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模型

成本模型

成本要素占%

直接材料40%

直接人工18%

制造费用12%

COGS76% GS&A(总务管理费用)15%税前利润15%

价格100%

外包服务的维护成本估算和报价模型

外包服务的维护成本估算和报价模型 北京研究发展中心 2013年7月

目录 1.业务背景 ---------------------------------------------------------------------------------------------- 1 1.1外包服务的种类---------------------------------------------------------------------------- 1 1.2外包服务的服务项目 --------------------------------------------------------------------- 2 2.外包服务的报价模型 ------------------------------------------------------------------------------ 2 2.1报价原则 ------------------------------------------------------------------------------------- 2 2.2报价方式 ------------------------------------------------------------------------------------- 3 2.3基本服务报价模型------------------------------------------------------------------------- 3 2.3.1工作量测算-------------------------------------------------------------------------- 3 2.3.1.1与工作量相关的系数说明---------------------------------------------- 4 2.3.1.2现场派驻工作量测算 ---------------------------------------------------- 5 2.3.1.3远程监控及按需现场服务工作量测算 ----------------------------- 5 2.3.2人工成本和相关费用------------------------------------------------------------- 6 2.3.3报价模型----------------------------------------------------------------------------- 6 2.4可选服务报价 ------------------------------------------------------------------------------- 8 2.4.1设备租赁、顶替、备品备件类业务 ----------------------------------------- 8 2.4.2现场保障类服务 ------------------------------------------------------------------- 9 2.4.3其他可选服务 -------------------------------------------------------------------- 10 2.5有关说明 ----------------------------------------------------------------------------------- 10

预算模型分析报告

预算分析模型报告 ——孙平平(20081428)时秀英(20081399)张振华(20081666) 一、模型总体构想 1、预算模型的目标 预算目标是集团公司战略目标在本期内的财务具体化,公司战略是预算管理的目标导向,引导年度预算目标的确定; 年度预算目标强调可操作性,必须能通过预算编制体现出来。 2、预算模型的功能 (1)公司管理、提升公司治理能力 (2)预算是企业平衡各项资源的有效方法:收入与费用平衡,成本发生与行为责任平衡,贡献业绩与奖励平衡,现金流入与流出平 衡,人力、物力、财力平衡,管理手段、经营目标、经济活动、 组织措施平衡。 (3)计划预算工作的渗透性对组织的渗透:影响企业组织结构、职权关系和行为规范,影响领导工作:集权还是分权,贯穿控制全过程:没有预算,就没有控制。 二、功能模块的实现 1、经营预算 经营预算是从维持企业生产经营的角度出发,来预测企业所需的人 工,物料的需求情况。

图一经营预算的内容 (1)、销售预算 是根据本年度实际来推算本年的销售量,来预计本年度的销售收入,本年的现金流入,及应收账款和税金的支付情况。这些是根据以前年度的历史情况来计算的,这样的预测更具有可信性。其中的会有一些是支付现款,而一些则是留作应付账款,这样更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 (2)、生产预算 是对生产中的一些问题进行预算,比如,生产中的生产成本的预算,生产成本中直接人工,直接材料,还有制造费用。对与这些中的各项问题进行预算。 图二直接人工 图三直接材料

图四制造费用预算 图五生产成本预算 按照这个步骤来实现对生产总成本的预算,结合销售预算来看看本年度中的各个季度的销售成本与销售收入,及哪个季度可能的利润最高等等。 2、资本预算 在这个例子中的资本预算包括,增加了一项固定资产,还有投资收益的增加。 图六资本预算模型 3、财务预算

作业成本要素与核算模型文件

作业成本要素与核算模型(上) by AMT 邓为民 作业成本核算模型是实施作业成本法 (Activity-Based Costing)的基础,是对作业成本法核算体系的描述,因此作业成本核算模型在作业成本法的实施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作业成本要素是构成作业成本核算模型的元素,他们按照一定规则组合在一起形成作业成本核算模型。本文通过对作业成本要素和核算模型的分析,来探讨扩展的作业成本核算模型,这种核算模型不仅是实施作业成本法的基础,对开发作业成本治理系统也具有借鉴意义。 作业成本要素 作业成本核算模型包括五大要素:资源、作业、成本对象、成本动因和分配路径,以及会计期间和组织结构两个辅助要素。资源、作业和成本对象是成本的承担者,是可分配对象。在企业中,资源、作业和成本对象都具有比较复杂的关系,因此,增加资源账

户、作业账户和成本对象账户来分不治理资源、作业和成本对象。下面分不对各要素进行分析: 资源 从广义讲,资源(Resource)作为一个概念外延特不广泛,涵盖了企业所有价值载体,然而,在作业成本法下,资源实质上是指为了产出作业或产品而进行的费用支出,实际上,资源确实是指各项费用总体。 资源:作为分配对象的资源确实是消耗的费用,能够理解为每一笔费用。资源能够直接面向作业和成本对象分配,确实是传统成本法的直接材料。 资源账户对象资源账户是从资源类不的角度描述资源。账户在传统成本中差不多存在,制造费用、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确实是账户。 在作业成本法中,资源账户不仅是一个分类的概念,而且还作为

分配的主体,是一个分配对象。在传统成本中,制造费用汇总后按工时分配,实际制造费用账户作为一个主体在参与分配。资源账户参与分配,会造成成本信息扭曲,账户包含的资源内容越多,成本扭曲越大。作业成本法中,能够建立具有层次结构的多个资源账户,通过细分账户实现采纳多次分配增加资源成本分配的准确性。 一个资源账户能够看成是一系列资源的集合,资源账户的分配需要先对资源账户进行汇总后再进行分配。既能够对资源账户下的资源进行单独分配,也能够通过资源账户对资源分配。一般先进行资源分配,再进行资源账户分配。 作业 作业概念也是建立在一定的假设基础之上的。首先,作业具有明确的“边界”,以明确作业消耗的资源与作业产出,能够明确成本责任;其次作业必须是可量化的基准,关于一般的生产作业,作业比较容易量化,关于知识性的作业,如研究工作,则难以量化,假如要把作业纳入作业成本核算体系,则必须对作业进行计

平台建设预算-系统开发成本分析

平台建设预算 一、服务器成本 1.服务器带宽 网络带宽M=并发数S*每用户宽带P 并发数S=用户总数U*同时使用系数λ 设定每个页面大小为200KB(计0.2MB),要求保证用户两秒打开页面,即单个用户所需带宽为0.1MB,预计最大支撑100并发数,得 M=S*P=0.1*100=10M 即为保证100并发数所需网络带宽为10M 设定同时使用系数为0.001,得 U=S/λ=10/0.001=100000用户 即每千用户有一个用户在同时操作时可支撑10万用户 根据网民在线习惯,建立用户在线时长模型,近似标准正态分布,简化为线性图表 计算得日均在线时长为28800秒(即这么长的时间内每秒都有用户访问) 在此条件下,可实现日均PV(页面访问量)=并发数*28800=288万 选定服务器带宽为10Mbps 2.硬件 平台设计功能点较多(下附),需消耗较多系统资源,选用硬件配置清单为 CPU:2核,内存2G,硬盘100G 考虑到后期平台发展,为实现数据热迁移、CDN加速和负载均衡,保证平台不崩溃,选用弹性云服务器。 以上各项资源累计所需成本为9800元/年 二、程序设计 参照《软件开发和服务项目价格构成及评估方法》,以及,目前国际上通行的也比较科学的

估算方法,建立一下估算模型。 1.Putnam 模型 1978年Putnam提出的,一种动态多变量模型。 L = Ck * K1/3 * td4/3 其中: L-----------源代码行数(以LOC计) K-----------整个开发过程所花费的工作量(以人月计) td-----------开发持续时间(以月计) Ck----------技术状态常数,它反映“妨碍开发进展的限制”,取值因开发环境而异,见下表 可以得到估算工作量: K = L3/(Ck3*td4) 页面平均代码行数为1500行,预计50个页面(不包含CSS、JS等资源),估算代码总行数为7.5万 取Ck=11000,开发时间为6周,即td=1.5 代入得K=750003/(110003*1.54)=63 即需要63人工作一个月的工作量,以每人每月3000元计,则需要18.9万元 即7.5万行代码需要18.9万元,反代入得每行代码需要2.52元,开发人员每月编写1200行代码,契合算法。 2.COCOMO模型(constructive cost model) 这是由TRW公司开发,Boehm提出的结构化成本估算模型。是一种精确的、易于使用的成本估算方法。 COCOMO模型中用到以下变量: DSI-------源指令条数。不包括注释。1KDSI = 1000DSI。

预算单元成本控制模型

预算单元成本控制模型 在煤炭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应用 河南煤业化工集团焦煤公司王长利张五星 【摘要】本文通过创新成本管控思路,构建成本预算单元控制模型,引入作业成本管理和大产品理念,增加经济价值评价指标,实行精细化成本管控,通过对单一要素过程的单元控制和责任分解,实现成本单元超前预算控制,增强成本管理和技术管理,技术管理和现场管理的融合性,强化积极投入和消极投入效果评价,增强煤炭生产单位更加注重统筹发展、更加注重协调发展、更加注重安全发展的导向评价作用,推动煤炭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预算单元控制成本管理经济价值触壁考核 随着企业安全发展转型工作的开展,瓦斯区域治理、防治水等安全投入大幅增加,常规的成本管理方法无法深入有效的对其进行管理。结合现状,通过创新成本管控思路,构建成本预算单元控制模型,引入煤炭大产品理念和经济价值评价指标,增强成本管理和技术管理,技术管理和现场管理的融合性,注重长期经济行为的综合评价,推动煤炭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煤炭企业预算成本管理现状 近年来,随着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煤炭售价大幅提高,经

济效益显著提升,但是随着安全生产、技术投入、人员安置、环境治理、村庄搬迁等方面支出的加大,煤炭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预算成本观念还比较薄弱、预算成本控制责任体系还未细化分解到真正成本发生过程的源头,预算成本过程控制的广度与深度不够,成本与技术、成本与安全、成本与质量的衔接控制还存在欠缺。 2、财务成本预算的末端监督控制职责缺乏过程控制的有效支持。预算成本控制核心是超前预算控制、过程事中监督控制、末端财务核算监督反映。财务部门是核算结果的反映监督部门,诸多业务部门缺乏过程上的控制,造成过程监督缺位,预算成本管理的全方位链条断裂:前面有超前预算控制、后面有核算监督,缺乏最有效的过程控制。同时,煤业集团公司运作环节较多,过程的梳理和控制力度不够,作业成本过程管理有待优化。 3、预算成本责任考核,仅仅对当期成本进行考核,缺乏长效考核机制,不利于生产矿井的持续发展、统筹发展、安全发展能力的稳步提升。同时,在预算指标分解过程中各职能部门根据各生产矿井的实际状况提供相关资料进行指标分解,但往往只重视各生产单位的纵向分解,缺乏对横向职能部门的责任分解,形成预算成本孔子和的“单打独斗”局面,未形成全员参与的预算成本控制体系,控制效果较差。

BIM与成本预算

BIM与成本预算 本白皮书将阐述如何利用建筑信息模型中的可靠信息进行成本预算。其中列举了将BIM 与成本预算解决方案链接的多种方法;介绍了几家配套使用Revit?软件和各种成本预算解决方案的企业;说明了BIM中的信息对于建筑师、监理、预算员、施工方及客户的益处。基于模型的预算 Revit等专门BIM解决方案中包含可计算的建筑信息,借助这些信息,计算机会将模型作为建筑来对待。以墙体为例,墙体“知道”自己的属性以及与建筑中其它构件的关系。因此,作为一种由真实材料构成的建筑构件,在制作墙体明细表或计算墙体数量时,它会被包含在内。可计算的建筑信息支持各种建筑设计和施工工作:结构分析、MEP系统建模、建筑能耗分析、规范管理等等。 在建筑流程中,成本预算工作也可以从可计算的建筑信息中获益。设计建筑是建筑师的职责,而评估建筑成本则是预算员的工作。通常情况下,建筑师的工作范围不包括材料算量和提供成本信息。这些工作要由预算员来完成。 在进行成本预算时,预算员通常要先将建筑师的纸质图纸数字化,或将其CAD图纸导入成本预算软件中,或者利用其图纸手工算量。上述方法增加了出现人为错误的风险,也使原图纸中的错误继续扩大。 如果使用建筑信息模型来取代图纸,所需材料的名称、数量和尺寸都可以在模型中直接生成。而且这些信息将始终与设计保持一致。在设计出现变更时,如窗户尺寸缩小,该变更将自动反映到所有相关的施工文档和明细表中,预算员使用的所有材料名称、数量和尺寸也会随之变化。

预算员花在计算数量上的时间在不同项目中有所不同,但在编制成本预算时,50-80%的时间要用来计算数量。从这些数字上,您马上就可以理解利用建筑信息模型进行成本预算的巨大优势。如果需要手工算量,您就可以节约大量时间、成本,减少出现人为错误的几率。 事实上,许多预算公司都抱怨,让拥有专门技术的预算员花费这么多精力进行简单的计算工作太不值得。 通过自动处理烦琐的数量计算工作,BIM可以帮助预算员利用节约下来的时间从事项目中更具价值的工作,如确定施工方案(construction assemblies),套价,评估风险等,这些工作对于编制高质量的预算非常重要。例如,明尼苏达州北部一处商用项目的冬季施工。 预算员需要知道,一部分混凝土基础在施工时需要采取保温和降水措施。只有专业的预算员才能将这种专业知识考虑在内,编制精确的成本预算。这种施工方面的知识,而不是“计算”,才是专业预算员在成本预算流程中创造的真正价值。 利用建筑信息模型算量有助于快速编制更为精确的成本预算,并进行更新。 利用BIM计算成本的多种方法 将数量和材料定义从建筑信息模型转入成本预算系统中的方法有多种。集成方法包括以下几类: 应用编程接口(API),适用于U.S. COST公司或Innovaya公司(后与Sage Timberline Office Estimating公司合并)等厂商推出的预算程序。这种方法利用了成本预算系统与

人工成本与人工成本预算模型

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是企业始终追求的目标。人工成本往往是企业总成本中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在一些行业中,人工成本甚至是企业经营总成本中的第一大成本。科学合理的人工成本,对留住和吸引高素质的员工具有十分重要的激励作用。 如何判断企业人工成本投入是否合理?如何平衡企业发展与人工成本投入?如何设定 企业年度人工成本预算?解决这三个问题最有效的途径是构建科学的企业人工成本分析模 型和预算模型。 人工成本的基本定义和构成 我国统计制度将人工成本定义为: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经营和提供劳务活动中因使用劳动力所发生的各项直接和间接人工费用的总和。按现行企业财务会计制度,这些费用要纳入企业财务成本项目,所以称之为人工成本。 企业人工成本构成包括:职工工资总额、社会保险费用、职工福利费用、职工教育经费、劳动保护费用、职工住房费用、工会经费和其它人工成本支出等。 第一,职工工资总额: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企业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一般由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六个部分组成。 第二,社会保险费用: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对劳动者在生、老、病、死、伤残、失业时给予物质帮助的费用。社会保险费用是由国家、企业和个人三方面分担。目前实施的社会保险有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 第三,职工福利费用:是指在工资以外按照国家规定开支的职工福利费用。主要用于职工的医药费、医护人员工资、医务经费、职工因工负伤赴外地就医路费、职工生活困难补助、企业举办社会性服务机构中的工作人员的工资、以及按照国家规定开支的其他职工福利支出。如:独生子女费、丧葬抚恤费、集体福利事业补贴、工会文教费、集体福利设施费、探亲路费、上下班交通补贴、洗理费和解除劳动合同的费用。

(成本管理)成本核算模型

作业成本要素与核算模型(上) 作业成本核算模型是实施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的基础,是对作业成本法核算体系的描述,因此作业成本核算模型在作业成本法的实施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作业成本要素是构成作业成本核算模型的元素,他们按照一定规则组合在一起形成作业成本核算模型。本文通过对作业成本要素和核算模型的分析,来探讨扩展的作业成本核算模型,这种核算模型不仅是实施作业成本法的基础,对开发作业成本管理系统也具有借鉴意义。 作业成本要素 作业成本核算模型包括五大要素:资源、作业、成本对象、成本动因和分配路径,以及会计期间和组织结构两个辅助要素。资源、作业和成本对象是成本的承担者,是可分配对象。在企业中,资源、作业和成本对象都具有比较复杂的关系,因此,增加资源账户、作业账户和成本对象账户来分别管理资源、作业和成本对象。下面分别对各要素进行分析: 资源 从广义讲,资源(Resource)作为一个概念外延非常广泛,涵盖了企业所有价值载体,但是,在作业成本法下,资源实质上是指为了产出作业或产品而进行的费用支出,实际上,资源就是指各项费用总体。 资源:作为分配对象的资源就是消耗的费用,可以理解为每一笔费用。资源可以直接面向作业和成本对象分配,就是传统成本法的直接材料。 资源账户对象资源账户是从资源类别的角度描述资源。账户在传统成本中已经存在,制造费用、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就是账户。 在作业成本法中,资源账户不仅是一个分类的概念,而且还作为分配的主体,是一个分配对象。在传统成本中,制造费用汇总后按工时分配,实际制造费用账户作为一个主体在参与分配。资源账户参与分配,会造成成本信息扭曲,账户包含的资源内容越多,成本扭曲越大。作业成本法中,可以建立具有层次结构的多个资源账户,通过细分账户实现采用多次分配增加资源成本分配的准确性。 一个资源账户可以看成是一系列资源的集合,资源账户的分配需要先对资源账户进行汇总后再进行分配。既可以对资源账户下的资源进行单独分配,也可以通过资源账户对资源分配。一般先进行资源分配,再进行资源账户分配。 作业 作业概念也是建立在一定的假设基础之上的。首先,作业具有明确的“边界”,以明确作业消耗的资源与作业产出,能够明确成本责任;其次作业必须是可量化的基准,对于一般的生产作业,作业比较容易量化,对于知识性的作业,如研究工作,则难以量化,如果要把作业纳入作业成本核算体系,则必须对作业进行计量,为作业制订量化的标准。第三,作业具有单一的分配动因,作业的分配目标对于作业的消耗只能按照单一的成本动因线性分配,而作业中的某些成本项目可

软件开发成本估算

软件开发成本估算 软件开发成本估算主要指软件开发过程中所花费的工作量及相应的代价。不同与传统的工业产品,软件的成本不包括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主要是人的劳动的消耗。另外,软件也没有一个明显的制造过程,它的开发成本是以一次性开发过程所花费的代价来计算的。因此,软件开发成本的估算,应是从软件计划、需求分析、设计、编码、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到认证测试,整个开发过程所花费的代价作为依据的。 软件开发成本估算的经验模型 1.Putnam 模型 1978年Putnam提出的,一种动态多变量模型。 L = Ck * K1/3 * td4/3 其中: L-----------源代码行数(以LOC计) K-----------整个开发过程所花费的工作量(以人年计) td-----------开发持续时间(以年计) Ck----------技术状态常数,它反映“妨碍开发进展的限制”,取值因开发环境而异,见下表 从上述方程加以变换,可以得到估算工作量的公式: K = L3/(Ck3*td4) 还可以估算开发时间: td = [L3/(Ck3*K)]1/4 2.COCOMO模型(constructive cost model) 这是由TRW公司开发,Boehm提出的结构化成本估算模型。是一种精确的、易于使用的成本估算方法。 COCOMO模型中用到以下变量: DSI-------源指令条数。不包括注释。1KDSI = 1000DSI。

MM-------开发工作量(以人月计) 1MM = 19 人日 = 152 人时 =1/12 人年 TDEV-----开发进度。(以月计) COCOMO模型中,考虑开发环境,软件开发项目的类型可以分为3种: 1.组织型(organic): 相对较小、较简单的软件项目。开发人员对开发目标理解比较充分,与软件系统相关的工作经验丰富,对软件的使用环境很熟 悉,受硬件的约束较小,程序的规模不是很大(<50000行) 2.嵌入型(embedded): 要求在紧密联系的硬件、软件和操作的限制条件下运行,通常与某种复杂的硬件设备紧密结合在一起。对接口,数据结构,算 法的要求高。软件规模任意。如大而复杂的事务处理系统,大型/超大型操作系统,航天用控制系统,大型指挥系统等。 3.半独立型(semidetached):介于上述两种软件之间。规模和复杂度都属于中等或更高。最大可达30万行。 估算公式: 基本COCOMO模型估算工作量和进度的公式如下 工作量:MM = r*(KDSI)c 进度:TDKV = a(MM)b 其中经验常数 r, c, a, b 取决于项目的总体类型。 COCOMO模型按其详细程度可以分为三级:基本COCOMO模型,中间COCOMO模型,详细COCOMO模型。其中基本COCOMO模型是是一个静态单变量模型,它用一个以已估算出来的原代码行数(LOC)为自变量的经验函数计算软件开发工作量。中级COCOMO模型在基本COCOMO模型的基础上,再用涉及产品、硬件、人员、项目等方面的影响因素调整工作量的估算。详细COCOMO模型包括中间COCOMO模型的所有特性,但更进一步考虑了软件工程中每一步骤(如分析、设计)的影响。 基本COCOMO模型 通过统计63个历史项目的历史数据,得到如下计算公式。

外包服务及维护成本估算与报价模型

外包服务的维护成本估算和报价模型 研究发展中心

2013年7月

目录 1.业务背景 ---------------------------------------------------------------------------------------------- 1 1.1外包服务的种类 ---------------------------------------------------------------------------- 1 1.2外包服务的服务项目 -------------------------------------------------------------------- 2 2.外包服务的报价模型----------------------------------------------------------------------------- 2 2.1报价原则 ------------------------------------------------------------------------------------ 2 2.2报价方式------------------------------------------------------------------------------------ 3 2.3基本服务报价模型----------------------------------------------------------------------- 3 2.3.1工作量测算------------------------------------------------------------------------ 3 2.3.1.1与工作量相关的系数说明-------------------------------------------- 4 2.3.1.2现场派驻工作量测算-------------------------------------------------- 5 2.3.1.3远程监控及按需现场服务工作量测算 --------------------------- 5 2.3.2人工成本和相关费用 ---------------------------------------------------------- 6 2.3.3报价模型 -------------------------------------------------------------------------- 6 2.4可选服务报价 ----------------------------------------------------------------------------- 8 2.4.1设备租赁、顶替、备品备件类业务 --------------------------------------- 8 2.4.2现场保障类服务----------------------------------------------------------------- 9 2.4.3其他可选服务 ------------------------------------------------------------------- 10 2.5有关说明----------------------------------------------------------------------------------- 10

COCOMOII成本估算模型

COCOMOII成本估算模型 COCOMO的发展历程和很多IT管理相关模型的产生一样有着十分传奇的色彩,和其国的Lev i’s品牌牛仔裤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1981年的一天,师出TRW汤普森·拉莫·伍尔德里奇公司[美]计算机科学部从事软件开发成本估算研究工作的Barry Boehm博士——一个为成全天下软件开发事业而投生到历史的洪流中去,决意用智慧为世界迎来崭新的明天的人。工夫不负有心人,在历经日以继夜的无数次失败后,终于在这一天提出的结构型成本估算模型——“构建式成本模型”(COCOMO),它是一种精确、易于使用的成本估算方法,而且是一个和Putnam一样已经得到业界数据的验证的模型。时过境迁,在随后的10年岁月里,在美国空军任职的Ray Kile先生,对其进行了修订改良,形成了中级COCOMO增强版,同时也是美军使用的标准版本。Boehm重来没有放弃成为一个伟大软件成本估算模型专家的理想,而一直从事如何有效地将COCOMO有效的运用到软件项目成本估算工具当中,他意识到IT界的发展极为迅速,如果没有发展和创新COCOMO终究有一天将会被社会所淘汰,被世人所遗忘,所以到了1996年,Boehm博士根据软件发展情况,终于发布了改进版,将COCOMO升级为C OCOMOII,而COCOMO II是对经典COCOMO模型的彻底更新,反映了现代软件过程与构造方法。美军国防部在1999年春季公布的参数模型指导手册中将此模型作为软件评估模型的首选,B oehm终于把COCOMO从浩瀚的同类工具中脱颖而出并推上世界巅峰,期间其著作《软件成本估算:COCOMOn模型方法》和《软件工程经济学》更成为无数IT项目管理人员所景仰的经典之作,终于智慧爆发,惨悟透了老子《道德经》中“大有则无”的思想,发现自己再强也只不过是凡俗人间的一片过眼云烟,所以看破红尘就此归隐。 然而他却给世人留下COCOMOII这个巨大的财富,为软件开发事业做出无法估计的贡献,也许是对他为软件世界付出辛勤汗水的一点告慰吧。要使用COCOMOII模型进行成本估算,首先必须了解一些关于它的用法和需要注意的地方,这样我们才能有效的将它应用当管理工作当中。 首先我们应该了解一下COCOMO模型中用到的一些变量,当然还有COCOMOII模型的类型和分类,这是估算软件成本的重要环节: (1)COCOMO模型中的变量。 DSI-------源指令条数。不包括注释。1KDSI = 1000DSI。 MM-------开发工作量(以人月计) 1MM = 19 人日 = 152 人时 =1/12 人年 TDEV-----开发进度。(以月计) (2)COCOMO模型的类型:

财务预算模型

本文由不屑哥8贡献 ppt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预算管理—具体工作(阶段I) 预算管理流程 预算考核程序——指标分类与权重设定预算考核程序——指标分类与权重设定预算考核指标按对战略目标实现的影响程度可划分为基本指标、辅助指标、修正指标和否决指标:预算考核指标体系基本指标既体现经营目标和发展战略,也体现预算的核心目标。基本指标辅助指标延伸基本指标考核的内容,以囊括经营活动的全辅助指标基本指标辅助指标修正指标否决指标指标类型预算差异复核预算反馈及时性貌,也是其他预算目标的体现。修正指标主要包括预算差异复核、预算编制准确性和预算修正指标反馈及时性三个方面。通过期末预算工作检查,预算管理委员会和全面预算工作小组评分确定修正系数。特别责任指标内容否决指标是责任主体必须完成的,且对公司经营效益和长否决指标远发展有重大影响的特别责任事项。未完成则对前述综合考核结果进行全部否决。权重设定权重分割原则:权重分割原则:两次分割、重要性及可操作原则。调整 100% 否决指标权重首先在基本指标和辅助指标之间进行权重分割;其次在每一类指标中再区分核心指标和其他指标。其次分别对XX本部、事业部、控股子公司以及公司整体按重要性原则设定权重:基本指标权重>辅助指标权重;核心指标权重>其他指标权重,权重比例尽可能方便计算和衡量,可以适当采用平均分配方法。 利润总额 净现金流 预算准确率 预算管理—具体工作(阶段I) 预算管理流程 预算考核分值计算 ①基本指标综合分值①基本指标综合分值②辅助指标综合分值 实际值-预算值 ? ? =∑ ?? +1? ×指标权重 ? ×类别权重× 100 ……(有利差异) ? 预算值 ?? ? ? ?? ? ?? 实际值-预算值或=∑ ??1-预算值 ?? ?? ? ? ? ×指标权重 ? ×类别权重× 100 ……(不利差异) ? ? ? ? ③两项指标综合分值④修正系数⑤修正后综合分值⑥否决指标分值⑦综合考核分值修正指标分值的预算差异复核分值和预算准确率分值由预算委员会成员直接评分,取其评分结果的平均值;预算反馈及时性分值由全面预算工作小组在100分的基数上根据反馈不及时出现次数扣分而得。 ②辅助指标综合分值 实际值-预算值 ? ? =∑ ?? +1? ×指标权重 ? ×类别权重× 100 ……(有利差异) ? 预算值 ?? ? ? ?? ? ?? 实际值-预算值 ? ? ×指标权重或=∑ ?? 1- ? 预算值 ?? ? ? ? ? (不利差异) ? ×类别权重× 100 …… ? ? ③两项指标综合分值④修正系数⑤修正后综合分值⑥否决指标分值⑦综合考核分值 =①基本指标综合分值+②辅助指标综合分值 =∑修正指标分值×指标权重 100 =③两项指标综合分值×④修正系数=0或1 =⑤修正后综合分值×⑥否决指标分值 预算管理—具体工作(阶段I) 预算管理流程

21833_某房地产开发项目成本测算模型编

21833_某房地产开发项目成本测算模型编

某房地产开发项目成本测算模型编制说明及成本费项构成 房地产开发项目成本科目和财务成本统一是目前企业信息化管理的趋势,目前万达集团、万科集团、龙湖集团在这些方面都走在了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前沿,而真正能实现科目的统一,我们最主要的是取得一个统一的编制科目的口径: 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就是最好的基础平台,本模型就是基于以上,进行的成本科目划分。 某房地产项目基本情况:项目技术经济指标表

1、成本模型包括项目所有投入的成本及费用、是项目完全成本,成本科目的划分按照土地增值税清算的成本分类计算: 100%、未超过扣除项目金额200%的部分,税率为50%。增值额超过扣除项目金额200%的部分,税率为60%。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免征土地增值税: (一)纳税人建造普通标准住宅出售,增值额未超过扣除项目金额20%的; (二)因国家建设需要依法征用、收回的房地产。 3

2、成本科目中比重最大的一块:建筑安装工程费按照项目实际执行的总分包合同来划分 该项目划分为:总包单位、塑钢窗、栏杆、防火门、防盗门、发电机、电梯、强电、天然气、闭路、可视、消防、水箱、风机风口风阀、水泵、一次供水、二次供水、网络电信、裙楼装饰、园林环境等分包合同; 3、成本科目的深度按照可以编制项目的现金流来划分: 为编制项目现金流,成本费项目的深度按照具体发生的成本支出分级编制; 例如:总包单位的工程内容分为: 在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工程中:又按照项目进

度款、结算款的支付,将项目分为地下室结构、地上商业结构、2-5层住宅结构(销售前住宅塔楼结构)、5-16层住宅结构; 4、综上所述,本项目的完整的成本费用科目划分为四个级别的费项如下表: 一级费项例如:一、开发成本 二级费项例如:一、开发成本 1 土地费用 三级费项例如:一、开发成本 1 土地费用1.4 土地使用税

房地产成本测算模型(最全)

黄骅星墅华城投资收益分析表(容积率1.56) 序 号 开发成本 单价(元/平米) 总额(元) 取值说明 1 土地使用成本 401.09 22,000,000.00 2 《建筑工程规划许可证》 (1) 住宅 4.00 301,776.00 (2) 商业 9.00 55,323.00 3 《建筑工程开工许可证》 (1) 质监费 2.00 163,182.00 (2) 墙改费 8.00 652,728.00 (3) 招标两费 0.20 16,318.20 4 施工图设计费 12.26 1,000,000.00 5 地质勘查费 4.00 326,364.00 6 城市配套费 30.00 2,447,730.00 7 建安成本 (1) 多层/小高层/高层 1125/1290/1425 94,841,700.00 (2) 商业物业 1,330.00 8,175,510.00 (3) 地下车库 1,450.00 42,930,000.00 8 监理费 8.58 700,000.00 9 规划局制图费 单位(元/幅) (1) 红线图 1,300.00 3,900.00 每次出图一式三份 (2) 区控图 5,100.00 15,300.00 (3) 管线平米布置图 1,000.00 3,000.00 10 工程质量监督检验费 单位(元/平米) (1) 空气质量检测 2.00 163,182.00 (2) 材料检验检测 3.80 310,045.80 11 人防工程易地建设费 30.00 2,447,730.00 12 施工招标交易费 0.20 16,318.20 13 印花税 0.03% 84,832.11 14 渣土处置费 0.36 29,372.76 15 审图费 4.00 326,364.00 16 环评费 1.20 97,909.20 17 社区配套及公建配套 150.00 12,238,650.00 预估 18 销售成本 70.88 8,483,211.00 按照总销售额的3%计算 19 广告费用 23.63 2,827,737.00 按照总销售额的1%计算 20 企业管理成本 70.88 8,483,211.00 按照总销售额的3%计算 21 不可预见费 150.00 12,238,650.00 处理未知问题时的费用 22 销售税费 0.05 14,138,685.00 开发成本费用总计 239,959,929.27 总销售额 371,597,700.00 总成本 239,959,929.27 方案一 星墅华城投资收益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