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房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目录

第一章施工组织设计内容完整性和编制水平

一、编制说明及依据

二、工程概况

三、工程特点

四、工程施工总体目标

五、施工准备

第二章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一、计划划管理

二、专业分部分项工程的主要施工工艺、技术措施

三、关键部位施工方法及技术、质量保证

第三章质量管理体系与措施

一、建立工程质量管理体系

二、控制建材质量

三、加强施工现场监督检查

四、施工组织设计审核制度

五、技术复核、隐蔽工程验收制度

六、施工阶段的级配及试块管理制度

七、技术、质量交底制度

八、分部分项质量评定制度

九、现场材料质量管理

十、计量器具管理

十一、工程质量奖罚制度

十二、工程交验制度

十三、成品保护措施

十四、质量通病的防治

第四章安全管理体系与措施

一、安全管理制度

二、安全生产的技术组织措施

三、临时用电管理

四、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第五章环境保护管理体系与措施

一、环境管理意义

二、本工程环境管理目标

三、环境管理组织与职责

四、环境保护措施

五、夜间施工措施

六、水污染的保护措施

七、大气污染的保护措施

八、雨季施工

九、季施工

第六章工程进度计划与措施

一、项目进度计划管理

二、确保项目进度的技术组织措施

三、施工临时用水用电

四、场内外运输的组织

五、工安全及文明措施管理

六、综合管理

七、物资材料管理

八、量控制及保证措施

第一章施工组织设计内容和编制说明

一、编制说明及依据

一、本投标施工组织严格按照工程招标图纸对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编制。在人员、机械、材料调配、质量要求、进度安排等方面统一部署的原则下,进行施工组织设计。

二、根据本工程设计特点、功能要求,本着对业主资金合理利用,对工程质量的高度责任感,我们的编制原则是“经济、合理、优质、高效”。

三、本投标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由公司总工程师组织项目经理、项目技术负责人、业内技术、质量安全员等有关人员,共同研究、商讨、编制。根据本工程特点,力求施工组织设计重点突出,实施性强。

四、本施工组织设计是以施工招标文件为基础,结合现场踏勘情况、各种技术规范和各种法令法规,本着“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确保工期,精心组织,精心施工”的宗旨编制。

二、工程概况

(一)工程简述

工程名称:安徽省消防总队原机关大院内配电房迁建项目土建(含雨排水)施工

建设地点:合肥市蜀山区长江西路321号(长江西路与青阳路交口东南侧)(二)建设规模

本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30平米,地上1层,长约26.9米,宽约4.8米(三)施工工期

自开工之日起 35个日历天。

(四)资金来源

企业自筹资金

(五)投资规模

人民币187767.6元

(六)质量要求

符合国家现行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合格标准

(七)工程承包方式

施工总承包

1、工程图纸(招标文件中另有约定的除外)及工程量清单范围内的全

部工程施工内容,包括图纸内的新建土建、土(石)方、砌筑、门窗、油漆涂料及裱糊、雨排水、屋面及防水等工程、包质量直至验收合格。

三、工程特点

1.3.1、工程特点

1.3.1.1、本工程施工工期短。要求施工单位有较强的综合施工技术力量。并对各部分协调配合,人力物力合理安排,对特殊情况反应和处理效率提出较高要求,确保安全、保质、按期完成施工任务。

1.3.1.2、本工程难点主要表现以下两个方面:其一、要求项目部配备精通供配电安装的专业管理班子和技术力量,解决好施工过程中存在技术问题和各个环节配合衔接问题,做到统筹安排,保证安全,计划有序,提高工艺,缩短工期。其二、是工期短,时间紧,在劳力安排上要保证工期计划的实施,加强与甲方各有关部门和监理公司的沟通,主动积极进行沟通协调,解决好阻碍工程进度问题,对工程施工组织安排,保证工期按时完成至关重要。

1.3.1.3、施工管理过程要求组织严密、细致、充分准备,最大限度减少窝工时间,并防止在施工过程中损坏设备和造成返工。

1.3.2、影响施工的主要特殊环节的分析

1.3.

2.1、施工工程质量安全问题,对施工有一定的影响,要求施工队要严格按照施工质量核安全要求,要调专人负责搞好此项工作,使工程顺利进行。四、工程施工总体目标

(一)质量目标

保证本工程一次交验达到合格标准。

1、严格按国家现行施工验收规范施工,严格按照国家《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检评各分部分项工程,确保本工程一次性交验合格并争取达到合格标准。

2、严格执行ISO9002系列标准,加强工程质量过程控制,确保各施工过程施工工艺处于受控状态。

3、坚决贯彻执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及《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条文》的有关条款,严格履行施工单位的质量责任和义务,确保建设工程施工质量。

4、保证圆满实现本工程的所有各项使用功能,并加强对主要分部的质量控制,彻底消除质量通病。

(二)工期目标

本工程计划建设工期为35个日历天。在保证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的前提下,根据我司的施工管理能力、技术水平和拟投入的机械设备、物资及劳动力等状况,我公司承诺在35天内全面竣工交验。

(三)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目标

2、认真贯彻实施国家建设部《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3)要求、

五、施工准备

1、内业技术准备:

(1)认真阅读,审核施工图纸和学习相关施工规范,做好读图纪要;

(2)临时设施工程的具体设计;

(3)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与供料计划;

(4)编制重点工序的作业指导书;

(5)编写各种有针对性的保证措施;

(6)结合工程特点和企业管理特点,编写技术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

(7)备齐必要的技术规范和技术资料;

(8)提供业主和监理工程师招标合同文件要求的其它资料。

2、施工技术准备:

(1)现场详细调查与地质地貌勘察;

(2)根据控制标志确定出建筑物的定位轴线及标高;

(3)各种工程材料的调查与测试分析,并出具试验报告;

(4)各种测试仪器设备校检并办理计量合格证书;

(5)掌握施工中所涉及的各种外部数据。

技术准备工作按时间进程分为前、中、后三个阶段,前期是基础,中期是强化,后期是完善。技术准备工作坚决做到:准备项目齐全,执行标准正确,内容完善齐备,超前计划布局,及时指导交底,重在检查落实。

第二章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一、计划管理

2.1.1实施进度计划

1)工期规划:

本工程计划开工、竣工总日历工期 35 天

2)工程实施过程

本工程主要实施过程为:结构施工准备—电气安装—电缆敷设—调试—验收。结合工作量及工期要求,电气一次设备安装与单体调试等工程实施过程并不是单纯的前后工作关系,而应在施工计划中统筹安排作业的方法组织施工。

2.1.2确保施工进度的技术组织措施

2.1.2.1施工准备

1)熟悉图纸资料,对图纸中选用的主要材料等进行统计,注意图纸设计提出的施工要求;

2)施工机具、材料准备;

3)考虑与主体工程和其他工程的配合问题,确定施工方法;

4)施工技术交底,施工前要认真听取设计及工程技术人员的技术交底、弄清技术要求、技术标准和施工方法;

5)熟悉有关电力工程的技术规范;

6)设备基础验收,必须符合有关技术规范和标准的要求;

2.1.2.2施工条件

1) 施工场地

设备进场前,应将现场杂物应清除干净,施工道路应畅通,保证必要的施工场地。

2.1.2.3计划控制程序、方法及制度

1)计划控制的程序

2)计划控制方法及制度

利用网络计划法中“工期-成本”优化原理,就是当进度拖期以后,进行赶工时,要逐级缩短那些有压缩可能且费用最低的关键工作,制订相应制度以确保计划实施,具体如下:

A采用合理可靠的施工定额。

B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合理调整施工进度计划。

C各道工序施工应严格按施工进度计划执行,使用技工人数及普通工人数按各道工序的工作量进行安排。

D及时做好供应的材料及配套材料工作,以满足施工的需要,按计划供应各工序的材料。

E施工中采取一定的措施,降低材料的损耗,使计划供应的材料得到控制。把好原材料的进货量关,提高工程质量,控制工程成本。

F实行动态计划管理,每月对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并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和材料到货情况,对没有按计划完成的项目及时查找原因,制定除修正措施,使整各施工过程处于受控状态。

2.1.2.4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案

充分熟悉本工程的设计图纸、招标文件及等技术文件,对拟定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及方法到现场进行认真的分析、核实,制定更详细、有效的施工组织设计,确保按期完工。

2.1.2.5做好各种资源的供应

对本工程而言,影响工程进度的主要施工资源要素集中表现为人力、工机具、材料和技术协调。其中人力包括技术管理人员/生产工人素质、技术资源、协调能力和工作状态;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就是按照优化组合的原则,安排生产要素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合理配置,使得人力、财力、物力等适应施工生产进度的需要。在数量上、比例上合理,在保证工程进度的前提下,实现最佳的经济效益。做好项目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一方面可以保证进度计划得以顺利实现,保证了投资人的投资效益;另一方面可以使各生产要素得到充分的发挥利用,大大降低成本。

二、专业分部分项工程的主要施工工艺、技术措施

1、基础施工工艺

A、独立基础施工工艺流程:

定位放线→轴线复核→基础施工→人工挖承台、地梁土→垫层→底板钢筋及插筋制安→浇底板砼→覆盖养护、测温→墙柱钢筋制安→墙柱支模→浇墙柱砼→支梁板模→梁板钢筋制安→浇梁板砼→养护→土方回填

2、基础模板工程

独立基础及地梁采用组合钢模板结合木模进行支设。模板使用时应无绕度、无曲折、无变形、表面平整。使用前必须满刷隔离剂,拼装时应根据构件合理尺寸选配模板,模板安装应构造简单,装折方便,并便于钢筋绑扎和安装。模板的接缝应严密,不得漏浆。模板的支设应满足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要求。

a、基础模板支设

基础采用组合钢模板与木模板结合进行支设。基础侧模板的固定采用脚手架钢管搭设成井字架进行固定。如下图所示。

b、地梁模板支设

地梁模板采用架空法进行支设,先支设地梁底模板,然后绑扎地梁钢筋,地梁钢筋扎好后再支设地梁侧模。地梁模板支设前先对基槽底部进行夯实,然后在模板支撑架背管立杆位置铺设木跳板,木跳板中部如与基土表面接触不紧密,可用木楔子进行支垫,再进行地梁模板的支设。具体支设详见下示意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