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总体规划

广州总体规划

广州市是中国南方的一座历史悠久、经济发达的城市,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者之一。为了适应未来城市发展的需要,广州市政府制定了总体规划,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广州总体规划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包括城市的空间布局、经济发展、人口分布、环境保护等。首先,规划要实现城市空间的合理布局,将城市分为不同的功能区,例如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等,以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城市效益。此外,规划还要考虑到城市交通的发展,包括轨道交通、公路、桥梁等基础设施的布局,以提高城市的交通运输效率。

经济发展是广州总体规划的重点之一,规划要提出具体的目标和措施,以推动城市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广州市作为中国南方最大的经济中心之一,规划要充分发挥其区位优势,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推动形成更加完备的产业链条和就业体系。此外,规划还要注重保护与发展的平衡,保护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环境,打造宜居城市的形象。

人口分布是广州总体规划的另一个关键问题。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广州的人口不断增长,如何合理安置人口,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是规划的重要任务之一。规划要提出完善的居住区规划,提供适宜居住的房屋和配套设施,改善城市的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此外,规划要加强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农村地区的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条件。

环境保护是广州总体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广州市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环境质量非常重要。规划要加强对绿地、水资源、大气质量等方面的保护和管理,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同时,规划要推动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循环利用,发展低碳经济和可再生能源,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降低环境污染。

总的来说,广州总体规划是广州市政府为适应未来城市发展的需要,提高城市发展的效益和居民的生活质量而制定的。规划要兼顾经济发展、人口分布、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的因素,努力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只有科学规划、有序发展,才能使广州成为一个现代化、宜居的城市。

总规说明书-广州市海珠区总体规划(2015-2030)

第一章项目概述 (3) 一、城市概况 (3) 二、规划编制背景 (4) 三、规划范围与规划年限 (4) 四、规划依据与原则 (5) 五、规划技术路线 (5) 第二章区域协调发展分析 (5) 一、区域关系概况 (5) 二、在区域中的定位 (6) 三、区域空间协调 (6) 四、区域生态环境协调 (7) 五、区域基础设施协调 (7) 第三章城市发展背景与条件分析 (7) 一、区域发展背景 (7) 二、内部发展条件 (8) 三、小结 (9) 第四章社会经济发展策略 (10) 一、海珠区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特征 (10) 三、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10) 四、产业发展策略 (10) 第五章城市定位、性质与规模 (14) 一、发展定位与城市性质 (14) 二、城市职能 (15) 三、城市规模 (18) 第六章城市空间布局规划 (20) 一、城市空间演变过程分析 (20) 二、城市空间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21) 三、空间扩展模式选择 (23) 四、城市空间发展战略与发展方向分析 (24) 五、城市空间结构 (24) 六、土地利用规划 (26) 八、远景布局构想 (29) 第七章交通综合规划 (30) 一、交通规划发展战略 (30) 二、对外交通规划 (30) 三、城区道路交通规划 (31) 四、公共交通系统规划 (35) 第八章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36) 一、公共服务设施现状 (36) 二、规划的目标与原则 (36) 三、公共服务规划策略 (37) 四、公共服务设施级别体系 (37) 四、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体系 (37) 五、各类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38) 六、规划管理措施 (43) 第九章住房发展政策与居住用地规划 (44) 一、住房现状特征 (44) 二、住房建设的原则 (44) 三、住房需求 (44) 四、居住片区空间布局规划 (44) 六、住房政策 (45) 七、宜居发展策略 (45) 八、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45) 第十章绿地系统规划 (46) 一、城市绿化状况 (46) 二、规划指导思想及规划原则 (46) 三、绿地系统布局结构 (47) 四、城区绿地系统规划 (48) 第十一章旧城更新与村庄改造规划 (52) 一、旧城更新 (52) 二、“城中村”改造 (52) 第十二章规划实施 (54) 一、分区发展指引 (54) 二、近期建设规划 (58) 三、规划实施配套保障策略 (60)

《广州市萝岗区总体规划》

广州市萝岗区总体规划修编 项目建议书 广州开发区城市规划信息编研中心广州市科城规划勘测技术有限公司 二零零九年十月

目录 一、项目概述 (1) 1、项目背景 (1) 2、组织编制《萝岗区总体规划》的必要性 (1) 3、组织编制《萝岗区总体规划》的可行性 (2) 二、技术路线 (3) 三、工作内容 (5) 1、资料收集 (5) 2、专项研究 (5) 3、专家咨询 (5) 4、部门征询 (5) 5、公众参与 (5) 6、规划编制 (5) 四、成果内容 (6) 1、规划说明书 (6) 2、图纸目录 (9) 3、专题研究 (9) 五、时间进度安排 (10) 六、设计经费预算 (10) 1、收费依据及标准 (10) 2、设计经费行业指导价 (10) 3、设计经费预算的建议 (11)

一、项目概述 1、项目背景 广州市萝岗区在广州开发区基础上整合镇龙、九佛等周边村镇于2005年合并组建而成,是广州市新城区。该区西接白云、天河、黄埔,东接增城,辖区面积约393平方公里,是广州东部重要的产业区,广州市未来的副中心之一,也是广州“东进”战略的重要支撑点。 2005年以来,萝岗区的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发展日新月异。全区经济增速常年位居全市前列。自设区至今,萝岗区先后组织编制了《广州市萝岗区域发展规划》、《广州萝岗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广州市萝岗区分区规划》、《萝岗区发展策略与行动规划》、《萝岗新城发展规划》、《九龙中心镇总体规划(2006~20220)》,以及《广州市萝岗区天鹿湖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萝岗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黄陂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九龙工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等各项规划,较好的适应了萝岗区快速发展的形势需要,有效的指导了萝岗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活动,为新区的崛起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上述各项规划中,2005年-2006年编制的《广州市萝岗区区域发展规划》是统领全区社会经济与空间发展的核心规划,该规划于2006年经广州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事实上扮演着我区总体规划的角色,实施三年来有效的指导了我区各类专项规划及各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 但是,由于我区的发展活力较强,其外部环境和内在动力都处于剧烈的变化之中,特别是九龙中心镇、天鹿湖地区以及萝岗中心区,近两年的发展方向都发生了重大调整,后续编制的部分规划均未能与《萝岗区区域发展规划》保持高度一致。而随着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萝岗区的发展形势也产生诸多变化,难以适应新时期的发展需要。因此,有必要对萝岗区总体规划层面的诸多问题进行重新思考。 2、组织编制《萝岗区总体规划》的必要性 2.1是完善萝岗区城市规划管理体系,搭建城市规划管理平台的需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规定,总体规划与详细规划是城市(镇)规划的组成部分,两者属于法定规划,城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尽管现行《广州市萝岗区区域发展规划》经法定程序审批,在一定程度上扮演着我区“总体规划”的角色,但根据现行《城乡规划法》的要求,该规划的“法定”内容不完整,存在诸多缺陷(按照原来的城市规划体系,也不属于法定规划范畴),

广州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广州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本次《总规》规划区范围为广州市域,包括越秀、海珠、荔湾、天河、白云、黄埔、花都、番禺、南沙、萝岗10个市辖区以及增城、从化2个县级市,面积7434.4平方公里。 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和规模 一、城市性质 国家中心城市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广东省省会,我国重要的国际商贸中心、对外交往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南方国际航运中心。 二、发展目标 坚持低碳经济、智慧城市、幸福生活的城市发展理念。大力推进战略性基础设施、战略性主导产业、战略性发展平台实现重大突破。走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提升城市生态文明水平、核心竞争力、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率先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州,将广州建成广东省宜居城乡的“首善之区”和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全面实现国家中心城市的定位。 三、城市规模 根据国家住建部对《广州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11-2020)》的批复,2020年,城乡建设用地177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800万人(包括户籍人口和非户籍常住人口),管理服务人口2000万人(包括户籍人口、非户籍常住人口、流动人口等在内)。 四、城市总体发展战略

从城市到区域,强化区域中心 在全国层面,代表国家参与国际分工合作与竞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在泛珠江三角洲层面,加强区域合作,拓展腹地,成为广东服务泛珠江三角洲的集聚辐射中心。在珠江三角洲层面,深化粤港澳合作,携领珠三角一体化发展。在广佛肇经济圈层面,加快广佛肇经济圈建设,重点推进广佛同城化发展。 从制造到创造,发展现代产业

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推进产业高端化、集群化、融合化发展。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体、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先进制造业有机融合、互动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从实力到魅力,建设文化名城 保护历史传统文脉。重点保护与修复反映海上丝绸之路发源地、岭南文化中心地、中国近代革命策源地、改革开放前沿地的“四地”特色的空间载体。凸显现代特色风貌。以珠江文化生态带、传统中轴线、新城市中轴线为重点,打造传统与现代呼应的城市名片。统筹利用各类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打造具有多元、包容、创新精神的文化创意之都。 从安居到宜居,构筑宜居城乡 加强城乡生态环境保护。大力推进公交优先,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优化公共中心体系。全面提升“花城”、“绿城”、“水城”魅力,打造宜居宜业“生态城市”。 从二元到一体,实现城乡统筹 高标准、高起点推进镇村规划编制,实现城乡规划全域覆盖。逐步完善城乡一体化基础设施,健全城乡一体化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从粗放到集约,强化组团发展 加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优化各组团空间结构与功能布局,促进土地利用与城市交通的协调互动,完善城市功能组团的综合服务功能,实现职住相对平衡,强化紧凑集约发展,构建舒展的紧凑型多中心网络型空间结构。 重点疏解中心城区人口、分流外来人口,提升人口素质。优化用地开发强度,引导居住、就业、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等的相对平衡,保障城市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城市空间结构 继续实施“南拓、北优、东进、西联、中调”的十字方针,促进城市空间发展从拓展增长走向优化提升,形成“一个都会区、两个新城区、三个副中心”的多中心网络型城市空间结构。 一、一个都会区 是国家中心城市功能的主要承载地。重点发展现代商贸、金融保险、文化创意、医疗健康、商务与科技信息和总部经济等现代服务业,优化布局区域及城市高端功能;加强历史文化保护,提升都会区用地效益和环境品质。 二、两个新城区

广州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完整版

广州城市总体发展战略 规划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目录 引言 (2) (一)战略规划的缘起及实践 (2) (二)本轮战略规划编制的背景 (3) (三)本轮战略规划编制的过程 (6) (四)战略规划编制方法的探索与创新 (12) 1 回顾与挑战 (14) 1.12000年战略规划要点 (14) 1.2 2000年战略规划实施效果 (15) 1.3机遇与挑战 (24) 结语 (40) 2 目标与定位 (41) 2.1城市发展目标 (41) 2.2城市定位与职能 (41) 2.3城市规划目标 (43) 3 发展战略 (45)

3.1从城市到区域—强化区域中心 (45) 3.2从制造到创造—发展现代产业 (63) 3.3从实力到魅力—建设文化名城 (68) 3.4从安居到宜居—构筑宜居城乡 (75) 3.5从二元到一体—实现城乡统筹 (90) 4 空间与特色 (98) 4.1城镇体系 (102) 4.2 空间结构 (106) 5 实施策略 (146) 5.1生态优先串珠发展 (150) 5.2优化主城构建新区 (154) 5.3文化复萌强化特色 (158) 5.4 制度保障持续发展 (159)

引言 广州市2000年的战略规划是结合城市发展特点,改进城市快速发展和市场体制下城市规划工作方法的成功尝试,在城市规划编制体系、编制方法、实施检讨等方面开创性的、卓有实效的探索,为战略规划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指导。 2007年开始,伴随着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落实社会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要求,应对空间发展战略转型的机遇与挑战,为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提供技术支撑,广州市及时开展了新一轮的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工作。 2007年3月至2009年9月,新一轮的战略规划经过规划咨询,多方案比选完成初步方案,落实解放思想调研成果完成中期报告,贯彻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完成了最终成果。本轮战略规划不仅因应形势的变化提高了城市定位、明确了城市目标、深化细化了总体战略、科学制定了空间规划、制定了近期行动计划,还对进一步完善城市规划编制体系,创新战略规划研究和编制方法做出了有价值的探索。 (一)战略规划的缘起及实践 2000年6月至9月,广州开国内大城市之先河,邀请国内五家规划设计单位(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中山大学、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开展了战略规划咨询工作。2000年12月在咨询方案基础上,广州市城市规划局进行了战略规划的整合与深化,完成了《广州城市建设总体战略概念规划纲要》(以下简称“2000年战略规划”),2001年4月获得广州市政府第76次常务会议通过。 2000年战略规划提出了将广州建设成为适宜创业发展又适宜生活居住的国际性区域中心城市和山水型生态城市的目标,以及“南拓、北优、东进、西联”的空间发展战略,

国务院关于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2016)

国务院关于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2016)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务院 •【公布日期】2016.02.05 •【文号】国函〔2016〕36号 •【施行日期】2016.02.05 •【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城乡规划 正文 国务院关于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 国函〔2016〕36号广东省人民政府: 你省关于报请审批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请示收悉。现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广州是广东省省会、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国际商贸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总体规划》实施要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认识、尊重和顺应城市发展规律,坚持经济、社会、人口、环境和资源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和水平,统筹做好广州市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各项工作。不断增强城市综合功能,提高区域辐射带动能力和国际影响力,逐步把广州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和谐宜居、生态良好、富有活力、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城市。 二、重视城乡区域统筹发展。在《总体规划》确定的7434平方公里城市规划

区范围内,实行城乡统一规划管理。按照《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功能布局,优化提升中心城区功能,重点建设南沙新区等城市发展新空间。加强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的规划建设管理,统筹安排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推进城乡一体化。做好全市域城乡空间管制,加强对滨海地区、生态景观廊道和水系的规划控制。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深入推进广(州)佛(山)同城化、广(州)清(远)一体化,加强广(州)佛(山)肇(庆)等珠三角区域层面的规划协调。 三、合理控制城市规模。到2020年,市域常住人口控制在1800万人以内,市域建设用地控制在1772平方公里以内,其中城镇建设用地控制在1559平方公里以内。要贯彻落实城乡规划法关于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禁止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之外设立各类开发区和城市新区。要根据广州市资源、环境的实际条件以及《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空间布局,划定城市开发边界,加强边界管控,促进城市紧凑布局。增强城市内部布局的合理性,提升城市的通透性和微循环能力。坚持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加大存量用地挖潜力度,合理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切实保护好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 四、建设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要按照国务院关于设立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要求,当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以制度创新为核心,贯彻“一带一路”建设等国家战略,在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探索粤港澳经济合作新模式、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等方面,率先挖掘改革潜力,破解改革难题,将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成为粤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枢纽和全国新一轮改革开放先行地。 五、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体系。要按照绿色循环低碳的理念规划建设城市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公路、港口、铁路、机场等交通基础设施,加强城市内外交通衔接,推进珠三角和粤港澳地区交通一体化。加强轨道交通的规划建设,建立以公共

广州大学城总体规划(doc 18页)(正式版)

广州大学城概念规划咨询 设计单位: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城市规划研究所 广州大学城建设的目的和意义 一、有利于广州科教体系的完善 广州大学城项目的提出,最直观的依据是源于现实的挑战:高校扩招——用地不足——外迁的可能与现实趋向。 广州大学城项目的建设,更是主动、积极地因应发展的需求:从趋势与规划看,广州的高教科研事业应有也必将有大的发展,需要先行考虑发展的需求。 通过广州大学城的建设,还能够进一步促进大学在城市中的合理布局,促进城市知识化进程和城市的知识密集区域(知识产业区域)的成立,提升和强化广州作为华南教育与研究中心、华南知识产业中心的地位,从而进一步明确广州中心城市的地位。 二、有利于新型办学和教育模式的探索 广州大学城的建设,不仅为大学发展提供空间、用地与设施的支持,而且力图通过营造利于创新的校

际网络,创造资源共享、服务体系社会化(后勤服务社会化)、文化多元化的大学发展新模式,并在开发、建设、经营、管理、税收、人口管理等各方面探索建立特殊体制、实施特殊政策、建设特殊区域,为全国高教改革寻求新的模式。 总体鸟瞰图 三、有利于促进学、研、产结合,推动大学成果产业化 广州大学城顺应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当代大学基本发展趋向,借鉴国际先进经验,能够进一步发挥大学作为高技术产业摇篮的作用,促进高教对经济、技术发展的积极意义,为学、研、产的结合特别是大学成果的产业化创造空间环境。 四、有利于拉动城市向南部发展,完善城市空间结构 广州大学城的建设顺应广州城市“南拓”的趋势,成为城市空间南拓的一个增长点,通过城市空间格局的优化,提升城市空间档次,促进城市的整体发展,推进大广州城市新格局的形成。 总体鸟瞰图 五、有利于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促进地区经济跃升 充分发挥大学的社会功能,通过促进大学产业集群特别是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使广州的高技术产业无论是规模、还是层次,均进入全国的前列,从而促进广州城市产业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 选址基地建设条件分析评价

广州城市建设总体战略概念规划介绍

广州城市建设总体战略概念规划介绍 简介 广州是中国南方有着悠久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城市 之一。近年来,随着广州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成为了广州市政府的重点工作之一。为了更好地规划城市建设,广州市政府制定了广州城市建设总体战略概念规划。 本文将详细介绍广州城市建设总体战略概念规划,包括概念、目标、重点和实 施措施等方面。 概念 广州城市建设总体战略概念规划是指广州市政府在全面分析广州城市发展与变 化的基础上,制定的针对未来10年和20年城市规划的战略概念。它是指导广州 城市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旨在保障广州市城市建设的合理、科学和可持续发展。 目标 广州城市建设总体战略概念规划的目标主要是: 1.通过城市形态和空间格局的优化,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和品位; 2.充分发挥广州城市的国际化、文化化、科技化和生态化特点,实现城 市创新发展; 3.保障城市公共服务的高质量和可达性; 4.推动城市社会文明、公共文化建设等方面的提升; 5.确保城市的生态环境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重点 为了实现目标,广州城市建设总体战略概念规划着重提出了以下重点: 1. 城市空间格局的重构 广州城市建设总体战略概念规划提出了对于城市空间格局的重构,包括城市中 心区的优化、城市边界的调整和城市外围区域的开发。城市中心区的优化是为了突出市区的文化特色和功能定位,促进“文化+旅游”发展。而城市边界的调整和城市 外围区域的开发,则是为了促进城市向外扩张,实现城市功能区的协调发展。 2. 交通体系的优化 广州城市建设总体战略概念规划提出了优化交通体系的目标。这包括提高公共 交通的便捷性,推广新能源汽车和共享出行等新兴交通方式,以及优化交通路网,

广州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

广州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 广州是中国南方的一座历史悠久、文化繁荣、经济发展快速的城市。 为了更好地引领广州未来的发展,建设一个现代化、国际化的城市,广州 市制定了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旨在全面提升广州的综合竞争力和发展 水平。 一、创新引领是广州城市总体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广州将致力于推动 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快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 的创新型经济体系。建设广州创新科技园,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和创新企 业落户,加强创新创业环境建设和政策优惠,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提高广州在世界科技创新中心的地位。 二、国际国内一流是广州城市总体发展的重要目标。广州将进一步扩 大对外开放,推动国际化进程。建设广州自由贸易试验区,加强与国际市 场和国际金融机构的合作,提升外贸出口和服务贸易水平,打造国际航运 和物流中心。加强与港澳台地区的合作,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打造 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大都市。 三、宜居人文是广州城市总体发展的重要保障。广州将积极推进人民 生活水平的提高,改善民生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和公 共服务设施建设,提供更好的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加强城市规 划和建设,改善城市环境和居住条件,提高人居品质和生活质量。保护传 统文化和历史遗产,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提升广州的文化软实力。 四、低碳生态是广州城市总体发展的重要方向。广州将积极应对气候 变化,推动低碳发展。推行节能减排政策和措施,加快能源结构转型,提 高能源利用效率,发展可再生能源。加强环境保护,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促进生态建设和资源循环利用。推动绿色交通建设,提倡绿色出行方式, 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为了实现以上目标,广州市将加强政府主导下的市场化,推进体制机 制创新,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加强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理,提高城市运行效 率和服务水平。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综合服务能力。加强人 力资源开发和培训,培养高素质人才队伍。加强社会管理和维护社会稳定,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广州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的实施将对广州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积极 推动作用。随着战略规划的不断落地,广州必将成为中国南方乃至全国的 重要经济中心和国际化大都市。广州的居民将能够在一个充满活力、创新 和优质生活的城市中工作、生活和发展。

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https://www.360docs.net/doc/f019242729.html, 2009-10-14 9:43:13 中国地产网评论数:欢迎评论 广州在现行总体规划实施过程中,有计划、持续性地开展了大量研究。有些研究是问题导向型的,有些是实施型的,也有些是前瞻型、战略型的,大量研究成果为新一轮广州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提供了充足的技术储备。 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前期研究报告 ——前言 1984年国务院批准《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81-2000)》。到80年代后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原城市总体规划安排的建设规模和建设内容大部分已经实施完成,有些方面已不适应新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需要。根据《城市规划法》的有关规定,经过认真研究,从1989年开始修编《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在上报国务院审批过程中恰逢2000年广州市行政区划调整,国务院办公厅要求“总体规划暂缓批复,规划调整期间,广州市的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参照原上报国务院的城市总体规划”。 2000年,广州市开始编制《广州城市建设总体战略概念规划纲要》,确立了“南拓、北优、东进、西联”的空间拓展方针,并相继编制了番禺、花都两个新区发展规划,完成了《近期建设规划》,形成了城市规划实施跟踪评价制度,及时地对规划进行政策调校,有效地指导了城市建设,增强了广州城市发展的科学性,较好地发挥了规划对广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引导和宏观调控作用。“十五”期间,广州城市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区域中心功能进一步加强,成为华南地区最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依据国务院和建设部的指示,在综合2000年之后广州的发展实际以及《广州城市建设总体战略概念规划纲要》的基础上,形成了《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10)》,并获得国务院批复(国函(2005)105号文)。 2010年,在现行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广州市将通过完善综合交通网络、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保护城乡生态环境、拓展并优化空间布局,初步形成由中心主城区、南沙副城区、花都副城区、萝岗副城区、荔城组团、街口组团组成的“一主三副两组团”的城市空间布局,同时不断完善城市服务功能,优化功能分区,强化城市六大功能建设目标:经济中心、国际都会、创业之都、文化名城、生态城市、和谐社会。 为了更好地发挥总体规划指导城市中远期发展的根本作用,响应中央宏观政策,落实新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办发[2002]13号)等国家相关规划政策,深化和落实全国城镇体系规划(2005-2020)[征求意见稿]、《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等上层次规划,以及为了实现2020年把广州建设成为带动全省、辐射华南、影响东南亚的现代化大都市的战略目标,2010-2020年的空间发展将实现从以“南拓、东进”为主的拓展战略向强调“优化与提升”的品质战略转移。

广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广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广州市地处东经112?57′~114?3′,北纬22?26′~23?56′,是广东省省会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中心,辖十区两县级市。 广州市地处珠江入海口。全市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北部以低山丘陵为主,南部以平原为主,地貌类型丰富,用地结构“五山两田两城一分水”。广州要建设成为国家中心城市之一,广东宜居城乡的“首善之区”,和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国际大都市。经过多年不断发展,经济总量和综合实力不断增强,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城市前列。2008 年,全市完成国内生产总值8215.82 亿元,位于广东省首位。 2005 年广州市土地总面积为7286.55 平方公里(土地利用变更调查 控制面积),其中农用地面积为5330.75 平方公里(799.61 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73.16%。建设用地面积为1494.53 平方公里(224.18 万亩),占土地总面积20.51%。未利用地面积为461.27 平方公里(69.19 万亩),占土地总面积6.33%。 广州市土地利用具有以下特点:土地利用结构圈层式发展,建设用地集约化利用居于较高水平,农用地利用方式逐步向都市型农业转变,都市型土地利用特征明显;区域性公共基础设施、商业服务业用地、对外交通用地不断增加,外向型产业集聚区持续发展,外向型土地利用特征明显;土地空间级差地租明显,土地利用方式逐渐多方向、多层次、全面化发展,市场化土地利用特征日趋显著;建设用地比例由中心区向近郊区,再向远郊区呈现逐渐递减趋势,土地利用空间差异较明显。 为进一步贯彻“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

广州城市更新总体规划2015_2020

市城市更新局2017年1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更新总体目标与策略 (4) 第三章更新规模控制 (7) 第四章更新功能引导 (7) 第五章更新强度指引 (14) 第六章空间管控指引 (15) 第七章专项控制指引 (18) 第八章近期重点工作与更新时序指引 (29) 第九章规划实施机制 (33)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编制目的 为有效引导和有序推进全市城市更新工作,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充分发挥城市更新在实施城市总体规划,加快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完善城市功能、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保护与传承历史文脉的重要作用,切实提升城市竞争力和改善城市面貌,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特制订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围 经省国土资源厅审核通过的市2014 年12 月“三旧”地块标图建库数据库动态调整和核查梳理分类成果(以下简称城市更新用地)及其需要整合连片的围。 第三条规划期限 本规划期限为2015-2020年。 第四条规划依据 本规划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三旧”改造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若干意见》(粤府[2009]78号文)、《市城市更新办法》(市人民政府令第134 号,2015)、《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市城市更新办法配套文件的通知》(穗府办〔2015〕56号)和省国土资源厅《关于“三旧”改造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粤府办[2009]122号)、《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开展“三旧”改造规划修编工作的通知》(粤建规函〔2014〕1972号)的要求,以及《中华人民国城乡规划法》(2008)、《中华人民国土地管理法》(2004)、《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城市规划用地分类与城市用地标准》(GB50137-2011)、《中华人民国文物保护法》(2013修正版)等有关法规、政策规定,依据《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2020年)》、《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市“三规合一”规划》、《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市城市环境总体规划(2014-2030年)》等相关规划进行编制。 第五条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央、省、市城市工作会议的工作部署,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枢纽型网络城市的战略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并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把握城市发展和建设规律,坚持城市工作“五个统筹”,按照社会经济发展“四个结合”和城市更新“注重安居乐业第一;承接历史文脉,绝不毁无价之宝;实事,量力而行;调动各方积极性,共同推进有序更新”的四项要求,着力构建和完善城市更新长效机制,把城市更新作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枢纽型网络城市的重要战略和公共政策长效推进。 第六条基本原则 (一)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发挥城市更新作为统筹城市整体发展战略抓手的重要作用,明确政府和市场的边界。政府主要负责城市更新政策的制定,优先推动城市发展重点地区的

广州黄埔滨江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

广州市黄埔滨江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 环评公众参与调查表(个人) 一、广州市黄埔滨江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环评概况 (1)规划概况 广州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黄埔区是6个中心城区之一,但黄埔区的发展现状与中心城区的地位反差较大。由此,市委、市政府对黄埔区提出“港城一体、宜业宜居的现代化滨江城区”的发展目标,要求加快推进黄埔区的开发建设,明确树立黄埔区作为广州市6个中心城区之一的地位。在此背景下,为进一步强化广州国家中心城市的地位,推进“东进”城市发展战略举措,优化主城区的人口、产业布局和空间结构,加快推动黄埔区城市建设转型升级,把黄埔区打造为宜居宜业的综合城区,根据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开展广州黄埔滨江新城规划环评编制工作。 滨江新城规划范围北至广园路及黄埔区界,西至石化路,东至南岗河、南至黄埔区界,外加云埔工业区东诚片与南岗片之间的沧联村用地以及南岗东南部的滨江用地,规划面积约36.53平方公里。规划总建设量为2696万平方米,主要为居住与商业服务设施。其中居住建设面积共约1220万平方米(含村居住),商业建筑面积838万平方米(含村物业),工业物流仓储建筑面积387 万平方米,其它公共服务设施建筑面积约为251万平方米。

图1 广州市黄埔滨江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范围图 (2)规划调整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概述 水环境影响:规划实施后规划区域产生生活污水10万m3/d,工业废水2.7万m3/d。规划将进一步完善市政污水管网建设,其中规划区域分为两个污水分区,以开发大道为界线,西片区污水纳入大沙地污水处理系统,东片区的污水则纳入东区污水处理系统。西片区和东片区污水量分别为8.1万m3/d和4.6万m3/d。 环境空气影响:规划调整后,工业用地从原来以三类工业用地为主,调整为一类工业用地为主对部分排污较多或产能不高的传统产业进行用地置换,增强规划区的配套服务功能。按规划方案实施,规划区内大气污染物排放或有所削减, 有利于改善区内环境空气质量。

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城区西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前言 0.1规划背景 21世纪以来随着广州城市综合实力逐步增强,城市功能外溢现象明显。自2000年7月番禺撤市设区,其城市功能也随之发生变化,原来作为相对独立的县级市的发展战略与城镇规划已不适应新的发展形势,广州市番禺区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增长对城市建设用地的需求不断增长。因此,为适应番禺区城市发展的新趋势,持续拉动番禺区的经济增长与城市建设,尤其是城区周围村镇建设,表现出违章搭建、功能混乱、土地利用粗放、环境状况恶劣等诸多问题,对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极为不利。 为重整番禺区在新的发展形势下的发展策略,落实《广州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及《广州市番禺片区发展规划》,协调广州城市空间拓展给番禺区带来的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急需解决的问题,尽快实现对番禺中心城区西区规划建设的科学引导和合理控制,广州市规划局番禺区分局组织编制本规划。 0.2编制过程 2002年6月受广州市规划局番禺区分局的委托,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了《广州市番禺中心组团西区概念规划》; 2002年11月受广州市规划局番禺区分局的委托,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与广州市番禺城镇规划设计室联合编制了《广州市番禺区中心组团西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2002年11月至2005年10月,广州市番禺城镇规划设计室对2002年11月编制的《广州市番禺区中心组团西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了局部修改和调整; 2005年10月,广州市番禺城镇规划设计室受广州市规划局番禺区分局的委托重新编制了《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城区西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1.规划依据原则与目标 1.1规划依据 本次规划的依据主要为: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1.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 1.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 2002年版) 1.4《广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标准与准则》 1.5《广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条例》 1.6《广州市城市建设总体战略规划》 1.7《广州市番禺片区发展规划》 1.8《广州市番禺区中心组团规划》 1.9 广州市城市规划局番禺区分局提供的有关基础资料; 1.10广东省与广州市有关城市建设条例、规范和规定。 1.2规划原则 以长远和宏观的角度来考虑该区的发展,强调规划弹性原则和实施效益原则,树立生态环境的观点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三者的关系,确定合理的功能布局和土地开发强度。 1.3规划目标 以城市长远合理发展为目标,详细规定建设用地使用性质和使用强度,使布局合理化,详细规定空间和环境,创造良好的住区环境,合理配置公共配套设施,为城市规划管理提供依据,力求创造一个具有时代特色与地方个性极具魅力的山水新型城市发展区。 2.规划用地范围 番禺区中心城区西区控制性规划范围是西、南至市桥水道,东至西环路,北至金山大道,总用地约21.29Km2。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