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晋崤之战》原文和翻译(分段翻译)

《秦晋崤之战》原文和翻译(分段翻译)

秦晋崤之战《左传》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

来,国可得矣。”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肴。肴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

杞子从郑国派人向秦国报告说:“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国都北门的钥匙,如果偷偷派兵来袭击,郑国就可以得到了。”秦穆公为这事征求蹇叔的意见。蹇叔说:“兴师动众去袭击远方(的国家),不是我所听说过的。军队劳累不堪,力量消耗尽了,远方的君主防备着我们。恐怕不可以吧?(我们)军队的行动,郑国一定会知道,劳师动众而无所得,士兵们必然产生怨恨之心。况且行军千里,谁会不知道呢?”秦穆公谢绝(蹇叔的劝告)。召集孟明、西乞、白乙,派他们带兵从东门外出发。蹇叔为这事哭着说:“孟子,我今天看着军队出征,却看不到他们回来啊!”秦穆公(听了)派人对他说:“你知道什么!(假如你只)活七十岁,你坟上的树早就长得有合抱粗了!”蹇叔的独子加入这次出征的军队,(蹇叔)哭着送他说:“晋国人必然在肴山设伏兵截击我们的军队。肴有南北两座山:南面一座是夏朝国君皋的墓地;北面一座山是周文王避过风雨的地方。(你)一定会死在这两座山之间的峡谷中,我准备到那里去收你的尸骨!”秦国的军队于是向东进发了。

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胃而下,超乘者三百乘。王孙满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且使遽告于郑。

(鲁僖公)三十三年春天,秦军经过周都城的北门。(兵车上)左右两边的战士都脱下战盔,下车(致敬),接着有三百辆兵车的战士跳跃着登上战车。王孙满这时还小,看到这种情形,向周王说:“秦国的军队轻狂而不讲礼貌,一定会失败。轻狂就少谋略,没礼貌就纪律不严。进入险境而纪律不严,又缺少谋略,能不失败吗?”经过滑国的时候,郑国商人弦高将要到周都城去做买卖,在这里遇到秦军。(弦高)先送上四张熟牛皮,再送十二头牛慰劳秦军,说:“敝国国君听说你们将要行军经过敝国,冒昧地来慰劳您的部下。敝国不富裕,(但)您的部下要久住,住一天就供给一天的食粮;要走,就准备好那一夜的保卫工作。”并且派人立即去郑国报信。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使皇武子辞焉,曰:“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杞子奔齐,逢孙、杨孙奔宋。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灭滑而还。

郑穆公派人到宾馆察看,(原来杞子及其部下)已经捆好了行装,磨快了兵器,喂饱了马匹(准备好做秦军的内应)。(郑穆公)派皇武子去致辞,说:“你们在敝国居住的时间很长了,只是敝国吃的东西快完了。你们也该要走了吧。郑国有兽园,秦国也有兽园,你们回到本国的兽园中去猎取麋鹿,让敝国得到安宁,怎么样?”(于是)杞子逃到刘国、逢孙、扬孙逃到宋国。孟明说:“郑国有准备了,不能指望什么了。进攻不能取胜,包围又没有后援的军队,我们还是回去吧!”(于是)灭掉滑国就回秦国去了。

晋原轸曰:“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秦

我也。奉不可失,敌不可纵。纵故,患生;违天,不祥。必伐秦师!”栾枝曰:“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先轸曰:“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吾闻之:‘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谋及子孙,可谓死君乎!”遂发命,遽兴姜戎。子墨衰绖,梁弘御戎,莱驹为右。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肴,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

晋国的原轸说:“秦国违背蹇叔的意见,因为贪得无厌而使老百姓劳苦不堪,(这是)上天送给我们的好机会。送上门的好机会不能放弃,敌人不能轻易放过。放走了敌人,就会产生后患,违背了天意,就会不吉利。一定要讨伐秦军!”栾枝说:“没有报答秦国的恩惠而去攻打它的军队,难道(心目中)还有已死的国君吗?”先轸说:“秦国不为我们的新丧举哀,却讨伐我们的同姓之国,秦国就是无礼,我们还报什么恩呢?我听说过:‘一旦放走了敌人,会给后世几代人留下祸患’。为后世子孙考虑,可说是为了已死的国君吧!”于是发布命令,立即调动姜戎的军队。晋襄公把白色的孝服染成黑色,梁弘为他驾御兵车,莱驹担任车右武士。这一年夏季四月十三日这一天,(晋军)在肴山打败了秦军,俘虏了秦军三帅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而回。于是就穿着黑衣服给晋文公送葬,晋国从此以黑衣服为丧服。

文嬴请三帅,曰:“彼实构吾二君,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君何辱讨焉?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公许之。先轸朝,问秦囚。公曰:“夫人请之,吾舍之矣。”先轸怒曰:“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堕军实而长寇仇,亡无日矣!”不顾而唾。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释左骖,以公命赠孟明。孟明稽首曰:“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使归就戮于秦,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若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

(晋文公的夫人)文嬴向晋襄公请求把秦国的三个将帅放回去,说:“他们的确是离间了我们秦晋两国国君的关系。秦穆公如果得到这三个人,就是吃了他们的肉都不解恨,何劳您去惩罚他们呢?让他们回到秦国去受刑,以满足秦穆公的心愿,怎么样?”晋襄公答应了她。先轸朝见襄公,问起秦国的囚徒哪里去了。襄公说:“夫人为这事情请求我,我把他们放了。”先轸愤怒地说:“战士们花了很大的力气,才把他们从战场上抓回来,妇人几句谎话就把他们放走,毁了自己的战果而助长了敌人的气焰,亡国没有几天了!”不回头就(对着襄公)吐了口唾沫。晋襄公派阳处父去追孟明等人,追到河边,(孟明等人)已登舟离岸了。阳处父解下车左边的骖马,(假托)晋襄公的名义赠给孟明。孟明(在船上)叩头说:“贵国国君宽宏大量,不把我们这些俘虏的血涂抹战鼓,让我们回到秦国去受死刑,如果国君把我们杀死,死了也不会忘记(这次的失败)。如果尊从晋君的好意赦免了我们,三年后将要来拜谢晋军的恩赐!”

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曰:“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不替孟明,曰:“孤之过也,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秦穆公穿着白色的衣服在郊外等候,对着被释放回来的将士哭着说:“我违背了蹇叔的劝告,让你们受了委屈,这是我的罪过。”没有废弃孟明,(秦穆公)说:“这是我的错误,大夫有什么罪呵!况且我不会因为一次过失而抹杀他的大功劳。”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第24课】 班级:姓名: 题型:【选择题】【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重点句子翻译】 一、选择题: 1、下列句中“若”的用法和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求闻之若此 B.不若无闻也 C.若屈伸呼吸 D.未若柳絮因风起 2、下列句中“闻”的用法和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不若无闻也 B.有闻而传之者 C.闻之于宋君 D.闻之,欣然规往 3、下列句中“之”的用法和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宋之丁氏 B.国人道之 C.闻之于宋君 D.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4、下列各句中与其他选项句式特点不同的一项是() A.至于负者歌于途 B.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C.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D.闻之于宋君 5、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尊君在不 B.身亡所寄 C.其人舍然大喜 D.因往晓之。 6、下列各句中“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宋之丁氏 B.又数刀毙之。 C.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D.得一人之使 7、下列加点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可以 ..讲论文义 ..为师矣 B. 与儿女

C.其人舍然大喜 .. .. D.亦不能有所中伤 8、下列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身亡.所寄,废寝食者。(亡:同“无”,没有) B.奈何 ..忧崩坠乎?(奈何:为何,为什么) C.若.屈伸呼吸(若:假如) D.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中伤:伤害) 9、下列加点词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其人舍.然大喜太丘舍.去 B.日.月星宿吾日.三省吾身 C.终日在天中行止.止.增笑耳 D.因往晓之.求闻之.若此 10、下列各句中句式特点不同的一项是() A.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B.地,积块耳 C.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D.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11、对《穿井得一人》的寓意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不要轻信流言蜚语。 B、一家之言,经再三转述,往往会丧失原义。 C、对于别人的话,要注意实地调查,掌握第一手材料。 D、要勇于揭穿别人的谎言。 12、下面句子中“杞人忧天”这一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许多科幻书对地球的前景都抱着一种悲观的态度,这并非杞人忧天,如果我们不注意保护环境,科幻书中所描绘的情景就会成为可怕的现实。 B.只因为被拉黑的人数少,就觉得制裁不文明旅游者没有除恶务尽,那是一种典型的杞人忧天。 C.日本政府于2001年制定了“今后50年内诞生30名左右诺贝尔奖得主”的目标,针对此事韩国媒体用了杞人忧天来形容。

【原文1】 子曰:“譬如为山, 孔子说:“比如(用土)堆山, 未成一篑,(篑:音kuì,土筐) 只差一筐土就堆成, 判断句,标志“…….,……也” (这时)停下来,是我自己要停下来的; 譬如平地, 譬如平整土地, 虽覆一篑, 即使才倒下一筐, 进,吾往也。判断句,标志 这时继续前进,那是我自己要前进的。” 【评析】孔子在这里用堆土成山这一比喻,说明功亏一篑和持之以 都应该是坚持不懈,自觉自愿。这对于立志有所作为的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对人的道德品质的塑造。 【原文2】 上不天 上面(如果)不是有辽阔的天,

则下不遍覆, 那么就不能向下覆盖整个世界; 心不地 心胸(如果)没有大地(那样宽广), 则物不必载。 通假字,“必”通“毕”,完全 那么就不能完全负载万物。 太山不立好恶, 泰山(对土石)没有好恶之心(都能容纳),故能成其高; 所以能够形成它的高大; 江海不择小助, 江海对细流不加选择(都能包容), 故能成其富。 所以能够形成它的 故大人寄形于天地 (天地,名词作状语,像天地一样)(形,形体) 所以君主的气魄像天地那样宏大, 而万物备, 因而万物齐备; 历心于山海

(山海,名词作状语,像山海一样)心胸像山海那样宽广, 而国家富。 因而国家富足。 上无忿怒之毒, 君主没有因愤怒而残害臣民, 下无伏怨之患,(伏,潜伏) 臣民没有因积怨而产生对君主的祸患;上下交朴,(交,同;朴,纯朴)君主和臣民都返朴归真, 以道为舍。 把道作为归宿。 故长利积, 所以长远的利益积聚了, 大功立, 巨大的功业建立了, 名成于前, 名望在生前树立, 德垂于后, 恩德在后世流传,

精卫填海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音同?笑?)。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音同?音?)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山海经》 注释 1、曰:叫作 2、发鸠之山:古代传说中的山名 3、拓木:拓树,桑树的一种 4、状:形状 5、乌:乌鸦 6、文首:头上有花纹。文,同?纹?,花纹 7、其鸣自詨:它的叫声是在呼唤自己的名字 8、是:这 9、炎帝之少女:炎帝的小女儿 10、故:所以 11、湮:填塞 古今异义词 赤足:1.文中指红色的脚。 2.现代汉语中指光脚。 译文 再向北走二百里,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树林里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头上羽毛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这其实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经常叼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浊漳河就发源于发鸠山,向东流去,注入黄河。 夸父逐日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注释: ①逐走:赛跑。逐:竞争。走:跑。 ②入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 ③欲得饮:很想能够喝水解渴。 ④河,渭:黄河,渭水。 ⑤北饮大泽:大湖。传说纵横千里,在雁门山北。 ⑥道渴而死:半路上因口渴而死去。 ⑦邓林:地名,现在在大别山附近河南、湖北、安徽三省交界处。邓林既?桃林?。 ⑧未至:没有赶到。 ⑨渴:他感到口渴。 ⑩弃:遗弃。 夸父逐日全文翻译 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

部编版语文七上《寓言四则》第四则《杞人忧天》标准翻译及课文理解 杞人忧天 《列子》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wú)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xiù),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zhòng)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chú)步跐(c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shì)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崩坠:崩塌陷落。亡:无,没有。 寄:依靠,依附。晓:告知,开导。 积气:聚积的气体。若:你。 行止:行动,活动。奈何:为何,为什么。 果:如果。星宿:星辰,天上的星星。 只使:纵使,即使。中伤:伤害。 积块:聚积的土块。四虚:四方。 躇步跐蹈:这四个字都是踩、踏的意思。 舍然:消除疑虑的样子。舍,通“释”,解除、消除。

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崩塌地会陷落,自己无处容身,以至于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另外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担心而担心,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一个地方没有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那个人说:“天如果真的是积聚的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 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气积聚的东西中那些能发光的,即使掉下来,也不会有什么伤害。” 那个人又说:“地陷下去怎么办?” 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各方的虚空之处,没有一个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踏步行走,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 那个杞国人放心了,非常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心了,非常高兴。 评价(现实意义) 在人类还没有完全认识自然界之前,一个人提出任何疑问,其勤学好问、勇于探索的精神本身无所谓错误。可是杞人成天为这个问题烦恼忧愁,而影响到自己的现实身心生活就不对了。未来有很多会发生和不会发生的事情,我们成天只是担忧有什么用?关键是多学知识,了解自然,做好防范。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具有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状况对于一个人的发展是极其重要的。我们平时要注意分析

高考语文突破---词类活用(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活用) 一、知识梳理 【基本要求】 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 能结合语言环境正确理解文言词法; 掌握名词、动词、形容词在语境中的活用类型并准确解释和翻译。 【考点知识】 (一)考点综述 所谓词类活用是指一个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词性当做另一类词使用,随着词性的改变,这个词又同时具有了新的含义。词类活用是文言中重要的特殊现象,词类活用的考察本身是文言实词考察的升级版,属于高考必考题,对于词类活用的掌握直接关乎对文章的准确理解和对词语、句子的准确解释、翻译,因此必须了解和学会推断。一般来说,高中生应掌握名词活用、动词活用、形容词活用。 (二)名词活用 名词活用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 1.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1)“名词 ..+名词(名词性短语)”。如果前一个名词不是起到修饰限定作用,那么就可以断定活用为动词。如:“函.梁君臣之首”(《伶官传序》)中的“函”。 (2)“名词 ..+代词”。这时,名词一般活用为动词。如“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游褒禅山记》)中的“名”。 (3)“副词(能愿动词)+名词 ..”。这时,名词用为动词,如“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前.”。 2.名词活用为使动词 活用后这个词表示使某事物发生某种变化,可以翻译为“使(让)某事物……” 如:“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病梅馆记》)中的“病”。意思是“使……成病态”、“把……弄成病态”。 3.名词活用为意动词 活用后,这个词表示人主观上认为某事物是怎样的,可以翻译为“认为某事物……”、“以某事物为……”、“把某事物当做……”等。如:“驼业.种树”(《种树郭橐驼传》)中的“业”。意思是“以……为业”。 4.名词活用为状语 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是不能做状语的。但是在文言文中,名词直接做状语的现象很常见。其活用的语境是“名词+动词”。如:“东犬西.吠”(《项脊轩志》)

古诗夸父逐日翻译赏析 文言文《夸父逐日》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前言】 中国古代汉族神话传说,夸父逐日出自中国先秦奇书《山海经》,相传在黄帝王朝时代,夸父族首领想要把太阳摘下,放到人的心里,人如太阳永远光明向上,温暖不息。于是开始逐日,和太阳赛跑,在口渴喝干了黄河、渭水之后,在奔于大泽路途中渴死,手杖化作桃林,成为人类的桃花源。身躯化作夸父山。夸父逐日的故事,反映了中国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勇敢光明慈爱的淳朴人格。中国古代先民战胜干旱的愿望。在中国的许多古书中,都记载了夸父逐日的相关传说。 【原文】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注释】 1夸父:古代神话传说中一个善跑的巨人。 2逐走:赛跑。逐:竞争。走:跑。 3入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时候。 4欲得饮:很想能够喝水解渴。 5河,渭:黄河,渭水。 6北饮大泽:去北方的大湖喝水。大泽,大湖。传说纵横千里,

在雁门山北。 7道渴而死:在半路上因口渴而死去。 8邓林:地名。“邓”、“桃”古音同。在大别山附近河南、湖北、安徽三省交界处。邓林即“桃林”。 9未至:没有赶到。 10渴:他感到口渴。 11弃:遗弃。 【翻译】 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河喝水。黄河、渭河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泽湖喝水。还没赶到大泽湖,就半路渴死了。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赏析】 《山海经·海外北经·夸父与日逐走》的作者是以人对神的充满敬畏和膜拜的视角来描写夸父的。在这里夸父是高大伟岸的神,他英勇无畏,敢于向太阳挑战;他气吞山河,能够饮下两河之水(尚且不足);他神通广大,死后手杖还能化为邓林。晋代陶潜在《读〈山海经〉》中也称赞夸父,“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竞走”。萧兵认为夸父是“盗火英雄”,是中国的ORg普罗米修斯。 而在同一部书中,《山海经·大荒北经》却载:“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逮之于禺谷。将饮河而不足也,将走大泽,未至,死于此。”在《列子·汤问》中也认为“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可见,他们

杞人忧天课文译文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杞人忧天 《列子》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wú)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xiù),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zhòng)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chú)步跐(c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shì)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崩坠:崩塌陷落。亡:无,没有。 寄:依靠,依附。晓:告知,开导。 积气:聚积的气体。若:你。 行止:行动,活动。奈何:为何,为什么。 果:如果。星宿:星辰,天上的星星。 只使:纵使,即使。中伤:伤害。 积块:聚积的土块。四虚:四方。 躇步跐蹈:这四个字都是踩、踏的意思。 舍然:消除疑虑的样子。舍,通“释”,解除、消除。 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崩塌地会陷落,自己无处容身,以至于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另外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担心而担心,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一个地方没有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那个人说:“天如果真的是积聚的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 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气积聚的东西中那些能发光的,即使掉下来,也不会有什么伤害。” 那个人又说:“地陷下去怎么办?” 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各方的虚空之处,没有一个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踏步行走,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 那个杞国人放心了,非常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心了,非常高兴。 评价(现实意义)

高二语文期终考试复习卷(20161226) 《诸子喻山水》 一、文化常识: 1、孔子,名,字,春秋时鲁国人,是学派的创始人,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论语》主要是记孔子言行的书,语录体散文,主要记言。 2、孟子,名,字,战国时邹人,是孔子以后战国中期儒家学派最有权威的代表人物。后世称。《孟子》是记孟子言行的书。 3、老子,即,姓,名。春秋时思想家,学派创始人。著作《老子》又称。 4、韩非子,是学派的代表人物。在政治上提出重赏、重罚、重农、重战诸项政策,主张君主集权,反对贵族操纵政治。主要著作《韩非子》。 5、孙子,名,字,是春秋战国时期齐国人。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兵书,相传为孙武所著。 二、解释下列加点字: 1、譬如为山,未成一篑.() 2、心不地则物不必.载() 3、上无忿怒之毒.,下无伏怨之患() 4、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 5、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 6、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 7、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8、知者乐,仁者寿.() 9、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10、仲尼亟.称于水()11、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12、孔子登东山而小.鲁()13、观水有术.()14、水善利.万物而不争()15、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16、正.善治()17、夫唯不争,故无尤.()18、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19、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20、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21、天下莫.柔弱于水() 三、写出下列句式: 1、天下莫柔弱于水:() 2、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四、翻译下列句子: 1、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 2、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 3、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4、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5、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五、揭示下列句子的哲理:

夸父逐日原文及翻译 原文: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译文: 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还没赶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夸父逐日》是我国最早的神话之一。在这篇神话中,巨人夸父敢于与太阳竞跑,最后口渴而死,他的手杖化为桃林。这个奇妙的神话表现了夸父无比的英雄气概,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夸父是一位十分神奇的人物。他是一个善于奔跑的巨人,他与太阳“逐走”。他口渴如焚,虽然接连喝干了黄河和渭水两条大河,仍不解渴,又赶往大泽,终于没来得及喝大泽的水而渴死。他遗下的手杖,化为一片桃林,还能为人类造福。夸父敢与太阳决一高低,可以奔驰于天地,可以饮干大河大江,可以化手杖为桃林,真是气概非凡,本领非凡。夸父这一神话人物形象,具有超现实的想像、夸张的浪漫主义魅力。

夸父逐日的故事 远古时代,在我国北部,有一座巍峨雄伟的成都载天山,山上住着一个巨人氏族叫夸父族。夸父族的首领叫做夸父,他身高无比,力大无穷,意志坚强,气概非凡。那时候,世界上荒凉落后,毒蛇猛兽横行,人们生活凄苦。夸父为了本部落的人产能够活下去,每天都率领众人跟洪水猛兽搏斗。夸父常常将捉到的凶恶的黄蛇挂在自己的两只耳朵上作为装饰,引以为荣。 有一年,天大旱。火一样的太阳烤焦了地上的庄稼,晒干了河里的流水。人们热得难受,实在无法生活。夸父见到这种情景,就立下雄心壮志,发誓要把太阳捉住,让它听从人们的吩咐,更好地为大家服务。 一天,太阳刚刚从海上升起,夸父就从东海边上迈开大步开始了他逐日的征程。 太阳在空中飞快地转,夸父在地上疾风一样地追。夸父不停地追呀追,饿了,摘个野果充饥;渴了,捧口河水解渴;累了,也仅仅打盹。他心里一直在鼓励自己:“快了,就要追上太阳了,人们的生活就会幸福了。”他追了九天九夜,离太阳越来越近,红彤彤、热辣辣的太阳就在他自己的头上啦。 夸父又跨过了一座座高山,穿过了一条条大河,终于在禺谷就要追上太阳了。这时,夸父心里兴奋极了。可就在他伸手要捉住太阳的时候,由于过度激动,身心憔悴,突然,夸父感到头昏眼花,竟晕过去了。他醒来时,太阳早已不见了。 夸父依然不气馁,他鼓足全身的力气,又准备出发了。可是离太阳越近,太阳光就越强烈,夸父越来越感到焦躁难耐,他觉得他浑身的水分都被蒸干了,当务之急,他需要喝大量的水。于是,夸父站起来走到东南方的黄河边,伏下身子,猛喝黄河里的水,黄河水被他喝干了,他又去喝渭河里的水。谁知道,他喝干了渭河水,还是不解渴。于是,他打算向北走,去喝一个大泽的水。可是,夸父实在太累太渴了,当他走到中途时,身体就再也支持不住了,慢慢地倒下去,死了。 夸父死后,他的身体变成了一座大山。这就是“夸父山”,据说,位于现在河南省灵宝县西三十五里灵湖峪和池峪中间。夸父死时扔下的手杖,也变成了一片五彩云霞一样的桃林。桃林的地势险要,后人把这里叫做“桃林寨”。 夸父死了,他并没捉住太阳。可是天帝被他的牺牲、勇敢的英雄精神所感动,惩罚了太阳。从此,他的部族年年风调雨顺,万物兴盛。夸父的后代子孙居住在夸父山下,生儿育女,繁衍后代,生活是非常幸福。 夸父追日的目的真的能够达到吗?答案是否定的,原因就在于他违背了客观规律。大家知道,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生命的行星,本身是不能发光的,必须借助于太阳的光和热来哺育其上的生命。地球被太阳照亮的半球,就是白天,背离太阳的一面就是黑夜,加上地球自西向东自转,这就使白天和黑夜不断更替,因此也就会看到太阳总是从东方升起,西边落下。夸父看到的太阳西行,实际上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另外,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在绕太阳公转,并且地轴和公转轨道之间存在着66.5°的夹角。且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不变,这样就使太阳直射点只能在南、北纬23.5°之间移动,结果使地球表面的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出现差别。所以在地球表面,纬度越高,气温越低,也就是说北方要比江南寒冷。因此,即使夸父跑得再快,再力大无比,也无法改变这个事实。 这个故事告诉大家地球有着自己存在的客观规律,要想改变是不可能的。

杞人忧天 《列子》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wú)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xiù),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zhòng)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chú)步跐(c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shì)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崩坠:崩塌陷落。亡:无,没有。 寄:依靠,依附。晓:告知,开导。 积气:聚积的气体。若:你。 行止:行动,活动。奈何:为何,为什么。 果:如果。星宿:星辰,天上的星星。 只使:纵使,即使。中伤:伤害。 积块:聚积的土块。四虚:四方。 躇步跐蹈:这四个字都是踩、踏的意思。 舍然:消除疑虑的样子。舍,通“释”,解除、消除。 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崩塌地会陷落,自己无处容身,以至于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另外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担心而担心,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一个地方没有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那个人说:“天如果真的是积聚的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 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气积聚的东西中那些能发光的,即使掉下来,也不会有什么伤害。” 那个人又说:“地陷下去怎么办” 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各方的虚空之处,没有一个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踏步行走,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 那个杞国人放心了,非常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心了,非常高兴。

诸子喻山水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孔子说:比如用土堆座山,只差一筐土便能堆成,这时却停下来了,是我自己要停止的。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论语·子又比如在平地上堆一座山,即使才倒下一筐土,继续堆土,是我自己要前进的。(《论语·子罕》) 罕》) (譬(pì)如:比如。为(wéi)山:用土堆山。未成一篑(kuì):只差一筐土便能成功。篑,盛土的竹筐。吾止也:判断句。是我自己停止的。平地:平整地面。“平地”后面有省略的成分。虽:连词,表假设。覆:倾出;倒出。进:前进;向前。这 里指继续倒土堆山。吾往也:判断句。是我自己要前进的。往,去,到。这里指去做继续堆土的事。子罕:是《论语》 的篇名,取自于“(《论语》子罕篇第九)”的第一章“子罕言利与命与仁”,意思是“孔子很少谈到利、命和仁”。 )上不天则下不遍覆,心不地 上面如果没有辽阔的天空,那么下面就不能覆盖整个世界,心胸如果没有大地那样宽广,则物不毕载。太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 那么万物就不能被全部包容。泰山对土石不存在什么好恶之心,所以能够包容一切而成就自高;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 己的高大;江海对溪流不加选择,哪怕是很小的帮助也高兴,所以能够成就它的浩瀚。(遍覆:全部覆盖。遍,全部。毕载:全部承受。毕,统统;全部。载,承受。太山: 即泰山。立:存在。好恶(hàowù):喜好与嫌恶。小助:小的帮助。富:盛,多。 ) 故大人寄形于天地而万物备,历心于山海而 所以君主让自己形体中的气魄寄托在天地间,那么万物就具备了,尽心在高山和大海间,那国家富。上无忿怒之毒,下无伏怨之患,么国家就富足了。君主没有因忿怒而对臣民的残害,臣民没有因积怨而产生对君主的祸患,上下交朴,以道为舍。 君主和臣民都反朴归真,把道作为归宿。

《杞人忧天》 原文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无处无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无处无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译文 古代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食不下咽,寝不安席。另外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那人说:天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那人又说: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才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典故 从前在杞国,有一个胆子很小,而且有点神经质的人,他常会想到一些奇怪的问题,而让人觉得莫名其妙。有一天,他吃过晚饭以后,拿了一把大蒲扇,坐在门前乘凉,并且自言自语地说:假如有一天,天塌了下来,那该怎么办呢?我们岂不是无路可逃,而将活活地被压死,这不就太冤枉了吗? 从此以后,他几乎每天为这个问题发愁、烦恼,朋友见他终日精神恍惚,脸色憔悴,都很替他担心,但是,当大家知道原因后,都跑来劝他说:老兄啊!你何必为这件事自寻烦恼呢?天空怎么会塌下来呢?再说即使真地塌下来,那也不是你一个人忧虑发愁就可以解决的啊,想开点吧!可是,无论人家怎么说,他都不相信,仍然时常为这个不必要的问题担忧。后来的人就根据上面这个故事,引伸成杞人忧天这句成语,它的主要意义在唤醒人们不要为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而忧愁。它与庸人自扰的意义大致相同。

2019学年上海市嘉定区第一学期期中测试高二语文卷(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积累应用(10分) 1、填空(4分) (1)________________,阴晴众壑殊。(《终南山》) (2)孔子登东山而小鲁,。(《诸子喻山水》) (3)塞上长城空自许,。(《书愤》) (4),后事之师。(《战国策》) 2、选择(6分) (1)下列不适合挂在中学教室里的励志条幅是()(3分) A.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B.如切如蹉,如琢如磨 C.水滴石穿,绳锯木断 D.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2)选出没有语病的一句:()(3分) A.在通往机场的大道两旁站满了数万名欢送的人群。 B.通过长时间的学习,使我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C.多年老友的书店终于要开业了,再忙我也要光临。 D.洪水退去之后,社会各界踊跃捐款捐物支援灾区。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题目。(15分) 白莽作《孩儿塔》序 ①春天去了一大半了,还是冷;加上整天的下雨,淅淅沥沥,深夜独坐,听得 令人有些凄凉,也因为午后得到一封远道寄来的信,要我给白莽的遗诗写一点序 文之类;那信的开首说道:“我的亡友白莽,恐怕你是知道的罢。……”——这 就使我更加惆怅。 ②说起白莽来,——不错,我知道的。四年之前,我曾经写过一篇《为忘却的 记念》,要将他们忘却。他们就义了已经足有五个年头了,我的记忆上,早又蒙 上许多新鲜的血迹;这一提,他的年青的相貌就又在我的眼前出现,像活着一样,热天穿着大棉袍,满脸油汗,笑笑的对我说道:“这是第三回了。自己出来的。 前两回都是哥哥保出,他一保就要干涉我,这回我不去通知他了。……”——我 前一回的文章上是猜错的,这哥哥才是徐培根,航空署长,终于和他成了殊途同 归的兄弟;他却叫徐白,较普通的笔名是殷夫。

【2019最新】《夸父逐日》阅读答案及翻译-word范文模板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夸父逐日》阅读答案及翻译 夸父逐日 夸父①与日逐走②,入日③;渴,欲得饮,饮于河、渭④;河渭不足,北饮大泽⑤。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⑥。 注释 ①夸父:《山海经·海外北经》记载有一个“博父国”。前人考证,“博父”就是夸父,是一个善跑的巨人。②逐走:追赶赛跑。③入日:进入太阳光圈。 ④河、渭:指黄河与渭水。⑤大泽:神话里的大湖,传说在山西雁门山北,纵横千里。⑥邓林:清代毕沅注释《山海经》说“邓林即桃林,邓桃音相近”。《列子·汤问》记载:“邓林弥广数千里焉。”即河南、河北、安徽三省交界的大别山附近。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 ①未至,道渴而死②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③不足为外人道也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夸父与日逐走 B.池非不深也C.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D.愚以为宫中之事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品以恢宏、壮烈的浓墨重彩,塑造了一个追赶太阳的巨人形象,始终把人物置于人(夸父)与自然(太阳)的矛盾冲突中,从而突出了人物。 B.夸父为了追赶太阳,一口气喝干了大泽的水,又向北去饮黄河、渭河的水。 C.神话结尾,那曾经与他一起奋斗的手杖化为一片桃林,这就以浪漫主义的出奇想像,为夸父的形象增添了绚丽的一笔。 D.“夸父与日逐走”的故事,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渴求了解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勇于探索太阳的雄心壮志。

《杞人忧天》原文、译文及典故 原文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无处无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无处无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译文 古代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食不下咽,寝不安席。另外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那人说:“天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那人又说:“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才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典故 从前在杞国,有一个胆子很小,而且有点神经质的人,他常会想到一些奇怪的问题,而让人觉得莫名其妙。有一天,他吃过晚饭以后,拿了一把大蒲扇,坐在门前乘凉,并且自言自语地说:“假如有一天,天塌了下来,那该怎么办呢?我们岂不是无路可逃,而将活活地被压死,这不就太冤枉了吗?” 从此以后,他几乎每天为这个问题发愁、烦恼,朋友见他终日精神恍惚,脸色憔悴,都很替他担心,但是,当大家知道原因后,都跑来劝他说:“老兄啊!你何必为这件事自寻烦恼呢?天空怎么会塌下来呢?再说即使真地塌下来,那也不是你一个人忧虑发愁就可以解决的啊,想开点吧!”可是,无论人家怎么说,他都不相信,仍然时常为这个不必要的问题担忧。后来的人就根据上面这个故事,引伸成“杞人忧天”这句成语,它的主要意义在唤醒人们不要为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而忧愁。它与“庸人自扰”的意义大致相同。[2] 1

[原文]楚有祠者①,踢其舍人卮酒②。舍人相谓曰③:“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④;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⑤,子安能为之足⑥?”遂饮其酒⑦。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⑧。——《战国策》[注释] ①祠(cí)——春祭。 ②舍人——古代王公贵族手下的办事人员。卮(zhī)——古代盛酒的器具。 ③相谓——互相商量。 ④引酒——拿过酒杯。引,取过来。且——将要。 ⑤固——本来。 ⑥子——对人的尊称。安——怎么。 ⑦遂——就。 ⑧亡——失去。 楚国有一家人,祭过了祖宗之后,便将一壶祭祀时用的酒,留给办事人员喝。办事人员很多,仅仅一壶酒,到底给谁喝呢?有人提议让每人在地上画一条蛇,谁画得快画得好,就把这壶酒给他。大家都认为这办法很好。有一个人很快就把蛇画好了。这壶酒就归他所得。这时,他回头看别人,都没有画好,就得意扬扬地说:“你们画得好慢呀,等我再画上几只脚吧”正在他画蛇脚的时候,另一个人已经把蛇画好了。那

人把酒壶夺了过去说:“蛇是没有脚的,你怎麽画上了脚?”说罢,就喝起酒来。为蛇画脚的人,最终失去了那壶酒。 启示:把功夫用在做没有意义的事情上,就会失去宝贵的机会。 《智子疑邻》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宋国有一个富人,天下大雨,他家的墙坏了。富人的儿子说:“要是不修筑,一定会有盗贼来偷东西。”邻居家的老公公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结果,那个富人认为自己的儿子聪明,却怀疑邻居家的老公公偷了他家的东西。 《智子疑邻》的寓意是感情亲近与疏远往往会导致认识错误 1 塞翁失马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敌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靠近边塞居住的人中,有位擅长推测吉凶掌握术数的人。一次,他的马无缘无故跑到了胡人的住地。人们都为此来宽慰他。那老人却说:“这怎么就不会是一种福气呢?”过了几个月,那匹失马带着胡人的良马回来了。人们都前来祝贺他。那老人又说:“这怎么就不能是一种灾祸呢?”算卦人的家中有很多好马,他的儿子爱好骑马,结果从马上掉下来摔断了大腿。人们都前来慰问他。那老人说:“这怎么就不能变为一件福事呢?”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边塞,健壮男子都拿起武器去作战。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论语·子罕》 上不天则下不遍覆,心不地则物不必载。太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故大人寄形于天地而万物备,历心于山海而国家富。上无忿怒之毒,下无伏怨之患,上下交朴,以道为舍。故长利积,大功立,名成于前,德垂于后,治之至也。《韩非子·大体》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管子·形势解》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论语·雍也》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 徐子曰:“仲尼亟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 孟子曰:“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间雨集,沟浍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孟子·离娄下〉 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孟子·尽心上〉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老子〉第八章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老子〉第66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老子〉第78章 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孙子·虚实篇〉 本文常识: 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学生言行的语录体散文集。 2、老子,即老聃,原名李耳,字伯阳,春秋时期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著作《道德经》,又名《道德真经》 3《孙子》又称《孙子兵法》,作者:孙武,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人,先秦兵家的代表人物

夸父追日的神话故事原文翻译 夸父逐日的神话故事,反映了中国古代先民了解自然、战胜自然的愿望。下面我为大家带来夸父追日的神话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夸父追日的神话故事 相传远古时期,潼关只是一片湖泊,四周只有零散的几根树木跟一些杂乱的野草,极其荒凉。 那时候,太阳离地面很遥远,太阳照到地面的时间很短,阳光柔弱,庄稼枯黄,怪兽出没无常,百姓们的日子十分苦楚。有一位夸父神同情老百姓,决定把太阳追回来,让太阳为大家做些好事情。 夸父行走如飞,没有多长时间,就赶到太阳走道的入口处,撵上了太阳,远远地牵着太阳向地面的大海走来。可是,灼热的太阳光烤在他身上,夸父又累又渴,他急忙走到渭河边,爬在河沿上一气喝干了渭河的水。谁知刚站立起来,喉头里又一阵焦渴,夸父看看没多远的黄河水,紧跑几步,一头扎进水里...... 黄、渭两河的水叫他喝得差不多快完了,夸父又继续往前赶路。太阳烤在他身上,他没有一点力气了,强撑着拄上拐棍颤悠悠地往前面的湖泊走去,快到湖边,夸父就渴死了。 夸父渴死的地方属潼关地界,他死后,附近百姓怀念这位追赶太阳的英雄,敬神一样祭祀他遗留下的拐棍,年复一年,代代相传。 有一天,夸父那根拐棍突然生根发芽了。人们喜出望外,挖井担水,辛勤浇灌,这根拐棍竟分枝开花,叶茂果繁,百姓们更加爱护

这棵神树。说也奇怪,树上的神桃让鸟兽吃了后,那核竟到处都有。果树苗破土生长,没几年功夫,黄河岸边就生出了一片桃林,人们叫桃林寨。夸父死后变成了一座山,当地百姓追念夸父神给人间带来的幸福,就把夸父变化而成的山峪叫夸父峪。 再说太阳行到潼关地界,烤干了那片湖水。从此,潼关就成了一片干涸的沼泽。只有那拐棍变化成的桃林,不管太阳多历害,都晒不死这片茂密的桃林。 夸父追日的神话故事原文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注释 1、逐走:竞跑,赛跑。 2、逐:竞争。走:跑。 3、入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 4、欲得饮:想要喝水解渴。 5、河、渭:即黄河,渭水。 6、北饮大泽:大湖。传说纵横千里,在雁门山北。北:方位名词用作状语,向北方,向北面。 7、道渴而死:半路上因口渴而死。 8、邓林:地名,今在大别山附近河南、湖北、安徽三省交界处。邓林即"桃林"。 9、未至:没有赶到。

精卫填海文言文翻译 发鸠山上有许多柘木。那里有一种鸟,其形状如乌鸦,头有花纹、白嘴、红脚,名叫精卫。它本炎帝之么女,名叫女娃。有一日她到东海游水,淹死再也没回来,变作了精卫鸟。它长年累月地以嘴含著西山的树枝、石头丢入海里,想将东海给填平。 夸父逐日翻译 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还没赶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女涡补天翻译 在很早很早以前,但又在盘古时期的开天辟地之后,天的四周塌下来了,与地连在了一起。包括九州在内的中国版图并不完整,它们并非完全相连接的一个整块。天,不是完整的天。地,不是完整的地。尚有天地未分,互相粘连的地方。 有时,冲天烈火熊熊燃烧,森林大火蔓延不息。有时,滂沱大雨倾盆而下,很多地面被水覆盖,到处是一片汪洋。(在这种情况下),凶禽猛兽,经常伤害百姓。 在这样的情况下,女娲带领人民,采用焚烧木材“炼五色石”的方法,来修补出现漏洞的苍天。通过“砍断大海龟脚”的方法,使天的四周不会塌下,不再与大地互相粘连。通过“杀死黑色的龙”,来解救中原大地的黎民百姓。通过堆积草木灰,来吸干并阻止泛滥横流的大水。 苍天的漏洞被补上了,天的四周不再与地相连了,在地面泛滥横流的大水被吸干、被阻止住了,天上的黑龙被杀死了,中原地区安定了,百姓得以生存繁衍了。 蝜蝂传译文

蝜蝂是一种喜爱背东西的小虫。爬行时遇到东西,总是抓取过来,抬起头背着这些东西。东西越背越重,即使非常劳累也不停止。它的背很不光滑,因而东西堆上去不会散落,终于被压倒爬不起来。有的人可怜它,替它去掉背上的东西。可是蝜蝂如果能爬行,又把东西象原先一样抓取过来背上。这种小虫又喜欢往高处爬,用尽了它的力气也不肯停下来,以致跌倒摔死在地上。 现今世上那些贪得无厌的人,见到钱财就捞一把,用来填满他们的家产,不知道财货已成为自己的负担,还只怕财富积聚得不够。等到一旦因疏忽大意而垮下来的时候,有的被罢官,有的被贬往边远地区,也算吃了苦头了。如果一旦被起用,他们又不思悔改,天天想着提高自己的地位,加大自己的俸禄,而且变本加厉地贪取钱财,以至接近摔死的程度,看到以前由于极力求官贪财而自取灭亡的人也不知接受教训。虽然他们的外形看起来庞大,他们的名字是人,可是见识却和蝜蝂一样,也太可悲了! 桃花源记原文及翻译 译文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鱼为生。有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紧靠着两岸生长有几百步。其中没有其他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渔人感到很惊奇。继续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林子的尽头是溪流的源头,于是出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一个小洞口,隐隐约约好像有点亮。渔人于是离开船,从洞口进去。起初很狭窄,仅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这里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之声可以互相听到。在那里人们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着打扮,完全都像桃花源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安闲快乐。 桃花源里的人见到渔人,大吃一惊,问渔人从哪里来。渔人详细地回答了他的问题,有人便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中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带领着自己的妻子儿女及乡邻们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了,于是就与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桃花源里的人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村中的人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又各自把渔人请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酒食来款待他。渔人逗留了几天以后,告辞离开了。这里的人对渔人说:“这

十四、《诸子喻山水》词类活用 一.通假字: 1.心不地则物不必载“必”同“毕”,尽。 2.知者乐水“知”同“智”,智慧。 3.源泉混混“混混”同“滚滚”。 4.是之取尔“尔”同“耳”,罢了。 5.正善治“正”同“政”,为政。 6.明主不厌人“厌”同“餍”,满足。 二.古今异义: 1.未成一篑古义:差,今义:未来。 2.虽覆一篑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3.太山不立好恶古义:没有,今义:不树立。 4.江海不择小助古义:不加选择,今义:不选择。5.故大人寄形于天地而万物备古义:君主、气魄,今义:年长的人。6.历心于山海而国家富古义:心胸,今义:内心。 7.下无伏怨之患古义:臣民,今义:下面。 8.上下交朴古义:都返朴归真,今义:交往、朴素。9.以道为舍古义:归宿,今义:舍弃。 10.海不辞水古义:拒绝,今义:辞别。 11.明主不厌人古义:满足,今义:讨厌。 12.何取于水也古义:得到,今义:录取。 13.盈科而后进古义:坎、再往前流,今义:科学。14.放乎四海古义:到达,今义:开放。 15.苟为无本古义:假如,今义:苟且。 16.故声闻过情古义:名声,感情;今义:见闻。17.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古义:游学,今义:游玩。 18.容光必照焉古义:小缝隙,今义:容纳、光明。19.不盈科不行古义:不向前流,今义:没有能力。20.不成章不达古义:达到阶段,今义:写成文章。21.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古义:帮助,今义:锋利。 22.故几于道古义:接近,今义:几乎。 23.与善仁古义:交友,今义:和。 24.夫唯不争古义:正,今义:唯独。 25.故无尤古义:过失,今义:尤其。 26.以其无以易之古义:代替,今义:容易。 27.水因地而制流古义:根据,今义:因为。 28.故兵无常势古义:固定的,今义:经常。 三.一词多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