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学简史-重点纲要

日本文学简史-重点纲要
日本文学简史-重点纲要

第一章上代文学

1、当时,日本没有独自的文字表达方式,所以歌谣、神话基本上都是依靠口头传承的。这被称为“口承文学”。

2、在口承文学时代,要用异国的文字忠实的记录下日本本土的歌谣、神话,是极为困难的。尽管如此,还是产生了所谓的万葉仮名,用以记录诗歌文学。

3、日本最早的和歌集是万葉集。

4、日本最古老的汉诗集是懐風藻。

5、日本现存最早的书籍是古事記。

6、《古事记》由上中下三卷构成。上卷记录神代之事,也就是神话和传说;中卷记录了从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到第十五代天皇应神天皇之间发生的事情;既有神话,也有史实,不完全属于帝记;下卷记录了第十六代天皇仁德天皇到第三十三代天皇推古天皇之间发生的事情,基本上属于帝記。

7、《古事记》采用古汉语、变体汉文和假名注音相杂的“和漢混淆体”。

8、仿照中国历代正史而编写的编年体史书,被称为日本第一部敕撰正史的是日本書紀。

9、《古事記》和《日本書紀》中收录了不少古代歌谣,这些古代歌谣总称为記紀歌謡。

10、就在《古事记》编撰的第二年,天明天皇下诏撰修各国的地方志。目前仅存的只有五国风土记,即常陸風土記、播磨風土記、出雲風土記、肥前風土記和豊後風土記,其中只有出雲風土記保存完好。

11、日本最早的诗歌总集万葉集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学史的开端。关于其编者,有学者认为是大伴家持。万叶集收录和歌约4500首,其中短歌约4200首。

12、万叶集的和歌按照内容可以分为三大类,即雑歌、相聞和挽歌。

第二章中古文学

1、平安迁都以后,日本的传统诗歌“和歌”的地位逐渐降低,成为“私人空间”的文学。此时编撰的三部敕撰集凌雲集、文化秀麗集、経国集反映了当时汉诗文兴盛的时代特征。日本文学史上又称这个时期为国風暗黒時代。

2、第一部皇帝下令编撰的敕撰和歌集是古今和歌集。

3、假名的普及使日常语的自由变现成为可能,带来了色彩斑斓的假名文字散文文学。其中主要文学成果是物語文学。物语文学最初有两大形态,作り物語和歌物語。

4、第一部物语是竹取物語,被称作物語の出で来はじめの親(物语之始祖),是最早的虚构物语。

5、虚构物语有竹取物語、宇津保物語、落窪物語等;歌物语有伊勢物語、大和物語、平中物語等。

6、第一部具有文学意义的日记是土佐日記。

7、“摄关政治”鼎盛时期,“藤原道纲之母”写作的蜻蛉日記表白了自己内心真实,开始摸索自由表达自己内心感受的女性文学方法。这种方法为以后的和泉式部日記、紫式部日記、更級日記等日记文学代表所继承。

8、历史物语有栄華物語、大鏡等。

9、进入院政时期,文学上出现了一个重要现象,就是各种説話集的问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今昔物語集。

10、日本第一部敕撰和歌集是古今和歌集,由四位著名歌人(紀貫之、紀友則、凡河内躬恒、壬生忠岑)奉醍醐天皇之命编撰而成。其中收和歌约1110首,所收和歌大约都是短歌和长歌。古今和歌集附有用假名所写的“仮名序”(紀貫之作)和用汉字写的“真名序”(紀淑望作)。11、和歌的本质存在是“借景物喻心情”。

12、《古今和歌集》中所收和歌按照创作的年代划分,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一是読み人知らずの時期、二是六歌仙の時期、三是撰者の時期。

13、在平安时期,以假名写作的物語是散文文学的主要形式。

14、第一部物语是竹取物語,被称作物語の出で来はじめの親(物语之始祖),是最早的虚构物语。

15、伊勢物語是现存的最早的“和歌物语”,也是和歌物语的代表作品。

16、源氏物語的作者是紫式部,共54帖,前41卷描写了主人公光源氏的一生以及发生在贵族社会的种种恋爱故事。41卷以后描写了光源氏名义上的儿子薰和光源氏的孙子匂宫。

17、栄華物語开辟了“历史物语”这一新的物语形式,它是第一部历史物语。第二部历史物语是大鏡。

18、到了平安末期,又有今鏡出现,到中世又有水鏡、増鏡问世。

19、真正意义上的用假名记录的,具有文学性的日记开始于土佐日記,作者为紀貫之。

20、蜻蛉日記的作者是藤原道綱の母。

21、紫式部日記的作者是紫式部。

22、更級日記的作者是菅原孝標の娘。

23、日本文学史上最早的随笔文学作品是枕草子,其作者为清少納言。

24、枕草子从内容上看,可以分为三种形态,一是“日记式段落”,二是“类聚式段落”,三是“随想式段落”。

25、所谓的説話集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仏教説話,一类是世俗説話。

26、日本灵异记的作者是僧侣景戒。

27、説話集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今昔物語集,它是短篇说话集。其中收集说话1000余则,共有31卷,分为天竺、震旦、本朝三大部分,指印度、中国、日本。

28、在今昔物语集之后,镰仓时代又出现了古事談、続古事談、宇治拾遺物語、十訓抄、古今著聞集、発心集等许多说话集。

第三章中世文学

1、在持续不断的“下剋上”的世道中,还出现了方丈記、徒然草这样优秀的“隠者文化”。

2、新古今和歌集的作者是藤原定家以及藤原家隆等人,由後鳥羽院下令编撰,共20卷。

3、藤原定家的父亲藤原俊成提出“幽玄”的美学理念,后来藤原定家把这一美学理念进一步发展为的“有心”美意识,后进一步加强了“余情”。

4、平安前期至镰仓初期所编纂的八部敕撰和歌集,它们是古今集、后撰集、拾遗集、后拾遗集、金叶集、词花集、千载集、新古今集,被称为八代集。

5、新古今和歌集是八代集,新续古今和歌集是十三代集,新敕撰集也是十三代集。

6、水無瀬三吟百韻的作者是宗祇,此作被认为是“百韻”的最高杰作。

7、平安末年、中世初期,出现的物语大多都是对于源氏物语等平安时期王朝物语的模仿,人们将这类物语称为擬古物語。现存的作品有松浦宮物語、住吉物語、石清水物語等。

8、那些描写战争、在战争描写之中表现历史的叙事文学被称为軍記物語。如義経記、曽我物語等。

9、进入镰仓时期,出现了两部非常重要的作品。这就是取材于平安末年的“保元之乱”,“平治之乱”的保元物語、平治物語。

10、军记物语的代表之作是平家物語,作家是琵琶法師,该作品里渗透着人情味和物哀精神,统括整个作品的是佛教的无常观。

11、军记物语的重要代表作品是太平記。

12、在众多说话集中,文学性最为出色的一部是宇治拾遺物語。

13、古今著聞集是仅次于今昔物语集的大部说话集。

14、进入中世后,“日记文学”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中世的时代色彩。比如とわずがたり(不问自述)。

15、方丈記、徒然草是“隠者文化”。其中,方丈記的作者是鴨長明,徒然草的作者是兼好法師。

16、在日本文学上被称为“三大随笔”的是方丈记、徒然草、枕草子。

17、方丈记的前半部写的是当时的五大灾难。分别是安元大火、治承旋风、福原迁都、养和大饥馑、元历大地震。

18、徒然草是以つれづれなるままに开头的。

19、兼好法師写的徒然草中主要有两种美的理念汇合于此,这两种美是幽玄美和清寂(さび)美。

20、南北朝时期,出现了一位叫做観阿弥的著名演员,他的儿子世阿弥在其父亲之后,也很得幕府将军足利义满的赏识。

21、風姿花伝是世阿弥的最早的能乐著作,他还留下了不少能乐论,如花鏡、能作書、申楽談儀等,在这些作品中,他使用了歌论用语“幽玄”,引入了当时武士的信仰“禅宗”的教义。22、一般来说,“御伽草子”主要以妇女孩童为阅读对象,是一种强调趣味性的短篇小说。比如一寸法師、物くさ太郎、文正の草子、鉢かつぎ等。

第四章近世时期文学

1、对于这一时期的文学特征,人们多以“庶民文学”或“町人文学”概括之。じ

2、进入“元禄时期”,日本近世文学的特色得以充分显现。这一特色首先表现在以井原西鶴的创作为代表的“浮世草子”的出现。

3、松尾芭蕉在他的猿蓑等俳谐集里形成了所谓的“蕉風”创作风格。

4、近松门左卫门对传统的古净琉璃进行改造,以哀怨的笔调描写了近世的义理人情以及两者之间的尖锐冲突,出世景清、曽根崎心中、心中天網島等就是其成功之作。

5、南総里見八犬伝的作者为滝沢馬琴,又名曲亭馬琴,该小说模仿了中古长篇小说水浒传。

6、江户时期也是日本国学研究得以发展的时期,江户中期出现的试图探讨日本古代思想精神(“古道”)的国学。后来国学家撰写了万葉考、古事記伝、源氏物語玉の小櫛等著述,试图在古典名著之中发现所谓“古道”。

7、松永贞德创立了“贞门俳谐”。贞门最初的俳谐集是由松江重赖编写的犬子集。

8、田代松意所编的俳谐集談林十百韻创立了谈林派的风格,此书也成为了谈林派最重要的著作,在该书第一章的连歌中,西山宗因就提出了谈林派树立新风的抱负。

9、松尾芭蕉和门人曾良,宗波外出旅游,经过奈良,大阪来到须磨、明石时,写下了笈の小文,在回江户后,写下了更科紀行,他以此次旅游为基础完成了著名的奥の細道。

10、松尾芭蕉提出了俳谐中最重要的理论,即不易流行和風雅の誠。

11、松尾芭蕉追求侘び、寂、しおり、細み。

12、松尾芭蕉及弟子的主要著作有冬の日、春の日、曠野、ひさご、猿蓑、炭俵、続猿蓑,被称为“蕉门七部集”。

13、小林一茶所著的俳谐书おらが春最为著名。

14、井原西鶴写了好色一代男,又写了好色二代男,又称諸艶大鑑,还有好色一代女和好色五人女,他晚年还写下了被称作“町人物”的小说,其中日本永代蔵和短篇集世間胸算用堪称“町人物”的双璧。除此,他还写了西鶴諸国ばなし和西鶴置土産。

15、最开始写作读本的是都賀庭鐘,他所作的英草紙是日本最早的读本小说。

16、上田秋成完成了雨月物語和春雨物語。

17、曲亭馬琴的读本还有三七全伝南可の夢、椿説弓張月,与南総里見八犬伝一起,被称为三大奇书。

18、滑稽本最著名的作家是式亭三馬,他的两部代表作是浮世風呂和浮世床。

19、近松门左卫门在贞享三年写完出世景清。他创作的曽根崎心中为净琉璃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世話物。

20、在阿国歌舞伎的表演中加入青楼女子的挑逗动作,形成了被称为女歌舞伎的新型歌舞伎。在此之后,又出现了由美少年主演的歌舞伎,叫做若衆歌舞伎。1653年,按照幕府的要求重新开演的歌舞伎被称作野郎歌舞伎。

21、最早时,下河辺長流与好友契沖完成了万葉代匠記,奠定了国学研究的基础。此后,京都伏见稻荷的神官荷田春満在契冲的影响下,试图通过古典研究对儒教、佛教传入日本之前的古代日本精神进行探讨,日本国学由此开端。荷田春满的门人贺茂真渊撰写了万葉集考。

22、本居宣長提出了もののあわれ。他写的源氏物語玉の小櫛认为物语的本质在于もののあわれ。

第五章近代文学(明治时期)

1、学問のすすめ的作者是福泽渝吉。

2、小説神髄的作者是坪内逍遥,该作品被誉为日本近代文学的“破晓晨钟”,数月后,他还发表了当世書生気質。

3、浮雲的作者是二葉亭四迷,他发表的第一篇文学评论是小説総論,到1906年,他还写下了其面影和平凡两部长篇小说。

4、硯友社创办了刊物我楽多文庫。

5、尾崎紅葉创作的金色夜叉在现实描写上更为深入,对于现实的批判也更为深刻,赢得了很多读者。

6、砚友社时期也被称作“红露时代”,“红”是指尾崎紅葉,“露”是指幸田露伴。

7、幸田露伴发表了露団団、風流仏、一口剣、五重の塔。

8、1893年创刊的同人杂志《文学界》在引领日本浪漫主义文学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主要同人作家有北村透谷、島崎藤村、戸川秋骨、馬場孤蝶、上田敏。

9、北村透谷创作了内部生命論。

10、島崎藤村创作了若菜集。

11、樋口一葉创作了たけくらべ(青梅竹马)、にごりえ(浊江)、大つごもり(大年三十)、十三夜(九月十三夜)。

12、第一部自然主义文学是島崎藤村发表的破戒,该作是以现实主义为主要倾向的长篇小说。但日本自然主义文学真正的奠定之作是田山花袋创作的蒲団。

13、森鴎外和坪内逍遥展开过日本近代文学史上第一次有名的文学论争——“没理想论争”。

14、森鴎外发表了舞姫、文づかひ、うたかたのき,被称为浪漫主义三部曲。

15、森鴎外还发表了长篇小说青年和雁。

16、森鸥外把自己的历史小说分为两类,一类叫歴史そのまま,另一类叫歴史離れ。

17、短篇小说高瀬舟就是“歴史離れ”的历史小说。

18、在日本文学史上,被文学史家列入自然主义文学代表作家行列的主要有島崎藤村、田山花袋、徳田秋声、岩野泡鳴、正宗白鳥、国木田独歩等人。

19、田山花袋师事尾崎紅葉,倡导“平面描写”。

20、田山花袋继蒲団之后,还发表了生、妻、縁三部曲,用客观的“平面描写”外扬了“家丑”,这三部曲与田舎教師等作品的发表,确立了田山花袋的自然主义代表作家的地位。

21、夏目漱石于1905年发表了长篇讽刺小说吾輩は猫である。

22、夏目漱石的中期三部曲是三四郎、それから、門。

23、夏目漱石的后期三部曲是彼岸過迄、行人、心。

第六章近代文学(大正时期)

1、唯美派又被称作耽美派,也被成为“新浪漫主义”,主要作家有永井荷風、谷崎潤一郎。

2、永井荷風发表了左拉自然主义色彩浓厚的作品地獄。归国后,根据自己的留学体验写了あめりか物語、ふらんす物語等。他的创作在历经一段低迷时期后,在昭和年代再次写出了名为墨東奇談的优秀作品。

3、谷崎潤一郎写的刺青、麒麟等短篇登上了文坛,在“古典回归”时期,他写了春琴抄、細雪。在大正时期,他的作品被称作“悪魔主義”创作。

4、白桦派的代表作家有武者小路実篤、有島武郎、志賀直哉。

5、武者小路実篤写了お目出たき人、幸福者、友情。

6、有島武郎写的かんかん虫和カインの末裔表现出对下层劳动者的关心,长篇小说或る女是他的重要力作。

7、志賀直哉享有“小説の神様”的美称。他的作品有中篇小说和解,短篇作品城の崎にて,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暗夜行路。

8、与自我破灭型的“私小说”相比,志賀直哉以个人内心世界为题材的小说被认为是“自我调和型”,这类小说被称为“心境小説”,它是由志賀直哉开辟的一块新天地。

9、“新思潮派”的作家有芥川龍之介,他的成名之作是鼻,表达自身对于现实人生认识的主要作品有羅生門、芋粥。表现他艺术至上主义的观念和追求的作品有戯作三昧、地獄変、蜘蛛の糸。

10、菊池寛在“新思潮”的同人作家中出名比较晚,主要作品是父帰る。

11、如今,最具影响力的纯文学大奖是“芥川賞”。

第七章现代文学(二战前时期)

1、在新感觉派的形成过程中,有两位不容忽视的作家——横光利一和川端康成。

2、横光利一完成了被称作“新感觉派文学手法集大成”的长篇小说上海。

3、川端康成的主要作品有雪国。还有千羽鶴、山の音、古都等。

第八章现代文学(二战后时期)

1、太宰治的作品有斜陽、人間失格。

浅析日本文学中的“物哀”情怀

浅析日本文学中的“物哀”情怀 发表时间:2018-11-23T09:48:14.970Z 来源:《语言文字学》2018年第11月作者:刘斌 [导读] 更对日本人精神价值观产生了诸多影响,在日本人的性格中仿佛注入了一丝婉转、一抹阴柔,形成了一种难以诉说之美。本文以日本文学作品为载体,阐述了“物哀”这一文学理念的发展历程和在日本文学中的地位,希望对正确认识日本文化有所帮助。 刘斌辽东学院 摘要:“物哀”作为日本文学的美学理念由来已久,不仅在日本文学作品的各个方面予以体现,更对日本人精神价值观产生了诸多影响,在日本人的性格中仿佛注入了一丝婉转、一抹阴柔,形成了一种难以诉说之美。本文以日本文学作品为载体,阐述了“物哀”这一文学理念的发展历程和在日本文学中的地位,希望对正确认识日本文化有所帮助。 关键词:日本文学日本文学美学 在岛国的自然风土的熏陶下,日本人形成其特殊的文化性格和精神结构,培育出崇尚悲哀、幽玄、风雅的气质,进而成为酝酿日本艺术精神的底流,产生了相应的独特的日本艺术美的形态。 一、何谓“物哀” 通过古代神话、历史传说,歌谣等口头文学,以及8世纪有文字记载后诞生的历史文学《古事记》、《日本书纪》和最早的歌集《万叶集》等作品,开始萌发日本文学的“哀”的美学理念。在《源氏物语》中,日本江户时代的国学家本居宣长首先提出将平安时期的美学理论命名为“物哀”,并解释为“在人的种种感情中,只有苦闷、忧愁、悲哀——也就是世间诸多不如意的事,才是使人触动最深的。”“物哀”意识在日本文学中,所体现的是纤细而幽怨的情调,着眼点不是炙如烈酒的浓重,却是淡如止水的清雅。 “物哀”先于其他各种美的形态而存在,它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属于日本固有的美范畴。从《古事记》、《日本书纪》时代开始,日本文学就已产生“哀”的美学理念。换句话说,从古代起,“哀”就深深地渗透到并参与了日本文学的形成,其内与容也随着历史的推移而不断丰富和发展,最终形成了“物哀”这样一种特殊的日本艺术美的形态。 二、日本文学中“物哀”产生的根源 日本人何以催生出物哀文化?为何华夏文明、欧美文化都没有衍生出这样纯洁哀婉,不染纤尘的文学形式?物哀的根源据我来看来可以从如下三个方面阐述: 首先,日本的自然环境是影响物哀文化产生的重要条件。 日本国土狭小,且自然条件多样,列岛四面环海,岛内火山纵横交错,有水汽蒸腾的温泉,茂密森林覆盖大地。由于日本地处岛国,终年雾霭笼罩、景色朦胧。复杂多样的气候条件也产生了日本自然环境的多样;同时,由于岛国较易受到火山、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的侵袭,使日本人时刻处于一种朝不保夕,现在的拥有顷刻就会消散的悲凉感。 其次,日本的宗教及中国佛教、道教也对物哀文化的产生起到了推进作用。 日本的宗教教义奉行“万物皆有灵”,视自然界万事万物为神祇。日月星辰、山川海洋、花草树木、飞禽走兽它们都是神灵,作为人都应崇敬、亲近以及感怀。至于佛教,日本学者村岗典嗣指出:《源氏物语》中的“物哀”,“流露着一种悲哀、空寂的情调,其中有的平安朝文化的伴随享乐而生的空虚,也可看出佛教无常观和厌世观的影响。”道教崇尚“虚空”,本身就带着消极、悲观的情感色彩,这种消极悲观融合进自然而生凄美悲凉的美感,这种美感就带给人清冷淡泊的超然感受。所以说,物哀文化的产生与当朝宗教的影响密不可分。 再次,日本文学的发展受到了中国古代文学思想的影响。 在中国古代,特别是唐朝以来,中日两国的人员频繁接触,当时中国的文学作品以及文学思想对日本文化和日本文学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特别是魏晋时期的玄学思想和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悲美意识,这些都对日本“物哀”情怀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玄学的最大特征是关注人的个性化发展,强调人格至上,最后演变为人类社会生活的法则。这种思想与法则促使人们形成“指礼法为俗流,目纵诞以清高”的心理,他们抛弃世俗礼法的束缚,注重发挥自身个性、以自我为尊,热衷于通过艺术的方式来表达思想、认识社会。这种文化特质构成日本“物哀”文学观的特质,是一种相对缺乏理性、注重直觉感受、重视细微之处的文化特质。中国古代文学的悲美意识促进“物哀”文学观的深入发展。中国古代文学的悲剧意识对日本“物哀”文学的产生和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中国文化中的悲剧意识主要体现在对生命短暂易逝的感叹,以及社会环境和势力的重压而产生的失落。这些悲剧意识强烈的唤起生命主体痛惜生命的悲愤,以及积极寻回生命的灼热激情,进而引发悲剧主体试图寻求各种方式解脱生命之苦闷以及寻找生命意义的无奈心境。 三、日本文学中“物哀”的体现 1.《雪国》体现出的“物哀”之美 “穿过县境上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夜空下,大地一片莹白。”这样简单的文字,却勾画出了动静结合、浩大震撼的画面,让人读此书第一眼,就不由自主与身体所处的闹世所隔离,仿佛也跟着飞去了幽冷清寂的雪国。 《雪国》中对人物、情节的描写无不透露出一股淡淡的无可奈何的忧愁,渴望寻找到迷惘的生命意义,并试图回避城市纷扰的岛村终究没能在雪国完成心灵的超越之旅。男主人公岛村在与驹子或明或暗的情感纠缠中,这次看似脱离桎梏的狂欢,却实则弥漫着压抑与虚无的基调。这种美得悲凉的感觉即是“物哀”之美。 2.《伊豆的舞女》体现出的“物哀”之美 《伊豆的舞女》的故事背景位于日本伊豆汤岛,一个雾霭迷蒙,绿意葱茏的所在。两位主人公也是纯洁干净,不染尘埃的天真:他们虽然都对对方有着清浅单纯的好感,然而从未说出口有过任何表达。故事的推进缓慢宁静,在山路上,在客栈中,十几天的相处宁静淡然,清寂优美。当然这样的清寂是不可能有结果的——二人终究是萍水相逢,离别是理所当然。 川端康成用写尽樱花纷落如雨,或是火山喷薄而出的壮烈与汹涌来写他们的离别,与之前相处的宁静淡然产生了强烈的对比,也正是这对比突出了物哀的终极消散的思想观念。

新鲜、规范、原创、精准日本文学选读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

全国最大的在线直播日语网校 https://www.360docs.net/doc/f0485125.html, 最全的日语语法库:https://www.360docs.net/doc/f0485125.html,/grammar.php 来挑战一下你的日语水平:https://www.360docs.net/doc/f0485125.html,/test.php?ac=leveltest&pid=3 §更多日语学习方法请加早道官方微信:早道日语§

《日本文学选读》试卷 (课程代码0612) 试卷说明:1. 本试卷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 答案必须写在答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近世文学部分 次の内容を読んで各グループの選択肢から最も相応しい答えを一つ選びなさい。 1.江戸前期の文学は上方を中心とし、その最盛期は()のころである。 A文化B文政C元禄 2.俳諧では、近世になって、京都の松永貞徳を中心とする①()が広まった。一方、それに対して、十七世紀後半に西山宗因を宗匠とする②()が大阪からおこった。 ①A談林派B貞門派C蕉風俳諧 ②A談林派B貞門派C蕉風俳諧 3.江戸時代の文学は、①()といえる。②()は、厳重な身分制度に縛られていた中で、経済的余裕ができると、遊里や芝居に楽しみを見出していた。そういった遊びの世界で、社交的に洗練された享楽精神を③()と呼び、この理念が浮世草子や浄瑠璃に取り入れられている。江戸文学期の洒落本?人情本には、遊里の事情によく通じていて失敗しないことを誇りとする④()の理念、また、都会風に洗練された、江戸っ子のさっぱりした意気地をさす⑤()の理念が描かれている。 ①A庶民の文学B役員の文学C町人の文学 ②A庶民B役員C町人 ③A粋B意気C通 ④A粋B意気C通 ⑤A粋B意気C通 4.江戸における読本の基礎を作ったのは①()である。『南総里見八犬伝』で読本の代表的作者となったのは②()である。 ①A山東京伝B滝沢馬琴C上田秋成 ②A山東京伝B滝沢馬琴C上田秋成 5.賀茂真淵は、①()を著して国学を体系化し、発展させた。真淵はまた歌人としても活躍し、『ますらをぶり』という②()の歌を詠んだ。 ①A『万葉考』B『万葉代匠記』C『万葉集』 ②A五七調B万葉調C新古今調 6.俳諧で、「さび」「しをり」などで表される幽玄?閑寂の句風は()と呼ばれる。 A浮世風B蕉風C古風 7.芭蕉の『俳諧七部集』はそれぞれ①()、②()、③()、④()、⑤()、⑥()、⑦()を指す。 ①A『夏の日』B『秋の日』C『冬の日』 ②A『春の日』B『夏の日』C『秋の日』 ③A『矌野』B『嵯峨野』C『宇野』 ④A『奥の細道』B『ひさご』C『野ざらし紀行』 ⑤A『猿蓑』B『鹿島紀行』C『更科紀行』 ⑥A『笈の小文』B『炭俵』C『幻住庵記』 ⑦A『嵯峨日記』B『笈の小文』C『続猿蓑』 8.江戸幕府は、身分の秩序?礼節を重視する①()を官学として採用し、林羅山を登用した。やがて、中江藤樹とその弟子の熊沢蕃山は②()を信奉し、それを批

日本文学对中国和欧美文学的接受特征研究

日本文学对中国和欧美文学的接受特征研究 摘要日本文学中所体现出来的日本文化,往往具有一定的二元性,即在接受他国文学特征的同时,也在不断地进行抵触。日本文学这种文学特征的形成,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原因,本文试对日本文学对中国和欧美文学的接受特征进行研究。 关键词:日本文学中国文学欧美文学接受特征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 日本文学领域乃至日本文化中,到处都将二元结构表现得淋漓尽致。然而我们也发现,在日本文学的二元结构中,看似互相矛盾的两个对立面,却能够和谐地组合在一起构成日本文化的另一个表现,如:一方面,肯定并且接受来自国外强有力的文化感染力;另一方面,又强烈地反抗着来自外来文化的同化。对此,法国文学家曾用这样的一句话来描述日本的二元结构的文化特征: 按照西欧的理性主义,许多情况具有二者择一的性质,非此即彼,然而,日本竟将两者巧妙地协调一处,超越了它们的对立。 笔者认为,日本文学能够形成这种独特的二元结构,也必然有其独特的文化背景和历史原因。本文主要探讨日本文学对国外文学的接受特征以及其形成的过程。 一日本文学对中国和欧美文学接受特征的表现 1 超政治性的特征 日本文学具有很强的超政治性。日本文学最早产生于宫廷之中,而进行继承的也都是宫廷、法师、市民等等,其包含了古代的贵族文学、武士文学,以及近代产生的平民文学和浪漫主义文学。从事文学的学者们几乎很少关心政治,他们都属于政治上的局外人。因此,日本历来的文学中很少见到与政治有关的内容,日本文学是完全超脱于政治并以文学家的精神和思想进行支撑的,这也是日本文学的一个极大特征。 2 南北方的高度融合 日本文学历来都存在着两种互相对立的思想:一方面,对生命怀有无限的敬仰和热爱;另一方面,却又认为死是一种可悲的现象。文学家因此所采取的态度也不同,而这又与他们所处的南北两地的环境有关,即是由南北方的差异而造成的不同。日本很多文化的代表者都与其出生地有着直接的关系,然而两种文化却实现了有机的融合,如北方文化的发现者连歌大师竟然是南方和歌山县人。所以,日本的风土虽然有着南北结构,但其文化却不是单一的,而是南北文化的高度融合。 3 单一性复合性 日本文化是单一性复合文化,其内容非常简单。日本地处中国这一巨大文化圈的边缘,不断从中国吸收大量的先进文化。日本文化也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因而其本身总是表现出复合性文化这一特点。欧美人称漆器为japan,称陶器为china,然而日本的漆器工艺最初却是由中国引进的。只不过日本将这种复合性文化,逐渐改造成为单一性文化,以至于欧美人将漆器称作japan,并将其视为日本的国粹。追根溯源,日本文化虽属于复合性文化,但经过不断地消化与统一,最终形成了单一性文化。 4 概念性文化汲取 日本近代文学思潮中的写实主义、浪漫主义、自然主义、新浪漫主义等,都是来自欧洲的文学概念。在欧洲,浪漫主义运动从法国大革命开始直到19世纪三四十年代,统治欧洲约半个世纪之久,后以德国浪漫主义为开端,在英、法形成巨大的浪漫主义浪潮,随之传入俄国、波兰等斯拉夫语民族。1个世纪后,当这股席卷欧洲的浪漫主义风潮波及到日本时,已是强弩之末,只在大洋彼岸激起了几朵美丽的浪花,出现了如北村透谷、岛崎藤村、谢野晶子等追求自我、向往自由、讴歌青春之美的精神界之战士。由于受时空的限制,再加上日本

日本文学的历史时期划分

日本文学的历史时期划分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日本文学的历史时期划分》的内容,具体内容:日本文学一般分为三个主要时期:上古文学、中古文学以及近现代文学。有哪些的呢?本文是我整理的资料,仅供参考。日本文学一般分为三个主要时期:上古文学、中古文学以及近现代文学... 日本文学一般分为三个主要时期:上古文学、中古文学以及近现代文学。有哪些的呢?本文是我整理的资料,仅供参考。 日本文学一般分为三个主要时期:上古文学、中古文学以及近现代文学。上古日本文学 上古日本文学兴于八世纪,日本直到中国的汉字传入之后才开始有书写系统,但在最早汉字尚未能适用于书写日语时,中国文言文搜索仍是唯一的文学形式。直到后来才发展出能够用于表记日语的万叶假名(万叶仮名) ,纯日本文学粹假借一套指定汉字的发音来表记日文诗歌。在日本奈良时代所创作的作品包括712年的《古事记》(为神话与史实参半的史书)、720年的《日本书纪》(以编年体写成,为日本流传至今最早的正史)和759年的《万叶集》(日本现存最早的诗歌总集,万叶假名即是以此书命名)等。此时在文学创作上所使用的日文,无论在语法和音韵等方面更接近上古日语,与后来的日文有明显的差别。甚至同时各地方言上的差异还很明显。 古典日本文学 古典日本文学兴于九世纪至十二世纪,古典日本文学的经典名著《源氏

物语》。古典日本文学与日本平安时代的文学创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此时被誉为"日本艺术与文学的黄金时期"。女性文学家紫式部的著作《源氏物语》被视为当时最杰出的经典名著,该书也是全世界最早的长篇小说。此外同时代重要的文学作品尚有905年的《古今和歌集》(为一部和歌总集)以及990年代由另一位女性作家清少纳言的《枕草子》(散文集,描述对生活、感情与贵族生活等的观察与感想)。伊吕波(いろは)是一首排列日文假名的全字母句("いろは"是该诗歌的首三个音),同样创作于平安时代前期。相较于同时期中国正处于唐宋的诗歌黄金时期,当时的日本并没有杰出的诗人,诗歌大都是宫中朝臣或女性所创作,而贵族气息则反映在诗歌的端庄、老练,并注重修辞表达情感上。 中古日本文学 中古日本文学兴于十三世纪至十六世纪,近代日本文学明治、大正、昭和时期文学 (1868年-1945年)近现代文学 日本文学的日本文学形式 散文物语 - 拟古物语 -军记物语 - 歌物语 - 历史物语 - 说话物语 小说 - 私小说 - 剧本戯曲 - 能 - 歌舞伎 - 文楽(人形净琉璃) 随笔日记纪行传记自传 - 往生传文艺评论日本汉文韵文诗 - 自由诗 - 定型诗 - 散文诗和歌 - 短歌 - 长歌- 旋头歌 - 佛足石歌连歌 - 俳谐连歌 - 狂歌 - 俳谐(连句)俳句 - 定型 - 自由律川柳 - 狂句短歌(近代短歌)歌谣 - 记纪歌谣 - 今様 - 小呗汉诗 日本文学的文学家与作品 中古日本文学

浅论日本文学中的物哀倾向

2012年第·9期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TaiYuan Urban Vocational college期 总第134期 Sep2012 [摘要]“物哀”作为日本文学的美学理念由来已久,不仅在日本文学作品的各个方面予以体现,更对日本人精神价值观产生了诸多影响,在日本人的性格中仿佛注入了一丝婉转、一抹阴柔,形成了一 种难以诉说之美。论文主要从日本文学中的“物哀”倾向的精神特质分析“物哀”美学思想产生 之原因,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就日本文学中的“物哀”的正确理解提出自己的看法,以期为日本 文学中的“物哀”倾向相关文学理念研究的探讨抛砖引玉。 [关键词]日本文学;物哀;文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046(2012)9-0202-02 浅论日本文学中的“物哀”倾向 陈晓敏 (福建对外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院,福建福州350016) 一、日本文学作品中“物哀”之起源 在日本文学代表著作《源氏物语》中,“哀”字处处 可见,揭露了理想与现实的种种矛盾,充分体现了日本文学淡然幽深的审美情趣。据统计,在《源氏物语》中“物哀”一词就出现了13次,这种频繁出现的“物哀”或多或少对全文作品的价值取向形成了一定的基调,并形成了弥漫在整个《源氏物语》中的审美情趣。在这之后,从紫式部开始,村上春树、川端康成等日本文学家一如既往地继承了日本文学“物哀”之倾向。其中,川端康成将日本文学中的“物哀”特质进行了简单归纳:第一,“物哀”,“物”是指的外部世界,而“哀”是自我的情绪表达,是个人的主观感受,“物哀”所体现的对象非仅是“感于物”而哀,而且是物客观存在的本身之哀。具体来说,就是对于“物”的个人情绪的一种外露,一种审美价值的表达。 第二,“物哀”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情感元素,是一种审美价值取向,与哀伤并无直接关系。 第三,纵观日本文学史,“物哀”作为日本文学的主基调,几乎或多或少地存在于日本文学作品中,这种审美取向作为日本文学的特征,所包含的感情色彩在日本人看来具有高洁的意味。 第四,日本文学中的“物哀”精神在日本人意识中具体体现,已经上升到具有某种人物统一、物我两忘、自然流露的美学境界,其讲究的是外部事物在个人世界的如何体现,强调的是“物”的反映,是“哀”的体现。 二、日本文学作品中“物哀”之原因 任何文学作品产生的精神特质都是有原因的,或受历史、自然、民族、地理等等因素影响,都是受一定因素制约的。日本文学作品中“物哀”倾向产生的原因同样如此。纵观日本文学史中的古典文学作品,从最早《古事记》算起,“物哀”倾向伴随始终。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大致有三方面: 1.自然地理原因 众所周知,日本是个岛国,四面环海,各种自然灾害频发,因此,为了共同对恶劣的自然环境抗争,千百年来,日本人总是强调坚韧、集体主义,骨子里磨炼出了顽强、好斗的性格。但尽管如此,个人的力量在自然界面前是微不足道的,在千百年与自然界抗争的过程中,日本人的心理难免产生不平衡,怨天尤人在所难免。也正是这个原因,在最初的文学作品中,对于自然灾害的描写格外引人瞩目,给人感觉弥漫着一种悲观、对现实不满意的情调,如描写地震,感叹风暴,抱怨火山等等。我们所熟知的村上春树的地震题材小说《神的孩子全跳舞》、小松佐京日本灾难小说《日本沉没》都属于这一类型,《日本沉没》中作者小松佐京运用很大篇幅描写了日本地质地壳变动、日本列岛逐渐沉入大海、日本人流离失所的故事。这些经典文学作品潜移默化地在日本人的思想中灌输着这种意识,自然而然地在日本文学中,这种因自然地理原因导致的“物哀”倾向曾几何时便成了主流价值观,成了日本文学作品的基本格调。 2.审美价值原因 就日本文学作品中的“物哀”美学思想而言,情和物都是“物哀”构成的主体,情只有和物完全融为一体,才能称之为“物哀”,在这其中,“物”作为“物哀”之现实基础,格外关键。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豪迈大气的作品对象相反,日本人似乎更喜欢精致典雅的事物,究其原因,与日本人的审美价值取向不无关系,整个日本社会的审美价值取向是通过小巧玲珑、精致典雅的事物与天地自然相对比,如此更增添一种无助、渺小之感,先天地蕴含着一种“哀”的思绪。这种审美价值取向更进一步强化了日本文学作品中的“物哀”之倾向,成为了整个日本社会的真实映照。此外,在日本人的固有思维中,瞬间即逝才是美的最高境界。众所周知,日本国花樱花的花期是很短的,大约在每年4月左右,持续时间仅 202··

日本文学考研加藤周一《日本文学史序说》考研复习笔记

日本文学考研加藤周一《日本文学史序说》考研复习 笔记 序章日本文学的特征 0.1 复习笔记 【本章考点】 1.日本文学的作用 2.日本文学史发展类型的特征和结果 3.日语的特征 4.日本文学的向心倾向 5.日本文学阶层的更迭 6.文学家纳入集团倾向的内容和影响 7.外来的4种世界观的概况 8.日本土著世界观的特征 9.外来世界观“日本化”的特点、影响、实例 10.日本文学的世界观背景 11.总结日本文学的特征 12.总结日本文学史发展的特点 【内容索引】 一、文学的作用 二、历史发展的类型 三、语言及其文字表现 四、社会背景

五、世界观背景 六、文学特征的相互关系 【主要内容】 一、文学的作用 1日本文学的作用 文学和造型艺术在日本文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各个时代的日本人主要在具体的文学作品中,而不是抽象的思辨哲学中表现他们的思想。 2日本文化的倾向 (1)日本文化不是建设抽象的、体系的、理性的语言秩序,而是在具体的、非体系的、感性的人生特殊场面中运用语言。 (2)日本人的感觉世界,与其说表现在抽象的音乐里,不如说主要表现在造型美术,尤其是具体的工艺作品上。 (3)日本文化整体同日常生活的现实密切相联。 3中国文学与日本文学的不同 (1)中国人从普遍的原理出发,然后到具体的情况,首先把握全体以图包揽局部。日本人则执着于具体情况,重视其特殊性,从局部开始以图达到全体。 (2)在日本,文学代替哲学起作用,文学史在相当程度上就是代表日本的思想和感受性的历史。而在中国,文学也成了哲学性的东西。 二、历史发展的类型 1日本文学史发展类型的特征 (1)无论哪一种文学形式,它不是新旧交替,即在一个时代成为有力的文学表现形式,由下一时代继承时被新的形式所取代,而是在旧的基础上补充新的。

日本文学简史

日本文学简史 奈良时期(8世纪) 最早的文学典籍是《古事记》、《日本书纪》及《风土记》。前两部著作追记了日本国史,后一部则记载了日本各地自然状况、风土人情。两者均收录了丰富的神话传说和生动的古歌谣。稍后出现的汉诗集《怀风藻》标志着文人诗歌创作的肇始,而和歌集《万叶集》的编撰成功则代表着日本诗歌发展的第一个高峰。 平安时期(8~12世纪) 受中国唐代文化影响,大量汉诗文集相继问世,汉文学热持续一个世纪之久。敕撰诗集《古今和歌集》恢复了日本民族诗歌的地位。与此同时,散文创作硕果累累:《竹取物语》、《伊势物语》开辟了传奇物语和歌物语两条道路,《宇津保物语》开长篇物语的先河,这就为物语文学的集大成之作《源氏物语》的诞生奠定了基础。长篇写实小说《源氏物语》出自女作家紫式部之手。作者以沉郁、凄婉的笔调抒写了源氏苦乐掺半的一生及宫廷妇女不幸的命运,表达了作者人生无常的佛学观和以哀为极至的美学观。除紫式部外,许多女作家的作品都于此时脱颖而出,如《蜻蛉日记》、《和泉式部日记》、《更级日记》等。这些日记成为日本后世文学中私小说的滥觞。女性散文中较为引人注目的是清少纳言的随笔《枕草子》,作者观察之敏锐细腻,用笔之纤柔清丽,一直为后人所称道。此期散文创作的最后收获是佛教说话集《今昔物语》和历史物语《大镜物语》。这些物语一改王朝物语的纤弱文风,拓展了物语文学表现的范围。 镰仓室町时期(12~16世纪) 随着武士阶级登上历史舞台,贵族和歌文学走向衰落。1205年完成的《新古今和歌集》虽与《万叶集》、《古今和歌集》形成三足鼎立之势,但毕竟是强弩之末,取而代之的是连歌和俳谐的兴起。二条良基、山崎宗鉴等人确立了连歌、俳谐的文学地位。散文方面也出现了描写新兴武士生活的军记物语和抒发隐遁者之情的僧人随笔。军记物语中臻于成熟的经典之作是记述平、源两大武士集团兴衰始末的《平家物语》。小说刻画了平清盛等骁勇善战的武士英雄形象,再现了他们自信向上的精神风貌,客观上反映了贵族社会向武士社会转变的时代本质。僧人随笔中的传世之作是鸭长明的《方丈记》和吉田兼好的《徒然草》。两篇随笔各具特色,被誉为随笔文学的双璧。该时期诞生的能与狂言是日本戏剧史上辉煌的开端。“能”着重演唱、舞蹈表演,具有庄重典雅的正剧特点,“狂言”以幽默滑稽的科白为主,体现轻松诙谐的笑剧风格。世阿弥(1363~1443)在能乐的表演艺术和创作理论等方面作出了开拓性贡献。 江户时期(17~19世纪) 商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社会结构的变化,町人阶级(市民阶层)作为社会的主体逐渐成为文学作品的欣赏者。适应他们的审美要求松尾芭蕉在贞门、谈林俳谐的基础上,推出了世俗化的蕉风俳谐,井原西鹤铺写了町人的商业生活和享乐生活,丰富了浮世草子(风俗小说)的创作内容。近松门左卫门的净琉璃(木偶戏)更广泛地表现了社会下层人物的生离死别、喜怒哀乐。这种以俗为美的美学追求,导致轻文学(戏作文学)的产生,给后世文学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 明治时期(1868~1911) 1868年明治维新是日本近代文学开始的标志。坪内逍遥(1859~1935)的小说理论著作《小说神髓》的发表,具有近代文学启蒙的性质。二叶亭四迷写出近代第一部现实主义小说《浮云》,森鸥外相继发表近代最早的浪漫主义小说《舞姬》,确立了近代文学的发展方向。砚友社作家群的代表尾崎红叶(1867~1903)的名作《金色夜叉》是19世纪末最畅销的小说。20世纪初,受西方影响,自然主义文学兴起。代表作家岛崎藤村的长篇小说《破戒》具有强烈批判现实的倾向,田山花袋的小说《棉被》却不乏自然主义文学的特点,受到

日本古代文学的审美理念

日本古代文学的审美理念 日本书面文学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八世纪。在漫长的文学发展历史中,其显著的特征之一便是全体的统一性,或者说历史的一贯性①。具体而言,文学形式和文学审美理念不是以旧换新,而是旧中补新,持续发展。比如,短歌作为抒情诗的主要文学形式有超强的生命力,从八世纪的31音的短歌,到十七世纪以后俳句这一新的形式加以补充,二十世纪以来则常用长自由体诗型,直至今日短歌依然是日本抒情诗的主要形式之一。文学理念方面,上古时代的真实以其朴素性成为日本古代文学的根本精神,进而演变为平安摄关时期的物哀、到古代后期,融入中世的幽玄、空寂和闲寂、近世的风流(日语写作粋),成为日本不易的美学思想。明治以后直至近代,歌人依然重哀能作者求幽玄茶人尊闲寂艺人倾粋。这些美的理念不是随着时代的终结而消失,而是被新的时代所吸收,与新思想并存,成为日本美学发展史的河床。 日本文化精神从萌芽初期,首先表现出以原始万物有灵的神道思想为根基的真实的朦胧意识。所谓真实,既具有如实呈现的、写实的实,又蕴含着道德的、感情的真,是朴素的真实,原始的纯情,如童心般的境地。真实思想最早在上古无文字记载时期的言灵信仰上反映出来,从咒语、歌谣、祝词、古代神话传说这些原始的文学形式,围绕生与死的主题,表现了人的最初生活意识和最原始的愿望,再经过八世纪《古事记》《日本书纪》和最早和歌总集《万叶集》等作品的洗练,逐渐形成了真实的理念。这种重视真心和真诚的真实流贯于日本文学始终,成为日本美学思想的根底。 平安时期开始在真实意识中萌发哀的理念,逐渐演进为情趣化的物哀美学思想。记纪所记载的神话、歌谣所表达的对国家、民族、集团性质的真实感动,是对自然、神灵的共同感动而产生的哀,不是单纯个人的情趣,至《万叶集》后期,逐渐开始产生抒发个人情感,反映朴素的真情实意。平安时代的日记、随笔以反省自己为动因,表现自然的内观世界。紫式部以真实作为根底,深化了主体感情,创作的《源氏物语》被视作物哀文学的先驱,更新了上代的美学精神。这种物哀是心物相接受到感动后的喜怒哀乐诸相,是形式和内容浑然一体的调和,涵有现实的理想化,成为当时美学理念的主流,又超出文学领域,影响到古代日本人的精神和行为规范。如日本人对大自然的钟爱如日本文学纤细、优雅的文风。平安时代中期,源于真实的物哀美学思想的完成,代表了纯粹的日本本土精神,确立了日本文学的美的价值。 时至日本中世的镰仓时代,物哀融入了当时兴盛的禅宗的重悟性好闲寂的精神,当将带有神秘色彩的悟融为富有情趣的艺术来进行象征性表现时,便形成了这个时期美学的最高理念幽玄。幽玄一词源于中国唐代骆宾王的委性命兮幽玄,其后包括佛法在内的一些文献典籍也用此词,以示幽微、玄妙之意。传到日本后内涵与外延都发生了改变,日本最早见于平安时代《古今集》真名序中的歌学用语,当初被用作超俗神秘之意,以示和歌之风韵、雅趣。到了中世,被尊为新古今时代歌坛领袖的藤原俊成,起初把它当作超越姿-词的余情美,在此基础上,以藤原定家的和歌、心敬的连歌、世阿弥的能乐美学论为中心,各个不同时期的代表性文论家又分别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主张,构建了中世的美学体系。幽玄开始成为日本文学精神后,它的内容有静寂-妖艳-优艳-平淡的变迁,与素材的写实相比,更重视抽象本质的把握和情调的折射,形式上重言外之意的余情、余韵,如同绘画中的生动气韵。和文学方面,和歌中所现的平淡与清新,军事物语中人生的虚无与哀怨,能乐中的情趣与幽邃,随笔中的平易与寂寥,都体现了佛禅的幽深、玄妙。这种余韵-余情-气韵生动是日本文学精神的重要方面,并渗透到日本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如日本三弦音色单纯,但余韵悠长;舞姿舒缓简素,但富有张力,不乏流畅美。尤其是茶道,努力在狭小的茶室里,努力创造出一种枯淡、幽寂的氛围,使茶人充分享受‘无即是有,一即是多’的余情与幽韵②,典型地体现了禅的精神与趣旨。幽玄扎根于物哀和佛教的无常观的土壤上,并与余情等因素逐渐融

中国文学论文日本文学论文:浅谈中国文学与日本文学之间的交流

中国文学论文日本文学论文:浅谈中国文学与日本文学之间 的交流 摘要:学的某些因子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了中国文学的现代性建构,所以要清理20世纪中国文学现代性问题,就必须反思日本文学影响这一事实,也就是应尽可能地返回历史现场,弄清中国近现代文学认同、接受日本文学的政治文化与民族心理背景及其特点,追问日本文学对中国近现代文学现代性想象、建构究竟起了怎样的作用,意义何在,由此深化对20世中国文学现代性的认识。 关键字:中国文学、日本文学、交流 一、以近代为例 中日文学关系的桥梁是留日学生(梁启超等少数人例外),日本文学主要是经由他们而影响中国文学的。留日学生是甲午战争后中日关系逆转的产物,留学日本目的在于吸取其近代化良方,并由日本获取“泰西各学”,即政治、律例、理财、外交、武备、农工、商务、矿务之类。张之洞在《劝学篇》中所陈述的“游学之国,西洋不如东洋”之理由是:“一、路近省费,可多遣;一、去华近、易考察;一、东文近中文,易通晓;一、西书甚繁,凡西学不切要者,东人已删节而酌改之。中东情势凡俗相近,易仿行。事半功倍,无过于此。若自欲求精求备,再赴西洋,有何不可?”(注:张之洞:《劝学篇》,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第117页。)

这段文字表露了张之洞乃至当时朝野上下的两种心理:一是求事半功倍的走捷径心理,也就是一种急功近利心理;二是由“西学不切要者,东人已删节而酌改之”所体现的对日本西学、日本近代化经验的一种信赖乃至依赖心理。 留日学生长期生活在日本,接受日本式教育,对日本文化、文学逐渐产生了某种程度不一的认同感,例如鲁迅对日本“认真”、“余裕”文化的认同(注:参见方长安:《鲁迅立人思想与日本文化(下)》,《鲁迅研究月刊》,2002年第5期。),周作人对日本人“爱好天然”、“崇尚简素”文化的喜爱(注:参见周作人:《最初的印象》,载《知堂回想录》,群众出版社,1999年,第157页。)。他们虽然遭受了种种不公平的民族歧视,但对日本近现代化本身并无抵触,甚至极为向往,因为他们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向中国输入日本近现代化经验。这样,他们与日本文化、文学间便缺少文化、文学传播接受中应有的距离感,也就难以在认同、接受中作一种冷静的观察、分析。这意味着他们中多数人难以看清日本文化、文学的优与劣,势必导致接受上的某种盲目性。而这些留日学生,大都是关注现实、满怀理想的激进的革命青年,充满青春激情,为拯救祖国,在世界上重塑中国形象,他们恨不得一下子让中国实现近现代化,跨入世界强国之列。所以只要他们认为是有用的,就于焦虑、情热之中不惜一切地加以介绍、吸纳,因而往往是热情有余而冷静不足。

日本文学概论1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 案,并将正确答案的代码填在题干上的括号内。(每小 题2分,本大题共60分) 1.()是日本历史上第一部用文字记载下来的书籍。 A.《日本书纪》B.《风土记》 C.《古事记》D.《宪法十七条》 2.用尖锐的批判精神描写藤原道长权势的历史物语是()。 A.《今镜》B.《水镜》 C.《増镜》D.《大镜》 3.被称为日本“物语文学”始祖的是()。 A.《竹取物语》B.《伊势物语》 C.《源氏物语》D.《平家物语》 4.假名序由纪贯之执笔同时又是日本最早的根据敕命编撰的和歌集是()。 A.《万叶集》B.《古今和歌集》 C.《新古今和歌集》D.《今槐和歌集》 5.主人公是两个町人的后期读本是()。 A.《春色梅儿誉美》B.《南总里见八犬传》 C.《东海道中膝栗毛》D.《浮世风吕》 6.日本近世俳句“天明调”的代表人物是()。 A.松永贞德B.西山宗因 C.小林一茶D.与谢无村 7.《伊势物语》描写了()一生的恋爱以及旅途风情与自然景色。 A.小野小町B.僧正遍昭 C.在原业平D.文屋康秀 8.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列为“世界伟人”。 A.纪贯之B.紫式部 C.松尾芭蕉D.清少纳言 9.《古事记》全书共分()卷。 A.2 B.3 C.4 D.5 10.“近世”是指()时代。 A.奈良B.平安 C.镰仓D.江户 11.日本最古老的书籍《古事记》成书于()年。 A.710 B.711 C.712 D.713 12.《万叶集》第三期的代表歌人是()。 A.笠女郎B.山上忆良 C.大津皇子D.舒明天皇

13.由菅原孝标女所写的从少女时代到老年时期的回想录是()。 A.《土佐日记》B.《蜻蛉日记》 C.《和泉式部日记》D.《更级日记》 14.日本最古老的佛教说话集是()。 A.《怀风藻》B.《今昔物语》 C.《日本灵异记》D.《大镜》 15.与《今昔物语》共同构成说话文学“双壁”的是()。 A.《古今著闻集》B.《宇治拾遗物语》 C.《发心集》D.《太平记》 16.描写平家一门盛衰的军记物语的最高杰作是()。 A.《增镜》B.《太平记》 C.《平家物语》D.《大镜》 17.由藤原定家所著的歌论书是()。 A.《近代秀歌》B.《筑波问答》 C.《万叶代匠记》D.《愚管抄》 18.以下不是出于井原西鹤之手的作品是()。 A.《日本永代藏》B.《世间胸算用》 C.《好色一代男》D.《国姓爷合战》 19.以下属于本居宣长的作品是()。 A.《万叶代匠记》B.《古事记传》 C.《春雨物语》D.《花月草纸》 20.近松门左卫门所写的描写与德兵卫初恋悲情的净琉璃脚本是()。 A.《俳风柳多留》B.《玉胜间》 C.《曾根崎心中》D.《新花抄》 21.()是日本历史上第一部用汉文书写的以天皇为中心的史书。 A.《荣华物语》B.《日本书纪》 C.《古事记》D.《风土记》 22.日本最早的汉诗集是()。 A.《闲吟集》B.《出云风土记》 C.《怀风藻》D.《文华秀丽集》 23.从平安时代起一直被尊为“歌圣”的万叶时代最有代表性的歌人是()。 A.大津皇子B.柿本人麻吕 C.持统天皇D.雄略天皇 24.《古今和歌集》的真名序由()完成的。 A.纪贯之B.纪淑望 C.纪友则D.醍醐天皇 25.与《源氏物语》一道被称为平安文学“双壁”的是()。 A.《土佐日记》B.《紫式部日记》 C.《竹取物语》D.《枕草子》 26.大约成书于1008年,描述了主人公缠绵、奔放的恋爱经历的是()。 A.《更级日记》B.《和泉式部日记》 C.《紫式部日记》D.《蜻蛉日记》

日本各个时期文学代表作

日本各个时期文学代表作 日本文学歴史 時代年代 縄文時代(じょうもんじだい) 弥生時代(やよいじだい) 古墳時代(こふんじだい) 飛鳥時代(あすかじだい) 以上的文学少有记载。 奈良時代(ならじだい) 711古事記(こじき)(太安万侶おおのやすまろ) 713風土記(ふどき)(?) 720日本書紀(にほんしょき)(太安万侶おおのやすまろ、舎人親王とねりしんのう)751懐風藻(かいふうそう)(?) 759~万葉集(まんようしゅう)(?) 平安時代(へいあんじだい) 901?竹取物語(たけとりものがたり)(?) 904?伊勢物語(いせものがたり)(?) 905古今和歌集(こきんわかしゅう)(紀貫之きのつらゆき) 935?土佐日記(とさものがたり)(紀貫之きのつらゆき) 951?大和物語(やまとものがたり)(?) 975宇津保物語(うつぼものがたり)(?) 975蜻蛉日記(かげろうにっき)(藤原道綱母ふじわらのみちつなのはは) 996?落窪物語(おちくぼものがたり)(?) 1001?枕草子(まくらのそうし)(清少納言せいしょうなごん) 1010?源氏物語(げんじものがたり)(紫式部むらさきしきぶ) 1013?和漢朗詠集(わかんろうえいしゅう)(藤原公任ふじわらのきんとう) 1060?更級日記(さらしなにっき)(菅原孝標女ふじわらのたかすえのむすめ) 1080?大鏡(おおかがみ)(?) 1120?今昔物語(こんじゃくものがたり)(?) 1169梁塵秘抄(りょうじんひしょう)(後白河法王ごしらかわほうほう) 1187?千載和歌集(せんざいわかしゅう)(藤原俊成ふじわらのしゅんぜい) 1190?山家集(さんかしゅう)(西行さいぎょう) 鎌倉時代(かまくらじだい) 1205?新古今和歌集(しんこきんわかしゅう)(藤原定家ふじわらのさだいえ) 1212方丈記(ほうじょうき)(鴨長明かものちょうめい) 1213金槐和歌集(きんかいわかしゅう)(源実朝みなもとのさねとも) 1216?宇治拾遺物語(うじしゅういものがたり)(?) 1220?保元物語(ほげんものがたり)(?) 1220?平治物語(へいじものがたり)(?) 1235?小倉百人一首(おぐらひゃくにんいっしゅ)(藤原定家ふじわらのさだいえ)

从《雪国》中体味日本文学中“物哀”的表现手法

从《雪国》中体味日本文学中“物哀”的表现手法

从《雪国》中体味日本文学中“物哀”的表现手 法 一.文章概述: 《雪国》(ゆきぐに)是日本著名现代著名小说家川端康成(1899~1972)于1935年先后发表在《文艺春秋》、《改造》上的中篇小说。同时,这部作品是作者在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时被被评奖委员会提到的三部小说之一。在其后根据小说被改编成多部同名影视剧。 在这篇文章中,将结合日本著名古典文学《源氏物语》中物哀的思想,根据川端康成全集中川端康成本人所留下的话语,从文章搜寻出作者抒发情感的很多写作方式及其艺术技巧,再现作者内心中最为柔软的深沉情感。 二.关键词:《雪国》川端康成物哀《源氏物语》 三.正文: 川端康成(1899~1972)是日本现代著名小说家,日本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1899年6月出生在日本大阪。自幼父母双亡,父亲去世后跟随祖父母回到老家。在《致父母的信》一文中写道:“深深可入我幼小心灵里的,便是对

疾病和夭折的恐惧。”7岁祖母死去,10岁唯一的姐姐也离开了人世,16岁那年他最后一位亲人——祖父也辞别了人世。少年时代的他,深深地体会到了人生的孤独与寂寞,同时形成了他孤僻的性格和他日后作品的悲凉格调。 他自幼喜欢读书,入中学后更热衷于阅读文学作品。后来将自作的诗歌、文章和书信编为《谷堂集》,还频频向报刊投稿。1917年考入东京第一高等学校读英文系后,他依然热爱阅读,其中陀思妥耶夫斯基、契诃夫等俄国作家和志贺直哉、芥川龙之介等日本作家的作品更受其热爱。1920年考入东京大学英文系,第二年转入国文系。在东大期间,他热衷文学创作,积极参加编辑出版东大文科系统的同人杂志《新思潮》。在刊物上发表过一些短篇小说。 1924年春天,他从东大毕业,决心走上文坛,成为专业作家。同年10月,他参与创办同人杂志《文艺时代》,发起新感觉派文学运动。《文艺时代》于1927年5月停刊。其后,他又先后加入了《近代生活》杂志、“十三人俱乐部”和《文学》杂志。进入20世纪30年代以后,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疯狂侵略

论述影响日本古典文学的文学理念

论述影响日本古典文学的文学理念 摘要:日本古典文学中的文学理念有不少。本文只是就几个基本的,在各个不同时代占主流地位的,同时又对以后的文学有很大影响的文学理念,结合具体的作品,作简单的论述。 有关于日本文学史的划分,有不同的看法。普遍认为可划分为上古,中古,中世,近世,近代五个部分。其中上古,中古,中世,近世文学,即日本明治维新之前为古典文学,而明治维新之后的文学则笼统地称作近代文学。本文试就日本古典文学中的几个基本文学理念进行简单的论述。 一,?真实??真实?的文学理念可以说是日本文学理念的基石。这里所说的?真实?不是柏拉图意义上的模仿,而是指从人的内心自然流露出来的朴素美。是感情与理性协调的真诚的?心?。具体来说,日本最早的歌集《万叶集》中的大多诗歌充分体现了这种?真实?的文学理念。 《万叶集》共20卷,编于八世纪后半叶,收有四世纪至八世纪约400年左右的4000余首歌。(歌的数量说法不一,《新编国歌大观》中记载,包括汉诗共 4540 首。《万叶集目录》统计有 4560 首。而据《袋草纸》记载则只有 4313 首)一般认为编撰者是大伴家持。歌体大致有长歌,短歌,旋头歌,短连歌。作者上至天皇,皇子,皇女,贵族,下至普通官吏和一般平民。按内容划分为杂歌,相闻歌,挽歌,其中以恋爱为内容的相闻歌最多。这些歌或温柔优雅,或刚毅雄浑。但无论哪种歌风,读者

从这些歌都可以看到歌作者真实情感的直接而朴素的流露,是?真言?,是?诚心?。下面举几首歌为例: (一)伊势海岸边 激浪拍巨石 恋情寄波涛 快传我爱知 这是作者笠女郎一首写给大伴家持的恋歌。感情强烈,歌词也直抒心意,一目了然。 (二)翱翔轻之路 驰骋乡里间 急欲仿吾妹 惟恐人多言 频频来又去 难免人发现 这是著名歌人柿本人麻吕怀念死去的妻子的歌。感情真挚,笔触细腻。 (三)食瓜思幼子 食粟情更急 此源何处来 如此牵挂怀 眼前情万般 就寝入梦难

日本文学各个时期代表作

奈良時代(ならじだい) 711古事記(こじき)(太安万侶おおのやすまろ) 713風土記(ふどき)(?) 720日本書紀(にほんしょき)(太安万侶おおのやすまろ、舎人親王とねりしんのう) 751懐風藻(かいふうそう)(?) 759~万葉集(まんようしゅう)(?) 平安時代(へいあんじだい) 901?竹取物語(たけとりものがたり)(?) 904?伊勢物語(いせものがたり)(?) 905古今和歌集(こきんわかしゅう)(紀貫之きのつらゆき) 935?土佐日記(とさにっき)(紀貫之きのつらゆき) 951?大和物語(やまとものがたり)(?) 975宇津保物語(うつぼものがたり)(?) 975蜻蛉日記(かげろうにっき)(藤原道綱母ふじわらのみちつなのはは)996?落窪物語(おちくぼものがたり)(?) 1001?枕草子(まくらのそうし)(清少納言せいしょうなごん) 1010?源氏物語(げんじものがたり)(紫式部むらさきしきぶ) 1013?和漢朗詠集(わかんろうえいしゅう)(藤原公任ふじわらのきんとう)1060?更級日記(さらしなにっき)(菅原孝標女ふじわらのたかすえのむすめ)1080?大鏡(おおかがみ)(?) 1120?今昔物語(こんじゃくものがたり)(?) 1169梁塵秘抄(りょうじんひしょう)(後白河法王ごしらかわほうほう)1187?千載和歌集(せんざいわかしゅう)(藤原俊成ふじわらのしゅんぜい)1190?山家集(さんかしゅう)(西行さいぎょう) 鎌倉時代(かまくらじだい) 1205?新古今和歌集(しんこきんわかしゅう)(藤原定家ふじわらのさだいえ)1212方丈記(ほうじょうき)(鴨長明かものちょうめい) 1213金槐和歌集(きんかいわかしゅう)(源実朝みなもとのさねとも) 1216?宇治拾遺物語(うじしゅういものがたり)(?) 1220?保元物語(ほげんものがたり)(?) 1220?平治物語(へいじものがたり)(?) 1235?小倉百人一首(おぐらひゃくにんいっしゅ)(藤原定家ふじわらのさだいえ) 1240?平家物語(へいけものがたり)(?) 1250?源平盛衰記(げんぺいせいすいき)(?) 1254古今著聞集(ここんちょもんじゅう)(橘成季たちばなのなりすえ) 1280?十六夜日記(いざよいにっき)(阿仏尼あぶつに) 1283沙石集(しゃせきしゅう)(無住むじゅう) 1330?徒然草(つれづれぐさ)(吉田兼好よしだけんこう) 室町時代(むろまちじだ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