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个月宝宝发育特点

2-3个月宝宝发育特点

动作发育

从仰卧翻身为俯卧:宝宝仰卧时,在其一侧放一个玩具,逗引他翻身去取。也可握住宝宝另一侧手臂,轻轻地把身体拉向玩具一侧,帮助他学习翻身。

俯卧:用玩具在头前上方引逗小儿,训练他不仅能抬头90度,并能用双臂支撑抬起前胸,或在两边逗引小儿,训练他能一手支撑自由地摆动头部,另伸出一手去触碰东西。

拉坐:4 个月时训练拉坐,小儿在仰卧时家长握住小儿的手将其拉坐起来,注意此时是让小儿自已用力主动坐起,家长只稍用力帮助,并逐渐地减少用力强度,训练到小儿一直握住家长的手指就能拉坐起来,每日可训练数次。

抓握(4个月起):提供多种质地、色彩、便于抓握的玩具。如摇铃、乒乓球、不倒翁、小方块积木、小勺、吹塑或橡皮动物、绒球或毛线球等,把几种不同玩法的玩具放在桌面上,把宝宝抱在桌前,每次放一种,让他练习抓握,并教他玩法。例如:当宝宝抓住摇铃后,就告诉他玩具的名称?"摇铃",再拿住他的手把铃摇响,学会后再教另一种玩具的玩法。另教小儿去模仿,教小儿如何敲打和摇动玩具,或如何推动玩具。

靠坐:5 个月时可训练靠坐,将小儿放在有扶手的沙发上或小椅子上,让小儿靠坐着玩,或在小儿身后放些东西让他练习靠坐,以后慢慢减少他身后靠的东西,使他有一点支撑即可坐住或是独坐片刻。

翻身打滚:6 个月时,用玩具吸引他的注意力,引他从仰卧变成侧卧,俯卧,再从俯卧转成仰卧。在玩时应注意他的安全。

伸手抓物:5 个月起,把有柄能摇响的玩具用松紧带悬挂在胸前能够得着的地方,让他练习手和眼的协调动作。同时再放两个核桃样的物品在桌上,让他伸手抓物,一手抓一个。玩具可从大到小,距离从近到远,训练小儿从不协调地抓起到手眼协调取到物体,并坚持拿到自已想要的东西。从5个月后,可让宝宝练习取一些很小的物体,如小糖豆等,使小儿练习拇食指相对捏取的能力。但要注意安全,防止误服危险物品。

学撕纸:用干净的白纸,家长先撕给他看和听,再让宝宝抓住纸的一边,你抓住另一边撕开纸,引起他的兴趣,最后让他自已学会撕纸。

直立跳跃:将小儿抱起让他的腿支撑着身体保持直立的姿势,成人在坐位上扶着小儿在自已腿上一蹄一摔地跳跃,这既是一个肌肉力量的锻炼,又是小儿欢快情绪的体验。

语言发育

语言的感知阶段

人类的语言是有声语言,语声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词语的意义是靠声音表达出来的,而婴儿分辨和发出语声是一个发展的过程。2个月时,婴儿对说话时的情绪表现似乎就有所反应,如愤怒地斥责他时会哭,和蔼地安慰他时会笑。

发育阶段

0-3 个月是小儿的简单发音阶段,2?3个月就有了表示积极状态的声音,如舒服、高兴时的发音。成人逗他时的发音主要是一些韵母,如啊、哦、噢等,小儿情绪越好,发音越多。

情绪、情感和个性发育

情绪、情感是以人的需要和主观态度为媒介的心理活动,是人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一种反映。情绪是这种反映的比较短暂的状态,情感则是比较稳定和持续的状态。一般来说,能够满足人需要的事物就会引起肯定的态度和体验,如快乐、满意、爱等,如果违反人的需要和意愿就会引起否定的态度和体验,如愤怒。哀怨、憎恨等。

情绪对婴儿适应生存有着特别的意义。婴儿天生就具有情绪的反应能力,生后

很早就表现出了他的情绪反应,如吃饱后就安静,饥饿或尿湿时就不安、哭闹等。

2?3个月的小儿吃饱、睡好后就会微笑,当成人逗他时就会全身活跃或笑出声。

感知觉发育

视觉

(1)视觉运动的调节

一个月后,婴儿开始按物体的不同距离调节视焦距,开始注意眼前的事物,经常会注视着眼前物体,感到好奇。能看到物体的轮廓、能辨别光线的明暗。抱他到亮处或听到声音,马上会停止啼哭。

(2)视觉集中现象

在第二个月里,视觉集中现象越来越明显、越来越频繁。视觉比较容易集中于活动着的东西,明亮的或鲜艳的东西,特别是人的脸。视觉集中的时间逐渐延长,如第3-5周只有5秒钟,第3个月可达7-10分钟。视觉逐渐能够集中于距离较远的对象,从1月的只有1-1.5米的距离,到3个月时能达到4?7米的距离。视觉集中的性质也有所发展,起初只是被动地由客观对象引起,以后出现主动的视觉集中。

(3)视觉对刺激物的分辨能力

在人工条件下,第2个月末和第3个月初就可以对不同颜色(红,绿,黄)的灯光学会分辨。

听觉

小婴儿不仅能听到声音,对声音频率也很敏感,能区别语言和非语言,而且能区别不同的语言,能倾听和谐的音乐,并表示愉快,能区分出风琴的乐音和摇玲声。

听到声音后,应该有定位反应,即能把头转向声音的方向。会对发出声音的物体有躲避反应。如:当拿一个环铃在他眼前冲着他一摇,可能产生身体向后躲的动作。有的婴儿对声音不太敏感,但从他的面部表情和身体活动上也能看出有所反应,比如有眨眼、皱眉、张嘴、噘嘴、发出声音、四肢活动等反应。

注意、记忆发育

注意

注意指的是对一定对象有意识的指向性,是一种定向反射,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婴儿在看一图画时听见铃声,立刻抬头找是无意注意,而集中注意某一新鲜的事物是有意注意。

婴儿在2个月后,如有发亮的东西或其它色彩浓艳的东西出现在视野内,就会发出喜悦声音或睁眼注视。

记忆

记忆是人们将感知过、操作过、思考过和体验过的事物保存在大脑中。记忆从时间上可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从过程上可分为识记、保持、回忆。识记指识别和记住事物的过程,是一种反复感知的过程。保持是指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在大脑中巩固的过程。回忆分为再认和再现两种形式,再认指过去感知的事物再出现时能将其认出来,再现则是指过去感知过的事物不在眼前而在脑中把它重现出来。2?3个月时,当婴儿注意的物体从视野中消失时,能用眼睛去寻找,这表明已有了短时记忆。

视觉

温度适宜时,把宝宝抱到室外,让他观察眼前出现的人和事物,并缓慢、清晰、反复地说给他听。这时宝宝会兴致勃勃地东张西望,目不暇接。开始时,每次2?3分钟,以后逐渐增加至15?20分钟,可结合日光浴,空气浴进行。

视觉训练的方法最好是采用颜色鲜艳并带声响的玩具,在距离儿童眼睛20?40厘米的地方,引逗婴儿来看。然后,把玩具慢慢地移动,引导婴儿的目光随着转移。

在宝宝视觉能够集中之后,可以训练婴儿远望的能力,家长把一件颜色鲜明的物体放在距离稍远的地方,逗引儿童去看,这可以进一步促进儿童视力的发展。

2、3个月以后,还可以增加婴儿初步分折颜色的新内容,如果家长利用几种不同颜色的玩具,每天让他看,时间长了婴儿必然会在脑子里逐步建立各种玩具和颜色的印象,并出现分折颜色和物体的能力。

大动作训练

起头,挺起胸

给宝宝一面镜子,让他两手摸着照看,家长可指着镜中的宝宝,呼唤他的乳名;再让他俯卧在床上,用镜子放在他的头部上方距眼20cm左右的地方,用哗铃棒或拨浪鼓在镜子后面逗引他抬头,挺胸,来观赏自已的脸。

翻身

3个月时,宝宝开始有了一些全身肌肉的运动,故一定不要给小儿捆成一个"蜡烛包",限制他1的活动。要在适当保暖的情况下使小儿能够自由活动。在仰卧位时,家长可分别在两侧用小儿感兴趣的玩具逗引他,训练小儿从仰卧位翻到侧卧位。每次训练数分钟,每日训练数次。

综合游戏

小儿躺在婴儿床上时,可将一块布或手绢盖在他的脸上,家长在一旁继续说话,使他知道你在他旁边,看他是否移开遮住他视线的布。开始时,可抓住小儿的上臂引导他帮他试着用手移开布,逐渐地减少帮助使他自已将布从脸上移开,他成功后用微笑、亲吻或拥抱奖励他。

语言训练

抱起宝宝时,在他面前经常张口、吐舌,或做多种表情,使宝宝逐渐会模仿面部动作或微笑。

大人多和宝宝"噢"、"啊"发音,多和他说话、唱歌,尽管他不懂你说的是什么,但是可以人引他"嗯"、"啊"等反应,诱导他发音,这是为他说话打基础。当小儿自动发出这些音后,家长要给予相应的应答,并给予适当的鼓励。在对小儿说话时要用不同的语调,如亲切和蔼的、命令式的声音及激动的喊叫声等,训练小儿能对不同的声音有不同的反应。

触摸抓握

选择轻、软、无毒、卫生、不怕嘴咬、不易吞吃,易于把握,色彩鲜明的玩具物品,如布娃娃、哗铃棒、小积木、小瓶盖、塑料小球、红环、小海绵、绒布条。

分别把玩具放在宝宝的手中,如果宝宝还不会抓握,可轻轻地从指根到指尖抚摸他的手背,他的握持反射就会中断,紧握的小手就会自然张开。此时,可把玩具塞到他的两只手里,并握住他的手,帮助他抓握。

切忌把拨浪鼓拴到一个地方,一动也不动。这样,可能使宝宝出现"对眼"或"斜视"的毛病。要让他抚摸、碰撞、抓握、玩弄。

带声音的玩具对动作发育较有益。例如,让他触到铃铛,发出声响,引起他的注意。下次,让他重复这个动作时,又得到同样的结果。经过数次反复后,孩子开始了解到手的抚摸动作和铃响的关系,以后他就有意地伸手去摸铃铛,期待听到铃声。从这时起,小儿开始有意地把手做为认识的器官,用以感知外界事物的某种属性。

个人-社会交往

生活规律:小儿来到世上首先是培养生活规律问题,要了解小儿的特点逐渐养成按时吃、喝、睡的习惯,并开始训练醒来把尿,逐渐建立起大小便的条件反射。

交往:家长要与小儿有情感交往,要用亲切的声调多与小儿说话,用慈爱的目光注视他,并引起他的注视。在小儿安静觉醒时或有了发音等活动时,可抱抱小儿以示关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