6、战胜自我,培养竞争能力。在培养自己的竞争能力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种种挑战和困难,这就要培养学生战胜自我、超越自我的意识。如:在“跨栏跑”

这个训练项目中,就有许多胆怯的女学生,这就要首先想办法让她们克服胆怯的心理,做思想上的鼓励和动员,同时可以让其他同学在旁边用掌声助威的方式,形成一种“半强制”的环境,在无奈中只有冲破精神上的枷锁,抛开顾虑,壮起胆来试一试、跑一跑,这也就从心理上战胜了自己。同学们的掌声、教师的表扬和鼓励,会使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看到自己的潜力,也就增强了克服困难的意志和勇气。久而久之,在一次次战胜自我中,也就超越了自我,就一定会养成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坚强意志和勇于进取的性格。

(二)、教学中的德育思想贯彻

1、用崇高的精神去塑造学生

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首先要求体育教师必须注意自己的言行,因为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和感染着学生。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具有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敬业精神,教师的言谈举止、榜样作用,在教学中十分重要。良好的言谈举止,会给学生一个好的形象,再加上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规范、娴熟的动作示范,配以生动、优美的语言讲解,以优雅的行为、朴实的生活、整洁的衣着、正派的作风,行走坐卧等外在仪表和进步的思想、创新的意识等丰富的内涵去感染学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模仿中审视自己,同时在教学中讲授一些有关体育明星的事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通过学生对体育明星的敬佩和美好未来的追求,为掌握技术动作创造良好条件,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中去学,从而得到全面发展。

2 、用课堂常规严格要求学生

课堂常规是保证教学顺利进行,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途径,教师要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班级的具体情况有重点地把课堂常规的内容和讲礼貌、讲道德、守纪律等结合起来,加强组织纪律性教育,使学生逐步形成遵守规章制度和热爱集体的思想品质。

3、用独特教学内容培养学生

体育教学具有内容多、范围广、思想性强等特点,这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利因素。由于各个运动项目内容不同,所达到的教育效果也不同,教师

要善于挖掘其深刻的内涵,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例如,田径运动往往使人感到枯燥乏味,但坚持练习却能培养顽强、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球类项目需要在同伴的配合下进行,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又可以增进学生的勇敢顽强、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思想品德。

4 、用偶发事件启发教育学生

教学过程中,偶发事件时有发生,这是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时的思想和行动的真实流露与表现,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行动和表现,及时处理有代表性的事件,因势利导对学生进行表扬或批评,提高学生对是非的判别能力,达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

5、用科学的教法去引导学生

在体育教学中,要让学生懂得强健的体魄是未来参加祖国建设的本钱这一道理,明确体育学习的目的。教师最吸引学生的是扼要的讲解、正确的示范、优美的动作、科学合理的方法及行之有效的辅导,让学生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在练习过程中,学生不敢做的动作,教师要启发引导,示范与讲解相结合,借助正确的预防和防护措施,在教师的保护下帮助学生完成动作;学生不会做的动作,教师应手把手地教,在此过程中,教师还要结合实际,全面了解学生的生理、心理等健康状况及其年龄特征,对动作完成得好的学生,给予鼓励和表扬,对不能完成或做得不规范的学生,给予耐心的辅导。切忌挖苦、打击学生。要用自己健康的体魄、过硬的专业素质去影响、引导学生热爱体育运动。

6、用激励竞争方法提高学生

体育教学中教师经常采用激励竞争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一般多用语言刺激、体态暗示、榜样示范等手段,激励先进,鞭策后进,调动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创造性。教师运用激励竞争法时,首先要教育学生正确对待暂时的胜负,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既能享受成功的喜悦,更能经得起失败的考验,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其次要对学生进行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因为任何竞争都是有条件的,都必须在规则的范围内进行,否则将受到惩罚,从而增强学生的法纪观念。

7 、用师生间的情谊感化学生

在体育教学中,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关键在于教师的言传身教。体育课大部分时间是在室外进行,由于学生在教室里经过紧张的学习后,大脑处于疲劳状态,当他们走上运动场时,会觉得精神焕发,加之活动范围较广,学生和教师直接接触的机会也最多。此时,教师要深入学生之中,与之谈心,多方了解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不论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都要带领学生到球场上,到操场上,到大自然中去陶冶情操,去完成身体锻炼的任务。在艰苦的环境中,教师的影响是最大的。比如:酷暑中,教师所站的位置必须面对风口等,这种无形的教育方式,学生会觉得教师在无形地关心和爱护他们。当学生有困难时,教

师要主动帮助解决;有忧愁,要主动帮助排除,以“人梯”的精神培育学生,建立纯真的师生感情,使学生自觉和不自觉地受到教育,从而得到全面发展。

8、用社会的需要去鼓励学生

青少年都有向往美好未来的愿望,都有为祖国贡献自己青春的使命感,都想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体育技能和道德风尚,在体育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将来才能更好地为祖国工作,成为社会所需人才的理想。祖国在召唤他们,社会在需要他们,教育他们不要虚度美好的青春年华,要加强学习,不辜负祖国的召唤,不辜负社会的需要。

总之,德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它渗透于各科教学。体育教学与德育的关系又有它的特别的优势。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显得尤为重要。它彰显了一个人的爱国主义情感、集体主义情感和个人的思想道德品质等等。它是我国学校体育的目标要求,是克服现实体育竞技中出现的不文明、不道德现象的新要求,符合奥运精神和宗旨。

分享:

喜欢

1

体育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

体育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 学校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德育与体育又是学校教育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是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针对学生的不同观点、信念、情感和意志品质,有的放矢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教学责无旁贷的任务。 一、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优势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其特点是寓教于体育活动中,同其他学科比较具有明显的优势和得天独厚的条件。 体育学科是学校中开设年限最长的一门学科,也是各学科中唯一的一门从幼儿园一直开设到大学的一门必修课程。学生在整个学校生活中都接受体育教育,通过体育教学,保证了学生从幼儿园直到大学,连续的接受思想品德教育。 学生的各种思想意识和言行等一般不是表现在口头上,而是从他们的实际行动中表露出来的。而体育与健康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一个显著特点,主要是通过各种身体练习和活动进行的。教师根据学生反映出来的言行,及时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渗透,既具体又实际,容易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时机 在体育教学中既要发挥其德育渗透的优势,还要根据事态形成发展过程适时进行教育。在实践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时机是很多的。 1.教师言行中的教育时机 ⑴教师的仪表和教师的语言。教师上课就必然要在学生面前亮相,学生能从教师形象中体察到教师的气质,对事业的热情和信心,从而决定向你学习的程度。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既要有一般教师庄重严肃的风度,又要充分体现其职业的特点健康而有朝气。通过教师的仪表来感染学生,并增强学生对仪表美及其重要作用的正确认识。 ⑵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体育教学中教师之间的配合显得十分重要,不仅要共同研究教学工作,而且要经常在一个“大课堂”里一起上课。教师之间的关系往往会使学生联想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来,所以教师之间必须互相尊重、密切配合、互相帮助,使学生从体育教师这个团结战斗的集体中学到助人为乐、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教师关心并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来说虽说是外部条件,但能促使学生内心产生积极的情绪,从而转化成为学生接受教育的内部动力,培养学生对人、对事的正确观念。教师尊重学生、关心学生既是教师高尚品德的表现,又是一种教育手段,在塑造学生的灵魂中是一种巨大的力量。

(完整版)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德育教育不是形成一种知识体系,而是要形成一种道德信念以及与此相适应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即让学生过一种好的健康的生活。为此,在体育教学中落实德育教育,首先要把德育知识的学习转移到自我判断、自我选择、自我教育等品德能力培养的轨道上来,避免品德评价的盲目性,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其次,要实现德育教育由强制性向民主性转变,充分利用体育教学相对动态的课堂环境,通过师生、学生之间、民主、平等的交流与合作,智慧地把学生引向既定目标,启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道德判断能力、道德行为选择能力和抑制不良影响的“免疫能力” 。这种自育的能力养成,有助于学生走出校门后也能适应社会的变化。这样才能使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真正实现由灌输性向实践性转变,通过学生的亲自参与实践,使学生形成知行统一的良好人格。例如,在体育课的耐久跑或跨栏跑中,常有学生摔倒后立即爬起继续参加练习的生动事例,教师应及时给予恰当的鼓励与表扬,这样其他同学也会深受鼓舞和感动,对培养学生道德自育能力以及勇敢顽强、拼搏进取、为班级集体争光的精神是很有作用的。又如,体操中的保护与帮助可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队列队形的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组织纪律性和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值日生轮流借还体育器材和整理场地,可以培养他们热爱集体、热爱公益劳动和爱护公物,并逐步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良好品质。 处理好德育教育中“形”与“质”的关系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时一定要摒弃形式主义,摒弃理论空话与教条,认清新时期德育教育的基本问题,不能夸大或只做表面文章。在这里,有必要再提一下体育教师的道德人格问题,因为它决定着教师以身作则,以身立教。由于体育教学的特殊性,与其它学科教师相比,体育教师与学生之间更存在着一种“亲密性” ,在这种“亲密接触”中,体育教师可能比其他教师更多一份人格暗示与辐射。因此,体育教师要以自己语言的优美、行为 的文雅、生活的朴实、衣着的整洁、态度的积极、思想的进步和作风的正派,给学生以耳濡目染。所以,体育教师首先应具有希望在学生身上建构起来的普通公民道德,还必须率先修 养希望学生们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养成的一些特有的良好品质(如尊重他人、公平竞争、敢于争先、民主、果敢等)。“身正为师,学高为范” ,教师必须实事求是,脚踏实地地去完善自己。可以说,当体育教学中的“育”与教师人格不一致时,真正起到有效性教育作用的只能是在言传身教中的教师的道德修养,而不是“育” 。最后,在宣扬与实现“快乐体育”的同时,在体育教学中落实德育教育也完全可以使其成为一种“愉快德育” ,成为一种乐于接受的德育,一种让学生个性尽情舒展的德育,一种能促使学生健康人格可持续发展的德育。 2 小学体育教育中德育渗透浅谈 摘要:体育具有特殊的精神作用,它能把人们团结在一起,它能使人积极向上勇于创新,它能促使个性、独特气质的形成。所以学校体育教育不仅是强体魄、长知识、增技能,更重要的一方面是让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得到培养和发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关键是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体育自身的优势,大胆创新,有的放矢地使德育工作贯穿于学校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只有不断的探寻渗透的方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德育渗透的力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体育教学渗透德育以学生为本 在小学体育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毫无疑问的,半个世纪以来,国家一直是这样要求的,广大体育教师也一直是这样做的,学校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在体、智、德、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德育与体育又是学校教育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体育教学中贯彻德育,应该做到以学生为本,这样,才能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系统地构建德育的环

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摘要:“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中学教育中,教书与育人是分不开的。中学生物教学的内容广泛,适于渗透德育教育。这样,就要求教师在平时教学中,不但要深刻挖掘教材内容,更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人生体验等,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培育出对社会真正有用的人才。 关键词:生物教学德育教育寓教于乐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号:1673-9795(2012)08(c)-0231-01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挖掘教材固有的思想性,采取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方式把政治思想教育有机地渗透到教学过程,使学生在耳染目濡中潜移默化地受到较高的道德教育。 1 采取爱国主义的教育 在德育教育中爱国主义教育被视为最重要的内容,它的核心是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树立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 1.1 颂扬古今生物科学的辉煌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 我国古代就有《山海经》、《齐民要术》和《本草纲目》等光辉论著;我国远在四五千年就建立了农业,三千年前就有了室内养蚕和驯养家畜等;1965年我国又在生命起源问题上获得突破,即人工合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1981年我国又人工合成了酵母丙氨酸转运核糖核酸。本人还随时收集和积累了富有教育意义的我

国生物学所取得的现代成就和动态来点燃学生的爱国主义心灵花火。 1.2 叙说丰富的生物资源,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如我国有恐龙时代的蕨类化石沙椤;我国的裸子植物资源居全世 界首位,素有“裸子植物故乡”的美称,而且水杉、银杉、银杏等是闻名世界的珍稀裸子植物;我国是世界上鸟类种类最多的国家,有 许多的珍贵特产的种类,如褐马鸡、丹顶鹤、白鹇等;另外,娃娃鱼、白鳍豚、扬子鳄、大熊猫等也都名扬海内外,享誉世界。然而,中国的悬铃木被冠之以“法国梧桐”,麋鹿的故乡却要从外国引种麋鹿……,残酷的史实告诫我们,只有祖国的发达强盛才能保护自己 的丰富资源,发展自己的丰富资源,进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1.3 坦诚国情,唤起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人口众多,国力薄弱和自然资源的贫乏,这就是中国的国情。我国人口基数大,目前已达13亿多,而每年出生人数仍保持在两千多万,比澳大利亚的人口总数还多。虽然我国有丰富的野生生物资源,但不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以前人们对于野生生物资源的有限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导致一段时间以来,过度放牧、乱砍滥伐、乱捕滥杀,而使大量的草原和森林被毁,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和沙漠化,使不少动植物资源濒临绝种或已经绝种。尽管我国有许多资源,总量在世界上占优势,然而按人均量计算则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又 属于资源贫乏之列。例如我国森林覆盖总量名列世界第6位,而人

阳光体育活动方案

阳光体育活动方案(二): 阳光体育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贯彻落实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用心贯彻“健康第一”、“每一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现代健康理念,以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大力推进体育大课间活动为重点,同时也为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锤炼学生勇敢顽强、坚韧不拔的意志品格,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潜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发展,培养成学生用心主动的体育锻炼习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礼貌礼仪素质和身体健康素质,蓬勃开展“阳光体育活动”。 二、活动主题: 我阳光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 三、组织机构: 1、学校体育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校长) 组员: 实施督察小组:各班主任及全体教师、各值日员 四、活动要求: 人人有项目班班有团队学校有比赛 五、活动地点: 学校外操场、内操场及各乒乓球台 六、活动实施时间: 活动实施时间主要为两阶段: 1、上午大课间时分,时长40分钟。 2、下午3:15到3:45,放学后进行半小时体育锻炼。 七、活动目标:

1、透过认真学习和实践,全校师生能深刻理解“每一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现代健康理念,并把这种观念深入到生活中去。 2、了解学生发展之需,使广大教师深刻体会到:拥有健康才能拥有明天,热爱锻炼就是热爱生命,在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提高质量的工作中,注入快乐体育的全新理念,确立合作、竞争、快乐、主动、健康发展的体育工作观。 3、充分认识体育对强身健体、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壮美人生,以及培养团结、合作、献身和友爱精神,锤炼学生勇敢顽强、坚韧不拔的意志品格、弘扬民族精神的用心作用。 4、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能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潜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发展,培养成学生用心主动的体育锻炼习惯。 5、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与体育课教学相结合透过体育教学,教育、引导学生用心参加阳光体育运动,增强学校体育工作的活力和吸引力。 6、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能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礼貌礼仪素质和身体健康素质, 7、与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保证学生每一天能到室外去,能有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 8、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透过多种形式,大力宣传阳光体育运动,广泛传播健康理念,使“健康第一”、“达标争优、强健体魄”、“每一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等口号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以唤起全体老师、社会各界人士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广泛关注,支持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 9、建立学校体育活动的长效机制,营造人人参与、个个争先的氛围,构成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育人环境。透过学校体育活动,保证每名学生至少掌握两项日常锻炼运动技能,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八、活动实施主要资料: 1、各年级保证开足体育课。学校实行“三课、两操、两活动”。1~2年级每周4节体育课,3~6年级每周3节体育课,每一天做好一次广播体操,两次眼保健操。 2、根据学校的场地条件特将跳绳、踢毽子、广播体操、滚铁环、跳橡皮筋、各种健身操、各种小型体育游戏、竞赛活动、各种球类活动作为阳光运动的主资料。 3、坚持并有效地发展学校竞技团队项目:乒乓球技能。

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学科 思想特点

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学科思想特点 2016-6-30 初中生物学科担负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合格人才的任务。生物教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重视生物课的德育功能,掌握生物学科思想教育的特点和方法,才能增强思想教育的效果。我认为初中物学科思想教育有如下特点。 一、教育内容的丰富性 初中生物学科思想教育内容的丰富性,是由生物的多样性、分布的广袤性和知识的跨界性所决定的。由于生物跟人类社会关系密切,人类社会不仅对人类自身,还必然会对生态系统带来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因此,按照社会规范的思想标准和道德观念就会更多地渗透在生物教科书中来,使生物学科比之其他自然学科思想教育内容更为丰富。生物学科思想教育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爱国主义教育。介绍我国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珍贵的动植物种类;介绍我国栽培作物的悠久历史,讲授祖国古代生物科学成就,使学生热爱祖国,培养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介绍我国现代生物科学成就,利用新旧社会对比,使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共产党。 ,2,国情教育。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偏低。例如,耕地面积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草原为三分之一,林地为四分之一。这些知识可结合在自然保护及其他相关内容中讲授,使学生认识到保护耕地面积的紧迫性;国民经济以农业为基础的重要性;控制人口,实行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的必要性。 3,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在生物学中包涵着自然辩证法思想。主要是:生命的物质性;运动性;生物的进化;结构与功能相互适应的观点;生物体与环境相互影响的观点等。这些都是很多教师应用得比较熟悉的生物学的基本观点,也是唯物的、辩证的观点。生物学也证明了自然界发展的普遍规律,即:质量互变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否定之否定的规律。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对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和生物教学质量的提高有重要作用。 ,4,实践观点和群众观点的教育。生物学实践性强,生物课有很多实践活动。例如:实验、实习、参观访问、植物栽培、动物饲养等。通过学习生物学知识,培养学生能力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实践,可引导学生学习当地群众的实践经验。组织学生参观果园、农场、科学站、高产田、饲养场等,让学生了解农业生产中的新情况、新技术、新经验。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关心家乡的农业生产,认识科学的社会价值,促使其立志为家乡经济建设作贡献。

(完整版)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不是形成一种知识体系,而是要形成一种道德信念以及与此相适应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即让学生过一种好的健康的生活。为此,在体育教学中落实德育教育,首先要把德育知识的学习转移到自我判断、自我选择、自我教育等品德能力培养的轨道上来,避免品德评价的盲目性,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其次,要实现德育教育由强制性向民主性转变,充分利用体育教学相对动态的课堂环境,通过师生、学生之间、民主、平等的交流与合作,智慧地把学生引向既定目标,启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道德判断能力、道德行为选择能力和抑制不良影响的“免疫能力”。这种自育的能力养成,有助于学生走出校门后也能适应社会的变化。这样才能使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真正实现由灌输性向实践性转变,通过学生的亲自参与实践,使学生形成知行统一的良好人格。例如,在体育课的耐久跑或跨栏跑中,常有学生摔倒后立即爬起继续参加练习的生动事例,教师应及时给予恰当的鼓励与表扬,这样其他同学也会深受鼓舞和感动,对培养学生道德自育能力以及勇敢顽强、拼搏进取、为班级集体争光的精神是很有作用的。又如,体操中的保护与帮助可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队列队形的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组织纪律性和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值日生轮流借还体育器材和整理场地,可以培养他们热爱集体、热爱公益劳动和爱护公物,并逐步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良好品质。 处理好德育教育中“形”与“质”的关系 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时一定要摒弃形式主义,摒弃理论空话与教条,认清新时期德育教育的基本问题,不能夸大或只做表面文章。在这里,有必要再提一下体育教师的道德人格问题,因为它决定着教师以身作则,以身立教。由于体育教学的特殊性,与其它学科教师相比,体育教师与学生之间更存在着一种“亲密性”,在这种“亲密接触”中,体育教师可能比其他教师更多一份人格暗示与辐射。因此,体育教师要以自己语言的优美、行为的文雅、生活的朴实、衣着的整洁、态度的积极、思想的进步和作风的正派,给学生以耳濡目染。所以,体育教师首先应具有希望在学生身上建构起来的普通公民道德,还必须率先修养希望学生们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养成的一些特有的良好品质(如尊重他人、公平竞争、敢于争先、民主、果敢等)。“身正为师,学高为范”,教师必须实事求是,脚踏实地地去完善自己。可以说,当体育教学中的“育”与教师人格不一致时,真正起到有效性教育作用的只能是在言传身教中的教师的道德修养,而不是“育”。最后,在宣扬与实现“快乐体育”的同时,在体育教学中落实德育教育也完全可以使其成为一种“愉快德育”,成为一种乐于接受的德育,一种让学生个性尽情舒展的德育,一种能促使学生健康人格可持续发展的德育。 2小学体育教育中德育渗透浅谈 摘要:体育具有特殊的精神作用,它能把人们团结在一起,它能使人积极向上勇于创新,它能促使个性、独特气质的形成。所以学校体育教育不仅是强体魄、长知识、增技能,更重要的一方面是让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得到培养和发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关键是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体育自身的优势,大胆创新,有的放矢地使德育工作贯穿于学校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只有不断的探寻渗透的方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德育渗透的力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体育教学渗透德育以学生为本 在小学体育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毫无疑问的,半个世纪以来,国家一直是这样要求的,广大体育教师也一直是这样做的,学校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在体、智、德、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德育与体育又是学校教育的两个重

(完整版)小学生阳光体育活动计划及实施方案

小学生阳光体育活动计划及实施方 案 健康的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贯彻“一切为了学生,健康第一”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切实加强体育工作,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运动的快乐,从而丰富校园生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一、指导思想 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精神,落实“生命—和谐”教育理念和阳光体育行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人才,积极贯彻“健康第一”、“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现代健康理念,

以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大力推进体育大课间活动为重点,蓬勃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将加强学校体育课程建设与提高德育工作实效、促进和谐校园紧密结合,养成学生积极主动的体育锻炼习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明礼仪素质和身体健康素质,进一步推进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二、目标和原则 目标 1、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并形成健康意识和终身体育观,确保“健康第一”思 想落到实处。 2、让学生有选择地参与、学习、享受体育,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发挥学生 的学习积极性和潜能。 3、改革学校课间操,优化课间操的时间、空间、形式、内容和结构,使学生 乐于参加,主动地掌握健身的方法并自觉锻炼。 4、促进师生间、生生间的和谐关系,提高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和交往能力。

5、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积极向上的学风。 原则 1、以人为本,树立“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意识。实施体育育人功能,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有效地设置和开展各项活动,以达到对学生的促德、健体、调智、审美等的教育功能,重视活动过程的教育。 2、关注差异,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张扬学生个性,发展学生特长,推动素质教育。 3、增强体质,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营造人人参与、生气勃勃的校园体育氛围,创造良好的体育锻炼条件,促进师生间、生生间的和谐关系,确实保证《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有效实施。 4、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及特点,以及学校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科学合理的安排大课间的课程计划和活动内容。增设集体舞、踏步操等,将艺术、

体育教学中道德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体育教学中道德教育的问题及对策 学校体育教学作为学校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德育工作加强和实现的重要阵地,肩负着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任。因此,研究学校体育教学中的道德教育,符合当今教育的时代要求和使命,同时为今后学校体育教学有效实施道德教育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和参考价值。 一、道德教育和体育教学的概念辨析 1.道德教育的概念 道德教育是指培养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活动,主要包括学校道德教育、家庭道德教育和社会道德教育。它是一定社会依据其道德原则和规X,有目的、有计划地对人施加系统的影响,其目的在于个体德性的养成。在体育教学中主要培养学生的一些德性品质,主要体现在拼搏、诚信、团队、集体主义、自信心等方面,也可以把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概括为竞争精神、规则意识、团队精神、责任感、意志品质等五个方面。 2.体育教学的概念 有关体育的概念主要是指以身体活动为媒介,以谋求个体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为目的,以培养完善的人为终极目标的

一种教育过程,可以分为学校体育、家庭体育和社区体育。体育教学是学校整个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特征。目前不同版本的体育教材对“体育教学”的界定有所不同。如,体育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学习,发展运动能力,培养思想品德教育的一种有组织的教育过程;体育教学是指是以体育课内容为中介的师生双方在教与学两个方面的双边 活动,等等。从这些关于体育教学的不同定义中可以看出,体育教学具有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功能,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塑造完美人格等则是体育教学的基本目的和任务之一。 二、学校体育教学实施道德教育的独特性 1.体育教学的动态性与实践性 体育教学是一个动态性的过程,学生通过参与锻炼和练习过程中,会产生诸如疲劳感、疼痛感等很多方面的生理反应,随之会引起一系列如怕苦、怕累等方面的心理反应。学生的各种行为、各种思想在这些反应中都可以暴露出来。如在中长跑课上,学生怕累;投掷课上,学生怕伤;跳跃课上,学生胆怯等。因此,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及时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教学。 2.体育教学的交往性与社会性 体育教学中的沟通模式与其他教学有所不同,在体育教

(完整版)小学生阳光体育活动总结

小学生阳光体育活动总结 小学生阳光体育活动总结一: 为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阳关体育文物精神,切实提升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和身体健康水平,以此促进学校校风、学风更加健康地发展,我校在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中开展了扎实有效的工作,现将相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规章制度,用制度保证阳光体育活动顺利实施。 为了保证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方案的顺利实施,我校成立了阳光体育运动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体育老师为副组长,班主任、其他任课教师组成的阳光体育活动领导小组,并且细化了各自的职责和具体要求。学校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和评价机制以及相应的活动方案,并逐步逐项落实。 二、打造健康文化,传播健康理念,用理念引领阳关体育活动开展。为使每一位师生都能自觉地参加到阳关体育活动中来,充分享受运动带给生命的快乐。学校充分利用宣传栏、校园网等各种宣传工具和手段,大力宣传阳关体育运动,广泛传播“健康第一”的思想,让“每天锻炼1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唤起全校师生对健康的关注。特别注意开展丰富的教师体育娱乐活动,用教室带动学生体育活动的开展,以此带动更多学生参与到阳光体育活动中。 三、强化规范管理,丰富活动内容,用内容彰显阳光体育活动的魅力。

1.我校严格落实常规的要求,认真执行课程计划,真正做到了开齐、开足、开好每节体育课,确保全体师生每天体育活动不少于一小时。杜绝了挤占体育课时的现象。保证所有学生都能按计划参加体育活动。 2.精心设计安排大课间活动,突出特色。 目前我校结合自身实际,充分调动、正和现有资源,利用大课间开展以空竹项目进行锻炼,保证了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锻炼。活动过程中,班主任积极配合做好学生的运动辅导及安全监护,确保每天的锻炼安全、有序、高效。 四、遵循科学规律,明确活动主题,用主题催动阳光体育活动的全面发展。 为使我校阳光体育活动科学有序的进行,我们按照教育局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推行阳光体育主题月活动,如冬季阳光长跑、冬季三项运动和拔河比赛等活动。通过活动,提高了锻炼质量,同时也拍养了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提高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工作总结 总之,通过系列阳光体育活动,我校广大师生深深地体会到了“拥有健康才能拥有明天、热爱锻炼就是热爱生命”的内涵,进一步树立了全民体育、天天锻炼、终身锻炼的意识。阳光体育活动不仅有力地促进我校体育工作,为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且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团队协作意识,磨练了学生的意志,陶冶了学生的道德情操。 小学生阳光体育活动总结二:

体育课中道德教育的内涵

体育课中道德教育的内涵 教师:孙锦辉 时间:2013年4月

体育课中道德教育的内涵 当今时代,人们对于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已经认识得越来越清楚,但对诸如“什么是道德”“什么是道德教育”、“学校道德教育旨在达到何种目的”等更为本源性的问题却很少做进一步的追问。如果我们不能从理性层面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反思,那么我以为,一种缺失了思想根基的道德教育实践只能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道德教育的内涵应该就是“指向人的德性培养的教育”。那么体育教学中的德性培养有哪些呢? 最为鲜明的是它的教育性。人的道德认识、情感、意志和行为只能在人类的生活和社会活动中,通过引导、教育逐渐培养与完善起来。体育是一种行动的教育,通过体育过程中的行为表现,有利于培养组织性、纪律性、集体主义等道德品质。在体育活动中,常常要求克服困难,勇敢顽强,这有利于培养勇敢、坚毅、果断、机智等意志。这些道德品质和意志,在体育的实际活动中,比在教室里的学习中更容易表现出来,教师针对学生的种种表现及时向学生进行教育,其效果比其他课程更实际。 1、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对任何一项运动技术的掌握,都要经过—个复杂的实践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须付出较大的体力和进行积极的思维。在练习中会产生很多的生理性反应,如疲劳感、疼痛感、酸胀感等,因而引起一系列的心理情感,如怕苦、怕累、怕疼、怕伤等思想。在此情况下就需要学生有坚强的意志,不畏艰难,不怕困苦,百折不挠的道德品质。 2、体育教学是为了促进身体的发展,因而要达到一定的运动量,教师要采取不同的组织形式和措施,要求学生按计划完成规定的量和强度,以保证体育教学任务的完成。任何一种体育项目都有其自身的规则和要求,在体育活动中每一位参加者都必须严格地执行规则、服从裁判,必须会控制自己的行为,以服从整体的需要。队列训练、广播体操等项目则要求学生按统一的口令完成动作,统一步骤、统一行动,学生长期参加规范、严格、有组织的体育活动,就会增强学生的组织观念和遵守纪律的自觉性,形成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习惯。 3、学校体育从内容到形式,从方法到要求,都具有强烈的集体性。在体育活动中,每一个学生经常不仅是代表自己,还代表自己所在的班级或学校,个人行为的成败会直接影响到集体的荣誉。随着集体主义荣誉感的多次重复体验,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会得到升华,并将开始与祖国和社会联系起来,进而又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与民族精神,增强了社会责任感,这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无疑是十分有益的。集体主义又包含了相互尊重,互教互学,相互配合,团结协作,抛弃个人私心杂念,先人后己,公而忘私等集体主义精神。 4、体育运动最富有竞争性。体育教学常以对抗性练习和教学比赛等形式来

初中开展阳光体育实施方案

初中开展阳光体育实施方案 初中开展阳光体育实施方案 —、活动主题 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 二、活动要求 人人有运动项目、班班有运动团队、校园有运动氛围 三、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活动” 的决定。坚持“健康第一”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现代健康理念,以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大力推广体育课间活动”为重点蓬勃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体育锻炼习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明礼仪素质和身体健康素质水平,推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四、活动方案 (一)大课间操活动 1、课间操时间延长为25---30分钟 大课间操体育活动时间,如果晴天全校先做广播体操,然后分班级进行各项活动,如果雨天班主任在教室组织室内活动。 2、各年段活动项目: 七年级:角力、篮球、跳绳、踢毽子、跳方格、跳皮筋 八年级:篮球、乒乓球、乒乓球、排球、田径、抛接球、跳绳

九年级:足球、篮球、排球、长跑、跳短绳、50米立定跳、仰卧起坐 (二)体育课活动 1、活动时间:周一至周五的最后的一节课时间,由于场地受限制,可分批活动。 2、各年段活动项目 星期一 七年级:篮球、跳方格、跳皮筋 八年级:乒乓球、抛接球、排球 九年级:足球、跳短绳、长跑 星期二 七年级:角力、跳长绳、踢毽子 八年级:田径、排球、乒乓球 九年级:篮球、田径、立定跳远 星期三 七年级:角力、跳皮筋、踢毽子 八年级:排球、乒乓球、跳绳 九年级:篮球、跳短绳、50米跑 星期四 七年级:篮球、角力、跳长绳 八年级:乒乓球、排球、田径 九年级:长跑、立定跳远 星期五

阳光体育活动计划及实施方案

阳光体育活动计划及实施方案 健康的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贯彻“一切为了学生 ,健康第一”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切实加强体育工作,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运动的快乐,从而丰富校园生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一、指导思想 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精神,落实“生命—和谐”教育理念和阳光体育行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人才,积极贯彻“健康第一”、“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现代健康理念,以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大力推进体育大课间活动为重点,蓬勃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将加强学校体育课程建设与提高德育工作实效、促进和谐校园紧密结合,养成学生积极主动的体育锻炼习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明礼仪素质和身体健康素质,进一步推进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二、目标和原则 (一)目标 1、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并形成健康意识和终身体育观,确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实处。 2、让学生有选择地参与、学习、享受体育,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潜能。 3、改革学校课间操,优化课间操的时间、空间、形式、内容和结构,使学生乐于参加,主动地掌握健身的方法并自觉锻炼。 4、促进师生间、生生间的和谐关系,提高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和交往能力。 5、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积极向上的学风。 (二)原则 1、以人为本,树立“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意识。实施体育育人功能,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有效地设置和开展各项活动,以达到对学生的促德、健体、调智、审美等的教育功能,重视活动过程的教育。 2、关注差异,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张扬学生个性,发展学生特长,推动素质教育。

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德教育 [摘要] 中学是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重要阵地,也是对青少年学生 进行共产主义教育的主要阵地。中学体育课是教育总体系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体育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和勇敢精神, 可以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和文明行为。体育教学蕴含着许多德育内容。因此,如何在体育教学中紧密结合德育教育,是值得我们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体育教学的特点与任务 体育教学是一个有目的有组织的教学过程。其特点是在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参与下,通过身体活动与思维活动的紧密结合,来掌握体育知识、技术与技能,以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它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还能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同样需要做到教书育人。要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就必须将学生的一切行为置于规范的制约之下,使学生乐意接受并自觉服从规范,让他们在严肃、公正、平等的竞技条件下,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集体主义精神。 (一)体育教学是以“练”为主。这种“练”有个人与个人之间、集体与集体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的练习,行为关系复杂而频繁,思想与身体活动十分活跃。比如在排球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排球的“传”、“垫”、“发”三大基本技术,教师除了讲解基本技术原理和练习方法以外,采用最多的是练习方法 ,即组织同学互相对传、对垫、对发。在练习的初级阶段,由于基本技能掌握不好,会出现过多的失误。对此 ,教师就要让同学们在练习中体会相互协作、尊重对方的重要性,使他们自觉地增强团结协作的意识,在协作中以别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提高自己的技能。 (二)体育运动是激烈的对抗运动。这种对抗既是技术的、战术的,也是心理的。在2004年雅典澳运会上中国女排对俄罗斯女排决赛,中国在0比2落后的情况下,运动员之间的竞争是相当激烈的。中国女排们经过奋力拼搏,不负重望,最终已3比2赢得了冠军。这说明,我国运动员除了在技术、战术上胜人一筹外,他们所表现出来的良好的稳定心理素质、拼搏精神和顽强意志也是至关重要的。顽强拼搏到最后也不松懈的精神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我们树立了极好的榜样。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我们要求学生不论能力大小都要积极地去“参与”去“竞争”。在参与和竞赛中,培养学生不怕困难,不畏强手,敢于竞争的斗志让学生在

生物教学与德育教育

生物教学与德育教育 记得曾经在《素质教育与人的发展》一文中看到:“促进人作为人而不是作为工具的发展,促进受教育者独立人格意识与生存能力的逐步形成,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性要求。无论是‘建设者’还是‘接班人’,他们首先都是人,不是知识的容器,也不是被动的任由教师去捏塑的泥巴。只有抓住学习者作为人的全面主动发展,才算是抓到了实施素质教育的精髓所在。”这一席话道出了教育者的任务就是要按既定目标去培养人,那就要求教育者要设法激活学生的内部动机,使他们感到自己的不足而自觉地去求足。教育人的艺术就是使教育者的意图由受教育者自己提出并转化为自己的要求,充分调动受教育者的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引导受教育者自我教育。 在教学活动中,师生活动和交往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功能。首先,教学活动中师生交往是最严密的、目的性计划性最强的交往。课堂教学是神圣的充满生命活力的,它是一个整体的师生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是师生生命活动的一部分。其次,它所使用的教材具有很强的教育性,这使得教学本身充满了教育性,真正领会并贯彻每一门学科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就会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认识社会认识自然的能力,形成良好的科学品质。同时,通过教学过程的严格训练,培养学生刻苦精神和坚强的意志。学科知识的规律性、严谨性,学习的氛围,都是隐性的教育因素。尤其重要的是,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育者——教师的人格魅力,高尚师德,他的言谈、举止、穿戴、情感(特别是对学生的情感)、渊博的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都将给学生们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以至影响他们的一生。 就生物教学中的德育而言,它不同于政治课、思想品德课,它是与生物知识教学结合进行的,这门课不仅要求学生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能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而且能够对于生物界、生物科学、大自然和生态以及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资源开发、人口控制、环境保护等重大问题有正确科学的观点,形成高尚的品质和情操,在未来社会的激烈竞争中,能够具有创新和合作进取精神,具有良好的道德情操、行为习惯和心理素质。因此生物教师要在教学中实现知识性与思想性的统一,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政治导向、情感陶冶及道德规范的教育。为此,我体会并得出以下几点: 一、钻研教材,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德育。 生物课程在德育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教材内容归纳如下: 生命的物质性,生物界普遍存在的对立统一,各种生命现象之间、生物个体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的相互依存和普遍联系,等等,都是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好材料。 我国生物资源的多样性、生物科学的成就等内容,能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我国野生生物资源和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危机、生态环境的恶化等内容,能够激发学生的民族责任感,这些都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素材。 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和生态伦理学等内容,能够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人与生物的关系、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生物工程的兴起和克隆技术的出现,已经并将继续对人类的伦理道德体系提出新的挑战。 生物科学史和科学探究活动等内容,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科学的性质,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生物科学、技术与社会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内容,能够帮助学丰正确认识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生物进化观点和生态学观点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世界观。 下面结合具体内容谈谈如何在传授生物学知识的同时,向学生渗透唯物辩证法观点,从而对学生进行科学世界观教育。 1.基因——世界的物质性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由最基本的脱氧核苷酸组成,它是实在的化学物质,具有一定的化学组成和空间结构,并非虚无的、神秘的东西,使学生懂得正是这种物质性决定了生物的遗传现象。 2.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事物的普遍联系 在细胞核中DNA通过“转录”形成mRNA,mRNA由核孔进入细胞质并与核糖体结合,再以mRNA为模板、tRNA为转运工具将氨基酸一个个联结起来,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序列的蛋白质,使学生从中看出有关物质和结构是相互依赖才能发挥作用的,体现了事物的普遍联系。 3.细胞分裂——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当细胞生长到一定阶段就分裂形成子细胞,子细胞又形成新的子细胞,在其过程中,还伴随着代谢、遗传、变异等生理活动,使学生明确只要生物体存在就必然表现出这些生理运动形式,体现了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根本属性。 4.新陈代谢——对立统一规律

体育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

体育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 在小学体育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是毫无疑问的,半个世纪来国家一直是这样要求的,广大体育教师也一直是这样做的。学校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发展,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德育与体育又是学校教育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是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针对学生的不同观点、信念、情感和意志品质,有的放矢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教学责无旁贷的任务。 一、教学中德育渗透的优势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其特点是寓教育于体育活动中,同其他学科比较具有明显的优势和得天独厚的条件。 体育学科是学校中开设年限最长的一门学科,也是各学科中唯一的一门从幼儿园一直开设到大学的一门必修课程。学生在整个学校生活种都接受体育教育,通过体育教学,保证了学生从幼儿园直到大学,连续的接受思想品德教育。 学生的各种思想意识和言行等一般不是表现在口头上,而是从他们的实际行动中表露出来的。而体育与健康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一个显著特点,主要是通过各种身体练习和活动进行的。教师根据学生反映出来的言行,及时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渗透,既具体又实际,其效果是有些学科所不及的,容易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体育学科的教学内容,本身就具有广泛的、较强的思想性和丰富的教育因素,它处处与人的思想道德、意志品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二、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时机 在体育教学中既要发挥其德育渗透的优势,还要根据事态形成发展过程适时进行教育。所谓适时就是电动机问题,因此,每位体育教师都应当在课中把握信有利的时机,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在实践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时机是很多的。 1\教师言行中的教育时机 (1) 教师的仪表和教师的语言。 教师上课就必然要在学生面前亮相,学生能从教师形象中体察到教师的气质,对事业的热情和信心,从而决定向你学习的程度。做为一名体育教师既要有一般教师庄重严肃的风度,又要充分体现其职业的特点健康而朝气。通过教师的仪表来感染学生,并增强学生对仪表美及其重要作用的正确认识。 教师用语要文明、简练,应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幽默是可取的,但切忌低级庸俗。教师通过自己的语言来影响和感染学生,使学生养成文明用语良好习惯。

初中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方案

初中学生xx体育运动方案 康健的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兴旺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贯彻“一切为了学生,康健第一”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促进调和校园建设,培养同学们公平竞争、心爱和平、追求发展的精神,养成积极主动的体育锻炼习惯,提高同学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文明礼仪素质和身体康健素质,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运动的喜悦,从而丰盛校园生活,促进学生身心康健调和发展,共同打造调和的校园,吸引广漠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向大自然、走在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康健。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积极贯彻“康健第一”、“每天锻炼一小时,康健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现代康健理念,以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康健标准》、大力推进体育大课间活动为重点,蓬勃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同时把迎奥运活动与加强学校体育课程建设、提高德育工作实效,促进调和校园等紧密结合,培养成学生积极主动的体育锻炼习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明礼仪素质和身体康健素质,推进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二、组委会和工作机构: 主任:xx 副主任:xx 成员:全校班主任、体育教师 三、活动主题: 我xx我运动我康健我喜悦 四、活动要求: 人人有项目班班有团队学校有比赛

五、活动目标: 全面动员设立发动机构体系 积极组织构建校园宣传机制 精心设计形成有序科学锻炼作息时间 大力推广营造大课间活动自觉锻炼氛围 立足实际开发本校特色活动项目 强化xx开拓xx体育活动长远发展之路 六、活动理念: 确定服务理念升华活动功能 完善活动管理丰盛校园生活 熏陶xx情操提高全面素质 深化教育实验打造名校品牌 七、启动仪式活动内容: 内容:响应国家、市、县教育部门的号召,我校于2016年3月18日上午9:30正式启动。学校组织“我阳光我运动我康健我喜悦”,以此作为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的启动仪式。 地点:学校操场 八、活动保障 1、认真学习,转变观念,达成共识 以贯彻新课程理念为主旨,组织老师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认真理解“每天锻炼一小时,康健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现代康健理念,深刻反思自己,了解学生发展之需,使广漠教师深刻体会到:拥有康健才能拥有明天,心爱锻炼就是心爱生命,在

体育道德

《体育道德》教学设计 杨集一中马正胜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什么是体育道德,知道自己在体育运动中该如何践行体育道德。 【教学方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导入:在体育活动中,你能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吗? 一、什么是体育道德? 体育道德是人们进行体育运动过程中必须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是人类在运动情境中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结晶,是人类摒弃野蛮、崇尚文明的表现。 有哪些行为表现? (一)公平竞争是体育道德的主要特征 公平:同统一比赛规则、相同的比赛条件、相仿的年龄、体重等

不公平:弄虚作假、冒名顶替、服用兴奋剂等 下图中的篮球比赛,你认为公平吗? 想一想:在体育活动中,你是怎样体现公平竞争的? (二)遵守规则是你的体育道德的具体表现 1、体育法官:裁判员 体育运动竞赛规则为体育运动的公平竞争提供了法律保障。 裁判员的判罚对运动场上的公平竞争氛围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不公正的裁判会影响正常的比赛秩序。

2、角逐主体:运动员 运动员是公平竞争的主体,运动员的行为对于裁判员和观众也具有重要的影响。 二、交往与合作 (一)交往与合作:孕育团队精神的温床 (二)如何提高交往与合作的成功率 1、提高交往与合作的技能,正确理解对方的意图

想一想:在体育活动中,你与同伴交往与合作的成败之处及原因? 2、正确对待对方的个性特征,采用对方易接受的交往方式 3、创造有利于交往与合作的环境

【小结】 1、体育道德是体育运动过程中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具体表现为遵守运动规则、服从裁判、相互尊重和爱护、赞扬正确行为、揭露和谴责故意违规行为等。 2、体育竞赛只有在公平的条件下进行才有意义。遵守规则是公平竞争的前提和保障。 3、交往与合作是你与同伴相互影响、互相协同配合的社会行为。体育运动可以提高你的交往与合作能力。 【练习题】判断以下行为是否符合体育道德或者公平竞争原则: 1、在比赛中认为裁判员裁判错误,与裁判员当场理论。 2、在比赛中暗中搞小动作,让别人出丑或受伤。 3、在比赛中出现违例或犯规时能主动承认犯规。 4、小学六年级的5个学生逼着小学二年级的4个学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