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信用卡业务的风险及防范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信用卡业务的风险及防范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信用卡业务的风险及防范

本科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信用卡业务的风险及防范

系别:经济系

专业年级: 07级金融(2)班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职称:讲师

2011年 5 月 10 日

__(subject)_________________

Bank of China Limited,The risk of business of credit card and protection

Specialty and Grade:

Finance,Grade 07

Number:

Name:Xu Xiaojing

Advisor:Wang Xiongjie

Date: May 10th,2011

目录

摘要..................................................................................................... II Abstract...............................................................................................III 引言.. (1)

1 中国银行的信用卡及信用卡业务 (2)

1.1 信用卡概念 (2)

1.2 信用卡业务的内涵及特征 (2)

1.3 中国银行信用卡业务发展 (3)

2 中国银行信用卡业务风险概况 (5)

2.1 信用卡业务风险的种类及特点 (5)

2.1.1 信用卡风险的种类 (5)

2.1.2 信用卡业务风险的特点 (6)

2.2 中国银行信用卡业务风险概况 (6)

2.2.1 中国银行信用卡业务风险概况 (6)

2.2.2 中国银行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9)

3 中国银行信用卡业务风险成因分析 (11)

3.1 信用卡业务风险发生的环境因素 (11)

3.1.1 法律建设的滞后性 (11)

3.1.2 信用体系不完善 (11)

3.1.3 宏观经济影响 (11)

3.2 信用卡业务风险发生的参与者因素 (11)

3.2.1 持卡人方面 (11)

3.2.2 中国银行方面 (12)

4 中国银行信用卡业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15)

4.1 中国银行信用卡业务风险防范的制度措施 (15)

4.1.1 促进建立完善的个人信用体系 (15)

4.1.2 促进完善相关法律体系 (15)

4.1.3 借鉴国际信用卡业务的先进风险管理经验 (15)

4.2 中国银行内部信用卡风险管理体系建设 (15)

4.2.1 事前风险预防 (16)

4.2.2 事中风险监控与分析 (17)

4.2.3 事后坏账处理 (17)

结论 (19)

参考文献 (20)

致谢 (22)

摘要

信用卡业务因其突出的利润实现能力及在获取客户信息、竞争优质客户等方面的独特优势,成为商业银行强化客户关系管理的重要载体和手段。随着我国国民收入的增长以及外资银行信用卡业务进入中国,信用卡业务成为各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重中之重。但规模扩张的同时,信用卡业务所面临的风险也逐渐凸显。信用卡业务对商业银行而言是一柄双刃剑,在带来利润的同时也可能会引致该银行流动性危机乃至波及全行业。信用卡业务风险及风险管理问题成为管理部门、学者及业界广泛关注的焦点。因此,本文对合理构建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银行)信用卡业务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以期为中国银行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的实践提供建设性的思路。

首先,文章对中国银行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现状的进行了描述,归纳了中国银行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的特征。然后从风险管理思路、组织体系、制度建设、内控机制、受理环境以及人员素质等方面提出了中国银行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仍然存在的问题,并对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剖析。最后文章结合中国银行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体系的特点,就合理构建信用卡业务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初步设想。

关键词:中国银行;信用卡;风险

Abstract

Credit cards for its outstanding implementation of profit ability and to access to customer information, competitive quality customers ' unique advantage, become important carriers and means of enhancing 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in commercial banks.With the growth of national income in China as well as foreign bank credit card business into China, credit cards become the most important business of commercial banks.But the expansion of scale, while gradually highlight the risk of facing the credit card business.Credit cards for the commercial bank is a two-edged sword, in the profitability but also may cause the Bank's liquidity crisis and spread to the whole industry.Credit card business risk and risk management issues become the focus of management departments, academics, and industry-wide concern.Therefore, this article on the construction Bank of China Limited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Bank of China) of credit card business analysis on issues of a comprehensive risk management system, with a view to for the risk management of Bank of China credit card business practices provide constructive ideas.

First of all, article on the Bank of China credit card business describes the status of risk management, summariz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ank of China credit card business risk management.From ideas, organiza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of risk management, internal control mechanisms, accepting environment, and people have raised the quality of the Bank of China credit card business risk management problems that remain, and 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these https://www.360docs.net/doc/ef9258061.html,st article combin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ank of China credit card risk management system, building comprehensive risk management system targeted credit card business has put forward some tentative.

Keywords: Bank of China and credit card; risk

中国银行业风险分析

中国银行业风险分析 ——“金融改革与金融安全”课题系列研究报告之七 张承惠 2002-03-14 在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领域中,银行业应该是最受重视的部分,改善和强化银行业监管应成为金融监管工作中的首要任务和政策研究的重点。这不仅是因为银行业属于高风险行业,影响千百万储户的切身利益;更是因为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的银行业已经成为金融领域的主导力量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因为银行业内外部的制度缺陷而产生了独特的风险生成机制、因为银行业将承受金融开放的首要冲击。 一、中国银行业潜伏着巨大的风险 无须讳言,目前中国的银行体系中潜伏着巨大的风险。根据不同的来源,笔者将这些风险分成内源型、外源型和混合型三类。 (一)内源型风险 内源型风险主要由银行内部管理不善、风险控制机制不健全造成。这类风险主要表现在资产负债总量控制失衡、流动性要求难以满足、资产结构中贷款比重过高、贷款合同要素不全、信贷决策失误和贷后管理缺乏、人情贷款和关系贷款、高息揽储恶性竞争、机构重叠分散、银行及分支机构之间缺乏信息沟通造成对恶意贷款人的交叉贷款审查控制不力、违规开立信用证和签发承兑汇票、银行有关人员以权谋私违规操作、搞账外经

营和违规自办实业等方面。 需要指出的是,1998年以后,随着全国上下防范金融风险意识的增强和中央银行监管力度的加大,各商业银行通过深化信贷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审贷分离制度、统一授信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加强了信贷风险约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内源型风险的控制机制。 (二)外源型风险 外源型风险由银行业外部各类因素造成,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社会信用风险。由于社会信用基础薄弱,银行在经营活动中遇到大量因企业不讲信誉而形成的风险,如在申请银行贷款时不披露企业真实经营情况,提供水份大的报表;借款人还款意愿差,有的甚至在借款时就不打算还款,一些银行反映按期履约比例仅为1/3;特别是近年来企业借改制等形式逃废银行债务的情况相当普遍。据不完全统计,至2000年末,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开户的6万多家改制企业中,逃废债企业约占50%,逃废银行贷款本息占改制企业全部贷款本息的30%以上。 第二,金融诈骗风险。近年来,金融诈骗的大案要案呈上升趋势(例如,西安一犯罪团伙在1999年11月~2000年8月期间,多次以伪造或变造存款单位预留印鉴等手段将单位大额存款转移至犯罪团伙开设的帐户,涉案金额达8000万余元,涉及工农中建和城市信用社等诸多金融机构。再如,经查明,在1998年10月至2000年9月期间,

中国银行操作风险管理

中国银行操作风险管理 3中国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现状分析 3.1中国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3.1.1公司治理机制仍不完善 目前,中国银行通过股份制改革已在内部建立健全了公司治理机制,建立“三会一层”(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公司治理取得初步成效,但仍有部分问题尚未完全解决: 3.1.1.1存在银行公司治理中的“内部人”控制问题 公司治理理论中的“内部人”控制,是指经理班子通过对公司经营管理权的控制,追求自身利益而损害外部人利益现象。现在我们要分析的是,在中国银行公司治理中,作为“内部人”的总行高管层,“非职业经理人”身份和干部管理体制决定了他们的利益与委托人的利益是一致的,也决定了他们虽然控制着银行的经营管理权,但绝不会轻易利用权力去追求自身的利益而损害委托人利益。但大量的事实证明,银行的不良资产的较大比重集中在一线,而不良贷款的形成并非源于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不足,而在于银行员工被利诱、拉拢和收买。银行案件多集中在基层机构的事实,也似乎证明了“内部人”控制发生了“层级性位移”,同时,也说明大型银行公司治理中多层级“内部人”控制问题是严重的。 3.1.1.2监事会尚未充分发挥监督作用 我国公司治理制度属于平行式二元模式(不同于的传统的二元模式?),董事会与监事会均由股东大会产生,其法律地位平等,董事会只对股东大会负责无需对监事会负责,而监事会只有监督权并无决策权,更不能任免董事会成员,或否决董事会决策;另一方面,监事会成员都来自于股东和内部员工,而这些人在行政上受制

于董事会或管理层,其独立性不可避免地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因而其对董事会和管理层的监督职能难以真正实现。 3.1.1.3激励机制仍需进一步改进 科学激励机制的基础在于建立公正、公开的绩效评价标准和程序。中国银行还尚未建立有效地董事、监事绩效评价标准和程序。董事会和监事会尚未对其成员履行职责的情况进行评价,并依据评价结果对其进行奖励或处罚,从而难以对董事和监事起到激励和约束的作用。董事会也未普遍建立书面的、制度化的对高级经营层成员绩效进行评价的标准和程序,仅对每年高级经营层确定的目标任务进行认定,对高级经营层年度奖金的确定和发放也主要以任务完成情况为主,缺乏系统的立足长远发展的考核。 3.1.2缺乏明确合理的操作风险容忍度 所谓操作风险的容忍度,是指银行依据本行的风险偏好确定的可接受的操作风险敞口(暴露)。目前,银行在操作风险管理的风险容忍度方面存在两个问题: 3.1.2.1容忍度尚不明确 近年来,中国银行为了控制操作风险,普遍加强了操作风险管理、积极开展案件治理工作,但各银行的操作风险容忍度还不够明确,己确定了“适中”的风险偏好,但还未能依据此确定具体的风险容忍度,部分银行简单的把案件防控目标作为操作风险的容忍度。 按照《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要求,风险容忍度应由董事会确定,并在全行逐级分解落实,容忍度应当逐步量化。容忍度不明晰的原因,一方面是操作风险的量化工作正在起步,损失数据收集正在开展或不能据以形成合理的风险管理标准,但主要原因是银行董事会对于此问题的重视和研究仍不够充分。 3.1.2.2容忍度过于严格

中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现状与原因

四、中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现状与原因-以邮储银行为例(一) 邮储银行信贷的目前现象 在2007年6月22日,中国的邮储银行的贷款业务有了进一步发展,银行内部首个小额贷款业务已在河南省的一个小镇开展,并建立了相应的营业部,这就表明全国的小额信贷业务已经开始试点,无疑对邮储银行的信贷业务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2008年5月20日,邮储银行的信贷业务有了新的突破,开始实行个人二手房信贷业务的开展,同年6月2日,国内首个信用卡系统问世,因此也有了第一张信用卡的出现,以上一系列的案例已经促进了邮储银行信贷业务的全方位发展。在2010年末期,邮储银行中所有业务的贷款总额已经达到5443 亿元,从中的纯利润高达429亿元,比起2009年,净利润增加将近一倍。针对涉及到的资产总额可以发现,在小企业的信贷业务中,不良贷款率仅为1.62%,然而全行不良贷款率也仅仅只有0.33%。通过以上数据可以发现,邮储银行最初进行的信贷业务还算比较顺利,这都是邮储银行内部条件优越的结果,比如有着优良的原始资产和相对较低的基数标准。 由于新巴塞尔协议的果断执行,让我国的商业银行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随着金融市场的逐步扩展和美国次贷危机的出现,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就会变得越来越高,这就需要更大程度地提高银行内部的抗风险能力。由于邮储银行刚建立不久,当初也没有实行相关贷款业务,因此导致在信贷方面的经验减少,对信贷出现的风险问题还没有具体的控制方案。 (二) 目前邮储银行信贷风险控制中的不足之处 1. 信贷风险控制缺乏实际理念 因为信贷业务的进行才刚不久,所以相关业务过程需要引起邮储银行的足够重视。由于对信贷风险的了解不够透彻,对相关理念的掌握不够深入,使得信贷业务涉及的领域受到了限制,简而言之,邮储银行内部管理经验不足,信贷风险控制能力有待提高,经济发展没有明确的方向,也没有树立正确、高效的经济理念。同时,企业内部相关人员都没有将风险控制和业务发展很好地结合在一起,缺乏合作意识。而且,邮储银行没有及时开展对员工的信贷知识教育,使得员工对信贷风险只存在片面性认识,没有了解到风险控制的必要性,所以银行内部缺

项目风险分析和对策

第十章项目风险分析及对策 一、主要风险因素分析 项目风险通常包括以下方面:政策风险、市场风险、环境风险、技术风险、客户风险、资金风险、配套风险、协作风险。本项目主要潜在风险包括:政策风险、市场风险、财务风险、管理风险。 1、政策风险 经济政策风险就是指在建设期货经营期内,由于所处的经济环境与经济条件的变化,致使实际的经济效益与预期的经济效益相背离。对经济环境与经济条件,应以宏观与微观两个角度进行考察。宏观经济环境与经济条件的变化,就是指国家经济制度的变革、经济法规与经济政策的修改、产业政策的调整及经济发展速度的波动。 从本项目来瞧,公司面临一般企业共有的政策风险,包括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财政货币政策,税收政策,可能对项目今后的运作产生影响。 2、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就是指由于某种全局性的因素引起的投资收益的可能变动,这些因素来自公司外部,就是公司无法控制盒回避的。随着潜在进入者与行内现有竞争对手两种竞争力量的逐步加剧,我国物流行业具有营运主体多、小、散、乱,市场竞争较为激烈且处于无序状态的特点。因此物流企业为了生存及竞争的需要,会采取“价格战”策略打击竞争对手,因而引起公司产品价格波

动,进而影响公司收益。 3、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就是指企业由于不同的资本结构而对企业投资者的收益产生的不确定影响。财务风险来源于企业资金利润率与接入资金利息率差额上的不确定因素以及借入资金与自有资金的比例的大小。借入资金比例越大,风险程度越大;反之则越小。 作为物流业,本项目的财务风险主要体现在项目实施之前,实施后财务风险较小。 4、管理风险 项目的实施有一定的周期,涉及的环节也较多,在这期间如果出现一些人力不可抗拒的意外事件或某个环节出现问题以及宏观经济形势发生较大的变化,公司组织结构、管理方法可能不适应不断变化的内外环境,将会大大影响项目的进展或收益。 本项目融资成功后,相应在项目管理、资金运筹等诸多方面对合作公司均提出了高的要求。公司内部管理中存在诸如成本控制、人员变动、资金运营等方面的不确定性,将为公司的运营带来风险。如何减少管理风险就是本项目运行过程中必须予以关注的。 二、风险防范与降低风险对策 1、应对政策风险的对策 公司将在国家各项经济政策与产业政策的指导下,汇聚各方信息,提炼最佳方案,统一指挥调度,合理确定公司发展目标与战略;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不足和改进建议分析-共17页

论文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不足和改进建议

摘要 2006年12月11日,在经过五年的过渡期的之后,我国银行业正式完全对外开放,越来越多的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同时,我国商业银行也加快了走出去步伐。在更加激烈的竞争中,风险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的成败。但是2019年的次贷危机再一次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形成了很大冲击。曾一直是我国商业银行学习榜样的国际活跃金融机构并没能够经受住金融危机的考验,不是巨亏,就是破产,这也再一次暴露出许多风险管理方面的问题,并为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敲响了警钟。对于我国商业银行来讲,应该在借鉴国外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经验的同时,吸取次贷危机的教训,才能真正提高风险管理能力。本文从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现状出发,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国内外有关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方面的研究提出了一些改进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不足的建义。 关键词: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外部监管 论文类型:应用研究

目录1绪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商业银行业进入了快速扩张的阶段。近些年来,我国商业银行都只注重于业务和市场的扩张速度,反而忽略了质量的控制;注重贷款的数量而忽略了质量,再加上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体系出现时间本来就比较晚,很多商业银行都没有设立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和相关的职位,这种情况即使在最近几年有所改善,但情况也不容乐观,由于缺乏相关的管理经验和人才,即使设立了风险管理机构,也都还处于发展不成熟,风险管理体系的完善性急需改进的状态,对商业银行的运作起不到作用,现在又步入了急速发展期,近些年来由于风险管理不当而引发的事件的出现频率有增无减,闹得人心惶惶,显得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问题日趋严峻,我国商业银行实施风险管理势在必行。 1.1商业银行实施风险管理,有利于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 由2019年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风暴给世界各国都敲响了警钟,商业银行在实际的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日益呈现,发人深思。由于我国金融市场发展不成熟,体系不完善,开放程度不够,和次贷相关的金融产品规模不大,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次贷金融危机的发生,短期来看,貌似此次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不是特别大,但从我国金融产业长期发展的角度来看,此次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体系发展的影响不容忽略!例如,国内外经济下滑导致客户违约增加,银行信用风险加剧;持续降息及金融市场大幅波动导致银行收益下降,市场风险凸现;信贷扩张及新产品开发引发的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加大等。 所以,此次金融危机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的冲击是不容忽视;而且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的开放程度越来越大,金融产品的种类越来越多,为了我国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我们必须彻底地分析此次美国次贷危机发生的原因,吸取教训,积累经验,和我国的实际相结合,改进和完善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体系。 1.2商业银行实施风险管理,有利于促进资金的使用效率 商业银行是以货币资金为经营对象,其通过不断地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来保持其运作,从而实现资金从盈主到缺主的流通和转换,实现资金的调剂,资源的再分配!若商业银行的每笔业务,每个投资项目的决策都经过相应的

工作总结-2019中国银行员工个人工作总结 精品

2019中国银行员工个人工作总结 我在这一年业绩不凡,主要有: 1、经过大家优质的服务,在我的柜台下存款有万元。 2、不断的努力加学习,我已经掌握了技能、取得了第名,赢得了大家的赞许。 3、在大家的帮助下,我逐渐领会了和,这在我的实际工作中使我更能做好和,并且在 上我已经有了的成就。 服务创造价值。只有优质的服务,才能赢得客户的信任。是银行业务发展扩大的最重 要的一年。对于第一线的前台,不管是对个人,还是对企业。微笑服务是第一印象, 其次才是快速准确的办理。进行已经有的时间了,微笑服务是工作的基本。如何微笑,决不是露三颗牙的简单。特别是做对公业务,面对企业的代表,一不留心就是上百万 的流失。微笑服务的背后是如何快速准确的办理。这要掌握技巧。我总结的技。巧归 结起来就是19个字。就是:“熟悉交易码,有条不紊操作,随时微笑面对问题。”对 交易码倒背如流,操作起来穿插有度,面对问题既使一时解决不了,也是微笑的解释。正因为这些,才能有万元的存款。 在中,先后参加过比赛、活动以及结交,这不仅是柜台外的工作,而且更重要的是要 做的和柜台一样好。在比赛中我取得了第名,是我职业中的最好名次。背后有着中行,盈利元。这样算起来,一个月有元收入,一年能达到元。真是聚沙成塔,小帐不可细算。 今年是我工作中重要的一年,回顾这一年,总的来说,收获大于失去、成长大于落后、发展大于退缩。用一个字来形容,就是:“质”。 从的量到的质,再展望的变,工作就是一步一个脚印,生活就是一天一个模样。 这篇关于中国银行员工个人工作总结的文章,希望给正在阅读本文的你带来帮助! 2019银行员工个人年终总结 2019银行员工个人总结范文 2019年银行员工个人总结范文 2019年邮储银行员工个人总结范文 2019年银行员工个人总结 2019年银行员工个人年终工作总结 2019年农业银行员工个人总结范文

中国银行信贷风险评级预警系统项目任务书

中国银行信贷风险评级预警系统项目任务书 项目任务书 中国某银行信贷风险评级预警系统 应用开发 总行项目(重大项目) 项目起止年月 项目牵头部门信贷风险治理部 中国某银行制

按照2002 年第一次信息委会议决议和行长传签意见,达本任务书。 目标 按照系统设计方案,该系统一期完成后将实现下列目标: 1、定期对某银行业务范畴所涉及的全部97 个行业的信贷风险进行全景式扫描分析,对各行业风险等级及其变化趋势进行综合评判。 2 、定期对全行38 个一级分行和60 个中心都市分行的信用风险状况进行内部评级和预警分析,并应用风险组合最优化模型,对区域风险结构、风险预警状态、最佳信贷占比、信贷风险限额等关键指标进行量化分析,提出包括区域信贷组合、区域信贷授权、差不化内部资金利率以及风险监管重点等在内的一系列具体的政策建议。 3、定期对全国各省区要紧行业的子系统风险进行内部 评级和预警分析,并提出具体的政策导向。 4、定期对某银行业务范畴所涉及的全部信贷品种的风 险水平进行全景式分析,对各信贷品种风险等级及其变化趋势进行综合评判。 5、对某银行公司信贷类客户的信用风险状况进行内部 风险评级和预警分析,并对客户风险点、信贷风险限额等关键指标进行量化分析,提出包括客户信贷组合、客户信贷授

权以及风险监管重点等在内的一系列具体的政策指引 6、定期将国家、行业、区域、品种和客户信贷风险评 级与风险预警信息传输给全行各部门、分支行有关人员。 7、定期对全行公司类重点客户信用风险等级进行模型定 制分析。 、项目经理 经资格审查,认定郦锡文同志为项目经理,武剑同志为项目业务副经理,谭浩同志为项目技术副经理。 、开发打算 项目审批的实施打算及进度打算如下: 第一时期研究论证时期:抽调骨干人员,风险部完成 系统需求分析。 第二时期开发时期:完成风险评级预警系统软件开 发。 第三时期培训推广时期:系统推广培训。 第四时期爱护时期:进行系统爱护。 四、费用概算 批准的项目费用总概算为1944.8 万元,其中:进展性费用1481.7 万元;设备购置费371.5 万元、无形资产91.6

(风险管理)风险分析表最全版

(风险管理)风险分析表

风险评价的目的 风险评价目的是通过事先分析、评价,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实现事前预防,达到消减危害,控制风险目的。 风险评价组织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风险评价程序 1、组织有关人员对全公司存在的危害形式及所在部位进行识别和分析。从企业从事的活动,使用的设备设施中选取分析对象,对作业活动、设备设施、工艺过程、作业场所等方面进行危害识别。 2、确定风险评价范围 3、确定风险评价方法 4、按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事故后果严重性的判断准则,对己确定的重点部位、关键装置、作业活动等进行评价,划分风险等级 5、评价过程如下图所示:

风险评价范围Array 通过全公司存在的危害形式和存在的场所, 作业活动。见下表 风险评价方法 从本公司的实际情况出发,风险评价方法采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安全检查表分

析法(SCL)和预危险性分析法(PHA)。 1、工作危害分析法(JHA) 工作危害分析(JHA)是一项系统的分析程序,它将普遍接受的安全健康原则和惯例纳入特定的作业,在JHA分析过程中,对每一项基本的工作步骤都要,以便识别潜在危害,找出做这项工作的最安全途径。这一程序用的其它说法是工作安全分析(JSA)和工作危害分解。 工作危害分析(JHA)较适用于检修、入罐(釜)清洗、折除等作业活动。 2、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 安全检查表分析法是基于经验的方法。由分析人员列出一些项目,识别与一般工艺设备和操作有关的已知类型的危害、设计缺陷以及事故隐患,查出各层次的不安全因素,然后确定检查项目。并以提 问的方式把检查项目按系统的组成顺序编制成表,以便进行检查或评审。安全检查表分析可用于对物质、设备或操作规程的分析。 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较适用于关键装置的风险评价。 3、预危险性分析法(PHA) 预危险性分析法是在项目发展的初期,特别是在概念或设计的开始阶段,对系统存在危害类别、出现条件、事故后果等进行分析,尽可能评价出潜在的危险性。 预危险性分析法可对现有及已建成的装置进行粗略的危害和潜在的事故分析。 预危险性分析法(PHA)较适用于重点部位(岗位)的风险评价。 风险评价准则 根据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见1)、事故后果严重性(见2)的判断准则,来确定各重点部位、关键装置、作业活动发生事件的可能性(L)和事故后果严重性(S),由下式计算风险度(R):

中国银行业风险分析

中国银行业风险分析——“金融改革与金融安全”课题系列研究报告之七张承惠 2002-03-14 在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领域中,银行业应该是最受重视的部分,改善和强化银行业监管应成为金融监管工作中的首要任务和政策研究的重点。这不仅是因为银行业属于高风险行业,影响千百万储户的切身利益;更是因为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的银行业已经成为金融领域的主导力量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因为银行业内外部的制度缺陷而产生了独特的风险生成机制、因为银行业将承受金融开放的首要冲击。 一、中国银行业潜伏着巨大的风险 无须讳言,目前中国的银行体系中潜伏着巨大的风险。根据不同的来源,笔者将这些风险分成内源型、外源型和混合型三类。 (一)内源型风险 内源型风险主要由银行内部管理不善、风险控制机制不健全造成。这类风险主要表现在资产负债总量控制失衡、流动性要求难以满足、资产结构中贷款比重过高、贷款合同要素不全、信贷决策失误和贷后管理缺乏、人情贷款和关系贷款、高息揽储恶性竞争、机构重叠分散、银行及分支机构之间缺乏信息沟通造成对恶意贷款人的交叉贷款审查控制不力、违规开立信用证和签发承兑汇票、银行有关人员以权谋私违规操作、搞账外经营和违规自办实业等方面。 需要指出的是,1998年以后,随着全国上下防范金融风险意识的增强和中央银行监管力度的加大,各商业银行通过深化信贷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审贷分离制度、统一授信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加强了信贷风险约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内源型风险的控制机制。 (二)外源型风险 外源型风险由银行业外部各类因素造成,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社会信用风险。由于社会信用基础薄弱,银行在经营活动中遇到大量因企业不讲信誉而形成的风险,如在申请银行贷款时不披露企业真实经营情况,提供水份大的报表;借款人还款意愿差,有的甚至在借款时就不打算还款,一些银行反映按期履约比例仅为1/3;特别是近年来企业借改制等形式逃废银行债务的情况相当普遍。据不完全统计,至2000年末,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开户的6万多家改制企业中,逃废债企业约占50%,逃废银行贷款本息占改制企业全部

员工中国银行工作总结

报告总结参考范本 员工中国银行工作总结 $

我是** 中国银行的一名普通员工。*年*月从** 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中行XX市分行XX分理处从事会计工作。**年*月通过竞聘上岗,被组织上委任到市分行XX支行XX分理处任主任。工作之余,我参加成人高考,于XX 年顺利取得了会计电算化大专文凭。曾在XX年获“地区分行存款工作先进个人”,在总行省行组织的业务技能测试中先后获得“计算器三级能手”、“中文储蓄传票录入二级能手”、“中文文章录入一级能手”等称号。在中行工作的这几年中,我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工作状态,以一名合格中行员工的标准严格的要求自己。立足本职工作,潜心钻研业务技能,使自己能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的奉献青春,为中行事业发出一份光,一份热。带着领导的重托和同事们的信任,我来到了XX分理处任主任。现将这段时间的工作总结如下,敬请各位提出宝贵意见。 “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要真正管理好一个分理处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我深知自己的责任重大。XX分理处是一个刚成立不久的小所, 我刚去时分理处的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667万无,公司企业存款余额还是零。面对这样的情况,我首先认真的调阅了分理处历年的报表等资料,客观的分析了分理处业务之所以不能得以发展的原因。分理处起步晚,而周边又已经有了好几家开业已久的其它商业银行,市场占额十分有限。要想在这样的处境下求生存、求发展,就必须采取紧逼战略,超常规的干。在紧紧围绕市分行提出的“跑赢大市、逐年减亏” 的经营目标和“强力出击,两翼齐飞”的发展战略前提下,我决定把存款工作作为一切工作的切入点,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带领全所员工全身心的投入到“储蓄存款百日吸存”竞赛活动中去。白天工作忙, 我们就利用晚上时间打电话,托关系,找熟人利用各自自身的条件,通过各种渠道,展开形式多样的营销活动,为大力拓展分理处的存款业务尽心竭力。记

中国银行HH分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

中国银行HH分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 21世纪以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不断加快,我国企业所面临的竞争逐渐由国内竞争转向国际竞争。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之后,外资企业纷纷进驻,对我国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任何企业发展过程中,资金的需求是不可避免的,而商业银行的信贷产品,是支撑企业发展的根本,是其扩大经营规模、创新经营产品的支撑。健康的金融市场,稳定的金融环境,良好的融资环境,是促进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强大动力。 而商业银行自其诞生以来,信贷业务一直是其生存与发展的根本,也是其盈利的主要来源,但由于信贷业务的特性,导致信贷风险始终与信贷产品相生相随。做好信贷风险管理工作,是确保信贷资产安全、保证金融市场稳定、支持企业发展壮大、促进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以中国银行HH分行为例,列举其信贷风险管理方面的主要举措,并以信贷风险事件为案例进行分析,探究其信贷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改善的对策及建议。目前来看,中国银行HH分行在信贷风险的管理方面,已经有相对完善的管理流程,形成了从风险识别、风险度量到风险控制的管理流程,但其风险管理效果依然不佳,不良贷款总额依然较高,不良贷款前清后冒,行业分布集中。 与此同时,其各方面管理依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在信贷风险识别方面,存在着信贷风险识别能力不强、风险识别制度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在风险度量方面,存在着风险度量技术落后、信用评级结果检验差等问题;在风险控制方面,存在着贷后检查不到位、风险分散工作落后等问题。为此,论文提出了以提升信贷人员风险识别能力、提高风险度量准确性、加强风险控制活动的执行为主要内容的信贷风险管理体系改进设计。论文的研究工作,对改进中国银行HH分行的整体信贷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能够为我国商业银行改进信贷风险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

中国银行业风险分析

中国银行业风险分析 2002-03-14 在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领域中,银行业应该是最受重视的部分,改善和强化银行业监管应成为金融监管工作中的首要任务和政策研究的重点。这不仅是因为银行业属于高风险行业,阻碍千百万储户的切身利益;更是因为通过多年的进展,中国的银行业差不多成为金融领域的主导力量和国民经济进展的重要支柱、因为银行业内外部的制度缺陷而产生了专门的风险生成机制、因为银行业将承担金融开放的首要冲击。 一、中国银行业埋伏着庞大的风险 无须讳言,目前中国的银行体系中埋伏着庞大的风险。依照不同的来源,笔者将这些风险分成内源型、外源型和混合型三类。 (一)内源型风险 内源型风险要紧由银行内部治理不善、风险操纵机制不健全造成。这类风险要紧表现在资产负债总量操纵失衡、流淌性要求难以满足、资产结构中贷款比重过高、贷款合同要素不全、信贷决策失误和贷后治理缺乏、人情贷款和关系贷款、高息揽储恶性竞争、机构重叠分散、银行及分支机构之间缺乏信息沟通造成对恶意贷款人的交叉贷款审查操纵不力、违规开立信用证和签发承兑汇票、银行有关人员以权谋私违规操作、搞账外经营和违规自办实业等方面。

需要指出的是,1998年以后,随着全国上下防范金融风险意识的增强和中央银行监管力度的加大,各商业银行通过深化信贷治理体制改革,建立审贷分离制度、统一授信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加强了信贷风险约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内源型风险的操纵机制。 (二)外源型风险 外源型风险由银行业外部各类因素造成,要紧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社会信用风险。由于社会信用基础薄弱,银行在经营活动中遇到大量因企业不讲信誉而形成的风险,如在申请银行贷款时不披露企业真实经营情形,提供水份大的报表;借款人还款意愿差,有的甚至在借款时就不打算还款,一些银行反映按期履约比例仅为1/3;专门是近年来企业借改制等形式逃废银行债务的情形相当普遍。据不完全统计,至2000年末,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开户的6万多家改制企业中,逃废债企业约占50%,逃废银行贷款本息占改制企业全部贷款本息的30%以上。 第二,金融诈骗风险。近年来,金融诈骗的大案要案呈上升趋势(例如,西安一犯罪团伙在1999年11月~2000年8月期间,多次以伪造或变造存款单位预留印鉴等手段将单位大额存款转移至犯罪团伙开设的帐户,涉案金额达8000万余元,涉及工农中建和都市信用社等诸多金融机构。再如,经查明,在1998年10月至2000年9月期间,有三个犯罪团伙伪造假银行承兑汇票102

贷款风险分类指引

中国银监会关于印发 《贷款风险分类指引》的通知 (银监发[2007]54号) 各银监局,各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银监会直接监管的信托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 现将《贷款风险分类指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请各银监局将本通知转发至辖内各银行业金融机构。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二00七年四月三日 贷款风险分类指引 第一条为促进商业银行完善信贷管理,科学评估信贷资产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所指的贷款分类,是指商业银行按照风险程度将贷款划分为不同档次的过程,其实质是判断债务人及时足额偿还贷款本息的可能性。

第三条通过贷款分类应达到以下目标: (一)揭示贷款的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真实、全面、动态地反映贷款质量。 (二)及时发现信贷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强贷款管理。 (三)为判断贷款损失准备金是否充足提供依据。 第四条贷款分类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真实性原则。分类应真实客观地反映贷款的风险状况。 (二)及时性原则。应及时、动态地根据借款人经营管理等状况的变化调整分类结果。 (三)重要性原则。对影响贷款分类的诸多因素,要根据本指引第五条的核心定义确定关键因素进行评估和分类。 (四)审慎性原则。对难以准确判断借款人还款能力的贷款,应适度下调其分类等级。 第五条商业银行应按照本指引,至少将贷款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后三类合称为不良贷款。 正常: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没有足够理由怀疑贷款本息不能按时足额偿还。 关注: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 次级: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完全依靠其正

企业风险与风险管理

企业风险与风险管理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企业资产和负债存在的风险研究 【第一章】公司资产和负债风险管理探究绪论 【第二章】企业风险与风险管理 【3.1 3.2】资产规模风险与结构风险 【3.3 3.4】资产质量风险与计价风险 【3.5 3.6】表外资产风险与资产的战略风险 【第四章】企业负债风险分析 【第五章】企业风险的识别与应对 【结论/参考文献】企业负债与资产风险防控分析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2 章企业风险与风险管理 2.1 企业风险概述 风险的概念是由西方经济学家在19 世纪提出的,认为风险是伴随着企业的经营产生的,经营者承担了风险才获取相应的收入,收入是风险的报酬。20 世纪初期IIA 强调风险的损失观,风险对目标的实现是有阻碍性的,指出衡量风险的标准与后果,随后的学者研究逐步改变这一观念,认为风险具有两面性,风险的不确定性不仅包括未来结果的不利方面而且包括有利方面,2002 年IRM、AIRMIC

以及ALARM 共同发布了风险管理标准,强调风险的两面性,将其定义为各种后果可能性的结合,同时关注风险的有利与不利方面,充分利用风险带来的机会. 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信息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企业面临的越来越多的风险,应对风险机会大大增加,随着人们对风险认识观念的改变,逐步意识到充分利用风险的有利方面能给企业带来机会,对风险的认识产生了质的改变。人们对风险观念的改变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最早对风险的认识是激进的,强调风险的罪恶与对之厌恶,只能被动的接受;第二阶段:现代社会对风险的认识是可预测的、可度量的负面影响,设法去避免风险的发生;第三阶段: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对风险的认识产生了质的飞跃,并将风险与企业战略结合起来考虑,认为风险是可管理、可操纵的,是一系列可能发生的结果,人们可以主动接受风险并接受专业建议,充分利用风险为企业带来的机会,规避所带来的消极影响。 2.2 企业风险的分类 根对风险依据不同的标准会有不同的分类,主要根据风险的内容、企业的盈利性和风险的来源来进行划分,本文主要从风险来源来具体分析企业风险,外部风险主要从社会环境、政治、法律等方面来进行风险分析,内部风险主要从企业战略、财务状况、运营状况等来进行风险分析。 2.2.1 外部风险 1、政治风险是指政府或政府官员等的行为而对未来产生的不

中国银行保险的风险分析

中国银行保险的风险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金融领域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银行保险业务开始逐渐成为国内金融市场的亮点。我国的银行保险业务刚刚起步,银保产品开发的风险、保险公司内控中的风险、与银行合作过程中的风险、法律法规的缺失和监管的真空等都给银行保险在发展过程中带来了许多风险。文章通过对国内银行保险风险的研究现状进行归纳,结合我国银行保险发展的情况,将银行保险的风险进行分类,得到我国银行保险风险管理的结论,给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银行保险;风险分析;风险管理 一、引言 银行保险,也有人称之为银保融通,浅层意义上来说,是指保险公司通过银行平台销售产品,深层意义上来说,是指保险公司与银行采取相互融合的策略,通过客户资源的整合和保险相关的金融服务客户销售渠道共享,以满足客户多种多样的需求。 我国的银行保险业务自1995年以来,共经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探索阶段(1995年至1999年)。这段时期的银保形式主要是银行代保险公司收取保费,产品单一,还不

是真正意义上的银保市场。 第二阶段:高速成长阶段(1999年至2005年)。在这段时期,银行保险市场的主体如雨后春笋般一夜之间出现,我国进入了银行与保险公司合作的高速发展时期。 第三阶段:深层次合作阶段(2005年至今)。《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在我国通过以后,银保合作混业融合的态势开始出现,银行与保险公司的合作开始从简单变为高级。 就目前而言,许多学者都已经研究了银行保险的产品设计与开发、销售环境、发展模式、问题与解决方式,这些都已经有较为成熟的研究结果,但是对银行保险的风险分析及管理进行宏观层面的研究仍然很少,尤其是基于保险公司视角。故此,本文将从保险公司出发,整体研究我国银行保险的风险,相信这将会是我国这方面研究的理论补充,对于实际操作会有不可小觑的意义。 二、我国银行保险的风险分析 (一)银行保险业务的风险概述 银行保险业务在进行过程中,从保险公司设计险种,通过银行进行销售,最后到达消费者手中,所产生的风险多种多样。在业务中,与银行保险有直接关系的是保险公司、银行、消费者、政府等。 (二)银行保险产品设计中的风险

中国银行的各类风险管理

中国银行的各类风险管理 近年来,国内银行虽然都陆续建立起风险管理体系,也投入不少资金搭建了专业的风险管理平台,然而,这些体系与平台的实际运作情况如何?是否真正能经得起经济波动的严峻考验?对各种金融风险的反应是否足够明锐?这一切都有待实践的考验与印证。而在今年年中标准普尔发布的“银行业国家风险评估排行榜”上,中国内地的排名明明落伍于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这表明国内银行目前的信贷和风险管理系统尚不健康,系统的抗风险能力依然较差。 那么,欲平缓绕过这“四大暗礁”,银行究竟需要练就怎样的一身驾驭风险的真功夫?又需要拥有怎样的一整套识别风险、善用风险进行盈利与创新的真本领?日前,记者为解答上述问题采访了部分业内专家。 规划力:制定风险管理战略迫在眉睫目前,国内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究竟处在何种阶段上?与国外优秀银行相比,国内银行在风险管理的理念与方法上到底存在哪些缺失与不够?真正达成全面风险管理,银行都需要具备哪些充分和必要的条件?如果不认清这些问题,就匆匆上马风险管理系统或进行风险工具的选择,显然是不太明智的做法。为此,国内银行很有必要对自身的风险管理现状进行一次全面的“健康检查”。 在前不久召开的“中国国际银行会议”上,毕广博中国区董事总经理高达飞分析了国内银行在风险管理上所处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满足监管机构日趋严格的合规性要求。第二阶段,以风险管理来控制各类业务风险,加强业务管理。第三阶段,将风险管理从后台拉到前台,利用风险管理来进行业务创新。“目前,国内大部分银行尚处于第一阶段,正围绕着满足监管机构发出的风险控制指引而展开大量基础性工作。真正能将风险管理利用到体系框架上,再推展到金融创新上去的银行少之又少。”高达飞表示,“由于处于例外的发展阶段,国内银行在风险管理上也有两种例外的做法。一种是窄而深的风格,对某一项业务条线或品种,进行深入的风险分析与控制;一种是宽而广的风格,就是做一个全面的风险控制体系规划。 两种方法各有可取之处,应采取何种方法须视银行的详尽情况而定。”

中国银行支行综合柜员工作总结

提供专业的word版文档,优质的服务,希望对您有帮助/双击去除 中国银行支行综合柜员工作总结 中国银行支行综合柜员工作总结 200年支行综合柜员工作总结 200年是中行支行迈向发展的重要一年,作为支行的一个柜员,上面有行长的领导,下面有新近员工的支持。我在这一年业绩不凡,主要有:1、经过大家优质的服务,在我的柜台下存款有万元。2、不断的努力加学习,我已经掌握了技能、取得了第名,赢得了大家的赞许。3、在大家的帮助下,我逐渐领会了和,这在我的实际工作中使我更能做好和,并且在上我已经有了的成就。 服务创造价值。只有优质的服务,才能赢得客户的信任。是银行业务发展扩大的最重要的一年。对于第一线的前台,不管是对个人,还是对企业。微笑服务是第一印象,其次才是快速准确的办理。进行已经有的时间了,微笑服务是工作的基本。如何微笑,决不是露三颗牙的简单。特别是做对公业务,面对企业的代表,一不留心就是上百万的流失。微笑服务的背后是如何快速准确的办理。这要掌握技巧。我总结的技巧归结起来就是19个字。就是:“熟悉交易码,有条不紊操作,随时微笑面对问题。”对交易码倒背如流,操作起来穿插有度,

面对问题既使一时解决不了,也是微笑的解释。正因为这些,才能有万元的存款。 在中,先后参加过比赛、活动以及结交,这不仅是柜台外的工作,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做的和柜台一样好。在比赛中我取得了第名,是我职业中的最好名次。背后有着中行各级领导的信任,的支持以及信心、努力、坚强。在活动中,面对困难我总会不自觉的第一个上,不是表现自己,是在锻炼自己的毅力和反应。在那次活动中,看到的坚韧,自己内心充满了感动,在今后的工作和活动中,争取如一样,为丹霞争光,为中行添彩。 工作外,我一直在学习和,虽然我只有个文凭,但学习不断,吸收不断。对于银行员工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工作外我经常和讨论,说:“……………………………”。使我深受其益。没有的一番话,有些道理自己很难悟出来。应用中实际工作中,的学习使我在每天看似重复但又不断有新问题的柜台中有了更加简洁的处理方法。比如运用这一点,平均办一笔业务直接可节约时间,少花费材料,间接也盈利元。每天有笔业务,这样就可节约时间,少花费材料,盈利元。这样算起来,一个月有元收入,一年能达到元。真是聚沙成塔,小帐不可细算。 是我工作中重要的一年,回顾这一年,总的来说,收获大于失去、成长大于落后、发展大于退缩。用一个字来形容,就是:“质”。从的量到的质,再展望的变,工作就是一步一个脚印,生活就是一天一个模样。 谢谢大家!

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风险分析与防范

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风险分析与防范- 工程造价 简介:从工程风险计量的角度,对工程风险进行分类分析,结合合同管理提出相应的风险防范对策.关键字:合同合同管理风险索赔 1.工程风险与风险管理工程项目的立项、分析和实施的全过程都存在不能预先确定的内部和外部的干扰因素,这种干扰因素称为工程风险.风险是随机的,比如:工程项目风险产生的随机性;风险活动开展和持续时间的随机性;在风险活动持续时间内风险损失的随机性,若不加以控制,风险的影响将会扩大,甚至引起整个工程的中断或报废.例如:沈阳某公司承建的太阳广场,由于对项目的融资风险估计不足,投入工程款2800万元,因甲方(香港某公司)资金不到位导致工程被迫停工,使乙方的生产经营陷入困境.我国的许多工程项目,由于风险造成的损失是触目惊心的,特别在国际工程承包领域.风险常常是项目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在现代工程项目管理中,风险的控制已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在项目管理中,风险管理属于一种高层次的综合性管理工作,它是分析和处理由不确定性产生的各种问题的一整套方法,包括风险的辩识、风险的估计及风险的控制.风险管理是近20年发展起来的综合性边缘学科,风险分析的大部分内容是关于技术风险、设备质量风险和可靠性工程问题,而关于风险评价的量度及定量分析的技术方法几乎是空白.因此,风险管理仍是一门不完善和不成熟的学科.2.工程风险因素的辩识与分类建设工程项目是复杂的开放系统,长期以来,工程风险的研究一直沿用分析方法和模拟方法.由于项目的内部结构、项目本身的动态性及外

界干扰的复杂性,在构造问题的结构与变量的相互关系时,分析方法与模拟方法均起不到预期的指导作用,风险因素间的影响关系及所引起的后果均得不到确切表示.工程项目的风险因素错综复杂,可以从项目环境、项目结构及项目主体等不同侧面进行分类,为了便于风险分析和风险的防范处理,笔者从工程风险是否可以计量的角度对风险进行分类,以确定哪些风险可以作定量分析,哪些只能作定性分析,哪些可以作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以便为不同风险的防范采取相应的对策. 工程风险的分类主要基于风险防范和风险处理,是定性的相对的.从性质上分析,可计量风险属于技术性风险,是常规性的不可避免的风险,包括地质地基条件、材料供应、设备供应、工程变更、技术规范、设计与施工等造成的风险;非计量风险属于非技术性风险,发生的概率较小,是非常规性风险,包括经济风险、政治风险、不可抗力风险、组织协调风险等. 工程合同包含着多种难以界定的变量因素,这些因素都能构成项目的风险.从性质上分析,合同风险属于非技术性风险,但工程合同中包含了大量的技术性条款.因此,对工程合同的风险分析既有定量分析又有定性分析. 3.工程风险的防范对策 3.1加强合同的风险管理工程合同既是项目管理的法律文件,也是项目全面风险管理的主要依据.项目的管理者必须具有强烈的风险意识,学会从风险分析与风险管理的角度研究合同的每一个条款,对项目可能遇到的风险因素有全面深刻的了解.否则,风险将给项目带来巨大的损失.例如:在我国承建非洲某国公路的施工承包合同中,因技术条款中忽略了铺路砾石的强度指标,施工

中国银行业建立全面风险管理框架

中国银行业 建立全面风险管理框架文/吴树鹏 2010年9月12日,世界主要经济体的银行监管部门代表就巴塞尔协议III达成一致,2010年11月的韩国首尔20国峰会则将会对巴塞尔协议III的内容进行最后表决。巴塞尔协议III的出台,可以说是继美国《多德-弗兰克法案》通过之后,对金融业监管的又一里程碑事件。面对如何满足巴塞尔协议III的要求,世界各地区银行业的情况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资本充足率的问题 单就中国银行业来说,巴塞尔协议III的影响取决于两个主要方面:巴塞尔协议III的要求以及中国银监会的要求。两者缺一可能无法判定巴塞尔协议新规对于中国银行业的影响。一方面,中国银行业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在海外业务拓展的过程中,需要符合巴塞尔协议III或者东道国基于巴塞尔协议III的要求。另一方面,中国银行业是否实施巴塞尔协议III,具体怎样实施巴塞尔协议III还需要中国银监会的进一步指导。根据可以获得的公开信息,截至2010年6月30日,中国主要的大型商业银行或者上市银行,其资本充足率都已经达到或超过了巴塞尔协议III的下限要求,并不存在扩充资本的迫切需求。因此,如果只是单纯地满足巴塞尔协议III关于核心资本以及资本充足率的要求,短期内巴塞尔协议III对于中国银行业的发展基本上没有实质性的影响,或者可以说影响甚微。此前有机构推测银监会正在考虑在2010年年底前采取更加严格的资本监管要求,将资本充足率的整体水平由现在的11.5%提高到15%。考虑到提高资本充足率的同时势必将提高银行的经营成本,从而影响目前政府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以及巴塞尔协议III的详细实施方案要等到11月韩国首尔20国峰会最终批准后(极有可能在明年一季度)才能成型等因素,银监会在年底之前提出新的资本充足率要求的可能性不大。 未来中国银行业在实施巴塞尔协议III的过程中,其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压力恐怕依然是资本充足率。可能这个问题看起来比较困惑。为什么在前面认为巴塞尔协议III带来的资本充足率压力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并不大,而这里又强调中国银行业未来面临的主要问题仍是资本充足率?这是由于,资本充足率是否满足要求是一个时点判断。即在规定的时点,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是否满足巴塞尔协议III的要求。而巴塞尔协议III的实施是一个过程,资本充足率的所有构成因子都是在变化的,因此当前时点的判断不能保证整体过程以及未来时点的合规性。就长远来看,中国银行业在未来实施巴塞尔协议III 的过程中,资本充足率的压力依然会很大。 资本监管是对银行监管的最重要外部约束手段,资本充足率的变化直接会影响银行的经营模式、业务构成、利润分布以及核心竞争力,而它取决于两个因素:资本和风险加权资产。提高资本充足率需要提高资本或者降低风险加权资产。 提高资本可以通过对内和对外两种方式达成。对内,增加银行的经营利润,减少现金利润分配,以更多 基于目前国内银行表内业务占业务比重较大,以及中国银行业资本监管制度或将变化等因素,银行仍有再融资压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