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儿童心理健康的发展

浅谈对小学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认识

浅谈对小学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认识 对小学儿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的需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为进一步加强小学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浅谈几点个人的认识。 一. 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当前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努力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3适应的高素质的劳动者。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也就是说,未来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未来的人才不仅要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具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还要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小学儿童正处于深信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将会对他们的成长产生不良影响,严重的会使学生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因此,对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培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人才的需要。 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小学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科学性、实践性都很强的教育工作,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 根据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矩,有针对性地实践教育。 2. 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活动,让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使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 3. 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4. 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应把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科学辅导与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动参与有机结合起来。 三.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正确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制约因素,有助于增强教师的责任心,从而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的发展。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遗传和胎期环境;社会文化因素;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等。每个人入学儿童的心理和行为等都是这几个方面影响的结果。我个人认为,在现代社会,系统的学校教育是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其次是家庭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起着制约作用。 (一).家庭环境对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 家庭不仅对儿童早期的发展有重要影响,而且对儿童一生的发展也会持续的影响。家庭环境包括家庭结构、经济状况等物质生活条件以及家长的品德修养、文化素质、教育方式等文化环境。特别是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将全部的爱和期望都倾注在孩子身上,给予孩子过多的关怀和照顾,花费更多的财力和精力用于孩子的教育,使独生子女身体发育和智力开发优于多生子女;独生子女有较强的求知欲,自信心和成就动机。但也要看到由于独生子女处于优越的地位,家长的过分宠爱、保护、照顾、过高的期望使独生子女承受着凯子承认世界的相当大的心理,导致独生子女在个性品质发展存在不足,如人性、懒惰、不合作、不合群等,这是独生子女所处的环境和父母不恰当的期望及教育方式造成的。 (二).学校教育对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 学校成为儿童最主要的社会生活场所,成为儿童接受社会化影响最集中、最丰富的社会生活环境。 1. 教学内容的影响。 学校教育对儿童施加影响是以一定的教学内容为中介的,教学内容是实现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基本 保证。教学内容实质上是文化的一种选择结果,是对全部社会文化的一种不断提炼、浓缩、改造和序列化,反应了当时社会历史条件下生产和科学技术文化发展的水平,反映了社会政治经济和人的发展的要求。教学内容不仅向儿童解释特定社会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进行文化的灌输,更重要的是为儿童提供了学习仿效的模式。 2.教师的影响。

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及教育规律知识分享

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及教育规律

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及教育规律 一、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广义儿童期:0-18岁) 1、顺序性 如:思维的发展是从知觉—>具体形象—>抽象—>辨证,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思维发展特点。(教育启示:不要拔苗助长。) 2、阶段性、连续性 每一阶段都是前一阶段发展的继续,同时又是下一阶段发展的开始;前一阶段中总包含有后一阶段的某些特征的萌芽,而后一阶段又总带有前一阶段某些特征的痕迹。 例:一二年级开始具体形象思维,但仍有幼儿期的知觉思维。 (教育启示:善于观察孩子,既要关注孩子现在的发展,又要为孩子下一步的发展创造条件。) 3、不均衡性 (教育启示:关注孩子发展的关键期,如:孩子2-3岁是口头语言的关键期,4-5岁是书面语言的关键期;女孩10岁左右进入青春期,男孩12岁左右进入青春期等。) 4、稳定性、可变性 教育启示: 稳定性:你改变教育方法,孩子不会马上变,所以需要家长学会等待,需要耐心。 可变性:你改变教育方法,孩子早晚会有变化的,但是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只有量的积累才有质的变化。 5、个别差异性 每个孩子有差异:每一个孩子都不是别人的复制品,都不是另一个孩子的复制品,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 教育启示:注意认识到自己孩子的不同之处; 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发挥他的特点(发挥优势,弱势也能转化成优势);

不要过早的给孩子贴上标签; 从内心深处真正去接纳孩子。 接纳:以孩子的生命状态为准,而不是以父母的眼光。 二、学龄前期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3-6岁) 1、知觉思维+具体形象思维 求知欲望强,好奇心强。教育启示:家长不要去干扰孩子对各种事物的探究。 2、无意性 对自我的约束和控制力不强,容易受影响。 3、3岁以后开始形成个性 个性:不稳定、不明显、易受影响 (教育启示:孩子在幼儿阶段的学习,就是游戏和玩,幼儿不要过多开发智力,更应关注他的感受和情绪。) 学习教育特点: 1、无意学习。(例:爸爸教孩子打扑克牌,就教会了孩子认数和加减法) 2、学习内容广泛,学习对象:生活中无所不包的各种事物。 (启示:应该让孩子与世界建立广泛的联系。从课本上获得的是间接经验,从生活中获得的是直接经验。) 3、不顺序性。(并非一定要先学什么后学什么) (启示:兴趣——孩子对什么感兴趣就学习什么,保护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4、学习方式:玩中学、做中学、游戏中学 (启示:正确理解学习,学习是个大概念,无所不包,学习无处不在,学习是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鼓励孩子多动手。)

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 (2)

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 儿童的发展大体可分为身体发展、认知发展和社会性发展三个方面。 (一)小学生的身体发展 身体的发展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小学生身体的健康发展为他们从事学校学习活动提供了保证,而脑及高级神经系统的发育更是他们心理发展的前提和重要的物质基础。小学生身体发展在人的一生发展中处于一个相对平稳的状态。他们的身高平均每年增长4~5厘米,体重平均每年增长2~2.5千克。同幼儿相比,骨骼更加坚固,但由于骨骼中所含的石灰质较少,比较容易变形、脱臼。小学生身体的肌肉组织虽有所发展,但不够强壮,缺乏耐力,容易疲劳,不易长时间从事过于激烈的体育活动。 从体内机能的发育来看,小学生的心脏和血管在不断增长,其容积没有成人的大,但新陈代谢快,所以小学生心跳速度比成人快。从肺的发育来看,六七岁儿童肺的结构就已发育完成,至十二岁时已发育得较为完善,儿童的肺活量在这一阶段也迅速增加,表明肺功能不断发展。 从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来看,小学生的脑重量已逐渐接近成人水平。随着大脑皮层的生长发育,儿童脑的兴奋过程与抑制过程逐渐走

向平衡,觉醒时间逐渐延长,睡眠时间缩短,这使儿童有更多的时间从事学习活动。 (二)小学生的认知发展 小学生的感知觉已逐渐完善,他们的方位知觉、空间知觉和时间知觉在教育的影响下不断发展,观察事物更加细致有序。 小学生的记忆能力也迅速发展,从以机械识记为主逐渐发展到以意义识记为主,从以具体形象识记为主到词的抽象记忆能力逐渐增长,从不会使用记忆策略到主动运用策略帮助自己识记。 小学生的言语也有很大发展,能够比较熟练地掌握和运用口头言语,在教育的影响下,逐渐掌握了书面言语,学会了写字、阅读和写作。 小学生思维的基本特征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为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小学低年级儿童形象思维所占的成分较多,而高年级儿童抽象思维的成分较多。 总之,在系统的学校教育影响下,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得到了很大发展。 (三)小学生的社会性发展

小学生心理健康小知识

小学生心理健康小知识 1、了解自己,接纳自己、肯定自己。 2、对自己的生活负责。 3、拥有一个伟大的梦想,设立明确的生活目标。 4、学会自我控制,克服诱惑,活在现实当中。 5、学会舒缓舒解愤怒、低落、忧郁、厌倦的情绪。 6、对自己要时常鼓励增强自信心。 7、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8、注意锻炼身体,展现朝气活力。 9、学会思考,养成积极进取的学习生活态度。 10、净化自己的心灵,追求平和的心境。 小学生心理健康知识有哪些日常生活中,小学生因为年龄较小,其心理健康往往被人群所忽视。其实,小学生心理健康对于小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都有很重要的作用。那么,小学生心理健康知识有哪些呢,本文将就这一问题为大家详细讲解下。 (1)智力发展水平:虽然智力发展优秀者并不一定拥有健康的心理,但如果智力发展水平低下,那将毫无心理健康可言。因此,一个心理健康的小学生,其智力发展应属于正常。相反,若智力水平低下,是算不上心理健康的。 (2)学习适应性:一个心理健康的小学生通常喜欢上学,觉得学习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感到轻松;对于学习内容往往抱有浓厚的兴趣,乐于克服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学习效率高。 (3)自我认知的客观化程度:心理健康的小学生能顺利地从以自我为中心向去自我中心阶段转变;能将自己同客观现实联系起来,主要从周围环境中寻找评价自己的参照点,对自己的认识开始表现出客观性。 (4)行为习惯:心理健康的小学生一般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外部刺激的行为反应适中,不过度敏感,也不迟钝;他们不会因鸡毛蒜皮的事情而大发脾气,也很少出现让人觉得莫名其妙的举动,其行为表现同他们的年龄特征相吻合。以上就是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的详细讲解,了解到小学生心理健康对小学生日常成长的重要性后。家长和老师就要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小学生心理健康,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促进孩子在良好的心理环境中健康成长。 儿童心理健康标准 人的心理是否健康,有许多标准,但目前尚无统一测量标准。根据我国青春期儿童的心理活动特点,他们达到心理健康应具备以下七个方面的心理品质。 一、智力发育正常智力是个体观察、领悟、想象、思维、推理等多种心理能力的综合体现。智力随年龄增加而提高。正常发育的智力指个体智力发展水平与其实际年龄相称,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智商(IQ)在80 分以上属智力正常,智商低于70 分属智力落后,智力发展落后于实际年龄属心理发育异常,常伴有适应能力低下,是儿童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少数儿童具有超常智力或特殊才能,其智商在120 分以上,这部分儿童如果心理发展不平衡,也可能伴有适应能力缺陷。 二、稳定的情绪心理健康的青少年,在乐观、满意等积极情绪体验方面占优势。尽管也会有悲哀、困惑、失败、挫折等消极情绪出现,但不会持续长久,他

心理健康的十条标准(小孩和老人的标准)

心理健康的十条标准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米特尔曼提出的心理健康的十条标准被认为是“最经典的标准”: (1)充分的安全感 (2)充分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作适当的估价 (3)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 (4)与现实的环境保持接触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适度的情绪表达与控制 (9)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条件下,对个人的基本需要作恰当的满足 (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条件下,能作有限的个性发挥 儿童心理健康的六大标准 根据我国青春期儿童的心理活动特点,他们达到心理健康应具备以下六个心理品质:一、智力发育正常,即个体智力发展水平与其实际年龄相称。 二、稳定的情绪。尽管会有悲哀、困惑、失败、挫折等,但不会持续长久。 三、能正确认识自己,清楚自己存在的价值,有自己的理想,对未来充满信心。 四、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尊重理解他人,学习他人长处,友善、宽容地与人相处。 五、稳定、协调的个性,能对自己个性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进行有效控制和调节。 六、热爱生活,能充分发挥自己各方面的潜力,不因挫折和失败而对生活失去信心。 老年人心理健康标准 老年人怎样的心理状态才算是健康呢?有关学者制定了10 条心理健康的标准。一、充分的安全感。安全感需要多层次的环境条件,如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工作环 境、家庭环境等等,其中家庭环境对安全感的影响最为重要。家是躲避风浪的港湾,有了 家才会有安全感。 二、充分地了解自己。就是指能够客观分析自己的能力,并作出恰如其分的判断。能否对自己的能力作出客观正确的判断,对自身的情绪有很大的影响。如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勉强去做超过自己能力的事情,常常会得不到想象中的预期结果,而使自己的精神遭受失败的打击;过低的估计自己的能力,自我评价过低,缺乏自信心,常常会产生抑郁情绪。 三、生活目标切合实际。要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家庭条件及相应的社会环境来制定生活目标。生活目标的制定既要符合实际,还要留有余地,不要超出自己及家庭经济能力的范围。道家的创始人老子曰:“乐莫大于无忧,富莫大于知足。” 四、与外界环境保持接触。这样一方面可以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另一方面可以及时

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特点研究(最新整理)

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特点研究 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特点的研究摘要:小学时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随着教育和学习活动的进行,小学生的心理特别是认知和个性的特点也逐渐发展变化,且发展过程出现明显的协调性和过渡性的特点。本文将从认知、情绪、性格、三个方面来介绍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 关键词:认知、情绪、性格、儿童我国国家教育部规定凡在8月31日前年满6周岁的儿童即应当送入小学读书,因此在我国小学生的年龄一般为六、七岁至十一、二岁。根据皮亚杰的八阶段理论可知,这一年龄阶段正处于学龄初期是儿童学习知识,适应社会,培养工作态度及自我新年,学习与同龄伙伴相处,学习与性别相连的角色行为,发展良知、道德及价值标准的关键时期。 一、小学儿童的认知发展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小学年龄阶段正处于认知发展的具体运思期,在这一阶段小学儿童的概念思维能力呈现出深刻化、丰富化和系统化的特点,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都逐渐发展起来。 (一)小学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1、概括能力发展。从对事物外部感性特点的概括转化为对事物内在本质变化的概括(直观形象水平——形象抽象水平——初步本质抽象水平) 2、比较能力发展。从事物相异点到相同点的比较,从具体事物的异同到抽象事物的异同,从直观比较到用词与在头脑中比较。 3、分类能力发展。分整标准从外部现象特征到内部本质特征。三、四年级是字词概念分类能力发展的转折点。四年级起出现组合分折分类能力。 4、推理能力发展。包括直接推理和间接推理的渐次发展,归纳和演绎,两种推理形式的趋势和水平相近。

(二)小学儿童思维品质的发展1、思维敏捷性品质发展表现为运算速度不断提高。问题解决正确性。速度水平的分化越来越明显。 2、思维灵活性品质发展表现为一题多解数量在增加,灵活解题的精细性增加,组合分折水平不断增强。 3、思维深刻性品质发展表现为解应用题中寻找标准量的水平逐步提高,推理的间接性不断增强。 4、思维独特性品质发展表现为独立性、发散性和新颖性。经历模仿、半独立到独立。四年级是关键期。 二、小学儿童的情绪发展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以及生命体验的丰富,小学儿童情感的内容不断丰富,情感进一步分化,表现情感的方法也越来越丰富。他们情感的深刻性不断增加,对于事情的归因能力不断增强,更加趋于现实化。情绪的稳定性和可控性明显增强,他们不再向学前阶段是那样易冲动,易爆发了而是逐渐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了。而且在这一阶段儿童的道德感和理智感逐渐发展,逐渐能够对行为作出一定的判断了,好奇心也越来越强,对学习和生活产生广泛的兴趣。 对于这一阶段的儿童,家长和老师应努力扩大孩子的知识面,提高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 可以通过创造情境加强他们的情感体验; 要培养他们调控情绪的能力; 升华他们的社会情感,培养他们的同情心、羞耻心和自尊心。 三、小学儿童的性格发展所谓性格,是指个体对现实的稳定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主要表现在个体对现实的态度和个体的行为方式中。小学阶段的儿童正处在性格的形成期,这个时期的儿童虽然初步形成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但还极易接受社会环境的熏染,尤其是家庭的影响。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复习纲要 1、答:健康包括心理健康、躯体健康、社会适应。三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心理健康指一种良好的心理或精神状态,含义包括两方面:一是无心理疾病;二是具有一种积极发展的心理状 态。 学习策略是指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与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的方法的总称,只要是能提高学习效率的各种不同的方法,技巧都属于学习策略。 代币制是一种综合性的行为矫正法,它能把矫正不良行为和塑造良好行为有效的结合起来。所谓代币是指可以累积起来交换别的强化物的东西。 自尊就是在一定的生活环境中,个体在自我认识、自我评价的基础上所获得的对自我价值的积极情感体验。 同伴关系主要指同龄人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 社会适应是个体逐步接受现存社会的生活方式、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过程。社会适应是个体对社会的适应而 非社会对个体的适应。 2、简要说明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措施? ①开设以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为主的有关课程;②各科教学中渗透心理辅导的内容;③结合课外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④在校园文化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⑤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活动课;⑥开展面向学生的个别心理辅导活动; ⑦开展小组辅导;⑧进行对学生家庭的心理辅导教育 3.简要说明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 一是在全体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这个任务也叫发展性任务。 二是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 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发展自我的能力。这个任务也叫防治性任务。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应该以发展性任务为主,防治性任务为辅,即帮助儿童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抗御心理 异常的能力,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对于已经表现出心理与行为偏差的儿童,应该即使不补救,使他们尽快恢复正常。 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为学生的身心发展提供指导;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行为问题,做到防患于未然。 4.小学生情绪健康的内容包括哪些? 特点:情绪的稳定性逐步增强;情绪的丰富性不断扩展;情绪的深刻性不断增加 健康情感的培养:提高认识能力,正确评价自我;创设教育情境,陶冶小学生的社会情感;运用道德移情,促进小学生高尚情感的培养;指导小学生掌握调控情绪的方法 社会适应意义:有助于学生认知活动的顺利开展;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学业情绪:指在教学或学习过程中,与学生的学业相关的各种情绪体验,包括高兴、厌倦、失望、焦虑、气愤等。学业情绪不仅仅指学生在获悉学业成功或失败后所体验到的各种情绪,同样也包括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在日常做作业过程中以及在考试期间的情绪体验等 5情绪健康的主要标志是什么? 正常的智力水平;稳定的情绪;适度的反应;和谐的人际关系;心理与行为符合年龄的特征;能够适应学习生活 6学习习惯的种类有哪些? 与卫生有关的学习习惯;与认知有关的学习习惯;与个性有关的学习习惯。 7小学生学习辅导的宗旨是什么? ①协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有成效的学习动机;②协助学生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③协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观念与态度;④协助学生发展学习能力; ⑤协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和方法;⑥协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及常见心理行为问题》习题

《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及常见心理行为问题》习题 一、选择题 1、幼儿园的儿童处于学龄前,是心理发展的( B ),也是各种心理行为问题发展的萌芽期。 A. 早期 B.中期 C.活跃期 D.敏感期 2、学龄前儿童神经系统调节( A )过程占主导,容易被误以为是“多动症”,实际是此期儿童的心理特点。 A. 兴奋 B.呆板 C.逆反 D.安静 3、( D )是儿童语言迅速发育的重要时期。 A.1-3岁 B.2-4岁 C.3-6岁 D.1岁以前 4、下列关于幼儿记忆发展的规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A. 幼儿记忆的有意性较低 B. 幼儿多用机械记忆的方法 C.幼儿的记忆要以抽象逻辑为主 D. “记忆恢复”现象在年幼儿童身上表现的不普遍 5、孤独症的临床表现有:不说话、不理睬人、对一些非生物的东西(B )、注意力分散等。 A.排斥 B. 有特殊依恋 C.恐惧 D.厌恶 6、以下不是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的是( B ) A.人际关系 B.物理因素 C.社会环境 D.过高要求 7、学龄前期儿童常出现的强迫行为有(B)、控制大小便能力差、多动症、夹腿综合症。 A.口吃 B.吮指、咬指甲 C.不说话 D.不理睬人 8、幼儿记忆态度发展的表现是( C )。 A.记忆空间的增加 B.记忆容量不断扩大 C.无意记忆向有意记忆转变 D.记忆保持时间变长 9、学龄前儿童的游戏主要是(B)。 A.合作游戏 B.规则游戏 C.练习游戏 D.象征性游戏 10、学前儿童思维的主要方式是( B )。 A.直觉行动思维 B.具体形象思维 C.抽象逻辑思维 D.经验型逻辑思维 11、教师应注意“问题家庭”儿童、残疾儿童和( A )的心理健康。 A.独生子女 B.男性儿童 C.女性儿童 D. 最低龄儿童 12、关于儿童记忆的说法错误的是(B)。 A.首先发展短时记忆 B.儿童越大长时记忆的容量越大 C.儿童长时记忆的发展随着年龄有所发展 D.儿童短时记忆容量随着年龄增加 13、以下不属于儿童情绪问题的是(D)。 A.焦虑症 B.恐怖症 C.孤独症 D.吮手指、咬指甲 14、以下不属于口吃的原因的是(D)。 A.火警、地震、亲人死亡 B.模仿 C.父母在学说话时过于急躁 D.食物因素 15、以下性教育方式中错误的是(D)。 A.注意性卫生习惯的培养 B.儿童出现夹腿行为时应当恰当干预 C.性不良行为的干预一定要注意儿童的心理健康 D.儿童提出性相关问题时应该直接拒绝回答 16、对多动症应采取心理和( A )治疗方法。 A.行为 B.药物 C.手术 D.针灸 17、以下不属于影响性格形成的因素是( C)。 A.遗传因素 B.气质特点 C.五官相貌 D.生理因素 18、较严重的口吃患者需要( D )治疗,由专业的治疗师指导儿童进行训练。 A.行为 B.药物 C.手术 D.言语 19、加强儿童性卫生习惯的培养可以减少一些不良行为的发生。儿童要勤洗澡、勤换内裤,女童要每晚(B)清洁会阴,保持外生殖器官的清洁卫生。 A.用湿纸巾 B.用水 C.用毛巾 D.用纸

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哪些

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哪些 1、能按成人的要求去观察事物,记得快、记得住、记得对。能 就具体直观的事物进行概括。肯动脑筋,想像力丰富,善于对周围 事物和现象提出各种问题,并能解决一些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 问题。 2、爱父母,爱老师,爱小朋友。能恰当地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对人有礼貌,会用礼貌用语,有同情心,适度怕羞。 3、跌跤或受点轻伤都不哭,游戏输了不胡闹。不惧怕黑暗和某 些形象怪异的小动物。 4、不以满足自己的需要而提出过分的要求。热爱劳动,爱惜物品。喜欢种花和饲养小动物,喜欢听音乐、看图册、唱歌、跳舞、 绘画和参加各种智力游戏,并能从中感到快乐。 5、能对自己的行为作具体、简单的评价,能分清自己的和他人 的东西。服从约束。接受别人的批评和建议。 6、与大家在一起时比一个人独处时愉快,能遵守游戏规则和顺序,在玩法上服从大家的意见,懂得同伴的感情和需要,不故意找 别人的麻烦,肯帮助其他小朋友,能为小朋友取得成绩而高兴。 7、在新环境或不熟悉的人面前,不过份的拘束害怕。不向小朋友、客人要东西吃。能自己到商店去买一些简单的生活日用品,能 在车辆较多的马路旁的人行道上独自行走。 1.求知欲强 这样的孩子兴趣广泛,喜欢观察事物,爱动脑筋,思维敏捷,什么都想学,什么都想试,对新鲜事物反应快,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2.意志力强

不怕困难和挫折,不达到目的不罢休,从不半途而废。能根据自己的需要控制自己的愿望和行为,还能排除外界和内心的干扰,集 中注意力进行学习和工作。 3.活泼乐观 与人交往坦诚、随和,不掩饰自己的喜怒哀乐,乐意接受别人的意见,遇到困难和挫折所引起的不良情绪能很快释放,不淤积心里。 4.心态平衡 经常保持欢乐愉快的心态,遇事冷静,情绪很少大起大落,能理智地分析遇到的问题,很少表现出焦虑不安或忧郁。 5.富于同情心 乐于帮助别人,乐于关心别人,常表现出“利他”和“亲社会”的行为。 6.人际关系良好 心胸开阔,尊重别人,能与别人和睦相处。积极参加集体活动,适应纪律约束和行为规范。

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

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特 点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 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是认识活动的具体形象性、心理活动及行为的无意性、最初的个性倾向与态度开始形成等等。对于学前期的儿童,其心理发展又有具体的特征体现。4岁的幼儿时期又称学前期。此时幼儿的心理发展是具体性、不随意性(无意性):主导地位,行为调控能力、抽象概括性和随意性(有意性)、想象能力、高级情感等也在逐步发展。 1、心理活动及行为调控能力逐渐增强。5一6岁的幼儿较3一5岁的幼儿能更好地分析、综合外界事物,能更好地控制和调}了白己的心理活动及行为,所以能接受成人的教育,改正一些不正确的语言和行为。这个阶段孩子的活动范围已很广阔,喜欢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是增长知识的好时机。抽象逻辑思维和数的概念都开始有一定的发展,想象力也进一步发展,但以无意想象为土。道德感、美感、理智感等在正确的教育卜也发展起来。意志也有一定的发展,如自觉性、坚持性、自制力等。 2、无意注意高度发展,有意注意逐步形成。学前期儿童的无意注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高度发展,因此注意力易转移,有意注怠也逐步形成,开始独立组织、控制自己的注意力。 在教育的影响下,有意的识记和追忆能力逐步发展,能运用一些识记方法,记忆的持久性也进一步发展,但精确性不足。 3、有意想象开始发展,井需要培养。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建立新形象的过程。幼儿期是想象发展的初级阶段,它已经开始超脱现实,在记忆基础上进行了加工改造,但它还没有能够深入现实,不能真正反映事物的本质。幼儿的想象活动主要属于无意想象,即想象无预定目的,需要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想象的土题不稳定,内容比较零散:3-5岁的儿童只满足于想象的过程,而5-6岁的儿童就不一样了,例如:听故事,人班儿童对听过的故事不感兴趣,而小班则不然,他们对“小兔乖乖”、“拔萝卜”等故事百听不厌。到了人班,幼儿不仅仅满足想象的过程,开始追求想象的结果。 有意想象是在无意想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在幼儿期开始萌芽,幼儿晚期有了比较明显的表现。这 种表现是:在活动中出现了有日的、有主题的想象;想象的土题逐渐稳定为了实现土题,能够克服一定的困难。但总的来说,幼儿有意想象的水平还是很低的。 幼儿的有意想象是需要培养的。成人可以提出一些简单的任务,让儿童为了完成这一任务而积极想象。例如对于人班儿童,老师可以发给他们一张画着很多圆圈的纸,请他们把这些圆圈改画成各种各样的物体图形。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培养幼儿有意想象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发展儿童的创造性想象。另外,按土题讲故事和编故事结尾,也是发展有意想象和创造性想象的好方法。 4、高级情感开始发展。学前儿童的高级情感土要有:道德感、美感及理智感。道德感是由白己或别人的举动行为是否符合社会道德标准而引起的情感。儿童形成道德感是比较复杂的过程。3岁前只有某些道德感的萌芽。3岁后,特别是在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中,随着儿童掌握了各种行为规范,道德感逐渐发展起来。小班幼儿的道德感主要是指向个别行为,往往是由成人的评价而引起。中班幼儿比较明显地掌握了一些概括化的道德标准,他们不但关心白己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而且开始关心别人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由此产生相应的情感。例如,他们看见小朋友违反规则会产生极大的不满。大班幼儿的道德感进一步发展和复杂化。他们对好与坏,好人与坏人,有鲜明的不同感情。在这个年龄,爱小朋友、爱集体等情感,已经有了一定的稳定性。 美感是人对事物审美的体验,它是根据一定的美的评价而产生的。儿童的美的体验,也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婴儿从小喜好鲜艳悦目的东西,以及整齐清洁的环境。幼儿初期仍然土要是对颜色鲜明的东西、新的衣服鞋袜等等产生美感。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幼儿逐渐形成审美的标准。比如,对拖着长鼻涕的样子感到厌恶,对于衣物玩具摆放整齐产生快感。 同时,他们也能够从音乐、舞蹈等艺术活动和美术作品、活动中体验到美,而且对美的评价标准也日渐提高,从而促进了美感的发展。

儿童心理健康的五大主要标准

儿童心理健康的五大主要标准 儿童心理健康对孩子是非常重要的,儿童心理健康的五大主要标准,可以指导家长更优质的培养孩子。下面是儿童心理健康的五大主要标准及让孩子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 儿童心理健康的五大主要标准 判定孩子心理是否健康,其标准大致有如下几方面: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习惯包括饮食、睡眠、运动、言行等方面。有的幼儿喜欢在入睡时由母亲抚着、有的偏爱吃某类零食等,这也属于成长过程的正常现象,并非心理疾玻良好的个性具有一定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控能力,无怪癖、无恶俗举止,在日常生活中基本能保持平和、乐观、谦让、乐于助人等正常人格。 对于幼儿的心理健康,近年来国内外有不少教育工作者同心理卫生专家共同研究,他们对此提出了初步看法,认为一般心理健康的幼儿有如下特点:智力发育正常,喜学爱问,情感丰富,情绪开朗;行为活泼而有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合群、乐群,能适应集体生活,能与同伴友好相处。 具体说来,他们在生活、学习、劳动以及与人相处等方面,应有如下表现: 1、情绪基本上是愉快、稳定的 不经常发怒,不无故摔打玩具与其他什物;生活起居正常,能按时入睡,睡眠安稳,少梦魇,无吮吸手指或咬物入睡的习惯;基本上能听从成人的合理嘱咐,不过分的挑食、拣穿,不经常无理取闹。 正常的心理素质无过分畏惧、惊恐、焦虑表现,喜怒哀乐表诸于色,活泼大方尊重他人,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反之,常常表现出过度恐惧、多动态症、强迫症、狐独症、忧郁症以及偏执倾向等,说明孩子的心理素质并非良好。 2、求知欲较强 喜欢提问题并积极寻求解答;学习时或完成任何力所能及的任务时,注意力集中,记忆力正常;爱说话,语言表达能力同年龄相符,无口吃情况;生活中对力所能及的事,乐于自己做,不过分依赖别人的帮助,能比较认真地完成别人委托的事。 正常的智力孩子的智力水平是有差异的,只要基本符合该年龄阶段的智力发展水平,便属正常,这可从语言、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等诸多方面来测定。 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记忆力,尤其是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更会显得好奇兴奋、念念不忘。如果一个孩子对任何新鲜事物都显得漠然冷淡,那么孩子的心理便有问题。 3、能合群 爱与小同伴交往,对人有同情心和友好行为,不随便打人骂人,不妒忌同伴;在集体中能愉

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

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 (一)小学生的身体发展身体的发展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小学生身体的健康发展为他们从事学校学习活动提供了保证,而脑及高级神经系统的发育更是他们心理发展的前提和重要的物质基础。小学生身体发展在人的一生发展中处于一个相对平稳的状态。他们的身高平均每年增长4~5厘米,体重平均每年增长2~2.5千克。同幼儿相比,骨骼更加坚固,但由于骨骼中所含的石灰质较少,比较容易变形、脱臼。小学生身体的肌肉组织虽有所发展,但不够强壮,缺乏耐力,容易疲劳,不易长时间从事过于激烈的体育活动(二)小学生的认知发展小学生的感知觉已逐渐完善,他们的方位知觉、空间知觉和时间知觉在教育的影响下不断发展,观察事物更加细致有序。小学生的记忆能力也迅速发展,从以机械识记为主逐渐发展到以意义识记为主,从以具体形象识记为主到词的抽象记忆能力逐渐增长,从不会使用记忆策略到主动运用策略帮助自己识记。小学生的言语也有很大发展,能够比较熟练地掌握和运用口头言语,在教育的影响下,逐渐掌握了书面言语,学会了写字、阅读和写作。小学生思维的基本特征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为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小学低年级儿童形象思维所占的成分较多,而高年级儿童抽象思维的成分较多。总之,在系统的学校教育影响下,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得到了很大发展。 (三)小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儿童入学以后,社会关系发生了重要变化,与教师和同学在一起的时间越来越长,在与教师和同学的相处中,儿童学习与人相处、与人合作及竞争的一些基本技能技巧。师生关系及同伴关系对儿童的学校适应有重要影响。这种关系的质量既影响到儿童对学习的兴趣,对班级、学校的归属感,也影响到学生情绪、情感的发展。小学阶段也是个体自我概念逐渐形成的一个重要时期,儿童学业成败、社会技能、来自教师及同伴的社会支持对其形成自信或自卑的个性品质有很大的影响。小学生的道德认识能力也逐渐发展起来,从只注意行为的后果,逐步过渡到比较全面地考虑动机和结果。由于认知能力的发展特别是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儿童越来越能从他人角度看问题,道德情感体验日益深刻。 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儿童刚入学不久,对小学生活既有新鲜感,但又不习惯,因而一时难以适应;对学习有好奇感,却很难做到专心听讲,独立完成作业;很乐意和同学进行接触、交谈却不懂礼貌,有些还比较自私;特别信任老师,相信老师的话,尊重老师的行为和评价;很多人生活不能自理,没有相应的劳动习惯,对其父母的依赖性很强;注意力不集中,情绪变化无常,容易疲倦;行为动摇不定,不善于控制,容易冲动和特别敏感;对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痛苦都很强烈;有当好学生的愿望,只是不熟悉学校的生活,不了解学校常规,常会无意中做错事。他们渴望参加光荣的少先队组织。他们好奇、好动、喜欢模仿,并且有直观、具体、形象等思维特点。

B10--46和平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讲稿

和平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讲稿 令狐采学 ------何剑波同学们: 我们知道,种子萌芽生长,必须经过黑暗中的挣扎才会见到破土而出时的第一缕光亮;蛹破茧而出,必须经过苦苦挣扎才会有彩蝶的翅膀美丽如画。21世纪的我们,必须排除人生道路上的种种困惑,克服前进道路上的种种困难,才能在学习、工作与生活中乘风破浪,勇往直前。“未来社会也日益要求个人在社会中具有健康的自我和主动发展的意识与能力。”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而且这种竞争也被移植到学校。刚结束一天紧张的学校生活,我们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中,还没来得及吃饭就开始伏案做作业了。周末,悠闲的大人们在家中看电视,你们却在忙碌着准备的各种作业。你们只能透过窗户凝视着蔚蓝的天空,数着天空飘过的缕缕白云,看电视更成了你们遥不可及的奢望。偶尔有人能上网查查资料、打打游戏,更像是做错事一样。在这种紧张的学习生活里,你们会表现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时下,你们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受人关注,心理健康教育也随之受到了重视。什么是健康?世界卫生组织宪章中规定:“所谓健康,是身体上、精神上及社会适应上完好的

状态,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所以我们要正确认识健康,不能认为没有疾病就是健康的。今天老师从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和大家谈谈:怎样才能具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呢?除了要参加一定的体育活动外,请同学们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一、从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1、吃东西以前和大小便后洗手。 2、养成不喝生水、不吃不熟食物,食物不能长期保存,食用前应彻底加热,消毒、杀死细菌,防止各种传染病,如伤寒、痢疾等。 3、养成勤剪指甲,衣服干净整洁(指甲里面会藏有能使你生病的细菌和病毒)。 4、不随地大小便,不随地吐痰。 5、适当休息有利于学习和身体健康。要有充足的睡眠,才能保证健康和提高学习效率,小学生每天睡眠以10个小时为好。 6、眼睛的卫生保健不歪头看书学习,看书写字姿势要端正。看电视时眼睛要与电视有一定的距离,一般在2米以上,时间不能过长,一般在一小时以内。看电视时房间应开一盏灯,看完电视用温水洗洗脸。

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

?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 幼儿期是一个人心理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对人一生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我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在辅导中注意为孩子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促进幼儿的心理个性发展。经过几年的尝试,已经取得出初步成果,现从以下方面作一介绍: 一、幼儿心理的一般特点 概括的讲,幼儿心理具有三个最基本的特点: 1、认识活动的具体形象性 幼儿主要是通过感知、依靠表象来认识事物的。具体形象的表象,左右着幼儿的整个认识过程,甚至思维活动也常常难以摆脱知觉印象的束缚。如:两排相等数目的小棒,如果等距离摆开,幼儿都知道是“一样多”,但如果将其中的一排聚拢,不少幼儿就会认为密集的这一排小棒的数目少些。因为“这一排比那一排队短”。可见,幼儿辩别数目的多少受小棒排列形式的影响。 2、心理活动及行为的无意性 幼儿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能力还很差,很容易受其它事物的影响而改变自己的活动方向,因而行动表现出很大的不稳定性,在正确的教育条件下,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状况逐渐改变。 3、开始形成最初的个性倾向 3岁前,幼儿已有个性特征的某些表现,但是,这些特征是非常不稳定的。他们容易受外界的影响而改变,个性表现的范围也有局限性,很不深刻,一般只在活动的积极性、情绪的稳定性、好奇心的强弱程度等方面反映出来。幼儿个性表现的范围比较广阔,无论是在兴趣爱好、行为习惯、才能方面,以及对人对事的态度方面,都会开始表现出自己独特的倾向,这些个性倾向与以后相比虽然还容易改变,但是已成为一个人一生个性的基础。 二、幼儿园小班幼儿的心理特点 3岁这一年龄,对于多数幼儿来讲,是生活中的一个转折年龄。因为从这个年龄起,幼儿要离开父母开始入幼儿园,过集体的生活。幼儿怎样才能适应这个环境,关键在于幼儿与教师、幼儿园、小朋友之间建立感情,其中最重要的是幼儿与教师之间的感情。 为什么建立感情就容易适应集体生活呢?这是小班幼儿的突出特点——情绪性强。 1、行为具有强烈的情绪性 情绪情强,是整个幼儿期的特点,但年龄越小就越突出。小班幼儿的行为常常受情绪支配,而不受理智支配。小班幼儿情绪性强的特点表现在很多方面,主要表现有:高兴时听话,不高兴时说什么也听不进去;喜欢哪位老师,就特别听那位老师的话。 2、爱模仿 小班幼儿的独立性差,爱模仿别人。看到别人玩什么,自己也玩什么,别人有什么,自己就要什么。在教学实践中,我依据幼儿的特点,为幼儿树立模仿的样板。 三、幼儿园中班幼儿的心理特点 中班幼儿已经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与班幼儿相比,中班幼儿比较突出的特点是: 1、爱玩、会玩

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良好的个性 具有一定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控能力,无怪癖、无恶俗举止,在日常生活中基本能保持平和、乐观、谦让、乐于助人等正常人格。 正常的智力 孩子的智力水平是有差异的,只要基本符合该年龄阶段的智力发展水平,便属正常,这可从语言、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等诸多方面来 测定。 正常的心理素质 无过分畏惧、惊恐、焦虑表现,喜怒哀乐表诸于色,活泼大方尊重他人,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反之,常常表现出过度恐惧、多动症、强迫症、孤独症、忧郁症以及偏执倾向等,说明孩子的心理素 质并非良好。 较强的好奇心和记忆力 尤其是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更会显得好奇兴奋、念念不忘。如果一个孩子对任何新鲜事物都显得漠然冷淡,那么孩子的心理便 有问题。 善于与人交往 在交往的过程中能与人平等、友好、和谐地相处,无猜忌、无严重的嫉妒心理,无明显的凌弱欺小行为等。 良好的生活习惯 包括饮食、睡眠、运动、言行等方面。有的幼儿喜欢在入睡时由母亲抚摸,有的偏爱吃某类零食等,这也属于成长过程的正常现象,并非心理疾病。

第一,忌娇惯溺爱 开口不离“好”,出门不离抬,吃饭任其要,穿衣任其挑,就会养成儿童任性的性格。父母“爱子——溺子——误子”,这往往是现实生活中一些青少年步入歧途的三部曲。 第二,忌袒护纵容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当众做错了事,家长明知不对,却以种种理由加以庇护和掩盖,其结果必然使孩子不能正确对待缺点和错误。 第三,忌哄骗 有些家长图一时安宁,不惜编造假话欺骗孩子,这样耳濡目染,容易使孩子效仿父母,养成虚伪不诚实的品格。 第四,忌讽刺 对孩子讽刺挖苦,以为可以“激发”上进,结果适得其反。 第五,忌苛求 父母对孩子“恨铁不成钢”,凡事都要尽善尽美,稍有不顺便大加训斥,使子女无所适从,思想感到压抑和束缚,时间长了孩子有可能走向反面,我行我素。 第六,忌放任 对孩子不加引导和教育,放任自流,任其所为,不尽家长责任,后果难以预料。 第七,忌打骂体罚 现实生活中,有些家长信奉“不打不成器”的信条,不能以理服人,而是打骂、体罚,结果这样不但起不到教育的目的,反而损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往往产生感情对立。 第八,忌注意力不集中

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

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 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General Characteristic of Primary School Children's Mental Development)我国儿童从6~7岁就进入小学。儿童入学在他的一生中是一个重大的转折时期,在这个时期,儿童的生理和心理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其心理发展过程具有一些带普遍性的特点。 一、小学儿童神经系统发展的特点 首先是大脑结构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脑的重量继续增加。小学儿童脑的重量继续增加,并逐步接近成人(成人脑重平均为1400克)。生理学研究材料指出:新生儿脑重约为390克,相当成人脑重的1/3,9个月增加到660克,3岁约为900~1011克,7岁为1280克,9岁为1350克,12岁约为1400克。由此可见,小学儿童正是大脑迅速发展时期。脑重量增加,是与脑神经细胞的增大,脑神经纤维的增长相联系的。(2)额叶显著增大。从大脑各区成熟的程序看,到学前末期,大脑皮质各区也都接近成人水平。它的成熟程序是:枕叶→颞叶→顶叶→额叶。7岁时颞页接近成人,额叶显著增大,也相当成熟。生理学研究表明,额叶成熟最晚。额叶主要是与有意运动相联系的,因此小学儿童额叶的显著增大,在其高级神经活动的发展上,有重大意义,它从大脑生理结构方面保证了小学儿童智力活动迅速发展的可能性。 其次是大脑机能的发展。主要表现下述三方面: 第一,神经过程的机能进一步加强。小学儿童高级神经过程——兴奋和抑制进一步增强。这可以从儿童睡眠时间日益减少来说明。新生儿每日平均睡眠时间22小时,3岁儿童约14小时,7岁儿童约11小时,10岁儿童约10小时,12岁儿童约9~10小时。大脑抑制机能也增强。儿童从4岁以后内抑制就迅速发展起来。随着小学儿童年龄的增长,语言的发展,内抑制机能日益发展,表现在小学儿童能更细致地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与综合活动,并自更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应该指出,小学儿童的兴奋和抑制机能与青少年或成年人相比还很差,因此,既不宜过度兴奋,这样易于疲劳;也不能过分抑制,使儿童难于忍耐。正确的做法是使儿童兴奋和抑制合理地交替进行。 第二,条件反射比以前容易形成和巩固。这就从生理上保证小学儿童能和外界事物建立更多的暂时联系,也就是能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和行为训练。比如:小学儿童入学后要进行课堂常规的训练,这不需要很长时间,也不需要反复强化就可形成。同时,条件抑制亦能很快地形成。比如:上课要遵守纪律,不要乱说乱动等等。在学习上也能逐渐地进行精确化反映,使学习内容掌握得更准确。 第三,小学儿童第二信号系统在教学活动中和与成人交际中得到进一步发展。在教学过程中能领会教师的教学内容和要求,这又促使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使心理过程的有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