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海水晒盐练习

初三化学海水晒盐练习
初三化学海水晒盐练习

初三化学海水晒盐练习

1 / 3 海 水

晒 盐 练习题

1、关于海水“晒盐”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利用海水降温析出晶体

B 、海水晒盐后的母液因食盐减少而变成不饱和溶液

C 、利用阳光和风力使水分蒸发得到食盐

D 、利用海水在阳光下分解得到食盐晶体

2、通常情况下欲将一杯不饱和的食盐水变成饱和溶液 ,最适宜的方法是( )

A 、往食盐水中加食盐

B 、往食盐水中加水

C 、往食盐水中加入饱和食盐水

D 、加热食盐水

3、现有20℃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下列哪种措施能改变硝酸钾的溶解度( )

A 、搅拌

B 、加水

C 、倒掉一部分

D 、升高温度

4、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20℃时,100g 水里最多能溶解36g 氯化钠,所以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 。

B 、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

C 、20℃时,在100g 水中加入35g 氯化钠完全溶解,则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5g 。

D 、20℃时,100g 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中有27g 氯化钠,则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27g 。

E 、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 。

5.(北京)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20℃时,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乙溶液

B .40℃时,分别在100 g 水中加入50 g 甲、乙,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 .40℃时,分别在100 g 水中加入30 g 甲、乙,同时降温至20℃,甲、乙溶液均为饱和溶液

D .20℃时,分别在100 g 水中加入40 g 甲、乙,加热到40℃时,甲溶液为饱和溶液

6.(安徽)“食盐加碘”通常是在氯化钠中加人碘酸钾。右图是氯

化钠和碘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氯化钠易溶于水

B .碘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 .20℃时不可能制得相同质量分数的碘酸钾溶液和氯化钠溶液

D .20℃时两者的饱和溶液,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大

7.(南京)A 、B 、C 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t1℃时,A 的饱和溶液65 g 中含有溶剂50 g

B .将t2℃ A、B 、

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C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C .在t2℃,A 、B 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8.若将一定质量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则( )

A.溶液的质量一定变小

B.溶液中溶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C.溶液的质量一定变大

D.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不变

9.下列各图所表示的实验操作,哪一项可以将食盐水中的食盐结晶出来( )

10.“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极大地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在航天飞船的失重环境中,下列实验操作最难完成的是( )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第3单元海水中的化学第2节海水晒盐第1课时海水晒盐的过程教案

第二节 海水“晒盐” 第一课时 海水“晒盐”的过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海水“晒盐”的基本原理,了解海水“晒盐”的过程。 (2)知道蒸发结晶的方法,进一步认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实验的分析研究,培养学生沿着“问题—实验—分析—结论”的思路,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海水“晒盐”过程的学习,使学生体会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科学理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蒸发结晶是海水“晒盐”的基本原理。 【难点】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 教学过程 知识点一 海水“晒盐”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第35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海水“晒盐”的方法:盐田法,也称太阳能蒸发法。盐田通常分为蒸发池和结晶池两部分。 2.海水“晒盐”的原理:蒸发结晶。 3.海水“晒盐”的过程:先将海水(或海边地下卤水)引入蒸发池,经日晒蒸发水分到一定程度时,再导入结晶池,继续日晒,海水就会成为食盐的饱和溶液,再晒就会逐渐析出食盐。 4.流程:海水→蒸发池→结晶池????? 粗盐母液 【合作探究】 刚晒出来的食盐可以食用吗?为什么? 答:从海水里刚晒出来的食盐不能食用,因为其中除了含有泥沙外,还含有很多其他可溶性杂质,还需要进行粗盐提纯。 【跟进训练】

1.目前从海水中提取食盐的方法主要是利用海水晒盐,它所利用的物质分离方法是( C ) A.溶解法B.过滤法 C.结晶法D.蒸馏法 2.关于海水晒盐原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利用阳光和风力,使氯化钠蒸发出来 B.利用阳光和风力,使水分蒸发,析出盐 C.降低温度使氯化钠析出 D.通过化学反应产生沉淀而得到食盐 3.我国有辽阔的海岸线,有充足的海水资源。人们常把海水引入盐田,经过风吹日晒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获得粗盐。在此过程中( B ) A.溶剂的质量不变 B.氯化钠的质量不变 C.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始终不变 D.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变小 知识点二蒸发结晶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第36页的内容,并分组完成活动天地8-1,然后完成下列填空: 1.氯化钠溶液从不饱和变成饱和的途径是加热蒸发;当玻璃片上出现固体颗粒时,该溶液为饱和溶液。 2.在一定条件下,固体物质从它的饱和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的过程叫作结晶。海水晒盐的过程称为蒸发结晶。 【合作探究】 你认为哪些自然条件有利于海水“晒盐”?为什么? 答:在海水“晒盐”的过程中,气温高、湿度小、风力大、阳光充足、雨量少等自然条件都会加速水分的蒸发,使海水中的氯化钠更快结晶析出,有利于海水“晒盐”。 【教师点拨】 1.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为饱和溶液。 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饱和溶液增加溶剂或改变温度 增加溶质、蒸发溶剂或改变温度不饱和溶液【跟进训练】 1.把食盐从溶液中析出,适宜的方法是( C ) A.升高温度B.降低温度

2013年秋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八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 第二节 海水“晒盐” 名师教案 (新版)鲁教版

第二节海水“晒盐” 教学目标: 1.知道蒸发结晶是海水晒盐的基本原理;学会用重结晶法提纯混有泥沙的粗盐;了解食盐的用途和工业上精制食盐的方法。 2.理解“饱和溶液”、“溶解度”、“结晶”等概念;学会绘制并使用溶解度曲线图;知道结晶有蒸发结晶和降温结晶两种途径。 3.学习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处理实验数据;进一步提高在实验探究中控制实验变量的能力。 重点、难点: 1. 知道蒸发结晶是海水晒盐的基本原理,了解工业上精制食盐的方法。 2.理解“饱和溶液”、“溶解度”、“结晶”等概念;学会绘制并使用溶解度曲线图。 3.学习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处理实验数据。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 我们都知道由海水可以晒制食盐,但晒盐过程的原理你理解吗?本节课我们将以“海水晒盐”为载体,学习“饱和溶液”、“溶解度”、“结晶”等概念。并完成有关的实验探究。 一、海水晒盐的过程 [阅读]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有关内容,完成下面的题目。 1.由海水“晒盐”得到“粗盐”的基本过程 先将海水引入池,经日晒蒸发水分到一定程度时,再导入池,继续日晒,海水成为食盐的溶液,再晒就会逐渐析出食盐来。这时得到的晶体就是我们常见的“粗盐”。 2.对饱和溶液的理解 [补充实验] 以硝酸钾溶液为研究对象,探究饱和溶液的有关性质。 提出你的设想:探讨哪些因素会影响物质的溶解速度。 [结论] 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与溶液的浓稀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但对同一种物质的溶液,在同一温度下,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要浓。 [课堂练习] 下列关于饱和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相同温度下,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B.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C.不饱和溶液降温一定会变成饱和溶液 D.对于同一溶质的溶液,在同一温度时,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作业 ] 思考:要使一瓶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 有、、。 [引入] 既然大多数物质在水中是有一定的溶解限度的,那他们的溶解能力大小如何表示和衡量呢? [提出问题] 我们同样需要思考的是:哪些因素影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限度?请提出你的假设。 [实验探究] (一)哪些因素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限度。 1.溶质种类的影响 在实验中要改变的因素是——溶质的种类 要保持不变的因素——温度和水的质量

初三化学教案 8.2海水晒盐1

年级学科 初三 化学 课题 海水“晒盐”(1) 备课人 顾建刚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2)能区分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跟溶液浓、稀这两组概念,培养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举例讲解,讲练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增强学生了解海洋资源 重难点 重点:建立饱和溶液的概念; 难点:分析溶液“浓”“稀”跟溶液饱和与不饱和这两组概念之间的关系和区别。 课时 1 时间 45分钟 【温故知新 】 1、海洋资源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出海水提镁的主要流程及化学方程式 教学过程: 【引导阅读】教材P 9内容 1、海水晒盐 海水 蒸发池 结晶池 2、饱和溶液的配置与蒸发结晶(P 10“实验探究”) 【思考】 怎样判断食盐溶液是否达到饱和状态?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演示实验一 】 在各盛有10mL 水的2支试管里,分别缓缓地加入氯化钠和硝酸钾的固体。边加入,边振荡,直到试管里有剩余固体不能再溶解为止。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演示实验二】给实验一里盛有硝酸钾溶液和剩余硝酸钾固体的试管缓缓加热,边加热,边振荡,观察试管里剩余的硝酸钾固体有什么变化。 【演示实验三】给实验一里盛有氯化钠溶液和氯化钠固体的试管缓缓加入水,边加边振荡,观察试管里剩余的氯化钠固体有什么变化。继续加水,直至氯化钠固体完全溶解。 由实验一和二得到的结论是: ①只有指明“_________”“__________”,“饱和”和“不饱和”才有意义。 ( ) ( ) ②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 ) ( ) ( ) 【演示试验四】将实验二中最终得到的硝酸钾溶液冷却,观察现象;用玻璃棒蘸取实验一中饱和的氯化钠溶液,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结晶。 粗盐 母液

初中化学【金榜学案】第2节 海水“晒盐”考试题及答案.doc

初中化学【金榜学案】第2节海水“晒盐”考试题及答案 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题型选择题填空题 简答题xx题xx题xx题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共10题) 1.下列关于海水晒盐原理的分析正确的是() A.利用阳光照射,使海水升温得到食盐 B.利用海风降温析出食盐晶体 C.利用海水在阳光下发生分解反应制得食盐 D.利用阳光和风力使水分蒸发得到食盐 【答案】选D。食盐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可通过风吹日晒使水分蒸发,使氯化钠晶体从海水中结晶析出,这是海水晒盐的原理。 难度:容易知识点:化学与生活单元测试 2.粗盐提纯中,蒸发时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答案】选C。蒸发操作时,滤液应在蒸发皿中加热,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烧杯 难度:基础知识点:化学与生活单元测试 3.在海水晒盐过程中,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y)与时间(t)的关系为() 【答案】选D。海水开始风吹日晒时,浓度逐渐增大,到饱和状态时,质量分数不变,对照选项,只有D符合。 难度:中等知识点:化学与生活单元测试 评卷人得分

4.下列有关玻璃棒在“粗盐提纯”实验中,操作错误的是() A.捣碎研细B.搅拌溶解 C.引流浊液D.搅拌防溅 【答案】选A。粗盐提纯的实验包括溶解、过滤、蒸发结晶,其中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过滤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浊液,蒸发结晶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防止液体受热飞溅。 难度:容易知识点:生活中常见的盐 5.粗盐提纯实验中,搭建蒸发装置时,下述操作中应首先进行的是() A.放置酒精灯 B.固定铁圈位置 C.点燃酒精灯 D.将蒸发皿放置在铁圈上 【答案】选A。根据组装仪器的先后顺序“从下向上,从左向右”的原则,其操作步骤应该是放好铁架台后,先将酒精灯放置在铁架台上,然后根据酒精灯的高度调节铁圈的位置,再进行其他操作。 难度:容易知识点:化学与生活单元测试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粗盐经过溶解、过滤、蒸发结晶后,得到的是纯净氯化钠 B.海水“晒盐”的原理是蒸发结晶 C.海水“晒盐”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D.工业上常用“多级闪急蒸馏法”淡化海水 【答案】选A。经过溶解、过滤、蒸发结晶后得到的食盐含有一些可溶性杂质,故A错误;海水“晒盐”的过程属于蒸发结晶的过程,故B正确;海水“晒盐”的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正确;多级闪急蒸馏是工业上常用的淡化海水的方法之一,故D正确。 难度:容易知识点:化学与生活单元测试 7.下列关于海水晒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结晶池中氯化钠质量分数大于海水中氯化钠质量分数 B.由于水分蒸发,蒸发池中氯化钠质量分数逐渐增大到一定数值 C.母液是NaCl的饱和溶液,也是所含杂质MgCl2、CaCl2的饱和溶液 D.气温高、湿度低、风力大、雨量少、阳光充足有利于海水“晒盐” 【答案】选C。在海水“晒盐”过程中,水因不断蒸发而质量减少,氯化钠的质量相对不变,在蒸发池中溶液逐渐由不饱和变为接近饱和,进入结晶池中随着水分的不断蒸发,逐渐变成食盐的饱和溶液,由于温度为常温,故水分再蒸发时,可析出食盐晶体,溶液仍是食盐的饱和溶液,质量分数达到最大,A、B正确;母液是NaCl的饱和溶液,但不一定是MgCl2、CaCl2的饱和溶液,C错;D项中描述的条件有利于食盐晶体析出,D正确。

最新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8第2节海水“晒盐“优质教案(4)

8.2 海水晒盐 第1课时海水“晒盐”地过程1.海水“晒盐”地原理 海水→蒸发池→结晶池→粗盐母液 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地溶剂里,不能再继续溶解某种溶质地溶液,就是该溶质地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地溶液是该溶质地不饱和溶液。 如何配制室温下一定量地食盐地饱和溶液? 答案:用量筒量取一定量地水,倒入烧杯中,向烧杯中不断加入食盐,并不断搅拌,至食盐不再

溶解时即可。 (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地转化: (3)结晶:固体物质从它地饱和溶液中以晶体地 形式析出地过程。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地概念时要注意:(1)应明确“一定温度”和“一定量地溶剂”,因为改变温度或溶剂地量,饱和溶液和不饱溶液可以相 互转化。(2)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 液之间没有必然地联系,它们是从两个不同地角度 对溶液进行地分类。(3)判断一种溶液是否饱和地依据是在一定温度下,有没有不能继续溶解地溶质存

在,若没有剩余溶质,也不能说该溶液一定是不饱 和溶液,因为该溶液可能恰好为饱和溶液,这时可 向原溶液中再加入少量该溶质,观察其溶解情况, 即可判断。 【例题】 2011年日本发生9.0级大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灾区饮用水受到大面 积污染,肆虐地疾病也威胁着人们地健康。为控制 疫情传播,防疫人员通过喷洒含氯消毒剂进行杀菌 消毒,该含氯消毒剂为不饱和溶液。下列对不饱和 溶液描述正确地是( )。 A.一定是浓溶液 B.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地溶剂里,不能再溶 解该溶质地溶液

C.一定是稀溶液 D.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地溶剂里,还能再溶解该溶质地溶液 思路点拨:许多同学在解题时常错误地认为, 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其实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之间没有必然地 联系,因不同溶质地溶解能力不同,因此它们达到 饱和状态时溶解地溶质质量也有很大不同,这就导 致了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也不一 定是稀溶液。 解析:不饱和溶液可能是稀溶液,也可能是浓 溶液,故A、C错误;因溶液未达到饱和,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地溶剂里,不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

2013年初中化学海水中的化学教学设计

2013年初中化学海水中的化学教学设计 2013年初中化学海水中的化学教学设计 一、任务分析1、课程标准:1、认识合理开发海洋资源与保护海洋的辩证关系。认识海水淡化的可行性,进一步树立资源意识。2、了解晒盐的过程,认识饱和溶液、结晶概念。认识饱和溶液的含义,绘制溶解度曲线。3、学会粗盐提纯的实验方法。4、学习氨碱法的原理和主要流程。2、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及主要内容本模块很好的体现了重视化学观念的形成,充分重视了科学的思想方法和研究方法的掌握。对于资源进行科学开发的观念是本单元的教学主线之一。主要内容: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纯碱的性质3、学习本单元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基本的坐标系知识、复分解反应的原理4、学校、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在学习本单元知识时,多数概念比较抽象,在现实生活中比较难接触到,需要教师比较多的联系实际生活的例子。化解知识的难度,让学生更容易理解。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第一节海洋化学资源教学目标:1、知道海洋是人类的天然聚宝盆,蕴藏着丰富的资源;能说出海洋资源包括化学资源、矿产资源、动力资源、生物资源等。2、了解海水及海底所蕴含的主要物质3、通过对海水淡化的实验探究,知道蒸馏法是淡化海水最常用的方法4、认识海洋资源的开发对人类社会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认识合理进行海洋开发、保护海洋环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和人类生存环境的社会责任感。第二节海水晒盐教学目标:1.知道蒸发结晶是海水晒盐的基本原理;学会用重结晶法提纯混有泥沙的粗盐;了解食盐的用途和工业上精制食盐的方法。2.理解饱和溶液、溶解度、结晶等概念;学会绘制并使用溶解度曲线图;知道结晶有蒸发结晶和降温结晶两种途径。3.学习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处理实验数据;进一步提高在实验探究中控制实验变量的能力。第三节海水制碱

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9单元 第2节 海水“晒盐”提升作业

第2节海水“晒盐” 训练·提升作业 【基础达标】 1.下列关于海水晒盐原理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利用阳光照射,使海水升温得到食盐 B.利用海风降温析出食盐晶体 C.利用海水在阳光下发生分解反应制得食盐 D.利用阳光和风力使水分蒸发得到食盐 2.(2018·漳州中考)粗盐提纯中,蒸发时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 3.在海水晒盐过程中,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y)与时间(t)的关系为( ) 4.下列有关玻璃棒在“粗盐提纯”实验中,操作错误的是( ) A.捣碎研细 B.搅拌溶解 C.引流浊液 D.搅拌防溅 5.粗盐提纯实验中,搭建蒸发装置时,下述操作中应首先进行的是( ) A.放置酒精灯 B.固定铁圈位置 C.点燃酒精灯 D.将蒸发皿放置在铁圈上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粗盐经过溶解、过滤、蒸发结晶后,得到的是纯净氯化钠 B.海水“晒盐”的原理是蒸发结晶 C.海水“晒盐”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D.工业上常用“多级闪急蒸馏法”淡化海水 7.粗盐中混有不溶于水的泥沙,通过下述实验除去泥沙等杂质,使粗盐得到提纯。 (1)在上述仪器中,可用于粗盐提纯实验的有 (填写仪器名称)。 (2)按要求填写粗盐提纯实验的主要操作步骤及其相关内容: ①溶解加快溶解固体食盐的方法有(写出两种) 、。 ②此步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③加热到蒸发皿中有大量晶体析出时停止加热。 (3)某同学在同等实验条件下,所得产品量明显比其他同学少,请你帮他分析一下可能的原因(写出两条即可):①; ②。 8.粗盐中含有钙离子、硫酸根离子和泥沙等杂质,实验室中粗盐提纯的操作步骤如下: (1)将粗盐研细,加水使其充分溶解,然后过滤得到滤液。粗盐研细的目的是 , 过滤是为了除去 (2)向上述滤液中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直至沉淀不再产生,则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的目的是 。 (3)继续加入过量的溶液,直至沉淀不再产生,然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沉淀,沉淀的成分是。(填化学式) (4)向(3)的滤液中加入过量溶液,目的是 。 (5)将上述溶液蒸发结晶,得到精盐,蒸发时玻璃棒要不断搅拌,直到时停止加热。 9.(2018·肇庆中考)某食盐样品中含有少量沙土、氯化钙和氯化镁,以下是除去食盐样品中沙土、氯化钙和氯化镁的实验流程:

2019中考化学题分类汇编 海水晒盐与海水制碱(含解析)

分类汇编:海水晒盐与海水制碱 1.(2019天津)(1)下图是利用海水提取粗盐的过程: 上图中①是________池(填“蒸发”或“冷却”)。 (2)粗盐中含有少量CaCl2、MgCl2、Na2SO4和泥沙,某同学将该粗盐样品进行提纯。 ①将样品加适量水溶解,然后进行________,除去泥沙等难溶性杂质,得到澄清溶液; ②向所得的澄清溶液中依次加入稍过量的BaCl2溶液、NaOH溶液和________溶液,除去生成的沉淀后,再滴加稍过量的稀盐酸,得到较纯挣的NaCl溶液; ③蒸发溶液,得到较多氯化钠固体时停止加热,他注意到不能立即把________直接放在实验台上,以免烫坏实验台。 (3)另一同学用所得的氯化钠和蒸馏水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配制步骤:①称量和量取②溶解③计算④装入试剂瓶贴好标签。配制上述溶液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填序号)。 【答案】 (1). 蒸发 (2). 过滤 (3). Na2CO3 (4). 蒸发皿 (5). ③①②④ 【解析】(1)从海水提取粗盐,是利用蒸发结晶的原理,故填蒸发。(2)①通过过滤可除去难溶性的固体物质,得到澄清的溶液。②加入稍过量的BaCl2溶液目的是除尽Na2SO4,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目的是除尽MgCl2溶液,然后加入Na2CO3溶液除尽CaCl2、过量的BaCl2,再滴加稍过量的稀盐酸,得到较纯挣的NaCl溶液。③刚刚停止加热,蒸发皿的温度较高,不能直接放在实验台上,以免烫坏实验台。(3)用固体配制溶液的操作步骤是计算、称量和量取、溶解、装入试剂瓶贴好标签,故选③①②④。 2.(2019威海)柔之力——神奇的水溶液 水在生活、生产和科学实验中应用广泛。岩石圈约有四分之三被水覆盖,其中的某些物质被水溶解,其随水的天然循环在水圈中富集,富集后的物质可能再次沉积到岩石圈。下图是氯化钠和碳酸钠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初三化学海水晒盐练习及解析

初三化学海水晒盐练习及解析 本文是海水晒盐同步练习及【答案】 1.饱和溶液是指( ) A.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不能再溶解该种溶质的溶液 B.浓度较大的溶液 C.还能再溶解该种溶质的溶液 D.不能继续溶解其它溶质的溶液 2.某温度时,以下各物质的饱和溶液中,降低温度可变为不饱和溶液的是( ) A.氯化钾溶液 B.硝酸钾溶液 C.氢氧化钙溶液 D.硫酸钠溶液 3.以下关于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 A.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B.浓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 C.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D.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4.怎样判断某一溶液是否是饱和溶液( ) A.保持溶剂的质量不变,降低温度看是否有溶质析出 B.保持溶液的温度不变,蒸发水分看是否有溶质析出[ C.保持溶液的温度不变,继续加同种溶质,看能否继续溶解 D.保持溶液的温度不变,继续加不同种溶质,看能否继续溶解 5.以下各操作中,一定能使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是( ) A.对该溶液进行降温 B.对该溶液进行升温 C.继续向不饱和溶液中添加溶质 D.向该溶液中加入比其浓的溶

液 6.室温下,向200g硝酸钾溶液中假如20g硝酸钾固体,充分搅拌后,尚有2g固体未溶解,再加入20mL水后,固体全部溶解。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A.原溶液是饱和溶液 B.加入固体搅拌后得到的是饱和溶液 C.加水后得到的一定是饱和溶液 D.加水后得到的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7.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A.浓溶液一定比稀溶液的质量分数大 B.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后,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C.同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要浓 D.在一定温度下,同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总要比其不饱和溶液要浓 8.以下关于结晶的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 A.结晶是指有规那么几何形状的晶体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 B.不同物质的晶体从溶液中析出后,其几何形状可能不相同 C.结晶必须在蒸发溶液的时候才能进行 D.把硝酸钾晶体从其溶液中结晶出来最好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9.以下关于溶液的表达中正确的选项是( ) A.饱和溶液降温后一定能析出晶体 B.饱和溶液降温后一定能析出晶体 C.溶液只有达到饱和后才有可能析出晶体 D.溶液不达到饱和也能析出晶体

初中化学62海水晒盐(第2课时)

第2节海水晒盐(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记住溶解度的概念,理解其含义; 2、知道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 3、能正确使用溶解度Array曲线。 【学习重点】溶解度的 概念、溶解度曲线 【学习难点】溶解度的概念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学习任务一:探究影响固体物质溶解限量的因素 学习活动1:阅读教材P11,联系实际回答下列各题: 1、在一定量的水中,能否无限量的溶解食盐? 2、请你猜测一下,哪些因素会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限量呢? 学习活动2:进行实验,并填写P12页的有关问题 交流和总结: 固体物质的溶解限量一般受的影响。 学习任务二:探究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学习活动3:请你给溶解度下一个定义 交流和总结: 1、溶解度是指: 2、对于溶解度的概念理解,应把握好以下要点: a、外界条件 b、溶剂的量 c、溶液的状态 d、溶解度单位 例如: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的含义是: 。 根据溶解度的概念,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1〉20℃时,把20gA物质放到100g中,并完全溶解,则20℃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20g。2〉20℃时,把18gA物质放入一定量的水中,完全溶解后,正好形成100g饱和溶液,则20℃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18g。 3〉把25gA物质放入100g水中,完全溶解后正好形成饱和溶液,则20℃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25g。 学习任务三:归纳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 学习活动4:阅读课本P15并进行总结 交流和总结:总结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填写下表:

学习任务四:探究溶解度曲线的使用方法 学习活动5: 1、请根据P13页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查出: 20℃时,100g水最多溶解g硝酸钾,(即20℃时,KNO3的溶解度) 60℃时,100g水最多溶解g硝酸钾,(即60℃时,KNO3的溶解度) 2、请完成P14页活动天地 根据氯化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绘制出NH4Cl溶解度曲线 学习活动6:请根据P15页几种物质溶解度曲线归纳总结是否所有固体物质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举例说明 交流和总结: 大多数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如 少数固体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如 极少数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如 反思:采用降温的方法是否可以使任何不饱和溶液都变成饱和溶液?举例说明 学习任务五:探究结晶的方法 学习活动7:思考结晶有哪些方法,它们各适用于哪些物质 交流和总结: 根据固体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同从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即结晶)的方一般有结晶和结晶。 如:从KNO3饱和溶液中析出KNO3一般采用结晶; 从NaCl饱和溶液中析出NaCl一般采用结晶。 学习任务六:知道气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随压强增大而。 二、诊断评价: 1、溶解度是指:在下,某固体物质在g溶剂(通常为水)中,达到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2、影响固体物质限量的因素有:、、。 3、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表示 。 4、已知,20℃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g。则20℃时,把10g食盐溶解在50g水中,所得溶液为(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若在加入10g食盐,所得溶液为(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

2018年中考化学海水晒盐与海水制碱真题汇总

2018年中考化学海水晒盐与海水制碱真题汇总 1.(2018天津)(1)下图是利用海水提取粗盐的过程: 上图中①是________池 (填“蒸发”或“冷却”)。 (2)粗盐中含有少量CaCl2、MgCl2、Na2SO4和泥沙,某同学将该粗盐样品进行提纯。 ①将样品加适量水溶解,然后进行________,除去泥沙等难溶性杂质,得到澄清溶液; ②向所得的澄清溶液中依次加入稍过量的BaCl2溶液、NaOH溶液和________溶液,除去生成的沉淀后,再滴加稍过量的稀盐酸,得到较纯挣的NaCl溶液; ③蒸发溶液,得到较多氯化钠固体时停止加热,他注意到不能立即把________直接放在实验台上,以免烫坏实验台。 (3)另一同学用所得的氯化钠和蒸馏水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配制步骤:①称量和量取②溶解③计算④装入试剂瓶贴好标签。配制上述溶液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填序号)。 【答案】(1). 蒸发(2). 过滤(3). Na2CO3(4). 蒸发皿(5). ③①②④ 【解析】(1)从海水提取粗盐,是利用蒸发结晶的原理,故填蒸发。(2)①通过过滤可除去难溶性的固体物质,得到澄清的溶液。②加入稍过量的BaCl2溶液目的是除尽Na2SO4,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目的是

除尽MgCl2溶液,然后加入Na2CO3溶液除尽CaCl2、过量的BaCl2,再滴加稍过量的稀盐酸,得到较纯挣的NaCl溶液。③刚刚停止加热,蒸发皿的温度较高,不能直接放在实验台上,以免烫坏实验台。(3)用固体配制溶液的操作步骤是计算、称量和量取、溶解、装入试剂瓶贴好标签,故选③①②④。 2.(2018威海)柔之力——神奇的水溶液 水在生活、生产和科学实验中应用广泛。岩石圈约有四分之三被水覆盖,其中的某些物质被水溶解,其随水的天然循环在水圈中富集,富集后的物质可能再次沉积到岩石圈。下图是氯化钠和碳酸钠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青海湖区的人们有一种经验,冬天捞“碱”、夏天晒盐,这里的“碱”指纯碱,盐指氯化钠,他们所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_。 (2)纯碱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但仅用物理方法从盐湖中“捞碱”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工业上主要利用从水圈中获得的食盐来制备纯碱,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3)为确定某白色固体是碳酸钠还是氯化钠,在20℃时,取2.5g样品加入盛有1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3所示,则固体粉末

初三化学海水晒盐练习

初三化学海水晒盐练习 1 / 3 海 水 晒 盐 练习题 1、关于海水“晒盐”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利用海水降温析出晶体 B 、海水晒盐后的母液因食盐减少而变成不饱和溶液 C 、利用阳光和风力使水分蒸发得到食盐 D 、利用海水在阳光下分解得到食盐晶体 2、通常情况下欲将一杯不饱和的食盐水变成饱和溶液 ,最适宜的方法是( ) A 、往食盐水中加食盐 B 、往食盐水中加水 C 、往食盐水中加入饱和食盐水 D 、加热食盐水 3、现有20℃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下列哪种措施能改变硝酸钾的溶解度( ) A 、搅拌 B 、加水 C 、倒掉一部分 D 、升高温度 4、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20℃时,100g 水里最多能溶解36g 氯化钠,所以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 。 B 、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 C 、20℃时,在100g 水中加入35g 氯化钠完全溶解,则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5g 。 D 、20℃时,100g 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中有27g 氯化钠,则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27g 。 E 、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 。 5.(北京)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20℃时,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乙溶液 B .40℃时,分别在100 g 水中加入50 g 甲、乙,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 .40℃时,分别在100 g 水中加入30 g 甲、乙,同时降温至20℃,甲、乙溶液均为饱和溶液 D .20℃时,分别在100 g 水中加入40 g 甲、乙,加热到40℃时,甲溶液为饱和溶液 6.(安徽)“食盐加碘”通常是在氯化钠中加人碘酸钾。右图是氯 化钠和碘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氯化钠易溶于水 B .碘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 .20℃时不可能制得相同质量分数的碘酸钾溶液和氯化钠溶液 D .20℃时两者的饱和溶液,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大 7.(南京)A 、B 、C 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t1℃时,A 的饱和溶液65 g 中含有溶剂50 g B .将t2℃ A、B 、 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C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C .在t2℃,A 、B 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8.若将一定质量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则( ) A.溶液的质量一定变小 B.溶液中溶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C.溶液的质量一定变大 D.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不变 9.下列各图所表示的实验操作,哪一项可以将食盐水中的食盐结晶出来( ) 10.“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极大地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在航天飞船的失重环境中,下列实验操作最难完成的是( )

初三化学海水晒盐教案

初三化学海水晒盐教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二节海水晒盐(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海水“晒盐”的过程; 2、掌握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3、了解结晶和蒸发结晶。 【学习重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学习任务一:探究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活动1、阅读教材P9。 交流和总结: 1、从海水中提取食盐的方法主要为 2、海水晒盐的过程为:先将海水引入,经日晒蒸发水分至一定程度时,再导入,继续日晒,海水成为食盐的,再晒就会逐渐析出食盐。这时得到的晶体就是,剩余的液体为(也称)。 活动2、思考:一杯水里能不能无限的溶解食盐 交流和总结: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活动3、完成P10实验探究. 交流和总结: 1、你怎样判断食盐溶液是否达到饱和状态 2、从获得饱和食盐溶液的方法来看,本实验与海水“晒盐”有什么不同 你认为哪些自然条件有利于海水“晒盐” 反思: 1、在描述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时为什么一定要指明“一定温度”和“一定量溶剂”呢 2、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对吗 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对吗 3、饱和溶液转化成不饱和溶液有哪些方法

不饱和溶液转化成饱和溶液有哪些方法 学习任务二:认识结晶与蒸发结晶 海水 活动4、阅读教材P10 交流和总结: 1、叫结晶。 2、海水“晒盐”属于。 二、诊断评价: 1、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 A、很浓的溶液 B、含100g水的溶液 C、不能再溶解该物质的溶液 D、含100g该物质的溶液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B、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不论在什么温度下,一杯杯底有食盐固体不能再溶解的食盐水,一定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 D、某一温度下一杯杯底有蔗糖固体的蔗糖水,在任何温度下都是饱和溶液 3、可以证明烧杯中的溶液是硝酸钾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A、蒸发1g水,有少量固体析出 B、降低温度,有少量固体析出 C、加入少量硝酸钾固体,固体不再溶解 D、升高温度,没有固体析出 4、室温下,向一定质量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10g氯化钠固体,充分搅拌后,尚有部分固体未溶解。再加入10g水后,固体全部溶解,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加水前一定是饱和溶液 B、加水前可能是饱和溶液 C、加水后一定是饱和溶液 D、加水后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5、下列是海水晒盐的流程图,选择恰当的答案,填入空格内。 流程图:→→ 供选答案:A、结晶池 B、蒸发池 C、粗盐 D、母液 6、一实心球悬浮在KNO3的不饱和溶液中,你有哪些方法使它浮上来并用学过的理化知识解释这些方法。

初中化学62海水晒盐(第1课时)

第2节海水晒盐(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海水“晒盐”的过程; 2、掌握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3、了解结晶和蒸发结晶。 【学习重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学习任务一:探究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活动1、阅读教材P9。 交流和总结: 1、从海水中提取食盐的方法主要为 2、海水晒盐的过程为:先将海水引入,经日晒蒸发水分至一定程度时,再导入,继续日晒,海水成为食盐的,再晒就会逐渐析出食盐。这时得到的晶体就是,剩余的液体为(也称)。 活动2、思考:一杯水里能不能无限的溶解食盐? 交流和总结: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活动3、完成P10实验探究. 交流和总结: 1、你怎样判断食盐溶液是否达到饱和状态? 2、从获得饱和食盐溶液的方法来看,本实验与海水“晒盐”有什么不同? 你认为哪些自然条件有利于海水“晒盐”? 反思: 1、在描述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时为什么一定要指明“一定温度”和“一定量溶剂”呢? 2、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对吗? 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对吗? 3、饱和溶液转化成不饱和溶液有哪些方法? 不饱和溶液转化成饱和溶液有哪些方法? 学习任务二:认识结晶与蒸发结晶 活动4、阅读教材P10 交流和总结: 1、叫结晶。 2、海水“晒盐”属于。

二、诊断评价: 1、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 A、很浓的溶液 B、含100g水的溶液 海水 C、不能再溶解该物质的溶液 D、含100g该物质的溶液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B C、不论在什么温度下,一杯杯底有食盐固体不能再溶解的食盐水,一定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 D、某一温度下一杯杯底有蔗糖固体的蔗糖水,在任何温度下都是饱和溶液 3、可以证明烧杯中的溶液是硝酸钾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A、蒸发1g水,有少量固体析出 B、降低温度,有少量固体析出 C、加入少量硝酸钾固体,固体不再溶解 D、升高温度,没有固体析出 4、室温下,向一定质量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10g氯化钠固体,充分搅拌后,尚有部分固体未溶解。再加入10g水后,固体全部溶解,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加水前一定是饱和溶液 B、加水前可能是饱和溶液 C、加水后一定是饱和溶液 D、加水后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5、下列是海水晒盐的流程图,选择恰当的答案,填入空格内。 流程图:→→ 供选答案:A、结晶池B、蒸发池C、粗盐D、母液 6、一实心球悬浮在KNO3的不饱和溶液中,你有哪些方法使它浮上来?并用学过的理化知识解释这些方法。 【课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