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9 届全国物理竞赛预赛试题及解析

第39 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预赛试题

(2022 年9 月3 日9:00-12:00)

考生必读

1、考生考试前务必认真阅读本须知。

2、本试题共5 页,总分为400 分。

3、需要阅卷老师评阅的内容一定要写在答题纸相应题号后面的空白处;阅卷老师只评阅答

题纸上的内容;选择题和填空题也必须在答题纸上作答;写在试题纸和草稿纸上的解答一律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60 分,含5 小题,每小题12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 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项符

合题意,有的小题有多项符合题意。将符合题意的选项前面的英文字母写在答题纸对应小题后面的括号内。全部选对的得12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6 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 分。)

1. 1964 年10 月16 日,中国第一枚原子弹试爆成功。该原子弹核反应物的主要成分是235 U 。天然235 U 是不

稳定的,它将通过若干次α衰变和β衰变最终成为稳定的元素Pb 。235 U 衰变形成的稳定的Pb 同位素为A.204 Pb B. 205 Pb C. 206 Pb D. 207 Pb

2. 将相同材料做成的两根内径不同、两端开口的圆柱形毛细管竖直插入某种与管壁浸润的液体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毛细管内液面都下降,且液面与管壁接触处比液面中间低

B 毛细管内液面都上升,且液面与管壁接触处比液面中间高

C 内径小的毛细管内液面上升的高度比内径大的高

D 内径小的毛细管内液面上升的高度比内径大的低

3. 三个质量皆为m的小球a 、b 、c 由三段长度皆为l的不可伸长的轻细线L、L 、L 相

1 2 3

继连接,竖直悬挂,并处于静止状态,如图3a 所示。在某一时刻,小球a 、b 受到水平方向

的冲击,分别获得向右、向左的大小为v的速度。此时,中间那段细线

L 的张力大小为

2

A.2mg B. 2mg4m

+v2

l

图3a

C. 2mg+mv

D.

5

2

l 2mg+11mv

2

l

4. 如图4a 所示,由两块相距为0.50 mm 的薄金属板L、M 构成的平行板电容

器,被屏蔽在一个金属盒K 内,连接M 端的导线同时与K 相连,金属盒上壁

与L 板相距0.25 mm ,下壁与M 板相距亦为0.25 mm ,金属板面积为

30 40 mm 。忽略电容器的边缘效应。从L、M 两端测得被屏蔽后的电容器

2

图4a 的电容与屏蔽前的电容之比为

A. 1: 2

B. 2:1

C. 3:1

D. 4:1

第 1 页, 共5 页

5. 已知铜的质量密度约为8.9 g/cm3 ,相对原子量约为64 。设铜导体导电时,每个铜原子贡献1 个自由电子。

已知电子电量为1.602 10−19 C ,阿伏加德罗常量为6.02 1023 mol−1 。在一根圆截面半径为1 mm 的铜导线通

过4.5 A 的电流时,电子平均定向漂移速度大小约为

A 0.01 mm/s B. 0.1 mm/s C. 1 mm/s D. 1 cm/s

二、填空题(本题100 分,每小题20 分,每空10 分。请把答案填在答题纸对应题号后面的横线上。只需

给出结果,不需写出求得结果的过程。)

6.(20 分)一航空母舰上的舰载机从静止开始在水平甲板上做直线加

舰载机

速运动,直至离开甲板起飞,如图6a 所示。已知舰载机在甲板上运动

航空母舰

时所受到的甲板对它的阻力的大小是其正压力大小的倍;当舰载机

速度大小为v时,舰载机受到与运动方向相反的空气阻力大小为bv,

2

图6a

受到垂直于运动方向的升力大小为cv2 ,b、c为常量,且b c0 。假设驾驶员一开始就将舰载机的推力设置为允许的恒定值F,且推力沿着机身向前的方向,舰载机在离开甲板之前的瞬间其速度已经逼近最大。此最大速度的大小为____________,对应的航空母舰甲板对舰载机的正压力大小为________________。已

知舰载机质量为m,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bmg cF)。

7.(20 分)1 mol 的理想气体经历一个准静态膨胀过程,其(绝对)温度T随其体积V变化的过程图线T-V

4

是一条抛物线,抛物线最高点是(2V, T) ,起点是(V,T) ,终点是(3V,T) 。在此过程中,气体经历的准

0 0 0 0 0 0

3

静态P-V图线的方程为P=______________:气体对外做功为_____________。

O

8.(20 分)用6 条相同的均匀电阻丝搭建一个正四面体框架OABC ,D 是BC

边的中点,从O、D 两点分别引出导线(忽略导线电阻和接触电阻),并通以

电流I,如图8a 所示。已知每条电阻丝的电阻为r。在正四面体框架OABC 中,AB 段电阻丝上的电流为_____ I; O、D 之间的电阻为_______ r。A C

D

B

图8a

9.(20 分)将氢原子的核外电子代之以μ子,便形成所谓μ子-氢原子。μ子

的质量可取为电子质量的207 倍,其电量与电子相同。已知质子质量是电子质量的1836 倍。μ子-氢原子和氢原子的里德堡常量之比为______:______; μ子-氢原子和氢原子的第2 激发态的电离能之比为______:

_______。

10.(20 分)有一物(其厚度和宽度可忽略)不易或不宜接近。可以用下面的方法测其高度:在离此物适当距离L处,竖立一屏幕,让一个薄凸透镜在此物和屏幕之间移动,使该物(可视为傍轴小物)在屏幕上两次分别呈现出清晰实像;测得两次像高分别为Y与Y。已知物高垂直于光轴。该物体高度为______________;

1 2

该透镜焦距为__________________。

第 2 页, 共5 页

三、计算题(本题240 分,共6 小题,每小题40 分。计算题的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 只写出最后结果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 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有单位的必须写出单位。)

11.(40 分)如图11a 所示,将待测凸透镜放在一个标准件(平凹透镜)

上。用波长为的单色平行光垂直(即垂直于平凸透镜的上平面)傍轴照

射,构成一套平凸-平凹内切结构的干涉装置;其中R、

1 R (

2

R R )分

2 1

别为两内切球面透镜的曲率半径。

(1)试推导干涉图案中第k 级(k 为整数)亮环、暗环的半径公式;

(2)试证:第k +m 级(m 为任一给定正整数)和第k 级亮环(或暗环)

图11a

半径平方之差是一个与k 无关的常量,并推导测量入射光波长的公式;

(3)试将第(1)问的结果推广到两凸透镜在顶点外切的平凸-平凸外切干涉结构和平凸-平板干涉装置,从而得到统一的干涉图案分布规律(即第(1)(2)问结果)的公式。

12.(40 分)为了理解与沉船打捞的有关物理过程,考虑下列简单模型。

水面

玻璃管

将打捞装置简化为一个两端开口、内壁光滑、横截面积为푠的柱形长玻

璃管,竖直固定使其上沿刚好没入温度为T =300 K 的水中;而沉船则

简化为一密度为휌、高度为h 的柱形活塞,下边缘被挡在距水平面高度

活塞

为퐻的位置,活塞的上部玻璃管里充满水,如图12a 所示。现从管下部

向管内充入气体(可视为理想气体),推动活塞缓慢上浮。设大气压强

为P ,水的密度为

atm (

w

),普适气体常量为R 。

w

图12a

(1)试求充入多少mol 的气体后可以使得活塞刚好开始上浮?忽略气体质量。

(2)上问中充入的气体推动活塞上升,当活塞上沿趋于与水面平齐时,额外施加向下的压力可使活塞维持受力平衡状态,求平衡时此额外压力的大小。

已知=5,w =1.0 103 kg/m3 ,atm 1.0 105 Pa

P =,H =10.0 m ,h =1.0 m ,s =1.0 m2 ,重力加速度大w

小g =10 m/s2 ,普适气体常量R =8.3 J/(mol K) 。

13.(40 分)中国空间站在距地面约390 km 的近圆形轨道上运行,运行轨道面与

A

赤道面夹角约为42,运行速率约为7.7 km/s 。已知重力加速度大小约9.8 m/s2 ,

地球自转周期约为24 h ,空间站绕转方向和地球自转方向如图13a 所示。假设地

球为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不得引用本题未给出的数据和常量)B

赤道O

(1)求空间站绕地球转动的周期;空间站轨道

(2)空间站通过北纬42的某地A 点正上方之后第一次到达赤道,此时,空间

图13a 站在赤道上的B 地的正上方。求B 、A 两点的经度之差。

第 3 页, 共5 页

14.(40 分)一质量为M =1000 kg 的封闭车厢在水平地面上运动。车厢

内底面水平。车厢内一乘客试通过车厢内的实验来研究车厢在水平地面上

的运动。他在车厢底面上建立与底面固连的平面直角坐标系(x O y 系),

并在坐标原点O 放置一质量为m =5.0 kg 的物块A。在t =0 时,A 从静

止开始运动。在0 t 15 s 时间段内,A在x O y 系中x、y方向上的速度

v、

x

v与时间t 的关系分别如图14a、b 所示。已知物块A 与车厢内底面之间

y

图14a

滑动摩擦系数为=0.20 ,重力加速度大小g= 2 。

10 m/s

(1)求t =15 s 时,物块A 在x O y 系中的位置;

(2)在地面上建立静止的坐标系x O y,使x轴、y轴分别与x O y 系的

x 轴、y 轴方向两两相同。求在坐标系x O y中,车厢在x方向所受到的

图14b 合力在整个过程(0 t 15 s )中的冲量。

15.(40 分)微通道板电子倍增管是利用入射电子经过微通道时的多次反射放大信号强度的入射

电子

微通道

轴向

一种电子器件,如图15a 所示。设一电子刚好从一直径为d 、高为h 的正圆柱形微通道的

含轴截面(即虚拟的轴所在的截面)的一角射入此面内,进入微通道,入射速度大小为v,

入射方向与通道壁母线(与轴平行)之间的夹角为。假设每个电子撞入内壁后撞出n 个

次级电子。通道内有沿轴向的匀强电场,电场强度为大小为E 。忽略重力和各级电子间相

互作用,电子电量的绝对值为e ,电子质量为m 。

(1)如果n =1, 假设原电子的轴向动量在撞击后保持不变,垂直于轴的方向的动量被完全

反弹,则电子会在通道内撞击通道壁多少次?

(2)如果n =2 ,假设原电子的轴向动量被通道壁完全吸收,垂直于轴的动量被完全反弹

图15a 并被垂直出射的次级电子均分,假设电子刚好在撞击通道末端后离开。欲使信号电量被放

大到至少2 p 倍( p 为正整数),则h 至少要多大?

(3)如果n =2 ,且通道中并不存在匀强电场,而是在第1 次撞击位置以下有匀强磁场,入射

电子

微通道

轴向

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如图15b 所示。仍假设电子的轴向动量被通

道壁完全吸收,垂直方向的动量被完全反弹并被垂直出射的次级电子均分。假设整个过程

中所有电子均不会撞击左侧孔壁,电子最终刚好飞出通道,则h 最大可为多少?

图15b

第 4 页, 共5 页

16.(40 分)施特恩-盖拉赫实验对原子物理学和量子力学的发展有重大作用。为简化起见,只考虑氢原子中电子的轨道运动的贡献。已知氢原子质量为m,电子质量

H

为m(

e m m),电子电量的绝对值为e,

e H

h

,h为普朗克常量,真空介电

常量为

。不考虑重力。

(1)按照玻尔模型,氢原子中处于第n定态圆轨道的电子的圆周运动会形成绕核的

环电流,求环电流大小表达式I;

n

图16a

(2)一面积为S的矩形环电流I处于一磁场中,环电流方向为逆时针方向,磁场方向平行于x轴方向,如图16a 所示。已知磁场在y方向是均匀的;但在z方向均匀变化,且z方向单位距离的磁感应强度之差为B

z (称之为梯度磁场,B为z

方向磁场的梯

z

度)。求环电流所受合力F大小及方向;

(3)小圆形环电流在同样的梯度磁场中受

力与矩形环电流满足同样规律。如图16b

所示,水平速度为v的氢原子通过同样的

沿z方向均匀变化的梯度磁场,磁场区宽度

为d,出磁场区以后打到距离磁场区为D

的竖直接收屏上。假如磁场始终垂直于环电流平面,求环电流顺时针方向的原子与逆时针方向的原子击打在接收屏上位置在z方向的距离z。

n

(注:此题是模拟施特恩-盖拉赫实验条件的一个简化模型,实际实验装置的磁场分布与题设中的描述并不完全相符。)

第 5 页, 共5 页

第39 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预赛试题解答

(2022 年9 月3 日9:00-12:00)

一、选择题(本题60 分,含5 小题,每小题12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 个选项中,有的

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有的小题有多项符合题意。将符合题意的选项前面的英文字母写在答题纸对应小题后面的括号内。全部选对的得12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6 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 分。)

1. D

2. BC

3. D

4. C

5. B

二、填空题(本题100 分,每小题20 分,每空10 分。请把答案填在答题纸对应题号后面的横线上。只需

给出结果,不需写出求得结果的过程。)

6. [ F mg

b c

,b mg cF

b c

RT

] 7. [P 0 (4V V) ,

2

3V

4

3

RT] 8.

1

5

8

8

9. [ 380052 :2043, 380052 :2043]或[ 42251: 227, 42251: 227 ] 或[186.0 :1, 186.0 :1 ]或[ 186.1: 1, 186.1:1]

10. [ Y Y,

1 2

Y Y

1 2

( Y Y)

2

1 2

L]

三、计算题(本题240 分,共6小题,每小题40 分。计算题的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

要的演算步骤, 只写出最后结果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 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有单位的必须写出单位。)

11.

(1)一套平凸-平板透镜相切式干涉装置如解题图11a 所示,在平行于

系统光轴OA 的光线傍轴垂直(垂直于平板)入射的条件下,即e R时,

在直角三角形OAB 中,运用勾股定理得

(R e)2 r 2 R2 ①

式中,r是入射光线到系统光轴OA 的距离,e是该光线在平板上反射

光线所走过的距离。略去e2 项(二阶小量),由①式得

e r 2

2R

后文的讨论都基于此傍轴垂直入射时的公式。

对于题干图11a 所示的平凸-平凹内切结构的干涉装置。在平行于系

解题图11a

统光轴的光线(与光轴相距r)傍轴入射的条件下,利用公式②得

e 1

r

2 ③

2R

1

第 1 页 , 共 10 页

e 2

r

2 ④2R

2

这里,e、e是入射光线的延长线分别与两球面的交点到该光线与

1 2

过两球面内切点的切平面的交点之间的距离,如解题图11b 所示。

光线在下、上两个球面反射并相遇时,其光程差为

L2(e e) ⑤

1 2

2

式中右侧的

2

是由于考虑到光线在下面的凹球面上反射时有半玻

损失的缘故。干涉图案中第k级亮环、暗环分别满足条件

亮环

L k, k1, 2, ,

解题图11b

,暗环(或暗斑)⑦L(2k1) k0,1, 2, ,

2

由③④⑤⑥⑦式可得,第k级亮环半径为

1 (

2 1)

R R k

r k,k亮环⑧

( ) 1 2 1, 2, .

k

2 2 1 1

R R

2 1

R R

1 2

第k级暗环的半径为

R R k

r k k

1 2

= ,0,1, 2, . 暗环(或暗斑)⑨

k

R R 1 1

2 1

R R

1 2

(2)由⑨式(或⑧式)得,第k m级与第k级暗(或亮)环半径之平方差为(m为任一正整数)

1

1 1

r r m

2 2

k m k

R R

1 2

这一分布规律与k无关。由⑩式得

2 2

(r r) 1 1

k m k

m R R

1 2

此即测量入射单色光波长的公式。

(3)只要制定出关于R的一套符号法则,即可将第(1)问的结果推广到

2

两凸透镜在顶点外切的平凸-平凸外切结构(见解题图11c)和平凸-平板外

切干涉装置(见解题图11a)。对R作符号规定如下:

2

当下侧透镜的球心与平凸透镜的球心在公切面同一侧时,规定R

2 0

(即下侧为平凹透镜,如解题图11b 所示);⑫

当下侧透镜的球心与平凸透镜的球心在公切面不同侧时,规定R ;

2 0

(即下侧为平凸透镜,如解题图11c 所示);⑬

当下侧相切的透镜为平板玻璃时,规定R2 =;(即下侧为平板玻璃,解题图11c

第2 页, 共10 页

如解题图11a 所示)。⑭

这样,平凸-平凹透镜、平凸-平凸透镜、平凸-平板透镜三种干涉装置的干涉条纹规律,均可用公式⑧⑨⑩⑪表示。⑮

评分标准:本题40 分,

第(1)问23 分,①②③④式各2 分,⑤⑥⑦⑧⑨式各3 分(⑦⑨式未写出k0 的不扣分);

第(2)问6 分,⑩⑪式各3 分;

第(3)问11 分,⑬⑭式各4 分,⑮式3 分。

12.

(1)活塞所受重力为

G shg①

活塞上表面所受到的向下的压力为

F[g(H h)P]s②

w w atm

设管下部充的气体为n mol ,气柱高度为,气体压强为。管下部所充气体下表面所受的向上的压强为P w (H h a )g P atm ③

对于管下部所充气体,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知

Psh nRT④

a

当活塞刚好开始上浮时,活塞受力平衡

G F Ps⑤

w

将①②式代入⑤式,并与③④式联立解得

n ( ) h H h g P sh

[ ( )]

w w atm ⑥

RT

w

由⑥式和题给数据得

n 3.9 10 ⑦

2

(2)先不考虑额外的压力。当活塞顶跟水面齐平时,活塞上表面所受到的向下的压力为

F P s⑧

w atm

设此时气柱高度为h, 气体压强为P。管下部所充气体下表面所受的向上的压强为P g h h P⑨w

( a ) atm

对于管下部所充气体,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知

P sh nRT⑩a

此时活塞受到的向上的合外力为

F P s

G F⑪

w

联立⑨⑩式解得

1 4gnRT

P P gh P gh 2 w

' ( )

atm w atm w

2 s

第 3 页 , 共 10 页

将①⑧⑫式代入⑪式得

1 4 gnRT

(2) ( )

F P gh P gh s

2 w

atm w atm w

2 s

由力平衡条件、⑬式和题给数据得,

F F 5000( 505 19) N 1.7 10 N

外⑭

4

评分标准:本题40 分,

第(1)问24 分,①②③④⑤式各4 分,⑥⑦式各2 分;

第(2)问16 分,⑧⑨⑩⑪式各2 分,⑫式4 分,⑬⑭式各2 分。

13.

(1)设空间站高度为H ,地球半径为R ,地球质量为M ,空间站质量为m ,空间站绕地心O 转动的周期为T 。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由万有引力定律有

M

G g ①

R

2

Mm

v2

G m

R H 2 R H

R H

式中G 是引力常量。空间站绕地球转动的周期满足

2R H

T

v

由①②式得

g

R 2 R H 0

2

v

由此解得

v2 v4 4gv2 H ④

R

2g

由③④式得

T v v2 4gH H

2g v

由⑤式和题给数据解得

T 5.6 10 s ⑥

3

A (2)记空间站轨道平面与赤道面的交线的一段为O

B ,B 点在地面赤道上。连

接空间站轨道平面与北纬42线的交点A 和地心O 点。穿过A 的经线与赤道交于C 点,如解题图 13a 所示。由题意可知,空间站从北纬A 的正上方到赤道正上方走过1/4 个周期。因此C

D

O

B

解题图13a

第 4 页 , 共 10 页

π

AOB COB ⑦

2

式中,AOB 为空间站从北纬42线正上方的位置到赤道所转过的角度,COB 为A 点与B 点的经度差。空间站从北纬A 的正上方到赤道正上方所花时间为

1

t T⑧

4

,在空间站绕转的时间t内,地球转动的角度为

设地球自转角速度为

t

T

B 、A 两点的经度之差为(用弧度表示):

COB⑪

由⑦⑧⑨⑩⑪式得:

πT

1

2 T

由⑥⑫式和题给数据T 0 24 h ,得

0.47π84

评分标准:本题40 分,

第(1)问26 分,①②式各5 分,③④⑤⑥式各4 分;

第(2)问14 分,⑦⑧⑨⑩⑪⑫⑬式各2 分。

14.

(1)在x O y系中,由图14a、b 所示速度图线v-t、

v-t可知,在阶段I(0t 5s),物块A 做匀加速直x

y

线运动,它在x、y方向的加速度分别为

a ①

I x8.0 cm/s

2

a I y 4.0 cm/s ②

2

在阶段II(5s t 1 t 10s t2 ),A 做匀速直线运动。在阶段III(10s t 15s t),A 做类斜抛运动,它

3

在y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在x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

a

III x

16 cm/s ③

2

由速度图线v-t、

x v-t可知,在x O y系中,物块A 在0t15 s内时间段沿x、y方向的位移分别为y

1

x( 40 5 405) cm 3.0 m ④

2

1

y( 20 5 2010) cm 2.5 m ⑤

2

第 5 页 , 共 10 页

在t 15s时,物块A 在x O y系中的位置为(3.0 m, 2.5 m) 。

(2)设车厢相对于水平地面在x方向的加速度为a。设在某一时刻物块A 速度方向与y 轴夹角为。物

x

体A 在x O y系中x方向上受到摩擦力和惯性力的作用,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sin ⑥

ma mg ma

x x

同理,在x O y系中,车厢在x方向所受到的合力满足

F t Ma t

合( ) ( ) ⑦

x x

车厢在x方向所受到的合力在整个过程中的冲量为

t t

3 3

I F t t M a t t

( )d ( )d

合合⑧

x x x

0 0

利用⑥式,⑧式可写成

t t t t

3 1 2 3

I M a(t)d t Mg sin d t

sin d t sin d t

合⑨

x x

1 2 0

0 t t

由加速度的定义有

t

3

v⑩

a(t)d t 0

x t

3 0

在阶段I、II,物体A 相对车厢做初速度为零的直线运动,因此角度保持不变,其值为

v

2 2 5

sin

y

I,II 2 2 2 2

v v

1 2

5

x y

I

在阶段III,在xOy系中,有

v II

(t ) v II y(t2 )

y

v II

(t ) v II x(t2 ) a III x(t t2 )

x

考虑到III x0

a ,物块A 在阶段III 做类斜抛运动,随时间改变,但在抛物线顶点两侧的对称点上恰好反

号。于是有

t

t

3

sin d t sin d t

t t

2

t

3

sin d t0

t

2

这意味着在阶段III 滑动摩擦力在x方向上的冲量为零,实际上滑动摩擦力与物块速度方向相反;在阶段III 的前一半和后一半,物块在x方向上的速度方向相反,因此,作用在物块上的滑动摩擦力方向相反;再由运动轨迹的对称性可知,在阶段III 的前一半和后一半,滑动摩擦力在x方向上的冲量正好相互抵消。由⑤⑥⑦⑧⑨⑩⑪⑫式得

第 6 页 , 共 10 页

2 5 2 5

I Mv M gt M v gt ⑬

x t3 2 t3 2

5 5

由⑬与题给数据得

2 5

I1000 0.4 0.2 10 10 N s 17489 N s 1.7 10 N s

4

4

x

5

方向沿x轴负方向。

评分标准:本题40 分,

第(1)问15 分,①②③④⑤式各3 分;

第(2)问25 分,⑥⑦⑧⑨⑩⑪⑫式各3 分,⑬⑭式各2 分。

15.

(1)由于每次出射为一个电子,而动量被通道壁完全反射,故电子沿轴向(纵向)的运动是初速度不为零的匀加速运动,电子的纵向运动加速度为

a eE

m

设从入口到出口的总时间为t,由运动学公式得

1

( cos)t at h

v 2 ②

2

由①②式解得

m eE

t cos 2 h cos

v2 2 v ③

eE m

0 0

电子沿横向的运动为匀速运动和完全弹性碰撞。每碰撞一次用时

T d

v0 sin

总共碰撞次数为

t v sin eE

m

n v cos 2 h v cos ⑤

2 2

T eEd m

0 0

这里最外的方括号表示取整操作。

(2)设电子自入射开始直至第1 次撞击通道壁的过程中,电子沿横向做匀速运动,沿纵向做匀加速运动;电子飞行时间

t 0

d

v0 sin

轴向飞行距离为

2

1 1 eE d

h (v t at d cot

cos) 2

0 1 0 0 0

2 2 m v sin

第 7 页 , 共 10 页

第 39 届全国物理竞赛预赛试题及解析

第39 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预赛试题 (2022 年9 月3 日9:00-12:00) 考生必读 1、考生考试前务必认真阅读本须知。 2、本试题共5 页,总分为400 分。 3、需要阅卷老师评阅的内容一定要写在答题纸相应题号后面的空白处;阅卷老师只评阅答 题纸上的内容;选择题和填空题也必须在答题纸上作答;写在试题纸和草稿纸上的解答一律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60 分,含5 小题,每小题12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 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项符 合题意,有的小题有多项符合题意。将符合题意的选项前面的英文字母写在答题纸对应小题后面的括号内。全部选对的得12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6 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 分。) 1. 1964 年10 月16 日,中国第一枚原子弹试爆成功。该原子弹核反应物的主要成分是235 U 。天然235 U 是不 稳定的,它将通过若干次α衰变和β衰变最终成为稳定的元素Pb 。235 U 衰变形成的稳定的Pb 同位素为A.204 Pb B. 205 Pb C. 206 Pb D. 207 Pb 2. 将相同材料做成的两根内径不同、两端开口的圆柱形毛细管竖直插入某种与管壁浸润的液体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毛细管内液面都下降,且液面与管壁接触处比液面中间低 B 毛细管内液面都上升,且液面与管壁接触处比液面中间高 C 内径小的毛细管内液面上升的高度比内径大的高 D 内径小的毛细管内液面上升的高度比内径大的低 3. 三个质量皆为m的小球a 、b 、c 由三段长度皆为l的不可伸长的轻细线L、L 、L 相 1 2 3 继连接,竖直悬挂,并处于静止状态,如图3a 所示。在某一时刻,小球a 、b 受到水平方向 的冲击,分别获得向右、向左的大小为v的速度。此时,中间那段细线 L 的张力大小为 2 A.2mg B. 2mg4m +v2 l 图3a C. 2mg+mv D. 5 2 l 2mg+11mv 2 l 4. 如图4a 所示,由两块相距为0.50 mm 的薄金属板L、M 构成的平行板电容 器,被屏蔽在一个金属盒K 内,连接M 端的导线同时与K 相连,金属盒上壁 与L 板相距0.25 mm ,下壁与M 板相距亦为0.25 mm ,金属板面积为 30 40 mm 。忽略电容器的边缘效应。从L、M 两端测得被屏蔽后的电容器 2 图4a 的电容与屏蔽前的电容之比为 A. 1: 2 B. 2:1 C. 3:1 D. 4:1 第 1 页, 共5 页

39届物理竞赛复赛试题

39届物理竞赛复赛试题 39届物理竞赛复赛试题 前言:众所周知,物理竞赛一直是全国各个高校和中学的科技活动之一。而复赛试题是参赛者们检验自身物理水平和能力的重要指标。接下来,我们来看看39届物理竞赛复赛试题。 一、选择题 1. 常见的电池中,内阻最小的是: A. 碳锌电池 B. 镍氢电池 C. 锂离子电池 D. 汞电池 2. 一个投掷的抛物线的最高点为10m,当时的速度是18m/s,那么它的水平投掷速度的大小是: A. 6m/s B. 12m/s C. 14m/s D. 18m/s 3. 一枚质量为15g的弹丸,以350m/s的速度垂直击中质量为50kg的靶子,靶子被击中后速度的大小为: A. 20m/s B. 25m/s C. 30m/s D. 35m/s 4. 在一个电动机的空载运行过程中,它输出的功率为0.05kW,电压为110V,那么电动机的电流大小为: A. 0.45A B. 0.5A C. 0.55A D. 0.6A

5. 有一条全长为30m的铁路,其中间许多地方都有小凸起,速度为90km/h的火车在上面行驶时,火车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 A. 持续的尖锐声 B. 低沉的嗡嗡声 C. 没有声音 D. 高亢的哨声 二、填空题 1. 在真空中,600mmHg的气体压强相当于_____Pa。 2. 一个细长的铜棒,长度为1m,横截面积为$10^{-4}$m$^2$,当通过它的电流为10A时,电阻的大小为_____。 3. 在单位面积制动过程中,从液氮中吸收25℃的热量所需要的焓变为_____kJ/m$^2$。 4. 一台功率为80W、电压为220V的电炉,如果电阻为14Ω,那么电炉的电流大小为_____A。 5. 在对流循环过程中,从空气中吸收50Kcal所需要的洛伦兹数为 _____W/(m$^2\cdot$K)。 三、简答题 1. 请简述电磁波理论。 2. 请简述牛顿力学原理。 3. 能量守恒定律和动量守恒定律的区别是什么? 4. 简要介绍低温制冷原理及其应用。 5. 请结合物理学原理解释磁悬浮列车的原理。

39届物理复赛评析

39届物理复赛评析 摘要: 一、开场介绍 二、39届物理复赛整体情况概述 1.参赛人数 2.考试难度 3.试题类型及分布 三、试题解析 1.物理基础知识考查 2.解题技巧与应用 3.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考查 四、考生表现分析 1.优秀考生特点 2.不足之处 3.提升空间 五、物理教育建议 1.重视基础知识掌握 2.培养解题技巧与能力 3.激发创新思维与实践兴趣 六、总结与展望 正文:

【提纲】 一、开场介绍 首先,让我们对39届物理复赛进行简要的开场介绍。物理复赛是选拔优秀学生,培养未来科学家的重要途径,每年都吸引着众多热爱物理的学生参加。本届比赛在我国各地顺利进行,参赛选手们展现了良好的物理素养和扎实的基本功。 二、39届物理复赛整体情况概述 1.参赛人数 本届物理复赛参赛人数相较往届有所增长,显示出我国青少年对物理学科的热爱和追求。各地区参赛人数分布均衡,体现了各地区教育水平的提高。 2.考试难度 本届比赛试题难度适中,既考查了参赛选手的物理基础知识,又对解题技巧和应用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试题设置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体现了物理学科特点。 3.试题类型及分布 试题涵盖力、热、光、电、原子物理等多个领域,注重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的考查。题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和实验题,全面测试参赛选手的物理素养。 三、试题解析 1.物理基础知识考查 本届比赛试题充分体现了对物理基础知识的考查,要求参赛选手具备扎实的学科功底。例如,力的作用、热力学第一定律、光的折射等基本概念和定

律。 2.解题技巧与应用 试题注重解题技巧的考查,如善于利用图像、数学工具等解决物理问题。同时,试题要求参赛选手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体现物理学科的实用性。 3.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考查 本届比赛试题在考查基础知识和解题技巧的基础上,增加了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考查。例如,实验题要求参赛选手设计实验方案,考查了创新实验设计和动手能力。 四、考生表现分析 1.优秀考生特点 本届比赛中,优秀考生具备扎实的物理基础知识,解题技巧熟练,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他们具备较强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不足之处 部分考生在基础知识掌握方面存在不足,解题过程中暴露出对基本概念和定律的理解不够深入。此外,一些考生在实验题方面表现不佳,反映出实践能力有待提高。 3.提升空间 针对本届比赛考生表现,选手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应更加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提高解题技巧。同时,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以应对未来物理学科的挑战。

2023年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预赛题试卷版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预赛题试卷 本卷共九题,满分140分。 一、(15分)填空 1.a.原子大小的数量级为__________m。 b.原子核大小的数量级为_________m。 c.氦原子的质量约为_________kg。 d.一个可见光光子的能量的数量级为_________J。 e.在标准状态下,1cm3气体中的分子数约为____________。 (普朗克常量h=6.63×10-34J·s 阿伏加德罗常量N A=6.02×1023 mol-1) 2.已知某个平面镜反射的光能量为入射光能量的80%。试判断下列说法是否对的,并简述理由。 a.反射光子数为入射光子数的80%; b.每个反射光子的能量是入射光子能量的80%。 二、(15分)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两个小物块用轻绳连 结,绳跨过位于倾角α=30︒的光滑斜面顶端的轻滑轮, 滑轮与转轴之间的磨擦不计,斜面固定在水平桌面上, 如图所示。第一次,m1悬空,m2放在斜面上,用t表达m2 自斜面底端由静止开始运动至斜面顶端所需的时间。第 二次,将m1和m2位置互换,使m2悬空,m1放在斜面上, 发现m1自斜面底端由静止开始运动至斜面顶端所需的时间为t/3。求m l与m2之比。 三、(15分)测定电子荷质比(电荷q与质量m之比q/m)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真空玻璃管内,阴极K发出的电子,经阳极 A与阴极K之间的高电 压加速后,形成一束很 细的电子流,电子流以 平行于平板电容器极板的速度进入两极板C、D间的区域。若两极板C、D间无电压,则离开极板区域的电子将打在荧光屏上的O点;若在两极板间加上电压U,则离开极板区域的电子将打在荧光屏上

2023年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预赛试题含答案全面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预赛试题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计 得分 全卷共七题,总分为140分 一、(15分)如图预18-l所示,杆OA长为R,可绕过O点的 水平轴在竖直平面内转动,其端点A系着一跨过定滑轮B、C的 不可伸长的轻绳,绳的另一端系一物块M,滑轮的半径可忽略, B在O的正上方,OB之间的距离为H。某一时刻,当绳的BA段 与OB之间的夹角为α时,杆的角速度为ω,求此时物块M的速 v。 率 M 二、(15分)两块竖直放置的平行金属大平板A、B,相距d,两极 间的电压为U。一带正电的质点从两板间的M点开始以竖直向上的 v运动,当它到达电场中某点N点时,速度变为水平方向,大 初速度 v,如图预18-2所示.求M、N两点问的电势差.(忽略 小仍为 带电质点对金属板上电荷均匀分布的影响) f=处,三、(18分)一束平行光沿薄平凸透镜的主光轴入射,经透镜折射后,会聚于透镜48cm

透镜的折射率 1.5n =。若将此透镜的凸面镀银,物置于平面前12cm 处,求最后所成象的位置。 四、(1 8分)在用铀 235作燃料的核反映堆中,铀 235核吸取一个动能约为0.025eV 的热中子(慢中子)后,可发生裂变反映,放出能量和2~3个快中子,而快中子不利于铀235的裂变.为了能使裂变反映继续下去,需要将反映中放出的快中子减速。有一种减速的方法是使用石墨(碳12)作减速剂.设中子与碳原子的碰撞是对心弹性碰撞,问一个动能为0 1.75MeV E =的快中子需要与静止的碳原子碰撞多少次,才干减速成为0.025eV 的热中子? 五、(25分)如图预18-5所示,一质量为M 、长为L 带薄挡板P 的木板,静止在水平的地面上,设木板与地面间的静摩擦系数与滑动摩擦系数相等,皆为μ.质量为m 的人从木板的一端由静止开始相对于地面匀加速地向前走向另一端,到达另一端时便骤 然抓住挡板P 而停在木板上.已知人与木板间的静摩擦系数足够大,人在木板上不滑动.问:在什么条件下,最后可使木板向前方移动的距离达成最大?其值等于多少? 六、(24分)物理小组的同学在寒冷的冬天做了一个这样的实验:他们把一个实心的大铝球加热到某温度t ,然后把它放在结冰的湖面上(冰层足够厚),铝球便逐渐陷入冰内.当铝球不再下陷时,测出球的最低点陷入冰中的深度h .将铝球加热到不同的温度,反复上述实验8次,最终得到如下数据: 实验顺序数 1 2 3 4 5 6 7 8 热铝球的温度 t /℃ 55 70 85 92 104 110 120 140 陷入深度 h /cm 9.0 12.9 14.8 16.0 17.0 18.0 17.0 16.8 已知铝的密度约为水的密度的3倍,设实验时的环境温度及湖面冰的温度均为 0℃.已知此情况下,冰的熔解热53.3410J/kg λ=⨯. 1.试采用以上某些数据估算铝的比热c .

2023年物理竞赛预赛详解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预赛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有的小题有多项是符合题意的,把符合题意的选项前面的英文字母写在每小题后面的方括号内,所有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 若质点做直线运动的速度v 随时间t 变化的图线如图1所示,则质点的位移s (从t =0开始),随时间t 变化的图线也许是图2中的哪一个? 图1 图2 解1:由图1可知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在时间T 内,设质点初速度为0v ,加速度为a ,易知a 的方向与0v 方向相反。以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可得200.5s v t at =+,即是()20(0.5)s t a t v t =+,显然,(1)位移s 是时间t 的二次函数,是抛物线;由于以0v 方向为正方向时,位移公式中的加速度a 应为负值,(2)所以函数s (t )开口方向向下;此外,由v -t 图像中面积与位移的关系可知,(3)质点在时间T 的末时刻位移为零。综上三点可知,B 选项对的。 参考答案:B. 2. 烧杯内盛有0℃的水,一块0℃的冰浮在水面上,水面正好在杯口处,最后冰所有熔解成0℃的水,在这个过程中 A. 无水溢出杯口,但最后水面下降了 B. 有水溢出杯口,但最后水面仍在杯口处 C. 无水溢出杯口,水面始终在杯口处 D. 有水溢出杯口,但最后水面低于杯口 解2:冰块浮在水面上保持静止时,冰块受到的重力g m 冰等于冰块受到的浮力

= = gV V g m g ρρ水排水排水,排(),可见,冰块的质量等于冰块排开水的质量。所以,冰块所有 熔解成0℃的水后的体积,正好等于冰块未熔解时排开水的体积。这样,冰块未熔解时排开水的体积正好被熔解后的水的体积完全填充,所以冰在熔解过程中水面高度不变。 参考答案:C. 3. 如图所示,a 和b 是绝热气缸内的两个活塞,它们把气缸提成甲和乙两部分,两部分中都封有等量的抱负气体。a 是导热的,其热容量可不计,与气缸壁固连;b 是绝热的,可在气缸内无摩擦滑动,但不漏气,其右方为大气。图中k 为加热用的电炉丝,开始时,系统处在平衡状态,两部分中气体的温度和压强皆相同。现接通电源,缓慢加热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系统又达成新的平衡。则 A. 甲、乙中气体的温度有也许不变 B. 甲、乙中气体的压强都增长了 C. 甲、乙中气体的内能的增长量相等 D. 电炉丝放出的总热量等于甲、乙中气体增长内能的总和 解3:题设中明确了甲、乙中封的气体是等量的,且a 是导热的,b 是绝热的,所以,加热后再次达成新的平衡时,(1)甲、乙中气体的温度一定相同(a 是导热),此外,由热力学第二定律(不也许从单一热源吸取热量,使之完全变为有用的功而不产生其它影响。简而言之:在两个孤立系统之间传递的热量不也许完全变为机械功)可知,由甲乙组成的系统在吸取了电炉丝传来的热量后,这一总热量必然有一部分用来增长了系统的内能,(2)使得甲乙中的气体温度升高(故A 选项错误) (由(1)和(2)可知,甲、乙中气体的内能的增长量相等,C 选项对的),另一部分则通过b 活塞对外做功。所以,电炉丝放出的总热量等于甲、乙中气体增长内能的总和再加上b 活塞对外界大气所做的功,故D 选项错误;因b 活塞可在气缸内无摩擦滑动,故乙中气体的压强始终等于外界大气压强,故B 选项错误。 参考答案:C 4. 一杯水放在炉上加热烧开后,水面上方有“白色气”;夏天一块冰放在桌面上,冰的上方也有“白色气”。

2023年届中学生物理竞赛预赛试卷和答案

第31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初赛试卷 本卷共16题,满分2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题6分.在每题给出旳4 个项中,有旳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有旳小题有多项符合题意.把符合题意旳选项前面旳英文字母写在每题背面旳方括号内.所有选对旳得6分,选对但不全旳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旳得0分. 1.(6分)一线膨胀系数为α旳正立方体物块,当膨胀量较小时,其体膨胀系数等于 A.αB.α1/3C.α3 D.3α 2.(6分)按如下原理制作一杆可直接测量液体密度旳秤,称为密度秤,其外形和一般旳杆秤差不多,装秤钩旳地方吊着一体积为1 cm3旳较重旳合金块,杆上有表达液体密度数值旳刻度,当秤砣放在Q点处时秤杆恰好平衡,如图所示.当合金块完全浸没在待测密度旳液体中时,移动秤砣旳悬挂点,直至秤杆恰好重新平衡,便可直接在杆秤上读出液体旳密度,下列说法中错误旳是 A.密度秤旳零点刻度在Q点 B.秤杆上密度读数较大旳刻度在较小旳刻度旳左边 C.密度秤旳刻度都在Q点旳右侧 D.密度秤旳刻度都在Q点旳左侧 3.(6分)一列简谐横波在均匀旳介质中沿x轴正向传播,两质点P1和p2旳平衡位置在x轴上,它们相距60cm,当P1质点在平衡位置处向上运动时,P2质点处在波谷位置,若波旳传播速度为24m/s,则该波旳频率也许为 A.50Hz B.60Hz

C.400Hz D.410Hz 4.(6分)电磁驱动是与炮弹发射、航空母舰上飞机弹射起飞有关旳一种新型驱动方式.电磁驱动旳原理如图所示,当直流电流忽然加到一固定线圈上,可以将置于线圈上旳环弹射出去.目 前同一种固定线圈上,先后置有分别用铜、铝和硅制成旳形状、大小和横截面 积均相似旳三种环,当电流忽然接通时,它们所受到旳推力分别为F1、F2和F3。 若环旳重力可忽视,下列说法对旳旳是 A. F1> F2 > F3B.F2>F3 >F1 C. F3 > F2 >F1 D.F1= F2 = F3 5.(6分)质量为m A旳A球,以某一速度沿光滑水平面向静止旳B球运动,并与B球发生弹性正碰,假设B球旳质量m B可选用为不一样旳值,则 A.当m B=mA时,碰后B球旳速度最大 B.当mB=mA时,碰后B球旳动能最大 C.在保持m B>mA旳条件下,mB越小,碰后B球旳速度越大 D.在保持m B

2023年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预赛试题参考解答版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初赛试题参照解答、评分原则 一、参照解答 杆旳端点A 点绕O 点作圆周运动,其速度A v 旳方向与杆OA 垂直,在所考察时其大小为 A v R ω= (1) 对速度A v 作如图预解18-1所示旳正交分 解,沿绳BA 旳分量就是物块M 是速率 M v ,则 cos M A v v ϕ= (2) 由正弦定理知 sin sin OAB H R α∠= (3) 由图看出 2OAB πϕ∠= + (4) 由以上各式得 sin M v H ωα= (5) 评分原则:本题15分 其中(1)式3分;(2)式5分;(5)式7分。 二、参照解答 带电质点在竖直方向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旳大小为g ;在水平方向因受电场力作用而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设加速度为a 。若质点从M 到N 经历旳时间为t ,则有 0x v at v == (1) 00y v v gt =-= (2)

由以上两式得 a g = (3) 0v t g = (4) M 、N 两点间旳水平距离 220122v x at g == (5) 于是M 、N 两点间旳电势差 202MN Uv U U x d dg == (6) 评分原则:本题15分 (1)、(2)式各3分;(3)、(4)式各2分;(5)式3分;(6)式2分。 三、参照解答 1.先求凸球面旳曲率半径R 。平行于主光轴旳光线与平面垂直,不发生折射,它在球面上发生折射,交主光轴于F 点,如图预 解18-3-1所示。C 点为球面旳球心, CO R =,由正弦定理,可得 sin sin() R f r R r i +=- (1) 由折射定律知 sin 1sin i r n = (2) 当i 、r 很小时,sin r r ≈,sin()r i r i -≈-,sin i i ≈,由以上两式得 11111 f r n R r i n n +===+--- (3)

2022年第39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预赛试题(含参考答案)

图4a 第39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预赛试题 (2022 年 9 月 3 日 9:00-12:00) 考生必读 1、 考生考试前务必认真阅读本须知. 2、 本试题共S 页,总分为400分. 3、 需要阅卷老师评阅的内容一定要写在答題纸相应题号后面的空白处;阅卷老師只评阅答 题纸上 的内容;选择题和填空题也必须在答题纸上作答;写在试题纸和草稿纸上的解答 一律无效. 一、选择题(本題60分,含S 小題,每小題1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项符 合题意, 有的小题有多项符合题意.将符合题意的选项前•面的英文字母写在答题纸对成小题后面的括 号内.全部逸对 的得12分,逸对但不全的得6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I 1964年2月16 H,中国第一纱原亍滩试塚成功.谗原子弹核反应物的主妥,成分是”'U 。天然”'U 是不 極定的,它将通过若十次•食变同B 衰変最终成为也定的元素Pb°小u 衰变阳成的秘北的Pb 同位乗为 A. *Pb B *'Pb C "Pb D fb 2将相同材刈依成的两粮内径不同、两端戸□的岡 性形无细肯竖宜插入茫神*7背里沒润的液体内.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A 毛编管内液而都下降,且液而与管壁接触处比液而中间低 B 毛细骨内液mt 升,苴液而与待壁接触处比遗面中间高 C 内径小的毛细肯内液而上升的高幔比内径人的高 1 D 内径小的£细骨内液而上升的高反比内径大的任 a< ~*P / 3.三个质盐皆为”,的小球a 、b. clU 三段长反皆为/的不可伸K 的W 细級L,、L ?. L,*U uj )b 继连接,竖宜悬 挂,并处于SM:状态,如图3a 所示.在某一时刻.小球a 、b 受到水Y •方向 / 的冲布,分剧获得向右、向工的大小为u 的逾塊.此时,中间那a«EttL,的张力太小为 ]c A. 2呷 B 2"N"F 图为 4如图4a 所示,由两块IU 距为• 50mm 的溥金底板L 、M 构成的平行扳电審 器, 擬折敞在一个金謨盒K 内,连接M 端的导线同时与Kftj 连,金陽盒I .壁 与L 板 相距025 mm ,下壁与M 帔相距亦为0 25mm.金腻板面积为 30x40 min*.忽略电容 貯的边绿效应.从L 、M 两瑞测得被房蔽后的电容聳 的电容与堀鍛前的电容之比 为2mg + Smv' S Mtntn ■ 50 mm I ” mm ■

第38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预赛试题及参考答案

第38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预赛试题 (2021年9月4日9:00-12:00) 考生必读 1、 考生考试前务必认真阅读本须知。 2、 本试题共4页,总分为400分。 3、 需要阅卷老师评阅的内容一定要写在答题纸相应题号后面的空白处;阅卷老师只评阅答 题纸上的内容;选择题和填空题也必须在答题纸上作答;写在试题纸和草稿纸上的解答一律无效。 一、 选择题(本题60分,含5小题,每小题12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项符 合题意,有的小题有多项符合题意。将符合题意的选项前面的英文字母写在答题纸对应小题后面的括号内。全部选对的得 12分,选对但不全的得6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 如图1a ,一轻弹簧左端固定,右端连接一物块。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 ,物块质量为m ,物块与桌面之间的滑动摩擦因数为μ。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现以恒力F (F mg μ>)将物块自平衡位置开始向右拉动,则系统的最大势能为 A. 212F k B. 22F k C. 21()2F mg k μ- D. 22()F mg k μ- 2. L 型的细铜棒在磁感应强度为B 的匀强磁场中运动,已知L 型棒两边相互垂直,长度均为l ,运动速度大小均为v ,则铜棒两端电势差的最大值为 A. 1 2 Bl v B. Bl v C. 2Bl v D. 2Bl v 3. 氢原子的基态能量为13.6 eV -。由一个电子和一个正电子结合成的束缚态(即所谓电子偶素)的基态能量近似为 A. 1.2 eV - B. 3.4 eV - C. 6.8 eV - D. 27.2 eV - 4.关于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某种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为T ,那么经过时间T 该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个数一定下降为原来的一半。 B. 不同种的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长短差别很大,因此同种放射性元素在不同状态下也可能具有不同的半衰期。 C. 半衰期是表征放射性元素衰变快慢的物理量,故可通过放射性同位素的衰变来测定时间。 D. 若有某种放射性元素的原子100个,经过一个半衰期,该种放射性元素的原子个数可能还是100个,只是概率很小。 5. 在如图5a 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动势为5V ,内阻不计,R 1=2Ω,R 2=8Ω,R 3=4Ω,R 4=6Ω,电容器的电容C =10μF 。先将开关S 闭合,待电路稳定后断开S ,则断开S 后流经R 4的电荷量为 A. 2μC B. 3μC C. 4μC D. 5μC 图5a 图1a

第39届 物理竞赛复赛试题解答(2022延期版)

第39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试题参考解答 (2022 年 10 月 6 日上午 9:00-12:00) (1) 设从初始时经过t 时间,线圏平面法向与磁场夹角为们则有 O = a>t ① 线圈总切割磁力线的面积为 S = abn ② 设此时电动势为U,则由电动机瞬时电动势公 式得 U = BScos\n (e ) ③ 联立①•③,得线圈两端电压随时间变化为 U(t) = Babna )^\n((ot) ④ (2) 此时的发动机电动势为 S = BSo )i cos(0i) ⑤ 设此时汽车受到的阻力为&则由能量守恒和功率公式有 N=U ; /R ⑥ 设加速度大小为%,另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f = Ma e ⑦ 联立②,⑤,⑦得, a c = (Babna )1 cos (01))2/(/?v 1M) ⑧ (3) 设线圈转动一圈的总耗能为旦,由正余弦交变电流的做功公式得 1 2勿 2 _ 2 -R-& N v 7 = Bab A --- I TTC O J 2 N MR - (3)设线圈转动第i 圈的总耗能为片,由正余弦交变电流的做功公式得 E 1 (8S 口2/2”T ))2 2勿 z ~2 R W*' 设初始时运动速度为此,由能量守恒公式得 N 1 .V+1 *虑到等比数歹j 求和公式 1 + q+q 2 +•.. + ["= — I 联立②,⑫,⑬,⑭得 < v , < V MR 2 2 V MR 2 评分标准:本题40分。 设初始时运动速商为此,由能量守恒公式得 E?N = :M 純 ⑩ 联立⑨,⑩得

第(1)问11分:①式2分,②③④式各3分; 第(2)问11分,⑤式2分,⑥⑦⑧式各3分; 第(3)问9分,⑨@回式各3分; 第(4)问9分,⑫⑬⑭式各2分,⑮式3分。 在图中标记各量如下,偏折角为£,偏折前的光线与三者连线夹角为昆光线离近邻白矮星中心的最近距离近似为b (因为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非常小)。另设背景天体到望远镜的距离为史,近邻白矮星到望远镜的距离为背景天体到近邻白矮星的距离为 由几何关系和题目给出的公式, € =如+。=碧① 因题日中给出的各个角度都是小角, « tan - ② d L B R tan/?=二(3) d LS 将如和b代入可得 鷲=粉土④ 解得b 卜修器沪=(若響广⑤ 爱因斯坦环相对于观察者的角半径 口 _ b _ (4GM d ls 'I'? _ f4GM ds~dL\1/2 % =兀== l亍而T丿 近邻白矮星的质量 =c2d L d s0'j = c2d L0j —4G d s-d L— 4G l-d L/d s 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由«诳,上式简化为 M = &d 感

全国高中物理竞赛预赛试卷及答案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预赛试题 本卷共九题,满分200分 一、(20分,每小题10分) 1. 如图所示,弹簧S1的上端固定在天花板上,下端连一小球A,球A 与球B 之间用线相连。球B 与球 C 之间用弹簧S2相连。A、B、C的质量分别为m A、m B、m C,弹簧与线的质量均可不计。开始时它们都处在静止状态。现将A、B 间的线突然剪断,求线刚剪断时A、B、C 的加速度。 2. 两个相同的条形磁铁,放在平板AB 上,磁铁的N、S 极如图所示,开始时平板及磁铁皆处于水平位置,且静止不动。 (ⅰ)现将AB 突然竖直向下平移(磁铁与平板间始终相互接触),并使之停在A B''处,结果发现两个条形磁铁碰在一起。 ''''位置,结果发现两条形磁铁也碰在一(ⅱ)如果将AB 从原位置突然竖直向上平移,并使之停在A B 起。 试定性地解释上述现象。

1. 老爷爷的眼睛是老花眼。 (ⅰ)一物体P 放在明视距离处,老爷爷看不清楚。试在示意图1中画出此时P 通过眼睛成像的光路示意图。 (ⅱ)带了一副300度的老花镜后,老爷爷就能看清楚放在明视距离处的物体P,试在示意图2中画出P 通过老花镜和眼睛成像的光路示意图。 图1 2. 有两个凸透镜,它们的焦距分别为f1和f2,还有两个凹透镜,它们的焦距分别为f3和f4。已知,f1>f2>| f3 |>| f4 |。如果要从这四个透镜中选取两个透镜,组成一架最简单的单筒望远镜,要求能看到放大倍数尽可能大的正立的像,则应选焦距为_________的透镜作为物镜,应选焦距为________的透镜作为目镜。

1. 如图所示,电荷量为q1的正点电荷固定在坐标原点O处,电荷量为q2的正点电荷固定在x轴上,两电荷相距l 。已知q2=2q1。 (ⅰ)求在x轴上场强为零的P点的坐标。 (ⅱ)若把一电荷量为q0的点电荷放在P点,试讨论它的稳定性(只考虑q0被限制在沿x轴运动和被限制在沿垂直于x轴方向运动这两种情况)。 2. 有一静电场,其电势U随坐标x的改变而变化,变化的图线如图1所示,试在图2中画出该静电场的场强E随x变化的图线(设场强沿x轴正方向时取正值,场强沿x轴负方向时取负值)。 图1 图 2

第39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试题Word版含解析

第39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解答题 1.迈克尔逊干涉仪是光学干涉仪中最常见的一种,发明者是美国物理学家阿尔伯特·亚伯拉罕·迈克尔逊。最初设计迈克尔逊干涉仪的目的是为测量“以太”(假想的传播光的媒质)的漂移速度,目前它广泛应用于精密测量。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光路图如图1a 所示:照明光为单色激光,入射光经过半反半透的镜子分为沿干涉仪的两个臂(反射臂和透射臂)传播的两束光。半反半透镜与入射光轴方向之间的夹角为45︒,反射臂和透射臂相互垂直。在两个臂端上各放置与相应的臂垂直的反射镜,反射镜可以沿臂的方向移动。反射和透射光线经反射镜反射,再次经过半反半透镜透射和反射,两束光在空间重叠,发生干涉。如果照明光为发散光源,我们观察到的干涉条纹为同心圆环。半反半透镜是在一个平整的石英基板上蒸镀一层薄金属膜制成,迈克尔逊干涉仪中参与叠加的两束光都经过半反半透镜的反射,一束光是在石英和金属界面上的反射,另一束光是在空气和金属界面上的反射。因为反射界面不同,所以两束光反射时相位突变不同,两者的差异为ϕ∆,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测量ϕ∆。开始时,观察到干涉场中心是亮斑,干涉场最外侧是亮圆环,一共20个亮条纹(计及中心亮斑)。现在缓慢调节一个臂的反射镜,让反射镜沿臂的方向平移,观察到干涉条纹发生明暗变化,并发现同心圆环条纹越来越稀疏。干涉场中心明暗变化了23个周期,干涉场最外侧的明暗变化了20个周期。(本题中,条纹数目均视为精确计数值,干涉仪两臂的长度在cm 量级。) (1)求相位突变差异ϕ∆。 (2)反射镜移动后,可以观察到多少个干涉亮条纹(计及中心亮斑)? (3)使用此干涉仪测量某一透明液体的折射率,将扁平的石英空槽插入迈克尔逊干涉仪的一个臂,使得石英槽的表面与臂的方向垂直。然后调节石英槽与臂之间的夹角,使之改变 5.00θ=︒;在角度改变过程中,干涉场中心明暗变化了10个周期。现将待测液体注入石英槽,如图1b 所示。再次调节石英槽的倾斜角度,使其恢复到与臂垂直,在此过程中,干涉场中心明暗变化了17个周期。已知照明光波长为633nm ,石英槽内壁间距为 2.00mm t =,空气的折射率为1.00,求待测液体的折射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