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高分范文

申论高分范文

————————————————————————————————作者:————————————————————————————————日期:

公共安全管理的智与情

近年来,安全生产事故、群体性踩踏伤亡、交通安全事故频繁见诸报端。这些悲剧让社会反思,也让政府部门警醒。这其中既有政府管理工作不到位,也有情为民所系未真正落到实处的原因。政府在加强公共管理时,既要有“智”,又要用“情”,只有科学把握公共安全管理的智与情,管理智慧与为民服务的人本情怀结合,才能构建和谐社会。

公共安全管理的智,是指要构建完善的公共安全管理体系;而公共安全管理的情,则是指要以人为本, 尊重民众旅游、参加大型群众性节日活动等需要,为其做好安全保障服务。对于公共安全管理来说,智是有力保障,而情则是不可违背的民意。忽视智,只讲情,会导致大量的公共安全事故;而不顾情,又不讲智,只是采取一些简单、粗暴的做法,则会让民众心生不满,滋生社会矛盾。因此,公共安全管理应该既讲智慧,又讲人文关怀。

加强公共安全管理,先要有“智”,寻求有效解决公共安全问题的办法并有效落实。我国公共安全领域,对公众聚集活动风险缺乏认识,人群缺乏有效安全意识,是导致公共安全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在重大公共安全危机到来之前,如何及时采取干预和预防措施,考验着管理者的智慧。而做到这点,首先需要有一个完善的公共安全管理机制,在交通规则管理、人口聚集地区的安全预警和监控、紧急限流和疏导规则等方面,一定要建立健全规范规则,并常态化执行,要固化有效的城市运行制度和规则,形成公众的遵守相关。同时,要严格执行各类应急管理预案。

加强公共安全管理,还要用“情”,树立为民服务的人本情怀,将切实服务于人民群众作为公共安全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目前全国各地大型群众性活动规模大、参加人员多、危险系数高、安全问题突出,公共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各地以“安全形势严峻,避免意外发生”为由纷纷取消多场大型群众性活动,这种做法固然可以直接避免公共安全问题发生,但却对群众的正常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是一种为官不为、懒政怠政的表现,已经引发了群众的强烈不满。加强公共安全管理必须采取科学、行之有效的办法,保证大型活动的安全,绝不应简单取缔,损害群众利益。

智,是对政府提升公共安全管理能力的要求;情,则是对政府科学、民主决策的要求。加强公共安全管理任重而道远。政府只有不断创新社会治理,科学

把握公共安全管理的智与情,建成完备的公共安全管理体系,才能建成平安中国。(970字)

归零推动万众创新

遵循已然成功的经验是人性的习惯,不论是个人还是一个组织甚至一个国家,在选择行为时都会受到其内在的强大惯性牵引。诚如人们早已习惯的托关系的办事规则,乱丢垃圾、焚烧秸秆的行为方式,以及名目繁多的公款消费等等,都是对曾经左右我们思维和行为方式的习惯。如何改变它们,摆脱它们的束缚,使新的风尚成为新常态,以实现万众创新?这就需要“归零”心态。因为,只有敢于突破旧有的知识经验、摆脱旧有习惯的束缚,新的思维才能顺利进入,新的习惯才能养成,形成良性的迭代通道,这是迈向万众创新的必经之路。

抓住重点突破口强化归零决心。“归零”考验的不仅是一个人和一个国家的智慧,更是他们在改革路上的决心和勇气。三公消费中的腐败和浪费是近几年政府重点打击的对象之一,自2013年开始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四风”的遏制到今天已经取得明显效果。这种清风正气,由政府机构逐渐波及社会各界,特别是在习近平主席做了“杜绝铺张浪费、厉行勤俭节约”的重要批示之后,抵制浪费、崇尚节俭的“光盘行动”也风靡社会。此外,新一届政府在简政放权工作显示出的壮士断腕的决心,都折射出政府在加强政府工作作风建设、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上,敢于突破传统、勇于归零的决心,也为实现万众创新迈出了坚定有力的第一步。

创新工作方法引领归零行为。在勇于迈出归零的第一步之后,还需要将坚定的决心落地生根,才能进一步强化归零的决心。现实中,不论大事小情只要是同政府打交道,人们都会不约而同的选择花钱找关系走后门。民众习惯如此并不是因为喜欢,而是以往的经验——以权谋私的常态——告诉他们不这样做,自己的意愿就无法畅通的表达、利益就会受损。当政府借助网络平台,以公开透明的工作方式改进以往的服务方式时,民众所被迫接受的办事习惯也就无用武之地了。足见政府行为在塑造、改变人们行为习惯方面的引领作用。故此,想要实现万众创新,就离不开敢于创新的政府行为引领。

完善公共服务形成归零合力。想要“归零”的心态在社会蔚然成风,必须需要勇于归零的合力,而这需要政府提供玩悲哀的公共服务做强有力的支撑。正如文中所言,发达的互联网经济、服务业、充足的物资供应,使人们完全可以

脱离固有的行为模式。而导致小黄和小丽苦恼背后反映出的基层工作困境,政府公共服务的缺失就是主要原因。归零合力的形成,一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新工作方法的配套服务机制,以全面调动民众的参与积极性;另一方面,也需要加大教育宣传力度,营造勇于归零的社会氛围。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们努力建设的目标之一,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十八大报告明确的战略部署, “万众创新”的提出进一步凸显“创新”对于实现各项目标的重要作用。创客运动的迅猛发展足以证明隐藏在民间的巨大创新能量。而拥有“归零”的决心、行为与合力,是这些目标实现的重要前提。(1150字)

涵养公共意识关乎“你我他”

100多年前,美国传教士亚瑟·史密斯用中国官道长久未修复、中国人饭后谈资不关国事来论证中国人没有“公共意识”。在时代发展的今天,一度作为经典话剧的《雷雨》遭大中学生笑场,则引发了对年轻人公共意识失落的激烈争论。公共意识的背后是国民素质,国民素质不仅是自我生存的技能和穿衣玩乐的生活,更是价值尺度、思维方式、行为规则的“现代化”。“欲维新吾国,当维新吾民”,作为“吾国”当中的“吾民”,国家公共意识的涵养需要每个个体的共同构建。

公共意识的涵养是现代社会文明的基本要求。明中叶前后,家庭内部问题的社会化,使意识从原先的优雅变得粗俗。而如同大自然般传统自由的生活方式,在遇到如同城市复杂的规则所限制的现代生活时显得捉襟见肘,公共场所乱扔垃圾、就餐浪费、对话喧哗等的不文明行为随处可见。由社会发展资源匮乏导致恐慌从而造成不文明的说法,在有一样处境的国外并没有显现又间接说明我们个体的基本礼仪尚未做足。社会的发展不是文明的阻力,而是对公共意识的涵养提出了更高要求。

公共意识的涵养是维护公共秩序的重要保证。直接拿来而忽视中西文化差异的“僵尸妆”在彰显个性的同时引起了众人恐慌,导致公共秩序混乱。别墅晚间犬吠扰民,公园广场舞噪音扰民,与管理要求相悖,影响了他人的生活。个人权力意识的觉醒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但把无边界的个性彰显作为不可侵犯的“权力”,把原本应限定在小范围的行为放到了公共场所,不但影响他人利益,而且易造成社会无序。

公共意识的涵养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中国人”这一不文明的代名词引起海内外舆论广泛关注。当个体成为旅游出口品时,头顶的标签是有国别的,个体的无公共意识损害的是中国“礼仪之邦”的形象。而卢浮宫前水池泡脚、颐和园绿地上小便辩解的“再反思”问题,则把公共意识的涵养提升至全体国民素质的高度。

个体公共意识的涵养是国家公共意识涵养的基础,国家公共意识涵养则有助于个体公共意识的提升。一部话剧引发对青少年传统文化失落的讨论;广场舞和别墅噪音扰民反映的是政府规划不足,监管与执行缺位。中国国家话剧导演“先有英国文学再有莎士比亚”的阐述警示我们对国家公共意识涵养的重视。对此,政府部门在教育上要做到与时俱进,不断提升大众尤其是年轻人的意识修养;在管理中要简化监管机制,做到严格监督与执行;另外,大众在享受权力、彰显个性的同时,也应考虑中外文化差异,并尊重他人的权利。

社会在不断发展与进步,即便是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也要少一些功利,多一些教养,做一名受过教育,也有教养的中国人,使人人相善其群不但涵养国民公共意识,更涵养国民素养。(1078字)

讲规矩

契约精神是市场经济秩序、现代社会秩序建立的核心,所谓契约从本质上来讲就是“规矩”二字。当中国以大国形象打开大门走向世界舞台时,越来越多“不讲规矩”缺乏契约精神的行为展现在世人面前:不文明的中国游客、不诚信的中国商家、办事效率低下的中国政府……究其原因,核心在于符合现代社会的“规矩”没有建立起来,“不讲规矩”的思想大行其道。

“无规矩,不成方圆”。如果,每个人的心中没有办事的规矩,每个企业办事不讲规矩,每个政府工作人员不讲规矩,那么,诸如随处丢垃圾、大声说话等不文明行为就不会减少,恶性竞争、欺行霸市、弄虚作假等扰乱经济秩序的现象就不会得到遏制, 以及推诿扯皮、以权谋私的工作作风就不会得到好转。所以,国家需要有自己的规矩,为国家发展引领发展方向;行业需要有自己的规矩,为行业发展保驾护航;个人同样需要讲规矩。规矩需要从外到内、内化于心,使外在僵化的规矩转化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为。

讲规矩需要靠法治为守规矩营造外在环境。讲“规矩”首先得有“规矩”,有“规矩”之后还得有保障制度,确保人们“讲”规矩。俗话说:家有家规、

国有国法。不同的组织则有各自的纪律。现实是,尽管有条条规矩在,依然有人我行我素,对规矩视若无睹。因此,想要让人人都讲规矩,就必须明确如何“讲规矩”,关键要靠具有最高权威的法律制度强化人们养成讲规矩的思维习惯。出台八项规定、推行权力清单制度等,其作用就是更加明确政府及公务人员的行为界限;东莞市设立“红黑榜”,核心就是给企业立规矩。此外,还需进一步完善网络诚信体系建设,强化对网络经营及个人行为的监督管理,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靠明确的制度限制不法行为,这是“讲规矩”的大前提。

讲规矩需要靠德治为守规矩奠定内在基础。所有的制度最终都要内化于心才能最终作用于人的行为,仅仅依靠强制的制度管理并不是管理的终极目的,要使人人都养成“讲规矩”的自觉性才是最理想的状态。正如村官黄家祥为自己立的“规矩”,制定“四议两公开一表决”制度,按制度为村民办事不收取私利,这需要每一个公务人员学习。治理不文明行为,最终也需靠代表中国形象的国人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遵守国外的风俗习惯。对于行业的不正之风,同样可以健全行业组织,通过自我约束治理的方式,使违背行规的企业永无出头之日,确保经济发展的良性秩序。

“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培养守纪律讲规矩、拥有契约精神的现代中国人,才能与时俱进适应社会的发展。这不仅需要靠法治约束,更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自觉遵守,夯实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石。(1060字)

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

科学知识与科学精神是公民科学素质的核心内容。第八次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远低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多数北京市民对科普不感兴趣,更不关心最新的科学技术。因缺少基本的科学知识和必要的科学精神,迷信活动在一些地方猖獗,一些受过高等教育的群体中存在严重的迷信意识。这些都表明我国的科普工作还十分滞后。

科学知识普及力度不够,导致群众在遇到突发公共事件时出现不必要的恐慌。没有基本的科学知识,就无法对实际问题作出客观判断,就会给迷信活动以可乘之机。如此一来,公民的科学精神就没有成长的根基。提升公民的科学素质是当前我国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指标,要实现国家兴旺和民族强盛的战略目标,提升北京市的综合竞争力,就必须重视科普工作,

在加大科学知识普及力度的同时,更强调培养公民的科学精神,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提供有力支撑。

做好重点人群工作,推动全民科学素质提升。一是充分利用学校教育抓住青少年的科学素质教育,合理设置科学课程,开发新颖的科普教学形式,激发青少年的科学兴趣;二是充分调动非政府组织的积极性,利用非学校教育途径,做好城镇居民、进城务工群体的科学素质教育;三是加大对农村农业科技的普及力度,通过免费等手段,结合农民实际需求开拓多元的获取科学知识途径;四是要加强领导干部的带头作用,通过宣传焦裕禄等典型人物,号召全体干部和公务员学习科学知识、树立科学精神。

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科学知识普及离不开媒介,互联网的普及为科普工作带来了新的方法及途径,政府必须对此加以利用,充分挖掘现代媒体的传播作用,在全社会营造人人崇尚科学反对愚昧无知的良好氛围,培养青少年以及社会大众的科学兴趣;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集聚教育、举报、公示、互动等一体化功能,对民众进行科学知识普及。

进一步调动科技工作者从事科普工作的积极性。完善科技人才的评价机制,调动权威专业的科技工作者身体力行主动进行崇尚科学的工作;构建科学合理、富有活力、更有效率的科普工作体系,让高校、科研院所充分享受到创新性产业链带来的益处,主动配合政府进行科学创新的普及与投入。

习近平强调,我国科技发展的方向就是创新、创新、再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而激发万众创新的力量,需要有具备科学知识、崇尚科学精神的大众群体,如此才能打破创新之路的重重障碍。(998字)

社会领域·残疾人社会保障主题

【背景材料】

2015年8月11日是全国第六个肢残人活动日。

8月11日,在湖南省郴州市苏仙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苏仙岭举行了一场景区无障碍体验活动。约200名肢残人士在志愿者的帮助下通过景区无障碍设施,游览苏仙岭美景。他们表示,虽然出行不便,但想走出家门看看外面的世界,希望更多的景区能够完善无障碍环境建设。

西安市建委、扶贫和老龄委等部门从2008年开始就陆续在多个城区开展了无障碍设施的建设工作,主要工作包括无障碍设施入户改造,楼梯前的坡道,楼

道内的扶手和残疾人家中的低位橱柜等的改造。七年时间里,西安市残联将无障碍设施送到了全市各区县1600多户残疾人家中。

2011年至2014年,全国共对52.8万残疾人家庭进行了无障碍改造。然而,我国8500万残疾人的“无障碍生活”依然面临着无障碍设施老化、建设不到位、管理不健全等诸多障碍。中国残联开展了全国近3000万持证的残疾人的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的专项调查,数据表明广大残疾人对无障碍的环境有着十分迫切的需求。

《十八大报告》在关于社会建设中指出,要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切实保障残疾人权益。

【习题】

请以“开展残疾人无障碍设施建设”为主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内容充实的文章。

要求:

1.要结合社会实际,切忌空谈对策;

2.观点鲜明,结构完整,语言流畅;

3.字数1000字-1200字左右。

【参考例文】

健全设施保障体系打通残疾人无障碍通道

自1985年“残疾人与社会环境研讨会”发出“为残疾人创造便利的生活环境”的倡议以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城市道路、建筑开发中的无障碍设施建设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无障碍设施的建设也为残疾人创造了一个平等参与社会活动的环境条件。但是盲道转弯多似“超级玛丽”、倾斜角度大轮椅后滑、通道被拉线难以通行等的现实问题依然屡见,以至于无障碍有时被戏称“成了障碍”。残疾人无障碍设施是否完善是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要打通残疾人无障碍通道,还需要无障碍设施保障体系的健全。

打通残疾人无障碍通道,需要强化标准加大处罚,提升社会主动参与率。无障碍环境建设已纳入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各地各部门也出台了一些配套法规和规章,但多为倡议和鼓励性质,还缺少切实有效的惩处措施。台湾与欧洲一些经验我们可以借鉴,如建立监督政府部门执行无障碍政策;对设施不符合规定者责令限期改善;对于未予改善者,勒令停止使用;将高额罚款用于投入无障

碍设施建设之中。无障碍应体现全社会人对残疾人社会权利的尊重,通过标准加强管理,通过处罚约束行为,多一些约束下的自觉参与,无障碍设施才能充分发挥其建设的功能。

打通残疾人无障碍通道,需要扩充建设区域与功能,提高设施普及率。我国无障碍设施建设普及程度较高,但仍存在着覆盖面不广,功能欠缺的问题。一些市内无障碍设施建设较好,但配套的社区设施缺乏;部分农村实现了经济发展,但无障碍设施建设很少;大多数的残疾人家庭无障碍设施入户尚待开展。因此,无障碍环境建设还需向社区和农村推进,同时也要通过对低位橱柜、座便器等的改造来改善残疾人户内环境。另外,无障碍设施的设计与功能也需要提升,电线杆设置在盲道上,交通报站提示还会关闭,数据显示系统或手语翻译服务提供不足。消除盲道绊脚石,设置提示信息或声音信号方便位置查找等的设计与功能还需要调整扩充,网络信息的无障碍化功能建设也需要同步进行。

打通残疾人无障碍通道,需要加强设施管理与维护,提高设施使用率。政府加大了对无障碍设施建设的投入,但建成之后却会遇到被占用或破坏的问题。盲道被摊贩、车辆、沿街商店杂物占用,无障碍厕所被锁起或拉线禁止通行,使用中损毁无障碍设施情况存在。在管理过程中,政府部门还需要不断强化监督检查力度,对无障碍设施的实施情况开展专项检查,对于占用破坏的情况予以纠正,并及时做好被破坏无障碍设施的维护工作。管理与维护更强一分,残疾人无障碍之路才会更多一些便利。

十八大指出,要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也将谋划“十三五”全国无障碍环境建设作为首要目标。无障碍设施是残疾人安全快乐参与社会活动的必要保障。要不断通过完善标准与规范、扩充建设区域与功能、加强管理与维护,为残疾人提供无障碍的设施服务,使他们感受到尊重与关爱,与我们共享社会文明发展的成果。

(1200字)

【范文精讲】

文章点评

开头以无障碍设施建设的意义引入正题,结合目前无障碍设施建设中存在的一些现实问题,提出“要打通残疾人无障碍通道,还需要无障碍设施保障体系的健全”这一观点。

第二-四段,主要从健全无障碍设施保障体系出发,提出三方面的对策: 打通残疾人无障碍通道,需要强化标准加大处罚,提升社会主动参与率。

打通残疾人无障碍通道,需要扩充建设区域与功能,提高设施普及率。

打通残疾人无障碍通道,需要加强设施管理与维护,提高设施使用率。

第五段映衬题目,结合十八大关于社会建设中“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的要求,以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将谋划“十三五”无障碍环境建设作为首要目标的政策方向,对观点进行了总结,强调了健全无障碍设施保障体系对于残疾人的重要意义。

本文是对策与分析相结合的文章,逻辑清晰,分析全面。在行文中,首先利用无障碍设施建设的意义与存在问题引出总论点,之后以三方面对策为论点,结合存在问题进行了详述。最后借用十八大关于社会建设的要求总结全文并升华了主题。

精彩语句

无障碍设施的建设也为残疾人创造了一个平等参与社会活动的环境条件。

残疾人无障碍设施是否完善是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要打通残疾人无障碍通道,还需要无障碍设施保障体系的健全。

无障碍应体现全社会人对残疾人社会权利的尊重,通过标准加强管理,通过处罚约束行为,多一些约束下的自觉参与,无障碍设施才能充分发挥其建设的功能。

管理与维护更强一分,残疾人无障碍之路才会更多一些便利。

无障碍设施是残疾人安全快乐参与社会活动的必要保障。

要不断通过完善标准与规范、扩充建设区域与功能、加强管理与维护,为残疾人提供无障碍的设施服务,使他们感受到尊重与关爱,与我们共享社会文明发展的成果。

社会领域·乡村教育主题

【背景材料】

在四川泸州市古蔺县双沙镇寨坪村,80多名小学生因教学楼成危房被迫借用农房上课,上厕所也只能进猪圈。但村民反馈有60万元善款还储存在县民政局的公用账户上,之前因对善款的使用有不同意见而一直没有正式投入使用。

位于湖北省偏远山区的刘祠教学点,在两年前没有围墙、操场上尘土飞扬、教室墙壁泥灰脱落。为了让孩子们能在家门口上学,刘祠村10多名村民向政府申请恢复偏远山区教学点,之后乡村教学点的教师也得到了充实。从2014年3月起,教学点又着力打造“数字学校”,提供“空中课堂”、“未来教室”等服务,学生回流明显。

【习题】

请以“改善贫困山村办学条件”为主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内容充实的文章。

要求:

1.要结合社会实际,切忌空谈对策;

2.观点鲜明,结构完整,语言流畅;

3.字数1000字-1200字左右。

【参考例文】

改善办学条件提升乡村教育质量

在驻足梅里雪山脚下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如果正好看到一群为了上学在碎石滚落的悬崖峭壁间前行的孩子们,激起的应是内心的震撼。“漂亮的教室、干净的操场”是每个山村孩子对学校的渴盼,但我国一些山村的教学环境依然处于“风吹满天土,下雨屋内漏”的窘境。教学点设立有争议、教学设施简陋、政府资金未有效利用的问题依然在考验着教育资源的公平。因此,要提升乡村教育质量,体现教育资源分配的公平,还需从改善办学条件着手。

教学点撤并与设立需重新评估与规划,教育公平需守住教学基点。农村教学点撤并顺应了农村生源减少的现实,学校的集中保证了软硬件的配备,乡村教育质量也有所提升。但事先不做认真规划和调研,盲目地进行学校撤并,使学生向城镇集中,学校日常管理事项的增多不能保证对学生的全面顾及,也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上学成本有所增加,尤其是偏远贫困山区,上学远、费用高、安全难保障,辍学率随之上升,这反而降低了乡村教育质量。另外,外出打工者出现回流,一些偏远山村恢复教学点的意愿强烈,但教学点只能勉强维持。因地制宜的同时还要制止盲目,需要“集中”教学资源,又要重新评估并恢复必需的教学点。教学点是农村教育的基点,只有先把教学点这一基础办学条件打好,才能守住教育最起码的公平。

教学环境简陋存隐患,课程设置简单需拓展,教育资源需实现共享。受政策导向的影响,有限的教育投资对最需要教育资源的落后地区仅以满足基本需求为主。但一些地区教室经鉴定属于危房,为了保障学生教育,不得不加固使用以作为过渡;专业教师和设备的缺乏使课程设置更多限于公共科目,偏艺术类的课程难以开展,在这种情况下,培养胜任多科教学的教师成为了最有效的方法。然而资源共享不能实现势必会影响教育教学质量。刘祠教学点的做法为我们提供了借鉴,与高校和政府联合推动教育的信息化,投入同步互动教学系统,加快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对于不能使用直播教学和电子白板的,可以利用电视机、录音机等常规设备,实现乡村教育在资源使用上的成功蜕变。

合理分配财政投入,落实投入利用效果,保障财政专款专用。国家在农村教育上有一定的经费投入,但对投入去向的无谓争论导致资金的搁置,缺教师却投资盖校舍,缺设备却不切实际建重点,投入被搁置、未针对、有效利用的现象存在,最终延误的是孩子享受教育的权利。鉴于此,要充分考察教育环境之后再考虑进行投入;实地落实使用情况,减少使用中的灰色环节,确保专款专用,使国家的拨款和社会的资助得到合理分配,使乡村教育真正受益。提倡财政投入的合理地使用,其实也是为了更大程度保障教育资源的公平。

完备的教学设施,信息化的教育资源,是孩子接受教育的重要前提,也是实现十八大报告所指出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步骤。随着乡村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与充分利用,办学条件逐步得到改善,乡村教育的质量将会不断提高,大自然的群山绿野间也将充满教育公平的点赞之歌。

(1205字)

【范文精讲】

文章点评

开头以“在碎石滚落的悬崖峭壁间前行的孩子”为开端引入话题,结合目前贫困山区教育办学仍然存在的问题,提出“要提升乡村教育质量,体现教育资源分配的公平,还需从改善办学条件着手”这一观点。

第二-四段,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教学点撤并与设立需重新评估与规划,教育公平需守住教学基点。

教学环境简陋存隐患,课程设置简单需拓展,教育资源需实现共享。

合理分配财政投入,落实投入利用效果,保障财政专款专用。

第五段映衬题目,结合十八大报告关于社会建设的要求,对观点进行了总结,强调了办学条件改善对体现教育公平的重要性。

本文是以分析为主的文章,逻辑清晰,分析全面。在行文中,首先利用热点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引出总论点,之后从三方面进行了分析说明。最后借用十八大关于社会建设的要求总结全文并升华了主题。

精彩语句

在驻足梅里雪山脚下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如果正好看到一群为了上学在碎石滚落的悬崖峭壁间前行的孩子们,激起的应是内心的震撼。

要提升乡村教育质量,体现教育资源分配的公平,还需从改善办学条件着手。

因地制宜的同时还要制止盲目,需要“集中”教学资源,又要重新评估并恢复必需的教学点。

教学环境简陋存隐患,课程设置简单需拓展,教育资源需实现共享。

对投入去向的无谓争论导致资金的搁置,缺教师却投资盖校舍,缺设备却不切实际建重点,投入被搁置、未针对、有效利用的现象存在,最终延误的是孩子享受教育的权利。

生态领域·森林公园生态建设主题

【背景材料】

近年来,一些地方搞“大树进城”“古树上路”进而对名贵树木乱挖乱移的现象,引起了夏津县警觉。夏津县在森林公园的管理上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对森林公园内的大树、古树进行全面普查;对林区及树木上悬挂印有树种、树龄、监护人等信息的标牌,实行挂牌保护;出台补偿制度和奖惩机制保护森林公园树木;设立树木“健康热线”,公布技术人员电话,方便农民咨询;对100余名护林人员实行工资制,按保护状况严格奖惩;组建起森林警察应急分队,设立了树木保护“110”。其县委书记王春利说,今年颂布了县长保护令,森林公园内每棵树的砍伐都要经过“三堂会审”,要的就是生态保护“硬杠杠”。(来自国际在线生态中国频道)

《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习题】

请以“森林公园生态保护还需要硬杠杠”为主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内容充实的文章。

要求:

1.要结合社会实际,切忌空谈对策;

2.观点鲜明,结构完整,语言流畅;

3.字数1000字-1200字左右。

【参考例文】

建立文明制度硬约束使森林公园生态可持续森林公园的建设,不仅能改善区域招商引资环境创造更多就业机会,给地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还能给人们提供观光休闲与生态教育的活动场所。但森林公园终究是以森林自然环境为依托建立起来的,因此森林公园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地区生态的效益直接相关。然而随着城市绿化进程的加快,“大树进城”、“古树上路”等现象频发,为追逐经济利益只重开发不重保护的问题仍然存在,只有建立森林生态文明制度的硬约束,森林公园的生态资源才能得以持续的利用。

提高全民生态保护意识,使森林公园自然生态更长久。我国自建立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以来,森林公园建设数量不断增长,到森林公园参观、学习的游客也呈现了快速增长趋势。森林公园为人们提供了生态优质的公共交往环境,也满足了市民的精神诉求。但是超出可容纳量的观光以及游客各种的不文明行为使公园生态受到严重破坏。踩踏草坪成为秃地、聚餐烧烤垃圾遍地、火山遗迹被破坏……森林公园在让人们体验到返璞归真的同时,更应成为生态文化弘扬的主要场所。因此,要通过科学预测承载量限制可容纳人数,不断加强森林标本馆、标识、标牌等基础设施建设,结合书籍、宣传册发放等多种宣传手段,提高游客的生态保护意识,使森林公园的自然本色得以长久展现。

重建设开发更重生态保护,严格监管严厉打击。森林资源为不可再生资源,森林公园的建设与开发应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但一些投资者受经济利益驱使,不能严格按要求建设或采取保护措施,热衷于宾馆、饭店等高回报率工程的建设,漠视了对生态的保护;一些部门未经允许私自施工建设管道,置森林

公园管理要求与法律于不顾。对此,政府应当将森林公园建设列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进一步规范建设开发行为,明确公园管理者和经营者的职责,在建设过程中要严格监督执行选定的建设方案,并督促采取生态保护措施。另外,要定期开展拉网式大排查,重点检查乱砍滥伐、违规经营加工木材、盗挖贩卖、私自建设等违法行为,切实加大破坏生态资源违法案件的打击力度。

建立补偿机制,使破坏者自觉成为守护者。建立森林公园后,靠经营木材创收的民众的收入来源中断,而有些人则在经营权流转的过程中,获得牟利途径,扰乱市场秩序。因此,对于区域内农民和公园内职工,在开发建设森林公园的过程中,要采取资金直补、保护补偿、先保后补等补贴措施,维护农民和职工的合法权益,并将农民纳入到旅游经营活动中,使森林公园生态的破坏者主动转为生态的守护者。

森林公园展现着大自然的杰作,也呈现着人类活动的印迹。人们在探索自然开发自然的同时,更需要维护好森林公园的生态环境,宁可慢发展,也不能以破坏生态资源为代价而片面追求经济发展。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我国森林公园生态建设与开发仍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而这种市场潜力的可持续离不开生态文明制度的硬约束。

(1200字)

【范文精讲】

文章点评

开头以森林公园建设的意义引入正题,结合目前城市绿化存在的“大树进城”、“古树上路”以及重开发不重保护等问题,提出“只有建立森林生态文明制度的硬约束,森林公园的生态资源才能得以持续的利用”这一观点。

第二-四段,主要从生态文明制度硬约束着手,提出三个对策:

提高全民生态保护意识,使森林公园自然生态更长久;重建设开发更重生态保护,严格监管严厉打击;建立补偿机制,使破坏者自觉成为守护者。

第五段映衬题目,结合十八大关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长远意义,对观点进行了总结,强调了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本文是以对策为主的文章,逻辑清晰,分析全面。在行文中,首先利用森林公园的生态意义与存在问题引出总论点,之后以三方面对策为论点,结合存在问题进行了详述。最后借用十八大关于生态建设的要求总结全文并升华了主题。

精彩语句

森林公园终究是以森林自然环境为依托建立起来的,因此森林公园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地区生态的效益直接相关。

只有建立森林生态文明制度的硬约束,森林公园的生态资源才能得以持续的利用。

森林公园在让人们体验到返璞归真的同时,更应成为生态文化弘扬的主要场所。

森林资源为不可再生资源,森林公园的建设与开发应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

森林公园展现着大自然的杰作,也呈现着人类活动的印迹。人们在探索自然开发自然的同时,更需要维护好森林公园的生态环境,宁可慢发展,也不能以破坏生态资源为代价而片面追求经济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