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专题复习之万有引力20190901

高中物理专题复习之万有引力20190901
高中物理专题复习之万有引力20190901

某校物理兴趣小组决定举行遥控赛车比赛.比赛路径如下图所示,赛车从起点A 出发,沿水平直线轨道运动L 后,由B 点进入半径为R 的光滑竖直圆轨道,离开竖直圆轨道后继续在光滑平直轨道上运动到C 点,并能越过壕沟.已知赛车质量m =0.1 kg ,通电后以额定功率P =1.5 W 工作,进入竖直轨道前受到的阻力恒为0.3 N ,随后在运动中受到的阻力均可不记.图中L =10.00 m ,R =0.32 m ,h =1.25 m ,x =1.50 m .问:要使赛车完成比赛,电动机至少工作多长时间?(取g =10 m/s 2)

万有引力

§6-1 开普勒定律

1.开普勒第一定律(轨道定律):所有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所有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2.开普勒第二定律(面积定律):对任意一个行星来说,它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此定律也适用于其他行星或卫星绕某一天体的运动。

3.开普勒第三定律(周期定律):所有行星轨道的半长轴R 的三次方与公转周期

T 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同,即k k T

a ,23 值是由中心天体决定的。通常将行星或卫星绕中心天体运动的轨道近似为圆,则半长轴a 即为圆的半径。我们也常用开普勒三定律来分析行星在近日点和远日点运动速率的大小。

【例1】关于“地心说”和“日心说”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B )。

A .地心说的参考系是地球

B .日心说的参考系是太阳

C .地心说与日心说只是参考系不同,两者具有等同的价值

D .日心说是开普勒提出的

【例2】开普勒分别于1609年和1619年发表了他发现的行星运动规律,后人称之为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关于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 .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圆,太阳处在圆心上

B .对任何一颗行星来说,离太阳越近,运行速率就越大

C .在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后,开普勒才发现了行星的运行规律

D .开普勒独立完成了观测行星的运行数据、整理观测数据、发现行星运动规律等全部工作

§6-2 万有引力定律

一、万有引力定律

1.内容:自然界的任何物体都相互吸引,引力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引力的大小跟它们的质量m 1和m 2乘积成正比,跟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2.表达式:221r

m m G F =,).(/1067.62211引力常量kg m N G ??=- 3.使用条件:适用于相距很远,可以看做质点的两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也可用此公式计算,其中r 指球心间的距离。

4.万有引力与重力的关系:

(1)“黄金代换”公式推导:

当F G =时,就会有22gR GM R

GMm mg =?=。 (2)注意:①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但重力不是万有引力。 ②只有在两极时物体所受的万有引力才等于重力。

③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但并不一定指向地心,物体在赤道上重力最小,在两极时重力最大。

④重力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增大,赤道上重力最小,两极重力最大。

⑤物体随地球自转所需的向心力一般很小,物体的重力随纬度的变化很小,因此在一般粗略的计算中,可以认为物体所受的重力等于物体所受地球的吸引力,即可得到“黄金代换”公式。

5.万有引力定律与天体运动:

(1) 运动性质:通常把天体的运动近似看成是匀速圆周运动。

(2) 从力和运动的关系角度分析天体运动:

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运动,其速度方向时刻改变,其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

力提供,即F 需=F 万。即:.)2(222222L f m L T m L m L v m L GMm ππω=??

? ??=== 【例】关于万有引力和万有引力定律理解正确的有( B )

A .不可能看作质点的两物体之间不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B .可看作质点的两物体间的引力可用F =221r m m G

计算 C .由F = 2

21r m m G 知,两物体间距离r 减小时,它们之间的引力增大,紧靠在一起时,万有引力非常大

D .引力常量是由卡文迪许测出来的,且等于6.67×10-11N ·m 2 / kg 2

【例】设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 0,物体在距地心4 R(R 为地球半径)处,由于地球的作用而产生的重力加速度为g ,则g ∶g 0为( D )

A .16∶1

B .4∶1

C .1∶4

D .1∶16

【例】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角速度为ω1,轨道半径为R 1,月球绕地球公转的角速度为ω2,轨道半径为R 2,那么太阳的质量是地球质量的多少倍?

【例】如右图所示,在一个半径为R ,质量为M 的均匀球体中,紧贴球的边缘挖出一个半径为R/2的球形空穴后,对位于球心和空穴中心连线上、与球心相距2R 的质点m 的引力是多大?

思路分析:把整个球体对质点的引力看成是挖去的小球体和

剩余部分对质点的引力之和,即可求解。

§6-3 由“万有引力定律”引出的四大考点

一、 天体质量的估算

模型一:环绕型: 谈一谈:对于有卫星的天体,可认为卫星绕中心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中心天体对卫星的万有引力提供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利用引力常量G 和环形卫星的v 、ω、T 、r 中任意两个量进行估算(只能估计中心天体的质量,不能估算环绕卫星的质量)。 ①已知r 和T:.422322

2GT r M r T m r Mm G ππ=???? ??= ②已知r 和v:.222G

rv M r v m r Mm G =?= ③已知T 和v:.2232

22G T v M r T m r v m r Mm G ππ=???? ??== 模型二:表面型:

谈一谈:对于没有卫星的天体(或有卫星,但不知道卫星运行的相关物理量),可忽略天体自转的影响,根据万有引力等于重力进行粗略估算。

.22G

gR M mg R Mm G =?= 变形:如果物体不在天体表面,但知道物体所在处的g ,也可以利用上面的方法求出天体的质量:

处理:不考虑天体自转的影响,天体附近物体的重力等于物体受的万有引力,即:.)('')(2

2G

h R g M mg h R Mm G +=?=+

【例】“嫦娥一号”是我国首次发射的探月卫星,它在距月球表面高度为200km 的圆形轨道上运行,运行周期为127分钟。已知引力常量G =6.67×10-11N ·m 2/kg 2,月球半径约为1.74×103km 。利用以上数据估算月球的质量约为( D )

A .8.1×1010kg

B .7.4×1013kg

C .5.4×1019kg

D .7.4×1022kg

【例】宇航员站在一颗星球表面上的某高处,沿水平方向抛出一个小球。经过时间t ,小球落到星球表面,测得抛出点与落地点之间的距离为L 。若抛出时的初速度增大到2倍,则抛出点与落地点之间的距离为L 3。已知两落地点在同一水平面上,该星球的半径为R ,万有引力常数为G 。求该星球的质量M 。

二、 天体密度的计算

模型一:利用天体表面的g 求天体密度:

.4334,32GR g R M mg R Mm G πρπρ=??== 物体不在天体表面:

变形

.4)('334,')(3

2

32GR h R g R M mg h R Mm G πρπρ+=??==+ 模型二:利用天体的卫星求天体的密度:

.33443434,4323323

233222R GT r R GT r R M R M T r m r Mm G ππππρπρπ===??==

三、 求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在忽略星球自转的情况下,物体在星球表面的重力大小等于物体与星球间的万有引力大小,即:.22星星星星星星R GM g R m M G mg =?=

【例】假设地球是一半径为R 、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一矿井深度为d 。已知质量分布均匀的球壳对壳内物体的引力为零。矿井底部和地面处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之比为( A )

A .1-d R

B .1+d R C.2??? ??-R d R D. 2

??? ??-d R R 四、 双星问题:

特点:“四个相等”:两星球向心力相等、角速度相等、周期相等、距离等于轨道半径之和。 符号表示:L m m m r L m m m r m v m r v m r m F 2

11221212,,1,1+=+=∝∝?==ωω. 处理方法:双星间的万有引力提供了它们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即:

G m 1m 2L 2=m 1ω2r 1=m 2ω2r 2,由此得出: (1)m 1r 1=m 2r 2,即某恒星的运动半径与其质量成反比。

(2)由于ω=2πT ,r 1+r 2=L ,所以两恒星的质量之和m 1+m 2=4π2L 3

GT 2

【例】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 和M 的两个星球A 和B 在引力作用下都绕O 点做匀速圆周运动,星球A 和B两者中心之间的距离为L.已知A、B 的中心和O 三点始终共线,A 和B 分别在O 的两侧.引力常量为G.

(1)求两星球做圆周运动的周期;

(2)在地月系统中,若忽略其他星球的影响,可以将月球和地球看成上述星球A 和B,月球绕其轨道中心运行为的周期记为T1.但在近似处理问题时,常常认为月球是绕地心做圆周运动的,这样算得的运行周期为T2. 已知地球和月球的质量分别为5.98×1024kg 和7.35×1022kg.求T2与T1两者的平方之比.(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6-4 宇宙速度 & 卫星

一、宇宙速度:

1.第一宇宙速度:人造地球卫星在地面附近环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必须具有的速度叫第一宇宙速度,也叫地面附近的环绕速度,v1=7.9km/s。它是近地卫星的运行速度,也是人造卫星最小发射速度。(待在地球旁边的速度)

2.第二宇宙速度:使物体挣脱地球引力的束缚,成为绕太阳运动的人造卫星或飞到其他行星上去的最小速度,v2=11.2km/s。(离弃地球,投入太阳怀抱的速度)

3.第三宇宙速度:使物体挣脱太阳引力的束缚,飞到太阳以外的宇宙空间去的最小速度,v2=16.7km/s。(离弃太阳,投入更大宇宙空间怀抱的速度)

二、发射速度:

1.定义:卫星在地面附近离开发射装置的初速度。

2.取值范围及运行状态:

①s km v v /9.71==发,人造卫星只能“贴着”地面近地运行。

②s km v v /9.71=>发,可以使卫星在距地面较高的轨道上运行。

③s m v s km v v v /2.11/9.7,21<<<<发发即,一般情况下人造地球卫星发射速度。

【例】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约为8 km/s ,某行星的质量是地球的6倍,半径是地球的1.5倍。该行星上的第一宇宙速度约为( A )

A .16 km/s

B .32 km/s

C .46 km/s

D .2 km/s 三、人造地球卫星:

1.分类:近地卫星、中轨道卫星、高轨道卫星、地球同步卫星、极地卫星等。

2.三个”近似”:

①卫星贴近地球表面运行,可近似认为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等于地球半径。 ②在地球表面随地球一起自转的物体可近似认为地球对它的万有引力等于重力。 ③天体的运动轨道可近似看成圆轨道,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

4.四个等式: ①运行速度:↓↑→+∝→+=?+=+v h h

R v h R GM v h R v m h R Mm G ,1)(22。 ②角速度:↓↑→+∝→+=?+=+ωωωω,)(1)()()(3

322h h R h R GM h R m h R Mm G

。 ③周期:

↑↑→+∝→+=?+??? ??=+T h h R T GM h R T h R T m h R Mm G ,)()(2)(2)(3322ππ。 ④向心加速度:↓↑→+∝→+=?=+a h h R a h R GM a ma h R Mm G ,)

(1)()(222。

四、地球同步卫星:

1.定义:在赤道平面内,以和地球自转角速度相同的角速度绕地球运行的卫星。

2.五个“一定”:

①周期T一定:与地球自转周期相等(24h),角速度ω也等于地球自转角速度。

②轨道一定:卫星的运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一致,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重合。

③运行速度v大小一定:卫星绕地球运行的线速度大小一定,为3.08km/s。

④离地高度h一定:卫星的轨道半径均相同,其离地高度约为3.6×104km。

⑤向心加速度a n大小一定:卫星绕地球运行的向心加速度都相等,约为0.22m/s2。注:所有国家发射的同步卫星的轨道都与赤道为同心圆,它们都在同一轨道上运动且都相对静止。

五、卫星变轨问题:

1.原因:线速度v发生变化,使万有引力不等于向心力,从而实现变轨。

2.条件:增大卫星的线速度v,使万有引力小于所需的向心力,从而实现变轨。

3.注意:卫星到达高轨道后,在新的轨道上其运行速度反而减小;当卫星的线速度v减小时,万有引力大于所需的向心力,卫星则做向心运动,但到了低轨道后达到新的稳定运行状态时速度反而增大。

4.卫星追及相遇问题:某星体的两颗卫星之间的距离有最近和最远之分,但它们都处在同一条直线上。由于它们轨道不是重合的,因此在最近和最远的相遇问题上不能通过位移或弧长相等来处理,而是通过卫星运动的圆心角来衡量,若它们初始位置在同一直线上,实际内轨道所转过的圆心角与外轨道所转过的圆心角之差为π的整数倍时就是出现最近或最远的时刻。

【例】发射地球同步卫星时,先将卫星发射至近地圆形轨道1,然后经点火使其沿椭圆轨道2 运行,最后再次点火将卫星送入同步轨道3.轨道1、2 相切于Q 点,轨道2、3 相切于P 点,如图6-3 所示,则当卫星分别在1、2、3 轨道上正常运行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BD)

A.卫星在轨道3 上的运行速率大于在轨道1 上的速率

B.卫星在轨道3 上的角速度小于在轨道1 上的角速度

C.卫星在轨道1 上经过Q 点时的加速度大于它在轨道2上经过Q 点时的加速度

D.卫星在轨道2 上经过P 点时的加速度等于它在轨道3上经过P 点时的加速度

【例】下列关于同步卫星的说法,正确的是(AC)。

A.同步卫星和地球自转同步,卫星的高度和速率是确定的

B.同步卫星的角速度是确定的,但高度和速率可以选择,高度

增加,速率增大,且仍保持同步

C.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周期是114 min,比同步卫星的周期短,所以这颗人造地球卫星离地面的高度比同步卫星低

D.同步卫星的速率比地球大气层附近的人造卫星的速率大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一览表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一览表 高中物理有很多公式,经过高中三年的学习相信大家都有很多物理知识点需要总结,为了方便大家学习物理,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中物理公式,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s=aT2 {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 2)自由落体运动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t2=2gh 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 1.位移s=Vot-gt2/2 2.末速度Vt=Vo-gt (g=9.8m/s210m/s2) 3.有用推论Vt2-Vo2=-2gs 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 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 (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二、质点的运动(2)----曲线运动、万有引力 1)平抛运动 1.水平方向速度:Vx=Vo 2.竖直方向速度:Vy=gt 3.水平方向位移:x=Vot 4.竖直方向位移:y=gt2/2 5.运动时间t=(2y/g)1/2(通常又表示为(2h/g)1/2) 6.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

高一物理万有引力定律测试题及答案

万有引力定律测试题 班级姓名学号 一、选择题(每小题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每小题5分,共40分) 1.绕地球作匀速圆周运动的人造地球卫星内,其内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则物体() A.不受地球引力作用 B.所受引力全部用来产生向心加速度 C.加速度为零 D.物体可在飞行器悬浮 2.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其轨道半径为R,线速度为v,周期为T,若要使卫星的周期变为2T,可能的办法是() 不变,使线速度变为 v/2 不变,使轨道半径变为2R D.无法实现 3.由于地球的自转,地球表面上各点均做匀速圆周运动,所以() A.地球表面各处具有相同大小的线速度 B.地球表面各处具有相同大小的角速度 C.地球表面各处具有相同大小的向心加速度 D.地球表面各处的向心加速度方向都指向地球球心 4.地球上有两位相距非常远的观察者,都发现自己的正上方有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相对自己静止不动,则这两位观察者的位置及两人造卫星到地球中心的距离可能是()A.一人在南极,一人在北极,两卫星到地球中心的距离一定相等 B.一人在南极,一人在北极,两卫星到地球中心的距离可以不等,但应成整数倍 C.两人都在赤道上,两卫星到地球中心的距离一定相等 D.两人都在赤道上,两卫星到地球中心的距离可以不等,但应成整数倍 5.设地面附近重力加速度为g0,地球半径为R0,人造地球卫星圆形运行轨道半径为R,那么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6.一宇宙飞船在一个星球表面附近做匀速圆周运动,宇航员要估测星球的密度,只需要测定飞船的() A:环绕半径 B:环绕速度 C:环绕周期 D:环绕角速度 7.假设火星和地球都是球体,火星的质量M火和地球的质量M地之比M火/M地=p,火星的半径R火和地球的半径R地之比R火/R地=q,那么火星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g火和地球表面处的重力的加速度g地之比等于[ ] q2 q

2021届全国高三高考物理第二轮专题练习之万有引力(新人教)

万有引力与航天 1.某人造卫星运动的轨道可近似看作是以地心为中心的圆。由于阻力作用,人造卫星到地心的距离从r1慢慢变到r2,用E k1、E k2分别表示卫星在这两个轨道上的动能,则() A.r1<r2,E k1<E k2B.r1>r2,E k1<E k2 C.r1>r2,E k1>E k2D.r1<r2,E k1>E k2 2.一飞船在某行星表面附近沿圆轨道绕该行星飞行,认为行星是密度均匀的球体,要确定该行星的密度,只需要测量() A.飞船的轨道半径 B.飞船的的运行速度 C.飞船的运行周期 D.行星的质量 3.已知引力常量G、月球中心到地球中心的距离R和月球绕地球运行的周期T。仅利用这三个数据,可以估算出的物理量有()A.月球的质量 B.地球的质量 C.地球的半径 D.月球绕地球运行速度的大小 4. 据报道,最近在太阳系外发现了首颗“宜居”行星,起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6。4倍一个在地球表面重量为600N的人在这个行星表面的

重量将变为960N ,由此可推知,该行星的半径与地球半径之比约为( ) A 0.5 B 2 C 3.2 D 4 5.根据观察,在土星外层有一个环,为了判断环是土星的连续物还是小卫星群。可测出环中各层的线速度V 与该层到土星中心的距离R 之间的关系。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若V 与R 成正比,则环为连续物; B.若V 2与R 成正比,则环为小卫星群; C.若V 与R 成反比,则环为连续物; D.若V 2与R 成反比,则环为小卫星群。 6.据报道,我国数据中继卫星“天链一号Ol 星”于2008年4月25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经过4次变轨控制后,于5月1日成功定点在东经770赤道上空的同步轨道。关于成功定点后的“天链一号01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运行速度大于 7.9 km /s B.离地面高度一定,相对地面静止 C. 绕地球运行的角速度比月球绕地球运行的角速度大 D.向心加速度与静止在赤道上物体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相等 7.火星的质量和半径分别约为地球的101和2 1 ,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 ,则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约为 A .0.2g B .0.4g C .2.5g D .5g 8.图是“嫦娥一号奔月”示意图,卫星发射后通过自带的小型火箭多次

高考物理万有引力与航天专题训练答案

高考物理万有引力与航天专题训练答案 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万有引力与航天 1.2018年是中国航天里程碑式的高速发展年,是属于中国航天的“超级2018”.例如,我国将进行北斗组网卫星的高密度发射,全年发射18颗北斗三号卫星,为“一带一路”沿线及周边国家提供服务.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由静止轨道卫星(同步卫星)、中轨道卫星和倾斜同步卫星组成.图为其中一颗静止轨道卫星绕地球飞行的示意图.已知该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为T ,地球质量为M 、半径为R ,引力常量为G . (1)求静止轨道卫星的角速度ω; (2)求静止轨道卫星距离地面的高度h 1; (3)北斗系统中的倾斜同步卫星,其运转轨道面与地球赤道面有一定夹角,它的周期也是T ,距离地面的高度为h 2.视地球为质量分布均匀的正球体,请比较h 1和h 2的大小,并说出你的理由. 【答案】(1)2π=T ω;(2)2 3124GMT h R π (3)h 1= h 2 【解析】 【分析】 (1)根据角速度与周期的关系可以求出静止轨道的角速度; (2)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可以求出静止轨道到地面的高度; (3)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可以求出倾斜轨道到地面的高度; 【详解】 (1)根据角速度和周期之间的关系可知:静止轨道卫星的角速度2π=T ω (2)静止轨道卫星做圆周运动,由牛顿运动定律有:2 1 212π=()()()Mm G m R h R h T ++ 解得:2 312 =4π GMT h R

(3)如图所示,同步卫星的运转轨道面与地球赤道共面,倾斜同步轨道卫星的运转轨道面与地球赤道面有夹角,但是都绕地球做圆周运动,轨道的圆心均为地心.由于它的周期也是T ,根据牛顿运动定律,2 2 222=()()()Mm G m R h R h T π++ 解得:2 322 4GMT h R π 因此h 1= h 2. 故本题答案是:(1)2π=T ω;(2)2312=4GMT h R π (3)h 1= h 2 【点睛】 对于围绕中心天体做圆周运动的卫星来说,都借助于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即可求出要求的物理量. 2.“天宫一号”是我国自主研发的目标飞行器,是中国空间实验室的雏形.2013年6月,“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6月20日3位航天员为全国中学生上了一节生动的物理课.已知“天宫一号”飞行器运行周期T ,地球半径为R ,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 ,“天宫一号”环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万有引力常量为G .求: (1)地球的密度; (2)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v ; (3)“天宫一号”距离地球表面的高度. 【答案】(1)34g GR ρπ= (2)v gR = 22 3 2 4gT R h R π = 【解析】 (1)在地球表面重力与万有引力相等:2 Mm G mg R =, 地球密度: 343 M M R V ρπ= = 解得:34g GR ρπ= (2)第一宇宙速度是近地卫星运行的速度,2 v mg m R = v gR =

高中物理 万有引力定律

万有引力定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在开普勒第三定律的基础上,推导得到万有引力定律,使学生对此定律有初步理解; 2、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万有引力定律; 3、使学生能认识到万有引力定律的普遍性(它存在宇宙中任何有质量的物体之间,不管它们之间是否还有其它作用力). 能力目标 1、使学生能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2、使学生能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和圆周运动知识解决行星绕恒星和卫星绕行星运动的天体问题. 情感目标 1、使学生在学习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中感受到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是经历了几代科学家的不断努力,甚至付出了生命,最后牛顿总结了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才发现的.让学生在应用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中应多观察、多思考. 教学建议 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固然重要,让学生了解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更重要.建议教师在授课时,应提倡学生自学和查阅资料.教师应准备的资料应更广更全面.通过让学生阅读“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过程”,让学生根据牛顿提出的几个结果自己去猜测万有引力与那些量有关.教师在授课时可以让学生自学,也可由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也可由教师展示出开普勒三定律和牛顿的一些故事引导学生讨论. 万有引力定律的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目的: 1、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得出的思路和过程; 2、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含义并会推导万有引力定律;

3、掌握万有引力定律,能解决简单的万有引力问题; 教学难点: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 教学重点:万有引力定律 教具: 展示第谷、哥白尼,伽利略、开普勒和牛顿等人图片. 教学过程 (一)新课教学(20分钟) 1、引言 展示第谷、哥白尼,伽利略、开普勒和牛顿等人照片并讲述物理学史: 十七世纪中叶以前的漫长时间中,许多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如第谷、哥白尼,伽利略和开普勒等人),通过了长期的观察、研究,已为人类揭示了行星的运动规律.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对于支配行星按照一定规律运动的原因是什么.却缺乏了解,更没有人敢于把天体运动与地面上物体的运动联系起来加以研究. 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在哥白尼、伽利略和开普勒等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地面上的动力学规律推广到天体运动中,研究、确立了《万有引力定律》.从而使人们认识了支配行星按一定规律运动的原因,为天体动力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那么: (1)牛顿是怎样研究、确立《万有引力定律》的呢? (2)《万有引力定律》是如何反映物体间相互作用规律的? 以上两个问题就是这节课要研究的重点. 2、通过举例分析,引导学生粗略领会牛顿研究、确立《万有引力定律》的科学推理的思维方法. 苹果在地面上加速下落:(由于受重力的原因): 月亮绕地球作圆周运动:(由于受地球引力的原因);

高考物理万有引力专题练习

万有引力专题训练 一、 1.火星和木星沿各自的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根据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 可知( ) A.太阳位于木星运行轨道的中心 B.火星和木星绕太阳运行的速度大小始终相等 C.火星与木星公转周期之比的平方等于它们的轨道半长轴之比的立方 D.相同时间内,火星与太阳连线扫过的面积等于木星与太阳连线扫过的面积 2.某行星沿椭圆轨道运动,近日点离太阳中心距离为a ,远日点离太阳 心距离为b ,该行星过近日点时的速率为a v ,则过远日点时速率b v 为( ) A. a bv a B.a v b a C.b av a D.a v a b 3.人造卫星A 、B 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A 卫星的运行周期为3小时, A 的轨道半径为B 的轨道半径的1/4,则B 卫星运行的周期大约是( ) A.12小时 B.24小时 C.36小时 D.48小时 4.如图,0表示地球,P 表示一个绕地球沿椭圆轨道做逆时针方向运动的人造 卫星,AB 为长轴,CD 为短轴.在卫星绕地球运动一周的时间内,从A 到B 的时间为AB t ,同理,从B 到A 、从C 到D 、从D 到C 的时间分别为DC CD BA t t t 、、,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 A. AB t >BA t B.AB t DC t D. CD t

二、 1.关于万有引力定律的建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卡文迪许仅根据牛顿第三定律推出了行星与太阳间引力大小跟行星与太阳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的关系 B.“月—地检验”表明物体在地球上受到地球对它的引力是它在月球上受到月球对它的引力的60倍 C.“月—地检验”表明地面物体所受地球的引力与月球所受地球的引力遵从同样的规律 D.引力常量G 的大小是牛顿根据大量实验数据得出的 2. 设地球自转周期为T,质量为M,引力常量为G.假设地球可视为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半径为R.同一物体在南极和赤道水平面上静止时所受到的支持力之比 为( ) A.32224R GMT GMT π- B.32224R GMT GMT π+ C.23224GMT R GMT π- D.23224GMT R GMT π+ 3.关于万有引力定律公式2 21r m m G F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公式只适用于星体之间的引力计算,不适用于质量较小的物体 B.当两物体间的距离趋近于零时,万有引力趋近于无穷大 C.两物体间的万有引力也符合牛顿第三定律 D.公式中引力常量G 的值是牛顿规定的 4.下列说法中符合物理史实的是( ) A.伽利略发现了行星的运动规律,开普勒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B.哥白尼创立了“地心说”,“地心说”是错误的,“日心说”是正确的,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C.牛顿首次在实验室里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 D.牛顿将行星与太阳、地球与月球、地球与地面物体之间的引力规律推广到宇宙中的一切物体,得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5.(多选)宇宙中存在着由四颗星组成的孤立星系如图所示,一颗母星处在正三角形的中心,三角形的顶点各有一颗质量相等的小星围绕母星做圆周运动.如果两颗小星间的万有引力为F,母星与任意一颗小星间的万有引力为9F.则( ) A.每颗小星受到的万有引力为(2 3+9)F B.每颗小星受到的万有引力为(3+9)F C.母星的质量是每颗小星质量的3倍

高中物理《万有引力定律》知识点

高中物理《万有引力定律》知识点 万有引力是由于物体具有质量而在物体之间产生的一种相互作用。它的大小和物体的质量以及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有关。物体的质量越大,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就越大;物体之间的距离越远,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就越小。 两个可看作质点的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F=Gmm/r^2,即万有引力等于引力常量乘以两物体质量的乘积除以它们距离的平方。其中G代表引力常量,其值约为6.67×10的负11次方单位N·m2/kg2。为英国科学家卡文迪许通过扭秤实验测得。 万有引力的推导:若将行星的轨道近似的看成圆形,从开普勒第二定律可得行星运动的角速度是一定的,即:ω=2π/T 如果行星的质量是m,离太阳的距离是r,周期是T,那么由运动方程式可得,行星受到的力的作用大小为mrω^2=mr(4π^2)/T^2 另外,由开普勒第三定律可得 r^3/T^2=常数k' 那么沿太阳方向的力为 mr(4π^2)/T^2=mk'(4π^2)/r^2 由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可知,太阳也受到以上相同大小的力。从太阳的角度看,

(太阳的质量m)(k'')(4π^2)/r^2 是太阳受到沿行星方向的力。因为是相同大小的力,由这两个式子比较可知,k'包含了太阳的质量m,k''包含了行星的质量m。由此可知,这两个力与两个天体质量的乘积成正比,它称为万有引力。 如果引入一个新的常数(称万有引力常数),再考虑太阳和行星的质量,以及先前得出的4·π2,那么可以表示为万有引力=Gmm/r^2 两个通常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极其微小,我们察觉不到它,可以不予考虑。比如,两个质量都是60千克的人,相距0.5米,他们之间的万有引力还不足百万分之一牛顿,而一只蚂蚁拖动细草梗的力竟是这个引力的1000倍!但是,天体系统中,由于天体的质量很大,万有引力就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天体中质量还算很小的地球,对其他的物体的万有引力已经具有巨大的影响,它把人类、大气和所有地面物体束缚在地球上,它使月球和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旋转而不离去。 重力,就是由于地面附近的物体受到地球的万有引力而产生的。 任意两个物体或两个粒子间的与其质量乘积相关的吸引力。自然界中最普遍的力。简称引力,有时也称重力。在粒子物理学中则称引力相互作用和强力、弱力、电磁力合称

备战2021新高考物理-重点专题-万有引力与航天(三)(含解析)

备战2021新高考物理-重点专题-万有引力与航天(三) 一、单选题 1.三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运行方向如图所示.已知 ,则关于三颗卫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卫星运行线速度关系为 B.卫星轨道半径与运行周期关系为 C.已知万有引力常量G,现测得卫星A的运行周期T A和轨道半径R A,可求地球的平均密度 D.为使A 与B同向对接,可对A适当加速 2.如图所示,A、B、C是在地球大气层外的圆形轨道上运行的三颗人造地球卫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B,C的角速度相等,且小于A的角速度 B.B,C的线速度大小相等,且大于A的线速度 C.B,C的向心加速度相等,且大于A的向心加速度 D.B,C的周期相等,且小于A的周期 3.2020年4月24日,国家航天局宣布,我国行星探测任务命名为“天问”,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命名为“天问一号”。已知万有引力常量,为计算火星的质量,需要测量的数据是() A.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和火星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 B.火星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和火星的公转周期 C.某卫星绕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和火星的半径 D.某卫星绕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和公转周期 4.一宇宙飞船绕地心做半径为r的匀速圆周运动,飞船舱内有一质量为m的人站在可称体重的台秤上.用R表示地球的半径,g表示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g′表示宇宙飞船所在处的地球引力加速度,F N表示人对秤的压力,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g′=0 B.g′= C.F N=0 D.F N= 5.2019年11月23日8时55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50、51颗北斗导航卫星。两颗卫星均属于中圆轨道(MEO)卫星,是我国的“北斗三号”系统的组网卫星。这两颗卫星的中圆轨道(MEO)是一种周期为12小时,轨道面与赤道平面夹角为60°的圆轨道。是经过GPS和GLONASS运行证明性能优良的全球导航卫星轨道。关于这两颗卫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两颗卫星的动能一定相同 B.这两颗卫星绕地心运动的角速度是长城随地球自转角速度的4倍 C.这两颗卫星的轨道半径是同步卫星轨道半径的 D.其中一颗卫星每天会经过赤道正上方2次 6.如图所示,a、b、c是地球大气层外圆形轨道上运行的三颗人造地球卫星,a、b质量相等且小于c的质量,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b所需向心力最小 B.b、c周期相等,且大于a的周期 C.b、c向心加速度大小相等,且大于a的向心加速度 D.b、c线速度大小相等,且小于a的线速度 7.将地球看成质量均匀的球体,假如地球自转速度增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放在赤道地面上的物体所受的万有引力增大 B.放在两极地面上的物体所受的重力增大 C.放在赤道地面上的物体随地球自转所需的向心力增大 D.放在赤道地面上的物体所受的重力增大 8.太阳系中有一颗绕太阳公转的行星,距太阳的平均距离是地球到太阳平均距离的4倍,则该行星绕太阳公转的周期是() A.2年 B.4年 C.8年 D.10年 9.若将八大行星绕太阳运行的轨迹可粗略地认为是圆,各星球半径和轨道半径如下表所示:从表中所列数据可以估算出海王星的公转周期最接近( )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全集万有引力

五、万有引力 1、开普勒三定律: ⑴开普勒第一定律(轨道定律):所有的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所有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⑵开普勒第二定律(面积定律):太阳和行星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 ⑶开普勒第三定律(周期定律):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 对T 1、T 2表示两个行星的公转周期,R 1、R 2表示两行星椭圆轨道的半长轴,则周期定律可表示为32 312221R R T T = 或k T R =3 3,比值k 是与行星无关而只与太阳有关的恒量 【注意】:⑴开普勒定律不仅适用于行星,也适用于卫星,只不过此时k T R =33 ‘ ,比值k ’ 是 由行星的质量所决定的另一恒量。 ⑵行星的轨道都跟圆近似,因此计算时可以认为行星是做匀速圆周运动 ⑶开普勒定律是总结行星运动的观察结果而总结归纳出来的规律,它们每一条都 是经验定律,都是从观察行星运动所取得的资料中总结出来的。 例题:飞船沿半径为R 的圆周绕地球运动,其周期为T ,如果飞船要返回地面,可在轨道上的某一点A 处,将速率降低到适当数值,从而使飞船沿着以地心为焦点的椭圆轨道运动,椭圆和地球表面在B 点相切,如图所示,如果地球半径为R 0,求飞船由A 点到B 点所需要的时间。 解析:依开普勒第三定律知,飞船绕地球做圆周(半长轴和半短轴相等的特殊椭圆)运动时,其轨道半径的三次方跟周期的平方的比值,等于飞船绕地球沿椭圆轨道运动时,其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周期平方和比值,飞船椭圆轨道的半长轴为 2 R R +,设飞船沿椭圆轨道运动的周期一、知识网络 二、 画龙点睛 概念

高考物理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解题技巧讲解及练习题(含答案)

高考物理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解题技巧讲解及练习题(含答案) 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 1.2018年是中国航天里程碑式的高速发展年,是属于中国航天的“超级2018”.例如,我国将进行北斗组网卫星的高密度发射,全年发射18颗北斗三号卫星,为“一带一路”沿线及周边国家提供服务.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由静止轨道卫星(同步卫星)、中轨道卫星和倾斜同步卫星组成.图为其中一颗静止轨道卫星绕地球飞行的示意图.已知该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为T ,地球质量为M 、半径为R ,引力常量为G . (1)求静止轨道卫星的角速度ω; (2)求静止轨道卫星距离地面的高度h 1; (3)北斗系统中的倾斜同步卫星,其运转轨道面与地球赤道面有一定夹角,它的周期也是T ,距离地面的高度为h 2.视地球为质量分布均匀的正球体,请比较h 1和h 2的大小,并说出你的理由. 【答案】(1)2π=T ω;(2)23124GMT h R π (3)h 1= h 2 【解析】 【分析】 (1)根据角速度与周期的关系可以求出静止轨道的角速度; (2)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可以求出静止轨道到地面的高度; (3)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可以求出倾斜轨道到地面的高度; 【详解】 (1)根据角速度和周期之间的关系可知:静止轨道卫星的角速度2π= T ω (2)静止轨道卫星做圆周运动,由牛顿运动定律有:21212π=()()()Mm G m R h R h T ++ 解得:2312=4πGMT h R

(3)如图所示,同步卫星的运转轨道面与地球赤道共面,倾斜同步轨道卫星的运转轨道面与地球赤道面有夹角,但是都绕地球做圆周运动,轨道的圆心均为地心.由于它的周期也是T ,根据牛顿运动定律,22222=()()()Mm G m R h R h T π++ 解得:23224GMT h R π 因此h 1= h 2. 故本题答案是:(1)2π=T ω;(2)2312=4GMT h R π (3)h 1= h 2 【点睛】 对于围绕中心天体做圆周运动的卫星来说,都借助于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即可求出要求的物理量. 2.载人登月计划是我国的“探月工程”计划中实质性的目标.假设宇航员登上月球后,以初速度v 0竖直向上抛出一小球,测出小球从抛出到落回原处所需的时间为t.已知引力常量为G ,月球的半径为R ,不考虑月球自转的影响,求: (1)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大小g 月; (2)月球的质量M ; (3)飞船贴近月球表面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T . 【答案】(1)02v t ;(2)202R v Gt ;(3)022Rt v 【解析】 【详解】 (1)小球在月球表面上做竖直上抛运动,有02v t g = 月 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大小02v g t =月 (2)假设月球表面一物体质量为m ,有 2 =Mm G mg R 月 月球的质量202R v M Gt =

高中物理万有引力定律(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必修二第六章第三节 【教材分析】 万有引力定律是本章的核心,从内容性质与地位上看,本节内容是对上一节“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的进一步外推,即:从天体运动推广到地面上任何物体的运动;又是下一节掌握万有引力理论在天文学上应用的学习的基础。本节重点内容是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推导思路和过程,掌握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及表达公式,知道万有引力定律得出的意义,知道任何物体间都存在着万有引力,且遵循相同的规律。本节难点是物体间距离的理解。另外本节内容还注重是对学生“科学方法”教育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使学生认识科学研究过程中根据事实和分析推理进行猜想、假设和检验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概括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本节结合“月—地检验”,经历思维程序“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理论分析→实验观测→验证结论”培养学生探究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习科学家们坚持不懈、勇往直前和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善于探索的思维品质。 【学情分析】 上节内容中,学生用所学的“圆周运动”、“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和“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经历了一系列科学探究过程,得出了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特点,学生对天体运动的研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和求知欲。本节课教师再引导学生从太阳与行星间引力的规律出发,根据类比事实将“平方反比关系”的作用力进行猜想,假设和推广,从太阳对行星的引力到地球对月球的引力,再到任意物体间的吸引力都满足“平方反比的关系”。学生会带着好奇和探究意识以及必要的检验论证,一路探究下去,最终得出万有引力定律。使学生在理解掌握万有引力定律的基础上,培养了探究思维能力和良好的思维品质,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教学流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推导思路和过程。

高考物理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模拟试题及解析

高考物理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模拟试题及解析 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 1.一名宇航员到达半径为R 、密度均匀的某星球表面,做如下实验:用不可伸长的轻绳拴一个质量为m 的小球,上端固定在O 点,如图甲所示,在最低点给小球某一初速度,使其绕O 点在竖直面内做圆周运动,测得绳的拉力大小F 随时间t 的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F 1、F 2已知,引力常量为G ,忽略各种阻力.求: (1)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2)卫星绕该星的第一宇宙速度; (3)星球的密度. 【答案】(1)126F F g m -=(212()6F F R m -(3) 128F F GmR ρπ-= 【解析】 【分析】 【详解】 (1)由图知:小球做圆周运动在最高点拉力为F 2,在最低点拉力为F 1 设最高点速度为2v ,最低点速度为1v ,绳长为l 在最高点:2 22mv F mg l += ① 在最低点:2 11mv F mg l -= ②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221211222 mv mg l mv =?+ ③ 由①②③,解得1 2 6F F g m -= (2) 2 GMm mg R = 2GMm R =2 mv R 两式联立得:12()6F F R m -

(3)在星球表面:2 GMm mg R = ④ 星球密度:M V ρ= ⑤ 由④⑤,解得12 8F F GmR ρπ-= 点睛: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在最高点与最低点绳子的拉力与重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由牛顿第二定律可以求出重力加速度;万有引力等于重力,等于在星球表面飞行的卫星的向心力,求出星球的第一宇宙速度;然后由密度公式求出星球的密度. 2.如图轨道Ⅲ为地球同步卫星轨道,发射同步卫星的过程可以筒化为以下模型:先让卫星进入一个近地圆轨道Ⅰ(离地高度可忽略不计),经过轨道上P 点时点火加速,进入椭圆形转移轨道Ⅱ.该椭圆轨道Ⅱ的近地点为圆轨道Ⅰ上的P 点,远地点为同步圆轨道Ⅲ上的 Q 点.到达远地点Q 时再次点火加速,进入同步轨道Ⅲ.已知引力常量为G ,地球质量为 M ,地球半径为R ,飞船质量为m ,同步轨道距地面高度为h .当卫星距离地心的距离 为r 时,地球与卫星组成的系统的引力势能为p GMm E r =-(取无穷远处的引力势能为 零),忽略地球自转和喷气后飞船质量的変化,问: (1)在近地轨道Ⅰ上运行时,飞船的动能是多少? (2)若飞船在转移轨道Ⅱ上运动过程中,只有引力做功,引力势能和动能相互转化.已知飞船在椭圆轨道Ⅱ上运行中,经过P 点时的速率为1v ,则经过Q 点时的速率2v 多大? (3)若在近地圆轨道Ⅰ上运行时,飞船上的发射装置短暂工作,将小探测器射出,并使它能脱离地球引力范围(即探测器可以到达离地心无穷远处),则探测器离开飞船时的速度 3v (相对于地心)至少是多少?(探测器离开地球的过程中只有引力做功,动能转化为引 力势能) 【答案】(1)2GMm R (22122GM GM v R h R +-+32GM R 【解析】 【分析】 (1)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求出速度,然后根据动能公式进行求解; (2)根据能量守恒进行求解即可; (3)将小探测器射出,并使它能脱离地球引力范围,动能全部用来克服引力做功转化为势能;

高考物理万有引力专题复习讲义

高考物理万有引力专题辅导讲义 太阳处 不同行星绕太阳运动的椭圆轨道是不同 它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 行星在近日点的速率大于在远日点的速 值只与中心天体有

特别提醒 (1)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不仅适用于行星绕太阳的运动,也适用于其他天体的运动。对于不同的中心天体,比例式a 3 T 2=k 中的k 值是不同的。 (2)应用开普勒第三定律进行计算时,一般将天体的椭圆运动近似为匀速圆周运动,在这种情况下,若用R 代表轨道半径,T 代表公转周期,开普勒第三定律用公式可以表示为R 3 T 2=k 。 对万有引力定律的理解 1.对万有引力定律表达式F =G m 1m 2 r 2的说明 (1)引力常量G :G =6.67×10-11 N·m 2/kg 2;其物理意义为:两个质量都是1 kg 的质点相距1 m 时,相互吸 引力为6.67×10 -11 N 。 (2)距离r :公式中的r 是两个质点间的距离,对于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就是两球心间的距离。 2.F =G m 1m 2 r 2的适用条件 (1)万有引力定律的公式适用于计算质点间的相互作用,当两个物体间的距离比物体本身大得多时,可用此公式近似计算两物体间的万有引力。 (2)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间的相互作用,可用此公式计算,式中r 是两个球体球心间的距离。 (3)一个均匀球体与球外一个质点的万有引力也可用此公式计算,式中的r 是球体球心到质点的距离。 3.万有引力的四个特性 (1)普遍性:万有引力不仅存在于太阳与行星、地球与月球之间,宇宙间任何两个有质量的物体之间都存在着这种相互吸引的力。 (2)相互性:两个有质量的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满足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3)宏观性:地面上的一般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比较小,与其他力比较可忽略不计,但在质量巨大的天体之间或天体与其附近的物体之间,万有引力起着决定性作用。 (4)特殊性:两个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只与它们本身的质量和它们间的距离有关,而与它们所在空间的性

(完整版)高中物理万有引力部分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万有引力与航天 知识点总结 一、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 (1)所有的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所有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2)对于每一颗行星,太阳和行星的联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 (3)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 二、万有引力定律 1.内容:宇宙间的一切物体都是互相吸引的,两个物体间的引力大小,跟它们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2.公式:F=Gm1m2/r^2,其中G=6.67×10-11 N·m2/kg2,称为万有引力常量。 3.适用条件: 严格地说公式只适用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当两个物体间的距离远远大于物体本身的大小时,公式也可近似使用,但

此时r应为两物体重心间的距离。对于均匀的球体,r是两球心间的距离。 三、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 1.解决天体(卫星)运动问题的基本思路 (1)把天体(或人造卫星)的运动看成是匀速圆周运动,其所需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关系式: F=Gm1m2/r^2=mv^2/r=mω2r=m(2π/T)2r (2)在地球表面或地面附近的物体所受的重力等于地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即mg=Gm1m2/r^2,gR2=GM. 2.天体质量和密度的估算 通过观察卫星绕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T,轨道半径r,由万有引力等于向心力,即G r2(Mm)=m T2(4π2)r,得出天体质量M=GT2(4π2r3). (1)若已知天体的半径R,则天体的密度 ρ=V(M)=πR3(4)=GT2R3(3πr3) (2)若天体的卫星环绕天体表面运动,其轨道半径r等于天体半径R,则天体密度ρ=GT2(3π) 可见,只要测出卫星环绕天体表面运动的周期,就可求得天体的密度. 3.人造卫星 (1)研究人造卫星的基本方法

高一物理万有引力专题练习

高一期中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已知火星的半径约为地球的12,火星质量约为地球的19 ,火星是离太阳第4近的行星,在地球外侧,火星的轨道半径是1.5天文单位(1个天文单位是地日之间的距离)。则下列关于火星说法正确的是( B ) A .火星的第一宇宙速度是地球的23 B .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是地球的49 C .火星密度是地球密度的98 D .火星绕太阳的公转周期是地球的32 2、嫦娥二号卫星已成功发射,可以直接进入近地点高度200公里、远地点高度约38万公里的地月转移轨道后奔月。当卫星到达月球附近的特定位置时,卫星就必须“急刹车”,也就是近月制动,以确保卫星既能被月球准确捕获,又不会撞上月球,并由此进入近月点高度100公里、周期12小时的椭圆轨道a 。再经过两次轨道调整,进入高度为100公里的近月圆轨道b 。轨道a 和b 相切于P 点,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 .嫦娥二号卫星的发射速度大于11.2 km/s B .嫦娥二号卫星在a 轨道运动时的机械能小于b 轨道上运动的机械能 C .嫦娥二号卫星在a 、b 轨道经过P 点的速度相同 D .嫦娥二号卫星在a 、b 轨道经过P 点的加速度相同 3、宇航员在某星球表面以初速度2.0 m/s 水平抛出一物体,并记录下物体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O 点为抛出点,若该星球半径为4 000 km ,万有引力常量G =6.67×10 -11 N·m 2/kg 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 .该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2.0 m/s 2 B .该星球的质量为2.4×1023 kg C .该星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为4.0 km/s D .若发射一颗该星球的同步卫星,则同步卫星的绕行速度一定大于4.0 km/s 二、多选题 4、如图中的圆a 、b 、c ,圆心均在地球的自转轴线上,其中b 在赤道平面内,对环绕地球作匀速圆周运动的同步卫星而言,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BD ) A .同步卫星的轨道可能为a ,也可能为c B .同步卫星的轨道可能为b C .同步卫星的运行速度大于7.9km/s D .同步卫星的运行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 5、一行星绕恒星作圆周运动.由天文观测可得,其运动周期为T ,速度为v ,引力常量为G ,则 (ACD ) A .恒星的质量为G T v π23 B .行星的质量为2 324GT v π C .行星运动的轨道半径为π2vT D .行星运动的加速度为T v π2 6、发射地球同步卫星时,先将卫星发射至近地圆轨道1,然后经点火,使其沿椭圆轨道2运行,最后再次点火,将卫星送入同步圆轨道3,轨道1、2相切于Q 点,轨道2、3相切于P 点,如图所示,则当卫星分别在1、2、3轨道上正常运行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D )

高一下册物理万有引力定律知识点总结

高一下册物理万有引力定律知识点总结 物理在绝大多数的省份既是会考科目又是高考科目,在高中的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为大家推荐了高一下册物理万有引力定律知识点,请大家仔细阅读,希望你喜欢。 一、行星运动 1.地心说和日心说 地心说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是静止不动的,太阳、月亮及其它行星都绕地球运动,日心说认为太阳是静止不动的,地球和其它行星都绕太阳运动,日心说是形成新的世界观的基础,是对宗教的挑战。 2.开普勒第一定律 开普勒第一定律指出:所有的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所有椭圆的一个焦点上,这个定律也叫做轨道定律,它正确描述了行星运动轨道的形状。 3.开普勒第三定律 开普勒第三定律指出: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即R3/T2=k.这个定律也叫周期定律.行星运动三定律是开普勒根据第谷连续20年对行星运动进行观察记录的数据,经过刻苦计算而得出的结论. 二、万有引力定律 1.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 (l)万有引力是由于物体具有质量而在物体之间产生的一种

相互作用.它的大小和物体的质量及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有关:两个物体质量越大,它们间的万有引力越大;两物体间距离越远,它们间的万有引力越小.通常两个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极其微小,在天体系统中,万有引力的作用是决定性的. (2)万有引力定律的公式是:.即两物体间万有引力的大小跟这两个物体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 2.引力常量及其测定 (1)万有引力常量 G=6.6725910-11 N?m2/kg2,通常取 G=6.6710-11 N?m2/kg2. (2)万有引力常量G的值是由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用扭秤装置首先准确测定的.G的测定不仅用实验证实了万有引力的存在,同时也使万有引力定律有了实用价值. 3.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 万有引力定律在研究天体运动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把地面上物体的运动规律与天体运动的规律统一起来,是人类认识宇宙的基础.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的下列应用:(1)用万有引力定律求中心星球的质量和密度 当一个星球绕另一个星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时,设中心星球质量为M,半径为R,环绕星球质量为m,线速度为v,公转周期为T,两星球相距r,由万有引力定律有:

高考物理万有引力与航天专题经典例题

万有引力与航天专题——经典例题 1.(2018·重庆月考)(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关于公式r 3 T 2=k 中的常量k ,它是一个与中心天体有关的常量 B .开普勒定律只适用于太阳系,对其他恒星系不适用 C .已知金星绕太阳公转的周期小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则可判定金星到太阳的距离小于地球到太阳的距离 D .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和测出引力常量的科学家分别是开普勒、伽利略 2.假如地球的自转角速度增大,关于物体所受的重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放在赤道上的物体所受的万有引力不变 B .放在两极上的物体的重力不变 C .放在赤道上的物体的重力减小 D .放在两极上的物体的重力增大 3.(2018·河南商丘二模)(多选)“雪龙号”南极考察船在由我国驶向南极的过程中,经过赤道时测得某物体的重力是G 1;在南极附近测得该物体的重力为G 2.已知地球自转的周期为T ,引力常量为G ,假设地球可视为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由此可知( ) A .地球的密度为3πG 1GT 2G 2-G 1 B .地球的密度为3πG 2GT 2G 2-G 1 C .当地球的自转周期为 G 2-G 1G 2 T 时,放在地球赤道地面上的物体不再对地面有压力 D .当地球的自转周期为 G 2-G 1G 1 T 时,放在地球赤道地面上的物体不再对地面有压力 4.(2018·吉林长春外国语学校模拟)(多选)宇宙飞船绕地心做半径为r 的匀速圆周运动,飞船舱内有一质量为m 的人站在可称体重的台秤上,用R 表示地球的半径,g 表示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g 0表示宇宙飞船所在处的地球引力加速度,N 表示人对台秤的压力,则关于g 0、N ,下列式子正确的是( ) A .g 0=0 B .g 0=R 2 r 2g C .N =0 D .N =mg 5.(2018·福建厦门一模)据报道,2020年前我国将发射8颗海洋系列卫星,包括4颗海洋水色卫星,2颗海洋动力环境卫星和2颗海陆雷达卫星,以加强对黄岩岛、钓鱼岛及西沙群岛全部岛屿附近海域的监测.设海陆雷达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是海洋动力环境卫星的n 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相等的时间内,海陆雷达卫星到地心的连线扫过的面积与海洋动力环境卫星到地心的连线扫过的面积相等 B .在相等的时间内,海陆雷达卫星到地心的连线扫过的面积与海洋动力环境卫星到地心的连线扫过的面积之比为n :1 C .海陆雷达卫星与海洋动力环境卫星线速度之比为n :1 D .海陆雷达卫星与海洋动力环境卫星向心加速度之比为n 2:1 6.(2018·贵州遵义航天高级中学五模)(多选)若宇航员在月球表面附近自高h 处以初速度v 0水平抛出一个小球,测出小球的水平射程为L .已知月球半径为R ,万有引力常量为G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 月=2hv 20L 2 B .月球的平均密度ρ=3hv 20 2πGL 2R C .月球的第一宇宙速度v =v 0 L 2h D .月球的质量M 月=hR 2v 2 0GL 2 7.(2018·辽宁省实验中学质检)设地球是一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O 为地心.已知质量分布均匀的球壳对壳内物体的引力为零.在下列四 个图中,能正确描述x 轴上各点的重力加速度g 的分布情况的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