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符合纠正措施和持续改进程序(含表格)

不符合纠正措施和持续改进程序(含表格)
不符合纠正措施和持续改进程序(含表格)

不符合、纠正措施和持续改进控制程序

(ISO14001-2015/ISO9001-2015)

1.0目的:

对于不合格问题采取适当的纠正措施,以防止不合格的再次发生。通过收集适当的资料并分析,确定质量环境管理体系的适用性和有效性,并识别作出的改进,以满足要求。

2.0范围:

2.1适用于公司质量环境体系涵盖范围。

2.2适用于公司对相关信息分析以持续改善质量环境管理体系。

3.0职责:

3.1人力资源部:负责资料分析所需的统计技术及相关培训。

3.2各部门:负责组织本部门统计技术的应用。

3.3物料部:负责供应商物料质量异常的跟进。

3.4营销部:负责客户投诉的联络,确保客户投诉信息及时在公司内部传递。

3.5品管部:负责物料、制程,成品的不合格产品的纠正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监督验证。负责对质量环境管理体系的纠正措施的实施、效果的监督验证。3.6责任部门:负责不合格/不符合的原因分析,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及时回复、证据提供和落实执行。

3.7总经理:负责重大纠正措施的批准、监督和验证。

4.0定义:

4.1不合格/不符合:未满足要求。

4.2纠正: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所采取的措施。纠正致力于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的现象。

4.3纠正措施: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或其他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纠正措施通常与纠正连用。纠正措施致力于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的原因。

5.0程序:

5.1当在下列情况中出现有关问题时,相关立项责任部门应向相应采取措施之责任部门发出《不符合纠正措施报告》。

5.1.1内部质量环境体系审核后,如有任何纠正需要,由内审员发出《不符合项报告》,责任部门作出纠正措施,具体依《内部审核控制程序》执行。

5.1.2营销部接到顾客书面或口头上的质量抱怨后,将客户反馈的问题点描述在《客户抱怨调查处理单》,转品管部,由品管部在公司内部组建投诉小组,(小组成员通常包括营销部、技术部、品管部、制造部)共同分析原因,采取临时对策和长期对策,并验证效果,防止问题再发生。完成后的改善报告由营销部传客户确认。

5.1.3进料检验时,发现供应商物料未达到本公司的要求,由品管部起草和发出《不符合纠正措施报告》,物料部发给供应商要求改善。如生产急用,通过会议评审。当同一供应商来料连续3个批次不合格或同一不良现象先后连续开达三次时,按本程序开出《不符合纠正措施报告》。

5.1.4生产过程检验过程中:品管部巡查检验中,达到下列条件时,由品管部向制造部或技术部发出《不符合纠正措施报告》:单位小时单项不合格项目不良率达到或超3%;

5.1.5品管部最终检验中,FQC判定或客户验货裁决不合格时,由品管部向制造

部发出《不符合纠正措施报告》。

5.1.6法律、法规符合项评价中反映出的问题,质量环境事故和处理中反映出的问题,以及其他监督、监控和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时,均应实施纠正措施和持续改进。

5.1.7数据分析处理:

a.当品管部开出责任供货商《不符合纠正措施报告》时,由品管部向物料部提出立项。

b.当生产线月度不良率未达到质量目标,由品管部向制造部提出立项。

c.当生产部月度报废率超过目标值时,由品管部向制造部提出立项。

d.当FQC验货批次合格率低于目标值时,由品管部门向制造部提出立项。

5.2原因分析

5.2.1责任部门收到不符合项报告后,召集各部门负责人进行原因分析,寻找处理对策。

5.2.2原因分析应是在事实的基础上进行,必要时应重新确认。

5.3纠正措施作业流程:

5.3.1当符合5.1项所列不合格项规定时,品管部IQC、IPQC、FQC、OQC、QA 提出《不符合纠正措施报告》申请。

5.3.2品管部判定不合格项是否成立,若成立,则裁定开出《不符合纠正措施报告》,并依实际状况判定异常问题的责任部门。

5.3.3责任部门针对裁定有异议时,由副总最终裁定。

5.3.4品管部开出《不符合纠正措施报告》时,由品管部经理主导、召集,副总主持。

5.3.5责任部门根据品管部提供的品质数据,并参考品管部初步原因分析,分析异常产生的根本原因,填写于《不符合纠正措施报告》。

5.3.6责任部门在分析异常产生的根本原因后,应有针对性的制定纠正措施,遏止不合格项扩大化,保障生产顺畅进行。

5.3.7适当时,纠正措施还需试行,以便确认纠正措施的有效性与适宜性,如不能达到规定的目标,责任部门应重新制定纠正措施。

5.3.8责任部门为消除不合格的根本原因,防止不合格再次发生,制定预防措施,并进行防呆,预防不合格品/项重复发生。责任部门执行纠正、预防措施的实施。

5.3.9品管部应全过程跟进责任部门纠正措施的实施情况,检查其有效性,并进行记录。

5.3.10如果品管部发现纠正、预防效果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时,应重新发出不符合纠正措施报告,直至完成。

5.3.11品管部按照《不合格品控制程序》规定,跟进、验证三个或以上批次纠正与预计措施至合格时,关闭《不符合纠正措施报告》,并提交副总审批。

5.3.12纠正措施经追踪确认有效,品管部、技术部则将相关SOP、SIP等标准文件重新修订、发行,以防止问题再次发生。

5.4数据分析和持续改进:

5.4.1技术部、品管部在过程控制文件或工艺文件中确定所需的统计技术。

5.4.2品管部在检验计划或检验规程中确定所需的统计技术。

5.4.3其它部门可根据实际需要在相应的文件中确定所需的统计技术。

5.4.4统计技术的确定者一般选用本公司常用的统计技术,特殊情况允许例外;

本厂常用的统计技术可选择以下方法:

①控制图(Xbar-R图):用于分析工艺过程的状态,看工序是否稳定,如不稳定应找出原因,采取措施,用于预防不良品的产生。

②排列图:通过分类排列找出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抓住关键。

③因果图:通过因果分析,找出影响质量问题的原因,以便对主要作用的因素实行控制。

④对策表:在现场,需要迅速取得或整理数据而设计的只需作简单检查便可搜集信息的表格。

⑤统计计数抽样检验。

5.4.5品管部负责每次审核后整理质量体系运行情况的资料,及每月收集质量检验记录和不合格品分析资料。

5.4.6营销部负责每年收集客户满意度的资料。

5.4.7制造部每月收集生产计划执行数据。

5.4.8物料部负责收集供货商相关资料。

5.4.9质量环境体系运行目标统计由品管部编制“质量环境目标达成情况统计表”方式报管理评审;

5.4.10营销部、品管部分析客户反馈和投诉情况;

5.4.11由品管部对进料进行抽样检验,对成品和半成品批次合格率和制程不良率进行统计分析;

5.4.12制造部根据生产部门的领料数、入仓数、退料数进行分析;

5.4.13供货商质量状况由品管部进行交货质量统计分析;

5.4.14营销部对客户满意度和成品准时交货率进行统计分析;

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对存在的或潜在的不合格原因进行调查分析;采取措施对不合格进行纠正;防止不合格再度发生或避免发生新的不合格;从根本上消除产生不合格的原因,杜绝不合格的发生;确保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和产品质量的稳定提高。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对产品生产、使用过程中实际和潜在的不合格因素的纠正和预防。 本程序涉及标准条款:ISO/TS16949:2002 8.5.2 8.5.3 3.术语 3.1 纠正 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所采取的措施。 ?纠正可连同纠正措施一起实施; ?返工或降级可作为纠正的示例。 3.2 纠正措施 为消除已发现不合格以防止再次发生所采取的措施。 ?一个不合格可以有若干个原因; ?采取纠正措施是为了防止再发生,而采取预防措施是为了防止发生。 注3:纠正和纠正措施是有区别的。 3.3 预防措施 为消除潜在不合格或其它不希望情况的原因以防止其发生所采取的措施。 ?一个潜在不合格可以有若干个原因; ?采取预防措施是为了防止发生,而采取纠正措施是为了防止再发生。 3.4 不合格(不符合) 未满足要求,一般包括下列项目中描述的不符合: ?顾客抱怨; ?不合格报告; ?内部审核报告; ?管理评审的输出; ?数据分析的输出; ?顾客满意度测量的输出; ?有关质量管理体系的记录。

4.1纠正措施的一般流程

4.1纠正措施的一般流程 在采取纠正措施前必须评价是否有必要采取纠正措施,并不是所有的不合格都会导致后续的纠正措施。对于那些偶然的、不会导致系统性后果的不合格,可以不必采取纠正措施。 ①不合格范畴:产品不合格、过程不合格和体系运行过程中出现的不合格。 ②-⑥A:产品不合格: a.对厂内出现的不合格:质管部每批统计产品不合格情况,对不合格率超出正常范围的不合格品,由质管部立即组织相关部门,分析不合格产生的原因,制定纠正措施,质管部对纠正措施的执行结果进行验证。对不合格率在正常范围内的不合格品,质管部每年制订一次不合格品优先减少计划或与质量目标结合,制订措施,进行纠正。 b.原物料不合格:质管部对原物料不合格进行统计,对不合格率超出规定范围的原物料,质管部开不合格品评审处置单,交供应商整改,质管部验证整改结果。质管部及时反馈每批原材料质量信息,协助供应商进行纠正。 c.对出厂后出现的不合格品以及顾客的不满意,由销售部收集不合格信息,填写《顾客抱怨台帐》,及时递交质管部;质管部根据质量信息反馈的情况组织相关部门进行综合分析,查找原因,同时制订纠正措施;责任部门应采用合适的分析方法,围绕产生不合格的根本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制订纠正措施并实施;质管部对其实施有效性必须进行验证并记录结果。 d.由质管部负责在最短周期内对退货产品进行试验分析,并保存分析记录,顾客要求时可提供此记录,为防止再发生,必须进行有效的分析,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 e.对重大不合格品或顾客要求时采取纠正措施,应使用8D方法(见《8D方法活动指导书》),必要时,应

纠正及预防措施 表格 格式

1、目的 1.1制定本程序及责任,清楚界定系统不符项之调查,制定纠正及预防措 施。 2、概述 2.1本程序主要适用于处理来自材料验收、生产中检查、最终检查及客户 品质投诉的不符合项目。 2.2另外,品质系统的不符合项,可通过COP17.1内部品质审核执行处理。 3、职责 3.1品质系统代表(QMR)、QC部负责人及生产部负责人全力推行及维持本 规定。 4、程序 4.1改善要求(Action Request)的发出条件 在以下任何一种情况下,各部门负责人均有权经由QMR向责任部门发 出改善措施要求表(CAR:Corrective Action Request),并要求有关 责任部门作出纠正行动或预防措施。 A.不合格品属于致命缺陷(Cr.)。 B.不合格品属于严重缺陷(MAJ),不良率超过5%。 C.不合格品属于轻微缺陷,不良率为100%。 D.每月FQC合格率低于即定目标。 E.客户投诉(记录于[客户投诉履历表]中)。 F.不符合项可能导致以上情况发生。 4.2纠正或预防措施范围 4.2.1在材料验收过程中出现不合格品/不合格项时,由QC部负责人决定是 否需发行CAR。 4.2.2当生产过程中生产部人员发现不合格品/不合格项时,由生产部负责 人决定是否需发行CAR。 4.2.3 在生产过程中巡回检查发现不合格品/不合格项时,由QC部负责人决

定是否需发行CAR。 4.2.4在FQC最终检查过程中出现不合格品/不合格项时,由QC部决定是否 需发行CAR。 4.2.5 当接到客户投诉时,由QA部负责人决定是否需发行CAR。 4.3纠正或预防措施的处理。 4.3.1 纠正行动 有关部门在收到4.2项所及的CAR时,须研究出现不合格品/不合格 项的原因,并提出纠正方法。 4.3.2 预防措施 当不合格品/不合格项发生的原因属于以下两种潜在性原因时,除作 纠正行动外,还需制定预防措施。 A.不合格品发生的原因会导致其它产品有可能发生同类性质不合格 品的出现(水平 展开预防)。 B.不合格项发生的原因可能会导致不合格品的出现。 4.3.3 纠正或预防措施的内容由责任部门填写在CAR上。 4.3.4 发行CAR的部门负责人应监察纠正或预防措施的执行过程,执行情况 由有关负责人填写在CAR上。 4.3.5 因更改预防行动而涉及到的相关的文件,手册程序等须进行同步更 改,并记录在[新发行/变更通知书]上,工程更改则记录在[工程更改] 上。 4.3.6 QMR应确保: a)纠正或预防行动真正执行。 b)如遇上同样的问题反复出现,QMR应召开会议检讨其纠正或预防行 动是否有效,是否须作出更改,检讨的内容填写在[会议记录]上。

不合格品控制与纠正预防措施方案

不合格品纠正预防措施 为了进一步提高铁塔产品质量水平,尽可能减少质量缺陷的发生,特制定质量缺陷防治纠正措施。 一、技术资料准备。 1.预防 放样是铁塔生产的首道工序,放样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为了防止放样出现较多或较大的失误,在此对放样的整个过程做缺陷预防措施。 A)生产计划由主管或专职技术员根据杆塔明细表制定,主管制定的生产计划由专职技术员审核,专职技术员制定的生产计划由专职技术员审核,以防生产计划多下或缺失一基或几基铁塔。 B)放样员拿到图纸后,先进行审图,根据加工工艺要求或统一加工说明制作审图记录,列出图纸需要的更改或设计缺陷,交由专职技术员审核,并联系设计院确认后,再进行放样。 C)放样过程中,凡是涉及到控制尺寸,挂线点,变坡,重量规格变更,需要专职技术员联系设计院确认,并在图纸上进行签字确认。放样完成后,由放样员进行互检,试组塔型进行一次互检,不试组的塔型进行二次互检。 D)统计员根据主管或专职技术员制作的生产计划配段表进行生产明细的制作,配段表上制表和审核必须签字,没有签字的找主管或专职技术员确认,生产明细制作后,由统计员互检,确认所有件号数量根据生产计划制作。

2.纠正 A)如在铁塔生产过程中发现样杆图或明细表存在错误,应第一时间联系生产车间停止相关件号的生产,并对所有涉及件号的放样资料进行修改,并签署放样资料修改记录。 B)当在生产过程中,因放样错误产生不合格零部件,应及时挑出,并填写返工报废单,能返工的进行标识,并放置不合格品隔离区,如造成报废,应第一时间报告统计员,统计损失,第一时间销毁报废零部件,以防和合格零部件弄混,返工后的部件联系质检员进行复检,并在返工单上进行复检确认签字。 二、生产过程 1、缺陷 铁塔生产制作过程中,质量缺陷主要集中在编程错误,自动线操作误差大,原材料变形没有矫正,钢印压制错误,眼孔缺陷严重,挂线孔没有进行钻孔。 2、预防 为防止生产制作过程中因编程错误出现大批量不合格品,所有零部件在生产首件时,由操作工进行首检,并进行记录,首检主要查看零部件规格,眼孔数量,大小,以及钢印压制是否正确,并对眼孔缺陷进行观察,生产后对缺陷严重的眼孔进行打磨。对变形严重的原材料进行矫正,对所有的挂线孔进行钻孔操作。 3、纠正 当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不合格零部件,应及时挑出,并填写返工

纠正预防措施控制程序培训课件

1.目的: 为确保各部门不符合品质及环境的事项,都有明确的改善方法及对策,以防止相关品质问题再次发生,降低成本及提高客户满意度,实现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2.适用范围: 自进料﹑生产﹑检验﹑实验﹑仪校﹑储运、环境管理、内部审核、管理评审等所发现之不合格产品及不符合事项,制程中不符合规定之作业行为及相关方抱怨等均适用。 3.定义: 3.1纠正措施: (让问题不再发生)为了防止已出现的不合格、缺陷或其它不希 望的情况再次发生,消除其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3.2预防措施: (让问题不发生)为了防止潜在的不合格、缺陷或其它不希望情 况的发生, 消除其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3.3 CAR:CORRECTIVE ACTION REQUEST改善行动要求。 3.4 MRA: MATERIAL REVIEW AOARD 物料评审小组。 4.职责: 4.1质检部:负责材料检验、半成品检验﹑成品检验、成品出货检验﹑客户抱怨 跟进、可靠性实验,发出纠正和预防措施要求并确认和追踪,内部审核、第三方审核、管理评审发出纠正和预防措施要求并确认和追踪。 4.2 生产部:负责制程异常发出纠正和预防措施要求并确认和追踪。 4.3 责任部门:对提出的不合格及潜在不合格回复原因及纠正和预防措施,并 实施。 4.4 MRA小组:由技术、生产、采购、品管组成,评审物料可否使用。 5.作业程序: 5.1进料检验 5.1.1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提出时机 a)来料包括客供和自购的不良导致进料检验批退时:如属来料错 误、安全性、环境物质含量超标等不良的须发出质量异常处理单; b)来料包括客供和自购的不良导致进料检验批退时: c)生产、IPQC、QC发现材料品质不良,导致产品全检/重工时; d)因材料因素致客户对本公司产品提出投诉时; e)第三方检测未通过时。 5.1.2 纠正和预防措施

不合格和纠正措施控制程序

2016/5/26 第 1 页 共 6 页 会签单位 部门 姓名 日期 部门 姓名 日期 营销部 李宋超 2016.5.26 财务部(仓库) 袁芸颖 2016.5.26 综合部 王三丽 2016.5.26 研发部 谭化兵 2016.5.26 技术部 王心伟 2016.5.26 设备部 高晓双 2016.5.26 品质部 凌玉辉 2016.5.26 生产部 曾轶群 2016.5.26 生产部(采购) 程有志 2016.5.26 文件制/修订记录 版次 日期 说明 编制 审核 批准 1.0 2016/5/26 新制定文件 张婷 凌玉辉 戎裕平 分发部门 营销 部 财务部 综合 部 研发部 技术 部 设备部 品质 部 生产 部 采购 份数 1 1 1 1 1 1 1 1 1 请撰写/修订此份档人员,在相应分发部门下填上相应的分发份数,以便于文管分发档.

第 2 页共 6 页 2016/5/26 1.目的 消除明确的或潜在的不合格原因,确保质量体系有效运行和产品质量符合规定要求。 2.适用范围 适用于产品、过程和质量体系不合格的纠正控制。 3.定义 3.1纠正: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所采取的措施。 3.2纠正措施: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或其他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4.职责 4.1技术部职责: 4.1.1负责产品质量纠正工作的归口管理。 4.1.2负责对纠正措施的实施效果组织验收和验证。 4.1.3负责将已采取的纠正措施和实施的控制应用进行推广。 4.1.4负责对采取纠正措施涉及的相关技术文件的更改,并纳入工艺管理。 4.2品质部职责: 4.2.1负责收集与产品、过程和质量体系有关的潜在不合格信息,并对预防措施效果进行验证。 4.2.2负责现生产中出现的不合格信息的整理、汇总和分析,以《质量月报》形式反馈给技术部,并 负责针对现生产所采取纠正措施的有效性进行验证。 4.2.3负责组织对顾客退回产品的分析和处理。 4.3营销部负责 4.3.1从顾客需求和期望、产品使用与维修保养、顾客满意度测量和市场分析中,提出潜在不合格信 息,并对纠正措施效果进行跟踪、验证。

不合格及纠正与预防措施的管理

不合格及纠正与预防措施的管理 16.1总则 16.1.1使不合格服务处于受控状态,消除现有不合格和潜在不合格的重复出现,确保服务质量。 16.1.2本规定适用于不合格处理及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控制。 16.1.3相关部门的职责 16.1.3.1各部门负责人:对职责范围内的一般不合格或潜在不合格进行处理,并对各类不合格采取必要的纠正或预防措施。 16.1.3.2分管领导:确定和批准对严重不合格的处理。 16.1.3.3管理者代表:协调处理跨部门的严重不合格。 16.1.3.4主要负责人:对各类不合格及纠正和预防措施进行管理评审。 16.2不合格分类 16.2.1硬件产品不合格。 16.2.2服务不合格(指服务过程或结果不合格)。 16.3不合格的控制 16.3.1库管员按规定对采购的设备、原材料进行检查、验证并进行登记。 16.3.2对发现的不合格品,应进行标识和隔离,如遇严重不合格,应填写《不合格及纠正措施报告》,报部门负责人处理。 16.3.3采购部门、使用部门应对不合格品进行评审,并作出评审记录,提出处理意见(降级或拒收)。 16.3.4严重不合格的评审报告应上报主要负责人。 16.4不合格服务的控制

16.4.1不合格服务主要指定期巡视、日常检查、专项检查和管理评审、内外部审核及内外信息反馈、游客投诉和抱怨中发现的不合格。 16.4.2以上不合格由相关责任部门按以下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分类和评审:a.采取适当的补救措施; b.返工,以达到规定的要求; c.进行惩处,以示警告。 16.4.3一般不合格由相关部门负责人直接处理,严重不合格由主管领导或管理者代表处理。 16.5纠正与预防措施 16.5.1下述情况需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 a.采购的设备、原材料不合格; b.游客投诉或抱怨; c.内外信息中涉及到的不合格; d.内外部质量审核与管理评审中发现的不合格; e.其他潜在的不合格。 16.5.2纠正与预防措施的处理权限 16.5.2.1管理者代表负责跨部门不合格的纠正与预防措施的审批及跟踪验证。 16.5.2.2各部门负责人负责处理本部门发生的一般不合格,对严重不合格进行分析,制定纠正或预防措施,经管理者代表或景区主管领导审批后实施。 16.5.3纠正与预防措施的提出与处理 16.5.3.1纠正与预防要求由审核或有关检查人员提出,并按《不合格及纠正措施报告》、《预防措施报告》的要求逐级履行审批、验证手续。

GBT23331不符合纠正预防措施程序

GB/T23331不符合纠正预防措施程序 1 目的 对体系运行中出现的不符合采取纠正措施,消除或减少影响;调查分析原因,防止类似不符合的再发生,实现能源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2 范围 适用于公司能源管理体系运行中采取的纠正措施的控制。 3 职责 3.1 生产技术部负责能源管理体系运行中产生的不符合的归口管理,组织有关部门填写《纠正或预防措施处理单》,落实责任单位,调查分析原因,制定纠正措施付诸实施,并跟踪验证实施效果。 3.2 各部门负责对本部门的不符合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原因,提出纠正和预防措施并实施。 3.3 生产技术部负责对能源管理体系中不符合纠正效果进行跟踪验证。 3.4 管理者代表负责纠正与预防措施实施中的组织与协调工作。 4 工作程序 4.1 不符合的信息来源 (1) 日常监测和测量中出现的不符合; (2) 内、外部相关方的意见和合理建议;

(3) 内审及管理评审中发现的不符合; (4) 主要能源使用控制失效。 4.2 不符合的分类 不符合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日常监测中发现的不符合,包括未规定能源管理体系的职责、未满足法律法规的要求、未对重点用能设备或系统按规定要求进行监测、未按计划维护用能设备,未达到运行效率指标、未执行管理和运行标准等。 (2)对内、外部相关方的意见 (3)未建立或未达到能源目标、指标; (4)能源管理体系内审、外审不符合 4.3 不符合的处置 4.3.1 日常监测中发现的不符合: 对日常监测中发现的不符合项,由生产技术部向责任部门发“不符合报告表”,并按本程序4.3.4中的(2)~(7)步骤执行。 4.3.2 对内、外部相关方的意见: (1)对内部相关方的意见生产技术部应予记录,对外部相关方的意见,由相关部门登记后报生产技术部。生产技术部应针对上述两种情况负责组织相关部门及时调查问题的原因和制定相应的纠正措施。 (2)由生产技术部负责对意见处理的完成情况进行监督验证。

[不合格品控制及纠正预防措施]不合格品纠正预防措施

[不合格品控制及纠正预防措施]不合格品纠正 预防措施 不合格品纠正预防措施 为了进一步提高铁塔产品质量水平,尽可能减少质量缺陷的发生,特制定质量缺陷防治纠正措施。 一、技术资料准备。 1、预防 放样是铁塔生产的首道工序,放样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为了防止放样出现较多或较大的失误,在此对放样的整个过程做缺陷预防措施。 A )生产计划由主管或专职技术员根据杆塔明细表制定,主管制定的生产计划由专职技术员审核,专职技术员制定的生产计划由专职技术员审核,以防生产计划多下或缺失一基或几基铁塔。 B )放样员拿到图纸后,先进行审图,根据加工工艺要求或统一加工说明制作审图记录,列出图纸需要的更改或设计缺陷,交由专职技术员审核,并联系设计院确认后,再进行放样。 C )放样过程中,凡是涉及到控制尺寸,挂线点,变坡,重量规格变更,需要专职技术员联系设计院确认,并在图纸上进行

签字确认。放样完成后,由放样员进行互检,试组塔型进行一次互检,不试组的塔型进行二次互检。 D )统计员根据主管或专职技术员制作的生产计划配段表进行 生产明细的制作,配段表上制表和审核必须签字,没有签字的找主管或专职技术员确认,生产明细制作后,由统计员互检,确认所有件号数量根据生产计划制作。 2、纠正 A )如在铁塔生产过程中发现样杆图或明细表存在错误,应第一时间联系生产车间停止相关件号的生产,并对所有涉及件号的放样资料进行修改,并签署放样资料修改记录。 B )当在生产过程中,因放样错误产生不合格零部件,应及时挑出,并填写返工报废单,能返工的进行标识,并放置不合格品隔离区,如造成报废,应第一时间报告统计员,统计损失,第一时间销毁报废零部件,以防和合格零部件弄混,返工后的部件联系质检员进行复检,并在返工单上进行复检确认签字。 二、生产过程 1、缺陷 铁塔生产制作过程中,质量缺陷主要集中在编程错误,自动线操作误差大,原材料变形没有矫正,钢印压制错误,眼孔缺陷严重,挂线孔没有进行钻孔。 2、预防

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1.0目的 对已经发生的不合格或潜在不合格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采取相适应的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以防止不合格或潜在不合格的再发生/发生。 2.0适用范围 适用于对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控制。 3.0职责 3.1质量保障部为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纠正措施/预防措施的实施、跟踪、验证,并将验证情况向管理者代表汇报。 3.2相关部门负责本部门不合格或潜在不合格的评审及原因分析确定,评价、确定和实施纠正措施/预防措施。 3.3管理者代表批准拟实施的纠正措施/预防措施。 4.0程序 4.1 纠正措施 4.1.1出现下列情况时应制定纠正措施 a)过程、产品及供方原材物料出现重大质量问题或经常超过产品质量指标时; b)管理评审时发现不合格; c)顾客对产品质量或服务重大投诉时; d)内审时发现的不合格; e)其他不符合质量方针、目标或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要求的情况。 4.1.2 纠正措施的实施 a) 对须采取纠正措施的产品不合格,由生产管理部组织生产车间评审不合格,查找、分析和确定不合格原因,评价确保不合格不再发生的措施需求,制定与该不合格的性质和影响相适应的纠正措施,报请管理者代表批准后组织生产车间实施纠正措施。

b) 纠正措施实施的结果,由质量保障部进行有效性验证,若未达到预期的效果,则应由生产管理部按照(4.1.2 a)条款的规定重新实施,直至达到预期效果。 c) 对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中的不合格项,由存在不合格项的责任部门分析确定不合格项原因,评价、确定纠正措施的可行性,报请管理者代表批准后实施。 d) 纠正措施所涉及的原因分析确定、评价确定的措施和实施结果有效性的记录,由相关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在《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实施记录》予以记录。 4.1.3原因分析、措施的制定、实施与验证 责任部门收到不合格报告或《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处置单》时,必须对发生的不合格事实进行原因分析,在2天之内制定出纠正措施及完成时限,并对纠正措施的可行性进行评审。纠正措施应与该不合格的影响程度相适应,报管理者代表批准后实施。并提供纠正措施落实结果的证据。 4.1.4质量保障部对纠正措施落实的结果有效性进行跟踪验证,并在验证栏内签字确认。 4.2预防措施 4.2.1潜在不合格发现的时机: a)产品生产过程和最终产品检验时; b)顾客对产品质量改进的意见或建议; c)产品质量稳定性出现波动; d)质量管理体系过程内部审核。 4.2.2预防措施的实施 a)对与产品生产质量相关的须采取预防措施的潜在不合格,由生产管理部确定潜在不合格及其原因,评价防止不合格发生的措施的需求,确定与该潜在不合格的性质和可能影响相适应的预防措施,报请管理者代表批准后由生产管理部组织生产车间实施。 b) 预防措施实施的结果,由质量保障部进行有效性验证,若未达到预期的效果,则应由生产管理部按照4.2.2 a)条款的规定重新实施,直至达到预期效果。 c) 对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中发现的潜在不合格项,由存在潜在不合格项的责任部门确定潜在不合格及其原因,评价防止不合格发生的措施的需求,确定预防措施并报请管理者代表批准后实施。 d) 质量保障部对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中的潜在不合格项采取预防措施实施结果进行有效性验证。

不合格品的处置及纠正预防措施教程文件

不合格品的处置及纠正预防措施

不合格品的处置及纠正预防措施 一、目的确保不符合要求的产品得到识别和控制以防止其非预期的使用。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对不符合要求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及交付后产品的控制。 三、职责 四、采购部:不合格品的检验、识别、初步分析及给予处理的意见。 五、项目部及供应商:不合格品的处置及采取有效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1、采购部:不合格来料的初步处置评估。 2、质量安全部:不合格品的参与分析、技术支援及制定有效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六、程序 1、来料不合格品的识别和控制 2、来料不合格品的识别质量安全部对来料检验中发现的不合格品必须将其用红色箭头标示纸作好标记并与合格品隔离,标识存放于相应区域; 3、来料不合格品的处理批次来料检验不合格品超出允收范围被判定为不合格时,由质量安全部主管或者助理将其处理,项目部外协加供应商的在检验来料的过程中发现来料不良品超出允许值时,要

保存好不良品并将记录存档,再由公司相关采购协同质量安全部人员到外协厂对不良品进行确认并作出初步处理意见; 4、质量安全部、项目部及采购部组成。小组对不合格来料的处理流程如下:不合格品经品质主管复核后,由质量主管或助理将《来料检验记录表》与实物样品送质量安全部部、采购部签署意见,最后由项目负责人综合各部门意见作出如下处置方式:选别或退货; 5、如其它部门对项目负责人所作出的不合格来料处置方式有不同意见时,可将其交由厂长或经理作最终裁决; 6、来料不合格作出处置决定后,由质检员在该批来料的外包装上贴上相应标识,并知会仓管放入相应的区域。 7、来料不合格品的跟进如供应商的来料出现安全性能及可能导致客户严重不接受或同一物料同样问题连续二批来料不合格,质检应依照《纠正预防措施管理程序》进行处理。 七、生产过程不合格品的标识和控制 1、检查不合格品的控制 2、由生产管理人员填写《首件检查报告》,送质量安全部部确认,质量主管或主管助理审批。如发现不合格涉及技术方面原因则由采购部主管确认后,将此确认单项目部要求其改善(重大问题应填写《纠正/预防措施报告》),由负责不合格项的跟进改进效果;如第一次首件检验不合格则重新制作样板进行第二次检验直至合格为止。 3、定点检查不合格品的识别和控制

不合格反馈和纠正措施程序

不合格反馈和纠正措施程序 1目的 为建立能够迅速发现检测中的差错和偏离质量文件时的反馈机制,及时予以纠正,并采取补救和预防措施,确保质量体系有效运行,特制定本程序。 2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质量体系运行中发现检测中有差错或偏离质量体系时的反馈及纠正和预防。 3 职责 3.1公司总经理批准纠正措施的执行。 3.2质量负责人负责审核纠正措施。 3.3不合格发生的责任部门提出并落实纠正措施。 3.4质量监督员负责日常监督,提出纠正要求,填写不合格工作记录,要求不合格责任人改正,并对纠正措施进行跟踪验证。 4 工作流程 4.1 不合格工作可以通过下述方法发现: ①质量监督员日常监督工作; ②用户投诉; ③技术校核; ④内部和外部审核; ⑤管理评审; ⑥外部比对试验或能力验证结果;

⑦检测记录和检测报告的审核。 4.2 出现不合格工作的原因,在以下几种: ①人员差错; ②仪器设备差错,校准失控; ③环境条件失控; ④方法差错; ⑤消耗性材料差错; ⑥分包失控; ⑦数据处理上的差错; ⑧样品管理失控。 发现不合格工作要及时反馈给质量负责人以及相关的责任人。 4.3 不合格的处理 4.3.1审核中发现的不合格按《质量体系内部审核程序》的规定处理; 4.3.2 管理评审中发现的不合格按《质量体系管理评审程序》)的规定处理;4.3.3监督员在日常工作中发现检测过程出现差异或偏离质量文件时,提出纠正要求,要求责任人改正。 4.3.4质量负责人组织对严重不合格产生的原因进行调查,提出纠正措施计划,并交由各部门实施。 4.3.5技术负责人审核严重不合格工作纠正措施计划,并组织对其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和协调。 4.3.6 质量负责人对纠正措施实施的有效性进行验证,对达不到预期效果的责成其再次整改。 4.3.7 质量负责人在“纠正措施计划表”上作好验证记录,并将验证结果报告技术负责人。 4.3.8 若不合格工作使检测结果有效性发生疑问,质量负责人应书面通知有可能影响的客户、联系复检。 4.3.9 必要时应根据《质量体系内部审核程序》组织内审。

不合格控制及纠正、预防措施

不合格控制及纠正、预防措施 1 总则 1.1 为了便于理解,本文中的不合格是指:在责任范围内,公司管理体系未符合体系要求,各工作过程未符合策划所规定的要求,设施设备及使用工具未符合使用要求,以及其它影响物业服务的事项。由于外部或不可控因素造成的不合格均以整改项处理。 1.2 及时有效地处理不合格事项,防止因不合格造成进一步的影响和危害,不仅是保证物业服务质量,实现顾客满意的需要,也是物业公司成本控制的重要环节。 1.3 各物业公司在日常物业服务过程中,所有发生的不合格事项都必须按规定程序进行处理,包括对不合格事项进行标识、记录、评审和处置,确保物业管理服务实施和质量体系运行过程中的不合格及时得到控制,从根源上减少和防止不合格的发生。 1.4 为了使不合格得到纠正和预防,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发生不合格时,各物业公司须追究造成不合格的责任。 2 职责 2.1 物业公司各部门操作层员工负责对工作中发现的不合格进行及时纠正。 2.2 物业公司各部门、班组负责人负责依据本程序对工作中出现的各类轻微不合格及时进行纠正、整改。 2.3 各部门经理负责对职责范围内发生的不合格和潜在的不合格,制定纠正、预防措施。

2.4 物业公司总经理负责体系不合格的控制,主持不合格评审,批准不合格评审记录/报告和不合格纠正、预防措施。 2.5 物业公司品质部负责组织不合格评审,对不合格纠正、预防措施实施效果的验证。 3 程序要点 3.1 不合格来源包括但不限于: a) 工作过程中; b) 顾客投诉; c) 顾客满意调查; d) 社会传媒曝光; e) 突发事故; f) 内部检查; g) 内审及外审。 3.2 不合格划分 3.2.1 根据性质及类型将不合格划分为: a) 体系不合格:文件没有作出规定或提出要求;文件不相容;文件不适用;在某一时间内,不合格集中分布在个别要素或个别部门。 b) 管理不合格:没有按程序、规定进行管理和控制。 c) 实物产品不合格:采购的有形产品不合格;设备、设施、装置不合格。 d) 服务不合格:没有满足顾客的要求;没有达到公司规定的要求。

纠正措施程序

纠正措施程序 1. 目的和适用范围 1.1目的 为确定产生问题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相关问题再次发生,特制定本程序。 1.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产品实现过程质量的不合格、质量体系审核的不合格项以及顾客的反馈等。 1.3发放范围 本公司各职能部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条款通过本程序引用而成为本程序的条款,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程序。 质量手册 YY/T 0287-2017 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用于法规的要求 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总局公告2014年第64号)(2015年3月1日起施行) 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附录无菌医疗器械(2015年第101号)(2015年10月1日起实施)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无菌医疗器械现场检查指导原则(食药监械监〔2015〕218号附件2)(2015年9月25日发布实施) 3.组织和职责 3.1主责部门 本程序的主责部门为质量部,主管领导为管理者代表。 ——负责本程序的制定; ——负责纠正措施的实施并监督落实; ——管理者代表负责纠正措施过程的各项审批。 3.2相关部门 各部门负责协助完成纠正措施,必要时参与分析或收集必要的反馈信息。 4.步骤和方法 4.1 不合格信息的来源 1)内、外审不合格项报告; 2)顾客反馈的产品质量信息; 3)生产过程检验和试验中发现的不合格; 4)过程控制中的不合格; 5)顾客投诉及早期报警;

6)主动召回或责令召回; 7)其它方面的质量不合格。 4.2 评审不合格 对来4.1中提到的“不合格项”,由质量部和责任部门开展评审会议,可按照8D报告编写要求:使用团队方法,描述问题,并使用过程和质量方法进行分析,实施及验证临时性措施的前步骤进行。应保持临时性的《纠正措施实施记录》。 4.3 确定不合格原因 为防止类似情况再次发生,质量部还应该利用质量工作确定并验证真正原因,从理论、原理、实际、人员等方面进行逐层分析。 4.4 评价确保不合格不再发生的措施 质量部对确定的不合格真正原因进行评价,必要时进行评审会议、物资采购和特殊安排。 4.5对所需的措施进行策划、形成文件并实施 质量部应对纠正措施进行策划,选择和制定验证纠正措施的方案。措施方案可以包括如:纠正措施的描述,造成根本原因的纠正措施、放行的根本原因的纠正措施以及纠正措施的验证、如何实施永久性纠正措施等内容。 为保障纠正措施的实现,可以在实施前开展相关的培训和内部会议沟通。必要时,如需要更新文件,应跟相关文件使用部门提出文件更新要求。 4.6 验证纠正措施 管理者代表和质量部应对纠正措施实施效果予以跟踪、验证,验证结果填入《纠正措施实施记录》中的有关栏目。验证的内容: 1)纠正措施是否已实施,并已按期完成; 2)纠正措施的效果如何,影响如何; 3)纠正措施实施记录是否齐全、有效; 4)纠正措施无效果的、建议重新制定纠正措施。 4.7 评审有效性 对纠正措施效果经跟踪、验证认为是切实可行的,能够避免再次发生。涉及文件更新由质量部针对更新要求更行跟踪,验证无效的应重新制定纠正措施。保留任何调查的结果和所采取的措施的记录。重大的纠正措施应提交管理评审。 5.相关文件 6.相关表格

IATF16949不合格纠正预防措施管理程序

不合格,纠正预防措施 1、目的和范围 1.1规定不合格的控制以及不合格处置的有关职责和权限,确保不符合要求的物料、半成品、成品得到识别和控制,防止非预期的使用或交付。 1.2为对已出现的和潜在的不合格原因进行分析,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不合格的发生或再发生;以及在产品特性、成本及服务等方面采取措施进行持续改进,从而不断提高产品、过程的质量水平和顾客满意度。 1.3本程序适用于检验中、生产过程中、仓库发现和顾客退回不合格品(含可疑产品)的控制及质量管理体系及与产品、过程有关的不合格。 2、引用文件 2.1《检验和试验管理程序》 2.2《人力资源和培训管理程序》 2.3《文件和记录管理程序》 2.4《产品质量先期策划管理程序》 3、定义: 3.1不合格品未满足要求的产品或状态未经标识或可疑的产品(如检验状态不明或标识不清楚的产品)均归类为不合格品。 3.2返工为使不合格品符合要求而对其所采取的措施。返工的结果为合格品。 3.3返修为使不合格品满足预期用途而对其所采取的措施。返修的结果仍为不合格品。 3.4特采不符合规格要求的材料、零组件在不影响成品质量的前提下,经由副总经理级以上人员审核,以书面批准其使用或汽车类产品有缺陷或经维修后仍

有缺陷,但不影响装配和产品功能的,由客户批准其特别使用。 3.5紧急放行不合格物料或产品,因生产急迫需要,不经返修/选别或经整修/选别后的让步接收和使用。 3.6废品无法达到基本的使用要求或存在安全缺陷的产品。 3.7外协件由公司提供原材料或半成品,供应商加工的零件;完全由供应商按公司要求提供的零件。 3.8纠正措施为防止已出现的不合格、缺陷或其它不希望的情况再次发生,消除其原因所采用的措施。 3.9预防措施为防止潜在的不合格、缺陷或其它不希望发生的情况的发生,消除其潜在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4、职责: 4.1品质部负责不合格/潜在不合格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归口管理,负责纠正或预防措施实施过程中的跟踪、协调、验证和评估;以及持续改进计划的编制、跟踪与验证,修订本程序,并承担相关的管理职责。 4.2生产部负责实施制程不合格品收集、标示、记录及不良品隔离、重工作业;负责实施制程不合格品的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负责配合对不合格品处理(原因分析和技术支持)。 4.3仓库负责对原/辅料、成品及外包外协件不合格品的隔离。 4.4资材部负责配合对原/辅料、外包外协件不合格品实施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4.5各有关部门按职能分配,负责本部门所需采取的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制定和实施;以及持续改进项目在本部门的实施、资料整理与报告工作。

不合格,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不合格、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编制: 审核: 批准: 颁布日期: 2020 年01 月 10 日实施日期: 2020 年01 月 25日

目录 封面 (1) 目录 (3) 1.0 目的 (3) 2.0 范围 (3) 3.0 职责 (3) 3.1 管理部门 (3) 3.2 相关部门 (3) 4.0 工作程序: (3) 4.1 不合格和潜在不合格及其原因信息收集 (3) 4.2 评审不合格和潜在不合格(包括顾客抱怨) (4) 4.3 确定不合格的原因 (4) 4.4 制订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5) 4.5 记录所采取措施的结果 (5) 4.6 评审所采取的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有效性 (6) 5.0 相关文件: (6) 6.0 相关记录: (6) 7.0 不符合纠正预防措施流程图 (7) 文件修定履历表 (8)

不合格、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1.0 目的 建立和保持本程序,对已出现和潜在的不合格,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以消除现存的和潜在的不合格因素,防止类似不合格的再发生或避免潜在不合格的发生。 2.0 范围 适用于公司各部门对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中出现的不合格和潜在的不合格所采取的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3.0 职责 3.1 管理部门 工程质量部是本程序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监督检查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执行情况及有效性,并填写《周质量记录表》。 3.2 相关部门 相关部门是本程序的具体实施部门,收到《不符合报告单》后,针对不合格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制定和执行相应的纠正措施;如可能,还应制定和执行相应的预防措施。 4.0 工作程序: 4.1 不合格和潜在不合格及其原因信息收集 4.1.1 不合格和潜在不合格信息的来源于下列活动评审出来的不合格:

不合格品控制及纠正预防措施

不合格品控制及纠正预防措施为了进一步提高工程质量水平,尽可能减少质量通病的发生,实现过程精品,特制定本项目常见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一、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首先,在每一道工序施工前,各相关管理人员、班组等必须熟悉图纸,以便于有效的指导施工;其次,由相关工长对班组进行技术交底;再次,由项目质检组牵头,召开班前现场质量专题会议;最后,各班组进行施工,与此同时,各相关管理人员必须严格执行过程控制及三检制度,在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真正做到过程精品。 二、模板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治 1、现象 支撑不牢固、未按规定安设抱箍及对拉螺杆、墙柱模板垂直度超出偏差、板模板平整度差、模板变形、模板拼缝不密实、模板表面未清理干净、漏刷隔离肌剂、过早拆模等。 2、预防 为防止浇注时漏浆,模板拼缝必须严密,锯模板时,必须弹线;为防止胀模,加固必须到位;模板支架必须稳定牢固,梁柱接头是模板施工的难点,在其配置中,应充分考虑接头处模板的配置,混凝土浇注前,必须符合轴线、标高、截面尺寸、平整度和垂直度。侧模板在拆除过程中,不得对模板进行重击;底模及支架拆除时其混凝土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三、钢筋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治

1、现象 钢筋绑扎错误、搭接及锚固长度不足、钢筋严重锈蚀但未经除锈、钢筋偏位、下料尺寸不准、已加工成形的钢筋变形、骨架尺寸不准及变形、保护层尺寸不准、钢筋位移及错误、同一截面接头过多、箍筋接头位置同向、箍筋间距过大且不一致、遗漏钢筋、连接接头不良、绑扎接点松扣、钢筋漏绑超过规范允许值、二排筋位置不当等。 2、预防 钢筋工程大部分质量通病是由于施工过程控制不严格造成的,所以预防钢筋工程质量通病的最好办法就是加强施工过程的控制。 钢筋工程的质量控制包括:钢筋原材料质量控制;钢筋加工质量控制;钢筋安装质量控制;钢筋安装质量控制;钢筋成品保护。 (1)钢筋进场时抽取试件作力学性能检验,其质量必须符合相关标准规定; (2)钢筋保护层偏差过大。钢筋保护层厚度必须满足设计要求,否则,会影响结构的安全性能或者说是构件的整体性受到破坏,因此,垫块和马凳数量必须足够,尤其要以后浇带、临水面、柱和梁为重点控制部位。 (3)钢筋焊接质量控制。钢筋焊接前,先进行试焊并确定焊接工艺,合格后在全面施工;正式焊接前,对电源电压进行检查,钢筋上的铁锈油污必须清除,其接头必须自然冷却,施工完成后,先进行外观检查,合格后抽样进行力学性能检验。 (4)钢筋在同一截面范围内接头必须满足设计或者规范要求;

纠正和预防措施经过流程

纠正与预防措施流程文件编号: 版本:0A (试用)

文件变更履历

当产品、制程以及质量系统等过程中出现/潜在的不合格原因时,能立刻通过正常反应程序渠 道,从而消除现存或潜在的不符合因素等,彻底解决及预防问题再发。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厂产品从进货检验至顾客的投诉及内部质量审核的不符合项的纠正措施。适用于通过各部门统计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对潜在的不合格进行预防。 备注:当顾客规定了纠正和预防措施方法时,依照顾客的要求进行。 3名词定义 3.1纠正措施(Corrective Action) :采取措施以消除现存的不符合/缺失事项的原因,以防止 其再度发生; 3.2预防措施(Preventive Action):采取措施以消除潜在的不符合、缺失事项的原因,以防止 其再度发生; 3.3 8 D ( 8 Disciplines ):本公司采用的解决品质问题的一种方法,即分八个步骤来解决 品质问题。 4权责 4.1品质部:纠正/预防措施表开出,措施实施效果跟进与验证。 A. 制程与进料的异常由QC主导; B. 客户抱怨时由QA主导; C. 系统与稽核异常时由QS主导。 4.2责任部门:对不合格原因进行分析,纠正/预防措施的制订和实施。 5. 工作程序 流程 改善要求信息 改善小组成立

责任部门工作要求相关文件/记录 品质部5.1品质部依据以下信息开出“纠正/预防措 施单”: a. 各部门的绩效指标没有达到目标时; b. 质量审核、管理评审发生不符合项时; c. 进料检验、生产过程中出现异常状况时; d. 发生顾客投诉与异常退货时; e. 潜在不合格时(如作业隐患,或通过 FMEA,SPC等发现)。 纠正/预防措施 单 相关部门5.2多功能小组成立 5.2.1品质部(各过程担当)主导召集相关部门组成多功能小组; 5.2.2多功能小组依据不良信息对不合格事项进行评审,会判原因并确认纠正事项及改善责任归属; 5.2.3问题描述时务必依人事时物的原则清晰描述,以便于相关部门了解问题发生的现况; 5.2.4改善责任部门以原因发生部门为判定原则,但不代表过程的漏失部门不须进行

不合格和纠正措施控制程序

1目的: 采取有效的改进、纠正措施,实现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2范围: 适用于改进、纠正措施的编制、实施与验证。 3职责: 3.1质量管理组负责组织对体系、产品持续改进的策划,当出现存在和潜在的质量问题时发出相应的《纠正措施处理单》,并跟踪验证实施效果。 3.2各部门负责实施相应的改进、纠正措施。 3.3管理层代表负责监督、协调改进、纠正措施的实施。 3.4办公室负责有效地处理顾客意见。 4程序: 4.1持续改进的策划 4.1.1公司要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就必须不断提高质量管理的有效性和效率,在实现质量方针和目标的活动过程中,持续追求对质量管理体系各过程的改进。 4.1.2日常的改进活动的策划和管理参见4.2、4.3条款执行。 4.1.3较重大的改进项目涉及对现有过程和产品的更改及资源需求变化,在策划和管理时应考虑: a) 改进项目的目标和总体要求; b) 分析现有过程的状况确定改进方案 c) 实施改进并评价改进的结果。 4.1.4.1ISO监督部门通过质量方针和目标的贯彻过程、审核结果、数据分析、纠正措施的实施、管理评审的结果,积极寻找体系持续改进的机会,确定需要改进的方面,组织各部门进行策划,编制《改进计划》报管理层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后,予以实施。 4.1.4.2质量管理小组每年,间隔不超过12个月评价质量管理体系。 4.2纠正措施 4.2.1对于存在的不合格应采取纠正措施,以消除不合格原因,防止不合格再发生,纠正措

施应与所遇到的问题的影响程度相适应。 4.2.2识别不合格 对质量管理体系各过程输出的信息进行识别: a) 过程、产品质量出现重大问题,或超过公司规定值时; b) 管理评审发现不合格时; c) 顾客对产品质量投诉时; d) 内审发现不合格时; e) 出现重大环境污染或环境事故, f) 供方产品或服务出现严重不合格; g) 其他不符合质量方针、目标,或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要求的情况。 h )需要时,更新策划期间确定的风险和机遇; i )需要时,变更质量管理体系。 4.2.3原因分析、措施编制、实施与验证可采用统计技术或试验的方法来确定主要原因。4.2.3.1对情况a) ,b),ISO监督部门填写《纠正措施处理单》中“不合格事实”栏,确定责任部门;由责任部门填写“原因分析”栏,编制纠正措施并实施,技术部跟踪验证实施效果。 4.2.3.2 对情况c) ,由市场推广部填写《纠正措施处理单》中“不合格事实”栏,转质量管理部确认并确定责任部门,由责任部门分析原因、编制纠正措施并实施,质量管理部跟踪验证实施效果并将结果反馈给市场推广部,由市场推广部及时转告顾客并取得顾客满意。4.2. 3.3对情况d) ,由审核组发出《不符合报告》,执行《内部审核程序》。 4.2.3.4对情况e) ,ISO监督部门填写《纠正措施处理单》中“不合格事实”及“原因分析”栏,定出责任部门,由责任部门填写纠正措施并实施,质量管理部跟踪验证实施效果。 4.2.3.5当出现情况f) 时,ISO监督部门填写《纠正措施处理单》中“不合格事实”栏,转采购供应部通知供方,要求供方进行原因分析,井将纠正措施反馈给供应部,并跟踪验证其实施效果。 4.2.4每项纠正措施完成后,监督部门进行跟踪验证,该部门负责人对实施效果的有效性进行评审,评审其能否防止类似不合格继续发生,并在《纠正措施处理单》上签名确认。 4.3预防措施 4.3.1公司应识别潜在的不合格,并采取预防措施,以消除潜在不合格的原因,防止不合格发生,所采取的预防措施应与潜在问题的影响程度相适应。 4.3.2识别潜在不合格 ISO监督部门部要及时重点分析如下记录: a) 供方供货质量统计、产品质量统计、市场分析、顾客满意程度调查等, b) 以往的内审报告、管理评审报告; c) 纠正、预防、改进措施执行记录等。 以便及时了解体系运行的有效性,过程、产品、环境质量趋势及顾客的要求和期望;并在日常对体系运作的检查和监督过程中,及时收集分析各方面的反馈信息。 4.3.3发现有潜在的不合格事实时,根据潜在问题影响程度确定轻重缓急,由ISO监督部门召集技术部、品质控制部、生产部及相关部门讨论原因,定出预防措施和责任部门;ISO监督部门填写《纠正措施处理单》的潜在不合格事实栏,经责任部门分析原因并编制预防措施后实施,ISO监督部门跟踪验证实施效果,ISO监督部门主管对有效性进行评审,并在《纠正措施处理单》上签名确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