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上第一单元

五年级数学上第一单元
五年级数学上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关注污染―――分数加减法(二)

第一课时

备课时间: 8.25 上课时间:8.26 审阅人:

审阅时间: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结合具体情景,会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理解通分的意义,能正确地进行通分。

2、能力目标:在比较大小的同时体会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3、情感目标:渗透环保教育,培养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通分的意义

教学难点:正确地进行通分。

教学准备:垃圾处理场地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同分母分数大小和同分子分数大小的比较方法

二、创设情境

师:环境污染的问题是当前倍受关注的社会问题,请看大屏幕。(出示情境图)

师:观察画面,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堆放处理的垃圾与填埋处理的垃圾哪类多?

师:怎样比较哪类多?

生:比较一下和的大小。

师:怎样比较这两个分数哪个大?

生:可以化成小数比较。

生:化成分子相同的分数来比较。

生: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来比较。

师:大家按照自己的想法试试看。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交流。)

师:同学们很会研究问题,你们的策略其实都是将新知识转化成了已有的知识来解决,这是我们研究数学经常用到的方法。我们来看这种方法。(转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

师:你是依据什么将这两个分数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

生: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一个数,分数的大小不变。将的分子和分母都乘5,的分子和分母都乘7,两个分数的分母都变成了35。

师:把异分母分数化成与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通分过程中相同的分母叫做这几个分数的公分母

三、自主探索

绿点你会把和通分吗?

师:你觉得应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自己试一下

四、实践应用

1、自主练习第1、

2、

3、

4、自己完成,老师巡视

2、交流答案,找出自己错误的原因

教学反思:

开学后的第一次上课,效果比预想的好。学生主动性学习要比原来强了许多!整体状态好。通分时,学生灵活性强。方法多样。

第二课时

备课时间: 8.25 上课时间: 8.27 审阅人:审阅时间:

教学目标;复习巩固通分和比较两数大小

教学重点:通分的过程

教学难点;提高通分速度

教学过程:

一、说说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方法

1、化成分子相同。

2、化成分母相同。

3、通分。

4、分子分母十字交叉相乘

通分的方法,分母的三种情况,互质、倍数、一般三种关系的公倍数求法,把各分数化成以公分母做分母的分数。

二、综合练习

第5题:先让学生明确思路:所有的分数都要与一一比较。

然后,让学生独立解决,再交流比较的方法,鼓励学生根据分数的特点灵活选择方法。如:与比较,可以采用分子相同的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比大,一定比大……让学生通过解决这一具体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灵活性与多样性。

第6题让学生运用通分的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引导学生根据具体情景,进行分析,明确解决问题的思路:求最多的是哪类节目,就是求哪类节目所占的分数最大,也就是在四个分数中找最大的那个。除用通分的方法比较外,还可引导学生观察四个分数的特点,采用排除的方法直接找出最大。所以,歌舞类节目最多。

第7题:让学生独立比较并组织交流。交流中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发现:第一组、第四组分数用通分的方法比较大小较快,第二组分数化成分子相同的方法比较简捷,第三组分数化成小数比较大小较好。

最后总结:在分数大小比较的时候,可以观察分数的特点,灵活地选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大小的比较。

第10题: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然后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交流中明确:要比较“谁折得快”,首先标准要统一:一分钟每个人各折几个纸鹤(或折一个纸鹤各用几分钟),然后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用分数表示出结果,最后通分比较三个分数的大小,找到答案。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备课时间: 8.25 上课时间: 8.28 审阅人:

审阅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并熟练掌握计算方法。

能力目标: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异分母分数加减运算在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目标:渗透环保教育,培养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培养做题的熟练技巧

教学过程:

一、出示信息窗二

师:观察表格:你已经学会比较大小了,你能从表格中看出哪种空气质量的天数多一些?

你还想提哪些问题?

生:空气质量优和良的天数一共占总天数的几分之几?

师:怎样列式?+=

大家观察一下,分母一样吗?你能想出什么办法进行计算?

生:化成小数,通分

师:你能说说:分母不一样的时候怎么样进行加减呢?

生:先通分,再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进行计算

师:绿点问题能不能自己列式试一下

学生独立操作

师总结:异分母分数减法怎么样计算?

计算结果要注意什么?

二、自主探索

1、“自主练习”第1题是一道看图填空的题目。填完括号想一想为什么要化成分母是6的分数?

2、独立完成第2题,做题时候要注意看清加减,计算结果记住约

分。

3、独立完成想一想,一共占在校时间的几分之几,是把谁当成“1”?

4、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计算,然后将计算结果与比较,填在对应的集合圈内。进一步巩固分数大小比较。

5、第6题,学生先估测,再进行计算。让学生讲清估测的依据及计算的方法,再比较估测结果与计算结果,进一步提高估测能力。

6、题是一道探索规律的题目。

先让学生观察,找出算式的共同特点:两个分数的分子都是1,分母互质。然后让学生独立计算其中的两组,得出结论:当两个分数的分子都是1而分母互质时,两个分数相加(减),和(差)的分母是两个分数分母的积,分子是两个分母的和(差)。

三、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分母不一样的分数你能怎么样快速进行计算?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备课时间: 8.25 上课时间:8.29 审阅人:审阅时间: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学习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异分母分数加减运算在生活中的应用。

3、渗透环保教育,培养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

师: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搜集了关于交通噪音污染的有关资料,我们来交流一下。

学生交流搜集的相关资料。

师:交通噪音污染极大的危害着人们的健康,它的噪音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汽车鸣笛。(出示主题图)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观察情境图。

师:影响城市环境的噪音主要由生活噪音和交通噪音。其中生活噪音占,交通噪音占。影响城市环境的其他噪音占几分之几?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如果有困难,也可以同伴互助。全班交流算

法:

(1)把城市环境看作单位“1”,从中减去,再减去,把分母一次通分计算。

(2)从“1”中减去加的和,先把括号里面的通分计算,再相减。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跟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1.做“自主练习”第1、2、3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评议。2.师:通过以上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或感受?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

备课时间: 8.25 上课时间: 8.30 审阅人:审阅时间:

教学目标:通过综合复习对本单元知识进行系统复习。

教学重点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进行巩固

教学过程:

一、“自主练习”第1题,学生独立计算,再全班交流。

启发学生寻找简便方法。如-+可先算+,再减。+(-)和-(-)可以将括号内外的分数一次通分。

第4题让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关注学生比较的方法。

第二问: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并解决,你能提出连加连减的问题吗?

第5题,学生按自己的想法将算式补充完整,通过交流发现:整数加法的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第6题,让学生观察题中分数的特点,然后再利用适当的运算律进行简算。交流时说清简算的依据。

第7、8、10学生独立完成,巩固分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知识。

第9题是解方程的题目,是解方程知识在分数方面的循环,也是分数加减法的变式练习。练习时,可先让学生独立解方程,然后交流解方程的依据和计算的方法。

二、“我学会了吗?”先让学生对本单元所学知识进行全面的回顾整理,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系统、整体的把握。

再让学生根据题目中的信息提出问题并列式解决,从而完成对通

分、异分母分数大小比较以及分数加减法计算等知识的检测与评价。

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的整理与复习

备课时间: 8.25 上课时间: 8.30 审阅人:

审阅时间: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加、减法,会口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2、使学生理解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分数加法同样适用,

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分数加法的简便计算。

3、使学生掌握分数和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会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一

些简便计算。

二、教学方法:练习法

三、教具准备:投影片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分数加减法

1、异分母分数加减的意义。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问: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能不能直接相加、减?为什么?在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应注意什么?它们与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有什么联系?

使学生理解因为异分母分数的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减;在计算时要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4、沟通分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二).复习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问:运算顺序怎样?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分数是否适用?计算11页第6题.使用什么方法简便?

(三).整理本单元的各部分内容.

分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

(四).课堂练习、

1、数学快乐园第7页:直接写得数.

2、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练习

快乐园第5页第1题,让学生独立做,抽学生板演,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辅导。

3、做第5题。

第5题,让学生独立做,提醒学生认真观察题目,能简算的要简算。订正时让学生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使学生明确在计算时,那种方法简便就用那种方法。

4、分数应用题练习,

做快乐园第8页第8、9题,学生读题、说题意,再列式计算。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辅导或在订正时重点讲解。

5、作业设计:做快乐园第10页第4、5、6题

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测试

备课时间: 8.25 上课时间: 8.27 审阅人:审阅时间:

一、教学目的:

测试,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提高应用能力,开阔视野。

二、教学内容

附试卷一份。

教学反思: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检测卷及答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检测卷 一、填空题。 1.13.65扩大到原来的( )倍是1365;6.8缩小到原来的( )是0.068。 2.把8.25684保留整数约是( ),精确到千分位约是( )。 3.4.09×0.05的积有( )位小数,5.2×4.76的积有( )位小数。 4.根据13×28=364,写出下面各式的积。 1.3× 2.8=( ) 0.13×0.28=( ) 13×2.8=( ) 0.013×28=( ) 0.13×2.8=( ) 1.3×0.028=( ) 二、判断题。(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 0.03与0.04的积是0.12。( ) 2.一个小数的16.5倍一定大于这个小数。( ) 3. 53.78保留一位小数约是53.8。( ) 4.一个数乘小数,积一定小于这个数。( ) 三、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扩大到它的100倍,另一个因数缩小到它的,则积( )。 A.扩大到它的10倍 B.扩大到它的100倍 C.扩大到它的1000倍 D.不变 2.下面各算式中,得数小于0.85的是( )。 A.0.85×1.01 B.0.85×0.99 C.0.85×1 D.0.85×2 3.4.8×37+4.8×63=4.8×(37+63)是应用了( )。 A.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B.乘法分配律 C.乘法交换律 D.乘法结合律 四、在○里填上“>”“<”或“=”。 57×0.9○57×0.7 6.3×1.01○6.3 2.3×0○1 0.58×5.5○5.5×2 0.23×1○0.23 0.23×1.1○2.3×0.11 五、计算题。 1.直接写出得数。 0.6×0.8= 3×0.9= 2.5×0.4= 3.6×0.4=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测试卷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测试卷 姓名班级学号得分 一、口算。(另卷共6分) 二、填空题。(第7题4分,其余每空0.5分,共13分) 1、求4个0.7是多少,加法算式是( ),乘法算式是( ),用( )计算比较简单。 2、的积是()位小数,如果2.35扩大10倍,要使积不变,必须把0.5改为()。 3、4.032 0.8的积是()位小数, 的积是()位小数。 4、由7个1,9个0.1和5个0.01组成的数是(),将它精确到十分位是()。 5、把 3.964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这个小数就()倍。 6、在里填上”>:”,”<”或者”=”。 4.7 1.02 4.7 3.4 4 3.4 2 7.6 12 76 1.2 0.48 0.9 0.48 0.25 1.01 0.25 75 0.13 0.13 7.5 7、根据,直接写出下面几个算式的积。(4分) 4.4 2.1=( ) 0.44 0.21=( ) 0.924=()×()92.4=( )×( ) 8、一个数是三位小数,将它四舍五入到百分位是3.32,这个数最大是(),最小是()。 三、判断题。(5分)

1、7.6乘一个小数,积一定小于7.6。() 2、小数点后面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3、整数乘法简便运算定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 () 4、0.7 0.7的积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位小数约是0.5。() 5、一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同时扩大到原来的10倍,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扩大到原来的10倍。() 四、计算题。(33分) 1、用竖式计算。(12分) 8 0.12= 1.9 3.5= 2.3 1.29= (验算) 0.401 0.3= 0.45 0.96= 0.17 0.71 2、下列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算。(前3题每题3分,其余每题2分,共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测试卷 一、我会填空。 1. ( )+( )+( )+( )=( ) ( )×( )=( ) 2. ( )+( )+( )=( ) ( )×( )=( ) 3. 20的5 2 是( ),6 5的4 3是( )。 4.一个皮球4.8元,一个乒乓球的价钱是一个皮球的12 5,一个乒乓球( )元。 5.一个长方形,长2 1米,宽5 2米,它的周长是( )米,面积是( )平方米。 6.一根电线长150米,用去5 3,还剩( ),还剩( )米。 7.5 4时=( )分 8 5 3千米=( )千米( )米 ( )厘米=43米 53 1公顷=( )公顷( )平方米 8.比8米长4 1 是( )米。 9.在计算3 1 43-2413?时,应先算( )法,得( );后算( )法, 得( )。 10.如果a ×8 5 =b ×2 3=c ×1,那么a ,b ,c 这三个数中,最大的一个数是( ),最小的一个数是( )。 二、我会判断正误。 1.一件10元的小礼品,先降价 101后再提价10 1 ,结果还是10元。 ( ) 2.一个数乘真分数,积一定小于这个数。 ( ) 3. 21×72 +21×7 5= 21×(72+7 5 ),这是应用了乘法结合律。 ( ) 4.1千克的43和3千克的4 1 一样重。 ( ) 5.2千克食盐,吃去21,还剩2 1 千克。 ( ) 三、我能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空。 1.下面与87 ×5 3的结果相等的是( )。 A .7385? B .83 75? C .5 783? 2.下面( )的积在31与9 7 之间。 A .4352? B .2746? C .6532? 3.11 3 887811387??=??运用了( )。 A .加法交换律 B .乘法交换律 C .乘法结合律 D .乘法分配律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认真思考,仔细填写。22分 1、把0.59扩大到它的10倍是(),把5.9缩小到它的是()。 2、根据32×18=576,填上合适的数。 3.2×18=()0.32×0.18=() ()×18=0.576()×()=5.76 3、把8.279保留一位小数约是(),精确到百分位约是()。 4、在下面的○里填上“﹥”“﹤”或“=”。 3.5×0.99○3.57.1×0.54○7.1×5.4 4.25×1.1○4.25 0.83×3.02○3.02 5、6.9×4.5+3.1×4.5=(____+____)×4.5 0.25×7.8×4=7.8×(___×____) 6、两个数的积是6.4,如果其中一个因数扩大到它的10倍,另一个因数扩大到它的100倍,积变成了()。 7、6个5.4是() 1.6的3.2倍是() 8.6的一半是()72的十分之三是() 8、一个两位数,将它四舍五入到十分位约是3.6,这个数最大是(),最小是()。 二、反复比较,慎重选择。10分 1、16×9.8的简便算法是()。 A.16×10-16×2 B.16×(10-2) C.16×(10-0.2) 2、一个数扩大到它的100倍后是50,这个数是()。

A.0.5 B.0.05 C.0.005 3、()的结果比第一个因数大。 A.5.4×0.9 B. 0.32×2 C.0.65×0 4、8.5小时就是8小时()分。 A.5 B.50 C.30 5、如果□×○=5.4,则(□×2)×(○÷2)=( )。 A.5.4 B.21.6 C.10.8 三、判断题。6分 ()1、两个小数的积一定是小数。 ()2、一个大于0的数的1.2倍一定比这个数大。 ()3、8.6×0.7的积保留一位小数约是6.0. ()4、1.25×0.97的积大于0.97而小于1.25. ()5、8.4-1.4×0.2=7×0.2=1.4。 ()6、17.4×9+17.4=17.4×10=174 四、细心计算,认真检查。34分 1、直接写出得数。6分 0.8×0.5= 0.9×5= 8×0.06= 0.05×1.6= 0.75+0.4= 4.3+5.7= 0.27-0.2= 1.2-0.9= 100×0.7= 2.5×8= 1.06×7= 0.01×7.2= 2、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18分 2.3×2.5×0.40.29×102 1.2×2.5+0.8×2.5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试卷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试卷 班别: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座号:_________得分:_______ 一、口算:(另卷)(6分) 二、知识万花筒(15分) (1)3.2+3.2+3.2+3.2+3.2改用乘法算式表示是(),这个乘法算式表示的意义是()。 (2)36×0.21积是()位小数,2.35×0.5积是()位小数, 0.25×1.04积是()位小数,150×3.2积是()位小数。(3)两个因数相乘的积是13.5,如果一个因数扩大10倍,另一个因数扩大10倍,积就扩大(),结果是()。 (4)在○里填上“>”“<”或“=” 4.32×0.98○4.32 6.09×2○6.09 34×0.35○0.35 14.8×7.5○7.5×14.8 6.3×7.04○7.04 18.9×1○1 756×0.9○756 1×0.94○1 4.25×1.1○4.25 (5)0.24×0.8=( ),得数保留两位小数约是()。 (6)一个长方形花坛,长是9.6米,宽是6.5米,它的面积是()平方米。 (7)一种茶叶每千克的售价是48.5元,买0.5千克要付()元,买 2.4千克要付()元。 (8)13.56×4+6×13.56可以用()律进行简算,0.25×3.5×4可以用()律进行简算。 (9)用1分钟可以做45题口算,李强的速度是她的1.4倍,李强每分钟可做()题口算。(10)把5.95改写成与它大小相等的三位小数是()。 三、我是小清官(5分) (1)0.2小时等于20分钟() (2)8.2×0.78 > 8.2 ( ) (3)6.9995用“四舍五入”法精确到百分位是7.00。( ) (4)5.03×3.05的积有四位小数。() (5)一个数乘0.01,等于将这个数缩小到它的百分之一。() 四、快乐选择A、B、C(5分)。 (1)3.491保留两位小数的近似值是() A、3.49 B、3.5 C、3.50 D、3.495 (2)下面的算式中,积等于10的是() A、12.5×0.8 B、1.25×0.8 C、2.4×5 D、2.5×0.4 (3)近似值 4.2是把一个小数保留一位小数时所得到的,下列各数中()不可能是这个小数。 A、4.2399 B、4.21 C、4.27 D、4.248 (4)下面各式中积最小的是() A、15×1 B、5×0.5 C、5×1.5 D、5×0.1 (5)4.8×37+4.8×63=4.8×(37+63)是应用了() A、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师 B、乘法分配律 C、乘法交换 D、加法交换律 五、我是神算手。 (1)在列竖式计算 0.36×0.15 1.45×0.12 0.86×1.4 (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6.5×0.39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观察物体”是“图形与几何”领域的内容,数学《课程标准》在每一学段要求不同。第一学段是“能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简单物体的形状”。第二学段是“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第三学段是“正式学习投影和三视图的知识”。本单元重在动手操作,教材设计了形式多样的观察和实践活动,为学生展开空间想象提供了平台;动手操作不能仅仅停留在“观察”的层面上,要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推理—验证的过程,意在激发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本单元是观察物体(三),前面已经学习了观察物体(一)和观察物体(二),因此学生对于观察物体的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前面所学的知识重点在于观察,而这一单元的知识侧重于动手操作,只有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经历观察—猜想—推理—验证的过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 1. 准备好必要的教具和学具。 由于本单元有大量的观察和拼搭等活动,所以除教具外,最好每个学生都准备一套相应的学具。可以结合实际,指导学生自制学具。 2. 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交流。 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经历观察—猜想—推理—验证的过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因此,教师要切实组织好学生的课堂活动,要让所有的学生都真正地、实实在在地进行观察和操作。 1. 要选择学生熟悉的、便于组织活动的教学素材。 2. 要提供学生足够的自主探索知识的活动空间和机会。由于学生的抽象思维水平还不够,这就需要借助于直观的活动进行自由探索,亲身实践。 3. 要给学生创造合作与交流的氛围。 观察物体(三)2课时 从某个角度观察多个物体 教材第2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第1、第2题。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及答案1 一、填空题。 1.13.65扩大到原来的()倍是1365;6.8缩小到原来的()是0.068。 2.把8.25684保留整数约是(),精确到千分位约是()。 3.4.09×0.05的积有()位小数,5.2×4.76的积有()位小数。 4.根据13×28=364,写出下面各式的积。 1.3× 2.8=() 0.13×0.28=() 13×2.8=() 0.013×28=() 0.13×2.8=() 1.3×0.028=() 二、判断题。(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 0.03与0.04的积是0.12。 () 2.一个小数的16.5倍一定大于这个小数。 () 3. 53.78保留一位小数约是53.8。 () 4.一个数乘小数,积一定小于这个数。 () 三、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扩大到它的100倍,另一个因数缩小到它的,则积()。 A.扩大到它的10倍 B.扩大到它的100倍 C.扩大到它的1000倍 D.不变 2.下面各算式中,得数小于0.85的是()。 A.0.85×1.01 B.0.85×0.99 C.0.85×1 D.0.85×2 3.4.8×37+4.8×63=4.8×(37+63)是应用了()。 A.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B.乘法分配律 C.乘法交换律 D.乘法结合律 四、在○里填上“>”“<”或“=”。 57×0.9○57×0.7 6.3×1.01○6.3 2.3×0○10.58×5.5○5.5×2 0.23×1○0.230.23×1.1○2.3×0.11 五、计算题。 1.直接写出得数。 0.6×0.8=3×0.9= 2.5×0.4= 3.6×0.4= 12.5×8= 50×0.04= 80×0.3= 1.1×9= 2.列竖式计算。 1.45×0.12= 3.08×0.28=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测试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测试 一、填空题。 1、求4个0.7是多少,加法算式是( ),乘法算式是( ),用( )计算比较简单。 2、4.032 0.8的积是()位小数,的积是()位小数。 3由7个1,9个0.1和5个0.01组成的数是(),将它精确到十分位是()。 4、把3.964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这个小数就()倍。 5、根据4.4X 2.1=0.924 ,直接写出下面几个算式的积。(4分) 4.4×2.1=( ) 0.44 ×0.21=( ) 0.924=()×()92.4=( )×( ) 6、一个数是三位小数,将它四舍五入到百分位是3.32,这个数最大是(),最小是()。 7、根据乘法的运算定律填空。 8.12×0.5=□×□12.5×8.7×0.8=(□×□)×□ (2.5+0.6)×4=□×□+□×□ 4.1×1.5+5.9×1.5=(□+□)×□ 8、在○里填上>、<或= 924×0.6○924 1×0.44○0.44 7.3×1.8○7.3 9、两个因数的积是8.45。如果两个因数同时扩大10倍,则积是() 10 6.23×4.2(得数保留两位小数)是() 二、判断题。 1、7.6乘一个小数,积一定小于7.6。() 2、小数点后面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3、0.7 0.7的积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位小数约是0.5。() 4、一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同时扩大到原来的10倍,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扩大到原来的10倍。() 5、1.25×(0.8+1) = 1.25×0.8+1 () 三、用心选一选。(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0.25的12倍是()A、0.03 B、0.3 C、3 2、一个数乘0.01,也就是把这个数缩小到它的()。A、1/100 B、1/10 C、10倍 3、0.7×0.2与7×0.02的积()。A、相等B、不相等C、无法判断 4、0.065×45=2.925,如果得数保留一位小数,是()。A、3.0 B2.9 C、2. 四、细心算一算。 1、用竖式计算。 4.2×0.8= 1.5×6200= 2.7×0.101= 2、用简便方法计算。 3.45×102 0.47×0.5×0.8 0.46×1.9+0.54×1.9 3、计算下面各题。 6.54×1.2-1.87 3.17+0.4×1.6 0.26×0.85+0.15 六、应用题。 ㈠只列式不计算。 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使它成为乘加应用题,再列式,不计算。 五年级有学生120人,六年级人数是五年级的1.5倍,?列式: 2、先把题目补充完整,使它成为乘减应用题,再列式,不计算。 五年级有学生120人,六年级人数是五年级的1.5倍,?列式: ㈡解决问题。 1、学校美术室的宽是5.4倍,长是宽的1.2倍。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一只梅花鹿高1.46米,一只长颈鹿的高度是梅花鹿的3.5倍。 ⑴长颈鹿有多高?⑵梅花鹿比长颈鹿矮多少米? 3、王老师从家骑车到学校要用0.25小时,每小时行驶18千米,家离学校有多远?如果他改为步行,每小时走5千米,用0.9小时能到学校吗? 4城市的出租车在3公里以内收费10元,超过3公里后,每公里加收1.60元。李师傅乘坐了14公里,要花多少钱?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试卷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试卷 一.计算:(38分)班级姓名号数等级1.口算:(8分) 0.16×5 ﹦ 1.78+2.2 = 1.2×0.5-0.4 = 0.7÷0.01 = 2.5×0.4 = 1.25×8÷1.25 = 6.6÷0.66 = 4÷0.8 = 5.37×0+4.63 = 9.6÷0.6 = 12-3.97= 1.6+2.4×0.3 = 2.列竖式计算:(9分) 3.7×0.016 53×2.07 1.55÷3.9 16.9÷0.13 (保留两位小数)(用乘法验算) 3.求未知数X:(6分) 1.6×X=3.28 X÷0.18 =8.45 1.26÷ X =28 4.简便计算:(15分) 2.37×6.3+2.37× 3.7 2.5×1.25×0.32 4.4×25 2.64÷5÷0.2 3.8×10.1

二.填空:(第1题至第6题每个空格一分,第7题2分,第8题4分,共25分) 1. 0.98÷0.7 =()÷7 2.3÷0.15 =()÷15 2. 0.78×5 这个算式表示: 5×0.78 这个算式表示: 5.34÷2.1 这个算式表示: 3. 3千克250克 =()千克 0.75时 =()分 1小时15分 =()分 2.35平方米 =()平方米()平方分米4. 7.383838……的简便写法记作(),它的循环节是(),它是()循环小数。 5. 5.9042保留整数约是(),精确到十分位约是(),保留两位小数约是()。6.在()里填上“=”、“>”或“﹤”。 5.24×0.99()5.24 10.65÷0.22()10.65 1÷0.125()0.125×1 4.39×10()4.39÷0.1 7.把下面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并用“﹤”连接起来 1.426 1.426 1.426 1.426 8.下面是某班级购书的发票,请你把空格填满 三.选择题:(6分) 1.两个因数都是0.7,写成算式是() ① 0.7×2 ② 0.7×0.7 ③0.7+0.7 2.与0.3×1.21的积相等的式子是()。 ①3×1.21 ②12.1×0.03 ③ 0.03×0.121 ④ 3×0.121 3.下列小数是无限小数的是()。 ①3.912 ②2.141414 ③7.501…… 4.两数相除,当除不尽时,如果商用循环小数表示,那么要用()。 ①大于号②等号③小于号 5.大于0.5而且小于0.6的数有()个。 ① 0 ② 1 ③ 2 ④无数 6. 0.25除以0.15,当除到商1.6时,余数是()。 ① 10 ② 1 ③ 0.1 ④ 0.01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一二单元测试卷 姓名:成绩: 一、填空题。 1.13.65扩大到原来的( )倍是1365;6.8缩小到原来的( )是 0.068。 2.把8.25684保留整数约是( ),精确到千分位约是( )。 3.4.09×0.05的积有( )位小数,5.2×4.76的积有( )位小 数。 4.根据13×28=364,写出下面各式的积。 1.3× 2.8=( ) 0.13×0.28=( ) 13×2.8=( ) 0.013×28=( ) 0.13×2.8=( ) 1.3×0.028=( ) 二、判断题。(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 0.03与0.04的积是0.12。( ) 2.一个小数的16.5倍一定大于这个小数。( ) 3. 53.78保留一位小数约是53.8。 ( ) 4.一个数乘小数,积一定小于这个数。( ) 三、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扩大到它的100倍,另一个因数缩小到它的100倍,则积( )。 A.扩大到它的10倍 B.扩大到它的100倍 C.扩大到它的1000倍 D.不变 2.下面各算式中,得数小于0.85的是( )。 A.0.85×1.01 B.0.85×0.99 C.0.85×1 D.0.85×2 3.4.8×37+4.8×63=4.8×(37+63)是应用了( )。 A.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B.乘法分配律 C.乘法交换律 D.乘法结合律 四、在○里填上“>”“<”或“=”。 57×0.9○57×0.7 6.3×1.01○6.3 2.3×0○1 0.58×5.5○5.5×2 0.23×1○0.23 0.23×1.1○2.3×0.11 五、计算题。 1.直接写出得数。 0.6×0.8= 3×0.9= 2.5×0.4= 3.6×0.4= 12.5×8= 50×0.04= 80× 0.3= 1.1×9= 2.列竖式计算。 1.45×0.12= 3.08×0.28= 13.5×26.7= 3.15×0.35=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 二、倍数与因数 、如果a×b=c(a,b,c都是非0自然数),则a和b都是c的因数,c是a和b的倍数,例:3×4=12,3和4都是12的因数,12是3和4的倍数;如果a×a=c,则a是c的因数,c是a的倍数,例:3×3=9,3是9的因数,9是3的倍数。 2、找因数的方法:找因数就是找所有能乘得这个数的乘数,从1开始一对一对地找,看哪两个自然数的积是这个数,直到两个乘数逐渐接近,没有其它乘数能得到这个积为止。(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3、找倍数的方法:用这个数分别乘1,2,3,4……,所得的积就是倍数。(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三、2,3,5的倍数特征 、2的倍数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是2的倍数(能被2整除的数,是2的倍数)。 2、奇数和偶数:能被2整除的数是偶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是奇数。(0是最小的偶数,1是最小的奇数) 3、5的倍数特征: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4、2和5公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的数是2和5共同的倍数。

5、3的倍数特征: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6、既是2和5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的数:先满足个位上是0,再满足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例:690,30,660,780,1110…… 7、性质:一个数的倍数的倍数,依然是这个数的倍数。例如:3和9,9的倍数都是3的倍数;4和8,8的倍数都是4的倍数。 四、质数和合数 、质数:一个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个数叫作质数。(质数只有两个因数) 2、合数: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还有其它因数,这个数叫作合数。(合数至少3个因数) 五、100以内的奇数,偶数,质数,合数 、奇数:1,3,5,7,9,11,13,15,17,19,21,23,25,27,29,31,33,35,37,39,41,43,45,47,49,51,53,55,57,59,61,63,65,67,69,71,73,75,77,79,81,83,85,87,89,91,93,95,97,99共50个奇数。 2、偶数:0,2,4,6,8,10,12,14,16,18,20,22,24,26,28,30,32,34,36,38,40,42,44,46,48,50,52,54,56,58,60,62,64,66,68,70,72,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分数乘法》教学工作总结 分数乘法这一单元内容包括: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以及分数乘法的应用。内容不仅多并且较抽象,学生理解较难。 分数乘法的意义在整数乘法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拓展和延伸。特别是对一个数乘分数的理解上是这一单元的重点和难点。利用图形使抽象的问题直观化,在本单元教学中就显得重要了。 数量关系的理解,要紧紧依托于图像的直观性,这就是我们通常理解的图形与数量的结合。变抽象为直观,用直观的图示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文字表述,再逐步使学生脱离直观上升到抽象语句的规律性理解和掌握。例如在教学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时,就要引导学生用图示的方式方法理解把一个数平均分成了几份,表示这样的几份,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反之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直接用乘法来列式即可。同时引导学生直观的感知到了积小于被乘数的道理。下一步教学计算时更是要借助图示来帮助理解等于几的道理。用图形表征让学生充分观察理解分数乘分数的这一比较复杂的计算过程。引导归纳得到一个规律性的结论:分子相乘做积的分子,分母相乘做积的分母,能约分的要先约分才比较简便。分数乘法的应用,则要用画线段图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建立数量与分数之间的对应关系。进一步使学生理解和明确分数乘法的应用就是对分数乘法意义的拓展和深化。 数学的理解是离不开图形的辅助的。图形和数量是数学学习的一对相互依附的对象。要学好数学就要教师帮助学生建立用一定的符号、图形来翻译抽象的数学内涵,变深邃为简约,更有利于学生的深刻理解和掌握,为进一步的学习数学知识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吧。 在教学《分数乘法》时,我重点让学生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坚持每天进行口算训练。对于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能联系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进行教学,注重加强分析题目的数量关系,明确把谁看作单位"1",但也忽略了单位化聚的方法复习以及一些重点评讲。 以后应从以下几点来加强日常教学。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讲解学习

学习资料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单元知识点 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小数加减法,要先把小数点对齐,然后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知识点 1、小数乘整数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如:3.6×5表示5个3.6的和是多少 或者3.6的5倍是多少。 小数乘小数的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如:2.6×0.4就是求2.4的十分之四 是多少。8.5×3.4就是求8.5的3.4倍是多少。 2、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小数乘法时(注意要把末尾对齐),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乘得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小数末尾有0的要去掉。 3、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4、小数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即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的,再算括号外面的,如果括号里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没有括号的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同级运算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5、积的近似数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数。首先明确要 保留的小数位数;再看保留的小数位数下一位的数字,若大于或等于5向 前一位进一,若小于5舍去。求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 6、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0除外)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7、一个因数扩大若干倍(0除外),另一个印数缩小相同的倍数,积不变。 8、两个因数同时扩大或缩小时,积就扩大或缩小两个因数扩大或缩小的倍数的积。 9、一个因数扩大另一个因数缩小,积就扩大或缩小两个因数扩大或缩小的倍数的商 10、常见的量: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1米=100厘米 1米=1000毫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 1时=60分1分=60秒 11、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也适用,应用乘法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仅供学习与参考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易错点汇总 图形的变换包括:、、。其中只是改变原图形位置的变换是、。 一、图形的平移 1、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和。 2、平移的三要素:原图形的位置、平移的方向、平移的距离。 平移的方向一般为:水平方向、垂直方向两种。 平移的距离:一般为几个单位长度(也即几个方格)。 3、平移是整个图形的移动,图形的每个关键点都需要按要求移动。 4、图形平移的步骤:(1)确定原图形位置、平移的方向、平移的距离。 (2)找出原图形的各关键点。 (3)根据题目要求将各个点依次平移。 (4)顺次连接平移后的各点,标明各点名称。 二、轴对称 1、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直线的图形能够重合,就说这一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图形的。 2、轴对称图形一定有对称轴,而且至少有条对称轴,常见的例如:、、、、线段、角;有两条对称轴的常见图形有、;有三条对称轴的常见图形有; 正方形有条对称轴;五角星和正五边形有条对称轴;正六变形有条对称轴。 三、轴对称图形的画法1、轴对称图形的性质:(1)对称轴两边的图形一定完全相同 (2)对应点也关于对称轴对称 (3)对应点的连线垂直于对称轴 (4)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2、轴对称图形的画法:(1)根据题意确定已知图形以及对称轴位置 (2)找出已知图形的关键点 (3)一次过每个点作垂直于对称轴的虚线(根据性质3) (4)在对称轴另一侧确定各对应点位置(根据性质4) (5)标明各点对应名称,顺次连接各对应点得到轴对称图形。 四、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沿某条直线对折之后,两边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叠,这条直线就是图形的对称轴。 六、图形旋转的特点 1、旋转前后图形形状和大小都不变。 2、每组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角的度数都等于旋转角度。 3、各对应点之间的距离也相等。 七、图形旋转的三要素 1、旋转中心:可以在已知图形上也可以在已知图形外。 2、旋转方向:顺时针和逆时针。 3、旋转角度:常见的有45°、90°180°等。 八、旋转图形的画法 1、确定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 2、找去原图形的各关键点 3、依次将各关键点与旋转中心连接(用虚线) 4、将各连线按要求旋转一定角度后,确定各虚线的长度,标出对应点。 5、将个对应点连接并标出名称。 五、轴对称和成轴对称 轴对称图形成轴对称 区别 只有一个图形有两个图形至少有一条对称轴只有一条对称轴 联系1.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 2.都有对称轴. 3.如果把一个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分成两个图形,那么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如果把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看成一个图形,那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

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 五年级数学教案 ●二、倍数与因数 1、如果a×b=c(a,b,c都是非0自然数),则a和b都是c的因数,c是a和b 的倍数,例:3×4=12,3和4都是12的因数,12是3和4的倍数;如果a×a=c(两个a是相同的乘数),则a是c的因数,c是a的倍数,例:3×3=9, 3是9的因数,9是3的倍数。 2、找因数的方法:找因数就是找所有能乘得这个数的乘数,从1开始一对一对地找,看哪两个自然数的积是这个数,直到两个乘数逐渐接近,没有其它乘数能得到这个积为止。(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3、找倍数的方法:用这个数分别乘1,2,3,4……,所得的积就是倍数。(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三、2,3,5的倍数特征 1、2的倍数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是2的倍数(能被2整除的数,是2的倍数)。 2、奇数和偶数:能被2整除的数是偶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是奇数。(0是最小的偶数,1是最小的奇数) 3、5的倍数特征: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4、2和5公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的数是2和5共同的倍数。 5、3的倍数特征: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6、既是2和5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的数:先满足个位上是0,再满足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例:690,30,660,780,1110…… 7、性质:一个数的倍数的倍数,依然是这个数的倍数。例如:3和9,9的倍数都是3的倍数;4和8,8的倍数都是4的倍数。 ●四、质数和合数 1、质数:一个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个数叫作质数。(质数只有两个因数) 2、合数: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还有其它因数,这个数叫作合数。(合数至少3个因数) ●五、100以内的奇数,偶数,质数,合数 1、奇 数:1,3,5,7,9,11,13,15,17,19,21,23,25,27,29,31,33,35,37,39,41,43,45,47,4 9,51,53,55,57,59,61,63,65,67,69,71,73,75,77,79,81,83,85,87,89,91,93,95, 97,99共50个奇数。 2、偶 数:0,2,4,6,8,10,12,14,16,18,20,22,24,26,28,30,32,34,36,38,40,42,44,46,4 8,50,52,54,56,58,60,62,64,66,68,70,72,74,76,78,80,82,86,84,88,90,92,94, 96,98,100共51个偶数。 3、质 数: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59,61,67,71,73,79,83,89, 97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 知识点梳理: 一、小数乘整数(利用因数的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来计算小数乘法) 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如:1.5×3表示1.5的3倍是多少或3个1.5的和的简便运算. 知识点一: 1、计算小数加法先把小数点对齐,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2、计算小数乘法末尾对齐,按整数乘法法则进行计算. 例题:求4个0.7是多少,加法算式是,乘法算式是 . 知识点二: 积中小数末尾有0的乘法. 先计算出小数乘整数的乘积后,积的小数末尾出现0 ,要再根据小数的性质去掉小数末尾的0.如:3.60 “0” 应划去 例题:王老师带领全班49名同学去看电影.个人票每张8元,40人以上可以购买团体票,每张便宜1.1元.王老师带了350元钱够吗? 知识点三: 如果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上小数点.如0.02×2=0.04 例题:竖式计算 23×0.036 0.036×14 25×0.03 知识点四: 计算整数因数末尾有0的小数乘法时,要把整数数位中不是0的最右侧数字与小数的末尾对齐. 例题:竖式计算 360×2.4 15.0×3.60 280×0.56 二、小数乘小数

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如:1.5×0.8就是求1.5的十分之八是多少.1.5×1.8就是求1.5的1.8倍是多少. 知识点一: 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的关系:因数中共有几位小数,积中就有几位小数. 例题:1、小凯做了几道题,忘记点了小数点,请你帮他点上小数点. 36×2.4=8 6 4 13×0.2 5=3 2 5 14.4×3.98=5 7 3 1 2. 2、8×0.2积是位小数,0.45×1.02积是位小数. 3、根据28×65=1820,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①0.28×65=____ ②28×6.5= ③28×0.65=____ ④2.8×6.5=____ ⑤0.28×0.65= ⑥2.8×0.65=____ 知识点二: 小数乘法的一般计算方法: 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给积点上小数点(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输出几位,点上小数点.)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在积的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没有特殊要求外,计算结果中,小数部分末尾的0要去掉,把小数化简. 例题:1、学校美术室的宽是5.4米,长是宽的1.2倍.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双休日,李叔叔开车去香山旅游,每小时行62.5千米,3.2小时可以到达.每升汽油可供汽车行驶6.8千米,汽车的油箱里有26升汽油.李叔叔中途需要加油吗? 知识点三: 小数乘法的验算方法 1、把因数的位置交换相乘 2、用计算器来验算 3、根据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检验 4、根据因数与积的大小关系检验 三、积的变化规律

五年级上数学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小数的乘法》 单元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除法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除法笔算和简单的口算。 2、使学生会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商是小数的近似值。 3、使学生理解整数乘、除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 教学重点: 1.使学生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2.能正确地进行小数乘法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能正确应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并能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4.会应用所学的运算定律及其性质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 在理解小数乘法的算理和算法的基础上,掌握确定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点位置。 第一课时小数乘以整数 教学内容:例1和例2、“做一做”,练习—第1~4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练习,渗透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小数乘以整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确定小数乘以整数的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 教学用具:放大的复习题表格一张(投影)。 教学过程: 一、引入尝试: 孩子们喜欢放风筝吗?今天我就带领大家一块去买风筝。 1、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及算理。 出示例1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得出: ⑴例1:风筝每个3.5元,买3个风筝多少元?(让学生独立试着算一算) (2)汇报结果:谁来汇报你的结果?你是怎样想的?(板书学生的汇报。) 用加法计算:3.5+3.5+3.5=10.5元 3.5元=3元5角 3元×3=9元 5角×3=15角 9元+15角=10.5元 用乘法计算:3.5×3=10.5元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检测卷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第一单元目标检测题(一) 班别 姓名 座号 成绩 一、字母表。(14分) A 在第3列第2行,表示为(3,2)。 1、E 的位置在第( )列、第( )行,表示为( , )。 X 、J 和V 的位置分别是( , ),( , )和( , )。 2、在横线上写出下面这些格中的字母。 (1,2) (8,5) (7,3) (9,1) (3,5) (2,3) (9,4) (4,3) 二、座位表。(18分) 5 4 3 2 1 尹方 方明 邱实 张真

尹方的位置在第4列,第1行,可以表示为(4,1) 1、方明、张真和邱实的位置可以分别用( , )、( , )和( , )表示。 2、伍飞的位置可以用(1,2)表示,(1,2)中的1表示( ), 2表示( )。请你在图上圈出伍飞。 3、王帅的位置可以用(5,3)表示,李园的位置可以用(4,5)表示,请你在图中找出他们并在旁边写出他们的名字。 三、小区平面图。(30分) 下面是华晖小区的平面图,大门的位置是(5,1) 1、请你用数对表示下面场所的位置。 便利店( , ) 人工湖( , ) 竹 园( , ) 花 园( , ) 运动场( , ) 会 所( , ) 2、4号楼的位置是(9,8),5号楼的位置是(13,10),请你在平面图上把它 们标出来。 3、小叶从6号楼走到便利店,可先向( )走( )格,再向( ) 走( )格。 12 11 10 9 8 7 6 5 4 3 2 1 0 10 15 1 2 3 4 5 6 7 8 9 11 12 13 14 北

4、小力沿(3,2)→(3,6)→(4,6)→(4,4)的路径从1号楼到达 运动场,请你沿方格线画出他行走的路线。 5、3号楼在会所的( )面,运动场的( )面是竹园。儿童乐园在幼儿园的西北面,图上A 、B 、C 、D 四个点,( )点是儿童乐园的位置。 四、画图形。(18分) 1、描出下列各点并依次连成封闭图形,看看是什么图形。 A (6,7) B (9,5) C (9,3) D (6,3) 2、画出所连图形向左平移5个单位后的图形。 3、用数对写出平移后的图形四个顶点A 1、B 1、C 1、D 1的位置。 A 1( , ) B 1( , ) C 1( , ) D 1( , ) 五、行程图。(20分) 9 8 7 6 5 4 3 2 1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9 8 7 6 5 4 3 2 1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北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小数乘法》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梳理: 一、小数乘整数(利用因数的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来计算小数乘法) 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如:1.5×3表示1.5的3倍是多少或3个1.5的和的简便运算。 知识点一: 1、计算小数加法先把小数点对齐,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2、计算小数乘法末尾对齐,按整数乘法法则进行计算。 例题:求4个0.7是多少,加法算式是,乘法算式是。 知识点二: 积中小数末尾有0的乘法。先计算出小数乘整数的乘积后,积的小数末尾出现0 ,要再根据小数的性质去掉小数末尾的0。如:3.60 “0” 应划去 例题:王老师带领全班49名同学去看电影。个人票每张8元,40人以上可以购买团体票,每张便宜1.1元。王老师带了350元钱够吗? 知识点三: 如果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上小数点。如0.02×2=0.04 例题:竖式计算 23×0.036 0.036×14 25×0.03 知识点四:

计算整数因数末尾有0的小数乘法时,要把整数数位中不是0的最右侧数字与小数的末尾对齐。例题:竖式计算 360×2.4 15.0×3.60 280×0.56 二、小数乘小数 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如:1.5×0.8就是求1.5的十分之八是多少。1.5×1.8就是求1.5的1.8倍是多少。 知识点一: 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的关系:因数中共有几位小数,积中就有几位小数。 例题:1、小凯做了几道题,忘记点了小数点,请你帮他点上小数点。 36×2.4=8 6 4 13×0.2 5=3 2 5 14.4×3.98=5 7 3 1 2。 2、8×0.2积是位小数,0.45×1.02积是位小数。 3、根据28×65=1820,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①0.28×65=____ ②28×6.5= ③28×0.65=____ ④2.8×6.5=____ ⑤0.28×0.65= ⑥2.8×0.65=____ 知识点二: 小数乘法的一般计算方法: 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给积点上小数点(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输出几位,点上小数点。)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在积的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没有特殊要求外,计算结果中,小数部分末尾的0要去掉,把小数化简。 例题:1、学校美术室的宽是5.4米,长是宽的1.2倍。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