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分析_盛松成

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分析_盛松成
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分析_盛松成

社会融资总量_的内涵及其在货币政策中的作用

理论经济学研究 “社会融资总量”的内涵 及其在货币政策中的作用 刘伯酉 摘 要 “社会融资总量”概念的提出始于201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2011年国务院第五次全体会议,很快引发了社会各界对这一全新指标的广泛猜测和解读。一般认为,央行推出这一指标是由于其他融资渠道通过金融市场发挥作用,形成了对传统间接融资渠道的替代作用。为了衡量实际有效的社会融资,应采用更为广泛的涵盖多种融资渠道的监测指标。作为一种新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社会融资总量对执行货币政策的意义主要在于: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关系更加密切,更全面及时反映金融对经济的支持作用,并有利于进一步推动货币政策的市场化改革。 关键词 社会融资总量 货币政策 中介目标 货币供应量 一 2011年初,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首次提出了“社会融资规模”概念,并表示“把好流动性总闸门,引导货币信贷总量合理增长,保持合理 的社会融资规模”是2011年央行工作的一项主要措施①;在2011年国务院第五次全体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强调“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和节奏”②。 从现有对“社会融资总量”解读来看,普遍认为央行提出这一概念的背景,是由于其他融资渠道通过金融市场发挥作用,形成了对传统间接融资渠道的替代作用,因此,为了衡量实际有效的社会融资,应采用更为广泛的涵盖多种融资渠道的监测指标。但是,如果考虑到我国融资结构中间接融资的绝对比例仍然很高,银行信贷仍然是满足社会融资特别是企业融资的最重要手段,央行从2010年开始避免继续使用广义货币供应量(M2)指标,而采取更为宽泛的指标,可能还有其他的考虑。 周小川行长在金融改革中一贯提倡“整体改革”,并被认为是“整体改革理论”的“主要贡献者”③。提出以“社会融资总量”代替M2指标,可以理解为一种在金融统计指标方面的整体改革取向。实际上,如果从国际经验来看,发达国家央行尽管一度采用较为广泛的货币供应统计口径,但近些年来已经较少公布和采用扩大化的货币供应指标,在各种政策和分析中仅使用流动性较强的货币供应指标。由此看来,“社会融资总量”概念并不是借鉴国际经验的结果,这一概念的提出,不仅体现了现阶段我国金融发展的特色,而且具有更深远的意义。比如,“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和节奏”,可以解读为将“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作为“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和节奏”的方法,即将“社会融资总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可以预 5 8  理论经济学研究 ① ② ③ 《有效实施稳健货币政策支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金融时报》2011年1月7日。 《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第五次全体会议》,《人民日报》2011年1月19日。 魏革军:《建立更加完善的金融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中国金融》2011年第1期。

地区社会融资规模统计指标解释

地区社会融资规模统计指标解释 地区社会融资规模是指一定时期和一定区域内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总额,是增量概念。从指标构成看,省(市、自治区)社会融资规模=人民币贷款+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委托贷款+信托贷款+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企业债券+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保险公司赔偿+投资性房地产+其他。 1.人民币贷款:指当地金融机构向非金融企业、个人、机关团体、境外单位以贷款、票据贴现、垫款等方式提供的人民币贷款。 2.外币贷款:指当地金融机构向非金融企业、个人、机关团体、境外单位以贷款、票据贴现、垫款、押汇、福费廷等方式提供的外币贷款。 3.委托贷款:指由企事业单位及个人等委托人提供资金,由当地金融机构(即贷款人或受托人)根据委托人确定的贷

款对象、用途、金额、期限、利率等代为发放、监督使用并协助收回的贷款。 4.信托贷款:指当地信托投资公司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运用信托投资计划吸收的资金,对信托投资计划规定的单位和项目发放的贷款。信托贷款不列入信托投资公司自身的资产负债表。 5.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指企业签发的银行承兑汇票未到当地金融机构进行贴现融资的部分,即当地金融机构表内表外并表后的银行承兑汇票。统计上体现为企业签发的全部银行承兑汇票扣减已在当地银行表内贴现的部分,扣减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地区社会融资规模不重复计算。 6.企业债券:指在当地注册的非金融企业发行的各类债券,包括企业债、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超短期融资券、非公开定向融资工具、中小企业集合票据、资产支持票据、公司债、可转债、可分离可转债和中小企业私募债等。 7.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指在当地注册的非金融企业在境内正规金融市场获得的股票融资。 8.保险公司赔偿:指当地保险机构在保险合同有效期内履行赔偿义务而提供的各项资金。

社会融资规模与实体经济发展

社会融资规模与实体经济发展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一、社会融资规模的变化 (一)社会融资规模各指标占比变化根据表1的分类方法,我们得到社会融资规模的占比如表2所示。从表中看到,表内业务的占比整体下降,2002年的占比是%,到2013年为%,下降了个百分点,,但表内业务占比一直是最高的。而表外业务和直接融资的占比不断上升,其中表外业务占比从2003年的%上升到2013年的%,上升个百分点;直接融资占比从2002年的%上升到2012年的%,上升个百分点。虽然直接融资占比在2013年下降到%,但根据金融市场的发展程度和实体经济的融资偏好,我们相信,其占比在未来将不断上升。因此,我们看到,在社会融资规模中,表内业务占比逐渐下降,而表外业务和直接融资的占比不断上升,但表内业务占比一直最大。 (二)社会融资规模各项指标每年融资数量变化根据表3,从整体上看,表内业务、表外业务、直接融资每年新增融资数量增加,社会融资规模增大。表内业务从2002年的19206亿元增加到2013年的94764

亿元,平均增长率约为%。表外业务的数量从2003年的2611亿元增加到2013年的51625亿元,平均增长率为%。除个别年份融资数量有所减少外,表外业务融资量每年增加。直接融资每年新增融资数量在2002年的为995亿元,在2012年达到25059亿元,平均增长率为%(尽管在2013年下降到20332亿元)。其次,从图1中,我们观察三大指标每年增长速度。表内业务的增长率除在2009年因金融危机的影响,扩大贷款投放量而达到最大之外,其余年份,表外业务的增长率都比表内业务的要高。同时,除了2003年和2013年这两年之外,直接融资的增长率也比表内的增长率高。虽然表内业务在融资规模的数量上占有优势,但是其增长率却小于表外贷款和直接融资的增长率。以上分析,我们发现,在实体经济的社会融资规模中,社会融资规模总量和各项指标的社会融资数量每年增加。表内业务虽然在融资数量和占比上呈现绝对优势,但其增长率和占比呈现出下降趋势,而表外业务和直接融资的融资数量和占比不断上升。这说明实体经济社会融资结构出现变化,打破以表内业务为主的单一融资模式,逐渐向表内业务、表外业务以及直接融资的多元化方向发展。 (三)社会融资结构变化的原因社会融资规模总

“解读金融”系列之一:社融、M2

“解读金融”系列之一:社融、M2 1. 资产端:社会融资规模是我国金融多样化发展的产物随着我国金融总量快速增长、金融市场多元发展,金融产品和融资工具不断创新,证券、保险类机构对实体经济资金支持逐渐加大,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对表内贷款替代效应明显。新增人民币贷款已不能完整反映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也不能全面反映实体经济的融资规模。为了提高金融调控的有效性,必须同时关注人民币贷款和其他方式的融资。在这一背景下,我国创新编制了社会融资规模指标。自2011年起,央行正式编制并公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统计数据;自2014年起编制和公布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统计数据。 (1)社会融资规模的定义和构成 社会融资规模是指实体经济(境内非金融企业和住户)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其中,增量指标是指一定时期内(每月、每季或每年)获得的资金额,存量指标是指一定时期末(月末、季末或年末)获得的资金余额。这里的金融体系是整体金融的概念,从机构看,包括银行、信托、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从市场看,包括信贷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保险市场以及中间业务市场等。社会融资规模由四个部分九项指标构成:一是金融机构表内业务,包括人民币和外币各项贷款;二是金融机构表外业务,包括委

托贷款、信托贷款和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三是直接融资,包括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和企业债券;四是其他项目,包括投资性房地产和其他。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发展和金融创新深化,实体经济还会增加新的融资渠道,例如私募股权基金、对冲基金等。未来条件成熟,可会将其计入社会融资规模。 (2)我国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变化经历了三个阶段 2002年以来我国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增长变化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02~2008年,社会融资规模存量总体呈平稳较快增长态势。由2002年末的14.9万亿元,增长至2008年末的38.0万亿元,年均增速为16.9%,年均新增额为3.9万亿元。第二阶段:2009~2010年,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呈迅猛增长态势。为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下半年起,我国实施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由2008年末的不到40万亿元,快速增长至2010年末的65万亿元,年均增速达30.8%,比2002~2008年年均增速提高13.9个百分点;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年均新增额13.5万亿元,是2002~2008年年均新增额的3.5倍。第三阶段:2011年至今,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增长缓中趋稳。2011~2016年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年均增长15.7%,增速比2009~2010年平均增速低15.1个百分点,比2002~2008

社会融资规模概述

社会融资规模概述 一、社会融资规模产生的背景 传统的金融与经济关系,一般是指银行体系通过其资产负债活动,促进经济发展和保持物价水平基本稳定,在金融机构资产方主要体现为新增贷款对实体经济的资金支持,负债方主要体现为货币创造和流动性增加。近年来,我国金融总量快速扩张,金融结构多元发展,金融产品和融资工具不断创新,证券、保险类机构对实体经济资金支持加大,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对贷款表现出明显替代效应。新增人民币贷款已不能完整反映金融与经济关系,也不能全面反映实体经济的融资规模。理论研究与政策操作都需要能全面、准确反映金融与经济关系的更大口径统计指标。 (1)融资提供主体发生变化 全社会经济主体可分为住户部门、非金融性公司、金融性公司、政府和国外五大部门。其中,金融性公司分为存款性公司和其他金融性公司;政府分为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社会保险基金和社保理事会及机关团体事业单位等。 融资的提供主体是指通过自身的资产负债活动创造流动性的金融资产持有部门。传统的融资提供主体一般是指银行为主体的存款性金融机构。随着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和金融创新的不断涌现,SPV 等“影子银行”机构,基金、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以及小额贷款公司、贷款公司等其他金融性公司,也成为实体经济部门融资的重要提供部门。 (2)融资工具多元发展,贷款占社会融资规模比例不断下降

随着我国金融深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非信贷金融工具创新步伐明显加快,贷款在全社会融资中的比例明显下降,融资工具呈现多元发展态势。据初步统计,2002 年新增人民币贷款以外融资1614 亿元,为同期新增人民币贷款的8.7%。2010 年新增人民币贷款以外融资6.33 万亿元,为同期新增人民币贷款的 79.7%。 (3)金融调控面临挑战,只盯着贷款会造成“按下葫芦浮起瓢”现象 较长时期以来,中国货币政策监测指标和调控中间变量是M2 和新增人民币贷款。在某些年份,新增人民币贷款甚至比M2 受到更多关注。多年实践表明,新增人民币贷款在实际执行中常常偏离调控目标。原因主要是,随着金融市场快速发展,对实际经济运行产生重大影响的金融变量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货币和信贷,也包括信托、理财、债券和股票等其他金融资产。因此,只有将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非银行金融机构提供的资金和直接融资都纳入统计范畴,才能全面监测和分析整体社会融资状况,也才能从根本上避免因关注贷款规模而形成的“按下葫芦浮起瓢”现象,即商业银行通过表外业务绕开贷款规模。以2010 年为例,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7.95 万亿元,同比少增1.65 万亿元,但是实体经济通过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和委托贷款从金融体系新增融资达3.47 万亿元,同比多增2.33 万亿元。 二、社会融资规模概念的形成过程 2010 年12 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要“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此后在国务院第五次全体会议上,温家宝总理部署2011年一季度工作时强调“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和节奏”。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温家宝总

7月份社会融资规模骤降解读共3页

7月份社会融资规模骤降解读 8月13日,央行公布7月份社会融资规模数据,数据显示,7月份社会融资规模为2731亿元,环比上月下降17014亿元,降幅高达86.17%。尽管央行随即对数据下滑进行了解释,但不可避免地,受该数据影响,市场悲观情绪开始升温,股市也由强势转向震荡,似乎刚刚企稳的宏观经济前景又面临着新的不确定性。然而,7月份社会融资规模的下降更多的是一种各方因缘巧合下的偶发性事件,既不意味着货币政策的转向,也与下半年经济发展前景没有太大的关系,大家不妨淡然视之。 从融资品类看,银行表内外新增授信下降是7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7月份社会融资规模环比下降17014亿元,其中新增人民币贷款环比下降6941亿元,占比41%;新增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下降5600亿元,占比33%;二者合计占比达到74%。若再考虑新增外币贷款降幅,银行表内外授信因素占比将接近80%。 对于银行表内外授信的下降,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季节性因素。本着“早放款、早受益”的原则,银行业倾向于在第一季度大量放款,其中短期授信产品一般集中于第三季度到期;此外,6月末年中冲时点,不可避免地会透支7月份放款能力和项目储备,导致7月份新增授信下降。自2002年以来,历年7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及新增银行表内外授信均环比6月份有所下降。不过,2014年7月份社会融资规模环比下降86.17%,创2005年以来的最高值;新增银行表内外授信环比下降103.79%,为2002年以来最低值。显然,季节性影响虽然存在,仅用季节性因素去解释下降原因远远不够。

第二,贸易融资风险持续发酵是重要原因。2014 年以来,贸易领域风险事件频发,并沿着上下游、担保链两大链条迅速蔓延、持续发酵。贸易融资类贷款不良率的快速攀升,引发银行业对贸易融资产品的再核查和流程再梳理,表现为审批权限上收、准入门槛提高和存量贸易融资客户清理等。受此影响,今年以来,银行贸易融资类授信基本呈现逐月下降态势,7月份也在延续下降态势,是7月份新增授信下降的重要原因。 第三,土地储备、批发零售、商务服务等领域新增授信大幅下降是关键性原因。分行业看,7月份土地储备、商务服务业、批发零售业等行业新增授信环比降幅较大,是当月新增授信下降的最主要原因。除土地储备贷款下降受房地产市场低迷背景下政府卖地积极性下降影响外,批发零售业、商业服务业等行业新增贷款下降主要还是受行业自身风险积聚、不良率上升等因素影响。 综上,7月份社会融资规模的下降,除季节性因素外,最主要还是源于银行对不良率快速攀升领域的存量贷款处置和新增贷款限制等因素影响。银行对高风险行业贷款的谨慎情绪会对月度贷款新增产生持续性压力,之前这种压力被银行贷款投放结构性调整和监管机构定向刺激政策所掩盖。而在7月份这个特殊时点,银行受年中冲时点等因素影响,放贷能力被一定程度上透支,且年初投放的短期授信陆续到期,在这种情况下银行对不良高发行业的资产处置和谨慎投放等行为的影响被自然放大,结果表现为社会融资规模的急剧下降,一定程度上引起了市场恐慌。 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言3条: 1、常自认为是福薄的人,任何不好的事情发生都合情合理,有这样平常

2012信贷总量和社会融资总规模

2012信贷总量和社会融资总规模 ◆温家宝强调,未来要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进一步提高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保持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 ◆预期2012社会融资总量约在13至14万亿。 ◆证券市场融资约在3000-7000亿元,产业资本减持约在1.7-2.3万亿元―――――――――――――――――――――――――――――――――――― 央行:保持合理货币信贷总量和社会融资总规模 2012年01月04日01:48 中国证券报 央行2011年四季度货币政策例会:保持合理货币信贷总量和社会融资总规模 □本报记者任晓 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召开的2011年四季度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称,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 会议强调,要密切关注国际国内经济金融最新动向及其影响,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进一步增强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把握好调控的力度、节奏和重点,根据形势变化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之间的关系,加强系统性风险防范。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继续发挥宏观审慎政策措施的逆周期调节功能,保持合理的货币信贷总量和社会融资总规模。按照有扶有控的原则,着力引导和促进信贷结构优化,加大对社会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引导金融机构提高金融服务水平,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要继续发挥直接融资的作用,更好地满足多样化投融资需求,推动金融市场规范发展。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渣打:中国社会融资总量也可能调控放松 作者:李禹諼来源:财新网2012-01-12 22:25:00 一些人预测,2012年二季度,当大量房地产信托产品到期却无法续期时,中国房地产业的信托融资会出现困境。对此,渣打银行认为,社会融资总量的行政调控也是可以放松的,关键在于政府如何看待这个风险。 渣打银行中国经济研究主管王志浩(Stephen Green)及分析师李炜1月12日发表报告称,“我们相信中国已经开始放松货币政策了,但由于宏观经济还没有显现严重低迷的信号,放松将是个逐渐地、并将根据数据而调整的过程。”他们认为,目前“去杠杆化”的推崇者还在施加影响。随着增长担忧加重、通胀持续下降,适度放松的货币政策会愈见明显。 2011年12月,中国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统计显示,当月新增贷款6400亿元人民币,创4个月最位。同时,实质人民币新增贷款(经通胀调整的名义新增贷款)再拾升势,加之市场所说的一季度新增贷款的窗口指导相当宽松。根据这些迹象,渣打银行认为中国货币政策已在放松。 报告分析称,中国政府仍试图在两种危险之间徘徊:即再次过度刺激经济的危险,和现在的减缓趋势变成急剧下降的危险。“前者表现为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后者表现为2012年没有明确的新增贷款目标,以及一季度放松的窗口指导。” 报告称,当就业率、地方财政和整体情绪受到损害的时候,一定的放松是必要的。 对于2012年新增贷款,渣打银行预计最终应在8.5万亿元人民币左右,即同比名义增长15.5%,实际新增贷款在上半年加速增长、下半年放缓。 “我们不认为这是过多的”,报告分析认为,适度的信贷增长是合理的,因为政府已经控制了通胀、强制执行了一些去杠杆化,接下来又要支持经济活动了。这对中国的股票市场

社会融资规模构成指标的说明

指标释义 调查统计司 2011年5月20日 社会融资规模构成指标的说明 社会融资规模是指一定时期内(每月、每季或每年)实体经济(即企业和个人)从金融体系获得的全部资金总额。这里的金融体系是整体金融的概念。从机构看,包括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从市场看,包括信贷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保险市场以及中间业务市场等。它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一是金融机构通过资金运用对实体经济提供的全部资金支持,主要包括人民币各项贷款、外币各项贷款、信托贷款、委托贷款、金融机构持有的企业债券及非金融企业股票、保险公司的赔偿和投资性房地产等。二是实体经济利用规范的金融工具、在正规金融市场、通过金融机构信用或服务所获得的直接融资,主要包括银行承兑汇票、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筹资及企业债的净发行等。三是其他融资,主要包括小额贷款公司贷款、贷款公司贷款、产业基金投资等。具体为: 社会融资规模=人民币各项贷款+外币各项贷款+委托贷款+信托贷款+银行承兑汇票+企业债券+非金融企业股票融资+保险公司赔偿+投资性房地产+其他 1.人民币各项贷款:指金融机构向非金融企业、个人、机关团体、境外单位以贷款、票据贴现、垫款等多方式提供的人民币贷款。 2.外币各项贷款:指金融机构向非金融企业、个人、机关团体、境外单位以贷款、票据贴现、垫款、押汇、福费廷等多方式提供的外币贷款。 3.委托贷款:指由企事业单位及个人等委托人提供资金,由金融机构(即贷款人或受托人)根据委托人确定的贷款对象、用途、金额、期限、利率等代为发放、监督使用并协助收回的贷款。

4.信托贷款:指信托机构运用吸收的资金,对企业和投资项目发放的贷款。 5.银行承兑汇票:社会融资规模中的银行承兑汇票是指金融机构表内表外并表后的银行承兑汇票,即银行为企业签发的全部承兑汇票扣减已在银行表内贴现部分。并表的目的是为了保证不重复统计。 6.企业债券:指由非金融企业发行的各类债券,包括企业长债、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中小企业集合债、公司债、可转债和可分离可转债等。 7.非金融企业股票融资:指非金融企业通过正规金融市场进行的股票融资,是当前非金融企业重要的直接融资方式。 8.保险公司赔偿:指保险公司在保险合同有效期内履行赔偿义务而提供的各项金额。 9.投资性房地产:指金融机构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者两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产。包括出资的土地所有权、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已出租的建筑物等。 10.其他:指实体经济从小额贷款公司、贷款公司、产业基金等获得的资金,主要包括小额贷款公司贷款、贷款公司贷款、产业基金投资等。

“货币供应量”与“社会融资规模”辨析

货币供应量”与“社会融资规模”辨析(兼谈货币供应量统计口径及其变迁简史) 2014-10-30 21:28:04| 分类:山人呓语| 标签:|举报|字号大中小订阅 一、关于货币供给量的理解 所谓货币供应量,又称货币存量,指的是一国或一社会在某一时点上的流通手段与支付手段的总和。具体表现为社会各界在金融机构里的存款、流通中现金等金融资产。这里的金融机构指的是存款货币性金融机构,亦即可以用支票转帐并以此实现支付功能的金融机构,也就是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等接受活期存款作为负债的金融机构。 1994年,我国正式开始公布货币供应量。根据1994年10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中国人民银行货币供应量统计和公布暂行办法》,我国的货币供应量按层次统计。亦即根据国际通用原则,以货币流动性的差别作为划分各层次货币供应量的标准。并拟将我国货币供应量划分为M0、M1、M2、M3。具体规定如下: M0:流通中现金(货币供应量统计的机构范围之外的现金发行);M1:M0+企业存款(企业存款扣除单位定期存款和自筹基建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信用卡类存款(个人持有);M2: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单位定期存款和自筹基建存款)+外币存款+信托类存款;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 但中国人民银行实际对外公布的是M0、M1和M2。并且M2里所实际包含的内容与《中国人民银行货币供应量统计和公布暂行办法》中的说法也不完全一致,例如并不包含外币存款等。 2001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首次修订货币供应量的计算口径,将证券公司的客户保证金存款纳入M2。2002年,中国人民银行第二次修订货币供应量的计算口径,将境内外资合资银行的人民币存款分别计入不同口径的货币供应量。2003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修订中国货币供应量统计方案的研究报告(征询意见稿)》,主要是在原有的M0、M1 、M2 三个口径的统计办法之上,又添加了M3的统计口径,将外汇存款、保险公司存款以及基金存款等纳入其中。不过这一方案迄今无下文。2011年10月起,中国人民银行又将住房公积金中心存款和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在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存款纳入M2。 目前,中国人民银行每个月都要对外公布上个月的《货币供应量》。统计口径仍为M0、M1和M2。例如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网站10月份公布的《货币供应量》,2014年9月我国的M2为1202051.41亿元,而M1为327220.21亿元,M0为58844.99亿元。 二、关于社会融资规模的理解 自2011年起,中国人民银行对外公布社会融资规模。

社会融资总量计算公式

央行首次公布社会融资总量计算公式 * 去年社会融资总量为14.27万亿元,其与GDP之比为35.9% * 据GDP和CPI等推算合理社会融资总量可形成有效调控体系 路透北京2月17日电---继中国政府上月以"社会融资规模",取代了以往"货币信贷"在金融决策中重要地位後,中国人民银行周四首次详解了社会融资总量新概念,以及在货币调控及 中国经济关系中的作用. 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在央行网站上撰文称,金融调控面临新的环境和要求,迫切需要 确定更为合适的统计监测指标和宏观调控中间目标. 而社会融资总量是全面反映金融与经济关系,以及金融对实体经济资金支持的总量指标.较 之新增人民币贷款,其与国内生产总值(GDP)、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等经济指标的相关性更紧密.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对贷款表现出明显替代效应,新增人民币贷款已不能完整反映金融与经济关系,也不能全面反映实体经济的融资总量."盛松成称,可以根据GDP和CPI等指标推算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所需要的相应的社会融资总量,通过完善金融统计制度等……可形成社会融资总量的有效调控体系." 中国总理温家宝1月召开国务院全体会议时首次明确提到"社会融资规模",取代了以往常见的"货币信贷"的重要地位,显示未来在货币政策决策中,将减少对信贷数据的过度依赖,向综合运用市场化的调控手段转变. 社会融资总量的内涵主要体现金融机构通过资金运用对实体经济提供的全部资金支持;实体经济利用规范的金融工具、在正规金融市场、通过金融机构服务所获得的直接融资;其他如小额贷款公司贷款等融资. 文章数据显示,中国2010年社会融资总量为14.27万亿元人民币,其与GDP之比为35.9%,比2002年提高19.2个百分点.从2002年到2010年,社会融资总量年均增长27.8%,比同期人民币各项贷款年均增速高9.4个百分点. **详解社会融资总量公式** 央行首次详细的公布了社会融资总量指标,以解决货币政策调控目标的广口径问题. 文章指出,社会融资总量的具体计算方法为:人民币各项贷款+外币各项贷款+委托贷款+ 信托贷款+银行承兑汇票+企业债券+非金融企业股票+保险公司赔偿+保险公司投资性房地产+其他. 文章称,其他融资主要包括小额贷款公司贷款、贷款公司贷款、产业基金投资等,随着中国金融市场发展和金融创新深化,如私募股权基金、对冲基金等,在未来条件成熟,可将其计入社会融资总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