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小麦品种的对比

5个小麦品种的对比
5个小麦品种的对比

5个小麦品种的对比

摘要为寻求适合沿河县种植的小麦新品种,采用田间对比试验方法,对4个品种进行了品比试验。结果表明:4个参试品种以绵麦48表现最好,绵麦48在产量、穗粒数、穗实粒数和结实率等方面均居第一,综合表现最好;其次为西科麦4,其余2个品种相对较差。建议生产上以种植绵麦48为主,西科麦另一系、西科麦4号和绵麦48矮系可作为搭配品种使用。

关键词小麦品种;农艺性状;产量;结实率

小麦是沿河县的主要夏粮作物,农民有着长期种植小麦的习惯,年种植面积在6667万hrnz左右,平均产量2250kg/2。为了更好地发展粮食生产,确保粮食生产安全,稳定沿河县小麦的播种面积,不断提高单产,增加总产,找出适宦于沿河县种植的小麦新品种,于2010年10月至2011年5月在沿河县夹石镇山阳村结合小麦万亩高产创建示范进行了不同小麦品种对比试验。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小麦品种共计5个。其中,西科麦4号、西科麦另一系、绵麦48和绵麦48矮系,均为四川省绵阳市农科院提供;雅安早(CK),本地提供。

1.2试验地概况试验在沿河县夹石镇山阳村蒋义武的责任地进行,面积1005m2,东经108°23’43”、北纬28°13’26”,海拔538m,土壤pH值6.3,经土壤养分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3.08%,全氮0.149%,碱解氮149mg/kg,速效磷8.1mg/kg,速效钾81mg/kg。土壤肥力为中等水平,肥势均匀。地势平坦,光照充足,土壤肥力中等,前茬作物为玉米。

1.3试验设计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设5个处理,3次重复,共15个小区。每个小区面积20m2(4m×5m)。采取条行撇播,行距为24.75cm。每小区均匀撒播,管理措施与常规管理相同。

1.4田间管理播种前土地深犁、人工碎土各1次,10月28日播种,播种时每小区施尿素0.38kg,磷肥1.5kg,氯化钾0.3kg作底肥,然后用三唑酮拌种条行撒播,撒种后每小区用清粪水40kg浇淋覆盖土。

在分蘖中期(1月16日)每小区用尿素O.38kg,氯化钾0.3kg作追肥施用,同时进行中耕除草。在扬花前和扬花后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和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kg/2对水750—900kg/2喷洒1次,防治小麦白粉病、条锈病和赤霉病等。

2结果与分析

从表1、表2看出,在4参试品种中,株高绵麦48最高,为79.6cm;绵麦48矮系最低(对照62.1cm),为67.5cm。穗长7.2~8.4cm。穗粒数与穗实粒数均以绵麦48最多,分别为34,16粒/穗和31.08粒/穗;西科麦4号最少,31.11粒/穗和26.96粒/穗。结实率绵麦48最高,为90.98%;西科麦另一系最低,为85.03%。千粒重49.O~52.4g。产量绵麦48最高,为5560.35kg/2,西科麦4号产量最低(除对照外),为4700.25kg/2。经方差分析,重复间没有显著差异(F=4.01F0.01=7.01),通过SSR法差异显著性测验后推断:品种绵麦48与雅安早(cK)有极显著差异;绵麦48与西科麦4号、绵麦48矮系及西科麦另一系与雅安早(CK)差异较显著;西科麦另一系、西科麦4号、绵麦48矮系均无显著差异。

从各方面表现看,绵麦48在产量、穗粒数、穗实粒数和结实率等方面均居第一,综合表现最好;其次为西科麦4,其余2个品种相对较差。建议生产上以

良星99小麦品种介绍

良星99小麦品种介绍 良星99小麦品种属于半冬性中熟品种,生育期253天左右。一、选育单位:山东良星种业有限公司二、审定编号:冀审麦2012009号三、适宜种植区域: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北片的山东、河北中南部、山西南部、河南中南部种植。四、品种来源:(济91102×鲁麦14)×PH85-16五、亩产量:498千克在河北、山东两省区试2003、2004年产量5个第一,一般亩产500-600kg,高产潜力可达751kg。2003年冀中南水地组冬小麦区域试验结果,平均亩产483.9kg,比对照石4185增产4.38%,差异极显著,居15个参试品种第一位。2004年同组区域试验结果,平均亩产549.2kg;2004年同组生产试验结果,平均亩产553.4kg,比对照增产6.48%。2004~2005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北片水地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09.13公斤,比对照石4185增产4.17%(显著);2005~2006年度续试,平均亩产529.2公斤,比对照石4185增产4.40%(极显著)。2005~2006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98.9公斤,比对照石4185增产 2.46%。 六、品种特点良星99小麦品种的幼苗半匍匐,叶色浓绿,分蘖力一般。成株株型较紧凑,株高71.7cm。穗长方型,长芒,白壳,白粒,硬质,籽粒较饱满。亩穗数35.6万,穗粒数31.9个,千粒重43.7g,容重793.2g/L。抗倒性强,抗寒性略低于京冬8号。2011年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测定,籽粒粗蛋白(干基)14.42%,湿面筋31.8%,沉降值27.2mL,吸水率61%,形成时间2.8分钟,稳定时间2分钟。

圆锥小麦(T.turgidum)地方品种的品质分析

圆锥小麦(T.turgidum)地方品种的品质分析1 陈兴,李伟,魏育明,陈国跃,郑有良* 四川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四川都江堰(611830) E-mail:ylzheng@https://www.360docs.net/doc/f013062725.html, 摘要:对84份圆锥小麦地方品种品质性状检测与分析的结果表明,供试材料中蛋白质含 量存在较大变异,平均蛋白质含量为14.34%。平均千粒重达21.74g,变异系数为20.11%。 面筋指数平均值为63.02%,变异系数为28.21%。所有供试材料湿面筋含量均超过30%, 其中超过35%有21份。甘肃、四川和河南等各区域内材料间蛋白质含量差异显著,陕西区 内材料差异不显著,而各区域间材料差异不显著。相关分析表明,蛋白质含量与千粒重呈显 著负相关,蛋白质与湿面筋和干面筋均极显著相关,而千粒重与面筋指标无显著相关性。另 外筛选到蛋白质较高,面筋品质较好的材料,可供进一步利用。 关键词:圆锥小麦;地方品种;品质分析 1. 前言 小麦是中国最重要作物之一,栽培地域广泛,各地小麦类型有较大差异[1]。中国西南地区独特的生态环境使本区域的小麦地方品种具有高穗粒重、低穗数和低蛋白质含量等特点 [2]。高产育种的偏好使现代小麦品种比其旧的品种具有较低的蛋白质含量[3,4]。近年来中国 小麦产量已经提高,但是小麦品质并没有得到显著的改良[1,5]。小麦的品质和多种因素有关, 是多种因素的相互结合、相互作用的结果。小麦品质受基因型、环境、以及基因型与环境的 互作影响[6,7]。 在现代育种进程中,普通小麦的遗传基础丰富程度影响着产量和品质的提高[8],同时也影响其抵御各种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能力。而普通小麦的近缘属种中含有大量可供利用的优 异基因资源,它们是小麦育种改良的基础,对这些遗传资源的评价可以为合理利用提供信息。 圆锥小麦(2n=4x=28,AABB)作为小麦属二粒系中一个重要种,曾经广泛分布在许多国家 和地区,包括西班牙、法国、意大利和中国。在五十年代以前曾在中国广泛分布,八十年代 后,仅在中国西南的部分地区有零星分布[9]。圆锥小麦具有较易向普通小麦转移基因,通过 远缘杂交可直接利用的特点。前人对圆锥小麦地方品种的C-带[10],糯性蛋白[11],醇溶蛋白 和高分子量麦谷蛋白[12],同工酶[13],微卫星[14]以及与黑麦的可杂交性[15]均进行了研究。但 是对圆锥小麦地方品种的品质性状研究较少。本研究拟对所搜集保存的84份圆锥小麦地方 品种的品质性状进行初步分析,以期深入了解其变异情况,并从中筛选出优异资源以供进一 步利用。 表1供试材料 Table 1 Materials used in this study 编号材料来源编号材料来源编号材料来源四川安岳33 AS2294 四川简阳65 AS2330 甘临泽 1 AS2235 四川安岳34 AS2295 四川安岳66 AS2331 甘山丹 2 AS2236 3 AS2238 四川35 AS2296 四川安岳67 AS2332 甘 四川巴中36 AS2297 四川安岳68 AS2333 甘金塔 4 AS2239 1本课题得到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20040626004)的资助。

旱地小麦新品种介绍_张宾

26 1.济麦262 审定编号:鲁农审2016010号。 育种者: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常规品种,临麦2号与烟农19杂交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冬性,株形半紧凑,旗叶宽 大、下批,抗倒伏,熟相中等。生育期比鲁麦21晚熟1天;株高67.2厘米,667平方米穗数32.7万,穗粒数37.5粒,千粒重44.7克,容重750.9克/升;中抗条锈病,中感白粉病和纹枯病。长芒、白粒,硬质。籽粒蛋白质含量15.0%,面粉白度80.2。 产量表现:2012~2013年度山东省旱地区域试验平均667平方米产462.62千克,较对照鲁麦21增产9.74%,是近十年来增产幅度最大的旱地小麦;2014~2015年旱地组生产试验平均667平方米产492.97千克,比对照品种鲁麦21增产4.92%。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在全省旱肥地种植。播期10月1~10日,每667平方米基本苗18万~20万。注意防治蚜虫、叶锈病和赤霉病。 2.齐民6号 审定编号:鲁农审2016009号。 育种者:淄博禾丰种业农业科学研究院、淄博市种子管理站。 品种来源:常规品种,临麦2号与烟农19杂交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冬性,株形半紧凑,叶片较宽 大,较抗倒伏,熟相好。生育期比鲁麦21晚熟近1天;株高69.7厘米,667平方米穗数38.0万,穗粒数34.5粒,千粒重41.1克,容重774.9克/升;中抗白粉病,中感赤霉病和纹枯病,高感叶锈病。越冬抗寒性好,抗旱性较好。长芒、白粒,半硬质。籽粒蛋白质含量13.5%,面粉白度74.4。 产量表现:在2012~2014年山东省小麦品种旱地组区域试验平均667平方米产450.58千克,比对照品种鲁麦21增产5.46%;2014~2015年旱地组生产试验平均667平方米产501.51千克,比对照品种鲁麦21增产6.74%。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在全省旱肥地种植。播期10月5~10日,每667平方米基本苗15万~18万。 (张宾 王法宏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 旱地小麦新品种介绍

小麦新品种

郯麦98 审定编号:鲁农审2009057号 育种者:山东省郯城县种子公司。 品种来源:常规品种。济宁13为母本,942为父本杂交,系统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半冬性,幼苗半直立。两年区域试验结果平均:生育期237天,比对照品种济麦19晚熟1天;株高82.0厘米,叶色深绿,叶耳紫红色,株型紧凑,较抗倒伏,熟相中等;亩最大分蘖86.8万,有效穗32.9万,分蘖成穗率37.8%;穗型长方,穗粒数41.8粒,千粒重44.4克,容重779.7克/升;长芒、白壳、白粒,籽粒饱满度中等,硬质。2009年中国农科院植保所抗病性鉴定结果:慢条锈病,高感叶锈病、白粉病、赤霉病和纹枯病。2008~2009年生产试验统一取样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泰安)测试:籽粒蛋白质含量12.5%、湿面筋36.8%、沉淀值33.5毫升、吸水率65.2毫升/100克、稳定时间2.5min,面粉白度73.4。 产量表现:在2006~2008年山东省小麦品种中高肥组区域试验中,平均亩产529.06公斤,比济麦19增产5.06%;2008~2009年高肥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57.37公斤,比济麦19增产7.44%。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期10月1~10日,每亩基本苗15~20万。注意防治病虫害。 缺点:高感叶锈病、白粉病、赤霉病和纹枯病等 优点:产量高、优质等 山农16 山农16(原代号旱丰3号) 审定编号:鲁农审2007047号 育种者:山东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泰安市五岳泰山种业有限公司、德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品种来源:济南13号为母本,旱635为父本杂交,系统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半冬性,幼苗半匍匐。两年区域试验结果平均:生育期238天,与鲁麦21号相当;株高72.4厘米,株型较紧凑,较抗倒伏,熟相好;亩最大分蘖108.6万,亩有效穗39.3万,分蘖成穗率36.2%;穗粒数35.2粒,千粒重38.7克,容重767.9克/升;穗型纺锤,长芒、白壳、白粒,硬质,籽粒较饱满。抗旱性较好。2007年中国农科院植保所抗病性鉴定结果:慢条锈病,高抗秆锈和纹枯病,中感白粉病,高感赤霉病。2006-2007年生产试验统一取样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泰安)测试:籽粒蛋白质12.2%、湿面筋29.1%、沉淀值22.7ml、吸水率60.5ml/100g、稳定时间3.4min、面粉白度75.4。 产量表现:该品种参加了2004-2006年山东省小麦品种旱地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448.31公斤,比对照品种鲁麦21号增产2.96%。2006-2007年旱地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399.49公斤,比对照品种鲁麦21号增产7.34%。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期10月上旬,适宜基本苗每亩15万。 审定意见:在全省旱肥地块种植利用。 优点:株型较紧凑,较抗倒伏,熟相好,抗旱性较好,高抗秆锈和纹枯病,产量高。 缺点:中感白粉病,高感赤霉病等。 豫麦70-36

国家冬小麦品种比较试验品质分析结果及汇总表

附件5 2016-2017年度国家冬小麦品种比较试验品质分析结果 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按照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的要求,我中心对2016-2017年度国家冬小麦品种比较试验3个区试组340份样品、337个品种进行了品质测定。 一、送样情况 2017年我中心陆续收到黄淮冬麦区南片冬水组、黄淮冬麦区北片水地组和黄淮冬麦区旱地组各送样点寄送的品种337个、样品340份,每份样品量在1~2kg之间。中心对样品进行了品质测定。样品情况汇总见表1。 二、试验设计 1.方法标准 容重:GB/T 5498-2013《粮食、油料检验容重测定法》 水分:GB/T 5497-1985《粮食、油料检验水分测定法》(定温定时烘干法) 粗蛋白质:NY/T 3-1982《谷物、豆类作物种子粗蛋白质测定法(半微量凯氏法)》 湿面筋:GB/T 5506.2-2008 《小麦和小麦粉面筋含量第2部分:仪器法测定湿面筋》 稳定时间:GB/T 14614-2006《小麦粉面团的物理特性吸水量和流变学特性的测定粉质仪法》2.品种分类标准 依据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印发的《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品种分类见表2。

表2 品种分类 3.3、2017年新实行的《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国家级)》中对优质小麦的规定 优质品种:满足下述各项相关指标要求的强筋、中强筋和弱筋小麦为优质品种。 强筋小麦:粗蛋白质含量(干基)≥14.0%、湿面筋含量(14%水分基)≥30.5%、吸水率≥60%、稳定时间≥10.0分钟、最大拉伸阻力Rm.E.U.(参考值)≥450、拉伸面积≥100cm2,其中有一项指标不满足,但可以满足中强筋的降为中强筋小麦。 中强筋小麦:粗蛋白质含量(干基)≥13.0%、湿面筋含量(14%水分基)≥28.5%、吸水率≥58%、稳定时间≥7.0分钟、最大拉伸阻力Rm.E.U.(参考值)≥350、拉伸面积≥80cm2,其中有一项指标不满足,但可以满足中筋的降为中筋小麦。 中筋小麦:粗蛋白质含量(干基)≥12.0%、湿面筋含量(14%水分基)≥24.0%、吸水率≥55%、稳定时间≥3.0分钟、最大拉伸阻力Rm.E.U.(参考值)≥200、拉伸面积≥50cm2。 弱筋小麦:粗蛋白质含量(干基)<12.0%、湿面筋含量(14%水分基)<24.0%、吸水率<55%、稳定时间<3.0分钟。 三、品质检测结果与分析 2016-2017年度国家冬小麦品种比较试验品质检测数据详见附表1。 参加测定的样品共340个,依据《农作物品种审定规范小麦》标准进行分类评分,2017年达到强筋小麦品种指标的有29个品种:黄淮冬麦区南片冬水组品种21个,黄淮冬麦区北片水地组6个,黄淮冬麦区旱地组2个;达到弱筋小麦指标的品种有18个:黄淮冬麦区南片冬水组品种8个,黄淮冬麦区北片水地组5个,黄淮冬麦区旱地组5个(表3-1)。 2015-2017年连续2年参加品种比较试验的品种有94个(见附表2),其中达到强筋小麦指标的品种有7个:黄淮冬麦区南片冬水组丰德存麦21、山农116、西农235和新麦45,黄淮冬麦区北片水地组济麦55和冀麦U80,黄淮冬麦区旱地组中麦35;达到弱筋小麦指标的品种有9个:黄淮冬麦区南片冬水组丰韵麦6号和中苑1号,黄淮冬麦区北片水地组石13-6609、冀麦782和粮圣101,黄淮冬麦区旱地组冀麦325、长9499、长7080和运旱1512(表3-2)。 表3-1 2016-2017年1年度达标小麦品种(原标准)

山东优质小麦品种简介

(一)豫麦34号 1、品种来源:郑州市农科所于1982年以矮丰3号╳(孟201╳中株特)为母本,以豫麦2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原名郑农7号,1994年省品审会审定通过命名为豫麦34号,1995年10月获全国第二届农业博览会银奖。 2、特征特性:属弱春性大穗早熟品种。白粒、角质,分蘖力中等,千粒重40—50克,穗粒数28—30粒,株高80cm左右,稳产性好,抗倒伏力强,抗干热风,高抗条锈和叶锈病,中抗白粉病,高感叶枯病。 3、品质状况:蛋白质含量15.41%,湿面筋32.1%,沉降值55.1ml,吸水率62.6%,面团形成时间8.1分,稳定时间10.3分,面包体积732cm3 ,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规定的面包小麦标准。 4、适宜地区及栽培技术:适宜河南省北中部中高产地区中晚茬种植,中北部地区播期以10月15日左右为宜,南部地区亦相应推迟。播量每亩7—8公斤,返青、齐穗期注意喷洒粉锈宁、磷酸二氢钾及氧化乐果。 (二)豫麦35号 1、品种来源:内乡县农科所用(绵阳84—27╳内乡82C6)F1╳豫麦17杂交选育而成,原名内乡184,1995年省品审会审定通过命名为豫麦35号。 2、特征特性:属弱春性中早熟品种,分蘖力强,千粒重42克,穗粒数45粒,株高75cm,籽粒白色,角质、粗秆抗倒,高抗条锈、土传花叶病,中抗白粉病、纹枯病、赤霉病、叶锈病。 3、品质状况:属面包用优质小麦,蛋白质含量15.38%,湿面筋33.72%,沉降值38.5ml,吸水率53.6%。面团形成时间7.2分,稳定时间13分,面包体积788cm3。 4、适宜地区及栽培技术:适宜亩产300—500kg水平的高肥水地种植。播期10月10日—30日,每亩产量5—8公斤,重施有机肥,氮、磷、钾、锌配合,高产麦田在小麦生育中后期注意土壤墒情,保证高产需水要求,小麦齐穗至灌浆初期,叶面混合喷施粉锈宁、多菌灵等,可起到防病,促进籽粒灌浆,提高粒重的作用。 (三)豫麦47号 1、品种来源:河南省农科院小麦所于1988年引进新乡市农科所的宝丰7228╳百泉源3199F1代种子经过多年连续单株选择育成,原名丰优3号,1995年获第二届全国农业博览会铜奖,1997年省品审会审定通过命名豫麦47号。 2、特征特性:为弱春性多穗型中早熟品种,千粒重40克,株高75cm左右,分蘖成穗率高,成熟落黄好,耐穗发芽。长芒、白壳、白粒、角质,中抗条锈病、叶锈病、纹枯病,中感叶枯病、白粉病。 3、品质状况:蛋白质含量15.68—15.80%,沉降值43.4ml,湿面筋37.8—42.8%,吸水率62.4—63.5%,面团形成时间7.5分,稳定时间13分,评价值68,面包体积771cm3,达到优质面包小麦品质标准。 4、适宜地区及栽培技术:适于豫中北中晚茬中上等以上肥力地块种植,中部地区播期为10月中、下旬,最佳播期为10月15日前后,播量每亩6—7kg,晚播适当加大播量,在管理上应施足底肥,适当补充磷、钾肥,为在较高的产量水平下达到优质,追肥应掌握氮肥后移原则,一般可在3月中、下旬追尿素5—7kg,灌浆期应注意防治蚜虫。 (四)高优503 1、品种来源:从河北省引进,1995年获第二届全国农业博览会铜奖,在河南省新乡市、濮阳市有一定的种植面积。 2、特征特性:属半冬性、幼苗壮、分蘖强,株高85—90cm,茎秆弹性好,叶片上冲,粒角质,千粒重40g,表现抗纹枯病、条锈病、白粉病、叶枯病,在豫北地区一般亩产400—550公斤。 3、品质状况:容重828克左右,蛋白质含量16.5%,湿面筋含量34%,沉降值46.4ml,吸水率59%,面团形成时间5.8分,稳定时间13分,评价值64,面包体积715cm3,面包评分87.6,属优质面包小麦。 4、栽培技术:可在黄淮麦区早茬示范种植。该品种分蘖力强,播量不宜过大,适播期10月1日—10日,播量应掌握在5—7公斤为宜;亩施粗肥3—5方,碳铵50—60kg或尿素35公斤,磷肥25公斤,春节前适追肥,拔节后一般不再追肥,以防贪青晚熟。 (五)济南17 原代号924142,是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以临汾5064为母本,鲁麦13为父本有性杂交,选育而成。1994年4月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 特征特性:冬性,幼苗半匍匐,抗寒性好,分蘖力强,成穗率高(47%),亩穗数可达60万,属多穗品种;株型紧凑、叶片上冲,长势和长相好;株高75厘米左右,秆强抗倒;中早熟(较鲁麦14号早熟2天),熟相好;穗纺缍型,穗粒数30—50粒,顶芒,白壳,白粒,角质,千粒重38—42克。据多年测定,籽粒蛋白质含量15%左右(1978年测定17.8%),湿面筋33.5%—39.7%,沉降值39.8—54.7ml,面团稳定时间9—28min,面包体积800—950ml。其综合品质达到美国和加拿大优质小麦品质指标。可用其生产高档水饺、面包、面条(方

不同小麦品种抗低温能力比较

不同小麦品种抗低温能力比较 冯素伟,董娜,胡铁柱,李淦,李笑慧,茹振钢 (河南科技学院小麦中心,河南新乡453003) 摘要:选择基因型不同的14个小麦品种进行超低温处理,观察植株地上部的受冻级别及幼穗受冻情况,比较 不同小麦品种之间的抗低温能力,探讨小麦品种的整体抗寒性以及评定抗寒性的标准.试验表明:品种类型不同,其抗低温能力有很大差异.越冬期幼穗分化在二楞期前不易受冻,一般偏春性品种冬前幼穗分化状态在二楞期后,冬性品种和半冬性品种在当地以单楞状态越冬.试验中忍耐低温较强的品种有:非黑土地24、邯郸6172、淮麦0454和百农矮抗58.地上部冻害级别结合观察越冬期幼穗分化时期及幼穗冻害级别,不仅能准确评定新品系的抗寒性,而且还可鉴定新品系的冬春性. 关键词:抗寒性;冻害级别;幼穗分化;评定标准中图分类号:S852.61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7516(2010)03-0004-04 Analysis on the integrated winter hardness of different wheat varieties Feng Suwei,Dong Na,Hu Tiezhu,Li Gan,Li Xiaohui,Ru Zhengang (Center of wheat,Hen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Xinxiang 453003,China ) Abstract:The 14wheat varieties of different genotype were elected to carry through treatment of over -low temperature,and observed the suffering freeze levels and young spike cold resistance,discussed whole cold resistance of wheat varieties and assessed standard of cold resistance.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ld resistance had great difference between wheat varieties,young spikes differentiation was not liable to freeze in double ridge stage within overwintering period;the state of young spike of relative spring varieties were after double ridge stage before young spikes differentiation;winter and half winter varieties were as state of single ridge stage locally.In the experiment,the varieties of strong winter hardness were FH24,HanDan6172,HuaiMai0454and BaiNong AK58.the winter injure level of above-ground leaves combined to observe young spike differentiation stage and its winter injure levels during overwintering period,not only could assess the winter hardness of new series truly,but appraise winter or spring varieties of new series. Key words:wheat,winter hardness,winter injure level,young spike differentiation,assessing standard 抗寒性是植物对低温寒冷环境长期适应中,通过本身的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获得的一种抗寒能力.长期以来,很多学者从不同研究角度出发对小麦的抗寒性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一些有 关植物抗寒性的鉴定方法及其指标[1-5]. 由于农业技术措施的改革,秸秆还田技术大面积实施,复种指数不断提高,使得晚播数量加大,漏风田面积增加,再加上抗寒性弱的一些小麦品种大量推广,种植界限盲目向北推移,这些都使抗寒性的 第38卷第3期383 Vol.No.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Journal of Hen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0年9月2010 Sep.收稿日期:2010-1-29 基金项目: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小麦新品种百农矮抗58产业化研究与开发”(0811********)作者简介: 冯素伟(1978-),女,河南濮阳人,助教,硕士.主要从事小麦高产优质栽培研究与教学工作.通讯作者: 茹振钢(1958-),男,河南焦作人,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小麦遗传育种研究与教学工作.doi:10.3969/j.issn.1008-7516.2010.03.002

中国的小麦品种概况及用途

中国的小麦品种概况及用途 陈西鸾 1 小麦品种概况 小麦是我国粮食系统中的重中之重;是营养比较丰富、经济价值较高的商品粮。小麦籽粒含有丰富的淀粉、较多的蛋白质、少量的脂肪,还有多种矿质元素和维生素B。小麦按播种季节分,可分为冬小麦和春小麦。小麦品质的好坏,取决于蛋白质的含量与质量。一般,春小麦蛋白质含量高于冬小麦,但春小麦的容重和出粉率低于冬小麦。 硬冬白小麦:种皮为白色或黄白色的麦粒不低于90%,角质率不低于70%的冬小麦。 优质强筋小麦:面筋数量较高、筋力较强、品质优良具有专门加工用途的小麦。 按照国标,优质小麦分为两类,即优质强筋小麦和优质弱筋小麦。 2 硬冬白麦和强筋小麦的用途 2.1 硬冬白小麦用途 由于国标没有规定内在品质,所以硬冬白小麦期货交割的货物比较杂,既有内在品质较高的品种,也有较低的品种,因此用途不一。在没有强筋小麦期货时,硬冬白小麦期货交割标准的用途比较广。但有了强筋小麦期货后,硬冬白小麦中能够达到强筋小麦标准的,就专门用做面包、饺子、拉面等,这样强筋小麦的大部分就从硬麦中分离出来。从期货交割的标准来说,硬冬白小麦一般稳定时间在8分钟以下(不排除有8分钟以上)。因此,达不到强麦标准的硬麦大部分用做馒头、面条、饺子等。

2.2 优质强筋小麦用途 优质强筋小麦主要用于加工制作面包、拉面和饺子等要求面粉筋力高的食品。其中面包全部用优质强筋小麦,对小麦品质要求最高。为了提高面包粉质量,国内一些专用粉厂还经常在国产优质强筋小麦中添加进口高筋小麦。加工饺子粉,也要优质强筋小麦混配,提高面粉质量,增加食品的口感。另外,对于一些质量较差的小麦,添加优质强筋小麦,改善内部品质,加工馒头和其它面食。如东北地区用优质强筋小麦与春麦搭配,改善春小麦粉的质量。 国家优质强筋小麦标准与普通小麦标准相比,主要增加了以下指标:小麦粗蛋白、湿面筋、面团稳定时间、降落数值和烘焙评分,这些指标主要是衡量小麦面筋值的含量及质量、小麦蛋白质含量、发酵品质(降落数值)和加工面包食品的质量。

我国优质强筋小麦主要品种介绍

我国优质强筋小麦主要品种介绍 更新时间:2007年10月22日来源: 优质小麦是指品质优良具有专门加工用途的小麦。按照国标,优质小麦分为两类,即优质强筋小麦和优质弱筋小麦。优质强筋小麦品种的种植面积和产量约占优质小麦的90%以上,是优质小麦发展的重点。 优质强筋小麦是指面筋数量较高、筋力较强的小麦,主要用于加工制作面包、拉面和饺子等要求面粉筋力很强的食品。国家优质强筋小麦标准与普通小麦标准相比,主要增加了以下指标:小麦粗蛋白、湿面筋、面团稳定时间、降落数值和烘焙评分,这些指标主要是衡量小麦面筋值的含量及质量、小麦蛋白质含量、发酵品质(降落数值)和加工面包食品的质量。 多年来,各地科研机构研制和培育的优质强筋小麦品种很多,但推广种植形成规模的品种相对较少。主要有 “藁城8901 ”、 “豫麦34 ”、 “高优503 ”、 “济南17 ”、 “野猫 ”、 “格来尼

”和 “辽春10号 ”、 “小偃54 ”、 “烟农15 ”、 “烟农19 ”、“滋麦12 ”、 “皖麦33 ”、 “皖麦38 ”和 “中优9507 ”等。具体如下: (1) “藁城8901 ”:河北藁城农科所培育。硬质白冬小麦,种植区域主要在河北中部地区的石家庄、保定,特别是石家庄市下属的藁城县以大面积推广种植 “8901

”为主。2002年5月在山东泰安举行的优质小麦会议中,被评为优质强筋小麦品质第一名。2002年,由于授粉季节降雨, “8901 ”整体品质下降,面粉厂普遍反映,2002年产 “8901 ”品质低于 “豫麦34 ”。 (2) “豫麦34 ”:郑州市农科所1982年选育。该品种品质好且产量几乎赶上普通小麦,因此,农民种植积极性高,品种推广种植的区域较广。河南中部郑州、许昌,北部新乡、濮阳、安阳、焦作,东部开封、商丘及周边邯郸、菏泽等地区种植面积较大。河南中北部地区一般在10月15日左右播种。 (3) “高优503 ”:河北省农科所选育。豫北地区种植较多,而且集中在新乡、濮阳、安阳、邯郸和邢台等地区。 (4) “郑州9023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培育,属于硬质冬小麦,大多种植在河南省黄河南部的几个地市,北部新乡和焦作等地区也有种植。 (5)

小麦新品种介绍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f013062725.html, 小麦新品种介绍 作者: 来源:《农业知识·致富与农资》2017年第08期 1.太麦198 品种来源常规品种,系良星619与山农2149杂交后选育,选育单位是泰安市泰山区久和作物研究所。 特征特性冬性,幼苗半直立。株形半紧凑,叶色深绿,叶片上挺,较抗倒伏,熟相好。 两年区域试验结果平均:生育期233天,与对照济麦22相当;株高73厘米,667平方米最大分蘖99.2万,有效穗43.5万,分蘖成穗率43.9%;穗长方形,穗粒数36.5粒,千粒重43.6克,容重786.8克/升;长芒、白壳、白粒,籽粒硬质。2016年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 所接种抗病鉴定结果:高抗叶锈病,中抗赤霉病,中感白粉病和纹枯病,高感条锈病。越冬抗寒性较好。2014年、2015年区域试验统一取样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泰安)测试结果平均:籽粒蛋白质含量13%,湿面筋33.1%,沉淀值30.2毫升,吸水量61.9毫升/100克,稳定时间4.4分钟,面粉白度76.3。 产量表现在2013~2015年山东省小麦品种高肥组区域试验中,两年每667平方米平均产量为599.9千克,比对照品种济麦22增产5.4%;2015~2016年高肥组生产试验,每667平方米平均产量为634.3千克,比对照品种济麦22增产6.2%。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期10月1~10日,每667平方米基本苗15万左右,其他管理措施同一般大田。适宜在山东高肥水地块种植利用,注意防治条锈病。 2.菏麦20 品种来源常规品种,系984121与周麦18号杂交后选育,育种单位是山东科源种业有限 公司。 特征特性半冬性,幼苗半直立。株形半紧凑,旗叶宽短上挺,较抗倒伏,熟相好。两年 区域试验结果平均:生育期233天,与对照济麦22相当;株高74厘米,667平方米最大分蘖99.4万,有效穗40.7万,分蘖成穗率41%;穗长方形,穗粒数38.3粒,千粒重42.6克,容重787.4克/升;长芒、白壳、白粒,籽粒硬质。2016年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接种抗病鉴定结果:中抗条锈病,中感叶锈病、白粉病、赤霉病和纹枯病。越冬抗寒性较好。2014 年、2015年区域试验统一取样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泰安)测试结果平均: 籽粒蛋白质含量13.9%,湿面筋37.9%,沉淀值29.8毫升,吸水量62.7毫升/100克,稳定时间3.7分钟,面粉白度75.9。

强筋小麦品种简介

龙麦30(龙97-7146)品种名称: 龙麦30(龙97-7146) 审定编号: 蒙认麦2006001号,2004年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黑审麦2004001。 品种来源: 海拉尔农垦(集团)农牧业管理部,黑龙江省农科院育种所小麦室,以龙90—05098为母本,龙90—06351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 幼苗:幼苗直立,生长慢。植株:株高85—90cm,秆强,分蘖及成穗能力强。穗:纺锤型穗,长芒,穗层整齐。籽粒:红色,子粒饱满,角质粒,千粒重在35—38g左右。品质:2005年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测定,蛋白质含量15.9%,湿面筋含量34.4%,沉降值47.33ml,吸水率62.0%,面团稳定时间12.5分钟,最大抗延阻力477.3EU,延伸性19.6cm,降落值310S,面包体积780ml,面包评分76.5。 产量表现: 2005年参加内蒙古东部旱作小麦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33.69kg/亩,比对照龙麦26增产12.24%,平均生育期89天,比对照龙麦26早4天。 栽培要点: 种植密度42—45万株/亩;一般施纯N 4—5kg/亩,纯P2O5 4—5kg/亩,纯K2O 2—3kg/亩较为适宜。N肥的追肥方式以2/3作底肥,1/3作种肥和后期叶面追施。 种植区域: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岭北地区种植。 师栾02-1 审定编号:国审麦2007016 品种名称:师栾02-1 选育单位:河北师范大学、栾城县原种场 品种来源:9411/9430 省级审定情况:2004年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半冬性,中熟,成熟期比对照石4185晚1天左右。幼苗匍匐,分蘖力强,成穗率高。株高72厘米左右,株型紧凑,叶色浅绿,叶小上举,穗层整齐。穗纺锤型,护颖有短绒毛,长芒,白壳,白粒,籽粒饱满,角质。平均亩穗数45.0万穗,穗粒数33.0粒,千粒重35.2克。春季抗寒性一般,旗叶干尖重,后期早衰。茎秆有腊质,弹性好,抗倒伏。抗寒性鉴定:抗寒性中等。抗病性鉴定:中抗纹枯病,中感赤霉病,高感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秆锈病。2005年、2006年分别测定混合样:容重803克/升、786克/升,蛋白质(干基)含量16.30%、16.88%,湿面筋含量32.3%、33.3%,沉降值51.7毫升、61.3毫升,吸水率59.2%、59.4%,稳定时间14.8分钟、15.2分钟,最大抗延阻力654E.U、700E.U,拉伸面积163平方厘米、180平方厘米,面包体积760平方厘米、828平方厘米,面包评分85分、92分。 产量表现:2004~2005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北片水地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91.7公斤,比对照石4185增产0.14%;2005~2006年度续试,平均亩产491.5公斤,比对照石4185减产1.21%。2006~2007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60.9公斤,比对照石4185增产1.74%。 栽培要点:适宜播期10月上中旬,每亩适宜基本苗10万~15万苗,后期注意防治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等。 9369洲元. 审定编号:鲁农审2007040号 选育单位:山东洲元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四倍体小麦地方品种矮蓝麦矮秆性状的遗传分析

作物学报 ACTA AGRONOMICA SINICA 2015, 41(12): 1899-1905 https://www.360docs.net/doc/f013062725.html,/ ISSN 0496-3490; CODEN TSHPA9 E-mail: xbzw@https://www.360docs.net/doc/f013062725.html, 本研究由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S-3-2-40), 四川省“十二五”育种攻关资助项目(2011YZGG-3)和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四川省麦类创新团队项目资助。 This study was supported by the grants from the Modern Agro-industry Technology System (CARS-3-2-40), and the 12th Five-year Breeding Re-search Project in Sichuan Province (2011YZGG-3), and the Modern Agro-industry Technology System of Sichuan Triticeae Innovation Team. * 通讯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 刘登才, E-mail: dcliu7@https://www.360docs.net/doc/f013062725.html, 第一作者联系方式: E-mail: zqmy0000@https://www.360docs.net/doc/f013062725.html, Received(收稿日期): 2015-03-16; Accepted(接受日期): 2015-07-20; Published online(网络出版日期): 2015-08-12. URL: https://www.360docs.net/doc/f013062725.html,/kcms/detail/11.1809.S.20150812.0837.010.html DOI: 10.3724/SP.J.1006.2015.01899 四倍体小麦地方品种矮蓝麦矮秆性状的遗传分析 周 强1,2,3 袁中伟1 张连全1 甯顺腙1 任 勇1,2,3 陶 军1,2,3 李生荣2,3 刘登才1,* 1 四川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 四川成都 611130; 2 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 国家小麦改良中心绵阳分中心, 四川绵阳 621023; 3 农业部小麦水稻等作物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四川绵阳 621023 摘 要: 四倍体圆锥小麦(Triticum turgidum L. ssp. turgidum )地方品种矮蓝麦是我国重要的小麦矮秆基因资源, 经鉴定其矮秆特性对外源赤霉酸敏感。2012年配制矮蓝麦与2个高秆圆锥小麦的正反交组合, 2012—2013年在四川绵阳分别种植F 1、F 2代和F 2:3家系, 对株高的遗传分析表明, 矮蓝麦的矮秆性状受1对隐性基因控制。利用BSA 法构建高秆和矮秆池筛选多态性SSR 标记, 并对矮蓝麦/青稞麦F 2分离群体进行连锁分析, 将目标基因定位于7AS 染色体上, 与标记GWM471的遗传距离为2.5 cM 。矮蓝麦与矮秆番麦正反交的F 1和F 2群体表现非常相似的株高变异特征, 初步推测矮蓝麦的矮秆基因是Rht 22; 进一步用高通量SNP 和DArT 标记对两品种进行全基因组扫描, 发现二者的遗传相似性高达98.7%~99.3%。因此认为, 历史上矮蓝麦和矮秆番麦可能是同一品种, 是通过人为交流而传播到不同地方。矮蓝麦携带的矮秆基因在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遗传背景中降低株高能力中等或较弱, 在育种中需要聚合其他矮秆基因而被利用。 关键词: 矮蓝麦; 赤霉酸敏感型; 遗传分析; Rht 22; 圆锥小麦 Genetic Analysis on Dwarfing Trait in Landrace Ailanmai of Triticum turgidum L. ssp. turgidum ZHOU Qiang 1,2,3, YUAN Zhong-Wei 1, ZHANG Lian-Quan 1, NING Shun-Zong 1, REN Yong 1,2,3, TAO Jun 1,2,3, LI Sheng-Rong 2,3, and LIU Deng-Cai 1,* 1 Triticeae Research Institute,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engdu 611130, China; 2 Mianyang Branch of National Wheat Improvement Center / Mianyang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Mianyang 621023, China; 3 Key Laboratory of Wheat and Rice Genetics and Breeding of the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Mianyang 621023, China Abstract: Ailanmai is an important Triticum turgidum ssp. turgidum landrace carrying dwarf gene in China. Its dwarfing trait was found to be sensitive to gibberellic acid. In 2012, we crossed Ailanmai with two high plant landraces, Qinkemai and Ganmai, and obtained their reciprocal F 1 hybrids. The genetic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in Mianyang, Sichuan Province using the F 1, F 2, and F 2:3 populations during the 2012–2013 crop seasons. One recessive gene was proved to control the dwarfing trait in Ailanmai. Poly-morphic simple sequence repeat (SSR) primers associated with plant height were selected through 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 (BSA) and used to identify the F 2 individual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dwarf gene was located on the short arm of chromosome 7A with a genetic distance of 2.5 cM from marker GWM471. We speculated Rht22 to be the dwarf gene in Ailanmai because the re-ciprocal F 1 and F 2 hybrids between Ailanmai and Aiganfanmai (carrying Rht22) exhibited similar distributions in plant height. This speculation was validated with high-through molecular marker analysis. The percentages of identical SNP and DArT markers between Ailanmai and Aiganfanmai were as high as 98.7% and 99.3%, respectively. We conclude that the two landraces might be the same variety a long time ago and became synonymic during their spread accompanying with humanity activities. The dwarf gene in Ailanmai had a moderate or weak effect to reduce plant height in synthetic hexaploid wheat. Thus, it should be utilized by

2018小麦品种比较试验总结

2017-2018年度小麦品种比较试验总结 滨淮分公司农科所 为了筛选出适合我分公司大面积推广种植的高产、优质、多抗小麦品种,特安排此次试验。通过不同小麦品种在我分公司种植的适应性、抗病性和丰产性等表现,进行综合比较,为分公司选用小麦良种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试验品种 本次试验参试品种共28个,均由滨海县种子管理站提供。分别为:淮麦44、陕农33、农麦1号、隆平麦899、宁麦26号、蜀鑫麦208、隆平1810、扬麦25、国丰15、瑞华麦516、西农364、华麦7号、西农585、天益科麦5号、冠麦1号、郑育麦16、保麦1号、锦锈21、许科918、皖垦麦869、太学12、扬麦23、山农102、瑞华14040、郑麦618、安麦8号、鑫农518、西安240。 1.2 试验设计与实施情况 试验点设在农科所N15#2,试验地土质为黏土,土壤肥力均匀一致,排灌通畅。每个品种大区面积120平方米,不设重复。采用机械播种,行距15cm。肥料运筹:一生总用纯N 19.9kg/亩,总用P2O56.9kg/亩。基肥:蘖肥:穗肥 5:2 :3。基肥用尿素30斤/亩加磷酸二铵30斤/亩,在整地前人工均匀撒施。分蘖肥在2.5-3叶期施用15斤/亩尿素,拔节期施用30斤/亩尿素作穗肥。 播后苗前封闭一次,防治杂草1次,防治赤霉病3次,兼防其他病虫。其他生产措施按照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要求统一实施。

1.3 调查内容 生育期:播种期、出苗期、齐穗期、成熟期。 植株性状:株高、穗长、伸长节间数、总叶片数。 抗性: 主要是抗病性和抗冻性。 经济性状: 亩穗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理论产量、割方测产。 2 结果与分析 2.1 参试品种的生育期 表1 参试品种的生育期 品种名称播种期抗旱期出苗期齐穗期成熟期全生育期(天) 淮麦44 11月1日11月4日11月15日4月27日6月8日219 陕农33 11月1日11月4日11月14日4月25日6月8日219 农麦1号11月1日11月4日11月15日4月27日6月10日221 隆平麦899 11月1日11月4日11月15日4月30日6月10日221 宁麦26号11月1日11月4日11月14日4月25日6月10日221 蜀鑫麦208 11月1日11月4日11月15日4月27日6月8日219 隆平1810 11月1日11月4日11月14日4月25日6月8日219 扬麦25 11月1日11月4日11月15日4月27日6月12日223 国丰15 11月1日11月4日11月14日4月25日6月12日223 瑞华麦516 11月1日11月4日11月13日4月27日6月12日223 西农364 11月1日11月4日11月14日4月28日6月12日223 华麦7号11月1日11月4日11月14日4月25日6月10日221 西农585 11月1日11月4日11月14日4月25日6月8日219 天益科麦5 号 11月1日11月4日11月13日4月30日6月12日223 冠麦1号11月1日11月4日11月13日4月27日6月8日219 郑育麦16 11月1日11月4日11月14日4月25日6月8日219 保麦1号11月1日11月4日11月13日4月27日6月8日219 锦锈21 11月1日11月4日11月13日4月28日6月10日221 许科918 11月1日11月4日11月14日4月25日6月8日219 皖垦麦869 11月1日11月4日11月15日4月27日6月12日223 太学12 11月1日11月4日11月13日4月28日6月12日2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