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与读者:社会媒体情感分析作者和读者的观点

作者与读者:社会媒体情感分析作者和读者的观点
作者与读者:社会媒体情感分析作者和读者的观点

作家与读者:社会媒体情感分析作者和读者的观点

摘要:这篇介绍了情感分析的小说研究的作家和读者的观点。一个挑战是缺乏一个语料库标注作者和读者的情感。我们解决这个问题通过在线作者情感语料库和在线读者情感语料库。然后要进行统计分析在这个新生成的语料库,发现作者和读者情感之间确实存在着关系。

关键词:作者情感分析;读者情感分析

1 介绍

文字是人们传达的情绪媒体之一。但是,作家和读者总是共享相同的感情吗?如果不是,是作者和读者之间的关系情绪完全随机的,或有重复出现的模式吗?这些是我们正在解决的问题。

大规模语料库标注作者和读者情绪很难找到和极其费力从头开始构建。因此,我们寻找一个替代方法创建一个注释作家和读者的情感的语料库。

我们观察到都是现成的语料库都仅是只包含作者的情感或者只有读者的情感。例如,作者情感可以通过许多很大的博客网站获得,例如雅虎奇摩博客1,允许博客作者通过使用表情符号在他们的作品中表达他们的情感。读者情感集也是可用。由于最近流行的Web 2.0,某些新闻网站,例如雅虎奇摩新闻2,通过Web 2.0技术让读者表达自己对新闻文章的情感。采取语料库的可用性,我们整合创建作者与读者这两种类型的情感语料库标注。

在本文中,我们使用雅虎奇摩博客作为作者情感语料库,和雅虎奇摩新闻作为读者情感语料库。为了产生一个注释与作者和读者的情感的数据集,我们通过使用雅虎奇摩新闻语料库构造一个文档级读者情感分类器,并在雅虎奇摩的博客文集上使用生成的分类器。通过这种方式,一个新的标注作者和读者的情感的博客语料库就获得了。

在新创建的语料库上执行分析。我们把一个博客帖子用读者对帖子的情感作为飞机的一个点。之后,文章的读者情感信息覆盖在一个平面上,检查结果图和模式识别。我们进一步将博客基于他们的主题分为16组(如。、政治和体育),分别分析每组作家情绪对读者情绪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阅读博客,读者对相同的作家的情感反应因不同主题的变化而不同。

2 语料

A 读者情感语料

读者情感语料库由中国新闻文章从雅虎检索奇摩新闻。雅虎奇摩新闻为用户提供一个选择的投票的8种情绪向新闻表达他们对新闻的感觉。投票后,读者可以看到一个选票的分布,它显示了其他读者对相同的新闻文章的感受。

雅虎提供的奇摩新闻的8种情绪很棒的、感人的、有用的、快乐的、令人震惊的、难过的、无聊和生气。有用的并不是一个真正的情感。这意味着一篇文章包含实用信息。我们读者情感语料库的新闻文章从2007年1月24日至8月7日收集了总共18651年新闻文章。我们收集出版一个星期后的每一个新闻文章,以确保其情感投票数已经稳定。

B 作者情感语料

作者情感语料库包括来自从雅虎奇摩的中国的博客文章。雅虎允许博客作家通过4十个不同表情符号表达自己的情感,表情图片代表的情绪状态。在写一篇博文,一个作家可以

在博客文本的任何地方添加这些表情符号。每个博客属于由雅虎奇摩的博客定义的16个主题之一。博客的主题根据文章的内容选择。主题是母亲和婴儿、俱乐部、生活方式、消费电子产品、形象创建、宠物旅行,爱好、金融、政治、创意写作、个人成长、艺术评论、科学、体育和视听。雅虎需要博客作家手动选择一个博客的主题之后提交一篇文章。

图1 Valence-arousal图。纵轴是唤醒水平。水平轴是价水平。的两个轴是原点。两轴范围(1,1)。图上的位置代表作家的情感。颜色代表读者的情感。

图2 每个读者的情感与作者情感象限相关联

博客数据集包含从2005年11月1日至2007年8月20日的帖子。因为我们仅分析情绪,博客文章应该包含至少一个表情符号。2764202个数据集的所有帖子至少有一个表情符号。我们进一步使用的算法来减少带注释的文章的表情符号的数量至776107。这样做是保持每个博客类别最多70000个博客。

3 博客帖子的读者情感

虽然可以在雅虎奇摩博客上用表情符号来传达作者的情感,文章的读者情绪仍是未知的。我们利用分类器对这些博客文章进行读者情感分类。分类过程细节介绍如下。

在[1],林,杨和陈使用雅虎的新闻文章奇摩新闻建立读者情感分类器。他们的分类器将文档按雅虎奇摩新闻定义的读者情感分为8大类。分类的目的是将新闻文章的情感定义为一个新闻文章的最主要的情感。林,杨和陈使用五种特性:中文字符二元组、中文词、新闻元数据、词缀相似性和情感词的情感信息来训练SVM(支持向量机)分类器。

我们采用林,杨和陈的分类方案建立对博客文章按读者情感进行分类到雅虎的8个读者情感类别的分类器。我们的读者情感分类器在雅虎奇摩新闻与前面描述的语料库中训练。

获得读者情感分类器的一个迹象性能,我们进行training-testing雅虎新闻语料库。2007年6月1日之前的文章(13035篇文章)作为训练数据。剩下的文章(5616篇文章)作为测试数据。我们得到的准确性是0.7803。相比之下,通过林,陈杨和过滤新闻语料库的最高精

度是0.7688。我们最后在所有的训练18651个新闻语料库对读者情感分类器。这个分类器适用于所有雅虎奇摩的博客语料库。在这个过程之后,雅虎博客文集注释作者和读者的情感。

4 读者与作者情感

A 构建Valence-Arousal图

在他的作品中,Russell提出代表情感信息的一个二维图[2]。在Russell的图中,横轴代表价水平,纵轴代表了唤醒水平。价水平的定义是一种情感的极性(即积极的或负面的)。唤醒水平定义为的强度情感。在他们的研究中,Russell的杨,陈和林适用valence-arousal 图概念到雅虎奇摩的博客文章[3]。他们分配的每一个表情符号到4个之一象限图。杨、林、陈将表情符号分为4类,然后作为类博客分类的句子。我们采用杨,林和陈的博客表情符号映射到象valence-arousal图。绘制博客帖子到valence-arousal图中的步骤如下,给定一个博客b,将E b作为b的每个表情符号组。每一个表情符号是与二维位移矢量的基础上表情符号的象限valence-arousal图相对应的。表情符号在象限I,II,III,IV位移向量< 1,1 >,< -1,1 >,< 1,1 >,和< 1,1 >。在valence-arousal图中b的坐标定义如下

其中u(b)是valence-arousal中b的坐标,d e是表情符号e的位移矢量,|E b |是E b的基数。|E b|确保的规格化因素价和唤起坐标范围(-1,1)。

使用雅虎奇摩博客语料的博客帖子,我们构建一个valence-arousal图充满了代表作家情感的博客文章。

下一步是覆盖在同一读者情绪图。我们为每个读者情感,分配不同的颜色和为每个博客点根据文章的读者情感定义颜色。通过这种方式,我们获得每一个博客点在valence-arousal 图上的颜色。如果有不止一个博客文章具有相同的点坐标,然后定义颜色读者情感最常发生在这些博客点被选中点的颜色。现在我们有一个valence-arousal图表达作家的和读者的情感。

图3 16个博客主题的4个Valence-arousal图。这些图与图1是相同的格式。

图4 作者和读者之间的关联的情感2 到16个博客主题。当读者情感在一个轴,这意味着t表示读者情感不偏离的象限轴的分离

并不是在valence-arousal图中所有的坐标都充满点,因为不是图上所有的位置在博客语料中都是相连的。为了减少稀疏并获得一个通用模式,我们在图中应用了一种平滑技术。平滑的算法是基于3-nearest-neighbor分类。对于图上的每个位置,不管一个博客是否贴在那个位置,我们发现最近的三个博客点位置,其中包括的点定位是否有博客点位置。那么多读者情感颜色选择颜色的位置。图1是3-nearest-neighbor平滑的valence-arousal图。

B 全局情感模式

查看图1,我们注意到颜色都不是图上的随机分布。取而代之的是可见的模式。例如,第一象限是橙色和第4象限是绿色,而主要是绿色的和蓝色。这些观察结果告诉我们,很可能点位置和颜色之间有一个关系。这反过来意味着一个作者和读者的情绪之间的关系。

获得作者和读者的情绪之间关系的具体证据,进行统计分析。我们第一次调查读者情绪与作家的情感之间的联系。要做到这一点,我们比较读者情绪发生的条件概率价轴的积极和消极的方面。换句话说,我们比较P(r | v +)和P(r | v -),r是一个读者情感、v +代表价轴的积极的一面,和v -代表了负面的价轴。如果P(r | v +)> P(r | v -),然后读者情感r有更高发生概率价的积极一面的轴。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会将r与积极的作家的情绪。如果实际情况是相反的,即P(r | v +)< P(r | v -),然后我们会将r与消极的作家的情感联系在一起。

在B +的博客文章在整个博客文集有一个积极的价坐标方程(1),b和h b是读者情感分类器决定的博客b的读者情绪。P(r | v -)定义类似地,在B-所取代B +,这是整个博客文集有负价坐标博客集。

所有读者情绪的P(r | v +)和P(r | v -)比较的结果表明感人的、有用的和快乐的读者情绪与积极作家的情感。也就是说,这4个读者的情感的P(r | v +)> P(r | v -)。相反,令人震惊、悲伤、愤怒与消极的作家的情感。所有的价值差异P(r | v+)和P(r | v-)统计重要的假定值< 0.05根据片面的t。类似的分析是进行唤醒水平。在本例中,P(r | v +)和P(r | v -)取而代之的是P(r |v+)和P(r |v-),+和-代表积极的唤醒水平和消极的唤醒水平。比较结果表明,感人的、无聊和愤怒与积极的唤醒水平。太棒了、很有用、快乐、令人震惊和悲伤与负相关唤醒水平。再一次,所有概率值差异统计上显著的假定值< 0.05。合并后的结果显示价水平和唤醒水平在图2中。

C 博客主题的情感模式

我们已经分析了作家和读者在整个语料库中的情感关系。在这分段,我们调查每个16个博客主题的关系。图3显示了valence-arousal图的16个博客主题中的4个。检查这些图,我们注意到它们的颜色模式是不同的。此外,这些颜色从全球图形模式与图1也是不同。我们已经看到,博客主题可能会影响读者如何应对情感作家的情感。

统计在每个博客主题上确定作家和读者的情绪之间的关系,我们比较P(r | c、v+)和P(r | c、v-),和P(r | c+)和P(r |c-),c代表了一个地方博客的主题。结果表明,作家和读者的情绪之间的关系确实不同的博客有不同的看法的话题。

图4显示了作者和读者之间的关系情绪的两个博客主题。我们观察到不同于彼此。这也适用于所有16个博客主题。也就是说,所有图形都是独一无二的。16个博客主题中的8个,图表不展览模式类似于一个全球图形的价的水平。为这8的博客主题,太棒了,感人的,有用的,并不总是快乐的情绪与积极的价水平,令人震惊,伤心,无聊和愤怒的情绪并不总是联系在一起的负价水平。至于唤醒水平,每一个16个博客主题有不同的映射读者的情感积极和消极方面的觉醒轴。

总之,分析博客的价点valence-arousal图使用整个语料库作为一个整体告诉我们,博客主题的读者和作家情感倾向于同意他们的极性。然而,通过博客主题这样一个关系并不总是当我们分析博客文章。这意味着有一个博客主题影响读者如何应对作家的情感。

4 相关工作

许多研究已经完成情感的主题分析。他们要么处理作者意见要么处理读者的意见。大多数是关注作者的。工作开始早在2002年,当时彭,李和Vaithyanathan基于电影评论的分类为积极的和消极的情绪[4]发布他们的论文。彭的小组发现,比起unigram、统计、词性、词的位置和形容词的功能,使用英语unigram词功能达到更好的精度。从那以后,更多的研究已经完成提高分类精度。马伦和科利尔[5],和胡等[6]采用词情感特性提高分类精度。

文本的作者情感分析不仅限于分析文档的水平。Wiebe调查的主观性形容词[7]。哈曼和Szpakowicz手动标签短语与情感类别[8]。在[9],苏等发现的单词和情绪之间的关系。

由于他们日益普及,博客已经成为一个流行的作者情感语料来源。工作已经通过Mishne 分类博客条目到37的情感类[10]。杨、林、陈博客文章归类为4作家情感类别[3]。科恩等人研究灾难发生中博客作家的情感变化[11]。

在[12],周和Chaovalit执行主题独立的极性分析。

更少的新领域的研究已经完成读者情感分析。林、陈和杨将雅虎新闻文章分类成8情感[1]。在2007年,semeval - 2007年组织了一个无人管理的任务新闻标题的注释情绪[13]。

5 结论

在本文中,我们从分析作者和读者的角度来看进行情感分类的新研究课题。我们结合作者情感博客语料与读者情感新闻语料库。当映射每个博客上的一个点到valence-arousal图,发现读者的情感相关联的某些象限图。博客语料库作为一个整体,往往是积极的读者的情绪与积极的作家的情感联系在一起。然而,这样的现象对个人博客的主题并不总是保持一致。因此,文本的主题是一个影响读者对作家情感的重要因素。

6 参考文献

[1] Lin,K.,Yang, C.,and Chen, H.-H. Emotion Classification of Online News Articles from the Reader's Perspective.In Proc. of 2008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eb Intelligence. IEEE, Sydney,AU,2008.

[2] Russels,J.A Circumplex Model of an Affect,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80.

[3] Yang,C., Lin,K.,and Chen, H.-H. Building Emotion Lexicon from Weblog Corpora. In Proc. of 45th Annual Meeting of Association for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133-136. ACL,Prague,CZ,2007.

[4] Pang,B.,Lee L., and Vaithyanathan,S.Thumbs up? Sen-timent Classification Using Machine Learning Techniques.In Proc.of 2002 Conference on Empirical Methods in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79-86. ACL,Philadelphia,US,2002.

[5] Mullen,T.,and Collier,N.Sentiment Analysis Using Support Vector Machines with Diverse Information Sources.In Proc.of 2004 Conference on Empirical Methods in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ACL, Barcelon,ES,2004.

[6] Hu,Y.,Duan J.,Chen,X.,Pei,B., and Lu, R.A New Method for Sentiment Classification in Text Retrieval. In Proc.of 2nd International Joint Conference on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1-9.Jeju Island,KR,2005.

[7] Wiebe, J.Learning Subjective Adjectives from Corpora.In Proc.Of 17th Conference of 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Artificial Intelligence,735-740. AAAI,Austin, US, 2000. [8] Aman,S., and Szpakowicz,S. Identifying Expressions of Emotion in Text.In Proc.of

10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ext,Speech and Dialogue,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 4629,196-205. Springer,Plzeň,CZ,2007.

[9] Su,Q. Xu,X., Guo.,H.,Guo.,Z.,Wu.,X., Zhang, X., Swen,B.,and Su,Z.Hidden Sentiment Association in Chinese Web Opinion Mining. In Proc.of 17th International WWW Conference,959-968.ACM,Beijing,CN,2008.

[10] Mishne,G.Experiments with Mood Classification in Blog Posts. In Proc.of Style 2005 in 28th ACM SIGIR Conference. Salvador,BR,2005.

[11] Cohn,M.,Mehl,M., and Pennebaker,J. Linguistic Markers of Psychological Change Surrounding September 11, 2001.Psychological Science, 2004.

[12] Zhou,L.,and Chaovalit,P. Ontology-Supported Opinion Mining.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8.

[13] Strapparava,C.,and Mihalcea,R. SemEval-2007 Task 14: Affective Text. In Proc. of 4th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Semantic Evaluations.Prague,CZ,2007.

《寄小读者》题目

《寄小读者》阅读测试题 一、填空题。 1. .《寄小读者》的作者(),原名()。 2.《寄小读者》中,作者写道:“‘闲’赋予我写作的自由,想提笔就提笔,想搁笔就搁笔。”这种行云流水的写作态度,只有在()才能经历。 3.《寄小读者》(通讯十)主要歌颂了( ). 4.《寄小读者》中,“我”写到:“当你寻见了世界上有一个人,认识你,知道你,爱你,都千百倍的胜过你自己的时候,你怎能不感激,不流泪,不死心塌地的爱她,而且死心塌地的容她爱你?”句中的这个“她”指的是()。 5.《寄小读者》中,作者看到“北京的蔚蓝透彻的天”,想起了异国他乡也曾两次看到过这种“云影天光”,是在()和()。 6.《寄小读者》中,作者离开家乡离开母亲长达()年之久。 7.《寄小读者》中,作者将苏子瞻的诗“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送给( ) 。 8.《寄小读者》中,因为生病,“我”在青山沙穰疗养院度过了( ) 节。 9.《寄小读者》(通讯二十四)中,作者在新汉寿白岭之巅,与几位教授长者,过起了( ). 10《寄小读者》中,“我”为自己害了()而忏悔。 二、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寄小读者》是作者冰心( ) A.赴美留学前夕和旅美期间,以通讯形式写的一组散文。B.赴美留学前夕

和旅美期间,以通讯形式写的一组小说C.归国后以通讯形式写的一组散文。 D.归国后以通讯形式写的一组小说。 2.《寄小读者》所采用的文体形式是( ) A.日记体 B.游记体 C.寓言体 D.书信体 3.《寄小读者》中,“我”乘船来到的“神户”是哪个国家的()。 A. 日本 B. 意大利 C. 英国 D. 美国 4.《寄小读者》中,作者多次写到“沙穰”这个地名,“穰”的读音是:() A. rǎng B. ráng C. xiāng D. xiàng(普学网) 5.《寄小读者》描写的是()。 A.冰心早年离开家乡、远渡重洋,在异国他乡的生活。B.不同国家的地理、历史与人文的知识。C.在国内的见闻和感受.D.歌颂祖国、人民、新生活。 6. 冰心给儿童写通讯,是因为() A.她的通讯只有儿童要看。B.她爱小孩子。C.她为了排解在异国他乡的寂寞。D.她不会写别的体裁。 7.《寄小读者》中,作者第一次远渡重洋,乘()到日本。 A.约克逊号邮船B.海轮C.飞机D.火车 8.《寄小读者》中,作者多次写到“沙穰”这个地名,这个地方在( )。 A.美国B.日本C.中国D.英国 9.《寄小读者》中,冰心为了说明“世上一物有一物的长处,一人有一人的价值”,她以()为例子。 A.玫瑰B.菊花C.桂花D.蒲公英 10.在(通讯七)中,,“我”和海亲近在童年,和湖亲近是现在。这是为何()

《读者》杂志营销策略

《读者》杂志营销策略 二、宏观环境分析 (一)经济环境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人们对于信息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通过广告宣传的方式,可以迅速将信息传递给消费者。广告是传统媒体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未来也是支持传统媒体转型的重要资金来源。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人们的消费行为和方式也在改变从普通的日常起居餐饮消费慢慢向文化消费转变。杂志期刊自然也是文化消费品中的重要产品,《读者》通过提供优质的容来吸引消费者,可以营造出另一种现代化繁荣发展的局面。 (二)政策与法律环境 国家近些年,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文化市场,增强文化国际竞争力;不断加大政策对文化繁荣的扶持。政策的鼓舞,让国的文化市场一摆颓废之势,走向“百花齐放”的发展趋势。《读者》也正能搭此顺风车,进一步扩大市场,拓展读者群体。除了政策方面,我国文化法律总数偏少,仅占全部法律的 1.7%,同时我国文化立法层次也较低。文化领域法律很少,大部分为法规和规章,权威性、系统性、针对性不够。近些年,政府逐步加快文化立法,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文化产业发展、网络文化传播等领域立法。这也为《读者》未来的出版发行打下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三)社会文化环境 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是我国近年来文化教育领域的发展宣传口号。学习已经成为个人、组织,以及社

会的迫切需要。多读书,读好书的社会文化氛围已经形成。《读者》作为一本涉及面广,知识丰富的期刊,能够满足不同阶层读者的文化需求,也顺应了社会的阅读潮流。经济发展带来的文化繁荣,不仅局限于巨大的信息需求量,更是带来了多样的文化生活。差异化的文化需求,不断冲击着传统文化市场。更加产业化和市场化的社会需要更加贴近大众,更具有时代性和现实性的文化产品。《读者》正是通过多年精心经营,培养起了忠实的阅读群体。作为高国民度的期刊,《读者》拥有更大的亲和力和感染力,通过阶梯式的文化信息传递方式,力争让文学走进每一位读者的心,以唤起共鸣。可以说,《读者》在未来的文化产品市场也会占有重要的席位 (四)科学技术 新媒体的日趋壮大,不断吞噬着传统媒体在文化市场的“领地”。越来越多的读者更愿意通过手机电脑等方式来获取信息,而不是纸质文稿。对于新媒体是否能够取代传统媒体的话题也成为近些年传媒领域热门研究主题。《读者》作为传统媒体也面临改革转型。通过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的容运营;电商营销等线上线下双重销售模式,用新媒体技术营销来重新包装品牌也成为《读者》未来发展的趋势。 三、微观环境分析 (一)产品分析 《读者》始终坚持自己的办刊宗旨,不跟风,坚持“人性至上”和“朴素自然”,始终以弘扬人类优秀文化为己任,从而造就了《读者》产品的特色和品质,成为受众喜爱的一大原因。《读者》在刊物容及形式方面与时俱进,追求高品位、高质量,力求精品,并以其形式和容的丰富性及多样性。封面设计清新,排版大气简约。“文苑”、“人物"、“点滴”等关注人性的栏目成为体现《读者》性质和特点的核心栏目。通过刊登大量优美散文、经典短篇小说、具有思想性的杂文,传播并发掘人性中的真善美,将思想、知识、趣味、情感融为一体,树立了“选择

《读者》读书心得体会

读读者,的读书笔记是我们需要不断和别人沟通,才能给自己的思想注入新鲜感。那么读者的读书笔记又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是精心为你整理《读者》读书心得,希望你喜欢。 《读者》读书心得一 “沐浴书香,其乐融融”每个星期的阅读课都让我们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如痴如醉地看着,多么快乐啊!然而,今天,我看了20 ~8四月下总第469期的《读者》,看了里面的一篇值得人们深思的——《月熊,请宽恕人类》。 《月熊,请宽恕人类》主要写了人类因为熊胆的功效:清热解毒,主治肝火导致的目赤,咽喉肿痛轻轻两行字,无关痛痒的疗效,却让熊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人类为了熊胆,为了规避在野外捕猎野生熊直接取胆所冒的法律风险,催生了养熊业。从活熊身上抽取胆汁,工人通过管子抽取胆汁,牢不可破的笼子、永远不变的姿势,每天抽取胆汁的剧痛……无穷无尽的折磨令他们疯狂,为了防止它抓伤取胆汁的人,它四个爪子的第一个关节全部被剁掉,无法爬树、无法抓握,使他们经受了非常沉重的磨难。 《月熊,请宽恕人类》真的非常值得人类深思。人与动物应该是和平相处,可是有的人却为了一己之私大量地伤害动物,使动物濒临死亡、疾病的苦楚。所以,我们人类应该好好保护动物,让动物成为人类的朋友。 《读者》读书心得二 近几天,我无意中在《读者》这杩本书上发现一篇令我感兴趣的,而我越读越有劲,衡深深地被吸引住,才发现这〗篇的魅力如此大,使拿瘭起放不下,放下又拿起,十隔分喜欢读。这篇主终要讲的是一个贼和夫妻俩在莆停电时所发生的事,在皇后桀区位于美国纽约市东部,那蒗里环境恶劣,居民生活贫困铼,犯罪率高,堪称城市中的辟地狱。 但是,那里的人们在二一场惊心动魄的停电事故中磁演绎了一曲催人泪下的爱的佣颂歌,因为丈夫的自私心不耙听妻子劝告,导致商店来了慷一个贼,而那个贼中了丈夫迭的陷阱,在这过程中他们夫娠妻中的问题也在一夜间解决晷了,这都是家庭婚姻所引起二的原因,最后得知那个贼就纫是好人汤姆。 17对于她的丈夫我感到人不应该自私自茂利,应该胸怀宽广,在别人逑有困难时献己的爱心诚矬心帮助别人,他的妻子我感夫到很佩服,她面对仇恨是另榱有方式,她用宽容和忍耐的铄心对待一个背叛她的男人,梳用慈悲的心来对待这样一个藻盗贼,就像这半根蜡烛,燃保烧了自己,却照亮了别人黑注暗的世界。这个盗贼我也感叨到很佩服,他自己冒着危险筘,不怕自己的名誉背上盗贼的罪名去帮他们夫妻解决之∑间所存在的问题。 读完锼这篇催人泪下的我懂得云了许多道理和启示,无论别占人存在于什么问题,我们都姣有一个宽容,忍耐和慈悲的坻心。这是一本好书,大家有鸸时间也看看吧。 读书心得三

参考消息读者人群分析

参考消息读者人群分析 2010-02-27 14:49:48搜报网soubao 报纸来源:单位订购40%,报摊购买33.7%,家庭订购19.9%,赠阅1.1%,其它5.3%。 中国阅读率最高的报纸 在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检测中心和央视市场研究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公布的《中国媒体调查报告》中,《参考消息》的阅读率一直名列全国性报纸之首。 读者性别分布:性别结构:以男性为主。男性读者占71.3%,女性读者占28. 7%。 读者年龄层分布:年龄结构:25-34岁的人最多,约占1/3;35-44岁读者比例也达到22%。两部分约占读者总体的60%。15-24岁15.5%,25-34岁37.1%,

35-44岁22%,45-54岁14.8%,55-64岁10.6%。 读者特征 《参考消息》读者中,25-34岁和35-44岁读者占到了62.6%,表明读者相对成熟、理性,是社会中坚力量,他们正处于事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已具备一定得经济基础和决策能力。 读者学历概况分布:教育程度:高学历读者远远高于总体水平,大专以上学历超过50%。大学或以上27.8%,大专22.3%,中专/技校8.5%,高中27.2%,初中13.4%。 高学历人群对各报的阅读情况(单位:万人)

读者月收入概况:收入水平:读者平均个人月收入1673元,高出总体水平30 -40%。1000-1999元39.4%,2000-2999元11.1%,3000-3999元6.9%,4000-4999元1.5%,5000元以上2.1%。 家庭收入在5000元以上的人群对各报的阅读情况(单位:万人) 职位构成:党政机关/社团/事业单位领导干部的比例远高于总体水平。制造业/生产性企业一般职工10%;企业/公司一般管理人员8.1%,中层管理人员6.6%,高层管理人员2.7%;中级专业技术人员10.1%,高级专业技术人员7%;党政机关/社团/事业单位一般干部9.2%,领导干部3.4%。 读者职业构成优越 有工作的《参考消息》读者中,公务员、专业人士和企事业/公司管理人员的比例均高于居民总体水平,说明《参考消息》读者不仅拥有良好的职业背景,并且是社会活动中的领导层,具有较强的决策力。

读者借阅行为的统计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f04861937.html, 读者借阅行为的统计分析 作者:谭杨 来源:《中文信息》2017年第08期 摘要:用借阅数据对读者借阅行为进行统计描述及分析,从两个视角探索读者的借阅行 为特征,一是从图书借阅的时间角度展现整体读者在图书借阅过程中的时段、周时间及月时间等方面的特征,最终找出读者借阅行为的时间特点;二是以读者所在院系和借阅图书的中类为重点,根据不同院系读者用户的借阅特征,最终挖掘出读者借阅的群体性特征。 关键词:借阅量统计分析时间特征群体性特征异常值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8-0020-02 一、引言 随着现代图书馆数字化和系统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图书馆信息技术部门需要处理和提供更为广泛和复杂的数据信息。高职院校图书馆借阅系统的数据库可以导出大量的读者用户借阅数据,从这些看似杂乱无章的数据信息中提取其内在联系和大量有价值的知识信息能够为图书馆管理者及学校提供决策支持。本文利用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从2012年2月到2017年2月的读者借阅数据进行统计描述及分析,探索读者的借阅行为特征。 二、数据分析 本节的统计分析主要从时间和院系两个角度进行, 1.读者借阅图书的时间分析 1.1 一天内按小时的读者借阅情况 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的开放时间是从早上8点半到晚上10点,读者可以在此期间借阅图书。我们以每小时为一个间隔,借阅时间可分为14个时段。把每一个小时段内图书的借阅量进行汇总统计,得到图1。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校每天在16点到21点为第一借阅高峰期,10点到15点为第二高峰期。通过查询该校作息时间可知,读者很少一大早借阅图书。上午第二节课下课之后时9点40分,距离第三节课上课时间10点10分有半个小时,一部分读者会去图书馆借阅图书,包括后面没有课程的读者。上午第四节课结束的时间为11点50分,可以看出,12点到13点之间的借阅量达到极大值,一方面显示读者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表明图书馆各书库的工作人员在吃饭时间仍有较大的工作量。然后13点到16点,是午休及下午上课时间,但仍有部分读者借阅图书,部分下午无课读者也在借阅图书,午休及下午上课时间(13点到16点)的借阅量占到总量的30%左右,可以说,相当很多读者经常牺牲部分午休及吃饭时间到图书馆借阅图书馆,比较刻苦努力。下午第二节课下课时间为16点10分,大部分

读者分析

年龄结构 15-24岁占27%、25-34岁占52%、35-44岁占15.2%、45-54岁占4.9%、55岁以上占0.9%,《家家乐》杂志读者中年龄在25-44岁的读者所占比例最高,达到67.2%。平均年龄为29岁,这正是一个年富力强的投资和消费群体,易于接受新生事物,又趋于理性和成熟,消费能力强,正是广告主青睐的群体。 性别状况 《家家乐》杂志的读者性别比例与居民总体想比,女性读者趋向性较高,女性高于男性37.8%。 受教育程度 《家家乐》杂志读者具有高学历、高素质读者的特征,大专及以上文化学历读者比例占64.2%。 读者工作状态构成 《家家乐》杂志读者中拥有固定工作的比例达到85.1%。从数字可以看出,《家家乐》杂志读者工作状态的构成比例远远高于全国居民的总体水平。良好工作状态的构成,保证了读者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对未来更具有信心,同时收入的稳定也决定了他们具有相当的经济实力和购买能力,这样的读者正是广告客户所寻求的最理想对象。 读者月收入构成 《家家乐》读者个人月收入在2000元及以上的超过总体12%;读者家庭月收入在3000元及以上的比例超过总体9.3%。以上数据说明,《家家乐》读者的个人购买力和家庭购买力都较高。 杂志读者来源分析 杂志的读者可分为基本读者和传阅读者: 基本读者通过报摊购买和家庭订阅; 传阅读者通过单位订阅和其它来源; 基本读者是自费消费杂志,他们对杂志的阅读需求最为强烈,阅读时间长、阅读成都高而且较为细致,接触频率也较为稳定。《家家乐》杂志的报摊购买比例达到71.4%,家庭订购达到2.9%,即有74.3%的读者是自己花费购买的杂志。基本读者的比例越高说明读者对杂志的关注程度较高。 在读者对杂志的忠诚度、阅读时间花费等指标上,《家家乐》杂志也占有绝对的优势。与竞争媒体相比,而独占比例较高。 《家家乐》杂志阅读情况 单册阅读人数:6.3人/册;阅读内容与全部内容比率:78.6%;保存杂志的比率:91.4%;保存且搜集成套占全部读者比率:19.5%;读者年龄状况:读者年龄以青年为主,20-45岁年龄的占87%。

广告媒体分析测试题(2)

广告媒体分析练习题(2)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促使媒体策划人的角色转变的因素是营销概念的出现、新兴而权威的受众调查 及() A互联网和廉价电脑的出现 B媒体策划和营销创意排在同等地位 C不再是简单的文书性事物 D媒体策划成为一项执行性功能 2、媒体策划中,策划人面临媒体数据不足、时间压力、外部影响、缺乏客观性以及()。 A设计有创意的媒体策划方案带来的压力 B制度对媒体决策的影响 C策略思考的真实性 D缺乏测量广告效力的有效方法等问题 3、消费者的媒介选择因素是娱乐和信息。在评估媒体内容时受众的满意度取决于强烈的 感情、媒体使用和继发行为、受众和媒体间的不同关系及()。 A忠诚度B美誉度C知名度D理解度 4、设计媒介策略必须回答三个问题:广告的目标受众是谁,广告投放的地区是哪里,及 ()。 A在那些媒介物上露出B多少到达率和频率

C在什么时候投放广告D媒体排期模式 5、作为一般性原则,只要市场上计划推出新东西,就要强调()。 A频率B到达率C总收视点 D 千人成本 6、只要销售策略的重点是重复传递一条信息而不是广泛散布,策划人就应该着重 强调()。 A频率B到达率C覆盖率D有效接触频率 7、影响频率高低的因素是信息的唯一性、品牌的感知价值、干扰程度、竞争对手 使用的频率水平及()。 A营销因素B文案因素C媒体预算D媒体价值 8、创新性媒体策略的指导方针是让你的策略和其他竞争者不同,并且更有创意; 创新的能力并不取决于额外的广告费;媒体策略应当和品牌存在的问题紧密相关以及()。 A媒体策略应当从数据出发超越数据 B媒体策略并不是科学 C权衡各种因素 D与创意策略相适应 9、与媒体策略密切相关的因素是到达率、频率、连续性、广告规模及()。 A目标对象B创意策略C竞争对手D市场数量 10、权衡媒体策略的五大因素最重要的一步是()。 A确定媒体目标B确定媒体预算 C安排优先事项D依据媒体目标确定哪个因素最重要。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寄小读者》阅读测试题及答案

《寄小读者》阅读测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 .《寄小读者》的作者(),原名()。 2.《寄小读者》中,作者写道:“‘闲’赋予我写作的自由,想提笔就提笔,想搁笔就搁笔。”这种行云流水的写作态度,只有在()才能经历。 3.《寄小读者》(通讯十)主要歌颂了 ( ). 4.《寄小读者》中,“我”写到:“当你寻见了世界上有一个人,认识你,知道你,爱你,都千百倍的胜过你自己的时候,你怎能不感激,不流泪,不死心塌地的爱她,而且死心塌地的容她爱你?”句中的这个“她”指的是()。 5.《寄小读者》中,作者看到“北京的蔚蓝透彻的天”,想起了异国他乡也曾两次看到过这种“云影天光”,是在()和()。6.《寄小读者》中,作者离开家乡离开母亲长达()年之久。 7.《寄小读者》中,作者将苏子瞻的诗“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送给 ( ) 。

8.《寄小读者》中,因为生病,“我”在青山沙穰疗养院度过了( ) 节。 9.《寄小读者》(通讯二十四)中,作者在新汉寿白岭之巅,与几位教授长者,过起了 ( ). 10《寄小读者》中,“我”为自己害了 ()而忏悔。 二、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寄小读者》是作者冰心( ) A.赴美留学前夕和旅美期间,以通讯形式写的一组散文。B.赴美留学前夕和旅美期间,以通讯形式写的一组小说C.归国后以通讯形式写的一组散文。 D.归国后以通讯形式写的一组小说。 2.《寄小读者》所采用的文体形式是( ) A.日记体 B.游记体 C.寓言 体 D.书信体 3.《寄小读者》中,“我”乘船来到的“神户”是哪个国家的()。 A. 日本 B. 意大利 C. 英国 D. 美国 4.《寄小读者》中,作者多次写到“沙穰”这个地

读者和读者文摘的分析比较

在兰州,有一样东西跟拉面一样声名远扬——《读者》杂志。“有拉面的地方就有《读者》”,对每一个兰州人来说,有了这两样东西,肚子和心灵可以每时每刻都饱胀着满足。 “我到美国去,看到一个家庭有两本书,《圣经》和《读者文摘》,马上就对这个家庭产生一种亲切的感觉,觉得不同肤色的人立刻就可以沟通了”。三毛这样说过。在美国这样一个高度发达和开化的国度,《读者文摘》的脉脉人情关怀,也许像《圣经》的包容万物一样,给生活在都市丛林中的人们无尽的细腻和感动。 两种文明的智慧碰撞,两种意识形态的求同存异。2002年11月21日,中国《读者》杂志主编彭长城和美国《读者文摘》董事长兼CEO唐瑞德先生在北京敦煌大厦握手言好,会面完毕,彭长城用拉面招待了这位远涉重洋而来的同行。 相似的刊名,同样追求真善美和人文关怀,同样富有平淡中蕴藏力量的朴素美,同样为万千读者插上了梦的翅膀,甚至连风格都极为相近,不知情的人或许会以为这两份各在东西雄踞一隅的杂志出自同门,或者即便不是同胞兄弟也必定有着深刻的渊源。其实不然,这两份杂志巨头并没有什么直接的“血缘关系”,一直以来,他们在各自的读者王国里书写着各自独特的传奇,唯一一次正面交锋是在1993年,那一年,一直与美国《读者文摘》同名的中国《读者文摘》因为姓名权之争被迫更名《读者》。其他时候,二者受其不同的经营理念指导,在有关受众定位,内容选取方面都各成一家,风格迥异。 在此,本文主要在经营和办刊理念、受众定位、内容选取风格上对这两份杂志的异同做一分析比较。 一、关于办刊理念 《读者》杂志创刊于1981年3月,是甘肃人民出版社主办的一份综合类文摘杂志。原名《读者文摘》,1981年创刊时的《读者文摘》只有48页,而且是双月刊,新闻纸黑白印刷,售价三角。在创刊之后的三年里,《读者》杂志以令人惊叹的发展势头迅速崛起,杂志创刊一年,发行量达到16万,1982年底,发行量达到42万,1983年,发行量突破136万。近二十年的发展历程中,《读者》一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寻找发展的契机,在国

广告媒体的评价指标

第八讲 广告媒体评价指标 一、媒体价值 媒体价值可分为量和质的两个方面。 量:是可以按照一定尺度进行量化的,媒体策划人员通过对显示媒体量的价值的数字进行分析和比较,选出与广告目标最匹配的媒体。 质:无法通过数字去估量的价值,包括某种媒体已经建立起来的影响力的社会声誉,以及这种媒体在表现形式上的心理效应等。 评价报纸媒体价值的标准: 量: 发行量◆ 发行覆盖的地区及其发行量的地域分布◆ 读者、订购读者及传阅读者 阅读率、第一阅读率和传阅率 阅读人口的人口统计特征及其构成◆ 目标受众的数量和比率◆ 目标受众的阅读习惯◆ 版面数量、页码及版面空间位置 广告版面占总体版面的比率 纸质及印刷质量 目标受众的传达成本◆ 评价报纸媒体价值的标准: 质: 报纸的形象定位◆ 报纸的可信度 报纸的编辑风格 报纸的视觉设计风格 主要内容的类别及其构成比率 广告与版面形象风格的吻合度◆ 评价广播媒体价值的标准 量: 信号的覆盖范围◆ 媒体听众的数量和收听率◆ 节目的时段安排◆

各个时段听众的数量及收听率◆ 各个时段听众的人口统计特征及其构成◆ 目标听众的数量及比率◆ 目标听众的收听习惯◆ 收听媒介的分布和普及率 信号传输质量 节目的长度 节目中插播广告时间的长度、频次◆ 节目中插播广告时间占该节目时间的比率 评价广播媒体价值的标准 质: 媒体定位◆ 媒体的可信度 电台的节目形态 节目主持人的名气和风格 媒体、节目特征与广告、品牌特征的吻合程度◆ 评价电视媒体价值的标准 量: 电视信号覆盖范围◆ 收视媒介的分布及普及率 家庭开机率和个人开机率◆ 电视频道、栏目、节目的收视人数和收视率◆ 电视频道、栏目、节目的收视人口构成及其比例◆ 观众对频道、栏目、节目的满意指数◆ 目标收视人口数量和目标收视人口的收视率◆ 频道的栏目、节目的时段安排◆ 栏目、节目的时间长度 各个时段目标收视人口的开机率和频道占有率◆ 节目中插播广告的时间长度和频次◆ 节目中插播广告的时间占总节目时间 节目信号传输的质量 评价电视媒体价值的标准 质: 电视频道、栏目、节目定位和频道形象◆ 电视媒体的可信度 频道在受众中的地位 电视节目形态 节目的受众卷入程度◆

浅谈图书管理员与读者的关系

浅谈图书管理员与读者的关系 摘要:作为县级图书馆员,怎样与读者之间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为读者提供 优质高效的服务,提高馆员的综合素质,是馆读关系和谐的关键所在;加强与读 者之间的信息沟通、对其进行引导教育,是馆读关系和谐的重要途径;馆领导适 时介入,更是馆读关系和谐的必要手段。 关键词:图书馆员;读者;关系;和谐 一、图书馆的重要性 图书馆是社会公益性科学文化教育机构,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不可或 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学子汲取科学文化知识的殿堂。县图书馆更是广大市民获取知识、成长成才的重要场所。 二、馆员与读者之间存在的问题 图书馆作为文化教育机构和社会文献信息中心,是以服务社会、服务读者为 根本宗旨的。立足服务,尽量满足读者需求,历来是图书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尽管如此,图书管理员与读者之间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1.图书管理员被误认为“服务员” 服务是图书馆的宗旨,是文化体制改革和图书馆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充分 发挥图书馆服务职能的根本要求。然而,作为地方馆员,由于广大读者的文化程 度参差不齐,思想素质相对落伍,时不时会有人将图书管理员混为“服务员”,对 其呼来唤去。 2.不能“换位”沟通 长期以来,由于馆员与读者之间的知识积累、个人经历、文化水平等存在着 较大差异,从而导致价值判断不同。在解释同样的信息时,都会自觉不自觉地用 自己的价值观来评价信息,并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沟通障碍。例如:管理员为了避免引起不必要的的误会,提醒读者不要把办完借阅手续 的图书,再带入借阅区阅览。当然,这也是管理上的规定。可有些读者偏偏认为 这项规定过于繁琐,给自己带来了不便,要么不理会,要么顶撞,从而引起矛盾。 有时候,馆员由于每天要接待许多读者,整理书刊,工作比较辛苦,有时对 读者服务态度不好,语气较为急躁。也有些读者由于不了解馆员的辛苦,看不起 馆员的平凡工作,无视图书馆的规则,从而争执不断。 3.缺乏耐心 从某种程度上讲,图书馆是一个不受任何限制的公共场所。有时候同样的问题,馆员得回答无数遍。在这个过程中,也不乏读者的絮絮叨叨、责罚、质问等等。久而久之,馆员难免会有态度上过于冷漠、厌烦等情绪。例如:少儿借阅区 有位读者一进门,也不看管理员在干什么,拿个小纸条:“给我找一下这本 书!”“门口有自助查找书的机子,你先去查一下。”正在整理书车的管理员回答。 那位读者毫无求助的意思说:“我找不到,你直接给我找出来得了。”那天是周末,本来就连借还都忙不过来的馆员说,“我也找不到。”就这样,一场不可避免的争 执上演了。再比如图书馆盖有蓝色“仅供阅览”印章的库本图书是不外借的,但有 的读者因为某些原因非常想借,馆员遇到这种情况时,如果马上拒绝就可能发生 争执,反过来如果能耐心解释原因,并提出供其解决问题的参考方法,可能适得 其反。 三、如何避免图书管理员与读者之间的问题 建立和谐的馆读关系,为读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是馆员的职责所在。在

广告媒体分析试卷及答案

广告媒体分析 试卷A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促销活动所造成的结果为___________ A、消费者购买量增加 B、消费者提前购买 C、消费者产生购买动机 D、消费者认知程度增加 2.在确定的诉求对象阶层中,可以暴露一个媒体类别或载具的人数占阶层总人口数的比例叫___________ A、涵盖率 B、平均接触率 C、接触人口 D、接触率 3.暴露于一个媒体载具或媒体排期的重叠性人口数或家庭数暴露次数为___________ A、阅读人口 B、接触人口 C、传阅人口 D、购买人口 4.广告在媒体上每单位的投资所获致的接触人口是__________ A、到达率 B、效率 C、占有率 D、视听率 5.广告波段之间出现的明显没有广告露出的时间为__________ A、间隔 B、漏空 C、空档 D、间隙 6.消费者对广告的接触频率累计到足以认识广告信息并形成记忆的接触次数即为__________ A、广告效果 B、有效频率 C、记忆印象 D、有效信息 7.促销包括广告,因此广告为行销的___________ A、一环 B、动力 C、弥补 D、闭坏 8.广告主要作业容为创意与媒体,创意为广告信息,媒体则为__________ A、宣传桥梁 B、信息载具 C、传播形式 D、宣传工具 9.当品类发展到某种程度,新消费者的增加缓慢甚至停滞,品牌增加也逐渐稳定,品类即进入__________ A、衰退期 B、成熟期 C、导入期 D、成长期 10. 户外媒体评估从媒体本身角度出发检视()、尺寸、能见角度和材质等指标。

A、收视率 B、传阅率 C、高度 D、到达率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 行销计划为媒体计划的____________。 2. 电视媒体在量上的评估主要根据___________调查测得。 3. 印刷媒体的评估基础来自于发行量与___________的调查。 4. 为使媒体能真正地掌握消费者,作业中所需要的消费者资讯主要偏重在了解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及对____________的态度。 5. 创意的概念指的是创意的____________。 6. 品牌在传播上以理解度为主,则目标偏重在_________________。 7. 消费风险一般可以分为三种:_______ 、社会形象风险、自我印象风险。 8. 现金折扣是媒体单位对于支付现金的____________所提供的折扣优惠。 9. 档次/刊登指的是一则广告出现在_________上的次数。 10. 冲击力高的创意需要___________频次。 11. 广告对销售的影响程度会因不同的品类或_________而有所不同。 12. 干扰度指的是消费者在接触媒体时受___________干扰的程度。 13. 自我印象风险高的品类,主要诉求对象为____________。 14. 使用者依使用量和购买量分为重级使用者、______________、轻级使用者。 15. 在媒体计划中,一项重要的任务是必须清楚的界定出谁扮演什么角色,并区分出主要消费群和次要消费群,以此去分配合理的_________________。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冠名权利 2、媒体单元 3、浮动档次 4、有效到达率 5、广告佣金 四、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35分) 1、行销计划的主要容是什么? 2、到达率与接触频率的成长过程是怎样的?

《寄小读者》阅读测试题

小学四年级下分周阅读背诵测试卷 2020.5.11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等级______ 《寄小读者》阅读测试题 一、填空题。 1. 《寄小读者》的作者(),原名()。 2. 《寄小读者》中,作者写道:“‘闲’赋予我写作的自由,想提笔就提笔,想搁笔就搁笔。”这种行云流水的写作态度,只有在()才能经历。 3. 《寄小读者》(通讯十)主要歌颂了( ). 4.《寄小读者》中,“我”写到:“当你寻见了世界上有一个人,认识你,知道你,爱你,都千百倍的胜过你自己的时候,你怎能不感激,不流泪,不死心塌地的爱她,而且死心塌地的容她爱你?”句中的这个“她”指的是()。 5.《寄小读者》中,作者看到“北京的蔚蓝透彻的天”,想起了异国他乡也曾两次看到过这种“云影天光”,是在()和()。 6.《寄小读者》中,作者离开家乡离开母亲长达()年之久。 7.《寄小读者》中,作者将苏子瞻的诗“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送给 ( ) 。 8. 《寄小读者》中,因为生病,“我”在青山沙穰疗养院度过了( ) 节。 9.《寄小读者》(通讯二十四)中,作者在新汉寿白岭之巅,与几位教授长者,过起了( ). 10《寄小读者》中,“我”为自己害了()而忏悔。 二、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寄小读者》是作者冰心( ) A.赴美留学前夕和旅美期间,以通讯形式写的一组散文。 B. 赴美留学前夕和旅美期间,以通讯形式写的一组小说 C. 归国后以通讯形式写的一组散文。 D. 归国后以通讯形式写的一组小说。 2.《寄小读者》所采用的文体形式是( ) A.日记体 B.游记体 C.寓言体 D.书信体 3.《寄小读者》中,“我”乘船来到的“神户”是哪个国家的()。 A. 日本 B. 意大利 C. 英国 D. 美国 4.《寄小读者》中,作者多次写到“沙穰”这个地名,“穰”的读音是:() A. rǎng B. ráng C. xiāng D. xiàng 5.《寄小读者》描写的是()。 A.冰心早年离开家乡、远渡重洋,在异国他乡的生活。B.不同国家的地理、历史与人文的知识。C.在国内的见闻和感受.D.歌颂祖国、人民、新生活。 6. 冰心给儿童写通讯,是因为() A.她的通讯只有儿童要看。 B.她爱小孩子。 C.她为了排解在异国他乡的寂寞。D.她不会写别的体裁。

图书管理员与读者关系研究

图书管理员与读者关系研究 摘要: 图书管理人员怎样与读者之间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为读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本文对管理学中冲突和冲突管理进行阐述,分析在读者服务工作中图书馆员与读者产生冲突的原因,提出了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中馆员与读者冲突管理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图书馆;管理人员;读者;关系 人际关系与沟通对任何人来说,都是生活中十分重要的容。对于从事图书馆工作的人来讲更是如此。图书馆工作实质上就是为读者服务。了解人际交往规律,熟悉人与人相处的原则和方法,提高图书馆员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对图书馆开展服务工作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1.图书馆员与读者人际关系的概念人际关系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人们在相互认知、情感互动和交往行为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联系。图书馆员与读者的人际关系是以图书馆为中心,围绕资源建设、读者服务等实践活动展开的,主要是馆员与读者因服务而建立起来的相互联系。馆读关系与一般亲友间的社会性人际关系不同,它是一种专业性的人际关系,是为了满足一定的读者需求,完成一定的工作任务而建立和发展的。 2.建立馆员与读者良好人际关系的必要性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相互尊重、团结友爱、平等合作的环境氛围不仅有利于增强群体的凝聚力,也是提高工作效率,完成群体目标,实现自我价值的基础。 3.读者服务工作是图书馆直接满足读者需求的服务活动,是图书馆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联系读者和图书馆的桥梁,也是检验

图书馆社会价值的标尺。在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中的两个构成要素,图书馆员和读者,两者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对立,既可能形成合作,也可能导致冲突。因此,探讨产生冲突的原因,运用冲突管理理论找到解决冲突的有效实施方法,对于协调图书馆员与读者之间的关系,减少和避免发生冲突,提高图书馆读者服务的效能和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冲突和冲突管理的涵 冲突是指人们由于某种抵触或对立状况而感知到的不一致的差异。冲突管理即指在一定的组织中对各种冲突的管理。冲突研究涵盖了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多个学科,形成了众多的理论流派。在管理学领域认为: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只要有人群的地方就有可能存在冲突。冲突是“两个或是两个以上的行为主体,由于在管理问题上对目标、看法、处理方法或意见的不一致,存在分歧和差异,从而产生相互矛盾、排斥、对抗的一种态势”。许多冲突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待冲突的态度和处理的不当。因此,管理主体和客体的状况如何,直接决定着管理的效能和效率。而管理的高效能和高效率,来源于其主体状况适应于客体状况,来源于客体状况易于被主体教化。 通过对冲突和冲突管理的涵进行分析可以看到,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面对的是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读者,由于图书馆员与读者之间存在诸多差异而导致在读者服务工作中发生冲突是不可避免的,而一旦发生冲突,图书馆服务工作的效能和效率将会降低,图书馆的公众形象将会受到影响。因此,有必要分析研究图书馆员与读者发生冲突的原因,探索其对图书馆管理活动的影响,针对出现的问题,运用冲突管理的策略探索出解决图书馆员与读者冲突的有效方

读者受众分析

读者受众分析: 读者受众分析: ?读者特征分析 福建地区男女读者数量相当,读者年龄多集中在18-20岁和21-45岁两个区间内,他 们的比例分别达到41%和49%。事业单位/公务员和公司职员的人数最多,所占比例分别达 到18.7%和16.6%,其次是工商人员和公司管理者,分别为14.7%和11.7%。其中约48.51%的人都受过高等教育,而且收入越多,学历越高的人,越喜欢阅读报纸。 ?报纸费用支出分析 从总体上看,约有63.37%的读者在报纸上的年消费在100元以下,每年花费在200元以上的读者群体所占的比例仅为8.79%,随着读者文化水平的提高,他们每月在报纸上的 消费呈上升趋势,特别是随着读者收入水平的提高,读者在报纸上花费的上升趋势表现则 更为明显,可能是由于工作繁忙的原因,读者们对电视的喜爱程度有所下降,报纸和杂志 这种纸质媒体在读者心目中仍然是最优选择。?忠实读者比例 根据初步调查了解,目前读者对《海峡都市报》的忠实度比较高。就相对福州市场而言,海都报占所有阅读人群的43.5%,东南快报占20.6%,福州晚报和福州日报占27.1%, 其他报纸如消费导报、法制报等占总阅读人数的7.2%。读者每周读报4-7次,海都报几乎成为他们每天必读的报纸。在阅读报纸时间方面,有50.74%的读者阅读时间在20分钟以上,约34.65%的读者阅读时间在10-20分钟,只有约12.38%的读者阅读时间在10分钟 以下,说明绝大部分读者是抱着很认真的态度阅读海都晚报的。 ?传阅率分析 福建地区主要媒体的传阅率:通过对福州地区消费群体的调查,[初步显示:《海峡 都市报》的传阅率高居榜首,达到近3人/份。 海峡都市报的读者中,满足拥有购买能力和购买决策权的读者,主要集中在23岁到 59之间,在大专、大学本科的读者中,海峡都市报分别占有42.07%和51.59%,同时覆盖42.31%的硕士、双学士、博士等高学历人群,表现出良好的读者教育构成。 专业技术人员、教师、医生等拥有稳定收入的读者中,有42.97%是海峡都市报的读者,福州晚报和日报纸31.25%,列第二位,以下依次为东南快报时报、消费导报和福建法制报等。 福建日报和福州晚报拥有42.34%的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读者为最多,有37.10%的此 类读者选择海峡都市报,15.28%的读者选择东南快报,以下依次为消费导报和福建法制报。

寄小读者 阅读40题

五年级课外阅读之《寄小读者》检测题 一、填空题 1.《寄小读者》是一本体散文集,是冰心1923年至年旅居国 时写的。 2.以《寄小读者》为代表的散文创作,具有独特的风格,显示了冰心的艺 术造诣,为她获得了“”的美誉。 3.冰心原名,笔名冰心是取“”之意。她的代表作 品有《》《》《》。 4.冰心的儿童文学作品选集《》于1980年在全国少年儿童文艺 创作评奖中获荣誉奖。 二、单项选择题 1.《寄小读者》是作者冰心( ) A.赴美留学前夕和旅美期间,以通讯形式写的一组散文 B.赴美留学前夕和旅美期间,以通讯形式写的一组小说 C.归国后以通讯形式写的一组散文 D.归国后以通讯形式写的一组小说 2.37、()是英国的首都,位置在泰晤士河入海处的两岸. A、伦敦 B、悉尼 C、柏林 D、首尔 3.《寄小读者》的写作年代是( ) A.20年代初期 B.20年代中期 C.20年代末期 D.30年代 初 4.《寄小读者》中的第二封通讯中,作者要告诉小朋友们一件伤心的事是什 么事?( ) A.虎儿死了 B.作者用书盖住了小鼠 C.小鼠吃了作者的饼干 D.小鼠被虎儿吃了 5.《寄小读者》中,作者离家时经过山东,见到了五岳中的哪座山?( ) A.华山 B.衡山 C.嵩山 D.泰山 6. 《寄小读者》中,因为生病,“我”在青山沙穰疗养院度过了什么节日?( ) A.圣诞节 B.中秋节 C.感恩节 D.春节

7. 《寄小读者》中作者由什么事物受到启发,感悟到“世上一物有一物的长处,一人有一人的价值”?( ) A.菊花 B.桂花 C.玫瑰 D.蒲公英 8、《寄小读者》中“我”每逢佳节,就到幽静的地方去。是因为“我” ( ) A.希望自己珍惜光阴 B.素来不喜欢热闹 C.不敢触及离别的伤感 D.需要给小朋友回信 9、《寄小读者》的作者是( ) A.巴金 B.叶圣陶 C.冰心 D.金波 10、再谈吧,愿你们在新学年中好好地学习语文!这个“你们”指(). A、朋友 B、冰心的亲戚 C、小读者 D、学生 11、《寄小读者》中作者远行时乘坐的油轮名称叫什么?( ) A.玛丽号 B.哥伦比亚号 C.约克逊号 D.诺曼底号 12、《寄小读者》中,“我”在波士顿读了一首诗,题目是《我在不认识的人中间旅行》,这首诗是谁写的?( ) A.泰戈尔 B.普希金 C.华兹华斯 D.歌德 13、《寄小读者》中,作者用“是处人家,绿深门户”来形容哪里的居民房?( ) A.苏州 B.神户 C.美国乡村 D.北京 14、《寄小读者》中一共有二十九篇,其中二十一篇是作者在哪里所写?( ) A.日本 B.美国 C.苏州 D.北京 15、《寄小读者》中,作者此次远行的目的是什么?( ) A.旅游 B.会友 C.求学 D.治病 16、《寄小读者》中,作者将苏子瞻的诗“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送给谁? ( ) A.小朋友们 B.冰仲 C.父亲 D.冰季 17、令作者想起纳兰性德写的“盈盈从此隔银湾,并无风雪也摧残”的地方是( )。 A.银湾 B.波士顿 C.沙穰 D.梦野 18、《寄小读者》中,作者离开家乡离开母亲长达多久?( )

正确处理图书管理人员与读者间的关系(一)

正确处理图书管理人员与读者间的关系(一) 摘要:高校图书馆是大学生获取知识、成长成才的重要场所。图书管理人员怎样与读者之间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为读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提高馆员的综合素质,是馆员与读者和谐的关键所在;加强对读者的思想教育,是馆员与读者和谐的重要途径;及时制止馆读间的冲突,是馆员与读者和谐的必要手段。 关键词:图书馆;管理人员;读者;关系 一、提高馆员的综合素质,是馆员与读者和谐的关键所在 “读者第一”是图书管理人员始终坚持的服务理念,建立和谐的馆读关系,为读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是馆员的职责所在。在馆读互动关系中,馆员居于主导地位,也是避免矛盾的主要一方。 1牢固树立服务理念。坚持“为读者服务”的理念和宗旨,应该注意做到以下几点。其一,应理解和尊重读者的地位。在进步的法治社会中,人与人是平等的,但在为读者服务工作中,馆员与读者所处的地位却是不平等的。这个不平等绝非人格上的不平等,而是服务过程中所处的地位不同,二者是服务与被服务、选择与被选择的关系。读者有诸多选择的权利和自由,而馆员却只能恪守职责为读者服务,无权选择或拒绝为某位读者服务,这是对馆员这一特定职业角色的要求。如果馆员不能正确理解这种关系,对读者的权利与地位有抵触心理,就很难做到自觉地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其二,应把服务当做一种快乐。服务必须发自内心,这是实现优质服务的前提。馆员应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不能把服务仅仅看作是谋生的手段,而应该从更高的境界去看待服务,从工做中寻找并享受快乐,从为读者服务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其三,应注意满足读者的精神追求。在为读者服务过程中,馆读关系是一种相互作用的人际知觉关系,为读者服务绝不仅仅是“物”的满足。读者不仅关心他在接受服务的过程中是否得到所需要的文献与知识,也看重他在接受服务过程中的精神感受,即心理满足程度。从这个意义上讲,为读者服务过程中的人文关怀、情感沟通、身心愉悦等精神满足,与文献和知识的获得同等重要。 2具备良好综合知识。一个优秀的图书馆员不仅要具备深厚的专业功底,还要具备培养读者阅读兴趣、方式和方法等多方面的综合知识。馆员要用自己的敬业精神、工作作风、管理水平、服务态度等来吸引读者、感动读者,赢得读者的尊敬和信赖。读者到图书馆接受服务的动机和原因,是获取文献和知识,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满足,就会产生不满情绪,甚至与馆员发生摩擦。图书馆高品质的服务,仅靠礼貌是不够的,最终还是要取决于服务的能力,而要取得最佳的服务效果。馆员具有丰富的知识非常重要。因此,馆员要有扎实的专业功底,渊博的学科知识,足够的知识储备,能够与读者进行“知识沟通”,特别是在网络化、数字化和虚拟化的时代,馆员应有精湛的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以满足读者新的需求,同时对文献特别是馆藏文献了如指掌,这样为读者服务时才能得心应手、信手拈来、游刃有余。 另外,在大学生的学习生涯中,图书馆是学生在学校生活中的活力源泉,图书馆员的一言一行会深深地影响着他们,甚至他们的一生。因此,图书馆员要特别注意在工作中保持良好的形象,牢固地树立起“读者至上,服务第一”、“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充当好读者良师益友的角色,诚心诚意地做好读者的服务工作。诚则生信,信则感人,馆员在工作中把读者视为主人,把读者的需求当做自己的需求,设身处地为读者着想,尊重读者并使读者信赖你,进而尊重你,积极地配合你做好服务工作,将会给读者以感染,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 3历练健康心理素质。在为读者服务过程中,馆员每天都要面对不同背景、不同文化层次、不同年龄、不同性格、不同需求和目的的读者,要应对自如、使读者满意,就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心理素质是人们应付、承受和调节各种心理压力和进行正常心理活动的能力主要体现在人们的情绪调节和心理活动的稳定性上。心理素质不仅决定着一个人的个性、气质等方面的特征,还会对人处理各种问题、应对各种事件以至于事业的成功与发展都产生重要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