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复习《古典概型》

高考数学复习《古典概型》
高考数学复习《古典概型》

古典概型

【考点导读】

1.在具体情境中,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及频率的稳定性,进一步了解概率的意义以及概率与频率的区别.

2.正确理解古典概型的两大特点:1)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基本事件只有有限个;2)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

【基础练习】

(1)填写表中击中靶心的频率;

(2)这个射手射击一次,击中靶心的概率约是什么?

分析:事件A出现的频数n A与试验次数n的比值即为事件A的频率,当事件A发生的频率f n(A)稳定在某个常数上时,这个常数即为事件A的概率.

解:(1)表中依次填入的数据为:0.80,0.95,0.88,0.92,0.89,0.91.

(2)由于频率稳定在常数0.89,所以这个射手击一次,击中靶心的概率约是0.89.

点评概率实际上是频率的科学抽象,求某事件的概率可以通过求该事件的频率而得之.

2.将一枚硬币向上抛掷10次,其中正面向上恰有5次是随机事件(必然、随机、不可能)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③ .

①任一事件的概率总在(0.1)内②不可能事件的概率不一定为0

③必然事件的概率一定为1 ④以上均不对

3

4.一枚硬币连掷3次,只有一次出现正面的概率是

8

5. 从分别写有A、B、C、D、E的5张卡片中,任取2张,这2张卡片上的字母恰好是按字母顺

2

序相邻的概率为

5

【范例解析】

例1. 连续掷3枚硬币,观察落地后这3枚硬币出现正面还是反面.

(1)写出这个试验的基本事件;

(2)求这个试验的基本事件的总数;

(3)“恰有两枚正面向上”这一事件包含哪几个基本事件?

解:(1)这个试验的基本事件Ω={(正,正,正),(正,正,反),(正,反,正),(正,反,反),(反,正,正),(反,正,反),(反,反,正),(反,反,反)};

(2)基本事件的总数是8.

(3)“恰有两枚正面向上”包含以下3个基本事件:(正,正,反),(正,反,正),(反,正,正). 点评一次试验中所有可能的结果都是随机事件,这类随机事件称为基本事件.

例2. 抛掷两颗骰子,求: (1)点数之和出现7点的概率;

(2)出现两个4点的概率.

解:作图,从下图中容易看出基本事件空间与点集S={(x ,y )|x ∈N ,y ∈N ,1≤x ≤6,1≤y ≤6}中的元

素一一对应.因为S 中点的总数是6×6=36(个),所以基本事件总数n=36.

(1)记“点数之和出现7点”的事件为A ,从图中可看到事件A 包含的基本事件数共6个:(6,1),(5,2),(4,3),(3,4),(2,5),(1,6),所以P (A )=

6

1

366=. (2)记“出现两个4点”的事件为B ,则从图中可看到事件B 包含的基本事件数只有1个:(4,4).

所以P (B )=

36

1

. 点评 在古典概型下求P (A ),关键要找出A 所包含的基本事件个数然后套用公式

()A m

P A n

=

事件包含基本事件的个数基本事件的总数

变题 .在一次口试中,考生要从5道题中随机抽取3道进行回答,答对其中2道题为优秀,答对其中1道题为及格,某考生能答对5道题中的2道题,试求: (1)他获得优秀的概率为多少;

(2)他获得及格及及格以上的概率为多少;

点拨:这是一道古典概率问题,须用枚举法列出基本事件数.

解:设这5道题的题号分别为1,2,3,4,5,则从这5道题中任取3道回答,有(1,2,3),(1,2,4),(1,2,5),(1,3,4),(1,3,5),(1,4,5),(2,3,4),(2,3,5), (2,4,5),(3,4,5)共10个基本事件.

(1)记“获得优秀”为事件A ,则随机事件A 中包含的基本事件个数为3,故3

()10

P A =

. (2)记“获得及格及及格以上”为事件B ,则随机事件B 中包含的基本事件个数为9,故9

()10

P B =.

点评:使用枚举法要注意排列的方法,做到不漏不重.

例3. 从含有两件正品a 1,a 2和一件次品b 1的三件产品中,每次任取一件,每次取出后不放回,连续取两

次,求取出的两件产品中恰有一件次品的概率.

解:每次取出一个,取后不放回地连续取两次,其一切可能的结果组成的基本事件有6个,即(a 1,a 2),(a 1,b 2),(a 2,a 1),(a 2,b 1),(b 1,a 1),(b 2,a 2).其中小括号内左边的字母表示第1次取出的产品,

右边的字母表示第2次取出的产用A 表示“取出的两种中,恰好有一件次品”这一事件,则

A=[(a 1,b 1),(a 2,b 1),(b 1,a 1),(b 1,a 2)] 事件A 由4个基本事件组成,因而,P (A )=64=3

2

【反馈演练】

1.某人进行打靶练习,共射击10次,其中有2次中10环,有3次环中9环,有4次中8环,有1次未中靶,试计算此人中靶的概率,假设此人射击1次,试问中靶的概率约为 0.9 中10环的概率约为 0.2 .

分析:中靶的频数为9,试验次数为10,所以中靶的频率为

10

9

=0.9,所以中靶的概率约为0.9. 解:此人中靶的概率约为0.9;此人射击1次,中靶的概率为0.9;中10环的概率约为0.2. 2.一栋楼房有4个单元,甲乙两人被分配住进该楼,则他们同住一单元的概率是 0.25 . 3. 在第1,3,6,8,16路公共汽车都要停靠的一个站(假定这个站只能停靠一辆汽车),有一位乘客

等候第6

路或第16路汽车.假定当时各路汽车首先到站的可能性相等,则首先到站正好是这位乘客所需乘

的汽车的 概率等于

5

2

4.把三枚硬币一起抛出,出现2枚正面向上,一枚反面向上的概率是

8

3 5.有5根细木棒,长度分别为1,3 ,5 ,7 ,9,从中任取三根,能搭成三角形的概率是 10

3 6. 从1,2,3,…,9这9个数字中任取2个数字,

(1)2个数字都是奇数的概率为

185 (2)2个数字之和为偶数的概率为 9

4

7. 某小组共有10名学生,其中女生3名,现选举2名代表,至少有1名女生当选的概率为 15

8 8. A 、B 、C 、D 、E 排成一排,A 在B 的右边(A 、B 可以不相邻)的概率是

2

1

9.在大小相同的5个球中,2个是红球,3个是白球,若从中任取2个,则所取的2个球中至少有一个红球的概率是

10

7 10. 用红、黄、蓝三种不同颜色给下图中3个矩形随机涂色,每个矩形只涂一种颜色,求:

(1)3个矩形颜色都相同的概率;(2)3个矩形颜色都不同的概率. 解:所有可能的基本事件共有27个,如图所示.

红红红红红红红

红红红红黄蓝黄黄黄黄

蓝蓝蓝蓝蓝蓝蓝蓝蓝蓝蓝

(1)记“3个矩形都涂同一颜色”为事件A ,由图知,事件A 的基本事件有1×3=3个,故P (A )

=

91

273=. (2)记“3个矩形颜色都不同”为事件B ,由图可知,事件B 的基本事件有2×3=6个,故P (B )

=

9

2276=. 11. 甲、乙两个均匀的正方体玩具,各个面上分别刻有1,2,3,4,5,6六个数字,将这两个

玩具同时 掷一次.

(1)若甲上的数字为十位数,乙上的数字为个位数,问可以组成多少个不同的数,其中个位数字与十位数字均相同的数字的概率是多少?

(2)两个玩具的数字之和共有多少种不同结果?其中数字之和为12的有多少种情况?数字之和为6的共有多少种情况?分别计算这两种情况的概率.

解:(1)甲有6种不同的结果,乙也有6种不同的结果,故基本事件总数为6×6=36个.其中十位数字共有6种不同的结果,若十位数字与个位数字相同,十位数字确定后,个位数字也即确定.故共有6×1=6种不同的结果,即概率为

6

1

366=. (2)两个玩具的数字之和共有2,3,4,5,6,7,8,9,10,11,12共11种不同结果.从中可以看出,出现12的只有一种情况,概率为

36

1

.出现数字之和为6的共有(1,5),(2,4),(3,3),(4,2),(5,1)五种情况,所以其概率为

36

5

. 12.现有一批产品共有10件,其中8件为正品,2件为次品:

(1)如果从中取出一件,然后放回,再取一件,求连续3次取出的都是正品的概率; (2)如果从中一次取3件,求3件都是正品的概率.

解:(1)有放回地抽取3次,按抽取顺序(x,y,z )记录结果,则x,y,z 都有10种可能,所以试验

结果有

10×10×10=103

种;设事件A 为“连续3次都取正品”,则包含的基本事件共有8×8×8=83

种,

因此,P(A)= 3

3108=0.512.

(2)可以看作不放回抽样3次,顺序不同,基本事件不同,按抽取顺序记录(x,y,z ),则x 有10种可能,y 有9种可能,z 有8种可能,所以试验的所有结果为10×9×8=720种.设事件B 为“3件都是正品”,则事件B 包含的基本事件总数为8×7×6=336, 所以P(B)=

3367

72015

=.

数学开放题及其教学

数学开放题及其教学 一、数学开放题的含义和分类 (一)开放题的含义 数学开放题的含义是指它所反映的数学问题所共有的本质属性。弄清它的含义,能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和研究开放题。数学开放题是相对传统的封闭题而言的。先请看下面两个简单数学问题: 问题1:数列2,4,8,,成等比数列,求公比。 问题2:试写出公比为2的一个等比数列。 明显可以发现问题1的答案是唯一的,一般我们称为封闭题,而问题2的答案不唯一, 我们称它为开放题。一个数学问题,如果它的答案不唯一,或者有多种解法,我们就称这个 问题为数学开放题。 由以上含义可知,能“一题多解”的题也称为开放题。且开放题和封闭题具有相对性。 并且一个题目是否开放,不但与题目本身的结构有关,而且与解题者自身所具备的知识和能 力也有直接的关系。 二、开放题的分类: 为了深入研究开放题,有必要对它进行分类。可以选择不同的标准,进行不同的分类。 本文从思维形式的角度把数学开放题分为以下四类: 1、条件性开放题 如果一个数学开放题,其未知的要素是假设,则称为条件性开放题。这类开放题中往往给出结论,要求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去寻求这个结论成立的条件。 2、策略性开放题 如果一个数学开放题,其未知的要素是推理,则称为策略性开放题。这类开放题一般都给出了条件和结论,而怎样由条件去推断结论,或怎样根据条件去判断结论是否成立的策略 未知。 3、结论性开放题: 如果一个数学开放题,其未知的要素是判断,则称为结论开放题。结论性开放题就是给出一定的条件,满足条件的结论不止一个。 4、综合性开放题 如果一个开放题只给出一定的情况,其条件、解题策略和结论都要求解题者自己去设定 和寻找,这类问题称为综合性开放题。 把数学开放题分为以上四类,应该说并非严格意义上的逻辑分类。并且对同一个开放题,可能它不仅仅是一个结论性开放题,而且又有多种解题策略。研究开放题的分类是为了“称呼”的方便,以便更好地研究它的教育价值。 二、数学开放题的教育价值 研究数学开放题,弄清它的含义、分类,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要利用开放题对学生进行 教育,充分发挥开放题的教育价值。笔者认为开放题具有以下教育价值: 1、开放题的教学有利于倡导民主的教学氛围 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多边活动的过程。教学活动能否顺利进行的前提 条件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是否相互沟通。如果离开学生的主动参与,整个教学 过程难以畅通。由于开放题答案的不唯一性和解题策略的多样性,就为教师与学生、学生

高考数学之概率大题总结

1(本小题满分12分)某赛季, 甲、乙两名篮球运动员都参加了7场比赛, 他们所有比赛得分的情况用如图所示的茎叶图表示 (1)求甲、乙两名运动员得分的中位数; (2)你认为哪位运动员的成绩更稳定? (3)如果从甲、乙两位运动员的7场得分中各随 机抽取一场的得分, 求甲的得分大于乙的得分的概率. (参考数据:2222222981026109466++++++=, 236112136472222222=++++++) 2在学校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中, 某班进行了小制作评比, 作品上交时间为5月1日至30日, 评委会把同学们上交作品的件数按5天一组分组统计, 绘制了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 已知从左到右各长方形的高的比为2:3:4:6:4:1, 第三组的频数为12, 请解答下列问 题: (1)本次活动共有多少件作品参加评比? (2)哪组上交的作品数量最多?共有多少件? (3)经过评比, 第四组和第六组分别有10件、2件作品获奖, 问这两组哪组获奖率高? 3已知向量()1,2a =-r , (),b x y =r . (1)若x , y 分别表示将一枚质地均匀的正方体骰子(六个面的点数分别为1, 2, 3, 4, 5, 6)先后抛掷两次时第一次、第二次出现的点数, 求满足1a b =-r r g 的概率; (2)若实数,x y ∈[]1,6, 求满足0a b >r r g 的概率.

4某公司在过去几年内使用某种型号的灯管1000支, 该公司对这些灯管的使用寿命(单位:小时)进行了统计, 统计结果如下表所示: (1)将各组的频率填入表中; (2)根据上述统计结果, 计算灯管使用寿命不足1500小时的频率; (3)该公司某办公室新安装了这种型号的灯管2支, 若将上述频率作为概率, 试求恰有1支灯管的使用寿命不足1500小时的概率. 5为研究气候的变化趋势, 某市气象部门统计了共100个星期中每个星期气温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 如下表: (1)若第六、七、八组的频数t 、m 、 n 为递减的等差数列, 且第一组与第八组 的频数相同, 求出x 、t 、m 、n 的值; (2)若从第一组和第八组的所有星期 中随机抽取两个星期, 分别记它们的平均 温度为x , y , 求事件“||5x y ->”的概率. 6某校高三文科分为四个班.高三数学调研测试后,随机地在各班抽取部分学生进行测试成绩统计,各班被抽取的学生人数恰好成等差数列,人数最少的班被抽取了22人. 抽取出来的所有学生的测试成绩统计结果的频率分布条形图如图5 所示,其中120~130(包括120分但不包括130分)的频率为0.05,此分数段的人数为5人. (1)问各班被抽取的学生人数各为多少人? (2)在抽取的所有学生中,任取一名学生, 求分数不小于90分的概率. 频率 分数 90100110120130 0.05 0.100.150.200.250.300.350.4080 70

高考数学最值问题复习

第9课时最值问题 要点·疑点·考点 课前热身 能力·思维·方法 延伸·拓展 误解分析

要点·疑点·考点 1.能够根据条件恰当地选择自变量建立目标函数,然后利用求函数最值的方法(如配方法、基本不等式法、三角函数的值域、函数的单调性、判别式法等)求出最大、最小值 2.能够结合曲线的定义和几何性质,运用“数形结合”或者用“几何法”求出某些最大、最小值. 返回

1322=-y x 1.定长为12的线段AB 的端点在双曲线的右支上,则AB 中点M 的横坐标的最小值为_____.2.已知点,F 是椭圆的左焦点,一动点M 在椭圆上移动,则|AM|+2|MF|的最小值为_____.3.若动点P 在直线2x+y+10=0上运动,直线PA 、PB 与圆x 2+y 2=4分别切于点A 、B ,则四边形PAOB 面积的最小值为_______.112 1622=+y x () 32,A 课前热身 2 7 108

返回 4.椭圆且满足,若离心率为e ,则的最小值为()(A)2(B)(C)(D)()0122 22>>=+b a b y a x b a 3≤221e e +6133132 35.设点P 是椭圆上的动点,F 1、F 2是椭圆的两个焦点,则sin ∠F 1PF 2的最大值为_________________12222=+b y a x 783B

能力·思维·方法 1.过椭圆2x2+y2=2的一个焦点作直线交椭圆于P,Q两点,求△POQ面积S的最大值. 【解题回顾】本题若选择PQ为底表示△POQ的面积则运算量较大

【解题回顾】本题是通过建立二次函数求最值,基本手法是配方,要注意顶点横坐标是否在此区间内的讨论.2.已知定点A (a ,0),其中0<a <3,它到椭圆上的点的距离的最小值为1,求a 的值.149 2 2=+y x

高中数学开放题专项练习

2020年高中数学开放题专项练习(2) 一、解答题(本大题共13小题,共156.0分) =√5asinB这两个条件中任选一个,补充在下1.在①3asinC=4ccosA,②2bsin B+C 2 面问题中,然后解答补充完整的题. 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______,a=3√2. (1)求sin A; (2)如图,M为边AC上一点MC=MB.∠ABM=π ,求△ABC的面积. 2 注:如果选择两个条件分别解答,按第一个解答计分. 2.已知{a n}是公比为q的无穷等比数列,其前n项和为S n,满足a3=12,___.是否存 在正整数k,使得S k>2020?若存在,求k的最小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从①q=2,②q=1 ,③q=?2这三个条件中任选一个,补充在上面问题中并作 2 答.

3.给定数列{A n},若对任意m,n∈N?且m≠n,A m+A n是{A n}中的项,则称{A n}为 “H数列”.设数列{a n}的前n项和为S n. (1)请写出一个数列{a n}的通项公式______,此时数列{a n}是“H数列”; (2)设{a n}既是等差数列又是“H数列”,且a1=6,a2∈N?,a2>6,求公差d 的所有可能值; 4.在①tanα=4√3,②7sin2α=2sinα,③cosα 2=2√7 7 这三个条件中任选一个,补 充在下面问题中,并解决问题. 已知α∈(0,π 2),β∈(0,π 2 ),cos(α+β)=?1 3 ,______,求cosβ.注:如果选择多个 条件分别解答,按第一个解答计分. 5.在①函数f(x?π 3 )为奇函数 ②当x=π 3 时,f(x)=√3 ③2π 3 是函数f(x)的一个零点 这三个条件中任选一个,补充在下面问题中,并解答. 已知函数f(x)=2sin(ωx+φ)(ω>0,0<φ<π 2 ),f(x)的图象相邻两条对称轴间的距离为π,______. (1)求函数f(x)的解析式;

(完整word版)2018年高考数学总复习概率及其计算

第十三章概率与统计本章知识结构图

第一节 概率及其计算 考纲解读 1.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频率的稳定性、概率的意义、频率与概率的区别。 2.了解两个互斥事件的概率的加法公式。 3.掌握古典概型及其概率计算公式。 4.了解随机数的意义,能运用模拟方法估计概率。 5.了解几何概型的意义。 命题趋势探究 1.本部分为高考必考内容,在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中都有渗透。 2.命题设置以两种概型的概率计算及运用互斥、对立事件的概率公式为核心内容,题型及分值稳定,难度中等或中等以下。 知识点精讲 一、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 在一定条件下: ①必然要发生的事件叫必然事件; ②一定不发生的事件叫不可能事件; ③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叫随机事件。 二、概率 在相同条件下,做次重复实验,事件A 发生次,测得A 发生的频率为,当很大时,A 发生的频率总是在某个常数附近摆动,随着的增加,摆动幅度越来越小,这时就把这个常数叫做A 的概率,记作。对于必然事件A ,;对于不可能事件A ,=0. 三、基本事件和基本事件空间 在一次实验中,不可能再分的事件称为基本事件,所有基本事件组成的集合称为基本事件空间。 四、两个基本概型的概率公式 1、古典概型 条件:1、基本事件空间含有限个基本事件 2、每个基本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相同 ()(A) = ()A card P A card = Ω包含基本事件数基本事件总数 2、几何概型 条件:每个事件都可以看作某几何区域Ω的子集A ,A 的几何度量(长度、面积、体积或时间)记为 A μ.

()P A = A μμΩ 。 五、互斥事件的概率 1、互斥事件 在一次实验中不能同时发生的事件称为互斥事件。事件A 与事件B 互斥,则 ()()() P A B P A P B =+U 。 2、对立事件 事件A,B 互斥,且其中必有一个发生,称事件A,B 对立,记作B A =或A B =。 ()() 1P A p A =- 。 3、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的联系 对立事件必是互斥事件,即“事件A ,B 对立”是”事件A ,B 互斥“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题型归纳及思路提示 题型176 古典概型 思路提示 首先确定事件类型为古典概型,古典概型特征有二:有限个不同的基本事件及各基本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均等的;其次计算出基本事件的总数及事件A 所包含的基本事件数;最后计算 ()A P A = 包含基本事件数 基本事件总数。 例13.1 设平面向量(),1m a m =,()2,n b n = ,其中{}, 1.2,3,4m n ∈ (1)请列出有序数组(),m n 的所有可能结果; (2) 若“使得()m m n a a b ⊥-成立的(),m n 为事件A ,求事件A 发生的概率。 分析:两向量垂直的充要条件是两向量的数量积为0,从而可得m 与n 的关系,再从以上 (),m n 的16个有序数组中筛选出符合条件的,即得事件A 包含的基本事件个数。 解析:(1)由{}, 1.2,3,4m n ∈,有序数组(),m n 的所有可能结果为()1,1 , ()()() 1,2,1,3,1,4, ()()()() 2,1,2,2,2,3,2,4, ()()()() 3,1,3,2,3,3,3,4, ()()()()4,1,4,2,4,3,4,4 共16个。 (2)因为(),1m a m =,()2,n b n =,所以()2,1m n a b m n -=-- .又()m m n a a b ⊥-,得 ()(),12,10m m n ?--= ,即22m 10m n -+-= ,所以()21n m =- 。故事件A 包含的

高考数学不等式中最值问题全梳理

高考数学不等式中最值问题全梳理 模块一、题型梳理 题型一 基本不等式与函数相结合的最值问题 例题1 若方程ln x m =有两个不等的实根1x 和2x ,则22 12x x +的取值范围是( ) A .()1,+∞ B . ) +∞ C . ()2,+∞ D .()0,1 【分析】由方程可得两个实数根的关系,再利用不等式求解范围. 【解析】因为 ln x m =两个不等的实根是1x 和2x ,不妨令()()120,1,1,x x ∈∈+∞, 12,Inx m Inx m =-= 故可得()120In x x =,解得211x x = ,则22 12x x + =212112x x +>=,故选:C. 【小结】本题考查对数函数的性质,涉及均值不等式的使用,属基础题. 例题2 22 91 sin cos αα +的最小值为( ) A .2 B .16 C .8 D .12 【分析】利用22sin cos 1αα+=将22 91sin cos αα +变为积为定值的形式后,根据基本不等式可求得最小值. 【解析】∵22sin cos 1αα+=,∵ ()22 2222 9191sin cos sin cos sin cos αααααα?? +=++ ??? 2222 sin 9cos 1010616cos sin αααα=+++=,当且仅当23sin 4α=,2 1cos 4α=时“=”成立,故2291 sin cos αα +的最小值为16. 【小结】本题考查了利用基本不等式求和的最小值,解题关键是变形为积为定值,才能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属于基础题.

例题3 已知函数y =log a x +1(a >0且a ≠1)图象恒过定点A ,若点A 在直线x m +y n -4=0(m >0,n >0)上,则 m +n 的最小值为________. 【解析】由题意可知函数y =log a x +1的图象恒过定点A (1,1),∵点A 在直线x m +y n -4=0上,∵1m +1 n =4,∵m >0,n >0,∵m +n =14(m +n )????1m +1n =14????2+n m +m n ≥14? ?? ?? 2+2 n m ·m n =1,当且仅当m =n =12时等号成立,∵m +n 的最小值为1. 题型二 基本不等式与线性规划相结合的最值问题 例题4 已知,x y 满足约束条件230 23400x y x y y -+≥?? -+≤??≥? ,若目标函数2z mx ny =+-的最大值为1(其中 0,0m n >>),则 11 2m n +的最小值为( ) A .3 B .1 C .2 D . 32 【分析】画出可行域,根据目标函数z 最大值求,m n 关系式23m n +=,再利用不等式求得112m n +最小值. 【解析】画出可行域如下图所示,由于0,0m n >>,所以基准直线0mx ny +=的斜率为负数,故目标函数在点()1,2A 处取得最大值,即221m n +-=,所以23m n +=. ()11111151519322323232322n m m n m n m n m n ?????+=?+?+=?++≥?+=?= ? ? ?????,当且仅当,1n m m n m n ===时等号成立,所以112m n +的最小值为32 .故选:D

2021届新高考高三数学新题型专题01三角函数解答题 开放性题目 第三篇(原卷版)

第三篇备战新高考狂练新题型之高三数学提升捷径 专题01 三角函数解答题

1. 已知OA =(2asin 2x ,a),(1,cos 1)OB x x =-+,O 为坐标原点,a≠0,设f(x)=OA OB ?+b ,b>a. (1)若a>0,写出函数y =f(x)的单调递增区间; (2)若函数y =f(x)的定义域为[ 2 π ,π],值域为[2,5],求实数a 与b 的值. 2. 已知直线12,x x x x ==分别是函数()2sin(2)6f x x π=-与3()sin(2)2g x x π=+图象的对称轴. (1)求12()f x x +的值; (2)若关于x 的方程()()1g x f x m =+-在区间[0,]3π 上有两解,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3. 已知函数f (x ),g (x )满足关系g (x )=f (x )?f (x +α),其中α是常数.

(1)设()cos sin f x x x =+,2 πα=,求g (x )的解析式; (2)设计一个函数f (x )及一个α的值,使得()()2g x cosx cosx =+; (3)当()sin cos f x x x =+,2π α=时,存在x 1,x 2∈R ,对任意x ∈R ,g (x 1)≤g (x )≤g (x 2)恒成立, 求|x 1-x 2|的最小值. 4. 已知函数()21111cos cos sin ,2222f x x x x x x R ??=-+∈ ???. (1)求函数()f x 的值域; (2)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2,f B b ==ABC S ?=,求a c +的值; (3)请叙述余弦定理(写出其中一个式子即可)并加以证明. 5. 已知函数()2sin cos sin .f x x x x =- (1)求()f x 的最小正周期; (2)设ABC ?为锐角三角形,角A 角B 若()0f A =,求ABC ?的面积. 6. 已知函数()sin cos f x a x b x =+,其中a 、b 为非零实常数. (1)若4f π??= ??? ()f x ,求a 、b 的值. (2)若1a =,6x π =是()f x 图像的一条对称轴,求0x 的值,使其满足0()f x =0[0,2]x ∈π. 7. 已知函数()2sin 2sin 2cos2f x x x x =-. (1)化简函数()f x 的表达式,并求函数()f x 的最小正周期; (2)若点()00,A x y 是()y f x =图象的对称中心,且00,2x π??∈???? ,求点A 的坐标. 8. 已知函数21()2cos 22 f x x x x R =--∈,. (1)求函数()f x 的最小正周期和单调递减区间; (2)设△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且c =,()0f C =,若sin 2sin B A =,求a b , 的

2020高考数学最可能考的50道题

高考数学历年考点框架 理科数学每年必考知识点: 复数、程序框图、三视图、函数与导数、三角函数、圆锥曲线、球的组合体、(计数原理、概率与统计模块)等。 理科数学每年常考的知识点: 常用逻辑用语、集合、线性规划、数列、平面向量、解三角形、定积分、直线与圆等。 最后冲刺指导(14个专题) 1、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小题 (1)集合小题 历年考情: 针对该考点,近9年高考都以交并补子运算为主,多与解不等式等交汇,新定义运算也有较小的可能,但是难度较低;基本上是每年的送分题,相信命题小组对集合题进行大幅变动的决心不大。 常见集合元素限定条件;对数不等式、指数不等式、分式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绝对值不等式、对数函数的定义域、二次根式、、点集(直线、圆、方程组的解);补集、交集和并集;不等式问题画数轴很重要;指数形式永远大于0不要忽记;特别注意代表元素的字母是还是。 2020高考预测:

(2)常用逻辑用语小题 历年考情: 9年高考中2017年在复数题中涉及真命题这个概念.这个考点包含的小考点较多,并且容易与函数,不等式、数列、三角函数、立体几何交汇,热点就是“充要条件”;难点:否定与否命题;冷点:全称与特称(2015考的冷点),思想:逆否.要注意,这类题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只涉及形式的变换,比较简单,另一类涉及命题真假判断,比较复杂。 简单叙述:小范围是大范围的充分不必要;大范围是小范围的必要不充分。 2020高考预测:

2、复数小题 历年考情: 9年高考,每年1题,考查四则运算为主,偶尔与其他知识交汇,难度较小.考查代数运算的同时,主要涉及考查概念有:实部、虚部、共轭复数、复数的模、对应复平面的点坐标、复数运算等。 无法直接计算时可以先设z=a+b i 2020高考预测: 3、平面向量小题 历年考情:

2020高考数学(理)大一轮复习配套练习:第九章10第9讲第1课时圆锥曲线中的范围、最值问题含解析

[基础题组练] 1.如图,抛物线W :y 2=4x 与圆C :(x -1)2+y 2=25交于A ,B 两点,点P 为劣弧AB ︵ 上不同于A ,B 的一个动点,与x 轴平行的直线PQ 交抛物线W 于点Q ,则△PQC 的周长的取值范围是( ) A .(10,14) B .(12,14) C .(10,12) D .(9,11) 解析:选C.抛物线的准线l :x =-1,焦点(1,0), 由抛物线定义可得|QC |=x Q +1, 圆(x -1)2+y 2=25的圆心为C (1,0),半径为5, 可得△PQC 的周长=|QC |+|PQ |+|PC |=x Q +1+(x P -x Q )+5=6+x P , 由抛物线y 2=4x 及圆(x -1)2+y 2=25可得交点的横坐标为4,即有x P ∈(4,6),可得6+x P ∈(10,12), 故△PQC 的周长的取值范围是(10,12).故选C. 2.过抛物线y 2=2px (p >0)的焦点F ,斜率为43的直线交抛物线于A ,B 两点,若AF →=λFB → (λ>1), 则λ的值为________. 解析:根据题意设A (x 1,y 1),B (x 2,y 2),由AF →=λFB → ,得????p 2-x 1,-y 1=λ????x 2-p 2,y 2,故-y 1=λy 2,即λ=-y 1y 2.设直线AB 的方程为y =43????x -p 2,联立直线AB 与抛物线方程,消元得y 2-3 2 py -p 2=0.故y 1+y 2=32p ,y 1·y 2=-p 2,(y 1+y 2)2 y 1·y 2=y 1y 2+y 2y 1+2=-94,即-λ-1λ +2=-94.又λ>1,故λ=4. 答案:4 3.已知椭圆C :y 2a 2+x 2 b 2=1(a >b >0)的焦距为4且过点(2,-2). (1)求椭圆C 的方程; (2)过椭圆焦点的直线l 与椭圆C 分别交于点E ,F ,求OE →·OF → 的取值范围. 解:(1)椭圆C :y 2a 2+x 2 b 2=1(a >b >0)的焦距是4,所以焦点坐标是(0,-2),(0,2),2a =2+0+ 2+(2+2)2=42,所以a =22,b =2,

2019届理科数学高考中的概率与统计问题

2019届理科数学 高考中的概率与统计问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某市园林绿化局在名贵树木培埴基地种了一批红豆杉树苗,为了解这批红豆杉树苗的生长状况,随机抽取了15株进行检测,这15株红豆杉树苗的高度(单位:cm)的茎叶图如图6-1所示,利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求培埴基地种植的这批红豆杉树苗的高度在(140,145)内的概率为 () 图6-1 A.0.3 B.0.4 C.0.2 D.0.1 2.如图6-2,正方形BCDE和正方形ABFG的边长分别为2a和a,连接CE和CG,现将一把芝麻随机地撒在该图形中,则芝麻落在阴影部分的概率是() 图6-2 A. B. C. D. 3.日常生活中,常听到一些谚语、俗语,比如“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这句话有没有道理呢?我们假设三个臭皮匠中的老大、老二、老三能独立解出同一道问题的概率依次是0.6,0.5,0.4,而诸葛亮能独立解出同一道问题的概率是0.9,则三个臭皮匠与诸葛亮解出同一道问题的概率较大的是() A.三个臭皮匠 B.诸葛亮 C.一样大 D.无法确定 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4.已知函数f(x)=log2x+2log4x,其中x∈(0,4],若在[,4]上随机取一个数x0,则f(x0)≤0的概率 为. 5.第十三届全运会于2017年8月27日在天津举行,在自由体操比赛中,5位评委给甲、乙两位体操运动员打分(满分为30分)的茎叶图如图6-3所示,则甲、乙两位体操运动员中,得分的方差较大的是.(填甲或乙) 图6-3

三、解答题(共36分) 6.(12分)已知鸡的产蛋量与鸡舍的温度有关.为了确定某一个时段鸡舍的控制温度,某企业需要了解鸡舍的时段控制温度x(单位:℃)对某种鸡的时段产蛋量y(单位:t)和时段投入成本z(单位:万元)的影响.为此,该企业选取了7个鸡舍的时段控制温度x i和产蛋量y i(i=1,2,…,7)的数据,对数据初步处理后得到了如图6-4所示的散点图及一些统计量的值.其中k i=ln y i,=k i. 图6-4 (1)根据散点图判断,y=bx+a与y=c1(e为自然对数的底数)哪一个适宜作为该种鸡的时段产蛋量y关于鸡舍的时段控制温度x的回归方程类型?(给出判断即可,不必说明理由) (2)根据(1)的判断及表中的数据,建立y关于x的回归方程; (3)已知时段投入成本z与x,y的关系为z=e-2.5y-0.1x+10,当鸡舍的时段控制温度为28 ℃时,鸡的时段产蛋量及时段投入成本的预报值是多少? 附:对于一组具有线性相关关系的数据(u1,v1),(u2,v2),…,(u n,v n),其回归直线v=βu+α的斜率和截 距的最小二乘估计分别为=(-)(-) (-) , ^ =-. 参考数据:

高考数学最值问题

专题十六最值问题 【考点聚焦】 考点1向量的概念、向量的加法和减法、向量的坐标运算、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考点2:解斜三角形. 考点3:线段的定比分点、平移. 考点4:向量在平面解析几何、三角、复数中的运用 考点5:向量在物理学中的运用. 【自我检测】 1求函数最值的方法:配方法,单调性法,均值不等式法,导数法,判别式法,三角函数有界性,图象法, 2、求几类重要函数的最值方法; (1)二次函数:配方法和函数图像相结合; a (2) f (x) =x (a = 0, a ? R):均值不等式法和单调性加以选择; x (3)多元函数:数形结合成或转化为一元函数?3、实际应用问题中的最值问题一般有下列两种模型:直接法,目标函数法(线性规划,曲函数的最值) 【重点?难点?热点】 问题1:函数的最值问题 函数的最值问题是其他最值问题的基础之一,许多最值问题最后总是转化为函数(特别是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求函数最值的方法有:配方法、均值不等式法、单调性、导数法、 判别式法、有界性、图象法等? 例1: (02 年全国理1)设a 为实数,f (x) =x2+ x —a +1(x^ R), (1)讨论f (x)的奇偶性;(2)求f (x)的最小值. 思路分析:(1)考察f(x)与f (-x)是否具有相等或相反的关系;或从特殊情形去估计,再加以验证.(2)二次函数的最值解,一般借助于二次函数的图像,当对称轴与所给区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不确定,则需分类讨论. (1)解法一:(利用定义)f (一x) =x2+ x + a +1, - f (x) = -x2- x -a T. 若f(x)为奇函数,贝V f(-x) = -f(x),即2x2+ x + a +|x-a +2 = 0.此等式对R 都不成立,故f(x)不是奇函数;

(完整版)古典概型导学案(公开课)

§3.2.1古典概型 学习目标 1.理解基本事件、等可能事件等概念;正确理解古典概型的特点. 2.会用列举法、列表法、画树状图统计基本事件的个数. 3.利用古典概型求概率. 学习重点:正确理解掌握古典概型及统计基本事件的个数,利用古典概型求概率. 学习难点:会用不同方法统计随机事件所含基本事件的件数. 【温故知新】 1、抛掷一枚质地均匀的骰子,记“出现点数1”为事件A、“出现点数2”为事件B,则A、 B为事件,P(A∪B)=P(A) P(B). 2、抛掷一枚质地均匀的骰子,记“出现点数1”“出现点数2”“出现点数3”“出现点数 4”“出现点数5”“出现点数6”分别为事件A 1,A 2 ,…,A 6 ,则 P(A 1∪A 2 ∪…∪A 6 )=P(A 1 ) P(A 2 ) … P(A 6 ). 3、抛掷一枚质地均匀的骰子,记“出现偶数点”为事件A,“出现奇数点”为事件B,则A∩B 为事件,A∪B为事件,称事件A与事件B互为事件。则P(A)+P(B)=.【自学探究】考察下面的两个实验: 【试验1】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的试验. 【试验2】掷一颗质地均匀的骰子的试验. 在这两个试验中,写出可能的结果分别有哪些? 1、基本事件特点: (1)任何两个基本事件都是______的; (2)任何事件(除不可能事件)都可以表示成______________. 试一试: 从字母a,b,c,d中任意取出两个不同字母的试验中,有哪些基本事件? 2、基本事件数的探求方法: (1)列举法;(2)树状图法;(3)列表法

3、古典概型 上述的【试验1】和【试验2】的共同点是什么? (1)在一次试验中,可能出现的结果是______,即只有______个不同的基本事件;(有限性)(2)每个结果出现的可能性是______的.(等可能性) 我们将具有这两个特点的概率模型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简称______________。【试验3】抛掷两枚质地均匀的硬币的试验; 在这个试验中,3个基本事件:“两枚都是正面朝上”“、两枚都是反面朝上”“、一枚正面 朝上一枚反面朝上”。它们是不是古典概率模型? 4、古典概型计算概率公式 (1)若一个古典概型有n个基本事件,则每个基本事件发生的概率= P, (2)若一个古典概型有n个基本事件,某个随机事件 A 包含m个基本事件,则事件A发生的概率= ) P . (A 【合作探究】 例题分析 例1、(列举法)从{1,2,3,4,5}中随机选取一个数为a,从{1,2,3}中随机选取一个数为b, 则a b>的概率是多少? 例2、(列表法)同时掷两个不同的骰子,计算: (1)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结果? (2)其中向上的点数之和是7的结果有多少种? (3)向上的点数之和是7的概率是多少?

2020年高考数学(理)热点题型:概率与统计(含答案)

概率与统计 热点一 常见概率模型的概率 几何概型、古典概型、相互独立事件与互斥事件的概率、条件概率是高考的热点,几何概型主要以客观题考查,求解的关键在于找准测度(面积,体积或长度);相互独立事件,互斥事件常作为解答题的一问考查,也是进一步求分布列,期望与方差的基础,求解该类问题要正确理解题意,准确判定概率模型,恰当选择概率公式. 【例1】现有4个人去参加某娱乐活动,该活动有甲、乙两个游戏可供参加者选择.为增加趣味性,约定:每个人通过掷一枚质地均匀的骰子决定自己去参加哪个游戏,掷出点数为1或2的人去参加甲游戏,掷出点数大于2的人去参加乙游戏. (1)求这4个人中恰有2人去参加甲游戏的概率; (2)求这4个人中去参加甲游戏的人数大于去参加乙游戏的人数的概率; (3)用X ,Y 分别表示这4个人中去参加甲、乙游戏的人数,记ξ=|X -Y |,求随机变量ξ的分布列. 解 依题意,这4个人中,每个人去参加甲游戏的概率为1 3,去参加乙游戏的概率为23. 设“这4个人中恰有i 人去参加甲游戏”为事件A i (i =0,1,2,3,4). 则 P (A i )=C i 4? ??? ? 13i ? ?? ??234-i . (1)这4个人中恰有2人去参加甲游戏的概率 P (A 2)=C 24? ??? ? 132? ?? ??232=8 27. (2)设“这4个人中去参加甲游戏的人数大于去参加乙游戏的人数”为事件B ,则B =A 3+A 4,且A 3与A 4互斥, ∴P (B )=P (A 3+A 4)=P (A 3)+P (A 4)=C 34? ??? ?133 ×23+C 44? ?? ??134=19. (3)依题设,ξ的所有可能取值为0,2,4. 且A 1与A 3互斥,A 0与A 4互斥.

2021届新高考高三数学新题型专题03 三角形解答题 开放性题目第三篇(原卷版)

第三篇 备战新高考狂练新题型之高三数学提升捷径 专题03 三角形解答题 在①ABC ?面积2ABC S ?=,②6ADC π∠=这两个条件中任选一个,补充在下面问题中,求AC . 如图,在平面四边形ABCD 中,34 ABC π∠= ,BAC DAC ∠=∠,______,24CD AB ==,求AC .

1. 在ABC ?中,7,5,8a b c ===. ()1求sin A 的值; ()2若点P 为射线AB 上的一个动点(与点A 不重合),设AP k PC =. ①求k 的取值范围;

②直接写出一个k 的值,满足:存在两个不同位置的点P ,使得AP k PC =. 2. cos )sin b C a c B -=;②22cos a c b C +=;③sin sin 2 A C b A += 这三个条件中任选一个,补充在下面问题中的横线上,并解答相应的问题. 在ABC ?中,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且满足________________,b =4a c +=,求ABC ?的面积. 3. 在①34asinC ccosA =;②22 B C bsin +=这两个条件中任选-一个,补充在下面问题中,然后解答补充完整的题. 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已知 ,a =. (1)求sinA ; (2)如图,M 为边AC 上一点,,2MC MB ABM π =∠=,求ABC 的面积 4. 在ABC 中,a ,b ,c 分别为内角A ,B ,C 的对边,且满()(sin sin )sin )b a B A c B C -+=-. (1)求A 的大小; (2)再在①2a =,②4B π =,③=c 这三个条件中,选出两个使ABC 唯一确定的条件补充在下面 的问题中,并解答问题.若________,________,求ABC 的面积. 5. 在条件①()(sin sin )()sin a b A B c b C +-=-,②sin cos()6a B b A π=+,③sin sin 2 B C b a B +=中任选一个,补充到下面问题中,并给出问题解答. 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6b c +=,a =, . 求ABC ?的面积. 6. 某地计划在一处海滩建造一个养殖场.

经典高考概率分布类型题归纳

经典高考概率分布类型 题归纳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经典高考概率分布类型题归纳 高考真题 一、超几何分布类型 二、二项分布类型 三、超几何分布与二项分布的对比 四、古典概型算法 五、独立事件概率分布之非二项分布(主要在于如何分类) 六、综合算法 高考真题 2010年 22、(本小题满分10分)(相互独立事件) 某工厂生产甲、乙两种产品,甲产品的一等品率为80%,二等品率为20%;乙产品的一等品率为90%,二等品率为10%。生产1件甲产品,若是一等品则获得利润4万元,若是二等品则亏损1万元;生产1件乙产品,若是一等品则获得利润6万元,若是二等品则亏损2万元。设生产各种产品相互独立。 (1)记X (单位:万元)为生产1件甲产品和1件乙产品可获得的总利润,求X 的分布 列; (2)求生产4件甲产品所获得的利润不少于10万元的概率。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概率的有关知识,考查运算求解能力。满分10分。 (1)由题设知,X 的可能取值为10,5,2,-3,且 P (X=10)=0.8×0.9=0.72, P (X=5)=0.2×0.9=0.18, P (X=2)=0.8×0.1=0.08, P (X=-3)=0.2×0.1=0.02。 由此得X 的分布列为: (2)设生产的4件甲产品中一等品有n 件,则二等品有4n -件。 由题设知4(4)10n n --≥,解得14 5 n ≥, 又n N ∈,得3n =,或4n =。 所求概率为3 344 0.80.20.80.8192P C =??+= 答:生产4件甲产品所获得的利润不少于10万元的概率为0.8192。

高考数学阶段复习试卷三角形中的最值问题

高考数学阶段复习试卷:三角形中的最值问题 1. 在ABC ?中,a ,b ,c 分别为角A ,B ,C 所对的边长,已知:3C π= ,a b c λ+=(其中1λ>) (1)当2λ=时,证明:a b c ==; (2)若3AC BC λ?=u u u r u u u r ,求边长c 的最小值. 2. 已知函数()4cos sin()3f x x x π=- (1)求函数()f x 在区间[,]42 ππ上的值域; (2)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是,,a b c 若角C 为锐角,()f C =,且2c =,求ABC ?面积的最大值。 3. 已知函数2()22cos f x x x m =+- (Ⅰ)若方程()0f x =在[0,]2x π ∈上有解,求m 的取值范围;(Ⅱ)在ABC ?中,,,a b c 分别是,,A B C 所对 的边,当(Ⅰ)中的m 取最大值,且()1f A =-,2b c +=时,求a 的最小值 4. 在ABC ?中,sin A a =. (1)求角B 的值;(2)如果2b =,求ABC ?面积的最大值. 5. 如图,扇形AOB ,圆心角AOB 等于60o ,半径为2,在弧AB 上有一动点P ,过P 引平行于OB 的直线和OA 交于点C ,设AOP θ∠=,求POC ?面积的最大值及此时θ的值.

6. 如图,游客从某旅游景区的景点A 处下山至C 处有两种路径.一种是从A 沿直线步行到C ,另一种是先从A 沿索道乘缆车到B ,然后从B 沿直线步行到C .现有甲、乙两位游客从A 处下山,甲沿AC 匀速步行,速度为50m /min .在甲出发2min 后,乙从A 乘缆车到B ,在B 处停留1min 后,再从匀速步行到C .假设缆车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为130m /min ,山路AC 长为1260m ,经测量,12cos 13A =,3cos 5 C =. (1) 求索道AB 的长; (2) 问乙出发多少分钟后,乙在缆车上与甲的距离最短? (3) 为使两位游客在C 处互相等待的时间不超过3分钟,乙步行的速度应控制在什么范围内? 7. 如图,在等腰直角三角形OPQ ?中,90POQ ? ∠=,22OP =M 在线段P Q 上. (1)若5OM =PM 的长; (2)若点N 在线段MQ 上,且30MON ?∠=,问:当POM ∠取何值时,OMN ?的面积最小?并求出面积的最小值.

高中数学《古典概型》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

课题:《古典概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说明《古典概型》选自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3第三章第2节第1课时。在当代高中数学新课改的背景下,数学教育要把“数学育人”作为根本目标,要将“德育”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通过引导学生开展独立思考、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等多种活动形式来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方法和数学技能。要鼓励学生的创新思考,加强学生的数学实践,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成为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下面我将以此为指导思想从:教学内容解析→教学目标设置→学生学情分析→教学策略分析→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向各位评委老师说明我的构思与设想。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教材分析:(1)教材将本节课内容安排在随机事件概率之后,几 何概型之前,古典概型是一种特殊的概率模型,也是一种最基本的概率模型,它的引入避免了大量的重复实验,而且得到的是概率准确值,同时古典概型也为后面学习其他概率的基础。在教材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所以在概率论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2)本节课学生将感知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结合,并且利用生活中大量实例来归纳总结相关的数学概念。能用系统的眼光看待以前已经接触的知识,通过本节课的探究确定古典概型的定义及计算公式,所以本节课对学生构建数学模型能力和方法有所提升。(3)本节课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以及变式化

归的思想,树立学生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并且利用列举法(树状图、列表)来寻找基本事件,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 2、教材处理:依据新教材和新大纲的要求,本节课是《古典概型》 第1课时,重点是古典概型的定义和古典概型的计算公式,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的内容,在紧扣书上例题的同时,对例题做适当的变式、调整与补充。 二、教学目标设置:根据上述教材结构和内容分析,以及对学生认知 水平的考察,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基本事件的概念,正确理解古典概型的两个特点;并能归纳总结出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模拟实验理解古典概型的特征;观察类比各个实验,正确理解古典概型的两个特点;再通过归纳总结出古典概型的计算公式。学会运用分类讨论的思想解决概率的计算问题。(2)让学生口头表述和书面表达提高学生数学表达及数学交流的能力。(3)通过对例题的变式练习培养学生的化归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生活中常见的实例引出新课内容,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利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探索基本事件、古典概型的定义并能得出古典概型的计算公式,使学生认识到现代技术在数学认知过程

高考数学总复习之【最值问题】专题

专题 最值问题 【考点聚焦】 考点1:向量的概念、向量的加法和减法、向量的坐标运算、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考点2:解斜三角形. 考点3:线段的定比分点、平移. 考点4:向量在平面解析几何、三角、复数中的运用. 考点5:向量在物理学中的运用. 【自我检测】 1、求函数最值的方法:配方法,单调性法,均值不等式法,导数法,判别式法,三角函数有界性,图象法, 2、求几类重要函数的最值方法; (1)二次函数:配方法和函数图像相结合; (2)),0()(R a a x a x x f ∈≠+ =:均值不等式法和单调性加以选择; (3)多元函数:数形结合成或转化为一元函数. 3、实际应用问题中的最值问题一般有下列两种模型:直接法,目标函数法(线性规划,曲函数的最值) 【重点?难点?热点】 问题1:函数的最值问题 函数的最值问题是其他最值问题的基础之一,许多最值问题最后总是转化为函数(特别是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求函数最值的方法有:配方法、均值不等式法、单调性、导数法、判别式法、有界性、图象法等. 例1:(02年全国理1) 设a 为实数,)(1)(2 R x a x x x f ∈+-+=, (1)讨论)(x f 的奇偶性;(2)求)(x f 的最小值. 思路分析:(1)考察)(x f 与)(x f -是否具有相等或相反的关系;或从特殊情形去估计,再加以验证.(2)二次函数的最值解,一般借助于二次函数的图像,当对称轴与所给区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不确定,则需分类讨论. (1)解法一:(利用定义)2 )(x x f =-+1++a x ,2 )(x x f -=-. 1---a x

若2 2),()()(x x f x f x f 即为奇函数,则-=-R x a x a x ∈=+-++此等式对+.02 都不成立,故)(x f 不是奇函数; 若)(x f 为偶函数,则)()(x f x f =-,即2 x +21x a x =++,1+-+a x 此等式对 R x ∈恒成立,只能是0=a . 故0=a 时,)(x f 为偶数; ≠a 时,)(x f 既不是奇函数也不是偶函数. 解法二:(从特殊考虑),1)0(+=a f 又R x ∈,故)(x f 不可能是奇函数. 若0=a ,则=)(x f 1)(2 ++=-x x x f ,)(x f 为偶函数; 若 ≠a ,则12)(,1)(2 2++=-+=a a a f a a f ,知)()(a f a f ≠-,故)(x f 在 ≠a 时,既不是奇函数又不是偶函数. (2)当a x ≤时,4 3 )2 1(1)(2 2 ++-=++-=a x a x x x f ,由二次函数图象及其性质知:若2 1 ≤ a ,函数)(x f 在],(a -∞上单调递减,从而函数)(x f 在],(a -∞上的最小值为1)(2 +=a a f ;若21>a ,函数)(x f 在],(a -∞上的最小值为4 3)21(=f ,且 )()2 1 (a f f ≤. 当a x ≥时,函数4 3)21(1)(22 +-+=+-+=a x a x x x f . 若21-≤a ,函数)(x f 在),[+∞a 上的最小值为a f -=-43)21(,且)()21 (a f f ≤-; 若2 1 ->a ,函数)(x f 在),[+∞a 上单调递增,从而函数函数)(x f 在),[+∞a 上的最 小值为1)(2 +=a a f . 综上所述,当21- ≤a 时,函数)(x f 的最小值是a -43;当2121≤<-a 时,函数)(x f 的最小值为12 +a ;当21>a 时,函数)(x f 的最小值是4 3+a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