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化学

医用化学
医用化学

《医用化学》教案

刘光斌

第一章溶液

本章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 分散系掌握什么叫分散系、分散相和分散介质 分散系的分类。了解分子分散系。

2 溶液的浓度重点掌握几种常用的浓度表示方法 质量浓度、物质的量浓度 质量浓度与物质的量浓度间的换算及溶液的稀释。

3 溶液的渗透压掌握渗透、半透膜、渗透压等概念 重点掌握渗透压定律及其计算 渗透浓度 掌握渗透浓度的计算及等渗、高渗和低渗溶液的概念。了解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

4 溶胶了解溶胶的光学性质、动力学性质和电学性质、溶胶的结构、溶胶的稳定因素和聚沉。

本章重难点教学内容

1 物质的量浓度B 的物质的量浓度是指B 的物质的量除以混合物的体积。通常我们所说的溶液浓度就是指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用符号表示 即式中为物质的量,SI 单位为mol V 为混合物的体积 对溶液而言 就是溶液的体积 常用的非SI 单位为L 故浓度的常用单位为。

根据SI 规定 使用物质的量单位“mol”是 要注明物质的基本单元。而溶液的浓度单位是由基本单位“mol”推导得到的 所以在使用浓度单位时也必须

注明所表示物质的基本单元。例如 与的两种溶液 它们浓度数值虽然相同 但是 它们所表示1L 溶液中所含15.8g 与 3.16g。的质量是不同的 分别为2

物质B 的质量浓度物质B 的质量浓度为物质B 的质量除以溶液的总体积。B 的质量浓度为式中 为B 的质量浓度 单位和密度单位相同 常用或等 V 为溶液的体积 常用单位为L 或mL 为 B 的质量 常用单位为kg 或g。

3 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浓度的关系根据质量浓度定义

4 溶液的稀释在稀释时 溶液的体积由变到 但溶质的物质的量并不改变 他们的关系为

5 渗透压难挥发的非电解质稀溶液的渗透压与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 或物质的量浓度 成正比 而与溶质的本性无关。应用溶液的渗透压与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的关系可以测定溶质的分子量。

综合练习

1 计算下列几种常用试剂的物质的量浓度。

1 浓盐酸含HCl 的质量分数为37% 密度为1.19 。 HCl 分子量为36.5

2 浓硫酸含98.0) 的质量分数为98% 密度为1.84 。( 分子量为

3 浓硝酸含63) 的质量分数为70% 密度为1.42 。( 分子量为解

(1) (2) (3)

2 有0.1035 需加水多少毫升 NaOH 标准溶液500mL 欲使其浓度恰好为0.1000 。问解 设应加水的体积为V mL 根据溶液稀释前后 七溶质的物质的量相等的原则

3 在298K 时 若1L 苯溶液中含聚苯乙烯5.0g 其渗透压为1013Pa 求聚苯乙烯的相对分子量。解 由得由得聚苯乙烯的摩尔质量为

4 1L 溶液中含5.0g 马的血红素 在298K 时测得溶液的渗透压为血红素的相对分子量。Pa 求马解

5 为什么临床用质量百分比为0.9%生理食盐水和质量百分比为5%葡萄糖溶液作输液

答 临床用质量百分比为0.9%生理食盐水和质量百分比为5%葡萄糖溶液作输液是由于此时溶液可与血液具有相同的渗透压 不致血细胞遭破坏。

6 在相同温度和压力下 相同质量摩尔浓度的葡萄糖和食盐水溶液的渗透压是否相同

答 渗透压是相同的。对于稀溶液来说 溶剂的密度与溶质的质量摩尔浓度无关 所以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力下 相同质量摩尔浓度的葡萄糖和食盐水的渗透压相同。这也说明 渗透压是稀溶液的依数性 只与溶质的数量有关 而与溶质的其他性质无关。

第二章化学热力学和化学动力学基础

1 热力学第一定律了解热力学几个基本概念 热力学第一定律及焓的意义。

2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了解热化学方程式及其意义 反应热的几种计算方法。

3 化学反应速率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 浓度、温度、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了解有效碰撞理论及过渡状态理论。

4 化学平衡掌握不可逆反应、可逆反应、化学平衡、标准平衡常数、实验平衡常数概念及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和吕·查德里原理。

本章重难点教学内容

第二章化学热力学和化学动力学基础

化学平衡实质上表明了某一反应在特定条件下能够进行的最大限度。平衡时 因而是一个动态的平衡 系统中各物质的量不再随时间而改变。通常用平衡常数来衡量。标准平衡常数是一个无量纲的量。当平衡常数改变时 平衡会发生相应的移动 但平衡常数不一定变化。平衡常数仅与反应本身的性质及温度有关 其数值与计量方程式的书写有关。

化学平衡常数有如下应用 1 可以判断一个化学反应能不能够实现

2 判断一个体系在某个状态时反应进行的方向

3 计算平衡时个物质的浓度、分压及反应的转化率化学平衡是相对的而且是有条件的。条件改变就导致化学平衡移动。对于一个平衡体系来说 我们应该了解增加反应物的浓度、平衡向生成物方向移动 而增加生成物浓度平衡向反应物方向移动。如果有气体参加的反应 反应前气体分子数不相等 增加总压力平衡向气体分子数减少的方向移动 减小总压力平衡向气体分子数增加的方向移动。如果升高温度 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 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方向移动。当外界条件改变 对平衡体系的影响我们可以用吕·查德里原理来解释这些现象。

综合练习

1 求298K 时下列反应的反应热。 1

2 各化合物的标准生成热如下 化合物NO(g) NO(g) CuO(s) 33.18 -285.8

3 -241.82 -173.23 90.25 -157.3 解 由公式(1) (2) 2 已知反应在密闭容器中建立平衡 在749K 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1 求为1 时 CO 的平衡转化率 2 求为 1 时 CO 的平衡转化率。解 1 设CO 和起始浓度均为 平衡时和的浓度为平衡时浓度/ 1 得x=0.617

CO 的平衡转化率 3 设起始浓度均为 CO 起始浓度均为 平衡时和的浓度为平衡时浓度/ 1 3 得x=0.866 CO 的平衡转化率

第三章电解质溶液

本章主要考核学员对酸碱平衡、酸碱溶液pH 值的计算、稀释定律、同离子效应、缓冲溶液、沉淀溶解平衡等的掌握程度。

1 酸碱平衡了解酸碱质子理论 重点掌握水溶液中酸碱平衡及用最简式计算一元弱酸及弱碱溶液中H+离子浓度和pH 值的计算 了解同离子效应。

2 缓冲溶液掌握缓冲溶液的组成、缓冲原理 重点掌握缓冲溶液pH 值计算 了解缓冲容量及影响因素 知道缓冲溶液的配制原则、方法 了解血液中的主还要缓冲体系及其作用。

3 沉淀溶解平衡了解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及Ksp的意义 掌握溶度积与溶解度的关系 会应用溶度积规则判断沉淀的生成和溶解。

本章重难点教学内容

酸碱质子理论 凡是能给出质子的分子或离子称为酸 凡是能接受质子的分子或离子称为碱。如 HCl 为酸 各类溶液pH 值的求算 溶液类型一元强酸-Cl 为碱。酸碱质子理论只能局限于包含质子的放出和质子的接受。酸碱平衡可因各种原因而发生移动。影响酸碱平衡的因素中 比较重要的是同离子效应。在弱酸 碱 溶液中 若加入含有相同离子的一种强电解质时 常时酸碱平衡移向生成分子的一方 是电离度大大下降。另外 溶液浓度的变化和盐效应等对酸碱平衡也有一定的影响。缓冲溶液的组成 由弱酸与共轭碱 或弱碱

与共轭酸 构成的体系 具有缓冲溶液的性质。缓冲原理 由于缓冲体系中存在着弱酸 或弱碱 的离解平衡 且共轭酸碱的浓度都是较大的 因此加入H+或OH量并无明显变化。从而保持体系的pH 值相对稳定。但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 缓冲体系的缓冲能力是有限的。当外加酸 或碱 的量相当大时 会使共轭酸碱对的某一方消耗尽而失却缓冲能力。

缓冲溶液的酸碱度可按以下公式计算 cKa 时 只是使平衡放生了移动 当重新建立平衡时 体系中的H+对弱酸和其盐体系 盐酸c ][H 或盐酸ccKlgppH 对弱碱和其盐体系 盐碱ccKb ][OH 或盐碱ccKblgppOH 溶度积表示式如下 AmBn(s) mAn+ + nBm- spKnmmn][B]A[ 公式或解题思路cc ]Ka1Kb一般按强酸或强碱混合后的总浓度备注1010cc酸碱溶液单一体系酸 ]]H[ ]HOH[-lg-lgpHpOHccc 条件 -1-6L-1Lmolmol 1 500 酸c 一元强碱碱 OH[- ][ 条件 -6 碱c 一元弱酸Ka HH[[OH然后求pH 条件 500500aKK 多元弱酸一元弱碱] 然后求pH 条件 a ][然后求pOH 条件 bKc 混合体系一种强酸 碱 与另一种强酸 碱 一种强酸来确定]H[ 在换算pH 当溶液很稀达-1-7Lmol]10 就要考虑水电离的H[ 碱 与另一种弱酸 碱 一般按强酸 碱 的浓度来确定]H[ 在换算pH 若非常稀的强酸 碱 与不太稀的弱酸 碱 就要考虑酸 碱 的电离nmmn]]][B[B[B]]]AAA[[[ >spKKK有沉淀析出nmmn =sp平衡HAc NaOH 中加入HCl、NaOH 后组分浓度变化nmmn

该缓冲溶液中加入0.01mol 的0.01mol( H 溶液 pH 是多少 若加入 OH ) 体系的pH 又是多少 解 ①计算缓冲溶液pH。因为溶液为1L 所以Lmol0 . 1 cc 85. 3lg ccKppH ②计算加 H 0.01mol 后体系的pH 值。加入的重新达到平衡。即此时的初始浓度 H 认为全部生成Hlac 然后平衡移动至Lmo l99. 03 . 8 4LlgmolK01p. 1 cc ③加碱 使与Hlac 生成NaLac 这时pHa 99. 001. 1 -1b -1aLmolL0.99molp lg 01. 1c cpH 3 . 8 61 . 0 10 . 9 9a K 总结 通过计算可以看出 缓冲体系具有明显的缓冲作用。加入0.01mol 的 H 或 OH 体系pH 值仅改变了0.01 个单位。若在等量的纯水中加入0.01mol 的 H 或OH 则其pH 值将改变5 个单位。同时也可以看出 缓冲能力是有限的。若加入的酸或碱的量过多时 会使HA 或部消耗掉 其pH 值便会发生很大改变。2 欲配制250mLpH=5.00 的缓冲溶液的缓冲溶液 问在12.0mL6.00Oc A 全-1Lmol 的HAc 溶液中应加入多少克固体3HNaAc2 5HAc101.75 K 解 因为baalgppHc12K 1075. 1 aK 所以00. 62500 .lg76. 400. 5c 解得 L0.500mo l(N a Ac )固体的质量 cc 应加入O3H. 0NaAc2502 0 .136 g0 .170.100mol1365001000 O3HNaAc2M1 3 在烧杯中盛放20.00mL、溶液。试计算 1 当加入10.00mLHCl 后 混合溶液的pH 值 2 当加入20.00mLHCl 后 混合溶液的pH 值 3 当加入30.00mLHCl 后 混合溶液的pH 值 已知8 . 1NH3 H2O + HCl NH4Cl +H2O 1 . 0 10所以O1LcKL 氨的水溶液 逐步加入1L0.100mol HCl4.74pOH 105O)Hb(NH23 K 解 1

因为混合后 )L(mol)067 . 0( m o l1003320 20O)H NHHCl)HNH((123 10 cc L. 020过量。中和反应后生成1 . 01 NH 23 1Lm o l033. 0 ClNH4 与剩余的m o l033.

0 OH23 组成缓冲溶液 所以溶液的pH 值按下列公式 26.

90.0330.033lg74. 40 .14lgpppH(bw 盐 c碱 K (2) OHNH23 与HCl 等体积混合 浓度减半 )L( m o lL05. 020*******.

01)HCl(O)H(NH23 NH4 cc 由于两者浓度相等 完全中和生成10.05mol Cl 所以应考虑ClNH4的水解。NH4+ + H2O NH3 H2O + H+K )L(mol1029. 505. 0105 . 2 7H 与HCl 发生中和反应后生成8 . 1pH NHHCl)O10 0 . 1]H[16514 )NH(bw)NH(a44 cKcK 所以 混合后)L(mol)04 . 0300620 201 . 010O)((123 ( m o l . 0 cc L30201 . 01 H NH23 1L0.04mol ClNH4 还剩余1L0.02molHCl 由于HCl 完全电离 且对ClNH4的水解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ClNH4的水解产生的 H 浓度可忽略 所以 . 0分析 对于上述混合溶液 解体时应注意 混合后溶液体积有变化 且存在中和反应。1.7pH )L(mol02. 0)0406. 0 ()H(1 c 应用什么方法 何种公式解题 要根据反应后产物的性质来确定。因此对此类型计算时应先判断混合溶液最终的性质主要是属于如下哪一种

1 中和后弱碱 应 所以按缓冲溶液处理 并应用其pH 值计算公式求解。

2 当完全中和生成盐时 只考虑盐的水解 并按盐溶液的计算方法应用其公式求解。

3 中和后强酸 HCl 有剩余 且对生成盐 虑剩余强酸 HCl 的电离

按强酸溶液处理。

第四章原子结构和分子结构

考核要求

1 核外电子的运动了解核外电子运动的特殊性及波函数 原子轨道 、几率密度、电子云等概念 了解四OHNH23 有剩余 且与生成的盐 ClNH4 产生了同离子效ClNH4 产生了抑制作用 所以只考个量子数的物理意义及取值规则。

2 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了解核外电子排布三原则 能书写常见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了解如何根据电子层结构特征判断原子所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了解原子半径。掌握元素电负性的概念及周期变化规律。

3 共价键了解共价键的本质、特点、类型、掌握sp、

4 分子间的作用力掌握分子极性、范德华力、氢键等概念。2sp 、3sp 型杂化轨道及分子的空间构型。

本章重难点教学内容

原子是由质子、中子等组成的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所构成的。有与胆汁和化合物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与核外电子运动的状态 因此 在化学中研究原子结构主要在于解决核外电子运动的规律。我们对于核外电子排布 只要掌握一般排布规律 按电子在核外各亚层中分布情况表示即按 ,5 ,7 ,6 ,5 ,4 ,316 ,35 ,224 ,215 ,4 ,4 ,3 ,3 ,2 ,2 ,114221014261026262622 fspdfs2ppd2spspspss例如 原子序数为18 的Ar 的电子排布为66p2sss。又如 原子序数为24 的Cr 的电子排布为

516262343322dspspss而不是42626223433221根据光谱实验得到的结果 可归纳为一个规律 等价轨道在全充满、半充满或全空的状态是比较稳定的 也即下列电子结构是比较稳定的 半充满f几种杂化轨道示意图 图一 sp 轨道杂化过程示意图(sp 过程.jpg) 图二 sp 杂化轨道及dspspss 753dp或或; 全充满14106fdp或或全空000fdp或或2BeCl分子的构型示意图(sp.jpg) 图三 2sp 杂化轨道及3BF分子的构型示意图图四 3sp杂化轨道及4CH分子的构型示意图

分子间力 又称范德华力 是指除了原子间较强的作用力之外的在分子之间存在的一种较弱的相互作用力。分子间力可分为色散力、诱导力和取向力三种。一般来说 分子量越大 分子所含的电子数越多 分子间的色散力越大。分子的极性强度越大 分子变形性大 分子间距离小 诱导力就大。分子的极性越强 分子间的取向力越大。在非极性分子之间只存在色散力 在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间存在着色散力和诱导力 在极性分子之间 存在着色散力、诱导力和取向力。对于类型相同的分子 其分子间力常随着分子量的增大而变大。分子间力阅读阿 物质的熔点、沸点和硬度就越高。氢键的强弱与X 和Y 元素原子的电负性大小及半径有关。X 和Y 元素的电负性越大 原子半径越小 形成的氢键就越强。氢键的存在 强烈地影响物质的物理性质 使他们具有较高的熔点、沸点和较低的蒸气压。

综合练习1 s 3 和解题思路先要分清楚所给符号哪个是表示原子轨道的 那个是描述电子运动状态的。然后进一步用量子数表示它们各自的含义。解s 3 是第三电子层中的s 原子轨道 即13s 是第三电子层中的s 轨道中的一个电子 即122 已知某元素的原子序数是80 写出该元素原子的电子分布式、

外层电子构型。解题思路因为原子的核外电子总数等于原子序数 所以该元素原子的电子总数是80。按照核外电子排布的原则可以写出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原子的电子分布式即外层电子构型。解根据原子序数为80 可知该元素的原子核外有80 各电子。原子的电子分布式为 325

第五章氧化还原与电极电势

本章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 氧化还原反应13s 各代表什么 0, 0, 3 mln的原子轨道。10, 0, 3 mln 或(

2 sm的一个电子运动状态。2106214106210626226555444433221sdpsfdpsdpspss 外层电子构型为 106sd 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及其规律性。理解氧化数、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概念。

2 电极电势了解原电池的概念和原电池的组成 掌握原电池符号的书写 理解标准氢电极和标准电极电势的概念 重点掌握电极电势的Nernst 方程 并会熟练地进行有关计算。

3 电极电势的应用熟练掌握利用电极电势判断氧化剂、还原剂的相对强弱 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和程度。会计算氧化还原反应平衡常数

本章重难点教学内容

一、基本概念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的重要标志就是反应中发生了电子的得失或偏移。氧化态 化合物或单质中 元素所呈现的带电状态称为氧化态。它是用一定数值表示的。氧化数 表示元素氧化态的代数值称为氧化数 或称为氧化值 。

二、原电池电动势利用氧化还原反应获得电流的装置叫原电池。原电池有半电

池、电极、盐桥三个部分组成。构成原电池的两极间的电势差称为原电池的电动势。影响电池电动势的主要因素有两个 一是体系中物质的浓度 二是体系所处的温度。标准状态下原电池的电动势称为标准电池电动势 此时两极各物质均处于标准状态。

三、电极电势 标准电极电势----由于电极电势绝对数值的不可测性 所以电极电势的数值是相对的。它是以氢电极作为标准 并规定以标准状态下的氢电极的电极电势为零来作参考。标准氢电极----标准状态下的氢电极称为标准氢电极 且此时其标准氢电极为零。即 0592n

四、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和程度

1 利用 可判断氧化剂、还原剂的相对强弱 大的电对中的氧化型物质的氧化能力强于 小的电对中的氧化型物质。同理 小的电对中的还原型物质的还原能力强于 大的电对中的还原型物质的还原能力。

2 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反应总是向由强氧化剂和强还原剂反应生成较弱的氧化剂和较弱的还原剂的方向进行。若反应是在标准状态进行 可直接由 来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若反应不在标准状态进行 一般需要通过Nerst 方程式计算出 在进行判断。综合练习例1 根据下列氧化还原反应2HH =0。Nerst 方程式 还原态氧化态lg. 0 (T=298.15K) -22Cl2CuCl Cu 组成原电池。已知 Pa1013252Cl p -1CuL34 mol 10. 02 c -1ClLVmol. 110. 0- c 试写出此原电池符号 并计算原电池的电动势。 V. 0 及各物质浓度求出这两个点对构成的两个电极电Cu/Cu2 36-2Cl/Cl 分析 首先应根据Nerst 方程式由势 然后确定原电池的正负极。最后计算原电池的电动势。由

Nerst 方程式计算05920.31V clg2. 034. 022CuCu/Cu c 1.42V)(lg2Cu0592. 036. 12ClClClClCl/Cl--22-2 cpp 由此可知电对Cu2 (0.10mol构成了电池的负极 另一极则为正极。原电池符号为 )Pt(,(101325Pa)ClV| )11L. 1(0.01mol42Cl. 1|| ) LCu|Cu)(原电池的电动势例2 已知反应2Ag+(ag) + Zn(s) 2Ag(s) + Zn2+(ag) 开始时 Ag 和 Ag 浓度是多少 已知 解 2Ag+(ag) + Zn(s) 2Ag(s) + Zn2+(ag) -1L-1L 所以2x2解之也可直接用电池的Nerst 方程式求算 Znlg2当反应达到平衡时 02-1--12 31. 0E 负正 2Zn的浓度分别为-1L. 0mol10 . 0 和-1Lmol 30 . 0V 求达到平衡时 溶液中剩余的V76. 0799Zn2ZnAgAg 起始浓度 mol mol 0.10 0.30 平衡浓度 x lg. 02271020.10.30x 当达到平衡时 Zn2ZnAgAg0592 )( Z n(0.1Zn. 02Zn2. 0 c 76 AgAgAglg05920592(mol. 0c ) x lg). 079910)lg(0.30 0592. 0 x 2 . 2 即L2 . 2127)(Ag c 2(Ag )0592. 0 ccEE E E)V(559. 1)76. 0(799. 035 Zn2ZnAgAg 0592 2(Ag). 0c lg2. 0559. 10 解之 )L(mol102 . 2127)(Ag c 分析 解本题的关键是反应达平衡时 两电极的电极电势相等 即0 E 然后找出达平衡时)(Zn2 c为多少 这里设反应达平衡时 Ag 全部还原成Ag 在考虑Ag 氧化为1L2Ag 浓度。 Ag 故)(Zn2 c为原溶液中的1mol0.1L0.30mol x加上。这些关系弄清楚后代入Nerst方程式就可解出达平衡时 溶液中剩余

第六章配位化合物

本章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 配合物的基本知识掌握配合物、形成体、配位体、内界、外界、中心离子(原子)、配位原子/配位数等概念 掌握配合物的命名。了解螯合物的概念。

2 配合物的价键理论了解配位键及配位键形成条件、中心离子空轨道杂化、配合物的分类及配离子的构型。

3 配位平衡掌握配位平衡、配位平衡常数及有关计算。

本章重难点教学内容

1 配合物的组成特征配位化合物 简称配合物 是由可以接受孤对电子对的原子或离子 简称形成体或中心体 与一定数目的可以提供孤电子对的离子或分子 简称配体 按一定组成和空间几何构型所形成的化合物。螯合物及特点 由中心体和多齿配体所形成的具有环状结构的配合物称为螯合物。螯合物比具有相同配位原子的非螯合性配合物要稳定得多 在水溶液中更难离解 螯合物的稳定性一般随螯合物中环数的增多而增强 而且大多数螯合物呈现有

医用化学重点 第一章,绪论 * 化学:是在原子和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及其应用的自然科学 无机化学:研究无机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应用 有机化学:研究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 分析化学:研究物质的化学组成及含量 物理化学:运用物理学原理和实验方法研究物质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 * 基础化学部分主要介绍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原理,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有关化学的基本计算等 * 有机化学部分主要讨论与医学密切相关的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有关知识及应用,包括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概念、结构、官能团、分类、命名、同分异构现象、合成、性质、反应、鉴别、应用等 第二章,溶液 一,溶液的组成标度 * 溶液的组成标度是指一定量的溶液或溶剂中所含溶质的量。 溶液的性质常常与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相对含量有关 因此,溶液的组成标度是溶液的一个重要特征 1,物质的量浓度 溶液中溶质B的物质的量除以体积,称为物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

简称浓度。 2,质量浓度 溶液中溶质B的质量除以溶液的体积,称为物质B的质量浓度。3,质量摩尔浓度 溶液中溶质B的物质的量除以溶剂的质量,称为物质B的质量摩尔浓度。 4,质量分数 溶液中溶质B的质量除以溶剂的质量,称为物质B的质量分数。5,体积分数 溶液中溶质B的体积除以(同温同压下)溶剂的体积,称为物质B的体积分数。 二,溶液的渗透压 1,渗透: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由纯溶液进入溶液或由稀溶液进入浓溶液的现象称为渗透现象。 2,渗透现象的产生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1.有半透膜存在;2.半透膜两侧溶液的浓度不相等,即半透膜两侧单位体积内不能透过半透膜的溶质粒子的数目不相等。 3,渗透的结果:缩小膜两侧的浓度差。 4,渗透的方向:由单位体积内水分子数较多的一方移向水分子数较少的一方。即由低渗渗溶液指向高渗溶液。 5,为维持只允许溶剂分子透过的半透膜所隔开的溶液与溶剂之间的渗透平衡而需要的超额压力等于溶液的渗透压。渗透压的符号为单

大学医用化学期末模拟 考试试题一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模拟试题一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60分) 1.质量摩尔浓度(b)的单位是 ·kg-1·mol-1· L-1· L-1·kg-1 2.下列几种溶液中属于等渗溶液的是 ·L-1 mmol·L-1 mmol·L-1 D. 380 mmol·L-1 mmol·L-1 的共轭碱是 A. OH- B. H 2O C. H+ D. H 3 O+ E. O2- 4.下列缓冲溶液中,缓冲容量最小的是 -1HAc和·L-1NaAc等体积混合 -1HAc和·L-1NaAc等体积混合 -1HAc和·L-1NaAc等体积混合 -1HAc和·L-1NaAc等体积混合 -1HAc和·L-1NaAc等体积混合 5. 某原子的电子组态是1s22s22p63s23p63d54s1,该元素属于 A. 第四周期,IIA族,s区 B. 第四周期,IB族,ds区 C. 第四周期,IIB族,f区 D. 第四周期,IIA族,p区 E. 第四周期,ⅥB族,d区 6. 锡电极?Sn4+/ Sn2+=和铁电极?Fe3+/ Fe2+=中,最强的氧化剂是 A. Sn2+ B. Sn4+ C. Fe3+ D. Fe E. Fe2+ 7. 把NaCl固体加在HAc溶液中 A.会产生盐效应 B.溶液的碱性增加 C.产生同离子效应 值变大值变大 8. 判断标准状态反应2Fe3+ + 2Br- 2Fe2+ + Br 2 自发进行的方向,已知标准电极电位 φ? (Fe3+/Fe2+) = ,φ? (Br 2 /Br-) = 。 A.正向自发 B. 逆向自发 C.达到平衡 D.不会反应 E.先逆后正 9. 浓度为c (Na2CO3) = mol ?L-1的溶液,若用c (Na2CO3) 表示时,其浓度为 A. mol ?L-1 B. mol ?L-1 C. mol ?L-1 D. mol ?L-1 E. ?L-1 10.已知某弱碱的Kb=10-6,则其共轭酸的Ka为 A. 10-9 B. 10-7 C. 10-14 D. 10-6 E. 10-8 11.某弱酸HB(Ka=10-5)的浓度为 mol ?L-1,其溶液中[H+]浓度为

医用化学复习题(无机部分) 一.选择题 1、临床上纠正酸中毒时,常用11.2%(g/ml)乳酸(C3H5O3Na) 针剂, 此针剂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A) 0.1mol·L-1(B) 0.01 mol·L-1 (C) 1 mol·L-1(D) 2 mol·L-1(E) 0.2 mol·L-1 2. 下列各组溶液中,在相同温度下,渗透压相等的是D (A)0.1 mol?L-1CaCl2与0.3 mol?L-1MgSO4 (B) 0.3 mol?L-1葡萄糖与0.6 m ol?L-1蔗糖 (C) 0.4 mol?L-1葡萄糖与0.2 molL-1CaCl2 (D) 0.12 mol?L-1 CaCl2与 0.18 mol?L-1 NaCl 3一定温度下,50g·L-1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C (A)大于50g·L-1蔗糖溶液的渗透压(B)小于50g·L-1蔗糖溶液的渗透压(C)等于50g·L-1蔗糖溶液的渗透压(D)与50g·L-1蔗糖溶液渗透压相比无法判断 4.298.15K时,下列溶液中与0.01mol·L-1Na3PO4具有相同渗透压的是A (A) 0.02mol·L-1NaCl (B) 渗透浓度为10mmol·L-1Na3PO4 (C) 渗透浓度为400mmol·L-1Na3PO4 (D) 0.02mol·L-1Na2CO3 5、一元弱酸HB的电离常数K a(HB)与其共轭碱B的电离常数K b(B ̄)在水溶液中的关系是( )。C (A) K a(HB)= K b(B ̄) (B) K a(HB)K b(B ̄)=1 (C) K a(HB) K b(B ̄)= K w (D) K a(HB)/K b(B ̄)= K w 6. OH- 的共轭酸是C (A)H+ (B)H3O+(C)H2O (D)H2 7. 向HAc溶液中加入NaAc固体时,HAc的K a B (A)增大(B) 不变(C) 减小(D) 先增大后减小 8. 某缓冲溶液含有等浓度的A-和HA, 已知K b(A-)为1.0×10-10,此溶液在25℃时的 pH是( )A (A)4 (B)7 (C)10 (D)14 9.下列各组缓冲溶液中缓冲容量最大的是A (A) 0.2 mol?L-1NaAc/0.1 mol?L-1Hac (B) 0.1 mol?L-1NaAc/0.2 mol?L-1 HAc (C) 0.1 mol?L-1NaAc/0.3 mol?L-1Hac (D) 0.4 mol?L-1NaAc/0.3 mol?L-1 HAc 10. 将下列物质加入HAc溶液中,能产生同离子效应的是( )。A (A) HCl (B) NaCl (C) Na2CO3 (D) H2O 11.一定温度下,加水稀释弱酸,数值将减小的是() (A)[H+] (B) α(C) pH (D)Ka

习 题 解 答 第一章 溶 液 1. 温度、压力如何影响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 2. 何谓亨利定律?何谓气体吸收系数? 3. 亨利定律适应的范围是什么? 4. 20℃,10.00mL 饱和NaCl 溶液的质量为12.003g ,将其蒸干后,得到NaCl 3.173g 。求: (1)质量摩尔浓度;(2)物质的量浓度。 解: NaCl 的相对分子量为:58.5 NaCl 的物质的量为:mol M m n B 05424.05.58173 .3=== (1) NaCl 的溶解度:)100/gNaCl (93.35100173.3003.12173 .3水g =?- (2) 质量摩尔浓度:).(143.61000 /)173.3003.12(5.58/173.31-=-== kg mol W n m B B (3) 物质的量浓度:).(424.51000 /105.58/173.31-== L mol V n c B B 5. 将8.4g NaHCO 3溶于水配成1000mL 溶液,计算该物质的量浓度。 解: NaHCO 3相对分子量为:84 NaHCO 3的物质的量为:mol M m n B 1.084 4.8=== NaHCO 3的物质的量浓度:).(1.01000 /10001.01-=== L mol V n c B B 6. 欲配制10.5mol ·L -1 H 2SO 4 500mL ,需质量分数为0.98的H 2SO 4(密度为1.84)多少毫升? 解: H 2SO 4的相对分子量为:98 所需的H 2SO 4的物质的量为:mol V c n B B 25.51000/5005.10=?=?= 设所需的0.98的H 2SO 4V (ml ),则H 2SO 4溶液的质量为V ×1.84(g ),所以含有的纯H 2SO 4为V ×1.84×0.98(g )。

2015级农医一班《医用化学基础》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出题人:岳雷 班级:学号::成绩: 注: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S 32, Cl 35.5 1. 最稳定原子的最外层含有 A 4个电子 B 6个电子 C 8个电子 D 18个电子 2. K 和K+在下列各项中相同的是 A 电荷数 B 电子数 C 质子数 D 性质 3.下列原子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 A Li B Be C N D C 4. 对渗透压没有影响的为 A 温度 B 浓度 C 无法确定 D 溶质的性质和大小 5. 摩尔是 A 物质的质量单位 B 微粒个数单位 C 6.02×1023个微粒集体 D “物质的量”的单位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摩尔是一个基本物理量 B 水的摩尔质量是18 C 1mol H2的质量是2 g D 1mol O的质量是32g 7. 同温、同压下,物质的量相同的两种气体具有相同的 A 体积 B 质量 C 原子个数 D 密度 8 .1g下列气体在标准状况下占体积最大的是

A N2 B NH3 C Cl2 D CO2 9 .Na的摩尔质量是 A 23 B 23 g C 23 mol D 23 g/mol 10. 500ml生理盐水的质量浓度为 A 9 g/L B 0.9 g/L C 4.5 g/L D 45 g /L 11.下列物质中,物质的量为0.2mol的是 A 2.2 g CO2 B 3.6 g HO2 C 3.2 g O2 D 49 g H2SO4 12.与溶液渗透压大小有关的因素是 A 溶质的性质B溶质的颗粒总数 C 溶剂的性质 D溶质颗粒的大小 13.溶液在稀释前后,下列哪一项保持不变 A 溶质的体积 B 溶质的量 C溶液的浓度 D溶剂的量 14. 5.3g Na2 CO3可配制0.1mol/L的溶液()毫升 A 100 B 500 C 1000 D 2000 15. 下列物质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A 氨水 B 醋酸 C 硫酸 D 水 16. 医学中用乙醇作消毒剂,杀菌效果最好的浓度是 A 95% B 75% C 60% D 50% 17. 同一系列的所有化合物

医用化学重点名词解释合集 1、混合物:含有一种以上物质的气体、溶液或固体。 2、溶液:含有一种以上物质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3、分散系统:一种或一种以上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系统。 4、分散相/分散介质:分散系统中被分散的物质/起分散作用的物质。 5、悬浊液:分散相以固体小颗粒分散在液体中形成的多相分散系统。 6、乳状液:分散相以小液滴分散在另一种液体中形成的多相分散系统。 7、溶胶:分散相由许多个小分子或小离子组成的聚集体。 8、半透膜:只允许某些分子或离子通过,而不允许另外一些分子或离子通过的多孔性 薄膜。 9、渗透:溶剂分子透过半透膜自动扩散的过程。 10、渗透压:施加于液面上的恰能阻止渗透现象发生的额外压力。 11、反渗透现象:溶剂分子透过半透膜进入纯溶剂一侧的现象。 12、渗透活性物质:溶液中能够产生渗透效应的溶质粒子(分子、离子)。 13、渗透浓度:稀溶液中能产生渗透的各种溶质分子和离子的总浓度。() 14、等渗溶液:渗透浓度相等的两个或若干个溶液。 15、等、高、低渗溶液:等(280-320mmol/L)低(<280mmol/L)高(320mmol/L)。 16、晶体渗透压:小分子和小离子晶体物质产生的渗透压。 17、胶体渗透压:高分子胶体物质产生的渗透压。 18、电解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19、电解质溶液:电解质的水溶液。 20、强/弱电解质:水溶液中能够完全/只能部分解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21、酸/碱:能够给出/接受质子的物质。 22、共轭酸碱对:一种酸释放一个质子后成为其共轭碱,一种碱结合一个质子后成为其 共轭酸,这种仅相差一个质子的一对酸碱称为共轭酸碱对。 23、多元弱酸(碱)能给出(接受)两个或两个以上质子的弱酸(碱)。 24、同离子效应:在弱电解质溶液中,加入与弱电解质含有相同离子的易溶性强电解质, 使弱电解质的解离度明显降低的现象。 25、盐效应:在弱电解质溶液中加入不含相同离子的强电解质,使弱电解质的解离度增 大的现象。 26、缓冲溶液:能够抵抗外加少量弱酸或弱碱,而保持溶液PH基本不发生变化的溶液。 27、缓冲作用:缓冲溶液对强酸、强碱稀释的抵抗作用。 28、缓冲系(对):组成缓冲溶液的共轭酸碱对。 29、溶解:一种溶质分散于另一种溶剂中成为溶液的过程。 30、沉淀:溶液中的水合离子在运动中碰到固体表面,又重新回到固体表面上的过程。 31、离子积:难容强电解质的溶液中,离子浓度幂之积。 32、沉淀平衡中的同离子效应:加入含有相同离子的易溶强电解质使难容强电解质溶解 度减小的现象。 33、沉淀-溶解平衡的盐效应:在难容电解质溶液中加入不含相同离子的易容强电解质, 使难容电解质的溶解度略有增大的现象。 34、结构异构体:同分异构体中结构的不同是由于分子中各原子间的排列顺序和连接方 式不同。 35、电子式:用元素符号和电子符号表示化合物的化学式。

习 题 解 答 第一章 溶 液 1. 温度、压力如何影响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 2. 何谓亨利定律?何谓气体吸收系数? 3. 亨利定律适应的范围是什么? 4. 20℃,10.00mL 饱和NaCl 溶液的质量为12.003g ,将其蒸干后,得到NaCl 3.173g 。求: (1)质量摩尔浓度;(2)物质的量浓度。 解: NaCl 的相对分子量为:58.5 NaCl 的物质的量为:mol M m n B 05424.05.58173 .3=== (1) NaCl 的溶解度:)100/gNaCl (93.35100173.3003.12173 .3水g =?- (2) 质量摩尔浓度:).(143.61000 /)173.3003.12(5.58/173.31-=-== kg mol W n m B B (3) 物质的量浓度:).(424.51000 /105.58/173.31-== L mol V n c B B 5. 将8.4g NaHCO 3溶于水配成1000mL 溶液,计算该物质的量浓度。 解: NaHCO 3相对分子量为:84 NaHCO 3的物质的量为:mol M m n B 1.084 4.8=== NaHCO 3的物质的量浓度:).(1.01000 /10001.01-=== L mol V n c B B 6. 欲配制10.5mol ·L -1 H 2SO 4 500mL ,需质量分数为0.98的H 2SO 4(密度为1.84)多少毫升? 解: H 2SO 4的相对分子量为:98

所需的H 2SO 4的物质的量为:mol V c n B B 25.51000/5005.10=?=?= 设所需的0.98的H 2SO 4V (ml ),则H 2SO 4溶液的质量为V ×1.84(g ),所以含有的纯H 2SO 4为V ×1.84×0.98(g )。 25.598 98.084.1=??==V M m n B V =285.3ml 7. 某病人需要补充钠(Na +)5g ,应补给生理盐水(0.154mol ·L -1)多少毫升? 解: 设需要生理盐水Vml ,则含有NaCl 的物质的量为:V ×0.154/1000(mol ),所以含有的 Na +的物质的量为:V ×0.154/1000(mol )。 5gNa +的物质的量为:mol M m n B 217.023 5 === V ×0.154/1000=0.217 V =1409.1(ml )。 8. 下列溶液是实验室常备溶液,试计算它们的物质的量浓度。 (1)浓盐酸(HCl )相对密度1.19,质量分数为0.38。 (2)浓硝酸(HNO 3)相对密度1.42,质量分数为0.71。 (3)浓硫酸(H 2SO 4)相对密度1.42,质量分数为0.98。 (4)浓氨水(NH 3)相对密度0.89,质量分数为0.30。 解: (1) 设有浓HCl 体积V =1000ml ,则浓HCl 的总质量为:m 总=1000×1.19(g ),所 以纯HCl 的质量为:m =1000×1.19×0.38(g ),纯HCl 的物质的量为:n =1000×1.19×0.38/36.5(mol ) 浓HCl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2) 设有浓HNO 3 体积V =1000ml ,则浓HNO 3的总质量为:m 总=1000×1.42(g ),所 以纯HNO 3的质量为:m =1000×1.42×0.71(g ),纯HNO 3的物质的量为:n =1000×1.42×0.71/63(mol ) 浓HNO 3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61 63 /71.042.110001-=??==L mol v n c (3) 设有浓H 2SO 4 体积V =1000ml ,则浓H 2SO 4的总质量为:m 总=1000×1.84(g ), 所以纯H 2SO 4的质量为:m =1000×1.84×0.98(g ),纯H 2SO 4的物质的量为:n =1000×1.84×0.98/98(mol ) 浓H 2SO 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4) 设有浓NH 3 体积V =1000ml ,则浓NH 3的总质量为:m 总=1000×.0.89(g ),所 以纯NH 3的质量为:m =1000×0.89×0.3(g ),纯NH 3的物质的量为:n =1000×0.89×0.3/17(mol )

第 1 页,共 2 页 南充电子工业学校2013—2014学年度上期期末试题 科目:医用化学基础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 分 得 分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5题, 共50分) 1、钾的摩尔质量为( D ) A 、39 B 、39g C 、39mol D 、39g/mol 2、下列物质属于弱电解质的是( B ) A 、二氧化碳 B 、醋酸 C 、氯化钠 D 、醋酸钠 3、已知成人的胃液的pH=1,婴儿胃液的pH=5,成人胃液中的[H +]是婴儿胃液[H +]的( D ) A 、4倍 B 、5倍 C 、10-4倍 D 、104 倍 4、75%的消毒酒精,是指( C ) A 、100ml 水中含75ml 酒精 B 、100克水中含75ml 酒精 C 、25ml 水中加入75ml 酒精 D 、100克水中含75克酒精 5、血液中主要缓冲对是( A ) A.H 2CO 3-NaHCO 3 B.H 2PO 4- —HPO 42- C.HAc —NaAc D.NaHCO 3- Na 2CO 3 6、下列化合物属于有机物的是( D ) A .硫酸 B .盐酸 C .硝酸 D .醋酸 7、下列溶液具有缓冲作用的是( D ) A.HAc-NaHCO 3 B.NaOH-NaCl C.HCl-NaCl D. HAc —NaAc 8、醇的官能团是( A ) A .羟基 B .羧基 C .氨基 D .羰基 9、某溶液[OH -]=0.0001 mol/L ,则溶液( D ) A 、PH=0 B 、PH=0.0001 C 、PH=4 D 、PH=10 10、下列各组物质,能作为缓冲对的是( C ) A 、NaCl - HCl B 、NH 3·H 2O- NaOH C 、Na 2HPO 4-NaH 2PO 4 D 、Na 2CO 3-H 2CO 3 11、酯的水解产物是( B )。 A 、羧酸和醛 B 、羧酸和醇 C 、羧酸和醚 D 、羧酸和酮 12、下列属于不饱和脂肪酸的是( D )。 A 、软脂酸 B 、硬脂酸 C 、乳酸 D 、花生四烯酸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 、糖类都有甜味 B 、糖类都能水解 C 、糖类都符合通式C n (H 2O )m D 、糖类都含有C 、H 、O 三种元素 14、-CHO 称为( A )。 A 、醛基 B 、羰基 C 、羧基 D 、羟基 15、能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的物质是( A )。 A 、乙酸 B 、乙醛 C 、丙酮 D 、乙烷 16、已知某溶液的pH =1,该溶液中的[H +]浓度是( B )mol/L 。 A 、1 B 、10-1 C 、10-13 D 、13 17、某元素在周期表中处于V A ,它的最高正化合价是( D )。 A 、+1 B 、+2 C 、+4 D 、+5 18、用自来水养金鱼时,通常先将自来水日晒一段时间后,再注入鱼缸,其目的是( B )。 A 、利用紫外线杀死水中的细菌 B 、促进水中的次氯酸分解 C 、增加水中氧气的含量 D 、提高水温,有利于金鱼生长 19、物质的量是表示( D )。 A 、物质数量的量 B 、物质质量的量 C 、物质粒子数目的量 D 、物质单位的量 2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A 、1mol O 的质量是16g B 、1molH 2O 中氢原子的个数是6.02×1023 C 、1molH 2O 的质量是18 g/mol D 、O 2的摩尔质量是32 g 21、下列名称不正确的选项是( B ) A 、2-甲基丁烷 B 、1-甲基丁烷 C 、2,2,3-三甲基丁烷 D 、1,3-丁二烯 22、误饮少量下列物质可引起双目失明的是( B ) A 、乙醇 B 、甲醇 C 、苯甲醇 D 、甘油 23、渗透压是指( A ) A 、为恰能阻止渗透发生,溶液所需要的格外增加的压力; B 、水为维持渗透平衡所需要的压力; C 、为恰能阻止渗透发生,溶剂所需要的格外增加的压力; D 、溶液的压力。 24、21g NaHCO 3摩尔数为( C ) A 、84mol B 、21 mol C 、0.25 mol D 、2 mol 25、下列不属于必需氨基酸的是( A ) A 、油酸 B 、花生四烯酸 C 、亚油酸 D 、亚麻酸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 …………………………………装………………订………………线……………………………

溶胶:以多个分子、原子或离子的聚集体为分散相所形成的胶体分散系。特性:丁铎尔效应(当聚光光束通过暗处的溶胶时,从侧面可以看到一条明亮的光柱)布朗运动(胶体粒子作不规则运动)电泳现象(带电粒子在电场作用下向相反电极方向移动的现象) 缓冲溶液的组成:缓冲溶液由一堆物质组成,其中一种为抗酸成分,另一种为抗碱成分。构成抗酸和抗碱成分的往往是弱酸及其对应的盐(醋酸/醋酸钠、碳酸/碳酸氢钠)、弱碱及其对应的盐(氨水/氯化铵、苯胺/盐酸苯胺)、多元酸的酸式盐及其对应的次级盐(磷酸二氢钠/磷酸氢二钾、碳酸氢钠/碳酸钠)。特性:可以抵抗外加的少量强酸或强碱,是溶液中的H+和OH-不发生明显变化,具有缓冲作用,但缓冲能力有一定的限度。 等渗溶液:渗透压在275~310mOsm/L范围内的溶液,如生理盐水(9g/L的NaCl溶液)、50g/L 的葡萄糖溶液等。 红细胞皱缩:大量输入高渗溶液,血浆渗透压高于红细胞内液的渗透压,红细胞内的水分透过细胞膜进入血浆。溶血现象:大量输入低渗溶液,血浆渗透压低于红细胞內液的渗透压,血浆中的水分向红细胞渗透,使红细胞膨胀甚至破裂。 共价键的类型:头碰头和肩并肩。断裂:均裂(共价键断裂后,两个键合原子共用的一堆电子由两个原子个保留一个),异裂(共价键断裂后,两个键合原子共用电子对完全被其中一个原子所占有) D/L标记构型:将单糖分子中离醛基或羰基最远的手性碳原子与甘油醛的C-2进行比较,规定与D-甘油醛一致的单糖为D-构型,即-OH在右侧,与L-甘油醛一致的单糖为L-构型,即-OH在左侧。α-或β-构型:葡萄糖成环后C-1从非手性碳原子转变为手性碳原子,出现两种环式异构体。 呼吸分析仪:乙醇遇到重铬酸钾溶液后,能使橙色溶液变为绿色,可用于酒精检测。 诊断急性肝炎:利用含有羰基的丙酮酸与羰基试剂2,4-二硝基苯肼作用,在碱性条件下生成红棕色的苯腙。 糖的定义:一类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或水解后能产生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的化合物 糖的分类:单糖(根据碳原子数目:丙糖、丁糖、戊糖、己糖;根据羰基特点:醛糖、酮糖)、寡糖/低聚糖(双糖:麦芽糖有还原性、蔗糖无还原性、乳糖有还原性)、多糖(同多糖:淀粉、糖原、纤维素、右旋糖酐;杂多糖:透明质酸、硫酸软骨素、肝素) 乳糖不耐受症:指一部分人因体内缺乏乳糖酶,不能很好地吸收乳糖,甚至在食用乳糖后出现腹胀、腹痛、恶心等症状的现象。 油脂的组成:由一分子丙三醇(甘油)和三分子高级脂肪酸所构成的三脂酰甘油 营养必须脂肪酸:人体需要的又不能在体内合成的,必须由食物提供的脂肪酸(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DHA、EPA) 饱和脂肪酸:月桂酸、豆蔻酸、软脂酸、硬脂酸、花生酸 不饱和脂肪酸:软油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 类脂:化学结构或理化性质类似油脂的物质,包括磷脂、糖脂和类固醇 类固醇:人体内重要的类固醇有胆固醇、胆固醇酯、胆汁酸、类固醇激素和维生素D 氨基酸的等电点:当处于某一PH溶液的氨基酸解离后所带的正、负电荷相等,成为兼性离子,呈电中性,此时溶液的PH称为该氨基酸的等电点。当溶液PH小于等电点时,氨基酸带正电荷,当溶液的PH大于等电点时,氨基酸带负电荷 蛋白质沉淀:蛋白质分子互相聚集从溶液中析出的现象。方法:盐析、有机溶剂沉淀、重金属盐沉淀、生物碱试剂沉淀 蛋白质的变性:在某些理化因素(高温、高压、紫外线、超声波、强酸、强碱、重金属离子、生物碱试剂、有机溶剂)的作用下,使特定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从而导致其理化性质的改变和生物学活性的丧失。 蛋白质的颜色反应:双缩脲反应(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肽键的化合物与兼性硫酸铜反应生成紫红色,用于蛋白质和多肽的定量测定和检查蛋白质的水解程度)、酚试剂反应(蛋白质分子中络氨酸能与酚试剂(磷钼酸与磷钨酸)反应生成蓝色化合物,灵敏度比双缩脲高100倍)、米伦试剂反应(蛋白质溶液中加入米伦试剂(亚硝酸汞、硝酸汞及硝酸的混合液),蛋白质首先沉淀,加热变成红色沉淀) 核苷酸的基本组成:碱基、戊糖、磷酸 DNA二级结构--DNA双螺旋结构

模拟试题一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60分) 1.质量摩尔浓度(b)的单位是 A.mol·kg-1 B.g ·mol-1 C.g· L-1 D.mol· L-1 E.g·kg-1 2.下列几种溶液中属于等渗溶液的是 A.250mmol·L-1 B.180 mmol·L-1 C.300 mmol·L-1 D. 380 mmol·L-1 E.350 mmol·L-1 3.H2O的共轭碱是 A. OH- B. H2O C. H+ D. H3O+ E. O2- 4.下列缓冲溶液中,缓冲容量最小的是 A.0.05mol·L-1HAc和0.15mol·L-1NaAc等体积混合 B.0.10mol·L-1HAc和0.10mol·L-1NaAc等体积混合 C.0.02mol·L-1HAc和0.18mol·L-1NaAc等体积混合 D.0.04mol·L-1HAc和0.16mol·L-1NaAc等体积混合 E.0.08mol·L-1HAc和0.12mol·L-1NaAc等体积混合 5. 某原子的电子组态是1s22s22p63s23p63d54s1,该元素属于 A. 第四周期,IIA族,s区 B. 第四周期,IB族,ds区 C. 第四周期,IIB族,f区 D. 第四周期,IIA族,p区 E. 第四周期,ⅥB族,d区 6.锡电极 Sn4+/ Sn2+=0.15V 和铁电极 Fe3+/ Fe2+=0.77V中,最强的氧化剂是 A. Sn2+ B. Sn4+ C. Fe3+ D. Fe E. Fe2+ 7.把NaC l固体加在HAc溶液中 A.会产生盐效应 B.溶液的碱性增加 C.产生同离子效应 D.K a值变大 E.K b值变大 8.判断标准状态反应2Fe3+ + 2Br-2Fe2+ + Br2自发进行的方向,已知标准电极电位 φ (Fe3+/Fe2+) = 0.771V,φ (Br2/Br-) = 1.066V。 A.正向自发 B. 逆向自发 C.达到平衡 D.不会反应 E.先逆后正 9.浓度为c (Na2CO3) = 0.2 mol ?L-1的溶液,若用c (Na2CO3) 表示时,其浓度为 A. 0.2 mol ?L-1 B. 0.01 mol ?L-1 C. 0.4 mol ?L-1 D. 0.1 mol ?L-1 E. 0.02mol ?L-1 10.已知某弱碱的Kb=10-6,则其共轭酸的Ka为 A. 10-9 B. 10-7 C. 10-14 D. 10-6 E. 10-8 11.某弱酸HB(Ka=10-5)的浓度为0.1 mol ?L-1,其溶液中[H+]浓度为

医用化学与生物化学名词解释 第二章溶液 1、同离子效应:在弱电解质溶液中加入与该电解质具有相同离子的强电解质, 使该电解质的电离度下降的现象称为同离子效应。 2、缓冲溶液:能够对抗少量酸和碱而维持PH不变的溶液称为缓冲溶液。 3、晶体渗透压:由小分子或小离子等物质产生的渗透压称为晶体渗透压。 4、胶体渗透压:由大分子或大离子等物质产生的渗透压称为胶体渗透压。 5、等渗溶液:临床上规定,以血浆渗透压浓度为标准,渗透浓度在 280~320mmol/L的溶液称为等渗溶液。 第三章有机化学基础 1、官能团(功能基):决定化合物基本化学性质的院子或原子团。 2、顺反异构:由于分子中键受到某种限制而不能自由旋转,使受限制碳原子连 接的原子或原子团在空间排列不同而产生的同分异构现象。 3、诱导效应:由于存在有电负性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使电子云沿着分子链向 某一方向偏移(向电负性强的一侧偏移)。 4、酯化反应:醇与酸脱水生成酯的反应。 5、班氏试剂:班氏试剂是由硫酸铜、碳酸钠和柠檬酸钠组成的混合溶液,常用 语醛基的鉴别。 6、脱羧反应:羧酸脱去羧基的反应。 7、对映异构:两个构型异构体互呈物体与其镜像关系,能对映而不能重合,故 把它们叫做对映异构体。这种立体异构称对映异构。 8、手性碳原子:连有四个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的碳原子,即不对称碳原子。 9、儿茶酚胺: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因分子结构中都有儿茶酚(邻 苯二酚)结构,侧链上均有氨基,统称儿茶酚胺。 10、缩二脲(双缩脲)反应:缩二脲在碱性溶液中与少量的硫酸铜溶液作用, 呈现紫红色,这个颜色反应叫做缩二脲(双缩脲)反应。 11、杂环化合物:在环状有机化合物中,组成环的原子除碳原子外,还有其 他非碳原子时,这类化合物称为杂环化合物。 第四章糖类化学 1、同多糖:水解后只产生一种单糖的多糖称为同多糖。 2、杂多糖:水解后能产生两种及以上单糖或单糖衍生物的多糖称为杂多糖。 3、还原糖:能被弱氧化剂如班氏试剂氧化的糖称为还原糖。 第五章脂类化学 1、营养必需脂肪酸:人体必需但又不能自身合成或合成量不足,必需由食物提 供的脂肪酸。 2、皂化值:用碱水解油脂时,完全皂化1克油脂所需的氢氧化钾的毫克数称为 皂化值。它能反映油脂中所含脂肪酸的平均分子质量大小。皂化值越大,平均分子质量越小。 3、碘值:碘与不饱和脂肪酸的碳-碳双键发生加成反应,100克油脂所能吸收的 碘的克数称为碘值(碘价),它能反映油脂中脂肪酸的不饱和程度。碘值越大,脂肪酸不饱和程度越高。 4、油脂酸败:油脂放置过久会产生水解、氧化、裂解等反应,生成小分子的醛、 醛酸或羧酸等具有难闻的刺激性酸臭味的物质,这种现象称为油脂酸败。(酸败的化学本质是油脂水解放出游离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氧化产生过氧化物,

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 1. 略; 2. 略; 3. 液NH 3既是酸又是碱;因在此反应中液NH 3既是质子的接受体又是质子的给予体;NH 3中氮原子上电子云密度高,接受质子的能力强。 4. 略。 5. (1)双键,烯烃,sp 3,sp 2;(2)羟基,酚;(3)羟基,醇;(4)叁键,炔,sp 。 第二章 1.(1)2, 2-二甲基丁烷 (2)2, 3, 5-三甲基庚烷 (3)2,4-二甲基-5-异丙基壬烷 (4)3,4-二甲基-5-乙基辛烷(5)2- 乙基-1 -丁烯 (6)3, 5 -二甲基- 3- 庚烯 (7)4 –-乙基 - 2 – 己炔 (8)3,3-二甲基-1-戊炔 (9)4-甲基-1-庚烯-5-炔 2. (9种) 3. (6种) (CH 3CH 2)2C (1)Br CH 2Br CH 3CH 2CH (2) Cl CH 3(3)CH CHCH 2CH 3CH 2CH 3 6. (4)CH 2BrCH 2CH 3(5)CH 3C O CH 3 CH 3 CH (6)CH 2Cl CH 3CH 2CH (7)OH CH 2OH (8)CHO CH 3CH 2CH (9)OH CH 3 8.CH 3 CH CH CH 3 CH 3 CH 2 CH CH 2 9.(B ) CH 3CH 2CH 2CH 2CH 3(A )CH 3CH 2CH 2CH CH 2 (C )CH 3CH 2CH 2COOH (D )CH 3CH 2CH 2CHO (E )HCHO CH CH 3 CH 2 Cl 2CH CH 2CH 2 Cl 10. CH 2CH CH C CH CH 2 2243 2CH 2CH CH CH 2 CH 2 CH CH CH 2CH 2Cl ? CH CH 2 CH 2 Cl +

《医用化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总时数:X学时理论:Y学时实验:Z学时 1、课程性质、地位和作用 (正文宋体,小四,20磅行距,首行缩进2字符) 生理学(Physiology)是生物学的重要分支,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学科,是研究正常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它以基础医学中的细胞生物学、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等课程为其学习的基础,同时又为临床医学疾病的学习提供必要的理论知识,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 2、教学目的与要求 (正文宋体,小四,20磅行距,首行缩进2字符) XX课程的教学目的是。。。。 通过教学学生应达到以下要求: (1)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方面 ①掌握 ②。。。 (2)基本技能方面 ①熟练使用 。。。。 4、教学方法与手段 (正文宋体,小四,20磅行距,首行缩进2字符) 理论教学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适当使用多媒体教学、双语教学,以及结合录像、图片、课堂讨论、专题讲座、自学等形式给学生以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同时任课教师应适当地讲述一些学科前沿进展和动态发展,使学生在获得基本理论的同时还能了解学习该学科的前沿动态。 实验教学教师应适当讲授,结合示教等手段介绍有关的理论知识及操作规则,以学生动手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教学时数分配

6、考核方式 生理学为考试课,实行百分制,其中理论课考试多采用闭卷考试(选题有一定的范围及难度,从题库选题),考核成绩结合课堂随即考试(开卷或闭卷)及写论文等形式,从而全面考核学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程度,以及对生理学前言动态了解的程度,综合运用知识能力。 实验课通过平时课堂纪律、实验报告书写、课堂提问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综合考核。成绩的构成为:实验预习A%、实验操作B%、实验纪律C%等。 (正文宋体,小四,20磅行距,首行缩进2字符) 7、参考教材 序号.作者(编著者).书名(版本).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 序号.[国别]作者(编著者).书名(版本).译者(若为中文版).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正文宋体/小四,20磅行距,首行缩进2字符) 二、理论课教学大纲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宋体、小四、加粗、20磅行距,左对齐) 1.掌握。。。 2.熟悉。。。(正文宋体,小四,20磅行距,首行缩进2字符) 3.了解。。。 [教学内容]: 一、化学研究的对象 二、化学的发展史 三、化学和医药学 四、化学课程的任务 五、学习化学的方法 [教学时数]∶理论教学1学时 [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方法(正文宋体,小四,20磅行距,首行缩进2字符) 1. 自学/课堂讲授 2. 自学与讲授结合 。。。。。。 教学手段(板书/录像/多媒体/网络媒体/挂图/模型/标本等) 1.。。。

化学重点 第一章,绪论 * 化学:就是在原子与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及其应用的自然科学 无机化学:研究无机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应用 有机化学:研究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 分析化学:研究物质的化学组成及含量 物理化学:运用物理学原理与实验方法研究物质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 * 基础化学部分主要介绍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原理,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与应用,有关化学的基本计算等 * 有机化学部分主要讨论与医学密切相关的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有关知识及应用,包括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概念、结构、官能团、分类、命名、同分异构现象、合成、性质、反应、鉴别、应用等 第二章,溶液 一,溶液的组成标度 * 溶液的组成标度就是指一定量的溶液或溶剂中所含溶质的量。 溶液的性质常常与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相对含量有关 因此,溶液的组成标度就是溶液的一个重要特征 1,物质的量浓度 溶液中溶质B的物质的量除以体积,称为物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简称浓度。 2,质量浓度 溶液中溶质B的质量除以溶液的体积,称为物质B的质量浓度。 3,质量摩尔浓度 溶液中溶质B的物质的量除以溶剂的质量,称为物质B的质量摩尔浓度。 4,质量分数 溶液中溶质B的质量除以溶剂的质量,称为物质B的质量分数。 5,体积分数 溶液中溶质B的体积除以(同温同压下)溶剂的体积,称为物质B的体积分数。 二,溶液的渗透压 1,渗透: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由纯溶液进入溶液或由稀溶液进入浓溶液的现象称为渗透现象。2,渗透现象的产生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1、有半透膜存在;2、半透膜两侧溶液的浓度不相等,即半透膜两侧单位体积内不能透过半透膜的溶质粒子的数目不相等。 3,渗透的结果:缩小膜两侧的浓度差。 4,渗透的方向:由单位体积内水分子数较多的一方移向水分子数较少的一方。即由低渗渗溶液指向高渗溶液。 5,为维持只允许溶剂分子透过的半透膜所隔开的溶液与溶剂之间的渗透平衡而需要的超额压力等于溶液的渗透压。渗透压的符号为单位为Pa或kPa。 6,在一定温度下,稀溶液的渗透压只与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或微粒数)成正比,而与溶质本身的性质无关。 校正因子i值就是一“分子”电解质解离出的粒子个数。 7,渗透浓度:我们把溶液中能产生渗透效应的溶质粒子(分子或离子)统称为渗透活性物质,渗透活性物质的总的物质的量浓度称为渗透浓度。医学上的常用单位。

2015级《医用化学基础》期末考试试题答案 班级:学号:姓名:成绩: 注: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S 32, Cl 35.5 1. 最稳定原子的最外层含有 A 4个电子B6个电子 C 8个电子 D 18个电子 2. K 和K+在下列各项中相同的是 A 电荷数 B 电子数 C 质子数 D 性质 3.下列原子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 A Li B Be C N D C 4. n个电子层可能有的最多电子数为 A n B 2n C n2 D 2n2 5. 摩尔是 A 物质的质量单位 B 微粒个数单位 C 6.02×1023个微粒集体 D “物质的量”的单位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摩尔是一个基本物理量 B 水的摩尔质量是18 C 1mol H2的质量是2 g D 1mol O的质量是32g 7. 同温、同压下,物质的量相同的两种气体具有相同的 A 体积 B 质量 C 原子个数 D 密度 8 .1g下列气体在标准状况下占体积最大的是 A N2 B NH3 C Cl2 D CO2 9 .Na的摩尔质量是 A 23 B 23 g C 23 mol D 23 g/mol 10. 500ml生理盐水的质量浓度为 A 9 g/L B 0.9 g/L C 4.5 g/L D 45 g/L 11.下列物质中,物质的量为0.2mol的是 A 2.2 g CO2 B 3.6 g HO2 C 3.2 g O2 D 49 g H2SO4 12.与溶液渗透压大小有关的因素是 A 溶质的性质B溶质的颗粒总数 C 溶剂的性质 D溶质颗粒的大小 13.溶液在稀释前后,下列哪一项保持不变 A 溶质的体积 B 溶质的量 C溶液的浓度 D溶剂的量 14. 5.3g Na2 CO3可配制0.1mol/L的溶液()毫升 A 100 B 500 C 1000 D 2000 15. 下列物质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A 氨水 B 醋酸 C 硫酸 D 水 16. 医学中用乙醇作消毒剂,杀菌效果最好的浓度是 A 95% B 75% C 60% D 50% 17. 同一系列的所有化合物 A 具有相同的分子式 B 仅有两种元素 C 具有相同的物理性质 D 具有相同的通式和相似的结构

医用化学重点汇总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化学重点 第一章,绪论 * 化学:是在原子和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及其应用的自然科学 无机化学:研究无机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应用 有机化学:研究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 分析化学:研究物质的化学组成及含量 物理化学:运用物理学原理和实验方法研究物质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 * 基础化学部分主要介绍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原理,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有关化学的基本计算等 * 有机化学部分主要讨论与医学密切相关的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有关知识及应用,包括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概念、结构、官能团、分类、命名、同分异构现象、合成、性质、反应、鉴别、应用等 第二章,溶液 一,溶液的组成标度 * 溶液的组成标度是指一定量的溶液或溶剂中所含溶质的量。 溶液的性质常常与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相对含量有关 因此,溶液的组成标度是溶液的一个重要特征 1,物质的量浓度 溶液中溶质B的物质的量除以体积,称为物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简称浓度。 2,质量浓度

溶液中溶质B的质量除以溶液的体积,称为物质B的质量浓度。 3,质量摩尔浓度 溶液中溶质B的物质的量除以溶剂的质量,称为物质B的质量摩尔浓度。4,质量分数 溶液中溶质B的质量除以溶剂的质量,称为物质B的质量分数。 5,体积分数 溶液中溶质B的体积除以(同温同压下)溶剂的体积,称为物质B的体积分数。 二,溶液的渗透压 1,渗透: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由纯溶液进入溶液或由稀溶液进入浓溶液的现象称为渗透现象。 2,渗透现象的产生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1.有半透膜存在;2.半透膜两侧溶液的浓度不相等,即半透膜两侧单位体积内不能透过半透膜的溶质粒子的数目不相等。 3,渗透的结果:缩小膜两侧的浓度差。 4,渗透的方向:由单位体积内水分子数较多的一方移向水分子数较少的一方。即由低渗渗溶液指向高渗溶液。 5,为维持只允许溶剂分子透过的半透膜所隔开的溶液与溶剂之间的渗透平衡而需要的超额压力等于溶液的渗透压。渗透压的符号为单位为Pa或kPa。 6,在一定温度下,稀溶液的渗透压只与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或微粒数)成正比,而与溶质本身的性质无关。 校正因子i值是一“分子”电解质解离出的粒子个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