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土地意识的产生影响和转变

中国人土地意识的产生影响和转变
中国人土地意识的产生影响和转变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5.1我们的情感世界教案 《我们的情感世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学习、生活中的情感问题,保持健康、积极、愉快、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 (2)能力目标是:学会分辨情感和情绪的联系和区别,并能用本节知识点判别生活中的正面和负面情感对我们的影响。 (3)知识目标是:引导学生理解情绪和情感的关系,重点掌握情感对我们产生的作用。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如何理解情感的作用 教学难点:情感和情绪的关系. 三、教法、学法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必须通过学生的主动建构才能获得,教师主要承担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组织课堂对话等任务。所以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启思导行等方法,结合新课标对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法要求,在本课我让同学们学会结合自身实际进行情境分析、角色扮演、合作探究法等,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视频《升国旗仪式》带领同学们感受伟大祖国的光辉形象 问1:听着气势磅礴的国歌,看着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你有怎样的感受? 生答:感受到自己作为一个中国人的骄傲与自豪,国歌和国旗都在提醒我们要爱国。 问2:对身边的人和事有没有这样强烈的感情?那是怎样的情感? 同学们列举,老师总结:我们都需要通过情感来体验生命,体验生活,所以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我们的情感世界》 过渡语: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为培养同学们亲近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我通过开展一次社会实践活动来让同学们了解自己的情感世界,我作为“温暖之家”公司的一名导游,我将带领同学们进行一场别开生面的“春游”活动。 第一站:走进留守儿童之家 问题1:通过与留守儿童的接触,你们都有什么想法? 生1:看到他们很孤独,性格内向,不愿与人交流 生2::看到他们空洞渴望爱的眼神,感觉他们因为缺少父母关爱显得很孤独。 问题2:你认为他们感受到孤寂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生1:缺少呵护导致的缺乏安全感 生2:我认为他们孤单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缺乏关爱 教师总结:通过对留守儿童的观察和接触以及自身实际情况,让学生能切身感受到人之所以感觉孤寂是情感的缺失导致的心理缺乏安全感和被爱的情感,从而让学生认识到:情感的第一个作用:它是人类最基本的精神需求。 过渡语:根据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带领同学们去看望空巢老人,来感受“孝老敬亲”的力量。第二站:看望空巢老人 问题1:看到那些老人们的生活现状,你有何想法? 生1:背影很凄凉,缺少子女的陪伴。 生2:因长期得不到子女的看望,他们的生活显得孤苦无依。 问题2:设想一下,在与他们的交流过程中你了解到空巢老人有哪些情感上的缺失?

中国人的时间观念 The Times of Heaven in Chinese Ancient Philosophy Since middle ages, westerners held mainly two views on time: eschatological (teleological) and physical (scientific). The former came from Christianity and understood time through the relations between human being and God. Time or history goes towards the expectable end, i.e., the Last Judgment. The latter is connected with the means of measuring time, which becomes more and more precise. To this view, time essentially has nothing to do with human's existence. It is an objective, even and irreversible passing, having no meaning by itself and serving merely as an existent form of physical beings. Certainly, from the beginning of this century, there have been new perspectives occurring in science and philosophy among which, the phenomenological one in a broader sense is especially concerned with us. Up to now, "Chinese philosophy" is usually approached, at least in China, through the conceptual perspective of the traditional western metaphysics. Therefore, seldom interest has been put on the problem of time in Chinese ancient literature due to its non-metaphysical character. It is true that, generally speaking, there is neither teleological nor physical view on time in Chinese tradition. But, if we read the literature of pre-Qin period, especially pre-Warring-States period faithfully, we may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明天的太阳,在展望未来的同时,也必须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只有在不忘记传统文化的前提下,才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近日,我们通过对大中小学课本进行了大量的收集后发现:现在大中小学课本中,传统文化的分量和地位越来越重要。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魂,是中华民族的根 中华民族是勤劳勇敢的民族,是聪明智慧的民族,是开拓创新的民族经过长时间的淘漉和历史沉淀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精彩浓缩,记录风雨,贮藏丰碑,凝结精魂,激励后辈自从盘古开天地后,中华各民族的祖先就在这片古老而辽阔的土地上繁衍生息,不仅创造了无穷无尽的物质财富,而且创造了人类文明史上独具特色、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老祖宗的谆谆教诲,语重心长,句句箴言,滋润心田,教我做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智慧之果,闪烁聪慧,展示魅力,开启脑力,启迪子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五千年的文明陈酿,历经沧桑,遗存华章,哺育华夏,福及人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不断增值的民族资本,璀璨夺目,点墨是金,亘古常青,价值永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培育气度,激励自信,陶冶人格,塑造灵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精深厚重,传承文明,营

养无限,永屹世林 2、当今的大中小学生的文化底蕴和人格状况需要国学 八十后九十后的特点就是张扬个性,创新而丰富的文化底蕴是才培植个性培养创新不竭的源泉创新可以说是悟性和灵性的结晶,而悟性和灵性的根系却深植于丰厚的文化底蕴里因此,语文教育应充分重视文化意识的培养和文化底蕴的沉积,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具有创新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1)积累文化底蕴,培植创新的悟性和灵性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情趣,在丰富生活阅历中不断积累文化底蕴;要在熟读的基础上,抓住有一定内涵的词句去感悟课文的整体美;要注意抓住课文耐人寻味处、意义深远点,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去感悟课文的意境美、内涵美,体验文化美感;要引导学生涵咏富有人情味和浪漫情调、诗情画意的优美词句,领悟课文的艺术美、情感美,体验文化情趣,使学生的灵性和悟性如枝头上的嫩芽在春雨沐浴中焕发生命活力。 4、有助于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提高其文化品位 在经济全球化、市场化的冲击下,功利主义思想泛滥,高职教育也难免

90后摄影师王嵬 7年20万公里行程只为拍 火车 12月28日,随着厦深铁路、西宝高铁、柳南客专、衡柳铁路、渝利铁路、广西沿海铁路等多条铁路同时开通运营,中国铁路营运里程一天新增约2000公里,突破10万公里大关。 中国的第一条铁路是1876年英商修建的上海吴淞铁路。1881年,中国人才自主修筑了第一条铁路唐山至胥各庄铁路。1909年,中国人自己勘测、设计、施工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通车。到1949年,中国勉强能够通车的铁路只有1.1万公里。从0到1万公里,中国用了大约68年,而从1万公里到10万公里,则用了64年。 但铁路对于王嵬,这位90年出生的铁路摄影师来说,是一张张美丽的照片。 1301次列车行驶在大兴安岭中 “我从小住在北京北站旁边,自家窗户前即可看到进出北京北站的火车,所以对火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与感情。” 05年,王嵬开始使用数码相机拍摄火车。一台尼康D80、一台尼康D300S和一个18200VR镜头,这些装备甚至入不了一些摄影发烧友的法眼。可这位“90后”却背着他们在7年间走了将近20万公里。“主要在北京周边、黑龙江、吉

林、甘肃、新疆、云南、青藏拍过火车,现在除了海南、广西、港澳台,在其他省份都拍过火车。”王嵬于2012年表示。 如此执迷于拍摄火车,除了对铁路的一份热爱,他身上也不缺少摄影师必备的勇敢、细心和好身体。 为了抵达拍摄地点,王嵬利用各种交通工具,“有慢速列车的地方就根据时刻利用慢车,有公路的地方就尽量利用汽车,如果这个地方什么交通方式都不通,就只能徒步了。” “我比较喜欢俯拍的角度,常常要上山寻找制高点。”无限风光在险峰,最佳拍摄角度也会伴随着一些危险,王嵬说,“上山时要注意不要被小路上的植物以及石头绊倒,有的小路有可能有碎石,所以要注意防滑。”此外,丛林里不时会有蛇、虫等生物,给他拍摄的也带来了不小的风险。 “拍摄前要做好了两三天内的拍摄计划。”王嵬说,“因为每趟火车的类别和颜色不同,方向也不同,适合拍摄的光线以及适合的背景也不同,所以我要计划出哪趟客车或货车,红皮车或绿皮车,在早晨、中午、晚上于某个机位向某个方向俯拍或仰拍,顺光或逆光。” 扎赉诺尔矿坑下的上游型蒸汽机车 此外,他还要克服长途跋涉带来的疲劳,“去黑龙江、内蒙、甘肃那边要十多天,二十天。我最长一次是北京、甘肃、新疆、青海、陕西、云南、贵州再回到北京,这次拍摄

一、单选题(25题,每题2分,共50分)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引领(精神向导) 2.欧游心影录的作者是(梁启超) 3.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出自(孟子) 4.下列属于钱穆的代表作品是(国史大纲) 5.萧伯纳是哪一国作家(爱尔兰) 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是由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7.“立天子以为天下,非立天下以为天子也”,阐述的是中国(天下主义)的价值观 8.假如将来中国的年轻人不再相信他们祖先的教导和他们传统文化,我们美国就不战而胜了,这句话出自(尼克松) 9.下列属于西方软实力的是(人权) 10.“人口是比货币和国土更重要的财富源泉,拥有人民愈多则财富愈多。”此话出自(保泰罗) 11.(核心价值观)是国家的核心竞争力 12.金融危机、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很多(价值观) 13.着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要坚持(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14.(核心价值观)它是形成国家的核心要素,它是维系国家的精神纽带,它是支撑国家的文化支柱

15.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老子) 16.由于文化上的偶然,中国最早思考了世界制度的问题,即(天下理念) 17.美国的核心价值观使它把(共产主义)看成是美国的一种天敌。1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核实内容)19.西汉时我国领土达(1500)万平方米 20.(2013 )的,习近平主席在墨西哥国会发表题为《促进共同发展共创美好未来》之演讲,引用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十六字箴言 21.清初云南开化府与越南以(赌咒河)为界 22.“北京共识”体现了(和而不同)价值观 23.“中国如果不能取代西方,成为人类的主导,整个人类的前途是可悲的。”出自(汤因比) 24.“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出自(老子) 25.中国人核心价值观的复兴最终依赖于(民族)复兴26.“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此话出自(费孝通) 27.中国65岁以上人口2008年已达8.3%,超出联合国(7% )的“老年型国家”标准。 28.国家之间的战略竞争首先是(核心价值观)的竞争 29.以下不属于三达德内容的是(信) 30.胡锦涛指出,要增强“民族精神”,巩固“精神支柱”,形成(共

各国人的时间观念 软件1026班 What is time? Is it a thing to be saved or spent or wastef,like money?Or is it something we have no control over,like the weather?Is time the same all over the world?That’san easy question,you say.Wherever you go,a minute is 60 seconds,an hour is 60 minutes,a day is 24 hours,and so forth.Well,maybe. 准时 如果你被邀请到一个美国人或加拿大人的家里做客喝鸡尾酒,如果通知你的时间是七点整,那么你就应该明白,你应该在七点一刻到达,当然不能在此之前,也不能迟到太多。然而,如果这是在德国、瑞典或瑞士,邀请你在七点钟到达,就意味着你应该恰好那个时候到。 对“准时”极为看重的国家:所有的北欧国家 对“准时”采取赞赏和期待态度的国家: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法国和美国 对“准时”态度比较缓和的国家:欧洲南部(西班牙、意大利、希腊等国家)还有绝大多数地中海国家。 对“准时”持宽松态度的国家:绝大多数拉丁美洲国家和许多亚洲国家――在那里你尽管可以把手表抛在一边! the America

美国人认为时间是一项有限的资源,所以他们试着去爱惜时间且加以管理。美国人经常参加有关时间管理的研讨会或阅读这方面的书籍,他们似乎都希望能把自己的时间安排得更好。专业人士随身带着口袋型笔记本,有些甚至是电子的笔记本,好随时留意所订的约会与工作截止日期。人民想尽办法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挤出更多的时间来。早起的美国英雄富兰克林将这种想法表达得最淋漓尽致:“你爱生命吗?如果爱就不要浪费时间,因为生命即是由时间组成的。” Never put off till tomorrow what you can do today. Time and tide wait for no man. Make hay while the sun shines. Japan 日本人就象抱着一个走时准确的大钟,每时、每刻都在按着预定的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守时是东京人生活的一个基本特点,它牵涉面甚广,甚至体现出了一种秩序,在这个秩序中,会让你觉得没有什么小事是可以马虎处理的。日本的电器之所以做得好,和这种精确的时间观念不无关系。 这种神经质会逐渐升华为一种荒谬的美德感和对生活的要求。如果电梯的楼层指示灯坏了,就会感到异常不安;如果面对一次约会的误点,虽然表面上若无其事,实际上内心是非常紧张焦虑的。 India 印度人的时间观念淡薄,关于世界名剧《沙恭达罗》作者的出生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实质上就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可以作如下归纳:一、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进取精神;二、贵和尚中、和而不同的和谐精神;三、以义为上、注重伦理的道德主义情怀;四、民为邦本、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本文就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传统文化; 基本精神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些思想观念或固有传统,长期受到人们的尊崇,成为生活行动的最高指导原则,在历史上起了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成为历史发展的内在思想源泉,这就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它是民族延续发展的精神动力,或者说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作为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思想观念或文化传统,它必须具有两个不可或缺的特点:一是具有广泛的影响,感染熏陶了大多数人民,为他们所认同所接受,成为他们的基本人生信念和自觉的价值追求;二是具有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必须具有这两方面的特点,才可以称为文化的基本精神。从理论思维的高度审视,所谓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实质上就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可以作如下归纳:? 一、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进取精神? 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自强不息的精神占据重要的地位。对于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做出明确表述的是《易经》。《易传》对此作了经典性表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生生之谓易”、“刚健而文明,应乎天而顺乎人”,这里的意思是说,人格气质与生命精神应当效法健动有力、运行不止的天体,人必须发挥自我能动性,自强不息、努力奋斗。孔子是极力提倡有为并身体力行的思想家。他一生奔波,幻想以周礼匡扶乱世,“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结果是“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对“饱食终曰,无所用心”的人生态度投以极度的蔑视。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认为无论在乱世还是在太平盛世,都需要自强不息。? 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具有的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一直是中华民族奋发向上、蓬勃发展的动力。它体现在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几千年来这种精神已经不知不觉地渗透到国人的血液中,深深地影响着、激励着古往今来的中华儿女不断地奋发图强。近代以来,多少

中国人乘坐短途高铁旅行时间费用的接受度 摘要:我国旅游业发展变化与交通变革带来的贡献是密不可分的便捷的交通工具、发达的交通基础设施已经成为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的先决条件和依附基础。旅游者在选择旅游的地时,首先考虑的就是时空距离、交通费用与便捷程度、交通方式和舒适程度、服务水平等因素,因此,交通因素直决定旅游者消费需求与行为的选择。 文章将从旅游需求和行为两方面,分析杭甬高铁对绍兴居出游方式、对旅游目的地需求和消费行为等方面带来的预期影响,并提出若干有效的改进措施,为完善和加强绍兴高铁事业发展做出贡献。 高铁的意义 国务院明确将旅游业地位上升到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现代服务业战略高度。便捷的交通工具,发达的交通基础设施成为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的先决条件和依附基础。高铁以速度快、效率高、价格低、危险小等优势,提高了市民出行的便利性、安全性和舒适性,大大促进我国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为旅游业带来无限机遇与挑战,高铁也将为绍兴带来更多旅游发展机遇,对绍兴居民出游带来巨大变化。因此,绍兴市居民旅游的需求和行为将对绍兴旅游业发展方式产生怎样的预期影响,将成为浙江省旅游业发展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也对促进绍兴市旅游业的转型升级,拉动消费,提升其核心竞争力有着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高铁的起源 上世纪90年代末期,中国开始研制自己的高铁系统。在研究了各国高铁急速并和三大主流高铁系统制造商交流合作的基础上,于2007年2

月1日开始在广深线投入试运行,首发车型为CRH1,CRH1型动车组是瑞典国铁设计的ReginaC2008型电力动车组,采用交流传动及动力分布式设计,设计最大运营速度为250公里/小时,但实际运用中CRH1A的最大运营速度受动车组微机控制系统软件锁定(软件限速),初期最高运营速度为205公里/小时。 高铁对短途旅游的影响 随着沪宁、沪杭和京沪等高铁的开通之后,2013年7月国家级重点建设项目的杭雨高速铁路正式运行,这条高铁全长150 km,西起杭州东站,东至宁波火车站,车程最快只需50mni,南面可利用福厦、温福等高铁直接到达福州、台州、温州、以及厦门等城市,北面连接沪杭和宁杭高铁,通过合宁、沪宁和京沪三条专线直接到达南京和上海,大大缩短了居民出游时问,高铁使居民到附近杭州、宁波等城市只要半小时,与周边地区形成1h都市圈以及1一2h的铁路交通圈。 为更清楚了解高铁对短途旅游需求的影响,我们进行了相关调研,本次调研的主要对象是乘坐高铁的二线城市居民,课题组成员在桂林高铁站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78份有效问卷,访问居民100余人次,本次调查内容较全面,样本比例较均衡,男女比例分别为56%和44%。乘坐高铁主要年龄层为24-50岁的中青年,占总人数79%,被调查者中,高中及以下人数为29%,大专本科学历占52%,硕士及以上为19%。被调查者月收入在2 000—4 000元占46% ; 4 001—7 000元占32% ; 7 000元以上占22% 。 高铁出游的原因 选择高铁出游居民中42%的人是因速度快;35%因价格相对便宜;12%因舒适便捷;还有7%因高铁低碳环保。 首先,高铁与其他交通工具相比,具有价格低、时问短、安全性强等特点。与长途车相比,同段旅程,票价几乎相同,但时间却可节省一半;与火车相比,同样可节省大量时问,且高铁比火车舒适性强很多;与飞机相比,票价几乎是飞机的三分之一。虽说飞机飞行速度比高铁快,但飞机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3期(总第177期) 中国人价值观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X 金盛华1,辛志勇2(1.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中心,天津 300074、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北京 100875; 2.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太原 030006) 摘要:心理学领域中国人价值观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在几个方面特征明显。首先,在价值观的理解上,研究者倾向于采用借鉴西方和吸收哲学界定义两种方法,没有形成心理学领域共同认同的界定;第二,在研究取向方面,与社会层面和个体层面的价值观研究相比,文化层面的价值观研究占主流地位且影响较大;第三,在研究方法的选择上,除理论研究外,实证研究主要以问卷法为主,研究对象多取自青年群体尤其是大学生和中学生群体,研究地区也多局限在几个主要的大城市,并且,共时性现状研究明显多于历时性的追踪研究;第四,在研究内容方面,综合性研究要多于某单一价值观纵深探讨;最后,中国人价值观研究的进一步走向将是建立概念共识、强调方法的多元化和历时性 追踪研究,并重视探讨价值观和行为的关系及价值观教育问题。 关键词:价值;价值观;价值取向;中国人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209(2003)03-0056-09在西方心理学领域,价值观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1],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G .W .Allport )和阜农(P .E .Vernon )采用德国哲学家和心理学家斯普兰格(E .Spranger )对人的六种分类(经济的、理论的、社会的、审美的、宗教的、权力的)制订了一份“价值观研究量表”,进行了具有开创意义的价值观研究。20世纪50年代,由克拉克洪(Clyde Kluckhohn)提出的价值观定义在西方心理学界确立了支配地位,从操作层面对价值观的各种定义进行了整合。20世纪70年代,罗克奇(Rokeach)把价值观理解为一种信念,更重要的是,他把价值观分为终极价值观和工具性价值观两个方面,开始了从维度而不仅仅是从内容上对价值观的分析和测量,使价值观的研究进一步走向深入[2]。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施瓦茨(Shalom H .Schwar tz )为代表的价值观研究者从需要和动机出发来解释价值观的深层内含,试图在此基础上构建一个具有普遍文化适应性的价值观的心理结构 [3]。因此,从 整体上看,西方心理学在价值观研究方面有一个清晰的发展脉络。在我国心理学领域,长期以来关于中国人价值观的研究也已有不少成果问世,但在对这56 X 收稿日期:2002-04-08作者简介:金盛华(1958-),男,江苏省盐城市人,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当代中国国民价值取向与精神信仰问题研究。”项目批准号:2000jdxmxlx003。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中心资助。

中国情感文化的起源、发展与几个特点 一、起源 文化的类型分为三种:引入型文化、改造型文化、发源型文化。 引入型文化是指完全不具备创造文化的能力,只能引入外部的文化为自身所用。所以此类文化完全没有真正属于自身的特点。此类文化主要出现在袖珍国家,例如新加坡文化主要是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组合在一起的。在新加坡的文化中的很难找到真正属于自身的特点。 改造型文化为某种文化虽然有着明显的自身特色,但是也有着明显的外来文化中的特点。此种文化完全以外来文化为基础进行改造,但是又和外来文化有着明显的区别。日本文化为典型的改造型文化,日本文化中的大多数都是以外来文化为基础改造而成。例如:日本的文字中有着很多中国汉字、日本人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非常深远、日本的茶道最早是从中国引进、日本清酒的酿造方法完全是以中国黄酒的酿造方法为基础改造的;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二战后三十年之内日本能够取得高速发展并且成为世界性的科技和经济强国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从西方国家引进了众多的发达技术,而且将这些技术作为基础进行改造,最终将外来技术完全改造成自身的技术。否则仅仅以日本自身的资源绝对不可能取得如此震惊世界的成就。除日本之外,韩国文化也属于改造型文化。 发源型文化为三类文化中最强大的文化。是指某种文化主要或完全必须于自身,外来文化所占的因素较小。中国文化、欧洲文化和美国文化完全属于发源型文化。在这三种文化中虽然也有着外来文化的因素,但是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完全发源于自身。基督教虽然发源于亚洲,但是完全在欧洲成长和壮大。所以基督教完全是欧洲的本土文化。佛教虽然发源于印度,但是佛教的教义在传入中国之后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而且佛教在现在的印度几乎没有生命力。但是在中国佛教始终都是影响力十分强大的宗教,而且在中国家喻户晓的观音菩萨形象完全是进入中国之后才出现。中国佛教中的很多因素都发源于本土,完全属于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最重要的是对中国人影响最大的信仰为儒家思想,其次还有道教。这两种信仰完全发源于中国本土。除信仰外,还有许多其它的事物,例如:建筑文化、艺术类型、服饰文化等各种各样的文化在中国和欧洲都有着十分强大的发源地。此外,美国文化虽然源于欧洲文化,而且美国的历史较短,但是美国已经创在本土创造出了众多的非常优秀的事物,拥有了完全属于自身的特色。所以美国文化完全为发源型文化。而且也是目前世界上最为强大的发源型文化。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化,他有着他的特点——包容,中庸,什么事最后都会

从谚语看中西时间观念差异 中国有句古话:岁岁年年花相似,年年岁岁人不同。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把昼夜交替,春去冬来看做时时间的周而复始,倾向生命是轮回的,“来生再见” “三生有幸”,这辈子,没有做到的事情下辈子还可以弥补,因此,中国人的时间观念是环形的,有一种充裕感,喜好回顾历史。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过去的经验,是将来行为的借鉴,体现了中国人对于过去的历史的重视和崇尚,做事喜欢引经据典,追本溯源,循规蹈矩,类似的还有“前车之鉴”等。 西方人的时间观念是线式的,起点始于亚当和夏娃偷吃禁果,犯下“原罪”,从而开始了人类的繁衍,时间随着创世开始了。Not to know a man from Adam这个熟语体现了西方文明中的时间是有起点的。这个起点就是“原罪”。“a day of final judgement”,即“世界末日”。根据基督教,“世界末日”是接受最后审判的日子,人类以“原罪”为起点,不断忏悔、赎罪,接受了最终的审判后,被解救者将进入七重天,获得永恒的幸福。时间自创世始,又随末日审判而终,进入无时间状态。英语中反映出的时间观念是一条有始有终的直线。西方人认为,活在当下,抓住现在才能走向明天。There is a good day coming. “好日子就要来临”,不管现在和过去如何,将来都是“a good day”,现在和过去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将来。象这样更看重将来的熟语还有“He laughs best who laughs last”,“Better the last smile than the first laughter”,“He loses indeed that loses at last”,“The end crowns all”等等。 中国人习惯把时间抽象化自然化,“只争朝夕”中“朝”指“日”,即白昼,“夕”指“日暮”,即夜晚。“朝夕”在这里就是指“时间”。类似的还有“多事之秋”、“一朝一夕”、“千秋大业”、“朝朝暮暮”等。在运用时间上,比较随意。 西方人的时间很具体,只有数字,用精确的小时,分钟,秒钟来衡量。西方人把时间和金钱视为等价交换的实体,时间可以让他们创造金钱,金钱也可以为他们赢得时间,类似的还有,“Spare time is the gold dust of life”,“He that gains time gains a ll things”,“Friends are thieves of time”,“Time’s up”等。在这些熟语中,时间都被视为可消耗、获得的实体。在约会时,非常准时准点,而且不能接受无故的迟到。 王小诗200921010123 07英语本(一)

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 一、中国传统文化起源之学说 1、西来说: 2、中源说:正统学说:“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 譬如,世人说史,大多从盘古说起,即所谓“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 ①盘古: 中国传说系统中的领头雁,他的事功只是开天辟地,同人事并无多大关系。按《三五历记》所载,他的事功是:“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开天辟地,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 ②三皇五帝: A.“三皇” “三皇”所指何人,各种文献说法不一,归纳起来大致有两种:一是天皇、地皇、人皇,二是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以后者为主。也有文献以祝融、女娲或黄帝代替燧人氏,但伏羲氏和神农氏则是大多数文献的共识。 古人认为,历史按皇、帝、王、霸的顺序展开,三皇、五帝、夏商周王道、春秋战国的霸道,且一代不如一代。《管子·兵法》曰:“明一者皇,察道者帝,通德者王,谋得兵胜者霸。”《管子·禁藏》:“凡有天下者,以情伐者帝,以事伐者王,以政伐者霸。”《庄子·人世间》:“古者五帝贵德,三王用义,五霸任力。”《淮南子·本经训》:“帝者替太一,王者法阴阳,霸者则四时,君者用六律。” 三皇时代,人民生活并不幸福。《韩非子·五蠹》载:“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多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曰有巢氏。民食果瓜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以为王,号之燧人氏。”《吕氏春秋·恃君》曰:“昔太古无君矣。其民聚生群处,知母不知父;无亲戚、兄弟、夫妻、男女之别;无上下、长幼之道,无进退、揖让之礼,无衣服、履带、宫室、畜积之便;无器械、舟车、城郭、险阻之备。” 三皇给人民带来了福祉,但却没有“治国平天下”的伟业。 三皇的功业: 燧人氏的功业是“钻木取火,教民熟食,养人利性,避具去毒”; 伏羲氏的功业是“仰观象于天,俯察法于地。因夫妇,正五行,始定人道”; 神农氏的功业是“始教民播种五谷,相土地,宜燥湿肥土尧高下,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 B.“五帝” 五帝所指何人,各家说法不一。 《国语》记展禽语:“黄帝能成命百物以明民共财。颛顼能修之。帝喾能序三辰以固民。尧能单均刑以仪民。舜勤民事而野死。”即以黄帝、颛顼、帝喾ku、尧、舜为五帝。《五帝德》、《帝系姓》、《五帝本纪》都依此说。 《吕氏春秋》以少白皋、太白皋、黄帝、炎帝、舜帝为五帝。

1937年8月28日,日机轰炸上海南站,炸死200余人,伤者不计其数.一对夫妇带着一个出生不久的婴儿来到上海火车站坐火车,遇到日本侵略者轰炸上海火车站。当天的上海火车站被炸成了“垃圾场”。对夫妇尽管受了伤,但仍然紧紧保护着自己的孩子。在被日本侵略者追赶时,为了保护妻子和孩子,孩子的父亲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母子俩伤心得泪流满脸,儿子似乎知道了自己的父亲去世了,比他的母亲哭得更加大声,哭声犹如闪电雷鸣。就在这时,婴儿的母亲隐隐约约听到了日本侵略者走过来的脚步声,可是母亲已经累得双脚麻木了,加上受了伤,已无法走动。伟大的母爱给了这位母亲以力量,使她跑动了,由于跑得很慢,日本侵略者一枪打中了这位母亲的脚上。母亲被活活地杀死了。小孩仿佛哭喊着:“爸爸、妈妈快回来吧,快回来吧,儿子我需要你们,快回来吧!”儿子的哭喊声,这位母亲好似听到了。她用力睁开眼睛,说:“我的乖孩子,你一定要生存着,将来打败日本侵略者,为爸爸、妈妈报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添光彩,让外国人知道,我们中国不是那么容易欺负的!爸爸妈妈永远爱你、永远祝福你,再见了我的儿子。”说完,这位母亲已经闭上了眼睛,没有呼吸声了。 淞沪战役期间,日军曾动用了100多架飞机对上海进行狂轰乱炸,意图摧毁我军民的战斗意志。上海当时有南北两个火车站,北站处于交战区,交通完全断绝,因此南站就成了陆路交通的唯一出口。1937年8月28日,南站遭到了日军两次毁灭性轰炸。当时南站挤满了想要撤往内地的群众,约1800多人,其中多数是妇女和儿童。下午2时左右,四架日机飞临南站上空实施轰炸,当场炸死500多人。不一会儿,又有八架日机再次投下炸弹,炸死200多人。轰炸过后,车站变成废墟,到处横七竖八躺满尸体,惨不忍睹。当时在美国《赫斯特新闻社》任职的中国摄影记者王小亭目睹了这一悲剧并拍摄了这张令人揪心的照片。两星期后,照片刊登在美国《生活》杂志的封面,立即引起了强烈的国际反响,据估计,当时全世界有1亿3千6百万人看到了这张照片。由于上海火车南站远离战区,没有任何军事设施,所以国际舆论纷纷谴责日本轰炸城市,杀戮无辜平民的罪行。面对国际舆论压力,日本法西斯在战时就百般抵赖,诡称当时飞行员误以为站台上是调动中的中国部队,所谓发生了“误炸”。 同学们大都是出生于这场战争后半个多世纪的孩子,对这场战争是缺乏了解认识的。因此,这次习作让,我们重温历史,搜集有关这场战争,有关日本侵略者罪行的资料、图片,阅读

如何理解中国人的心理和行为 南京大学翟学伟教授 本课程的设置有八年时间,是中国高等学校最早开设的一门研究中国人与中国社会的课程,也可以说是中国有社会学系的学校中开设的唯一一门关于中国人与中国社会的专门性主题研究课程。本课程主要是从社会学的视角介绍和讨论中国人的性格特征和交往方式,重点是从本土研究的视角讲述中国人在其所处的中国社会与文化脉络中所形成的关系特征、运作方式及其对中国社会结构的影响。本课程内容涉及儒家思想、家族结构、人情面子及其心理特征和行为策略等,并力图通过跨文化的比较方法使学习者获得对中国人际关系的比较系统的认识。本课程与其他类似的课程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希望通过脉络观的视角来考察中国人的社会系统、关系运作与权力结构,以凸显中国人的行动路线与社会结构之间的关系,达到解读和认识中国人与中国社会之目的。以往研究中国人的视角,主要有儒家社会理论、人文学科和人类学研究,它们虽然各有自己的学术贡献,但也有明显的局限和缺陷。在批判性地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课程将提出一系列中国人与中国社会的命题,进而得出关于中国人行动的逻辑。 [第一章] 文化类型与中国文明的形态 一、不同文明的基本特征 1、农业文明的本质特点 A、人对自然的亲近; B、人对自然的顺应性,并对自然现象有敬畏之心; C、人的生活节奏及其方式跟随自然界的节奏和速度来变化; D、人的

智慧在于调整人自身与自然的关系。 2、工业文明的本质特质 A、人远离自然,活在人造的环境中;人的大多数生活资料来自于大规模的工业制造; B、人不停地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乃至破坏自然,让自然想人低头; C、人的生活自成系统,基本无需自然节奏的影响; D、人的自毁在于发明和制造,让自然中本来没有的东西,不可鞥的东西变成可能。 3、中国人在文明进程中的心态 A、自从近代化依赖,开始有农业文明转向工业文明; B、晚清开始,向西方学习技术,办实业,继而学习西方政治与社会制度,最后大量接受西方文化思; C、整个过程体现了对落后挨打的焦虑,赶超的急迫心情以及洗刷屈辱的决心; D、迅速的工业化与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成为时代的主题 4、中国人在现代文明进程中的问题 A、农村空巢化; B、农业土地的侵占与侵蚀; C、生活环境污染严重; D、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产生了极大的社会问题; E、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个人偏好发生深刻的改变。 [第二章] 认识中国人的几种途径 一、研究中国人的集中学术取向 1、人文取向

浅谈中西方的时间观念 美国文化人类学家Hall曾经说过:“时间会说话。它比有声语言更坦率,它传达的信息响亮而清晰……”,人们对时间的态度往往传达了一种世界观和思维模式。由此得知,在学习外语中,进行相关文化的输入,除了介绍一般文化现象与语言之间的关系,还要深入理解其文化的根源,这些对于接触一门语言,了解一门语言,甚至掌握一门语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有始有终与循环往复 在西方文明中,时间是有起点的,它是在行进的,在流逝的,即珍贵又固执,一旦消逝了便无法挽回。圣?奥古斯丁曾经说过:“上帝在超时间的意义上来说是永恒的。在上帝那里,没有所谓以前和以后,只有永远的现在,时间自创世始,又随末日审判而终,进入无时间状态。”所以,我们发现,在西方的文明中,时间是有始有终的,是会有消亡的那天,而非是永远消耗不完的。 可是,在我们的中国文明中,时间的变化是与自然节律相协调的,是一种始终沿着自身做永远螺旋式运动的,如昼夜交替,季节的往复,植物周期生长,农时劳作更替,都有圆周式的去而复始的自身复归的周期性循环活动(贾玉新,1997:71)。于是,一切都处于循环往复之中,时间更是一样。于是,我们就相信,今天没了,还有明天,还有无数个明天和明天,是源远流长的。 2、珍惜时间与挥霍时间 美国人有句座右铭:“Time is money.”把时间和金钱视为等价交换的实体,时间可以让他们创造金钱。由此,他们做事讲究计划,要求严格依照时间表办事,并且凡事做到准时不误。预约是西方人普遍的社会习惯,并且越是重要的活动越是要提早约定计划好。与英美人交往时尤其如此,即使到最好的老外家串门也要事先打招呼,否则便会打扰他们的私生活,使自己成为不受欢迎的人。 例如,刘凤霞编著的《跨文化交际教程》中关于西方人对待时间的态度是这样描述的:“Americans in the Western world look upon time as a present , tangible commodity , something to be used , something to be held accountable for.……The American divides up the day very precisely and communicates only during certain hours .……For many situations Americans would consider tardiness of five minutes to be relatively serious and improper.”由此可见,在时间这一概念上西方人是十分注重的,且作为生活交际上不可或缺的标准之一。 记得德国哲学家康德老人在写给老朋友威廉·彼特斯的信中,有这样一句话让我刻骨铭心:“在我看来,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无论是对老朋友,还是对陌生人,守时就是最大的礼貌。”(康德,1779年3月)在实际生活中,他一直都是这么做的,甚至愿意为了守时,不惜付出很大的代价,只为了履行自己的承诺。借用戴尔·卡耐基的一句话:“如果你想要结交朋友和有影响力的人就要准时。任何人都喜欢和一个时间观念强、守时的人做朋友,因为这样的人必定是一个诚信的人。”西方人就是如是告诫自己和他人的。 此外,西方人最忍受不了的就是无所事事了。Jesse Crispin曾在他的著作中这样写道:“In fact ,if we had more free time ,surveys suggest that the majority of us would fill it with more work .We have a very difficult time unplugging, and many of our technological advances have ensured that we don’t have to .”(李湘廷,《Time is everything》,2010.2:18)也就是有了这样的时间观念,在西方,孕育出了许许多多的成功人士和资历雄厚的智者。

中国传统文化与实现中国梦 日前,习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多次地对“中国梦”进行阐释,一下子触动并点燃了每个中国人内心深处的“中国梦”。作为当代大学生,从现在开始,我们应该积极传承、弘扬千年流传积淀的熠熠生辉的中华传统文化,并将其融会贯通到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用优秀的传统文化推动中国梦的实现。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不同的文化形态来表示的各种民族文明,风俗,精神的总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根与魂。几千年来,中华民族薪火相传、绵延不绝,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中华民族孕育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文化。这种独特文化赋予中华民族强大的生命力。 中国梦要实现的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我认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实现中国梦这两者之间是紧密相连、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存在于一个统一的过程之中。(——P31)。 “传统文化是一面镜子,是一部教科书,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中华文化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智慧、道理,黄帝文化是中华文化的起源。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这些精华不可丢。”中央党校哲学部副主任、博士生导师王杰结合黄帝文化,谈人的品德、生活风气,旁征博引、举一反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重要价值支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中国传统文化中崇礼尚义、“百善孝为先”的道德风尚,“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治国理念,“大同世界、天下一家”的美好理想,“忧国忧民、先忧后乐”的家国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价值取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价值理念,“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特质,“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实践意识,“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的生态伦理……这些无不蕴含着现代性力量。今天,我们提及中国梦的实现,提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这个伟大的进程中,有一样东西是不可或缺的,那就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坚定民族文化自信。当今世界,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成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历史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的发展进步提供了丰厚滋养,在世界文化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从文化发展的维度看,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了我们的文化自觉意识,体现了我们的文化自信底气和文化自尊理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文化强国的梦想。 传统文化塑造坚毅品质。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有无数鼓舞人心的励志故事。有“头悬梁、锥刺股”的毅力、有韩信受胯下之辱的隐忍。传统文化丰富人的内涵。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中有着许多珍贵的传统文化,这里有唐诗宋词的风韵、有琴棋书画的艺术、有宽容仁爱的修养。用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塑造人的修养和气质,从而促进中国梦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亦即“中国梦”,在实现中国民主、富强、文明、和谐的强国梦的过程中,我们要正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发掘它们蕴涵的真正力量,以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推动中国梦的实现。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是中国人的万年祖德,是承传之大根大本,我们中华儿女当知当学。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是我们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