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约化养猪场的基本要求

集约化养猪场的基本要求
集约化养猪场的基本要求

集约化养猪场的基本要求

猪需要温暖的环境、干燥的垫料,冬天要避免贼风,夏天防止舍内过于炎热。猪对空间、新鲜空气、卫生条件、饲料以及饮水都有一定的**要求。此外,畜舍设施不应对猪造成伤害,或构成潜在的疾病威胁。

另一方面,为了更有效率地管理猪群,用**少的人工完成日常工作,工作人员也需要一个合适的工作环境。

环境

温度的重要性

猪能够表现**生产性能的温度范围为等热区(Thermoneutral Zone)。在这个温度范围内,猪体产热不受气温影响,仅由猪的体重和采食量决定。

等热区的上限为蒸发散热临界温度(Evaporative Critical Temperature,ECT),下限为下限临界温度(Lower Critical Temperature,LCT)。气温高于ECT之后,猪开始喘气,靠肺部蒸发来散热,因此当温度高于ECT后,应采取喷雾或滴水等措施进行降温。上限临界温度(Upper Critical Temperature,UCT)则是动物能承受高温的上限。气温超过UCT之后,动物可能会出现严重问题。UCT一般比ECT高6至8℃。

不同猪舍环境下、不同体重的猪的临界温度是不同的。但总的来说,如果猪表现扎堆、战栗、采食量超过正常标准等行为,则说明环境温度过低。如果猪不愿互相接触、采食低于正常标准、过多地在泥浆里打滚、喘气超过每分钟50次,则说明环境温度过高。

保证环境温暖

如果环境温度降到LCT以下,猪就会额外消耗食物来维持体温。高日龄的猪能耐受更低的温度,短时间不会表现出明显的病症,但饲料转化效率会下降。猪越大,其LCT越低。

新生仔猪**适的温度在27至29℃之间。仔猪早期抵抗低温的能力是非常有限的。如果局部小环境温度常降到16℃以下,仔猪死亡率会迅速上升。降到2℃以下,仔猪几分钟就会冻死,除非采取额外供暖措施。

如果没有贼风存在,猪可以忍受较低的温度;但如果有贼风,即使温度不很低,也会对猪造成影响。

墙壁裂缝附近、靠近地面的位置、地沟上的漏缝地板附近常出现贼风。寒冷猪舍中如果供暖灯未加盖,热空气上升,冷空气填充,也会在下方形成贼风。应该采用箱子或挡板来保暖,帮助仔猪抵御贼风。

养猪场环境影响评价(全面版)

湖北师范学院城市与环境学院 学生实践作业 课程名称:《环境影响评价》作业四 专业班级: 小组成员: 2015年 12 月 21 日

目录 一、项目的环境影响识别 0 (一)主要的环境污染 0 1.施工期主要的污染 0 2.运营期主要的污染 0 (二)环境影响分析 (3) 1.施工期的环境影响分析 (3) 2.运营期的环境影响分析 (3) 二、项目环境影响的防治对策 (5) (一)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 (5) 1.施工废气环境影响防治措施 (5) 2.施工噪声环境影响防治措施 (6) 3.施工废水环境影响防治措施 (6) 4.施工期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 (7) 5.水土流失评价与防治措施 (8) (二)运营期污染防治措施 (8) 1.废气污染防治措施 (8) 2.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9) 3.废水污染防治措施 (9) 4.固体废物评价与防治措施 (9) 三、项目的相关问题的思考 (9) (一)简述项目选址是否合理 (10) (二)确定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 (10) (三)对环境空气影响的主要因子,计算卫生防护距离可选择的因子 (10) (四)本项目污染治理应关注的因素 (10) (五)给出卫生防护距离的计算公式,并指出主要参数的来源及意义 (10) (六)养猪场选址时应主要考虑的因素 (11)

(七)本项目在项目概况及分析中应交代清楚的内容 (11) (八)给出营运期环境管理基本要求 (12) (九)除水环境影响、环境空气影响外,还应关注的方面 (12) (十)猪场粪便处理是否存在问题 (12) 附录:作业四 (13)

一、项目的环境影响识别 (一)主要的环境污染 1.施工期主要的污染 (1)废气 1)各类燃油动力机械在场地平整、物料运输等施工作业时,会排放各 、SO2、烟尘。 类燃油废气,排放的主要污染物为CO、NO X 2)土石方装卸、水泥作业、运输时产生的扬尘,排放的主要污染物为TSP。 (2)废水 运输车辆冲洗水、混凝土工程的灰浆,建(构)筑物冲洗、打磨等作业产生的污水,主要污染物为SS。施工期,若施工人员平均按50人/d,每人每天用水30L计,则施工人员生活污水量为d。 (3)噪声 本项目不设计打桩,施工期的噪声主要来源于装载机、推土机、水泥车、运输车等施工机械作业时产生的噪声。噪声源强约75~90dB(A)。 (4)固废 项目施工期固废主要是工程施工时产生的建筑垃圾,约d。 (5)水体流失 项目场址区大部分为农田、有少量的农田防护林及灌草丛,养猪场采取半封闭式养殖因此,项目基础工程开挖等容易造成水土流失。 2.运营期主要的污染 (1)噪声 表1 拟建项目主要噪声源强表

集约化养猪场全方位防疫建议

集约化猪场如何进行全方位防疫 目前,我国的养猪业正以集约化生产方式逐步取代传统的家庭饲养方式。在防疫观念和手段相对落后的传统饲养方式与要求防疫措施和技术日益完善的规模化养猪相互渗透的过渡时期,传统的兽医防治已经不能适应集约化养猪生产的需要。如何将被动型防治转为主动型预防已经是集约化养猪的一项系统工程。本文就集约化猪场如何进行全方位防疫提出以下建议。 疫病发生条件 疫病的发生或流行应该具备一定的内外因条件,内因是指猪场内存在或侵入的病原体:外因是指猪场环境和日常生产操作给病原体带来的得以生存和蔓延的物质条件。集约化猪场疫病的发生要具备病原体、传染途径、易感性猪群三个必须条件。深入了解这些情况对有效地防止和控制疫病的发生和流行具有重要意义。 1、病原体方面 各种传染性疾病都有其各自的致病物,如致病菌、病毒和寄生虫。各种病原体散布在外界环境中,同时也存在于发病猪只的分泌物、排泄物及尸体的脏器、组织内。猪场范围内虽然可以通过消毒等措施达到短期内杀死或减少病原体的目的。但猪场不可能与整个外界环境进行隔离,不可避免受到外界病原体的侵染,特别是病原体难以发现和大量流行而控制措施不力时,就可能会造成猪场内病原体的大量传播或发病,在不可能全部捕杀和处理

不彻底的情况下,产生的活体带菌和病原体残留问题,将会使流行疫病更加难以控制。 2、传染途径方面 病原体必须通过一定途径后才能侵害猪体,诸如猪只消化道、呼吸道、皮肤、伤口、活动行为等。此外,各种媒介物,如空气、饮水、饲料、生产用具、昆虫、鸟、鼠以及生产操作等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在环境和猪群之间进行病原体的传播,而且传播往往是在无意或不易察觉中进行的。猪只生活过程中必须进行呼吸、饮食和行为,体表也经常和地面或其它异物接触,作为病原体媒介物的工作人员、生产用具不能不用,却不能保证绝对不受污染:作为病原体另一种媒界物的昆虫、鼠类也不能完全消灭,再加上当前一些猪场生产设施不够完备、科学,饲养人员操作习惯不够规范,这都直接或间接地为病原体的传播提供了条件。 3、易感性方面 易感指猪群对某种疫病易于感染的性质,即猪群对疫病抵抗力强弱的相对反应。猪只抵抗力愈强则易感性越小,抵抗力愈弱则易感性越大。目前,集约化猪场对某些疫病多采用疫苗接种的方法来降低猪群的易感性,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疫病的发生。但用苗后的一定时间里,免疫力会逐渐降低,同时疫苗质量和免疫操作的不佳,往往也导致免疫效果的下降。当大量的和强毒的病原体、或已发生变异的病原体侵入猪体时,就可能导致免疫的失败。对有些传染性疫病至今还未研制出有效的疫苗,有些病原体

标准化猪场消毒、防疫流程

猪群疫病主要是病原微生物的传播所造成的,而猪舍又是病原微生物理想的栖息地,可以说病原微生物存在于养猪生产的各个角落,如场地、水中、空气中、舍内等。因此,如何控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及传播是猪群保健措施的关键。良好的环境卫生和消毒措施能够有效控制病原微生物的传入和传播,从而能显著降低猪只生长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数量,为猪群健康提供良好的环境保证。 1 猪场的卫生管理 1.1 每天及时打扫卫生,清理生产垃圾,保证环境卫生整洁。 1.2 保持舍内干燥清洁,每天必须打扫清理粪便,尽可能做到猪、粪分离。清扫后进行必要的清洗, 但要节约用水。 1.3 猪只转群后的空栏舍,用清洗机彻底清理卫生,包括栏舍、墙面、食槽等,清洗后用广谱消毒 药消毒备用。 1.4 平时注意通风换气。在保持温暖干燥的同时,适时通风换气,排出有害气体,保持舍内空气新 鲜。 1.5 猪舍日常冲洗规定。繁殖舍每月彻底打扫冲洗,产房断奶后彻底打扫冲洗,保育仔猪50日龄 后冲洗地板1次,育成、育肥舍每月打扫冲洗1次。 1.6 生产垃圾,如使用过的药盒、瓶、疫苗瓶等,妥善堆于一处,适时销毁处理。 1.7 猪舍粪沟沉积的粪污,至少半年彻底清理1次,保证栏舍内无长期积留的粪便,减少有害菌的 繁殖。 1.8 舍内整体的环境卫生,包括屋顶灰尘、门窗、走廊等平时不易清扫的地方,每季度或半年彻底 打扫1次。 1.9 灭鼠、灭蚊蝇,控制鸟及昆虫。场区内坚持灭鼠,灭鼠药要选择诸如敌鼠钠盐、安妥等对人、畜毒性低的毒鼠药,常用0.05%毒饵与谷物混匀,放置在对人、畜均安全之处。蚊蝇多发季节,至少每周灭蚊蝇1次,可选用敌百虫、敌敌畏、倍硫磷等杀虫药,应注意对人、畜的毒性。 1.10 及时彻底清理场区内的垃圾、杂草。 2 猪场的消毒措施 消毒可分为终端消毒和经常性的卫生保护,前者指空舍或空栏后的消毒,后者指舍内及四周的经常性消毒(定期带猪消毒、场区消毒和人员入场消毒等)。 2.1 终端消毒 终端消毒程序应尽可能遵循以下全部的基本方法。 2.1.1 干燥清扫。空舍或空栏后,彻底清除栏舍内的残料、垃圾和墙面、顶棚、水管等处的尘埃等,并整理舍内用具。当有疫病发生时,必须先进行消毒,再进行必要的清扫工作,防止病原的扩散。 2.1.2 栏舍、设备和用具的清洗。①对所有的表面进行低压喷洒并确保其充分湿润,喷洒的范围包括地面、猪栏、进气口、风扇匣、各种用具等,尤其是食槽和饮水器,有效浸润时间不低于30分

养猪场对环境的危害及其控制措施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ef9867010.html, 养猪场对环境的危害及其控制措施 作者:齐向东 来源:《现代畜牧科技》2018年第07期 摘要:养猪场对环境的危害极大,会对大气、水体、土壤等造成危害,严重破坏了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因此在提高生猪养殖产量和质量的同时,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加强猪场环境的控制,以降低对环境的不良影响。途径主要有控制粪污的排泄和实施资源化利用。 关键词:猪场;危害;污染;大气;水体;土壤;环境控制;粪污 中图分类号:S828. 4+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9737(2018)07-0133-0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导致养殖数量不断增加,养殖场的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尤其生猪养殖业处于蓬勃发展的时期,在改善人们生活水平,调整膳食结构,提高经济收入的同时也会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因此在提高生猪养殖经济效益的同时,还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控制养猪的环境,降低养殖场对环境的危害。 1 养猪场对环境的危害 在生豬养殖过程中,如果对粪污的处理方法不当,会导致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粉尘、粪污,以及未被消化的有机物和矿物质排放到环境中去,从而对大气、水体以及土壤造成严重的污染。而养殖的粪污主要来源于粪尿、未被消化的饲料、废弃的垫草垫料、生产和生活的污水等。 1.1 对大气的污染 猪场的粪污不及时清理,会发酵产生有毒有害气体如氨气、硫化氢等,这些有害气体伴随着粉尘、病原微生物等排放到空气中,然后进行扩散和传播,当排出量超出大气环境的净化能力时,就会产生极大的危害。有研究表明,年出栏10万头的猪场,每小时排放氨气约为148 kg,硫化氢约为13.5kg,可污染的范围为半径5 km,而尘埃和病原微生物甚至可随风传播到30 km以外。 1.2 对水体的污染 猪场的粪污中含有大量未消化的营养物质,这些未经处理的粪污排放到水体中后,会使水体固体悬浮物、化学耗氧量以及生化需氧量升高。当排入量过高,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时,

猪场环保的困境与出路-资料汇编

猪场环保的困境与出路 卢文国1,郭亮明2 1.武汉天蓬府畜牧科技有限公司,武汉430048; 2.湖北省武穴市畜牧兽医局,武穴435400 摘要:2016年全国超过20个省份划定了生猪禁养区,南方水网地区猪场拆迁也在逐步推进。在环保定生死的今天,猪场如何用最低代价实现废弃物减量化排放、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直接影响到自身的效益和生存发展,本文从猪场环保现状与面临的问题、猪场废弃物减量化排放、猪场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猪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四个方面阐述了猪场探讨猪场环保的困境与出路。 关键词:猪场环保;减量化排放;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 2016年,我国生猪年出栏量68502万头,占全球生猪出栏量的52.01%;年末全国生猪存栏量43504万头,占全球生猪存栏量的57.48%;猪肉总产量为5299万吨,占全国肉类总产量的62.0%,占全球猪肉总产量的47.92%。一系列环保政策法规相继颁布实施,2016年全国二十几个省份划定了生猪禁养区,南方水网地区猪场拆迁也在逐步推进。2016年广东省关闭和搬迁养猪场约2.5万个,减少生猪存栏量315万头;浙江省等禁养大省,因禁养减少的生猪数量占到整个饲养量的50%;生猪养殖大县福建延平区一个月就清掉208万头猪。在环保定生死的今天,猪场如何用最低代价实现废弃物减量化排放、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直接影响到自身的效益和生存发展。 1猪场环保现状与面临的问题 1.1猪场粪污体量大,危害大 目前我国每年产生的畜禽粪污约38亿吨,再加上生产过程的冲洗水,实际排放的污水总量远远超过200亿吨,其中猪的粪污量约15亿吨、实际污水总量80亿吨以上。如此数量庞大的粪污大部分未经任何处理就地排放,直接排入江河、湖泊,导致水体污染、空气污浊,影响土壤质量,造成了土地和水体富营养化,危及人畜的饮水安全和生命健康。不仅制约养猪行业的生存发展,给周边环境和居民生活带来不利的影响,已经成为农业污染的主要来源和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难题。 1.2政策制订和执行滞后、脱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意见》、《“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通知》、《重点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示范工程建设规划(2016-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行动方案(2017-2020年)》等养殖业环境管理的政策法规2001年以后才陆续出台,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缺乏明确具体的规范和要求,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缺乏统一协调,政策制订和执行滞后、脱节。 1.3先污染后治理,被动防治 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中国养猪业告别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散养户逐渐退出,规模化、集约化猪场如雨后春笋般兴建,规模化猪场成为养猪生产的主体、规模化程度越来越高的同时猪场废弃物也相对集中,普遍没有经过任何处理就地直接排放,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日益凸显,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按照

现代集约化养猪简介

现代集约化养猪简介 一、现代集约化养猪的释义 现代集约化养猪的含意是用高度“集中、密集、约束、限制”的饲养方式,按工厂化的流水式生产作业,采用“全进全出”的工艺以最低的成本获取最佳的效益进行养猪生产。 二、现代集约化养猪的主要内容 1、选育优良品种和最优的杂交组合; 2、采用科学的配方和高品质的饲料,实行标准化饲养; 3、建筑科学合理的猪舍,采用高床网养、分段隔离的技术; 4、尽量采用机械化、自动化控制,提高劳动效率; 5、猪群集中饲养,以周为单位安排计划,周转全进全出、流水式生产工艺; 6、合理的饲养管理,严格的卫生防疫制度。 三、生产工艺流程的运转机制 30天 80-90天 114天 28天 18-22Kg 40-50kg 95-110Kg 至上市 后 配 分 哺 保 生 育 备 种 娩 乳 育 长 成 猪 离奶后3-10天再发情配种

四、商品生产线生产技术指标要求 断奶至下次发情间隔期(天) 3-10 生产母猪每年无生产效应期(简称NPDs) 56-70天 母猪年产胎次(胎/年) 2.25以上母猪胎产活仔数(头/胎)初产 9.6以上 经产 9.8以上配种分娩率(%) 85 哺乳仔猪成活率(%) 95 保育仔猪成活率(%) 98 生长猪成活率(%) 99 育成猪成活率(%) 99 出生至上市成活率(%) 91 每头母猪年提供产量猪(头/年) 19.8 初生重(千克/头) 1.1-1.5 21-28天龄重(千克/头) 5.5-8 63天龄重(千克/头) 18-22 175天龄重(千克/头) 95-110 公母比例(自然交配) 1:20-30 (人工授精) 1:60-100 公猪常规使用年限(年) 2-3 母猪常规使用年限(年) 3-4 初产母猪所占比例(%) 20 以下 种猪更汰率(%)公猪 40-60 母猪 25-40 每头母猪年平均每天耗料(千克/天) 3 以上 商品猪全期料肉比(含种猪耗料在内) 3.4:1以下

猪场环境控制新技术

猪场环境控制新技术 1. 猪的内环境控制技术 1、利用抗菌素 抗菌素可刺激有益微生物群体的优先繁殖,特别是能合成动物必需的某些营养物质的微生物如酵母、大肠杆菌的繁殖;同时仰制有害生物,减少和寄主对营养物质的竞争,并降低消化系统类疾病(如痢疾)的发生龙活虎率。抗菌素改善内不幸的作用还在于,可刺激肠壁使之变薄,使肠壁血液供应更加充分,此外,抗菌素还可在缺乏脂溶性维生素或某些矿物质不足导致一些不良后果的情况下,起到改善和控制的作用。抗菌素主要采用在饲料中作为促进生长的添加剂的方式喂给猪,而且主要应用对象是小猪。 2、利用酶制剂 利用酶制剂控制内环境 酶制剂可促进新陈代谢,提高饲料中未能利用的养分的吸收率,提高难以消化的饲料原料的价值。同时使粪便中的臭气物质氨气和硫化氢分别减少50%和49%,从而减轻对外环境的污染,改善畜舍卫生环境。 酶制剂对仔猪内环境的作用 仔猪饲料中添加酶制剂,可对内源性酶进行调整,减少以其为介质的有害细菌的繁殖,抑制腹泻发生,同时提高了仔猪的饲料利用率。实践表明,使用含酶类开食料,可使仔猪提高增重8%~12%。 酶制剂对生长猪内环境的作用 以玉米小麦-豆饼粉作基础的日粮,采食加酶日粮的仔猪较对照组增重和饲料利用率都高。在育肥猪饲料中添加0.4%的纤维素酶,体重36~120公斤阶段较对照提高增重7.6公斤。 3、特殊矿物质对猪内环境的控制效果 天然沸石控制猪内环境的效果天然沸石实现猪内环境控制的机理在于: 3.1 天然沸石是一种含水的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的铝硅酸盐矿物,其所含的各种元素大多以可交换离子的状态和可溶性盐基形式在在.因此,它通过猪的胃肠时, - 1 -

浅谈集约化猪场的兽医工作

浅谈集约化猪场的兽医工作 李家模(贵州省绥阳县兽防站,贵州绥阳563300) 中图分类号:S851.2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8-0414(2000)10-0028-03 中国是世界上第一养猪大国,出栏量约占世界的47%。生产规模化、集约化是当前养猪生产发展的主要趋势,因此对相应的管理水平,饲养水平和防疫水平的要求也较高。然而就我国现状而言,仍有相当部分的各级管理及从业人员缺乏对防疫工作的全面认识,认为防疫就是免疫,就是预防注射,以传统落后的方式进行粗放的管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养猪业的发展。 兽医在集约化猪场中起什么作用,其在猪场中应占据什么样的地位,这是关系到整个猪场疫病防治成败的关键问题。在集约化条件下,兽医的主要任务是把生产单位的经济和疾病控制计划联系起来,提高生产单位的经济效益。因此他不仅要进行猪场的总体规划和疫病防制,而且还要关心猪的营养和饲养管理。集约化猪场的防疫是一项相当复杂的系统工程,贯穿于生产始终,牵涉到各个方面。防疫不单纯是兽医的责任,而且必须将其纳入猪场的日常行政管理工作中。因此集约化猪场,必须有强大的疫病防疫的技术骨干,建立健全兽医卫生防疫制度和措施,建立科学的各种疫病的免疫程序,切实贯彻“防重于治”的原则,使猪群在健康的条件下安全生长发育,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生产潜力,提高生产效率。为切实搞好猪场的疫病控制(或者说猪场的防疫工作),兽医人员(特别是兽医负责人),不仅要参与生产过程的始终,而且必须从建场之初的场址选择、布局、设计等就参与其中。现就这几方面从兽医的角度谈谈作者的看法。 动物防疫条件的组成分为三个等级,即基础性、结构性和日常性(或操作性)防疫条件。下面就这三方面分别加以叙述。 1基础性防疫条件 它是所有动物防疫程序的基础,如果基础性防疫条件不好,就会给整个防疫工作带来极大的难度。它包括场址的选择。猪场应选建在背风、向阳、地势高燥、通风良好、水电充足、水质卫生良好、无污染、排水方便的地方,易使猪场保持干燥的卫生环境。最好配套有鱼塘、果林、耕地,以便于污水的处理。更重要的是与其它畜禽有特定的隔离区域,即周围一定距离(2km以上)没有其它畜禽饲养场,并远离居民区500m以上,场址应处于交通方便的位置,但必须远离公用道路,不能设在公路两旁,此处还要远离诸如屠宰场、废物污水处理站、饲料厂和其它污染源1000-2000m。同时要与今后的规划一致,基础性防疫条件可以明显地影响其它有关的防疫活动,而且场址的选择一旦决定并建成以后就很难改变。 2结构性防疫条件 包括猪场的布局、各种设施的设立、位置、排列间距、各种设备的添置等等。结构性防疫条件对阻止疫病的侵入,隔断内部之间的疫病传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1场地布局及规划 猪场一般可分为四个功能区,即生活区、生产管理区、生产区、隔离区。为便于防疫和安全生产应根据当地全年主风向和场址地势顺序安排以上各区。 生活区应设在猪场大门外,该大门必须设立水泥结构的车辆和人员消毒池。宽度应大于门口,车辆消毒池应长于大型货车车轮一周半,而人员消毒池以2.5m为宜。在生产管理区靠近生产区围墙处设立兽医室和兽医化验室,根据猪场规模配置相应设备。生产区须有围墙

猪场清洁消毒设计

猪场清洁消毒 集约化养猪场,由于采用高密度限位饲养工艺,必须有完善严格的卫生防疫制度,对进场的人员、车辆、种猪和猪舍内环境都要进行严格的清洁消毒,才能保证养猪高效率安全生产。 (一)人员、车辆清洁消毒设施 凡是进场人员都必须经过温水彻底冲洗、更换场内工作服,工作服应在场内清洗、消毒,更衣间主要设有更衣柜、热水器、淋浴间、洗衣机、紫外线灯等。 集约化猪场原则上要保证场内车辆不出场,场外车辆不进场。为此,装猪台、饲料或原料仓、集粪池等设计在围墙边。考虑到其他特殊原因,有些车辆必须进场,应设置进场车辆清洗消毒池、车身冲洗喷淋机等设备。 (二)环境清洁消毒设备 国内外常用的环境清洁消毒设备有以下两种: 1.地面冲洗喷雾消毒机 94×P220冲洗喷雾消毒机,工作时,柴油电动机起动带动活塞和隔膜往复运动,清水或药液先吸入泵室,然后被加压经喷枪排出。该机工作压力为15~20kg/cm2,流量为20L/min,冲洗射程12~14m,是工厂化猪场较好的清洗消毒设备。其主要优点是: (1)高压冲洗喷雾,冲洗彻底干净,节约用水和药液; (2)喷枪为可调节式,既可冲洗,又可喷雾; (3)活塞式隔膜泵可靠耐用; (4)体积小,机动灵活,操作方便; (5)工效高,省劳力。 2.火焰消毒器 用药物消毒平均杀菌率只有84%,达不到杀菌率95%以上的要求。因此,一般猪场必须采用药物消毒两遍,这就加大了工作量和作业成本。此外,用药物消毒残留较多,而火焰消毒克服了以上缺点,火焰消毒器是利用煤油高温雾化,剧烈燃烧产生高温火焰对舍内的猪栏、舍槽等设备及建筑物表面进行瞬间高温燃扫,达到杀灭细菌、病毒、虫卵等消毒净化目的。其优点主要有: (1)杀菌率高达97%; (2)操作方便、高效、低耗、低成本; (3)消毒后设备和栏舍干燥,无药液残留。 清洁消毒设备有冲洗设备和消毒设备。 固定式自动清洗系统: 台湾省机械公司出口的自动冲洗系统能定时自动冲洗,配合程式控制器(PLC)作全场系统冲洗控制。冬天时,也可只冲洗一半的猪栏,在空栏时也能快速冲洗,以节省用水。水管架设高度在2m时,清洗宽度为3.2m,高度为2.5m,清洗宽度为4m,高度为3m时,清洗高度为4.8m。 简易水池放水阀: 水池的进水与出水靠浮子控制,出水阀由杠杆机械人工控制。简单、造价低,操作方便,

(环境管理)猪场环境控制重要问题讨论

冬季密闭猪舍的环境控制技术 核心提示:冬季密闭猪舍的环境控制技术随着养猪业的快速发展,冬季采用密闭猪舍养猪的专业户越来越多,这对提高舍内温度、减少饲料消耗、增加养猪效益起到了一定作用。但由于有些专业户忽视了其他环境因素的调节与控制,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些副作用,影响了养猪效益的提高。 1、通风 不论猪舍大小或养猪数量多少,保持舍内空气新鲜、通风良好是必不可少的。在高密度饲养的猪舍,这个问题尤为重要。因为通风不好,随时会有大量的有害气体如氨气、二氧化碳和硫化氢等释放出来,并充溢于整个猪舍,影响猪的正常生长发育并引发多种疾病。因此,生产中应在每天上午11点至下午1点之间通风半小时左右。也可在猪舍墙上设排气扇,以便随时快速排出舍内污浊的空气。冬季要密切注意通风系统,不可引起贼风或把舍内温度降的太低,引起猪关节炎、感冒、肺炎等疾病。 2、光照 充足而又合理的光照能保证猪的健康生长,这对种猪十分重要。因为充足的光照有利于骨骼的发育,特别对哺乳母猪的奶瘫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3、饮水 水对养猪生产十分重要,缺水的后果往往比缺料更严重,水参与机体的整个代谢过程,它对调节体温、养分的运转、消化、吸收和废物的排除具有其他物质不可替代的作用,冬季饮水约为猪采食风干料的2~3倍或体重的10%左右。要供给猪充足清洁的饮水,可在猪舍内设置水槽或自动饮水器,也可在饲喂后在食槽中加温水。但不能用过稀的饲料代替饮水。因为饲喂过稀的饲料会冲淡消化液影响消化、减弱咀嚼功能、减少采食量,影响正常生长发育。 4、温度 猪最适宜的温度是8~20℃,温度过高过低均不利于生长发育。要保持猪舍有一个适宜的温度,在冬季应注意作好保暖工作。猪舍的门窗,在夜间或风雪天要挂草帘遮盖,条件允许时,可用塑料薄膜盖严猪舍,有利于提高舍温,增加光照,还可在猪舍的北墙外用玉米秸等搭成风障墙,垛草垛挡风御寒;也可在天棚顶上加稻壳、锯末等作防寒层;地面挖半米深的坑,铺垫软草让小猪钻到里面去保暖。 5、湿度 潮湿空气的导热性为干燥空气的10倍,如果舍内湿度过高,就会使猪体散发的热量增加,使猪更加寒冷,并引发湿疹等疾病。为防猪舍潮湿,圈舍应勤换干土和垫草,训练猪定点排粪尿,确保猪卧的地方清洁干燥。生产中可采用室内放生石灰块等办法降低舍内湿度。 6、应激 冬季气候寒冷,猪对应激的反应十分敏感。如遇应激,就会导致猪的生长发育受阻,饲料消耗增加。因此,要保持猪舍及周围环境的安静,饲养人员应着固定工作服,闲杂人员不得进入猪舍,堵塞猪舍内的鼠洞,定期在舍外投放药饵以消灭老鼠,防止猫、犬、鼠等进入

猪场卫生管理制度

猪场卫生管理制度

鸡场卫生管理制度 1、环境卫生:每天清扫鸡场周围环境,做到无杂草和粪便堆积,无污物和污水集中。对空带植树种草绿化。 2、鸡舍卫生:每天对鸡舍进行清洗消毒,除去垫草、粪便及污物,及时将垫草畜牧师、粪便及污物转运到贮粪池。每次饲喂前后应清除食槽内的饲料残渣及污物。 3、用具卫生:饲养管理的用具,每次使用后应清洗干净,放在固定的位置。 4、人员卫生:饲养员的工作服、工作帽等应经常清洗、消毒,生产操作时必须穿戴好工作服、工作帽。患病人员不得从事饲草饲料收购、加工、饲喂等工作。 5、饲料卫生:饲料要新鲜、干净、无杂质、无霉烂,块根茎类及青饲料在饲喂前必须清洗切碎后再饲喂。冬季冰冻时采集的青饲料应完全除去冰块后才饲喂。 6、饮水卫生:生鸡引用水要新鲜、清洁,符合NY5027-2001无公害畜禽引用水水质。

鸡场消毒制度 1、环境消毒:每月用2%的氢氧化钠溶液或生石灰对鸡场周围环境及运动场进行一次消毒;鸡场入口处设消毒池,池内必须保持有消毒液,每隔3天换一次。 2、鸡舍消毒:每月用0.1%的新洁尔灭或0.3%的过氧乙酸或3%的烧碱对鸡舍进行全面彻底消毒。 3、用具消毒:饲喂用具、饲槽等每周用0.2-0.5%的过氧乙酸或其他允许使用的消毒药消毒;日常用具(兽医用具等)在使用前后应进行彻底清洗和消毒。 4、鸡体消毒:助产、配种、注射治疗及任何对鸡进行接触操作前,应先将鸡有关部位如乳房、乳头、阴部和后躯等进行消毒擦拭。 5、人员消毒:工作人员进入生产区应更衣消毒,外来人员严禁进入生产区,必须进入时应彻底消毒才能进入。 所使用的消毒药必须为3种以上,消毒时交替使用,避免产生抗药性。

猪场环境污染治理

猪场环境污染治理 1、综合利用污水处理工艺 针对猪粪污水含有高浓度有机物和悬浮物,富含氮、磷等营养元素的特点,利用本场条件,其中集污池150立方米、沉淀调节池90立方米、厌氧池(沼气罐)160立方米、厌氧沉淀池80立方米,上述粪污处理设施及集污管道共投资约30万元。 采用厌氧发酵和稳定塘生态组合处理工艺,实现污水多层次利用,最终实现无害化;还能得到部分沼气资源,全年平均日产沼气120立方米,可用于烧开水和食堂炊事;沼渣作肥料。 2、妥善处置猪粪污泥 本场按要求建造了150平方米的堆粪间,日贮存鲜猪粪近1.9吨。堆粪棚采用水泥硬化,屋顶遮盖,不让雨淋。公司与当地种植大户签订长年的供求关系,保证猪粪定期拉走,不外溢,不污染环境。而且每年有部分资金回收,可用于维持污染处理的人工工资和电费开支。污水处理站的污泥作为本场绿化种植有机肥,生活垃圾有专门的焚烧点,避免造成污染。

猪场环境污染治理 1、综合利用污水处理工艺 针对猪粪污水含有高浓度有机物和悬浮物,富含氮、磷等营养元素的特点,利用本场条件,其中集污池120立方米、沉淀调节池80立方米、厌氧池(沼气罐)150立方米、厌氧沉淀池70立方米,上述粪污处理设施及集污管道共投资约25万元。 采用厌氧发酵和稳定塘生态组合处理工艺,实现污水多层次利用,最终实现无害化;还能得到部分沼气资源,全年平均日产沼气110立方米,可用于烧开水和食堂炊事;沼渣作肥料。 2、妥善处置猪粪污泥 本场按要求建造了140平方米的堆粪间,日贮存鲜猪粪近1.5吨。堆粪棚采用水泥硬化,屋顶遮盖,不让雨淋。公司与当地种植大户签订长年的供求关系,保证猪粪定期拉走,不外溢,不污染环境。而且每年有部分资金回收,可用于维持污染处理的人工工资和电费开支。污水处理站的污泥作为本场绿化种植有机肥,生活垃圾有专门的焚烧点,避免造成污染。

养猪场可行性报告

养猪场可行性报告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概要:碾子镇强兴生猪养殖有限公司简介:猪 场以生产绿色、环保食品为主题,追赶时代潮流、顺应消费 需求,做集约生产、零排放无污染、自繁自养一体的现代化 绿色环保养殖生产企业。 1.1.1项目名称:碾子镇强兴生猪养殖项目 1.1.2项目地点:镇巴县碾子镇三官村丁扒组 1.1.3项目性质:新建 1.1.4建设单位:碾子镇强兴生态养殖有限公司 1.1.5项目的主管部门:镇巴县畜牧局 1.1.6项目的技术负责单位及负责人: 技术负责单位:镇巴县强兴生态养殖有限公司,技术负 责人:马孝顺。 1.2项目设想概述 碾子镇位于镇巴县东北部,由原后河、新庙、碾子三个 乡合并而成,距县城104公里,东邻汉阴县双坪镇,西接本县巴庙镇,南依紫阳县东木镇,北靠西乡县两河口镇,处于 “一脚踏四县”的特殊地理位置,总面积98.8平方公里,最低

海拔540米。全镇现辖13个村1个社区居委62个村民小组3024户10666人,是一个素有“鱼米之乡”之称的农业城镇。由于环境优越、气候适宜,碾子镇的种植、养殖产品一直以 品质优、品种好而享有盛誉,其中生猪饲养是碾子镇农业支 柱产业之一。目前,生猪养殖正处在一个由传统养殖向现代 养殖转型的过程中,规模化养殖得到较快发展。随着生猪规 模化、产业化的发展,原本潜在的由生猪养殖带来的环境污 染问题日益显现,并且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而亦发突 显。养殖环境污染的治理已纳入政府工作议程。本项目的实 施对实现生猪产业与环境保护发展共赢,发展循环经济,建 设生态文明,进一步促进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项目计划建成饲养可繁母猪150头,常年存栏1355头生猪,可年向生猪市场提供商品肥猪2800头,并向种植业提供有机肥1167吨,预计实现产值501万元,除去成本费用369万元,可获纯利润132万元。投资回收期3-4年(含建设期)。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必要性、可行性 1.3项目区概况 碾子镇在1996年撤区建镇时由原碾子、后河、新庙三乡 合并而成,位于县境东北角,距县城104公里处。东邻汉阴县双坪乡,西接本县巴庙镇,南依紫阳县燎原乡,北靠西乡县两 河口镇,位于一脚踏四县的特殊地理位置,地势西高东低,最

中小型集约化养猪场建设国家标准

中、小型集约化养猪场建设的国家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中、小型集约化养猪场的建筑规模和对建筑设施的技术要求,确定了猪场建设的基本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扩)建的中、小型集约化自繁自养的综合性商品肉猪生产场。其他种类的养猪场建设可参照本标准。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17823—1999 中、小型集约化养猪场兽医防疫工作规程 GB/T17824 2—1999 中、小型集约化养猪场经济技术指标 GB/T17824 3—1999 中、小型集约化养猪场设备 GB/T17824 4—1999 中、小型集约化养猪场环境参数与及环境管理 3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 1 集约化养猪场 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工艺,实行高密度、高效率、连续均衡生产的专业化养猪场。 3 2 自繁自养的商品猪场种公猪及后备公猪从种猪场引进,后备母猪可从本场所产仔猪中选留培育,其主要任务是生产商品育肥猪。 4 建设规模 4 1 集约化养猪场的建设规模以该场年出栏商品猪头数表示。中小型集约化养猪场的饲养量按GB/T17824 2执行。 4 2 养猪场的建设项目按功能分为: a)生产建筑:配种猪舍(含种公猪),妊娠猪舍,分娩哺乳猪舍,培育猪舍,育成猪舍,育肥猪舍和装卸猪斜台; b)辅助生产建筑:更衣、淋浴消毒室,兽医、化验室(含病猪隔离间),饲料加工间,变配电室,水泵房,锅炉房,仓库,维修间,污水粪便处理设施及焚烧炉; c)生活管理建筑:办公室,生活用房,门卫值班室,场区厕所,围墙大门等。 4 3 养猪场的生产建筑面积按年出栏一头育肥猪需0.8-1.0平方米计算。 4 4 养猪场的辅助生产及生活管理建筑面积应符合表1的规定。 生活用房按劳动定员人数每人4平方米计。 5 场址选择 5 1 根据节约用地,不占良田,不占或少占耕地的原则,选择交通便利,水、电供应可靠,便于排污的地方建场。 5 2 在城镇周围建场时,场址用地应符合当地城镇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的要求。 5 3 禁止在旅游区、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和环境公害污染严重的地区建场。 5 4 场址应选择在位于居民区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侧风向处,以防止因猪场气味的扩散,废水排放和粪肥堆置而污染周围环境。 5 5 养猪场总占地面积参数应按年出栏一头育肥猪不超过2.5-4.0平方米计算。 6 总体布局 6 1 猪场生产区按夏季主导风向布置在生活管理区的下风向或侧风向处,污水粪便处理设施和病死猪焚烧炉按夏季主导风向设在生产区的下风向或侧风向处,各区之间用绿化带或围墙隔

大中型养猪场粪污清理工艺

大中型养猪场粪污清理工艺 一、水冲粪工艺 水冲粪工艺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从国外引进规模化养猪技术和管理方法时采用的主要清粪模式。该工艺的主要目的是及时、有效地清除畜舍内的粪便、尿液,保持畜舍环境卫生,减少粪污清理过程中的劳动力投入,提高养殖场自动化管理水平。水冲粪的方法是粪尿污水混合进入缝隙地板下的粪沟,每天数次从沟端的水喷头放水冲洗。粪水顺粪沟流入粪便主干沟,进入地下贮粪池或用泵抽吸到地面贮粪池。 投资情况:水冲粪系统是在建场时设计和施工,粪污收集系统不需要单独投资。高压喷头每只约RMB100元左右。污水泵每台约RMB2000元,一个污水收集系统至少需污水泵3台。人工费用极少。后续的粪污处理工艺需进行固液分离,固液分离占地约50m2,采用螺旋挤压式固液分离机,每台约RMB9万元(LJG-1型)。 运行费用主要包括:水费、电费和维护费。一头猪每天需用水20~25L,电费主要来自水喷头和污水泵用电。维护费约为3000元/月。 优点:水冲粪方式可保持猪舍内的环境清洁,有利于动物健康。劳动强度小,劳动效率高,有利于养殖场工人健康,在劳动力缺乏的地区较为适用。 缺点:耗水量大,一个万头养猪场每天需消耗大量的水(200~250m3)来冲洗猪舍的粪便。污染物浓度高,COD为11000~13000mg/L,BOD为5000~6000mg/L,SS为17000~20000mg/L。固液分离后,大部分可溶性有机质及微量元素等留在污水中,污水中的污染物浓度仍然很高,而分离出的固体

物养分含量低,肥料价值低。该工艺技术上不复杂,不受气候变化影响,但污水处理部分基建投资及动力消耗很高。 二、水泡粪工艺 该工艺的主要目的是定时、有效地清除畜舍内的粪便、尿液,减少粪污清理过程中的劳动力投入,减少冲洗用水,提高养殖场自动化管理水平。水泡粪清粪工艺是在水冲粪工艺的基础上改造而来的。工艺流程是在猪舍内的排粪沟中注入一定量的水,粪尿、冲洗和饲养管理用水一并排放缝隙地板下的粪沟中,储存一定时间后(一般为1~2个月),待粪沟装满后,打开出口的闸门,将沟中粪水排出。粪水顺粪沟流入粪便主干沟,进入地下贮粪池或用泵抽吸到地面贮粪池。 投资情况:水泡粪系统是在建场时设计和施工,粪污收集系统不需要单独投资。闸门自动开关每台约RMB500~1000元,污水泵每台约RMB2000元,一个污水收集系统至少需污水泵3台。人工费用极少。后续的粪污处理工艺需进行固液分离,固液分离占地约50m2,采用螺旋挤压式固液分离机,每台约RMB9万元(LJG-1型)。运行费用主要包括:水费、电费和维护费。一头猪每天需用水10~15L,电费主要来闸门自动开关系统和污水泵用电。维护费约为3000元/月。 优点:比水冲粪工艺节省用水。缺点:由于粪便长时间在猪舍中停留,形成厌氧发酵,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如H2S(硫化氢),CH4(甲烷)等,恶化舍内空气环境,危及动物和饲养人员的健康。粪水混合物的污染物浓度更高,后处理也更加困难。该工艺技术上不复杂,不受气候变化影响,污水处理部分基建投资及动力消耗较高。 三、干清粪工艺

规模化养猪场环境保护措施的探讨

规模化养猪场环境保护措施的探讨 规模化养猪场环境保护基本原则是:养猪场内所产生的一切废弃物(主要包括粪便、尿、污水、病死猪等)不可任其污染环境,使恶臭远溢、蚊蝇漫舞,也不可弃之猪场周围、农田、山地或河道而污染周围环境,造成环境污染,酿成公害,危害人类及猪的健康,必须应用生物发酵技术和生态工程技术,对其进行无害化处理,合理地利用,化害为利,并尽可能地在场内或就近处理解决。 对于规模化养猪场米说,最丰要的废弃物是粪尿,污水和病死猪。如果能够将其进行无害化处理,也就解决了规模化养猪场环境保护中的主要问题。由于我国养猪业发展速度快,资金投入不足,设备、技术落后和一部分猪场业主环保意识淡薄等原因,近90%的规模化养猪场没有废弃物无害化处理设施,粪便不经处理直接农用或露天堆放,给周围环境和人民健康带米了不同程度的危害,也同时埘环境、资源、生态造成了曰益明显的压力和影响。规模化养猪场的环境污染问题不但严重制约了行业的发展,而且直接影响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影响人们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成为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就规模化养猪场环境保护措施予以探讨,希望得到广大同行的指导。 1科学规划规模化养猪场 规模化养猪场环境保护措施主要是从合理规划猪场、使用环保型日粮、采用分散清干粪工艺、粪尿及污水的无害化处理与利用、植树绿化和水源保护等方面着手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是搞好猪场环境保护的先决条件,否则不仅会影响日后生产,而且会使猪场的环境恶化,或者为了保护猪场环境而付出很高的代价。 在对一个规模化养猪场选址时,要从保护环境的观点出发,必须考虑猪场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影响,既要考虑到猪场不要受到周围环境已存在的污染的影响,也要考虑到猪场产生的废弃物不要污染周围的环境。同时,还必须综合考虑自然环境、卫生防疫条件、水源、水质卫生标准和交通便利等各种因素。规模化养猪场应距离公路、铁路、学校、城镇、公共场所和人口密集区1 km以上;应距离畜牧场、屠宰场、肉品加工厂、采矿场、造纸厂、皮革厂、农药厂、化肥厂、化工厂3km以上。总之,规模化养猪场的选址,应执行国家标准或相关行业标准的规定,避开风景名胜区、人口密集区、自然保护区和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符合环境保护、兽医防疫要求。 2开发使用环保型日粮 研究与实践证明,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氮和磷的排出量是减少氮、磷污染的有效措施。通过提高对饲料蛋白质的利用率,而降低猪日粮中蛋白质含量,可以间接减少氮的排出量。研究结果表明,日粮中粗蛋白质的含量每降低l%,氮的排出量就减少8.4%左右。如将日

养猪场环境影响评价(全面版)

湖北师范学院城市与环境学院学生实践作业 课程名称:《环境影响评价》作业四专业班级: 小组成员: 2015年12 月21 日

目录 一、项目的环境影响识别 0 (一)主要的环境污染 0 1.施工期主要的污染 0 2.运营期主要的污染 0 (二)环境影响分析 (3) 1.施工期的环境影响分析 (3) 2.运营期的环境影响分析 (3) 二、项目环境影响的防治对策 (5) (一)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 (5) 1.施工废气环境影响防治措施 (5) 2.施工噪声环境影响防治措施 (6) 3.施工废水环境影响防治措施 (6) 4.施工期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 (7) 5.水土流失评价与防治措施 (7) (二)运营期污染防治措施 (8) 1.废气污染防治措施 (8) 2.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9) 3.废水污染防治措施 (9) 4.固体废物评价与防治措施 (9) 三、项目的相关问题的思考 (9) (一)简述项目选址是否合理 (9) (二)确定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 (10) (三)对环境空气影响的主要因子,计算卫生防护距离可选择的因子 (10) (四)本项目污染治理应关注的因素 (10) (五)给出卫生防护距离的计算公式,并指出主要参数的来源及意义 (10) (六)养猪场选址时应主要考虑的因素 (11)

(七)本项目在项目概况及分析中应交代清楚的内容 (11) (八)给出营运期环境管理基本要求 (12) (九)除水环境影响、环境空气影响外,还应关注的方面 (12) (十)猪场粪便处理是否存在问题 (12) 附录:作业四 (13)

一、项目的环境影响识别 (一)主要的环境污染 1.施工期主要的污染 (1)废气 1)各类燃油动力机械在场地平整、物料运输等施工作业时,会排放各类燃油废气,排放的主要污染物为CO、NO X、SO2、烟尘。 2)土石方装卸、水泥作业、运输时产生的扬尘,排放的主要污染物为TSP。 (2)废水 运输车辆冲洗水、混凝土工程的灰浆,建(构)筑物冲洗、打磨等作业产生的污水,主要污染物为SS。施工期,若施工人员平均按50人/d,每人每天用水30L计,则施工人员生活污水量为d。 (3)噪声 本项目不设计打桩,施工期的噪声主要来源于装载机、推土机、水泥车、运输车等施工机械作业时产生的噪声。噪声源强约75~90dB(A)。 (4)固废 项目施工期固废主要是工程施工时产生的建筑垃圾,约d。 (5)水体流失 项目场址区大部分为农田、有少量的农田防护林及灌草丛,养猪场采取半封闭式养殖因此,项目基础工程开挖等容易造成水土流失。 2.运营期主要的污染 (1)噪声 表1 拟建项目主要噪声源强表

集约化养猪场的基本要求

集约化养猪场的基本要求 猪需要温暖的环境、干燥的垫料,冬天要避免贼风,夏天防止舍内过于炎热。猪对空间、新鲜空气、卫生条件、饲料以及饮水都有一定的**要求。此外,畜舍设施不应对猪造成伤害,或构成潜在的疾病威胁。 另一方面,为了更有效率地管理猪群,用**少的人工完成日常工作,工作人员也需要一个合适的工作环境。 环境 温度的重要性 猪能够表现**生产性能的温度范围为等热区(Thermoneutral Zone)。在这个温度范围内,猪体产热不受气温影响,仅由猪的体重和采食量决定。 等热区的上限为蒸发散热临界温度(Evaporative Critical Temperature,ECT),下限为下限临界温度(Lower Critical Temperature,LCT)。气温高于ECT之后,猪开始喘气,靠肺部蒸发来散热,因此当温度高于ECT后,应采取喷雾或滴水等措施进行降温。上限临界温度(Upper Critical Temperature,UCT)则是动物能承受高温的上限。气温超过UCT之后,动物可能会出现严重问题。UCT一般比ECT高6至8℃。 不同猪舍环境下、不同体重的猪的临界温度是不同的。但总的来说,如果猪表现扎堆、战栗、采食量超过正常标准等行为,则说明环境温度过低。如果猪不愿互相接触、采食低于正常标准、过多地在泥浆里打滚、喘气超过每分钟50次,则说明环境温度过高。

保证环境温暖 如果环境温度降到LCT以下,猪就会额外消耗食物来维持体温。高日龄的猪能耐受更低的温度,短时间不会表现出明显的病症,但饲料转化效率会下降。猪越大,其LCT越低。 新生仔猪**适的温度在27至29℃之间。仔猪早期抵抗低温的能力是非常有限的。如果局部小环境温度常降到16℃以下,仔猪死亡率会迅速上升。降到2℃以下,仔猪几分钟就会冻死,除非采取额外供暖措施。 如果没有贼风存在,猪可以忍受较低的温度;但如果有贼风,即使温度不很低,也会对猪造成影响。 墙壁裂缝附近、靠近地面的位置、地沟上的漏缝地板附近常出现贼风。寒冷猪舍中如果供暖灯未加盖,热空气上升,冷空气填充,也会在下方形成贼风。应该采用箱子或挡板来保暖,帮助仔猪抵御贼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