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鸡脂肪肝综合征

蛋鸡脂肪肝综合征
蛋鸡脂肪肝综合征

蛋鸡脂肪肝综合征与营养调控措施

蛋鸡脂肪肝综合症(Fatty liver Syndrome- FLS)也叫脂肪肝出血综合症(fatty liver hemorrhagic syndrome- FLHS)是一种营养代谢性疾病,主要是鸡产蛋高峰期机体代谢旺盛,引起脂肪代谢紊乱,导致极低密度脂蛋白合成及转运受阻,使肝脏中合成的脂肪酸不能排出,甘油三酯在肝细胞内过度沉积而造成的。该病常发生于产蛋高峰期膘情良好的蛋鸡,引起产蛋量逐渐下降。

一、主要症状

病鸡精神不佳,嗜睡,喜卧伏;腹大、软绵下垂;鸡冠变白、体温较高、产蛋量下降、直至突然死亡。剖捡死鸡,可见皮下、腹腔和肠系膜均有大量脂肪沉积;肝肿大、质脆,易碎、表面呈淡黄色油脂状,有出血点;腹腔内有出血块,心脏和腺胃有出血点。

二、发病机理

肝脏在脂类代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禽类脂肪合成的主要场所。它也能合成脂蛋白,有利于脂类运输,合成后的脂肪以极低密度脂蛋白形式被输送到血液。其中载脂蛋白的合成需要蛋氨酸、丝氨酸、VE、B族维生素等的参与。若所需原料不足,或肝脏合成的脂肪太多,超出了脂蛋白的运输能力,可产生肝内脂肪沉积,使肝脏呈淡黄色或淡粉红色,质地变脆。

三、诱发因素

(1)营养失衡:高能低蛋白饲粮是造成产蛋鸡脂肪肝的主要因素,高能量的饲料容易转化为体脂储存。能量蛋白比值大的鸡群,脂肪肝发生率明显高于能蛋比低的鸡群。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必需与非必需氨基酸的比例等对脂肪肝的形成均有影响。必需脂肪酸(不饱和多烯脂肪酸)摄入不足,使机体磷脂合成减少,从而脂蛋白合成减少,造成肝脂肪转运受阻。氨基酸不平衡也可引起脂肪肝,主要是由于合成脂蛋白的载脂蛋白的量减少,缺乏合成载脂蛋白B所需的氨基酸如精氨酸、苏氨酸、亮氨酸等。饲粮中胆碱缺乏,使卵磷脂合成不足,阻碍脂蛋白形成。

(2)激素影响:母鸡产蛋是一种生殖行为,产蛋量多少与雌激素的数量和活性高低密切相关,而雌激素能促进肝脏脂肪的合成和沉积。产蛋鸡性成熟以后,由于雌激素分泌突然增加,造成脂肪代谢失调,诱发脂肪肝形成。

(3)脂质过氧化损伤:家禽营养物质代谢旺盛,体内将会产生大量的自由基,自由基作用于肝细胞内细胞器和胞内大分子,特别是内质网膜、线粒体膜、溶酶体膜等,引起脂质过氧化,破坏肝细胞膜及其亚细胞膜结构和功能。肝细胞膜结构的改变引起VLDL的合成及转运

受阻,必然导致甘油三酯在肝脏细胞内积累,形成脂肪肝。过氧化物增多和抗氧化物减少的氧化应激,可导致来自分子氧的游离基或反应性氧与多不饱和脂肪酸起脂质过氧化反应生成脂质过氧化物。脂质过氧化的氧化终产物丙二醛(MDA)可形成蛋白复合物,刺激机体产生抗体介导的免疫损伤。

(4)应激诱发脂肪肝:疫苗接种可诱发脂肪肝,免疫应激反应使产蛋量下降,导致脂肪代谢紊乱,引起脂肪堆积过多而发生FLHS;热应激也可诱发脂肪肝,鸡群在高温季节FLHS的发生率明显升高,在高温条件下,产蛋鸡机体长期处于热应激状态,使体内代谢紊乱,自由基增加,肝细胞损伤加重。

(5)运动不足:现在蛋鸡从育雏、育成到产蛋整个生产周期基本都是笼养,密度大,大大限制了鸡的运动,减少了能量消耗。多余的能量就会在体内,尤其是在肝脏内形成脂肪储存起来。有不少养鸡户为节约育雏期人工保温费用,或在有限的鸡舍、笼具内多养鸡,饲养密度严重超过标准,这无疑加重了脂肪肝的发生。

(6)肝脏功能受损:众多的病理因素和饲料饮水中所含的毒物,都会对肝脏功能产生巨大损伤作用,使肝脏合成脂蛋白的能力下降,不能及时将脂肪运送出去而在肝脏沉积。如各种病毒性疾病、体温高热稽留、肝胆疾病以及重金属、黄曲霉毒素、棉粕和菜籽粕中所含毒素等引起的中毒。

四、脂肪肝的营养调控措施

(1)保持蛋白能量平衡:适当降低能量水平,调整蛋白能量比以及各种必需氨基酸之间的平衡,可防止由于能量过高造成的脂肪过度沉积,避免FLHS的发生。实验证明,蛋白能量比值大的试验鸡群,脂肪肝发生率明显高于蛋能比低的鸡群,且差异极显著。此外,能量来源的类型,来自碳水化合物的能量比来自脂肪的能量易导致脂肪代谢平衡失调。

(2)日粮中添加胆碱、肉碱及甜菜碱:胆碱具有降低肝脂率和提高产蛋率的功能,因为胆碱增强了脂类的分解代谢,降低了脂肪沉积,减少了FLHS发生。而且,胆碱可促进线粒体内胆碱激酶的活性,使胆碱磷酸化形成卵磷脂,卵磷脂与甘油三酯形成VLDL后进入血液,加速脂肪的转运,减少脂肪蓄积。肉碱作为转运长链脂肪酸进入线粒体进行β-氧化作用的重要物质,在调节体内脂肪代谢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适量供给肉碱对于保护脂肪酸氧化系统的功能健全是必要的。甜菜碱为蛋氨酸的合成和脂肪代谢提供了甲基,并参与卵磷脂的合成,促进肝脏脂肪迁移,防止发生脂肪肝。

(3)日粮中添加不饱和脂肪酸:研究发现,在鸡日粮中添加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向日葵籽油,虽然日粮中的脂肪含量升高,但鸡血浆中的甘油三酯水平下降,使鸡心脏中的棕榈酸转移酶和脂酰辅酶A脱氢酶活力提高,增强鸡体内脂肪酸的β-氧化,显著降低肝脏脂肪酸合成酶活力,脂肪合成减少,防止FLHS发生。

(4)添加抗氧化剂:肝脏脂肪抗氧化功能低下,特别是脂肪酸β-氧化受损在肝脏脂肪变性过程中起关键作用。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维生素E、硒和黄酮类化合物等,有可能减少氧化应激损害及脂质过氧化诱发的肝纤维化。由于酚羟基作为供氧体能与自由基反应使之形成相应的离子或分子,杜仲黄酮含有的酚羟基可减少氧自由基,降低其对生物大分子的损伤,维护细胞膜及肠粘膜的完整性。此外,杜仲绿原酸同样具有明显的抗自由基作用。(5)添加碘化酪蛋白:碘化酪蛋白是由天然优质蛋白加碘而成,具有类似甲状腺素的生理功能,能降低胴体脂肪的含量,提高瘦肉率。

(6)添加胆汁酸:胆汁酸能提高甲状腺激素活性,而甲状腺激素活跃使基础代谢加快,促使多余的脂肪“燃烧”,可有效防止动物肝脏脂肪的过多沉积。此外,胆汁酸能促进脂类营养素的吸收,有利于减少食物脂肪的用量,还能提高脂肪酸的生物转化利用率,调整机体内营养组成的重分配,减少腹脂沉积,增加皮下和肌肉脂肪含量,改善胴体质量,在养殖业中应用还能降低饲料成本。随着抗生素在养殖业中的大量使用,抗生素杀灭细菌后产生大量的

内毒素严重影响动物健康,而肝脏在所有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有毒有害物质的分解、解毒过程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肝脏病变随之引起一系列消化吸收障碍,而胆汁酸可减少动物体内细菌内毒素吸收,如果动物摄入适量的脱氧胆汁酸,就能有效分解内毒素,维护动物肝脏健康。脱氧胆酸和熊脱氧胆酸还可促进肝细胞分泌大量稀薄的胆汁,使胆道畅通,消除胆汁淤滞,起到利胆作用。很多药物、重金属、霉菌毒素和其它有害物质亦可随胆汁中排出,从而维护动物健康。

在实际生产中所产生的脂肪肝往往不是某一单独的原因所导致,而是几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比如常见的蛋鸡脂肪肝是长期地采食过量的能量饲料,再加上笼养鸡运动过少而产生的。脂肪肝是由长期脂肪代谢障碍而形成的一种营养代谢性疾病,病情发展慢,同群中病鸡各自处于不同的病理阶段,防治难度大,需较长时间的治疗才能见效。因此,本病应以预防为主,坚持综合防治,平衡饲料营养,保肝护胆,减少应激。

产蛋鸡几种常见病的防治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f01429567.html, 产蛋鸡几种常见病的防治 作者:张健 来源:《现代畜牧科技》2017年第03期 摘要:产蛋鸡有几种常见病,对生产效益影响较大,需要在生产中加以注意,生产管理上注意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等的添加。平常应认真观察鸡群特征,了解常见病的发病特征,准确、迅速的诊断,以便能及时发现问题。在蛋鸡的易发病期间,应投喂适量的药物,减少疾病的发生。 关键词:产蛋鸡;几种常见病;防治 中图分类号:S858.3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9737(2017)03-0078-01 随着人们的饮食水平的提高,由以往的追求温饱到现在的追求健康。为了身体健康,减少病从口入,现从日常饮食结构中需求占有很大比重的产蛋鸡出发,针对产蛋鸡的几种常见病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为广大养殖户提供参考。 1产蛋鸡较为常见的病种 1.1脂肪肝综合症 脂肪肝综合症通常发生在高产蛋鸡群中。表面上来看产蛋鸡体况良好,但其产蛋率却持续下降,或者产蛋率达不到高峰,或高峰期缩短,有时甚至会出现产蛋鸡突然死亡。 1.2笼养蛋鸡疲劳症 笼养蛋鸡疲劳症主要是因为鸡饲料中钙、磷及维生素的匮乏,或饲料中钙、磷含量配比失衡,以及长期缺乏规律性运动等原因所致,开产后不久或产蛋前期是此病的易发阶段。病鸡一般侧躺在鸡笼内,难以站立,反应迟钝,不少病鸡较容易发生翅和腿骨骨折,且骨壁薄而脆。 1.3鸡白痢 鸡白痢病具有传染性,是由鸡白痢沙门氏菌引起。常见于两种传播方式:一种是由种蛋垂直感染,另一种是通过鸡群中的排泄物、污染物水平传播。雏鸡感染后死亡率较高,青年鸡也偶有发生,成年鸡多为散发。此病很容易会对蛋鸡生产造成极大损失。 1.4鸡新城疫

蛋鸡的经济效益分析

蛋鸡的经济效益分析 发布时间:2010-07-08 摘自:中国禽病网 长期以来,养殖蛋鸡,人们主要关注蛋鸡高峰期产蛋率的高低,而产蛋周期(平均日产蛋量55g/羽以上)的长短却往往被忽视。其实,在蛋鸡品种、饲料原料价格等因素一致的前提下,影响蛋鸡养殖效益最主要的指标是产蛋周期,其次是料蛋比,再依次是饲料料单价、产蛋率、蛋重和死淘率,当然,这些指标不是孤立的,都是相关联的。 下面我们通过一些数据来帮助分析:假设玉米1.8元/kg,豆粕3.5元/kg,麦麸1.4元/kg,雏鸡料2.38元/kg,青年鸡前期料2.16元/kg,后期料2.0元/kg,蛋鸡料2.2元/kg,雏鸡苗3元/羽,鸡蛋7.0元/kg,淘汰蛋鸡7元/kg。 为了直观和分析方便,我们将蛋鸡的饲养阶段划分为投入期(培育期)、成本回收期和赢利期3个阶段。 投入期(培育期)——0-165日龄:蛋鸡从雏鸡养到产蛋率65%以上(这时产蛋的收入与饲料支出基本持平)约需要165天,累计消耗饲料约10kg,成本约22元/羽,鸡苗+疫苗+药品约6元/羽,其它支出约1元/羽,成本合计29元/羽;产蛋约0.4kg/羽,计2.8元,淘汰鸡收入14.2元(2.2kg*7元/kg*92%——产蛋期成活率),合计收入17元/羽;两者相抵,培育期净支出12元/羽。 成本回收期——166-293日龄:这一阶段料蛋比平均按2.1:1计算,其它支出按每天0.02元/羽计算,产蛋率94%以上,蛋重58.5g/枚,日平均产蛋量55g/羽以上,日赢利0.1109元/羽(0.055*7-0.1155*2.2-0.02),回收12元成本需要126天;产蛋率从65%上升到94%一般需要20天,所以,成本回收期为293日龄。 赢利期——293日龄以后:一般蛋鸡在293日龄以后,产蛋高峰已过,产蛋率一般为88-90%,蛋重约63-64g,平均日产蛋量约56.7g/羽,料蛋比平均按2.2:1计算,日赢利0.1026元/羽(0.0567*7-0.1247*2.2-0.02),平均每月赢利3.08元。 由此可见,蛋鸡赢利是在产蛋高峰以后,如果日产蛋量55g/羽以上维持时间越长,赢利就越多。 料蛋比、饲料单价:饲料代谢能水平是决定料蛋比的主要因素(前提是营养平衡),也是影响饲料单价的主要因素。不同代谢能水平的饲料的料蛋比差异比较大,比较理想的可控制在2.05:1以内,高的则为2.5-2.6:1,相差0.4:1以上,根据测算,料蛋比相差0.2:1的不同饲料的单价相差约0.1元/kg,按年产蛋量20kg计算,高能量水平的饲料可节省饲料成本支出约4.2元/羽(20*2.1*2.2-20*2.3*2.1)。

家禽肝脏能够显示哪些疾病

家禽肝脏能够显示哪些疾病 1.禽出败(禽霍乱)急性病例肝有数量不一、但大小基本一致的针头大的灰白色坏死灶。坏死灶一般分布较密。 禽霍乱流行广泛,各种禽类均可感染发病。心血或肝、脾涂片可发现两极染色杆菌。 2.内脏型马立克氏病肝脏因布满弥漫性或结节性肿瘤而明显肿大。肿瘤组织呈浅灰色或灰白色,一般无坏死。镜检病理组织可见由大量成熟的淋巴细胞及网状细胞所组成。这种病变多见于脾和肾等脏器。 马立克氏病主要发生于20周龄以下的鸡,死亡率高。 3.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肝脏因肿瘤样组织呈弥漫性或结节性增生而极度肿大,因被称为“大肝病”,病理组织质地较松脆,并常有出血与坏死。镜检病理组织主要是由大量淋巴母细胞所组成发病鸡只一般在18周龄以上。慢性病程,死亡率低。 4.白痢杆菌病雏鸡本病有些病例肝脏有小点出血和坏死结节。结节一般较小,灰黄色。此类结节可见于心肌、肺、肌胃和肠壁。 雏鸡在两周龄时本病发病率与死亡率最高。临床上以排白色稀薄粪便为主要特征。 要做病原鉴定才能下肯定诊断。 5.肝破裂因热应激、猛烈追逐、公鸡间格斗及机械性损伤引起,仅个别发病,死亡极快。剖检时可见腹腔内有大量凝血块,肝组织有新鲜裂创,其他脏器未发现异常。 6.毛滴虫病肝有不规则坏死灶,凸出于肝表面,色灰黄。 急性病程,临床上排白色水样稀薄粪便。本病主要侵害鸡与火鸡。 7.结核病结核病病鸡的肝脏有结核结节者可达70%.结核结节外被结缔组织,比较致密,中心干酪样坏死,坏死物呈豆腐渣样。结节镜检显示结核结节的特殊结构,并可分离培养出结核杆菌。结核结节亦见于脾、肺和肠。 8.副伤寒禽副伤寒的急性与亚急性病例可见肝肿大,其边缘钝圆,肝包膜上常有纤维素性薄膜被覆;肝内有细小灰黄色坏死灶。带菌的成鸭常有肝硬变。 本病主要发生于雏禽。急性型尤多见于2周龄以内。 9.伤寒亚急性与慢性病例肝呈棕色或古铜色,肿大,肝有颗粒状坏死结节。 本病主要发生于鸡;火鸡、鸭也可感染。 10.脂肪肝出血综合征大多见于蛋鸡或种鸡,不同品种的鸡敏感性不同,以肥胖的鸡、炎热的季节、饲料偏碱性、胆碱缺乏、生物素缺乏时较易发生,病鸡常突然死亡,在炎热季节大多死于下午或晚上。剖检见肝包膜下有出血点或血泡,严重时肝破裂,腹腔内充满血水或凝血块。少数耐过的病例,则冠苍白、萎缩、衰竭死亡,剖检见肝表面包裹一层灰白色透明的血浆,腹腔内有血水或凝血块。 11.其他曲霉菌病可能在肝脏有结节病变。 葡萄球菌感染、链球菌感染、多种败血症都可能在肝脏引起化脓性病灶。 大肠杆菌病可见肝脏肿大并有坏死灶,少数病例的肝脏为纤维素性渗出物所覆盖。

脂肪肝与代谢综合症

脂肪肝与代谢综合症 目前,医学上将以胰岛素抵抗为基础的多代谢症候群,包括肥胖、高血糖、高血压、高脂血症、高尿酸、脂肪肝等称为“代谢综合症”。 脂肪肝不仅仅是肝脏的局部病变,而且是发生在肝脏的全身性疾病,是引发代谢综合症的根源。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高血黏、高尿酸等“五高” 疾病均可由脂肪肝引起。甘油三酯增高、向心性肥胖和糖耐量减低,是构成“代谢综合症”的三大危险因素! 本世纪初,美国心脏病学会和美国糖尿病学会就明确指出“糖尿病是心血管疾病”的观点,2004年的欧洲心脏病学会和欧洲糖尿病研究学会联合会议上,专家们提出,目前临床 上已经诊断的2型糖尿病,仅仅是浮出水面的冰山一角,更大的隐患还在于包括肥胖、高血脂、高血压、脂肪肝等在内的代谢综合症。 研究结果明确显示,代谢综合征所伴有的每个危险因子都具有独立的作用,然而合并在一起,则产生协同放大的效果。因此,对于上述提到的四种慢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必须超 越传统的单纯“降糖”、 “降脂”等手段,而应该 基于对代谢综合征的整体 预防和治疗。 肝脏是人体“物质代 谢中枢”,是人体内最大 的“化工厂”。肝脏物质 代谢发生障碍,是引发高 血脂、高血糖、高尿酸、 高血压等多种疾病的根源。 临床表现在血脂升高或异 常、血糖升高、血压升高、 尿酸值超标、脂肪肝等。 因此,要想预防和治疗代谢综合症,预防和治疗肝脏代谢显得尤为重要。 中医学无代谢综合征(MS)病名,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分型,现代医家大多从其相对应的中医病名头痛、眩晕、湿阻、肥胖症、消渴等进行辨证论治。近年来,许多学者认为MS是由于饮食不洁、过少活动、饮酒、遗传因素、年龄因素以及某些特殊药物等原因,导致脏腑气血阴阳失调而发生的。 MS的中医病因病机 过食和少动是代谢综合征发病的两大主因。多食肥甘,塞滞中焦之气,有碍脾胃升降枢机不得斡旋,最终导致运化失职,脾气郁滞。少动是活动减少,脾主四肢、肌肉,活动的减少必然影响脾的健运。脾失健运,物不归正化则为痰、湿、浊,进而变证从生。 代谢综合征的分型治疗 肝郁脾虚型:形体略肥胖,头晕或头胀痛,胁肋胀痛,神疲肢倦,腹胀,纳呆,舌淡暗苔薄白,脉沉弦。

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病因及防治措施

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病因及防治措施 发表时间:2019-06-25T16:09:57.86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7期作者:王磊[导读] 摘要:蛋鸡脂肪肝综合征主要发生于产蛋鸡,特别是产蛋高峰期的笼养蛋鸡,它是一种复杂的营养代谢性疾病,对于蛋鸡养殖业而言,该病症是制约蛋鸡养殖业发展的瓶颈。 阜阳市颍泉区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 236000摘要:蛋鸡脂肪肝综合征主要发生于产蛋鸡,特别是产蛋高峰期的笼养蛋鸡,它是一种复杂的营养代谢性疾病,对于蛋鸡养殖业而言,该病症是制约蛋鸡养殖业发展的瓶颈。为此,文章主要对该病症产生的因素进行了有效的分析,并针对病因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以及防治措施,以此来提升农户养殖蛋鸡的经济效益,全面推动蛋鸡养殖产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关键词: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病因;防止措施前言: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简称FLS,全称为Fattyliversyndrome,它是蛋鸡养殖业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也是一种复杂的营养代谢性疾病,它主要在7-9月份炎热夏季多发,并主要发生于产蛋鸡,特别是产蛋高峰期的龙养鸡,该病症主要的特点是肝脏出现脂肪变性。蛋鸡脂肪肝综合征在中国各个地区均有发生,通常死亡率及发病率大约为5%,这将严重影响蛋鸡养殖的经济效益。 1.蛋鸡脂肪肝综合征发病原因 1.1蛋鸡脂肪肝综合征发病的营养因素 一般情况,养殖场使用的饲料配方都是蛋鸡日粮配方,但这种配方却存在一定的缺陷,营养不均衡不全面,而引发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重要因素就是营养不均衡不全面。此外,饲料配方没有进行及时调整,日粮配方是开产期配方,能量饲料在日粮中的比例较大,蛋白饲料含量比较低,动物性蛋白饲料严重缺乏,能量蛋白比显著偏高。另外,场主为了减少饲料成本,以次充好,改变了日粮蛋白来源,这对饲料质量造成了间接的影响。 1.2蛋鸡脂肪肝综合征发病的环境因素 通常情况下,鸡场发病的时间分别在每年的8月21日,或者8月3日,是一年中气温较高的季节,发病期间是持续的高温天气,而高温环境会增加发病率,其主要原因是在高温环境下,不但会加重蛋鸡应激,还会对蛋鸡能量需求进行降低,减少蛋鸡脂肪分解,降低蛋鸡甲状腺机能,极容易合成脂肪酸,最终高温与蛋鸡肝脏脂肪沉积呈现正相关。 1.3蛋鸡脂肪肝综合征发病的遗传因素 根据相关实验表明,家禽的品种不同,对脂肪肝综合征的敏感性也是各不相同,与肉鸡相比,蛋鸡的发病率相对较高。因为高产蛋强度会增强雌激素代谢,加快肝脂肪沉积,极容易引发脂肪肝综合征。与其他品种蛋鸡相比,海兰鸡发病率相对较高。 1.4肝脏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原因 现实生产中的病理因素非常多,这些病理因素会引起蛋鸡发病,与此同时倘若蛋鸡饮用的水和采食的饲料中具有一定的毒素、霉菌等,特别是毒素、霉菌对肝脏损害程度比较大,并对脂蛋白的合成有着严重的影响,同时还会对肝脏脂肪的代谢起到阻碍的作用,最终引起脂肪肝综合征。在现实生产中,引发蛋鸡发病的因素都不是单一的,很多时候都是多种因素一起作用的结果,并且过程都是一点一点积累的,因此现实生产中蛋鸡发病很多时候都呈现出连续性零星。 1.5饲养管理不当引起的蛋鸡脂肪肝综合征发病 由于笼养鸡活动不足,运动受限,肌肉、胃等消化器官虚弱,导致脂肪合成代谢紊乱,能量消耗降低,加快脂肪沉积,导致鸡脂肪变性引起脂肪肝综合征。 1.6蛋鸡脂肪肝综合征发病的应激因素 一些应激因素疫苗接种、饥饿、激素等都是引发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因素。例如,根据相关报道在给伊莎蛋鸡接种IBD疫苗后,一些鸡引发了脂肪肝综合征,产蛋率下降百分之十,而导致脂肪代谢紊乱的主要因素是应激反应,最终导致脂肪沉积。在高温情况下,鸡需要的能量少,脂肪分解也比较少,导致体内代谢紊乱,增加自由基,加重损伤干细胞的程度,而高温还极容易合成脂肪酸,很容易引发鸡脂肪肝综合征。 2蛋鸡脂肪肝综合征防治措施脂肪肝主要是因为脂肪代谢长时间障碍而导致的,它属于营养代谢性疾病,一般情况下,病情发展速度呈现比较慢的趋势,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才发病。因此,在现实生产过程中,一定要坚持预防为主的治疗原则,同时还要制定全面性的防治措施。 2.1蛋鸡脂肪肝综合征预防措施 2.1.1对品种进行合理选择 根据现阶段鸡场的发病实情,我们在对苗鸡进行选择时,必须要依据本地养殖场的现实生产情况合理进行,对那些新培育的优质品种,以及发病率低的苗鸡进行选择,尽可能防止因为遗传因素而引起的蛋鸡脂肪肝综合征。 2.1.2对饲养管理进行不断加强 对饲养密度进行不断降低,强化蛋鸡的运行,保持蛋鸡体制强健;定时定量饲喂,在对饲料进行更换时要注意有过渡期,严格避免突然间的转换,与此同时,严禁饲喂那些发霉低质量的饲料;为保持室内环境干净、清新,要加强通风,避免有害气体的危害;对环境要保持安静,温度拿捏得当、饮水要充裕、光照也要充足,对应激进行有效防止,降低脂肪肝综合征的发病率。 2.1.3对饲养方法进行适当转变 传统的饲养方式是集约化饲养方式,而这一方式则是引发该病的主要因素之一。传统蛋鸡在育雏和育成阶段,一般采用的饲养方式都是笼养或者网上平养,产蛋阶段都采用笼养,这就极大地限制了蛋鸡的运动,减少了蛋鸡疾病的抗御能力,导致鸡群长时间处于亚健康的状态。为了将这个问题有效解决,我们可以对生态资源的优势进行充分利用,在对鸡场进行选址时,尽量选择生态环境较好的地方如果园、茶园等,在蛋鸡育雏结束后,饲养方式选择园下放羊,也就是现如今专家提出的“快乐鸡”,保证蛋鸡育成时期体质健康、抗御疾病能力强,为产蛋期提供良好的条件。同时也可以对适应性强的品种进行选择,并采用全部放养的方式在整个饲养周期。有效利用放养的生态饲养方式,不但可以降低蛋鸡发病率,还可以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环境保护与畜禽养殖共同发展。 2.1.4营养物质要均衡

胆汁酸在预防与治疗蛋鸡脂肪肝的作用机理

胆汁酸在预防与治疗蛋鸡脂肪肝的作用机理 无论是肉鸡还是蛋鸡,为了维持高产稳产,营养全面而丰富是必然的,由于蛋鸡饲养周期长,因此,大量的脂肪积累在肝部,逐渐形成脂肪肝。我们都知道肝脏是物质代谢的重要器官,在蛋白质、脂肪、糖类的消化吸收、分解合成和转化利用等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并能进行相当数量的储存。造成鸡只脂肪肝的原因有哪些呢? 毋庸置疑,营养过剩是最主要的因素。造成营养过剩的原因有:一是饲养配方不合理。营养浓度过高,尤其是能量过高。多余的能量物质就逐渐转化成脂肪并沉积下来。二是营养物质的比例不适宜。例如,饲料中蛋白能量比不合适。能量过高,不能充分利用。尽管总营养量可能并不高,但仍有一部分能量转化成脂肪。 鸡采食饲料中的营养数量超出正常的生活、生产消耗量和储存量,超出部分则转化为脂肪在体内沉积下来,形成过量的脂肪组织,使鸡体过度肥胖。过多的脂肪主要沉积在皮下组织、腹壁内侧、肾脏周围、胃的四周和肝脏。脂肪在肝细胞内的过量沉积,严重影响肝脏生理功能,引起肝脏肥大。 营养过程容易导致脂肪肝,但营养缺乏也可以导致脂肪肝。这里说的营养缺乏是指某种营养素的缺乏,比如饲料维生素E、维生素B12、蛋氨酸等。参与脂蛋白的合成,并辅助脂蛋白将脂肪运出肝脏,当这些营养素缺乏时,在肝脏加工或转化成的脂肪运不出去,就沉积在肝细胞内,形成脂肪肝。 运动不足是另外一个重要因素。现在蛋鸡养殖,几乎都是全程笼养,饲养密度大,空间小,大大限制了鸡的运动。多余的能量就会在体内,尤其是在肝脏内形成脂肪储存起来。肝脏功能能力差或者受到损伤,使肝脏合成脂蛋白的能力下降,不能及时将脂肪运送出去而在肝脏沉积。各种病毒性疾病、体温高热稽留、肝胆疾病,以及重金属、黄曲霉毒素、棉粕和菜籽粕中所含毒素等引起的中毒,都会对肝脏功能产生巨大损伤作用。最后,就是雌激素的影响。我们都知道女人容易发胖,同理,母鸡也容易发胖,这与雌激素有关系。产蛋是一种生殖行为,产蛋量多少与雌激素的数量和活性高低密切相关,而雌激素能促进肝脏脂肪的合成和沉积。 如何避免以上情况的发生,胆汁酸的作用机理又在哪里呢? 胆汁酸是动物体内胆固醇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系列固醇类物质,因为主要经由胆囊和胆汁一起排泄到肠道中,并具有酸性,因此统称为胆汁酸。 胆汁酸可以加快肝脏脂肪的运输,减少在脂肪的沉积,从而减轻肝脏的负担。为什么说胆汁酸有这个功能那? 胆汁酸具有表面活性作用,因为它的分子结构有两性,一端为烷基,具有亲油性,可以和油脂类结合;另一端为羟基和羧基,具有亲水性。因此,在动物体内胆汁酸最重要的功能是消化食物中的脂肪和脂溶性物质(油溶性维生素和胆固醇等)。在食物的消化过程中,胆汁酸不但起到辅助脂肪酶的作用,同时能够增强脂肪酶的活性。食物中的脂肪通过胆汁酸的作用而被乳化,并且被脂肪消化酶所消化。消化产物包含在胆汁酸的微粒中,并被小肠中的绒毛膜吸收。由于脂肪酶的功能在PH值为8~9时,它的效果是最好的;而在PH值为6~7时,脂肪酶基本不起作用。小肠前端PH值为6~在那里脂肪酶实际上是不起作用的,但是当脂肪酶与胆汁酸形成一种复合物时,脂肪酶的性质发生了改变,它能在PH值为

详解鸡肝脏的信号及肝病

详解鸡肝脏的信号及肝病 一肝脏病变对应的疾病 1、肝脏肿大的疾病:巴氏杆菌病、各种中毒病 2、肝脏坏死的疾病:组织滴虫病、巴氏杆菌病、结核病、单核细胞增多症 3、肝脏脂肪变性:脂肪肝出血症、法氏囊炎、鸡白痢 4、肝脏硬化:腹水综合征、黄曲霉菌素中毒、痢特灵中毒 5、肝脏肿瘤:马立克病、淋巴细胞白血病、网状内皮增殖症 6、肝周炎:大肠杆菌病 7、肝脏出血:热应激、脂肪肝出血、包涵体肝炎 8、尿酸盐沉积:各种原因引起的痛风 二、肝脏病的分类(按病因分) 1、病毒性肝病:马立克病、禽流感、法氏囊炎、包涵体肝炎、淋巴细胞白血病、大肝大脾症、单核细胞增多症 2、细菌性肝病:大肠杆菌病、巴氏杆菌病、沙门氏菌病(白痢、伤寒、副伤寒)、弧菌性肝炎、螺旋体病、链球菌病、曲霉菌病、结核病、绿脓杆菌病、丹毒、伪结核病、副大肠杆菌病、葡萄菌病、 3、营养代谢病及管理过失:脂肪肝出血综合征、脂肪肝肾综合征、生物素缺乏、痛风、腹水、胆碱缺乏、泛酸缺乏、维生素A缺乏、硒缺乏、维生素B2缺乏、热应激 4、寄生虫病:组织滴虫病、住白细胞原虫病 5、中毒性疾病:黄曲霉菌素中毒、痢特灵中毒、喹乙醇中毒、一氧化碳气体中毒、氨气中毒、磺胺类药物中毒、感冒通中毒、有机磷中毒、硫酸铜中毒、棉籽饼中毒、菜籽饼中毒

三、肝脏病的诊断思路 1、以发病年龄为线索尽管许多疾病都可引起肝脏的病理变化,但是不同年龄的常发病却差别很大,如同样是脂肪变性,发生在7~14日龄,鸡白痢沙门氏菌病的可能性较大,发生在21~42日龄则传染性法氏囊炎的可能性就非常大,发生于35~56日龄的鸡应考虑包涵体肝炎,发生在产蛋鸡则代谢障碍引起的脂肪肝出血综合征可能性就大;同样是肿瘤,发生于10~20周龄时,马立克病的可能性就较大,而发生于24~40周龄时,应主要考虑淋巴细胞白血病。 2、以发病率、死亡率高低为线索:同样是肝脏肿瘤性疾病,马立克病的死亡率较高,一般由5%~80%,而淋巴细胞白血病却很少超过5%。

蛋鸡脂肪肝综合征

蛋鸡脂肪肝综合征与营养调控措施 蛋鸡脂肪肝综合症(Fatty liver Syndrome- FLS)也叫脂肪肝出血综合症(fatty liver hemorrhagic syndrome- FLHS)是一种营养代谢性疾病,主要是鸡产蛋高峰期机体代谢旺盛,引起脂肪代谢紊乱,导致极低密度脂蛋白合成及转运受阻,使肝脏中合成的脂肪酸不能排出,甘油三酯在肝细胞内过度沉积而造成的。该病常发生于产蛋高峰期膘情良好的蛋鸡,引起产蛋量逐渐下降。 一、主要症状 病鸡精神不佳,嗜睡,喜卧伏;腹大、软绵下垂;鸡冠变白、体温较高、产蛋量下降、直至突然死亡。剖捡死鸡,可见皮下、腹腔和肠系膜均有大量脂肪沉积;肝肿大、质脆,易碎、表面呈淡黄色油脂状,有出血点;腹腔内有出血块,心脏和腺胃有出血点。 二、发病机理 肝脏在脂类代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禽类脂肪合成的主要场所。它也能合成脂蛋白,有利于脂类运输,合成后的脂肪以极低密度脂蛋白形式被输送到血液。其中载脂蛋白的合成需要蛋氨酸、丝氨酸、VE、B族维生素等的参与。若所需原料不足,或肝脏合成的脂肪太多,超出了脂蛋白的运输能力,可产生肝内脂肪沉积,使肝脏呈淡黄色或淡粉红色,质地变脆。 三、诱发因素 (1)营养失衡:高能低蛋白饲粮是造成产蛋鸡脂肪肝的主要因素,高能量的饲料容易转化为体脂储存。能量蛋白比值大的鸡群,脂肪肝发生率明显高于能蛋比低的鸡群。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必需与非必需氨基酸的比例等对脂肪肝的形成均有影响。必需脂肪酸(不饱和多烯脂肪酸)摄入不足,使机体磷脂合成减少,从而脂蛋白合成减少,造成肝脂肪转运受阻。氨基酸不平衡也可引起脂肪肝,主要是由于合成脂蛋白的载脂蛋白的量减少,缺乏合成载脂蛋白B所需的氨基酸如精氨酸、苏氨酸、亮氨酸等。饲粮中胆碱缺乏,使卵磷脂合成不足,阻碍脂蛋白形成。 (2)激素影响:母鸡产蛋是一种生殖行为,产蛋量多少与雌激素的数量和活性高低密切相关,而雌激素能促进肝脏脂肪的合成和沉积。产蛋鸡性成熟以后,由于雌激素分泌突然增加,造成脂肪代谢失调,诱发脂肪肝形成。 (3)脂质过氧化损伤:家禽营养物质代谢旺盛,体内将会产生大量的自由基,自由基作用于肝细胞内细胞器和胞内大分子,特别是内质网膜、线粒体膜、溶酶体膜等,引起脂质过氧化,破坏肝细胞膜及其亚细胞膜结构和功能。肝细胞膜结构的改变引起VLDL的合成及转运

蛋鸡的脂肪肝的防治方案

蛋鸡的脂肪肝的防治方案 河北张先生,现在养了5000只蛋鸡,鸡育成期使用的全价料,产蛋期使用的自配料,到250天左右又换成了全价料,现在在300天左右出现了零星的死亡,解剖症状都是肝破裂,腹部很多油,判断脂肪肝。 根据以上这样的情况现对此病做一下重点阐述: 鸡脂肪肝综合征常发于产蛋母鸡,尤其是笼养蛋鸡群,多数情况是鸡体况良好,突然死亡。死亡鸡以腹腔及皮下大量脂肪蓄积,肝被膜下有血凝块为特征。公鸡极少发生。

一、脂肪肝综合征的病因 1. 鸡饲料中胆碱、肌醇、维生素E和维生素B12不足,使肝脏内的脂肪积存量过高。 2 鸡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偏低或必需氨基酸不足,相对能量过高,母鸡为了获得足够蛋白质或必需氨基酸,大量采食,摄入过量的碳水化合物转化为脂肪沉积于肝脏和体腔。 3 鸡饲料中蛋白质含量过高,与能量值不相适应,造成代谢紊乱,使脂肪过量沉积。 4 鸡饲料中主要使用粉末状钙质添加剂,而钙含量过低,母鸡需要大量的钙来制造蛋壳而摄入过多的饲料,于是过多的饲料被吸收后转化成脂肪沉积于肝脏和体腔。 5 饮用硬水和鸡体缺硒。 6 鸡群缺乏运动也是一个诱发因素。 7 天气炎热和喂菜子饼容易诱发本病。 二、脂肪肝综合征的机理

鸡肝脏是合成体内脂肪的最主要场所,合成后的脂肪以极低密度脂蛋白形式被输送到血液。其中载脂蛋白的合成需蛋氨酸、丝氨酸、VE、B族维生素等的参与。在脂肪转运过程中,胆碱起重要作用。母鸡在产蛋期为了维持生产力(1个鸡蛋大约含6克脂肪,其中的大部分是由饲料中的碳水化合物转化而来),肝脏合成脂肪的能力增加,肝脂也相应提高。若合成蛋脂的原料不足,或肝脏合成的脂肪太多,超出了脂蛋白的运输能力,可产生肝内脂肪蓄积,使肝脏呈淡黄色或淡粉红色,质地变脆。在受到应激时,若鸡突然剧烈运动,肝脏小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肝被膜下,形成血凝块,最终病鸡死于肝破裂。 三、脂肪肝踪合征的症状 本病主要发生于重型鸡及肥胖鸡。病鸡生前肥胖,超过正常体重的25%,产蛋率波动较大,可从75%~85%突然下降到35%~55%,在下腹部可以摸到厚实的脂肪组织。往往突然暴发,病鸡喜卧,鸡冠肉髯退色乃至苍白。严重的嗜眠、瘫痪,体温41.5℃~42.8℃,但鸡冠、肉髯及脚变冷,可在数小时内死亡。一般从发病到死亡约1天~24天,当拥挤、驱赶、捕捉或抓提方法错误,引起强烈挣扎时可突然死亡。病鸡血液化验,血清胆固醇明显增高,达到每100毫升或以上605毫克~1148毫克(正常为每100毫升112毫克~316毫克);血钙增高可达到每100毫升28毫克~74毫克(正常为每100毫升15毫克~26毫克);血浆雌激素增高,平均含量为每毫升1019微克(正常为每毫升305微克);450日龄病鸡血液中肾上腺皮质固醇含量均比正常鸡高(每100毫升5.71毫克~7.05毫克)。病死鸡的皮下、

益肝素,还蛋鸡肝肾一个健康(刘灿军)

益肝素,还蛋鸡肝肾一个健康 蛋鸡饲养周期较长,各种传染性疾病、营养代谢性疾病、寄生虫病、长期用药及霉菌毒素中毒等都会导致肝脏肾脏受损,尤其脂肪肝综合症在不同鸡场都或轻或重的存在。由于同一鸡群鸡只处于不同的病理阶段,导致防治难度大,防治周期长,给鸡生长生产性能造成很大损失。主要表现为肝肾肿大出血,肝脏发黄质脆,甚至肝破裂,拉水便料便,生长发育受阻,体重不达标,均匀度差,开产后产蛋率上升缓慢,产蛋高峰产蛋率很难超过90%,且造成猝死鸡死淘增加现象。但很多养殖场户不能引起不够重视或虽重视但不正确使用一些化学类的药物,导致肝肾受损、生长生产性能下降。因此重视蛋鸡保肝护肾和科学合理使用保肝护肾药物,必须提上重要的饲养管理日程 为什么要保肝护肾? 1.从中医角度,肝藏血,肾藏精,肝血由肾精所化生,两者相互滋养与转化,精血同源, 所以要肝肾同治。同时肾亏则脾虚,脾脏是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则机体免疫功能下降。 同时会造成脾胃不和,导致消化吸收能力下降 2.肝脏是机体生长蛋白和免疫蛋白重要的合成场所,所以肝脏受损,会导致机体抵抗力下 降和生长机能障碍,另外肝脏也是胆汁重要的合成分泌场所,肝脏受损,会导致胆汁合成和分泌减少,导致饲料中脂肪消化吸收障碍和脂肪沉积,进而形成油脂性腹泻和脂肪肝 3.肝脏同时又是机体重要的解毒器官。当毒物、霉菌毒素中毒时,会加重肝脏负担和造成 肝脏受损,导致肝脏分解转化毒素的能力下降,导致毒素经肾脏排泄时加重肾脏负担,发生肾肿出血等变化 蛋鸡如何保肝肾呢? 临床治疗上常采用加些VC、葡萄糖、小苏打、乌洛托品等,一方面需要自己配制和掌握剂量,另一方面也存在使用误区,如一些养殖场户一见肾肿,不管是疾病导致的还是药物滥用和毒素导致的,一概使用小苏打进行长时间通肾,不通还好,有时通大了还会加重肾脏负担甚至死鸡,根据自己多年临床多年经验,总结如下: 1.控制好体重,防治体重超标出现过肥鸡 2.注意使用脱霉剂,防止霉菌毒素损害肝脏 3.做好疾病防控,尤其是造成肝肾损害的疾病(病毒病、细菌病、营养代谢病、寄生虫病等)防控,做好消毒隔离工作 4.避免滥用药物滥用,尤其对肾脏损害的药物,如磺胺药、氨基甙类等 5.提高饲料品质,尽量少用杂粕如棉粕、菜籽粕等 6.减少管理应激因素,注意通风、温度、湿度控制,尤其防止湿度太低引起呼吸道 7.使用纯中药复合制剂定期保肝护肾,减少使用化药和化药类通肾药物造成肝肾损伤 信得益肝素主要成分:川弓、大黄、黄芪、雷公藤、冬虫夏草、茯苓等 主要功能:清热利尿、祛瘀止血清热利湿、疏肝解痉、保肝护肝、强肾排毒等 主要使用时机与方法: 辅助治疗:1.一般脏脏性疾病的辅助治疗(脂肪肝、弧菌性肝炎、盲肠肝炎等) 2.一般肾脏性疾病(流感、肾传支等病毒性肾炎、痛风病等) 3.对肝脏和肾脏造成损伤性的药物治疗后用于肝肾的修复 4.药物引发的的中毒性疾病等 定期保健:每1-2月1次,尤其育成后期和见蛋以后

蛋鸡初产期生殖功能的饲养调理研究

西北农业学报 1998,7(3):8~11A ct a A gr icultur ae Bo reali-occident alis Sinica 蛋鸡初产期生殖功能的饲养调理研究 高玉鹏 侯俊生  (陕西省农业科学院 杨陵 712100) (陕西省白水县农技中心 白水 715600) 摘 要 通过改变传统饲养方法调理蛋鸡初产期性机能变化对机体产生的内应激负效应。将1000只19周龄罗曼商品代蛋鸡等分为2组,群体产蛋率5%时,试验组限饲幅度为50%共10d ,统计分析72周龄诸项经济性状指标。结果表明,与常规饲养方法比较,初产期短期限饲,鸡群开产日龄(群体50%产蛋率)晚7d ,但进入产蛋高峰期(80%以上产蛋率)提前6d,高峰持续期长22d,入舍鸡产蛋量多12枚,产蛋期成活率提高2.4%;同时,脱肛少,畸形蛋率低,料蛋比效益好,特别是产蛋后期脂肪肝发病率低。 关键词 蛋鸡;初产期;限饲;生殖机能 初产蛋鸡性机能变化较大的生理特性对机体形成了较强的“内应激”环境。其负效应多表现为畸形蛋多、脱肛较严重、难产致死率高[1],甚或易感染大肠杆菌、慢性呼吸道、初产瘫痪症等诸多疫病[2,3],影响终生生产性能,经济损失较大。本研究通过对初产蛋鸡实行短期限饲来探讨其解决途径。 1 材料与方法 选健康、发育整齐的19周龄罗曼商品代蛋鸡1000只,随机等分为2组,每组称100只鸡,个体重分别为(1553.2±140.5)g 和(1532.4±138.8)g ,达到本品种目标体重。育雏、育成期按罗曼公司推荐的办法饲养管理。 表1 初产母鸡限饲方案 Table 1 Limited feeding scheme for initialy laying hens 日龄Days (d)采食(g/只?天)Feed intake (g/p ?d)试验组T reatment CK 补充光照强度Adding ligh t treatm ent(W /m 2)试验组T reatment CK 光照时间Ligh t regime (h /d ) 13390903310140959533111444998 1.531114649.599 1.531114850100 1.531215051.5103 1.531215352104 1.531215460105 3.5 3.513161 107 107 3.5 3.5 14 140日龄由育成鸡日粮更换为产蛋鸡日粮,营养水平测定结果,代谢能11.7M J /kg ,粗蛋白17.1%,Ca 3.5%,有效磷0.41%,赖氨酸0.78%、蛋氨酸0.36%、蛋氨酸+胱氨酸0.68%,其它成分均按推荐标准添加。 从20周龄开始至72周龄,记录每天每组饲料消耗量、产蛋量,每组定期称50只鸡体重,常规法称蛋重,统计每日死淘情况并剖检。 群体产蛋率5%(144日龄)时,试验组按饲喂标准的50%投料持续10d,此后逐渐增加至自由采食;对照组按饲喂标准投料。两组均采取自然加补充光照方式,光照时间相等,但强度试验组较低(表1)。 2 结果与分析 2.1 短期限饲与蛋鸡初产期机体发育、产蛋率变化的关系 当群体产蛋率达5%时,限饲幅度50%持续10d,经测定(表2): 群体开产日龄(50%产蛋率)推 收稿日期 1997-03-21 修回日期 1997-06-06

引起禽肝脏病变的几种疾病

引起禽肝脏病变的几种疾病 一、大肠杆菌病 本病是由大肠埃希氏杆菌引起的一种多病型性的疾病,各个日龄的鸡均可感染,但引起肝脏病变的肝周炎型多发于育成鸡。其病理变化为肝脏稍肿大,表面有大量的纤维素性渗出,整个肝脏表面有一层黄白色的肝包膜。本病在临床上应与鸭传染性浆膜炎相鉴别。 二、沙门氏菌病 1.鸡白痢: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一种主要侵害雏鸡的一种疾病,其病理变化主要为肝脏出现大量的局限性坏死灶,呈现淡灰黄色的小点状,且大小不一。另外还可出现肝脏肿大,呈砖红色,有出血斑点及条 纹状出血。 2.禽伤寒:本病是由伤寒沙门氏菌引起鸡、鸭、鹅的一种慢性或急性败血性的传染病。其病理变化可见到灰白色粟粒状的坏死点。亚急性病例肝脏多呈淡绿色或古铜色,质地脆弱,并散在着灰白色坏死灶。 3.禽的副伤寒:本病是由鼠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各种家禽对本病均易感,剖检可见肝脏肿大常呈古铜色,表面有大量的灰白色坏死灶及点状或条纹状的出血。另外本病还可见有盲肠内形成 干酪样“栓子”等其他病变。 三、禽霍乱 本病又称禽的巴氏杆菌病、禽出血性败血症(禽出败),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其病理变化为肝脏肿大,色泽变淡呈土黄色,质地脆弱,且肝脏表面散在着大量的“针尖样”的出血 点。十二指肠呈“红布样”出血等病变。 四、孤菌性肝炎 本病是由孤菌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剖检特征为肝脏肿大,由于充血常呈红木色,边缘饨圆,表面有出血点过出血斑,有时可出现星芒状的针尖样灰白色坏死灶。肝脏常发破裂出血等,同时也可见有心包 积液,脾肿大等其他病变。 五、葡萄球菌病(急性败血型) 本病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一种以急性败血型、关节炎型、脐炎型、眼炎型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传染病。肝脏病变常发生于急性败血型,可见肝脏肿大质地发硬,散在着淡绿色和淡黄色的坏死灶。同时也可见有皮下有大量黑黄色的胶冻样的渗出物等其他病变。 六、鸭传染性浆膜炎 本病是由鸭疫里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以浆膜表面纤维素性渗出为主要特点的传染性疾病。本病可引起肝脏表面覆盖一层灰白或淡黄色的纤维素膜,易剖离,还可见肝脏肿大,实质较脆,呈黄褐色。另外还可见有气囊、心脏、等器官的纤维素性渗出,在临床上应与大肠杆菌病相互鉴别。 七、马力克氏病 本病是由致瘤作用的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组织增生性肿瘤病。本病常见于1月龄以上的鸡只,2-7月龄为高发时期。本病可引起肝脏肿大,其表面可见灰白色班驳样的肿瘤病灶或弥漫性的肿瘤结节。另外还可见有心脏、肺脏、腺胃、脾脏等器官也可见有肿瘤,但是法氏囊一般没有肿瘤出现,常发生萎缩。 八、淋巴细胞白血病 本病是由肉瘤病毒群中的禽白血病病毒引起的一种淋巴组织增生性肿瘤性传染病。本病又名淋巴细胞大肝病,主要引起肝脏肿大,有时可达原来的2-3倍,肝脏表面、切面有大量的肿瘤性病灶或结节。其他组织器官也可出现,与马力克病及其相似,但是该病剖检时一般法氏囊也可见到肿瘤性结节。另外病鸡还 表现严重的消瘦等症状. 七、包涵体肝炎

蛋鸡肝破裂的5种原因

蛋鸡肝破裂的5种原因! 1、蛋鸡脂肪肝 多发过于度肥胖的产鸡蛋,主长期给喂鸡高能低量蛋白的饲时料发生的要主原因。 表现:过度肥胖、腹腔内量大脂肪、肝肿脏大没有死坏灶、呈黄色油状腻。 蛋鸡脂肪肝综合征也叫做脂肪肝出血性综合征,是产蛋鸡比较容易发生的一 种营养代谢性疾病,该病主要是导致肝细胞内堆积过多的脂肪,从而导致肝脏的正常功能受到影响,严重时甚至会导致肝细胞发生破裂,最终造成肝内出血而发生死亡,患病鸡群很难形成产蛋高峰,对养鸡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蛋鸡脂肪肝的临诊症状和剖检变化 患脂肪肝的鸡群一般表现为产蛋率上升慢,没有产蛋高峰期的出现。一般产蛋率上升到85%左右时就会开始下降。鸡只精神状态良好,有时不表现任何临诊症状而突然死亡。死亡的鸡只表现为鸡冠、肉髯苍白,且一般体重偏大。 剖检病死鸡只,主要表现两大特点:一是腹腔内脂肪大量沉积,特别是腹部,以及肌胃和腺胃的外周都有一层厚厚的脂肪存在。除此之外,心脏、肠系膜等处也有多量的脂肪分布。二是肝脏肿大、出血、质脆并有油腻感。大量的

研究表明,肝内出血是导致患鸡死亡的直接原因,因此死亡鸡只大都表现为贫血症状。肝内出血形成肝包膜下血肿,有的肝包膜破裂而形成腹腔内血凝块。有资料报道,患脂肪肝出血性综合征的鸡只因肝中的血管很容易在产蛋过程中破裂,从而引起肝内大出血而死亡。因此,病死鸡只一般在输卵管内还有一枚正常形成的硬壳蛋。 取患鸡的肝脏进行切片,在显微镜下可见肝细胞索紊乱,肝细胞肿大,胞浆内有大小不等的脂肪滴,胞核位于中央或被挤于一侧。有的见局部肝细胞坏死,周围可见单核细胞浸润,间质内也充满脂肪组织。 2、包涵体肝炎 产鸡蛋多在18周以发后生,感染后3-4天亡死严重,5天后亡死减少病,程10-14天。

蛋鸡饲养管理技术(最新)

蛋鸡饲养管理技术 一、蛋鸡饲养管理 (一)育雏期饲养管理(0—6周龄) 雏鸡在0—6周龄这段时间为育雏期。其饲养管理总的要求是根据雏鸡生理特点和生活习性,采用科学的饲养管理措施,创造良好的环境,以满足鸡的生理要求,严格防止各种疾病发生,提高成活率。 1、雏鸡的生理特点: (1)体温调节机能差。雏鸡绒毛稀短、皮薄、皮下脂肪少,保温能力差。其体温调节机能在两周龄后才逐渐趋于完善,维持适宜的育雏温度,对雏鸡的健康和正常发育是至关重要的。(2)生长发育迅速,代谢旺盛。雏鸡1周龄体重约为出生重的2倍;6周龄时约为15倍;其前期生长发育迅速,在营养上要充分满足其需要。由于生长迅速,雏鸡的代谢很旺盛,单位体重耗氧量是成鸡的3倍。在管理上必须满足对新鲜空气的需要。 (3)消化器官容积小、消化能力弱。雏鸡消化器官还处于发育阶段,进食量有限,消化酶分泌能力不太健全,消化能力差。所以,配制雏鸡料时,必须选用质量好,易消化,营养水平高的全价饲料。 (4)抗病力差。幼雏由于对外界的适应力差,对各种疾病的抵抗力也弱,在饲养管理上稍有疏忽,即有可能患病。在30日龄之内雏鸡的免疫机能还未发育完善,虽经多次免疫,自身产生的抗体还难以抵抗强的病原微生物侵袭。因此,必须为其创造一个适宜的环境。(5)敏感性强。雏鸡不仅对环境变化很敏感,而且由于生长迅速,对一些营养素的缺乏和一些药物以及霉菌等有毒有害物质的反映也很敏感。所以,应注意环境控制和饲料的选择以

及用药的慎重。 (6)群居性强、胆小。雏鸡胆小,缺乏自卫能力,喜欢群居。比较神经质,对外界的异常刺激非常敏感,易引起混乱炸群,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和抗病能力。所以需要环境安静以及避免新奇的颜色,防止鼠、雀、兽等动物的进入鸡舍。同时,注意其饲养密度的适宜性。(7)初期易脱水。刚出壳的雏鸡体内含水率在75%以上,如果在干燥的环境中存放时间过长,则很容易在呼吸过程中失去很多水分,造成脱水。育雏初期干燥的环境也会使雏鸡因呼吸失水过多而增加饮水量,影响消化机能。所以,在出生之后的存放、运输及育雏初期应注意湿度的问题,就可以提高育雏成活率。 2、管理要点 (1)密度:1—3周龄20—30只/m2,4—6周龄10—15只/m2;,笼养为1—3周龄50—60只/m2,4—6周龄20—30只/m2,注意强弱分群饲养。 (2)温度:温度对于育雏开始的2—3周极为重要。刚出壳的小鸡要求35℃,此后每5天降低1 ℃,在35—42日龄时,达到20——22 ℃。 注意观察,如发现鸡倦怠、气喘、虚脱表示温度过高;如果幼鸡挤作一团,吱吱鸣叫表示温度过低。 蛋鸡适宜温度见下(表1) 表1:蛋鸡各阶段适宜温度

蛋鸡缺乏B族维生素的症状

鸡脂肪肝的诊断与防治 一、病因 本病与饲喂高能量、高脂肪的日粮有密切关系。或长期饲喂过量饲料,摄入能量过多。或高产蛋品系鸡、笼养和环境温度高等因素,高产品素鸡对脂肪肝综合征较敏感,高产蛋量与高雌激素活性相关,而雌激素可刺激肝脏合成脂肪;笼养鸡活动空间少,采食过量,啄食不到粪便而缺乏B族维生素,刺激脂肪肝的发生;环境温度高使新陈代谢旺盛,失去原有的平衡,故本病多发生于高温时。此外,饲料中真菌毒素(黄曲霉素毒等)或油菜籽饼中芥子酸可引起肝脏变性。蛋白质含量过高,可转化为脂肪蓄积。营养过好,产蛋高峰期,突然光照减少,饮水不足或应激因素,产蛋下降,营养过剩转化为脂肪。 本病多发生于高产蛋鸡或产蛋高峰期,多数鸡体况好,产蛋明显下降,有的突然死亡。蛋鸡摄入能量过多,肝中能量代谢障碍,肝脂来源增加,大量脂肪酸在肝脏合成,肝脏无力将脂肪酸氧化或经血液输送到其他组织,导致脂肪肝综合征。 二、主要症状 肥胖母鸡易发病和死亡,发病率达50%,死亡率为发病率的6%。产蛋率由75~85%突降到35~55%.病鸡体况好,突然病暴发,喜卧,冠、肉髯褪色乃至苍白,嗜睡,瘫痪,腹脱膨大且软绵下垂。发病到死亡约1~2天。 三、部检特征 皮下、腹腔和肠系膜有多量脂肪沉积,肝肿大,质脆易碎,边钝圆,呈黄色油腻状,表面有出血点和白色坏死灶,切面上有脂肪滴附着。有的肝破裂发生内出血。肾略变黄,脾、心、肠道有小出血点,心肌变性呈黄白色。 四、实验室诊断 肝糖原和生物素含量少,血清胆固醇增高达605~1148毫克/100毫升或以上(正常为305微克/毫升),血钙增高为28~74毫克/100毫升(正常为15~26毫克/100毫升)。 五、防治要点 (1)在开产前日粮要保持能量与蛋白质平衡,不用碎裂料或颗粒料,适当限制饲料喂量,使体重适当,产蛋高峰前限量要小,高峰后限量应大,小型鸡种在120日龄开产后开始限饲,一般限饲8~12%。严禁使用霉变饲料。 (2)调整日粮配方,以适应环境变化后的鸡群需求,减少饲料代谢能的摄入量,我国日粮中蛋能比以产蛋率为依据:产蛋率大于80%,日粮中蛋能比取

脂肪肝与代谢综合征

脂肪肝与代谢综合征 摘要:脂肪肝的发生、发展过程对糖尿病的进展有一定的作用,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 NASH)现已成为仅次于慢性病毒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 ALD)肝硬化前期的重要病变,约15%~50%的NASH 患者可发生不同程度的纤维化和肝硬化。代谢综合征与脂肪肝的关系问题,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重点,许多学者认为糖、脂代谢紊乱可导致脂肪肝,而临床观察中糖、脂代谢紊乱发生之前就已经有脂肪肝的存在。本综述着重就脂肪肝的正常生理代谢、病理变化与代谢综合征和脂联素的关系作一阐述,研究脂肪肝和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提示脂肪肝为一个重要的危险因子。 关键词:脂肪肝;代谢综合征;脂联素;综述 1代谢综合征的定义 在美国,成人治疗指征(ATPIII)是确定胰岛素综合征最常用的系统。这两种定义的一些主要区别包括:①在WHO的标准中列出了微量蛋白尿,而在ATPIII 中并未提及;②WHO中将胰岛素抵抗直接作为依据,而在ATPIII中并没有将其用于定义代谢综合征;③在ATPIII的定义中只认为快速升高的血糖值是重要的,在WHO的标准中承认所有的胰岛素抵抗参数。 2脂肪代谢 2.1正常脂肪代谢 在肝脏脂肪合成、分解代谢过程中,许多激素参与了调节作用。胰岛素抑制外周脂肪组织中的HSL,减少了肝脏游离脂肪酸的来源,在肝内胰岛素抑制线粒体内β氧化,刺激葡萄糖转化合成脂肪酸。相反,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在外周脂肪组织中上调HSL的活性,使游离脂肪酸的产生增多,而在肝内,胰高血糖素刺激β氧化和抑制内源性脂肪酸的合成。 2.2脂肪肝的病理代谢 肝脏是胰岛素作用的靶器官,是脂肪摄取、氧化脂酸代谢、胆固醇合成、磷脂、脂蛋白合成和分泌的中枢。正常情况下脂质代谢在肝脏中处于动态平衡,当脂质代谢紊乱时,大量脂肪进入肝细胞,肝内合成脂肪增加超出肝细胞氧化利用和合成脂蛋白运送能力时,脂质则在肝细胞内沉积,导致肝细胞变性、肿大而形成脂肪肝。高脂血症对脂肪肝的形成密切相关,尤其与高TG血症关系密切。高TG血症与脂肪肝发病率呈正相关,随着TG浓度的升高,脂肪肝发生率也升高。胰岛素抵抗是2型DM的特征之一,多数报道认为:高TG血症的游离脂肪酸增多干扰了胰岛素在周围组织中与受体结合,使胰岛素作用下降,并产生胰岛素抵抗(1R),同时高胰岛素血症和IR又促进肝脏合成TG和VLDL,当肝中合成T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